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篇1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使我国市场经济和各种法律法规在过去20年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总体经济形势较为乐观,但我国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的贵州省小微企业的现状还很薄弱。本文即以贵州省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信用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

关键词: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

一、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概述

(一)小微企业界定。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我国政府在2011年颁布了新的企业划分标准,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小微企业,并按照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来规定小微企业的标准。其中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等比重较大的几大类的具体分类如下:

农、林、牧、渔营业收入在50-5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在5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在20-300、营业收入在3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建筑业的营业收入在300-6000万元、资产总额在300-5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3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交通运输业的从业人员在200-300人、营业收入200-3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2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在10-100人、营业收入在1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特点。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概念,它的信用评级方法,既与一般大中型企业有相似之处,同时在许多细节上也异于一般企业。

(1)综合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等财务性指标是大中型企业信用评级时的重要指标,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时,更应关注企业领导者素质、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非财务性指标,需要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该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困难性。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运营情况等相关信息较为封闭,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也相对较为松散,对于信息的披露缺乏严格的监控,所以信用评级时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即使获得了该企业的信息资料也难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连续性。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拥有全面的财务管理和公司运营体系,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体制建设。为了使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对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精准的预测,增强社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及时、连续的信息采集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及评估情况

(一)贵州小微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贵州小微企业在省政府相关金融、服务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相当大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小微企业数量在全省企业总数中占到90%。小微企业在缴税、提高服务和稳定社会局面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促进了经济增长。目前,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小微企业的身影。小微企业涵盖的行业小类、中类和大类的数字分别是859、362和84个,并且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与小微企业的数量和密集程度紧密相关。贵州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2、承担了社会就业。小微企业已经作为解决社会就业的生力军,在提供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创办中,贵州的小微企业与其他地方的小微企业一样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甚至达到大中型企业的两倍。

3、调整了经济结构。贵州省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在经济社会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大中型企业,但是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的活跃度也不能小觑,在调整经济结构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自身信用意识薄弱。目前,小微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信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时有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发生。据研究,很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承担,在财务制度和管理人员上也缺乏专业的专业的财务人员,种种不规的范为信息采集工作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2.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约束有待加强。明晰的征信法规是小微企业信用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征信管理条例》尚未颁布,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少数小微企业频频专营法律漏洞,也引得不少其他企业效仿。

3.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获取难度大。小微企业的信息庞杂分散,且诸多部门都包含小微企业信息收集的工作,部门分工重合,再加上信息收集的成本较高、相关单位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对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使得小微企业信息收集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贵州小微企业评估制度的发展对策

(1) 改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秩序。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对大量评级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许多评级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采用低评级标准,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针对这种乱象,国家有必要提高评级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评级市场的过度竞争,并且对评级机构的资格严格监控。

(2) 选取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是整个信用评级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指标选取是否恰当关系到信用评级结果是否能客观和真实反映企业的现状。所以,信用评级机构需要组织一批专业人士,通过研究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选取适用于小微企业的指标体系。

(3) 提高小微企业自身信用评级意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贵州省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省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很多企业主对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极其淡薄,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评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小微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四、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城乡收入平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使小微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业已出台一些的政策法规,对小微企业方方面面进行支持和鼓励。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信用评估不完善上还是显得乏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饱受信用低、融资难的困扰。我国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还是以实力雄厚、贡献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十分鲜见。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态度来对待小微企业,寻求适合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构建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评级体系,使得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畅,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武彦坤,代晓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J].征信,2013(5).

[2]刘凤.我国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1(5).

[3]牛红红,王文寅.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08(8).

篇2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信用评估体系 大数据 小微企业

一、国内信用评估的现状

我国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和评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仅限于小微企业信用在经济及银行贷款的重要性、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评估指标及信用评估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方面,系统性地研究工作也没有开展。因此,从确定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开始,确定小微企业信用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为线上P2P交易的信用风险提供量化管理模型和评估工具,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

由于刚开始发展不久,P2P市场是一个机会伴随着风险的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参加P2P的企业很多,不易线下监管,并且由于双方只在线上操作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只有大型企业能支付起自行信用评估的成本,而小微企业就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依托P2P平台来完成信息评估。然而目前多数P2P网站仅仅对小微企业提供静态的第三方认证来进行担保与信用检查,如企业真实性和合法性等等,对企业具体交易动态的评估相对缺少,没有起到监督市场运作的作用,这就会造成潜在的风险。

二、解决P2P信用评估的方法

在政府不出面做权威的信用评估的情况下,国际化的大公司通常会根据积累的客户数据和经验开发他们自己的信用评分系统,但国内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中拥有信用评分的机构并不多。使用信用评分系统能够使许多审批操作流程自动化及科学化,它能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来判定每份信贷申请的风险等级,帮助我们在风险和回报之间做出一个最优的决策。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P2P平台可以获得不同企业、个人大量的特征数据。将互联网上通过大数据画像出来的企业,和规则映射预测与判断出来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还款意愿。并把所有的数据用于客户身份认证、反欺诈、信用评估、贷后监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从另一个意义上,这就完成了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

那么国内的P2P平台该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呢?

(一)利用政府机构、银行和企业可公开的数据

虽然国内还没有建立信用报告制度,但中国政府也在一步步地推进非数据的共享。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明确表态,政府应该尽量地公开非的数据,以便利用这些数据更好地服务社会,也为政府决策和监管服务。在信用局体制还未建立的情况下,P2P平台应该肩负起信用评估这一责任。权威的P2P平台在获得政府数据后,可以借鉴美国信用局的数据处理方式以及评分制度对小微企业做出直观的评级,根据评级来规定小微企业的贷款限额以及最低利率。

在从政府、银行获得的数据中,P2P平台可以筛选出包括企业外部因素、企业素质、企业获誉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创造能力、未来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可能单独的其中一条信息不能说明什么,但当平台使用大数据的方法将所有的信息变成一个集合,那么在一定的规则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就举足轻重,并且具有说服力。

除去不能直接从数据上反映的企业素质、企业获誉能力等信息,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应着重考察如下几项指标:

企业盈利能力。对于未上市的企业来说,资产净利润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能力最好的指标。可利用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产量和销售数量、资产占用量等数据对其进行评估,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公司在增加收入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资产营运能力。反映资产营运能力主要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前者反映存货周转速度,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变现能力也相应提高;后者反映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全部到期债务的现金保证程度。一般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本周转率等指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与风险。

未来发展能力。一般通过资本保值增值率、净收益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及实际增长率等数据考察。加之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在素质和资源条件,可以分析出企业扩大积累壮大实力的能力。

(二)利用电商交易数据

电商交易数据与其他数据最大的不同是它提供了企业实时的运营状况。其他数据是由企业在申报借贷时上报的数据,或者是在此之前政府、银行里的数据。这些数据是缺少实时性的,并且难以看出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趋势和意愿。

现在易利用的电商交易数据包括以下几点:商品质量、违约处理情况、运输质量、是否按时交货、交易金额、付款方式、支付时间、售后服务、交易伙伴等。

在最终的信用评估中,这几个元素都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商品质量、付款方式、交易伙伴将占有较大的比重。

通过对电商交易数据的分析,本文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大致趋势做一个客观地评估。如同马云所言,线上交易市场渐渐地占领线下交易市场,各个产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额越来越大。P2P平台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不得不对其电商交易数据花更多的心思,而且在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评估上也应更看重其线上交易的潜力。

三、P2P信用评估的意义

P2P交易平台吸引到的借贷企业越多、出借客户越多,作为一个市场的价值就越大,这样就使得网站的吸引力更强,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被吸引到这里进行交易。这样网站的发展就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网站就会产生增值服务并产生规模效应。优秀的信用评估系统可以给用户提供直观的信用评级,有助于建立一个信用良好的线上交易环境,降低发生欺骗的概率,减少小微企业进行P2P借贷的成本。

P2P 平台综合小微企业在注册时提供的数据和小微企业在网站进行商业活动的动态情况对其进行实时信用评估,并将结果公开,使得每个出借人企业在交易前都能够查询到对方的信用级别,从而起到降低因信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的作用。对于信用记录不好的小微企业,它在该站得到交易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明显低于信用好的企业,这使得交易双方在网站中失信的成本也明显提高了,而且各个小微企业还可以互相分享各自处理信用问题时的经验,互相学习,增强企业应对信用危机的能力,降低信用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实现事前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冯果,蒋莎莎.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J].法商研究,2013(5).

篇3

摘 要: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地域广泛,发展空间大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也为城镇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但是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渐渐暴露出资金少、融资困难、人才紧缺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其发展中遇见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部分助其发展壮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

小微企业具有经营灵活,增长潜力大,创造就业多,组织结构小型化的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作为小微企业中创新最活跃的群体,科技型小微企业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①科技创新性:科技型小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其产品技术附加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针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这一块也比传统企业投入的要高很多,产品研发经费每年都不低于企业全部销售额的5%。

②人员素质高,年龄构成年轻化。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占着绝大多数,这群人学历高,年轻且拥有一技之长,尤其在IT和通信行业,行业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员工年龄结构优势更加突出。

③技术孵化期长,商业风险大。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研发企业自主产品的时候,从一项技术的提出,到创造性的探索实践,最终再到理论和技术的成熟,最终再到运用于实践生产,这当中需要一段漫长的研发周期。在这一周期内,企业将会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譬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同时也面临着产品生产后投入市场后会失败等。

④市场灵敏度高、时效性强、资金需求大。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依靠自身研发的高新技术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就是因为它能够领先竞针对手一步,所以,从最初的成立期再到企业的发展成长期,最后到成熟期,都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运作,因而对资金需求是比较大的。

二、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创业困境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对成立企业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就会增加额外付出的成本;如果创业者不能及时掌握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税收相关的法规,就可能丧失掉科技型小微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机会;通常精于技术研发的不善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些潜在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企业能否快速成长。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1)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原因。小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完全分离,缺乏有效的监管,可能会使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道德风险比其他大型企业的要高,因此银行信贷这一块就会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而忽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另外一个方面,小微企业在信贷的时,大多只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抵押给银行,缺乏一定的抵押物做担保,对此银行在提供贷款的时候资金会流向有强大物资做担保的大型企业,这就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2)小微企业信息不完善,缺乏相关信息公开渠道,这加大了银行搜集该企业信息的成本。此外,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短期内难以占据较大份额,银行在进行信贷的时候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把握不准,出于审慎性原则的考虑,银行还会高估这一块的风险,对这样的企业进行贷款支持会无形中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很多银行宁肯选择大企业提供相关的信贷支持也不会选择科技型小微企业。

(3)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的存款对外进行短期贷款,从而活期存款和贷款利率差额来获取部分收益的。所以,商业银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追逐长期贷款,因而也不会把资金投入到收益周期较长且需要不断追加资金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上。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税负较重

当前形势下,小微企业税负过重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它们需要承担: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城市教育费、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如果再加上房租、人员工资、各种保险,企业的纯利润极低。2012年,财政部门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但实际上,涉及到制度性的税目极为有限,涉及到的税种具有有效纳税人少,征管率很低,征管难度大,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大,征收弹性强的特点。所以小微企业依然要背着重税负的镣铐,在逆境中艰难前行。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人才困境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生产人才、营销人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可以逐渐运作起来。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稳定性不够,加上缺乏稳定的福利薪酬体系,对员工未来发展规划这块也比较缺乏,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得不提的是,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重技术大于对人才的重视,它们大多不愿意将相关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部人才培养这一块,加上外部聘请人才渠道缺乏,因而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优秀人才缺乏是十分普遍的。

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在小微企业进行实习,不过想要留住这一批毕业生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实习过后,他们通常会选择离职,去寻找其他大点的企业,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相关职业规划和后期薪酬体系,福利待遇这一块,加上自身发展也不够稳定,是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五)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该地区目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比例还不到40%。目前,较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主要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或二次创新,真正原创技术或发明专利技术不足。技术援助的缺乏也常常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产业转化过程中无法克服技术研发中的瓶颈问题。

三、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困境相关对策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引发社会关注。政府放开管理,但也仍需提供创业指导来帮助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而更多的需要国家和相关政府部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相关的优惠政策中减少税收等一些列的措施方法,信贷支持和不要的法律政策服务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最有帮助。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相关对策

(1)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扶持企业优化自身硬件。加快创新自身财会体系建设,对于科研经费这一块要优化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强化国家财政政策的相关指导,建立以财政资金引入为主,不断的从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引入为辅的资金凑集建设之路。只有自身不断的寻找融资新渠道,注重多渠道融资的建设,才可以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2)打造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风险识别和分担机制。完善的风险信用评估体系可以帮助银行甄别出哪些企业信用好,进而帮助银行在进行放贷支持时甄别企业,同时还可以为银行放贷,降低相关的借贷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强有力引导和支持,集合社会相关的信用资源辅助建设;另外一个方面也需要加强市场的主导地位,逐渐培养一批信用好的风险评估企业,提高风险评估的权威性。

(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产品适应性。银行要深入研究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根据科技企业核心优势及业务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担保方式限制,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制定适合科技型企业的特色化金融产品,更好地使金融机构授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服务于科技创新发展。农行无锡科技支行围绕“创投+担保+贷款”模式、“政府推荐+担保+贷款”模式以及“统贷支持”模式,积极研发出“金科贷”、“点金石”和“好帮手”三大系列产品。一是突出无形资产价值,重点创新并推广了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无锡日联光电有限公司的订单持续增长,急需流动资金,但企业不愿承担较高的担保成本。该行根据其自主知识产权较多的情况为其设计了专利权质押方式并发放贷款300万元,去年销售达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0%。二是推出信贷业务新品,推出了包括股东信用保证贷款、订单融资、信用贷款等信贷新品。无锡买卖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资产,融资一直无法落实,该行为其量身设计了管理层个人信用保证方式,企业去年销售已超亿元。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税负重相关对策

针对企业税收负担重的问题,政府应该坚持对该类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更主要的是提高所得税的起征点。同时还要清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不合理的乱收费现象。目前有20多个部门对企业进行各种行政性收费,有60多个收费项目,导致企业不堪重负。在韩国,政府规定,对新办中小微企业从营业之日起,减免3至5年法人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等,对设备投资者免征投资额10%的投资额,在中小企业为偿债而转让不动产时,免征让渡所得税、特别附加税等。而在日本,税制是日本扶植中小企业的最重要政策工具,其在适用中小企业优惠税制时,对“中小企业”的认定简化为企业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内,不分行业,也不涉及企业员工人数。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人才短缺相关对策

要改变这种现状,校企深度合作是有效的路径。在我国,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进行技术联合的往往是大中型企业,它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用人标准在高等院校“定制”人才。而多数小微企业则无法实现与教育机构的紧密联系,无法享受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所以,政府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支持体系,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在小微企业人才供应、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针对小微企业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此外,发挥职业院校在小微企业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比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或模块,全方位进行员工培训。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充分使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全方位留人策略,最大程度的留住人才。

(五)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相关对策

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的社会科技资源,加快小微企业科技公共平台的构建;同时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从学生在校时期就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借助高校和科研院的先进设备和优秀的研发人才,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而国家大学科技园就是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所以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为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出了不少力量,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这一块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打造信用评估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等策略将有效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新才,李炎亭.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政策支撑[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2] 蔡娇丽,赵宏中.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 2013

[3] 晏绪飞,陈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4] 李亦亮.我国中小微企业聚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学刊 2013

篇4

关键词:信用贷款;融资方式;中小微企业;互联网+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1)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中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民间融资、股权融资渠道。其中民间借贷没有复杂的手续和审批流程,借款要求相对低,但其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政府扶持政策、经营手续不齐全,造成借贷成本较高。依据兴业证券2015年的月度民间资金调研报告,5月份民间融资的资金月利率为3%到5%,年利率高达36%到60%。面对金融市场上融资方式操作性低,品种单一的情况,中小企业也只能望而却步。(2)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国资本市场未形成中小企业直接的融资途径。从2015年央行的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32个省市自治区中,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不足8%。商业银行主要对中小企业提供存贷业务,其中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量,因而只能越过资本市场筹资途径,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间接获得企业所需的融资资金。(3)融资结构不合理。当前在贷款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投资回报率,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以及低效率的企业融资平台。根据中小企业协会的2015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31%的企业反映融资一般,较上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53%的企业反映本季度流动资金充足或一般,比上季度减少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产能过剩、投资收益率低,加之高杠杆率与低利润率的矛盾,降低了企业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能力。(4)融资成本支出高。当前的经济市场活动中,存在个别部门和地区性收费清单格式、内容、标准等方面的不规范、不清晰问题,降低了清单公示的作用。依据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评估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费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反映较多的一部分,企业融资贷款过程中咨询费、顾问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层出不穷,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15%~20%。过高的融资成本给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一方面,企业诚信意识薄弱,存在为达到降低企业纳税额度取得银行贷款的目的,采取向相关税务机关提供不一致财务信息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会计报表不完整、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报表信息无法准确地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了贷款难度,降低了企业信誉。(2)银行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同时小额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倾向于考虑经营成本,忽视市场分析成本。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信用评估与监督不完善,加大了对小企业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致使银行很难单纯依据会计报表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国家宏观制度的不完善。首先,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非国有中小微企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限制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其次,我国制定了《公司法》、《担保法》、《中小微企业促进法》,但并没有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贷款的解释说明。最后,中小微企业融资立法不规范、行政执法环境差,降低了国家立法对债权债务的保障。

二、纳税信用贷款分析

(一)纳税信用贷款的含义

纳税信用贷指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和税款缴纳情况为审核贷款的基础,采取银行、企业和税务三方合作的创新方式,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打分卡系统,按照A、B、C、D四级评定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对于符合标准的纳税信用企业发放银行信用贷款。

(二)纳税信用贷的特点

(1)以信用方式融资。“纳税信用贷”以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条件,参照企业缴纳税款的情况审批贷款额度。纳税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获得的银行信用额度就越多。(2)审批流程快。整个办理流程由企业向银行网点或者拨打服务电话提出信用贷款申请,到银行上门调查,再到完成审批、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到最后企业根据需求取得贷款,仅需要四个流程。简化了企业贷款程序,提供了高质量的时效保证。(3)受众面广,成本低。贷款将纳税信用作为依据,凡具有持续良好纳税信用记录的中小微企业都可以申请办理。其中银行对优质纳税企业给予更优的利率待遇,有效减少了企业进行融资的成本。(4)产品的标准化。“纳税信用贷”实施专门的打分卡,以“信”换“贷”,将打分结果和人工审核有效的结合,采取标准化的设计和操作,实现企业纳税信用贷款的快速办理和高效审批。

(三)纳税信用贷款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

(1)开创融资新模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银行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向守信企业提供贷款,进一步减少纳税人的融资成本。据重庆市国税局统计,2015年1~11月,“纳税信用贷”共发放19.6亿元贷款,惠及33个区县1365户纳税信用优良的企业。其中,949户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共计12.5亿元。(2)“量化”诚信,提升企业社会信用。纳税信用贷款以税收的缴纳作为基础条件,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是企业履行义务的良好回报。尤其是在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时,以纳税信用换取的贷款,无疑增加了企业社会信用指数,实现了企业和银行的双赢。(3)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税效率。税务机关以信用贷款规章制度为前提,以“互联网+”为理念,大力推广网上办税服务,加强与企业、银行的信息对接,打造了“互联网+税务”的新模式,助力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信用贷款。

(四)中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款流程

中小微企业办理纳税信用贷的流程如图1所示。(1)在确保基本纳税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互联网或者现场填写《纳税信用贷款申请表》,提出用款申请(2)银行同意受理后,对贷款企业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查。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申请贷款的原因和主要用途进行综合分析。若银行未同意受理纳税信用贷款,企业应重新检查自身财务等相关资料的有效性与完整性,之后再提出信用贷款申请。(3)税务局根据纳税信用制度对企业的税务资料,包括年度纳税申报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等进行评定向银行提供企业纳税情况证明。审查过程中,税务局与银行通过税银征信合作模式,依据纳税信用指标体系,按照A、B、C、D四个等级对按时缴纳税款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纳税信用贷款,实现企业以纳税贡献换取信用额。(4)核查后如果银行认为企业符合信用贷款条件、同意贷款的,应与企业签订《纳税信用贷款合同》。合同需要约定贷款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借贷双方权利与义务等其他事项,确保信用贷款的实施。对于不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银行将不予提供纳税信用贷款。

三、中小微企业纳税信用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纳税信用指标体系的内容

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问题,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解决好纳税信用贷款需要科学的管理决策艺术。有效进行纳税信用贷款的核心是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进而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款的实施。依据《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本文建立了纳税信用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指标主要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同时,采取年度评价指标扣分和直接判级方式确定。对于纳税人涉税行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设置不同的扣分标准,未遵循指标要求的企业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进行扣分计算,正常申报缴纳税款的企业不予扣分。另外,在税收优惠申报材料虚假、伪造、变造、虚开发票、有非正常户记录、逃避缴纳、逃避税款的企业将直接认定为D级。具体的纳税信用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纳税信用等级结果的确定与应用

依据上述评定指标体系,将纳税信用评定级别设为A、B、C、D四级。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在纳税信用等级结果应用方面,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财税网站、企业诚信系统、税务公告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布A级信用纳税人名单,引领企业纳税人诚信纳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二是实施分类管理。对于A级纳税等级的企业,给予肯定与鼓励,设立绿色通道,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对B、C级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和辅导,提升纳税水平,增强纳税信用度;对信用等级低的D级企业,进行重点监督与管理,实现对纳税人信用等级的实时动态管理。三是推行“纳税信用贷”服务。银行按照守信激励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给予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

四、利用“互联网+”开启纳税信用微时代

(一)“互联网+税务”的提出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满足税收征管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互联网+税务”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依托力量,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将互联网与税务征收进行有效的结合的税务征管方式。“互联网+税务”模式下,中小微企业进行纳税信用贷款时,实时进行税务数据的上传,税务机关将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税务系统进行衔接,之后,银行依据纳税信用等级证明判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核定信用贷款额度。进而实现银行、税务机关、企业三方财务信息的对接,推动中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款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纳税信用贷款的优势与挑战

(1)增强纳税评估水平,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新模式下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非结构化数据采集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评估体系,优化银行信用贷款流程,降低企业纳税信用贷款成本,进而更好适应大数据的发展,提高纳税评估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难的问题。(2)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减少国家税收流失。“互联网+”前提下的纳税信用贷款,对企业财税数据的检查更加严格,国家税务诚信系统将全面分析纳税人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实时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信息,确保高质量的纳税遵从度,进而有效减少税收偷逃现象。(3)信息泄露影响大,增加系统安全性风险。税务机关掌握着网上纳税人的各种企业数据信息,一旦遭遇到不法分子或者黑客的攻击,产生的不仅仅是数据的损失,更可能使得机密泄露,对企业甚至对社会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的安全防护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税务征收管理的整个过程。不论是人为操作还是系统原因,这些故障的产生对“互联网+税务”的危害都是极其惨痛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纳税信用贷款工作强化建议

(1)强化涉税信息安全性,规范税务数据管理。涉税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包括制度保障、人员保障与技术保障。做到这三个方面的保障,需要国家建立更加全面具体的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制度,例如《互联网税务法》,以规范企业税务信息的采集、加工与更新处理。需要税务机关加大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在制定完备的网络信息监管制度的基础上,确保税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税务机关加强办税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设置密钥认证机制,以技术为保障进一步防范税务信息风险。(2)优化纳税服务手段,实现纳税新格局。“互联网+”时代下,税务机关征税平台运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税的多元化纳税服务。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特征,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及时地解决纳税人的办税问题,在方便企业纳税的同时也增加了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服务。另外,采取手机移动纳税平台以及微信纳税服务实现税务事项的相关办理,在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同时也做到了对纳税风险的一定控制,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纳税信用贷款质量的作用。(3)转变软件模式,进行企业内部自我提升。“互联网+”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从纸质版发票到利用网络技术开具发票再到现在的电子发票的应用,是企业业务在税务处理形式上的一种转变。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内部财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改进与税务机关网络办税服务的数据信息的共享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实现对“互联网+”与纳税信用贷款的有效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逸冬:《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财会通讯(综合)》2015年第23期。

[2]张艺馨:《新形势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路径》,《价格月刊》2015年第7期。

[3]钱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与有效性研究》,《企业经济》2012年第2期。

[4]任梦华、巫晓帅、徐小琴:《纳税信用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财政》2015年第22期。

[5]何家凤、何少武:《大数据时代的纳税评估信息采集模式》,《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篇5

(一)发展现状与目标

截至2012年9月末,(以下简称“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94.23万户,注册资金397.09亿元;全区私营企业已达14.37万户,注册资金7351.68亿元,占全区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51.26%。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40%提高到50%左右。从经济构成与经济总量来看,非公经济已占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非公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占全区城镇就业人数的75%以上和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领域。

全区非公经济大多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全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2012年,全区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相继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3年初,全区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一届政府未来5年努力的重要目标。

(二)制约瓶颈

1.企业因素

相比于国有企业,大多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受制于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约束,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供抵质押的实物资产与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一些企业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厂房等所有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上述因素影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不高,致使企业在融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面临诸多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2.外部因素

(1)适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及服务较为匮乏

为有效规避融资风险,金融机构更倾向于给实力较强、信用级别较高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原先定位于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纷纷合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又先天不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成本较高,融资规模受限。

(2)资本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微企业多数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企业组织形式决定了其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即便是公司制的中小企业,虽然拥有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直接融资的权利,但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难度依旧很大。此外,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服务还不够发达,金融工具创新相对滞后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需求。

(3)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数据不全面、信息维护不及时、数据不能完全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模式

(一)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及内涵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理论,进行金融实践和大胆创新而不断完善的现代金融机制。

开发性金融一般不直接进入已经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沿着政府路径,以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领域为切入点,注重发挥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以融资为杠杆,通过支持项目建设等方式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地方的资源整合、市场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等方式,弥补制度缺失与市场失灵,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瓶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开行支持非公经济的合作模式

1.“四台一会,资源整合”模式

“四台”包括组织平台(一般是各地金融办)、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的借款人)、担保平台(担保公司)和公示平台(各类社会公示媒介),“一会”是指信用协会。

图1 “四台一会”模式示意图

其中组织平台向地方的中小微企业宣介开行的融资理念,负责收集企业信息,建立贷款项目库,并向开行推荐项目,协助开展贷款评审及贷后管理工作。融资平台代表企业集中、批量向开行提出贷款申请,经开行审议后与其签订信贷合同,承担统借统还的责任。担保平台一方面为贷款平台向开行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负责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及还款进行公示与监督,并参与贷款的评价工作。

开行通过组织平台,顺利实现了银企对接,较好地发挥了贴近地区、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的组织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融资平台将分散的借款主体整合为一家具有政府信用的借款人,既降低了开行的管理成本与融资风险,又深化了企业与政府的互信与合作。担保公司凭借其多层次的担保与反担保组合和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通过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方式,扩大了信贷管理半径,实现了银行监管、企业互保、社会联合监督共防风险的局面,加大了风险防范力度。

“四台一会”模式充分调动并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等资源,成系统、成批量地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深化了银政、银企合作,共同构建、培育、完善了市场,实现了多方共赢。

开行内蒙古分行通过“四台一会”模式,与通辽等7个盟市合作开展了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带动全区28万余人实现就业和创业,其中向通辽市发放7个批次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共7.7亿元,直接扶持2万余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7万余名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与包头市青山区融资平台合作,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27户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

2.“五位一体, 阶梯融资”模式

2011年,开行内蒙古分行以赤峰市为试点,在原有“四台一会”基础上,结合地方农牧业特点及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赤峰市政府成立了赤峰鸿德农牧业担保公司,专门负责为农牧业中小企业、个体农牧户等涉农贷款项目提供担保。并推动12个旗县区政府财政共同出资建立“赤峰市中小企业项目风险金”,作为各旗县政府在开行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风险准备金,该资金统一归集到担保公司名下,各旗县政府向赤峰市金融办推荐中小企业,由贷款平台统一承贷,担保平台提供保证担保。

开行内蒙古分行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作历史、融资需求,分门别类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包括短期流动资金、中期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贷款的融资;将优质企业作为战略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并成功发行了全区第二单中小企业集合票。

开行不断深化机制建设,通过财政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夯实信用,延伸、扩展了担保平台职能,形成了集融资、组织、担保、管理、风险防控等职能于一身的“五位一体”融资架构,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阶梯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探索出了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新途径。

3.“同业合作 ,互惠共赢”模式

开行与世界银行和德国复兴银行合作,引入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并选择包商银行作为合作伙伴,签订了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开行出资聘请国际微贷专家对包商银行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培训,并提供了3亿元的转贷款资金,引导包商银行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

包商银行通过“独立核算、单独考核、全封闭运行”的模式,即在总部成立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中心,在支行成立具体的业务操作部门,运用专项的贷款管理系统,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差别授权。贷款对象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人财产、存货、交通工具、个人信用等均可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改变了以往抵押担保要求过高的状况。通过简化贷款程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开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网点分散的优势条件,与同业签订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并提供转贷款资金支持,引导其他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配套措施及政策建议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市场等多方面需共同努力,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好的融资、营商环境。

(一)政府层面

1.整合财政资源,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整合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以往“撒胡椒面”的分散支持方式转变为集中扶持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其它社会资金介入,放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补偿金,作为银行贷款的风险保证和损失补偿,提升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心。

2.建立企业贷款项目动态管理和监控体系

建议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担保公司共同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储备库,将各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纳入储备库中进行培育,将成熟的项目批量向金融机构报送;同时建立企业贷款监控与反馈制度,指定专人编制小企业贷款情况月报,对企业贷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掌握,将问题和意见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反馈。

3.改善信用环境,加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银企双向信息通道,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违约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公示,并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提升企业违约成本,增强企业信用意愿,进而逐步改善地区信用环境。

(二)企业层面

明确发展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分析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现状制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嵌入到产业链条中。企业自身要不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在产品研发、创意等方面积极创新,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产品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三)金融机构

积极探索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借鉴国际微小企业贷款经验,在信贷准入、信用结构设计、抵质押品评估、风险防控、贷款定价、信贷审批、责任追究、不良贷款化解等方面,制定出适于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制度措施,积极探索适于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金融行业要加强合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在实践工作中做好金融创新工作,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不断培育企业渐进式的成长与壮大。

(四)资本市场

篇6

关键词:政府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化解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质上就是中小企业缺钱想借钱但是又借不来钱就是我们所说的融资难。那么目前我们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到什么程度?通过对我省300家中小企业调查发现,我省80%的企业处于融资难的境地,这80%当中又有40%的企业融资十分困难,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存亡。然而,从2015年我省最新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数据来看,我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数量九成以上,每年创造全省40%的GDP收入,60%的税收,以及提供80%的就业岗位。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在拯救企业,也是在为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做贡献。

二、发挥政府作用化解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现状

(一)引进埠外银行 优化融资环境

2014年6月,民生银行入驻哈尔滨,民生银行是一家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银行,他们的服务宗旨就是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和高端客户的银行。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的在不停的创新研发也确确实实的为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做了巨大的贡献。截止2015年1月,民生银行已经为300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占全国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每三家小企业就有一家是由民生银行来贷款的。而且最近三年贷款户数还在不断的攀升,每年都在以100万户的数量匀速增长。由此可见,民生银行能够入驻哈尔滨,不仅给我省中小企业带来福利同时加剧了我省银行之间的竞争,减少了银行垄断,提高了经营效率。

(二)发行集合票据 创新融资途径

集合票据的发行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巨大的融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为企业未来能够成功上市埋下伏笔。2010年6月,由我省政府,市工信委主导,联合光大银行、证监会及多家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努力,发行了全省第一期集合票据。参与发行的五家企业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鑫北源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高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金海科技印务有限公司、哈尔滨哈轻塑胶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一起写好的借条,交给光大银行,由光大银行再卖出票据,3年后五家企业按事前规定的7%的利率还款付息。在这过程中,我们省政府实际上是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不仅专门从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补贴发票企业的前期发行费用,为发票企业提供贴息支持而且还利用政府的资源优势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才促成了这期票据的成功发行,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参与才能化解难题。

(三)整合多方资源 构建服务平台

除了上述提到的,我省政府还利用管理者的优势,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等等各部门之间的多种资源,为中小企业搭建了服务平台。比如:成立了金融办,创办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网站,成立了中小企业协会等等一系列方便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可以看到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被调查的300家中小企业中,有40%的企业反应从中受益匪浅。

(四)我省政府在化解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不足

一是培育市场不足。民间金融组织比如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还有一些理财公司、典当行等。这些组织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了非常巨大的资金支持,这点从数据当中就可以看到。2013年6月民间资金规模已经占我省资金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80%以上贷给了中小企业。一旦这些民营组织之间发生了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小企业的影响乃至对我省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然而结合我们省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我省自身融资环境较差,体制机制不健全,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家合法化的融资组织成立,由此可见,我省政府部门在融资市场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二是监管市场不利。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哪些是非正规的金融机构?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以及融资公司,理财公司配资公司等。随着这些公司的繁荣发展,不仅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酝酿了巨大的风险。一旦忽视对非正规金融监管,不仅对中小企业会带来冲击,同时也会破坏了我省融资环境,引发社会的动荡及不安。然而,纵观目前我省的情况来看,针对这类机构的监管,无论从法律法规上还是监管机构的配备上都做的不到位。仅限于简单的出台了一些意见办法规定,缺少较高层面的法律来明确规定这类机构的发展方向和经营业务种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省政府的认识还不够,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的能力有限。

三是弥补市场缺陷。缺少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当前我省的信用缺失状况比较严重,尤其表现在银企之间更是陷入信用危机。目前,我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约50%,信用信息不对称及贷款质量差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长期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差、市场信用差,以及抗风险能力弱。从风险防范的角度,阻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渠道。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建立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评级机构无偿为债务发行者提供服务,两家著名的评级公司穆迪和标准普尔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而我们省,乃至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都是相当欠缺的。

三、发挥政府作用化解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第一,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培育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目的是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重点是政府要注重利用管理者的身份,在银行和互联网之间为中小企业建立网络融资渠道。二是引进风险投资机构,风投对于初创企业以及具有高新技术手段的企业来说就像久旱后的甘露。不仅为贫血的企业输送新鲜血液,还能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甚至帮助企业成功上市。然而,我省的情况是,一方面受企业家才能素质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不懂什么是风投,另一方面了解的企业又片面的认为风投会分走股权,抢走利润。实质上这些错误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我省政府部门没能够正确的引导企业。

第二,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包括两个内容,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我省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补贴不足表现三方面: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规模小,二是财政补贴资金的专项性不强,三是财政贴息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低。从各国的比较来看,财政补贴以法国最全最好。法国财政补贴有针对增加职工人数的补贴,对增加就业岗位的补贴,对雇佣下岗人员的补贴等等相对个性化,人性化的补贴政策,因此,我省政府可以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多学习,多研究。

篇7

关键词: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北京金融业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单一的银行业发展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多元化行业模式,形成了包括金融调控机构、监管机构、金融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金融体系的特点、潜在的风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的对策措施。

二、金融体系总体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金融体系总体上表现出“聚”、“扩”、“深”、“效”四个特点。

“聚”:聚集了大量银行业金融机构、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在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创司等数量和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财务公司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1]。

“扩”:资本市场的层次和功能不断完善。一方面,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支持企业发行多种债券产品,扩大债券融资规模。2013年,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金额14490.3亿元,北京作为全国债券发行和交易中心市场的地位得到巩固[1]。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截至2015年3月末,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总数达244家,占全国的比重为9.2%,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市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417家,占比19.4%,位居全国第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这有利于挂牌企业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优惠政策。截至2015年3月末,四板挂牌展示企业475户,会员机构37户;登记托管企业238户,总股数284.3亿股;备案私募债11只,总金额11.6亿元,已发行7只[2]。

“深”: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基金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提高了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加大了金融体系的深度。截至2015年3月末,P2P平台达181家,众筹平台约30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57家。在重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京东金融支付规模数千亿、理财规模达千亿、消费金融规模数百亿,百度金融业务规模已超过500亿元,阿里旗下的北京互联网金融生态共赢基金、蚂蚁金融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鹰胜网络验证有限公司(人脸识别)等落户海淀区[2]。

“效”:一方面,非金融机构企业的融资结构有所优化。在2007年之前,非金融机构企业融资结构中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2007年,非金融机构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占北京市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超过了间接融资规模的占比,达到了61.2%。之后一直到2013年,直接融资的占比均超过了间接融资的占比。但是,从2014年开始直接融资占比迅速下降至低于间接融资占比的水平。2014年上半年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9.5%,2014年全年直接融资占比仅为33.4%。2015年1季度,直接融资占比又反弹至66.7%(见表1)。整体来看,非金融机构企业的融资结构正处于从间接融资占主导向直接融资占主导转换的时期,并且基本上形成了以直接融资为主导的局面。另一方面,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呈多元化态势。以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融资为例,通过充分发挥企业贷款、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多种贷款的优势,积极推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在重大项目融资中的应用,为企业贷款和发债营造条件,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以贷款为主、债券融资为辅、股权债券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随着融资环境趋于宽松,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诸多便利。2013年,“四板”市场首批50家企业挂牌[3]。另外,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13年到2014年,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保持了较高的同比增速。2013年一季度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105亿元,同比增长8.4%,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3.2个百分点[4]。2013年前3季度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516.8亿元,同比增长19%,比大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高10.7个百分点[5];2014年上半年,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898.6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分别高4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6];2014年,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4373.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分别高7.4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7]。

三、金融体系潜在风险

虽然北京的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基本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银行间接融资仍旧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首先,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将较大一部分贷款发放给了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均存在软预算约束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给国有企业的贷款质量不高。国有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偏低。银行贷给企业的资金越多,信用风险就越大。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其财政负担也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北京市大力发展的对象。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财会体系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实体抵押物等问题,银行发放贷款给这类企业会引发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次,从行业类型来看,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中有较大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资金链条,有着非常密切的利益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引发了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再次,短期国际资本具有投机性和易变性。随着北京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会加大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高成长的背后伴随着较大风险。关于互联网金融,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不健全、金融平台控制系统不严密、互联网技术存在缺陷、许多相关政策尚不明确等问题会引发较大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安全风险。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全国已经有45家P2P平台卷款跑路。这45家平台绝大多数上线时间短,其本身就是一场骗局[8]。2014年上半年,北京也有9家P2P平台倒闭或跑路[9]。安泰卓越等多家互联网借贷平台因流动性问题“跑路”或倒闭。拉卡拉推出的针对个人的“收款宝”POS机曾陷入“套现门”。不少持卡人利用“超过50天的免息期”进行套现。人人贷曾受到大量恶意DDOS攻击,导致网站暂停服务。好贷网也在同一天收到黑客“将持续攻击一周”的“温馨提示”。

四、机遇和挑战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中央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尤其是坚定地推进金融改革。北京作为首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革精神,稳步推进金融改革。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尤其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2012年8月,国家九部委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地位。2013年6月,《关于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为:强化海淀股权投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设中关村西区和西直门外科技金融商务区两个科技聚集区;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股权投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创建产融结合示范基地、上市公司培育基地、天使投资孵化基地、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示范基地;形成政策集合、机构集聚、产品集中、资本聚焦、服务集成的五大科技金融体系。2013年10月,海淀区人民政府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着重发展互联网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等金融聚集区。

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推动了金融改革的深化,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不过,由于当前资源尚未实现优化配置,实体经济又处于转型期,在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体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暴露出来。

五、对策措施

防控金融风险有助于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是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关键,而监管、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所形成的体系是应重点完善的对象。

(一)加强完善监管

一方面,加强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的监管。不仅要加强对银行贷款流向、贷款规模、贸易融资的融资主体、比例、期限等的监督与管理,而且要加强对衍生品、结构性融资、租赁、收购兼并上市等复杂业务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健全金融创新法律法规,促使金融创新活动规范进行,推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规范、引导功能,制订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则和标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跟踪、监管。防止互联网金融机构触碰洗钱、集资诈骗、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法律底线。

(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总部机构在京设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支机构。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拓展业务领域,加强功能创新。积极推动创投机构发展,引进外资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并促使新兴金融机构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三)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尤其是降低新三板市场资产门槛、个人投资者门槛条件等,提高新三板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的功能,积极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五板)的建设,为区域内未上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平台。

(四)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首先,促使同一行业的企业形成互保体,相互担保、监督、共同承担担保责任。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逐渐夯实资本实力、创新业务品种、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通过再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加强政府与专项资金对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进行担保、再担保的创新。其次,针对科技创新领域加大力度开发新险种、丰富产品内容、优化产品结构。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增强保险公司准确核定风险水平的能力。再次,吸引、培养和发展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与金融核心业务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发挥这些机构的信息优势。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商会、行业促进会、学会等组织的指导、管理、规范与促进信息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深化首都金融市场化改革.搜狐资讯,2014―2―7

[2] 2015年一季度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统计报告.北京市金融局,2015―5―26

[3] 北京“四板”市场启动 首批50家企业挂牌.凤凰财经,2013―12―28

[4] 2013年一季度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统计报告.北京市金融局,2013―5―8

[5] 2013年三季度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统计报告.北京市金融局,2013―10―27

[6] 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统计报告.北京市金融局,2014―7―31

[7] 2014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统计报告.北京市金融局,2015―3―5

[8] P2P诈骗跑路层出不穷 半年关门45家.中国商情报,2014―8―5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多层次 融资体系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受到很大局限

1.股权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中,吸收直接投资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对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比较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吸收直接投资和留存收益形成的自有资金分别占企业全部资金的55.4%、48.7%、45.9%。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很难满足《证券法》的规定在主板市场上市筹集资金。2004年开通的中小企业板为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条件、上市程序等基本与主板市场相同,并不能真正解决有限的上市资源和庞大的上市需求之间的矛盾。2009年开通创业板,在创业板上市的主要是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就把大部分的生产类、服务类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另外,持续萎靡的股票市场导致股市扩容放缓。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2011年仅有243家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24.3%,募集资金1687.23亿元,同比下降40.21%;2012年,仅有129家中小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46.91%,募集资金700.74亿元,同比下降58.49%。

虽然引进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可以为中小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但是由于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会分散中小企业的控制权,且融资成本很高,再加上中小企业业主对控制权存在偏好,因此中小企业很少引进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来解决自身的融资问题。另外,创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更偏好的是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

2.债权融资

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不会分散中小企业业主对企业的控制权,但是,《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的发行规模控制和融资额度控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很难通过债券的发行进行直接融资。2007年,我国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允许中小企业集合发行债券,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了进入债券市场的新通道。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成本高、发行周期长、匹配度差等缺陷不断暴露。发债主体的高门槛,导致可以选择其他融资方式的优秀中小企业对其敬而远之,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又被排除在外,这使得集合债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截至2012年年底,共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12只,合计为97家中小企业募集资金48.02亿元。和2009年起步但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相比,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能力相对偏低,但融资成本偏高。

(二)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但依然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所做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银行贷款是仅次于自有资金的第二种融资形式。

1.金融机构未能对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融资功能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需要通过创造利润来追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基于中小企业风险大、信用差等原因,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倾向于为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便是为中小企业融资,也基本上局限于优质的中小企业,很多银行设置了高门槛,所提供的信贷品种不太适合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将融资频率高、金额小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2.担保机制不健全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非常必要。但是,我国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一般都是在设立之初得到一次性的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资金补充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限制,所有风险必须自己承担,银行不愿意和民营担保机构共担风险。在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共担与损失共担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之前,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受到很大制约,由担保机构缓解甚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只是纸上谈兵。

二、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从企业对资本市场服务的需求看,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层次相对单一,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股票市场层次性不够丰富。我国股票市场由沪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组成。与成熟资本市场层次多样、板块有效连通互动的情况相比,我国股票市场结构依然存在结构相对简单,板块互动不顺畅的现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虽然是为中小企业专门开设,但这两个市场的上市条件和涨停限制与主板市场很多方面存在类似甚至相同的情况,没有凸显中小企业特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的前期,经营风险总体较大,根据啄食顺序理论,此时的企业更需要债务融资,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不平衡,过于重视股票市场,忽视了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股票市场有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而债券市场相对单一。虽然这几年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集合债有所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二)金融机构贷款制度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第一,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小、贷款频率高导致单位融资成本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费用率比规模企业融资费用率平均高出35%以上。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盈利性需求更倾向于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第二,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用度低、前景不明确、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度更高。因此,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第三,由于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且收益低,银行内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人员相对就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就少。第四,商业银行实行的资信评级制度、授权授信制度等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基本不适合。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

首先,我国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较低,担保能力有限。由银监会等七部委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倍数不超过该担保机构净资产的十倍。由于我国信用环境较差,担保机构实力有限,以及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中的许多限制,我国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仅为3倍左右。按照国际惯例,担保放大倍数通常为18倍。其次,担保机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我国担保机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从保前调查、保中审查到保后监管缺乏具体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由于开展业务时间有限以及资金实力不足,很多担保机构不能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缺乏风险补偿机制。最后,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合作渠道不畅通,双方地位不平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被银行的认可度较低,双方没有真正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常要求担保机构对担保项目提供全额担保,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

三、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考

(一)完善直接融资的补充作用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首先,凸显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地位。目前,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主板市场为主,同时开设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建议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两个主板市场合并,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仅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服务,这两个板块的对象是发展前景较好、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和从主板市场退市的上市公司。这有利于改变当前深交所市场层次过多,不利于管理的现状。而且,变更后的深交所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加强对上市中小企业的监管,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合并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服务对象均为中小企业,它们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孵化器,为众多非上市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供了跳板,属于三板市场。可以考虑将这两者合并为场外交易市场。合并后的场外交易市场要突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职能,广泛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和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积极扶持广大中小企业的成长。

最后,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证券市场。区域性证券市场应选择地理条件优越、证券交易方便、基础设施先进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企业,属地性高于大型企业,既不能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又不能进行场外交易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在区域性证券市场发行集合债券或集合股票筹资。

2.积极争取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的支持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中小企业较高的投资风险必然导致创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要求较高的回报率。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战略规划,前景不明晰,为了确保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创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要求对中小企业掌握一定的控制权在所难免。另外,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公开上市,创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退出渠道非常狭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自身发展,就要尽可能的放弃一定程度的控制权换取充裕的资金支持。而且,创业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加入,有助于中小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适当的战略规划,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强化间接融资的主导作用

1.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要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迎接市场利率化的挑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发展,形成竞争、多元、开放的金融体系;放松金融业准入体制,尽快出台民间资本投资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具体规定和政策,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内生型中小金融机构,真正打破民间资本遇到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重视发展中小型准金融机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加快典当行业立法进程,适当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门槛。

其次,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于中小银行,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实施相对灵活、宽松的非审慎监管,既能规范其发展,又不制约其发展活力;确定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边界,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发挥内生型金融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动性,避免过度监管带来的高成本。

最后,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放松中小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限制,为其提供合理的资本补充渠道和稳定的债务资金来源;加强非正规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等正式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联系,扩充其融资渠道;适度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进行分级管理,实施差异化的融资比例,将经营绩效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从0.5倍提高到1-3倍;由财政出资设立小微企业贷款基金,为一定资产规模以下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激励中小金融机构增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激发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首先,辩证处理小型、中型、大型企业之间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服务,不愿意为小型企业服务。但是,所有大型企业都是从小型、中型企业发展而来,大型企业也可能逐渐走向衰退,退化为中小型企业。所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要有战略眼光,不能紧盯着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要善于寻找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

其次,逐步扩大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的比例。很多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强,产品受欢迎,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很少。对于这样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应拘泥于有形资产抵押贷款的局限,应该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

最后,积极组建、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中小企业贷款有贷款额度低、贷款周期短、贷款频率高等特点,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该特点组建、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建立规范化的风险评价指标,实现授信评审工厂化和标准化,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降低贷款成本,进而提高商业银行自身收益。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银担合作,完善风险共担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担保专项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进一步明确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三者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按照“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鼓励银行根据担保机构的资本、风险控制能力和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率。完善担保业法律法规,尽快颁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对担保机构的监管部门予以明确的规定;建立省际监管合作机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效率,净化担保环境。

最后,完善再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担保机构的退出机制。为了担保业的稳定发展,根据“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设立再担保机构,分散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担保机构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风险具有传递性,可以借鉴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三种方法(政府主导下的重组、市场化并购或重组以及市场化破产)建立担保机构的退出机制,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2010A630066)、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12400450108)阶段性研究成果;受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会计研究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2)[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1).

[2]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19):267.

[3]中国银监会年报2012[R].

[4]黄东坡.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会计之友,2012(10).

[5]叶林德.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探析[J].企业经济,2013(6).

[6]赵爱玲.中国区域中小企业融资及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84.

[7]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R].

篇9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困难问题;金融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4日

“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性和现状所限,传统金融服务产品和金融工具难以与其有效对接,文化产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规划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合作,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推出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衔接。

一、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轻、薄、短、小、弱”等特点,在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类别中处于落后地位,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市场等发展滞后,这些状况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为金融服务进入带来较大风险。

(一)文化产业面临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由于投入产出的不对称性和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融资模式特点,无论在间接融资方面,还是直接融资方面,文化产业都面临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

(二)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亟待解决。多数文化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文化企业和金融业对此缺乏有效的认识和管理。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如何明确和严格保护无形资产权利归属和流转、如何评定和评估无形资产的商业价值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文化企业的信用建设问题。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文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经营联系性差、同一项目经营主体众多、利润分散、虚假财务信息等问题。

二、国内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经验

(一)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深度挖掘版权资产价值,推动文化资源金融化。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对上海市某出版行业进行“二手版权”(版权是从境外四大国际图书出版商手中买来的境内出版权)质押,突破了相关法律法规只是支持自有版权质押的问题,推动了这一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出版行业融资扫清障碍。

(二)财政适当投入、文化企业联合出资形成风险补偿资金,为文化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上海农商行与上海普陀区工商联组织一批文化企业成立互助基金,由区财政支持形成风险补偿资金,银行则放大一倍配套贷款。最终,普陀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首批21家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每家企业最少认购10万元,认购份额的多少与贷款使用额度挂钩;银行方面则给予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形成一个4,000万元的资金池。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还约定,如果逾期贷款达到300万元,贷款则暂停。

(三)创新激励措施,突出对文化企业贷款的奖励倾斜。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在内部劳动竞赛中规定,每增加1家有效的文化类信贷企业,其积分是一般信贷客户得分的2倍。对文化类信贷支持力度大的支行,当年考核指标进行一定折算,减轻考核压力。对文化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指标也有相应放宽。同时,设立文化金融专职产品经理和专职授信审批人员,前者负责文化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后者负责审批。

(四)建立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建立内部评价体系,确定文化企业对象评级和授信业务风险评级;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联手,共同搭建业务操作与风险控制平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立专业的文化产业营销、研究团队,负责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

(五)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以文化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深圳华强集团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2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交易商协会采取会费减免、注册发行“绿色通道”等措施,针对新兴文化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单体债券难以发行的现状,推出文化类企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六)以银行信贷和信托计划、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风险隔离,实现较低平均风险和较高平均回报的投资目的,这是最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的有效工具。交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了创新产品“集合信托”,将信贷与信托衔接起来。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联合东城区政府、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及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出“雍和园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发展集合信托”产品,首期信托募集资金2,000万元,其中社会资本1,600万元,东城区引导资金400万元。为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托融资成本,东城区政府继续提供50%综合费率补贴,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控制在8.6%以内,大大低于担保贷款成本。

(七)专业化的保险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稳定企业、投资者和从业人员的预期,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财保险北京分公司与中程信托签署保险协议,为其拥有和保管的艺术品签署了文化产业保险艺术品专属保险第一单,提供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第七届动漫展,为动漫会提供了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承保了上海外滩源艺术品保险、上海博物馆艺术品进出口展览等一系列文化保险业务。人保财险在业内率先推出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展览会综合等文化产业专属产品;适时开发了针对文化企业的贷款保证保险,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太平洋保险承保了影片《全球热恋》拍摄制作的一揽子保险,保险责任包括演职人员中断参演、拍摄使用的相关财产损坏以及第三方损害赔偿等。中信保为影视作品海外销售进行出口信用保险,提供评估及分析风险,承担收汇损失保险责任,打破以往影视作品海外版权一次性“买断”的模式,分享了文化产品出口的收益,壮大了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

三、深化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

(一)推动文化产业核心产品或资产价值(如版权资产)评估体系建设,为文化金融活动提供基本的价值依据。必须以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为价值载体,以价值评估、优质项目推选为基础,进一步消除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创新实践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金融机构要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继续深化业务流程再造与管理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具备高风险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和收益性,正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应建立文化产业资深专家服务团队,为文化产业量身订制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不同行业文化企业的各项融资需求。

(三)在提升企业自身素质以及自身信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政府可以带头提供信用激励,政府补贴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的评级费用,信用评级带来的实际好处使企业愿意自费继续评级。由于多数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小,但银行对其投入的人力成本、管理维护成本与大企业一样,银行可以考虑“信用评级外包”,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

(四)发挥政府力量,为文化金融服务提供财政资金配套支持。政府财政资金应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促进政府的公共投资与文化企业的商业投资有效衔接,为调整经济结构奠定基础。还可通过多种政策杠杠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货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对优秀的文化企业或项目给予无偿资助和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

[2]薛保勤,解国记.理性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

篇10

关键词:内江蔗糖产业 供给侧改革 振兴

中图分类号:F127.8;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58-02

一、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不仅是新常态下改革的重点,更是振兴内江蔗糖业的关键所在。结合“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这三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针,推动低谷中的内江蔗糖产业走向复兴。

二、内江蔗糖产业从史至今现状及供给侧下振兴重点

(一)从史至今现状

内江甜城蔗糖产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载,内江蔗糖产业的发展始于清朝康熙十年间,福建汀洲府商人曾达一为内江带来了家乡的芦蔗。直到近代辛亥年间,以甘蔗、食糖、冰糖、蜜饯为主要产品的制糖产业一度成为内江的主要支柱产业。仅内江县的甘蔗种植面积就达到全县耕地的50%左右。沱江两岸方圆30里以内,甘蔗种植面积高达耕地面积的70%~80%。糖坊、漏棚星罗棋布,仅内江县的糖坊、漏棚多达3000多家。成为西南最大的甘蔗生产中心。到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我国全国年产糖34万吨,其中仅内江产糖就达8.7万吨,占全国产糖25%,占四川产糖55%。内江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糖业中心,“甜城”这一美誉也由此而来。我国著名甘蔗学家陈让卿教授1938年在为《沱江流域蔗糖业调查》一书所写的“弁言”中就指出:“欲振兴中国糖业必须振兴四川内江糖业。”可见,内江糖业在全国蔗糖生产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1988年内江樱桃蜜饯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牌奖。1992年,原国家轻工部、农业部等部门令内江制糖企业参与援助马里共和国卡拉糖联项目,提供包括全套制糖设备、相关技术人才等资源。1999年内江蜜饯产量高达到104吨,所产蜜饯不仅畅销全国,甚至远销至东南亚及欧州一些国家。

然而,内江制糖产业的发展并非就此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以来,内江制糖业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停滞,甚至曾一度需要反过来引进蔗糖满足市民需求。以2011年为丰富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恢复甜城美誉的“千亩甘蔗种植基地计划”和2016年内江市中区投资促进局的“甜城18号果蔗规模化种植及深加工”为例,虽然政府多次尝试振兴内江蔗糖产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供给侧振兴的重点

1.补短板。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北纬29°29'至29°37',东经104°58'至105°07',海拔320m至340m,地处丘陵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甘蔗种植基地。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蔗糖产业的需求与日逐增。无论在内江本土,还是在国内外消费市场极具潜力。振兴蔗糖产业,既是形势所趋,也是市场所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形势下,抓住内江蔗糖产业这块“短板”,加快蔗糖产业改革,不仅是新常态下改革的重点,更是振兴内江经济的重要环节。目前,内江蔗糖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受新型城市化的影响在三大方面凸显短板:第一,内江甘蔗种植产业受到农民工进城导致的劳动力短缺、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以及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内江的甘蔗种植未形成相应规模,仍然较为零散。第二,内江蔗糖产业生产设备较为落后、成本较高,导致生产的蔗糖食品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在市场方面,机制不够完善。内江地方政府缺乏对蔗糖产业科学引导,使得本地制糖产业没有享受到地方企业的政策优惠,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屡遭重创几乎频临破产。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对于如何因地制宜,依靠本土蔗糖产业的优势,探索出振兴内江蔗糖产业的道路,补好内江蔗糖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短板,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完善。内江蔗糖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提供振兴内江蔗糖产业的大环境,享受到地方企业的政策优惠,创造机会提高蔗糖产业的积极性,与国内外蔗糖产业市场相接轨,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吻合,与内江产业发展布局相衔接,与蔗糖产业资源综合利用趋向相同步,以此振兴内江蔗糖产业,恢复“甜城”城市品牌名片。今年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年,只有激发蔗糖行业主体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内江市场在蔗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决定、产业支撑、创新开发、开放合作、品牌恢复提升为核心补好三大短板。第一,在内江地方政府科学引导下,抓住四川发展丘陵地区重要的甘蔗种植地区特色产业的机遇,放宽政策,打造蔗糖生态产业,形成蔗糖产业的种植、商品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总格局,补好蔗糖产业中劳动力减少、种植面积减小、制糖设备落后、成本高等制约因素的短板,恢复内江蔗糖支撑产业,激发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活力,开创国内外蔗糖产业市场能力。第二,构建蔗糖产业市场信息平台,增加蔗糖产业市场由传统销售为辅,转向信息化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建立蔗糖产业质量售后跟踪评估体系。第三,在相应优惠的贸易政策许可下开放合作,鼓励制定蔗糖产业出口双赢销售细则,恢复内江在国外蔗糖产业市场品牌声誉。

2.降成本。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内江蔗糖支撑产业重新流动,优化配置市场需求。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发蔗糖产业增值成长空间。内江蔗糖产业产品投入的增量,直接关系到总成本的上升,需要启动市场创新机制补给蔗糖资源配置,大力气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摆脱弱势产业的不利因素,提升内江蔗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在甘蔗种植到商品市场的啥耍通过产业核心支撑和创新实现效益增长。具体讲就是蔗糖产业的成本比白糖、食糖、冰糖、蜜饯等成批产出所占用的费用比率要低。需要内江政府科学引导,让企业享受到从国家到地方的优惠政策,科学地创造条件解决蔗糖产业降成本的瓶颈问题,从而拉动就业,增加产值。第一,扩大规模,整体化经营管理。甘蔗属禾本科植物,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内江处在亚热带地区,种植面积比较集中,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适合甘蔗的种植。为有效地节约劳动成本,在前期需要对蔗糖产业从成本到产出投入较多的人、财、物力,加大对甘蔗从成本到制糖成品的科技投入,整体化的经营,提高蔗糖产业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包括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融资能力,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延长内江蔗糖产业链。如从1958年起闻名全国的内江白糖、白纸、白酒等,以甘蔗为原料延长产业链产品。第二,建立蔗糖产业产出销售终端的市场服务体系,提高销售效率。运用电商、互联网等现代网络信息手段,打开市场进行网络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第三,由于内江蔗糖产业目前处于低谷,使得销售的附加值低,难进入高端市场,只有进一步发展蔗糖产业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研发精深的蔗糖产业,冲刺国内外高端蔗糖产业市场,提高产品价格,恢复提升内江“甜城”蔗糖产业品牌,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认识了解,内江不仅是地处成渝交通要道,也是大千文化名城内江,同时还是甜城内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甚至旅游。

3.去库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各式各样糖果糕点食品营营而生。一方面蔗糖产品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旅游、饮品店及各种酒馆餐后的小食;另一方面糖食糕点也是机关、企业体现人性化的午点茶;同时,糖果、冰糖、蜜饯等产业也是朋友节假日互赠礼品。内江市蔗糖产业曾作为内江市的支柱性产业发展潜力大。振兴内江蔗糖产业就在当下。只要企业有创新设计创新作为,市场就有创新的需求,蔗糖产业市场纵深方向扩展就有新的希望。首先,探索振兴内江蔗糖产业的道路,转变蔗糖产业发展方式,进行蔗糖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使蔗糖产业更靠近大众的生活,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其次,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端蔗糖产业,运用多种样式的绿色通道,更切实解决蔗糖产业库存。随着消费产业加大升级,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蔗糖产业种植到产品的开发销售产业链上来。内江蔗糖产业就可能有更广阔的升值空间,来推动低谷中的内江蔗糖产业走向复兴。当然,目前也要看到处于低谷中的内江蔗糖产业面临“四大难”:第一,内江甘蔗种植难。就以2011年内江为丰富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恢复甜城美誉的千亩甘蔗种植基地计划为例,农民种植的新品种18号甘蔗丰收了,但因去库存乏力,戳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使得内江蔗糖产业至今停滞不前。第二,制造产业技术落后缺乏创新,导致传统产业市场竞争难。在过去,内江蜜饯作为内江的土特产名牌,在《内江市(今市中区)志》、《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志》中均有详细记载。内江蜜饯不仅品种繁多还成果辉煌,如:1981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1983年获外经贸部《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1988年获中国首届博览会铜牌奖。直到1999年生产的蜜饯已高104吨。内江蜜饯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常年远销东南亚及欧州一些国家。然而内江制糖产业的发展并非就此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以来,内江蜜饯市场不涨反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蔗糖产业也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落。追根溯源究其原因是蔗糖产业技术落后,受市场经济的重创,导致传统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去库存难。多年来,内江蔗糖产业在市场当中,一直没找到一条销售的途径,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市场冲击,国内外蔗糖产业行情很不理想,价格竞争激烈。加之,生产蔗糖产业的盲目性,缺乏更远的市场眼光,致使蔗糖产业去库存艰难,业绩年年下滑到生存难。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新形势下,唯有打造跨省跨境的蔗糖产业生态循环模式,振兴内江蔗糖产业去库存的能力,抢占互联网商务交互平台的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现代新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江蔗糖库存压力。第四,品牌提升难。以2011年千亩甘蔗种植基地计划、2016年甜城18号果蔗规模化种植及深加工,多次尝试振兴内江蔗糖产业,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例,低谷萧条中的内江蔗糖产业是未能得到品牌提升走向复兴。在内江政府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内江蔗糖品牌策略中,首先,壮大培育内江蔗糖产业市场,创建双优体制,即蔗糖产业质量创优,售前和售后服务创优。其次,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开发内江蔗糖产业延长链上的市场,如节能环保绿色的新兴循环产业市场,利用蔗渣生产纸、化肥、酒精、栽培香菇等,延伸性的蔗糖产业链市场,进行品牌提升。最后,创建淘宝商务内江网站等,寻找更新销售的新市场,发展内江蔗糖产业链上产品规模订单,采用商对客及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带动内江蔗糖产业链的收购价格,以最大规模的销售模式,尽最大可能降低库存。

三、展望

新常态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浪潮中,内江蔗糖业振兴才迎来了春天。探索出一条振兴内江蔗糖产业的道路,推动处于低谷的内江蔗糖产业走向复兴。首先,运用现代商务网络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得内江蔗糖产业在政府主导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布局中享有优先权,为蔗糖业的纵深发展提供可能。其次,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需求精心培育内江蔗糖产业的市场,使其形成规模,减少库存积压。最后,针对性处理内江蔗糖业发展的短板,让内江蔗糖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精心研发高质量的蔗糖产品。并运用便捷的网络与发达的物流,将“甜城”的蔗糖产业再次推向世界。只有把握住了机会,积极迎接挑战,内江蔗糖产业才会在改革进程中得以发展,以图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晓.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瑞丽产业发展[F].经济师,2016(7)

[2] 徐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分析[F].经济师,2016(6)

[3] 内江市市中区编史修志办公室编.内江市志、内江县志[k].巴蜀书社,1987.10

[4] 文国云,李茂萍,李清,尤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视阈下的四川丘区糖业发展振兴研究――以内江市为例.出版源.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