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能源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能源研究报告

篇1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篇2

三个阶段:1. 明确写作目标任务;2. 展开调查研究;3. 分析论证,提出方案,做出评估。

六个步骤:

1. 明确可行性研究的目标;

2. 针对目标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分析,并对每一项研究做出结论和整理详细报告材料;

3. 以各项结论为根据,从不同的角度编制多个供选择的方案,并从中选出较优的方案;

4. 对选出的方案进行更详细的研究,确定具体的范围,估算投资费用、经营费用和收益,并做出拟建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5. 以总体目标为核心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编制筹措资金计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常用的分析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系统思维分析法。即把拟建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它涉及的各种复杂因素,研究其相互关系以及变化发展情况。必要时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二是比较分析法。通常采用横比和纵比,对拟建项目的整体或局部、甚至某个具体细节进行分析。一般要对多种可能的项目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进行优选。

不同种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因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的差异而各有特色,但结构要素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标题、前言、正文、落款、附件5个部分。

1. 标题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题应写得准确、简明,主要有以下2种。

(1)完整式。一般由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文种种类(3要素)组成,如《××省新型建筑材料厂关于引进水磨石生产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省略式。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如《建设××大型水泥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只写文种种类,如《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前言

前言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介绍该报告的来龙去脉。要求写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名称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及参加人等。前言部分最常见的写法是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由谁负责进行什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内容。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不宜过长。

3. 正文

正文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所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分析论证,最终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要求运用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正文包括概论、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和结论5个部分。

(1)概论。提出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依据、目的以及研究的结论。

(2)供求预测。主要写国内、国外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发展趋势。在研究和写作供求预测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确凿的数据,力求预测准确可信。

(3)技术论证。主要是运用资料、数据来论证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厂址条件及交通状况;技术、设备与环保;生产组织及人员培训;并做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

(4)经济分析。主要包括:投资估算、收益估算、投资回收估算。投资估算,即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的估算,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两部分;收益估算,即估算成本、售价、销量、利润等;投资回收估算,主要是对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回报年限的长短等的分析。在进行经济分析时,要翔实地估算出项目所需总资金,也要估算出项目实施的各个部分和不同时间中所需资金的具体比例。要正确估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项目的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付方式。

(5)结论。是在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结论有三种情况:非可行性结论、可行性结论、弥补性结论。结论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4. 落款

标明完成可行性报告的报告者、报告日期。如在标题下注明,在这里可以省略。

5. 附件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主要包括不能写在正文内的各种论证材料、试验数据、调查数据、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其结论在项目实施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讲究科学。可行性研究报告事关具体实施项目的兴废成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是首要原则。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从研究的实际对象出发,在科学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多方衡量,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同时,还要明确项目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委托者和投资者的意图,摆脱个人见解的束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客观事实,不回避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新型材料;必要性;发展意义

一、使用和发展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材行业生产遵循着传统的粗放模式,对于开发的自然资源,重利用、轻保护,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据统计,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有将近36%用于室内取暖或室内降温,因此,节能建筑和新建筑将是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当下建筑材料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期,建筑节能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是建筑材料环保的前提与出路。使用各种节能建材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起到减少采暖和空调能耗的效果;在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来自与建筑材料的威胁。因此,建筑材料走向节能环保的创新之路,大力开发和使用各种高品质的建筑节能材料,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同时建筑节能材料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意义

新品种建材新型建材是与传统的砖和灰色砂岩等在内的众多类别品种区分开来的新型材料。从功能上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可以非为: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防水材料以及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其支持的各种金属件、塑料件及其他一些起辅助功能的材料。从材料上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化学材料、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等。这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具有强度高、保温性能好以及节能环保的功效,还可以大大提高房屋居住的功能,还可以使建筑物更为现代,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除此之外,一些新的材料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的质量,达到实现轻量化建设的目标,不仅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同时也起到了节能的功效。长期以来,中国的建材行业生产遵循的传统粗放模式,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光利用光的改善。据统计,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有将近36%用于室内取暖或室内降温,因此,节能建筑和新建筑将是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当下建筑材料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期,建筑节能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是建筑材料环保的前提与出路。使用各种节能建材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起到减少采暖和空调能耗的效果;在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来自与建筑材料的威胁。因此,建筑材料走向节能环保的创新之路,大力开发和使用各种高品质的建筑节能材料,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同时建筑节能材料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墙体材料的使用与创新

3.1 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本费用让新型材料的应用价值变得不那么明显,按设计计算使用新墙体材料可节省工程造价 3-5%,但是对于建筑施工环节中所存在的各项措施费用,这使得实际节省的成本并没有那么客观;新型墙体研究报告不真实,一些新墙体材料的研究报告,主要是由材料制造单位编制,存在推介产品性质,有片面性,不能够作为新型建筑材料选择的依据;新型墙体材料优势不明显,各级政府虽极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但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后遇到墙体开裂、渗水,抹灰脱落从而污染、损坏室内装修等问题,且目前粘土砖造价仍低于一般的新型墙体材料,给新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带来困难,应认真研究降低新墙体材料使用成本。

3.2 墙体材料设计注意点

建筑设计的墙体,如果从属性上看的话,包括基材板、反射辐射热材料、墙体连接构造等。

基材板的选择。基材板具有承重作用,此外还能够构成空腔以提供反射材料附着,一般需要有很强的气密性、耐久性以及水密性,板与板之间缝隙采用聚氨酷泡沫密封剂密封;要求基材板表面强度高,和一定的美观效果,造价尽可能低廉,经济指标与其技术性能比较合理,板型能够标准化设计、工厂流水线生产,施工现场干作业安装,服役期对环境不造成污染,退役后可重复利用或方便地实现无害化处理。板材本身在风正、负压力作用下不破裂、不脱落、不产生风振噪音。

反射辐射热材料的选择。反射辐射热材料是反射绝热板上对保温隔热效果影响最大的部分,典型的有铝箔和真空镀铝聚酯薄膜,铝箔有良好的遮光性、阻气性、阻湿性,有良好的导热性、电磁屏蔽性。真空镀铝聚酯薄膜是以聚酯薄膜为原料,经真空镀铝精制而成。真空镀铝是指在高真空度下,铝一旦液化立即汽化,然后将其冷却堆积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厚度约为 300-600 埃米的镀铝层。真空镀铝膜一般是耐温及机械加工性能较好的BOPP、BOPET、BOPA、CPP 等材料。

与墙体连接构造。一般使用干挂法对墙体和保温材料进行连接,墙体与保温材料之间留下一个空腔,以供空气流通,在夏天的时候,保温材料会阻绝房间内热量的散失。由可调控的空腔空气配合封闭空气层形成两重保温,由反射层进一步阻止辐射热损失,三重热闸,协同工作。

四、未来我国新型建材的发展

4.1 发展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

首先,资源节约型建材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建筑材料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节约型规划,实行节约型措施,如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的成品率等。其次,当下我国的建筑垃圾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总和约为320亿吨,对数字如此庞大的垃圾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利用垃圾再处理技术将其代替原材料进行节约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发展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

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的要求是尽量在不产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环境建材、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前提下来进行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正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要求正在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严重、极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已逐渐退出市场,环境友好型建材产品成为市场的热点销售。

4.3 发展多功能型建筑材料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多数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的建筑材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多功能材料的开发成为大家追求的新的目标。同时,多功能型建筑材料发展还包括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包括新产品,加工技术,如纳米技术和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光催化问题,开发、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材,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永国.建筑节能设计中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3

篇4

随着 “两会”的序幕正式拉开,一直受市场所关注的政策及投资热点逐渐浮现。

事实上,对会上可能涉及的热点话题,研究机构早已做出预测。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10家券商(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证券、上海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中投证券以及兴业证券)的,涉及“两会”的报告进行了梳理分析,这些券商普遍认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区域规划将成为“两会”政策的主线,调结构将是今年“两会”的重头戏。此外,促内需、保民生以及农业问题也很可能被再次强调。

在热点板块方面,多数券商认为,新能源板块值得关注。区域经济相关板块、节能环保、低碳、农业、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汽车等板块也被半数以上券商所提及。

经综合分析上述预测,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医药生物以及汽车5个板块预测市盈率较低,业绩良好,值得关注。

调结构成“两会”重点

众多券商预测,调结构无疑是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

申银万国认为,今年国内外环境与去年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上会与去年有所不同,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调结构将取代保增长。银河证券也认为,宏观政策重心将转到调结构上来。

调结构的重点,将主要集中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三个方面,因此促消费、战略性新型产业以及区域经济振兴有望成为“两会”政策主线,被再次强调并落实的概率很大。此外,三农问题以及民生保障也很可能是“两会”的关注点。

国泰君安预计,在“两会”期间,调结构、促内需、保民生、产业振兴、区域振兴规划将是“两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政策将向特定行业或区域倾斜。中金公司观点类似,其研究报告指出,“促内需,调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支持,而三农、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历届“两会”的三大特征。

实际上,上述重要议题大多延续了去年“两会”的热点。

在去年“两会”中,扩大内需、保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区域规划等多个话题已有所涉及,农业问题更是在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两会”很可能会将调结构提高至一个显著的位置,往年有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说法将细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区域规划有望更为明确。

8板块备受券商关注

“两会”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货币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变化会影响市场的走势;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往往会从“两会”的相关信息中找寻热点板块。

大多数券商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领域将成为“两会”热点。8家券商均明确提及这一行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低碳、信息通讯服务、生物医药、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等板块成为大多数券商预测的“两会”热点或得到券商的推荐。券商普遍认为在调结构政策预期下,这些板块存在投资机会。其中7家券商认为节能减排或环保行业能成为资本市场热点,低碳(包括智能电网)、信息通讯服务以及生物医药也分别被7家券商看好。

此外,作为历年“两会”的惯有热点,农业板块被半数以上的券商所关注。而有关区域振兴的相关板块也成为券商眼中的焦点。

我们发现,与去年“两会”相比,新能源、节能环保、农业、通信、生物医药等热点均属重合,而低碳、电动汽车等热点则在今年新出现。区域振兴这一话题已在多届“两会”中出现,但具体方向很可能与往年有所区别。

5板块显现价值

“两会”热点往往在会前便开始被热炒,有些板块甚至已透支“两会”行情。上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区域板块由于前期预演行情已经比较充分,“两会”期间出现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即使是热点,投资价值也可能大打折扣。

我们对券商最为关注的“两会”热点板块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在智能电网、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经济、新疆、皖江城市带、上海、海峡西岸、海南旅游岛、成渝特区、医药生物、信息服务、汽车以及农林牧渔这15个更为具体的板块中,TTM市盈率(即按前四季度每股收益加总计算的滚动市盈率,下同)已普遍过高,皖江城市带TTM市盈率已接近120倍。

由于2009年全年业绩影响板块的市盈率,我们决定采取2009年预测市盈率进行分析。

15个板块预测市盈率大多在30倍以上,考虑到这些板块是“两会”热点,很可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可以有一定的溢价,因此我们将40倍预测市盈率以下的板块纳入我们的考虑范畴。这样的板块共有9个,分别为医药生物、成渝特区、新能源、环保、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汽车、上海以及海峡西岸。其中汽车、上海以及海峡西岸3个板块2009年预测市盈率不足30倍。

从业绩上来看,全部A股200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0.26%,不过15个板块中大多实现正增长。其中农林牧渔同比增长超过1倍,低碳经济、新能源以及汽车板块增幅也在30%以上。

综合预测市盈率及业绩两个指标,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医药生物以及汽车5个板块价值最为突出。这些板块预测市盈率较低,业绩良好。

篇5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重要载体,节能服务产业目前整体发展滞后、实力不足与国家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总理强调,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务求取得预期成效。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连续出台鼓励政策的支持下,一批优秀的创新型节能服务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以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节能服务龙头企业进行积极实践、科学探索,正在开启一扇扇绿色革新之门。

合作共赢,

以“龙头”推动行业发展

实力不足的直接表现是规模的缺失。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历经半年撰写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暨理想伟业节能超市创新运营模式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

面对规模缺失的被动局面,节能行业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据了解,我国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正陆续涉足节能领域,如上海宝钢、吉利汽车、神华集团等等。专家指出,这些企业走的是国际知名节能公司规模发展之路,即由传统制造业转型,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北京理想伟业自主创新提出了“中国首家节能超市”的模式,整合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节能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优质资源,打造节能服务综合平台。根据业内专家的评价,“节能超市”提出了增强行业实力的新思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告诉记者,“‘节能超市’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整体提升了节能减排服务的发展前景。”

缺少关键技术是制约节能行业实力的另一重大因素。那么,节能服务行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升整体运营实力呢?

业内专家认为,节能企业要在“做专”中“做强”,在“做强”中“做大”。具体来说,就是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节能服务企业,最大程度地开展节能减排投资项目,以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北京理想伟业建立了国内领先的节能减排实验室,并引入中科院研究开发节能技术的专业人员,实现了多项节能减排技术的突破,参与并获得了数十项节能发明和专利。理想伟业董事长朱彬彬告诉记者,中国的节能服务行业要想做大做强,节能企业必须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发展意识,恶性竞争和技术垄断只会把整个行业拖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诗雨博士向记者表示,政府应对北京理想伟业、北京神雾、山东胜动等行业示范先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龙头”企业在具体节能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树立共赢意识,与一些中小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尽可能地调动行业内的资源、技术。否则,中国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国家希望“龙头”带动行业的初衷更无从谈起。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扶持一批大型节能企业,使大型综合企业和大型专业企业总数达到至少100家的规模。所谓的大型节能企业,年产值要在十亿、二十亿以上。

自主创新,

让“洋模式”落地生根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双赢模式,业主可以“零投入”实现节能减排,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正确评估技术风险、科学实施能源管理,同样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这种产自美国的洋模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国内后一直水土不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李建伟博士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要想克服水土不服,应该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应用的市场情况相结合,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改善,而不应一味照搬。

据调查,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市场推行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辽宁能发伟业建立了包括客户识别、项目评价、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提高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功率;山东融世华通过探索,总结出“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金融租赁与节能服务产业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最被业界看好的是北京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模式。专家认为,这是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和拓展。这一模式将分散的产品、技术、企业、人才、信息、资源等集合、配置、甄别、提纯,提供给耗能企业一个“超市式”的选择平台,实现系统、多样、合理、可定制的节能服务,同时又为节能产品、技术厂家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是对这个行业最缺乏的中游平台的补充。而在产业链条中,中游流通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平台已整合国内外近50家主要节能减排厂家的600多项节能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完成节能项目。凭借创新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高效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理想伟业先后获得了2010年“CCTV年度品牌”、“2011中国品牌节最佳运营模式奖”等荣誉。

2011年7月,理想伟业凭借“节能超市”独特的创新模式以及强大的资源集成能力,成为进入中美能效联盟美国董事会的唯一中国企业。在双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美能效联盟承诺将带动更多的美国先进资源进入中国,而理想伟业则将携手国内合作伙伴,与美方进行紧密合作,开展综合节能减排服务。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扩大投资融资途径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节能服务业需要突破的瓶颈。节能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大量的投资和融资。对于项目融资难的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在期待设立节能专业基金之外,更要同时构建多层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目前在节能服务领域内已经有了一些节能企业的成功融资案例。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传统节能服务公司发展转型为金融租赁的企业,首创“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与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全面突破了银行保理的时间限制,有效打破了融资瓶颈;北京理想伟业则借助“节能超市”平台,为产业建立“资金供给线”,保障集合平台上的伙伴对资金的需求。此外,理想伟业还争取到了天使投资基金、低碳基金、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目前正与金融机构合作,申请银行对“节能超市”的综合授信。

去年以来,在节能服务行业前景日趋明朗的情况下,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巨大的资金需求,并相继推出资金支持措施。今年4月8日,北京银行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达成“全面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内北京银行将为包括北京理想伟业在内的多家节能服务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人民币,以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解决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题。

据朱彬彬透露: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已经分别向理想伟业提交了“金融服务方案建议书”,3家金融机构均表示将提供金融支持。

建立行业标准,

设立评估体系

节能减排的服务标准缺失、节能效果检验评估标准缺失,是影响节能项目顺利签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级巡视员赵鹏高指出,现在的200多项技术标准远远不能满足节能需要。

虽然今年4月建立了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对节能服务进行评估的完整体系,如果服务对象以未达到预期标准为由拒绝付费,仍难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分歧。据悉,美国花了近10年时间来研究探索,才建立起一整套评估体系。

《研究报告》建议: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形成认证指标体系、资质等级和考核评级程序,形成认证制度;出台相关监管条例,明确合同能源管理运营规范;建立各领域节能服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节能技术标准、能源审计标准等。在行业标准缺失时,鼓励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独立、公正、权威的评价作用。

今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个国家部委及北京理想伟业,发起了《中国低碳功能示范区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课题的研讨,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功能区评估机制。

今年8月30日,北京理想伟业和负责伦敦奥运会整体规划的美国AECOM公司,联手启动了代表国际最高标准的低碳示范区,该项目落地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将建成首个低碳功能区品牌“Z区”。专家介绍,作为国际标准化的节能低碳项目,“Z区”将为中国低碳功能区和节能行业标准化建立一个规范的模式。

篇6

4月19日,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表了《2025年汽车行业前瞻》报告预测,“到了2025年,世界汽车工业的产销地将大规模地向亚洲市场转移,中国的汽车年销量将占全球销量的30%;小型车和低成本车的重要性将逐渐提高;到了2025年,纯电动车将达到全球新车销量的10%……”

5大趋势呈现发展发向

《2025年汽车行业前瞻》报告称,在未来的15年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在5大宏观趋势的驱动和影响下,发生跨越性的变化。这5大宏观趋势分别为: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行和代步方式的演变及科技的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将逐步转移。”罗兰贝格合伙人和本报告作者之一的沃尔夫冈博士说,“主导行业的核心科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新型的企业结构将会出现,新型的业务模式也将应运而生。”

首先,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将集中在亚洲。到2020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将占全球汽车产量近一半,亚洲将成为全球生产中心,这为全球的模具、零部件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分销商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事实上,去年以来,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整车企业,也明确了在中国继续投资,倚重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与此同时,包括巴西、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也受到了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扩张。

去年,通用在中国投资了前瞻性技术中心,这正是汽车产业转移带来的效应。全球汽车的设计和工程中心也向亚洲转移,由此带来的影响将体现在未来汽车的设计和工程的重点。

其次,随着市场的转移,北美和欧洲的成熟市场供应商将被列为第二梯队。“他们不得不寻找国外供应商和亚洲本土供应商进行深层次的联盟,共同参与亚洲增长的手段。”

报告预测,汽车电气化将在未来成为主流趋势。到了2025年,将有近半的汽车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的驱动方式,届时,纯电动车将达到全球新车销量的10%,混合动力车将达到40%,而纯内燃机汽车仍将占有半壁江山。“汽车电气化占有率不断的提高,将不仅改变传统的汽车产业链,也会对电力公司和提供新类型服务的第三方行业带来冲击。”沃尔夫冈博士表示。

在多个亚洲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车是关键的“入门级”车型,而A级车和B级车也是广大购车者喜好的类别。随着消费价值观的转变,小型车也逐渐被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在年轻消费人群的心目中,汽车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的消费价值观将会发生基本的变化:对年轻人来说,汽车将不像以往那样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罗兰贝格合伙人和本报告作者之一的克雷曼先生说道。

新模式改变产业未来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上的进步,它还牵涉到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下游经销商的销售服务,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各项系列的有力支持,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下,汽车产业才会带来更强劲的经济推动力和延伸效应。

“传统的汽车厂家,为了汲取新的科技、开发新的消费群体和建立经济规模,必须建立多方面的合作关系。”罗兰贝格执行总监和报告作者之一的豪夫曼博士说道。汽车企业也必须由单纯的汽车生产和销售,转向整合新的汽车软件和硬件技术。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也会随着以上描述的汽车消费方式和科技运用的变化而应运而生。这些来自非传统汽车业的新参与者将会对目前的汽车厂家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威胁。

为了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及吸收全球资源,汽车公司将逐步在组织上进行调整,从“中央集权式”转向“本土化”运作,并在有效地结合全球资源的同时,打造满足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及法规标准的产品。今后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零部件厂商的整合将持续;另一方面,新的整车厂将从新兴市场和非传统汽车工业中崛起。

根据此研究报告,许多汽车将在未来实现“实时在线”,即在车辆行驶中可以上网,接收和发送信息。汽车和网络的互联性将是关键因素。“这意味着传统的汽车工业将和相关的行业(如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业、互联网电子商业等)进行密切的合作,甚至在某个层次上相汇合。因此,汽车业的管理层必须拥有跨行业的视野,才能建立有效的跨行业合作模式,互惠互利。”克雷曼认为。

中国汽车市场增速降至15%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高速冲进汽车社会,虽然能源和环境正成为汽车消费两个最大的坎,不过,中国的汽车消费仍然势不可挡。

“毋庸置疑,中国是现今及未来15年内全球最受关注也是增长较迅速的市场,而我们这份全球性的行业研究将针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前瞻性的启示”,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及资深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汽车行业中心的负责人沈军表示,我想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良性信号。这意味着整体价值链的转移,中国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这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大有好处。中国不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这值得肯定。当然也要认识到,中国西部依然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地区,政府应该鼓励外资公司和本地企业,不仅在东部寻找劳动力,也要关注西部。

罗兰贝格预测中国GDP2011年增速为8.1%,2015年下滑至7.5%。在汽车市场,罗兰贝格预测2011年增幅将下降至15%,2012年和2015年则分别降至10%和8%。

篇7

密集的试验

凭着是世界最大矿业公司的霸气,2010年9月下旬,必和必拓(BHPBilliton)的CEO高瑞斯飞抵加拿大,就收购全球最大钾肥公司加拿大Potash公司,与加拿大官方展开志在必得的斡旋。

而就在这个牵动国际资本界和焦灼中国农业神经的时段,在中国河南南阳市,这个粮食年产量占到全国1%的腹地,中国科学院“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纳米技术的预测和对策研究”专家组、各路资本机构及农业战线的教授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评估一种已施用于南阳近100万亩花生作物的新型农肥。这些花生作物多数由中豫庄稼人花生专业合作社种植和施肥。“从目前来看,使用这种新农肥后,花生获得大幅度增产,预计增产可达30%以上。”该合作社理事长杨进中说。

南阳的试验,还只是这种新型农肥不那么起眼的一隅。早在2009年初,云南省农科院动员全省29家研究院所和相关机构,设置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等8种作物,对这种新型肥料进行大规模实验。到今年年初云南省农科院实验报告显示,9亩水稻实验比普通施肥增产21.55%;10亩玉米实验增产6.24-21.76%;另10亩玉米追肥实验增产则达到31.1-45.25%。此外,该新型肥料还将水稻和玉米的成熟期提早了13天。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能源中心副主任李文昌说,这种新农肥越是条件差的地方,就增产越多。在去年引全国关注的西南大旱中,唯这种新型农肥施用的农作物得到稳产增产。

到今年夏季,这种新型肥料又北上到中国水稻主产区东北展开试验。沈阳郊区兴隆台乡张美窝棚村种田能手张本城于今年5月25日采用这种新型肥料种植了7亩水田。一开始,20天后的试验田苗情,无论是分蘖还是根系,都比不上施用高浓度(氮:磷:钾=15:15:15)水稻专用化肥。这令张本城极为焦虑和失望,但45天后形势突变。新肥示范田里无论分蘖和苗情都完全赶上对照组,且根系比使用化肥的根更发达。 中国新型农肥可能逆转农肥的国际势力格局。

这种新型农肥,氮磷钾含量只有8-10%,且不需要从矿产原料中提取。这种新肥料的名称是正光复合微生物肥。

土壤:拯救还是污染

这种肥料,实际是一种土壤修复材料。其“杀手锏”是一种被称为“纳米插层复合技术”,采用蒙脱土作为原材料。蒙脱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来自于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而且价格低廉的观音土。在蒙脱土内部,通过纳米技术,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得以随机均匀分散在间隙中,新材料中的间隙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优良环境。它如同吸附了养分的海绵,缓慢缓释肥力。“也就相当于把养料放到一个房子里,然后慢慢释放给作物。这样微生物养活了植物。”四川大学梁玉祥教授说。

中国由于长期使用传统化肥,已使土壤大面积板结化,里面残留的化肥可以用60年。梁玉祥教授说,传统化肥最多20-30%的氮磷钾被农作物吸收,其余的60%留在土壤中,或者被水冲走,或者被风刮走。

成都正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朝义说,“化肥被雨冲到水里,污染了水,被风刮走,落到海里则给鱼提供了养料。”

原国家财政部农业司司长丁学东提供了一个数据,中国化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法国的1.5倍,德国的1.6倍。

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绿色和平组织于2010年1月14日联合报告称,“使得农业现在已经变成立体交叉的污染,制造了多重负外部性。”

报告称,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钾素、磷素的经济损失也可想而知。而70%的钾肥需求量,中国只能从国外高价进口来满足。

传统化肥的过量使用也间接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化肥工业是以煤、石油、矿产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生产原料,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和电,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

另起炉灶

业界长期的一个共识是,化肥等于农业的粮食,铁矿石是工业的粮食。近10年来,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三大全球矿业巨头在铁矿石资源上的垄断造成了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年年失利。伤痛仍犹在,澳大利亚矿商必和必拓却已开始插足全球钾肥资源的垄断布局,其9月疯狂掀起的加拿大钾肥争夺战,传到国内,引恐一片,迅速被视为遏制中国农业命脉的前兆。

过去5年来中国进口的钾肥价格一路飙涨,企业与农民为此每年要支付200亿元人民币。必和必拓收购案发后,已进一步掀起钾肥市场涨价潮。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国产钾肥57%氯化钾由前期最低报价1950元/吨(到站价)涨至现在2150元/吨,平均涨幅为10.3%;边贸地区进口俄罗斯红钾口岸报价2450元/吨,涨幅为8.9%。硫酸钾市场涨势更为迅猛,由前期的50%粉硫酸钾出厂2700元/吨,涨至当前山东地区最高报价3100元/吨,涨幅高达12.9%。

上下焦虑之中,中化集团被推到前台,成为舆论眼中的中国农业拯救者。但中化自身资产也仅区区200多亿美元,难以挑战必和必拓提出的39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至今为止,中化未进行报价。一位曾经为中化集团海外并购提供过咨询服务的资深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在竞购Potash的态度上,中化集团比任何时候都谨慎和保守。

比中化态度更保守的是加拿大。Potash公司所在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省长华尔(Brad Wall)9月发言称,中国公司在全球最大钾肥公司Potash中持有大量股份,不符合萨斯喀彻温省的最佳利益。

到10月1日,中国国庆节的这一天,加拿大咨询局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宣布中国企业竞购死亡的可能性。报告称,一旦中资机构入主加钾,其通过高产量和低价格来竞争市场份额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加拿大比必和必拓提出的敌意收购方案蒙受更大的税收损失。

反观必和必拓,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以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必和必拓决定把每股130美元的收购报价有效期从10月19日延长到11月18日。

正面围堵战场日渐乏力之际,中方开始开辟后方战场。

最近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一项新的钾盐地质找矿的国家战略。计划在鄂尔多斯、兰坪-思茅、四川、柴达木盆地西部等地相继开展盐湖环境与钾盐资源科学超千米深钻工程。据了解,5000万元资金已下拨,并在2011-2015年拟每年投资1亿元。

而更具有未来翻盘意义的是,近期正光生物有机肥项目被中国科学院列入“国家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项目。

此举的一个巨大背景是,2009年3月4日,国务院总理对正光有机肥批示:请良玉同志阅示,建议转发改委与农业部等部门研究。

不过,研制一种新型肥料的最大成本并不在财力上的投入,而是在产品试验周期长,每种作物仅是试验若干季,就会耗去数年时间,这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实证报告,促政府下定决心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正光这种新型农肥2006年开始试验,至今在大川、河北、辽宁、云南、河南等十几个省区进行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物质能源作物”、“水果蔬菜”近三十种作物涉及几万亩面积的种植试验示范。

鉴于民间试验的普遍大幅增产,河南南阳市姚龙其副市长近日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全国每100斤粮食,有1斤是南阳产的。南阳使用化肥一年是200万吨,明年政府将出面试验使用正光肥。

与垄断化肥进口和销售的中化集团相对,正光微生物肥也正试图打造另一条产业链。目前,成都正光有机肥公司,悄悄与中国重点城镇建设集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进行了多番协商,以求突破。

中国重点城镇建设集团代号“1887工程”,受农业部等六部委之命,承担着全国范围内1887个重点城镇的种植、养殖、加工、物流、文化及旅游基地的小康示范建设。该集团一位高层告诉记者,一等时机成熟,这种新型农肥有可能输往这1887个镇。

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因国内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近期被授权对全国农产品销售、生产、施肥和种子等环节进行全链条式生态监管试点。“这必然要求施肥环节上不能有污染,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正光这种生物有机肥在环境上的独特效果。”一位参与监管试点的人士说。

篇8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引言

随着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日益加剧,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的根本出路和最优途径。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28亿吨标准煤,其中建筑能耗居各种行业能耗之首,约占总能耗的27.6%。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提出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和机制,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因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已接近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节能潜力最大,所以,建筑领域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和优化配置有限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对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必将产生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和建筑能耗状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能源资源总量约为世界的 10%,但我国人均拥有的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0%。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资源严重短缺,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3%左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能源供应长期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7.4 亿吨标准煤,2008年已超过2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已接近10%。另外,由于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一次能源结构长期得不到合理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一直保持在65%以上,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 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 倍。同时,能源消费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和大气中70%的烟尘都是由燃煤造成的,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的CO2排放量也已占到世界的12.8%,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然而,在各种能源消费中,建筑能耗位居行业之首,其中采暖和空调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2006年,我国房屋建筑总面积为395亿m2,消耗商品能源约5.6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总能耗的23.1%。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00亿m2,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5~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将新增房屋建筑面积250至300亿m2,而城镇新建建筑将持续保持以8~10 亿m2 /年的速度增长,如果延续目前状况,建筑能耗将超过目前的2倍,加之建材生产和施工耗能,将高达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对我国能源供应形成巨大压力。

因此,在目前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为切实搞好建筑节能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筑领域应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步伐,以尽快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常规能源的宏伟目标。

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现状

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而目前在建筑领域应用前景比较广阔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1.太阳能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清洁环保且取之不尽的优质能源。按照利用途径,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技术可分为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利用和太阳能储存转换利用三大类。目前多数建筑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还普遍停留在“生产生活热水”这样低水平的应用层面上,加之产品成本较高,价格恶性竞争等原因,一些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技术产生信任危机,从而使太阳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2.风能

风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自然现象。风能利用主要是风力发电和风能动力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我国目前在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务之急应当加快探索在我国沿海岛屿、城镇乡村的建筑领域、尤其是城市高层建筑因地制宜地发展直接利用风能资源技术。

3.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洁净能源。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资源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2.5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约为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正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且在建筑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是地源热泵技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即能开发利用蕴藏在浅层地下的低品位能源满足建筑物的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不污染环境,因此,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项新技术。但是,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热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主要差距是我国各地区目前还缺少对岩土地质材料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工作,地源热泵技术仍处于按经验设计实施阶段,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与设计要求偏离过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不足。

三、改进和实施建议

在大力开发新能源的今天,建筑领域在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降低开发和转化利用的成本,摆脱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是当前新能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国家应根据地方气候环境特点,分别制定和完善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适时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并强化从建设规划、设计、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及运行效果各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尤其应重点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能效考评工作,以逐步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环境。

2.应该打破目前各自为阵的行业分散格局,在加强行业或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产品与建筑产品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工作,使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设施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与建筑融为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满足与建筑主体围护结构的一体化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和相同寿命周期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效解决建筑供暖、空调、照明和生活用热水等日常用能需要,使建筑产品在逐渐降低对常规能源消耗的同时,逐步实现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建设目标。

3.在太阳能的转化技术方面应该突破太阳能低温利用的制约瓶颈,加快研究开发中高温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核心技术产品,尤其应在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太阳能装置转换效率的基础上拓宽太阳能技术产品的应用领域。

4.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地热能这一宝贵的清洁能源, 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测试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并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地热资源开发审批制度,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逐步推动地热开发利用的规范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以避免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地下水质资源污染的现象发生,使我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早日步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5. 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产品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强化全民节能意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意识,同时根据地区环境建设工程示范小区,待技术成熟后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还应注重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的真正落实工作。

结束语

建筑能耗位居行业之首,开源节流是降低能耗的关键。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能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水平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但是,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的远见卓识,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各相关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有机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各种阻力,将全社会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研究课题组2004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报告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3]王荣光 沈天行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2004

[4]徐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指南2008

[5]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

2009年12月7日,关注世界气候变暖问题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初步作出了减排的承诺。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确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而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很多学者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金乐琴认为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特性:第一,综合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第二,战略性。低碳经济要求进行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全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战略性选择;第三,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国家的范围,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一、发达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原因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具体分析,发达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创造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可以为欧盟创造绿色就业岗位,缓解失业带来的困扰及社会问题。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产业表现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以及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新技术的应用。这些低碳产业的推进可以创造一批新型产业工人。研究表明,欧盟仅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就可以在2020年达到280万。尽管随着再生能源的兴起,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将面临萎缩,但两项比较,再生能源行业仍可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另据统计,英国低碳经济及相关产业每年能创造超过1000亿英镑的产值,为88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2、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削弱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的贸易地位

根据欧洲能源发展战略报告,欧洲自身能源资源贫乏、全球能源需求量猛增、价格暴涨、内外市场失衡、能源基础设施老化、能源研发进展缓慢、环境压力增大等种种原因导致欧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是为了更新陈旧老化的能源基础设施,适应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投资迫在眉睫;二是目前欧洲的能源进口占其总量的50%,如不采取措施,任其发展,那么在未来的20―30年,其能源进口将达到占其总量的70%,严重威胁欧洲的能源供给安全;三是天然气供给告急,目前欧洲的天然气主要依靠从俄罗斯、挪威和阿尔及利亚三国进口,按其发展速度,在未来25年中,欧洲天然气的进口将占其总量的80%,严重影响4.5亿人的正常生活;四是世界能源需求量猛增,严重制约了欧洲的能源进口。从1994年起,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了20%,年增长率达1.6%。与此同时,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至2030年将增加60%,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五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涨。近两年,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几乎增加了两倍,造成了电价的波动。因而,加强能源研发与创新、提高能效、节省能耗已成为欧洲紧迫的任务。而中东、俄罗斯等地历来是产油大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低碳经济的推行都会降低对石油类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就降低了欧洲对中东和俄罗斯等国的依赖,这两个地区的贸易地位随之下降。

3、发展低碳经济实为解决金融危机之策

全球著名管理技术咨询机构凯捷曾经在2008年研究报告,预测由于信贷紧缩导致欧洲电站、电力线路和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放慢,欧洲能源供应安全将在全球金融风暴后受到严重威胁。而对于欧盟来说,既能解决能源需求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清洁能源生产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例如风能、太阳能的投资,倡导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创造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举措都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走出衰退,与此同时,这些低碳经济体也会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障碍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也迫切希望能够解决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但是一些现实问题阻碍了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步伐。

1、贸易结构转型障碍

在发达国家要求推行低碳标准的强硬态度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但是这一指标仍然与发达国家的国内碳排放标准有差距。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中国发电集团气候影响排名》,中国十大发电集团2008年的总耗煤量超过5.9亿吨,巨大的耗煤量导致了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大能源顾问公司之一Wood Mackenzie咨询机构认为2005年到2015年间,中国的碳排放量可能会以每年平均6.4%的速度增长,使得2020年排放量达到2005年的两倍,而2030年的碳排放量会达到2005年的三倍。

为了更快地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速度,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酝酿开征碳关税,若有关征收碳关税的举措开始实施,那么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失去其在国际商场上的价格优势。以中国出口钢材为例,假设每生产1吨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吨,按照法国的碳关税标准,中国的钢材在出口到法国时还要再缴纳每吨钢34欧元的碳关税,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的中国钢材将被法国拒之门外,若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效仿美法两国,那么中国的出口将再次面临艰难局面。

2、资源结构转型障碍

我国的资源结构呈鲜明的“富煤、贫油、少气”和“新型能源短缺”特征,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样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因此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会产生更高的碳排放强度。

过去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化,与1952年相比,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消费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气消费由0.2%提高到3.8%,水电、核电和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1.61%提高到9.5%。但是中国仍然面临不小的能源结构转型挑战: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三是政府的利益驱动与新能源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矛盾。

3、体制结构转型障碍

在能源行业,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价格长期由国家行政管制,市场化水平较为滞后,难以调动社会资源促进能源行业“清洁化、低碳化”。虽然煤炭和电力领域经过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煤炭市场的政府定价至2010年初彻底退出,电力市场价格初步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深度不够,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欠缺。

另外,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参考情景下,中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将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长期影响。

三、中国的低碳之路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视低碳经济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碳关税的征收很可能导致新一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兴起,因此,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比如,互联网作为一个人类虚拟空间不断扩大的载体,不仅以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式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而且是一种低能耗、零污染的低碳产业。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都是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方向。

2、优化能源利用

在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开发中,应实现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优化能源利用率。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因此,应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工业行业能效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业,完善能效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也正在实施节约石油、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耗油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燃煤工业锅(窑)改造等。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推进高效能电器的应用。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

3、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目前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府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金融机构对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非常有限,银行的信贷放款规模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建立由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碳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 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 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4] 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6).

篇10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次大发展:第一次是1978年至1991年,是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阶段。第二次是1992年至1996年,是广东以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动力,掀起改革发展新,推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第三次是1997年至2002年,是广东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整个经济规模和质量再上一个大台阶的时期。以上三次大发展,历时25年,增速之高,世界罕见。目前广东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总体实现了小康,现正逐步向全面小康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阶段迈进。

然而,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陷入困惑周期,伴随着经济滑坡和大批企业外移,广东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受到质疑。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如何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东决策者首要议题。

经济第一大省的“负载”

短短二十多年间,广东已发展成为我国两大经济引擎之一,如果加上港澳,珠三角的经济实力更强。但在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广东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一是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面临无田可耕、无地可用的问题。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东莞也是广东的骄傲,但如今,两地都面临无地可用的问题。如果说深圳有发达的金融、物流和高科技产业,走效益化道路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话,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面临的危机则更明显。有研究报告指出“东莞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全省最劣”。

开发过度、浪费土地的现象在珠三角可谓比比皆是。有些城市不但将良田填了、将山劈了,将水源都污染了,大草坪、大广场随处可见,看起来漂漂亮亮,实则十分糟糕。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有些市县为了“招商引资”,在项目连影也没有的情况下把农民的良田填成黄泥地晒太阳,而且一晒就是十年八年,厂房没见长出来,农民也无田可耕。

二是交通问题日趋严重。珠三角是个密集的城市群,车流量在全国,乃至在全球都首屈一指。路通财通,珠三角本是河网地带,能发展起来与交通改善很有关系。但如今,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的交通建设都有些滞后了,省与省比,落后于山东;区与区比,长三角的交通建设已令珠三角汗颜。

目前,改善交通已成了省府一项重要工作,广珠铁路、沿海高速、城际轻轨等以及港珠澳大桥的动工与落实,无不反映了省府之英明与远见。广东作为全国铁路较少的省份的历史可望结束。

三是治污迫在眉睫。伶丁洋将成“死海”、珠江口将被“填平”,放在二十年前,说这些话一定是脑袋进水了,但科研报告认为,如不注重环保,这样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必须严重关注的问题。香港为了取得干净一点的东江水,已将吸水口越移越上,就快到河源的水库了,而输水管渠也要密封才放心。珠三角河涌纵横,但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是民工短缺问题。在改革之初,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是利用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劳动强度高,收入低。但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根本不用出远门,每月就可能拿到与珠三角地区打工相当的收入,这也是珠三角地区现在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民工荒问题表明,民工成为了地方在引用外资的无序争夺战中的牺牲品。我们的GDP在增长,物价翻了几番,而农民工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待遇没有任何保障,还被经常拖欠工资,而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吸引投资,默许了企业的种种不当行为。

工资待遇也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过去,珠三角是靠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也主要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差价来赚取利润。现在如果强制企业提高工资,利润势必降低。

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的正路

针对以上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9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颁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穴下称《决定》?雪的讨论稿。《人民日报》9月20日的评论认为,这次会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经济发展先行的广东,目前正酝酿一轮由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向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这一大转型将决定广东今后能否在新形势下继续在全国先行一步。

作为全国经济多年的“领航者”,广东的每一次转舵都意义重大。从今年三月开始,广东就组织广东省内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部门,专门为这次会议调研起草《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报告?穴下称《研究》?雪。

《研究》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广东发展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未来。”

作为全国GDP最大的一个省份,广东向来以“排头兵”自居。但是随着长三角的重新崛起和环渤海的励精图治,广东近年来在经济总量上面临着江苏和山东奋力追赶的局面。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广东较之江浙等长三角地区,发展土地资源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江浙虽然同样存在能源问题,但却可以利用其依然充裕的土地发展资源收益,支付其能源输入费用,令产值不至于直接受到能源掣肘而下降。

危机还是转机?从近阶段广东省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GDP等一系列举动来看,决策者显然认同后者。

《研究》披露,到2020年广东锁定的目标是:科技地位跃居国内第一层次;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基地和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