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概念

篇1

【关键词】概念图;临床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9-02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护理实践,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护理队伍的质量。概念图是所学知识内容结构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用图例将知识点代表的概念显示,再将各知识点概念图例之间运用连线构成一体化[1]。护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时很难由点及面,在脑中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完整体系,犹如盲人摸象,概念图例的绘制,增进了护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了护生空间组织能力,便于教和学[2]。研究表明,概念图是教和学的优良工具,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概念图教学已经应用。现在2011级护理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并与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比较对照,在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分析护生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我院2011级护理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概念图教学。对照组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2±1.5岁),学历:本科40名,大专36名,中专4名;实验组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1.2±1.3)岁,学历:本科40名,大专38名,中专2名。所有实习生为女性,实习时间3个月,2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授课时数及授课教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育程度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护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图教学,结合临床护理的教学目的,掌握概念图的意义和内涵。护生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阅读有关疾病的主要内容,分析出知识点确定概念,并熟悉疾病的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并掌握概念图操作知识和概念图理论知识。

3.观察指标。将2组护生被带教后3个月的学习考试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1)现场集体考试和随场分散考试成绩比较。通过现场集体考试和随场分散考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2组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并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对2组护生进行严格评卷。对所得成绩进行分析。 (2)自主学习能力也采用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由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3个部分组成,根据实习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愿性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将结果分为较好、一般及较差。

4.数据处理。将文中原始资料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l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结 果

1.2 组护生被带教后的学习成绩比较见表1。表1显示,带教后实验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

2. 2组护生被带教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2。带教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

讨论

概念图是一种通过概念的构建将知识有机的关联在一起图形工具,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突出了学习内容的中心和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记忆。临床护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形成完整的概念图,进而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比较2组护理教学方法,通过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观察概念图有助于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来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平均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信息能力的获得,学习自主能力方面,实验组护生对疾病的理解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的护生,而在自我管理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概念图的干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是有效的。

因此,概念图即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通过认知建构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又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3]。概念图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疾病,减少为临床护理准备的时间,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通过图形的方式掌握于心,在脑中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完整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分析和讨论。可见概念图是评估学习成绩和护理教学效果的优良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护理本科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客观人力、物力增加认知后,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知识所必需的能力。而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概念图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概念图是一种表达概念、想法、观点的图形工具。概念图的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等[4]。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互利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更好的实习,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概念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蓉,张红菱,史艳莉,等. 概念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2011,18(3B):12-15。

[2] Senita J.The use of concept maps to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each Learn Nurs,2008,3(1):6---10。

篇2

1.1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1]①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要。②护理教育观念亟待转变,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改革。③护理教育设施与社会及医院发展要求不平衡。④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及质量亟待优化。

1.2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①强调护理治疗、忽视健康恢复。②了解健康促进理论,但实践应用少。③临终护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的介入。④工作压力大,造成环境适应性差。⑤计算机技术水平低。⑥知识结构中,人文知识、心理学缺乏。⑦科研创新意识薄弱。

2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

2.1现代护理概念、内涵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发展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健康为中心"。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附属于医疗的技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在具体操作中,如医院家庭病房,医院内演出歌剧(英国),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护理内涵可以界定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②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如对一个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帮助其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③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疗法,促进健康。④对临床患者的身心照顾。现代护理已经把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根据现代护理概念内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3]:具有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地攻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篇3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篇4

1.1理论教师的教学策略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2.总结

篇5

1资料来源

从开设专科护理教育(associatedegreeinnurs-ing,ADN)的美国5所院校的官方网站中获得课程相关的详细资料。选取的5所院校包括东部的北艾塞克斯社区学院(NorthernEssexCommunityCollege)、西部的圣巴巴拉城市学院(SantaBarbaraCityCollege)、南部的阿尔文社区学院(AlvinCommunityCollege)、北部的麦洛米尼民族学院(CollegeOfMenomineeNa-tion)、中部的圣查尔斯社区学院(SaintCharlesCom-munityCollege)。从院校的描述中可知该5所院校提供了较高质量的ADN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毕业护生的课程,注册考试通过率高于国家及所在州的平均水平,有良好的声望。

2美国护理学高职教育核心课程现状

2.1核心课程设置

2.1.1核心课程类型核心课程是根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美国的护理课程(nursingcourse)即专业课程,5所院校护理课程设置自主、灵活,类型差别较大,名称各异,故将各院校的护理课程均作为核心课程。护理课程为5门~14门,非常重视相关课程的整合、合并,多数院校没有独立的护理心理及各专科方向护理课程,而是将这些内容都整合到基础护理、各临床护理课程中。课程设置反映现代护理理念,包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课程,如健康概念、健康改变、护理中的健康促进及家庭护理、生命过程照护[6-8]。多数院校均开设了精神卫生护理。此外,课程专业特色明显,开设了专业发展及护理职业指导课程,如专业护理中的问题、护理临床转变[6,9]。几乎所有的护理课程都有相应的临床实习,与理论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或单独开设。5所院校实践学时均多于理论学时,其中有3所院校两者之比大于3∶1。2.1.2核心课程理念美国的护理核心课程以了解及满足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护理理念、核心概念及护理核心价值引领课程设置,内容体系依据护理的实质(护理理念)、专业核心概念内涵、专业价值[6-8],此外,课程还整合已经建立的专业标准、指南、州的胜任力标准,帮助护生取得规定的学习结果[10]。课程类型及内容设计反映现代护理理念,强调护理对象的广泛性,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的护理,强调包括社会、文化的全方位护理,突出“以家庭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生命周期照护”“文化差异护理”最佳健康等理念。重视对课程内容的持续评价与更新,以保证课程内容准确,与当前的护理实践及最新知识一致。2013年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AccreditationCommis-sionforEducationinNursing,ACEN)在ADN护理教育评估标准[10]中提到,教师应定期审查课程,以保证内容准确性、与时俱进。2.1.3核心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均贯穿护理程序,贯穿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按照生命周期及健康-疾病动态变化过程组织,培养护生持续性照护理念。护理实践包括对经历身体、心理、精神等各种健康问题病人的照护,包括对慢性疾病或普通的、常见的健康问题病人的照护,对非紧急的、中等复杂病情病人的处理,对复杂的各个系统健康改变、高危的、紧急的状况的处理,并关注对阿尔茨海默氏病、艾滋病等特殊疾病群体的照护。课程内容包括家庭护理,强调疾病预防、潜在健康危机处理及健康促进与维持,强调针对护理对象的包括社会、文化的全方位(整体)评估与护理,重点评估护理对象对疾病的反应,识别功能、行为、健康的改变及具体的健康需求,目标是促进文化适应、精神及社会康复,恢复健康至最佳水平。课程内容涉及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如种族、文化、社会差异的概念,及对发展中家庭、病人家属及相关关系的他人的护理。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生命周期照护”“文化差异护理”、最佳健康水平。专业知识强调护理与社会、跨学科团队、家庭及护理对象本人的多元化共同协作,突出符合伦理与法律的护理实践。课程内容还包括信息技术及循证实践、护理领导及协调、护理程序应用及病人结局的评价、护理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重视对课程内容的持续评价和更新,课程提供了最新护理概念、准则、流程及技能、知识[10],反映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和护理服务,并增加了对社会因素的关注。美国核心课程中介绍的特色内容有很多,这些内容在国内课程中未涉及或涉及很少,如:文化评估与护理;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及护理理论在具体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包括艾滋病病人、种族差异的个体和群体、家属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群的照护[7,11];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不同卫生保健场所如护理院、卫生保健中心中的护理照护;护士的实践标准、专业界限及ADN护士角色范围内的领导及任命;在护理对象健康恢复中护理对象、跨专业医疗团队、家庭、社会的角色及与护理的共同协作;持续性照护;反思性评判护理程序的应用及多学科合作评价病人结局;专业发展及护理职业指导,如评判性地审视影响护理实践的当前及历史问题、护生向新毕业护士转变、继续教育准备。

2.2教学实施

2.2.1教学理念教学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是一个有导向的、有目的的、持续互动的过程,“教”与“学”双方合作、互动。以具体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学。强调护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突出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护生为学习负首要责任,教师的角色是护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角色示范者、信息资源提供者,非常鼓励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支持,运用所有可获得的资源学习。可见,美国非常注重培养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责任感及发现学习需求的能力、学习能力。提倡根据护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个体化、多样化教学策略。在能力培养上,强调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护理程序应用、评估、干预等实际职业技能,此外,教学活动还重视对护生多种综合能力及更高层次、更复杂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临床决策等高层次认知技能,及有效沟通与合作、领导及协调管理、终身学习等多种通用能力,此外还融入了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2.2.2教学形式及方法美国在教学中小组教学应用非常广泛。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兴趣,以护生为中心,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以小组合作式教学、讨论法应用最广泛,此外,护生汇报、读书指导、情景模拟教学、视听材料展示、作业法、网络教学应用也较多。非常重视护生的课前准备,通过安排多种课前学习任务如指定材料阅读、资料查询等让护生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注重通过多种方法引导护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如病人访谈、社区内服务性学习)、论文撰写、讨论报告及案例分析报告书写应用广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让护生在课余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发现学习需求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及视野。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重视通过多种方法强化课堂与临床实际的结合,除了病例分析外,情景模拟、研讨会、实习作业法应用也较多。在临床教学中,最常采用经验学习法、目标教学法、临床实习讨论会、研讨会。

2.3教学评价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突出过程评价,重视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采用全程测定、多元化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全程、综合、动态的考评护生的学习表现。过程评价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规的阶段性测试外,研究性文章及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报告书写、讨论参与、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小组汇报等)也常作为考核方法。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同样重视护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护生质量的评价。

3思考与启示

3.1引进先进课程理念,灵活设置核心课程

目前,国内核心课程设计依据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视对知识系统的教学,强调理论内容的“实用性”“必需”“够用”,侧重对护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点在“护理岗位”,缺乏从护理对象出发的服务理念、现代护理理念的渗透。此外,核心课程类型高度一致。国内可借鉴美国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以护理理念、核心概念及护理核心价值引领课程设置,内容体系依据护理的实质(护理理念)、专业核心概念内涵、专业价值设计,增加现代护理理念的渗透,改变过去以“病人为中心”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指导下设置,突出“生命周期照护”“文化差异护理”、最佳健康理念。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除了重视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强调多种综合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更高层次、更复杂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课程内容的更新,保证与最新的护理进展一致。此外,国内各院校可依据现代护理理念及自身的办学理念,灵活的设置核心课程。

3.2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国内护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门类多而全。各学期专业课程、各门专业课程间相互独立,开设顺序上也无明显逻辑关系。建议按照生命周期设置课程,核心临床护理课程划分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将心理学、伦理学等护理人文知识与专业课程整合,提高人文课程的专业贴合度与实践性,培养护生整体护理能力。将多门专业课程进行多种综合,如内外科护理整合成以病种、以系统为单位的一门课程,专科方向护理课程与核心临床护理课程整合,如传染病护理、口腔护理、五官科护理、康复护理等整合到各核心临床护理课程中,提高课程体系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开设顺序也按照生命发展过程。此外,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

3.3丰富课程内容体系

国内核心课程内容仍以“疾病为中心”的相关知识为主。对评判性思维、护理理论等知识停留在理论性、概念性的介绍,未与专业知识融合。课程内容未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全部内涵,侧重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方面的评估及护理,弱化了对文化、精神、社会方面的评估及护理。健康促进与维持、家庭护理内容介绍较少,未涉及文化差异护理。为促进与国际护理教育的接轨,国内课程应填补与美国课程相比缺如的内容,融入护理对象的广泛性,包括对个人、家庭、社区、群体、社会的护理,关注护理对象具体的健康需求,增加对护理对象文化的评估及护理,将评判性思维、循证实践、护理理论融入具体的临床情境,拓展相应护理知识、技能的循证指南或相关研究,增加家庭护理内容,介绍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维持的策略,介绍国外文化及先进的伦理知识,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护理实践范围、实践标准、专业界限,突出护理质量与安全。

3.4改进教学及考核方法

篇6

【关键词】 心理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护理杂志,2012,21(2):30-32.

篇7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现状调查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数量也进一步增加[1]。多项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较低[2];且患者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护理自身疾病、遵从治疗以及饮食方案、识别症状体征变化并及时就医,使得病情加重反复住院,加之心力衰竭慢性迁延的特点,给患者和其家庭均造成了痛苦与压力[3]。本次调查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分析薄弱环节,为今后的相关护理提供临床依据,以改善患者疾病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5年3—12月收治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7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4±9.7)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9例,高中或中专51例,大专及以上17例。纳入标准:经临床医师确诊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AHA)心功能Ⅲ级,非首次入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及意识认知障碍;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该量表是1979年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r制定的,包括43个条目,5分制评分,根据测量内容进一步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得分指标计算公式: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量表可能最高得分)×100%;>66%为高等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33%为低等水平[4]。采用Cronbach’sα系数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本次调查预实验自护能力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见表1。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见表2。2.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2.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低等水平得分较低的条目见表4.

3讨论

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仍需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仍有48.45%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低等水平,说明本次调查近一半的患者未具备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杨兰菊[2]研究认为,目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偏低。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我护理能力偏低的现状[5]。本次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责任感水平相较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略高,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自我护理的自我主观方面是需要并抱着积极态度的。导致自我护理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缺乏。目前,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仍停留在口头方面,或简单的纸质资料上,临床上也只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缺乏良好的出院跟踪系统确保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自我护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利于患者出院后遵医嘱的依从性,以及对自我疾病症状的识别,便于及时就医进行治疗[6]。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自我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得分率较低,而自我责任感与自我概念得分率较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分级与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中、低等与高等自护能力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差别得分项目是自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维度得分。而中、低等心力衰竭患者在自我护理技能方面,得分较低的条目是“我没有兴趣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我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我有问题时,都需要专家来告诉我怎么办”。在健康知识方面,得分较低的条目是“我生病的前几天,都会事先知道我可能哪里有问题”,“我给自己很好的照顾”,“我有兴趣了解各种疾病的过程以及对我的影响”;可见中、低等自护水平患者对于自我身体健康了解、对于疾病了解以及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针对这几方面可以着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强调每次出院后的预约复查时间,告知患者复查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疾病知识指导方面应强调对于疾病诱因和预防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哪些行为不利于健康,哪些行为可以有助于疾病康复。要改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应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的指导,在患者入院期间加强这些方面的宣教,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和康复。本次调查显示,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关键是患者对于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掌握,说明目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加强自理技能和增强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与申铁梅等[7]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研究结果相似。

3.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方面有待提高

本次研究将自我护理的各个维度得分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分层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数据显示,在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概念方面患者差距并不明显;在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方面的差距明显。自理技能和健康知识的缺乏可能与患者年龄、记忆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8];但对临床护理而言,可加强患者住院期间这两方面的培训,改善患者今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了解患者需要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通过解释、强化和反馈的步骤,加强患者的自理技能,不仅向患者输出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得到患者实际自理能力的反馈,明确不足之处,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关于健康知识方面的强化,可以向患者发放制作的健康宣传册,鼓励患者来院定期参加健康讲座,同时,也要将相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家属,以便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强化。

4小结

篇8

1健康评估的概念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在身体、心理、社会方面反应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医学课程。健康评估在医学基础课程及护理课程的基础上,阐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阐述心理及社会因素与疾病的相互关系;阐述健康问题评估的方法;阐述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与护理病历书写。健康评估是评估者对评估对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全面评估。广义的健康评估的研究对象除个体外,还应包括家庭及社区。

2健康评估的发展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因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因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的应用而发展。

健康评估的萌芽于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期间的护理实践,现代护理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认为护士待在病人床边的时间应比医生更多,这于观察病情是很重要的。她提出护士应当通过与病人交谈、对疾病的观察等获取有关信息并记录下来,以利于治疗和护理。

1977年,Engle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导致了医学领域的重大转变,医护人员从单纯的应对病人身体疾病转到应对病人身体、心理及社会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护理评估的的内容更加丰富,发展为对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健康问题的全面评估,即现今的健康评估。

3健康评估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的主要任务是治疗病人,治疗之前必须对病人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护士在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或措施之前,也必须对病人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按照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的完整护理程序,健康评估是最基础的。

没有正确的健康评估资料就没有正确的护理诊断,没有正确的护理诊断,就无法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护理计划或措施。错误的护理评估或措施会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威胁到病人生命。正确的护理诊断来源于正确的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护士对健康评估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重视健康评估这门课程的学习。正确健康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的依据,正确的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4健康评估的内容

1967年,在一次有关护理程序的国际会议上确立了护理评估的3条原则:

(1)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2)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有目的的护患互动过称、护理评估的重点在于个体的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3)评估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临床判断。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为适应学生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健康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健康评估方法

②常见症状评估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发热、头痛、腹痛等。症状能够较早地提示疾病的存在,大多数病人就是因为出现了症状而求医的。症状不仅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又可诱发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反应,症状一般是通过交谈获得的。

③身体评估 身体评估是指护士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简单的诊断工具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被评估者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通过身体评估以获得病人的某些体征。

④心理与社会评估 心理与社会评估是指护士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及方法对病人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所做的评估。

⑤辅助检查 通过常见的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我们获得了病人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为护理诊断提供了依据。有时仅凭这些依据还不能完全了解病人,还不能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还需要做一些其他更复杂的检查,这些检查在临床上通常为称为辅助检查。

⑥特殊人群的健康评估 特殊人群是指处于生命过程殊阶段的人群(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和一些现代医学还不能有效治疗的病人(如艾滋病病人)。

⑦护理诊断与护理病历书写 将采集的资料与护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形成印象,即护理诊断。如果将上述资料加以整理联通护理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执行情况按规定格式记录下来,即形成护理病历。

5健康评估的要求

5.1掌握交谈的内容、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熟悉交谈和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了解交谈、身体评估的概念。

5.2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5.3掌握身体评估的正确方法、重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身体评估内容的正常状态、其他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5.4掌握心理与社会评估的正确评估方法、熟悉心理与社会评估的定义,了解心理与社会评估的目的。

5.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了解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6掌握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熟悉身体重要器官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图像和异常图像,了解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5.7掌握心电图机器的操作方法和测量方法、心电图的常用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熟悉正常心电图,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5.8熟悉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了解内镜检查的基本原理。

5.9书写不同特殊人群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护理评估要点,了解不同特殊人群健康评估的相关护理诊断。

5.10掌握护理诊断的构成与格式、护理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熟悉护理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护理病历的重要意义。

5.11综合运用健康评估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搜集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搜集的临床资料,根据搜集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提出护理诊断,并能书写规范的护理病历。

6健康评估的学习及要求

(1)学习健康评估,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高尚的医德,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学习健康评估,一定要做到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精于思考,刻苦专研。

(3)学习健康评估,一定要重视临床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反复练习,熟练运用基本检查技能。

(4)学习健康评估,一定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9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也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图为例。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以肺炎案例概念图为例。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篇10

[关键词] 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101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 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