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前景

篇1

导演在监视器前,带着耳机,通过小荧幕观察演员们的表演。“停!”导演一声令下,“台词表达不准确,在这场戏里,编剧是想要表现出男女主人公的误会,所以大家要把剧作的风格表现出来。化妆、服装,给演员补补妆。我们再来一次!”

这是影视剧的拍摄现场里最常见的一幕,忙碌中带着慌乱,劳累中也充满激情。在电视上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的影视作品,其实都是由一个个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些团队里面除了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演员、导演,还有编剧、摄像师、灯光师、收音师、后期制作等多个幕后工种。那么,这些工作又与哪些大学的专业相关呢?如果你有志于创作一部像《甄传》那样火爆的作品,并且对幕后的工作感兴趣,相信本文能为你答疑解惑。

现在我们就按照一部影视作品的生产过程来逐一给大家介绍。首先是影视作品的“生母”,编剧。

编剧

相关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戏剧影视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学生要在学习文学、美学、写作的基础上学习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剧文学剧本的改编及创作。创作上除了具备传统的文学因素,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还要考虑演出的可行性及拍摄出来之后的效果。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出路是做影视剧和舞台剧编剧,也可以从事文艺评论、影视理论研究及节目撰稿工作。编剧的收入是按照稿费来计算的,现阶段的“行情”是,每集剧本所需字数为1.5万到2.5万字,每集的稿费大概能拿1万元左右。

此外,该专业“出口”较宽,毕业生除了“写戏”,还可以在教育、广告或商务策划、新闻出版、电视台和文学统筹行业工作。但是需要提醒大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因为很多老一代剧作家仍然有着较强的创作能力,同时也有很多非专业人士在从事影视剧、影视文学的创作。据统计,该专业近几年就业率大概为60%。

相近专业:戏剧学

戏剧学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有些学校将其归于人文学院的当代文学门下。

戏剧学专业是对一切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化现象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戏剧起源、戏剧艺术的本质、戏剧的发展演变规律、戏剧的传播与接受等。它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学好基础专业课外,还要有较强的观察、理解生活的能力,以及剧本创作能力和文艺编导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剧院、文化教育单位从事戏剧理论的研究工作,还可以在地方高职院校或艺校做教学工作。

该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多,再加上我国在戏剧学的研究上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空缺,所以就业要比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相对容易些。

・微辨・

上述两个专业在学习中都需要涉及戏剧影视的相关原理和技巧,但戏剧影视文学针对的是编剧行业,而戏剧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广泛,更偏向于学科研究。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多为艺术类高校,而开设戏剧学专业的多为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院校。

相关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随着影视娱乐艺术的繁荣,很多艺术类院校、师范院校及其他综合性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与导演相关的专业,但是招生规模不是很大。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主要学习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摄影、剪辑、录音、美工等多方面的技能。通过对其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控制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相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相关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这里也要特别说明一下,编导中也分为电视、文艺和音乐等方向。电视编导主要学习新闻和纪录片的制作,文艺编导主要是晚会和综艺节目,音乐编导则主要学习音乐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微辨・

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倾向于电视方面,如纪录片导演、电视节目导演等,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节目编导、艺术摄影、制作等相关工作。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则主要在电影厂、影视制作公司、话剧团等文艺单位从事导演工作。

相关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音艺术专业

随着《甄传》的热播,被网友称赞为“神配音”的季冠霖火了,也使得影视配音这个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此外,在影视剧中,现场收音和后期的声音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精彩的配音少不了录音的支持。

配音演员大都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该专业是研究播音创作和主持艺术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是语言,包含文学和朗读、发声训练等;二是新闻,包含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三是艺术,包含艺术欣赏、美学概论等;四是技术,即要学会熟练地操作播音、音响等设备。学生毕业后除了可以从事配音工作,还可以在影视传媒、文化团体、网络媒体等新闻娱乐系统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这个专业最看重的是考生声音的基本条件和播音技巧的天赋,还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因此,该专业的考试具有一定难度。

录音师的工作并不像我们平时用收录机录音那么简单,还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作品中的有声语言、音乐编排和音响效果进行采录编等加工处理。

开设录音艺术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同时具备两个方向,一个是只收理科的录音工程方向,倾向于技术性;另一个就是文理兼收的音响导演方向,更侧重于艺术性。有的艺术类院校还单独设立了录音艺术系(如中国传媒大学),在对学生进行录音工程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从事录音艺术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录音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广播、电影、电视、音像、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声音设计、录制等相关工作。唱片公司对录音师的需求量很大,但对其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的要求也较高。

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电视节目都离不开后期的剪辑和制作。绚丽的片头,情节跌宕的剪辑,这些都是后期制作团队完成的。如何组接、调色,能直接影响观众的收视效果,比如《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电影的唯美效果,就是出自幕后的专业团队。

该专业是一个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是计算机专业与传统的动画专业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素描、摄影摄像、数字色彩、音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动画与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剪辑、数字电影特效、游戏等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毕业生除了在媒体单位从事后期制作,还可以在游戏动漫、手机移动通信、数字娱乐、数字景观设计和教育科研单位等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行业,从事有关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制作和研发的工作。随着动漫文化绿色产业、国家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数字动漫产业人才。据调查,该专业近几年平均就业率达90%。

相近专业:动画专业

动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它把人和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而成。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企事业宣传策划部门、广告公司、音像出版机构、游戏软件公司做设计师或者工程师。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不到万人,而其中的游戏程序人员、美术设计师、游戏策划人员、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更是职场上的紧缺人才。

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已逾百家,在校学生有上万人。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是世界上唯一能拍摄动画商业电影的院校,也是国内动画学科设置最齐全、学历层次最完善的院校。该校为动画学院的学生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让学生们从大三开始组成联合作业组,真刀真枪投入动画电影实战演练,成为该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

・微辨・

上述两个专业不同在于,前者更倾向于技术,后者对艺术的要求更高一点。就专业方向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更为倾向后期制作和包装,动画则是更倾向于动漫产业的创作。

相关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好看的影片之所以能和观众见面,其实离不开前期的策划准备,中期的宣传造势和后期的推广发行。

篇2

【关键词】影视教育;新媒体时代;互动性;多平台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202-01

一、新媒体時代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影视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国内影视教育的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影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于影视教育来说,“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动媒体时代下,成长的我们更是深刻体会到新媒体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的“互动性”。因此,我们要走出传统的灌输方式教育,体验新媒体时代互动带来的自主权。

如今,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与新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多数人依旧把影视教育只作为艺术教育来看,视野还是狭窄了。影视教育与新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是新式教育的范本,因此,我国高校对待影视教育的理念和态度有待改进,更新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实现从手段到内涵的全新变化。

(二)影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大多高校在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缺少高敏感度,因而对新的教学模式、学科动态有些反应滞后。影视教育除了专业性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之外,大部分都是设置在文学院的框架之内,相对比较保守。影视教育实质上还是文学思维的教育。各院校教授的课程多以文学、戏剧、影视理论为主,观摩的影视作品也是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解读和评析。

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影视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加快步伐,很快就会被潮流抛弃。在以往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传统影视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作品的确很经典,但新鲜感缺失。

在国外,影视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不仅仅是传授影视创作基础理论、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赏析及解读等常规理论内容,国外的影视教育还涉及与媒体、业界对接,经常进行行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甚至很多院校会邀请业内人士参与影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以使学生接受的影视教育能更好适应影视产业需求。由此可见,国外的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

(三)师资专业性欠缺。中国的影视教育,师资多是由文学、戏剧等专业转行而来,因此,高校影视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专业性欠缺,大多数老师只能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没有拓展性。大部分都是对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半路出家”者,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影视艺术教育,缺乏相应的影视实践能力。所以说,高校在教师的选拔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专业性和全面性,只有师资力量全面平衡的发展,影视教育的质量才能稳步提升。

二、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的发展新方向

如此看来,整改和转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影视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应该推陈出新并与时代接轨,利用新的平台、拓展新的思路、传导新的理念。

(一)新理念的传导,加强院系之间的联合与互动。强化新理念的传导,让学生及教师挣脱传统的、固有的理论教学桎梏,颠覆传统的“电影是大,电视是小”的思想壁垒,加强微电影、创意短片、网络栏目、网络大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创作。让所想传递的信息迅速为受众所吸收,提升趣味性。这就需要将过去单一孤立的的分科教育模式发展为融合性较强、协作性较强的“互补式”教育模式。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影视教育的拓展,牢固本专业的基础,拓展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的影视教育部分,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加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互补和延伸,使课程实现最佳组合,在教学时应模糊专业界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增强实战理念,影视教育与多平台对接。影视教育不能仅限于自我陶醉,影视艺术本身应充分服务于受众,也应充分要求被教育者将影视教育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不单单以被教育者为主体,而应站在受众的立场进行实战式教育,让被教育者适应更新的技术、接收更新的理念、做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影视教育不能只固化于课堂之上,而应更多地结合实践,理论讲解要相应减少,取之以录音室、演播厅及视频编辑机房的实战课程。让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也能够真正成为实践的基地。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影视行业与新媒体的融合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因此,高校影视教育需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传统影视教育,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并应当在现有教学体制下,在理念和模式上形成创新和突破,从而使高校影视教育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邹毅等

    参考文献: 

[1]邢北冽.和而不同—影视教育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J].当代电影,2009,(05):111-114. 

篇3

目前,我国的本科专业共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下设92个专业大类,共计506种专业。尽管数量庞大,种类繁杂,但依然有规可循――几乎每一个专业大类都可以对应不同的行业。那么,文科生应该如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来选择专业呢?

文科生都去哪儿了?

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业务由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文化产品行业(如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二是文化服务行业(如表演、体育、策划等),三是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饰、形象设计等)。

包括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教育行业是吸纳文科生就业的主力军。

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文科生而言,考公务员是进入政府机构工作的不二选择。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大体系的部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求学》t望台

从上表不难看出,有志于在金融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最好将自己的学业规划做到硕士阶段。金融学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英语能力要求较高,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中国人自古非常讲究同窗、同乡情谊。因此,在我国的金融业内非常讲究圈子(多以大学为纽带)的概念:成为同行的校友之间会相互帮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课本所学。曾有新闻报道,中国的投资界逐渐形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复旦、央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事实上,它们也各自在不同的地域和领域里占有优势。例如,在深圳,厦大势力强大;在期货领域,北工商令众豪门低头;在“一行三会”,央财掷地有声;在上海,复旦和上海交大虎踞龙盘……

相关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保险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

《求学》t望台

想要报考公务员,专业是第一道坎。要研究生学历,去考研就行了;要工作经验,在社会上打拼几年也可以了,只有专业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据统计,在公务员招录中,法学类、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这四大类专业“身份”特殊,不论是国考还是各地省考,总有大把岗位围着这五大类专业转。

长久以来,“体制内”牢牢地与“稳定”一词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众多年轻人竞相追求一份体制内工作的原因。可一旦进入体制内后,有多少人在一个单位里苦苦地熬着,即便受了委屈和冷落也不愿辞职,把这种辛酸视为幸福的成本。近些年来,随着就业环境向着宽松、自由、多元的方向发展,体制内外就业的区别也正在一步步变小。

相关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

《求学》t望台

想学师范类专业,优选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或者具有师范背景的高校。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

凡是师范类专业,高校的招生计划上都会标注“师范”二字。师范类专业文理兼招,不过,还是以招收文科生为主。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去应聘。学习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有爱心,起码要喜欢小孩子。在招聘教师的人才市场上,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比较抢手。

相关专业: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以及师范类专业。

《求学》t望台

文化产业涉及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动画、文物与博物馆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

这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并逐步建立一批创意产业基地。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由此可见,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产业都将大有可为,像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数字出版、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相关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设计学类专业。

《求学》t望台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能代表发展潮流的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更是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吃、喝、玩、乐乃人生四大乐事,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开始想玩乐了。许多家庭将旅游列入生活计划中,许多单位将旅游作为一项员工福利长期施行。中国地大物博,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各个地方每年都能够开发出许多新景点,旅游资源可谓取之不尽。

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这个专业多年来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中庸状态,但它的就业确实不错。此外,酒店作为旅游的配套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注重质量的旅行社和游客重视。酒店管理专业涉及食、宿、接待、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向都比较高。

相关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小语种专业。

干货分享: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

我们在了解专业所涉及的行业时,除了要了解该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还要了解该行业是否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比如,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这意味着,在文化传媒领域中,具备内容创新优势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那么,在2016年全国两会落幕以后,有哪些文科生可以涉足的行业会在政策东风下“钱景”可期呢?

医疗行业

报告原文: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解读:有志于从医的同学可以考虑此类相关专业。

相关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

老人服务行业

报告原文: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

解读:可见,未来为老人提供保健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业将大受追捧。

相关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语言康复学。

物流快递行业

报告原文: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

解读:网购越来越红火,快递员也将越来越繁忙。

相关专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篇4

关键词:电视剧;剧本;改编;网络小说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10-02

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剧本是最基础的一部分,电视剧的策划更是离不开剧本的策划。 优秀的剧本更能凸显出导演的个人特色和演员的表演水准,精彩的情节和故事也更受到观众的热爱和追捧。纵观我国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大多改编自古典名著、武侠小说和近现代一些名家的名作。这些电视剧在经典原著故事的基础上,经过编剧改编和导演的再创作,在电视荧幕上呈现出来给观众欣赏和娱乐消遣。

随着电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经典文学作品越来越无法填满市场的需求,如今国产剧类型丰富多样,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剧本的选择更成为电视剧成功的关键,从2004年开始,一批网络小说开始陆续的被电视剧制作公司购买版权并进行改编翻拍。纵观近几年的国产电视剧市场,从之前热播的《美人心计》《甄执》到近段时间大热的《琅琊榜》《欢乐颂》,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趋势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这种形势的背后,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成热门

电视剧制作公司在选择剧本时,剧本自身的价值是基本准则,如今各电视剧制作单位着重发掘网络文学作品,甚至对热门网络文学的改编权进行竞争,正是因为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剧本改编价值逐渐被看重。在这个现象背后,存在的是如今电视剧的剧本荒,电视剧编剧行业的不景气和网络文学自身的强大优势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文学作品改编选择变少造成剧本荒

我国国产电视剧的剧本主要来源是改编完整的文学作品,如今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正热,近几年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加起来都有上万集,由此发展,可改编成剧本的文学作品的选择范围也就越来越少,一般来说一部剧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次或者多次拍摄。那么找寻可拍的剧本就成了电视剧制作单位的首要任务。

在之前,电视剧改编的文学题材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古典名著,古典神话故事,如《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二是由近现代作家的现实主义题材名作,如《金粉世家》《平凡的世界》和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天涯明月刀》。再有就是以琼瑶、海岩的作品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如《还珠格格》《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些作品都已经搬上过电视屏幕,有的甚至已经有多个版本。而在《潜伏》播出之后产量持续增长的抗战片和谍战片也鲜有好口碑的剧本,国产现代家庭剧和青春剧剧本又有着同质化的现象,逻辑混乱和没有亮点的剧情很难吸引当今的电视观众。电视剧制作正在面临着“剧本荒”的现状。

(二)国内编剧行业的不景气

编剧是创作剧本的人,本应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国产电视剧的剧本来源主要是文学作品,编剧们承担的大多是改编的职责;其次,在我国的电视剧制作的整个流程中,同一部优质电视剧中,编剧的地位和名气远远低于导演和演员,编剧往往只在电视剧拍摄前期进行剧本写作或者改编,而正式开始拍摄的时候,导演和演员都可能对剧本剧情进行一些改动。除去一些像琼瑶、海岩、于正等控制电视剧制作过程的编剧外,在导演、演员、编剧这三者之间,编剧的地位往往最低,获得的名利也是最少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编剧行业内人才缺失严重。

相比之下,韩剧的备受追捧可谓与韩国编剧们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在韩国,从编写剧本,挑选演员,到进行拍摄的整个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编剧都有绝对控制权和自,如著名的韩国编剧洪氏姐妹,在创作热播剧《原来是美男啊》的时候,亲自挑选演员并发掘了女演员朴信惠,在剧目热播之后也让演员的知名度大幅提高。韩剧的成功与编剧的地位、能力和作用有着重要的联系,电视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剧情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性和特殊的戏剧性。其本身和文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专业的编剧应该有原创出优秀剧本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在国内编剧行业里,优秀的编剧寥寥无几,而且在这些少量的优秀编剧里,他们擅长的剧本创作类型总的来说也较为单一。

(三)网络小说的自身价值

网络小说的价值具体还体现在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上。首先网络小说依靠互联网而产生,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迅速崛起。由于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限制较少,发表成本较低,又有都市、言情、科幻、玄幻、仙侠、灵异等多种题材和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数以万计的作品,其中优秀的层出不穷[3]。网络小说题材的多样性为电视剧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丰富和优质的素材给电视剧剧本选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网络小说的受欢迎程度可以通过大数据直观的展现出来。高点击量的网络小说背后是成千上万的阅读受众和大量的书迷粉丝,如2008年 12 月31 日开始在晋江文学城首发的小说《花千骨》,从发表开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男主角白子画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小说男主角之一。网络小说的读者多为年轻人,他们通过互联网的推广手段让优秀的网络小说迅速在群体内部传播。另外电视剧制作公司在对原著小说进行改编制作时也会利用网络平台和原著书迷粉丝进行互动,让书迷参与到了影视剧选角、剧本改编过程中。这样在将高人气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同时,就首先吸引到了一批以原著粉丝为主的潜在观众。这种强烈的吸引力,也是网络小说的最大优势。

另外,许多网络小说作家都不是职业作家,他们有的只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因此与知名编剧或者专业编剧相比,他们的作品版权和改编费相对较低[1],虽然近几年由于改编热潮,许多热门网络小说的版权费和改变费也已经水涨船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说,这些费用相对于制作过程中投入的演员片酬,服装道具等项目的支出仍然是一个较小的数目,这就是网络小说的成本优势。而也正是这些优势体现出了网络小说的剧本改编价值。

二、探讨我国国产剧剧本选择的趋势

选择改编网络小说作为电视剧的剧本成为潮流,也是近几年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发展的一个表现,在大数据时代,电视剧制作公司能够发现并且成功运用网络小说资源,对国产电视剧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照现在的发展态势看,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将会在未来几年中热度不减。而这种热潮同时也会对电视剧剧本的选择和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电视剧剧本的选择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面对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电视剧行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近些年美剧,韩剧的大热,国内观众对电视剧的欣赏水平提高,对国产电视剧的剧本诉求也有着更高的标准[2]。观众更想看到国内也能有像《来自星星的你》这样题材新颖、颇具创意的电视剧。在这种诉求的影响下,电视剧的审查制度也一直在随之变化并逐渐放宽,电视剧制作方在选择剧本的时候,也将会更偏向风格独立,题材新颖的作品。网络电视剧《盗墓笔记》的播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让电视剧剧本创作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一个良好开端,一些之前由于技术或者制度原因无法操作的优秀作品也将逐渐被发掘和制作出来,以满足观众的更多需求和期待。

(二)编剧行业的发展推动剧本质量的提高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热门的同时,对专业的影视编剧行业也造成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部分网络作家在作品热播,自己知名度大增之后,也会逐渐走职业编剧的路线,直接创作满足观众需求的电视剧剧本,甚至是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参与进电视剧的策划和制作环节。如《步步惊心》的原著作者桐华,这部电视剧热播之后,她之前创作的一系列优质的网络小说又陆续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如今桐华已经进军影视的制作行业,并策划、监制了2015年的热播剧《抓住彩虹的男人》和《偏偏喜欢你》,兼顾作家、影视策划人多重身份。作家海宴在成功完成电视剧《琅琊榜》的改编后也颇受影视公司的重视,并被邀请担任《他来了,请闭眼》的编剧,其在剧本创作上的发展前景也十分被看好;另一方面,在网络小说改编热潮的环境下,职业编剧们也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形势,他们需要拿出优秀的剧本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价值,更需要为维护自己的市场价值而做出一些新的探索或改变。

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国内编剧行业则将被快速推动和发展,而剧本创作的总体质量也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整体提高,剧本内容将更具艺术观赏价值,像“手撕鬼子”,台词穿越这样让人无力吐槽的剧情也会被摒弃和淘汰。

三、总 结

从各方面来看,当前在电视剧制作领域的以网络小说为主要素材的剧本选择趋势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除了选择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热度也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而观众也会期待更多的优秀网络小说搬上屏幕。同时,职业编剧行业也有待于扶持与发展,重压之下的职业编剧,也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寻求创新与突破。这种情形下,电视剧制作方和电视观众对剧本价值的评价标准也将随着剧本创作能力的成熟而提高,同时有助于扩大国产电视剧的创作范围和空间,制作出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以推动我国国产电视剧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雅斐.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历史与可行性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11).

篇5

关键词:身体训练;基本功;形体表现力;适应能力;演员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133―02

前言

在艺术领域中,演员绝对算是个与众不同的职业。它既不像作家那样舞动生花妙笔留下不赞一词的著作名篇,也不像画家那样挥毫泼墨点染一幅流传千古的丹青画卷。可以这样说,演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表演工具就是自己的身体。而各个行业对演员身体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职业演员必须通过本专业的、持续的、规范的身体训练来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来适应剧本内容的要求。无论是在戏剧、舞蹈等舞台表演中,还是在电影、电视之类的银幕表演中,演员的身体表现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演员必须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身体训练,掌握成熟的表演技巧,将身体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一、良好的身体训练是培养和强化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对于未经专业训练的演员来说,其身体处于自然形态。相比于职业演员,这一类人进行表演时,其动作往往较为生硬,缺乏足够的舞台表现力。为了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演员都要进行适当的身体训练,进而完成形体矫正,并培养起扎实的基本功。尽管各个表演行业对演员身体条件的要求互有差异,但它们对演员基本功的要求标准却同样严格,比如,戏曲行业就要求演员从小学习“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影视戏剧演员要求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的训练。

演员的基本功学习主要是通过专业性的身体训练来完成的。演员的身体训练过程是指通过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训练方式来转变演员训练前自然的身体形态的过程,这是各行业培养和强化演员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专业性的身体训练可以发掘出演员的身体潜能,提高其肢体灵活性,有利于演员学习本行业的基本功,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类表演动作。一个学员只有不断地接受行业所规定的身体训练,努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演员。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便是这个道理。

专业的身体训练在培养演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对于职业演员来说,这也是不可或缺的。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表演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坚持以合理的身体训练来巩固和提高自身基本功,即使再有盛名的演员也无法保持优秀的表演水平。而当前,演艺行业发展一日千里,对演员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所以,如果职业演员不能保持较好的表演状态并使自己的演艺技巧与时俱进,那他将无法在迅速发展的演艺圈中立足。明朝礼部尚书章懋曾经在《枫山章先生语录》中写道,“人之进学,不在于志气进锐之时,而在于工夫有常之后”。诚然,职业演员只有坚持进行足够的身体训练,才能在巩固演艺技巧的同时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对各个表演行业的学员和职业演员来说,坚持进行合理的身体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持续而合理的身体训练是提高形体表现力的基本方法

演员进行表演的最基本方法,就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来表现出剧本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的人物的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并通过这一系列的表演内容来展现人物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时代特征、身份特征、职业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形象特征和行为特征等方面。

在有限的条件下,演员要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出色的形体表现力。所谓形体表现力,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运用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主题及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的能力。而恰到好处的形体动作不仅可以增强表演动作的舞台艺术性,还有利于展现表演者的形体美感,增强表演内容的感染力。

形体表现力的形成和提高,与演员所接受的身体训练的强度及合理性有着密切联系。演员只有在专业的身体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强化表演技巧、积累舞台经验,才能提高自身形体表现力,更好地将表演智慧与形体表现紧密结合,使演员自身与舞台人物融为一体,将自己的表演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持续而合理的身体训练是提高演员形体表现力的基本方法。正因如此,只有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演员才能坚持进行合理的身体训练,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使表演内容的真实感、画面感和艺术感逐渐增强。

三、严格的身体训练是提高演员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

每一名职业演员都希望自己的演艺事业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强的生命力,而演艺事业的全方位发展,必然要以演员个人的表演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尤其是在舞蹈、电影、话剧等表演行业,演员的表演内容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当代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演员的适应能力与本人身体素质、表演基本功及舞台经验都有着直接联系。演员的身体素质直接决定了他的身体承受能力和所能完成的动作难度,而演员的基本功和舞台经验则决定了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所能胜任的角色范围。显然,演员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又与演员所接受过的身体训练的情况息息相关。所以,演员要使自己的事业更为全面地发展,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体训练,来培养足够的适应能力与反应速度。波兰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所著的《迈向质朴戏剧》中提到,舞台上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忽略,但是演员和观众是不可以没有的。他强调了戏剧最原始最真实的部分,训练演员的形体是他主张的重点部分。

由此可见,职业演员适应能力的增强,是其演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当代演员需要接受足够且严格的身体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开辟出多样化的表演之路,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身体训练在演员从成长到成熟、从成熟到突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名演员所接受的身体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身体素质、基本功底、形体表现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坚持进行科学、规范、持续的身体训练,是演员培养和强化基本功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演员形体表现力的基本方法,更是提高演员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有着“锲而不舍”精神的演员,更容易在表演技巧上取得突破,也更容易实现其演艺事业的全面发展。

正如《淮南子》中所说:“割而舍之,镆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截玉。”当代职业演员必须坚持进行专业的身体训练才能保持并提高自身演技水平,并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演艺圈里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世雄.演员身体与人的谱系[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2012(04).

[2]孟小军.无声的力量――戏剧演员形体训练思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

[3]张伟.演员基本功训练浅谈[J].大舞台,2011(09).

篇6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感、突出魔术师的表演,往往只有一束白色的追光。

影视剧也离不开灯光。

对影视剧来说,调整光线的色彩、节奏可以营造气氛、帮助塑造人物。比如一部恐怖片,没有光线的配合,演员做再多害怕或吓人的表情,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必须要有忽明忽暗的光线、晃动的光影才能制造出惊悚的气氛。王家卫导演的御用灯光师黄志明曾经说过:“假如拍摄一个下午4点两人约会的画面,一个好的灯光师就会通过灯光让镜头呈现出下午4点的感觉,这就是灯光师讲故事的本领。”

再举个直观的例子。我们看韩剧中的女主角,无论镜头拉得多近,她们的皮肤都是吹弹可破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化妆,灯光也是功不可没的――灯光师可以通过补光美化人物。

总之,灯光的变化能带给我们震撼与遐想。灯光专业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灯光,行话称“打光”。打光不是简单地把灯光调亮调暗,除了明暗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外,灯光还有色彩、图案、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属性,打光就是通过控制灯光的这些属性,达到“用光线讲故事”的目的。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二: 怎么报考灯光专业?

听了前面的介绍,如果你有点蠢蠢欲动想报考灯光专业,别着急,得先过艺考这一关。

相信每年电影学院报名的空前盛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是的,不仅是音乐、美术专业,播音主持、编导、摄影摄像、表演等传媒类的专业也是要进行艺考的。

艺考分为浙江省统一组织的统考和各大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说不好究竟是统考有用还是校考有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在我这一届共开设了6个专业,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其中灯光专业算是重点。如果只通过统考没通过校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以外的5个专业;而如果只通过校考没通过统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所以,为了多些选择,最好还是统考、校考通通PASS。

那艺考会考些什么呢?考试有两轮。初试是面试,考官会看一下你的形象,听你作自我介绍,再问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对画面、色彩的认知。复试是笔试,会考影片分析,比如放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让你写出指定片段的灯光特点以及镜头运用等;也会考画面组合和摄影常识,比如,要求将打乱顺序的若干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叙事段落,或者说一说相机的成像原理、光圈的相关知识等。

通过艺考之后,就可以拿到一张专业合格证,接下来,只要安心准备高考就可以了。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三: 灯光专业具体学些什么?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灯光师,必须熟悉各种光源的性质、灯具的特性、滤光片效果的控制,知道什么样的灯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泛光灯光线柔和均匀,在舞台上可以大面积使用;聚光灯光斑中间亮、边缘清晰,适合局部投光……因而,灯光设计类的课程,如“光学基础”“照明艺术与技术”“影视照明基础”“舞台灯光”等,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必须扎实学习。

有了硬性的理论基础,一流的灯光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上的“软实力”。举个例子,为一台舞台剧打光,首先要充分理解剧目主题,使灯光为剧目的整体表现服务;其次,在打光时,灯光师必须要衡量光线与阴影的平衡,区分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背景。这就要求灯光师具备上佳的审美能力、极强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了培养“软实力”,学校会开设“影像作品分析”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会播放经典影片,然后从剧情、导演调度以及摄影灯光等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好吧,其实这样会导致再也不能好好地看电影电视了――当周围人投入剧情时,自己总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取景、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打得再亮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课表上,你还能看到“摄像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像基础”“摄影技术与技巧”等摄影摄像方面的课程。灯光的首要作用就是照明,在拍摄中,它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色调和层次,可以说灯光与摄影摄像是一体的,灯光师是摄影摄像师的最佳拍档。所以,要学习这些课程也不足为奇,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灯光照明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四: 实践的机会多吗?

一个好灯光师不是单看学历的,还要有实打实的真功夫,丰富的临场经验能帮助灯光师处理演出当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纯粹的“老师上头讲、学生下面记”的理论课不那么多,摆弄各种灯具、拿机器拍摄是家常便饭。

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实践周,这时,学校会给我们放假,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实践,由此也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仅学校重视,我们自己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大三时,班上同学6人一组拍一部短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负责摄影打光,有的负责服装化妆……一部短片拍下来,大家不仅对灯光师的工作,也对剧组的运作有了更多体会。如果你拍的短片能在国内外一些评比中拿奖,对今后找工作、深造帮助极大。

所以,学了灯光专业,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认真对待。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五: 打光、扛机器是体力活,女生不适合?

有些同学觉得,这个专业既要使用各种灯具,又要摄影摄像,体力很重要啊,女生看来是学不来的。

老实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女生不会被要求干体力活,但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刚开始接触打光的时候,为了加深对光线效果的印象,要摆弄各种灯具。一盏灯或者一台摄像机,轻则二三十斤,重则几个男生一块儿都未必抬得动,所以女生确实比较吃亏,很难坚持下来。当然,还是会有女生学灯光的,我们班就有7个,大家自然会照顾她们不干重活儿。在专业上,女生可以往灯光设计这个方向走(有的院校灯光专业侧重灯光设计),不一定要扛着灯去照明,而是可以设计一台晚会、一场戏的灯光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六: 学成后能和大导演合作吗?

当初学灯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电影梦,不过实际上,灯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剧组拍电视剧、拍电影的并不多,但可以选择去影视制作公司,从拍广告、宣传片做起,积累经验。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报考电视台。每年,全国各地的省级卫视、县市级电视台都会到我们学校招聘,不过,能进省级卫视的不多,多数同学去的是县市一级的电视台。

还有个事实就是,不是说学灯光的就一定是做灯光师了。前面我说过,灯光与摄影本是一体,毕业后当摄影师的也有。编导、后期制作我们也懂,这些岗位也能胜任。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实践的重要性,不论是进影视制作公司还是电视台,不论是做灯光师还是摄影师,或者编导、后期,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都是用作品说话的。作品相当于文科专业的论文、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能力、水平的最好证明。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也可以考研,不过本科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本就不多,研究生阶段就更少了,基本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院校可以选择。

考研的同学里,即便不再学灯光,也还是会往广播电视方向走的,像编导、摄影、摄像等,看你喜欢什么了。虽然是跨专业,但还是有共通点的。

写在最后: 成为灯光师,你得耐得住寂寞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充满艺术气息,工作氛围一定既浪漫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做灯光师,有时候为了调光线,要用到好几盏灯,甚至几十盏灯,各种位置、亮度、色彩组合搭配要不断尝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灯光师的工作不但不浪漫不轻松,还颇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说起王家卫导演的得力助手,摄影师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家喻户晓,而灯光师黄志明有谁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志明却甘之如饴:“没有人知道也不错,我的专长在于现场布光,所以我就做灯光师。每个部门都要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其实灯光师可以帮助导演和影片很多!”

院校链接

篇7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 社会前端流行文化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个热门专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继国内知名的艺术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浙江传媒大学等设立这个专业后,许多地方艺术院校特别是师范艺术院校也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其生源丰盈、门庭喧腾、事业发达,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道瑰丽的景观。然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置时间短,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客观必然的,是前进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就其中的问题作一探讨。我认为,目前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是缺乏表演艺术在教学内容上的主动融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降低了专业教学所应达到的高度。如何弥补,它既是一个教学实践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专业理论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它的重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它本身所包含的市场价值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充分认识。

一、表演艺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播音而言,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时事新闻节目播音(如新闻联播等):另一个是专题性质的新闻播音(如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等)。就主持而言,目前大体上划分为这样几个类型,即访谈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娱乐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和文艺节目主持等等,它们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播音主要用声音传情,主持主要依赖形体和神态表情达意,但两者都建立在声音的基础上,并又共同具有表演艺术的成分。例如:主持人的形体动作不能是纯粹的自然生活动作的直接表现,而应该是被艺术化的,给人以美感的带表演艺术成分的形体语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就是面部表情,主持人的面部表情是要进入到情景之中,也需要戏剧表演的功底。而播音节目的主播者,虽然他主要不依托形体动作,但在面部表情上却和节目主持人有着相同的一致性,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还要格外的强调面部表情。黑格尔曾深刻地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由此可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于表演艺术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首先要树立起一种表演的意识,一旦建立起表演艺术这种意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会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倪萍,她的主持就充满了表演艺术的特征。例如在1 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倪萍曾有抱起一个小女孩(是节目的小表演者)的动作,并和小女孩有几句新年问候的简短的语言交流,她像一个慈爱的母亲揽着自己的宝宝,犹如母女一般:脸上笑容可掬,亲切而又充满温情的询问女孩子“想家吗?都想谁?”。虽然问话简短,但是,语境却很感人,尤其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对于“家”的概念尤其敏感,而抱起一个小女孩儿(不是小男孩儿)就已经具有象征意义了。类似这种表演方面的动作,在倪萍的节目主持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我们知道倪萍的主持之所以能看到这样鲜明的表演成分,是因为倪萍本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接受过严格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训练,并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她才能够在自己的节目主持中自然而然的把表演艺术融入进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后来人们回忆她历届节目主持的过程时,曾这样评价她,“有人说,倪萍是在电视上流泪最多的主持人,也有人说她过于煽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倪萍真挚的眼泪,中国电视屏幕一定会少了温暖人心的力量。”无疑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还可以看到电视台的某些主持人,端着肩,挺着胸,昂着头。目不斜视背读着稿子,带给人一种呆板木讷紧张之感;这表明他们缺少表演艺术的训练,缺少对整档节目总体的把握,还没有找到演播空间和总的舞台自我感觉。“无论和角色进行多么微小的接触,他一定都要处于内部和外部的或总的舞台自我感觉的状态。”节目主持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运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方式作用于人们欣赏心理的。因此,它要求主持人要有“当众思考”、“当众引发”与“当众得意”的组织者形象,要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社会信息以及表演学里的技巧、知识和方法,来树立自己与众不同的主持人艺术形象。鉴于此,节目主持人接受表演技巧的训练是必须而有益的。

当然播音与主持一样,但凡一个出色的播音员。都非常重视表演艺术的学习,都重视表演艺术在播音中的融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七八十年代中国人几乎都从广播里听到过他的播音和演播的节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2006年中央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颁奖晚会上,朗诵了《对衰老的回答》这首诗,语言清晰,激情似火,加之他所设计的外部形体动作和手势,为他的表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对这位身患癌症刚动完第一次手术的老人,竟然还能如此震撼,真是令人折服!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用自己生命的体验在诠释,它超越了纯粹艺术上的享受,是对人生的升华。”的的确确,只有用情感体现的表演艺术,才是最有力量和说服力的。所以,把表演艺术纳入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训练之中是我们当前塑造这个学科专业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

二、表演艺术进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训练的现实意义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表演艺术课程的训练不同于戏剧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安排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播音与主持方面的人才,而不是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人才,但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应该可以胜任此殊荣。因此,表演艺术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提取能够适用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需要的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就可以了。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出发,来设置表演艺术的内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教学。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的表演,追求现实时空流程中的真实与细腻,并顾及到大众化的娱乐特征,适度变形和夸张训练等。但同时,还要做到虽变形而不做作,要夸张但不虚假,是娱乐并不媚俗,因而在教学中,要尤其强调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身形肌肉与心理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在镜头或观众面前,能够视同现实生活中的“有机活体”,从中还要能够突显自身的鲜明的个性特性,从而真实、有机、准确地为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而积 极、自如的实施动态演播(Performance and Broadcasting)技艺。

从这个基本要求出发,就应该从舞台表演艺术的基础课入手,教学内容就是天性解放。之后,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情境中有机的行动,从而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如果没有天性解放和规定情境中的目的性训练,学生一旦走上舞台,在没有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就会因为紧张而惊慌失措。所以,开始时的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把表演意识和理念投入到他们的专业当中去,就需要完成观察生活和交流小品的表演训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熟悉的人物,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扑捉微小的习惯动作,抓住人物外部特征和传达出来的信息,使之转化成内心的感受,进行加工塑造。形成一种创作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和分析是并存的,其目的是为了和对手交流得更加有机,否则就无法行动。

在探讨主持人和演员创作心理及观众欣赏心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关键词――交流。“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创造与观众心里接受的媒介被称之为交流。”交流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要让学生明白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是一种特殊的交流。一般情况下这种心理活动容易被忽视,但是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主持人不同于演员。其受众面就是广大的观众。因此他(她)的交流对象就是观众。这就要通过实践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训练。接下来就是文学作品改编片段,通过学生选择出来的大量文学作品,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经过教师指导完成。主要训练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发现自身的创造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作品,阐述导演创作意图,形成完整的艺术作品。最后,就是综合汇报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前面较好的作品和他们的特长及综艺晚会形式,进行编导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三、融进表演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市场价值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如果我们给它一个文化上的定位,可以称它是社会前端流行文化。此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提升而产生的,它适应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短短的十几年里,毕业的大批学生,他们走向社会。奔赴到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并成为那里的骨干力量庄社会前端流行文化领域里开拓进取,为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和视野拓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他们中不乏成为明星式的人物而家喻户晓,为大众所欢迎。

我们回过头来评价那些从这个专业走出来的成功者,就会看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在节目主持中,因表演而获得的光彩和创造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观众所以倍受欢迎。表演教学训练受到重视,并进入到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实践中,必将使专业的教学走向开放性的态势。正是这样,才使它以前端的流行文化特性而左右人们的视听,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演艺术的力量在这里面发挥的独有的功能,给声音和语言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可以任其邀游。

由于表演艺术的进入也使得学生打破声音和语言的限制,在心灵上获得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也就是把传统的语言和声音付诸于现代的表演艺术之中,从而声音和语言也就获得了现代性。为此,本专业的定位是社会前端的流行文化,前端的本身置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含量里面,它因时而动,犹如“弄潮儿”一样,引领着时潮的走向。我们说,表演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外部形式,表演从来都是负载着时代的声音和时代的使命,表演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时代的规定性。这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姿一样,是时代的一个美丽标志。

篇8

【关键词】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动画专业为国内高校艺术学中的影视与戏剧学下设的专业,分为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与数字动画等方向,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动画理论知识和动画制作策略,设计动画人物、背景,掌握剧作、分镜、视听效果等动画知识,提交完整的动画短片作品作为毕业设计。动画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涌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在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上,动画专业曾经几度进入中国高校十大就业困难专业,出现了动画毕业生就业的“疑难杂症”: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业内确实需要大量动画人才;另一方面,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被誉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的动画行业,失业率却是最高的,这些现状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一、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爆发式增长,再到遭遇瓶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九十年代,当时我国只有一所高校设有动画专业,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动画教育的起点。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将动画产业定义为“朝阳产业”进行大力政策扶植,国内动画高等教育出现了几何型增长,短短二十年间已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系所,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都是个中翘楚。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弊端也开始显现。2010年以后,我国每年都有50多万动画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每年15万以上的人才缺口数字严肃地澄清了这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群体,而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并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回顾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我国在最短时间内,将动画教育的影响范围波及到最大,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动画教育体系。从客观上讲,确实为动画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动画作者,早期的毕业生也已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让热爱国产动画的人们热泪盈眶的作品,但是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还不够多。其次,动画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合作意识很强,团队的默契度也很高,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不乏优秀的动画短片作品,但是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团队所需,是动画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我国动画事业起步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客观地说,我们较欧美、日本这些老牌动漫强国还差距甚远。首先,由于国内动画产业的先天不足,专业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绝大部分高校也并不具备让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硬件条件。举例来说,美、韩都对动画教育有独到的经验,而这些是我国现在所无法模仿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动画公司资源,优秀的动画专业在校生能够获得世界一流的动画公司如皮克斯、梦工厂等实习机会,资质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规模较小的动画公司实习,既解决了在校生的实践问题,实习之后的入职机会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韩国大学则采取宽松的政策,鼓励学生办理延迟毕业,随时去海外地区的优秀动画公司进修或工作。而国内高校无法提供这些优厚的物质保障,造成了在校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作品又与商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国内动画教育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人才需求量很大,动画产业同样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只想混一口饭吃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只有专业水平过硬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而“学艺不精”正是我国动画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除了政策补助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动画教育体系内的“心态”问题。白岩松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日本手冢治虫工作室工作的中国青年,当问到当今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青年回答:“是心态”。动画制作是非常细致的过程,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对动画这份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如大师手冢治虫一天只能完成十幅手稿,浮躁气氛笼罩下的国产动画又能走多远呢,国内动画教育“”遗留下的问题很多,中国动画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优秀的动画人才不愿意到高校任教,动画专业的教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动画人,一部分老师本身就是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的,一部分略有名望的教师又因社会兼职牵扯了大部分精力,造成了动画教育中教师心态的浮躁。也有少数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愿意放弃优厚的待遇留在大学里培养艺术人才,但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漫画家吴淼是国内一流画手,近几年他选择到某大学教授漫画,而高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谈到:“国内动漫教学和创作都处于恶性循环中”,无论是老师、学生的态度都颇为散漫。无奈的事实是,很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动画这个行业,艺术类较低的分数线反而成为选择原因。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动画,同样是出于对动画行业的错误认识。诚然,如今动画教育中的经济投资还远远不够,但是国内动画教育中出现的心态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国在经济条件极为险恶的时期,仍然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还有八十年代面世的《九色鹿》等。其中《九色鹿》的五个主创人员在敦煌千佛洞整整待了23天,画满了五大本速写,短短24分钟的动画竟然有近200幅场景设计,最生动地还原了九色鹿的神话背景。在物质条件充分发达的今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叹还是过去的动画片好看?钱钟书说,做艺术不仅需要天赋,还要肯下功夫,物质条件固然重要,摆正心态才是国内动画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动画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内动画专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尽管过去动画教育“”为现在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但是近期优秀动画作品的强势来袭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将作为重要力量,带领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综合前文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认为国内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树立踏实严谨而又生机勃勃的学风。动画容不得一点马虎,动画人的心思体现在作品的每一帧中间,用心与否高下立见。动画教育应克服急躁冒进的缺点,借鉴表演、绘画等其它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让精益求精的艺术火花在动画师生的心中跃动不息。学校应当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边办学边发展,将招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断弥合自身办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之处。其次,广纳贤士,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教学资源。动画教育资源在国内还比较匮乏,学校之间应该展开合作,进行资源流通和交换,让有限的条件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很少有高校的动画专业能够同时具备教师、实习机会、制作设备等资源,校际之间应取长补短,以良性合作取代恶性竞争。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从社会上的动画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或客座,同时向企业输送需要磨练的在校生,开辟海外引进人才战略,以及以作品的好坏来衡量是否聘用一位老师而非学历等外在标准。第三,鼓励学生拓宽眼界,动画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要制作动画片,还有更多的人活跃在电影、游戏、电视、广告等舞台上,各种动画的衍生行业也需要吸纳大量动画专业人士从业。应当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同时,还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发掘动画的灵魂。中国动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日本等国家做外包工作,若想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就需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动画艺术的精髓。发达国家常常在动画中加入中国元素,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利益,并不重视还原中华文化的本来风貌。作为中国动画人,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内容。综上所述,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以及对当前动画市场具备一定的认知,都是一名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国内动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动画产业是21世纪的国际朝阳产业,是国家发掘文化软黄金的不竭源泉,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对发展动画产业尤为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国内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中国动画的灵魂,加之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经验,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应地,国内动画教育也应紧握时代脉搏,做出相应的改变,将发展历程当中的得与失转为动画产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敏.从动画专业就业之怪现象浅谈高校动画教育[J].电影文学,2011,(02):61-62.

[2]张立.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6,(02):101-103.

篇9

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而戏曲音乐是戏曲重要的元素,可以集中地表现戏剧的内容。戏曲音乐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中国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的。其发展历史悠久,民歌、百戏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和宋代说唱艺术音乐是其发展的基础。

在现当代,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品种,对戏曲音乐旧瓶装新酒、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及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抢救、改善、发展、创新措施是音乐文化行为的重要方面。

二、戏曲音乐文化内涵

中国戏曲音乐是在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土壤中繁衍发展起来的,它的内涵及外延,形式与内容,风格与色彩,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各门类音乐的集大成者。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比较独特的艺术现象,尤其是戏曲音乐,形成了与世界、特别是欧洲音乐迥然不同的风格及色彩。

戏曲音乐是以音乐展示剧情塑造戏中的人物形象,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它与戏剧表演紧密结合,并为戏剧表演服务。凡能流传下来的戏剧大都有优秀的剧本,又有美妙的音乐。

三、戏曲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路应昆教授提出,从“腔依词”和“活腔活唱”为特征的南北曲,到无格无律的明代民间土腔俗调和清代“乱弹”的兴起,意味着戏曲音乐大的解放。

戏曲音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地方性戏曲音乐的发展、走向的理论探讨,近几年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作曲家对戏曲音乐的创作不断尝试和探索;戏曲音乐在演唱形式、唱法、乐队组成以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戏班子、剧团等文艺团体对戏曲音乐与表演在结合形式也在进行开拓和创新;戏曲音乐的文化现状目前是比较值得欣慰的,但是,戏曲音乐应该在发展中进行大力推广。

四、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1.戏曲音乐的传承

(1)大众戏曲音乐与基础戏曲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音乐无论是在音乐表现形式,还是音乐语汇的运用上均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采用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学校戏曲音乐教育可以明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传统音乐素养的教师,对调动各方资源配和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戏曲音乐人才的培养

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专门培养戏曲音乐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一方面,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音乐上的投入不够。一个剧种如果没有音乐人才接班,这个剧种的前景让人担忧,所以戏曲音乐创作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戏曲音乐的传承离不开发展,而发展也离不开传承,传承也必须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发展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保留其特色与精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理清传统承继的脉络是继承传统的基础,也是发扬传统的前提。面对文化裂变的时代,戏曲音乐必须寻求发展。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

2.创作思维的多元化

(1)继承与开放的结合。在不损伤本民族审美观念和不失本剧种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将戏曲音乐现代化,可以在演唱形式、唱法、乐队组成以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另外,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与动画。可以保留经典唱段,压缩冗长部分,在不影响经典唱腔和固有旋律下,配乐中加入适当现代元素,二度创作和录音,这是戏曲音乐与动画结合中的创作手法。动画使戏曲更具活力与动力,加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二者的结合具有无限魅力。打破传统乐队作伴奏方式进行创作上创新,加入管弦乐队伴奏等手段,同时,对戏曲音乐特色乐器,打击乐的运用予以保留。在演唱中,在戏曲片断中加入合唱,伴唱等手法,从而使戏曲中的人物表现力,气势渲染力得到加强。

(2)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纵向”是指继承戏曲音乐本身的优秀传统;“横向”是指多方借鉴,广收博采。事实上,中国戏曲音乐创作思维上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由来已久,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也在纵向继承京剧音乐的基础上,横向借鉴了汉调音乐中的[南梆子]、[四平调]等精华,丰富了京剧音乐;程砚秋甚至在京剧《锁麟囊》中,借鉴了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珍丽梅唐娜的歌唱,可以称得上是横向借鉴的典范。

(3)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在戏曲音乐创作中,既可以居高统观全局、掌控大势,又可以抓住各环节之间各个链条,从局部上强化各自的特长。

3.创作方式多样化

(1)创作技巧的创新。戏曲音乐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具挑战的任务。如果说,创作思维的创新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软件系统”的话,那么创作技巧的创新就是这项系统中的“硬件系统”。换言之,思维创新是无形的,而技巧创新则是有形的,是思维创新的具体落实与有效载体具体而言的,戏曲音乐创作技巧的创新,主要可以从旋律的创新、声的运用和配器的运用来体现。

篇10

关键词:民族艺术;戏曲;教育模式;艺术教育;普及;发展;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2.3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Xiqu Opera Spreading and Educating Mode in the New Era

LI Dong-yin

(School of Music and Film & TV,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作为民族文化精魂的中国戏曲艺术,有它发源时期的艰辛,发祥时期的辉煌和发展时期的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这份世界瑰宝传承下去,为它注入更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继承、发展和开拓三个方面进行理论辨析,研究戏曲艺术的原有的生存状态、发展现状和开拓前景,从继承式教育这个角度研究中国戏曲艺术的特有品质,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分析戏曲繁荣时期的多种可为元素,从开拓的角度探讨戏曲发展的多维空间。并强调教学剧目选材、戏曲表演的创新舞台呈现和观众的戏剧接受的“三维互动”,不仅要提倡通过现代媒介促使戏曲艺术的广泛普及,更重要的是要戏曲艺术教育的前期铺垫,这是戏曲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戏曲艺术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戏剧艺术是一个民族、国家、群体精神生活和文化形式的最生动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它在文本立意上是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径直表达及所谓的“高台教化”,在舞台呈现上具有写意特征,有人称之为“表意主义戏剧”,在审美特征上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戏剧接受”上适于城市市民及乡村农民的审美视野。对于戏剧这种综合化艺术的界定有很多的说法,但无论我们说它是“以歌舞演故事”,或是“由人物扮演角色当众展示故事情节”或是“以拟身代言为主要手段的装扮艺术”,其最初的源头都是人类远古时期融生产、宗教、艺术、游戏于一体的,以模仿狩猎或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巫术活动;而它的成熟或说是“完形”通常要等到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后。

近代以来,人们通常用“戏曲”一词来指称中国特别是汉族固有的传统戏剧。中国戏曲、古希腊戏剧、印度的梵剧被并称为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剧种,而后两者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只有中国的戏曲艺术还在维持着它一脉相承的文化血缘和艺术传统,它具有写意性是将生活进行高度的凝练,它具有程式性是将生活进行提炼创造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它具有通俗性是将生活的原生态及地域文化融汇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并在继承与发展的轨迹上延展开拓它的戏剧精神,使之这个古老又年轻的艺术依然活跃在中国现在的舞台上。因此,所谓“中国戏曲”其实是一个容共时与历时两种形态和多种所指于一体的复合名词。可见它包含内容的广泛,生命力的旺盛。戏曲既对应着现今依然活跃着的作为“国剧”的京剧艺术,还有各种地方戏曲。也包括着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就其发展而言,中国戏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创生,此后不断发展衍变的过程,我们大致可将这一历程简述为:创生(中国戏曲文化在创生阶段就有着多元化血统,它融合了歌舞杂耍、滑稽表演、说唱艺术于一体而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的戏曲艺术)――到唐代的参军戏的初具规模――以“荆刘拜杀”为代表的南戏阶段――以“关马郑白”四大家为代表的元杂剧的勃兴阶段――文人士大夫的妙舞轻歌的明清传奇艺术的盛衰――地方戏的崛起和京剧艺术的闪亮登场。可以说它就像孕育生命一样,走出了自己的生活流程。中国戏曲的流迁衍变,始终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同时它也是特定历史形态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中国传统作用下的结果。中国戏曲综合化程度之高,构成要素之复杂,孕育时间之漫长及其生命力之顽强,在世界戏剧文化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就其共时形态来说,中国戏曲是现今中国至少300种以上戏曲门类的总称。这些剧种的界定主要缘于地方语言、音乐曲调和流布的地区来划分的。如川剧、汉剧、秦腔、黄梅戏、越剧、粤剧等;也有因民族而划分的如傣剧、白剧等。可见无论是从历史的深度还是现时的广度而言,更或民族文化的积淀,它足可以担当起“国粹”的称号,足以引起中国艺术工作者的重视。

二、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现状

当然我们首先承认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的峰谷时期。戏曲艺术在宋元时期作为社会唯一的一门综合化的艺术形式被推崇,并主宰着社会的欣赏和创作群,的确有着非常辉煌的时期。但是今天面对多重艺术元素的介入和多种传播方式的冲击,戏曲已经不是唯一的艺术样式了,而且明显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着和时代不太和谐的地方。所以常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戏曲已经是沉积层艺术了。

据笔者所了解,现在除了地方戏曲学校外,涉及到戏曲教育的也就只有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就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家中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生源的问题也相继开设了影视文学,文化传播和影视导演学等系列的学科或方向,又进一步将戏曲艺术教育边缘化。在初级阶段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也没有注意到不同剧种的协调可持续性,有政策的倾向于京剧等大剧种的人才培养,而且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人员缺乏甚至层次不高,给下一批地人才教育和培养带来了新的难题和局限。

2008年初天津发起了“京剧进校园”的活动,在部分小学校园里开展京剧的普及教育活动。这本让人非常振奋的开始很快就带来了众多的疑惑和难题,天津电视台的财经报道中显赫的打出了这样的标题“京剧进校园能走多久”。从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小学生的兴趣的耐久性、课程时间的安排、师资的来源,相关的高校教育中的戏曲艺术教育人员的培养问题接踵而来。

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辉煌的时期,但今天的戏剧艺术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它会以什么样的趋势继续走下去,谁能接手它继续传承下去,这是关系到戏曲这块瑰宝在今天这个年代怎样延续生命,怎样再创辉煌的重要问题。随着文化产业化主张的提出,使得我们很多的戏曲艺术工作者从靠政府吃饭的思想中醒悟过来。而且真正优秀的剧目,真正的生存途径必须是面对市场,面对观众的。这就形成了作者――作品――观众的三位一体的互动表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戏剧有更好的发展,怎样通过文化产业的赢利而加大戏曲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怎样通过人才的培养来创造新一代的表演者和懂得欣赏的观众群,从而重新架构戏曲艺术在众多艺术样式中的地位和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这些相继出现的诸多问题摆在了每一位戏剧工作者和艺术教育者面前。不同的剧种在今天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有的剧种随着时间和受众范围的缩小而渐渐萎缩甚至消亡;可是有的剧种不仅有了发展而且发展空间还相当广阔。这些现象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在戏曲人才的选拔,戏曲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大初高等教育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营造新一代的欣赏群中入手,从继承这个角度探讨戏曲艺术这一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属性;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切入研究其这一民族文化形式的内涵和诸多的戏剧元素;从戏曲的开拓上聚焦,研究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发展的文化积淀和它的内驱力。

三、戏曲艺术教育的拓展空间

从戏曲艺术形成的表演者、教学作品和观众的审美素养的三个主体性体现来看,我们认为哪个方面都少不了教育的立足先行。

1.戏曲知识的普及成为艺术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之一

很多人会想到或认为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会是戏曲艺术教育的第一步,笔者却不这样认为。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这样长期且艰苦的过程中才能练就艺人的唱、念、做、打的好功夫。而这程式性恰恰是戏曲的精华所在。戏曲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门类,而且秉承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写意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绝不是一个十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能过理解和喜欢的内容。所以让孩子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从而选择戏曲表演这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戏曲艺术教育的普及问题上,还应想到我们的教育要从兴趣入手。其实真正的戏曲艺术的熏陶和培养到也不一定要从成形的戏曲剧目或演出中获得。戏曲艺术既然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所包含的元素就有很多,其中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的钟爱。比如,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08年赴德国演出的节目名为《小花旦》,该节目是从京剧表演中得到启发,利用京歌、脸谱和服装、以及角色行当中的“花旦”和“武生”的结合,在德国深受小朋友的欢迎,引起了超前的反响。

可以说,让京剧进小学校园是非常难得的想法和好的尝试。但是戏曲以什么样的形式进校园是非常关键的,难道说让四岁的孩子唱《秦香莲》就是真戏曲,让孩子唱京歌就不是吗?难道让孩子学着小翻、旋子、圆场、水袖就是真戏曲,让孩子穿上可爱的戏装舞蹈就不是吗?难道说把脸谱画在脸上是真戏曲,画在纸上就不是吗?难道说只有戏校里的老师教出来的才是戏曲,我们的美术老师、舞蹈老师教出来的就不是戏曲?我看,利用戏曲艺术中的某些元素来调动孩子的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喜欢上戏曲,能接受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发展戏曲和继承戏曲艺术的第一步。

2.戏曲人才的选拔应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到均衡不同剧种。中国的地方戏多达300多种,但在人才的选拔中非常明显的有所偏重,比如地方艺校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会把条件较好的学生分到京剧等大剧种的班里。以至现在很多地方剧种发展不容乐观,这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面。

在选拔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文化素养的基础,戏曲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的戏曲教育是从孩童时代起的,练得是童子功,这种训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以至成熟。今天的戏曲艺术教育依然秉承着“师造化”的传统,按照老师的一招一式摹仿训练,所谓特色也各成宗派。而且在戏班学习的孩子历来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关注,试想中国的戏曲艺术是在综合了多重技艺的基础上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研磨,集众多艺术元素和艺术家的心血一直顽强的走到了今天。是一块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瑰宝,才以它夺目的色彩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更应该为它不断的汲取营养,滋润成长。不能一味的取材而不丰富,把一份有内涵有意蕴的文化产品,变成机械的劳动和熟练功、架子活,那就是太可悲不过的事情了。

3.戏曲艺术教育方向要观注到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双重领域

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戏曲艺术教育是两回事。前者说的是专业人才培养,后者则是专业人才和兴趣人才的双重效应。

对于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是有难度的。首先,戏曲艺术教育大多都停留在中等教育阶段,大部分以艺校或艺校升格后的大专结尾,专门培养戏曲艺术人员的高等院校少之又少,这就形成了宝塔形模式。其次像中国戏曲学院这样的院校每年培养的大学生能到地方艺校作老师的又更少。大多数老师可以说是产自院团的高职称人员或艺校的毕业生,形成了圈里转的状态,对于学生的突破、创新与交流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再次,综合性大学办戏曲艺术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生源紧缺:生源主要来自地方艺校,而地方艺校的优秀的毕业生都会选择专业培养院校;我们现在的戏曲团体还没有出现学历热的现象,大部分艺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戏曲团体,没有就业和求学的压力和紧迫感,就业就又分散了一部分生源。其次地方艺校的学生由于长年的技术训练很难达到各省市规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的分数线,又给不多的生源设置了一道障碍,能考上学的就更少了。生源少,投入大,久而久之办学就成了萎缩状态。甚至有的院校一想到这样的问题就对办戏曲艺术教育望而却步了。这些问题也都希望得到有关政策的关照和关注。才能让有志进修的戏曲人才顺利进入高等教育的环节。

但是戏曲艺术教育不仅仅限于专业教育,有很多成功的或良好的经验在各大院校开始尝试。比如,在文学类课程中开始中国戏曲史、戏曲唱词写作、戏曲舞台形态和导表演艺术体验这样的课程,让戏曲走入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始的过程中开始戏曲脸谱、戏曲身段、戏曲唱腔等课堂实训课,让艺术形式走进课堂,让高校学生和戏曲艺术零距离接触;组织学生进剧场现场观摩,真正体现戏曲艺术的综合化表演和全面的展示,体验剧场效果带来的巨大的震撼力;在高校社团文化中开展戏曲兴趣社团,并组织交流演出,培养新鲜感和实践参与的能力,让孩子走上舞台,变成为我的行为,增强主动性和荣耀感。这些对于戏曲艺术的普及教育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力。

4.电视媒体等宣传形式的有效运用。

传统的人才选拔是通过求学的途径进行的,但随着多重媒体的介入我们近几年发现电视大赛不仅成为人们关注的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而且也间接的完成了人才选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