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创意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文化创意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文化创意研究

篇1

21世纪是文化世纪!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必然导出一个重要的命题——21世纪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

文化的意义当然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我们已经走出空谈性命义理的道学陷阱,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的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一艘泰坦尼克号,演绎出多少动人的故事;一部《海底两万里》,带给人们多少惊诧和兴奋的记忆。而今的文化餐桌上,在面对《哈利·波特》冲击波之后,人们饶有兴味地谈论《向东是大海》、《下南洋》、《秋喜》。这些都是关于文化产业的话题。海洋文化产业不仅风声水起,而且风起潮涌。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按照同心圆分类法,文化产业包括核心层、层、相关文化产业层三部分,图示如下。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产业领域。海洋文化产业借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迅速发展、方兴未艾,是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业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实业界的强烈兴趣。

按文化产业同心圆分类法的窄口径计算,2010年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3255.33亿元。按宽口径统计增加值约为8093.33亿元(含滨海旅游业),预计“十二五”增速在12%左右。

海洋文化产业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广电影视业、涉海演艺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涉海洋庆典会展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等领域。我们预测,“十二五”期间海洋文化产业将呈现滨海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电影视业、体育与休闲文化产业、庆典会展业五龙竞进的局面,到“十二五”末总产值可逼近1万亿元。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推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推动。而海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顺应了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和文化世纪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再就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而言,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海洋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成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力的重要动力。

我们已经进入休闲主流化时代,一个休闲主流化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近。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用50年的时间使休闲生活走出边缘地带,中国人找回休闲生活,开始享受休闲生活快乐。休闲主流化无疑给滨海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

在休闲产业这个大系统中,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五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十二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砺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滨海旅游业除了打休闲牌外,还可打体育牌、科普牌、历史文化牌、民俗文化牌、军事文化牌、体验牌。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李尔摩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从穴居时代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生产商品而成为舞台的提供者。

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正如服务经济的地位高于产品经济一样,体验经济高于服务经济,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

体验性海洋旅游产业因游客的主体性、创造性、表演性而具有吸引力。如:角色——在疍家船上当船老大、当新郎,海捕海钓——渔民的感觉,海鲜厨艺和小工艺制作——体会创造,滨海游艺——令人心跳的经历,参与性特色歌舞表演——寻找快乐……

除滨海旅游业外,涉海影视业也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人们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底两万里》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涉海的不少,有神话题材、军事题材、渔民生活题材、改革开放题材等。

要采取有力措施,引领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要结合海洋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门类,推动海洋新闻出版发行业;海洋影视制作业、海洋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优化海洋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带、海洋产业区、海洋文化产业核心城市建设。支持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构建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创意内容生产,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促进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要培育海洋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格局。

第四,要健全各类海洋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海洋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第五,要提升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能力。要多维度开发海洋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衡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要积极推动城市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一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聚集区,聚集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开发自主创意产品。

篇2

【摘要】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口号下。青岛提出了加快向“蓝色经济”、“智慧城市”迈进的发展目标,21世纪也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文化的意义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海洋文化产业是代表先进海洋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它具有资源投入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海洋开发的砥柱产业和朝阳产业。

【关键词】青岛;蓝色经济;海洋文化;产业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提升的障碍性因素

(一)对海洋文化产业缺乏战略性思考与规划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其他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山东半岛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经济发展上求稳而不求变,缺乏创新性和进取性,这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相契合。同时,由于山东半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而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海洋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青岛是海洋科研强市,但在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岛城还算不上强市,主要在于“缺乏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缺少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且传统产业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远远大于海洋新兴产值,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达到了瓶颈。”

(三)海洋科技应用人才和科研发展相对滞后

海洋人才的培养与产业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人才供应不足的关键原因在于培养模式存在结构性矛盾。据了解,山东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上走在全国前列,单在青岛工作的院士就有十多位,基本涵盖海洋科研的全部领域。然而,据青岛市政府调研显示,虽然青岛的海洋科技人才很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基础研究占绝大多数,应用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比如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的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海洋高端产业环节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缺乏科研力雄厚,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尚未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中小企业的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造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海洋文化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三、蓝色经济区背景下青岛文化产业提升策略

(一)注重海洋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

1.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今后在产业布局的分工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周边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尽量与其错位或者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协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对滨海旅游业开发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沿海城市应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突出港口在蓝色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发掘青岛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青岛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三)要坚持科技兴海,人才战略,增强推动力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关键,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经济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将进一步完善对引进人才的鼓励政策,在科研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户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其创造优良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做到高级人才高级待遇,一流人才一流工作。

参考文献:

[1]沈镭.保障综合资源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

[2]杨凤华.陆海统筹与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2013(01)

[3]杜军,任景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开发研究,2013(01)

篇3

      

        海峡两岸文化建设研究

        (1)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误区与理性思考 苏涵

        (7)以旅游业为标杆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探析——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 王惠蓉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现代性诊断——以厦门市为例 林朝霞

        (20)海峡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 朱秀凌

        海峡西岸经济运行研究

        (26)福建省环保投资效率评价——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邹文杰

        (32)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原因及对策 黄浩

        (39)基于顾客的服装品牌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美特斯·邦威为例 尤晨

        (45)资产出售和资产置换远期绩效的实证研究 黄炜婷

        (52)原产地品牌策略探析 曾德国 陈刚

        (58)民事诉讼请求范围之类案监督研究 梁开斌

        (64)《汉语大词典》编纂的三个问题——以《邵氏闻见录》的词汇研究为例 雷冬平 李文赟

        (70)浓墨重彩的抒写——论莫言《枯河》的创作特色 周艺灵

        (76)基于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语“well”研究 国防

        (83)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时态的评价功能 林美珍

        (88)顶“叛逆”之名,做“翻译”之实对翻译“创造性叛逆”的几点思辨 黄明妆

        (93)日语论文副标题的句式结构和使用功能 薛育宁

        (98)《周易阐真》之“中”观念探析 王景霖

        (104)论戊戌时期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 岳世川

        (109)纯粹微博平台上的议程设置特点研究——以“切糕事件”传播为例 陈雪丽

        (114)提升厦门志愿服务品质初探 方轻

        (121)以“诚”为本塑造当代大学精神——以集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例 郭金锭 沈哲琼

        (127)大学生就业意向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厦门地区为例 肖辉

        无

        (131)喜讯:《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无

篇4

每一个在海边长大的人,都会带有海洋情结,或深或浅,却挥之不去。大概因为所有的生命都从海洋中来,人们依恋着海洋,如同种子依恋着土壤。看海、吹海风、吃海鲜,人们用了许多办法让自己靠近大海。其实我们也许不用千里跋涉去遥远的海边,就在喧闹的北京城里,也可以闻到海风的气息。

当餐饮遇上海洋文化

净雅是国内最大的以海洋为主题的餐厅。它的主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边人,他将长在骨子里的海洋情结移植到了餐厅中。18年前,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净雅就已经打上了海洋的烙印。

净雅所呈现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海鲜”,而是具有鲁菜风格的“中式海洋餐饮”,以此来区别于日式、韩式、港式等海鲜料理。“中式海洋餐饮”概念是以黄海高档海鲜、有机蔬菜及橄榄油为原料,通过全过程标准化加工,融合海洋生鲜与中国传统熟味,体现营养鲜香的特色菜系。它的特点是采用来自原产地的优质食材,加工上标准化,口味上追求原味和清淡。

更重要的是,“净雅新鲜”与“中式海洋餐饮”都是文化题材,净雅的“海洋宫”不是海鲜酒楼,而是海洋文化的体验交流场所。净雅在北京共有三处店面,最著名的要算是金宝街的一家。金宝街上那块洋溢着深厚海洋文化的坚韧“海洋礁石”,已经成为京城的地标式建筑。如果说金宝街净雅这块“海洋礁石”的魅力是张扬的,那么长安净雅展现的则是宁静海洋的内敛,德盛净雅则充分烘托出海底世界的神秘。

走进德盛净雅,大堂里,从地板到天花板,由下而上,一组组同心圆相互叠合,宛如水上涟漪圈圈欢欣泛开,迎接贵宾的光临。中央的旋转楼梯像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巨大漩涡,在灯光的折射下色彩斑斓;环绕在楼梯四周的是银色的珠帘,自上而下,直至“海底”,似一串串升起的气泡。置身于“海底”的地下一层用餐,恍如隔世。不断制造惊喜的是这里的包间,“水底洞穴”、“暗礁岩洞”、“火珊瑚穴”、“气泡礁湖”……每一个包间诠释的无不是海底世界的美丽与神秘。

让人忘掉舌头的美味海鲜

“海洋餐饮,贵在新鲜”是净雅经营的主旨。净雅在威海拥有千亩天然海产养殖基地,来自威海周边纯净海域的优质海产品从根本上保证了净雅的优质菜品。鲜活美味与营养健康已经成为净雅菜品的制胜法宝。原汁海参汤、净雅新鲜、净雅一品鲜、首府燕窝、桂花炒翅……凭借着原材料和菜品创新制作方面的绝对优势,引发了中式海洋餐饮旋风。

用海洋的胸怀提供服务

净雅人都执着地相信,他们做的不是海鲜,而是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他们用海洋的胸怀,为顾客提供服务,每一个细节中,都体现着主人对大海的那一份情感。

由于净雅实现了标准化,所以在净雅的每一个分店,你尝到的都是相同的菜品,味道也别无二致。净雅是国内最先开始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操作的餐饮集团。2003年,净雅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对所有的菜品制定了标准,使整个集团在全国各处分店的菜品质量得到统一。在集团内部,他们成立了菜品研发中心,每年拨款数百万元用于菜品研发和技术人员的外派学习。标准化使净雅的每一款菜品从原料到储运、出品,每一个细节都要求标准化,最大程度确保质量的统一。

在净雅,记者见到了最不像主厨的主厨。王新文是集团的总厨,与观念中的大厨形象大相径庭,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厨房走出来的师傅,倒像是从文房里出来的书生。在净雅掌厨14年的王师傅如今已经不轻易下厨了,他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净雅菜品的研发。他走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研究过许多派别和风格的菜品流派,从形式到内容,从载体到文化,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人才应该是净雅不断创新菜品和完善标准化体系的保证。

篇5

干松章:舟山市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作为海岛城市,舟山最大的特点是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

首先,海洋资源丰富。“港、景、渔”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港口方面。我市深水岸线众多,港口资源丰富。全市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境内的虾峙门国际航线可全天候通行30万吨以上巨轮。海景方面。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渔业方面。舟山素有“东海鱼仓” 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全市渔业年产量在12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渔场。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

其次区位优势明显。舟山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扼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正在抓紧建设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将于今年正式通车。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

第三产业特色鲜明。这些年来,我们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04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0.0U46.2U43.8,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临港工业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832.6亿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万载重吨,产值达到319.2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开发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发展为区域性水水中转大港,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9亿吨,海运业运力达到293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旅游产业推陈出新。舟山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影响不断扩大,海岛海洋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16万人次。海洋渔业加快转型。从传统的以捕为主逐步向捕、养、加、销一体的现代渔业转变,水产加工业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记者:舟山有非常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

干松章:21世纪是海洋世纪,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已成为共识。浙江是海洋大省,舟山更是应海而生、因海而兴,海域面积占全国的3.6%,浙江省的42.3%,舟山市也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历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海洋经济发展迅速。面对历史性的机遇,舟山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深度发挥海洋文化优势和海洋旅游资源优势,致力于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一体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打造“舟山群岛・游”为重点,建设海洋旅游精品;二加大海洋旅游营销力度,加强区域合作,强化“舟山群岛”旅游品牌的推介和宣传,扩大普陀山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的管理,规范旅游市场,同时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促进舟山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舟山一年四季的气候舒适宜人,在旅游规划上面,有没有按照季节的安排来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

干松章:舟山的气候条件非常好,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我们在对舟山的旅游结构调查分析中也发现,舟山的旅游已经基本上不受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旺季。除了春、夏、秋以外,在冬天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海洋文化和海鲜美食活动。冬天是舟山主要海产品的收获季节,我们可以利用舟山独有的一些资源,来发展我们的旅游产品。

记者:现在舟山已经把很多岛屿做了新的定位,比如说钓岛、摄影岛、佛岛等等,当初定名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个岛的地理位置和岛屿特性确定的吗?

干松章:我们主要是根据岛屿的文化积淀和旅游发展特征来定位的,比如“佛岛”是因为普陀山历来就是我国的佛教名山;“侠岛”是根据金庸的武侠小说笔下的“桃花岛”进行定位的;“钓岛”是因为这个岛的四周本就是一个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将打造一系列的文化主题岛屿,使每个岛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然后再把一个一个孤立的岛屿串联起来,最后形成舟山独特的旅游品牌。

记者:舟山的旅游活动一直都很多,可以说是贯穿了一年四季,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沿海型城市都面临了一个问题,就是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以及生态保护的困难性,舟山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渔场之一,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产业,一方面又可以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

干松章:有很多人认为旅游是没有污染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旅游本身也有污染。人多了,自然而然会对整个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我曾经在普陀山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很深的感悟。比如说在2003年非典时期,那时候旅游的人非常少,我们就发现在那一段时间里,普陀山上的树木特别的绿,草也特别的青,原来被游人踩踏过的草坪也都重新长起来了。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将在几个主要的旅游岛实行游客限流措施,现在已经开始研究普陀山每天的客流量如何限制;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加强了对环境管理工作的力度,比如说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将一些工作进行在前面,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前做好规划。舟山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旅游,还有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水产养殖、造船化工等产业,要想让这些产业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好规划工作。比如说,哪个港口可以作为造船基地,哪个港口是化工基地,哪些岛屿和区域只能作为水产养殖和天然渔场,而哪些岛屿除了旅游以外,其他产业是不能进入的等等。此外,我们还在对一些生态资源进行修复,比如说有很多鱼类在多年的滥捕滥捞之后,产量已经接近枯萎,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进行增殖放流等工作,让这些鱼类休养生息。很多人认为鱼在海里是随处漂游的,但实际上很多鱼类是有自己的生活区域的,把鱼放流回它们固定的栖息地,也是为了能让它们更好的繁殖、生长。

篇6

(一)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蓝区规划》,青岛市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和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示范引领蓝色经济区的跨越发展。据初步统计,2014年青岛市完成海洋经济总产值6723.4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51.1亿元,同比增长13.1%(现价计算),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2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保持了逐季提升的良好态势。其中,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1015.1亿元,同比增长14.6%;海洋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6大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在整体经济增长压力大的情况下,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发展。

(二)海洋产业结构

近年来,青岛市从实际出发,重点发挥海洋资源、港口资源及海洋科技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产业集群。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青岛市经济总量逐年攀升,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山东半岛新兴海洋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青岛市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9年的10∶35.6∶54.4演化为2014年的5.4∶45.6∶49.1。据统计,2014年,青岛市海洋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同比下降0.4%;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798.1亿元,同比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858.9亿元,同比增长12.3%。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带动青岛市临海产业及相关陆域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三)海洋产业布局概况

青岛市海洋产业布局以现有临海产业为依托,向东西两翼展开,构筑起以胶州湾为中心,以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以及红岛高新区为重点,“核心带动、两翼展开”的格局。南部地区港口迅速发展,现代制造业相对集中,依托青岛市南部建设青岛到前湾保税港区,集成港口配套服务区、保税物流园和保税区,形成临港产业带现代服务业集群,建设董家口港务,推进石化区规划调整;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依托青岛市中部地区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重点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和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北部地区科研资源雄厚,旅游资源丰富,依托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建立海洋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着眼于滨海商务旅游与休闲旅游,发展滨海旅游产业。

二、新常态下海洋经济拉动作用的机理

(一)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的特点在于,大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行动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在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同时,获得外部经济性。以美国硅谷为例,大量的科技类中小企业围绕在一个核心“企业”周边,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链条。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并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青岛市海洋经济的集群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大部分新兴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间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通过技术扩散、技术外溢,以及企业间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区域整体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此外,通过不同行业间的资源整合,可以衍生出新的产品和盈利模式,为新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提供了土壤。

(二)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经济进入到成熟阶段之后,会逐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断为自身积累竞争优势,对资源和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形成地理上的极化。极化中心可以将仓储、运输、初级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企业安置在周边地区,以实现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扩散和外溢。青岛市海洋经济的极化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随着海洋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速,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具有较强活力的企业向具有较快增长速度的部门集中,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涵的“蓝色硅谷”品牌形象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并营造优越的创新环境使区域内的企业获益。

(三)支撑效应

目前,青岛市海洋经济正处在从快速成长阶段到成熟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海洋产业经过前期的培育,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借助支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已有的集成创新优势,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集群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降低投入成本。青岛市海洋经济的支撑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通过深化企业间的联系,可以使外部的、空间上的集聚转变为内部的、业务上的整合,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网络联系,增强企业的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此外,在由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转变过程中,将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链条,从而避免经济过快进入衰退阶段。

三、新常态下海洋经济拉动作用的路径分析

(一)突出战略地位优势,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2011年1月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6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2014年下半年,国家五部委又批准在青岛设立蓝色硅谷,在“一路一带”战略当中,青岛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多项政策规划的密集出台,使得青岛市的战略地位日期凸显。新的战略使命为青岛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发展条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字号”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行,将发挥强大的示范效应,有利于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广泛探索海洋科技前沿领域,发现并尝试不同海洋产业领域创新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创造出新的投资热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赋予了青岛市新的发展定位,城市的开放性进一步提升,广泛的国际合作将有助于海洋科技创新的突破,也有利于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战略地位的优势将全面推动新生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而促进青岛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依托科研教育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青岛是国内外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拥有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69%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和海洋领域院士,约30%的涉海科研力量,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多年来,国家在青岛投入的各类海洋科研设施原值超过20亿元,雄厚的人才、设施和成果的积累,让青岛市具备了引领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为青岛市海洋产业凝聚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洋科技人才的集聚将有效增强海洋产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持,在联合攻关、瓶颈突破、前沿创新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蓝色硅谷核心区孵化器等大型载体的建设,不但可以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也为海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科研教育上的优势将大幅提振海洋科技创新增量,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进而带动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高质量就业。

(三)发挥海洋文化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港口旅游城市的开放性和丰富悠久的海洋文化,使青岛市在兼具动感活力的同时,也不失文化上的厚重,形成了一座具有特殊东方文化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借助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开展,青岛市海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海洋文化上的优势为青岛市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文化产业是具有较强活力和增长速度的新兴产业,通过文化资源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将新创意、新思想注入到经济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新兴业态的出现和成长、广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市文化贸易和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围绕青岛市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使命,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青岛与周边国家和城市的互联互通,加速文化产品的出口与贸易往来,在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开放性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强化体系建设优势,有效化解管控风险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环境愈加复杂,由高杠杆、泡沫化引发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随着各种政策利好的密集出台,青岛市海洋特色园区、新区的建设也进入到了快速增长期,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园区发展态势的掌控,确保园区海洋特色的主导地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监测服务和体系工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探索建立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经济考核办法,实现对涉海企业的分类管理,有助于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动向,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化解管控风险,确保经济的稳定运行。

四、新常态下发挥青岛市海洋经济拉动作用对策与建议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接纳新常态、融入新常态,而不是抵触或回避新常态。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发展减速,更不需要人为降速,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变更、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总量的增加而自然呈现的一种稳定的增长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对于新常态来说,降速既不是目的也不是表现,稳定才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只有在深化理解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找对方法,理清思路。海洋经济一直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引擎”,在新常态下,海洋经济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青岛市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仍需要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青岛市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一)制定完善产业支持政策

加快编制新常态下青岛市海洋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高新产业发展重点。按照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高新区三大海洋产业战略区域,制定实施各有侧重和差别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人口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对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优势产业实行政策优先扶持、资金优先安排、技术人才优先引进,推动重点产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形成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通过制定实施适当的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海洋产业、临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企业的发展,促进青岛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重视扶持海洋服务产业

当前青岛市海洋第三产业仍以滨海旅游为主,且以观光游为主,季节性较强,旅游层次较低,缺乏高端度假游及商务游。设计推广蓝色旅游路线,深挖海洋旅游文化,利用现有啤酒节、海洋节等节日,做好旅游推广。推出高端商务度假旅游,发展会展旅游,提升滨海旅游附加值。做好滨海旅游承载力研究,根据青岛市滨海旅游承载力控制观光游人数,防止因旅游压力过大导致沙滩、海岸线及环境受损。充分考虑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重视扶持海洋服务业,尤其是海洋科技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海洋金融、现代物流、国际航运、文化创意、会展商贸、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降低海洋科技服务中介行业准入门槛及退出成本,设立海洋服务业发展基金,从税收等方面支持涉海服务业。发展海洋会展、海洋创业培训、科技成果孵化项目指导、涉海企业总部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借助东亚海洋中心等项目,设立“一带一路”相关服务中介结构,初期以政府为主导,联合海洋产学研联盟及海洋科技人才交流平台等,深入开展海洋服务业。鼓励支持信息产业与海洋产业相结合,支持建立保护海洋技术、海洋人才、海洋会展、涉海服务等方面的海洋信息数据库。

(三)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

篇7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文化产业 协调发展 对策

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资源少优势,文化上的高地,产业上的平川。人文资源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各城市都非常注重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因子。如海洋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已成为区内各城市名片的“主流话语”。可以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文化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如果把这种发展上升到产业的高度,将理念上的东西转化成实在的有特色的市场产品上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有荟萃少汇集,高端产业人才严重流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才优势相当明显。以青岛为例,青岛共有学历高校22所,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0万人,科研院所尤其是海洋研究机构云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均聚集于此,让青岛在中国海洋科研的版图上奇峰突起,无人能出其右,可以说是人文荟萃。但大量的高端产业人才不断被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所吸引,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第三,有品位少品牌,有优质的人文品位但缺乏市场和产品意义上的品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诸多地区拥有的文化传统资源特色化程度高,如昆嵛山的道教文化,蓬莱阁的仙境文化,海阳的地雷战红色文化,长岛的渔家文化等,可谓形态丰富各有千秋。无论是海洋文化,还是齐鲁文化,亦或是红色文化,都体现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文素质高,文化含量大的特质。但是,诸多文化在产品开发上却一直裹足不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既得利益,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熟的产业品牌。

第四,有合作少合成,整合力亟待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从旅游文化、影视文化、传媒文化、娱乐文化、会展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合作,为区域性文化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整合的力度、质量和效果上仍处于初级水平,各城市、各种特色文化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二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第一,区域体制的障碍很难突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区域文化的产业优势,行政区划的“壁垒”导致区域文化市场被割裂。七个城市就有七个市场,区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与产业结构有待明确和优化,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文化建设的特色还不够鲜明,文化商品和文化要素流通不够通畅,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步伐相对缓慢,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到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打造了许多同类型的大型文化设施,导致有限的文化投资大量分散,文化生产效益低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在文化内容创新、文化辐射力、文化消费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区内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改事改不到人,改物权改不到产权”的现象普遍存在,改革需要向纵深拓展。

第三,文化产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有待转变。文化产业的高精专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端产业里缺乏掌握高科技、善于经营管理的拔尖人才,这成为阻碍文化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瓶颈。在其他行业,如创意设计、动漫设计、演艺策划、编剧编导等方面,高端的文化产业人才同样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匮乏现象。

第四,文化消费需求有待提高。没有生产,自然无所谓消费,但缺少消费的有力支持,生产也将难以为继。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与之相对的是,文化产业的大众消费力却停滞不前。一方面,由于部分文化消费脱离了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致使居民主动参与性不高,文化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还与多年来养成的消费习惯有关,即往往重视有形的物质消费,不重视甚至忽略精神消费。可见,居民文化消费有效需求的减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使文化产业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使之成为中国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区域内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城市错位发展

行政区划的分割对区内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各市都有打造文化强市的宏伟蓝图,而鲜有与其他城市交流合作的构想。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尚未列入共同的议事日程。要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首先应从空间资源的整体性和网络关联性出发,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中国高端文化产业聚集区”作为区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走“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各扬优势;龙头带动、联动推进、整体提升”的路子,积极构建以青岛为中心,海洋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五大板块相对独立,七城市协调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大格局。把各城市利益与区域大局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区域内各城市的错位发展。各城市的文化规划需接受总体规划的指导,与其相协调、相配合。实现开放条件下地区的整体融合,达到地区优势间的互补,体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文化竞争力。

篇8

东湖老鼠尾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热爱运动的活力族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1.脚踏车两部,双人脚踏车会更好;

2.东湖路线铭记于心:

3.清爽运动的装扮;

4.良好的体能:如果会骑到一半喘得比女生还厉害,我看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中情绪容易失控。男性经常改变约会的时间地点方式使她不断有新奇感新的乐趣;女性在疲劳时较易接受男性的情意。

最佳方式(HOW):秋高气爽的早上,骑脚踏车来到东湖边。清晨来老鼠尾看水最美,不是见底的透亮,也非浓得化不开的碧绿,像天的倒映,有波光变幻的美。烟雨霏霏到老鼠尾,别有韵味,因为“鼠尾”两岸都是丝绦飘摇的垂柳。低头是细雨化开的水晕,抬头是垂柳升腾的绿雾。这样的景色,即便活力十足的运动型女孩也难免眼醉情醉了。

警告(WARNING!!):千万不要尝试叫醒贪睡的文艺御宅女,6点把我叫起床,不让我睡懒觉??直接把你踢出考虑范围。

10:00 a.m.

湖北美术馆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爱被艺术气息包围的文艺青年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1.mp3里优美歌曲;

2.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3.最好能在艺术欣赏完以后准备一场经典的温情电影,或nice的咖啡下午茶时光。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当女性封闭的空间内呆久以后内心不平衡易产生心理异常滋生出爱的情感男性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加强求爱攻势;男女之间的倾心交谈可使女性的感情高涨进而萌动爱心。

最佳方式(HOW):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外,还拥有现代化的典藏画库、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贵宾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培训中心、电影厅、中西餐厅、咖啡厅等先进配套服务设施,是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相信当你们漫步其中,被浓郁的艺术气息所包围,而你又时不时有一两句颇具建设性的点评,一定能让她另眼相看,芳心大动啦!

警告(WARNING!!):如果不懂艺术的话,不说好过胡乱说,以免被大打折扣。

12:00 a.m.

武汉欢乐谷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喜欢刺激童心未泯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确定自己与对方都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与体质。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外游玩时易产生较强烈的感情。这时女性摆脱了熟悉环境中的人事气氛等等约束易放松自己产生欢乐的念头;女性在激烈运动后感情会急剧失控;女性在身体被不经意地碰撞会产生感情兴奋。

最佳方式(HOW):相约武汉欢乐谷,亚洲首座木质过山车、全球最高的观光塔、720度圆环过山车、中国最高的弹射过山车、双塔太空梭、超级大摆锤、三屏4D影院等丰富的游乐项目提供梦幻般的娱乐体验。魔术表演、杂耍、欢乐大巡游、极限运动及创意街舞表演,以及充满武汉本土特色的大型水上实景项目,精彩的展示节目呈现创意的妙趣横生。两人在疯狂中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距离,有意无意的身体触碰也加分多多。

警告(WARNING!!):“安全第一”记心中,再害怕也不能尖叫。

14:00 p.m.

东方马场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气质运动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确定骑马是你的强项。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激烈运动后感情会急剧失控;人类和动物一样有择强汰弱的本能,女性本能是向往强者因此当女人认识到对方是真正的强者时就会产生爱意;女性在身体被不经意地碰撞会产生感情兴奋。

最佳方式(HOW):东方神马骑士俱乐部于2003年11月18日开始试营运,位于东方马城中央广场,设有马术练习场,是武汉市骑马爱好者的首个权威性的专业化活动场所。骑士俱乐部以发展会员及骑术培训为主,经营范围包括会籍销售、骑术培训、骑马游乐;健身、垂钓、专用品销售、餐饮、体育赛马;竞技赛马;马术比赛;马术表演;民俗表演等配套服务。同时,还将开办骑术培训班,提供骑术培训指导并颁发资质认证。俱乐部不但面向广大游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还将吸纳发展各类会员,组织会员参加骑术培训及各类活动。

想象一下你身着帅气的马装在赛马场上驰骋,她一定在想你到底是她的黑马骑士还是白马王子?再不时耍个宝借着身旁的骏马来个骑马舞,想不博美人一笑都难!

警告(WARNING!!):“安全第一”最重要。

16:00 p.m.

极地海洋世界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爱心爆棚热爱动物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恶补海洋动物知识,相机。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当女性封闭的空间内呆久以后内心不平衡易产生心理异常滋生出爱的情感男性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加强求爱攻势。

最佳方式(HOW):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层多馆组合式室内极地海洋主题公园。场馆的外型犹如一只巨大的白鲸,跃入江城武汉,填补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大型主题公园的空白。通过极地与海洋珍稀动物和鱼类(帝企鹅、北极熊、伪虎鲸、白鲸、海象、海豚等)的展示、表演与互动,为武汉及华中地区人民开启了一扇了解极地和海洋文化的窗户,打开一道体验南北极和海洋风貌,感受极地海洋文化梦幻之旅的大门。“北极之王”北极熊,“南极精灵”帝企鹅,位于地球两极的动物代表也已在武汉牵手,你还害怕你和你的那位“她”没法儿在这儿牵手吗?

警告(WARNING!!):观看现场表演时,要表现得足够绅士才行哦!

18:00 p.m.

武汉各大火锅店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亲民邻家小吃货 豪爽吃妞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酸奶(营养上胜过可乐配火锅;又可以浇熄火辣辣的舌头)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身心均十分满足的时候容易动情

最佳方式(HOW):在麻辣火锅店约会?没错,就是火锅店,而且一定要是足够热闹的那种。

麻辣鲜香的火锅能顿时冷淡的氛围一扫而光。更重要的是,吵闹的环境中,两人坐得要够近才能听清对方说的话。这简直是最火辣的约会方式了。

警告(WARNING!!):吃饭的时候呢多照顾女孩子,不要被自己的食欲冲昏了头脑。

20:00 p.m.

沌口体育中心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生命要用浪漫支撑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使出浑身解数,倾尽荷包口袋制造浪漫吧!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浪漫是很多女性毕生追求的感觉,她们认为爱情是浪漫的,浪漫是判断男人爱不爱她的标准。

最佳方式(HOW):2002年至今,武汉沌口体育中心迎来各种运动赛事和大大小小各种明星的演唱会等大型演出,并举办了多场健康长跑、企业文化展示、产品、展览等活动。至2002年9月以来,共有近80万人(次)前来武汉体育中心观看大型比赛和演唱会,接待参观的市民和旅游观光者近40万人(次),并成为广大市民早晚锻炼、散步、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

篇9

一、闽南婚俗中存在的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从择偶到正式结婚,必须遵循“三书六礼”,“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三种文书;“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婚姻礼俗的程序逐渐简化,形式趋向文明。“六礼”中作为婚前仪礼的前五礼逐渐简化为择偶和订婚两项准备工作。

(一)婚前1.择偶择偶的过程大体上相当于古“六礼”中的纳采、问名和纳吉,然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是择偶的唯一渠道。虽然与西方文化的“私定终身”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逐渐受到西方个性自由新思想的影响,自由恋爱、征婚和相亲已经成为闽南地区择偶的主流模式,两情相悦则是结婚的主要动力,女子也不再是择偶中的被动角色。中西方的共同之处在于对长辈的尊重,体现在经家长认可之后,双方父母见面共同讨论婚礼的细节问题。2.订婚订婚的过程大体上相当于古“六礼”中的纳征和请期。其重点就是男家向女家送聘金和礼品,女家置办相应的嫁妆。然而此风不可长,以上现象在现今社会刮起了一阵攀比虚荣之风,已经远远违背了酬谢养育之恩和礼尚往来的初衷。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则没有此类传统,在子女结婚之时,父母没有责任或义务提供大量的经济资助。因为在西方父母的观念里,他们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在其成年之时已经尽完。此外,中西订婚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戒指。区别在于,闽南地区待女家奉茶完毕,是由男方女性尊长将戒指戴在女方的无名指上,而在西方是由男方为女方带上订婚钻戒,从某种意义上说,钻戒就是男方送给女方的必不可少的聘礼。现今,三种婚前的行为非常流行,求婚、拍婚纱照(但是西方国家的婚纱照通常在婚礼现场拍摄)和“告别单身”晚宴。这些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风俗,因其特别的内容,疯狂的形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另外,与西方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和法国结婚送礼物不同,在泉州,人们在收到请柬之后会在结婚之前或在婚宴之时给新人送上祝福的红包,这一风俗在一些国家,如德国,以其方便实用性也悄然展开,他们会在结婚邀请卡里写道:请不要买礼物,给我们现金。

(二)结婚1.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男女双方,到男女任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夫妻关系。[3]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区别在于他们的婚姻登记地点大多是教堂。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在中国,结婚双方的最低年龄限制分别是男方二十二周岁和女方二十周岁;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均低于中国,而且如果结婚双方未达法定年龄,例如在美国的部分州,在得到双方父母同意的前提下结婚是允许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由强制到鼓励的人性化转变,进一步体现了民主与自由。2.仪式(1)流程结婚证只是婚姻的纸质材料,在闽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结婚大体上相当于古“六礼”中的“亲迎”,即新郎必须亲自到女家礼迎新娘。首先,在婚娶当天早晨,新郎和新娘要分别在自家中举行冠礼和笄礼,俗称“上头”,具体时刻由择时师择定。基本程序包括梳头、穿戴和谒祖。[2]246-247其次,新娘乘坐花轿(现今多为汽车)抵达男家,在较为传统的人家还要经历跨火炉、踏瓦片等程序才能进入洞房,喝糖茶,交换戒指。再次,新郎新娘双双行三跪九叩礼,俗称“拜天地”,之后进行“挑乌巾”和“交杯酒”仪式。按照闽南传统婚俗,举办婚礼的地点一定是在男方家,由此可见,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附属地位,尤其是在闽南地区仍有待提高。在现今基督教盛行的闽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徒也将结婚典礼设于教堂。婚礼由牧师主持,亲朋好友或有心聆听“福音”的人都欢迎观礼,新人们在上帝面前宣誓,交换戒指,亲吻对方,礼成。此外,各种创意的婚礼,无论在酒店或海滩,基本上采纳了西式婚礼的部分,即在婚礼进行曲的背景下,新娘在父亲的陪伴下缓缓走向新郎。无论是在家中还是教堂,婚姻的庄重性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反映出来,从而引起当事人和亲朋好友的重视,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均是对天地人融合观念的认同。现今的中国人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即在婚宴之前由司仪主持一系列的活动,重点包括新郎新娘的各种互动,例如源自西方的开香槟、点蜡烛、切蛋糕和“我愿意”等。在温馨感人热闹的气氛之后开始了闽南人口中的“吃桌”(在闽南方言中,喝喜酒被称为“吃桌”)。依据传统,泉州的婚宴开席时间较晚,大约在晚上八点吉时左右,来自一方或双方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十人一桌。而西式的自助餐婚宴,提供中菜西吃,西菜中用的服务,也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婚宴过半,新人会向各桌一一敬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有“新郎剔乌鸡”的习俗。在新人敬酒的时候,新郎会用筷子象征性地戳一下乌鸡,客人方可吃这道菜。然而出于活跃气氛等需要,很多客人会把乌鸡盖起来阻止新郎剔乌鸡,除非新郎新娘应客人们的要求喝酒或者表演节目,例如让新郎拿个锣牵着或背着新娘绕场一周,边敲锣边喊“今天我娶老婆咯”。(2)服饰承载中国悠久文化的凤冠霞帔状元服逐渐成为电影里的镜头,照片里的回忆。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人们在新婚大喜之日选择了源自西方的西服和婚纱。在西方国家,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因此新娘自始至终身着代表着圣洁和忠贞的白色婚纱。但是闽南地区的新娘通常只是在酒店迎宾以及举行结婚仪式的时候穿着白色的婚纱,之后立即换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或艳色的旗袍、礼服。特别是西方的新娘需要“一点新、一点旧、一点蓝、一点借来的”这样四种东西。其中的“一点旧和一点借来的”观念,在闽南地区基本不被接受,尽管他们暗示着幸福生活和财源广进。在这里,跟新人有关的一切,包括吃穿住用行,能新则新,因为预示着新的开始,好的开端。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母亲传下来的首饰,无论价值大小,均视为珍宝,代代相传。说到首饰,这是闽南地区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地方。这里盛行着一种观念,即新娘在出嫁之日,将尽可能多的黄金首饰挂满全身,这是一种风俗但不值得提倡。新娘的人身安全暂且不论,该风俗的传播和继承不利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爱的象征,可以是闪亮耀眼的钻戒,也可以是两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心。(3)氛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色象征着吉祥,红色会给婚礼带来喜庆热闹的气氛,所以闽南婚礼的主色调是大红色,包括请柬、喜糖、龙凤呈祥图、大红双喜字和新娘结婚礼服。然而在英国和意大利,婚礼上不可以出现红色。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俗的影响,中国人对白色婚纱的接受与喜爱程度也越来越高。尽管这样,与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不同的是,人们对白色的运用仅限于此,因为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白色是死亡的一种象征,结婚时忌讳白色,例如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闽南婚礼讲究的是热闹,从家中的鼓乐鞭炮到婚宴中的觥筹交错,再到晚上闹洞房的欢呼戏谑,这与西方婚礼的庄重和圣洁截然不同。但是感动的泪水和洋溢的幸福却又是人之常情,灵犀相通的。

(三)婚后在中国旧时代,有些妇女在结婚之后改用丈夫的姓氏,被称为从夫姓或冠夫姓,包括两种基本形式,“夫姓”与“夫姓+本姓”。作为夫权婚姻的产物,这一旧俗在闽南的有些地区例如泉州的晋江仍旧沿用,现今大部分的中国妇女婚后仍旧保留原来的姓氏。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从夫姓或冠夫姓的风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此,不少西方女性主义者表示强烈地反对。

二、闽南婚俗中产生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原因

(一)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共有三大体系,数字文字一体化、文化经济一体化、语音译音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建设是人类世界共同的目标,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大趋势。[4]闽南婚俗中产生的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正是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之一。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交流,闽南地区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海洋文化的发展,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跨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体现在国际贸易、跨国婚姻、留学、旅游等方面。

(二)基督教的传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呈现出以佛教为主,各种类型庞杂的信仰并存的现象。闽南首次接触到基督教义是在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其汇聚中外商贸货物而吸引众多商人与传教士前往。几经兴衰的基督教在自由国策实行的今天,教堂遍布全国各地,信徒超过2000万人。通过教会组织的各种聚会与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寻求到一种精神的慰藉。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基督教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也体现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实现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闽南婚俗中所渗透着的基督教文化正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深层次影响。而基督教能够扎根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带有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即本土化。

(三)外籍人士的作用以华侨、商人、留学生、外教、游客为代表的外籍人士在泉州的广泛存在与大量活动,在闽南婚俗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华侨在出洋谋生以及与国内亲人联系的过程中,不仅把家乡的习俗带到侨居地,同时也把国外的风俗带入泉州。

三、传承闽南传统婚俗,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篇10

创意经济学家佛罗里达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被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意经济四个不同时代[1]。创意经济概念提出不久,就显示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和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递增速度高达5G。创意经济发展的一种显著特征是依托于城市:城市既是创意经济得以开展的最重要生产基地――科研中心、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创意经济转化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随着创意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适合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基础研究,由此成为城市创意经济研究的重要命题。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苏北,同时,是长三角经济区、亚欧内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等三大经济区(带)的交汇点、重叠区,经济区位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苏北地域的层面,而具有国家经济战略的意义。受到国家和三大经济区(带)发展创意经济的影响,苏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创意经济。但是,一方面,苏北地区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拥有比中西部相同级别城市更优越的科技人才条件,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高地”;另一方面,较之同为长三角内部上海、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以及同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西安、郑州、兰州等省会城市,苏北城市又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洼地”。这一特点决定了苏北创意经济发展,既不应该照搬西方城市模式,也不能简单借鉴长三角内部其他城市经验。因此,针对苏北城市基础现状,理性分析适合创意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不仅有利于科学推进苏北城市发展创意经济,避免当前国内城市创意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问题,还可以为国内风起云涌的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学理性的参照。

一、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

斯宾格勒说,城市是人类高级历史普遍遵循的历程和意义,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类的政治史和经济史[2]。如果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城市和乡村,那么,作为人类更高级经济形态的创意经济的核心最终在于城市。创意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城市的创意经济,目前学界对创意经济发展要素的几种代表观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要素上。

一个被国内学界广泛引用的观点是,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有三大要素。主要代表有佛罗里达的“3T”、Glaeser的“3S”以及Hospers等人的三要素说。

佛罗里达的“3T”理论认为,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有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而按照Glaeser的观点,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3T”,而是“3S”,即技能(Skills)、阳光(Sun)和城市蔓延(Sprawl)。Hospers虽然也提出创意经济的要素有三个,但是,在具体城市要素上则不同于“3T”、“3S”说,他认为城市创意经济的形成离不开“集中性”、“多样性”和“非稳定状态”。这里的集中性指的是人口数量的集中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密度;多样性指的是城市居民的个体、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甚至包括城市意象和建筑上的多样性;非稳定性是指创意经济往往发生在城市的危机、冲突和混沌等不稳定时期[3]。

国内学者对创意经济要素构成上虽然存在分歧,但是,总体而言,坚持“3T”、“3S”说的最为普遍,或者是对西方三要素说的进一步引申和“中国化”。例如,刘强,李文雅在《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一文中,将其概括为创意阶层与知识的集聚,大学、企业与媒介机构,城市艺术氛围、区域品牌等三个方面[4]。笔者认为,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极其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基础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物质层面的土地空间、社会层面的大学研究机构、审美层面的品牌形象等三个方面。

二、物质基础:充足而廉价的土地

城市首先是一个地理学范畴,空间是城市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产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地理空间,无论是科研机构进行创意研究,还是企业对创意成果的技术转化,都需要充足而廉价的土地用来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因此,充足而廉价的土地是创意经济城市基础中最基本的要素。国外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长期阻碍洛杉矶这座城市创意经济产业的最重要障碍是城市的大学周边地区缺乏足够的、廉价的土地[4]。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限的土地空间成为日益稀缺的发展资源。土地价格飞涨,城区空间狭窄,已成为众多城市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苏北城市在这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资源和价格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较之苏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进程比大都市更为滞后,不仅城市内部有大量空间可以重新规划,而且,城市周边县镇可以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土地,能够为创意生产研究机构和转化机构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便于吸引大量科研人才和企业进驻城市;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连云港和盐城城市的土地价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内陆地区的徐州、淮阴和宿迁的城区土地价格也较之中西部大城市更为廉价。这一巨大优势能为更多的科研机构、公司进驻提供激励措施,为创意人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大都市无法具有的。

三、社会基础: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

大学能够对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3T”作用,即科技、人才和包容。在科技上,大学既是城市科技的中心,也是创意产业科技的最重要支撑力;在人才上,大学是城市人才高地,产生人才磁石效应,能够吸附优秀人才集聚,研究成果可以转变成企业,并且吸引更多企业到大学附近,从而形成产业布局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包容上,大学比企业、社会上更富有自由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

苏北城市的大学资源无法与同为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相比,但是,大学对城市创意经济的影响并不简单取决于数量多、级别高,一方面,较之我国中西部同等级别的城市,苏北城市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成为苏北城市科技人才聚集地。他们为苏北城市培训人才、输出技术,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更加切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大学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地方的特色鲜明,可以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城市建设服务,具有非常突出的服务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而大学所在城市徐州地处中原东部地区,传统机械制造在产业结构中属于支柱产业,大学科研创新成果与当地城市形成良性的供应与需求关系,在推动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员、企业来到这座城市。同样,苏北沿海城市连云港和盐城,所在城市的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均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强调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大量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当地城市的企业发展上,由此推动了海产品的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

四、审美基础: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城市文化的灵魂又来自于审美文化。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往往导致了人们把城市形象扭曲为审美的对立物。阿诺德・伯林特就反对把工业化的城市与审美对立起来,他指出,现代工业化的城市拥有道德的潜能和审美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审美的可能性显得更广泛、重要和急迫”[5]。

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土地、科技等“硬件“,还需要充满诗意的审美文化这一“软件”。一方面,创意经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城市文脉基础上,没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一个城市就不具备发展创意经济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审美文化的凸显可以为城市营造必要的“创意情境”,所谓创意情境,按照西方学者Landry的看法,就是整座城市或某一个地方、某一区、某几栋建筑,由一些可能的条件组合而激发了思想和发明的创造和流动。这里的城市建筑因为灌注了城市审美文化的精神而显得富有生气,因此,城市情境从表层上看是城市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深层结构上看,则是城市审美文化的感性显现。研究表明,城市文化的开放、自由、包容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相反,保守、单一的城市文化对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吸引力更少,也更不容易激发创意人员的灵感。佛罗里达创意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表明,创意阶层更喜欢多元化、包容性、自由开放性的地方。例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城市,与城市自身具有的“文化大熔炉”的多元性、包容性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