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篇1

在护理教学中,学好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内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来说,将直接关系到护生对内科护理工作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说,内科护理教学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1]。

2.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教育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运用方面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内科护理教学的质量,以下主要针对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对于部份教师来说,存在着自身的素质欠佳、专业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浅薄、知识结构不适合等象。其很多原因是因为工作上的调动,如本不是教临床护理方面的因为工作上的安排改行了,甚至部分教师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还相当薄弱,这必然对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次是因为教学观念落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最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比较成旧,跟不上时代的进步[1]。此外,有部份教师认为,护理工作不需要掌握太深奥的理论知识,理论方面也就不用讲那么多,从而使护生对于内科疾病是如何引发的、该怎么预防等都不太了解。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护理工作只要会打针、会输液、会换药、会导尿等懂得一些基础操作就行了,而并没有对护理工作进行更深入地讲解。这种教法会严重影响到护生对护理课程知识的全面了解,有的护生甚至是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护生对学习护理知识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会认为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重要,只要会基本的操作就行了。其次是护生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只有在教师讲解操作知识时才有兴趣学习,而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学。这又导致了教师更不想讲,最终形成了教师与护生之间相互影响。结果一到期终考试时,护生才感觉到护理知识愣是没有学懂,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便出现了紧张、焦躁的心理。这也就是教育观念所造成的最终后果。

3.解决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篇2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212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护理管理方式随机分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106例)、对照组(106例)。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

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7.55%),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1.89%)。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 心内科 护理管理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9-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国民和社会对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不可预见性显著、病死率较高等,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更易发生护理纠纷问题。所谓护理风险即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危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患者中造成严重损伤的可能[1]。护理风险不仅具有常规风险的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不确定性、高水平性、复杂性及后果严重性等。我科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62例;年龄分布在44~78岁间,平均年龄为(60.3±9.7)岁。本组患者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46例)、原发性高血压(94例)、心律失常(35例)、心脏病(26例)及其他(11例)。本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6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出现的风险问题资料,总结、分析护理管理中潜在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可行的护理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106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7.55%)。其中,输液反应2例、碰伤2例、跌倒3例、褥疮1例;5例出现护理纠纷。研究组106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1.89%),均为跌倒,其中1例出现护理纠纷。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患者及家属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平均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减退,行动不便,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加之,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甚至处于意识障碍状态,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护理管理风险。另外,某些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私自外出,不配合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2]。而一些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突然进展难以接受或不理解,也可导致护理纠纷问题的出现。

(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责任意识等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部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年龄较小、经验不足、人文素养不够、对护理风险重视程度不到位,造成整体护理难以实施、护理效果难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的现象,成为了护理管理的潜在性风险因素。

(3)医疗设备及药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日新月异,这对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学习新设备、新药物使用及其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医疗设备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对护理风险有一定影响,心内科药物种类多、用量要求严格;而另一方面,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药物及设备的不当使用也增加了护理风险[3]。

(4)其他因素:鉴于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院内风险防范措施训练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实际情况,这里所说的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因素。

3.2 护理风险防止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风险防范的认识。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人文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热情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能力,以满足患者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对护理风险认知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增强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2)重视良好的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构成了防范护理风险的关键。良好的沟通既可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又可提高患者配合度,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及时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3)医疗设备及药物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药物的适应症、用量、不良反应等,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此外,还需对专业设备、药物进行定期检查、专人管理等。

(4)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机构以识别护理风险、监督护理过程、处理风险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预案及防范措施[4]。

参考文献

[1]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2] 甄锡云,张丽敏,郭毓萍.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3):693-694

篇3

【关键词】内科门诊;临床护理;护理纠纷;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5-02

引言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1],因而在该阶段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也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2]。而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如何,不仅仅体现院方的治疗水平,也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就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组探究中,特对我院曾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以对照分组的方法,来评价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现结合相关探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探究,均为女性。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后以奇偶数字随机分组法,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5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3.8)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及以上10名,护士6名,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1名;B组15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5±3.2)岁,大专学历4名,本科及以上11名,护士5名,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另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配给A、B两组护理人员,该240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80例,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5±13.5)岁,随机分配后,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对探究结果无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分析与护理方法 首先对我院内科门诊既往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并形成记录;其次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对B组护理人员进行宣教,促使其有效领会预防措施的护理要点,并与A组护理人员进行对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疗效,并记录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7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通过分析既往护患纠纷的案例发现,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高、内科门诊专科较多以及患者消极心理情绪。而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分组对照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各护理120例人次,发现采取预防措施的B组护理人员,其纠纷发生率仅为1.7%,护理满意度为96.7%,而A组护理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为5.8%,护理满意度为84.2%,P

3 讨论

内科门诊既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之一[3-4],也代表着医院的对外形象,因此内科门诊护理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公众对院方的看法。但是由于内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复杂[5],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也会显著增加,即使出现细微的差错,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对患者治疗效率和院方形象产生影响。对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组探究中,笔者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现结合有关资料,做如下阐述。

笔者通过分为我院门诊内科既往护患纠纷案例发现,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护理人员自身方面,这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比如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佳,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够友好,致使部分患者心生埋怨,不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以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消极心理因素增加,对待患者的问询不能有效回答,都会增加护患间的隔阂,再比如护理人员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高,一方面是在校学习时个别知识面存在真空区域,另一方面是临床带教过程中没有切实掌握有关护理内容,进而造成护理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患者投诉。其二是内科门诊自身设置方面,即内科门诊各个科室分类复杂,专科较多,患者又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往返接受治疗,加上需要进行排队、候诊,容易增加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其三则是患者自身方面,个别患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待护理人员的态度蛮横无理,或者患者由于担心病情而出现焦躁、易怒等消极心理情绪,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

而根据上述分析,我院特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且经过对照探究,也取得极好的临床实效,该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意识,通过临床宣教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养成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②扎实掌握护理基础技能,提升护理实效,护理人员要强化护理技能的训练,练好基本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可采取一对一临床带教和实践考核的模式来检查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对需要加强改进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③强化心理引导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心理引导,护理人员要以心理引导的方法,去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负面情绪,要强化护患沟通,引导患者妥善完成就诊登记、病历记录等工作,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使其在高压力的护理工作中可以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④完善内科门诊工作流程,营造更为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完善的病历收集工作,制定患者各个科室一条龙的就诊服务,由护理人员专门引导,减少患者排队候诊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改造就医环境,保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使患者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4 结论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护患纠纷发生诱因较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秉持“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加强护患沟通,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就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进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凤仙,李素英,李峰.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6):243-244.

[2] 龙少环.提高内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332-333.

[3] 朱传金.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2):358-359.

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5-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因应措施总结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跌倒 有资料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34%[2]。这除了高龄体弱,中风后遗症等原因外,长期使用镇静、降血糖、降血压药物也是主要原因[3]。此外天雨地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神经内科病人多肢体活动不便,易平衡失调致坠床。另外有些患者躁动、痴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需加床档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但有些病人陪护对此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档,易发生坠床。

1.1.3 烫伤或冻伤 神经内科病人多数存在感觉障碍,病人对痛温觉感觉迟钝,护士对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易烫伤或冻伤。

1.1.4 走失 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或老年痴呆患者未做到24h留陪护,易发生走失。

1.1.5 误吸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进食时易呛咳引起误吸。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关心不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等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不及时或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不及时通知医师从而延误了抢救时间。

1.2.2 业务能力不强 神经内科疾病变化快,需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年轻护士往往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理论知识缺乏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4]。

1.2.3 仪器和急救物品因素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周,在急救时出现故障,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工作。此外,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5],如果护士对新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病区基础设施 根据患者的需求在病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病床加床档,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加防滑垫及扶手、呼叫器。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使每一个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与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3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神经内科病人多,病情重,变化快。这就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应急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2.4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这是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或进行整改,排除安全隐患。

2.5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正确及时评估每一位新人院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做到班内重点观察,重点防护。针对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2.6 加强监督,抓好安全管理环节 神经内科护士长要抓好重点病人、重点时间段、重点人群。重点病人指急危重病人、新人院病人、卧床病人;重点时间段指节假日、中夜班等人员薄弱的时间;重点人群指新上岗护士、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护士等。做好重点监督和管理,避免安全隐患。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反生各种护理危险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神经内科护士应了解专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病人,以防患于未然。也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丘彩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1.

[2] Stolze H,Klebe S,Zechlin C,et al.Falls in frequent neurological diseases-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aetiology[J].J Neurol,20045,21(1):79-84.

[3] 吴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经系统疾病[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4):243-244.

篇5

关键词:护理;不安因素;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属于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种类多,病因往往比较复杂,病情恶化突然,临床常见病情改善后出现突然恶化,使得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高于其他内科,且护理风险伴随着治疗的全过程。所以,多角度深入探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因素,探究其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增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心血管内科中各种不良心理的患者85例,对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45~85岁,平均(60.4±3.8)岁;对照组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45~85岁,平均(61.8±4.2)岁。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5例,心绞痛患者16例,心肌炎患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冠心病患者56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即2组患者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对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行考察,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成6大类,分别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欠缺,对患者的态度不友好,和患者自身的因素,如: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不足,出现负面情绪,对医嘱的理解有偏差,没有倾诉对象,因家庭经济条件造成的一系列担忧等心理问题,见表1。针对这些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1.3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采用为防止不安全因素制定的预防干预护理措施。

1.4护理干预对策

1.4.1对护理记录制定严格的要求规范,并加强监督;定期评价护理工作,对出现护理差错较多的人员加强考核;加强护理人员对操作器械的方法培训(此句不通),扎实专业知识,对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1.4.2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说明,避免患者对操作的猜疑,增进护患亲融性。护士长要适当利用典型的事例教育护理人员,对病区进行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防患于未然。明确职责,加强护理监督,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过程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4.3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中,语言交流十分重要,特别是语言交流技巧,护理人员要用文明的语言和易被理解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建立融洽的关系。

1.5护理效果评价[1] 在患者出院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问卷包括20个关于护理相关问题,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60分到89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6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统计心血管内科常见不安全因素,及其所占比例。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8例,总满意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61.4%,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P

3 讨论

护理工作影响到医院的形象问题,经济效益问题,所以护理人员要正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护理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导致的纠纷发生[2-4]。作为护理人员,在充分认识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认真对待医院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提高护理水平,护理记录规范书写与管理(此句不通),重视护理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为患者交待关于疾病的知识,排除其心理顾虑[5]。将各项护理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也间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8.

[2]韩高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4):260-261.

[3]E,Romualdi F,Dentali E,Rancan A,et al.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uring pregnanc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13,11(2).

篇6

方法:将我院内科2012年1至12月份与2013年1月至12月份的护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中我院自2013年起应用了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回顾性对比分析这两年的护理病历。

结果:2012年全年的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共有24例,2013年全年的护理安全问题有3例,2012年与2013年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分别为0.45%与0.12%。将两年的护理安全问题数据用卡方检验对比,发现其差异甚大(P

结论:通过分析得出呼吸管道护理问题是我院内科护理的主要安全问题,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对于降低此类安全问题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对策 护理安全问题 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8-01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诊治工作相辅相成。护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对病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现今人们对于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我院内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做相应的改善实验,提高我院内科护理工作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内科2012年1至12月份与2013年1月至12月份的护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中我院自2013年起应用了相关护理安全对策,回顾性对比分析这两年的护理病历。从而将我院2012年1至12月份的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例数与应用了相关护理安全对策的2013年1月至12月份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例数作对比。

1.2 方法。

1.2.1 改善护理安全问题的方法。针对我院内科护理的安全问题,我院采取的主要是综合安全管理法。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实施内容如下: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的专业技能,培养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大力宣扬南丁格尔精神,促进护理人员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努力做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护理工作者。其次是建立完善的护理责任制度,实施分床责任管理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也通过此方法加强护理人员与病患的沟通交流。第三是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利用科学化的手段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尤其是要求护士长做好带头领导作用,倡导零距离关爱、零安全差错、零服务投诉的护理效果。第四是改变护士站的位置,将相关护士们的护士站设置在其所负责的病患区域附近,以便护士能够及时的有效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能够在患者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并给予相应的辅助。

1.2.2 观察判断的方法。本文判断的是以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标准,从而来评价本次研究所运用的护理对策是否有价值。呼吸道、用药指导、安全指导、护理措施等出现的失误情况都属护理安全问题。

1.2.3 统计学方法。对2012年与2013年之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以P值与0.05的关系来确定此次对比分析的统计学意义,P值比0.05小就说明二者具有较显著的差异。

2 结果

2012年全年的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共有24例,其中包括对药物的指导失误问题10例,对呼吸管道的护理失误问题6例,对患者的安全指导失误问题2例,对护理措施使用不当的问题6例。2012年与2013年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分别为0.45%与0.12%。

3 讨论

随着国家卫生部发出提倡“优质护理”文件,近年来对于护理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多,特别是护理安全问题是人们尤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优质护理的实现必须得以降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为基础。本次研究针对我院内科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一种综合管理的对策。其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监督、引导等一系列措施,以南丁格尔的高尚的医疗护理精神鼓励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并从基础护理、健康安全指导、用药给药、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对护理进行加强指导,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敬业奉献之心,从而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无瑕疵的护理,提升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的质量。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对比来看,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法对于降低我院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而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类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相较2012年来讲有了明显的降低。并且患者对改善后的护理满意认可度也较高,对于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我院内科的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将不会仅仅停留在目前水平,通过上述研究结果也可得知,尽管2013的护理安全问题相较2012年有较大的降低,避免了一些常见的反复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2013年我院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相应的护理安全问题。我院将持续不断的完善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法,提倡并落实在每一个护理工作者身上,提高每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提升我院内科护理的整体护理水平的目的。鉴于我院实施运行的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对于降低护理安全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推广使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加强,从而实现最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赵婕妤.内科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02)

篇7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活动;临床意义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78

品管圈主要是指于同一工作场所个人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构建一个小团体, 经现场管理与全员参与等形式不断改善与管理工作现场, 重视共同参与, 每名成员既为实施者, 亦为管理者, 可提高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维持工作质量持续性改进。为了深入探究神经内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对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住院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 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8例。男46例, 女30例, 年龄48~84岁, 平均年龄(75.28±8.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推行入院宣教、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基于此, 实验组推行品管圈活动, 具体包括:①构建立品管圈组织:由全科护士自愿报名参加, 以护士长为负责人, 对小组活动进行协调及督导, 并对成员行品管圈活动培训;②查找问题:考虑到神经内科住院者多为脑梗死、脑出血, 年龄大, 伴有语言功能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 心理压力大, 再加上病房环境特殊等因素, 故须对症下药, 推行人性化、个性化管理;③整改措施:强化清洁工作监督, 维持病房环境清洁, 强化安全工作, 譬如药品安全、压疮护理、静脉治疗管理等, 营造和谐的病房环境;低年资护士须予以工作指导及思想教育, 优化护理服务方式;倡导个性化、人性化护理, 入院前行患者肌力评估, 告知各项检查的目的及住院注意事项, 强化病情监测, 予以肢体功能锻炼, 强化、饮食、心理指导, 并积极维护患者隐私;护士长须每天监督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 强化交接班工作检查, 及时查找问题并改正不足, 予以循环再教育。

1. 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 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及不满意4个级别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②健康知识掌握率: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估量表, 主要包括完全知晓、一般及不知晓3个级别, 对两组健康掌握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知晓率=(完全知晓+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 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实验组推行品管圈活动后健康知晓率达94.74%, 显著优于对照组65.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有关调查发现, 神经内科患者年龄相对较大, 病情危重, 病情相对复杂, 再加上患者对治疗及预后、康复训练不甚了解, 易丧失信心, 难以保证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1]。由此可见, 积极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促进其康复与治疗, 缓解其痛苦,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 有研究证实, 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积极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2]。推行品管圈活动可培养护士管理参与意识, 强调自动自发参与, 积极查找基础护理问题, 并共同研究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护理工作标准流程, 提高了其护理执行力;对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外, 推行品管圈活动后, 圈员可及时发现问题, 并予以沟通解决, 不仅能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 并有利于全面落实护理工作,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完善护患关系, 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 徐宇红, 龚华霞.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62-64.

[2] 涂晓凤.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21(6):116-117.

篇8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护理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疾病。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合并疾病种类较多,病情变化快,且具有高龄高危特点,决定了心内科护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1]。口服药物是心内科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住院期间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内科患者由于年龄大、并发疾病多、服药种类多、安全风险高,如药物服用不当,易引发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血栓等严重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科学护理的执行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心内科安全服药护理中存在问题,对我院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将相关资料和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例,女性5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0.5±14.5岁。145例患者均有口服药物治疗,最多一次服用14种,最少一次服用3种。

1.2方法145例患者入院治疗2d内由责任护士采取自行设计的口服用药调查表进行患者口服用药情况的调查,全面了解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了解情况、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的正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安全给药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严格管理口服药物的质量心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种类较多,而且患者较大,药物治疗安全风险高。要求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一定药物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住院患者的口服药物管理,建立患者服用药物的资料档案,收集药物说明书等相关资料[3]。新药应用前,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药物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半衰期、配伍禁忌等知识的学习。在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嘱,并根据药物性质,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保证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合理、有效。

1.2.2做好口服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本研究所选择的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实际服药情况也各不相同。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将患者口服药单打印出来交与患者,并注明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对于患者不清楚的地方应给予详细解释。在药物发放的过程中,应保证药单上药品与药品实物的一一确认,帮助患者认识不同药物的剂型、颜色、形状、大小,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服药时,应向病人反复强调药物名称、主要作用、副作用等内容,使患者正确认识安全服药的重要性,配合临床治疗。对于特殊药物,应设置提示牌提醒患者掌握药物服用时间。同时,在病区公共环境(走廊、公共休息区等)设置心内科患者常用药品展示柜,明确标注药品的名称、剂量等内容,便于患者和技术进一步认识药品知识,提高口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放心血管治疗常见药物宣传手册,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服药意识,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1.2.3改进患者服药的方法和流程在口服药物发放前应注意调查患者是否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并详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使用心内科统一应用的分格式药盒,将服药时间不同的药片分格放置,特殊药品应单独放置、清楚标识。护理人员在发放药品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对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反复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并安排专人进行服药指导,避免药物漏服,告知患者服药时间不正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保证口服药物的依从性。

1.2.4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患者药物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利尿剂药物服用后,应注意观察患者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发生,定期监测患者尿量。降糖类药物服用后,应注意饮食的指导和血糖水平的定期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反应。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剂类药物,在服用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定期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大便色黑等出血倾向。向患者及家属明确药物服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1.3评价标准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及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自我监测能力[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服药方式、药物认知(药物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服药禁忌、注意事项)等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心内科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方案实施的执行者和指导者,对保证患者服药安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5]。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要求护士从思想上重视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全面掌握临床用药知识,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药物认知程度和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减少药物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6]。本组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患者对药物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服药时间准确率及服药方法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保证了药物服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提高了服药准确率和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心血管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中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02):112-114.

[2]高延玲.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8,(03):139-141.

[3]张婷,于乔,韩彦博.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面临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0,(03):32-34.

[4]黄正明.临床安全用药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J].医药导报,2007,(06):89-91.

[5]夏世红.时间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口服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6):1480-152.

篇9

方法: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对60例进行分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临床输液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结论:内科病害输液应采取安全护理,降低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内科疾病临床输液安全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8-02

内科疾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入院治疗。对于内科疾病处理,国内医学经常用到输液处理,通过向人体输入医疗药液以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临床发现,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及输液流程等问题,导致输液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症状。如:输液管血液倒流、穿刺疼痛等,这些都不利于输液治疗的提高。鉴于此,本次选择60例病人资料,对临床输液安全护理进行阐述,汇报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随即抽取60例病例资料,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实施了临床输液操作辅助治疗。6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0-50岁,平均年龄36.3±1.2岁。其中,男50例,平均年龄38±0.9岁;女10例,平均年龄35.4±1.1岁。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病程时间2-6个月,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具体表现为呼吸感染、肺炎、胃炎、感冒发烧、高血压等。

1.2方法。

1.2.1分组。为了进一步表现出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作用,对60例进行分组讨论,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措施,无其它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操作外,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

1.2.2评估。本次60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区别在于临床输液是否采用的安全护理,这也是两组病例效果对比的重点。因而,经过7d的临床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输液期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评估安全护理的相关疗效。

2结果

对观察组病人持续7d输液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输液状况进行对比,并实施统计学分析处理。综合对比静脉输液中两组病人的状态,具体结果:观察组输液操作的失误率较低,仅1例存在操作失误,约3.3%,造成病人穿刺疼痛;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约26.7%,有轻微疼痛或血液倒流的现象。两组失误率数据对比,充分表明了内科临床输液应坚持安全护理措施,通过规范各个环节操作以免对病人造成危害。

3讨论

随着临床输液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在内科疾病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更显著。静脉注射是输液最常用的方式,对输液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护士操作失误而引起的穿刺疼痛或血液倒流等问题依旧存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异常症状,应坚持采用安全护理措施,严格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3.1临床输液安全护理的重点。

3.1.1控制滴速。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1]。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3.1.2拔针的技巧。坚持无痛拔针法,保证临床输液操作的安全性。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2]。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3.2心理护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3]。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4结论

总之,内科病房临床输液需按照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操作,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护理措施,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对病人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从而保证最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靳灵芝.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1期

篇10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18-01

一般来说,内科疾病不但病程长,还常常具有突发性、多变性的特点,关于内科疾病的诱因有很多,有的还很难找出病因所在,治疗效果比较慢或者不明显,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诸多难题,也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责任。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内科护理具有特殊性,加强安全意识,减少护患矛盾,越来越受到关注。内科护理人员要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不断的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内科护理常见的风险分析

1.1与患者有关的潜在风险。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护理人员认真执行,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只有两者协调致,才能有效的、正常的开展互动活动,提高护理效果,但护理工作中患者自身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不少见,进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首先,有的患者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进而怀疑护理工作;其次,有的患者遵医行为差,不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不遵守遗嘱,私自离院外出等,可能会增加护理风险,最终影响治疗效果,但偏激的认为是护理工作未到位,产生抱怨情绪,影响护患关系。再次,特殊病人存在潜在风险。一些心理问题严重、行动障碍、病情重的病人,很容易发生摔伤、自杀等意外事件,增加护理风险。

1.2与护理人员有关的潜在风险。首先,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双方都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依法执业。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凸显。当护理工作中出现行为不规范、态度不好,使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安全权等受到侵犯时,很容易发生纠纷,带来护理风险。其次,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这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虽然护理人员大都是认识到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保护意识,如未能及时、准确的做好记录等,为护理工作埋下潜在风险。再次,操作不规范。有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技术操作不熟练,为病人治疗时,出现发错药、输错液等问题,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未及时救治危重患者,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怀疑护理人员的能力,造成护患纠纷,带来潜在风险。

1.3与管理层有关的潜在风险。医院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如果医院管理层对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意识淡薄,很容易为护理工作埋下风险。首先,医院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护理工作中有多种规章制度,比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如果缺乏监督机制,会造成护理人员。其次,医院设置不健全。医院的环境对患者的修养非常重要,如果病房管理不到位,影响患者休息,可能会加重病情。水电、信息系统,医疗器械等突发故障,延误病人抢救时机等,都可能造成不小的医疗纠纷。

2内科护理风险风范的措施

2.1加强护患沟通化解风险。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纽带,为了达到理想的疗效,护患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护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工作中以患者为本,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言谈举止,让患者感受到真诚的人文关怀。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要给予理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立场思考问题,努力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患者住院后要主动、及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规章制度,初步的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自觉、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的不配合行为,要让他们明白不配合治疗可能带来的后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患者病情如实的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并请其签字,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内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并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2.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当前,医学发展迅速,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贯穿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通过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能有效预见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风险,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责任感;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形成护理骨干队伍。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专业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展护理人员的视野等,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风气。

2.3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与管理。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患发生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与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了护理记录的书写标准,护理记录在内容、表述、格式、管理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客观、准确、真实、完整记录,护士长对每天的记录都要检查并签字,并妥善保存护理记录。

2.4制定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制度。医院要制定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制度,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健全规章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护理风险预案。风险预案中要以预防为主,让护理人员了解哪类病人容易摔伤、坠床、易发生意外等;针对性的做出防范措施,如设立防滑指示牌、设“小心烫伤”等标语,并制定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制定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危重病人要进行陪护,做好应急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