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工程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实现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要求,整个工程建设期分试点和全面铺开两个阶段。2008―2010年,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的8省(区、市)选择100个县开展试点,试点工作三年来,工程区的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2008―201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22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专项资金支持下,三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新增林草植被41万公顷,坡改梯10万亩,棚圈建设57万平方米,青贮窖16万立方米,排灌沟渠1.9万公里,蓄水池1.2万口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在试点地区获得重点突破的同时,整体防治工作也顺利推进。《规划大纲》从试点县层面和规划区层面提出的到2010年的工程建设目标已基本实现。
一是治理石漠化面积。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100个试点县实际完成1.34万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的84%。考虑到2010年已下达投资中尚有部分未完工,如果把这些建设任务全部完成,100个试点县治理石漠化面积达到1.6万平方公里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除了试点县,其他县的工作也在按《规划大纲》要求推进。据统计,451个县总计完成3.03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完成了《规划大纲》确定的目标。
二是生态改善。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到2010年试点县要在生物多样性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明显进展;451个县林草植被覆盖率要提高3.6个百分点,减少土壤侵蚀量5588万吨。国家林业局对100个试点县的工程区监测显示,2010年与2007年相比,试点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16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扩大的同时,整个工程区生物量增加,群落结构进一步优化,植被生物量比治理前净增115万吨,群落植物丰富度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水土流失总量从治理前的511万吨减少到了170万吨,减幅达67%,生态效益明显。根据规划区451个县新增林草植被建设和坡改梯的任务完成情况测算,规划区451个县林草植被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减少近6000万吨,实现了《规划大纲》确定的目标。
三是遏制石漠化扩展。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到2010年试点县要基本遏制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岩溶地区石漠化拓展速度减缓。我国有岩溶面积近45万平方公里,在岩溶地区已经石漠化的面积是12.96万平方公里。2005年国家林业局监测结果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每年以2%的速度拓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潜在石漠化土地为重点,采取综合措施,大大减缓了石漠化扩展的速度,对工程区整体上遏制石漠化扩展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贵州是石漠化治理任务最重,石漠化扩展速度最快的省,贵州在100个试点县里占了55个县,初步统计显示,目前贵州全省石漠化拓展速度已经出现减缓态势,从贵州的情况大体可以判断全国石漠化拓展速度在减缓。
四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纲》要求,岩溶石漠化地区在生态改善的同时,农民收入要逐步增加。试点县通过工程建设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工程建设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了大山,走进城市,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技术,成为懂市场经济的新型农民。目前,试点县培育的经济林、用材林、竹林以及林下种植、养殖业,已经陆续见到效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2010年与2007年对比,规划区451个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这些指标说明工程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态势,特别是农民从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二、试点阶段积累的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国所有生态建设工程里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工程区涉及华南和西南的8个省(区、市),各地条件差别非常大。经过三年试点探索,我们不仅形成了石漠化是可治的基本理念,而且在怎么治方面找到了路子,积累了经验。联席会议有关单位编制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模式汇编》,总结归纳了七大类91种治理模式。国家林业局治沙办也编制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归纳了95种治理模式。这些模式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认知,是对石漠化发生、演变和防治的一种科学认识。
二是坚持技术创新,科学治理。石漠化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有自然、地理的因素,也有历史上人为活动的因素。实现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符合实际的治理技术路线。目前石漠化治理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因此,整个工程建设必须加强科技支撑。云南大学、贵州科技大学、湖南林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著名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都积极参与到工程治理中,是开展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支撑,也是今后要继续坚持的一个基本做法。
三是坚持长短结合,方式转变。长短结合是指不仅要解决眼前突出的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工程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石漠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导致自然状态、自然环境被破坏。石漠化治理的过程既是林草植被保护和自然修复的过程,也一定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如果一个地方老百姓穷,这个地方的生态就不可能好;只有生活富裕了,生态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工程建设要增强综合性,在追求生态目标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拓展就业增收门路想办法,把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紧密结合,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
四是坚持资金整合,加大投入。这两年,国家在强农惠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国家加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项投资的同时,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整合资金力度。据初步统计,2008―2010年100个试点县共整合农、林、水、气象、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方面中央资金166亿元。云南省三年试点阶段投入专项资金2.64亿元,整合资金近30亿元。湖北省三年试点阶段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整合的资金28亿元。各地高度重视整合资金工作,大大地推进了工程建设的进度。
五是坚持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工程建设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就是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省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交流,加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建立省部联席会议制度的同时,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有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各个部门的技术规程,还有各个省(区、市)关于指导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规范。整个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发展改革部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专业部门发挥各自作用的比较有效的工作体制。从省到地州、到县、到项目区层层建立责任制。
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也要看到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不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进展不平衡。进展不平衡,既有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的不平衡,但更重要的是各项工程治理措施之间不平衡。目前,工程治理难度不大的项目,如封山育林育草,进展相对快;工程治理难度大的项目,如坡改梯、人工造林、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等,进度就比较慢。二是科技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试点阶段已经结束,但对石漠化治理有效模式的探索还远没有结束,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对石漠化治理规律的认识。工程建设中科技支撑的力量还相对薄弱,一些可以动员的科技力量还没有进来,一些工程建设技术上的难题还没有被攻克。三是工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尽管工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纵向比在提速,但横向相比还是偏慢。四是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作业区的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执行过程中经常变动。五是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的难度较大。目前,已经取得的工程建设成果巩固难度还比较大,还存在反复的可能,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当前要明确两点,一是要加深对工程特点的认识,二是要准确把握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一)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与其它国家级的生态工程相比,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有四大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华南、西南八省(区、市)的451个县,占全国县级单位数的15.7%;国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人口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5%。二是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又极其脆弱。工程区地处华南、西南,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以及澜沧江流域的上游,是国家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本地区的发展,而且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更大。三是工程区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程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岩溶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在石漠化地区开展工程建设同时面临治理生态和治理贫穷两大难题。四是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最强。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相比,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综合性最强的。工程建设既有工程措施,也有非工程措施,既有生态建设任务,也有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包括植被恢复,基本农田和农村能源建设,草食畜牧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六大任务,各项建设任务又包括众多具体工程措施。
上述四大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规划大纲》仅是一期规划,将来还会有二期或是三期规划。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搞过一次,但仅是初步的,开始推进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而真正作为一项工程推进,则是从2008年才真正开始。破坏了二三百年,现在要通过几年、十几年就想把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过来是非常难的,这注定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二)准确把握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规划大纲》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目标。整个工程期按八年计算,时间进度过了37.5%。《规划大纲》提出到20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的目标是7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3万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的43.3%,比时间进度稍微快点;坡改梯建设的目标是77万公顷,目前已完成了11.2万公顷,仅占规划目标的14.5%;减少土壤侵蚀量的目标是2.8亿吨,现在减少近6000万吨,占规划目标的21.4%。由此可见,尽管三年试点阶段的成绩很大,但今后五年任务更加艰巨,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措施,实现《规划大纲》确定的目标。8省(区、市)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对工程建设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认真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合理安排各方面的建设任务,协调推进工程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做好扩县的基础工作
从2011年开始将石漠化试点县改为重点县,规模由原来的100个增加到200个。按照工作部署,200个重点县均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方案报省里批准。实施方案的编制要高起点,要在100个试点县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起止年限为2011―2013年。同时,各地要抓紧做好试点阶段100个县的总结验收工作。
(二)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一是要将长短线统筹考虑,特别是要加大短线工作力度,填平补齐,保持工程建设六项重点任务和若干工程措施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要始终强调石漠化治理的综合性,统筹协调推进植被恢复,基本农田和农村能源建设,草食畜牧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六大任务。二是进一步归纳和提炼石漠化治理模式。《规划大纲》按照岩溶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将工程区分成八片,要根据片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目前总结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进一步归纳提炼,从而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把农民的脱贫致富放在综合治理的重要位置上进行考虑,重视农民的长远生计,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
(三)强调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加强科技攻关。各个省(区、市)都要筛选一些科技难点,经过省部合作制定科技难点的攻关方案。要着力加强不同类型石漠化治理机理和途径、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和牧草种植品种的选择、石漠化地区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和结构、雨水集蓄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其次要多渠道落实科研经费,要专门在工程建设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科技攻关,各级财政资金也要加大对科技支撑的扶持。三是要做好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应用,让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掌握这些技术。
(四)加大投入
要切实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2011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16亿元,比去年增加了6个亿,今后逐年都要继续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千方百计搞好资金整合,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继续做好资金整合工作。各重点县要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项资金为中心,将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开发、交通建设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放,确保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要努力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投资安排要保重点。国家安排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专项资金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允许按照25%的比例对县均专项资金进行调整,拿出来保重点,争取实现重点突破。
(五)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工程建设要将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到位,将工程建设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专业部门要各负其责,做好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其次,要抓紧研究完善一些政策性问题。研究将工程区已经建成的生态林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凡是涉及工程建设的,没有标准的要尽快制定,现有标准也要进一步完善。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把已建的工程治理成果管护好。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电力工程设计 电力电量平衡 接入系统方案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的先行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也是具体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一、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规划设计相关工作可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其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是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设计时,其涉及到的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二是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分析;三是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进行电力和电量平衡;四是提出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方案;五是对所提方案进行电气计算;六是分析计算结果,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七是为电力设计其它专业提供系统资料。
1.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
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2.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
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3.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其中统调电源是指归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则包括各类小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每种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的出力各不相同,同时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情况,因此,需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4.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主要进行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
中短期负荷预测,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同时,根据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大项目情况,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
负荷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即有传统的序列预测法,也有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新方法。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力工程,如枢纽变电站、输送大量潮流的电力线路、或大容量发电机组,可采取多种方法预测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并从中选出一般可能出现的负荷水平进行分析。
5.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在确定网架结构和系统运行方式的情况下,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可正确选择及校验电气设备,选用正确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和熔体的额定电流,从而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快速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减少短路所造成的损失。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工程相关网区已有电气设备时,应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
1.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电力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电气计算均是基于电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断更新和完善基础数据,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长期工作。
2.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还需收集最新电力主网规划报告,了解近区电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特点,将规划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 电力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工程项目是企业、社会甚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管理等方面日益复杂。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基于风险管理体系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人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和信息,对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辨识,进行评估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和抵制风险的过程。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简述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项目的运行以及项目的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以及信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并对这些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采取措施来避免、减小风险,或者将风险转化为对项目有利的机会。风险管理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引入我国,并且在投资、金融以及科研等领域成功运用,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风险管理方式开始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尤其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运用。虽然风险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被采用,并且取得较好的果,但是风险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运用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理论运用不深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抵御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将风险转化为机会的能力更显得不足。
2、现代电力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工作人员致力于研究风险管理在电力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运用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正确、精准的指导。目前电力工程风险管理体系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的有关方法,结合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案例的经验总结得出的。
在风险识别方面,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查分析法,即对工程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另一种方法是专家打分法,即根据专家的能力和经验对工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这两种方法都较为简单,适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阶段。
在风险评价方面,运用方法较为多样,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等,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这些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于主观判断为主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主观概率法和评分法等。另一个是基于客观计算为主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分析法、熵值法、灰色系统理论等。各个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将主观评价方法与客观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对电力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
3、现代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在贯穿在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现代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应对以及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监控。
3.1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不仅要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有哪些,还要明确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对风险以及引起风险的原因、因素、进行辨别判断,对风险源进行归类分析,并且对风险的程度、风险特点和性质进行合理的鉴定。一般地,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都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并且存在许多的假象,因此要根据电力工程的性质和风险特点,结合有关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另外,风险识别要贯穿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要做到随时识别,时时识别,保持风险识别的时效性。
3.2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价,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信息,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特点和风险性质建立风险评价分析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方法、模糊综合判断和灰色预测模型方法等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包括预测分析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并最终形成风险评价分析结论。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提供依据,对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量化,从而更直观、更准确的分析风险带来的影响。
3.3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是管理者在了解和掌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为处理风险所制定的策略和措施,通过这些策略和措施来避免、降低或者减少风险对工程项目的负面影响,或者是将风险转化为机会。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对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潜在的威胁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积极应对风险,制定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步骤和方法,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尽量将风险转化为机会。
3.4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监控
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监控是指在电力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都要对风险进行监控,风险监控应存在于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要监控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还要监控潜在的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要监控对其的改进措施实施效果,并且预防风险再次出现。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潜在的风险开始渐渐显露,因此要注意对潜在风险的监控。另外,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加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新风险不断出现,因此要风险监控要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最后在风险监控的过程中,要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并且要针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4、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结合事项风险的分类,电力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主要有:①基建施工文件缺失风险:对普通项目,确保项目施工前已获得施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手续,避免项目建设受阻,影响工期;对加急项目,确保将"先开工后报建"情况报备工程建设部,开工后对其施工文件补办进行督促。②基建项目转包风险: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转包规则,对转包行为制定详细的监督、处罚规定。③基建监理效用风险:建立规范的监理评价标准,建立参建单位管理数据库,记录参建单位历史考核绩效,将参建单位历史表现评价作为招标的重要评价依据。建立工程监理定期汇报制度,工程监理应随工程进展向项目组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定期在工程进度报告上签字。
(2)结合电力工程项目和风险管理体系的特点,电力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主要有:首先,择优选择设计、施工及监理、调试单位对于工程业主来说,择优选择设计、施工承包商及监理、调试等单位是不需花费额外的防范风险投入、来获取有效降低风险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次,提高风险意识,采用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防范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其次,提高风险意识,采用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防范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必须选派最得力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将风险责任具体化,增强风险责任意识中,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必须选派最得力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将风险责任具体化,增强风险责任意识
结束语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虽然风险管理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关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风险管理体系要真正的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行近一步地进行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篇4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的角度看,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都是对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一种革新,经过近几年的实际应用和经验总结,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已经逐渐发展并适用于我国电力工程的相关建设上,提高了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让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将电力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综合性对待,系统性地思考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问题,提升了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缩短了电力工程各个项目的施工周期。因此,想要将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进行合理应用,就需要明确这个方法的概念及重要性,并设计有效的应用过程,保证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稳步发展。
1 在全生命周期内控制好电力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1.1 概念
全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造价就是将眼光放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总体角度上,让工程项目总体成本达到最小化,达到电力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最优化的目的。想要在全生命周期内控制好电力工程造价,就必须实现总体工程项目总造价达到最低,围绕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对电力工程各个阶段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造价控制。
1.2 重要性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来说,造价的控制能够让电力工程项目的总体更加科学有序,也能够降低总体工程的成本,而相对于传统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来说,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局限性更小,具有更合理的决策阶段管理依据,电力工程造价的分散阶段也能够进行统一计算,不仅是一种更新型更国际化造价管理模式,也拥有工程的时间、空间以及科学性上的强大优越性。
由此可见,在全生命周期内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使电力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十分有利于降低电力工程的总体成本,优化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将全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造价综合考虑,不仅是借鉴国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成功经验,更是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电力工程建设情况而总结出的新方法。
2 在全生命周期内控制好电力工程造价的具体过程
全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始终,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完善的造价控制,以每个环节的分层次造价管理为基础,完成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最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原本只是舶来品,想要真正使其与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相融合,就必须要结合我国现今电力工程施工的基本情况,保证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能够顺利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实行。
2.1 项目起始阶段
电力工程项目的起始阶段本质上就是电力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结合电力工程总体过程的设计文案,再与实际施工过程所需的一切资源相结合,立足于工程所在地的现实情况编制出标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计价方式,以确定最终外包工程合同所制定的价格。
投标阶段有两个内容,首先是商务标,原始的商务标评价依据是尽量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相关成本的减少,而对于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来说,商务标的评标标准需要以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为评价依据;技术标的评价依据一直以来都是根据建设方案的内容进行评价,而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在进行技术标的评标时综合考虑建设方案和今后的运营与维护方案,达成二者结合优选的技术标即可。
2.2 方案设计阶段
电力工程建设的方案设计阶段也体现着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方法。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需要进行项目的具体分析,将项目所需要的材料、人员、施工周期和各方面成本等进行依据实际状况的具体设计。想要在这一阶段达成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就必须要求财务人员对方案策划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核算,确定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材料成本、人事成本、时间成本等,并对这些环节成本的合理性进行经济分析,一旦发现任一环节出现成本估算上的偏差,要及时上报请示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重新核算电力工程各个环节所需成本,尽量将各阶段成本依据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理论控制在最低,从而达到方案设计阶段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最佳效果。
2.3 工程施工阶段
这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指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完成了方案设计和招投标的环节以及合同签订后,在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进行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这个阶段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将方案设计阶段所核算出的电力工程造价成本作为整体施工过程的成本依据,把前期制定的电力工程最低总体成本作为目标值。不仅如此,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应当随时进行造价控制成本和现实使用成本的比较,如发现出入及时调整施工策略,以保证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
实施。
另外,需要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成本支出制定,对工程计量进行严格把控,以便控制电力工程施工的价款,尽量减少对工程变更的使用程度,如果必须要进行工程变更,则要多方考虑合理确定工程变更所需价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要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角度上长远考虑,让施工过程更加合理高效。
2.4 审核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阶段,不仅需要对最终电力工程总体造价进行测评考核,也需要将资产所有权进行移交。审查验收阶段会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的对比,还会对各方面质量进行整理、分析和移交,这一阶段的结束预示着项目建设阶段的圆满结束,保养维护的阶段即将到来。审核验收阶段能够对全生命周期内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做出评价,确定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能为日后的其他电力工程的相关建设提供借鉴。此外,在审核验收的过程中,要求造价控制人员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细致的核算,以确保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最佳的造价控制效果。
2.5 保养维护阶段
保养维护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后续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前需要进行严密、合理、科学的方案制定,并分别制定短期维护方案和长期维护方案,关于保养维护方案的制定,也要充分遵照全生命周期内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标准,将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作为方案制定的依据,以保证电力工程后期运营阶段的质量与安全为前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保养、运营与维护管理,保障电力设施的所有人使用电力设施时的高效、便捷,为电力设施今后的维护提供周到而安全的服务,从而多元化地提高电力设施的使用价值,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
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PDCA管理模式
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由美国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不仅能够应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也适用于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推行以来,已给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收益,被广大管理人员所认可。该管理技术在我国最初推行是在20世纪末,最初被应用到成产领域,之后逐渐被应用到其它领域。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工程管理的不断复杂化,以前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管理要求了,必须进行革新,于是PDCA管理模式便被引入,使工程管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思想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电力工程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如下探析。
1.PDCA管理模式的内涵
PDCA管理模式又称为戴明循环,是实现高效管理的管理程序,其中P代表计划,D代表执行,C代表检查,A代表处理之意。以下对它们分别给予简要的介绍。
计划阶段,就是在充分分析PDCA管理模式之后,制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实施计划,再根据此计划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执行阶段,对计划方案及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严格得控制。检查阶段,就是在项目实施中,对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处理阶段,根据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及调整,以利于方案更好的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解决依据。通过不同阶段的管理内容可知,PDCA管理模式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具有开放性及灵活多变性。所以,在具体实施中,要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进行灵活的调整,才能发挥其管理效果。当管理计划制订后,计划和任务的具体执行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利于任务的合理执行。总之,PDCA管理模式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严谨的,易于在管理中实施,对提高管理效率起着积极作用。
2.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 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制订具体的管理方案,并将施工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计划的全面性及可行性。具体表现为:①对电力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预测施工中所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对出现的重要环节制订解决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及严谨性。②由于电力工程实施中,涉及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程环境监测、施工人员管理等,所以应根据这些不同方面,制订出详细的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方面,应及时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设备在运作时稳定。此外,对电力设备自身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以此制订出管理计划,计划要包括所有的设备,并针对特殊的设备制订特殊的管理计划。通过对设备运行制订管理计划,可以使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减少,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益。另外,对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也要记录,如将用户使用设备的信息做好严格记录,并储存到信息管理数据库中,方便了宏观监测及微观化的信息记录,对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设备外部环境管理上,应对设备运作的环境条件展开全面的调查,制订出管理方案,以保证了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从而避免了环境中的火灾、超压及泄漏等不安全因素。
在人员的管理方面,应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参建部门进行细分,制订出合理的管理计划,以保证各部门的施工人员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及范围。制订出周密的管理制度,使管理计划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了管理效果。另外,在人员管理中,应加大对各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并通过制订公平的奖惩制度、监督方式。这样有利于管理计划在后期执行中便于开展。
2.2 执行阶段
该阶段是PDCA管理模式的关键阶段,在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此阶段肩负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将管理计划很好的落实,又要在落实过程中注意观察,对不符合的地方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以便于管理计划的及时调整。执行阶段要符合施工实际,确保执行的开放性,并将管理计划中没有涉及到的情况进行填补,以便于执行阶段的顺利进行。
(2)目前,工程管理人员已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管理当中,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也提高了管理效果。电力工程也不例外,应注重执行过程的信息化,注重数据库的建立,实现适当范围的网络互联,以便于工程内部信息数据的共享。这样,不仅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回看以前的执行信息,还能随时把握不同参建部门施工信息,有利于执行过程的系统化、宏观化及整体化。
(3)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及调动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员的职能。对于普通的电力工程人员,要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对于各部门的负责人员,通过加强责任意识及培训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管理。
2.3 检查阶段
该阶段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操作计划的具体执行中,往往会出现执行效果和预期效果不相符的情况,这时,便要对操作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发现问题,给予合理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对操作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了工程的继续实施。检查环节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力工程中执行阶段的的操作进行适时的监测,尤其对执行中易于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核心环节加强监测力度。这样可以保证问题出现后,能够及时的找到,并得到及时的解决,对电力工程实施具有推动作用。此外,除了对运行设备进行做好日常监测外,还要阶段性的实施实地抽查,有利于设备及时维护,避免了故障的频发性。
(2)执行阶段的检查工作固然重要,通过随时的检查或抽查,可以随时发现管理计划中的不足,为进一步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只做到单一的检查还不够,还要实施责任追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追究,有利于后续工作中责任落实力度的提高。此外,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根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实施方案及时做出调整,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更具有可行性。
(3)新的实施方案制订好之后,要确保准确的实施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要对实施方案的实施做好检查和跟踪,并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以保证新实施计划的有效执行。
2.4 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PDCA管理模式中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比较机动的一个阶段,是对执行阶段中实施计划的调整,做出回应并进行具体执行的阶段。要做好此阶段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使处理阶段的工作做好,必须使处理过程和执行过程保持同步,并对执行过程的操作进行监督,以利于处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调整计划进行处理时,应当保证处理方法得当,处理结果准确及高效。同时,处理过程必须同原计划未变动部分的执行保持一体化,以保证电力工程的系统化。
(2)处理过程中要对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做出及时的分析及总结,并和之前未处理的计划进行比较,使新实施计划更加清晰。在处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不能认为此阶段就是电力工程的结束阶段,因为PDCA管理模式是一个循环管理模式,处理阶段的的结果又是下一个电力工程管理开始的依据,所以在进行此阶段的管理工作时,应当保证管理经验总结的科学化。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不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内容不断复杂化。为了使工程有效的实施,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电力工程的发展新形势。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科学化、高效化结合在一起,对电力工程的有效管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现阶段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对PDCA管理模式给予充分的理解,将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及处理阶段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建.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罐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20):231-232.
[2]胡林.解析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12,21(23):34-35.
篇6
1.1监理单位定位不合理
我国实施以业主为主、委托监理为辅的管理体制,而在FIDIC1999新版黄皮书与红皮书中,尽管沿用了“工程师”管理合同的表述,但其隶属于雇主人员,在实际监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业主越权干涉之现象。有些业主则认为,监理是自己花钱雇来的,理应听从业主;而与此同时,监理有时也会不经意包揽业主职权范围的工作,这事实上也属于越权行为。电力工程涉及国家及人民的生命安危,有其独特的内部规律,不可向政府盲目搞业绩工程一样,以政治任务为中心,使承包商及设计单位及监理等部门无所适从。
1.2监理市场相对混乱,监理人员素质偏低
有统计数据表明,电力建设监理市场中,信誉较高的监理单位仅占10%,剩下的90%左右的监理单位都不符合监理标准及要求。随着电力行业及监理制的发展,监理行业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型产业行业。几乎所有的电力基地开发公司均开始组建监理公司,监理人员的组成也日益混杂。很多监理机构中,拿到职称资格的人仅为3到4人,在职监理人员很多都是由下岗、内退人员甚至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组成,以至于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实在没事可干了,才去做监理。监理市场中存在众多资质、职称不合格的在职人员,这无疑扰乱了监理市场秩序。
1.3监理行业取费水平持续走低
现阶段,监理行业的取费标准及取费水平长期停留在低水平线上。拿水电工程来说,现行监理工程师的综合取费标准为每人每年7-8万元,而设计收费水平却高达50万/人年。监理长时间在建设工地上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目前的取费水平只能维持监理人员的基本开支,而无法增加对实力建设与再发展的继续投入[2]。监理取费持续走低的原因在于:1)长期未修订取费标准(1992年),导致价格水平与现行市场标准严重不符;2)监理招标采购方式不符合监理行业的基本性质。监理属于智力型服务行业,旨在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国内目前所采用的监理招标采购方式通常是将监理报价视为中标单位的选择依据,开标评标方法和施工、设备供应单位的选择方式基本相同,这就导致监理中出现了各种标不公平的价格竞争现象。
二、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创新策略
2.1逐步提升监理取费标准,促进工程监理市场规范化发展
第一,应重视和推行技术服务市场准入政策,避免资质不高的监理企业进驻市场。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提升监理行业的取费标准,并在工程概算阶段贯彻执行。在招标办法中,应明确在取费标准上下浮动范围外可实行淘汰的相关规定。第二,应引进并实施国际上惯用的技术服务招标采购的先招技术建议标,确保在保障技术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清除技术服务领域中以低报价中标为主导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推动我国监理项目管理服务市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有效促进电力管理与工程技术的全面进步。
2.2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监理企业自身服务建设
在创设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及行业发展氛围的基础上,监理企业还应立足长远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建设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人才是技术服务行业的核心资源,监理企业应从机制与手段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吸引、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化人才。与此同时,监理企业还可设立核心技校,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用于监理工作的高科技手段及监理方式,真正实现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智力服务目标。此外,监理企业还应强化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中心数据库或地项目一线的C支持服务机制,要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及企业信誉,用实力、信誉及优质服务来博得社会的认同[3]。
2.3业主与监理分工协作,提升监理工程师职责履行的公正性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建设项目管理可分为业主管理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理这两部分。业主和监理合理分工,有助于催促监理工程师更好的履行职责,同时也能避免两者间的争端与干扰。业主应充分授权监理人员,让其负责监理工作范围内的所有事务,提高其履行工程建设合同义务的积极性。监理除应根据规范及合同对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外,还应认真监理施工合同中的业主及设计方,要公正、公平处理工程建设中的各项事务。业主则应赋予监理相应的职权,并为其履行义务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能顺畅正常运行。
2.4制定和实施法规性文件及规范,科学开展各项项目管理业务
尽管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实力型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不过受政策法规和监理企业自身实力、资质等因素影响,电力项目管理业务在我国并未取得很好的进展。为此,除政策推动及提高监理企业自身实力外,还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及标准,逐步细分和明确项目管业务中的责任、风险及取费标准等。应通过试点的方式来深入研究项目管理方式及方法,逐步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与此同时,应完善监理行业的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电力工程监理工作已有较多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关于市场机制及运行方面的法规却比较少。为此,应做好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监理机制及法规体系,推动我国监理行业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发展道路。
三、结论
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编制管理;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电力工程造价正确的编制与良好的管理,既是合理使用物力、财力、人力,稳定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的方式,又是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概算以内的办法。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棘手的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实用化、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再加之工程造价的管理本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工程投资管理的逐渐完善,增加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来扣减金额的量和通过造价控制来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缺点,并一步步落实改善。而且,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工程造价是对工程建设中的物资消耗水平、建设规模、投资方向等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杆经济天秤,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故而,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电力工程造价急需解决的问题。
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1.投标工作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估计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投资所需费用。它包含购置设备费、建筑工程费、工程安装费、员工工资费、其他费用、预备费、借贷利息费等。工程造价的管理和编制是一项涉及设计、施工、监理、完工决算等诸多环节的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从招投标的方面来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招投标文件不标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招标文件编写如果不够完整、全面,将直接影响到投标报价。对项目工程的造价进行编制的关键就是创建科学、合理、合法的招标文件。对于招标文件来讲,决定合同的类别、选取招标的形式、划分风险的范围、了解建设企业的需求及其他事项,是建设企业进行投标、竞标成功与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及控制项目投资的前提。如果招标的文件内容不够清完整全面,不但会使投标单位在报价中比较盲目,而且不能给出建设企业最合理的报价。例如:招标文件中,由于与投标报价有关的内容表述模糊,投标商凭自己的主观理解去猜测而导致的报价准确度降低的现象。此外,评分标准的粗放与随意,技术权限设置的不合理,对基本价的不确定、针对性不强,对技术评分准则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的测定,可操作性差。
1.2未开展设计招标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招标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对于招标问价的设计来讲,不只是项目工程展开科学规划的起点,同时也是处理经济和技术关联的重点内容。在现实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设计招标,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择优选择和对设计造价指标的管理限制,致使设计保守,造成诸多资金的浪费。此外,由于没有设计招标,从而对设计深度的审查、投资额度的控制不够,导致很多项目工程为了节省时间、追赶进度,经常出现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这往往会产生很多预算之外的资金浪费,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1.3中标结果的执行缺乏考核。
定标后调整中标结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定标之后,招标企业没有及时与中标承包商签订固定投标价格的合同来约束招标企业和中标承包商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来进行自身的工作。以及,在确定施工合同内容时,未创建高效的监管体系,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来严格确保投标结果的执行。因此,招投标活动结束后,若没有及时用合同的形式把价格固定下来,中标厂家则有可能不按中标价格执行若市场一旦波动较大。
技术条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的技术条件在工程造价中起决定性作用。工程技术条件的不同会在客观上造成技术条件的差异。在实际施工时往往由于技术人员与经济人员的矛盾,没有及时在施工阶段正确处理好造价、工期及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工程造价综合效益的上升,使的工程造价过高,结算价超过合同价。
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电力工程的项目建设位置问题是影响电力工程造价最为直接的因素,电力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会影响今后的营运状况,很多公司往往忽视充考虑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近几年来,往往因为忽略地区实际情况而盲目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而使电力建设投资超标,造成了许多工程的资金浪费严重。
电力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电力工程造价前期规划阶段的管理
提早收集好工程项目所用到的资料并保证资料详尽、准确;确定好项目的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规划;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进而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估价人员应该对不同的项目特点,不同的地理位置,结合市场价格等因素选取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既要评价项目可行与否,又要提供分析多种实施方案,从对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择优录取, 使决策者对项目未来的效益和投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使得工程前期规划保证投资估算的相对准确性与效益型。
电力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管理
决策确定后,造价控制的重点就在设计阶段了,因此在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必须仔细调查,通过分析收集的资料,严格设计审查,合理确定工程造,并审核设计预算和施工图纸是否相同,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优化设计方案。一旦发现设计概算和投资估算不符时,立即制定相关的调整措施,去除超标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好工程投资数额,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施工期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通过招投标控制工程造价,即把合理低价的招投标方式演变成实质上的简单
最低价中标方式。在评标标准的设定上,利用综合评标法,全面考虑电网建设的设备水平、技术要求,实现保质保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工程施工上,设定的最低价中标必须高于成本价。低价中标后,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最好在设计合同条款上,增加设计变更的费用限制条例,用以防止通过签证和设计变更来调价。
《结语》
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涉及面广范且综合性强,要想使电力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就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尽职尽责,共同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造价在逐步完善中,以期通过不断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渐完善工程投资的管理与编制,正确处理好依法招标与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矛盾,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新民.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8).
[2]]叶勇.浅谈电力工程造价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3]杨旭中.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嗍[M].中国电力出版,2006,(05).
篇8
G公司是一家国有电力工程公司,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工程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典型的高技术人才、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在电力系统规划、火电、核电、新能源、环保、高压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咨询、监理、岩土工程和工程总承包方面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
2.G公司生产部门绩效考核关键点分析
生产科室每月/每季的绩效考核基本都以工作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难度等也均纳入考核,基本上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考核。
2.1方式一:将考核关联为三类指标,工作量系数、岗位系数、绩效考核系数。(1)工作量系数。工作量系数是反映个人所完成的月工作量的系数。资深专家、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统计员由部长每月进行一次考核;A类工程主设人、B类工程主设人、设计人员、辅助设计人员由主任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在当月使用,包括非施工图工作量及施工图工作量。(2)岗位系数。岗位系数每一个月根据个人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调整确定。(3)绩效考核系数。根据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每月具体的考核方法,如:主任,由部长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将在下一个季度中使用,所有考核的关键指标得分总和满分为100分,折合绩效考核系数为1.00,以此类推。考核结果:S级(100~95)、A级(94~85)、B级(84~80)。以此方式类推,主任工,主要考核“质量管理及技术审核”;资深专家主要考核“科研能力”、“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等方面;工程主设人主要考核“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工程管理”等方面;校核人主要考核“设计质量”“设计进度”等方面;设计人员及辅助设计人员主要考核“设计质量”“设计进度”等。
2.2方式二:每月以绩效考核表的方式,直接反映工作量。以绩效系数的方式反映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最终的考核以工作量+绩效系数的方式综合考虑。
2.3方式三:每月以计划作为模板,最后按照完成情况考核工作量,主要以工作量作为考核指标,其余定性考虑不量化。以上三种绩效考核方式,方式一考核点多而细,需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方可持续简便有效实施。方式二以工作量与绩效系数综合考虑,是对方式一的简化,减少需要量化的考核指标,考虑工作量的同时也考虑到工作质量,能够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激励性。方式三采取只考核工作量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单纯依赖定量考核,一定程度上直观鼓励了员工多劳多得,但是忽视了对工作质量的要求。
3.经验总结与建议
上一部分对G公司绩效管理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总体上,整个绩效管理体系非常简明灵活,根据不同的考核方式,绩效指标的制定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员工,评价主体方面与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分配充分挂钩。在这种绩效考核体系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能够被调动起来的,实现了绩效管理的目的。但是,整个制度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需要重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作为发放绩效奖金的依据,G公司很多部门对绩效考核工作较为重视。其次,G公司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过于追求量化指标,轻视过程考核,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培养“绩效文化”。企业各项制度建设方面,应该更加以绩效为导向。将“绩效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向员工宣贯绩效对企业的重要性,让员工了解并参与绩效管理之中,减弱其对绩效管理的抵触反应。
4.结语
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保证电网正常输送电能的关键。电力系统、在长期运行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故障问题,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减少故障的发生,应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时、有效切断电网运行的故障,从而保护系统线路及设备的安全。而继电保护在长期运行中,二次回路故障的发生也是难以避免的,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从而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 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二次回路节点不规范
继电保护设备的二次回路应分别一点可靠接地,而电压互感器应在控制室中进行600一点接地。当等级不同的N600分别接地时,应保证相关的二次回路无相互联系,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目前,在继电保护中还存在许多电压互感器接地不良的问题,导致中性点对地的电位出现严重的偏移,出现三相电压不对应的情况,引起保护误动作的出现。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建设、管理、验收不严
由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的存在电流、信号等多种回路,因此必须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其的安全、可靠运行。当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因为监管力度不足、不到位,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在安装时出现各种故障,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进,从而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
1.3 二次回路电缆绝缘不佳
电缆具有传输信号等重要作用,但其连接距离通常都比较远,在天气、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导致电缆出现损坏。如电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环境下,容易降低电缆的绝缘性,导致出现信号错误传输、系统错误控制等情况,从而导致各种运行事故的发生。
1.4 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偏低
在实际的继电保护装置操作中,存在很多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经营不足的工作人员,当其出现操作失误时,非常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再加上工作人员对安全意识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缺失,从而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
1.5 接触不良
在二次回路中,还存在接触不良、接线错误、标识错误等情况,使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作,不仅直接影响二次回路的正确性,还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6 继电保护技术资料不完善,施工图纸质量较低
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出现接线错误或疏漏等情况,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而继电保护技术资料不完善与施工图纸不正确,导致继电保证设备出现误动作。
2 提高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正确性的对策
2.1 强化对设备安装、改造方案的管理
为了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提高施工质量,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顺序、工艺流程。在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对各级组织开展生产会议与技术交底,并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与规程,以保证工程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同时,项目负责人还要组织成员根据施工方案及其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检验与评价,以保证继电保护施工质量。
2.2 强化整组试验管理
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施工完成后,在设备送电前还必须进行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整组试验。为了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其投入运行之前必须要进行整组试验,每套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都应作用在断路器上,当存在公共出口继电器时,可采用一套保护装置进行断路器的操作,其他的装置整组试验应作用在公共端出口继电器。通过整组试验,以发现二次回路中的接线错误问题,并保证保护回路设计的正确性。
2.3 强化绝缘电阻测量
对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是检查设备绝缘状态的主要方法,可跟所测电阻发现影响电气设备导电的异物、受潮、老化及绝缘击穿等故障。在继电保护回路中,与二次回路连接的变压器上的二次端子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及断路器控制箱等设备,因安装在户外,其绝缘性经常会出现下降现象。因此继电保护人员应提高对绝缘检查的重视度,加强绝缘电阻测量。在绝缘检查时,必须要先断开装置的电源,并将对应插件拔出,以防造成设备的损坏。
2.4 强化继电保护图纸资料管理
继电保护图纸与资料必须要合理分类归档,并做好保存,且要保证图纸、资料要和现场连线相符。在图纸、资料管理中,若发现图纸不符实际连线时,必须要查线核对,以找出原因,并根据正确接线进行修改与更正;而对于需要较大改动的图纸,若原图纸的修改较为模糊,应立即绘制新图,且要相应修改班组的留用资料与档案资料。由于在二次施工时必须要以图纸作为根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图纸、资料的电子化管理,以便及时更新图纸与资料,从而为二次施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图纸、资料。
2.5 加强继电保护反事故的执行力度
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二次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而制定的技术改进措施,也是对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的经验总结。由于大部分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事故都是继电保护反措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继电保护反事故的执行力度,以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保证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反事故措施作为继电保护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预防保护不正确动作造成的系统事故非常关键。
2.6 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继电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电子及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保护功能,还要具备大容量的故障数据、信息存储及快速处理数据的通信功能。对于日益复杂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加强对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不仅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能有效保证系统内部装置的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并充分分析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管理,提高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正确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变电地网、施工、监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次由于接地网的缺陷使事故扩大的问题。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接地问题越来也越受到重视。因为占地面积较小,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容易控制的情况,使得变电站主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偏高,难以达到≤0.5欧姆的设计要求值。因此,做好变电站地网施工监理工作,确保变电站地网施工质量,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二十多个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监理工作经验总结,作者认为要做好变电站地网施工监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理工程师参加设计交底,做好图纸审查工作。
在设计交底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提请设计、施工单位人员注意以下事项:
1)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理解设计的意图。
2)设计应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说明,提请施工单位及监理工程师注意。
在图纸审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土壤电阻率实测参数是否正确。
土壤电阻率是接地工程计算中一个常用的参数,是决定接地体电阻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大小、地网地面电位分布、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2)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其允许值是否符合变电站安全运行要求。
3)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标准的要求。
4)相邻接地体是否存在有屏蔽作用的情况。
为了减少接地装置中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线的间距可根据具体要求情况确定,但不宜≤5m。如果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可以采用井式或深埋式接地体,深埋接地体的间距宜≥20m,可不受互相屏蔽的影响。
二、对接地网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时,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查以下几项:
1)施工质量要求是否符合规程、规范以及图纸要求。
2)施工工序是否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可以进行优化的地方。
3)施工人员的安排是否合理,技术员、质检员、电焊工是否持证上岗,电焊工是否能熟练操作。
4)原材料是否有专人管理,施工机械是否能正常工作,是否有年检记录。
三、监理工程师应把握好材料进场关,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产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退出场。
接地网主要材料包括:热镀锌圆钢/热镀锌扁钢、热镀锌角钢、铜排、电解地极、 绝缘铜缆、绝缘小瓷瓶、降阻剂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钢材、降阻剂应该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取样送检,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他材料,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等相关质量文件,以确认其是否合格可以使用。同时,监理工程师还应检查材料的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四、监理工程师应做好接地网施工过程控制以及验收工作。
变电站接地网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水平接地体敷设、垂直接地体安装、深井或斜井施工、降阻剂敷设或灌注以及设备接地引下线连接等。在几个部分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过程控制和验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有其重点,具体如下:
对水平接地体敷设的过程控制和验收
变电站不论采用何种型式的人工接地体,如井式接地、钻式接地、引外接地等等,都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对面积较大的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主要靠大面积水平接地体。它既有均压、减少接地电势和跨步电势的作用,又有散流作用。因此水平接地体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重点从以上几点进行控制:
1)水平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水平接地体的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水平接地体的搭接(焊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降阻剂敷设是否符合要求。
另外,因为受施工环境和变电站场地的影响,有时不能整个站全面展开施工,只能完成局部施工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隐蔽。这样,容易造成水平接地体漏埋设的情况。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在每次验收后隐蔽前,在《全站接地网平面布置图》图纸上对已经敷设接地体的范围、验收时间用红笔进行标注,这样就不容易被遗漏。同时对埋设深度、接地体间距、搭接长度等进行拍照存档,并在监理日志中记录反映。建议验收时最好邀请建设单位运行部门以及设计相关人员共同参加。
2、对垂直接地体敷设的过程控制和验收
1)垂直接地体长度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2)垂直接地体安装时不允许倾斜。
3)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3、深井/斜井施工过程控制
深井施工过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深井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落实防止电解离子地极脱落的措施。
3)检查保证降阻剂的用量及效果。
4、斜井施工过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深度保持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在在4米以下。
2)防止电解离子地极脱落的措施。
3)检查保证降阻剂的用量及效果。
4)与水平接地网连接
5、降阻剂敷设或浇灌的质量控制
1)降阻剂应该是同一品牌、型号的产品。
2)拌合用水应无污染,水中无泥沙等杂物。
3)沟、孔的尺寸和形状等符合设计要求,四壁较平整,孔、沟内无杂物。
4)垂直接地极居孔中央放置,水平接地极水平居中,离沟底的距离不小于40mm且较均匀(必要时可以采用丝绳固定)。
5)调制降阻剂时,一般按水:降阻剂的比为0.4~0.6:1.0的重量比拌合至粘糊状。
6)浇灌降阻剂时,将其轻轻倒入接地沟、孔内,防止泥沙、杂物混入降阻剂中,降阻剂应全部无遗漏地包履住接地极。
5、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质量控制
在变电站电气设备引下线安装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控制以下几个点:
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采用两根接地线分别接至主地网不同的接地点,并在每个接地点设集中接地装置。
2)变电站围墙大门为金属导电材料结构时,严禁将其与地网相连接,应与地网绝缘。
3)电力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接地部分。
4)所有直埋金属管均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五、监理工程师对地网测试的过程控制
按地网测量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时接地装置与避雷线断开。
2)电流极、电压极应布置在线路或地下金属垂直的方向上,测量时有专人看护。
3)应避免在雨后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4)采用交流电流—电压法,电流极、电压极的布置宜采用下图方式。
六、监理工程师对接地网降阻处理方案的控制
完成接地网施工后进行测试,一些变电站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设计要求(0.5欧姆),影响变电站启动、安全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壤电阻率实测参数不准确、地质勘探不详细等原因。这样,要求设计单位考虑降低接地网电阻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扩大接地网、增加垂直接地极、人工改善土壤电阻率、深埋接地体、敷设水下接地网、利用自然接地体等等。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扩大接地网、增加垂直接地极、深埋接地体三种。另外,当接地网的地面上局部地区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超过规定值,因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扩大接地网的面积有困难,全面增设均压带又不经济时,可采下列措施:(1)在经常维护的通道、操作机构四周、保护网附近局部增设1~2m网孔的水平均压带,可直接降低大地表面电位梯度,此方法比较可靠,但需增加钢材消耗。(2)铺设砾石地面或沥青地面,用以提高地表面电阻率,以降低人身承受的电压。此时地面上的电位梯度并不改变。
七、监理工程师应注重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变电站接地网作为隐蔽工程,资料的及时整理、归档显得尤为重要,能为变电站安全运行、地网电阻定期检测提供依据,也能为变电站地网改造提供参考(运行多年后地网电阻下降,可能达不到运行要求)。因此,监理工程师应注重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重点收集、整理以下资料:
1)接地网的测试报告。
2)接地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资料。
3)接地网隐蔽工程验收及验评资料。
4)设计变更资料。
以上这些,是作者在多年监理工作中积累一些经验的提炼,想与同行们做一次交流,其目的是想共同探讨一下隐蔽工程(如接地网),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工作,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得到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的充分认可,为监理公司赢得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