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合成材料产业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工合成材料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工合成材料产业

篇1

需求高增长

目前,全球土工合成材料年产量约60余万吨(16亿m2),并将以10%年增长率增长,未来4~5年将达到90万吨(24亿m2)。美国年需土工合成材料28.1万吨(7.5亿m2),是全球最大的土工合成材料生产与应用国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中东以及东欧等土工合成材料的生产与需求则处在高速增长期,是世界土工合成材料工业未来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2008年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年产量达16.4万吨,同比增长18.8%。近三年左右,土工织物的需求量基本上在18~20万吨/年。

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在工程设计中决定试用土工布构筑导堤,经试验段测试,取得了其他材料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另外,长江三峡水电工程、江苏太仓中远国际城等工程也均采用了土工布。在公路建设方面,我国公路建设使用土工布现还局限于高速和等级公路,应用的典型实例是:“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京珠高速、沪渝高速、同三高速及连云港一霍尔果斯高速)。

在铁路建设方面,我国铁道部门从1981年开始采用土工布处理路基损坏及其他问题,如用在京九铁路建设中的地基处理与边坡加固、京广铁路翻浆冒泥的整治、青藏铁路路基、上海地铁二号线龙东路西段工程等。

在机场建设方面,机场建设中不仅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的建设需要土工布,大量的机场配套工程和机场周围建设也都需要土工布。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起步较晚,应用范围偏窄。其实应用的潜在范围是广阔的。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建成了垃圾填埋场,为了防止填埋场附近地下水污染,可考虑用土工膜作衬底材料。城市排放的污水和污泥,可考虑覆盖土工膜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一方面推进热能的回收,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染源体积及运输量。

存在问题

我国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土工合成材料产业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比,在品牌、专利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产品品种与质量等方面差距很大。常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如强力较低、分层严重、整体均匀度差、长丝纤度调节较难等问题,急需改造生产线。高端产品缺失,用于垃圾填埋场HDPE土工膜、高强、高模量的塑料格栅和排水类产品以及其它特殊的功能性土工合成材料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多数企业的装备以国产设备为主,整体水平不高,形不成规模优势。我国土工合成材料没有统一的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标准的制订、修订亟待加强。

前景及建议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市政工程、居民住宅等一系列的工程建设的数目大量增加,规模空前,我国现代化工程建筑领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毫无疑问,建筑施工的设计不能凭空设想,必须面对岩土工程进行严密的勘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工程寿命。因此,建筑施工前的岩土勘察工作是关键,为满足广大用户的居住需求,施工企业单位首先要提高自身形象,将重点放在岩土勘察工作中。所以,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岩土勘察中的细节要点,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岩土勘察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好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三大产业。作为占工程造价和总工期各约为l乃的岩土工程,其地位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岩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我国国土辽阔,地质地形复杂,又处于地震多发区,这些均给岩土工程提出了大量的难题。实际工程中,岩土问题、地基基础问题,往往是影响投资与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当,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1、未进行地质勘察就设计,是造成工程重大事故的原因。目前,一些单位,特别是农村乡镇,甚至县市级单位怕花费资金,不重视地质勘察,随便估计一下地基承载力,或者盲目抄用另栋的地质资料就进行设计。认为都在同一块地上,应该没问题,往往是这种麻痹大意、贪图省钱或者简单了事的做法引起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1.2、对地质历史、地形情况的疏忽以及规范布设勘探点本身的限制引起地质勘察中的漏探。岩土地质情况具有很强的地区特点,但它更有显著的时空变异性,这样的时空变异性会导致同地不同时的地形特色的不同;同时而不同地(可能在附近几米的范围内)地质特色的差异,如尖灭现象等等。

由于规范布设勘探点本身的限制而错过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的揭示。如:(1)孔与孔间岩层或土层的倾斜起伏变化情况。如四川省某厂房建在丘陵地区,其地基中的基岩起伏较大,水平方向达50ncrm/,地质勘探资料没有提供这些数据,设计基础的埋深相同。由于基底下的可压缩土层厚度变化太大,产生不均匀。(2)软土夹层由于常规的取土间距(1.52m)而错过阁,从而未被探测到,可能引起浅基的较大沉降变形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3)孤石、旧地下障碍物未能得以探明等等。

2、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1、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2.1.1、土工合成材料

地基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合成材料称为土工聚合物,在岩土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该类材料具有重量小、施工简便、整体连续好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反滤、隔离、加固补强、排水。在处理这种地基时,通常是在边坡部位或软弱地基中埋设土工合成材料,让土体成为弹性复合土体,从而达到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土工合成材由于具有耐腐蚀性、抗拉强度好、重量小、渗透性好等优点,故比砂石垫层法能够节约大量材料、费用。

土工合成材料的适用范围用在软弱地基的加固中,具有加速土体固结的作用用在公路或铁路的加强层中,能够预防路基发生下沉、翻浆等现象用在挡土墙加固中,能够有效预防河道、海岸护坡被冲毁等。

2.1.2、砂石垫层处理法

砂石垫层法指的是挖去基础底面下层一定范围的软弱土,将基础底面夯实,然后选择无腐蚀性且级配较好的砂石对基础面进行分层夯实,使之成为地基持力层,进而使地基的承载力提高。一般而言,地基的沉降量中,浅层沉降量占有很大比例,而进行夯实必须以一定的厚度置换层为基础。因为砂石垫层是持力层,故其应力扩散作用较强,能够将垫层之下天然土的压力大大降低,进而使下卧层的沉降量也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砂石垫层的透水性较好,能够让基底下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去,最终起到提高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作用,预防了塑性破坏事件的发生。

2.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分项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分项质量控制主要指“工民建”中一般岩土工程勘察(如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图勘察)中的子项工程。分项质量控制是对于勘察周期内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分项进行重点监控。例如凡送到化验室的粘性土类样品皆达不到I级。为此就要进行外业工作的分项控制,把造成采取之样品质量下降的原因(例如取样桶卷口、采样器有缺口、采样没压满、取样过于压密、取样位置有残留土等)找出来,去伪存真。其他子项中的问题依次类推,查找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好。

2.3、重视规范和规程的学习

关于岩土勘察工作,可不同于日常生活琐事,必须有足够的责任心,安全高于一切,地基工程是根本。当然,规范和规程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评价等操作要求,特别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对规范和规程的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岩土勘察工程事项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就会顺利展开,才能在工作量上布置有方。此外,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规范和规程中的相关条文说明,用丰富的信息提高作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规范、规程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4、应该用GIS技术

随着国内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得到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使得这些专业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尤其是GIS技术,其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整体来讲,当前国内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工程建设需求不断加大,这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深度以及广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得到的数据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宝贵资源,而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钻探技术是基于岩土力学推测和工程技术人员勘察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勘察精度以及广度等方面,主要根据勘探点的深度和密度来获得。另外,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也限制了对应信息获取方式的拓展,导致工程的前期工作没有方向。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料的收集、存储以及应用都更加便捷、快速。基于该部分基础建设起来的工程勘察方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水平,其中以GIS技术尤为重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单项勘察项目的优化、科学决策体系的优化以及工程的科学规划等,在这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日趋成熟,更多的地理信息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对相关的研究条件和基础科学熟练了解、掌握,还必须建立起一个准确的预测模型。将之合理的利用到岩土工程中的GIS分析当中,提高工程勘察成果的可靠度。

3、结语

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建设型工程,岩土勘察属于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项目,决定着工程峻工的最终质量,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勘察作业中的细节要点。总之,勘察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依据建筑现场特点明确施工要点,做好细节工作,即勘察人员要将工作细节要点放在第一位,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升鸿.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J].低碳世界,2014,05:139-140.

[2]郑艳平.岩土工程监理技术方法探讨[D].河北工程大学,2012.

篇3

从统计上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非织造布,××年上半年无论以重量计还是以金额计都有很大的增加,出口增长大于进口增长,但进口单价远远大于出口单价。非织造布出口吨,万美元,数量同比增长,金额同比增长;进口万吨,万美元,数量同比增长,金额同比增长。帘子布出口增幅很大,数量吨,万美元,数量同比增长,金额同比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涤纶帘子布。专用纺织品出口增幅也很大。绳、索、缆以及涂层织物的出口增幅很大,而进口却出现了负增长。××年月无纺织物出口到的国家或地区超过吨序号国家或地区数量吨金额(万美元)美国香港日本印度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台湾省俄罗斯

××年月我国共出口到个国家和地区,原创:超过吨的有个,出口吨以下的国家有个。××年月无纺织物出口吨以上的省市情况序号省市数量吨金额(万美元)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辽宁省山东省上海市北京河北省

××年月无纺织物出口省市有个,其中吨以上的仅有个,有个省市只有出了吨以下。

××年月无纺织物进口超过吨的国家或地区情况序号国家或地区数量吨金额(万美元)美国台湾省韩国卢森堡日本泰国香港中国英国

××年月我们从个国家进口了无纺织物,吨以上的有个国家,吨以下的国家有个。

××年月无纺织物进口超过吨的省市情况序号省市名称数量吨金额(万美元)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安徽省北京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U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22-01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水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的利用是社会进步阶段性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际应用中,施工技术是根本,只有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艰巨而的重大的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在社会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真正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要求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进行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5)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方法

(1)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

(2)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A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

(2)强夯法。将80kN 夯锤, 起吊到高达6m~30m 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

(3)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

(4)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5)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

(6)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四)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

(2)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

(3)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传统施工技术以及新技术应用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预应力锚固施工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它效益显著,适应面较广,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在国内外行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二)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是近20多年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筑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最适于大体积和大面积(如拦河大坝等)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坍落度较大,插入式振动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三)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度汛,事先设计要做到周密谨慎。在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要解决施工导流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而进行的与河水争地、与时间赛跑的斗争,它与施工总进度是密切相关的。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坝和导流工程在洪水赛跑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指标,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

(四)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多年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GPS技术所代替,GPS技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同时定位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宇宙。它的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更加广阔的领域。

三、结束语

综上,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是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振兴的要求,是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为加快推进我省塑料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塑料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我省塑料行业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塑料原料、设备、制品、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基地。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218家增加到2015年的1329家,年均增长2.95%;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60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32.83亿元,年均增长13.38%;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1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8.2亿元,年均增长9.52%;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9.67亿元,年均增长10.99%。2015年底,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46%、3.44%、4.33%和-8.83%。

2.重点支柱产业和产品优势明显。

农用薄膜、编织制品、管材、土工合成材料、一次性塑料手套、塑料绳网等为山东省塑料制品的重点支柱行业,生产总量均列全国第一。在全部塑料制品总产量中,编织制品占比超过30%,管材、薄膜等分别占比13-16%,比重相对较大。塑料制品生产和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相对发达,塑料树脂及共聚物有较好基础;挤出类产品生产设备有比较优势。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开拓,部分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向其上游塑料原料的生产领域发展,如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投资生产聚丙烯粉料,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5个、山东名牌产品6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 、山东省著名商标43个。

3.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应明显。

“十二五”末,全省塑料行业共有国家级特色区域和产集群12个,省级6个。18大产业基地以塑料编织、农膜、PVC增强软管、管材、塑料绳网等产品为主,分布在淄博、昌乐、聊城、德州、滨州、枣庄等地,汇集了227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2万多人,全部生产能力560万吨。2015年度完成产量35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为山东塑料工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注入了新动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塑料产业的壮大发展,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塑料产业虽然规模总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南方省份相比,在研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1.产业大而不强,高端品牌和龙头企业少,发展受制于上下游产业。

在全省万余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中,85%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0%,企业单体抗风险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总体呈现大而不强态势。在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均有一定差距。我省塑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受制于上下游产业,汽车、家电、电子行业是注塑行业的重要客户端,我省虽是家电产业大省,但受模具产业水平制约和相关配套产业不健全的影响,对本省塑料注塑行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研发投入不足,新材料研发滞后。

一是我省塑料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设备改造更新缓慢,产品单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科研开发投入比重低,龙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不足2%,研发投入总体不足。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汽车、家电、医疗、航空航天、高铁、海洋等快速发展行业领域对塑料新材料的高要求、高需求。三是由于研发投入及政策扶持的落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行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发达省份水平。

3.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

一是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我省塑料行业万余家生产企业的65万员工中,技术员工仅占1/3左右且多为初级工,技工、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仅占4%左右;80%的企业缺少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操作员工。二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用人成本压力较大。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12个,数量、实力与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4.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低附加值产品(如农地膜、编织制品、普通管材、PVC塑胶手套等)比重偏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汽车、家电、医疗、航空航天、高铁、海洋等行业领域配套产品)比重偏低;挤拉吹工艺产品比重大,附加值高的注塑产品比重较小;制品加工能力过大,专用设备及模具加工能力不能满足制品生产的需要,在主要塑料产品企业中,80%以上的产品产能利用不足。在全省全部塑料制品总产量中,日用制品、包装、泡沫塑料、板片材、型材等分别占比仅为5%左右,比重过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许多高档塑料制品仍然需要从外省市或外国调入。企业产品品种更新换代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创新产品发展缓慢,不符合整体行业发展水平。

5.塑料机械、塑料模具等配套产业落后于塑料制品加工。

塑料机械是为塑料制品提供加工装备的,是整个塑料产业中最能体现核心技术价值的领域,也是最能影响我省塑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域。目前,我省塑料机械产业发展落后于塑料工业,不能满足塑料工业较大的市场需求。我省现有塑料制品加工企业80%以上的装备来源于国产塑料机械(主要在宁波―中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国内注塑机年总产量的50%左右,占世界注塑机总产量的1/3),其中先进设备仅占20%-30%,而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只有20%,同样数量的出口产品价值仅为进口产品价值的1/2左右。除此之外,塑料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的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总体水平较低。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转型调整期,全球处于摆脱旧增长、重构产业结构新时期,世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要素流动、治理变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新常态”。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加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成本优势和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渐减弱,支撑塑料工业高速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常态下,塑料工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塑料行业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二)世界制造业格局重构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现象突出,发展中国家依靠更低的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双重挤压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多国已经制定制造业或工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我国也已《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这为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塑料加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三)绿色低碳环保,清洁生产和生态化推动塑料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坚持节约、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更加注重从资源投入和使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后端治理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节约、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确保全产业链的环保健康发展。

(四)功能化、轻量化、微成型是未来塑料行业发展的方向

未来新材料革命中,塑料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配套材料。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及低碳经济时代飞机、汽车和轨道交通等轻量化的需求,各种高强、高韧、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导电、绝缘、导热、纳米合金等特种工程塑料,以及各种具有更多新的特殊功能的智能轻量化、薄壁化塑料产品将顺应而生。新的环境友好、轻质高强材料加工技术成为实现轻量化及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轻量化技术将为塑料工业发展带来重大便利。毫克、微纳米尺度、微结构成型技术的微成型代表着当代塑料加工业从设备到成型工艺的技术集成。塑料材料相比更具有优势,以满足材料更昂贵、零件更细微、更节省空间的高端精微结构零件的应用需求。

功能化、轻量化、微成型不仅是世界塑料加工业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更是世界塑料加工业先进成型技术的体现,引领行业未来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的方向,对塑料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塑料行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高塑料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突破,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塑料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塑料工业产业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战略,推进塑料工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的高技术发展方向。

3.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要素质量,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推动塑料工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25亿元,年均增长8%;利润总额260亿元,年均增长7%。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完善挤出和注射等塑料产业链条,加强塑料机械、模具产业配套能力和上下游合作程度,提高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水平,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注塑产品比重。

3.整体研发投入逐步增加。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设计研发和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投入加大,龙头企业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自主研发团队或平台。到2020年,全省塑料制品业研发费用投入平均占比达3%,龙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达到5%,行业技术研发平台达到5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达到15家。

4.品牌优势明显提升。企业品牌建设成绩明显,企业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产品档次及品牌包装明显升级。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8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60个。

5.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和省级塑料产业集群规划更加合理,业态布局更加完整,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人才、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更加成熟。到2020年,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15个,省级产业集群达到8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塑料工业要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发展重点,以提高塑料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重点发展领域

1.材料领域。

围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快高端聚烯烃管道专用料、多规格滚塑专用料、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生物塑料包装材料等专用料的开发、生产;加快导电、导热、耐温、抗菌、防霉、高韧、超强、阻燃等多功能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加快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特种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改性材料等生产和应用;围绕高效、低毒及无害化,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增塑剂、热稳定剂等的生产和应用。

2.制品领域。

加强选择性多孔薄膜开发,力争在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膜材料和组膜取得突破。力争在高端电池隔膜、新型光学膜、新型柔性屏膜等取得突破。重点发展生物基塑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基塑料包装制品、高性能聚氯乙烯建筑模板、大口径高强度聚烯烃排水、排污管道的生产。进一步推广水性聚氨酯、无溶剂等生态合成革的生产和应用。加强废旧塑料,特别是车用工程塑料的改性、高附加值应用。

3.装备制造领域。

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在迎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同时,要为“新硬件时代”打好基础。

4.加工工艺领域。

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的开发,加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加工技术,加快CO2超临界发泡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快电磁感应节能技术等的推广。

(二)重点发展产业和产品

1.农用塑料。

优先发展农用塑料,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农用塑料(农用大棚膜、地膜、饲草膜、养殖膜、灌溉塑料管材、塑料节水器材等)的高性能化及其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我省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栽培等所需的各种功能性棚膜、地膜和饲草用膜;发展节水灌溉器材、渠道防渗管材及防渗膜、微灌(滴灌、微喷、渗管等)器材。重点支持山东企鹅塑胶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华塑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鹤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淄博庄园塑料制品公司快速发展。

2.塑料包装材料。

着重开发各类功能性和专用化的薄膜、高阻隔性包装材料,保鲜包装材料,渗透性包装材料,耐高温、耐辐射材料,无菌包装材料,可溶解、可自分解的材料,防霉、防虫、抗菌材料。重点支持山东齐旺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山东齐高塑胶有限公司、昌乐盛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潍坊宏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潍坊乐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3.塑料建材。

重点发展大中口径上下水管、新型室内上下管、热水管、燃气管、复合管与复合型材、各类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墙体装饰材料、大型地下排污管道以及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以及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系列化、标准化管材、管件和型材,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山东汇晟管业有限公司、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文远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冰轮塑业有限公司、山东环球塑业有限公司、山东东方塑胶有限公司、山东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4.工程塑料。

提升汽车、电子电器、信息产业领域工程塑料制品的档次。重点发展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O)、聚酯(PBT)和特种工程塑料。重点支持山东泰峰塑料土工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天鹤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清田塑工有限公司、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安现代塑料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5.汽车用塑料。

加快开发热塑性弹性体、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等耐老化、耐变形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广使用低压成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等先进技术,加大轿车保险杠、仪表板、发动机罩盖、散热器隔栅、座椅、内饰件等塑料功能件的开发生产。重点支持山东恒信基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宇能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润兴塑料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森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6.塑料及轻量化新材料。

以导电性、电磁屏蔽性、磁性、导热性、透光、感光性及阻燃性作为功能性塑料发展方向,发挥功能性塑料质轻、柔软、易加工、价廉等优势,扩大电、磁、光、热等功能性塑料的应用领域。加强改性塑料材料的研发,通过填充、共混、增强改性塑料多功能母粒(包括色母粒)材料,重点发展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塑代替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在家电、电子电器、汽车、飞机、通讯、医用、玩具、工业配件等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促进机械制造、助剂等行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山东省塑料研究开发中心、山东春潮色母料有限公司、山东汇通达塑业有限公司、山东博拓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南塑胶有限公司、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7.日用塑料制品。

开发各类物美价廉、绿色环保的日用塑料制品和仿真塑料制品,力争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的铁、木、竹、藤、纸等材料。重点发展荣成市兴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聊城市科信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三)重点发展技术

1.创新思维,改造和替换传统生产加工技术。

采用大型多层共挤双向拉伸技术装备,发展高档包装膜材料;采用多层共挤、多层复合、蒸镀氧化硅等工艺技术,生产高档保鲜包装膜材料;采用高速、高精度、共挤复合等技术,生产各类型材、管材;采用大型注射气体辅助注射等技术,生产大型塑料制品和大型机电产品配件;采用新的配方和技术生产防老化、防雾滴、光转换、保温等新型复合型多功能农用大棚膜;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各种塑料制品。

重点支持发展压延宽幅多功能农膜及防渗材料、双向拉伸聚酯膜、新型农用节水器材、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在新型包装材料上,大力开发新型、环保型塑料包装容器及塑料薄膜类包装材料,积极推广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塑料模具网柔版印刷工艺,提高产品的包装档次和附加值。

2.循环经济、资源代替和拓展技术。

加快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改性、高附加值应用。加强对车用等工程塑料的回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医疗塑料废弃物灭菌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多功能塑料降解技术、农作物秸秆生产降解塑料新技术;建立工程塑料回收、改性、高附加值应用体系等,以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能源和社会资源。

3.塑料新材料技术。

加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生物基塑料制品的生产应用。加快包装材料、餐具和膜材料等应用,特别要集中力量,在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应用上取得突破。加快对塑料助剂和填料的无毒、低烟、低腐蚀、无菌、无重金属性能的研发。

4.塑料机械、模具的设计加工技术。

重点发展包装材料、高档建筑材料和工程塑料制品挤出机械;农用宽幅薄膜、大口径塑料管材机组,异型材、木塑复合板材、拉伸塑料土工格栅生产线、废旧塑料回收再生成型机。积极推进青岛、济南、临沂等塑料模具制作集中区域的企业联合,提高塑料模具综合设计及加工能力和水平,为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四)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围绕区域特色产品,着力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巩固发展现有的1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淄博一次性塑胶手套、泰安和莱芜塑料土工合成材料、临沂塑料小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产业基地;重点引导、规范莱州、昌乐、莒县、章丘等地的塑料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将塑料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引入园区,规范管理,借以减轻环保压力。重点培育济南、章丘、青岛等塑料模具加工集群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依托现有塑料工业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加大技改投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生产高档优质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鼓励塑料产品应用企业特别是土工、建材企业,积极采用新型塑料产品,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步伐,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着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生产和使用,重点在塑料包装、汽车用塑料、塑料日用品等领域实现突破,促进塑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二)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塑料装备和模具的研发

集合行业优势力量加快创新、研发步伐,积极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依托现有行业科研机构、高校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和塑料模具加工制造中心,依靠企业研发力量做好专项技术的攻关创新,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依标准促研发、搞生产、提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条件具备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申请有关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采标的监督检查,把好产品质量关口。

(四)加强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建立和完善塑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监管体系

促进节能环保,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区化建设,完善塑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监管体系,强化对废弃塑料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大回收技术引进、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再生利用产品档次,拓宽应用范围,节省能源和资源;争创医疗塑料废弃物灭菌回收再利用国家级试点,推进山东省塑料研究开发中心与塑料生产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塑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重视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创建清洁生产、节约高效型企业。

篇6

关键词:生态土石笼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S8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本文围绕如何在7.21后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第五标段的河道修复,对河道生态土工石笼袋的应用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述。

通过“7.21”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意识到了北京市中小型河道治理与岸坡防护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河道治理中必须十分重视,维持保护河道岸坡安全与稳定。通常状况设计会采用衬砌法,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取代,忽略河流周围自然形成的地理形态。衬砌法的特点是,规划容易,施工简单,河流经过改造后人工渠道化,具体工程包括:①河流形态直线化;②河道横断面几何化;③河床材料硬质化。这种施工方式只在较为简单的河道防渗、修护工程中适用。但是如果施工过程中,河道衬砌的面积比例过大,就会影响河道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长此以往,河道的生态系统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解决方式,这种理念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一、工程概况:

本次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第五标段全长3495m,河道平均宽度100m。河道两岸设计为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生态土工石笼袋覆土20cm并进行绿化。通过对河道进行治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将河道打造成安全的、生态的河道并带动山区经济转型,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高端产业落户的基础平台。

二、施工设计的原则

岸坡防护工程影响着河道生态环境,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技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河道治理技术。特点是施工简单,环境适应性好,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庇护所,河道的周围的生态与景观环境都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三、主要施工方法

1、生态土工石笼袋护坡构成

岸坡防护生态土工石笼袋是由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高镀锌铅丝格栅、生态土工石笼袋组成的产品。

2、材料性能要求

2.1机织有纺土工织布

本工程机织有纺土工织布主要作用为减少施工基础石料之不均匀沉陷、冲蚀、防止水土流失、坍塌。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技术指标要求详见下表。

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技术指标要求

2.2铅丝石笼网

铅丝笼所用铅丝为高镀锌铅丝,使用年限20年以上。钢丝用盘条必须符合GB/T4354的规定。

热镀锌要求:镀锌量≥260g/m2。

网目公称尺寸及公差:100*120mm,允差±10%

高镀锌线径:

网线直径:Φ3.20mm±0.05mm

边线直径:Φ4.00±0.05mm

扎丝直径:Φ2.2mm±0.05mm

力学性能:网线边线抗拉强度≥400Mpa,伸长率≥12%,扎丝抗拉强度≥350Mpa,伸长率≥12%

镀层重量必须符合GB/T15393,Φ3.20≥260g/m2,Φ4.00≥300g/m2,Φ2.20≥220g/m2

2.3生态土工石笼袋

土工石笼袋是镀锌铅丝石笼内部衬以透水织布。由单股单一纤维编制而成之高拉力合成织布,其主要成份为聚丙烯。型态:方形编织布袋身,除上盖外,袋身无接缝,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抗穿刺力,抗老化及耐冻性能等特性。

土工石笼袋技术指标要求

3、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护脚、护底、护坡土方开挖铺设机织有纺土工织布护脚、护底铅丝石笼护砌岸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覆土回填

4、施工方法

4.1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左岸堤路具置,用全站仪放出河道底口位置线和边坡护砌边线(十年设计洪水位)。通过河道底口线确定护坡、护脚、护底基槽线白灰撒线做好标记。

4.2护脚、护底、护坡土方开挖

河道护脚、护底、护坡土方为一次开挖成型。使用土方留存至河底附近以便施工。多余土方装车外运,人工进行边坡、护底、护脚清理、整平。

4.3铺设机织有纺土工织布

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铺设前,通过基础开挖的验收,人工将坡面、护底清理干净,不得有尖锐突出物和杂物等。机织有纺土工织布铺设方向以条片状横越堤坝中心线方向(垂直)铺设。首先将机织有纺土工织布运至堤顶,人工从堤顶处开始向下铺设。随铺随在坡顶用砂袋或软性重物压住防止滑动,搭接30cm电动缝纫机缝制。施工机械侧向装填土料时,将铺设完成的机织土工布向填料侧卷起,防止装填土料时损坏机织有纺土工布。

4.4护脚、护底铅丝石笼护砌

护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前首先安装护脚、护底铅丝石笼。铅丝石笼在施工区域外成型,后运至铺设区域内。铅丝笼组装时,将边网立起,使用φ2.2mm绑丝由顶部扎紧石笼网片,向下每隔30cm捆结一次,直到底部。面网与立网顶边丝及相邻铅丝石笼边丝每隔30cm绑扎一次双股扎丝绞紧,使石笼与石笼之间形成整体,连结方式相同。

施工时将石料运至已经摆放好的石笼前,将立面网片竖直后,人工向笼内码放河卵石,先在箱底用20~25cm的石块均匀摆放,再开始从箱笼的四个角处码放粒径20cm左右的石块,再用级配合适的石料分层摆放,大小搭配填充箱体中间,在填充料达到1/4时,用小碎石或沙粒填充空缺,石笼顶部填放大块平整卵石保证石笼平整度。石料码放时人工随时调整笼体立网防止变形。

4.5岸坡生态土工石笼袋施工

铅丝石笼在施工区域外成型,后运至铺设区域内。铅丝石笼组装方法见《护脚、护底铅丝石笼》。人工将岸坡铅丝石笼从护脚处开始至坡顶依次错缝向上码放并用铅丝将笼体与相邻笼体进行固定。成品土工石笼袋放入铅丝石笼内时将袋口处先拉高10cm把底部四方平均撑开,袋口用绑丝与铅丝石笼简单连接加固防止填料时袋子变形。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土料装填,完成后人工将施工机械未填满的袋子进行补填,生态土工石笼袋上盖封盖前,填充较小石料使袋顶高出8cm,用黏扣带黏合,用铁棒固定角端,再结扎立网与石笼上盖进行封盖。

4.6覆土回填

岸坡施工完成后再洪水位以下生态土工石笼袋上覆土20cm,采用挖掘机将土料均匀放至回填作业面上人工进行整平,供绿化使用。

四、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生态土石笼袋护坡施工是一个系统的施工过程。虽然它的施工工艺并不复杂,但涉及面广,只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程序,对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协调,这样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实现最大的效益和成果。施工中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1、土工石笼袋易出现的问题

1.1局部出现连接线粘连的现象,会影响填料的填充,甚至产生无填料区。生态土工石笼袋如果脱结,充填料体积数量和结构坡面的平整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充填过程,如果土工石笼袋质量不合格土工石笼袋局部爆裂的风险。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停止填充工作,对土工石笼袋进行修补后再继续填充工作。

2、填充中常见的问题

生态土工石笼袋纵向歪斜或局部撕裂。产生原因可能是铺设时生态土工石笼袋不顺直或者没有均匀的铺入袋内底层,造成受力不均。

结语:生态土石笼袋施工效果美观,而且整体性好。同时整个施工过程简便快捷,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的需要。河道护坡工程的施工其施工方法及工程结构型式内容繁杂,不能只对一些表面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只有不断加强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对规范的理解,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和环境美观、和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本文参照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大石河生态护坡工程内容进行了一次总结,希望能对其它河道治理工程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山区大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设计.

[2] 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

[3]SLT225-98.水电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

篇7

关键词:防洪工程;生态护坡;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态护坡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堤防、河道护坡的认识和要求也不相同,生态护坡就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而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开始试验推广的几种生态护坡主要有: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我国生态护坡建设主要是模仿学习国外经验后自主开发产品,另外也部分引进国外先进产品。正确的把握生态护坡生长习性,并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类型,需要明确生态护坡的本质和特点。

2、生态护坡应用现状

传统的河道护坡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等功能,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因此河道的护坡结构多数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甚至有的地方追求所谓的“高标准”河道,对河道采用全断面刚性材料衬砌,使河道的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种类单一化,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很严重的。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必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人们在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在有些堤防和护岸的结构设计中开始注入环境水利的设计理念,如有些堤防护坡采用草皮,依靠草皮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坡具有一定的固土和抗冲能力,另外在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坡地雨水冲蚀等方面也有一些应用。但总体来说,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3、生态护坡的功能

(1)护坡功能:植被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

(2)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

(3)改善环境功能: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4、生态护坡的技术

我国生态护坡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得到应用。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防洪护坡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介绍几种生态护坡技术:

(1)植物护坡。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景观赏,在防洪工程护坡方面可以借鉴。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也存在一些问题。护坡当年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2)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牯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现在又出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形式也可以采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效果好一些,但还是难以抵御较大洪水侵蚀,还不能应用到堤防迎水坡面。

(3)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植被。该型生态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适量的细掺和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具有较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保水材料以有机质保水剂为主,并掺入无机保水剂混合使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减少土中水分蒸发,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防止草生长初期混凝土表面过热。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对水流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性能。这种护坡受水位骤降的影响较小;在季节性寒冷地区,有利于排出和降低被保护土内含水量,减少冻害破坏。

5、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干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2)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3)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4)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5)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①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②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例如,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6.结束语

防洪工程生态护坡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 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根据目前的国情、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符合生态护坡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生态护坡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 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朝生态护坡发展。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 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建设里程和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公路路基作为道路基础工程,在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通过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确保路基工程质量,提升道路整体质量。

二.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等其他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或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三、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1.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填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砂砾垫层的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砾石含量0.5—5cm的颗粒不得少于50%,最大颗粒不得大于6cm,级配砂砾中0.075mm的粉料数量不应大于7%,且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2.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工艺。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级配砂砾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遭到行车破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造成行车混乱,使级配砂砾垫层的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和延长工期。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根据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上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道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证在路面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

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有两种。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初平砂砾料、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摊平水泥、机械拌合、整型找平、碾压成型洒水养生。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砂砾备料、水泥剂量、加水拌和、运料上路、摊铺碾压和洒水养生等。

5.道路路基的级配砂砾垫层。路基复查,监理工程师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已竣工的路基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由路基、路面两个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竣工后,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路基自检报告》;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关于级配砂砾的各项材料试验。砂砾颗粒筛选试验,平均每半公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段上取料,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满足级配砂砾的技术要求后,路段上的级配砂砾方可使用,砂砾容量试验,重型标准实验室。求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

四、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在高速公路过程建设中各地区大多存在的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的迅速发展,针对软土地基,在防止路堤失稳、沉降观测控制、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一般小于3m厚浅层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予压,使地基迅速固结。例如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弹簧钢丝网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

(2)经质材料的应用技术。用经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6%左右。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液限在65%左右,最佳含水量38-42%,具有良好的压实性。

2. 路基路面排水

公路施工中的排水主要是指路基地下排水和路面排水,可以保证路基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的状态,并防止水体漫流、聚积和下渗影响地基稳定性。地下排水是为了减少农田排灌水、地下水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地表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对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排水设计,尽最大的可能将水排出路基,以保证施工质量。

通常采用的地下排水方式有渗沟、暗沟、渗井等。对于地下水流量较大且地下引水较长的工程,一般采取管式渗沟的方法进行排水,并设置排水管、反滤层和封闭层。当管式渗沟长度100~300m时,应通过在末端设横向泄水管进行分段排除地下水。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为保证正常施工应采取疏导、隔离和堵截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路堑或者边坡内发生地下水渗流,应根据渗水量和位置采取排水沟、渗沟、集水井等降低地下水或者将地下水排出。

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表层需要避免积水。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坡度为2%~4%的排水横坡,及时将雨水排出路基以外。一般采用的地表排水设施有边沟、跌水、地表排水管以及急流槽等。在设计路面时采用沥青封层、排水管等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路面渗水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常见,可以通过在路面边缘设置透水性填料集水沟、过滤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解决渗水问题。

3. 路基填筑与压实。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筑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1)路基填筑。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2)路基压实。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床部分的压实度必须≥96%、上路堤压实度必须≥94%,此外,还增加了对下路堤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及现场试验段总结得出的虚铺厚度、松铺系数、最佳机械组合、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进行大面积施工,严格进行“三检”,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五、结束语

路基作为公路及城市道路公路基础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路基施工中,必须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严格按照公路施工要求完成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荣学.细论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一些问题[J].中华民居,2012,(6):807-808.

[2]罗少云,张建巍.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技术[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66-68.

[3]蔡永强,宋官宝,罗辉等.浅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2,(22).

[4]韦丹.城市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2):56-56.

篇9

方向:调整与变革并举

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工业造成较大冲击。自2000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约18%,而2009年首次同比下降了9.7%;受出口影响,当年规模以上全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比往年约下降8个百分点。在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与变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纺织工业则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需支撑行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内居民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带来全球主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衣着类商品零售额依然保持了约20%的增长,内需市场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实现16%的增长,明显好于当年出口情况。2010年上半年,衣着类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达23.8%,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同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28.3%,比上年同期提高17.6个百分点:行业内销比重为81.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在内需支撑下,2010年以来,行业生产稳步回升,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5%。

科技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的装备加速更新,科技进步不断加快。2010年1~6月行业共进口纺织专用装备18.9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国产纺织机械国图2:2001~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规模以上企业)

内销售3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与此同时,落后设备和工艺加速退出,预计2010年将淘汰约31亿米落后印染能力和56万吨落后化纤产能。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有所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嵌入式复合纺纱等新型纺织技术、退染一浴工艺等环保染整技术正在广泛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整培育经济新增长

随着中国以扩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产业用纺织品以较快速度增长。200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703.2万吨,同比增长15.9%,高于其他终端产品的增长水平: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加工量比例为49:32:19,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移优化区域布局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具有成本、原料比较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投资、产值快速增长,占全行业比重加大。2010年上半年,中西部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6.7%和60%,比东部地区高出41和54.3个百分点,投资占全国纺织产业比重合计达到47.2%,较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纺织企业工业产值分别增长37.6%和32.7%,高于东部地区14和91个百分点,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合计为16.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处于上升态势。

发展:可持续战略主打

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纺织工业将进一步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纺织工业自身资源、能源、劳动力成本处于较快上升周期,同时面临严格的环境保护约束,因此,必须更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最广泛地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有限消耗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扩大内需增强动力

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消费,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将稳步增加;同时,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数量将稳步增加,需求结构不断升级。有效满足内需市场不同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是行业把握新的市场机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

伴随中国加快TA化进程及其日益严格的低碳要求,必然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技术投入的增长,土工合成材料、过滤材料等需求将稳定增长;医疗用、卫生用、汽车装饰用等纺织品需求,也将随着居民生活改善而明显增加,促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成为新型战略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自主创新 抓住根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是中国纺织工业缓解劳动力、能源、资源等成本压力和满足低碳要求的根本途径,是行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为此,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纺织工业将着力于下列重点工作:

完善行业创新机制。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等多方社会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跨产业链、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的行业自主创新体系,促进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大对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新型纺织染整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织机械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攻关,提高技术原创能力,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在全行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建立有利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作用。

节能环保 夯实基础

中国政府已明确,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研究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加以落实。中国纺织工业将着力向更清洁、更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方向发展。行业将作以下努力:

加快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包括高效短流程纺织新技术,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高效环保的染料、助剂、浆料开发应用等。

利用生化原料开发各种生物质纤维,发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建立纺织循环经济体系。

完善行业节能环保相关标准与规范,建立企业能源、资源管理机制和专门的人才队伍。

品牌建设 提升水平

自主品牌建设目前仍然是中国纺织工业的薄弱环节。未来,企业将围绕建立和完善融合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要素干一体的自主品牌价值体系:通过加大自有销售网点比重、创新营销模式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层次的自主品牌销售渠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规范商业环境,培育创意文化,创造有利于品牌元素生长的公共环境。结构调整拓展空间

在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纺织工业将按照东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全面升级、中部地区完善加工制造体系、西部地区依托原料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特色产品的基本思路,有重点、有梯度地推进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实现生产能力与资源的有机结合和最优配置。

前景:同享全球合作共赢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世界各国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纺织工业在依托全球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纺织工业敞开市场,加强交流沟通,实现合作共赢,仍然是促进全球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提出下列三点建议:

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各国纺织工业组织间的交流对话,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增强信任。

篇10

[关键词]煤矿采矿 采矿新技术 可持续开采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07-01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矿产业的发展,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形式,煤矿开采技术必须进行一次核心变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坚持的根本发展路线,所以我国煤矿产业需要寻找煤矿开采的新技术,及时跟上社会主义发展脚步。当今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很多工程问题,这种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引进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帮助我国煤炭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我国现有煤炭产量

我国物产非常丰富,煤炭资源属于我国一次性能源中使用最大的资源,煤矿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比例远大于石油与天然气,因此煤矿资源是我国赖以生存的能源储备物资。煤矿资源使用量大,不按标准的开采过程会造成严重污染,例如土地沙化、大气污染加重、地下水重金属超标、土地塌陷等环境污染[1]。这些污染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逐渐侵蚀,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进行采矿技术改革,只有利用新型环保采矿工艺才可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矿产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新型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要对煤矿开采设备进行更新,还需要使用新型采矿技术进行辅助,两者互相结合才可以帮助采矿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传统采矿模式缺点

采矿工业从古至今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单单是采矿方法就存在了近200种,经过历史的沉淀与选择,目前国内使用的方式分为三种,空洞采矿法、补充采矿法、爆破采矿法,根据不同的地点选择不同的采矿方式,这三种传统采矿方法存在不少缺点,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改正缺点寻求进步。

(一)矿体勘测不细致

因为传统采矿方法对矿体的整体环境没有一个完整了解,结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就会发生问题,导致意外的发生。如果不对矿体结构进行细致的勘探,就无法制定符合开采标准的计划,这对后期的安全开采非常不利。

(二)开采方式错误

采矿过程中,开采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开采方式有误,就会导致、冒尖、片帮、压力加强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对矿洞安全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为开采工艺达不到使用标准,顶部支撑管理维护不善将直接导致开采安全系数的降低,突发意外的概率将大幅度增长。

(三)结构参数不合理

采矿场必须精准的计算结构参数与回采顺序,如果没有进行对应数据与策略的制定,那么在回采过程中就很容易引起结构的整体崩塌[2]。回采顺序根据结构参数进行制定,准确的结构参数才可以帮助采矿位置维护其稳定性。

(四)联络道结构错误

很多联络道宽度过大,这对工作人员正常行走过程会产生非常大的不便,联络道间距需要恰到好处。而且人行通风井没有与联络道进行连通,一旦发生坍塌,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一条主干道回到地面,这对安全保障是一个缺陷。

(五)自然灾害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通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然环境中的煤矿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果通风条件较差就会引发有害气体中毒,直接导致采矿人员出现生命危险。而且出现地下水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泥石流,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 煤矿开采新技术

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安全系数,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根本改革。我国经济状态并不平均,所以很多煤矿开采场的施工环境达不到国际统一标准,开采设备落后,施工水平较差都制约了我国煤矿开采企业的发展[3]。为了强化煤矿开采的技术,解决薄煤层与陡煤层带来的问题,需要合理运用以下技术进行开采。

(一)放炮采煤技术

这种技术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煤矿开采手段,利用两种不同的支撑结构进行煤矿的开采,其中分为移动支架放炮采煤法与工型钢梁支撑采煤法。

移动支架放炮采煤法采用了移动顶梁技术进行放炮采煤,移动顶梁是利用顶梁与支柱的可移动性特点制作而成,顶梁采取双梁架构造,利用前梁与后梁的弹簧连接系统使顶梁可以进行导向。支柱采用液压双层柱,利用3-6个液压柱,加强了支撑性,这种方法非常安全而且移动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多数使用在倾斜煤层。

工型钢梁支撑采煤法利用了工型钢架,支撑柱使用液压双层柱,铺设煤网之后进行放炮碎岩,在人工进行煤矿收集,如果矿区技术水平较差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对工型钢梁进行维修,并且采用区间分配法,采矿人员采用轮式收集法,收集过程中可以根据工作效率进行放煤量的控制,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煤层环境较差的矿区使用。

(二)倾斜支架采煤法

通过使用支架在倾斜的煤矿表面进行采集,这种方法可以简化管理系统,并且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它采用工作区与采空区互相分离,利用延长工作面的方式降低采集区倾角,并且保证了采集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会过大,极大的降低了因疲劳引起的施工风险[4]。一般使用这种方法的都是斜角煤层,斜角煤层稳定性较好,而且煤层分布均匀,不会出现断挖现象。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支架到采集区附近时需要进行回收,利用进风巷回收的支架去延长回风巷的支架长度。

(三)爆破采煤法

很多矿区都存在五十度以上的倾角,而倾角过大将导致无法进行良好的开采活动,所以需要使用爆破手段进行煤矿开采,先统计整体矿区情况之后对矿区的分力点进行规划,把整个矿区分层很多个互相无影响的区域,然后进行爆理,收集脱离岩体的煤矿。这种方法无需现场施工人员,可直接开采4.5-6.5米厚的矿层,而且安全性非常强,回收时也不需要太多技术支持,工作效率非常高[5]。但是爆理后产生的灰尘较大,需要良好的通风系统才可以进行处理,而且爆破力过大后收集率方面也有一定损失。

(四)薄煤层刨煤机开采法

中等或者薄煤层一直是开采程序较困难的区域,而刨煤层技术是最适合此类区域的开采方法,它运用高速度、大功率的驱动设备,最大速度可达4M/s,而实际功率接近1000KW,这种高效率的刨煤设备适用于30CM以下的所有矿层,开采效率非常高。而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应用,国际上已经研究出了智能支架移动系统来进行煤矿开采,利用可移动支架帮助煤矿开采实现自动化管理,并且在矿区移动方面也十分方便,并且因为智能系统的协助管理作用,整体开采过程非常稳定。为了日常维护设备比较方便,需要将导轨与附件焊接到输送机上,还要增加水平控制系统。

结语:

煤矿采矿工作中新技术与新方法将层出不穷,矿产企业需要加强学习能力,不停了解国际中领先的开采方法,即帮助企业节约开采成本,也帮助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在将来的煤矿开采工作中,需要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开采方案的制定,利用国际领先的开采方法,提高煤矿开采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要加强煤矿开采方法革新的力度,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速度,做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 何俊峰,高广运,刘文生.矿柱回采安全性实例分析[J].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32):10-13.

[2] 张居仁,魏国山,陈海江.浅谈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工艺及提高回采率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102-103.

[3] 王吉成,郭军.剖析煤矿采矿的技术和开采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