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篇1

关键词:人文教育;文学素养;教学策略

一、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

1.文学作品阅读量少

近些年,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阅读数量呈下降趋势,甚至于很多学生对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不知道,而知道有这些名著的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分析能力不够,这些都造成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文学素养缺失。笔者在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了解非常少,这不仅给文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

2.文学写作能力差

由于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学作品阅读数量,不能够在阅读中培养自身的文学底蕴与文化素养,加上没有深入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使得他们文学写作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的文言文文体、文学体裁基本上都不了解,写作起来更是随心所欲进行创作,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连如何写信都不会。从目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学写作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语法错误和语义混乱,甚至影响正常阅读,更不用说语言的流畅及文学意境的营造。

3.人文精神衰落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其中蕴含浑厚的文化素养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价值。例如,我国汉乐府著名篇章《孔雀东南飞》与世界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存在极强的相似性,这种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精神表达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种对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如今,由于包括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引起高校人文精神衰落。

二、应对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教学策略

1.完善文学素养课程设置

首先,《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是当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素养教育的主要课程,其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基础文学素养的作用。因此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出《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的作用,增加《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课程的内容以及课时量,尽可能在现有的课程内容中加入足够丰富的内容,从而显著提升文学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其次,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应该结合学生文学素养的实际情况,立足与当前的教学设计,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每学期适当开设《外国文学》《文学欣赏》《文学与艺术》等关于人文的课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这些人文课程的课程量,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分激励的方式,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足够多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宁夏地区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大漠文化、绿洲文化等文化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基础,将这些文化中的精髓引入到文学素养课程中,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于文学素养课程学习的排斥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2.大力开发文学学习资源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从目前来看,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让学生来到户外,亲身体验相关的表演和活动,从目前来看,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让学生来到户外,亲身体验相关的表演和活动,主动去进行民间采风,探访相关的艺人等来获取学习资料。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也应该更为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有效获取资源。高职院校要同社会、家长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积极打造综合性的网络,完善相应的课程资源网络,从而有效促进人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3.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以闭卷方式为主的学习评价模式,采用更为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展开评价。对于高校文学教学评价绝对不能够像高中生一样仅仅是对学生的字词句进行理解,高校学生更多的是毕业后参与工作,其升学的压力并不是非常大,因此,高校文学教学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试,例如可以利用竞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背诵文学,朗诵相关的文章,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又如当前非常受追捧的电视剧作品如《甄嬛传》《琅琊榜》等,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然后进行相应的表演,将自己所学的文言知识有效运用进去,自己设定台词,对于表演优秀者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加分奖励,在期末时再结合考试成绩及课堂表现成绩,综合性地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综合表现,从而更为客观地进行评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有效完善了学校教学评价模式。

4.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在新时期,教师要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视文学教学内容,要加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培养,定期进行培训,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教师来讲,一方面要转变自身的文学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探讨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积累文言和文化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通过多阅读古代文献来修养身心,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学,可以从多角度,更高的范围来对学生分析文学知识,在老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升,也会被教学的文学魅力折服,更加愿意跟随教师展开文学的学习。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积极培养自己喜爱文学的心理,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文学教学活动,这种情绪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喜爱,这无疑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时,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到高校学生同普通生的不同之处,要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不是着重让其对文学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教师也要进一步挖掘文学对于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让教学活动更为满足高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霞.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

[2]田会敏,王密卿.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构建和谐英语课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模式

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和编舞者的文学素养与编导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一场活灵活现的视觉盛宴。舞蹈编导者要充分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并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才能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编排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理解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就有不一样的舞姿和表现力,所以编舞者要着重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编舞计划,不断总结成长经验,用心感悟时代文学的评论,正视社会现实,发挥文学素养下编舞编导的极大优势。此外,编舞者要让练习舞蹈的人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是由很多个细小的步骤和步伐相结合才能完成的,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完美地释放动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让表演富有灵活感和动感。编导者要了解全媒时代的发展历程,掌握最先进的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效制定舞蹈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培养舞蹈编排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进行舞蹈编导,加强舞蹈的生动性和实质性,让舞蹈者通过动作、画面和线条等的结构塑造完美、文艺的意境或美术作品,间接地让舞蹈练习者看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刻画美。新世纪时代下的大众文艺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优秀的文学舞蹈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和陈规的“霸权”地位,显现出更符合新时展理念和社会动态的发展方向,舞蹈练习者要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要想熟悉地掌握舞蹈的正确要领,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舞蹈的正确步骤,每天都辛勤练习,勤学苦练,方能掌握技术技巧。伴随着市场经济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不断进步,舞蹈者只要积少成多,只要每天都熟悉一个动作,把一个步骤掌握到位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舞姿。最重要的是,做编导的舞者想要灵活学习运用舞蹈之中的技巧和技能,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灵魂,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舞蹈与文学素养相结合,增加舞蹈里的刚劲和魄力,赋予舞蹈生命的力量,并且保留舞蹈本身的柔和和优美,就能把舞姿展现得更生动,让观众眼前一亮。

二、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

(一)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朝着先进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进步,传统的文学发展模式也由单一性变得更多种多样和实际化,舞蹈的编导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舞蹈编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指导人员一定要注重舞蹈动作和素材的选取,给舞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练习计划和舞蹈动作,方便练习。此外,在舞蹈编导的计划当中,不能忽略重要的编导方法和技巧,要不断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舞蹈最重要的练习步骤就是细节的掌握过程,细节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都离不开细节的编排,完美的舞蹈要求舞者的手、眼睛、身体、步法都能完美地融合在舞台上,让观众感觉浑然天成,感受到舞者每一个细节动作,所以舞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能展现舞蹈的灵气,引人入胜。在舞蹈过程中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舞蹈者有足够的空间施展动作,才能让舞蹈展现出更轻松的姿态和最自然的动作,表演者必能展现出精气神和灵气。舞蹈的编排和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注重舞蹈的编导过程和教学方法,让舞者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力,让舞者不由自主地爱上舞蹈,爱上文学艺术,真正发挥舞蹈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舞者感受“多元化”、“高效化”、“情感化”的舞蹈练习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舞蹈练习内容,也让舞者与编导教师之间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方便交流和探讨实质性的舞蹈动作,达成一致的看法,充分运用文学素养,提高舞蹈编导的高效性和质量性。编导教师要提高学习者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其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舞蹈意识,构造“直观性”、“具体性”、“艺术性”的舞蹈练习过程。舞蹈的最高境界在于用舞者的形体之美来表现内心的艺术之美,从而达到人心形合一的效果。细节掌握好了,整体的结合优势有了,舞蹈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舞蹈指导和编导教师要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培养舞者的多方面思考和理解能力,让舞者选择合适的练习资料和舞蹈学习素材,丰富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领域,让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变得更灵活和更完善。

(二)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

舞蹈编导者在丰富自身文化素质、学好舞蹈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不断了解社会时代文学的发展动态,对当代的潮流和舞蹈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解析,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触,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秉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舞蹈文艺精神,面临文学素养的舞蹈编导任务,临危不惧,勇敢前行,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己,并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努力优化舞蹈编导方法,注重细节和过程,加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力度和强度。如果舞蹈没有其灵魂所支撑,整个团队就会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核心精神和舞蹈魄力,也就不能显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因此,正确运用舞蹈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舞蹈编排者要注重文学素养,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让整套舞蹈动作显得更流畅和具有文学气息。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文学素养的实质性内容,严格要求舞蹈训练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舞蹈的练习,跳舞者在练习舞蹈和熟悉动作时,可以注重每个动作的接触点和时间点,从而准确把握肢体的运作准确度。指导教师要让舞者明白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关键点和主要舞蹈因素,比如在挥舞手臂时,要牢记手臂挥舞的正确高度和与肢体的接触点,以便达到和团队其他舞者协调一致,才能让观众觉得整个舞台有一致性和完美性。而舞蹈者在记住舞蹈的步骤时,还应该记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正确顺序,一个很小的动作细节就可能影响整套舞蹈的美感,也能充分体现一套舞蹈动作编排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一个完美的表演,是需要全体舞者的极力配合的,所以在舞台上一定要有固定的表演中心。编舞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编舞方案,严格训练舞者的专业素质,而舞者们可以在训练和演练的时候就形成以舞台为中心的习惯,并时刻把握好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偏离舞台中心和团队整体,加强每个舞蹈细节的练习,由于舞蹈中常常含有进步、花步、变换步等步调,人身体的位置就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改变,舞蹈者要根据计划好的舞蹈动作进行合理选择和判断,找好跳舞的中心点,就能让舞者的肢体最大程度地舒展开来,就能在肢体的协调性中让舞蹈和舞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三)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美的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舞蹈编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是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的。舞蹈编导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和编导模式,了解舞蹈教学的基本流程,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掌握文学素养下舞蹈编排的主要特点,培养舞者的综合能力,构造出完整和充满美学素养的舞蹈动作。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有效加入文学素养的方法,能不断激发舞者的积极性,培养舞者积极地探寻舞蹈的知识和练习素材,而且,舞蹈者要注重情感舞蹈的练习方法,即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文学素养,将感情带入到各个舞蹈动作中,加强舞蹈的美感。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在生活中注重细节,感受日常的小事,主动发现生活元素并有效地构思,把生活素材合理地运用到舞蹈作品的创作中。舞蹈要求全部身体部位一起灵活运作,才能表现舞蹈的艺术性。敏捷的动作和轻快的步伐能增加舞蹈的吸引力,让动作更协调和富有节奏感,让舞姿看起来更优美。编舞者要特别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表演者想要展示出一场活灵活现的舞蹈盛宴,就要让观众看完舞蹈后有视觉冲击和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舞蹈当中的技能和技巧,来丰富表演的内容。舞蹈指导教师要注重学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舞蹈意识的塑造,要经常利用实质活动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利于美的思考的舞蹈教学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大自然,感受到真情实感,体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意识,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华和姿态,并鼓励舞者主动探寻舞蹈的奥秘和技巧。日常中多和舞蹈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并经常练习和巩固舞蹈动作,合理地构思和发挥,在舞蹈的学习中升华自己。

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育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传统性的一门学科,自高校开设该专业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大高校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如中文教师、诗人、作家等。从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数来看,汉语言文学一直是热门专业,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在教学方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现状

汉语言文学的前身是中文专业,我国早些年在文学造诣上有所成就的人(如诗人、作家等)大多数是中文专业培养出来的,但从目前社会的应用和高校就业情况来看,很多中文专业的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不知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上世纪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高校内开设新闻学、传播学、文秘、行政管理、对外汉语等汉语言相关专业应用学科,从就业率来看有所上升,但与其他应用性学科相比汉语言应用专业就业率仍处于较低的趋势。这是因为现在大多高校汉语言应用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在文学素养上的培养,忽略了在实践上的应用。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性应用的必要性

1.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

与其说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专业性的学科,不如说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社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而汉语言文学应用专业在校内对学生文学素养上的培养,正是促进整个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基础。强化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也是对人才言、谈、举、止、价值观方面的塑造,提高汉语言专业的应用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

2.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从小学开始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大学获得更多专业性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体育体制不断深化的一部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注重的是文学素养、文字写作理论上的培养,这就会导致高校学生“满腹经纶”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深化汉语言文学在应用体制上的改革是满足社会对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性应用的可行性

1. 从就业方向来看

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汉语言文学就业率要比广播、新闻等专业低,而且存在一些用人单位评价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差”的现象。社会是需要有能力,能够真正做事的人才,绝非是那种“纸上谈兵”理论性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将更多教学内容放到学生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培养自己在广播、媒体、广告等方面的兴趣,让学生的整体能力发挥出来。

2.从人才塑造来看

众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中文教师的行业,这是源于学生在大学时文学知识的积累,但汉语言文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并非是一门培养中文教师的专业。人才的塑造应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高素质的,因此仅在理论上拓宽学生的思维是片面的,应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应用的培养,增加应用性的课程,强化实践与教学的意义。

3. 从知识积累来看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什么学生跟着学什么,但这仅仅能片面的概括小学到高中这个知识积累的阶段。在大学,首先要学会的是怎么样学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高校教学,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余,可以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实践能力。事实证明,知识的积累有很多渠道,实践能够更好的巩固专业知识。

四、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性应用

1. 改革教育体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传统的教学上是以文学素养和理论知识为主,这与专业的特性和该学科历史特性所决定的,但事实证明这种教育体制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体制,必须从更新它专业所包含的科目上决定,扩大对教学实践的内容,鼓励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应用素质的培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2.改善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性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多以填鸭式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文化理论的积累,但是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今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阶段,很多知识在互联网中即可检索到,相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社会更加需要“真枪实战”型的人才,因此改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内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语言能力培养

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相当好,这与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关,传统评判汉语言文学好与坏的标准是写作能力,但实际上应该综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来进行全面的测评,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全方位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本专业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应用性,做到与时展同步。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现状出发,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选修自身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升汉语言文学综合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小辉等.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J].文学与人生,2004,7(5):23-30.

[2]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仑.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0(6):156-171.

篇4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脸谱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传说、人文故事、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91―01

一 、外国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习俗及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约占五分之一,体裁、题材也很丰富。外国文学作品一方面改变了语文教材的结构,给语文教材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新的能量,同时也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也引起学生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思和启迪,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使他们积淀了丰富的外国文学知识,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西方文化教育有差异,西方民族更喜欢那些发扬个人才智、积极进取、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等充满个体自由精神的品质;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人大都看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善良、忍让、中庸、循规蹈矩,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群体人格特征。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丰富而深刻,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作品,能以丰富的想像、美丽的憧憬、 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我的叔叔于勒》和《威尼斯商人》等作品中一系列典型人物,如于勒、夏洛克等,使学生可从这些典型人物身上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那种社会所特有的腐败、虚伪、尔虞我诈和对金钱的崇拜;《致女儿的信》中关于爱情的描述,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朦朦胧胧的异恋,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外国文学作品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强调人文素养,充分展示 “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同时教材也增加了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节选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并给出一定的阅读指导,设置一些探究性思考题,如:《鲁宾孙漂流记》《名人传》《培根随笔》等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对学生文化素养、个性的提高和健全的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认为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只注重讲解字词和文学常识,要求学生死记外国作家、作品等客观知识,以应付考试中的文学常识题,在阅读前就已经把充满个性、饱含多重含义的作品解读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放弃了文学对学生美的情感熏陶。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外国文学知识的积累,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无法适应现今新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识,对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还认为“经典名著”对中学的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对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略讲或者选讲,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有效调动,自主性阅读没有能够体现。这些都是现今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篇6

文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承载于当今的语文教学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如此,《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极具生活情趣,充满人生哲理和人性善恶的语文教学,成了一种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彻底地毁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充满中国特色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底蕴的丢失,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所以我们要彻底摒弃这种忽略情感介入的语文教学,重新让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起来,充满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绊。如何培养中学生文学素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如下三点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般毫无波澜,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的清澈小河。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学生逐渐地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而要想改变这一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它不只是简单地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涵盖了大千世界的真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言中那些人性世界的善恶美丑,教人学会用感性的思维去思量事物,这些都是学生们值得去追求与探索的。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支撑,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首要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提出的意见:

(一)教师在讲授语文的时候要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应在充分备课的同时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导入课文犹如戏剧、电影的序幕,教师要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可以用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类比导入、图画导入、格言导入等方式,造成悬念,唤起学生易生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流露,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作品中的人性流露、情感羁绊以及人生哲理。

(二)古人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老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修养,无论是教学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只要把授课过程升华为一种感情的交流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热情洋溢和教授知识的迫切情感,学生们也会受到鼓舞,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文学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二、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李可染曾说过“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新是每个时代以及每个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和象征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手段,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作为一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创造中发觉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下是我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有多高,关键在于一个人对于语文知识的积淀程度,当语文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积淀程度,就会形成个性的文化底蕴,就是新的文化知识的诞生。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增加学生们的语文文化知识的积淀,在与学生讲解与审评课本上的文化作品的同时,要学会由浅入深,尽可能地挖掘知识,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复杂的感情羁绊。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不仅仅是一部叙写着美丽梦幻的桃花源仙境的故事小说,也能体现陶渊明对和平,没有阶级斗争的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一个时代人民的梦想,从而可以引出当时的同类作品,进一步地去思考和体悟……语文课堂的目的是要把学生融入那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去体会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淀,所以老师要在教课的同时充分地拓展知识,增加知识积淀是形成个性文化底蕴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老师在课后留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去布置一些尽可能灵活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愉快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便是诗歌,它是艺术中的艺术,以最凝练的语言去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诗歌是感情激动的产物,借助意象去抒发感情,所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未尝不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体会当“诗人”的感觉,不但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了解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气质。

三、发挥老师的师范作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现在的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特殊能力的要求(与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下是笔者提出的教师在上课和与学生沟通时的意见:

(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组织和美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散发出文学的香味来,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就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文化涵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当我们面对台下的众多学子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从容和豁达。微笑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因为这能让我们向学生表达出最真诚的善意,所以微笑面对授课不仅能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活络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不仅仅能提高自己的“笔杆儿”,也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具有书香气息,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能力与素质。

(二)21世纪是一个电子产品进步飞快的时代,然而我们在授课时未尝不可多利用现在的科技力量,多媒体电子教室,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当我们讲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用唯美亮丽的画面把同学们引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春景当中,使他们陶醉的同时更深刻的体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当我们讲《木兰诗》时,我们可以用塞北边疆的荒凉让学生们了解征战环境的艰苦,用烽火狼烟、马革裹尸的画面让学生们体会战场之上的悲壮。所以科技也是我们强大的教学力量。

篇7

关键词 名著 语文素养 文化 人格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实际调查后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名著情况与相关要求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学生对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只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为了提高我们重视名著阅读的意识,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中外名著的阅读与提升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1 阅读中外名著能拓宽文化视野

文学名著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许多巨作展示了各名族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文化精神追求,形象地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状况。中学生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有限,他们的人生经验还相当匮乏,但他们的接受力强,求知欲旺盛,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人生经验。文学名著作为连接读者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客观上为读者搭建了理解社会人生的平台,拓宽了读者的文化视野。

对于中学生来说,生动形象的故事远比单纯的历史介绍,文化研究有趣得多,给他们的印象也深刻得多。名著就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人生百态。如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罪恶的历史,读者可以看到封建崩溃覆灭的必然结局。《骆驼祥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触目惊心,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斗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散文大家刘白羽曾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广泛认真地阅读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涉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2 阅读中外著名能增加语言积累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是丰富优美的。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提供了优良的语言环境和良性语言刺激,它激发着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随着阅读量增加,语感积累的增多,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我国古人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深切感悟,这都体现了多读多感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中外名著的作者因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清新飘逸,有的雄浑悲壮;有的典雅端庄,有的通俗晓畅。犹如百花园,千姿百态。我们阅读名著时,应该兼容并蓄,各采其长,从作家的语言个性出发,去感受作家的语言;多读,多记以此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繁星·春水》的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冰心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读来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骆驼祥子》的语言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带着浓浓的“京味儿”。《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极深的功底。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让人领略到古典文学的典雅含蓄。《西游记》这部书则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态,而一直受人喜爱、赞美。

这些名著,或清新,或含蓄,或通俗,或绚丽,体现了语言风格的多姿多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汉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在名著陶冶下,语言运用能力,理解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无形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 阅读中外名著能提升人格塑造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名著就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营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提升我们的人格塑造。

许多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育人,熏陶人,特别是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汇集了人类的各种美德,给我们读者以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感染着每位读者,透过保尔高尚纯洁的道德言行,我们看到了作者无比崇高的心灵。这些高尚的言行,洗涤着我们的认知世界,并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告诉我们应该过怎样的人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段话激励了一代代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锤炼钢铁的意志,它是我们寻求人生价值的丰碑,是我们成长和追寻的路标。

同时,文学名著,在做人、治学、理想追求等方面具有许多至理名言,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如《繁星·春水》中有许多极富哲理的小诗。《春水》之一七四,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转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地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

4 阅读中外名著,能激发想象,优化思维

文学是作家创造性想象的产物,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艺术,他通过审美化的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文学名著中有许多想象奇特的一些神魔小说、英雄史诗、科幻故事等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常常想前人之所未想,具有瑰丽神奇的想象。这些想象能够打破读者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拓展读者的思维,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是在于他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它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教育;阅读观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成为应试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丧失了文学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还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间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高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人格。文学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语文教师将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内容,虽有涉猎但是不重点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然而,文学教育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意义重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足。经调查,目前很多高中教师都缺乏阅读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只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导致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足,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只能从理论知识着手,难以深入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第二,对文学教育不够重视。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其他学科相对较小,因此语文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较低,不太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假期补课时,高中学生补习英语、数学、化学等学科的人数较多,却极少有学生补习语文。第三,文学地位日渐边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与阅读文学作品相比,高中生更喜欢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以及形态各异的娱乐节目。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更注重经济效益,而文学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又十分有限,这导致文学成为社会最“没用”的东西,文学地位日渐被边缘化。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措施

(一)语文教师需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要教好语文课,自己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文学作品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文学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1.改变学生对文学价值的判定。改变学生对文学价值的判定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举办文学活动,例如文学作品朗诵、文学故事新解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重新界定文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教育部门助力提高。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其应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教育中缺乏文学教育的现状。例如向各学校传达文件,要求学校增加文学教育比重,或是通过教育改革增加文学在高考分数中所占比重。教育部门的参与将有效提高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1]。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用作者的真实故事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并在学生学习过后用作者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要为学生深入介绍诸葛亮以及该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与忠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坚毅不屈的品格[2]。

(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1.以写带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文学作品,一旦学生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就会自觉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此带动学生不断进行文学阅读。

2.角色带入。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作品,把自己想象成作品的主人公,增加学生的生活经历,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文学教育对高中生语文学习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文学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作者:付涛 单位: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一、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虽然新课改的春风正早已吹来,但我校大部分语文课仍然是较为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与生机盎然的社会生活缺乏沟通,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缺乏沟通,课堂上仍然以老师为中心,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发挥的机会。学校缺乏良好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氛围,校园里语文相关活动不活跃,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迫在眉睫,但师生们又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我校是一所郊区农村中学,虽然每个教室都已配备了一体机,但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信息较闭塞,活动范围小,不善于与人沟通,见识少。大部分学生自身对语文缺乏浓厚的兴趣,语文相关的活动面窄,活动量小;大部分又缺乏热爱语文的家庭社区环境,而且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不重视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希望能用――文学社团――这一载体来带动各项活动的开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开展文学社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开展文学社活动以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地位得到极大的凸显,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起航”文学社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了诗歌朗诵赛、课本剧表演、创办手抄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作文竞赛、汉字听写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激发了他们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文学社成立以后,对学生的语文兴趣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社团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8.4%的学生认为加入文学社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55.9%的同学认为加入文学社对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这说明社团活动的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信心。

(二)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但课余生活较为枯燥。为了丰富社员的课余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航”文学社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为广大社员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大多为一些中外名著),并要求社员每学期读1―2本。通过推荐书目让他们懂得应该读经典,读名著。同时指导老师教会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学会读书,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知道他们做一定的读书笔记,让他们写下所思、所想和瞬间的感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长见闻,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文学社每月举行一次阅读交流会,每次都选择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能发言,积极发言,增加其阅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勇气。

(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学社团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有力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起航”文学社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文学社积极组织策划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写作,主动写作的热情。

自文学社成立以来,社员们的作文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市、区举办的征文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评价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在其相应的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品格及能力。它对学生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等等。它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其整个培养过程的体会与感悟,并不是只注重结果。同时核心素养还应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可持续的伴随学生终身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适应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语文修养以及情趣状态。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养成,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理解吸收,使之在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中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按照国家所提出的教育方针,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只在知识水平方面培养学生,更应广泛关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核心素养教学的范围不应局限在传统的基础语文能力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适应当代时代快速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要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水平,还能使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三、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在于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将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核心素养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师们需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去,在此,分享我在《山中访友》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给各位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1.粗读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新词,并能够较为顺畅地朗读全文。

(2)鼓励学生推荐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

(3)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让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1)学生齐读,声音宏亮。

(2)发挥想象,设想所描绘的景象。

3.重点分析课文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1)读“我仿佛变成一棵大树”,体会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如果你变成了那棵大树,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

以上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以重点词句为例,理解全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想象力,全班交流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想象自己会变成自然界的哪些景物,然后全班交流,我在旁仔细认真地聆听与体会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同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交流。

5.即兴写作

模仿文中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的片段自由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小片段。

课后效果:通过自由讨论与老师的引导,学生们大胆、自由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仅训练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为学生们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教学效果显著。

四、核心素B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