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对应收应付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对应收应付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对应收应付的管理

篇1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清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的障碍。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未来政府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制度、体制、管理、技术等原因,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内部的预算、核算、决算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一系列财务管理的问题。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改革,已经为预算、核算和决算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可以说是从制度上彻底地消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的障碍,从技术上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二,有利于实现政府预算收入的完整性。虽然实行部门预算后,事业单位已经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体系,但上报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一般只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和政府性基金,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预算外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纳入政府收入体系,有利事业单位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

第三,为细化部门预算提供了重要条件。单设支出经济分类对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可以更加全面、明晰地反映支出情况。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每一笔支出都同时列在功能支出和经济支出的框架中,这种三维结构体系可以清楚看出这个部门做了哪些事,钱花在了哪些方面。改革后的功能分类,详细列举了“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科目设置,明确界定了公共支出的职责和供给范围,剔除了那些市场能够提供的支出,增加了应由政府负责支出的项目。

第四,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为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需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事业单位有关会计核算调整内容如下: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他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同时,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项财政拨款支出的具体情况,并反映每个会计期末的财政拨款结余情况。此外新的支出经济分类新增了基本建设支出,反映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新增其他资本性支出,用于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加以区分,这就为建设单位会计账套并入事业单位会计账套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合理统筹安排各项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再者新的政府收支为引进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收支核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篇2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制度把基建会计核算纳入高校财务大账,对高校会计主体信息缺乏完备性、资产负债缺乏真实性等不足予以了回应。然而,基建并账核算就各所高校而言,属于一件全新的事物,再加上基建账和高校大账分开核算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同地区高校实际情况各异,一定程度加大了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业务开展的难度。由此可见,明确不同地区高校在基建并账期间面临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达成反映受托责任履行和信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传统基建处理与弊端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和日常事业经费的会计核算属于两个分支内容,它们各自有着特有的核算机制、特有的报表体系及依存的会计核算制度[2]。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差异,使得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和事业经费会计核算被提出了不一的核算要求,同时不论哪一项会计制度均未要求将基建财务与高校财务大账展开并账或者并表核算,由此使得高校财务大账与基建财务受会计制度差异影响而遭受人为分割。该种传统基建处理手段存在诸多弊端,不仅使得各利益相关体难以对高校财务资产状况形成明确认识、展开有效使用,还是得高校财务资产全面状况无法得到准确反映[3]。一系列弊端具体而言:

(一)高校财务资产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展开。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有着不同的日常管理重点、监管要求等内容,极易使得会计监督逐步弱化。就好比,基建会计核算和事业经费会计核算对公车使用、业务招待等经费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传统核算体系极易使得基建成本被事业经费中“三公”经费所侵占。

(二)会计核算及报表体系缺乏完备性,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高校传统会计核算机制、报表体系使得其产生了两个会计主体、两套报表体系。不论哪一个会计主体、哪一套报表体系均无法对高校整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呈现,进而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

(三)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决策工作构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基建财务中真实发生的自筹资金支出与事业经费财务中发生的自筹基建支出是不协调的,由此使得有别报表体系下,基建真实支出信息失真,对上级主管部门获悉高校基建支出信息形成阻碍。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意义

高校日常事业经费账与基建项目账的合并,能够使一系列不良现象得以有效消除,诸如高校财务报表信息不完备、核算体系各自分离、会计主体不统一等等,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等工作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4]。

1、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高校内部在基建经费、事业经费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大多数困惑得以被消除,各项制度障碍得以被有效清扫。

2、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高校财务资产具体状况可得到全面系统的呈现,进一步更好地对高校及各利益相关体管理需求予以满足。

3、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高校各项财务管理要求可得到有效规范,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有序开展,使财务管理风险逐步降低。

4、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基建具体投入信息不协调问题可得到有效消除,为高校及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决策工作提供有利数据支持。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内容

《新高校会计制度》指出,高校实施这一新会计制度之后,需要至少按月结合基建中对应科目发生额,在高校财务大账中依据新制度对基建一系列业务内容展开会计处理。结合以上要求,可将高校基建并入高校财务大账划分成两类模式:

1、并表模式。这一模式指的是高校基建账余额并入高校财务大账后,起初基建财务账及对应核算软件依旧留存应用,不过会计科目设置应当与事业账进行匹配,基建财务账依旧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核算,各个月月底制作科目余额汇总表,并经由定期将汇总表录进事业账中的手段,达成基建账月发生额与高校财务大账的并入,基建财务报表通过起初基建财务系统产生。

2、并账模式。这一模式指的是经由把基建账完全并入事业账的手段达成基建的全面并账。选取并账模式后,基建业务内容全面转至事业账开展会计核算,起初基建财务系统通常不再接受使用。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业务相关问题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予以了保留,同时要求把基建账一系列数据信息并入高校财务大账[5]。然而受不同地区高校会计核算情况存在差异及对制度理解的存在偏差影响,在实际并账期间往往会出现并账数据不准确、基建账核算不规范、资产重复记账等相关问题,对新高校会计制度执行成效构成负面影响。全面高校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结合新高校会计制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理论不断优化基建并账。如何进一步促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业务健康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内容着手:

(一)理清基建账,编制调整后科目余额表

1、消除起初基建账中职工居住用房工程项目。会计主体的假设使会计核算空间范围、会计对应服务对象得以明确。鉴于此,不在高校主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不应当纳入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就高校基建账核算不属于高校的建设项目,以职工居住用房工程项目为例,应当充分理清此类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占用,自基建账剔除,独立展开建账核算。例如,某大学基建账核算职工居住用房工程项目,通过对基建账予以理清,建房款余留300万元,建筑工程投资5800万元,待摊投资800万元,预付款项50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150万元,基建拨款7500万元,应付工程款项100万元。制定下述抵消分录:

借:基建拨款7500万元

应付工程款项5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0万元

建筑工程投资5800万元

待摊投资800万元

预付款项500万元

其余应收款项150万元

要想对起初高校基建账中职工居住用房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理清,就应当对职工房款使用、上缴及余留等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切忌引发对学校资金进行占用的情形[6]。将职工居住用房工程项目自基建账剔除后,应当独立展开建账核算。

2、消除已交付的基建零星工程项目。就基建账核算的零星工程项目而言,它们完工已经有一段时间且已经投入使用,通常无需上报审批结转固定资产,可考虑转至“交付使用资产”,由此消除常年挂账问题。好比,某大学近些年零星工程项目,通过对基建账予以理清,建筑工程投资1500万元,待摊投资350万元,其余投资40万元,应付工程款项10万元。制定下述调整分录:

借:交付使用资产1890万元

贷:建筑工程投资1500万元

待摊投资350万元

其余投资40万元

针对近些年零星工程项目相关应付工程款项10万元,进行保留并账。

3、消除未开展竣工财务决算的已交付使用工程项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就已满足使用要求不过还没有完成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项目而言,应当依据具体形成本暂估计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等到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并得到相关部门审批后,再调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鉴于此,就高校十分多见的长时间为开展竣工财务决算,依旧挂账已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可考虑以发生成本转至“交付使用资产”。好比,某大学已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通过对基建账予以理清,建筑工程投资25000万元,待摊投资3250万元,其余投资84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60万元,应付工程款项300万元,其余应付款150万元。制定下述调整分录:

借:交付使用资产29090万元

贷:建筑工程投资25000万元

待摊投资3250万元

其余投资840万元

针对未开展竣工财务决算的已交付使用工程项目相关其余应收款项60万元,应付工程款项300万元,其余应付款150万元,进行保留并账。

(二)设置合适的项目辅助核算内部往来账

消除高校财务大账与高校基建账内部往来账的重中之重是,一方面应当使往来账可在大账中明确反应,一方面不提升大账的债务、债权,鉴于此,要想消除此类问题,可考虑引入项目辅助核算理念。结合一个主体不会产生债务债权的理念,在基建并账期间大账降低了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基建账并账期间降低了相关的其余应收款(事业往来款),基于此,自其余应付款拥有的债务债权结算特征出发,对大账中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科目予以保留,把这一科目开展项目核算,添加基建应收事业、事业应付基建等相关项目,同时于项目账上对两者往来余额进行呈现[7]。以某大学为例,制定下述分录:

借: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基建应收事业400万元

贷: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事业应付基建400万元

经对以上财务展开处理,大账上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科目余额一直是零,不会对高校全面债务债权构成影响,在项目账上基建应收事业、事业应付基建一并对两者往来余额各400万元予以了呈现,在随后月度并账中,倘若高校财务大账向基建账拨付款项关乎两者往来,在开展银行存款首付分录过程中,同时应当在以上项目中开展财务处理工作,倘若并账后这一高校在往来资金余额中向基建账户拨付200万元,制定下述分录:

借:银行存款――基建存款账户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其余存款账户200万元

借: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事业应付基建200万元

贷:其余应付款――基建往来款――基建应收事业200万元

总的来说,经由制定项目对核算予以辅助,可实现对实际管理需求的有效满足,一方面可自科目层面对内部债务债权予以抵销(科目余额一直为零),一方面可在大账上经由项目账对大账与基建账往来关系予以明确呈现,对并账后大账与基建账资金往来日常管理予以全面系统记录。

(三)抵销大账与基建账重复记账与往来交易

长时间以来,即便高校财务大账与高校基建账没有并入核算,但是两者相互存在着一系列内部往来,在并账期间务必要开展抵消,制定合并抵销分录[8]。在由基建朝大账转换后完成后开展抵消,经由一致的科目口径,防止形成不协调现象。需要抵销的大账与基建账重复记账与往来交易通常包括下述两方面:

1、借款资金自高校财务大账转入高校基建账的往来交易。凭借高校名义借入的建设资金,借入之初,高校财务大账核算为,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转入高校基建账期间,借:其余应收款,贷:银行存款。高校基建账核算为,借:银行贷款,贷:基建拨款/借款。

倘若高校基建账用以基建拨款核算,某种意义上是对资金性质的误读,抵消过程中应当对借款资金用以基建工程项目的本质予以复原。开展抵消分录,借:事业基金,贷:其余应收款。

倘若高校基建账用以基建借款核算,那么相同一笔借款在高校财务大账与高校基建账均予以了呈现,属于重复记账。鉴于此,开展抵消分录,借:长期借款,贷:其余应收款项。

2、其余应收应付的往来交易。受各式各样原因影响,一些款项需要学校垫付,高校财务大账核算为,借:其余应收款(基建),贷:银行存款;高校基建账核算为,借: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贷:其余应收款(大账)。在科目转换结束后,开展下述抵消分录,借:其余应收款(大账),贷:其余应收款(基建)。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资产对应的重复记账,在资产投入使用科目转换过程中已展开了消除。其余由高校财务大账转至基建账的款项,只要于大账已转成支出,便不存在重复记账,无需消除。

篇3

关键词:货代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际货代企业如何客观分析各种财务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产生的差异。企业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资金的筹集活动、资金的使用活动和资金的回收活动三个方面,在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外部及内部因素都可能促使财务风险转化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国际货代业务属于物流辅助服务,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国际货运企业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组织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货运企业以人身份向船公司、港务局、车队等单位采购供应商服务,向供应商支付相关款项后,再向客户收取全部款项。货运企业向客户收取的运费之中,大部分是运输货物而产生的海运费、港杂费、内陆运费、报关报验等费用,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于提供劳务而收取的费。货运企业先提供服务后收费的特性决定了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主要财务风险。另外,不少国际货运企业除了经营传统的海空运业务以外,还从事国际多式联运、仓储物流、道路货运和无船承运人等业务,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筹资、投资等活动,从而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

二、国际货代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根据国际货运行业的经营特点,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最主要的财务风险,货币汇率的变动风险也给运费资金的回收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代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投资活动中也会形成财务风险。下文将按照资金的回收、筹集与使用的顺序进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运费资金回收风险

从2005年4月起,国家将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资格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进入货代物流领域。企业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同业间的竞争,而且货代企业提供服务的差异性很小,客户选择余地较大。不少货代公司为了留住客户,改变原来的付款赎单结算方式,采用风险较大的月度结算或季度结算方式,赊销成为同行业竞争所普遍采用的促销方式。在赊销方式下,货代公司在货物装船出运后,必须先向船运公司或者订舱的其他货代公司付款赎取正本提单并直接交付给货主。在货主取得正本提单的情况下,货代公司就失去了追索运费的控制权和主动权,运费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户的诚信或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同时,货运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中所获取的外部的市场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和不完整的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产生误差。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客户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经济状况恶化、无力支付到期运费款项的情况,导致货运企业的应收运费无法收回。运费资金在收回时间和收回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是货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汇率风险

货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收应付的运费款项大部分是以外币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货代企业持有的外币以美元为主。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动,导致以美元结算的应收运费的人民币金额发生变动,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采取赊销的方式下,货代企业往往在对船公司付款之后较长时间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美元运费,企业的美元资产大于美元负债。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实际收回的美元运费的人民币金额有所减少,形成很大的汇兑损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资金筹集风险

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不少货代企业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的债务安排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增加企业盈利,但高负债未必能带来高利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过高,长短期债务的期限与企业经营尤其是项目投资期限的不匹配等等,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四)项目投资风险

在货代主业存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少货运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拓展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范围,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为此,不少货代企业在从事货代主业的同时,也从事进出口业务和保险兼业业务,投资于道路运输业务及供应链融资监管业务等。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使企业蒙受财务成果损失的风险就是项目投资风险。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是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二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未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对投资成本及项目建成后的成本费用和效益测算不准确,从而根据过于乐观的经济估算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国际货代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目标在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部制定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二00八年八月十九日

附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

土地储备机构在持有储备土地期间临时利用土地取得的应上缴国库的零星收入,不在本办法规范范围内。

第三条 土地储备资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土地储备资金应当独立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分账核算。

第四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季度、月份的起讫日期亦采用公历日期。

第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土地储备项目应进行成本-核算。

第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七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收支情况和土地储备项目的成本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三)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八条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以及相关会计基础工作等,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1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及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第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对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

在不违反本办法的前提下,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根据核算和管理工作需要对明细科目的设置作必要的补充。

第十二条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库存现金

2 1002银行存款

3 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5 1005应收利息

6 1006预付工程款

7 1007其他应收款

8 1101收储项目

9 1102待摊支出

二、负债类

10 2001短期借款

11 2002应付利息

12 2003应付工程款

13 2004应交税费

14 2005其他应付款

15 2101长期借款

三、净资产类

16 3001土地储备资金

四、收入类

17 4001财政拨款收入

18 4002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19 5001交付项目支出

第十三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01号科目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

二、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支付现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数额。

第10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收支结算。

三、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利息”、“其他收入”等科目。

(四)支付银行存款时,借记“收储项目”、“预付工程款”、“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土地储备机构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并结出账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土地储备机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有差额,应当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数额。

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土地储备资金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二)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三)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如果土地储备资金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账务处理,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支用的土地储备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资金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本科目应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

(二)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土地储备资金额度。

第1005号科目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发生的应收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实际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收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收到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

第1006号预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给有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项目发生预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二)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本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

第1007号科目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收回其他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的余额。

第1101号科目收储项目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土地储备项目设置明细账,并在土地储备项目下设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交付成本”等明细科目进行二级明细核算。

(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在征地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采用社会保障安置的,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也在本明细科目核算。对于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应在本明细科目下单独设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含因出让土地涉及的需要进行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三)“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核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

(四)“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核算分摊计入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待摊支出。

(五)“交付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项目的成本。

三、本科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各项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对出包工程,土地储备机构应定期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办理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本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三)结转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转入),贷记“待摊支出”科目。

(四)单个收储项目完成收储后交付的,应按照该项目归集的成本进行结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该项目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单个收储项目未全部完成收储、部分先交付的,应按合理的方法计算确定交付部分的成本并进行结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单个收储项目部分交付时,按照计算确定的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待该收储项目最后未交付部分完成收储后交付时,按照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

第1102号科目待摊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为多个收储项目共同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借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可行性研究费、勘探设计费、储备保管费、评估费、临时用水用电费、临时设施支出等。

可直接计入单个收储项目的支出,在“收储项目”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待摊支出的内容进行明细核算。

三、待摊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借记本科目、“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发生其他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三)土地储备机构应按合理的方法(如按照各项目概预算占所有项目概预算总额的比例)将发生的待摊支出分摊计入有关项目成本,分摊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转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四、本科目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年末,待摊支出应分配完毕,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2001号科目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短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短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第2002号科目应付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付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支付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成本。支付利息时,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

第2003号科目应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给有与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本科目。

(二)支付应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

第2004号科目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按税法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二、本科目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的各种税费,借记“收储项目”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多个土地储备项目的,可通过“待摊支出”科目进行归集,然后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二)实际交纳各项税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交未交的税费金额。

第2005号科目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的余额。

第2101号科目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长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长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第3001号科目土地储备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差额。

二、期末,将各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人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

第4001号科目财政拨款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

二、本科目应设置“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拨款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机构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支付收储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4002号科目其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项目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

二、其他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的其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5001号科目交付项目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

二、交付项目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项目全部或部分交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收储项目(交付成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三章 财务报表及编制说明

第十四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

第十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编报。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可由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需要自行编制。

第十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应当至少按照月份和年度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第十七条 财务报表格式(略)

第十八条 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月末、年末等会计期间终了时土地储备资金全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构成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期末合计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期末余额加总填列。

2.“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利息”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预付工程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收储项目”项目,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本项目应根据“收储项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待摊支出”项目,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本项目根据“待摊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应填“0”。

8.“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应付利息”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应付工程款”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应交税费”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尚未交纳的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土地储备资金”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土地储备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第十九条 收支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在月份、年度等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

(二)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报表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累计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三)本表中“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土地储备资金收入”项目,反映当期土地储备资金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本表“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项目金额加总计算填列。

2.“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本项目应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项目分别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3.“其他收入”项目,反映当期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其他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4.“交付项目支出”项目,反映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第二十条 项目支出明细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收储项目以前年度的累计支出和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实际发生的支出,包括本年尚未交付的收储项目和本年度收储完毕并交付的项目。不含以前年度已交付的项目。

(二)本表中“以前年度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之前累计发生的支出。一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1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2栏至第5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2栏和第7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3.一“土地开发支出”(3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土地开发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3栏和第8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4.“其他直接支出”(4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4栏和第9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5.“待摊支出转入”(5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5栏和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三)本表中“本年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6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7栏至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第7栏至第10栏,分别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和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分别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篇5

为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财政部出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陆续在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施行,并计划3年过渡到全部企业,即2009年全面实施。由于统计指标与会计账表密不可分,伴随统计执法力度的加大,企业对统计制度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如何使统计制度跟上会计制度的变化,对企业及时正确反映统计调查内容至关重要。在新旧会计核算方式交替过程中,统计制度很难寻出两全其美的方案满足执行新旧两种会计核算的需求,值此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之际,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企业财务状况表中变化大或经常出现错误的几个重点统计指标罗列出来,方便企业统计人员对照并准确填报相关数据。

■ 统计财务状况表与会计账表

有人形容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统计制度如“两股道上的跑车――合不到一起”,实际工作中,基层企业的统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有的统计人员不在财务部门工作,统计数据也绝大多数由财务部门提供。特别是统计年报中有一张涉及各个行业的通表叫xx财务状况表,几乎所有数据均与会计报表或财务明细账有关。财务状况表根据行业不同有工业财务状况、建筑业财务状况、服务业财务状况等等,不论哪个行业,表内指标主要来源于本企业对应年度的企业财务决算(或报告年份12月份)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及相应的会计科目。目前,因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存在部分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而大部分企业仍执行原会计制度的状况,造成企业执行的会计核算方式不统一,给财务状况表的讲解、填报带来种种困难。

■ 正确掌握基本概念

工作中经常遇到统计与会计的基本概念混淆不清现象,首先应正确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企业某一报告期经营情况的指标,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应付工资总额等指标,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是反映企业某一结算时点的资产、负债、人员等情况的指标,如资产、负债和期末人数等指标,不能“累计”。其次分清报告期发生额和余额的不同:统计指标的时期指标一般是指报告期发生(或实现)的原则,如2008年统计年报上的应付工资总额,反映企业2008年当年列入成本、费用中工资累计,即报告期发生额,若填报1个月的数额或从会计《资产负债表》上照抄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是少报11个月的数,另一个《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工资”则是企业历年结余(余额),与本年发生额风马牛不相及。

■ 如何从会计账表中取得财务状况表所需指标

企业统计人员填报财务状况表时错填现象较普遍的主要指标及正确填报方法如下:

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根据《利润表》本期金额填报;执行原会计制度的根据《利润表》(或《损益表》)本年累计数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加财务收入明细账其他业务收入累计填列。填报时要注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收入同口径的问题。

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计提的应付给单位从业人员的全部工资,它反映企业本期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不是会计表中“应付工资”(前面已说过会计表中反映的是余额),统计报表要求填列的是报告期内企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工资合计。

注意:在填列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时,企业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设有“应付工资”科目的企业,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或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第二种情况是未设“应付工资”科目的企业,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工资”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列;第三种情况是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重点提醒一下,千万不能照抄“应付职工薪酬”,因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工会经费等,比应付工资口径大,如使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填报统计指标“应付工资”,只能取报告期“应付职工薪酬”其中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总填报。

建议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在填报应付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社会保险费等指标时,从报告期的成本、费用明细账查找相应的数据与“应付职工薪酬”,对其中对应项核对一下填报,若二者不一致找出原因,或及时向统计部门咨询。

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统计口径是“本期”(或本年)发生额,与会计口径的应交增值税是不同的。企业交纳增值税根据纳税人年销售额的大小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1)一般纳税企业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本年应收出口退税+本年进项税额转出-本年进项税额-本年减免税款-本年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注意:本指标是企业财务状况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指标之一,为提醒大家公式中各项均是报告期累计的概念,所以在每项前加了“本年”,对年报来说是指1―12月的数据,对定报为1―报告月数据。有的项目如“本年减免税款、本年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多数企业没有,计算公式更简单了,对有的企业就是: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本年进项税额

填报年报时,根据当年12月份企业财务“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或“增值税纳税申报单”相关内容计算填列。

(2)小规模纳税企业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全年计税销售额×征收税率

小规模纳税企业填列该指标时,应根据企业的“应交税金”科目的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的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注意不要填列成余额。

篇6

关键词:高校 往来资金 核算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76-02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经济活动日趋频繁,资金类型日趋多元化,促使高校在寻求自身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财务理念,改进资金管理方式,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往来资金作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为资产或负债的占用形式,其管理直接影响到资金有效占用、资金周转速度、国有资产管理及会计信息真实度等深层次的管理,因此,如何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高校往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往来资金的审批管理不完善

往来资金的审批手续不齐备,其审批权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往来款项批与不批、金额批多少、由谁批、应办理哪些手续、经过哪些程序或流程,没有一个统一的依据和标准,比较随意,给以后的核算和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往来资金的分类分级管理不合理

1.没有明确规定统一的分类管理标准和口径,其分类管理标准和口径任意调整,以致往来资金的类别与属性对应、所分类别数量及级次经常变动,造成同一类或同一笔往来资金前后分属于不同的类别、级次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正确归集往来资金的真实发生数额,形成了资金监管漏洞。

2.没有建立往来资金的常态管理机制,没有从整体上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相关职责和权限,归口管理的级次、部门和人员变动频繁,无法有效分类实时监控往来收支资金。

(三)往来资金的核算管理不规范

1.往来资金核算业务流程不规范。(1)往来资金的收缴业务没有遵循“收支两条线”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根据其不同的经济属性来分别办理,容易发生应收应付资金的错弊或遗漏,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如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其发生与收入相关,应当由主管收入业务的收费科室及相关人员来完成;其他应收或应付款项与收入或支出无关,基本上是代收代付或垫支垫付以及暂存应付的款项,如代收电费、代收社保费及周转金、押金、保证金等,应当由主管收支以外业务的其他科室及其相关人员来完成。(2)往来资金日常核算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其发生业务提供的相关单据审核不严格,往往单据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的业务也可得以办理,日常监控基本流于形式。(3)财务人员岗位变动时其账务交接手续办理不齐全、不及时,导致前任不再管而后任又没法管的局面,若不及时清理,极易形成呆账、坏账,造成往来资金大量流失。

2.往来资金核算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不规范。(1)往来资金核算设置的科目没有全面覆盖其对应的相关业务,时常增减新的科目,以致同一类或同一笔往来资金前后核算的科目不一致,其核算账目无法反映相关往来资金的实际情况。(2)往来资金与其对应的会计核算科目内容性质界定不严格,实际使用中经常相互混淆、相互串户,造成各科目核算的当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与其真实的业务数据不符;借款与还款账务处理不对应,发生时挂了往来账,报销还款时应冲未冲原往来账,而是作了一笔支出,导致银行支出账目与借款账目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3)在往来资金核算科目中列收列支,达到人为调节收支的目的,以逃避相关规定或制度的监控。(4)没有建立交叉复核制度,各岗位之间工作环节脱节,会计人员不清楚已做账务处理的往来资金是否已经实际收支,错账、漏账或多收少付、少收多付时有发生,对往来资金流转在途情况不能实时掌控。

(四)往来资金的定期清理不健全

没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往来资金清理机制,没有及时清理往来资金,以致长期挂账,导致账目不清,资金占用数额不明,甚至有些借款人员已调离但其借款尚未结清,形成大量死账、三角账,影响到收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一方面资金用度紧张,一方面资金空置浪费严重,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资金短缺的程度。

(五)往来资金的责任追缴不重视

领导和各级人员均不重视往来资金的清理追缴,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缴制度,未将追缴欠款的责任落实到各院系部门及相关人员身上,没有在将追缴款情况予以公示的同时,将其与绩效考核、后期资金支出等挂钩,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无法有效调控权衡往来资金的合理布局。

二、加强往来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建立经济责任制度

增强全局管理意识,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往来资金的离任交接与经济事项审计制度,领导干部与财务人员离任之前应当依照规定程序履行法定交接手续,将各项债权债务、离任时点资产状况、业务经费收支及未了事项交接清楚,交接双方在拟定的书面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并由专业审计机构及人员对相关经济事项实施法定审计程序后作出书面结论,以便明确划分相关经济责任,减少国有资产的损毁或流失。

(二)建立完善往来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完善的往来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往来资金审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审批权限与应履行的手续,规范审批的条件、金额限度等统一标准与程序,明确指定往来资金的类别、金额大小与审批人及其权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已经或等待审批的所有审批项目定期予以公开公示,以明确相关责任,减少往来资金审批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严格控制往来资金的发生。

2.建立往来资金的级层监控机制。按照往来资金已划分的类别与级次,指定与其相应归口管理的层级、部门和人员及关联属性,从整体上明确各层级机构与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立体、交错、综合的层级监控机制,以避免往来资金多头管理或无人监管的现象发生,有效制约资金往来的无效占用与空置流转。

3.规范往来资金管理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规范往来资金流转的全过程,明确往来资金业务办理的流程与手续,明确其相关业务办理环节中所涉及的各部门与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往来资金业务办理的合规性与及时性纳入绩效考评范畴,以增强各部门与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资金监管的人为风险。

(三)拟定合理的往来资金分类管理标准体系

1.统一拟定往来资金的综合分类标准,确定其经济性质分类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确定往来资金的类别与层次组成,并保持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2.统一拟定往来资金归口管理的口径,按照其预算资金属性与金额大小,分别指定与其对应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层级与关联属性,并保持相对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3.统一确立往来资金类别及层级与归口管理口径两个维度的关联规则与勘定方法,建立常态归口管理机制,明确归口管理的原则与依据,限定管理层级与人员的随意变动,落实归口管理的责任,以从整体上有效监控往来资金流转分布情况。

(四)规范往来资金的核算管理制度

1.制定会计基础工作准则,规范相关账务处理,明确界定往来资金与收支科目核算的内容与范畴,不得串用或混用,并将往来资金划分成与收支相关和不相关两大类别,按照“收支两条线”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分别归口于收费科与核算科来管理,明确其业务办理流程及责任部门与人员,严格审核相关各类票据与手续,严密监控往来资金的发生与占用。

2.建立科学的多维核算体系,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依据往来资金的既定类别及层次、归口管理口径与对应核算科目的关联属性确定关联度与关联方式,构建全覆盖、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核算账户架构,减少科目增减的随意性,维护往来资金核算科目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确保及时、完整地归集各类往来资金的实际发生数额。

3.建立往来资金立体明细台账体系,依据预算资金属性及其管理要求,综合考虑往来资金的经济属性、金额大小等相关因素,设立往来资金管理明细台账,将所有类别的往来资金纳入其管理范畴,全程实时监控资金往来收支情况。

4.建立多方对账制度,明确会计(核算)与出纳(支付)、单位财务与银行、各部门或人员与财务部门之间定期或不定期对账的常态化机制,及时发现与纠正错账、漏账,避免多收少付或少收多付现象发生,以保证往来资金账户体系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五)建立健全往来资金的定期清理机制

建立健全往来资金的定期清理机制,明确定期或不定期清理的时间间隔、范围,并拟定全面清理与专项清理交叉实施的规则与顺序,明确对清理发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根据其清理情况与管理要求及时编制各类往来资金报表,并按照新增、非新增以及归口管理部门、项目或限定归还时间等分别列示在相关栏目内,以便及时掌控往来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减少资金的空置浪费,降低往来资金占用成本。

(六)建立往来资金的责任追缴制度

加强往来资金清理追缴的管理,建立并完善往来资金的责任追缴制度,将追缴欠款的责任全面落实到相关部门人员身上,在公示追缴往来款项情况的同时,明确往来资金的责任追缴与绩效考核、后期资金支用等挂钩的原则与方法,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有效限制往来资金的无序使用。

往来资金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资金整体的安全性,是确保资金有效运作,规范运行,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高校应当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往来资金的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往来资金的管理,并适时调整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备等,以与高校资金整体管理模式相匹配协调,构建科学、系统的往来资金管理体系,提高往来资金的管理水平。

[基金项目:名称:人才战略视角下,新建高校激励保障与绩效考评机制“动态式模型”的创新探讨;立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5月立项,编号:XJK015BJG002)]

参考文献:

[1] 盛江.往来账管理及审计实务初探[J].财会研究,2012(22)

[2] 张晓玲.谈如何管好往来账[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

[3] 高士洁.加强企业往来账管理降低法律及财务风险[J].现代商业,2013(17)

[4] 张倩.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篇7

【关键词】新准则 职工薪酬

财务处理

一、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是企业获得职工服务而支付的对价。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与原制度相比,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完整定义了企业和职工的各种关系,明确了职工的范围

根据新职工薪酬准则的定义,职工包括3类人员: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包含全职、兼职以及临时职工;二是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例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等,如果企业不雇佣此类人员,还需要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雇用其他人员,因此在新准则中,此类人员也属于职工范畴。与原制度只包括正式职工、计划内临时工相比,新准则的职工范围扩大了很多。

(二)明确界定了职工薪酬的范围

新准则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职工福利、社保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辞退福利等8项内容。而原制度下的职工薪酬仅仅包含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三)职工薪酬的内涵更加丰富

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涵盖时间包含在职期间和离职以后;支付方式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利;支付对象包括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等。另外,新准则还参照国际惯例引入了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相关内容,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接轨。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需要完整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人工成本,应当设立“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辞退福利”等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计提职工薪酬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不同,计提工资、五险一金等职工薪酬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研发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等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账务处理为: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支付职工薪酬

由于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为月初缴纳上月金额,其余四险为月末缴纳本月金额,根据工资发放时间不同,企业可以选择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核算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如果企业月末发放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个人部分”、“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等科目。

如果企业月初发放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其他应收款――社会保险――个人部分”、“其他应收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等科目。

(三)辞退福利

如果同时满足“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补偿”和“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两项条件,企业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

(四)非货币利

企业把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依据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借记成本或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

企业将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依据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科目,同时借记成本或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以及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借记成本或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

企业将租赁的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以及每期应付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成本或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科目。

(五)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仅指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如果该股份支付完成后,对方可以立刻行权,则借记成本或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如果该股份支付附带服务期限或业绩条件,那么在可行权之前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借记成本或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在可行权之后资产负债表日,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科目。

三、职工薪酬准则的应用

在会计实务中,正确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非常重要,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企业准确核算、报表列示、信息披露的需要,同时也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

(一)应付职工薪酬是重要的报表列示项目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都有与应付职工薪酬相关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项目披露的是该科目的累计余额;在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披露的是该科目的发生额。因此,能否正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对于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

在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所有与职工薪酬相关的成本、费用核算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而不能直接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例如,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当期应计入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薪酬金额,这样才能保证对于人工成本的完整核算。

另外,与大多数会计科目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在报表列示时,不仅需要披露期末余额,同时还需要披露发生额,因此在进行有关应付职工薪酬冲销时,必须要进行反方向账务处理,即负值记账。例如,某企业在进行与工资有关的账务处理时,发现“管理费用”借方和“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多计了1万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种账务处理:一是借记“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同时贷记“管理费用”1万元;二是借记“管理费用”-1万元,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对于大多数会计科目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该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只披露余额的科目而言,第一种方法似乎更容易理解。但对于“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而言,只有第二种方法才是正确的,因为第一种方法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借贷方发生额同时增大1万元,这样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也就增大了1万元。因此“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过程中不但要关注余额,还需要关注发生额,保证借贷发生额能真实反应薪酬计提、发放数。

(二)应付职工薪酬是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的重要信息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其他职工薪酬。因此,应付职工薪酬二级科目的分类、核算也需要非常准确,否则将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需求。

(三)应付职工薪酬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指标

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而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于职工薪酬的监管非常严格。除了每月的定期报告外,在每年进行的财务决算当中,需要披露的与职工薪酬相关的内容数量庞大,而且非常复杂,例如社会保险金、工资及福利情况、人工成本情况、工资挂钩清算情况等,各类明细指标有几十个,而且详细程度远远高于科目的分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指标没有唯一的会计科目与之对应,往往需要对多个会计科目进行分析才能填列。因此,在应付职工薪酬的日常核算中,摘要的描述也非常重要。例如,国资管理部门的决算中需要披露在岗职工、内退职工以及离退休职工的薪酬,而会计科目几乎不可能按照这一要求分别设置,因此如果在摘要中分别列明各类职工加以标示,那么不但能够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还可以减少填报相关报表时的工作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8

(一)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会计工作,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社。

(三)合作社应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

(四)合作社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五)合作社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

(六)合作社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一个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七)合作社会计信息应定期、及时向本合作社成员公开,接受成员的监督。对于成员提出的问题,会计及管理人员应及时解答,确实存在错误的要立即纠正。

(八)财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职责,对合作社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等,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本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合作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二)合作社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等。

(三)合作社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收取现金时手续要完备,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合作社取得的所有现金均应及时入账,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

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做到账款相符。要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清点核对现金。

合作社要定期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核对账目。支票和财务印鉴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四)合作社的应收款项包括本社成员和非本社成员的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合作社对拖欠的应收款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催收。

(五)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应当在销售与发货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合作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

合作社应当加强销售合同、发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六)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应当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进行严格审核。

合作社应当加强对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七)合作社的存货包括种子、化肥、燃料、农药、原材料、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农产品、工业产成品、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购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

存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购入的物资按照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计价;受托代购商品视同购入的物资计价;生产入库的农产品和工业产成品,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计价;委托加工物资验收入库时,按照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加上实际支付的全部费用计价;受托代销商品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计价,出售受托代销商品时,实际收到的价款大于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的差额计入经营收入,实际收到的价款小于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的差额计入经营支出;委托代销商品按委托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计价。领用或出售的出库存货成本的确定,可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合作社对存货要定期盘点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年末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实际成本扣除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和残料价值后的余额,计入其他支出。

(八)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存货入库时,保管员清点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出库时,由保管员填写出库单,主管负责人批准,领用人签名盖章,保管员根据批准后的出库单出库。

(九)合作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

(十)合作社的对外投资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以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计价。

以实物资产(含牲畜和林木)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计价。

合作社以实物资产方式对外投资,其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必须真实、合理,不得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实物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合作社对外投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利息等计入投资收益。出售、转让和收回对外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十一)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的对外投资业务(包括对外投资决策、评估及其收回、转让与核销),应当由理事会提交成员大会决策,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对外投资或者改变成员大会的决策意见。

合作社应当建立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合作社应当对对外投资业务各环节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加强对审批文件、投资合同或协议、投资方案书、对外投资有关权益证书、对外投资处置决议等文件资料的管理,明确各种文件资料的取得、归档、保管、调阅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合作社应当加强对投资收益的控制,对外投资获取的利息、股利以及其他收益,均应纳入会计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

(十二)合作社要建立有价证券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要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各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有价证券要由专人管理。

(十三)合作社的农业资产包括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等。

农业资产按下列原则计价:购入的农业资产按照购买价及相关税费等计价;幼畜及育肥畜的饲养费用、经济林木投产前的培植费用、非经济林木郁闭前的培植费用按实际成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产役畜、经济林木投产后,应将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直线法分期摊销,预计净残值率按照产役畜、经济林木成本的5%确定,已提足折耗但未处理仍继续使用的产役畜、经济林木不再摊销;农业资产死亡毁损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实际成本扣除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后的差额,计入其他收支;合作社其他农业资产,可比照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的计价原则处理。

(十四)合作社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有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单位价值虽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也可列为固定资产。

合作社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应列作合作社的固定资产。

(十五)合作社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购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采购费、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和交纳的有关税金等计价;需要安装或改装的,还应加上安装费或改装费。

2.新建的房屋及建筑物、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按竣工验收的决算价计价。

3.接受捐赠的全新固定资产,应按发票所列金额加上实际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和应支付的相关税金等计价;无所附凭据的,按同类设备的市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价。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或双方确认的价值计价。

4.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的,按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造、扩建工程而增加的支出,减去改造、扩建工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计价。

5.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价。

(十六)合作社的在建工程指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项目。在建工程按实际消耗的支出或支付的工程价款计价。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计入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部分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照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其净损失计入其他支出。

(十七)合作社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年或按季、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合作社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除外。

合作社当月或当季度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或当季度不提折旧,从下月或下季度起计提折旧;当月或当季度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或当季度照提折旧,从下月或下季度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十八)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有关支出项目。固定资产变卖和清理报废的变价净收入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其他收支。

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是指变卖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十九)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盘亏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其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之后,计入其他支出。

(二十)合作社的无形资产是指合作社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并从使用之日起,按照不超过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收入;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计入其他支出。

(二十一)每年年度终了,合作社应当对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农业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已发生损失但尚未批准核销的各项资产,应在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这些资产包括:1.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2.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3.无法收回的对外投资;4.死亡毁损的农业资产;5.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固定资产;6.毁损和报废的在建工程;7.注销和无效的无形资产。

(二十二)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与资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二十三)合作社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盈余返还、应付剩余盈余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超过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专项应付款等。

合作社的负债按实际发生的数额计价,利息支出计入其他支出。对发生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其他收入。

(二十四)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借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不得由同一人办理借款业务的全过程。

合作社应当对借款业务按章程规定进行决策和审批,并保留完整的书面记录。合作社应当在借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合作社应当加强对借款合同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二十五)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等。

(二十六)合作社对成员入社投入的资产要按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合作社收到成员入社投入的资产,应按双方确认的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按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入股金,双方确认的价值与按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农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接受他人捐赠、用途不受限制或已按约定使用的资产计入专项基金。

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计入盈余公积。

(二十七)合作社的生产成本是指合作社直接组织生产或对非成员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成本。

(二十八)合作社的经营收入是指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取得的收入,以及销售合作社自己生产的产品、对非成员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合作社一般应于产品物资已经发出,服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经营收入的实现。

合作社的其他收入是指除经营收入以外的收入。

(二十九)合作社的经营支出是指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发生的实际支出,以及因销售合作社自己生产的产品、对非成员提供劳务等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

管理费用是指合作社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业务招待费、无形资产摊销等。

其他支出是指合作社除经营支出、管理费用以外的支出。

(三十)合作社的本年盈余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本年盈余=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

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投资收益是指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扣除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

(三十一)合作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工作以前,要准确地核算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真实完整地登记成员个人账户。

三、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附注:合作社在经营中涉及使用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的,可增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科目编号109);合作社在经营中大量使用包装物,需要单独对其进行核算的,可增设“包装物”科目(科目编号122);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以外的其他农业资产,需要单独对其进行核算的,可增设“其他农业资产”科目(科目编号149),参照“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进行核算;合作社需要分年摊销相关长期费用的,可增设“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编号171)。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01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的库存现金。

二、合作社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及时交存银行,并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收到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102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存入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二、合作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办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结算,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银行存款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合作社将款项存入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际存在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13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与非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以及暂付款项,包括因销售产品物资、提供劳务应收取的款项以及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利息等。

二、合作社发生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款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取得用暂付款购得的产品物资、劳务时,借记“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按规定程序批准核销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应收及暂付款项的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

114成员往来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往来业务。

二、合作社与其成员发生应收款项和偿还应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应收款项和发生应付款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服务,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按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而应收取的服务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收到成员给付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款项和服务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收到成员交来的产品时,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合作社成员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下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反映成员欠合作社的款项总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反映合作社欠成员的款项总额。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反映;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反映。

121产品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库存的各种产品和物资。

二、合作社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物资,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成员往来”、“应付款”等科目。

三、合作社生产完工以及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物资,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四、产品物资销售时,按实现的销售收入,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按销售产品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产品物资领用时,借记“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合作社的产品物资应当定期清查盘点。盘亏和毁损产品物资,经审核批准后,按照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借记“成员往来”、“应收款”等科目,按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后的净损失,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按盘亏和毁损产品物资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七、本科目应按产品物资品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八、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库存产品物资的实际成本。

124委托加工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等科目。

按合作社支付该项委托加工的全部费用(加工费、运杂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

125委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委托外单位销售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

二、发给外单位销售的商品时,按委托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等科目。

三、收到代销单位报来的代销清单时,按应收金额,借记“应收款”科目,按应确认的收入,贷记“经营收入”科目;按应支付的手续费等,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收款”科目;同时,按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或售价),借记“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代销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款”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代销商品或委托单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委托外单位销售但尚未收到代销商品款的商品的实际成本。

127受托代购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委托代为采购商品的实际成本。

二、合作社收到受托代购商品款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成员往来”等科目。

三、合作社受托采购商品时,按采购商品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

四、合作社将受托代购商品交付给委托方时,按代购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成员往来”、“应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受托代购商品收取手续费,按应收取的手续费,借记“成员往来”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收到手续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成员往来”等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受托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受托采购尚未交付商品的实际成本。

128受托代销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委托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二、合作社收到委托代销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借记本科目,贷记“成员往来”等科目。

三、合作社售出受托代销商品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贷记本科目,如果实际收到的价款大于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按其差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如果实际收到的价款小于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按其差额,借记“经营支出”等科目。

四、合作社给付委托方代销商品款时,借记“成员往来”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委托代销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售出的受托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131对外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持有的各种对外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合作社兴办企业等投资。

二、合作社以现金或实物资产(含牲畜和林木)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时,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实物资产价值与原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三、收回投资时,按实际收回的价款或价值,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实际收回的价款或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等科目;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款”科目;获得股票股利时,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五、投资发生损失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照应由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借记“应收款”、“成员往来”等科目,按照扣除由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后的净损失,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发生损失对外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对外投资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对外投资的实际成本。

141牲畜(禽)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购入或培育的牲畜(禽)的成本。牲畜(禽)资产分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两类。

二、合作社购入幼畜及育肥畜时,按购买价及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幼畜及育肥畜),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发生的饲养费用,借记本科目(幼畜及育肥畜),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三、幼畜成龄转作产役畜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产役畜),贷记本科目(幼畜及育肥畜)。

四、产役畜的饲养费用不再记入本科目,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五、产役畜的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应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照直线法分期摊销,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产役畜)。

六、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对外销售时,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同时,按照销售牲畜的实际成本,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七、以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对外投资时,按照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与牲畜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八、牲畜死亡毁损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借记“成员往来”、“应收款”科目,如发生净损失,则按照扣除过失人和保险公司应赔偿金额后的净损失,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按照牲畜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产生净收益,则按照牲畜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同时按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金额超过牲畜资产账面余额的金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九、本科目应设置“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两个二级科目,按牲畜(禽)的种类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十、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的账面余额。

142林木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购入或营造的林木成本。林木资产分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类。

二、合作社购入经济林木时,按购买价及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经济林木),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购入或营造的经济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培植费用,借记本科目(经济林木),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三、经济林木投产后发生的管护费用,不再记入本科目,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四、经济林木投产后,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应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按照直线法摊销,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经济林木)。

五、合作社购入非经济林木时,按购买价及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非经济林木),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购入或营造的非经济林木在郁闭前发生的培植费用,借记本科目(非经济林木),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六、非经济林木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不再记入本科目,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应付工资”、“产品物资”等科目。

七、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林木采伐出售时,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同时,按照出售林木的实际成本,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八、以林木对外投资时,按照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值与林木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九、林木死亡毁损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金额,借记“成员往来”、“应收款”科目,如发生净损失,则按照扣除过失人和保险公司应赔偿金额后的净损失,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按照林木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产生净收益,则按照林木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同时按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金额超过林木资产账面余额的金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十、本科目应设置“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个二级科目,按林木的种类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十一、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购入或营造林木的账面余额。

151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固定资产的原值。

合作社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有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单位价值虽然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也可列为固定资产。

合作社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应列作合作社的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原价加采购费、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和相关税金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按照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二)自行建造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按照经过批准的投资者所应拥有以合作社注册资本份额计算的资本金额,贷记“股金”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四)收到捐赠的全新固定资产,按照所附发票所列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科目;如果捐赠方未提供有关凭据,则按其市价或同类、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由合作社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科目。收到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或双方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等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借记“应收款”、“成员往来”等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六)对外投资投出固定资产时,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投资各方确认或协议价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七)捐赠转出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归集,捐赠项目完成后,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三、合作社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152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于公益性用途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153在建工程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进行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建造等发生的实际支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其原价加上运输、保险、采购、安装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

三、建造固定资产和兴建农业基本建设设施购买专用物资以及发生工程费用,按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物资”等科目。

发包工程建设,根据合同规定向承包企业预付工程款,按实际预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拨付材料抵作工程款的,应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等科目;将需要安装的设备交付承包企业进行安装时,应按该设备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等科目。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补付的工程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款”等科目。

自营的工程,领用物资或产品时,应按领用物资或产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等科目。工程应负担的员工工资等人员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成员往来”等科目。

四、购建和安装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工程完成未形成固定资产时,借记“其他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支出。

154固定资产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因出售、捐赠、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二、出售、捐赠、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当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应收款”、“成员往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清理完毕后发生的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清理完毕后发生的净损失,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合作社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161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持有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无形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合作社按下列原则确定取得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登记入账:

(一)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所附发票所列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无所附单据的,按经过批准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按经过批准的投资者所应拥有的以合作社注册资本份额计算的资本金额,贷记“股金”等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三、无形资产从使用之日起,按直线法分期平均摊销,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出租无形资产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结转出租无形资产的成本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出售无形资产,按实际取得的转让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或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201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外部单位和个人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合作社借入各种短期借款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归还短期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借款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211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与非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应付以及暂收款项,包括因购买产品物资和接受劳务、服务等应付的款项以及应付的赔款、利息等。

二、合作社发生以上应付以及暂收款项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偿还应付及暂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合作社确有无法支付的应付款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发生应付款的非成员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应付但尚未付给非成员的应付及暂收款项。

212应付工资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应支付给管理人员及固定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助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合作社应按劳动工资制度规定,编制“工资表”,计算各种工资。再由合作社财务会计人员将“工资表”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

三、提取工资时,根据人员岗位进行工资分配,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实际支付工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等科目。

五、合作社应当设置“应付工资明细账”,按照管理人员和固定员工的姓名、类别以及应付工资的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一般应无余额,如有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工资额。

221应付盈余返还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盈余,返还给成员的盈余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二、合作社根据章程规定的盈余分配方案,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提取返还盈余时,借记“盈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支付的盈余返还。

222应付剩余盈余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本社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的剩余可分配盈余。

二、合作社按交易量(额)返还盈余后,根据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定分配剩余盈余时,借记“盈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支付给成员的剩余盈余。

231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外部单位和个人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二、合作社借入长期借款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长期借款利息应按期计提,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应付款”科目。

四、合作社偿还长期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支付长期借款利息时,借记“应付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借款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235专项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资金。

二、合作社收到国家财政补助的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按照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的项目用途,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无形资产等时,按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基金”科目;用于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项目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国家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使用和结转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数额。

301股金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成员入社出资、投资入股、公积金转增等所形成的股金。

二、合作社收到成员以货币资金投入的股金,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三、合作社收到成员投资入股的非货币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产品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成员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本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四、合作社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或成员退股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并在有关明细账及备查簿中详细记录股金发生的变动情况。

五、成员按规定转让出资的,应在成员账户和有关明细账及备查簿中记录受让方。

六、本科目应按成员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七、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股金数额。

311专项基金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

二、合作社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时,按实际使用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的数额,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实际收到他人捐赠的货币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合作社收到他人捐赠的非货币资产时,按照所附发票记载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无所附发票的,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借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专项基金的来源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专项基金数额。

321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形成的资本公积。

二、成员入社投入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和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按其应享有合作社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股金”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以实物资产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时,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投出实物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产品物资”等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四、合作社用资本公积转增股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股金”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资本公积的来源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资本公积数额。

322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从盈余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合作社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盈余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合作社用盈余公积转增股金或弥补亏损等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股金”、“盈余分配”等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用途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实有的盈余公积数额。

331本年盈余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本年度实现的盈余。

二、会计期末结转盈余时,应将“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将“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目。“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投资净损失,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盈余,转入“盈余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盈余分配--未分配盈余”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32盈余分配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当年盈余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本科目设置“各项分配”和“未分配盈余”两个二级科目。

二、合作社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

三、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盈余公积”等科目。

四、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应付盈余返还”科目。

五、以合作社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剩余盈余时,借记本科目(各项分配),贷记“应付剩余盈余”科目。

六、年终,合作社应将全年实现的盈余总额,自“本年盈余”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年盈余”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本科目下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未分配盈余”明细科目,借记本科目(未分配盈余),贷记本科目(各项分配)。年度终了,本科目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盈余”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盈余,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七、本科目应按盈余的用途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八、本科目余额为合作社历年积存的未分配盈余(或未弥补亏损)。

401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直接组织生产或提供劳务服务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服务成本。

二、合作社发生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服务成本时,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物资”、“应付工资”、“成员往来”、“应付款”等科目。

三、会计期间终了,合作社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实际成本,借记“产品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合作社提供劳务服务实现销售时,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按生产费用和劳务服务成本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合作社尚未生产完成的各项在产品和尚未完成的劳务服务成本。

501经营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为成员代购代销、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活动取得的收入。

二、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价款,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成员往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经营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贷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02其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除经营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

二、合作社发生其他收入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收入的来源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贷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11投资收益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合作社取得投资收益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到期收回或转让对外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账面余额,贷记“对外投资”科目,按实际取得价款和原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投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贷方;如为净损失,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1经营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为成员代购代销,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活动发生的支出。

二、合作社发生经营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产品物资”、“生产成本”、“应付工资”、“成员往来”、“应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经营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2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业务招待费、无形资产摊销等。

二、合作社发生管理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管理费用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9其他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合作社发生的除“经营支出”、“管理费用”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如农业资产死亡毁损支出、损失、固定资产及产品物资的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利息支出、捐赠支出、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损失等。

二、合作社发生其他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物资”、“累计折旧”、“应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支出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年终,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盈余”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是反映合作社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合作社应按照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编制会计报表,向登记机关、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报送,并按时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

(二)合作社应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

合作社应按登记机关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及时报送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和成员权益变动表。

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对所辖地区报送的合作社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和成员权益变动表进行审查,然后逐级汇总上报,同时附送财务状况说明书,按规定时间报农业部。

(三)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和成员权益变动表格式及编制说明如下,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的格式及编制说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根据本制度进行规定。

资产负债表格式

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合作社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

2.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年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并加以书面说明。

3.本表“年末数”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合作社库存现金、银行结算账户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2)“应收款项”项目,反映合作社应收而未收回和暂付的各种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款”和“成员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

(3)“存货”项目,反映合作社年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价值,包括各种材料、燃料、机械零配件、包装物、种子、化肥、农药、农产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本项目应根据“产品物资”、“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购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科目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4)“对外投资”项目,反映合作社的各种投资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对外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5)“牲畜(禽)资产”项目,反映合作社购入或培育的幼畜及育肥畜和产役畜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牲畜(禽)资产”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6)“林木资产”项目,反映合作社购入或营造的林木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林木资产”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7)“固定资产原值”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合作社各种固定资产原值及累计折旧。这两个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8)“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合作社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年末借方余额填列;如为贷方余额,本项目数字应以“-”号表示。

(9)“在建工程”项目,反映合作社各项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0)“无形资产”项目,反映合作社持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1)“短期借款”项目,反映合作社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含一年)的借款。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2)“应付款项”项目,反映合作社应付而未付及暂收的各种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款”科目年末余额和“成员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

(13)“应付工资”项目,反映合作社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人员工资。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4)“应付盈余返还”项目,反映合作社按交易量(额)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给成员的可分配盈余返还。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盈余返还”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5)“应付剩余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本社成员的、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给成员的剩余盈余。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剩余盈余”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6)“长期借款”项目,反映合作社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7)“专项应付款”项目,反映合作社实际收到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而尚未使用和结转的资金数额。本项目应根据“专项应付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8)“股金”项目,反映合作社实际收到成员投入的股金总额。本项目应根据“股金”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19)“专项基金”项目,反映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专项基金”科目年末余额填列。

(20)“资本公积”项目,反映合作社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21)“盈余公积”项目,反映合作社盈余公积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22)“未分配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尚未分配的盈余。本项目应根据“本年盈余”科目和“盈余分配”科目的年末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数字以“-”号表示。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格式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合作社一定期间内实现盈余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

2.本表主要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经营收入”项目,反映合作社进行生产、销售、服务、劳务等活动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经营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投资收益”项目,反映合作社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3)“经营支出”项目,反映合作社进行生产、销售、服务、劳务等活动发生的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经营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管理费用”项目,反映合作社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其他收入”项目和“其他支出”项目,反映合作社除从事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外而取得的收入和支出,本项目应根据“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本年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本年实现的盈余总额。如为亏损总额,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

(7)“年初未分配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上年度未分配的盈余。本项目应根据上年度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中的“年末未分配盈余”数额填列。

(8)“其他转入”项目,反映合作社按规定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等转入的数额。本项目应根据实际转入的公积金数额填列。

(9)“可分配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年末可供分配的盈余总额。本项目应根据“本年盈余”项目、“年初未分配盈余”项目和“其他转入”项目的合计数填列。

(10)“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合作社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数额。本项目应根据实际提取的盈余公积数额填列。

(11)“盈余返还”项目,反映按交易量(额)应返还给成员的盈余。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分配”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剩余盈余分配”项目,反映按规定应分配给成员的剩余可分配盈余。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分配”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年末未分配盈余”项目,反映合作社年末累计未分配的盈余。如为未弥补的亏损,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本项目应根据“可分配盈余”项目扣除各项分配数额的差额填列。

成员权益变动表格式

成员账户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合作社成员入社的出资额、量化到成员的公积金份额、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以及返还给成员的盈余和剩余盈余金额。

(2)年初将上年各项公积金数额转入,本年发生公积金份额变化时,按实际发生变化数填列调整。“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在年度终了,或合作社进行剩余盈余分配时,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或变化情况计算填列调整。

(3)成员与合作社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交易量(额)”按实际发生数填列。

(4)年度终了,以“成员出资”、“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合计数汇总成员应享有的合作社公积金份额,以“盈余返还金额”和“剩余盈余返还金额”合计数汇总成员全年盈余返还总额。

(四)财务状况说明书。

财务状况说明书是对合作社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提供劳务服务以及财务、成本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的书面文字报告。合作社应于年末编制财务状况说明书,对年度内财务状况做出书面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说明。财务状况说明书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其内容至少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社生产经营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合作社的股金总额、成员总数、农民成员数及所占的比例、主要服务对象、主要经营项目等情况。

2.成员权益结构

(1)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监事会成员名单及变动情况;

(2)各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各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成员入社和退社情况;

(3)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个数及所占的比例;

(4)成员权益变动情况。

3.其他重要事项

(1)变更主要经营项目;

(2)从事的进出口贸易;

(3)重大财产处理、大额举债、对外投资和担保;

(4)接受捐赠;

(5)国家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6)与成员的交易量(额)和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量(额);

(7)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

(8)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

(9)未决诉讼、仲裁。

五、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档案

(一)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发生、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文件,是记账的依据。合作社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取得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各种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记账凭证必须具备:填制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等,并须由填制和审核人员签名盖章。

(二)所有会计凭证都要按规定手续和时间送会计人员审核处理。填制有误和不符合要求的会计凭证,应要求修正和重填。无效、不合法和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不能作为收付款项、办理财务手续和记账的依据。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原始凭证单独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一定时期终了,应将已经登记过账簿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分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三)会计账簿是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合作社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明细分类账。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有关经济业务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一律采用订本账。总分类账按照总账科目设置,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括分类登记;明细分类账按明细科目设置,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登记。总分类账可用订本账或活页账;明细分类账可用活页账或卡片账。

对于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录的,而又需要查考的经济事项,合作社必须另设备查账簿进行账外登记。

(四)合作社所使用的各种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等规定。

(五)账簿登记要做到数字正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各种账簿的记录,应定期核对,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款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

(六)启用新账,必须填写账簿启用表,并编制目录。旧账结清后,要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篇9

关键词现代公司;公司理财;创新

一、现代公司理财理论简述

(一)现代公司理财观念产生的背景

西方公司理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是为了适应股份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职能,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的。最早较为系统的研究公司理财问题的著作是美国人格林(Thomas L.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以及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的《公司财务策略》(Financial Policy 0fCorporation)。现代公司理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著名财务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的MM定理为标志。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理论还有威斯顿(Weston)模型、科普兰德(Copeland)的公司价值评估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s)的资本组合理论、夏普(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等。这些公司理财理论的产生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使公司理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国外发达国家理财观念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步升级,由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资本的运营,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把人们的理财观念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股票泡沫的神奇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使人们增强了对理财观念的重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为主体的公司理财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公司的理财观念转变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及管理手段的创新,对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司理财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关于公司理财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观点有以下几种:①公司理财是一项以资金的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组织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理活动。②公司理财是研究公司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说就是研究公司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公司财务关系。

1997年11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理财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代表认为,理财学应是以财政税收为主要环境,以各种金融工具为理财手段,以会计学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筹措、投放、运用、收益分配等进行的系统管理。亦可简述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或资金的融通。可以看出,公司理财的内容(或对象)是资金的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融资管理和公司分配管理三个方面。

二、我国公司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理财的目标不明确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许多企业仍盲目地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人均收入最大化等等。

(二)公司理财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控制手段

科学性表现在管理上。特别强调量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的理财决策停留在定性决策为主的阶段,企业强调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定性管理。现代经济体系错综复杂,市场活动瞬息万变,作为管理者应站在管理的高度,引导整个企业从容运转,为此,若没有量化分析,管理工作将寸步难行。

(三)公司热衷于发行股票筹资

今年来我国有很多公司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原来的依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所具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从资本成本最低化的筹资原则出发。公司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权益资本特别是发行股票筹资。而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或债券融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所有的筹资形式中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是最高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大股东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层的舞弊等种种原因,使得众多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向股东分配股息或因经营不善难以向股东进行分配,使得权益资本变相转化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四)企业理财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理财存在者很多的风险,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很难适应经济形式的变化。

(五)企业缺乏优秀的理财人员

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导致了财务理论和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企业理财人员的理财观念落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企业在理财观念中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即成本控制,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存有偏见

而且我国的许多公司存在对最低成本法的误解,把最低成本法归结为“公司内部节约、挖潜、改造等”。把一定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生产成本最低作为追求的目标,其结果造成了不讲求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七)监督控制考核不利

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企业对投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处于从属地位,迫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乏力、滞后,缺乏监管措施,潜亏问题严重。

三、我国公司理财创新的建议

(一)明确企业理财的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司理财的目标应是财富最大化。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公司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对于股份公司而言,财富最大化可以表述为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这是现代西方公司理财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此目标一般被认为是衡量公司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比较合理的标准,因为该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这克服了公司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一目标不仅反映出股东的主观愿望,也反映了公司外部的客观评价;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理财目标,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理财体系

首先,建立财务预测决策体系。推进全面采取预算是公司财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运动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及理财的必然要求。其次,建立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依据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种状态的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包括资金调度、货款催收、存货流转、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利润实现、长期资产及对外投资的管理等。最后,建立财务考核评价体系。利用财务指标,对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资金的周转循环情况、资产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分析衡量,全面考核评价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责任。

(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①要强化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③要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

(四)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应注意股利政策的创新

在国外,特别是股利支付率较高的一些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是现金股利。均衡派现是稳定公司股价,保持公司市场形象,降低公司未来融资成本的最佳选择。

篇10

企业内部控制是其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对企业效益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行规范,防范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煤矿企业具有特殊性,其项目链条比较长,投资成本比较高,运营周期也很长,涉及幅度很广,如果其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影响就比较大,很可能造成惨重损失,本文对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控制意识不强

在煤矿企业中,管理意识存在普遍比较粗放的现象,对内部控制还只是停在纸上谈兵状态,无法真正上升至思维高度,控制意识比较弱。煤矿企业上层人员中还缺乏高技能和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下层大部分只是体力劳动者,日常操作运营环节鲜有内部控制意识。这就造成在煤矿企业中,上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下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致使企业管理效率很低,管理质量难以提升,进而对企业效益产生很大影响。

2.内部控制过程管理不足,成本和费用控制效率比较低

煤矿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很大,成本很高,资金周转速度慢,这使煤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目前,这一行业不仅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的影响,其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成本控制,一些大型煤矿企业的效益比较好,主要就是其成本管理的效率比较高,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煤矿企业管理相对粗放,煤炭产出、入库和出库等都可能存在问题,导致煤炭受到损坏,浪费资源,而且大量存货还使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很多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精细,一般实行项目经理式管理的模式,对个人管理能力有较大依赖性,如果经理的素质较低,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煤矿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会掌握一些资金额度,经常消费公款,随意开支,浪费了大量资金。

3.风险管理制度比较薄弱

煤矿企业具有很大的风险,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或者企业管理者对高风险没有高度重视,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起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风险管理需要严格,体系完整,对风险有较高的辨识度,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煤矿企业还无法做到。

4.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也很低

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企业规范运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则是内部监督的重点,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保证煤矿企业资金的顺利流通,但目前煤矿企业内部监督实施不到位,导致管理效益低下。

三、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1.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煤矿企业工程投资很高,工期也比较长,需要企业加强日常管理,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内部管理的风险降至最低。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全过程、全员参与,对重要和高风险的业务进行关注,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执行,确保制度发挥作用。

2.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

开展内部控制活动,首先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点,对其重点进行关注,投入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煤矿企业控制的关键点是存货收发和计量等,按照企业年度目标计划,要使采矿的成本得到降低。对资金进行收付与核算时,应收与应付的款项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提升资金回笼的时间,加快对应收款项进行周转的效率。对造价进行核算时,需要在签订相关协议后,把劳务量和工程量作为核算的重点。企业需要制定间接费用的额度,降低职务消费情况,费用的核算和项目的成本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可以随意进行变更。

3.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建立起财务预警制度

每个项目从开始至结束,都需要开展风险管理和评估,进而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能够防止风险的出现,或者把风险影响降至最低,减少损失。重点需要关注风险防范环节,建立起财务预警制度,对运营、融资和投资等风险进行防范。财务预警是一套较低成本的危机诊断系统,是按照煤矿企业内外部的环境、经营管理计划和财务管理目标等,建立起一系列的指标,然后借助指标比较的差异,对煤矿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快速的监控,进而对风险进行控制。

4.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煤矿企业需要强化内部监督的力度,对岗位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员工职责,使不同的岗位间可以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煤矿是投入高、产出高的企业,对资金有效性、流动性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内部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起严格的内部监督制度,避免过度占用资金现象,提升使用资金的效率。此外,还需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监督的作用,对不符合相关制度的开支展开检查,如果发现异常的财务现象,就要及时解决,严格财务制度,进而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