乡村旅游概述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旅游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3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嚣生活,为了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很多的城市人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我们美丽的乡村,而且国家政府也为了做好三农政策,要改变乡村的面貌,发展乡村的经济。因此,乡村的建设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我国乡村朝着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商机。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乡村的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要改善我国的整体生活水平,发展乡村事业非常重要,在乡村施行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对农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是我们现在的重要目标。吉林是农业大省,由于它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所以开展乡村的发展在我国非常重要,对不断整合农村的资源,调整其产业结构,为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收入有着促进作用。
一、乡村发展具体意义的探究
(一)乡村旅游的具体含义
乡村旅游的理念来自于西方国家,它的主要功能是:休闲、观光、购物、度假等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乡村旅游是根据乡村为基本的活动场所,主要是由乡村的田园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活风情以及自然山水等天然环境组成。第二,乡村旅游主要是为很多人提供回归自然的空间,让旅游者感受自然的魅力,切实享受自然带来的清新。第三,在乡村旅游中,主要倡导的是乡村文化的发展,以及乡村环境的主要保护,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据农村资源的整合发展而来。
(二)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概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自然的趣味浓厚,其投资少,见效也快,参与性强、旅游的重游率很高,乡村旅游的消费相比其他的消费低。对于农村来说,开展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很有利,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的文化和农村的景观相融合,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借助农村的旅游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建设出一条农村发展经济体系。农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乡村向城镇化发展,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建设。
二、吉林乡村的主要发展旅游类型以及地域资源探析
(一)吉林乡村的主要发展类型概述
由于吉林乡村的景观不一,而且其地域性的基本特征也不同,根据其地域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几种不一样的类型。
1.自然风景旅游,主要是根据吉林的自然风景作为基本的旅游点,主要是天然的景观、自然和人工水面的集合旅游,然后再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将农业项目开设为多种的旅游项目,例如,可以进行长白山旅游,看林海风光,品尝新鲜的草莓、葡萄以及收获鲜菇,等等,从农业的基本资源着手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
2.田园风光旅游,以乡村的田园作为旅游的景观,以耕地文化、民族风情作为主要的旅游对象,对田园风光的旅游要结合当代的高科技生产,培育出各种高科技农业产品,将农村发展生产的农作物,介绍给旅游的人,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好的旅游环境。
3.农村的乡俗风情旅游,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风俗,根据它作为当地的旅游特色,结合农村、牧劳以及天然的人工景观。根据当地居住的民族,创造不一样的民族特色旅游。
(二)吉林的地域资源概述
1.吉林的东部地区,这里气候湿润、林业产业非常丰富,这里多是山区,自然类型独特。例如有长白山瀑布,有温带垂直景观带,而且有动植物保护资源库,还有珍贵的药材资源,当地的民族还拥有朝鲜族的文化。
2.吉林的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水草肥美。吉林的西部属于欧洲大草原的最东端,这里聚集了大小不一的湖泊,还拥有南来的避暑候鸟,由于气候的影响在这里形成了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
3.吉林的中部地区,这里地势起伏跌宕,具有独特的关东味道,中部地区由台地、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组成,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大豆带,农业资源丰富,在这里住着热情的满族和汉族人民,他们和睦相处,塑造了独特的关东文化。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吉林的地理位置分析,从乡土风情、自然资源的探索,在吉林开展乡村旅游建设有利于发展吉林的乡村文化,通过对乡村建设过程中采取不同措施的介绍,为我国的乡村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琼英,唐代剑.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价值再造[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66-71、111.
[2]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2.
篇2
1 观光园艺概述
1.1 观光园艺的含义及类型
观光园艺是集生产、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兴观光旅游模式[2];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门园林与生态、农业、旅游、城市规划等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目前观光园艺的类型主要有观光农园、科技农园、生态科普教育、乡野畜牧、森林旅游、农庄民宿、民俗旅游、渔业风情。
1.2 我国观光园艺的发展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以及风景区周边地区[5]最先出现以观光农园和休闲农场为主的休闲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随后,我国相继成立了北京、上海、武汉、成都4个都市农业国际示范城。
2 重庆市观光园艺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概述
2.1 重庆市观光园艺的发展优势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有“山城”之称。独特的山地地形也发展了别具一格的山地乡村风情游,四季的明确划分也造就了不同的四季景观。重庆市有维管植物2000种以上,还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经济作物和果树种类丰富且名优特产品多。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为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及多元化的交通路线。
2008年12月,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对“太阳”工程建项目实施优惠政策。2014年,重庆市新增4个示范县(点),将成为重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又一张烫金“名片”。
总之,重庆市独特的地形及气候,造就了多样性的生物空间,更利于构建观光园艺区。而且,人们对精神生活地不断追求,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现如今正在飞速发展的重庆绝对具备发展观光园艺的良好优势。
2.2 重庆市观光园艺的发展现状
重庆市现阶段的观光模式主要还是在传统农艺模式和乡村文化利用模式上,同时也形成了少数的科技观光园,因技术的限制还并未成规模化。目前有一些已建成的具规模的观光园区,比如国内规模最大的红掌生产基地――皇田现代农业观光区等。除了比较著名大型的观光园,各个郊区乡镇也开始形成了一些小型的富有乡村特点农场体验园及一些瓜果采摘园等。
3 重庆市观光园艺发展策略
3.1 以温泉带动观光园艺的发展
重庆先后获得“中国温泉之都”和“世界温泉之都”称号。在观光园艺起步不久或是园艺旅游不太盛行的重庆,完全可以在温泉旅游的模式下推动景区观光园艺的发展,坚持把泡温泉与休闲观光相结合,为游客打造一个真正的放松、休闲、健康的旅游区。
3.2 构建基于园艺疗法的观光园
园艺疗法是指对于有必要改善身体以及精神方面,利用植物本身或者借助于植物开展各类园艺操作活动,从而达到调整身心,治疗疾病的一种参与性、长期性的治疗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艺疗法就成了一种健康的治疗方式,且其发展前景巨大。
3.3 打造富地域性的观光园
在尊重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设计,进行适当的重新塑造,创建和谐平衡的自然景观环境。主要包括地域性植物配置及种植方法、地域性的风俗民情、生产生活、地域性自然、农业、人文资源等。
篇3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北京等大都市郊区与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兰州市周围就尚未形成城市周边休闲带――乡村旅游带。本文将尝试开发兰州城市周边的乡村文化与中草药文化体验中心――甘肃岷县。
一、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概述
(一)养生旅游
张跃西认为,养生旅游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是养生文化(Y)、科学(S)与自然(N)的一体化旅游。养生旅游不重在“看”,而在“养”。
Adams(2003)提出了养生的四个基本点:①养生是多维度、多空间的。②养生的研究应以保养、保健而非疾病病理为导向。③养生是相对、主观的、感知的。
(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非城市区域的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主要依托的旅游活动。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乡村旅游的原动力是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的级差和梯度。
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即指发生在非城市区域的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主要依托,以中草药养生为主要形式的体验式旅游活动。
二、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初探
(一)开发背景和基础条件
1.兰州的发展态势
(1)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岷县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中草药的养生价值能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兰州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要。(2)满足城市居民对养生旅游的需要。岷县是“千年药乡”,可满足老年人和“亚健康”群体对养生的需要。
2.岷县自然、历史与社会条件
岷县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岷县自古就是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洮岷花儿异彩纷呈,洮砚工艺巧夺天工,湫神祭祀神秘古雅,民间传说底蕴深厚。无论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还是民间工艺都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璀璨夺目。
(二)具体开发内容
1.岷县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1)功能区划分与定位
为切实有效地营造乡村旅游的“三养”(养身、养心、养情)氛围。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特点、类型结构,规划将形成三大功能区块。
①中草药观光区:种植形成规模且种类丰富。
②中草药养生区――核心区块: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集中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综合服务。
③乡村田园风情区:以区内的果园、草场、山地等为依托,以乡村田园生活为题材,设置健康环保的活动项目。
2.岷县活动规划
(1)餐饮设计
药膳是岷县餐饮最大的特色,一方面,以时令为基础,针对游客和季节的具体状况,定制药膳;另一方面,针对特殊的体质定制特色药膳。
农家菜的菜肴立足农村,就地取材。农家菜注重“鲜”“土”“粗”和烹饪方式的“野”。
(2)旅游商品设计
将实用性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岷县的各种资源,重点提高其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
(3)家庭旅舍规划――“第二个家”
规范管理家庭旅社。1、合法经营;2、统一家庭徽标和形象;3、建立“村民信息中心”;4、采取“星级”评定制度。
三、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政策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阐明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阐明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积极发展医疗养生旅游。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支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特色中藏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中成药。扶持壮大旅游产业。
(二)旅游资源分析
不同地域的中药材有不同的疗效和文化背景。我国的名贵药材遍布大江南北,如东北的人参,的雪莲,云南的茯苓等。中草药的地域性是岷县中草药养生旅游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岷县是“千年药乡”,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贡品,现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三)旅游交通分析
可达性(accessibility)与时间――空间预算(time――spacebudget)对乡村旅游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兰州到岷县的可达性优良。岷县距兰州市267公里,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随着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和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兰海”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以及省道306线的省级改造,可达性更高。
Pigram(1983)建立了休闲时间与娱乐区的关系,阐述了娱乐时间、旅行时间与乡村旅游区位选择的关系。
(四)旅游市场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的出版物《2020年旅游业远景:全球预测与市场解剖》中估计,乡村旅游的年增长率为6%,高于世界旅游增长率几个百分点。本文我以兰州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市场可向周围城市扩展。
1.银发市场
(一)庞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兰州市人口自2002年已全面达到或超过老龄化标准。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二)消费特点
老年人消费具有保健性、安全性特点,对健康有强烈的需求,渴望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医疗保健中获利,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旅游、保健等高层次消费。乡村旅游和中草药养生旅游符合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2.青壮年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预测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75的人处于亚健康。中草药养生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式之一。
《兰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14.70%。兰州新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为兰州居民的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
3.青少年市场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独生子女人群的扩大,乡村成为一个他们重要的室外课堂。以中草药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有助于他们接触自然,参与具有民族特色和乡村野趣的游戏项目,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身体得到锻炼,并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民俗,享受父辈们当年的欢乐时光,认识中草药,传承中华文明。
四、结语
篇4
一、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基本概述
(一)乡村旅游
早在19世纪,在欧洲因为工业化和逐渐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激烈,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田园生活的宁静,那么到乡村去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二)乡村休闲旅游
这种旅游是依托特定的乡村文化景观和特定的乡村服务项目展开的。主要的形式有:野餐、郊游、农家乐、田园游等。这样能够使人彻底放松身心的旅游,备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三)武汉市乡村旅游。
武汉市,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而且它的郊区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武汉市乡村旅游远程市场发展的优劣性分析
(一)武汉市乡村旅游远程市场发展的优势
在发展乡村旅游远程市场方面,武汉市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对资源有着严格的要求,既要求资源总量丰富,也要求资源种类繁多,还要求资源开发潜力大。而纵览武汉市的资源现状,可以很好的满足这种资源需求。武汉市有着丰富的森林、山岳、湖泊、民风民俗、历史遗迹,而且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武汉市,各地区的资源状况不尽相同,从而打造了别具风格的旅游品牌。例如,黄陂区利用自身的山水资源、木兰文化以及乡村民俗,走上了一条生态旅游的道路;再如,东西湖区凭借瓜菜采摘、农事体验等资源,走上了一条休闲旅游的道路。其次,区位和市场优势。交通便利、消费群体多也是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武汉市的交通运输线四通八达,而且还开通了专门的旅游专线,这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武汉市居民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休闲娱乐有着强烈的渴望,直接或间接地繁荣了乡村旅游市场。
(二)武汉市乡村旅游远程市场发展的劣势
武汉市乡村旅游毕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劣势,这种劣势主要体现在:首先,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开发力度有待提高。目前,武汉市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使得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乏深度加工和创新设计。其次,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建设滞后。与其它城市相比,武汉市的交通设施、道路设施、环卫设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再加上“三废”处理不当,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最后,产业链条短,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项目少、规模小,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导致了重游率低、经济效益低,不利于乡村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武汉市乡村旅游远程市场发展的策略
如今,武汉市乡村旅游远程市场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项发展策略:第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编制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要在对原有的资源尽量保持本性的原则下,结合当地山与水分布,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展开。这样才能既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有效地防止布局混乱,产品相似;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第二,要注意产品形式的多样化,深度挖掘乡村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中比较严重的是产品形式比较单一,雷同现象严重。大部分还还都只是停留在农家乐这一初级形式上,没有对这种形式进行深度的挖掘。因此,在接下来的开发中,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传统风情和工艺,可以让城市居民在生产基地进行认领,帮助施肥,打农药,果实采摘等,以此来增加乡村旅游的产品多样性,体现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了,乡村的教育功能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需要放松和体验的不仅仅是成人,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这里有很多他们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第三,要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乡村旅游的目的就让久居城市的人们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享受田园的宁静,放松身心。因此,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农民能够获利的前提下,有效地遏制过度的商业行为,淡化商业氛围,保留民风民情的古朴,保持原有的那份恬静,让游客能够释放心灵上的压力,以便维护良好的旅游形象。
三、结束语
篇5
论文摘 要:乡村度假 旅游 产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发展势头却比较迅猛,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宠儿。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研究还比较缺乏。在对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 总结 了目前国内外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发展动向,探讨了这类产品的 市场 需求及特征。最后在分析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要素的基础上,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1 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概述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 农村 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 经济 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 文化 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 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 财政 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 公共 服务、 教育 、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由乡村向城市迁徒);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诸如自然的生态 环境 、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 社会 、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 农业 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 社会文化 发展。包括乡村 人口 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从而扬长避短,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 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 交通 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在产权上,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在经营上,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 管理 。考虑到房产的特性,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 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 行政 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 旅游 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 农业 旅游开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 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旅游 市场 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以葡萄酒为主题,集生产、研发、旅游、 教育 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 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其中1/4 是外国游客)国内外游客中,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 统计 ,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北京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就是由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 旅游 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乡村度假产品。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旅游开发商能够全面控制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有利于实现既定开发经营目标。其缺点是容易产生产品与周边乡村人文 环境 的隔离,甚至导致村民对乡村度假区的敌视态度。
4.3.2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牵头,农户(或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参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并实施 市场 化运作方式来经营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一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杭州瑞天公司旗下的千岛湖金竹半岛“家外家”生态养生度假公寓项目。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农户(或村集体)参与开发过程,从而直接受益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经营。其缺点是加大了 管理 难度和管理 成本 ,且开发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容易产生利益 经济 纠纷。
4.3.3 “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和农户(或地方政府)合作入股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建设完成后的度假单位委托旅游运营商经营管理。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海南中南森海湾是由中南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由上海传世经纪公司运营管理的乡村度假项目。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专业化合作方式形成开发合力。缺点在于层级较多,管理与利益上的纠纷也相应加大。
5 结论和展望
基于国外的发展轨迹和国内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曲线,对我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了乡村度假旅游大有发展潜力。基于此,我国未来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组织方式和产品主题多样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国斐.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12):95-98.
[2]a. fleischer and a. pizam,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tourism management, 1997, 18 (6): 367-372.
篇6
一、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电子商务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经济的发展,使得旅游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乡村旅游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但推动了大众化的旅游活动,而且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武汉市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市,如何把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更好的推动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武汉市城郊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1.区位和交通优势
当前,武汉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贯彻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和挑战。从交通网区位优势来看,武汉市交通网络长度-半径维数值约1.75,靠近旅游资源丰富地。且现在一批快速路的建成、道路基础设施的增多及“错开车辆高峰期”的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开起了武汉市快速路交通的时代,使得从市区通往郊区更加便捷,从而带动了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
2.资源特色较明显
武汉市历史悠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郊区山川秀美,湖泊众多,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陂区的木兰山和刘家山,蔡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和知音湖,江夏区的汤逊湖和青龙山森林公园等,为城郊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3.较大的客源市场
城郊乡村旅游者大多为城镇工薪阶层,选择周末旅游,自驾车旅游,家庭旅游,徙步旅游,时间为一日游或两日游。旅游动机主要表现为周末休闲度假、陪亲朋好友游玩、农家餐饮、垂钓、漂流等为主要的旅游方式。武汉市人口近千万,并且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100万在校大学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信城郊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前景看好。
4.丰富的农业产物,雄厚的农业基础
农作物作为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基础产物,种类丰富。既是全国和全省粮棉油,水产,畜禽产品,蔬菜生产的主要产区,且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商品都在不断的开发,这些对开发农业观光产品和旅游商品是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便捷快速,能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造就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并带出了一批品牌产品和高效的农业产业。
5.已经初步具备接待能力
武汉市城郊的乡村旅游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初步的旅游接待能力,2012年武汉市四、五星级农家乐有6家。今后,可以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旅游开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采用专业化人才和国际化标准,促进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的素质和接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大幅度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三、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1.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旅游电子商务
湖北省旅游信息中心是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部门,且在不断地完善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湖北省旅游局网,丰富旅游知识,使人们了解湖北省旅游行政决策,了解更多的旅游信息,为人们的旅游提供更多的选择。
2.企业层面:有所行动但参差不齐
旅游网站在建设、维护和运作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但不同企业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参差不齐,整体呈现出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定位模糊,开发深度不够。
3.个人层面:能主动接受信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与技术条件的不断提高,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介介相比,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更加开放、便捷、多元,旅游者可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咨询选择有关信息。旅游经营者还可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向旅游者提供自己旅游网站的地址,引导旅游者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有利于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
四、乡村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
(1)政府主导
当前乡村旅游大多还处于自发展状态,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大力扶持。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结合各个乡村旅游网站的特色,构建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其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网站。
(2)企业积极参与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的城乡旅游企业大部分是分散经营,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因此,要改变武汉市城乡旅游业的落后面貌,首先我们要努力开发旅游资源,抓住当前武汉市大发展的机会,研究市场,将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团,提高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且将城郊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开发新的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城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必须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可实行多家企业联合的――推出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网站,形成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旅游电子商务,增加城镇旅游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期望值,从而通过旅游网站提升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认可度,使得最终增加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3)打造专业化的服务网站
目前武汉市城郊乡村旅游专业化网站内容单一,重复多,缺乏旅游者需要的各种旅游信息,所以旅游企业急需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项目,涉及旅游活动和旅游消费,满足旅游者需求,形成对消费者的引导。如在网站上建立更多的旅游项目单元,丰富城郊乡村旅游活动;在网站上提供更多详细的旅游信息和旅游风景图片,从心理和视觉上吸引游客,加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时更新旅游网站的信息并提供专业在线服务,解决游客想了解的各个问题,扩大旅游网站信息的容量,传播和速度。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服务质量是旅游产品的一项重要内容,让专业人才来管理乡村旅游项目,是实现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多项互动的重要条件。城郊乡村旅游资源所在地多为经济、教育欠发达的地方,所以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实行专业人才的专业化管理的投入和重视,对于实现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多项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5)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
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传播广、速度快、渗透范围大等特点,所以旅游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站的宣传,以及微博、博客、微信等方式让旅游者了解自己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的购买,从而建立更大的旅游市场。把电子商务特点和旅游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乡村旅游投入的倾斜力度,大力开拓广阔的乡村旅游市场。
(6)深化乡村旅游盈利模式
旅游业的盈利来源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之路也要从这六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扩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以赏农家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产品等为游客的旅游过程与消费核心,通过多元化投资和经营模式开发形成资源信息丰富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五、小结
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在国内称为“农家乐”, 它起始于19世纪。现在在欧美一些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逐渐变得规范化和标准化,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一个大众化的休闭时代正在走来,休闲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喧嚣的都市,人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质量差,加上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舒展身心。而乡村自然风景好,绿色景观多,空气新鲜,很适合城里人去休闲旅游。在这个背景下,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在假日里就走出闹市,走进乡村,回归大自然,感受乡村文化,体验农家快乐,于是“农家乐”这种乡村旅游形式就应运而生。目前 “农家乐”这种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中最有特色的新型产业,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国外对“农家乐”( caural taurism)的定义没有统一意见,但具有代表性是的观点认为:农家乐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农家乐的整体核心和卖点就是乡村特征。国内对“农家乐”也无严格的定义,但大多数人认为农家乐是以农家为基本单位,借助自身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利用自家庭院、菜园、花圃、果园、农田等农业景观和当地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条件,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劳动、住宿、饮食等服务的经济实体。农家乐旅游的特色是“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赏农家景、觅农家情、购农家品”,突出了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
农家乐是中国农民创造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或产业,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突出一个“农”字。这里的“农”字,应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其中农民是经营的主体,农家活动是主要内容,乡村是大环境。只在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以“农”字为核心的农家乐,才能使其具有“农”味的乡村旅游。依托一个“家”字。农家乐一般应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自家的房屋、土地、产品、人员发展农家旅游。所以,农家乐应体现“家”的形态,家的融合,家的温馨,家的氛围。提供一个“乐”字,农家乐应为游客提供“乐”的产品,它不仅包括打牌、卡拉OK、唱歌等,还应包括采摘、钓鱼、参与农事和节庆活动,还包括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的展示和欣赏,让游客获得“乐”的感觉,“乐的体验,“乐”的健康。
二、西安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十年来,西安市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服务质量问题。据相关数据调查统计,55.4%的旅游者认为到农家度假旅游的障碍主要是“饮食卫生差”(占调查总数的25.8%)、“交通不便”(占13.6%)、“设施落后”(占9%)、“服务质量差” (占7%)。西安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低下和质量不高,严重影响西安乡村旅游的品牌树立和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不提高员工素质,不改善交通、通讯、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就会严重影响农家旅游的发展。
1. 西安乡村旅游硬条件比较差。
西安乡村旅游的硬条件比较差,首先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由于农村融资渠道有限,道路建设比较差,相对应地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供应不足。开车来乡村旅游者找不见相对应的停车场或者有也是露天,乡村旅游住宿设施条件极差,大部分都是居民自家盖房,没有专门的洗手间、客房、餐厅、茶楼,也没有标准化的卧房。西安大部分旅游点的住宿设施都是以民居为主,这种自建房一般都是按照当地居民自己的意愿修建,在建筑安全方面未必能全部符合要求。例如许多接待房间比较简陋,房间只有简易的门闩,也没有贵重物品的寄存点,特别一些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的农家旅馆,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也缺乏必要的措施。另外在抵御自然灾害、用电、卫生方面也很难达到应有的安全标准。这样硬条件的缺失,让许多的游客比较失望,强烈的心理落差很难让游客再次回头。
2.西安乡村旅游的卫生问题突出
在西安乡村旅游中有一些住宿点的卫生状况堪忧。在西安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尽管农家院落、乡村田园景致宜人,但大多数旅游点提供给游客的方便场所却都是臭烘烘的旱厕。有的厕所甚至是污水横流、蚊蝇肆虐。部分接待点所用的皮草也因为缺乏专业的洗涤和保养,导致旅游者无法安心使用,更别谈放心住在农家。另外乡村旅游中的相关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卫生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顽疾。同时,一些旅游接待点居住条件较差,被褥很脏,蚊蝇满屋飞。如果乡村旅游接待点不重视卫生问题,提高卫生质量,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乡村旅游经营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较差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西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使得客人的感到种种不便和不满,导致客人不愿住下来。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西安农村地区又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很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导致这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全局和长远观念。例如部分经营者宁愿在去追求经营的数量,却不关心服务质量、经营特色方面,更别说品牌意识;部分经营者宁愿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
三、西安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西安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提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道路的建设。还要加大投入发展公共设施,结合交通部门,开辟旅游专线,给西安市民出行提供方便。重视农家乐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方性、安全性。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民族文化和农村特色。建筑结构良好,布局合理,接待服务功能齐备。设备设施安全、方便。提高硬件的质量和完善硬件设施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客房内适当增加电视、网络等娱乐设备。还要定期对客房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当设施设备到一定的年限要适当进行翻新,以保证服务质量。
2. 改善卫生条件,进一步优化住宿条件。
在食宿条件上,注意旅游整体环境的设计和布局,既要具有乡村特色,又要有城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有功能齐全的各种场所,包括宽敞干净的厨房、男女区分的厕所、干净卫生的睡卧、客厅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让“农家乐”上档次、上水平,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乡村消费,使得更多的城市人愿意回头再来。
3.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和服务质量标准
各个农家乐接待点,应该规范要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按服务规范要求地提供规范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建立考评机制和竞争与末位淘汰机制,激励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提高工作热情,不断改进服务方法,创新服务意识。
4. 加大对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提高服务素质。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地方政府应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提高经营者的服务素质。规范农家乐的应为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专业户进行全员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加强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包括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也可以牵头到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另外一方面也要经常性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例如客房服务节能、服务礼仪、普通话等等,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沈贵平.以花为媒.带动一三产业互动――浅析成都乡村旅游发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9(06)
篇8
关键词:乡村地区 可持续发展成本 生态旅游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概述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或因制度、观念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成本。通过对这些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成本是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影响因素
影响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社会和谐因素,前两个因素影响自然生态成本,后两个因素影响人文生态成本。
1、自然资源因素。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2、生态环境因素。据《中国生态问题报告》称:“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十分严重。从总体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构成了以自然生态成本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成本。
3、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再生资源(劳动力的再生产),如果充分利用、发挥它的替代作用,就能够节约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自然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社会和谐因素。地区差异的加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使社会发展的总体均衡丧失,短期内会降低经济的效率,长期内则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长远和全面发展。
三、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概况
自1994年我国政府颁布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来, 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 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广泛的领域, 涉及面非常广, 而且内容复杂、系统庞大。
整体而言, 我国乡村经济欠发达, 乡村人口增长快, 人均耕地少, 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农业剩余劳动力多。虽然乡镇企业对乡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但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乡村经济发展条件和土地制度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我国乡村居民点布局分散, 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 生活环境质量差, 农民的总体生活质量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降低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改进措施
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规划建设、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对于可持续发展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降低乡村可持续发展成本,使得乡村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土地利用与村镇规划建设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和村镇规划建设应以村镇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为契机, 强化土地的集约利用, 以适宜当地的资源和技术进行集中的乡村居民点建设, 集中配套村镇必需的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提高和完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及居住水平。同时,通过乡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置换等措施, 完善布局乡村产业结构的布局空间。
2、新能源利用
目前, 我国乡村越来越多地使用商品能源来替代直接燃烧生物质, 不仅污染环境, 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 新的能源利用还由于使用成本等原因而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因此, 研究如何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乡村生物质资源, 并转换为高品位的能源( 生物燃气、生物油、沼气和电力等) ,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对能源的需求,将是乡村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废弃物管理和利用
乡村废弃物的管理, 应注重维持和改善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质量, 并使乡村的废弃物转化提供部分乡村发展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的利用, 可使乡村废弃物在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植物养分来源的同时, 以农业生态为载体实现废弃物的循环, 既可维持乡村可持续的环境质量, 又可减少乡村发展对外界化石能源和化学肥料的需求, 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化。
4、乡村产业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乡村发展和建设, 其乡镇工业项目的选择和发展应遵循可循环和可逆转的准则, 通过对其项目和产品的循环链的设计, 实现工业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如从产业发展链中上下游生产环节的整体协调角度, 合理规划确定养牛场、屠宰场、酿酒厂、养鱼场和种植业、果林业以及其它农业的规模。
5、乡村旅游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很强的产业。乡村旅游应着重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合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宁萍.试论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6;
篇9
关键词:凉姜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深受旅游者喜爱的一项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有其天然的气候、水土文化等作为背景依托,对久居都市的居民来说,是休闲放松和观赏的非常好的一个去处。针对目前凉姜乡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势,虽然前景非常广阔,但是不免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乡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这里所提到的乡村,并不单指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而是指环境清晰、自然、纯朴、恬静的格调,脱离了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对于长久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独具吸引力。品农家菜、看乡村景、摘农蔬果品,呼吸田野的自然空气,这样的休闲方式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乡村旅游的开展,既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渴望,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1.乡村旅游的内容丰富:乡村旅游涵括了优美自然的山水风景、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民族风俗特色建筑、农事节气、农家生活、农产品现场加工、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制作等等。这样一些乡村旅游内容很受旅游者青睐。2.乡村旅游受季节影响较大:乡村旅游的大部分目的地是在乡村,所以由于农业生产等受到自然条件如光、热、水、土等的制约,其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导致乡村旅游活动也存在季节性因素。3.乡村旅游的形式受地域因素影响: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域受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条件、特色农事生产及农产品以及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等,所以农事生产如农业、林业、渔业、副业等不尽相同。这也就极大的增加了乡村旅游对于游客的吸引力。4.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突破了传统的陈列式旅游形式,转而上升到了游客参与式,使得旅游者不仅能用眼睛观赏展现在面前的景物,更能亲手操作,亲自活得一种全新大的旅游体验。5.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多是城市居民: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高压下,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投身乡村之中,尽情舒缓身心,调整疲惫的心理状态,获得美妙的乡村旅游体验。6.乡村旅游投资少,收益高: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依托现有资源,再稍对其进行整理和开发,就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且农业本身也能为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乡村旅游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三)乡村旅游的类型
1.观光农业型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是大农业的概念,包括了农林牧渔业,分传统农业和现代高科技农业,以各个季节的时令蔬菜水果采摘或四季花卉观赏为主要内容;高科技农业园利用现在农业技术或栽培手段,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时令水果、蔬菜采摘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向人们展示最新成果;另外,还有休闲垂钓、水产养殖等将旅游业与渔业相结合。[2]2.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大多距市区不远,适合市民半天或一天的出游计划,其特点是饭菜有特色,休闲娱乐项目繁多,如延安柳沟村、重庆石牛片区农家乐等[3]。3.乡村民俗风情游:乡村民俗游是依靠独特的乡土民风民情、节事活动、饮食习俗来吸引旅游者前去的,这种乡村游的发生地主要是在距离市区较远或者是有独到文化的乡村。北京的民俗游、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游都属于此类。福建个畲乡风情游、贵州村寨游等民族乡村游也相对较为突出。
(四)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8年以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展开,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旅游的重要承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亦非常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如北京平谷的蟠桃采摘园、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阴华西村、上海的都市农业园等。[5]
二.宜宾市凉姜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宜宾市凉姜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乡村旅游发展资源丰富:凉姜乡是闻名的川南水果之乡,据资料统计,该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约40%,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之多,品种主要有水蜜桃、葡萄、枇杷、李、梨等,年产水果几千甚至上万余吨。桃花潭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创旅游收入达240万元以上,储量达396万立方米的水库——“桃花潭”,潭边有桃树、竹木以及潭内的桃花坞等,以及在周围湖边荡漾的小船只,形成了格外鲜明的格调,景区内有10多个景点,环之以农作物和果蔬种植,给原本吸引游客的风景又增添了一番风味。2012年,凉姜乡在九里村成功举办了第9届桃花节,宜宾市政协主席尹德宏出席并宣布了第9届桃花节开幕。从3月6号到4月16号,桃花节持续了整整40天,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2.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很好:从地理位置分析,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乡位于翠屏区东北部,距市区中心约15公里,整个凉姜乡面积约4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城郊乡镇。而且与宜宾集装箱码头、宜宾机场、宜宾火车站、均约10公里的路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人口分析,宜宾的辖8县2区,人口在520万以上,此外,宜宾是云、贵、川三省交接地带,往来人员很多。这是一个明显的人口优势。从气候条件分析,凉姜乡的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18℃,凉姜乡是闻名的川南水果之乡,而且每年的水果产量也以千万吨计数,宜宾市、区、乡党委政府对凉姜乡桃花潭风景区的旅游发展十分重视,立足在这样的优势之下,凉姜乡已连续9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是宜宾市春季郊游的一大亮点。3.乡村旅游带动效应很强:旅游是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项活动,凉姜乡在依托自身资源开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带动了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旅游旺季,特别是桃花节的时候,农民自售桃花、桃花酒、以及其他具有乡土特色的东西,许多的农家乐每天的收入额可达上千元,甚至更多。当农产品等上市的季节,出售方式多样化,可以是统一外销或者自销还或者是再经过深加工出售。还有很多的娱乐节目和当地人周末或者假日表演的花枪、腰鼓、快板等。既为旅游者创造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使得当地人的收入与日俱增。旅游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后,既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又提高了农业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益,使得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农作物,乡村农业景观、农事生产活动以及其产品形式都能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不同形式的旅游资源,同时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成为农村发展新的经济途径。
(二)宜宾市凉姜乡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1.各类旅游设施设备不完善:从目前凉姜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其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关度非常大的主要包括了食宿、交通、娱乐休闲、景区导航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很多游客会因为很多的因素选择某些旅游景区景点,但也会因为很多的因素放弃对旅游景区景点的选择,而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对游客造成的不便也会成为游客放弃该地旅游的原因之一,由此我们可知旅游交通的重要性。2.产品形式少、层次低、缺乏深度开发:凉姜乡是闻名的川南水果之乡,影响力还是不错的,而且每年举办的桃花节是凉姜乡的一大热点,整个;凉姜乡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多亩,这些水果的品种繁多,主要有李子、水蜜桃、葡萄、枇杷、梨等等,而且每年的水果产量也以千万吨计数,在产品总产量和销售值上,的确不可小估。但是,基于这样大的一个产量,很多都是直接被大量运输上市场,其实这些在产销季节的时候,是可以作为直接对客销售的,可以销售完美的采摘体验,也可以销售采摘体验后的成果,这将是对游客的吸引力的极具提升,可以吸引更多的直接的或者是潜在性的游客前来。3.景区管理缺乏规范性:景区的管理如果缺少了规范性的制约措施,那就相当于一个没有人管理的综合市场,可想而知,情况会多糟糕。针对凉姜乡的景区管理,从很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很多自驾出游的游客会为拥挤不堪的路段感到懊恼,甚至去了一次都不想再去。在乡村旅游景区内,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有一定的规范的管理的,一方面是为了本身的乡村旅游环境,另外,对游客的出行也会增加很多的便利。
三.宜宾市凉姜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1.健全相关基础设备设施
(1)交通体系:在乡村旅游的开展中,主要的交通工具便是私家车、小车一类的陆上交通工具。在针对凉姜乡目前的旅游交通体系上,我们不难发现,道路依旧是乡村的小道,并不宽敞,车辆通行是相当的困难,特别是错车的时候,所以对道路的修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很多时候私家车的停放都是在农家小院,当地居民只负责提供场地停车,所以农家院的简易停车场也应该加以整修,方便游客。
(2)食宿体系:凉姜乡在2011年吸引了近45万的游客前来赏花,2012年又举办了为期40天的桃花节,盛大的场面,优美的歌舞,趣味的杂技表演,以及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使得游客数量与日剧增。食宿成为游客在旺季比较关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家乐基本的餐饮和住宿服务质量,加大农家乐经营多样化、特色化的建设,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娱乐休闲体系:游客虽然对泡泡茶水嗑嗑瓜子闲聊,或者打打纸牌或者玩玩麻将。这些娱乐项目这些都比较的单一,在景区内可以进一步的增设。特别是部分在农家乐中的娱乐项目。凉姜乡自身存在的山、水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比如泛舟湖上,小憩,游玩更是别有一番享受的感觉,在山顶设置不同类型的娱乐项目,既使游客们贴近自然,沐浴温暖的阳光,还可以提升景区的娱乐设施总体质量。
(4)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导航设施体系: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导航设施的设立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样方便很多游客的游览观光。针对凉姜乡目前的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和景区导航设施这两方面,景区内做的不是很完善。很多的指示标牌不是很让人清楚,甚至标牌很少,对很多相关的产品可以设置标牌指引,还应该针对性的完善。
2.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
凉姜乡乡村旅游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和当地政府的态度有关。政府积极支持的,无论是从资金还是设备设施上,都会很有益当地人。乡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凉姜乡水果发展的全方位引导,打造了“川南优质水果之乡”“川南优质水果示范基地”的凉姜乡新形象,这样大大加深了凉姜乡在世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和魅力。所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左右不可小觑。另外,当地也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来做好自身的宣传,现在流行的宣传方式有网络、广告、报纸、广播、海报、电子杂志、论坛等等,每年举办的桃花节也做了很好的宣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新打造后展现在世人面前,想必在做足了宣传过后,知晓并前来凉姜乡的游客人数会多。
3.对产品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开发
凉姜乡在这样天然的优势下,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现在不论是从产品的种植面积还是产品对外销售的产值,总体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面对现有的产品形式少,层次低和深度开发不够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产品实施深加工或者技术性的研究,使我们的产品有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但是,总体来说,凉姜乡的果蔬成熟或者花开遍地或者成熟的季节,很多的果品是直接整装销售的,有部分农家也在零零散散大的出售自家的产品,旅游者购物,当地人单一的产品销售,没有具有当地特色的购物体系。我们应该体现乡村和城市不一样的地方,让每一位到来乡村的游客感受有更清新的体验,游客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沃土,村民管理,到成熟的季节的时候,可以亲自回来采摘;村民提供可供游客亲自采摘的空间,自己也可以拿到亲自采摘的东西,感觉很不一样,让游客体会独有的乐趣。
4.实施规范性管理制度
景区的管理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因为这些规范性制度的实施效果会被游客在心里定上某个标准,更会在不同的乡村旅游中进行对比。加强景区治安,确保游客生命财产以及人生安全;综合环境卫生管理,对小摊贩的自主营业给予卫生督促和食品检查,增设垃圾桶等等。
四.总结
乡村旅游的市场发展前景空前广阔,发展势头也非常的好。凉姜乡依托本身的自然资源景观,再加上农业种植的面积不断加大,对城市中的高压人群和周边的人们产生地影响也较大,目前的发展效益和前景表现乐观,但是,为了更加突出凉姜乡的资源优势,把川南水果基地扩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我们分析凉姜乡现有的问题以及提出对应的措施以帮助凉姜乡以更好的一面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既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也使得当地的经济收益日益增加,带动周围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经济带来的新的突破。
注释:
[1] 引自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2] 引自张文,安艳艳, 李娜.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媚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
1.高质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
2020年,重点完善提升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分馆、66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个贫困村文化设施,打造了73个村级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点。新建3处城市书房和10处城市书吧,目前全区共有7处城市书房,与区图书馆一卡通用,方便读者就近借阅。大力进行创建宣传,在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形成宣传声势;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主要街道、商超、车站、机场、宾馆、酒店、银行等场所,设置宣传标语,形成人人了解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深化城市文化内涵,全区先后重点建设了19个红色文化展馆、打造了29个“文登学”文化展馆,命名了12处红色主题公园。
2.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大走访调研和群众文化活动力度,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2020年,培训基层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5批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每个村,每村至少5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7233场次,各类公益文艺辅导上万场次,文艺爱好者利用自家闲置场所改建“文化活动点”超过500个,全区形成部门带动城乡文化联动、民间剧团覆盖各片区、小文艺队覆盖各村居的多层次文化活动阵地。2020年上半年威海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文登区排名第二;11月份,威海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暗访评估中,文登区排名第一。
3.精品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梳理全区文旅资源,发掘了167个有特色、有故事的优质景观和历史遗迹,推出慈口观、顾家、梧桐庵、六度寺等10个主题民宿及一批网红打卡地;利用3年时间,打造18个精品旅游特色村,今年,慈口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制定自驾旅游整体规划,培育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康体养生游、乡村民宿游等融合业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10月,新增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和威海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2个3A级旅游景区。在威海市政协组织的精品旅游视察中,文登区在8个市区中排名第四,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4.激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全面落实上级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9家旅行社退保证金84万元,为3035家文化体育、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企业减免税费4520万元。加强线上线下节会的营销推介,从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开始,坚持月月有节庆,举办了蒲公英文化节、樱桃节、金鸡菊文化节、西洋参文化节等,线上助力文登特产销售,实现“富民”产业与精品旅游的深度融合。5月—10月广泛组织商户参加威海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参与项目7个,交易笔数1490笔。提振冬季旅游市场,自12月1日至明年2月底,开展A级景区免门票惠民活动。
5.文旅项目集中落地
全区新上了15个文旅产业项目,其中,启动续建呼雷汤温泉,郁竹苑田园综合体、莲花城田园综合体、新农创春分小镇、听风观海文化旅游项目等精品旅游项目已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双包双促”有效落实,全局78名干部包促文旅企业,重点帮促解决问题35件,受到企业的好评。
6.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推进
(1)行业精准扶贫经验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提供参考。2020年,区文旅局推荐的米山镇西山后村生态旅游开发扶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是威海市唯一被收录的案例。
(2)文登音乐厅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这是省委制度创新的重点任务,全年上演了11场精品剧目,“花小钱、看大戏”的惠民举措,深得观众好评。
(3)文登图书馆荣获威海地区唯一的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试点单位”。
(4)文化馆“艺彩龙乡”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2019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