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媒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媒行业分析

篇1

投资要点:

1、估值水平回到合理区间。

2、票房、业绩兑现和彩票效应是短期催化剂。

板块经过自发以及IPO开闸两轮剧烈调整,估值风险已经有较大的释放,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回撤至2012年底和2013年初的水平,相当于2013年板块的上涨主要是净利润增长的驱动而非估值体系的上移。

主要推荐的个股中(1)蓝色光标,作为成长最快、持续性最好的传媒公司,目前估值水平在板块中反而较低,公司长期发展路径越发明确,业务领域、服务区域、客户类型、资本结构也都在向更大的格局升级,公司发展边际尚远,可买入并长期耐心持有。(2)华策影视,第一个旗帜鲜明的提出扩大公司制作能力、扩大电视剧的市场占有率并最终探索对综合性内容的运营的战略的公司,公司将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均有延伸,进入2C业务和渠道业务,从而为业绩和估值带来双重弹性,公司已经公告重组进程回复,一切已重回轨道。事件性机会关注人民网和华谊兄弟,世界杯分组抽签将带动第一波互联网彩票行情从而带动人民网,后者本年度最重要产品《私人定制》将上映、衍生品可能也相应有所进展;此外还可关注省广股份,重组预案公布后连续下跌,预计公司迫切希望股价能够重回上升通道。

汽车:11月销量再超预期

投资要点:

1、汽车单月和累计销量均超预期。

2、销量增长、库存回落、行业低估值共同支撑股价。

11月销量再超预期,继续看好行业表现。根据乘联会终稿数据,11月份狭义乘用车行业销量达到158万辆,同比增长21.4%,虽然与10 月相比增速稍有回落,但仍旧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并高于我们与市场此前预期的15%~20%的增速区间。公司方面,日系品牌整体出现大幅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同期事件造成的基数较低),此外,长安福特(51%)和一汽轿车(76%)继续保持强势。

1~11月份狭义乘用车行业累计销量约1470万辆,同比增长18.8%,展望12 月份,我们预计行业销量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我们将全年的销量增速预测进一步上调至19%。考虑到:1)行业销量仍有望保持强势增长;2)经销商库存回落,终端售价稳定;3)行业估值依然较低(2014E 10.6x),我们继续看好行业内股票的表现。

投资建议:继续推荐估值相对合理且业绩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我们的首选股依次是: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一汽轿车。

家电:把握龙头估值切换

投资要点:

1、空调、冰箱销售较洗衣机和黑电好。

2、未来一个季度板块股价将有不错表现。

空调内销表现依旧抢眼,出口增速低位徘徊。新冷年开盘以来国内经销商补库存需求依旧强烈,在地产滞后效应逐步显现背景下近期空调内销有望延续较好增长势头;不过近期出口增速依旧维持低位徘徊,预计出口增速将逐步企稳回升。

冰箱内销下滑明显,洗衣机延续较好表现。在前期基数相对较高基础上,明年冰箱内销或将延续下滑态势;去年内销基数偏低及农村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使得近期洗衣机内销表现持续抢眼。

黑电内销出货仍有下滑,出口增速持续回暖。在政策退出影响下彩电内销仍有下滑也属正常,此外,在海外经济回暖及彩电厂商加大出口力度背景下,近期出口表现较好。

虽然近期家电板块走势较好,但目前整体估值尤其是龙头估值依旧不高,而在能效领跑者政策推出预期强烈、估值切换趋势确立等利好存在背景下,强烈看好未来一个季度板块股价表现,且从博弈面来看,过去八年家电板块尤其是龙头股价均在四季度末及一季度有强势表现,目前时点我们仍建议重点布局确定性品种,继续强力推荐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华帝股份、老板电器及美菱电器,并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二线白电股基本面变化。

机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农机格局变化

投资要点:

1、国家出台农田建设新的总体规划。

2、新规将改变现有的农机格局。

事件:发改委9日公布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全文。规划指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其中“十二五”建成4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初步估算每亩所需投资为1000-2000元,8亿亩对应总投资8千亿到1.6万亿元。

篇2

投资要点:

1、政策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体育行业成为热点,体坛传媒发展向好。

新华社8月18日消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受此政策影响,预计大型新闻集团将率先开启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结合自身的规模及传统优势,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广电集团、传统报业、出版业媒体等还将进一步加强新型技术引进、研发,着眼于技术升级推动的媒体平台拓展带来的各项新业务。未来传统媒体或将会加强对新媒体的并购整合,同时引入新型的管理模式。

另外,体育产业未来有望享受自上而下的改革红利,体育总局和相关部门的赛事资源等逐步放开,体育传媒产业有望因此得以高速成长。且民众对于体育的需求正在迅速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无限。目前赛事的盈利点还是依托于广告,做好广告植入,对赛事领域走强尤为重要。

推荐人民网、粤传媒、浙报传媒、新华传媒、中文传媒、博瑞传播、百视通、数码视讯、华数传媒。

石油石化:产能扩张空间可观

投资要点:

1、我国C3、C4产业链将有望异军突起。

2、国内化工民企展现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全球油头乙烯产能正在被气头乙烷脱氢产能大量替代,而C3、C4作为乙烯的副产品未来5年欧美有望减少20%以上的供给。而我国原先由于垄断,石化进口替代尚未完成,预期还有20-30%的空间,产能扩张空间极大。

同时,我国气头化工原料供给充足。气头化工的主要原料液化气,我国主要来自炼油副产品,产量本身就非常丰富。并且随着在燃气领域大量被天然气替代,未来主要出路都是用作化工原料,其潜在增量供给在3000万吨以上。因此多年来困扰我国民企进入石化行业的原料壁垒,未来将被打破。

另外,国内民企在完全竞争的基础化工大宗化工品上展现了强大全球竞争力,很多产品占比都达到全球30%以上,远高于我国GDP占比。而在民企有限介入的石化产品,如丙烯酸、MDI、甲乙酮,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要比国际同行高10%左右。

个股方面,预期万华化学凭借着八角一体化项目的低成本优势,较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石化企业,同时预计C3、C4行业相关企业如齐翔腾达、海越股份、东华能源等也将有望受益。

热力:“拆炉并网”推进 行业转型可期

投资要点:

1、推进集中供暖,城市热网价值将重估。

2、生物质、天然气等替代燃煤供热市场空间广阔。

热力行业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行业内仍充斥低效率、高污染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政策导向来看,目前以燃煤为主的热力行业将向集中化、清洁化、替代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城市热网将推进“拆炉并网”,小型供热企业由于环保达标、自身运营水平等原因将被行业淘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推进集中供暖的趋势势在必行。热网龙头企业将受益于供热区域扩大、盈利快速提升。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对于此类项目的关注度正不断提高。

同时,在城市削减燃煤量、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背景下,诸多重点城市加速清洁能源供热代替燃煤锅炉、工业锅炉。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替代的主要选项,但面临价格上涨,市场仍担忧价格难以向下游转嫁。生物质供热经济性较好,且受到政策鼓励,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质供热龙头企业迪森股份。

另外,燃煤清洁化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清洁煤技术兼具环保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在天然气不断涨价的背景下,应用空间不断打开。根据能源局官员相关表态,《清洁煤炭发展利用行动计划》已编制完成,上报国务院,建议重点关注科达洁能等公司。

计算机:政策助力云计算发展

投资要点:

1、上半年行业增速40%,净利润增幅集中度较高。

2、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将启动, SAAS将成发展重点。

从近期计算机企业的中报业绩来看,行业整体盈利增速高达40%,其中海康威视和同方股份对净利润增加贡献度较大。2014年上半年行业新增净利润为9.25亿,海康威视新增5.18亿,同方股份新增1.54亿,合计占据新增利润的73%,扣除海康威视和同方股份后行业增速在20%。

近日,工信部将启动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相关机构认为,云计算中SAAS将是发展的重点,在云计算中将占据70%以上的份额,软件行业尤其是管理型软件行业面临生态重构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管理型SAAS将腾飞。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资价值;因子分析

0 引言

欧美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传媒产业的成长来自于两个方面:创意与规模,而政府的监管政策是决定性因素。以美国最大的传媒产业——电视娱乐业的发展历程为例,政府产业政策是行业分阶段发展的催化剂。由此可见良好的政府产业政策对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产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国家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扶持政策让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具备了很好的投资潜力。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也成为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截至2012年9月30日,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的文化传播公司共有35家 ,如何在众多上市公司中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上市公司,从而选择最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是很重要的。

本文以因子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评价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藉此探求以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为基础元素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方法。

1 分析方法简述

因子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中,原始变量被分解为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两个部分。因子分析方法就是在尽量减少信息丢失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的公共因子去解释原来多变量或指标间的复杂关系。因子分析一般数学模型为: ,其中xi为n个随机变量,αi为常数项,fi为m个公共因子(m

2 研究设计

以公司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传媒行业特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价值主要由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现金管理能力等因素决定。参考公司财务指标的可比性和实用性,本文共选取了22个能够较好反映文化传媒行业特点的财务指标。

本文选取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样本为沪、深证交所文化传播行业板块中的公司,剔除季度报表数据不具有相对可比性的三家影视公司和一家S*ST公司后,本文最终分析对象为31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沪、深证交所网站上公布的2012年度三季度财务报告。因子分析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2.1 因子分析过程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为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将原始指标都转化为正向指标,接着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其方法如①、②。

……①; ……②

2)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其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小于0.5的显著性水平,因而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其结果如表1所示。前7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657%(大于85%),前7个因子的特征值也正好都大于1,所以前7个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原变量。

3)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其结果如表2。F1(获取现金能力因子):现金流动负债率、现金负债总额比、获取现金比率、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F2(盈利能力因子):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基本每股收益、营业净利率;F3(短期偿债能力因子):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F4(变现能力因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F5(营运能力因子):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F6(成长能力因子):净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F7(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每股净资产。

4)根据

(公式中,a代表因子载荷,x代表指标数值)得到因子得分矩阵。根据F=λ1F1+λ2F2+…+λ7F7 (式中,λ为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特征值),计算公司综合得分。其结果如表3所示。

2.2 实证结论分析

结合方差贡献率和因子指标,发现获取现金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达到21.703%,可见对于文化传媒公司而言,获取现金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地域分割严重,规模狭小,再加上市场开放度不足,风险资本难以进入,使得整个行业资金比较缺乏,尤其是优质现金流的缺乏。因此,在文化传媒行业拥有良好的获取现金能力对公司投资价值影响重大。

盈利能力因子和短期偿债能力因子贡献率则差别不大,分列二、三位。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公司的成长能力,这是衡量很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都需重视的因子。尤其是文化传媒行业公司成立时间都不是很长,上市时间更短,因此更要重视其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与获取现金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相对应的,反映文化传媒行业短期筹资和经营的水平。

在最后的综合评价中,中文天地、ST万鸿和深圳方直科技在综合得分上领先其他公司比较多。中文天地母公司为江西出版集团,在2010年重组上市,由于其传统出版业务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整体效益比较好。ST万鸿排名较高,与一般ST公司状况不一致,主要是因为ST万鸿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深圳方直科技排名第三,与其最优的获取现金能力有重大关系,而这一方面与其业务形态和业务增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6.08%的限售股解禁。在文化传媒行业最重要的指标因子获取现金能力因子上,天威视讯、百视通和深圳方直科技表现最突出。天威视讯和百视通有一相同的主营业务就是有线电视、机顶盒业务,而这两年正是全国全面普及有线电视,这两家公司在有线电视收费上获取了大量现金。

在另一主要因子盈利能力上,华录百纳和上海新文化表现最抢眼。华录百纳主营业务是影视,而其在2012上半年推出的精品电视剧《老爸的爱情》、《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创造了巨额收益。上海新文化则是2012年7月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整体业务的经营水平较高,发展活力较强,为其创造良好的盈利奠定了基础。

3 小结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价值评估,获得了最后的公司综合价值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基本吻合。投资者可以参考本文结论,在文化传媒行业选择适合的投资对象。同时本文财务指标的选取和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对其他行业进行投资价值评价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兆洲,谢铭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

[2] 徐勇,任一萍.应用因子分析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效绩评价[J].统计教育,2007,(3).

[3] 陈智玲,王恒山.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综合评估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2).

[4] 郭璐芸,刘蓓蕾.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灰色关联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2).

[5] 孙伟.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2).

篇4

关键词:户外新媒体;营销策略;分众模式

户外新媒体是指基于分众群体传播的,在不同的渠道中产生的渠道新媒体,主要包括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更生活化的媒体。户外新媒体具有分众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分众传媒看中了户外新媒体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巧妙的抓住了"分众"市场,避开了与传统媒体在大众市场上激烈的"厮杀",开创了分众传播的蓝海。分众传媒发展迅速,成为第一个被计入纳斯达克指数的中国广告传媒股,分众传媒的市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成为了中国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标杆企业[1]。

本文使用SWOT营销工具对分众传媒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分众传媒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并为分众传媒突破瓶颈提出了营销建议。

分众传媒的SWOT分析

优势

分众传媒的成功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差异化优势

与传统大众广告相比,分众传媒广告的分众性和强制性是其主要的优势。分众传媒的核心经营理念是将广告精准地投放到一个具有清晰特征的人群,而这类人群对广告产品或品牌有共同的偏好,通过分众传媒,广告主能让广告最精准和有效地击中目标受众来达成媒体预算浪费度最低的原则和支持实际的销售增长。

二、资本优势

1、风险投资注入活力,收购并购彰显规模优势。

2003年5月,分众传媒赢得了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基金软银的巨额投资,并借资本之力在全国展开"圈楼活动"。2005年10月分众以超过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的股权。2007年3月1日,分众传媒宣布并购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和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好耶广告网络,全面进军网络广告营销市场。强大的资本注入,为分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圈地圈楼,抢占稀缺资源

得渠道者得天下。根据分众传媒的官方数据,分众传媒已覆盖全国96个城市90000栋楼宇,涉及写字楼,高级公寓,商务会所,4S店,银行等。分众传媒进军大卖场,迅速抢占卖场资源,截至2010年3月31日,分众传媒卖场终端联播网覆盖全国206个大中小城市,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华联等超过4000家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

三.服务优势

分众传媒每年斥资千万为广告主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给广告主提供 清晰可量化的效果评估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与AC尼尔森等市场调研公司合作,对受众人群进行调研分析,并率先将电视广告评估模式导入楼宇电视。分众传媒让广告主清楚的知道投入的广告费用产生了怎样的广告效果,专业的服务为分众赢得了更多广告主的信赖。

劣势

一、新鲜感降低,受众注意力下降

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分开受众,利用无聊,在传统媒体没有涉及到的区域内播放生动、鲜活的广告,在前期这种创新方式带给受众极大的新鲜感,而时间久了之后,这种新鲜感逐渐褪去,换来的是麻木[2]。

二、行业门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其核心的竞争力,反观分众传媒,简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后来者众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分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多元扩张,脱离行业本质

分众传媒的发展史是一部扩张并购史,收购框架传媒、好耶网络广告、玺诚传媒等公司,分众的触角伸向了卖场、手机、互联网及休闲娱乐场所广告等领域,分众传媒试图在越来越多的不无聊的区域安插越来越多无聊的广告,这种做法无疑是违背了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本质。

四、分众无线事件企业声誉受损

2008年分众传媒旗下无线广告媒体子公司分众无线被央视315晚会指为垃圾短信重要源头,消息曝光后,分众传媒的形象一落千丈,分众传媒的股价从最高的66.3美元跌至26美元左右,接近历史最低点。

机会

一、广电总局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限插令"的实施将使得电视广告的播放价格上升,广告主为了降低广告成本,必将积极寻找多元投放渠道,对于CPM较低的分众传媒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二、新浪与分众的合并,内容加渠道的多元化尝试,为分众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分众传媒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但是缺少内容的支撑,与新浪合并之后整合新浪的内容资源,打造中国最具实力的网络媒体新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整合营销服务,开拓更多的利润空间。

三、大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二三四线城市市场亟待开发,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分众传媒逐渐向这些城市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威胁

一、北广传媒占据先天优势,势头直逼分众传媒

户外新媒体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分众传媒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参与者-广电系户外电视屏,其特殊之处在于拥有广电系统的背景,能获得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3]。

二、户外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广告效果难以确保和评估

户外环境的多变性,不可控性以及消费者在户外状态的多样性,导致广告效果难以确保和评估,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测量户外新媒体广告效果的 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分众传媒的发展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分众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技术瓶颈、企业社会形象受损、内容短板、受众注意力下降、竞争同质化、广告效果难以准确评估等都制约着分众传媒进一步的发展,分众传媒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针对分众传媒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分众传媒的营销策略建议

一、广告投放人群 -- 精准再精准

分众传媒早期的成功在于巧妙的"分"开了受众,依靠传播渠道的特性,将受众人群定位于具有核心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这一定位成功契合了大量广告主的需求,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分众在投放人群方面应该进一步细分,准确抓住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二、广告投放地点 -- 渠道科学整合

分众传媒应该根据不同地点的情境特性调整广告投放策略,优化现有渠道,提高广告效果。在优化、维护好各个渠道的基础上,分众传媒应该将现有渠道有机整合起来,发挥渠道的整体效应。另外,分众传媒不仅要整合自身渠道,还应寻求与竞争对手的合作。

三、广告投放时间 -- 注重时段价值

数分众传媒应该注重广告的时段价值,区分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广告的播放价格,转换传统的以广告投放地点差异为依据的广告定价策略。

四、广告投放内容及形式 -- 让广告鲜活

分众传媒应针对受众群体的兴趣投放广告,在制定广告投放计划时,可围绕受众的生活轨迹多渠道同时播放,加深受众对广告的印象,同时在受众对广告产生麻木或厌烦情绪之前及时更新,不断给受众带来新鲜感。

五、塑造自身良好品牌形象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分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自身品牌宣传力度。受众对于分众传媒这一品牌的知晓率较低,分众应该利用自身的媒体平台,加大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宣传。

2.塑造品牌形象,良好的广告品质是根本。在对广告主的选择上,分众传媒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不能为了获利而播放具有虚假性质的产品广告。在广告投放渠道的选择上,应选择正规合法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覃怡敏.江南春:让人们看到原汁原味的分众[J].新财经2010.10:79-80

[2]夏寅.从分众传媒的兴衰看受众的注意力价值[J].新闻传播.2010

篇5

【关键词】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媒体行业的整体转型,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减弱,新兴媒体的发展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之下,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职业忧虑随之而来,面临着主动或被动的职业流动。新闻传播行业的职业流动(Occupational mobility),是指新闻从业者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的角色互换,或在同一职业中进行的职位变换。“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进行职业流动时会再次选择新闻行业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1]2016年7月,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ln)了2010年至2015年媒体行业从业人员跳槽指数的报告分析,数据显示,媒体人才的流失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跳槽率高达13.45%,新闻人才的年均跳槽率增长高达4.5%。[2]根据近年来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规律可以看出,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员工满意度以及传媒产业聚集等是影响其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上述几个因素展开分析,以期为新闻从业者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一、劳动报酬:收入变化是引发职业流动的直接因素

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是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最根本的经济动因。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媒体日渐衰落,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下降,不少纸媒还推出一波又一波裁员“风暴”,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且工资待遇增长空间狭小,收入与付出难以成正比。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媒体平台,且以丰厚的劳动报酬招贤纳士,内容运营、文案策划等新媒体岗出现人才供不应求之态。相比之下,新媒体平台更能吸引人才,因此,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在本行业内进行职业流动时,首先会选择新媒体。

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向新媒体行业的职业转型经历了1.0时代到3.0时代的跨越。2000年左右,1.0时代少量新闻人开始投身于新媒体行业;2.0时代,资深媒体人纷纷离职,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创立互联网媒体公司等;3.0时代,传统媒体遭受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之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且职业流动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在传统媒体工作了一定年限,且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新闻人,职业转型至网络媒体即可成为资深媒体人,薪资福利又相当可观,新闻人现实生活中迫于生存压力,为了实现利益增长,必然会选择跳槽。

图1数据显示,以报纸、电视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年平均工资远低于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平均工资。网络媒体从业者年均收入比报纸行业的高2至3倍;比电视产业的高1至2倍,显然,网络新媒体的劳动报酬更能吸引新闻人才。从2009年至2014年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从业者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上看,报纸、电视产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幅度比较平稳,且增长值也比较小;而网络媒体从业者年均工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媒体。相关数据显示,在进行职业流动的新闻从业者中,有21%的人会选择进入高收入的互联网媒体。由此可见,劳动报酬的高低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是息息相关的。

二、传媒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变动是职业流动的内在动力

目前,新闻人才需求结构的不合理,采编播等基础业务人才占比较大,而传媒经营管理者以及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据了解,许多媒体开始采用虚拟或实体智能新闻机器人,把记者从琐碎繁杂的基础数据和新闻信息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仅凭借文字功底难以立足,采编播新闻人才急需进行业务升级。新媒体平台需要的新闻人才必须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够把握大数据时代脉络的媒体平台运营者。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传媒生态环境,一些资质平庸或者难以承受重压的新闻从业者不得不选择职业转型。

2014年部长刘奇葆在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这意味着媒介需把握时代脉络进行改革,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结构必然面临着重新洗牌。新闻媒体的数字化变革对新闻人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专业基础,部分岗位对技术素养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一些新媒体岗位还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2015―2017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招聘信息做出相应调整,新媒体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完善与扩充,且更加强调新闻人才的复合型才能。2015的招聘信息是比较具体细化的,涉及到摄像岗位,而2017年的招聘信息则更加具备综合性,且取消了编辑记者岗位的招聘。由此可见,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结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新闻人的职业流动。

有研究者对 2009 年至 2015年间 52 位媒体人的离职告白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从数据上看,仅2015年从传统媒体核心岗位转型至新媒体平台的达到20人,包括陈朝华、张泉灵等。传媒转型过程中新闻人才需求结构变革,一部分优秀的新闻人才离开新闻岗位,追求更高更有挑战性的职位;还有一部分新闻人,即使选择留守媒体行业,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表现出与传媒行业现实需求不匹配的能力欠缺,不得不选择职业流动。

三、员工满意度: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综合性因素

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综合性影响因素,是新闻从业者对自己所在的传媒机构的满意度。新闻从业者是否会跳槽取决于其对所服务传媒行业的忠诚度,而职业忠诚度又取决于对所服务媒体的满意度。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因素,与员工的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均存在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工作兴趣、工作的稳定性、晋升的难易程度、职位的状况、传媒机构的形象、传媒内部员工有效沟通、工作环境的好坏等,都是影响新闻从业者对传媒机构满意度的因素。新闻从业者的个人职业目标与所在媒体目标是否一致,也是引发其职业流动的因素。借用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一书中提出的目标一致理论对这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当传媒工作者的个人目标与传媒组织目标出现错位时,就会通过跳槽解决这一问题。

当新闻从业者难以从新闻理想与传媒市场化制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传媒行业的满意度较低时就会选择离职,这一现象在调查记者队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11年11月被誉为法治报道最优秀的记者杨海鹏离开《财经》杂志;2012年7月刘建峰从《经济观察报》离职;同年8月著名调查记者简光洲从《东方早报》离职。众所周知,调查记者是很艰辛的职业,且工作报酬不高,工作环境往往比较复杂,有时还带有危险性。职业转型时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本行业,是检验从业者职业忠诚度的重要指标。显然,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是比较低的,他们工作到一定年限之后就会另谋出路,且继续从事新闻工作的意愿比较小。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满意度会受到工作回报与心理舒适程度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当新闻从业者的个人目标与传媒单位目标不一致时,职业满意度下降而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也会不断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新闻从业者调整自己个人目标向传媒单位目标靠拢,或传媒单位为其改变目标,显然,这样的改变是有很大困难的,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当新闻工作者对传媒行业的满意度比较低时,进行职业流动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跳槽至目标一致的传媒机构,实现个人能力最大化。

四、产业聚集:新闻人才职业流动的外部动因

随着传媒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产业聚集也日趋明显。目前,北京、上海传媒产业聚集区是比较典型的。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经济圈的传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闻从业者涌入,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成为传媒行业跳槽频率最高的地区。领英数据显示,在全部职业流动的新闻从业者中,长三角地区占46.4%。相对于上海而言,北京的传媒产业聚集发展更具优势,三大央媒(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大门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优酷等互联网媒体,以及媒体传播公司等均聚集于此。近年来,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诸如上海、北京等传媒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体现出了人才流动的市场行为。传媒产业聚集也会客观地造成新闻从业者不理性的职业流动,传媒机构也不再愿意花费精力培养优秀人才,把目光聚集在挖墙脚上。

传媒产业聚集是一种资源整合式发展,使传媒行业内的竞争机制更加透明,有利于不同岗位的媒体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也为新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传媒产业的聚集必然会诱发新闻人才的聚集,也不可避免地加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年轻的新闻从业者跳槽时比较倾向于去传媒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因为相对于二、三城市而言,一线城市传媒产业聚集水平更高,发展机会也更多。近年来,新闻专业毕业生择业时“孔雀东南飞”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多数都比较愿意在传媒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择业。

五、结论与思考

新闻人才是传媒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新闻从业者个人也能在职业流动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传媒单位,从而提升职业满意度,更好的发挥个人的工作潜能;但过于频繁无序的跳槽则会影响传媒单位的稳定发展,从业者个人的职业归属感也难以建立。总体而言,新闻人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从新闻工作者个人这一方面看,劳动报酬的高低、职业满意程度都是影响其职业流动的因素。当收入难以满足需求时,新闻从业者很难安心投入工作,对新闻职业的满意度必然也会随之降低,影响新闻人的职业忠诚度。从传媒生态环境这一角度看,传媒转型促使新闻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础人才因职业技能缺乏而被淘汰,遭遇被动的职业流动,优秀的传媒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而离开传统媒体行业。同时,传媒产业的聚集发展,必然会带来新闻人才的流动。

针对新闻人才职业流动过于频繁这一现象,传媒行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逐渐弥补新闻人才需求缺口,才能保证传媒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一,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传媒单位需将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人机制落到实处,淘汰一批不适应传媒转型的新闻人。新传媒生态中要引进相关产业的急需人才,而要留住这一批人才,就必须采取一套独特的收入机制,劳动报酬要能满足新闻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以更优的机制留住原有人才,重塑传媒单位的采编人员的考核制度,保障从业者经济利益最大化。新闻从业者个人则要清醒地认识到,过于频繁的职业流动并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高收入的媒体岗位必然对人才要求更高,且工作压力更大,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第二,提升传媒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仅提升工资报酬来解决这一问题是欠妥的,因为员工满意度是受到多维因素影响的。传媒单位要优化新闻人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上升机制,培养新闻人的职业归属感。传媒单位还要找出新闻人工作回报层面与心理归属层面的平衡点,尽管这个平衡点因人而异,但只有掌握新闻从业者的综合需求,并做出适当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员工满意度,使新闻人不具备“跳槽”的动机。另外,新闻媒体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立专属的文化品牌,吸引志同道合的新闻人才,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人的职业忠诚度。

第三,开展新闻人才在职培训工作。传媒单位应该注重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创建优质的学习平台,或者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在职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懂得如何从庞大的新闻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新闻人才的创新意识,新媒体是一个灵活多变且信息流量庞大的平台,许多新媒体平台依靠个性化品牌求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具备创新思维的新闻人才。

注释:

[1]苏林森.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新闻界,2012(02).

[2]媒体人跳槽都去哪儿了?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最受青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7-19.

参考文献:

[1]蔡雯,翁之颢.融合转型的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对近年传媒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观察与分析[J].新闻记者,2016(12).

[2]陈敏,张晓纯.告别“黄金时代”:――对 52 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记者,2016(02).

[3]中松义郎.人际关系方程式:用公式开拓你的人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

篇6

    西方国家传媒业中的这种并购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并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全球化发展,让世界各国的信息最迅速、真实且完整地展现给观众,这种并购行为推动了西方国家传媒业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产业并购行为较晚,导致传媒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缓慢,是我国传媒行业所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面对传统媒体的竞争力逐渐下降的情况,我国传媒行业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媒体行业的发展观念。这种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新兴媒体方式在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传媒行业依旧以传统的传媒行业为重心,严重阻滞了我国传媒行业迈向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步伐。行业产出上的对比。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报刊的广告收入为275.6亿美元,同比幅度下降了27个百分点,这种幅度是美国报业的第9次下滑,这说明了西方传统媒体的衰落,但是在报纸广告下降的同时,网络广告收入却快速上升。2009年,美国的四大网络公司(谷歌、雅虎、微软和美国在线)的网络广告收入总额为326.42亿美元,比2008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其远远超过报纸的广告收入。除了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些状况都证明了传统媒体的衰退和新兴媒体的兴起,这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很多西方国家都将传媒投入着重放在新媒体发展方式上。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广告市场规模虽然从1981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99.56亿元,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中,广告收入所占GDP的比率为0.63%,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广告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为1.75%,和国外某些发达国家的比例也相差悬殊;2008年人均广告收入为143.04元人民币,而美国在1989年就达到了人均499美元。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媒行业的产出存在一定的差距。行业技术上的对比。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离不开信息技术,传媒行业亦是如此。以电影传媒为例,西方很多国家的电影逐渐占领我国电影市场,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电影给了观众很独特的视觉享受,如美国《变形金刚》《钢铁侠》等这类能够让观众叹为观止的电影。这些电影中的特效大多都是用技术制作而成的,能够让人感受到激情,这种激情正是我国电影缺少的。这种来自于媒体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媒体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另外,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了499部电视剧。虽然电视剧数量较多,但是从电视剧质量上看,很多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1/4在电视媒体播放,资金的浪费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我国传媒业技术上的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传媒行业都应该不断完善体制的改革。通过完善传媒行业的改革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传媒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优化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作为十分有潜力的行业,传媒产业必须摆脱过去留下的传统思想,应该认清当前的传媒发展形势,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能力上。当面对全球各国传媒产业的挑战时,我国传媒企业应该理性地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依照自身状况和需要准确地制订发展计划,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来扬长避短。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传媒行业应该在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上,努力增强新兴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就传统的传媒行业而言,其在我国传媒行业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传媒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传统传媒行业的发展,应该健全和完善对传统传媒行业的管理机制。就新兴传媒行业而言,要不断地汲取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将其摆在传媒行业发展的重心地位,让我国的传媒行业能够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另外,我国传媒行业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行业的并购,实现传媒行业的全球化发展。[4]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我国传媒行业当前的发展还有待提高,而这种提高必须结合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而信息技术观念是指要学会接受和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其次,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想挽救传统传媒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来更新传统媒体,使我国传统的传媒业能够快速地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最后,传媒行业的转型还需要以技术为驱动。百度、网易、腾讯、新浪、微软等传媒都是技术企业,这说明新的媒体形式都是以新技术为前提的。因此,要想成功地实现传媒行业的转型,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提高传媒技术一方面能够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如苹果公司通过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融合打造了iphone、ipad等产品,有效地激活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激发了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也促进了技术的提高。[5]综上所述,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传媒行业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构、投入和技术上。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传媒技术的出现,传媒行业和信息行业之间的联系也会日益紧密,这也是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这一点恰好是我国传媒行业中的最大缺点,国家应该注重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传媒业的交流,汲取更多宝贵的经验,将传媒和技术有效地结合,共同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竞争力。

篇7

【关键词】传媒集团 广电传媒 媒体品牌

中国的传媒业未来必将走向国际化,国际上知名的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对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五大传媒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寻找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索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路径。

一、中国广电行业的四大特征

广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都为广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媒产业政策环境也正在走向开放和规范化。广电行业正在加快自身的各项改革,逐步革除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和产业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从整体来看,中国广电行业有四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广电政策正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

从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改革趋势来看,广电政策正在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其改革趋势体现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推进体制创新;宣传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

2、制播分离是当前中国广电产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在电台电视台的非新闻类节目栏目进行。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管理改革是制播分离改革的一个重点。

3、广播电视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刻革命

媒体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对媒体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又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更是如此。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数字技术革命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产业领域、电信产业领域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甚至冲垮了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传统界碑,在网络多媒体的平台上实现了“大会师”、“大汇流”、“大融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至少目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议程设置失效、管理手段失控和舆论导向失灵的效应。

4、电视行业的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经营水平提高

广电行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缺乏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不断深入,广电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工商行业的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制度不断被引入;二是随着广电产业对外交流与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的节目形态和经营经验、管理模式不断被中国的广电同行借鉴;三是中国广电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形态或者带有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又使得竞争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加。

二、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经验和模式分析

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中国广电行业未来产业模式构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在内的五大国际传媒集团都形成了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他们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和成长特点如何呢?我们首先对这五大传媒集团的业务和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

1、五大国际传媒集团业务模式和经营策略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要业务内容涵盖了杂志、出版、电影、电视、音像、网络;其经营特征包括:一、把握受众需求,引领行业趋势;二、利用技术力量,提高媒介影响;三、重视特色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四、重视人才资源,聚敛创新力量。在经营策略方面体现出它独有的导向,即并购与联盟、全球化策略、多媒体互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2)迪斯尼自诞生以来,在娱乐和动画片制作行业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公园旅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基于上述内容而延展的商品连锁店、歌舞剧演出、唱片出版等其它业务;其经营特征包括:一、销售欢乐;二、多领域混合经营;三、品牌经营;四、以影视娱乐为核心业务;五、适时并购。

(3)贝塔斯曼的全球发展是以其全球性音乐销售网络和全球性书籍、音乐俱乐部为基础的,通过强化音乐市场份额称雄全球。但它没有一个电影或电视制作室,对于发展迅猛的电视产业只是间接参与,并未直接参与。在经营策略方面,贝塔斯曼的独到之处体现在:选择并潜心于专业出版领域、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经营。

(4)维亚康姆在传媒娱乐、新闻、体育、音乐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依靠MTV和Nickelodeon两张至关重要的牌,维亚康姆不断将自己的产业触角伸向全球。内容为王、品牌建设、重视版权保护与特许经营是其主要经营特征;在经营策略方面,维亚康姆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坚持主营业务、整合发展、全球市场战略、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技术领先。

(5)新闻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影和电视,而网络、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等也占有重要的份额。新闻集团的成功归因于两方面:在资本运作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并购;在技术先行方面新闻集团总能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在经营策略方面,新闻集团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的并购策略、严密的财务管理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

2、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共性特征

五大传媒集团在经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无非是利用多种手段演绎近乎相同的媒介经营内涵。即:明确产品定位,利用合适的人才进行内容生产,并将其传递给受众,并且不断强化自身品牌,为客户、经营者本身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对五大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发现跨媒体运营、国际化战略和整合发展观三大核心是它们的共同战略,这对传媒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跨媒体运营可以很好地实现内容与媒介平台的互动和各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五大集团的媒介经营领域均涵盖了所有的媒体种类。任何地区的传媒市场都是有限的,为了实现规模效益,传媒企业必然要摆脱地域限制,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中国广电传媒企业发展可借鉴的路径

中国传媒企业的成长虽不能照搬国际传媒集团的经验,但是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产业运营、人力资源和媒体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广电传媒集团的进一步成长。

1、强化产业运营是广电传媒成长之重

无论是国际传媒发展历程还是国内广电产业发展战略,都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跨媒体的扩张和运营,二是沿传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传媒集团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三条主线,即跨媒体内容提供、媒体价值链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跨媒体内容提供是指以电视节目为立足点,向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手机电视内容、互联网内容、平面媒体内容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提供发展;媒体价值链拓展是指从目前单一的广告经营向电视购物、主题公园、演艺经纪等多个传媒价值链环节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主要指手机电视台和媒体网站两大跨媒体平台的经营。

2、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广电传媒成长之核心

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协作、创新、学习的文化氛围。健全的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

(1)建立人力资源部和主要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岗的两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是实现人员管理的重心前移,科学规范各节目中心的人员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降低用工风险,更有效地为节目中心提供相关人力资源服务。

(2)为科学规范用工标准,制定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工作规范,明确所有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各单位所需岗位编制,实现“定岗、定员、定责”。为传媒集团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3)在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员工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并与事业发展和薪酬激励结相合,促进员工在本专业岗位上不断发展,同时也形成基于能力素质的培养开发机制。

(4)为了充分发现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节目创意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节目质量,建议在多种层次上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人才竞争机制,如中层干部竞聘机制、栏目制片人竞争和淘汰机制、重大活动导演竞争机制等。

3、加快塑造媒体品牌是广电传媒成长之基

媒体品牌主要包括频道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人才品牌等,都对整个媒体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代表性媒体的品牌研究发现,品牌推广策略主要采用立体多层次的推广模式,具体包括:受众推广、销售推广、公共关系等。

(1)受众推广:制定针对各个特色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和开发频道主题色、主题音乐、主持人特色语言和形象;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手段介绍新频道节目、新频道形象、大型活动信息;多种方法积极推动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创造品牌推广机会。

(2)销售推广:定期举行广告客户的品牌推广说明会,提高媒体在全国企业客户中的影响力。

(3)公共关系:以宣传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为目标,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利用部分节目时间,增加社会公益广告播出,进一步提高媒体公信力。

国内广电传媒发展日新月异,要在众多媒体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势必要在运营、人力资源以及品牌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①周鸿铎、夏陈安等:《电视频道经营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②周鸿铎等:《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③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④李小曼,《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

⑤高冰妍,《媒介融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科技探索》,2011(7)

篇8

关键词:数字语境;影视传媒;人才培养

一、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基于数字语境所开展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是复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随着影视传媒行业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传媒行业竞争的主要因素,在所开展的影视传媒教学计划中也更加重视综合素质人才培B。数字语境近年来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对影视传媒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需求,需要在教育体系方面进一步改革,同时配合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够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技术培育不仅仅是大学生思维方面的改变,还需要人才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协调好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速率,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更理想的影视传媒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数字语境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下面文章将针对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二、影响影视传媒发展的因素

(一)时代性因素

时展迅速的同时在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上也有明显提升,因此对人才技能水平掌握标准也是不断改变的,这一点上专业人才很难达到发展需求,在自身专业技能更新上也比较落后,最终出现与影视传媒技术脱轨的情况。在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影视传媒人才需要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即使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也不能停止学习创新,一些仅掌握初级技能的专业人才是很难满足岗位需求效果的,在该领域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二)专业人才缺乏因素

专项人才缺失直接导致了行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在影视传媒素材的制作中,人才的先进性并没有体现在其中,在制作技术选择上也存在不合理因素,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建设水平。大学期间所开展的专业技能学习内容深度设置不合理,学生在校期间的传媒技术水平提升也并不理想。人才与环境是限制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到数字语境发展阶段,需要将传统技术方法与创新体系相互融合。但大部分专业人才都只掌握了原有技术体系,在创新技能方面掌握却比较欠缺,随着工作计划不断深入,所带来的影响也会逐渐加深,阻碍影视传媒行业不能高速发展。

三、数字语境中影视传媒人才培育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在进行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中也要体现出创新性,能够将行业发展需求与综合素质提升同时体现在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的同时展开理论性研究,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建设效果,这也是传统方法中所不能实现的。通过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将语境融合数字化理念需要完善的创新体系,所开展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今的行业发展需求,更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问题,实现通过人才来促进行业深层次发展,达到一个理想的发展建设水平。

(二)进行融合性的人才培养

既要保障人才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同时在所开展的人才培养中更要体现出在艺术方面的审美内涵,欣赏影视传媒作品并发展总结其中的艺术价值,在独立创作中将这种艺术价值融合体现在其中。为日后管理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融合性人才体现在多个方面上,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对实践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效学习环境,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接轨。融合性还体现在教育观点中,在课堂上可能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引导,并建立一个更高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断感受到进步,在学习兴趣上也会有明显提升。

(三)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

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该结合职业生涯定位教育,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向这一方向努力,在所开展的影视传媒教育中要确定学生的主置,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开发潜能。人才培养方向要与行业发展前景一致,引导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在常规学习中也更善于发展总结,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也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发挥作用,在行业中创造更理想的成就。

四、结语

在传媒类型多样、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拥有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技术综合优势的电影、电视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传媒形态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文化名片。而随着传媒的多元化,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将迈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行业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在此阶段,影视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将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引发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直接影响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媒体 资本运营 SWOT 对策

一、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不管从媒体自身的特点考虑,还是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或者从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角度看,媒体进行资本运营势在必行。因为,进行资本运营可提高传媒产业资本的利用率,拓展盈利模式,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壮大自身规模和开发新路子,另一方面可充分运营现有资本,提高使用效益,增加创收。此外,进行资本运营,还能够促进改革。比如媒体上市,不得不面对股东及社会的监督,以及资本市场不断竞争的压力,从而能促使媒体必须完全遵循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完善包括监督机制,以及财务机制在内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

二、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的SWOT综合分析

对我国传媒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环境和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诊断分析,能够使国内传媒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战略。

1.优势。国内传媒已经充分认识到进行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传媒集团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本运营,越来越多的传媒与资本的结合。媒体资本运营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既有国家级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也有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强势媒体进一步加快与国外传媒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几家传媒公司均不约而同地公告,进行一系列资产、业务重组,显示出在新形势下国内强势媒体开始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资本运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从目前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来看,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这也为我国媒体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劣势。目前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第一,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频道资源等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产权不够明细,行业定位不明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使得多数媒体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在机制上,由于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人缺位,管理层缺乏长期薪酬激励,因此,传媒经营缺乏足够的的盈利冲动,同时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腐败。第三,资产的授权问题,还有待完善。第四,传媒资本市场存在缺陷。在体制上,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权力嫁接”而不是“资本联姻”,传媒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也不完善,使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3.机会。目前,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公共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3.威胁。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加入WTO后,境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正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渗透。据统计,获准在境内落地的国外电视频道已达30多个,经营规模前十位的杂志大部分有外资的进入,多家国际传媒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中外传媒的直接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国内的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仍局限在单一媒体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不高,在技术、实力、人才等方面均处于很大的劣势,竞争力低下。面对外来媒体的入侵,国内媒体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对策分析

篇10

(一)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广电传媒集团一部分还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一部分虽然完成了企业化转制,但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受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财务管理在观念上更新不够,风险观念、现金流量观念和价值最大化等全新财务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需求,财务管理还没完全进入角色,未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

(二)会计核算模式不统一 在会计核算模式上,全国广电传媒业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不同的核算模式;有的依旧执行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体系;有的内部实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对外仍转换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披露相关会计信息;有的完全执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三)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现有的财务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广电传媒业依然沿袭了事业事业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广告收入和应收应付款等方面制度比较健全,而对经营中的投资风险、资本管理、融资管理、税务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欠缺。

(四)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广电集团资产规模的扩大,经营项目的不断增加,经营地区与本部的远离,资金链条不断拉长,广电集团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集团进行多元产业经营时,涉足多行业、多市场,部门和子公司逐步增多,对经营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行业目前情况看,广电集团财务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和驾驭的能力有限。原因包括:一是广电传媒行业整体经营风险意识淡薄;二是与财务管理在集团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和地位有关;三是集团未明确风险控制目标,也没有专门的控制管理人员,没有成立具有独立性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构。

(五)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广电行业的产品属于文化产品范畴,与其他产业的产品相比,人的主动性影响较深。随着广电产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企业投资效益紧密联系。而广电财务一直以来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市场分析、投资管理、财务预测方面能力缺乏。

二、广电传媒行业财务管理加强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电传媒行业要真正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建立以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科学决策投资项目,加强风险防范,加强对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投资效益考核。真正发挥财务管理所具有的预测、决策、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行企业化管理 随着广电传媒竞争加剧,产业化经营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产业化经营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实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实行企业化。通过实行企业化,制定有效的媒体发展战略来调动、积累和优化配置所有优质资源,建立真正的核算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同时与之相配套的财务管理也必需向企业化转换,首先在核算制度上必需转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以全面、完整、清晰核算媒体收入、成本和费用,考核媒体投入产出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制定科学、完整、符合广电传媒产业发展实际的财务考核体系,以支撑和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明确预算对象,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流程,加强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主要表现在:(1)预算目标要科学。一是预算目标的制定要有充分依据和数据支撑。二是短期预算目标服从企业长远战略规划,从而使各期预算可以相互衔接,便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同口径分析和比较。三是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和调整目标的规范调整。(2)预算对象要明确。根据广电传媒行业的现状和特质,为加强预算的有效管理,预算应分解下达到不同对象。(3)注重投入产出比分析。目前,广电行业将节目预算经费与收视率、收视份额相挂钩。

(四)强化现金流管理 随着广电传媒行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站稳传统的广播电视领域的基础上,业内纷纷向影视剧拍摄制作发行、艺人经纪、动漫产业开发、影视创意园、电视购物、新媒体、房地产等领域扩张和延伸,这种扩张对传媒行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流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为:一是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通过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和合作投资方的信心与信任,多方式、多渠道筹措企业集团运营所需要的充足的现金流量;加强现金流量的营运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特别要强化对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往来账的管理;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收益能力,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合理投资布局,做好效益、风险控制分析。二是运用现金流量表做好分析和预测。三是建立集团资金结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