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教育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教育分析

篇1

关键词: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注:作者:张振丽 论文题名〔学校思想教育现状分析〕2009年12月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一等奖。

当今教育界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一番话不仅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近几年来的学校思想教育的现状,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教育有所削弱。实践证明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 学校教育思想单一化

从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看,学生在校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以书面为主,不仅内容单一,其形式也单一,大多是口头上的教育,缺乏实质性、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教育途径单一。

二、学校教育教书与育人脱节

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化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所追求的智育第一,只注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一桩桩案例证实了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教书与育人相脱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 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脱离

由于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不紧密,而导致学生把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带进学校,如个别学生品行不端,有小偷小摸现象,脏话秽语,打架斗殴等。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再次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然而从目前学校思想教育状况来看却不尽人意。现在的学生发展趋势是早恋现象、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在调查中发现他们的世界观是“家”字,人生观是“我”字,价值观是“钱”字。

四、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隔离

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志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但前些阶段学校思想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不紧密,因而出现了“十多十少”的现象:好吃懒做的多了,吃苦耐劳的少了;拜金主义多了,马列主义少了;依赖父母多了,自食其力少了;书本知识多了,社会实践少了;喜欢表扬多了,接受批评少了犯罪率高了,法制教育少了;自由散漫多了,自觉遵守纪律少了;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教育少了;关心自己多了,助人为乐少了;课业负担重了,参加活动少了。从以上问题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都存在相互联系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做到多管齐下,缺乏综合管理,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学校德育组织机构效能发挥不够

篇2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学生所表现的态度有的冷漠、反感和抵触等一些不合作反应,究其成因是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应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不顺从行为呢?笔者有以下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对上述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意识问题或学生的态度的不端正,而应该从学生心理发育过程来看待这一现象。

因为上述问题是一个青少年成长在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应该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不但是一个行为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其客观性远远大于其主观性。

当人的生理发育到一定阶段,智慧和思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当青少年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壮大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意识也就必然得到加强,所以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就会产生一种摆脱束缚,确立自我的意识,其中部分的自我意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叛意识。

其次,从儿童到青年这一成长过程也必然使他们的身体、情绪、性格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都越来越趋于成熟,但这些方面又不是齐头并进,协调一致的发展。一般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也就导致了青少年抵触情绪的出现。

所谓抵触情绪,实质上就是青少年对外界指令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也包括机械式的反弹或条件反射式的反抗。对于青少年的抵触行为笔者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显和隐。

所谓的显就是当他们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傲不训,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这些表现一般极易被发现。

例如我教的班级中,有位与我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刘某,他在小学时就爱好文学,经常购书交笔友,自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当家长发现后进行多次劝说无效后,对他的零化钱和来往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到学期结束后,学习成绩仍无一点进步。

经交谈后方知他的交友行为一点也没有收敛,为躲避家长和老师,其行为更加隐密,所花时间也更多,这种抵触行为充分反应出青少年在其能力、情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自主意识的逾来逾强烈,对外界的指令的判断和选择也越趋成熟。

平心而论,刘某的文学爱好行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的这一爱好和选择却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的需求相悖,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应该得到肯定和引导,应反思的不是他,而应是教师、家长乃至社会。

另一种抵触情绪是无明显的行为举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难以发现,即所谓的隐。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燥等症状。事实上发生隐时其本人一般都无抵触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不抵触情绪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

如学生李某(女)平时学习很认真,有很强的进取意识,但一临近考试,特别是比较重要的考试,她就会生病,表现为头痛、脸色苍白,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现象,而一过考试,不用吃药上述病症会自行消失,问她考试是否特别紧张,她却回答说并不太紧张,仅是有一种压力感。

这种情况常见的还有学生不喜欢某一学科时,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走神,或昏昏欲睡。造成隐性现象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现实的教育环境由于受到升学会给自己将来在社会中带来有利的价值观念所支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气氛,家人、教师、朋友乃至学生内心的压力与日剧增,而此时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些内外压力即无承受能力又无排解方法。

当这一压力长时间作用于一个人,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时,心理上的那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必然会在行为上或生理上表现出不良的反应。

就抵触情绪的两种表现而言,显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积极的一面,如果引导得当,将会使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更具活力、更有开拓精神的有用人材。

而隐由于难以发现,有时学生本人也不清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发育危害更大。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抵触情绪表现要冷静、理智地对待,对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要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

平时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得失,对同一现象要因人而异,对同一人要因时而异。值得注意的是对显中明显的违规行为要明确否定,不能放纵;对有道理的行为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对隐则要及早发现,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防止出现极端行为。

篇3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策略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基本的两种模式。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却可以发现,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只意识到了显性教育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隐性教育运用与实施,以至于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使得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远远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鉴于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隐性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结合,本文就针对隐性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一、隐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以潜在的、较为隐蔽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的一种模式。由此可见,隐性教育是相较于显性教育而言的。

一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隐蔽性。在利用隐性教育模式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式都是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的,是通过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的渗透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因此,隐性教育模式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都具有隐蔽性的特征。

二是,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在利用隐性教育模式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往往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的,因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启发也是学生主动选择、主动参与的结果,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自主性的特征。

三是,教育途径的开放性。隐性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其实施的过程并不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没有固定地点、没有固定时间、没有固定形式的教育,从而使得隐性教育途径具有了开放性的特征。

二、 隐性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利用隐性教育模式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的形式往往会更加的“生活化”,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例如:定期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学术节以及类似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均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渗透落实隐性教育的有效时机,在利用这些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由于学生本身对于活动就具有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往往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2.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反叛思想和行为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面对诱导性过于明显,且强度过大的信息时,人往往就会觉得压抑和不自由,并会产生排斥和抵抗的思想甚至是行为,而这也恰恰是运用显性教育模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明显不足。但是,在利用隐性教育模式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由于其是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并不是对学生直陈道理、直接劝导,因此教育的氛围相对而言会更加的轻松愉悦,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排斥抵抗思想和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有效的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隐性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确保隐性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成效,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应用策略:

首先,科学构建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隐性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也是隐性教育得以应用的前提。要构建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是要注意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利用学校的物质环境,为隐性教育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注意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载体,通过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来确保教育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并将此作为隐性教育的载体来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次,要注意全面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隐性教育得以渗透落实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为了实现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必须要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如: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等,并注意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思想教育素材

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2、在“时、分、秒”的教学中,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又如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三、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篇5

【关键词】大类招生;新生;思想教育;策略

为了培育出新型本科人才,高校实施了大类招生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类招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为祖国培育出优秀人才。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高等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应该高度重视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从大类招生的含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思想教育工作在大类招生体制下的特征以及大类招生背景下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研究四方面展开介绍。

一、大类招生的含义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将相同的或者相近的学科门类合并,按照一个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只需要选择好“大类”,不用立即选好专业。在入校的前一两年,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分专业。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大类招生模式,这种把选择专业环节推后的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前景,选择出与自己兴趣相符,并且有能力进行研究的专业。

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

(一)以社会目标为主

大学生承担着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背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当培养他们的民族使命感,教育他们把社会目标作为主要的目标导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大学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大学阶段了解并明白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期待以及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所在。大学是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巩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基础,让他们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二)以价值体系为重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虽然大多数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心态,但有一些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也越来越扭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体系教育至关重要。大学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像对待小学生那样,每件事都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对于已经具备较高思维发展水平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也有利于加速学校从规范体系教育向价值体系教育转型。

三、思想教育工作在大类招生体制下的特征

就新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大类招生模式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他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上形成了新思路,有了新思考和新举措。受大类招生模式的影响,新生入学不细分专业和学院,学校仅对其进行通识教育,这避免了传统专业划分所带来的弊端,学生不会再面临专业划分太细和就业口径太窄等问题。但是,在对各专业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今后专业的选择成为大类招生体制下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是,这就迫使学生在学习通识教育课期间,加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专业的选择息息相关,在大类招生模式开展通识教育课,可以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理性科学地选择专业。就学校而言,在新生专业选择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责任。学院要设置专门教室向学生详细介绍其专业,以便于他们可以提前了解专业的设置和就业的方向。学校和老师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选择一份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比重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大类招生模式下,学校需开展多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大类招生模式下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开展户外活动,提高思想认知

大学的平台不仅是校园,校园外的社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及思想;大学的任务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参加户外活动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培养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可以以社区学院为平台,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层面、专业选择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开展的户外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挖掘新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精神需求。班级之间要多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像团日活动、政治理论学习等,对深入理解通识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不断地完善学业指导、励志教育、适应性教育等体制,形成一套适合大类招生模式的,对学生专业的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制度。

(二)加大思政类课程设置力度。

学校适当地增加与思政相关的课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日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识教育的一种可行方案。课程的设置上不能过于单一。灵活多样的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也能让他们了解国情和民情,通过理性地分析社会上的问题,从而形成多元价值观。明确理想,坚定信念,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

五、结语

大类招生制度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与突破,对学生专业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大类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大类招生制度现在还没有全面地完善起来,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的新事物,经过足够的时间和过程,一定可以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发展和思想提升上的重要导师。如果可以要做好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前行,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就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娟.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新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预警机制 保障机制 必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0-02

一、构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1.开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一些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将其思想传递给大学生,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的传入,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迷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应对随着时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建设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成了当务之急。

2.新时期做好育人工作的迫切需要

管理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管理的目标。而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发展,建立保障和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预测问题的出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措施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使他们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使得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班上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了,甚至属于比较差的学生,这种落差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在全班中形成一种高压氛围。除此以外学生在生活、交际、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4.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需要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是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鱼目混杂,对于辨别能力比较弱、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无法有效辨别善恶信息,别黄赌毒等信息所左右,沉溺于网络无法自办,严重影响身体状况;最后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西方拜金主义、极端自我主义等思想,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思想的时候不能有效抵制这类思想,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成长。

二、构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的途径

1.构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预警机制

通过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机制的建立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能够对未来大学生会产生的思想问题进行预测,并且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使大学生思想能够保持稳定。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关注应该注重于以下几点:加强大学生对党的最新战略决策的思想反应;加大大学生对国际大事件的思想反应等。并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掌控,并且制定信息回馈等制度,从而更好的处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2.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和预警机制

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这一问题,在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保障和预警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保障和预警机制。为此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 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每个学校根据学生人数配备心理教师;其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排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为其建立专门的工作计划,从而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3.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决策保障和预警机制

建设保障和预警机制的目的是能够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决策保障和预警机制,能够促进决策科学化,首先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用正确的决策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正轨,从而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发生,其次应该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最后在进行思想政治决策的时候可以借助一定的先进工具,例如通过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做事习惯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4.构件快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机制

为了能够减少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出现,应该建立合理的快速的问题解决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一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少良性的沟通,平等的对话机制的出现,能够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良好的沟通,将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因此不可忽视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保障和预警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危机干预机制。随着大学扩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另一方面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引发无理智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加强校园纪律建设,应该重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第三、在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建立保障与预警机制的时候,要牢记这一点,从这一目的出发,与实际仅仅结合,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最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突破口的选择,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般,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选择学生关系的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二祥.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2).

[2]刘玉琼.关于建立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3]陈洁. 高校推进大众化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03) .

篇7

如今学生的思想教育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切忌简单的灌输。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从心理层面上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情况,还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沟通技巧说服教育学生,既体现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又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以下案例,就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学生思想教育中,并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与方法运用

现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个性和情绪管理方面是弱者,由于他们存在认知偏差,缺乏识别能力,情感波动较大,很容易走极端。同时,她们具有极强逆反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和挫折,都会表现出幼稚和任性的一面,这是我们老师最难掌控和教育的,而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沟通和教育,既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和不理解,又能让他们认识事情的本质,思想教育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案例一:有两名女生同在一个寝室,开始相处关系还好,无话不说,后期俩人发生矛盾,闹的很凶,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其中一名女生迟×是学生干部,学习一直优秀,她的家长打电话讲孩子最近总爱哭,不愿意上学。恰好那学期我给她们上心理学基础课,刚给学生们测试完气质类型,于是,我借助心理学的测试结果与她一起分析她与的性格特点,属于这种气质类型的两个人成为好朋友时,会相互细心体贴,一旦有矛盾激化,就特别容易受伤,不能接受对方对自己的不好。她听后,非常接受我的分析和意见,激动的情绪平稳下来,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之后她发短信说她很感谢我,是我帮她认识了她自己。

案例分析: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都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很难去判断谁对谁非?而且,两名学生情绪都很激动,不肯相让,如果老师这时去批评她们任何一人,都会激惹她们的情绪,达不到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对气质类型分析,因为借助测试结果和她一起分析她的优缺点,同时也分析了另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迟×同学就容易接受自己存在的缺点,也理解对方对自己的不满,矛盾不攻自破,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了说教式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对其自身的个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二:女学生干部韩×,开学以来,发现该学生学习和工作明显松散,通过韩×的爸爸了解到:该学生与一男孩谈恋爱,妈妈不同意,相互之间发生冲突,韩×的爸爸讲:韩×春节假期在家上电脑每天都到很晚,妈妈把网线拔了,电脑也给摔了。从此,韩×和妈妈关系紧张,基本不讲话,讲话就吵。我运用了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真诚、倾听和共情等技术和她交谈,她敞开心扉地讲述了妈妈对她的“过分”及她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她告诉我说:她在公交车上看到一对母女,女儿和妈妈撒娇时,她流泪了;还告诉我,小时候她经常生病,妈妈很爱她,自从上初中后,妈妈在学习上对她要求很严,每次考试不理想时,就不给好脸色。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她内心对母爱的渴望,希望妈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之后,我又找到韩×的妈妈,妈妈在对孩子的问题上也很苦恼,我给她提了几条建议,并希望她改变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多采取关心、体贴的方式,哪怕是一次拥抱,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案例分析:这是一例亲子关系问题的案例。由于韩×和母亲关系的问题,已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子女心理卫生的家庭因素有:不美满家庭;父母不当的管教方式;家庭背景;代沟。在这个案例中,父母不当的管教方式是导致学生出现的对学习和追求的放弃。怎样才能让她理解母亲呢?我运用了行为治疗的一种技术(生命线),她通过走生命线,理解妈妈的辛苦和爱,她哭了,觉得不应该那样对待妈妈。同时,妈妈也改变先前的教育方式,母女关系和解。因此,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行为治疗技术使用,对学生思想教育做到“对症治病”,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案例三:有五十多名学生参加六十年校庆演出排练,在排练快结束时,总导演更换了领舞的舞蹈演员,学生们觉得她们的领舞是文艺部部长,跳的很好,怎么练到最后让别人替换?学生们闹情绪,说什么也不练了,我们几个老师急忙赶到现场,学生都站在外面,有几名学生在哭,其他学生也比较激动,其中一个老师说:怎么随便就不练了呢?没人做任何反应。我知道此时的批评只能激怒学生,这时,我看到有一学生在抽泣,身上发抖(当时天还下着小雨,有些冷),我上前把衣服披在她身上、搂着她。这时,其他学生都围了上来哭了(她们假期一直在排练,并且离家住在新校园宿舍每天排练),一刹时,我觉得她们把我当成了亲人,哭过之后,我问她们:换上来的演员跳的好吗?她们说:是挺好的。我说,如果你们是导演,会选谁上呢?她们不讲话了,但态度平和了很多,最后接受了换演员的事实。

案例分析:集体闹情绪,这样的情况在学生中比较常见。有时可能是老师对事情处理和安排的不够周全、妥当,引发学生的不满,也有时是由于学生的偏见或个别学生的鼓动。遇到这种的情况,一定要冷静,即使学生的做法激进,不要直接批评、指责她们。首先,稳定她们的情绪,辅导员的工作要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互相信任和尊重,要循循善诱,讲究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多运用心理学中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削弱或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老师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赋有意义。

三、工作体会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必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与人格中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选用合适的心理测试问卷,如人格测试、症状自评(SCL-90)、心理健康测试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特征,不断积累学生的个性资料,跟踪学生心理变化的轨迹,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健康成长。

2.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沟通技巧

辅导员老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将心理学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与学生沟通和思想教育上会更容易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去指导、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能转换我们辅导员老师的角色,以咨询师或朋友的角色和学生交谈,就容易获取他们的信息,更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主要是学生本人能够接受和认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对那些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无奈、束手无策,相反会探究他内在形成的原因,而理解他的行为方式,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演绎与运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最有效武器。

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机的整合与协调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它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部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层面,还要把人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的基础,而良好的政治信念会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对待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判断,既不能把思想政治问题心理化,也不能将心理健康问题思想政治化,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学生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3).

篇8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81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作用

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建设方针,严格遵循教育的相关原则,以实现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及道德在得到提升的同时,还需要拥有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可以直接地反映社会需求。政治思想教育的时代特性,决定了高职政治教育上,需要有所创新,所教育的内容必须顺应时展。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定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会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引导作用,以此为其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政治思想教育还具有文化特性,有效地将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人文教育当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范围内更具适用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遵循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律,培养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优秀的职业素养,实现对今后职业预备的基础。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有着个性突出、注重实践性以及职业差异性这三个特征。首先,针对当下的岗位竞争形势,职业素质教育要着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保证学生自我个性的凸显,显示出专业的素养。其次,职业素养教育最终是为了将学生输送到社会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业需求,并努力付诸行动在其中。针对不同的行业、岗位、职责,会有不同的职责、工作需求,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上对此也要体现出差异性,这样才能够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2 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实现融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等院校在对学生教育上,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更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方针的实现,提升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和加强高职教育工作,完善职业教育工作,对于培养社会实践人才、社会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良好结合,可以提升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一改往常呆板的教育方式,更好地结合当下的工作形式、工作需要,围绕未来的发展形势,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二者的融合,可以准确地把握未来职业的需求目标,实现培养人才的特色,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战略。坚持以就业为发展导向,为学生的学习、就业服务,实现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只用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重视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学生个人素养、职业内涵,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3 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3.1 确立职业素养教育目标

在高职院校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内涵,是学生思想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当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思想,同时也符合当下的职业需求,是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当下高职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都是遵循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输出目标,为社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要求专业人才具有职业素养和相应的思想道德拼着。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有耐心、诚信和责任心,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不仅如此,还需要有向上和创新的精神。这些理念,都是将来大学生从事职业时必须具备的相关素养,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保证、提升大学生今后思想道德境界的基本因素。它既符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与今后学生的工作要求息息相关,所以,确立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当下职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落实的重点项目。

3.2 构建二者融合的教育体系

每个人的认知、个人素养都不是由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它是由多个因素组合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正式、专业的课程教化,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对学生采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高职院校展开的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要载体,探索更多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素养。引导学生拥有理性,认真总结和反思自我行动,在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特定主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增强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中恰当地渗透一些职业精神,伦理道德教育,充分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道德建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地认识到“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有时候,职业素养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

3.3 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

在新时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教师要不断整合自身的队伍建设,提升自我素养,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教育方法,还应有较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对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素养与政治思想的良好融合。

建立专业的高职队伍,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的结合。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未来的岗位时,都可以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有一颗坚定的心,去积极地融入各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而更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职业学校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定期参与培训,院校领导需要组织相关的教化活动,引导教师更加全面、更加及时地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教师可以胜任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践行为学生服务的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教育方针,结合生活实际,将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当中。

实现师资力量的内外整合,提升教学成果,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展开积极的培训工作,展开相关的主体项目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实现思想政治、职业素养的高度结合,从而促进职业高校的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素养良好结合。

3.4 利用评价机制促进教学

建立健全评价体制,实现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体制化融合,并完善相关的考核体系,践行考核制度,以此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进步。职高院校的综合评价机制,往往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思想政治领域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加强对当下职高院校评价机制的完善,将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根据学生的成绩、思想性的以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颁发相应的证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融入政治思想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提升,融入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趋势。为了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职高学校在不断努力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偏离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篇9

当前初中生在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冲击又互相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让其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所以,如何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是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思想教育一直以传统教育理念为主,把伦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学收效甚微,呈现出无力的特点。

1、政治素养

对于政治素养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把爱国与与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作为考核初中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标,从初中生对爱国和社会主义两者的认知,即可了解他们的社会理念。对此,教师可以用“你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作为问题,进行调查,整体初中生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学生选择新闻节目,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综艺或影视,观看科教类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知道,初中生很少关注国家,爱国意识较弱。其二,初中生没有个人信仰。有明确的个人信仰,能够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客观分析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引导着思想的变化。因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及自身经验的严重不足,导致思想很容易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会保持稳定,很难树立个人信仰。

2、道德素质

初中生道德责任意识较弱。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并把它作为中心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责任感分为三方面,分别是个人、家庭与集体,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关注自身,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父母付出,帮助父母。学生道德理念过于社会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首先会关注个人利益,然后才会关注社会利益,这点在初中生群体中有明显的体现,即初中生普遍认为担任班级干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会刻意避开班级干部的选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班级利益放在次位。

3、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一部分初中生很难承受较大的压力,不善于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失去忍耐力,适应能力欠缺。而一个人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必需的一环,与学习能力同等重要,如果心理素质较弱,可能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阻碍。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完善,需要同时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学校,其二是家庭,其三是社会。

1、学校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直接决定最后的教学结果,从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初中教师一直有一个误区,即道德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虽然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真正启发学生。其只是用语言把内容教给学生,学生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己的影响,需要学生真正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所以,初中教师要走出教学的误区,从知识传递变为价值引导,实现学生的道德自律,用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亲自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起内心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明确的社会理念与个人信仰,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其次,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增加校内文化宣传栏的数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放到宣传栏上,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深化思想教育。同时,学校的品德教育也要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把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教师除了在课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比如,到了父亲节或母亲节,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帮助父母做一件事,回报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恩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

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民主的方式交流,尊重孩子,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交流,接受父母给自己的意见。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在家庭民主的氛围中,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利用创建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对事物有客观、真实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家庭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参照家长的生活方式,这可以使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挑战。

3、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交织着多种意识形态,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的管理与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不良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树立以和为贵的社会思想观念,和平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口角与矛盾,用社会文化引导学校文化,优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补充德育教育的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不要刻意放大德育教育的内容,或是降低道德标准,这样反而会出现反效果,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作用不明显。所以,学校新加入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贴近实际,逐一进行,不要一蹴而就,使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避免其出现盲目的个人崇拜,着眼于生活的细节,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结语

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三方面体现分析,即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心理素质较弱,对此,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同时完善,优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宏霞.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37.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价值;分析

美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也是深入人心的一种诱导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进这种力量,用审美教育思想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价值,重视审美对人的思想塑造的力量,把审美当成塑造人的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思政政治教育审美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就是把美的规律和精神以及境界在整个教育的目标和手段等环节中贯穿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对美的塑造过程,也是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过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建立在人类的趋美天性的基础上。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也具有价值性。教育工作者要要着眼于未来,在教育实践中,把审美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审美,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要把课内课外结合在一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称为愉快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

(一)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相应的审美教育,只有对教育艺术的描述,没有思想教育内容的艺术。一个美好的事物除了其形式的美还要重视其内涵的美。思想政治审美化教育很好的提升了教育的感召力,也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来说。不只是关注教育方法的艺术化,还比较重视政治修养的艺术化,进而提升到政治教育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修养是稳定和内在的教育心理因素,也是人格的重要反反映,审美教育所取得的感召力是其他教育方法达不到的。

(二)审美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候,很多教育者都重视其政治性,也关注其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政治教育感染力下降。而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很好的使教育者在进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时候产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也就是精神方面的自由。只有具备审美的心境才会获得自由。要重视审美的功能,注重审美中人们获得的优越感和自由感。思想教育审美使得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在一个比较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的感染力。审美产生的自由精神能够使得受教育人员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和自律的重要性。能够不断的超越个人的私念,强化其在活动中的优越感,规范强化了思想品德的内化,形成比较正确的道德认识,进而养成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强制的理论灌输,导致受教育人员在思想情感上受到压制,特别容易产生一些精神问题导致对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对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进行知识和审美能力培育的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让艺术品格跟其人格得到一种很好的统一和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优秀的能力来感染学生,让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而且教师的仪表也是教师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属于美的素质的一种,也是其内在的素质的标志,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这些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体现。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渗透审美因素,可能使得受教育者更好的享受生命的乐趣,得到人格的协调和平衡,更好的保持身心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教育,提高了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改进

(一)创新美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可以运用组织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在活动中完成教学计划。在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素材,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在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除了要包含基础的政治理论教育之外,还要有为人处世、社会品德等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手段,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运用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相对细致的教学分工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探究教学的全过程,给他们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通过研究,不断加深对政治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事物的领悟能力。

(二)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发挥其在教育中独特的功能,教师语气饱含真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学的审美化,就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守相应的“以美促优”原则,要注重语言的灵活多变性,思想政治教育供着者的语言要生活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积极变换语言,从而体现语言的变化美。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语言的情感性,要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教育艺术家,要具备比较崇高的精神方面的境界,语言是其精神的外化,精神和谐跟语言的高雅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放大语言的魅力,促进政治教育效果。

(三)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作为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教育的课程,政治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就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育服务,转变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教材之外,还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毕竟教材的信息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很难跟进时展的需要,也不能充分的满足教学的需求。这样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中,要扩大教材资源,开发其他课程资源,结合当前的社会关于美德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关于审美的探究,这种模式教学创新能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教材和实际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高尚、健康、美好的时事新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通过发现外在的美感悟其内涵和意蕴。

结论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改进,创新美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罗为平.五年来关于美学与现代性的学术研究的初步描述[J].美学(人大复印资料),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