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相关法律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救相关法律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救相关法律知识

篇1

【关键词】质量管理;养生旅游;项目开发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养生旅游业跟生产制造业有所不同,其质量管理更具必要性也更为复杂,推行质量管理思想理论对于提高养生旅游项目开发质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养生旅游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1.当前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的现状分析

养生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旅游项目开发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不当、盲目开发、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配套设施不健全、营销和宣传不当、管理混乱、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等相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硬件条件薄弱。硬件条件是指开发养生旅游项目过程中运用的现代科技手段、方法、工具等以保证养生旅游资源能合理开发,由于科技条件薄弱,又强行开发,必然会造成相关问题。二是软件条件欠缺。开发者不能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尊重客观规律,没有良好的科学管理、服务意识给养生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巨大危害。包括对养生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的控制、实施应用当中的管理等方面的危害。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孤立的,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都可以归结为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2.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思想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基础,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产品特性。质量管理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前期质量计划、中期质量控制和后期质量改进。前期质量计划:包括设定质量目标,辨识顾客是谁,确定顾客的需要,开发应对顾客需要的产品特征,开发能够生产具有这种特征的产品的生产过程、过程控制措施等。中期质量控制:包括评估实际绩效,将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对比,对差异采取措施。后期质量改进:包括提出改进的必要性,做好改进的基础工作,确定改进项目,建立项目小组,为小组提供资源、培训和激励,诊断原因、设想纠正措施,建立控制措施以巩固成果。

3.养生旅游项目开发中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

3.1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的前期质量计划

当进行养生旅游项目开发时,首先应该进行一个完整的前期质量计划,其中最主要的是应当充分理解养生游客的需要,可以按照如下计划。

3.1.1明确养生游客,充分理解养生游客的需求。对于养生旅游项目来说,不同的养生游客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例如老年人和中年人的养生需求特点就不同,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养生理念也不尽相同。应在掌握养生游客的需求特点以及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养生旅游项目产品。

3.1.2明确养生旅游项目的目标。制定养生旅游项目目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制定能满足养生游客需求的质量目标,并以最低成本来实现。这是保证养生旅游项目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2)制定养生旅游项目的成本目标。养生旅游项目的开发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承担着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责任。

3.1.3对养生旅游项目实施阶段的计划。对实施阶段进行划分,明确阶段目标、负责人等。对于养生旅游项目中的设施建设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通常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立项、规划、设计、竣工等。对于养生旅游项目中的人员建设可以分为如下阶段:选定组织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等。

3.1.4确定中期质量控制措施和后期质量改进的预案。

3.1.5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程序。

3.2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的中期质量控制

对于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的中期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硬件方面的质量控制要按照制定的质量目标来展开,其控制措施为:选择控制对象,规定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建立具体建设过程的作业标准,测量对象的实际质量特性,通过对比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采取措施并监控其效果,硬件试用,评估,验收。对于软件方面的质量控制一般采取的措施为:项目管理人员的招募、选拔、任用,制定具体的管理行为操作规范,组织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工作测评及绩效考核,对比规范找出差异,寻找改进措施,激励或者重新招募新人。

3.3养生旅游项目开发的后期质量改进

3.3.1后期质量改进的因素获得

质量改进因素在养生旅游项目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方面信息。二是项目开发完成后养生游客满意度质量方面的信息。二者的具体获得如下:

第一、与养生旅游项目开发过程相联系的质量方面信息,比如硬件建设所需材质材料的质量、工期进度、计划图控制、资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

第二,养生游客满意度方面的质量信息,项目开发完工对养生游客开放后,需对养生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对目标游客和潜在游客的调查,对同类型竞争性养生旅游项目的调查。满意度的调查在内容上包括:养生游客对于养生旅游设施的满意度和养生游客对于养生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3.3.2后期质量改进的具体内容

养生旅游项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质量管理理论思想下的养生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的后期质量改进,必须在把握养生旅游项目开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后期质量改进工作,才会得到有效的改进结果。养生旅游项目开发后期质量改进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内容着手:

(1)项目开发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项目完工对游客开放后,影响养生旅游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系,由于责任不明确、相互之间推诿、只注重形式、行政职能过高等原因造成管理上的纰漏,甚至给项目带来巨大威胁与损失。鉴于此,项目开发者应该积极探讨更适合养生旅游项目的管理体系,改进人员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促进养生旅游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服务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养生旅游的本质就是向养生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舒适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就是养(下转第33页)(上接第93页)生旅游的核心产品。提高养生旅游服务质量是创造养生游客满意度,保证养生旅游客源的关键。

总之,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以顾客为上帝,前期质量计划、中期质量控制和后期质量改进这三个方面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养生旅游项目日趋多样多变,并且具有时代性,但是质量管理在养生旅游项目开发中可以发挥作用的,其管理原则明确直接,可操作性强,对于提高养生旅游项目开发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科]

【参考文献】

篇2

1.1患者因素

急诊科重症患者多,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凶险,患者及家属常常无思想准备,心情焦急,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高;患者在急诊科治疗时间短,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都重视对患者的急救处理,无暇顾及患者及其陪伴的焦虑心情;急诊患者多时医护人员往往按预检分诊次序进行急救,而患者及家属认为自己的病情最重应立即得到护士的关注和急救,由于急诊工作的特点往往不能满足病情稍轻的患者要求;有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不礼貌、不理解、不合作。这些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1.2环境因素

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酗酒、斗殴、中毒、吸毒、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患者非常多见。由于24h全天候开放,工作环境嘈杂,来自患者的声、急救电话铃声、监护仪及呼吸机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的噪音不断。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_十=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威胁,导致护士工作时分心、缩手缩脚等护理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1.3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履行管理者的职责不认真,护理质量、岗位责任把关不严和急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够等都是急诊护理不安全因素。

1.4人员因素

护上质量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如急诊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强、护理队伍业务素质不强。由于医院业务的发展,没有严格按照急诊护士的准入制度配备急诊护士,具体表现在急诊护士年轻化,护理技术大多局限,专业知识不全面,应急和应变能力不强,考虑问题欠全面,与护理专业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士的法律责任不清楚,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

2防范对策

2.1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急诊护理_T作要求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及精良的急救技能。以很好的完成急诊护理工作,遇到急危重症病例能应付自如、有条不紊、配合默契;以工作满2年以上的经过多个科室轮转的护士为宜,她们思维敏捷、体力充沛、动作轻快。我科与护理部协商,在医院内挑选整体素质好、有奉献精神、勤学肯干、专业技术强的护士到急诊科工作。我科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均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紧密配合医生的急诊急救,医生和患者均反映良好。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安排中夜班双人值班,以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每日白班中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老带新,以期共同提高。

2.2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急诊医学具有多学科性,在临床思维和护理技术方面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医护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使急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岗后的继续教育。科内实行人手一本《急救护理学》,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达到人人会使用洗胃机、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对新进的仪器设备,护士长应组织护士集中操作培训,逐一考核.达到人人能熟练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能够正确识别并处理,以提高抢救的迅速性和及时性。目前全体急诊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常见心电图异常波的识别、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设备完好率保持100。护士还应注重学习社会、心理、伦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灵活的沟通方式、高质量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3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安全因素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建立建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l_3]。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不定期检查,定期或现场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便及时纠正。合理制订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工作有成效以精神奖励为主,对检查中发现护士违纪、违规现象,应视其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罚。

篇3

操作水平差在临床中,护士的操作水平是患者认可的最直接依据,而且对于经常住院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会允许实习生输液或进行其它护理操作,这样就减少了护生的上手机会。另外,如果护生第一次穿刺失败,很容易留下不好的记忆,影响其以后的操作。疲劳或腰腿疼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基本上以操作为主,所以护生上完一天班后通常感到特别累,回家只想睡觉,根本没有精力再干其它的事情。另外,大多数护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什么都不干,但是在临床实习工作量突然增加,负荷过大,同样也会产生不想干这行的想法。患者家属抱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生在家娇生惯养,再加上在学校掌握的护理基础知识不扎实,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通常双方都会产生抱怨,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引起患者家属的谩骂,甚至打人。

提高护生的风险识别及处理能力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应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如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强化护生的风险意识,进入医院后要学习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帮助护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将法律知识铭记于心并有风险意识,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除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外,还应强化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并且进入医院实习后也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疾病知识并进行考核测试,如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并发症的防范、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吞咽障碍者的指导,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操作、人工呼吸机的使用等,对急救等重点操作进行模拟考核。要求护生掌握护理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急救处理,考核合格者方可完成实习,顺利毕业。

让护生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让患者感到被关怀和重视,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探陪制度,告知探视时间,并嘱24h留陪人在指定休息点,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选择合适的交流技巧,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是患者在医院获得护理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是发生医疗事故时处理纠纷的证据。准确及时、真实可靠的护理记录文书,既反应护士的高度责任感,又反应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护生应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学习,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认真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完整地完成医嘱处理及各项护理记录。

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护生应不断巡视病房并监测生命体征。选好带教教师临床带教教师以往只是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很少受过教师培训[3]。但是对护生来说,带教教师是他们效法的榜样,护生刚进入临床,对很多事情都很陌生,如果在开始阶段带教教师认真教导,那么才有可能使护生热爱护理事业,并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带教教师能很好地对护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另外,护士长应合理安排护生班次,与带教教师一同上班,开始阶段让护生熟悉科室工作流程,让护第1期段建林,等.卫校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职业风险与应对措施97生多看、多学,不要急于上手干活,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让护生开始独立临床工作,而且此时带教教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一定要注意护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段建林 王彦云 单位: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篇4

关键词护士;急救模拟演练;抢救能力;体会

神经内科的收治对象主要为急、危、重的脑血管病人,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要提高抢救质量,满足病人的服务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结合本专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每季度一次的医护配合的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如脑疝,重症肌无力危象,癫痫大发作等),经过一年的培训与演练,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神经内科所有护士共15人,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6人,辅助护士1人。

1.2 方法

1.2.1 成立模拟急救演练小组

由科室高年资护士任组长,将科室人员共分成4个小组,护士长制订计划,助理拟订急救方案和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护士长和助理组织实施。

1.2.2 模拟急救演练实施步骤

①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讨论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演习过程:由护士长主持演练,为体现仿真的特点,整个演习过程、项目、内容与临床抢救病例尽量保持一致,由模拟人扮演病人,在病房里进行,抢救护士通常为三人(分为A、B、C),护士A为第一到达现场者,在床边做紧急处理(如管理气道),护士B与医生一起到达现场,并遵医嘱用药,建立静脉通路,护士C负责抢救记录和外线联系。模拟演练过程中,未参与抢救的护士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经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③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估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改进。

2 结果

3 体会

3.1 巩固加强了护士的理论知识

根据制定的急救方案和病例,每次演练前复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观察护理、急救流程、抢救药物相关知识、心肺复苏知识、呼吸囊的工作原理等。在演练结束后现场提问护士,根据回答给予评价,使护士明确了自身知识的薄弱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3.2提高了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水平

抢救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2],要求准确、快速并且沉稳有效,模拟演练与实际情况相似,要求护士抢救技术达到熟练准确,多次的演练使护士克服了抢救时的紧张心理,使护士的抢救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3.3 提高了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

临床抢救工作需要护士之间,医生护士之间密切地配合,合理地分工,这样才能赢得抢救时间,高效地完成抢救工作。模拟演练对抢救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每个人员职责明确。通过演练以后,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

3.4 培养了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思维、恰当应用抢救器材的预见性思维、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的预见性思维。[3]抢救工作中护士不能消极地等待医嘱,应与医生一起评估病情,及早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起静脉通路,抽血,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如预见病人需要用血管活性等特殊药物时,应事先备两条静脉通路。这样才能及时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用药依据,为抢救赢得时机。

3.5 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很多护士在抢救中专注于抢救病人,会忽视了抢救记录,没有及时书写抢救过程,法律意识薄弱。通过学习各类医疗纠纷的教训资料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护士明白及时进行抢救记录的重要性[4],同时强调抢救过程中医嘱核对、复述的重要性,讨论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毅、毕越英、张秀英.综合护理急救技术分层模拟训练[J].护理研究.2002.16(3):178-179.

[2] 林瑛、吴爱球.模拟急救在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B):59.

[3] 刘映红、魏莹、陈倩.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思维的培养[J].当代护士.2008.7:109-110.

[4] 魏新娥、郝晓清、张燕.开展护士急救模拟演练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6.8.(5卷4期):297.

篇5

[关键词] 妇科护理; 安全隐患;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9-01

“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是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是死亡[1]。在妇科护理工作中怎样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为患者营造和谐的就医氛围,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如产妇住院期间护士只重视解决母婴健康问题,忙于处理急症,却忽视了潜在法律问题,如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产妇知情权、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问题,易引起纠纷。现护理专业多招收中学毕业生,录取分数不断下降,多数护士欠缺学习、沟通与处理问题能力,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不强,缺乏通过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并提供相关证据保护自己的意识。

1.2 护理制度落实方面的隐患 部分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士缺乏责任感,将交接班查对、登记等制度仅流于形式,难免造成无菌物品及药品过期,影响急救时应用,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比如,新生儿出生后手镯上的记录与母亲信息查对不严格,甚至出现书写错误,未严格按要求指导母乳喂养等,以致出现新生儿呛咳、窒息等现象,极易引起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

1.3 护士业务能力较低,专科护理知识欠缺 临床护士多数未经过内、外、急诊等大科轮转,经验相对局限,观察病情与操作技术方面受专科知识所限,科室收入合并心血管或内分泌疾病患者时,护理过程难以准确客观的体现观察、处理病情的所有措施。年轻护士有时来不及系统培训就仓促上岗,技术操作不熟,缺乏自信,难免引起患者的不信任、不满意。护生在学校教学中,妇科护理教授内容有删节,似乎更重视内、外科护,一旦进入临床,专科理论知识则突显不足,加之妇科实习时间一般相对较短,为临床带教也带来一定困难[2]。

1.4 护理人员欠缺保护隐私意识 妇科病人因其特殊性,在搜集资料与护理操作时,需尊重患者隐私。然而现部分护理人员当问及婚次、妊娠、性生活等隐私问题时甚至有第三者在场;操作时,暴露过多或是有其他家属在场,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与顾虑。现部分患者有意、无意地隐瞒孕产史,医护人员再三强调的注意事项也不予以配合,如宫外孕患者观察期间擅自离院,输液过程擅自改变输液速度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与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内应制定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劳动纪律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工作中强调无菌技术操作意识以及消毒隔离管理。重视对护士的护理安全与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3],同时须明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防范护理纠纷。伴随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员须加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而且能够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2 增强护理管理与质量监控 护理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与风险意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护士长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对护理单元内的高危因素和潜在隐患进行评估,管理好高危环节、高危时间与高危人群等隐患,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提倡安全文化氛围,启发护理人员树立爱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的预见性,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加强业务知识与技术培训 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进而拓宽知识面,汲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伴随医学进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与患者对医护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护士角色的多元化职业需要。故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主动接受继续教育,精通护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专科护理要点,熟悉新理论、新技术。

2.4 遵重患者隐私,注重沟通 年轻护士应多向经验丰富的护士学习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护士长也应适当在患者面前维护年轻护士,增强其自信心,教其关心、尊重患者,切实为其解决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询问病史时,往往涉及性传播疾病、未婚多次人流等隐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今后生育问题以及社会均有较大影响,故询问病史时应避免第三者在场,以防揭穿患者隐私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患者床头卡上不写诊断或写替代诊断,既可尊重患者隐私,又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妇科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做好保密与消毒工作,避免引起其他患者的恐慌与散布隐私。

3 结语 护理安全是妇科患者的基本需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安全隐患的分析,让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行为,同时加强了护理安全教育。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都对妇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吕玉兰,占惠鸣.妇科病房护生带教中的护理安全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90.

篇6

把好护理安全关,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为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现结合我院急诊科多年工作实践,针对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①一些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③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⑤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⑥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 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 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2.5 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6 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3 体会

3.1 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不安全护理不仅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7

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儿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由课堂作文网提供!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20xx年的经济收入比20xx年稳步提高,全年本科基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5.12”国际护干节中,有两名护士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整个儿科被市团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组织,护士长获得市团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篇8

关键词:安全素养 大安全观 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环境复杂性和学生主体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平安校园的根本途径。

高校学生安全素养指高校学生具有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及生活健康和学业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安全的意识、知识、心理、技能、行为和身体素质等。

一.大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淮南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随机抽样,共发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0%,符合科学调查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安全素养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不强。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表面性的现实危害,但对潜在危险认识不够,难识破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有学生明知事情危险,还存侥幸心理贸然行事。调查显示39.8%曾因疏于防范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45.5%经常到流动摊贩处购买食物;22.6%曾选择搭乘黑车出行;25.5%不知道校园“110”。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略强高年级;女生略强男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知行分离”问题,表现和行动不一。只有将内在安全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内在安全感,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的安全素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安全知识匮乏,教育成效欠佳。安全常识调查显示26.7%不了解火灾环境下逃生自救、防护常识;30.8%不知不同物质起火应采用哪种灭火方法;42%不了解非法传销模式。法律知识调查显示18.5%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4.5%不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甚至对劳动法,合同法这些与其相关法律都不清楚。

调查显示86.7%的大学生(非法学院)对法律知识获取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全素养教育没纳入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教材,专业安全师资力量短缺,仅靠课程灌输和安全知识讲座,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安全素质要求。

3.安全技能缺失,自救能力不够。安全技能认为是由“应知”的内容形成“应会”的能力,且必须经过实际操练。调查显示51.6%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65.8%不能正确掌握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例);88.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在危急时刻,欠缺系统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有效自救或实施救援。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素养途径与措施

1.建设安全素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能力。安全素养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高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应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应学分与课时,明确安全课程内容,将安全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设网络安全知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稳定的安全教师队伍,开展连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选用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增加经费投入,增设实际操作演练和警示模型参观环节,对学生加强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实效路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渲染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约束、引导师生行为,并内化为规范,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物质、精神建设,是提升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环节。

1)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2)物质建设,完善教学、生活、实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等。

3)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常识,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网络通讯平台,建立教育联动机制,通过学校与家长双向引导,合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请假“家长核实制”、学业预警“家长互助制”、思想动态“家长知情制”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已是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学习生活等设施和机构的开放型的“小社会”。学校依托政府,如利用社会公共传媒资,通过与大学生安全主题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电影电视在公共传播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安全教育宣传,扩大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力,形成社会舆论效应,使安全教育植入公民心中,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篇9

关键词:中职学生;实习权益;维护

作者简介:梁娌萍(1970-),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华侨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讲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40-01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紧缺的基层技术人员,这部分学生的培养主要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所以中职学生的实习时间在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随着中职学生的增加,实习面的扩大,他们在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实习期间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的现状

1.实习报酬低,工作强度大

笔者在对广西华侨学校商务科2008级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约70%的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很难实现同工同酬,企业的理由是没有工作经验,工作效率比同岗位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低。某些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单位难找,甚至是没有报酬或者反过来给单位实习费用。同时,工作强度也大,笔者走访了在南宁某经济开发区一家大型制鞋企业实习的学生,来到学生工作的厂房时,能闻到刺鼻的胶水味;学生反映,虽然企业包食宿,收入也超过了法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加班是家常便饭,可想而知,他们经常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身心健康一定会受到威胁。

2.实习期间缺乏劳动合同保障

通过对广西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及搜索相关资料发现,学生实习多数是由学校统一集中安排,而签订实习协议的双方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学生基本不参与其中,所以,关于合同约定的报酬、岗位设置、如何管理等条款,学生无权协商。另外,有部分实习单位属于学生自行联系,如果是大企业则有可能签订实习协议,否则签订实习协议也成为天方夜谭。毋庸置疑,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营利性企业的共同目标,而且,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签订了实习协议,内容也只能根据用工企业提的条件来定,学校和学生基本失去了平等协商的机会。因此在缺乏有效实习协议保障的情况下,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如果产生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争议时,用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劳动法律保障而处于劣势;实习期结束后,用工企业更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辞退实习生而无需承担任何劳动法责任,使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1]

3.容易受到安全事故威胁

实习的学生虽然经过学校的教育熏陶,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到了企业一线操作属于生手,且由于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实习企业的实习环境也存在不安全因素,加上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岗前安全培训和岗位操作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在实践中,参与实习的学生较为容易面临各种安全事故的威胁。[2]

4.存在法律救济风险

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实习学生不具备劳动者的身份,出现权益受损或与用工方发生劳动争议时面临无法依据劳动法获得救济的风险。很多学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能替其出面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又或者是通过家长给学校施压,最终也是依靠学校。因此,相对于实习单位和学校而言,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二、权益受损的原因

1.缺少专项法律保障中职学生实习权益

目前,国家还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条例等来保障中职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的有关规定中,适用于中职学生这个范围的,对实习环节的约束又太少,操作性不强,造成中职学生实习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时缺少法律保障;而且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涉世未深,权益受损的情况较大学生来说更容易发生,因此,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有效保护中职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3]

2.缺乏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弱

广西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在对该校某专业实习生的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学生对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益不知道。[4]笔者在对广西华侨学校商务科2008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也发现,了解劳动权益受损时所应采取的法律手段、法律程序的学生寥寥无几;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多数学生知道签订劳动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他们也表示,虽然知道签订劳动协议的重要性,但如果单位不签,他们为了工作也只能忍气吞声,合法权益受损时不懂如何维权,这部分学生的人数占了调查总人数的39%。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缺乏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弱是造成权益受损的主观原因。

3.安全教育有所欠缺

一是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生产安全教育不够,学生对实习单位缺乏了解;二是实习单位没有对学生提供应有的岗位培训,导致其由于操作原因产生安全隐患;三是有的实习单位没有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这些因素都对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实习权益维护对策的探索

1.加快立法的脚步

刘一展在《从法与利益的视角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一文中提到:广东在去年施行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中规定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接收大学生实习和见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非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可以在实习协议中约定给予实习补助等,明确了实习各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5]虽然该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在适用上有属地范围的限制,但广东省在高校学生实习立法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那么,针对广西目前中职教育实习立法比较滞后的情况,可向广东省学习,先从地方性法规开始,制定相关条例或办法,对使用实习学生的单位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明确学校、学生、企业等实习各方的权力与义务等,引起国家重视后再上升到高层次的立法。

2.实习协议人性化

学生代表或家长、学校、企业就实习协议进行三方座谈,由三方共同签订。力求实习协议更为人性,满足三方需求的最大化,既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也形成学校监管的责任与义务,还能兼顾企业的利益。

3.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损失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遭受非本意的,外来的,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身体蒙受伤害而残废或死亡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此险种适用于所有意外伤害事故,赔偿范围包括身故、残疾和医疗费用,部分还包括紧急救援和费用垫付等增值服务。如果学生购买了此类保险,就算是认定不了发生事故的过错方,也会获得一定的赔偿金。因此,学校应为实习学生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样学校既能有效分散风险,又能为实习学生及时提供救助。[6]

4.学校安全教育与企业岗前培训双管齐下

在实习前,学校就应该安排足够的学时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习期间,企业也应加大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安全培训,开展短期培训班,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早训、晚训等,弥补在工作技能上的不足,减少安全隐患;把学校教育、社会培训、常规培训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地避免各种陷阱,防止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

5.法律法规教育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

学校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开设法律课程,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教育,让学生懂法、用法、守法;开展法律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从课堂到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学校设专栏定期张贴法律知识海报,营造良好的法治校风;对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唤醒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如果遭遇意外伤害或权益受损情况,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7]

参考文献:

[1]丘丽丹.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的维护[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34-36.

[2]舒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法律风险及防范[J].职业时空,2009,(12):140-141.

[3]郭玉松,张爱芳,江厚良.大学生权益意识与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2).

[4]杨和能,韦建群,韦永忠.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如何保护[J].中国教育报,2008-12-04.

[5]刘一展.从法与利益的视角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10):104-106.

篇10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医疗预防机构根据病情需要,将本单位诊疗的患者转到另一个医疗预防机构诊疗或处理的一种制度。我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1条将其界定为“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下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当及时转诊”。

转诊的特征

强制义务性对危重患者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当及时转诊。这一义务体现了法律对生命权利的重视,在正常情况下,医患双方应当通过要约承诺方式缔结医疗服务合同,双方当事人才真正进入医疗法律关系中,医疗机构才承担诊疗义务。但南于医护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因此其所承担的强制缔约义务是医学伦理法律化的结果,或者说将道德规范法律化以加强其强制性质。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当及时转诊。

有限性对于转诊的时机和条件,只能在法定范围内,必须是“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情况。即在经治医师通过诊疗观察后,发现其病情由于设备或技术不足难以诊治,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作出及时转诊的决定。

医学裁量性转诊条件的成立,需要借助经治医师的主观判断。对于一种疾病,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实践中还应结合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医疗机构的级别及处置病情的医师专业水平等来综合评判。

转诊的义务

合理的紧急处置义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履行转诊义务应对危急患者进行急救处置,即经治医师在接诊患者后,认为限于设备、技术水平原因无力诊治,应首先按照诊疗常规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合理、力所能及的急救处置,这不仅是“首诊负责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考核医师是否具备职业道德和良知的体现。

必要的告知义务一般而言,转诊中的必要告知义务有以下几种情形:①患者的疾病属于医师的专科领域之外;②医师对患者的诊疗能力不充分或不具备时;③对患者存在更适当的诊疗方法,且该方法用于患者比不转诊将发生非常明显的改善效果。当然,医疗机构还必须告知患者转诊治疗的可能性。比如说,患者病情极其严重不适合长途转诊或者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等情况。当然,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医疗机构都需要履行告知义务。比如,我们国家的有关法规中也有保护性治疗的规定。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实质是要注意应该对患者说什么,不该对患者说什么,并不是什么都对患者如实告知。

安全运送义务安全运送义务主要包括评估是否需要转诊、先行联系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和携带病历等。按照《医院工作制度》中的转院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因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报请院长或主管业务的副院长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方可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医疗机构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可见,评估是否需要转诊,关键的前提在于“安全性”,既要有利于患者转诊后的科学治疗,又要让接受转诊的医疗机构在患者可供转移的安全地域范围之内。对于危重患者,在转移过程中,转出医疗机构应当派救护车护送,并有医护人员陪同,以防备和及时处置路途中的各种意外情况。在转诊前,护送人员必须要先了解病情,填写转诊病历摘要及提供各种检查报告资料,同时还要与转诊医院联系好,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绝对不能出现只管将患者送到了转诊医院就算完成任务的现象。

什么情况下违反转诊义务可以免责?

应注意的是,违反转诊义务并不必然导致民事责任的产生。我们认为,违反转诊义务可以存在以下免责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