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

篇1

化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真实的人生经验、自主意识的能动作用、成人意识的觉醒、批判性反思以及有机的完整的人等。本文从转化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出教师应科学管理自身的教育经验,建立完整的主体学习者身份,促进自身成人意识的觉醒,保护自己完整的“机体”,合理运用批判性反思。

关键词

转化学习 理论分歧与融合 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知识生产与创新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学习与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教师更多的是在扮演学习者的角色。教师作为主体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统一体的成人学习者应更加关注通过真实教育经验基础上的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然而,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经验、主体学习者身份、责任意识、专业自主意识、批判意识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基于成人真实生活的启示与理论相结合发展而来的转化学习,尤为关注个体的人生经验和深层意识。本文拟从转化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当今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一、转化学习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杰克・梅兹罗(Mezirow,J)进行了一项专门针对“重返学校的女性”的质性研究,详细地了解了这些遭遇过重大挫折和磨难的女性如何摆脱现实的困境走向新生活的全过程,并开始转化学习的研究和理论创建工作[1]。随着克兰顿(Patrieia Cranton)、泰勒(Edward w.Taylor)、德克斯(Dirkx John M.)等著名学者的研究扩展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的大力支持,转化学习理论开始走向成熟,并逐渐进入实践应用,成为西方成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转化学习理论诞生于心理和教育等领域重大变革的时代,被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受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注重个体对现有知识的质疑和反思,关注个体的生活经验;受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获得解放性学习和转化学习的观点;受弗莱雷(Paulo Freire)的觉醒理论和波谱尔(Karl Popper)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启发,完善转化学习的历程和机制以及更加关注批判性反思等[1]。同时,转化学习研究的缘起是对成人生活的关注,受到成人真实生活尤其是消极境遇中成人表现的启示。因此,转化学习可以理解为成人面临目前的困境、挫折、失败等,经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及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努力,改变现状,重新定位。随着转化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在实践中的逐步调整,其研究的受益对象、内容、视角等有所改变和拓展。转化学习的实质就是成人调整或修正原有问题或不适应当前社会变化的参照框架,包括认知、社会交往、心理等,以更好地引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理论分歧与融合

从教育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教育理论都有其特定背景下的局限性,也都有其追随者、质疑者甚至批判者,即使是该理论的认同者、宣传者也会存在诸多观点的分歧,这也是其发展和趋于完善的动力。转化学习理论同样如此。首先,从转化学习研究的层面来看,存在关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分歧。转化学习的本质是指成人认识世界和自身的参照框架的转变,是对原有不适应时代变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正。然而,人们对世界、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价值取向既存在于意识水平,也存在于潜意识水平。杰克・梅兹罗(Mezirow,J)等强调比较容易控制和操作的意识水平的转化学习,而德克斯(Dirkx John M.)等更加关注潜意识给转化学习带来的心理动力[2]。其次,从转化学习的转化取向来看,存在个人转化取向和社会转化取向的分歧。个人转化取向主张通过个人理性的转化学习或者个人的改造来推动社会的变化,强调个体对社会的作用。但受弗莱雷(Paulo Freire)觉醒理论影响较深的研究者,强调社会的转化和质变,主张整个教育的转化学习和对社会改造的作用。再次,从转化学习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分歧:梅兹罗等主张以认知理性为核心作用的转化学习;德克斯等强调精神层面的想象力以及感觉、表象和悟性等非理性和超理性的作用[3];达罗斯(Daloz)等主张利用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情境基础上的分享性活动,再现人生经历来实现转化[3];鲍尔(Gordon D.S. Ball)认为来自亲友、辅导教师、书籍和真实生活经验的支持对维持个人改变非常重要,认为个人改变不是认知理性的[4]。

随着转化学习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的逐步开展,其理论的分歧逐渐弱化,尤其是转化学习理论内部正趋于融合,各方观点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并且其关注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认可[5]。总结起来主要有:1.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既是转化学习的条件又是目标;2.通过转化学习促进成人意识的觉醒,使成人从自我中走出来,更加关注社会,维护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学习者是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整统一体,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性,还要关注感性和悟性;4.关注成人真实的人生经验是实现转化学习的前提条件;5.成人教师与学习者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是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6.主张对当前不适当的认识、社会交往和心理等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从转化学习理论管窥教师的专业发展

转化学习理论所关注的视角符合当今教师多重的身份特征和专业学习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教师拥有教育理论实践者、专业人员和成人学习者三重身份,每一个身份都有其最典型的特征和品质,在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广阔“舞台”中,教师所扮演的某个角色或多重角色都有其最关注的内容、事件或核心目标。转化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真实的人生经验、成人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能动作用、批判性反思以及有机的完整的人等。从转化学习理论的视角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为当今教师的专业发展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增加了其身份的完整性。

1.科学管理自身的教育经验

转化学习理论认为,关注成人真实的人生经验是实现转化学习的前提,经验是转化学习理论的一个主题,转化学习就是要对已有经验进行情景再现与反思。以此为视角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吴刚平认为,教育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而言,教育经验不断积累和澄清的过程是其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6]。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专业理念指导实践,师德引领实践,进而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塑造教师德行的过程。这与教育经验的积淀与管理的过程“相伴而行”、“异曲同工”。教育经验的科学管理要经历经验总结与反思、澄清与改造、理论提升、表达与分享等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由个人或者团体进行。首先,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不是发感慨、写感悟,而是需要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目标、要求、基本内容等),根据计划搜集日常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认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7]。其次,澄清与改造就是实践问题的明晰与解决,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总结与实践中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真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再次,理论提升的过程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要挖掘隐蔽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价值与意义等[8],但这一步的进行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素养,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完成。最后,表达与分享是将研究成果的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有多种途径,如通过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等进行共享学习,通过发表科研成果进行知识共享等。

2.建立完整的主体学习者身份

“主体学习者身份”即学习者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拥有个性化人生经验、学习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主体,是与教育者处于“教”与“学”的平等地位基础上的带有目的性的知识建构者,是自主的、主动的、反思的、情境性的学习者。转化学习主张,作为成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参加者和学习者的学习同伴,充分信任学习者,并善于引导学习者对自身的思考,而不是向其灌输某种思想,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或信念标准强加给学习者,要让学习者感受到被尊重”[2]。首先,从教师教育者来看,大到“国培计划”和省市级教师培训,小到校本培训、“连片”教研、专家讲座,都应将教师看成学习的主体、完整的个体和有强烈的发展愿景的人。其次,从教师个体来看,应真正将自身置于广大教师群体之中,以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理念,本着积极、主动、批判、反思的学习者本分,养成现代学习者的学习品质,进行专业的学习。再次,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知识的高效生产与创新,伴随而来的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教师占据和主导知识的状况被迅速改变。这就更加迫切要求教师建立完整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者身份”,变被动参加的“工具人”为主动参与的“生态人”,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的高效学习与发展。

3.促进自身成人意识的觉醒

转化学习理论在论及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方面虽存在个人转化和社会转化取向的分歧,但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要促使成人意识的觉醒,实现个体(及社会)的解放[2]。成人意识是“成年人在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时,自觉审视自己行动,理性思考自我与社会和他人关系的思想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自我感觉,而且要求从行为表现上达到社会承认的水准”[9]。成人意识最突出的两个方面――独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正是转化学习理论在探讨“成人意识的觉醒”中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以此为视角,教师需促进自身成人意识的觉醒,则要在增强专业自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体发展的责任意识等方面作出努力。首先,随着知识生产与创新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潜在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意识中,包含于教师完整的生命发展历程之中,须把“自主”视为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和落脚点,增强专业自主意识是当今时代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诉求。其次,从教师的社会性角色来讲,教师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潜在深层次的力量,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10]。再次,从教师的个体性来讲,要增强个体发展的责任意识。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整个教育成功的强大动力和不可或缺的条件。专业发展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体事业的发展,对个体的发展负责意味着要增强对自身专业的责任感。

4.保护自己完整的“机体”

教师作为完整的人,应保护自己的“机体”,即教师是以社会属性为主体,由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统一构成的有机整体,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须以理性为核心,感性、理性和悟性共同予以支持,防止过分的工具理性主义倾向。感性以个人情感为基础,表现出过于情绪化的状态;理性是意识内的以概念和逻辑认知为基础,是心理成熟的表现;悟性一方面指理解力和领悟能力,另一方面反应出精神上的超高境界。作为人们应对事物常见的三种方式――感性、理性和悟性,通常共同对成人的行为起作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和教育实践者,不能单凭感觉或悟性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其专业的发展也不是靠一时的“兴起”和单纯的领悟。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更新,专业能力的提高,先进的专业理念、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新思想等的有效应用,通常需要在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的逻辑方法和教育原则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积累、锻炼和检验,需要以理性的认知为支撑。但过分强调理性认知,忽视教师的情感和精神体验,无疑是将教师变成知识存储和输出的中介。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需要内在的情感陶冶、精神领悟,外在的情感激励、文化熏陶以及以实践智慧为核心的理解力、领悟力。情感联系少、低水平互惠、集权以及缺乏信任、支持和尊重的教师合作学习环境,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更容易导致整体发展的失败,反之则更容易成功。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思想能否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实践准则,能否突破旧的框架,有效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靠教师的悟性。

5.合理运用批判性反思

转化学习理论认为反思是转化学习的动力,并将反思分为三种:内容反思、过程反思和前提反思(也称批判性反思),其中批判性反思是促进转化学习的根本动力[11]。因为当处于重大挫折或生活变故中的人致力于对自身的思想、行为等进行批判性反思时,秉承着调整或彻底转变旧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目的。批判性反思即通过向自己提出“我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感觉、思考或行动,以及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的质疑,来对问题本质进行检验与评估[12]。以此为视角,教师要学会适当的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认为,批判性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持续学习,批判反思型教师就是要不断质疑自己带到教学中的前提假设,不断学习、探究自己教学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作为成人学习者有更清晰的意识[13]。总之,教师要合理运用批判性反思,对那些影响成人思维方法、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的因素进行质疑和反思,对那些自以为或他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信念、知识、实践、制度、文化等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防止将自己禁锢在思想的牢笼里和行为的模式中,无所作为、无所创新、无所超越。因此,批判性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教育实践,理解自己的专业,独立把握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适度原则,批判性反思是要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专业的学习保持清晰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与发展,乱用或毫无根据地批判不仅扭曲了批判性反思的核心价值,还会使自身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贾凡.成人精神世界中的转化学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宋广文,刘凤娟.转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4(1).

[3] 高志敏,李增.转化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述略―基于莉沙・M・包格纳的研究报告[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Moore Janet.Is Higher Education Ready for Transformative Learning?A Question Explored in the Study of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2005(1).

[5] Cranton Patricia,Wright Brenda. The Transformative Educator as Learning Companion[J].Journal of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2008(1).

[6] 吴刚平.教育经验的意义及其表达与分享[J].全球教育展望,2004(8).

[7] 黄秋兰.教师怎样进行教育经验总结[J].江西教育科研,2002(10).

[8] 刘世清.教师叙事研究:改造教育经验的有效路径[J].现代教育论丛,2006(2).

[9] 杨晓慧,吴朝国.关于成人意识与职业意识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10] 解晓莉.中小学教师责任意识的缺失与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11] [加]克兰顿.了解与促进转化学习:成人教育者指南[M].李素卿,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6.

[12] 贾凡.转化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究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篇2

【关键词】教学反思 生物化学 高职药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生物化学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1]。

1. 反思内容

1.1 教学对象的反思。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药学专业学生有:文、理科学生、普通高中、三校生等,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有个自不同的特点。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情况,这给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了棘手的问题。现如今药学专业是岗位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是在药品生产、调配处方、等业务工作。这就要求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找到课程在专业设定上的作用及意义。

1.2 教材的反思。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用的是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用这本教材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和药学相关的章节知识点联系的比较少,或者是没有,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备课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撰一套高职药学专业的特色生物化学教材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问题。

1.3 教学目标的反思。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如对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生物化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对于高职类药学专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及教育背景的限制,给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很大困难。对于一位生物化学老师来说,积极的课后教学反思将对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教学内容的反思。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设定的章节共有13章,但是作为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章节统计共为9个章节,故而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章节知识的筛选、重难点的选择、章节课时设定都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后药学专业课程的作用。

1.5 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多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的是多媒体和板书综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老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用多媒体,板书和多媒体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恰当的协调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熟悉更多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2.生物化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多层次的教学反思能让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学习、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枯燥单调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篇3

以公司理念要求自己,诚信待人,踏实做事,服从领导安排,克服孕期反应等身体不适,始终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对待工作。特别是四月份两台机组同时运转,劳动强度增加,在线仪表有的不准确。职场范文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公司个人年度总结汇报资料,提供参阅。

一年来,我作为一名电厂xxx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运行规程,虚心求教,团结同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干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加以总结:

一、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爱岗

以公司理念要求自己,诚信待人,踏实做事,服从领导安排,克服孕期反应等身体不适,始终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对待工作。特别是四月份两台机组同时运转,劳动强度增加,在线仪表有的不准确,还要完全靠手工分析,如按一台机组的正常试验程序,做试验就得两小时,期间还要加药,监控水质,巡检设备,夜班还要排污。刚开始是忙的厕所都顾不上去,费尽心力唯恐水质控制不及时。后来又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抓住重点,先做没在线仪表的和水质波动大的,再做水质指标较稳定的,两台机组水样交叉做试验,这样虽然一人一岗,仍坚持不懈,及时了解水质情况,更好地调节水质。

二、技术上用心钻研

理论上熟记操作规程,自购其他化学学习资料;实践上严格遵守运行规程,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保证不发生误操事故,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注意的事项随时记下来,虚心向师傅、专工请教,虽然已能独立上岗了,但深知要想把化学专业学透学精,还需要时间的磨练、知识的积累,循序渐进,一月才比一月强。即使休产假期间,利用间歇时间,不忘看化学专业书籍,做到身不在岗心在岗,还充分利用家里网络资源,查看电厂化学文献,开阔视野,继续充电,希望在上岗后能以新的认识高度对待工作。

三、能力包括协调能力和处理事故能力

若说“技术”比作“智商”的话,那么“能力”就可比作“情商”,化学专业亦是如此,智商高就不见得情商高,因为技术是死的,能力是活的。例如在七月份,二号机组凝结水溶解氧突然升高,化学上并无任何操作,询问汽机人员,因调整水位有操作,除氧装置上部没有达到真空,造成数值突然变化,并非水质劣化。所以判断能力快速准确,活学活用,才能更好地干好工作。

四、积累工作经验,贯彻公司“节能降耗”

在水质合格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安全运行是首要,还要兼顾经济运行。如在五月份一号机炉水水质还不稳定,就要积极主动询问集控室,了解负荷变化,低负荷时尽量开大连排开度,以保证蒸汽品质,尽快让炉水合格并稳定,而高负荷时连排开大,排污效果既不明显又浪费工况。所以在尽量开大连排的基础上尽力节省资源,把握两者平衡点。六月份实行低磷酸盐处理,控制炉水加药量,既要防止锅炉的酸性腐蚀,又不能浪费药品,还要防止锅炉长期的人为积盐结垢,为做到一举三得,更是精心测定,细心监控,操心设备,耐心沟通。

五、建议

1、安全设施能否更加完善、细致一些,设定设备误动保护措施,故障演习预案以及酸碱事故求援方案,防患于未然,更新传统的化学监督观念,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见预防。

2、加强微机自动化程度,最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其物尽其用,使化学水质监督更加灵敏高效;完善化学在线仪表、仪器全自动操作及维护,使化学试验结果更科学精确。

3、现在都讲环保意识,作为热力发电企业,是否也能集思广益,制出更加节水的措施 ,少用或不用化学试剂,充分实行水的再循环和再利用,这只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因个人能力有限,还需要师傅及专工的专业技术知识来看待。

xxx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有新的压力,制定新的合理目标才有新的突破。

1、继续钻研化学专业技术,提高事故处理能力,争取汽水监督工作更加熟练,水处理工作会操作。

2、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了解其他专业知识,争取早日达到公司的“全能培训”目标。

篇4

关键词:中专院校 生物化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95-01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生命变化规律的学科,内容围观、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当前,不少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师应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控制着整个教学局面,因此,教师本人的教学魅力十分重要。生物化学只是深奥复杂,要想深入浅出的将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对教师而言十分重要。

知识面的拓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阅读其他参考书,不同的编者有不同的思路,多参考同类书籍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国外的生物化学书籍,有时更能让人眼前一亮。(2)听课,听同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课能带动自身思维的更新,也有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涉猎到自己所未及的知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资源的共享率越来越高,很多知名院校的课程都可以从网上观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4)独立制作课件,教师应独立制作具备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并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去掉不足,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就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2 根据院校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质量是决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部分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采用的是中职中专规划教材或系类教材,但这些教材却未必真正适应中专院校学生的虚席特点。虽然这些教材内容较全面,但多少存在繁杂的特点,并带有很多化学反应式、结构性等的图片,导致学生很难有兴趣去阅读大段文字,更无法找出轻重点,而各种化学反应式也让本身就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甚至连教授的内容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标记重点知识内容了。

可见,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在选择生物化学教材时,应选择知识点明确、主次分明、内容精炼,且在每章后都附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复习思考题的教材。所选教材纪要充满科学性,又要富有趣味性,还应兼顾实践性、前沿性,并重语言的间接性与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还要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3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手段的丰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常变常新的微观世界,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学生易感到乏味和疲劳。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件能进行动态演示,用图像、声音等手段模拟出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观世界及其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只是组合起来,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感性认识,从而加快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习效率。如: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生物合成过程,糖原的结构及其合成与分解,都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具象化。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疑难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须注意的是,生物化学的教学,需要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联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切换快,信息量大,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讲课速度,做好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教师也要设计一定的板书,将所讲内容写在黑板上,一些重点、难点也要用板书写出来,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逻辑认识,提高学习质量。

3.2 适当运用比较法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学生掌握和理解具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是想通的。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运用比较法,则能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如比较蛋白质、核酸、DNA、RNA的化学结构式,比较相关生化反应过程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学习,有助学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并融会贯通。

3.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上或课后留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回答,这样既能启发学生去探索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还可通过归纳总结、联想比喻、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根据学生专业设置教学大纲与实验课

学以致用是任何课程的学习目的,生物化学也不例外。在制定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学生的发展目标位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用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中专院校的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因此,还需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试验内容、实践内容,注重实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为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与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认清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多学习借鉴,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体系。同时,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永会.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0.

[2] 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篇5

关键词:电气维修专业安全防事故

电气维修专业是我院重要专业之一,其人才特点在于围绕岗位任职需求和装备适应能力,突出专业技能及组训能力,构建设备模拟训练、实装训练、技术保障综合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培养军政素质强、精维修、精使用、会组训、会管理、会创新的“技师型”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在电气专业教学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动用实装进行训练,具统计电气教研室年均动用装备达2000余学时,另外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教学训练中,会接触到强电(380V)、强酸(蓄电池电解液),搬运重物及大型装备部件,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不减少训练内容、降低训练标准而消极保安全前提下,确保训练质量和强度,这就需要在人员思想教育、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细则上下功夫,使每名参训人员都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训练的重要性,确保在安全训练的前提下,完成好各项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一、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安全教育,对于军队院校的安全训练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突出教育引导,课前认真进行思想动员,开展安全教育,制作安全教育课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使学员充分认识到电气课程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眼强化学员的自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学员充分认清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训练质量与效率,必须重视。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对学员多关心多爱护,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使学员的安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全面打牢学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思想素质。

二、严格周密组织训练。保障过程性安全工作落实

预防事故的关键就是要查找事故隐患背后的根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安全训练必须重视细节。一是实践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方案中重点强调存在那些安全隐患,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项。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科目,比如起动机拆装、充电检验等实习科目,制定训练计划,按规定的训练内容、时间、条件、标准和安全要求,规范安全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计划要结合任务和季节特点,科学分配时间、合理搭配训练内容,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除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外,还要强调训练方式方法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强化学员的执行力,大力提升安全训练组织的科学性。二是强化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流程,紧密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和电气装备技战术性能,细致地进行电气设备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让学员及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能,熟知安全操作技术规范,有效避免和应对装备自身的安全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提高其防范技能。三是实践课程中确定监督检查机制。以教员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骨干的积极性,比如设定组长、安全员,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学员的责任意识,教员对训练中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要阶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训练的有效落实。四是制定应急预案,集思广益,把各种可能拉单列表,每种安全均对应具体的处置办法,包括请示汇报、应急处理、人员分工等,向学员宣贯,使每名同志都熟知相关预案和自己相关角色,如有必要,要进行相关演练示范。五是为确保安全责任制,还需成立相应安全组织结构。每个实习小组设组长和安全员各一名,负责全组的实习和安全工作。

三、注重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凝练完善的安全规范

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复杂多样,全面地预测分析只靠凭空想象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注重总结经验,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注意事项交流等活动,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一是针对每次课程展开过程中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事而变的特点,主动调查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学员的现实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推进安全的落实。二是在课程展开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训练,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果是个性问题,则可以单独指导。三是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交流会、在课程结束前撰写安全实习经验总结,深入总结安全训练的规律,并做好经验推广。让学员对照安全问题查找自身还有哪些制度落实不到位、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掌握、我们的安全管理措施还有哪些不完善等等,懂得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的道理,真正总结出能用得上的经验教训,将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传递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可将先进的训练经验编辑成册,供全体学员进行深入地学习,以此避免训练资源的浪费,为今后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四、电气维修专业安全细则

(一)电气维修专业实装实习安全安全细则

在装甲车辆实装实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舱门打开后必须固定牢靠;水散热器掀开后必须锁定定位销和支架,放下风扇保护网(保护盖板)。

2、除起动实习外,卸下起动电路保险丝或断开起动电动热保护开关,未经教员允许禁止按下起动按钮、机油泵按钮、灭火按钮等红色开关按钮。

3、不属于本专业实习内容机件禁止操作,禁止松开炮塔固定器,禁止解脱火炮解脱子,炮塔下方禁止站人。

4、因实习需要发动车辆或转动炮塔前营向教员报告,由教练团主要负责发动车辆,车辆发动前按规定发出音响信号,检查变速杆是否在空挡位置,发动时车辆前后不准站人,履带上不得放置杂物。

5、拆装机件时要可靠操作,正确实用工具,必要时使用线绳等绑扎好工具,零件工具防止掉入车内,一旦掉入必须取出,较大的机件(炮塔尾盖板、后桥盖板、前装甲板、空气滤清器、起动电动机等)应由全组配合抬起取下,置于地面,不得放置在装备上。

6、排除电路故障要切断电路总开关,谨防短路打火,设置故障应符合规定,不得改变原有结构和接线形式。

(二)专业教室用电安全细则

1、不用湿手扳开关,插入或拔出插头。

2、经常检查工具设备,不允许使用绝缘不好的电工工具。

3、如打火、冒烟、焦糊味等用电安全问题时,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4、不许带电检修实验台等设备。

5、试验完毕,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6、禁止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禁止用橡皮胶、透明胶代替电工绝缘胶布。

篇6

[关键词] 课程论文 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Medic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经典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涉及广阔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工作是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对后续学科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带头学科。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和药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交叉性强,学科发展快,药物分子的结构复杂,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才能持久、高效。因此,根据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想到了通过设置课程论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感兴趣的药物化学知识,进而强化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并且还把课程论文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之一,将课程论文纳入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当中,和理论考试成绩一起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从而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实践,我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论文主要就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一、设置课程论文重要意义和作用

论文是对课程的综合考察,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劳动,不但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和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查阅大量的中文及外文文献,然后根据对论文题目的理解,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出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撰写书面的论文,制作电子讲稿,并进行口头的报告。为了要把某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该课程甚至其他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运用理论分析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制作电子讲稿,每个人做一定时间的学术报告,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各种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课程论文的写作应该说是一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通过在药物化学课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欢迎,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对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不少同学,都把这种实践作为对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认真的调研文献,然后提炼总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对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时还了解到了原理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科研成果联系起来,使他们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也加深了对学科的了解和热爱。有些同学在论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可以说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药物化学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目标

在将课程论文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药物化学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首先建立了明确的课程论文评价体系,将课程论文的考核纳入了学生的成绩体系,最终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论文成绩占40%的比例。并由老师制定出了明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指标(见表1)。

课程论文要求和评价指标主要强调参考文献的质量、数量,对原始文献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对本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论文质量,论文格式,论文文字表达的流畅性。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过程中,主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激发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由于学生初次涉足药学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试验操作技能和试验设计知识,所以课程论文形式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

三、药物化学课程论文题目的拟定

药物化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要了解用于人体后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提供后续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我们在把握每年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基础上,拟定了多个方向的题目,采取自由选题的形式,学生可以在给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见表2)。

四、课程论文的教学效果及不足

通过将课程论文引入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体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包括如下几点:(1)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创新。课程论文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药物化学的热情,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被灌输,而是主动的获取;(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献检索查阅能力,归纳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论文是对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存在着查找资料不完全,思路不够开阔,对专业术语表达不够准确,英文摘要无从下手及论文形式不规范等,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仉文升,李安良.药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习保民,张鹏鹂.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69-671.

[3]徐德培,刘楚群.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6-77.

篇7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体会

一、从化学教学现状透析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这一课程起步晚,学生接触时间相较于其他学科较少,化学本身是一门涉及物质内部反应的学科,学习起来不易理解,且不能在短时间内知晓其根本奥妙,大自然物质组成纷繁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出个所以然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是经过前人的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得出来,对于很多知识学生只能记忆,这就使得化学的学习变得繁琐,众多化学反应式,物质特性都需要学生一一记忆,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出现了学生对化学课吃不透,不想学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教师因为习惯了传统课堂,仍然靠着套路讲解的方式传道授业,对着书本知识按部就,没有清楚系统的教学方案,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意识,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哪里,与学生之间搭不起一架通行的“桥梁”,这就导致化学课堂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最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琐碎的,没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对化学这门课还是“两眼发黑”。从现状来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实践能力非常必要,针对此,我们要引入体验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响应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号召。

二、如何进行化学体验式教学

1.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可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素材进入课堂,用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解释说明客观的理论知识,在解释说明前可让学生自发思考:“我们几乎都用过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一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由于是身边存在的事物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时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猜测发挥想象,探索其中奥妙。例如,教师可以带进课堂一张发黄的纸,提问学生为什么纸会发黄,纸发黄是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的现象,却不太有人真正了解其所以然,学生面对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却不知道什么道理,自然被吊足了胃口,这时老师引入化学知识,这是因为纸张漂白一般都用二氧化硫(即雄黄),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而不像臭氧,漂白粉(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那样氧化漂白,由于纸张边缘与空气接触充分,因此时间久了会发黄,这与所看到过的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红布条褪色,而加热溶液时红色复现是一个道理。像这样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常见的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尝试解释客观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求学心有很好的作用。

2.带领学生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课程,奇特的化学反应通过文字描述出来难以产生直观的体验,学生无法想象出反应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对生硬的文字当然难以激发兴趣。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当堂进行演示,选取个别同学亲自体验,有条件的话可以人人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亲自观察总结其中反应,而不是硬背书本给出的结果。例如“液中星火”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时,试管里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酒精,下层为浓硫酸。用药匙取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入试管,晶体渐渐落到两液交界处。不久,在交界处就会发出闪闪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进行,火花就会显得格外明亮。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其一点一滴的变化,过后解释其原理,在实验快进入尾声的时候可以关闭教室的灯,使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化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用生动的实验反应加深学生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课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实验,那么在有限的实验次数里,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组别,将实验任务布置下去并规定时间,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手法最标准,步骤井然有序,化学反应最成功,收尾最为达标,这样学生在实验前自然会做足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揣摩实验内容,对理论知识有完整清晰的脉络,知晓化学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能意识到不动手做实验只是看书本图片是行不通的,做完实验的收尾即清理试验台可以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文明意识,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在试验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对顺利完成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失败的学生进行鼓励,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老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利用简单易得的事物自己进行基本实验,然后记录总结过程,在动手动脑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

三、高中化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如果说传统教学是围着老师转的话,那么体验式教学就是围着学生转,以学生为主体为其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上,做到真正服务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这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课改需求,更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举动。当今社会是注重个人能力的,缺乏实践能力的人容易被社会淘汰,理论若不能运用到实践,则与空话无异。在各个领域,我们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化学方面也是一样,学生会背元素周期表,能写出各式各样的化学方程式,却解释不了最普通常见的化学现象,操作不了最基本的实验,这样的化学学习是丧失现实意义的。体验式教学就是基于这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强化了实践性的同时,丰富了理论知识,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逐渐成为具备优秀素质的新时期人才,这也是我们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为此需要应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培养。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化学体验式教学进入我们的视线,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我国教育主要的改革方向。高中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相信在体验式教学的带领下,化学教育会越加成熟。

作者:赵国富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倪江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师;教师职业技能;体系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79-03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技能对于师范生来说,是师范生入岗为师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职业生涯专业规划和发展的出发点。根据当前国考的要求,调查化学专业教师入岗前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情况,对于分析高校化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内容与发展目的,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实际意义。

我国的学术界以及各大高校,对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思考已经逐渐完善、深入,但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目前本校化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还不够完整,虽然在微格教学、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和校内实训项目等课程中融入了一些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如板书、教学设计、模拟上课、听课与评课、说课等元素,但仍然缺少一套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1]本文希望能通过现行教师职业技能类[摘 要]拥有突出的教师职业技能对于一名师范生来说,是进入教师职业的敲门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但在当前国考的背景下,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课题组发现化学专业目前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还不够完善。课题组通过结合温州大学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学习现状,对化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分类,形成基本框架,初步构建中学化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目的在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师;教师职业技能;体系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79-03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政策与文献的指导下,提出一种有效提高化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模式。

二、化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框架构建

结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精神和温州大学化学师范专业教学的实际,制订了温州大学化学师范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初步的实施方案。

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指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内容是当代师范生在高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必修模块。[2]在该文件的指导下,联系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师范生技能训练的真实状况,总结得出,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基础技能训练内容应从四个方向来考虑,这四个内容为:教师表达技能,教学辅助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评价技能。[3]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大致绘制出对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分类框架图。

三、化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和内容

(一)教师表达技能

将教师表达技能从即兴演讲和说课两个项目进行训练,一方面是考虑到部分地区的教师招聘中要考核教师的说课能力以及教师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说课的训练是帮助高校师范生尽早熟悉对教学的设计,即兴演讲的训练则能够激发师范生对教学中多方面的思考。

项目一 即兴演讲

教学目的: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情境命题类型;掌握通过口语将思维能力、知识学问和道德情操综合表达出来的技能。

教学要求:能够在规定时间内(3~5分钟)针对命题流利、有条理地表_出观点。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微格教室(电脑、摄像机、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等)。

教学内容举例:

(1)教师品德评议类

学生小红阐述:“当家长给化学教师范老师送了礼,他便十分关注我的化学学习情况。一旦家长不送了,他就对我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关心。”

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

(2)教学方法探讨类

一次化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图,开始讲解氨气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氨极易溶于水和氨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等性质,并在黑板上书写了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也基本上掌握了氨的性质。而此教学方式引起了部分学生的不满,他们质疑这种类型的化学课为什么不做实验。

问题:倘若你是这位林老师,你会如何处理案例中的情况,以及你如何看待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3)教育理念认识类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4)课堂机智处理类

课前,一位教师进入教室看到黑板上有一幅夸大了自己长相的缺陷画像,在班级引发了一阵哗然。

问题:遇到类似的状况,你认为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项目二 说课

教学目的:清楚说课的特征、形式和内容,掌握说课的技能。

教学要求:学习说课的特征、形式和内容,依据化学教学科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对特定课题进行说课训练。

教学时数:16

主要设备:微格教室(电脑、摄像机、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等)。

教学内容举例:

(1)说课训练内容:《化学》(苏教版必修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2)说课训练内容:《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氯气的性质”

(3)说课训练内容:《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4)说课训练内容:《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

(二)教学辅助技能

教学辅助技能,应该从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两个方向训练,化学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图式等)和实验上,如何快速地在黑板上书写整齐美观的板书以及制作专业性课件是对化学专业师范生应用辅助教学技能的考验。

项目三 板书

教学目的: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课堂板书技能的水平。

教学要求:根据特定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板书训练,熟练运用提纲式、问答式、表格式、 图式式、 计算式、推理式、方程式、综合式形式板书。[4]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教室(黑板、粉笔等)。

教学内容举例:

(1)化学方程式训练

课题1:《化学》(苏教版必修一)“硫和含硫化合物的互相转化”。

课题2:《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2)化学装置板画训练

课题1:《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课题2:氨气的喷泉实验。

(3)物质性质学习训练

课题1:《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课题2:《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氯气的性质”。

(4)理论概念学习训练

课题1:《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课题2:《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不同的晶体类型”。

目四 课件制作

教学目的:灵活熟练运用多媒体,提高课件制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60min左右)熟练应用多媒体,收集合适的素材来完成不同课型的化学课件制作。[5]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计算机

教学内容举例:

(1)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2)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论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限度”

(4)知识梳理课:《化学》(苏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复习课

(三)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师将个人备课,课堂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是课前对教学内容的透彻分析以及通过设计表现在课堂上的传授能力,是对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证。教学设计和模拟上课两个项目自然被考虑在教学设计技能训练中。

项目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清楚完整的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掌握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规定时间内(60min左右)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设想和计划。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计算机

教学内容举例:

(1)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2)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论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限度”

(4)知识梳理课:《化学》(苏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复习课

项目六 模拟上课

教学目的:清楚模拟上课的形式和特点,能够将个人备课、上课技能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于模拟上课中。

教学要求:在一定的准备时间内,根据内容进行模拟上课(10-15min的片断)。(可使用项目五中已完成的课件)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 微格教室(电脑、摄像机、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等)

教学内容举例:

(1)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2)物质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乙醇”

(3)理论知识课:《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反应限度”

(4)知识梳理课:《化学》(苏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复习课

(四)教学评价技能

教学评价技能包括从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两个方面,那么该技能训练内容就包括试卷命题和评课两个项目。评课的学习可以定向地对视频课堂进行评价,熟练后再让师范生自主综合评价。试卷命题的教学重点则侧重于师范生对选题和编题的训练。

项目七 评课

教学目的:清楚评课的形式和内容,正确把握化学课堂的评课价值取向,掌握评课的技能。

教学要求:针对视频听课,进行现场口头评课训练和评课稿的撰写训练。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教室

教学内容举例:

分四次分别选择不同课型的视频进行观摩,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观看一节完整化学课堂的视频

分别从教师整体素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效果方面等方面进行点评。

(2)撰写一则完整的评课稿

项目八 命题

教学目的:清楚命题的测试目的和意义;通过训练,提高化学命题能力。

教学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新教材,按照各类考试的范围和要求,一定的命题原则,编制出一套题量适中、题目新型、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正确、难度适中、 有较高检测度和区分度的试题。[6]

教学时数: 16

主要设备:计算机

教学内容举例:

(1) 同步测试:《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卷

(2)专项汇编:《化学》(苏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卷

(3)期末/期中测试:《化学》(苏教版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4)学业考试:根据学业考试范围和要求,出一份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模拟卷

(五)考核制度

1.每个项目在不同的学期分别进行,独立考核。成绩评定由导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综合决定。评分根据百分制,导师评价占60%,学生互评占20%,学生自评占20%。每项成绩最终根据分数来评定等级,分为优(90-100)、良(80-90)、中(70-80)、合格(60-70)、不合格(60分以下)。

2.无故不参加训练或者多次不参加训练的学生,该项目成绩直接做不合格处理。

四、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访谈分析了我学院目前师范生的教师技能现状,再配合学校开设的相关教师教育类必修、选修课程和化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构建了一套化学专业教师技能训练模式。考虑到学生从第6学期开始要参加教育实习、教师资格证考试,后续还有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编制考试等任务,以上所涉及的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分别在第2-5学期开设,每个学期两个项目。本研究所构建的化学专业教师业技能模式已在2014级化学本科班进行了部分实践,2015级化学本科班也刚刚开始实践,其教学效果仍需要得到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庆春.新时期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完善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2):155-159.

[2] 何其国.浅谈师范生如何做好微格教学实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4):29-30.

[3] 张纬.简论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6.

[4] 刘瑞章,王成江.化学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临沂师专学报,1998(3):91-93.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4-02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篇10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实践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物理化学课程是大学化学、化工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及其伴随的物理变化的本质、规律的一门学科。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相比,该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推导多、知识的逻辑性和前后关联性强,而且对高等数学知识还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物理化学是学生普遍觉得枯燥、难学的一门课程。另外,近年教学改革的推行,物理化学课程的学时数被不断压缩更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那么怎么样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物理化学这门核心课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1 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现在物理化学教材有许多版本,有的教材内容丰富、水平很高,我们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比如,笔者的教学对象是独立学院的大二学生,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要突出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无论是化学基础还是学习能力方面,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1]。因此,不能按照“一本”、“二本”学生的教学要求来授课,我们不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证明,只要求他们能用基本原理、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即可。结合这些特点,我们选择的是南京大学沈文霞老师编写的《物理化学核心教程》。这本教材避免了繁杂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计算,把主要精力放在阐明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上,符合我们独立学院的教学宗旨。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2.1 课堂教学引入化学史知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化学产生兴趣后,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适当引入一些物理化学史料,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时,融入了范德华的生平事迹介绍,范德华从小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自学成才。1873年,他最先假设原子间和分子间存在某种吸引力,后来被称为van der Waals力。1881年,得出van der Waals方程。1910年,因研究气态和液态方程成绩显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引入化学史的介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向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了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加强了学生的思想

教育。

2.2 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化学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基本规律和理论的一门学科,其概念多、定律多且内容较抽象。如果课堂上一味向学生灌输这些理论知识,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热情。教学实践表明,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例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时,提出“夏天,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打开电冰箱门,让冰箱工作足够长时间,房子会变凉爽吗?”。在讲稀溶液的依数性时,让学生解决“人在输液时,生理盐水的浓度为什么要配制成0.9%,如果浓度高了或低了,输液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在寒冷的国家,冬天下雪之前,为什么要在路上撒盐”。在讲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时,提出“做实验时,从滴管中出来的液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是其他形状?”等等。

此外,对于一些学生难理解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来讲透彻。例如,在讲功和热时要强调它们是途径函数,计算功和热时一定要与具体过程联系。我们可以用自然现象“雨”来类比。什么叫雨?雨就是从天而降的水,水在天上称为云,降到地上称为雨水,水只有在从天上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才被称为雨,也就是说雨是一个与过程联系的名词[3]。这样类比以后,学生不但能快速掌握计算功和热的关键点,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2.3 课堂教学要及时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物理化学课堂信息量很大,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很多。笔者在每一章结束后都会带领学生一起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又是根据什么定律和理论,得出什么结果,公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等等。如此,学生会对本章内容有非常清晰条理的认识,从而掌握一些重要的内容。

3 重视习题,重视作业反馈

物理化学由于概念多,原理多,内容较抽象,因此导致这门课程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容易听懂、即使课上听懂了课后不一定会解题,“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的现象可说非常普遍,从听懂到会做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只有通过多解题、多做练习来缩短。因为习题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解题可以检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搞题海战术,而是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外,重视学生上交的作业,学生的每一份作业,笔者都会批注。通过作业,不但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增加了一个和学生交流的途径,有时候学生会把自己的看法、迷惑写在作业上传递给教师,对于有代表性的,则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总结。

4 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而教师和同学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学互动能够进行的重要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效。笔者所教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般院校相比具有化学基础薄弱、整体自主学习能力差、思维活跃、表现能力强的特点。但我们并没有因为学生学习基础差而忽略、轻视他们。相反,无论是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还是对于屡犯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都给予信任、爱护,并利用他们的优点,课堂上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朱建华,刘博.独立学院生源基本现状调查[J].民办教育研究,2009(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