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创意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的创意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的创意设计

篇1

产品创意设计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化浸润下的产品创意设计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产品创意设计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它在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于美和艺术的层面上,使生活具备了艺术文化的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件人工制造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设计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在产品创意设计过程中,设计观念的形成均须以人的需求为基本的出发点。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热门对现代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涵盖了产品所能表现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全部内容。今天现代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产品的创意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物质产品的安全、方便、舒适、可靠、效率等,即产品创意设计良好的“适用性”,而满足这种“适用性”的需求即是现代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问题。工业设计师的使命在于以人为中心,努力通过创意设计活动来协调“人——机——环境”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现代产品的创意设计形态更加丰富,操作更加简洁,功能更加强大,将更多的高新技术与新材料相结合,提高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保障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所要强调的正是这种思想,从工业设计的崇高目标和使命上来理解产品创意设计的意义,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现代工业产品的创意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活动,是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同时受环境和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要求工业产品不仅要实现一定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在外观、肌理、视觉、触觉、使用方式等方面使人感觉到亲切、自然、具有“人情味”。

现代工业产品形态的提示性、趣味性、娱乐性及文化内涵等,即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是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的设计观是工业设计经过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成熟期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20 世纪 50 年代,在西方各国出现了大量的水泥和高层玻璃建筑,并以此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标志。为了节省成本,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狭小拥挤,空间流动不畅,有时多达数万人在一座高楼里工作和生活,人们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心理和象征方面认识的进步,人们逐渐认为把追求纯功能的理性作为大批量生产唯一目的的设计缺乏情感色彩。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心理学的行动理念和认识心理学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创意设计过程中,创新既是设计的目的又是设计的手段,并在整个创意设计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创新为产品的创意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市场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产品创意设计的创造力成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创新心理是设计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师创新、拓宽设计思路的重要突破领域。把握产品创新心理、突破设计思维的限制,提高现代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的水平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创新活动是指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认识、发现和改造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觉、视觉、记忆、想象等心理机制,都将发生一定的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既能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思维是人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决策的动态活动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性的认识,二是认识的过程。思维具有再现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按照发展方向的划分,思维可分为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按思维的活动规律划分,可分为逻辑抽象思维和感性形象思维;按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进行划分,可分为正向常规思维和跳跃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包含以下九种思维:抽象、形象、直觉、灵感、发散、收敛、分合、联想和逆向。形象思维也称为具象思维,是意象运动的过程,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外在整体形象进行观察来体会和了解物体的各种信息。它依靠自然真实的场景、丰富协调的画面、明确肯定的视觉符号、绚丽多彩的色彩,一切可直接感知的物体表面现象的理解,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形象的思维的整体过程就是由感性、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抽象的行为方式作为主要的思维。所以灵感和直觉便是由以上几种抽象行为方式所产生。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或多路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创造家吉尔福特把发散思维定义为能够从所设定的限制性信息中产生不同的多种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是指思考者以所思考的问题作为发散的基点,不受任何思想和观念的限制,发挥人最大的想象力,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维,以至产生发散性的的思维方式。故而设计者能够根据此,设计出更加新颖,更加独特,更加有突破的作品。发散思维是多方向的开放思维,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流畅性,是指发散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沿着这一方向表达出较多的概念、想法,形成统一方向的丰富内容,表现为发散的“个数”指标。第二,变更性,是指发散思维能从某一方面调到多个方向,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能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表现为发散的“类别”指标。变更过程实质就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克服人们头脑中已有的传统的、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能够灵活地变更出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第三,独特性。指的是发散思维能够有独到的见解,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堪称是创新性思维的最高级的阶段。收敛思维又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或定向思维,它的表现形式为“以多趋一”,指在思考过程中,为了解决某一中心问题,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各种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思维的方向指向该问题,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程序中去,以探索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包括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逻辑思维过程。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完全相逆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快速有效、创新型的解决涉及问题,但是两者也有根本性的区别。第一,从思维发展的方向上看,发散思维是从中心问题开始向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一到多”的过程,而收敛思维是从外部的各种信息出发,逐渐向中心问题靠拢,是“从多到一”的过程。第二,从思维活动的作用上看,发散思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开放,有利于拓展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探索出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收敛思维有利于从各个不同信息中综合选取最确切信息,有利于快速解决问题,也容易取得突破性进展。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既有区别又有互补,在问题明确,但是信息比较少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发散思维,而对于信息量大,相对模糊的问题,则往往采用收敛思维的方式,在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创新性成果。

篇2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创意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创新能力。设计也需要且必须融入创意。汉王充在其《论衡·超奇》中提到创意这个词:“ 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创意,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创造意识,或者是一种创新意识。苹果手机代代出新出彩,三星手机款款有新意,而诺基亚固步自封,多年唯有创新,最后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创新是一种突破,是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以及灵感迸发和直觉体验综合运用的结果。对于涉及到设计的专业学生,必须要培养创意能力。只有设计品具有创意,才能够有发展的空间。反之,只是应付差事般的设计,毫无意义。

怎样融入创意才最贴切呢?一个贴切的好创意会产品带给生活更好的方便与享受,而不贴切的创意恰恰相反,甚至会让产品无法发挥出它本来的作用。笔者认为创意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的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物化的心理活动。创意设计在于扩展设计思维,达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创意不仅是重在“创新”、“有新意”,更要结合实际、结合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新意。而设计,更是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达到解决生活需要的目的为先。所以,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设计是要服务于生活的。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设计,首先,它要使生活更加便利,解决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将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设计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反之,不以生活为导向,违背规律的设计,并不是好的设计。

大学应是一个思想活跃之地,思想的火花不断地碰撞,产生新思想、新思维。而今,纵观国内的大学教育,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着创意明显不足,设计产品同质化、单一化严重。究其原因,第一则是有些大学教师只是应付差事地讲知识,从不对学生进行创意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也是机械地去学,逐渐失去兴趣。老一套的理论学生很难提起兴趣。第二,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大学后,学生过分放纵自己,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格为导向,对未来没有规划,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认识,社会责任感缺失。第三,没有正视产品设计,很多同学认为产品设计就是一个作业而已。认为交了即可。整个过程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完成。

怎样才算是优秀的产品设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必须要有创新,而非可以去创新。设计出的产品,没有创新,生存都成问题,更何况是发展?创新就是改变单一模式,另辟蹊径,但也绝非是走极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的叛逆,打破常规,所谓“不破不立”,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2)好的设计产品必须是有价值的。一件事物要有价值,就必须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要有一定的市场。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要有“用”。上文提到过,设计产品始终要以服务生活为导向,无论是其主要功能还是辅助功能,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实际用途的设计产品无论多高端,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3)出色的设计是具有美学价值的。上文提到,设计是一门手艺活,是含有艺术性素质的过程。设计出的产品美学价值包含自身所存在的美感以及其能够带来的魅力体验、实用性等。我们时时刻刻接触各种艺术产品,他们长伴我们左右,影响着我们日常接触的环境。(4)优秀的设计产品是简约而不简单。当一个设计产品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很明了地辨析出其特点和功能,那这就是优秀的设计产品。反观那些设计复杂,看似高端的产品,人们自觉难以理解,便望而却步,对设计品提不起兴趣。(5)好的设计品,并非光彩夺目,是从容而又自然、内敛。好的设计品,并非是一件普通的装饰物,它是设计理念、产品定位、设计流程缜密等一系列综合后的产物。它可能并没有绚烂的外表,却显得大气,能够给使用者以宽广的表达空间。(6)出色的设计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要历久弥新。绝不能是今天设计出,明天就过时,设计产品不是快餐文化,它应该是一种恒久弥香的事物。这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难题。毕竟,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一些事物在面对众人挑剔时,转瞬即逝,在人们逐渐喜新厌旧的今天,如何使得设计产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量,是众多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7)细节决定成败。出色的设计产品着眼于每个细节的锻造。对于各种漏洞,绝对不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在设计过程中会时刻弥补漏洞,精益求精。这体现出了对设计产品的负责,对未来使用者的尊重。(8)出色的设计应照顾生态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导向,合理高效利用原材料。十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足可见中央对环境保护的支持。笔者所接触的一些产品设计,均以低碳、绿色为主题,一些产品内外兼修,均体现出一种和谐,毫无违和之感。(9)设计产品注重关键点的把握。设计过程总有一些关键节点,需要把握,这样才能将整个设计流畅捏合在一起。最终才能得到好的设计产品。

从上述可以看出,要成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并非易事,而我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意。一个优秀的产品不在于它有多么复杂的设计,多么精湛的工艺,而如果没有新意,那么即使它拥有再多的功能,也不能被称之为优秀的产品设计。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意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当前的大学教育来看,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理论知识,逐渐弱化了学生的上手实践训练。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就好似纸上谈兵。教师应多给学生展示优秀的、创意十足的设计产品,让他们观摩,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弱化设计产品“作业化”风气。第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大学生整日闷在象牙塔内,对外界世界了解甚少。我们的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我们的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第三,加强沟通与交流。思想的不断碰撞才能产生更好的“点子”,我们的设计产品不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一个点子上面吗?涉及到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自发组织专业性的讨论,不断沟通想法,交流观念,产生一派百家争鸣的情境。只有这样,自由讨论的风气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优秀的设计产品出炉。

产品设计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能将其当成一句简单的口号。大学教育中只有加大产品设计的创意力度,才能够逐步摆脱当前产品设计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为社会持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5-01

创意无处不在,设计改变生活。创意产品设计需要融入设计师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提炼、概括,以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地域手绘融地域文化、乡土特色、民俗特征为一体,它与创意设计结合能够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创意产品的设计概念

产品设计是指设计者利用材料、线条、符号、颜色等要素将产品呈现出来,以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实践过程。从本质上讲,产品的设计从来都与创意紧密相连,可以说任何一种产品的出现都是人们创意思维的集中体现。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人对个性化的强调,以及信息技术对于创意产品的推动,使得人们对于创意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创意产品设计是对新的社会需求、社会意象的捕捉、加工、组合过程,它不仅需要设计师掌握独特的设计手段,还需要其在产品中融入对生活的关注和对艺术的理解。

二、手绘对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多元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手绘艺术逐渐从艺术家们的画纸上走出来,进入到产品设计之中,现如今我们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设计以及工业产品设计中,随处都可以看见手绘艺术的身影,而这些手绘艺术不仅从艺术的角度丰富了产品的内涵,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从经济的角度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产品的销售。

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往往能够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力,手绘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予了设计者足够的创意空间,允许其在自由的想象中表达艺术思想,而这与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从理论上讲,创意产品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都凝结了设计者的创造力,因此,在现代计算机绘画软件的支持下,手绘艺术的理念和技术对于实现产品的创意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应用原则。地域手绘融合了地域文化,它不仅具有手绘艺术的基本特征,也具备了一定的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的特征,因此设计者在将地域手绘应用到创意产品设计中时,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个性化原则。从现代人对产品属性的追求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品的个性化,因此地域手绘艺术在应用中,应该根据本身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内涵,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意象性,从而保证在实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2.情感互动原则。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地域手绘在应用于创意产品设计时,一方面要通过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通过情感互动,使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建立情感连接,进而产生一种的精神寄托;3.差异性原则。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于地域创意产品的手绘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因此设计者在运用手绘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欣赏人群的不同结构、不同偏好开发产品,从而从市场的角度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

(二)应用途径。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一张绘有手绘作品的明信片,还是一个印刷着手绘图案的生活用品,都体现着设计者对产品创意与艺术审美的追求,而这种不同于标准化、大批量的工业生产的产品设计与消费形式,已经成为品牌模式的重要发展趋势。

从生活类创意产品来看,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包含了独特的使用价值,例如手绘地图就突破了传统地图的局限,它不仅将城市的基本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磁介质上,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城市中的某一类特点进行集中展示,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从环境创意设计来看,利用地域手绘艺术来提高环境的审美效果,拓展环境空间已经成为现代手绘环境设计者的一个主要的设计方向,例如时尚创意手绘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居设计者的选择,他们可以利用手绘在墙面上设计出一幅幅流动、立体的相框图像,同时利用夸张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地域手绘的艺术特点,而这样的艺术设计不仅可以为房间增色,也可以为使用者带来心灵上的愉悦。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手绘艺术的青睐,以及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手绘艺术开始了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地域手绘由于包含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征,其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应该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利用个性化的手绘艺术不断设计出既能够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也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创意产品。

参考文献:

[1]李中扬,李僮.地域新轨迹――以地域视觉文化为特征的创意明信片设计研究[J].设计,2015,(01):136-145.

[2]施并塑.以画代言,以图表意――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5,(06):109-110.

[3]磨炼.基于地域及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5,(22):95-99.

篇4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91-02

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已经十分成熟,许多国际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门店和网站,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其中商品特色鲜明品种丰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与著名品牌合作的产品,不仅局限于服务校内的顾客,更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完美融合。

国内目前发展较好的是台湾省,以台湾大学为例其拥有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网店,从产品类型到产品创意都不亚于欧美国家高校。并且除了高校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外,还有很多大学生自主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从创意设计、产品制作到最后的营销售卖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大陆的高校陆续认识到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了自己的校园纪念品店或网站等。像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也有了自己的文创研发团队、文创门店以及网站,发展的比较成熟。不过大部分大陆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未起步,相比于欧美国内文化创意产品从设计研发、产品加工到营销环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产品本身存在诸多问题:(1)类型单一、款式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2)缺乏对文化元素的设计加工,设计手法过于简单;(3)受众人群范围局限,社会影响力小。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会影响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

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对于带动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2.1 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高校的学生生源构成都是遍及全国的,也就意味着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高校本省或本地区的,因此他们对于学校的文化、学校所处地的地域文化都知之甚少。現在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新的事物和国外的新鲜文化等,缺乏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地域文化要想传承和发展好一定是需要年轻人的充分参与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学生们愿意购买且会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好的文创产品甚至成为学生们互相赠送的礼物,比起强硬直接的灌输地域文化,将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精美礼品中展示出地域文化风采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是更为有效地方式。在校园文创产品中注入地域文化的文化性可以让学生们在购买使用文化产品的同时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2 利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功能推广地域文化

校园文化产品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它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备纪念意义的,因此会有很多学生和教师把校园文创产品当做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校园文创产品里本身也会包含纪念品和礼品等。这些因素就使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去可以让地域文化借助校园文创这个载体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范围。

3 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作用

3.1 增强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目前国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创新创意不足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设计者仅仅简单的考虑了高校本身的文化。第一,我们承认不同学校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很多综合类大学在校园文化上的区别并不明显;第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物品范畴,因此需要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物质载体和元素符号载体来运用。一般而言高校的建筑、校园的景观、校训校徽等是设计文创产品中主要运用的元素,考虑到建筑的雷同、校园景观本身缺乏文化内涵以及重复性的运用校训校徽做简单设计会产生创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发现仅仅从校园本身寻找设计要素是容易产生问题的。学校是依托城市发展建设的,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必定会受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考虑地域的特殊文化包括独特的材料、独特的符号、独特的物品和独特的技艺等会使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更具创新性创意性,设计者也更加容易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更多更好地产品。

3.2 扩大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人群和影响范围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旅游的热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群体逐渐从师生扩大到了全社会的范畴。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产品将会更加贴近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范畴,因此会更加的受欢迎。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将不再仅仅是师生们赠送亲属朋友的良品,更会成为该地区人们节日庆典互赠亲友时争相选择购买的礼品,同时也会成为到该地区旅游的人们选择购买的纪念品,从而扩大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范围。在一些重大的校园活动中如:校庆、国际高校互访等活动中,我们需要一些具备一定品质和档次的纪念品或者礼品来赠送校友、师长和国际友人及伙伴高校。一般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或者礼品是根本无法满足品质和档次要求的,然而具备地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要求,这类产品可由珍贵的当地材料打造,或用复杂的传统手艺制作,形制可以十分精美,高端上档次。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去拓展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范围和受众范围,使其具备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4 地域文化传承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4.1 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相结合

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结合。在这之前需要对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一般而言校园文化元素主要體现在校训、校歌以及该校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某些研究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知名的校友等抽象概念领域和学校教学楼、校园内风景、校园雕塑以及一些特色场景等具象要素。地域文化的元素提取包括对历史传说、宗教特色、民俗文化等抽象领域以及地域特产、标志性建筑、装饰符号等具象领域的归纳与总结。在准备好两类元素符号后,需要一定的设计逻辑将元素进行组合或重构形成新的元素符号形式。地域文化远比校园文化发展的更为悠久和丰富,因此可以提供给设计师足够多可运用的元素,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运用校园文化进行设计更能突出文化性的特点和形成更好地创意。

4.2 地域性材料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是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性的,比如当我们看到桦树皮一类的纪念品就会知道这是北方文化元素的一个代表;看到竹子做的笔筒就会联想到南方的竹林等等。材料展现了一种色彩、肌理和触感,引导人们联想到它的环境及背后的意义。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要注意元素与材料的匹配关系,好的设计表达一定是要有适当的材料来依托的。打个比方同样是做一个笔记本,如果可以运用当地生产的纸张做出来的本将会比生产线下的本更有文化性意义;同样是做明信片,采用当地盛产的薄木板进行灼刻将会使它比卡纸彩印更具文化韵味和收藏价值。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适当性,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产品形式,日常用品类就不适合过于易碎的材料,纪念品则就可以考虑较为珍贵的材料,最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成本与售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4.3 地域民族技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借鉴意义

地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对民族技艺的传承,依托于民族技艺设计出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备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同时这种结合可以为传承民族技艺提供动力和发展条件,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模式。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更多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民族技艺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表达方式,在目的上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举个例子来说剪纸活动是一种民族技艺,剪出来的内容却可以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做皮影和舞皮影唱皮影是一种技艺,但是皮影和皮影戏的内容却是一种文化;做陶罐烧陶罐是一种技艺,然而陶罐的形态、色彩、纹饰等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完全可以借助地域民族技艺来打造和设计的。借助古老的民族技艺,表达当代的高校校园文化,一老一新碰撞出丰富的设计创意。这种校园文化产品既体现了校园的文化,又展现了地域民族技艺;既传播了校园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技艺。这样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有文化性和创新性的。

篇5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 211189)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Nanjing 211189,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可供餐饮业借鉴的五大方面:深扎于多彩的我国文化;立足于多样的产品创新;得益于强烈的产权意识;以动带静,先入为主;合纵连横,多方合作。据此提出餐饮产品设计的五大可行性意见:精致的文化包装、全面的科技创新、互动交流的实现、周边资源的整合、版权意识的提高。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proposed five aspects for reference of catering industry: lay the roots in colorful culture of China; be based on a variety of product innovation; benefit from a strong sense of ownership; consider the dynamic virtual image as the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way; conduct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integrate peripheral resources, then made five feasible comments for catering product design: exquisite cultural packag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on, integration of surrounding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copyright awareness.

关键词 :创意产业;餐饮产品;文化性;科技性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catering products;cultural;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ature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18-03

作者简介:袁欢(1987-),女,江西高安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

0 引言

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其高经济效益得到全球的认同。借鉴其成功经验,期望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创意产业之可借鉴经验

1.1 深扎于多彩的我国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分支,通过对文化的深挖及演绎来引起大众共鸣,促进产品销售。风行于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实景演艺无一不是借助文化来造势,桂林《印象刘三姐》以桂林民间传说、漓江山水为立足点,云南《印象丽江》以少数名族文化与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展示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资源与灵感。

1.2 立足于多样的产品创新

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旧观念的推翻,新形态的建立、丰富内容的挖掘,组合方式的创新等。国立故宫博物院开发的一系列创意衍生品是一个典型案例,以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为形象的酒瓶塞,以双连瓶为原型的双依偎油瓶、醋瓶,这一系列产品通过创意将中国古典艺术品与现代柴米油盐酱醋茶融为一体。再如实景演艺以天地山水为表演场地,打破了原有演出的空间局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给予产品鲜活的生命。

1.3 得益于强烈的产权意识

创意产业强调版权保护,故也称之为“版权产业”。百老汇戏剧在当地演出或巡演别注意保护版权,如《猫》在全世界各地演出都有共同的规定:禁止观众在现场录音、录像,记者在演出开始后也不能拍摄。在正式演出时,一旦有人拍摄,剧场里的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搜索出偷拍者位置。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盗版,不仅保证了演出的质量,更刺激了票房,观众要看到全剧,就必须买票到剧场去看。有意识的保护,可以增加产品神秘感以及延长产品生命力。

1.4 以动带静,先入为主

以动态的虚拟形象来进行前期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多表现于将产品形象植入动漫、游戏等形态当中。如全球首个全三维虚拟景区《大唐风云》于2006年推出,此游戏逼真再现了浙江凯恩集团的飞石岭景点,并为该虚拟景区开辟专区,《大唐风云》200万玩家可以邀请旅伴在该虚拟景区进行观光旅游活动,为该景区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1.5 合纵连横,多方合作

跨行业合作,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伦敦西区不少剧院和周边餐厅或酒店合作,推出包含演出门票和晚餐的套票,如《悲惨世界》的套票生意一度非常受欢迎,在剧院附近餐厅就餐的客人,半数都是前来观戏的观众。

2 我国餐饮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模式

基于创意产业的五个成功因素,提出以下餐饮产品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精致的文化包装

民以食为天,中国餐饮有悠久的历史。现代餐饮业的诸多菜肴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侧重于菜品的命名,“霸王别姬”——甲鱼与鸡,如侧重于菜肴的传说,龙井虾仁相传源自乾隆。如果把菜肴的文化内涵做的更为细致,文化氛围将更为浓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则是“大董意境菜”,其在菜名、器皿、摆盘等方面进行精致的文化、艺术包装,如焗扒松茸命名为“携手藕花湖上路,一家黄梅细雨”,加上摆盘的艺术性,给人非常具象的文化想象,文化体验更为突显。

立足于菜肴本身之外的文化包装,就是环境的营造。目前有众多具有文化意味的主题餐厅,如根植于文学的红楼梦餐厅,根植于名人的邓丽君餐厅等,但大量主题餐厅的涌现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主题多表现在硬件设施上,软件服务却缺少文化味。所以更深入、更精致的文化包装应侧重于餐饮服务的文化包装,在结合餐厅主题、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在员工的服饰、言谈举止、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文化培训,让文化氛围更完整。

2.2 全面的科技创新

2.2.1 移动终端点菜技术

有数据显示,餐饮业以28%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成为受移动互联网影响最为深刻的行业之一。种类繁多的APP点菜软件,通过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逐渐受到大众喜爱。据统计,通过APP点菜付钱,每位消费者在店内平均少停留15分钟左右,这对于餐厅翻台率的提高非常有利。APP的广泛应用取决于大环境的WiFi信号铺设质量,在网络支付安全性能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并且APP的页面设计可更为丰富。

2.2.2 无纸化技术

诸多餐厅实现了菜单的电子化,可以节省纸张资源,有更为形象的菜品呈现,也可以节省前后场的沟通时间。2003年开始应用的全息投影技术,主要用于舞台来营造立体图像,如果能将其运用于餐厅,将非常有趣,将二维菜单立体化,菜品能够360°的展示在客人面前,菜单的形象化吸引程度将大大提高。目前移动终端手机都在尝试进行3D影像的营造,这种技术在餐厅的应用不会遥不可及。

2.2.3 大数据的共享

大数据的共享可以精确定位客户群,与团购网站合作来收集顾客的餐饮点击率、购买率等数据,借以分析消费者的喜好、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及消费频率,有针对性地做出产品调整及营销策划。与医疗保健机构合作,获得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数据,了解消费者的健康体征,根据其健康情况开发及推荐相应菜肴。

2.2.4 智能餐桌

伦敦inamo餐厅所设计的E-table将所有菜单投影在餐桌上,顾客可以依据心情随意更换餐桌主题背景、自助点餐、玩游戏、查看厨房工作状态、甚至还能预约出租车。拥有高科技“武装”的餐厅可以给顾客营造一种现代时尚感。

2.3 互动交流的实现

2.3.1 餐饮产品的体验性

现行餐饮产品的体验性有诸多表现形式:①顾客DIY产品;②将产品的制作流程进行展示;③提供可供客人携带及日常使用的菜单。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餐厅灯光可自由选择,餐厅服务可自由选择等。

2.3.2 虚拟游戏

由中粮集团开发的首款网络互动游戏“中粮生产队”于2010年1月上线,玩家可以选择水稻、玉米、葡萄、小麦、可可中的任何作物从种子培育开始,经过种植、仓储、运输等环节,最终生产出大米、玉米油等终端产品。玩家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也自然将中粮产品与“放心产品”联系在一起。

餐饮产品同样可以学习与模仿,可以让消费者在虚拟网络制作菜肴,可以设计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等角色,让消费者可以选择喜欢的角色参与餐厅的服务与管理等。

2.4 周边资源的整合

餐饮产品的整合有两个途径:①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产品整合,比如中西餐产品与周边咖啡产品、甜点产品、酒水产品的整合,形成一个满足于客人需求的整体,既可以共享客源,也不会有直接的客户竞争。②跨行业的产品整合,如餐饮企业与周边工作单位进行合作,提供价格优惠,也可以与周边的电影院、航空公司等合作,这样可以借助彼此的产品优势扩大吸引力。

2.5 版权意识的提高

餐饮业作为服务业,对于餐饮产品特别是无形产品的版权保护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可模范性高,新产品的推出往往会迅速被模仿,造成竞争力的降低。面对此种情况,餐饮从业者更需要具备产权保护意识,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尝试:餐厅的名称、标识、整体风格、员工服饰及时申请专利;新菜品的配方、器皿、摆盘及时申请专利;就餐顾客要禁止拍照及摄像,保证餐厅的神秘性及独有性。

3 结论与展望

创意产业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的产业形式,与餐饮业有类似之处,两者之间的成功经验可以互相借鉴。从创意产业角度来看餐饮产品的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文化,将产品与文化紧密联系,作为产品的生命支撑点;其次,从满足客户需求考虑,产品设计要紧跟科技进步,将产品表现形式现代化,并增强客户体验;再次,与周边资源整合形成完整产品链;最后,运用保护手段,保持产品的神秘性及不可复制性。

餐饮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有形产品的设计,同样涉及到服务型产品的设计,而服务由人来完成,具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文章主要为定性分析,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不可控因素未纳入研究范围,这就决定了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玉玲.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餐饮体验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熊燕.浅谈餐饮企业的餐饮体验、餐饮服务及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182-183.

[3]张建新.餐饮产品体验型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杨铭铎.餐饮产品创新系统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2007(4):39-42.

[5]余宜娴.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J].科学探究园地,2008:136-137.

篇6

[关键词]文化 产品设计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29-03

引言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专题设计课程模块”中的特色课程之一。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本课程团队也在积极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建设及改革背景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及发展需要产品造型设计人才

目前,中国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既需要创新设计,又需要技能型人才将优秀的设计理念变成市场产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承担起了培养更优秀的产品造型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二)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文化专题产品设计人才

2011年1月颁布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这样每年的人才需求将达6万人以上。

(三)国家骨干建设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

根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2014年重点专业(群)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渝工商职院教发[2013]9号)文件精神,本课程组的成员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期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各个方面能力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依据

项目课程是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智能特点,“参照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选择内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岗位。项目课程模式解构了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依据面向专业的岗位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设计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2]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养成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的课程设计。[3]

三、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开设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开设3年。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同时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哲学观、设计思想和审美特色等,使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更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把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将好的文化精神加以宣扬和传承。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产品设计基本流程,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制作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较模糊

现有的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过于笼统,主要还是参照本科相关课程的描述方法,比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掌握产品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产品设计流程等。

(二)课程内容安排没有脱离本科系统框架

课程内容仍然是以知识为本位,偏重理论讲授。这导致我们对课程内容的分析难以真正深入到职业内部,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教学评价形式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本课程依然沿用较为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课程教学与社会、行业和市场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本次课程改革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计划和预期,它决定了大纲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的选编、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4]新的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清晰的描述和界定课程教学要求。新的课程目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它解决了传统教学观念中“重知识,轻技能”的价值取向,使教师能够明确地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授课。

(二)整合教学内容

解构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内容。原先的本课程内容板块由4大块组成,分别是文化与产品设计概论、中国传统器物文化、文化在各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制作。这种课程内容结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分割得过于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本次项目课程改革和实践,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共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完成整个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除了诊断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其结论对学生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等都有重要影响,因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根据本课程内容的特点,除了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评价之外,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文化产品以不同的方式推向市场,根据市场的反映来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目标改革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求清晰、指向性强,覆盖该门课程的主要要求,能清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6]应通过调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工作任务以及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工作规范等,结合对应的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调整如表1。

表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制定

根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领域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已学习工业设计制图、产品造型设计表现技法、工业设计史、二维设计软件及其应用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创意家具家居专题设计等专题课程的基础上,按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前期考察和调研、文化创意产品方案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物制作、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汇报、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推广这6个项目设置教学单元,序化教学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掌握文化产品专题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而掌握从事文化产品设计工作或相关设计岗位所要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方案策划制作与推广等职业技能。具体学习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划分

(三)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价方式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通过在“做中学”来自我构建职业能力,学生的“学”在课程目标实现过程当中起着主要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和用心投入的程度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协作学习提供机会。通过互相评价来督促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在课程教学当中应适时邀请企业人员及同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及评分。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施教学是项目课程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学习当中给予学生指导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都可以给课程教学注入不少丰富营养。有着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优势互补,能给教学做出更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在课程完成之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把课程成果进一步推向市场,考虑把通过课程学习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成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和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检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随着我院骨干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本课程的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包括编制有针对性的电子讲义、录制教学视频、建立素材案例库,通过moodle学习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灵活采用校园面授的学习方式,或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方式,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

[2] 薛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C].天津理工大学,2011:2.

[3] 陈小萍.高职保险学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3(11):24.

[4]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8.

篇7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交互体验设计;体验经济;市场竞争力

1 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时期,相关经济领域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从政策层面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开辟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2006年起,江苏各地相继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与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南京为例: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GDP比重5.1%,成为全省第一个超过5%的城市,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2013年增值达450亿,占GDP5。61%。在亚太文创产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度两岸城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位列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名列第五。2014年文化产业增值已达GDP9%,全市文产企业由2012年的9678家增加到200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在国家“十一五”纲要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显然已成为突破相关经济瓶颈的新突破口,其中相应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业已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信息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以文化传播为内容与服务的创新形式构成了传统产品设计的新兴应用领域。数字交互体验式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即科技产品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新需求与增长点。

2 研究范畴

当前文创产业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市场领域中:第一,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以地方性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基本元素的再设计;第二,历史人文领域中,以地方性文化、习俗、节日等活动为主题,以此为内容,设计以民俗服务活动模式,及其活动衍生品的产品和服务设计;第三,自然、环境资源文创领域, 以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物质资源,结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现代人文主题概念所策划的文化主题活动和服务模式设计和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第四,动漫影视文化领域,以原创动漫及影视作品建立起的地方特有形象作为为商业推广元素,以此衍生出主题式的旅游资源、娱乐体验产品服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第五,文博、科技场馆、展览展示成列品的衍生文创产品及文化传播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上所列举的五个范畴在笔者《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论文中有详细表述。

由于文化因素本身的非物质属性、使其在文创产品设计表现方式上局限,而在文化内涵的表达及设计实践中,以传统的产品设计方式往往无法表达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物质层面局限于外观属性或者视觉艺术模仿创新上;而对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内涵也只停留在文化语义学层面的挖掘和产品服务实践的创新上。这并不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及互联网产业背景下的市场需要和用户的真实的体验需求。以文化内涵为体验核心的产品创新更需要借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式,重塑其文化内涵的服务性体验并以体验经济的方式提升其商业价值。

3 文创产品与体验经济

文创产品区别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价值意外,更具备情感层面的体验功能价值,满足用户的基本本能层面的需求外,更注重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情感层面甚至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例如一本相册,从使用角度来说,可以满足用户分类与存储相片的需求,而当它放满相片后对于用户来所已不仅仅是本影集这么简单了,它承载可用户不同时期的各种回忆。每一张照片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故事。由例如一杯廉价的咖啡更多认同为是消费饮品,而当出现在“星巴克”连锁店里,当用户购买消费时,出了消费饮品,更多的消费的是品牌与品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价值认同感。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即更多的是以物质产品为基本载体承载的价值认同、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民间智慧及特定背景语境等核心内容体验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创意产品的这些非物质体验特征如何变为具有价值的产品,用户可以为此心甘情愿的买单,从而创造市场价值? 举个例子,自己冲泡咖啡的成本约5元。但在经典的咖啡屋里,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亲眼看着一杯手工咖啡从磨制到冲泡,在弥漫着浓郁咖啡香味的吧台前与专业咖啡师的互动,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30元,出门前也许你会外带一些咖啡豆100元,为了自助体验一回这样的乐趣,回去后还会购买各种冲泡工具100元。这种体验你也会认为物有所值。手工咖啡体验的例子说明,一个简单的需求行为,在通过不断提升该需求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了同时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价值。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体验本身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像其他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但当我们通过一种特定的设计方法――交互设计,把体验变成产品或者产品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平台上交易时。那么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变成了经济行为。 产生了价值。 因此就有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

4 信息交互设计的竞争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背景下,用信息交互设计方法,以信息化和数字技术手段设计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是科技发展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经济模式创新,是文化产业市场提升竞争力。区别于传统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形式,其竞争能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互动参与体验的竞争力。利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法设计以体验特征为核心的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度。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加以设计,并以互动性的体验方式,让用户在过程中身心体智状态完全沉浸与满足于与文创产品提供的内涵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中,并全程参与其中。

差异化体验的竞争力,文化创意类产品的价值输出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每个用户的个性化感受,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行业背景、认知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每个用户的体验感的不可替代性,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映像化体验的竞争力,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用户留下印象深刻及记忆和映像,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数字化虚拟现实(VR)体验的主题公园之旅、一次增强现实(AR)的与文物亲密接触、通过跨平台的终端设备在家体验环球探险等,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科技驱动体验的竞争力,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用户体验的方式依据信息内容特征,分析目标用户在此特征影响下的认知与交互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具体的用户体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实现文化内涵的数字化互动体验,更加能吸引年轻用户对于非物质化文化内容的注意力,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延续及传承。

互动参与体验、差异化体验、映像化体验、科技驱动体验构成了信息交互设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的主要竞争力。这一范畴内的产品涵盖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xi文博、科技场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的解决方案、

5 设计作品实践

实例1――秦淮灯彩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1)。

南京秦淮灯彩因此也被列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东吴一直传承至今。很少人知晓其精致玲珑,粉嫩绚丽的背后所凝聚的千年间的民间智慧与民俗内涵,一盏花灯需经过劈蔑、染纸、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装等多道复杂的工序,历经一年的制作。才能成纸到灯彩的蜕变。

该作品以灯彩手工艺和互动体验,以信息交互体验设计的方式,通过数字化的记录和采集,概述了灯彩艺术的发展历史、工艺、寓意,并结合文化和民俗内涵,用户通过亲自体验操作的形式了解了灯彩从选材到制作的工艺、从历史延续关系了解了今天的各式灯样的历史传承及文化寓意及内涵。从灯彩文化了解了民俗文化及历史传承的地域性生活习俗。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找到了对灯彩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提升了体验者的兴趣,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逐渐缓解文化传承问题,以及挖掘灯彩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为灯彩手工艺提炼新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从文化价值体验的角度解决灯彩手工艺的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大众传播与代际传承的问题。增加灯彩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媒体之间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从体检经济角度,利用现在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实现一种体验式的文化的推广,除了用户对灯彩手工艺的认知以外,从而产生了市场的经济价值。为秦淮灯彩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实例2――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2)。

该设计实践以古琴的非物质文化属性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切入点,选择以“天工斫韵”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记谱发及指法技巧等非物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交互体验装置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的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该例详见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实例3 ――南都六朝汇景图(图3)。

六朝古都南京,自汉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在此建都。此外明朝、民国也建都于此。朝代的繁荣与兴衰,都留在南京这座古城的记忆中。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南壬[1]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在六朝宫阙城垣遗址挖掘原址上设计建造的,自2014 年开馆以来,展陈的核心主题就是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然而由于近两千年的侵蚀及战乱等原因,历代地面历史遗迹大多无迹可寻,可用于陈列展示的文物类实物展品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大量的具有非物质属性的历史人文内容,无法用实物的形式呈现。以数字交互展示方式更为合适。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突破陈设的局限,丰富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成为了该馆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的实际需求,笔者团队与该馆合作,实验性的尝试在分析、整合展示内容、准确定位参观者需求与行为、合理规划用户体验方式后,利用位置反馈的数字交互设计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展示内容的交互设计与设计呈现,增加了参观者与展示内容的互动体验性。

从现今所熟知的南京市区地图入手。首先看到六朝博物馆目前位置及周边情况,接着,用户通过“视窗”看到该位置古代的宫阙城墙东西角的建筑特征。地理位置重合,古今建筑比较,并与周边空间位置信息相互参照,信息之间产生关联性,会明显的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度。

移动与位置的反馈,即位移产生动态变化的位置信息,从而控制反馈。以鼠标的设计为例:操作鼠标在桌面的移动,产生距离、速度、频率等的变化,很自然会建立起与屏幕上光标位置变化的关联和隐射性,沉浸于这样的隐射关系中,进而准确操作电脑。这是在人机(HCI)关系中,所建立的基本的认知关系。基于此规则,当用户推移“视窗”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移动,“视窗”内显示虚拟地图的局部画面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会产生自然的沉浸感,建立“视窗移动到哪里,即可以看见哪里”的沉浸感。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基于用户的认知行为特点、具备很强的交互体验性,从而提升了《南都六朝绘景图》设计作品的用户体验。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即增加参观者了解六朝人文地貌内容的互动体验性。该例详见论《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为例》。

6 结语

文化产业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的一种,而信息交互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全新的交互体验产品设计思路与方法。其核心目标即是开发具有良好用户(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体验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经济时代满足用户文化精神体验需求的具体形式,是应该具备交互体验特征的产品。能够与用户或观众形成交互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文化环境设计(展览)、文创服务的创新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入的用户体参与度与良好的用户体验感,形成与用户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这有利于文化信息迅速有效的传播。

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所具有的交互与体验性,可基于信息科学与技术手段实现体验性,也可基于传统的使用方式和用户的认知行为过程实现这一体验,既自然方式的或人文背景的互动过程设计。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科技与文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户体验结合的信息设计实践研究,对于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具有创新性的。以历史文化、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为内容,加以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开发,符合文创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传统社会文化、艺术、民间智慧的传播。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方向,有利于迅速高效、大面积普及性的被广大百姓主动接受和主动消费。 通过市场行为主动的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彦.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南都六朝汇景图》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65):121-125.

[2] 刘彦.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J].工业设计,2015(12):088-089.

篇8

内容摘要: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决定了市场需求变动状况,也决定了市场容量的大小。文章指出,创意产业作为影响消费市场容量的主要因素,它通过产品服务升级、广告创意吸引、消费理念诱导等手段,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施加自身的影响力,改变消费者弹性需求的内容和向度,改变企业产品供给;通过改变消费观念进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进而改变消费市场容量拓展模式。

关键词:创意产业 消费市场 市场容量 消费选择

创意产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由追求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业经济形态,它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创意生活的追求和创意产品的喜爱。创意产业可分为生产性创意产业和消费性创意产业,不管是直接服务于消费市场的或是间接服务于消费市场的创意产业,它都通过重构产品概念、引导消费理念、提供对比信息、强化符号差异等多种途径培养更加细分的消费者群体及更加成熟、挑剔的终端消费者。

创意产业改变消费需求弹性

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需求富有弹性。随着我国人均GDP3000美元时代的来临,人们不再满足对生活必需品数量的占有,而是向更高层次消费欲求转变,向生活产品的品质、品味、风格等方面转变,这就为创意产业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创意设计对消费产品的逐步渗透,对消费产品外观品质和功能设计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刺激人们对创意设计的需求和依赖。目前,这种消费需求同创意设计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将首先在我国的一线大城市形成。

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创意需求状况。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时,大多数人对创意设计及其产品基本上没有消费的能力;在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社会发展非常活跃,部分受惠者的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开始具备了接受创意设计和消费创意产品的能力;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创意设计和创意产品开始服务社会大多数,进入大众消费视野,成为大众消费产品。

创意产业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当前部分消费行为的产生不是基于消费需求,而是在消费欲望的刺激与引导下产生购买行为,创意产业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将成倍扩大。激发人们消费欲望的信息有三种渠道:一是,源自电视、网络、报刊或其他媒体的广告信息;二是,源自电视节目、电影、会展或各种书刊杂志带来的消费概念信息;三是,也可能源自某一产品信息或者消费符号长期过度放大刺激的缘故。从消费欲望刺激程度上区分,奢侈品消费等弹性消费受刺激引导性强,高强度的信息刺激很容易改变人们对某种奢侈品的消费态度;食物、日用品等刚性消费品受信息刺激引导程度较低,但消费者在购买日用品时,仍然受到广告等诸多信息的影响,在单品选择方面,在比对品牌、性能、价格方面仍有较大的选择权。

创意产业改变人们的消费欲求。高消费能力同高生活质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消费选择决定了其生活质量,创意设计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选择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一方面,创意设计产品提供美的享受。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对美探求的过程,无论是创意设计理念、设计过程或者设计成果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创意设计通过其理念或者成果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创意设计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当下的消费观念和未来消费观念相比,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创意设计就是力图克服当下生活中的种种不足,创造出更多适合人们生活、使用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产品吸引人们的消费,进而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创意产业改变消费选择过程

消费者购买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在外界参照因素作用下形成最终消费选择的过程(见图1)。购买动机与个人消费偏好之间相互影响,二者同时受到参考因素的影响,并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们的变化将影响到消费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购买哪个品牌。消费者就是在参考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调整消费偏好,并最终做出消费与否以及消费哪个产品的选择。

从消费发生的动机看,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形成是受多种外在诱导因素影响的,比如女孩购买衣服,漂亮的衣服是她们购买的动机,她们经常逛街就是对当下或者将来流行色彩、款式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当然也通过网络、影视剧、各种广告来收集关于衣服“漂亮”的相关信息。潮流创造“漂亮”,“漂亮”成为一部分人创造出来的东西,购买“漂亮”衣服的动机也是可以创造和引导的。

从个人偏好的形成和变异看,个人购买偏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教育程度、个人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审美水平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广告刺激、他人意见等外部因素影响。同时个人偏好也具有稳定中的变异特性,它因受外部参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多种载体的创意广告就能很好地影响个人的消费偏好形成和变异。

从消费选择的结果看,不论消费者选择购买与否都受到创意设计的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或者不购买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不可逆的选择。消费者选择不购买仅仅是现在的不购买,如果消费条件成熟,他还会产生新的消费动机和消费选择过程。消费者选择购买,同时也为下次购买打下基础,为下一次购买选择提供更多的经验参照因素。创意设计在完成影响消费者一次消费选择之后,继续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创意产业改变市场容量拓展模式

消费者在对产品进行消费时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消费者需求就是市场需要,消费者的取向变化直接影响到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意设计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刺激并培养了大量成熟的、挑剔的消费者,迫使企业不得不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出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进而形成由创意设计参与并引导的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创意设计促进新品开发,扩大市场供给。随着产品同质化加剧,企业要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就必须树立其独特的产品品质,如更高的性价比、更时尚的产品、更快的产品升级等。同时,企业在产品更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用更多的科技成果和最先进的科技设备,投入更多的广告预算,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在主动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更多新产品、更快速的产品更新进度、更高的科技含量、更人性化的设计等方面的产品,需要创意设计的积极参与,这些产品有根据市场需要推出的主导产品,也有为引导市场需要推出的概念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在满足市场消费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市场消费,正因为此,马克思提出“生产创造消费”。

创意设计引导消费时尚,促进产业升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商品也只有在消费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是由企业自身说了算,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创意设计可以在生产、交换、消费等几个环节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如在产业链中,很多企业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他们是产业链中的一环,通过价值链的增值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利益。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他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需要顾及终端消费者感情喜好。但是产业链终端生产企业需要了解、满足消费者的兴趣、喜好和品质要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策略,这就要求产业链上游其他企业能够做出相应反应,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创意设计促使同行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创意产业进入的门槛较低,且多为中小企业,其能力差异很大,创意产业内部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让社会资源迅速地向少数优秀企业集中,创意产业逐渐集中在具有先进技术能力及生产和分配创意产品的少数参与者手里。创意产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少数更好地改变消费理念、提升产品品味、更好为企业提品服务的企业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创意设计只有满足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求,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总之,创意设计在促进消费者和新产品不断提升的循环中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依据,消费者的消费欲求在不断刺激中发生变化,并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需求,企业在满足市场变化需求的过程中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中改变着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和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军林.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0

2.(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克劳斯著.创意设计指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牛敏.生活产品的创意设计[J].包装工程,2008.6

5.迪顿,米尔鲍尔著.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王玉梅.基于价值链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J].经济管理,2006.5

篇9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指出,创意产业作为影响消费市场容量的主要因素,它通过产品服务升级、广告创意吸引、消费理念诱导等手段,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施加自身的影响力,改变消费者弹性需求的内容和向度,改变企业产品供给;通过改变消费观念进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进而改变消费市场容量拓展模式。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决定了市场需求变动状况,也决定了市场容量的大小。

创意产业可分为生产性创意产业和消费性创意产业,不管是直接服务于消费市场的或是间接服务于消费市场的创意产业,它都通过重构产品概念、引导消费理念、提供对比信息、强化符号差异等多种途径培养更加细分的消费者群体及更加成熟、挑剔的终端消费者。创意产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由追求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业经济形态,它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创意生活的追求和创意产品的喜爱。

创意产业改变消费需求弹性

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需求富有弹性。随着我国人均GDP3000美元时代的来临,人们不再满足对生活必需品数量的占有,而是向更高层次消费欲求转变,向生活产品的品质、品味、风格等方面转变,这就为创意产业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创意设计对消费产品的逐步渗透,对消费产品外观品质和功能设计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刺激人们对创意设计的需求和依赖。目前,这种消费需求同创意设计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将首先在我国的一线大城市形成。

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创意需求状况。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时,大多数人对创意设计及其产品基本上没有消费的能力;在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社会发展非常活跃,部分受惠者的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开始具备了接受创意设计和消费创意产品的能力;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创意设计和创意产品开始服务社会大多数,进入大众消费视野,成为大众消费产品。

创意产业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当前部分消费行为的产生不是基于消费需求,而是在消费欲望的刺激与引导下产生购买行为,创意产业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将成倍扩大。激发人们消费欲望的信息有三种渠道:一是,源自电视、网络、报刊或其他媒体的广告信息;二是,源自电视节目、电影、会展或各种书刊杂志带来的消费概念信息;三是,也可能源自某一产品信息或者消费符号长期过度放大刺激的缘故。从消费欲望刺激程度上区分,奢侈品消费等弹性消费受刺激引导性强,高强度的信息刺激很容易改变人们对某种奢侈品的消费态度;食物、日用品等刚性消费品受信息刺激引导程度较低,但消费者在购买日用品时,仍然受到广告等诸多信息的影响,在单品选择方面,在比对品牌、性能、价格方面仍有较大的选择权。

创意产业改变人们的消费欲求。高消费能力同高生活质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消费选择决定了其生活质量,创意设计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选择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一方面,创意设计产品提供美的享受。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对美探求的过程,无论是创意设计理念、设计过程或者设计成果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创意设计通过其理念或者成果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创意设计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创意产业改变消费选择过程

消费者购买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在外界参照因素作用下形成最终消费选择的过程(见图1)。购买动机与个人消费偏好之间相互影响,二者同时受到参考因素的影响,并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们的变化将影响到消费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购买哪个品牌。消费者就是在参考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调整消费偏好,并最终做出消费与否以及消费哪个产品的选择。

从消费发生的动机看,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形成是受多种外在诱导因素影响的,比如女孩购买衣服,漂亮的衣服是她们购买的动机,她们经常逛街就是对当下或者将来流行色彩、款式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当然也通过网络、影视剧、各种广告来收集关于衣服“漂亮”的相关信息。潮流创造“漂亮”,“漂亮”成为一部分人创造出来的东西,购买“漂亮”衣服的动机也是可以创造和引导的。

从个人偏好的形成和变异看,个人购买偏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教育程度、个人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审美水平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广告刺激、他人意见等外部因素影响。同时个人偏好也具有稳定中的变异特性,它因受外部参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多种载体的创意广告就能很好地影响个人的消费偏好形成和变异。

从消费选择的结果看,不论消费者选择购买与否都受到创意设计的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或者不购买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不可逆的选择。消费者选择不购买仅仅是现在的不购买,如果消费条件成熟,他还会产生新的消费动机和消费选择过程。消费者选择购买,同时也为下次购买打下基础,为下一次购买选择提供更多的经验参照因素。创意设计在完成影响消费者一次消费选择之后,继续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创意产业改变市场容量拓展模式

消费者在对产品进行消费时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消费者需求就是市场需要,消费者的取向变化直接影响到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意设计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刺激并培养了大量成熟的、挑剔的消费者,迫使企业不得不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出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进而形成由创意设计参与并引导的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创意设计促进新品开发,扩大市场供给。随着产品同质化加剧,企业要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就必须树立其独特的产品品质,如更高的性价比、更时尚的产品、更快的产品升级等。同时,企业在产品更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用更多的科技成果和最先进的科技设备,投入更多的广告预算,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在主动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更多新产品、更快速的产品更新进度、更高的科技含量、更人性化的设计等方面的产品,需要创意设计的积极参与,这些产品有根据市场需要推出的主导产品,也有为引导市场需要推出的概念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在满足市场消费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市场消费,正因为此,马克思提出“生产创造消费”。

创意设计引导消费时尚,促进产业升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商品也只有在消费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是由企业自身说了算,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创意设计可以在生产、交换、消费等几个环节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如在产业链中,很多企业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他们是产业链中的一环,通过价值链的增值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利益。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他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需要顾及终端消费者感情喜好。但是产业链终端生产企业需要了解、满足消费者的兴趣、喜好和品质要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策略,这就要求产业链上游其他企业能够做出相应反应,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刘军林.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0

2.(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克劳斯著.创意设计指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牛敏.生活产品的创意设计[J].包装工程,2008.6

5.迪顿,米尔鲍尔著.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求灵感来源

首先查找资料,向学生介绍并了解古今中外有关面料创新设计的服装,分析其造型手法和工艺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阐明面料创意设计的概念,使学生对面料创意设计有一个初步印象。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对事物新奇感的追求,乃是创作上所能提供的灵感源泉”。灵感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多观察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通过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图片,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加深对面料创意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寻找、激发创作灵感。布置市场调研内容,通过调查和研究当下服装的流行趋势及服装产品的特点,阐明面料创意设计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二)充分利用服装教学实训场地

利用有利于实践操作的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如充分利用工艺制版教室和工艺实训教室,一方面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诠释面料质地、色彩及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搭配,服装面料、辅料及图片资料的交流与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平缝设备、不同的缝制工艺进行创作,丰富创新手法。所以充分利用实训场使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更加有的放矢。

(三)理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手段,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进行教学,从中掌握面料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造型手法的运用和搭配。直观地感受面料的无限创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增加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面料创意的感官认识,提高课堂效率并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四)学生自评环节的设置

在实践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技法与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相关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分组讨论各种方式的表现技法,从中摸索出新的工艺手法和效果。在这一阶段,设置课堂自我评定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这样不仅是完成作业,还可引起学生对作业完成效果的重视,使作品的效果更好;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在专业上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设计出较好的创意设计作品。

(五)构建新型的作业模式,形成产业化模式

以往的实践教学都以作业来评定课程的成绩,作业交上来,学生就万事大吉,这门课程就基本合格。作业中一些好的创意作品或留校作为下一届学生的案例作品被保留下来。通过面料创意设计课程改变原有的这种单一的作业模式,使这些作品产业化,即展示了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又可以为企业征集到好的设计作品投入生产并形成效益。如好的面料创意产品做成工艺品、成衣制品及纺织产品,为本校服装专业下的华德霓裳工作室店面提供原创产品,或通过网上直销的方式直接面对社会和市场,让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进行全面检验,通过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本课程产业化模式的探讨和实际操作,可以带动专业中其它课程作业的产业化模式发展,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及时掌握市场产品的流行动态,创作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为市场认可的作业产品,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