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与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与护理

篇1

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2]。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3]。

3结束语

篇2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病例来自于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37~88岁,平均为(44.2±9.6)岁。轻度抑郁者24例,中度抑郁19例,重度抑郁者7例;对照干预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为(45.1±8.5)岁。轻度抑郁者25例,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者9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包括观察病情、摆放、按摩护理、指导家属等,干预组加入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中风之后由于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和疾病的缠绕,患者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对人冷漠、交流缺乏主动,对人生持悲观的态度,整天郁郁寡欢,更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之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向其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帮助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

1.2.2环境护理:家庭环境、医院环境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睦的家庭氛围、安静的医院病室会缓解患者心中的压力。通过院内文化建设、中风知识的张贴以及护理措施宣传,可以营造出一个较为和谐、开放以及轻松的住院环境,对于其病情的康复和抑郁症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1.2.3健康指导:定时组织小组学习,宣传中风的有关知识,指导家属基本的护理能力。饮食方面要告知患者以清淡、低盐低糖食物为主,身体欠佳者需食用蔬菜、高维生素食物。对于吞咽存在困难者,建议少食粗纤维食物。

1.2.4康复护理:患者抓住床沿,进行重心前后移训练;然后两位护理人员扶着患者进行站立练习,上肢前伸,躯干前倾和后仰;最后试着让患者自己站立,保持5min左右再扶床。行走练习:患者先扶着床沿缓慢移动双脚,借助健肢的力量带动患肢行走,然后护士搀扶离开病床,可以进行跨门槛的练习,最后试着爬楼梯。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使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而定[2]。

1.3效果判定:采用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比。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中医内外治结合治疗方法,并给予加强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化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更有效地实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关键词:中医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9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71-02

本研究中对我院的55例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应用了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应了强化的护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于2013.05到2013.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28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55.8±3.5)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为1个月-2.6年之间,平均(9.8±0.8)个月。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各例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本研究所有入选对象均经过X线以及CT诊断,并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休息,药物加饮食补钙,应用止痛药。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如鹿瓜多肽、血栓通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应用药物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手段治疗,如中药熏洗,截血膏,微波治疗等。基本配方:急性子30g,伸筋草12g透骨草15g,防风10g,泽兰20g,寄生15g,苍耳子40g,地丁20g,苦参15g,莪术25g,三棱25g。

1.2.2.1截血膏。敷与病人患处,每日一次每次敷6-8小时后应取下。

1.2.2.2中药熏洗。取基本方25g药包放于清水中。嘱患者躺在熏洗床上,熏患处皮肤,注意保温,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2.2.3微波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应用超短波或者中频波进行治疗,超短波每日一次每次四十分钟,中频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1.2.3护理措施。①宣教: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相应的宣教,解释治疗的过程以及目的,告知患者配合方式以及治疗的禁忌症等。②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以及发展程度调整治疗时间。③熏洗时,把患者功能受限的部位作为重点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内收、外旋以及屈髋等练习。④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定期评定,提示患者功能恢复进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⑤饮食护理:应禁食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应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⑥做好八防,严格进行交接班以及护理记录。

1.3效果评价标准[2]。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坏死灶消失,骨质恢复好。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影像检查坏死灶大部分恢复。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影像学检查坏死灶部分恢复。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影像检查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5.0数据库,采用X2检验或者t检验整理数据。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机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上外邪入侵导致经络不畅所致,肾气不足、骨不生髓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的病理机制[2]。中医药的外法治疗结合相应的心理护理调护能够使药物通过皮毛直接渗透到肌肉、韧带以及骨骼,达到通筋活络、活血祛瘀以及调养气血的作用,弥补了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3]。配合的加强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调养身心,加强病情观察,加强饮食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中,对我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收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证明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庆华,吴昭克,庄至坤,等.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3):24-25

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均符合中国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5]。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血压水平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及坚持药物治疗重要性[6],消除疑虑烦躁心理,同时以治疗效果满意病例鼓励患者,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血压控制在适宜水平。②合理饮食,由专业人员制定食谱,日常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纤维素饮食为主[78],避免暴饮暴食,有效控制体重,注意戒烟戒酒。③运动疗法,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锻炼计划,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一般每天运动两次,每次20~30 min,以不疲劳为宜。④药物指导,对于患者日常用药进行监督指导,联合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以有效发挥协同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在145/95 mm Hg以下[9]。

13 观察指标 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治疗依从性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检测及生存质量评分等;其中治疗依从性评分采用依从性问卷调查量表[10];生存质量评分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11],均由经过培训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478±112)分,(373±82)分;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分别为(475±120)分,(259±68)分;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对照组 120 478±112 373±82

干预组 120 475±120 259±68

注: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值分别为(1637±225)mm Hg,(1462±177)mm Hg;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值分别为(1629±241)mm Hg,(1218±124)mm Hg;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舒张压值分别为(991±117)mm Hg,(918±79)mm Hg;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舒张压值分别为(986±110)mm Hg,(832±65)mm Hg;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干预后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03 1637±225 1462±177 991±117 918±79

干预组 102 1629±241 1218±124b 986±110 832±65

篇5

【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观察42例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其中22例患者行双C治疗,另2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配合指血检测。结果:双C治疗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C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1型糖尿病;护理

1型糖尿病源于胰岛细β细胞的损害,迄今为止,仍是一种难于治愈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患者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监测对于及时准确制订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6-2008年为42例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双C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泵配合指血检测治疗,取得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42例1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诊断,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1~32岁,平均21岁,病史2~10年,该次入院均非首次入院治疗糖尿病,本次均无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出现。42例患者均出现过频次不等的低血糖症状。42例患者此次入院前均应用胰岛素治疗,其中6例患者入院前即佩戴胰岛素泵。42例患者入院后全部采用CSII治疗,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行双C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配合指血检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选用美国Minimed公司CGMS、712和508胰岛素泵。

1.2.2 方法:42例患者入院后即行CSII治疗,并由营养师根据身高、体重统一配制糖尿病营养餐,每天进行至少4次SMBG。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3~7天,行双C治疗,每日下载前一日的血糖图谱并根据血糖图谱调整各阶段胰岛素的剂量,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进行CSII+SMBG治疗。

1.2.3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达标的限速因子,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反复低血糖发作给机体带来应急性损害,影响脑细胞的功能,阻碍心脏功能,造成肌肉损伤和脏器损伤[1、2],也会降低病人和家属控制血糖的信心。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更精细更灵活,能够更好的模拟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是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最好的强化治疗手段[3]。CSII治疗1型糖尿病可以明确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CGMS每10秒钟能向记录器发送一次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值,能准确跟踪无知觉性低血糖。护士可以根据血糖图谱进行预见性护理,预测并观察相应时间段病人的情况,指导病人防止低血糖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双C治疗可明显降低青少年1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且在观察中发现,双C治疗对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的发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传统的SMBG所无法比拟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2 双C治疗可缩短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CSII治疗血糖达标时间。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青春期各种激素及情绪的影响,容易发生血糖波动,给医生治疗带来较多挑战。CGMS一天能纪录288个血糖值,并能将记录的数值下载到计算机上生成血糖图谱。医师可以根据血糖图谱及时调整相应时段的胰岛素剂量,使胰岛素的调整更加精确,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大大缩短了血糖达标的时间[5、6]。

3.3 双C治疗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根据血糖图谱,与病人一起分析血糖高低的原因,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病人明确哪些行为有益于降低血糖,哪些行为必须杜绝,使教育变得更直观,病人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控制血糖的信心,为出院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双C治疗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了对病人的干扰。由于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控制难度大,在带泵治疗过程中,常需增加检测频率,尤其睡前、夜间血糖。用血糖仪反复穿刺采集血样检测,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影响其休息与睡眠,更加不利于血糖控制。CGMS采用皮下连续血糖监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篇6

【关键词】Critical thinking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运用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Critical thinking(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

运用临床护理学Critical thinking研究其对于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时,通过这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认识到土家族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确立临床土家族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途径,促进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好转与康复。本文简要刍议如下,以供今后进一步研究时的借鉴和参考。

1 抑郁症

1.1 诊断标准

在抑郁症患者病情发作时,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对日常活动的兴趣或乐趣显著减少、进行性失眠或睡眠过多、思维或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功能性损害、每天的情绪常呈失落状态、有轻生感、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体重明显减轻或消失、食欲明显减弱或增强等。

1.2 心理治疗

所有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都以逆转导致抑郁的过程为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称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2 Critical thinking在土家族抑郁症患者行为疗法中的运用

2.1 Critical thinking在与抑郁症状相关的环境因素中的运用

Critical thinking要求医护人员在思维过程中应当具备自信负责、诚实公正、好奇执着、谦虚谨慎的人格特征,能独立思考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信心疗法。医护人员要特别注重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情感态度因素,因势利导地指引患者从事一些有益身心,放松精神的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

2.2 Critical thinking在向抑郁症患者传授改变不良处境中的应用

Critical thinking可以让医护人员在认识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环境时主动思考,对一些干扰因素能质疑和反思,审慎开放地抓住关键的不良环境因素,向患者传达克服这些不良环境的方法和技巧,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祥和、和谐的环境氛围。

2.3 Critical thinking在帮助抑郁症患者控制情绪中的应用

Critical thinking以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在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遭遇不快的特定情景时,运用一定的精神诊断标准,采用循证、科学的方法对土家族人抑郁症的情绪诱因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之上,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学会放松的技巧,学会在不愉快的情境下控制自我情绪,以积极、平常心态来看待不良情况的发生。

3 Critical thinking在土家族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3.1 Critical thinking在认知技巧中的运用

认知―行为疗法先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循循善诱地让患者发现自身习惯性的消极自主思维,结合Critical thinking的智力因素,分析土家族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和临床特点,根据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转归和情绪反应的特征,准确地判断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需要,并制定合理的心理治疗措施,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留意自己感到抑郁忧伤和其持续的时间。接下来,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消极想法提出质疑,帮助其认识导致自身抑郁症的更深层本质思维想法和价值观的内涵。

3.2 Critical thinking在行为技巧中的运用

认知―行为疗法也可通过医护人员在行为技巧上帮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更好地掌握适应生活的各种能力和方法。在医护人员进行Critical thinking时,要本着服务于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坚持自主、公正、诚实、仁慈等伦理原则,合理理性地评判其在某些行为上的异常,耐心而细致地指出,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认识到导致某些行动出轨的原因,并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力求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早日从抑郁症的阴霾中走出来。

3.3 Critical thinking在土家族抑郁症患者人际疗法中的应用

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应该以诱发本病的人际关系问题为关注点。Critical thinking要求医护人员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有关临床现象评判性地识别,在分析辨别人际关系的问题类型时要以专业实践指南为准,辩证分析临床上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变化特点,帮助土家族抑郁症患者改变不良的人际交往模式,让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人际关系之中,提高沟通技巧。

3.4 Critical thinking在土家族抑郁症患者心理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心理动力疗法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留意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行为举措,分析各种临床表现时力求找出发病原因所在。Critical thinking要求医护人员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不断变化的情绪反应认真思考,预测其潜在性的问题,力求客观真实,在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后对临床情境作出准确判断。对于一些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移情和与他人之间无意识的冲突和忧虑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在评判性地独立分析和检验治疗方案时对土家族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心理问题主动性、有目的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V.Mark Durand David H.Barlow,张宁等.异常心理学基础[M] 第三版.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4-218.

[2]李小妹,朱京慈等.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129.

[3]Susan Nolen-Hoeksema,刘传,周冠音.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M].第三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73-280.

[4]付秀丽,张艳,靳艳.培养评判性思维方式深化整体护理观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401-403.

作者单位:

1.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445000

篇7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作者简介:赵梦云(1986-),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医学护理,不仅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整个医院护理队伍的精神面貌与职业素质。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并阐述在医学护理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优质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1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1.1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我国中医在治疗上强调的是“三分治,七分养”,这里的“养”指的就是护理,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科学的护理,也确保不了患者的痊愈,由此可见医学护理在医学治疗中的重要性。在“治”的过程中科学的护理也是必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解除躯体的痛苦,还可以帮助患者满足其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语言交流了解,再到安慰的话语沟通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紧张的情绪,最后通过简单解释性告知来调动患者配合的积极性,尽可能使他们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急诊科,护理人员良好的应急能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会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和效果。在后期康复也就是“养”的过程中,医学护理则是重中之重,医护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选用最佳的方案使其获得最好的照顾,帮助患者在满意的环境下恢复健康。科学的护理在“治”和“养”中都发挥着重要意义,是医学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2]。

1.2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医学护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看护照料。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医学护理人员要掌握初级保健技能也就是临床干预,护理人员要学习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管理计划,以及疾病诊断能力,护理人员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紧急或者突发状况下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会大大提高患者获救率,同时也会帮助医生减轻负担,成为医生的合作者,提高医院整体治疗质量,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同时,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对现代医学治疗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会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整体形象。护理人员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正确诊断和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说临床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1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护理过程主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躯体和身心护理。这对医学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诊断具有重大帮助。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较快,医生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固然重要,但是详细措施的实施还需要护理工作者来完成。护理工作人员在医院中接触的患者最多,所以是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时间了解者,他们通过及时的观察、判断为医生提供有效的临床表和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诊断,对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工作,可以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生。现代护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执行医生的嘱咐,而是成为医生的合作者,与医生共同完成任务,真正为医学临床诊断做出了贡献。

2.2医学护理与临床治疗

篇8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 临床医学 不可分割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08-01

人文精神提倡把人的地位、尊严、价值、权利及自由与发展放在首位加以关怀。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人文关怀、人文思想和人文行为,具体体现为对生命和健康的长远关爱,用心去帮助人、抚慰人。因此加强医生的人文内涵,激发医生人文精神的展现是临床医疗实践的迫切要求。在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医学人文精神与临床医学都不可分割。因此,在科学和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精神应当尽可能多地回归临床。

1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传统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被称为“仁术”,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等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地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在非典危机中、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些宝贵的医学人文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仍闪耀着骄人的光芒。当代中国医务工作者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奏响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时代最强音。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一是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二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这里当然也包含着人体与情志、人体脏器与情志之间的关系。情志,即“七情”、“五志”。古人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喜、怒、悲、忧、恐,叫作五志。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的改变可能使人发病,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详细记载。

2 医学人文精神是临床医学发展至今的应有之义

临床医学的目的和对象具有人文取向性,因此,临床医学将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哲学的精神思维、文学的心灵情感、经济学的利益权衡、法学的权利维护和伦理学的道德培养等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医学的对象是人。因此,这就决定了医生不但要了解疾病,了解健康,了解患病的人,了解和认识社会,而且要做到正确了解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医学社会性、艺术性、知识性的体现,更是完整地把握疾病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至善论这种医学的异化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专科化消解了整体性的人,技术化忽略了人的心理,市场化漠视人的情感”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充分地显示出医学已开始出现新的转向,即从在生物学因素方面探寻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倾向,向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转向。医学界涌动着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照料。

3 临床医学要切实重视和彰显医学人文精神

3.1 人文医学指导治疗。为了真正使治疗达到“好”的要求,就要在“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作为临床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因此,尽管在临床上不以训练哲学家为目的,但要求医生把握理性思维,掌握认识医学发展的规律、特征的方法,让医生自觉地按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研究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临床上不以培训伦理学家为方向,但要使医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牢固地树立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并努力工作;临床上也不以培养经济学家为宗旨,但要求医生掌握卫生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益问题,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为最大多数人服务;临床上不以造就法学家为目的,但要医生应有权利观念和维权意识,依法行医,尊重病人的基本人格权和身份权,并维护自己的权利;临床上不以心理学家为指向,但要医生掌握心理分析、心理治疗的方法,使医生将心身疾病的防治作为自己的职责;临床上不以练就社会活动家为目的,但要医生善于沟通和交流,并掌握社会预防的方法,通过社会干预、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人们群众的健康水平。

3.2 切实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是学习先进文化,树立先进理念。作为临床医学重要载体和平台的医院,应切实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继续教育纳入职工素质培训计划之中,应把医务人员学习、掌握生命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技能训练和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普及并深化人文知识,培养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医务人员要通过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切实把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放到同等重要的高度,从而树立以德为本、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理念。

二是管理者要起好表率示范作用。医院管理者除自身应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成为医院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的模范实践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及措施办法中,在服务全院的工作中处处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样既可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激发团队精神,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凸现和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三是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精神,营造浓厚的为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氛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病人在知情权、参与权、隐私权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和满足这些要求,就是要让患者在就医诊疗的全过程中,都能感触到尊重、关爱、公平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大医精诚?千金方[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2

[2] 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5

参考文献

[1] 贺红梅.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109-110

[2] 易玫馨.心理护理在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3):194-195

[3] 花红.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96-97

[4] 赵玉华.手术室如何做好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54-155

篇9

1.1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学习动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积极性均较本科生偏低,这是不可否认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1.2学时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均将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课,而本科院校则是在修完一学年的基础课后,在第二学年开课,同时两者在学时上也存在很大差距(高职护理专业基本安排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本科护理专业基本安排90~128学时,其中实验50~60学时),但是高职与本科护理专业,对于解剖学知识掌握的要求基本一致,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基本素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学时设置又是“雪上加霜”。1.3教材专业性不强自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以来,人体解剖学一直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可以说,护理专业教材基本上就是临床专业教材的缩编版。这种缩编教材,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泛而全,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突出,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1.4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对护理专业技能操作及护理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也不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内容,不能突出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特点,结果导致师生“两迷茫”。教师迷茫教学内容的取舍,学生迷茫学这么多知识今后在护理工作中能用上多少。

1.5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严重影响,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几乎照搬临床医学专业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实验考核、理论考核。此种考核模式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模式,本无可厚非,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应区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如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考核,神经系统是绝对的重点,分值必定偏高,但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其在今后实际工作中不如运动系统运用广泛,沿用以往的分值设置方案,必定避重就轻。

2对策

2.1适当增加学时,尤其是实验课学时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第四军医大学的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时占了总学时的60%[2],人体标本作为实验课主要的教学工具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更应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上学生除了直观地观察解剖结构外,还可以动手操作,培养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

2.2更新教材

好的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缩编版,其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因此要进行教材改革。首先,教材内容应体现专业特色,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高职“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将一些对护理工作不重要的知识进行适当删减和压缩[3],同时增加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使之与将来的岗位技术接轨。此外,借鉴国外优秀的解剖学教材,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所以精美的插图及实物照片都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彩图最能反映出形态学的特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4]。

2.3教师精心备课,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人体解剖学教师大都不是护理专业出身,所以教学中很难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因此针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师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备课,多与护理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护理专业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从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临床护理有关的解剖学知识,如穿刺技术、注射技术、插管技术解剖学知识应用等。此外,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要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还必须熟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使授课内容与考试大纲接轨。

2.4改革评价体系

篇10

在职称深化改革阶段,2000年人事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同年,卫生部、人事部下发关于印发《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卫人发〔2000〕462号);2001年卫生部、人事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卫人发〔2000〕164号)。

根据114号文件精神,卫生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逐步实行以考代评和与执业准入制度并轨的考试制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采取考试和评审结合的办法取得。

根据462号文、164号两个文件精神,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46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全国资格考试办公室,具体考务工作委托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施。

卫生系列医、药、护、技各专业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逐步实行以考代评和与执业准入制度并轨的考试制度,考试实行"五统一":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

通过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技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其他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已具备担任卫生系列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