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1

关键词 新能源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

传统能源的资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发展研究一直是我国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和传统产业的生产结构,造成了大量传统能源的开采与消耗。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不仅破坏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降低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力度,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也可以改善我国的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一、相关概念认知

(一)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是可以进行再生产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在世界上的总量非常丰富,而且都具有可再生能力。随着传统能源的总量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具有传统能源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第一,新能源的分布较广泛,且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基本满足产业的能源需求,供人类长期使用;第二,新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第三,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可以弥补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降低我国对国际能源的进口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安全性。

(二)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就是指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消耗总量与经济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能源消耗总量越大,能源强度就越大。但是,它们两者始终是与经济生产相联系的,能源开采与消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总值的增加。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较大,能源强度较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生产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传统能源的能源强度,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

二、当前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要点

就我国以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是以传统能源为主体,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来获取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加重、气候极端变化,导致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要求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现状调整能源结构,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都依赖着传统能源的供给,例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大量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导致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中国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传统能源都聚集在西部地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布局的影响,大量传统能源必须经过长途的运输到达东部发展区,才能实现传统能源的存在价值。可是,长时间的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需求,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不住传统能源的频繁开采,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传统能源的减少,水电、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必然需要能源的大量供给。由于中国的能源的稀缺,很多传统能源只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跟紧时展趋势,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未来的发展期间,着重建立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体系,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产业要看到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建设优势,将新能源发展特点和已建立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现况相结合,尽可能为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从制度规范等方面改善我国的能源发展结构,促进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发展,满足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

三、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发展在我国的发展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国家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强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了解和明确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时代化。

(一)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区域、行业在固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在这段时期内,能源的使用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能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此地区、国家或者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和依赖性。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强度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第二、新能源的建设发展还可以缓解我国因传统能源开采和生产而造成的环境压力,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减少了我国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能源强度,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二)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产业之间的共同努力与扶持。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因新能源发展技术的限制和知识的匮乏,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已经无法再长久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增快。新能源发展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我国的经济收入,而新能源产业也成为了我国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四、结语

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进程中,我国致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调整和改善能源建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因此,我国要更加注重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明确新能源发展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新能源的研究投入,提高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技术,培养新能源建设人才,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我国的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国昌.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

[2] 张意翔.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篇2

一、农村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指的是利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对传统能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代替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通常情况下,除了石油、煤炭等基本能源之外,太阳能、小水电、风能等能源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而新能源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极大的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问题,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的费用,从而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清洁性。新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或者产生很小的污染,对于环境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第二,储量丰富。新能源通常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储量丰富;第三,开发技术要求高。新能源的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对开发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做依托;第四,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不能完全受人类的控制。

二、农村新能源推广模式

1.能源推广模式的创新。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新能源的建设与推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农村新能源推广进程中,起步最早的是农村沼气能源的推广,而如风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的推广,也需要在沼气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新,积累沼气技术推广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不同新能源的推广模式,从而促进农村新能源的积极推广。

2.拓宽新能源技术的推广范围。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依靠国家的资金扶持,因此在农村新能源推广方面的投资也十分有限,除了沼气这种推广力度较大的新能源,在其他新能源的推广方面还仍然缺乏足够资金支持。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国家在农村新能源推广方面的投资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大,以期通过新能源技术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新能源的需求,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沼气,适合在农村加大推广力度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成型燃料、小型风电和水电、地热能源等等。在新能源的推广方面也要拜托传统思想的束缚,从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拓宽新能源的推广范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农村新能源的推广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和保障,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建设与推广方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两部法律体系中,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仅仅是将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一个法律框架,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规范,但是却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性的指导文件,因此,为了推动农村新能源的大力推广,需要过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加大例如,对能源、价格、建设体系、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在系统的规范基础上,需要分别制定针对不同类型能源的开发和推广战略,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可以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也可以使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具有更多的指导和依据。

4.政府财政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推广模式。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民难以负担其高昂的费用,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在推广期间注入较大的资金力量,有利于保证新能源的顺利推广。比如在太阳能的推广方面,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资金困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政府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用来进行购置设备和推广技术。同时,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也应当走市场化道路,当新能源的推广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可以适当的推行市场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经济自给自足,不仅可以为新能源的推广创造更有效的运行条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能源的持续推广和应用。

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力度是影响农村新能源推广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实现农村新能源技术的有效推广,必须要解决科技这一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的民用建筑中普遍应用太阳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也仅仅是依靠其集热作用获得热水,而对太阳能的其他方面的利用却十分匮乏,比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因此,要实现农村新能源的有效推广,要突破其技术瓶颈,实现科技创新,才能推动新能源推广模式的创新。

6.加大宣传力度。农村新能源的有效推广,需要以农民这个群体为根本,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对新能源的认识,并且认识到新能源推广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对于新能源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存在排斥心理,所以导致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现场讲座、技术咨询等方式,让农民对新能源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积极宣传新能源为农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并且注重对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展示,可以让农民群众对新能源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以此来增强宣传的效果。

7.加强新能源推广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掌握程度,还需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的重要思想,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与相关技术单位、科研所等进行技术交流,实现科技人员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为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推广队伍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解决好新老交替的问题,积极实施干部交流制度,在选用领导干部上实行公开竞争、量才任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逐级聘任,始终保持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队伍的活力。

篇3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出最早是英国政府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1.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一是扩展国际贸易规则及内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新能源应用体系方面和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贸易的各经济活动中将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是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最首当其冲的影响。如当前衍生的新型低碳概念“碳国际标准”、“碳关税”等,这些新名词实质上是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尤其是在低碳发展这一方面做得相对不足的国家,从而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维护国际贸易的目的。

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新兴科技成果和技术的发现而进行的,现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海洋、信息、生物和电子等新技术。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和海洋能等,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之三是使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量运用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能够改善以往运用传统化石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经济发展能源体系的根本改变。此外,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更为成熟和设施技术更为完善,因此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各国的前端,这成为发达国家在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使得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能够符合本国发展利益,能够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且长期领先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低碳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应对低碳经济最基础的方针。我国过去注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如今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影响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发展。政府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市场准入,减少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低碳化,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利用财政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能够降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符合国际标准。低碳经济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拥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加大对低碳方面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去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在其发展战略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鼓励发展低碳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关的政策,以及明确禁止一些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如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的能源单行法律和能源公共事业法方面的法律都较缺乏,导致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协调不够畅通、不够全面,因此政府应加强能源立法工作,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进行宣传引导,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应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基本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民群众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能够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意识的引导,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提倡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革命 能源结构 社会经济

能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能源结构则关乎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然而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相对来说还是较为贫乏的,再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就一直以煤炭供需为主。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不仅使我国能源结构过于单一,大大降低了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低碳经济角度而言,需要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逐渐替代掉对煤炭资源的使用,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进而使生态环境、能源资源以及社会经济三者实现协调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它的内涵是:以较低的环境代价和较少的能源消耗,转变出更多的经济产出,同时也为先进能源技术的创新提供机会[2]“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一致共识: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优化能源结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诸多手段来降低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获得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是对“低碳”和“经济”两者的兼顾,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温升高与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积极发展模式[3]。在全球气候遭受严重破坏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它要求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使用,通过优化常规能源结构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既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又保持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它需要建立在优化能源结构基础上。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途径,它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开发洁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以及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从而减缓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实现生态环保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然而天然气与石油等资源相对而言还是较为贫乏的,这就导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资源为主,严重偏离了世界以天然气、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4]。世界多个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其能源结构就实现了从煤炭向天然气、石油的转变,当前正在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利用路径上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能源结构就显得层次较低。当前我国在能源利用和发展上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但人均可采储量较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依靠对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其单位产值比国际先进水平低,据有关统计,在能源利用总效率上,我国仅有32%左右,比国际平均水平还低10%以上。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由于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在对煤炭资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粉尘等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燃煤。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四是能源安全隐患。自1993年以来,我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量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将会超过60%,对石油资源长期依赖于进口,这就导致能源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三、能源结构优化可行途径探析

(一)改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

不管是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是出于遵循国际环境公约,我国都应当对洁净能源全力开展探索和开发。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以煤炭资源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因此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我国当前减少和控制煤炭资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最佳选择。所谓洁净煤技术即是指在对煤炭的燃烧、转化以及加工环节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一种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粉尘等的排放,从而减轻对空气的污染,进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洁净煤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有助于用煤企业及用煤行业提升其经济效益。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最现实的选择是专注于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及能源生产。

(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

虽然2008年能源产业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同时也为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我国原本就是要逐渐降低对煤炭资源的消耗;二是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大力研发能源洁净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来建立安全稳定、洁净经济的能源产业结构体系。三是开源节流。由于生产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能源节约意识薄弱,使我国成为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当充分运用新媒体来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不断提升生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能源节约意识。其中,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鼓励创新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来推广对新能源产品的应用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大创新能源技术力度

如何优化能源结构以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能源技术创新。而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需要我国政府通过建立能源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和增加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能源技术公关的第一课题是如何突破现有煤炭利用技术,研究出新的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从而减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压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各个科研单位、企业及各个高校充分发挥产学研集聚效应,在自主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低碳型能源工业体系。对于能源技术开发起点还较低的我国而言,还可以通过与一些能源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的国外企业或国家进行对新能源技术的联合研发,来提高我国能源技术水平。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

即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化石能源无法被其他新能源替代,然而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而言,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已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单一的能源供应线路,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新能源资源优势,然而对新能源的利用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许多设备都依赖于进口。国家应当通过加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及培育新能源市场等措施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有效促进新能源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造成我国GDP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完全改变高排放、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调整产业构,发展低碳产业。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却发展落后,其产业结构现状是不合理的。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倘若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则万元GDP能耗可以降低1.3个百分点。因此,想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耗能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本文先简单阐述了低碳经济内涵及特点,再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改进能源生产利用方式、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创新能源技术、发展新能源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能源结构优化策略,希望能借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吉文,杨洋,沈国栋.低碳经济下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策略研究[J]. 山西焦煤科技,2010(6):54―56

[2]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4―1

[3]刘振元.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J]. 商业时代,2011(10):122―123

篇5

内容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双重要求下,低碳经济视角下能源结构优化举措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优化能源结构需从能源结构战略、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技术创新、能源产业结构、能源管理方式、能源体制结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结构优化 优化方法

低碳经济概述

(一) 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2003年在该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该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内涵为: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和较低的环境代价,转化为较多的经济产出,也为创新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低碳经济提出后,世界各国的政府和研究学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减少高碳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二) 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温升高和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是对目前全球高碳经济发展下对气候严重破坏的情形下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完成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经济,是指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产出最大化,保持稳定的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它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双赢。

(三) 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要求优化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加大新能源的研发,增强洁净能源的消耗比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尽可能限制高碳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新能源体”,建立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产业”。具体的实质内涵包括:

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直接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能源结构又受到资源禀赋和技术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调整。所以必须处理好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洁净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率。在保证主体消耗能源的基础上,加大对主体能源的技术含量,降低主体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减排。作为一个煤炭储存丰富且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就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和碳减排项目机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式。要实现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开发低碳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高碳量,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关键因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可持续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针,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将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洁净能源。

发展洁净能源集约型经济。建设“低碳经济产业”,即是发展洁净能源型集约型经济。发展洁净能源型经济是建设“低碳经济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洁净能源型经济就是发展以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消耗能源,在零污染或较低污染物排放情况绿色健康发展的一种可持续经济。能源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去碳化”,它也是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但能源“去碳化”的过程却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实践和验证,它必将经过高碳、低碳、零碳化的过程,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利益冲突,在高碳的低碳化过程中已经困难重重,那么达到零碳化更是难上加难,但该趋势不会变,因为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一)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中国的煤炭储量大,占世界探明的13%。国内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总体消耗能源的70%,原油占21%,天然气占3%,上述数据表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严重失衡。虽然近十余年来煤炭在我国总体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在逐渐下降,但煤炭作为我国最安全、最可靠的能源,随着洁净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煤炭相关消耗器具的推广使用,煤炭的洁净化和低碳化在逐渐增长,至少在未来50年内煤炭占消耗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二) 技术总体水平落后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技术研发投资解决能源成本高、转化率低的难题,却导致能源设备的附属成本越来越大,反而降低了效益。我国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期望充分利用劣质煤,提高能源利用度,减少资源运用中的浪费;虽然工业生产技术等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价值,但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能源转化等为核心的技术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三) 洁净能源开发利用率低下

我国对洁净能源的开发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以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洁净能源开发力度,政府加强对洁净能源理念的推广和引导,但洁净能源开发技术导致洁净能源开发率较低。另外,由于洁净能源开发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导致洁净能源转化技术水平不高,实际转化产品和产品种类少,顾客关注度高却实际购买少,市场占有率低,造成洁净能源实际利用率低下。

(四)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不健全

能源产业的投资乘数效应很明显,对带动对口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保障我国能源中长期供应出发,现阶段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砝码。由此,实施积极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刻不容缓。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经济增长的短期利益致使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乏长期性,具有带动效应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缓慢,区域输送通道建设缺少战略性,战略储备设施建设缺乏规划性。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建议

(一) 优化能源结构战略

我国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战略已经不能适合当前低碳经济和国际环境公约对我国应尽义务的要求了,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减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替代率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机构战略的主导战略。但在目前和今后几十年中,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格局不会变,而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逐渐降低,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下半叶,随着风能、太阳能、新型核能、氢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比例的提高,促进能源供应体系的升级和转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双赢。

(二) 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

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归根结底要靠能源技术创新。我国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持和建立能源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力度。目前,突破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是我国能源技术公关的第一课题,这一课题的解决直接减轻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压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集聚效应。在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并重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型多元化能源工业体系。由于我国能源技术开发起点低,我国可以通过和某些技术研发和实践运用良好的国家或企业联合开发,采用能源技术“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提高我国能源技术水平。

(三) 引导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国情下,能源消费呈现出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煤炭等化石能源为消耗主体等特点。在这种情形下,首先要有步骤地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少以煤炭等高碳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加速新能源和洁净能源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逐渐增加洁净能源的消耗比例;其次,通过价格、公益宣传等手段,引导社会合理的能源消费需求和意识,促进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再次,政府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以能源消耗效果为导向,适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能源消费单位或个人的能源结构和比例。政府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降低能源消费的不合理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四)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

2008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能源产业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同时,经济危机造成的能源供需紧张状况的缓解为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根据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实际,要逐渐降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常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其次,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发以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新型核能为代表的替代能源,研发矿物能源洁净化技术,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建立稳定、洁净、经济、安全的能源产业结构体系。第三,在开源同时要加强节流。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基于普通消费者和工厂生产员工能源节约意识薄弱的状况,在社会生活中,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宣导,提升社会成员的能源节约意识;在企业生产中,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创新工作,提高能源运行效率,推广应用能源产品。

(五) 转变能源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高要求,从能源管理方式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缓能源高消耗的压力。首先,目前应该坚持以化石能源为主,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我国的能源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依靠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但基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污染控制成本高和不可再生性等缺点,我国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发展并扩大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的规模效应。其次,加强向需求管理优化和能源供应过程转变。传统观点一直把能源供给作为能源管理过程的重点,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能源需求管理和供应过程也是提高能源效率不可忽视的方面。需求管理是能源管理的第一环节,需求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能源管理利用效率和成本;而供应过程中供应渠道、供应管理方式、供应商的选取等都影响着能源的利用效益。因此,我国要加强能源需求管理,优化能源供应过程。最后,加强能源开发的多元化,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众所周知,人类对地球非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量探明度越来越高,人类不可能依靠非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生存下去,加强能源开发的多元化势在必行,而科学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工具,我国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高我国能源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元化的新能源。

(六)创新能源体制激活机制

在目前政府体制中,各部门或政府单位单纯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分割政府权力,增加了能源结构优化的难度。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建立健全能源市场体制,充分发挥能源市场的作用。能源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放弃对能源的控制权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在保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质和量的优势下,要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放宽市场运作环境,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充分发挥能源市场的作用。其次,要构筑能源开发和能源器具制造业的联营体制。一直以来,我国能源开发和能源器具制造业分属两个不同行业,能源器具制造业的研发严重滞后,推迟了新能源的投入市场时间。上述二者的联营可以尽快新能源进入市场时间,同时可以提高通过市场检验后的新能源的附加值,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正相关关系。再次,规范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国家已经组建能源局,但各省市县的能源行政体制需要加快组建,整合现有行政部门的职责,及时解决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王顺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11)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美丽中国

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于新能源建设,创建一个环保新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低碳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整个社会都在试图打造低碳发展模式,形成一个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促进整个社会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来看,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能,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也应该顺应形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探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和途径。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这其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够支持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凸显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仍然令人担忧,虽然在新能源产业化建设中一些技术的应用以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却多数来自于国际社会,我国的新能源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值得提高和发展。

例如:生物能发电与发热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能量转化能力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需要提高。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依然处在自发且盲目阶段,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转化速度与规模都十分有限。

(二)缺少健全的制度环境

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做支持,这就使得新能源产业建设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做保证,也就会导致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执行中举步维艰。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与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市场推广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量的投入,然而现实情况体现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家财政力量有限等等,无法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浩大资金量,这样的客观现实就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任何一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参照本国的国情进行,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环境特征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国际形势,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能源技术等 世界来发现自身在新能源建设发展中存在饿问题,不断缩小中国同世界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一)制度先行、政策妥善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也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利益的必要举措。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产业化优良发展就必须首先获得国家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

我国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新能源自主朝着产业化步伐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

首先,打造清晰的新能源产业规章制度,为能源市场的正常规范运转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上要尽量控制和削减复杂的市场监管项目,完善资源配置工作,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技术的创新发展等等。

其次,规范市场准入指标。完善低碳产品的标准设计,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用这种方法来控制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细化新能源市场目标,供应一些能够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科学信息以及更加宽广的舞台。

再次,立足长远,形成强制性指标,确保制度约束性的长期发挥。新能源相关责任部门要革除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科学灵活地运用相关政策,结合环境因素与社会条件,实现国家政策优势功能的发挥。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化接轨,达到我国环保建设的要求,就要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实现能源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低碳技术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倡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国家政府以及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多的政策与制度支持,通过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行业人士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具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2. 行业合作,优势互助,共同研发。新能源技术的自我创新不是单存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同时需要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协助配合,在三方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形成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道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并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要不断创造商业机会来加快技术市场的进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 积极健全新能源技术配套政策。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技术专利的保护,对于外来技术的引进需要创建一个健全细化的机制,尽量削减技术转让中的繁琐环节。

创设新能源技术信息中心,形成一个技术信息咨询机构,搭建一个新能源技术信息平台,实行能耗企业耗能水平与环保水平比拼制度,通过这种方法来约束更多企业接受与研发新技术,进而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三)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无论在经济发展、资源交易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趋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现阶段,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剧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联系,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只有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一套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优势,实现本国利益。因此,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在发挥自身新能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试着引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创造的新能源技术,同时更要加快自身能源技术研究的步伐,积极开展同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灵活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将自身的专利技术推向世界,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三、结语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科学解决措施,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10).

[2] 黄永山.中国薪能源战略研究[EB/OL].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网站.

[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黑龙江省科技厅网站.

[4]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区域实证检验与政策建议[D].河南大学,2011。

[5] 李响.低碳经济视角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0.

篇7

关键词:新能源经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人才培养

一、调研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也日趋紧张,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1]。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近年来,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增长迅速。2008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217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25亿平方米,光伏电池产量达200多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约683.94亿千瓦时[2]。山东省德州市的新能源经济发展比较突出,被称为“中国太阳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市培植了皇明集团、亿家能、国强集团、中立集团、通裕集团、世纪威能、中大贝莱特集团等几十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涉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新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新能源汽车、生物质直燃发电等诸多领域,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据调查,2010年该市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26亿元,其中127户规模以上企业(包括节能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0.7%,利税38.6亿元,同比增长42%。

新能源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为了切实了解企业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应用现状,促进高等教育与新能源经济的对接,笔者以德州市部分新能源企业为调研对象,对其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通过调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来源、应用状况及发展要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推动新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为德州市现有新能源骨干企业,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于调查信息均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状况和人才需求,故主要以各新能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为调研对象。设计了“新能源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对新能源企业的走访调查,获得各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归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三、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新能源企业发展状况调查,企业现有人才状况调查,企业对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查。

1.新能源企业发展状况。本次调查的新能源企业有德州市皇明太阳能集团、亿家能公司、旭光太阳能光电公司、红日太阳能公司等26家新能源企业,涉及太阳能开发利用、风电装备制造、地源热泵、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等五个新能源领域,调查结果如下。

(1)太阳能光热产业已形成规模,光伏产业初步具备发展基础。以皇明集团为首的光热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比较成熟,在本市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量200多万平方米,基于“无机传热”技术的无机超导热管是一种新型光热利用元件,乐陵国强集团年产量在4000万只左右。相比较而言,光伏发电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皇明公司2.5兆瓦菲涅尔发电示范项目、大唐集团1兆瓦太阳能电站在同时建设,中节能德州20兆瓦光伏电站一期10兆瓦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庆云嘉豪恒泰公司的30万盏大功率集成式LED路灯项目已经竣工。

(2)风电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世纪威能公司年产1000套兆瓦级风电叶片项目竣工投产;双一集团、华业复合材料公司叶片和机舱罩生产能力超过500台套。

(3)地源热泵产业发展迅速。以中大贝莱特公司、亚太公司、格瑞德公司、奇威特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4)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齐鲁客车公司正在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新能源客车;华辇公司已经研制出太阳能电池动力轿车样车,续航里程超过150公里,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期间推出了全球首台曲面板太阳能样车。

(5)生物质能开发项目陆续投产。新园热电、武城昊源等重点企业建设了以木糖、糖醛废渣代煤15兆瓦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其他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目前,德州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2.新能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新能源企业中有86%的技术人员并非新能源专业毕业,而是相近或相关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传统专业。由于专业不对口,在工作中表现出专业技能不足和对相关新能源事业的热爱程度不一,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深入了解后得知,教育部专业目录里面没有对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行业进行专门的科目教育;同时在对企业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新进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调查发现,3个月内流失率为23%,6个月内流失率为49.6%,3年内的流失率达到了89%,给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极大的损失。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深入调研,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87.2%的流失学生在调研表上所填写的离职原因里面选择了“我不是学太阳能(或风能、生物质能)专业的,很多工作我做不了”;二是有9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我不适应这个团队,不适应这个氛围、环境等”。

可见,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不对口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3.新能源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通过调查,有88.5%的新能源企业表示缺乏对口专业技术人才。近5年来,大部分被调查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劳动用工量呈上升趋势,未来5年德州市的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约2000人,对需求人才的学历要求如表1所示,主要缺乏较高学历的人才,对于既有较宽理论基础,又能从事一线工作的本科生的需求量最大。不同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不完全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忠诚度三个方面,如表2所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对口人才是企业的首选,同时由于专业对口,跳槽率也会降低,职业忠诚度也会升高。96.1%的新能源企业希望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尽快增加新能源专业,并且支持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办学,或者在高职院校中加大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加强新能源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通过对德州市26家新能源企业的人才状况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企业只能从相关的传统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由于专业不对口,企业对新就业员工进行再培养的投资较大,而这部分人才进入企业以后,短时间内对行业和个人发展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工作技能掌握不足、企业文化认同不到位、团队融入有障碍,工作中就会缺乏事业归属感、团队归属感和专业归属感,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挫败感、抱怨情绪、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对于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均带来不利影响[3]。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新能源专业

在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中增加与新能源开发、设计、应用有关的专业,培养各级各类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学校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企校共建新能源专业,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由于当前高校新能源专业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实训等教学资源难以符合专业教育要求,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因此借助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建立“企校联合办学”的教育机制,有目标地进行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能保证宽厚的基础教育,又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而且学生在校期间就业目标明确,其事业归属感较强,将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将会有效降低。这是目前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企业的人才质量和人才储备问题的有效途径。

3.加大对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二次培养力度

目前,新能源企业现有员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相近或相关的传统专业,没有经过新能源技术的专业系统学习;二是来自于电大或函授教育,或与中专学校短期合作培养。这部分人才虽然能顺利完成当前从事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专业知识面较窄,理论基础不扎实,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对这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再培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提升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何莽.新能源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264.

篇8

(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能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碳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使各产业之间更协调,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带来最佳效益,使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更加协调平衡。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最终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二)提升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地位。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这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也有利于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良好形象,更有利于我国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完善政策支持。一是制定低碳企业准入标准、低碳发展考核办法等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二是投资补偿及补助。对企业投资低碳经济产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和补助,这样,既能减少企业的一定损失,又不至于影响企业自身的风险约束机制。三是完善低碳税收政策,实施相关税收优惠,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抵免,逐步征收碳税,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四是完善政府的绿色采购制度,扩大政府低碳采购产品范围,强制或优先采购低碳节能产品。

(二)引导全民参与。一是戒除“一次性消费”嗜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次性消费方式广为流行,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而且大量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我们要认识到戒除“一次性消费”嗜好与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次性消费”。二是反对“奢侈消费”。任何个人的消费均是社会资源与能源的耗费,尤其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积极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反对过度消费。三是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并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并实施低碳生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三)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制度进行保证,根据经济学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生产关系,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进行保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保证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对低碳经的立法工作,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同时还可以依法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以及监测机制等。政府除了立法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宣传,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采用新的能源利用思路,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对固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我国传统能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变,在低碳型的能源结构中,要减少对石化能源等的使用,逐渐利用一些低碳、清洁型的能源,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能源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对于一些可替代能源,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需要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减少传统高污染能源的利用,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较少环境污染,促进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用新能源来带动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研究低碳技术,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低碳经济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研发相关的低碳经济技术,同时大力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用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技术保证。低碳技术的研究需要国家以及相关科研部门给予支持,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科研部门要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国家和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保证低碳与技术研发技术的人才基础。并通过一定激励机制的建立,促进低碳技术研发的成效。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能源经济;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能源经济是以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但是,目前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还是依赖对化石能源的利用,而且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逆消耗也十分严重,这样的情况明显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综合分析,对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几点见解。

一、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1.消费推动能源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能源消费是推动能源经济发展的动力,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具有以下几点:(1)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与GDP水平正相关。经济的有效增长全面促进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能源的需求量的增多,并且由此对于能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人口数量。能源消耗与人口数量正相关。(3)交通运输行业的空前繁荣。

2.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

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能源管理体制与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由于能源产业关系国计民生,而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国家必须对能源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节奏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市场化手段在能源经济领域不能得以完全实施。因此在市场化经营和保障国民基本需求的层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全市场化的能源经济体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是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循序渐进的体制改革,逐步理顺能源经济领域市场化经营与国家调控的关系。其二是各产业能源消耗量太大,从我国目前现有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工业还是生活能源消耗方面仍处于高碳消耗的状态,甚至还有大量浪费的现象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能源消耗和产出达不到协调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和产品生产都没有全面的实现低能消耗,如何降低能耗已成为发展能源经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影响能源经济发展的供给因素

影响能源经济的供给因素,这里主要谈新能源的开发对能源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缓慢的,新能源的利用比例还是在能源消费中占少数,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也依旧较低,不能够直接有效的替代化石能源。总的来说,虽然新能源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一旦突破技术和成本瓶颈,即可为我国的能源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低碳、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有效的推动能源经济健康发展。

二、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建议

1.从管理制度上鼓励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将其放在了国家发展的规划中,与此同时国家还建立了相应具体制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从资源配置上看,鼓励对低碳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强制改造高能耗的设备和技术,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和并转;(2)利用政策手段,将碳排放作为一个政策杠杆对企业实行差别对待,鼓励和促进企业向低碳化转型,这种手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偏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即利用碳税和碳交易市场化来控制行业的碳排放,从而为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提供导向;(3)利用长期的规划对资源和生态进行保护,利用补偿制度对生态和环保进行支持,鼓励企业和行业对环境进行保护,奖励保护者而处罚破坏环境者。并进一步建立服务于生态的补偿机制,一方面保护环境;一方面限制无序开发。

2.从技术领域支持低碳能源经济发展

在能源利用技术方面以低碳技术为研究的突破点,鼓励研发高效利用能源和转变技术,以此降低能源的消耗,利用技术革新推动产业技术更新以带动能源经济的发展;将节能减排的实现,降低碳排放作为行业发展的新标准,用节能减排的手段来鼓励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以节能减排手段促进整个经济体系向低排放的目标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模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和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使其上产量上规模,产生规模效应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其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成为能源经济的持续推动力。

3.从国家立法的角度鼓励能源经济的低碳化

作为能源经济战略目标之一的低碳经济,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方针和政策。因此,能源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的和保障,进而更好的拓展对资源管理的开发生产以及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我国对于能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近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更是从战略方针、能源开发规范、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能源、节能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规范了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4.利用舆论导向促进低碳战略的发展

低碳高效能源的经济战略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建立正确的低碳价值观,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发挥现代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全面的激发全民低碳环保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氛围。更好的利用舆论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生态道德思想以及全面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以此建立其新型的低能耗的社会价值体系。

三、总结

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核心是“低碳”,需要全面有效的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整个能源经济进行把握和调控,以全面建立低碳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篇10

我国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总面积约为29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0.94%。西北五省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陕西南部和关中平原除外),年降水量40)600mm。西北五省区是我国沙漠和戈壁的集中省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但它们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区域内石油及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是依靠能源发展的地区。2011年,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耗分别为9761万t标准煤、6496万t标准煤、3189万t标准煤、4316万标准煤、9927万t标准煤,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6%、14.2%、19.9%、18.7%及13.7%,增长速度较快。同时,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落后水平,产业结构不完善,能源结构不合理,仍以高排放的传统能源为主,使西北五省区迫切需要走低碳经济之路。

2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为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活。为了评价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低碳经济发展基础、低碳排放、低碳产业、低碳消费和低碳资源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

3结果与分析

我国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地较高,宁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青海、甘肃、新疆处于中间位置。形成此格局的主要原因是:¹西北五省区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能源消费仍然占据很大比重,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高,碳排放压力过大。º西北五省区大多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大,导致碳排放量大。»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资源失调、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使社会发展成本增加,限制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¼西北五省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使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07)2011年,我国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由0.6125提高到0.7359,年平均增长率为3.09%;甘肃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由0.3977提高到0.42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7%;青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由0.5426提高到0.6307,年平均增长率为1.95%;宁夏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由0.2467提高到0.2723,年平均增长率为0.64%;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由0.2633提高到0.3197,年平均增长率为1.41%。这说明我国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但各省低碳发展速度存在差异,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宁夏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最慢。从权重来看,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4.82%、23.85%、15.43%、24.58%和21.32%。权重越大,表示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因此低碳消费和低碳产业两个一级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碳排放可反映出区域的碳排放情况,直接反映出低碳经济发展程度。在低碳排放方面,得分较高的是青海、陕西和甘肃,说明这3个省份的节能减排做得较好;得分较低是宁夏和青海,说明这两个省区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低碳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在低碳产业方面,除陕西得分为0.1688以外,其余四省的低碳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得分仅仅为全国的平均水平得分的1/7)1/2。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资源基础从一定程度决定其区域发展程度和方向,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能直接反应出区域社会经济资源基础条件。新疆和陕西的低碳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得分分别为0.1470和0.0971;甘肃得分最低,为0.059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在低碳消费方面,陕西和甘肃得分较高,分别为0.1283和0.0787;青海得分最低,仅为0.0242,说明其能源消费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完善。在低碳资源方面,西北五省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使其碳吸收能力弱。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主要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均总体较低,仍然处于高碳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为陕西,其次为青海,宁夏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07)2011年,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各省低碳发展速度存在差异。陕西的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3.09%,宁夏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最慢,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64%。低碳经济发展难度较大。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大,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且西北五省区多为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强,已处于/碳锁定0模式。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使西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难度增大。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大。国家对西北地区的支持力度较大,特别是/西部大开发0和/新丝绸之路0的提出,为西北五省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国家在西部实施生态和经济和谐发展战略,为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保障。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较快,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的潜力很大、发展速度较快,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明显优势;陕西是我国著名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高等人才众多,为西北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奠定了人才优势。因此,西北五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4.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