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篇1

引言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与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含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学、人体学与遗传学等内容,重点与难点都比较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课上讲,让学生们在课下死记硬背,那么教学质量与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即使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也未必能使学生们理解内涵,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在生物课程上开展实验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开生命的奥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开展教学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1]。

1.初中生物教学开展实验课程的重要意义

1.1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因为生物课本都是些静态的缺少生机的图片,也没有优美的文字吸引学生,所以单纯讲述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降低生物的枯燥感,并且能慢慢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动物细胞结构的时候,老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教会学生们使用显微镜、制作细胞标本、涂片与装片等,学生们对亲手操作实验兴趣度比较高,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能力

生物理论知识是比较笼统的,有的知识点超出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如果强硬地让学生们记住,那么其效果是不好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剖析重点与难点,从而降低学生们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们的心理负担[3],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植物花的结构”时,可以借助采摘的桃花动手尝试。在放大镜下,能更好地理解桃花雌蕊、雄蕊的形状和组成,同时将花的各个结构与概念相对应,从而将书本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活化,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理解记忆。

1.3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动手能力普遍偏弱,“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掌握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生物实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亲自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未知事物的习惯。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观察能力

实施生物实验课程,可以引发与启迪学生们思考。例如,草履虫为什么能够趋利避害呢?它能趋向培养液而不是盐水,是因为它有应激性,所以它才能把好的与坏的区分开来。因此,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发散思维。再者草履虫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细致地观察才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4]。

2.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实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课程

实验教学要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如果生物课程与教学内容无关,对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就只能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设计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时,要严格备课,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5]。

2.2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

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明确,方法要适当。例如,在人体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有,让学生掌握物镜、目镜、载玻片等调整方法,使学生学会涂片、装片,使学生知道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液等知识内涵与各自的功能与作用等。通过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们知道要学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并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2.3实验演示可视度高,易于学生们观察。

在生物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验器材要求可视度高,以便学生们观察。如果学生们没有观察到实验的详细过程,那么该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失败的。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过程要放慢,如果学生看不清或者没有弄明白,实验就要重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例如,演示“观察叶片结构”实验中的徒手切片,可以通过投影仪放大,老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实验方法和其中要注意的细节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4实验教学力求简便,易于学生们理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要太复杂,力求简便易懂,强化实验的实际效果。因为初中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实验,以便学生们吸收与消化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观察动物细胞”实验中,只要轻轻地用牙签刮下口腔内侧壁,然后把牙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就制成临时装片了。

2.5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们思考。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演示实验,这样的效果是不佳的。要多多与学生们交流,可以采取问答方式,也可以采用互动方式,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与了解。例如,在介绍草履虫的实验时,我会问草履虫细胞内的细胞质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会不停流动呢?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细胞质流动有利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点。

2.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生物教学。

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与承受的能力选择教学内容,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青蛙或者鱼类的解剖实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开展动物的解剖实验,已经超出了学生们所能够承受的心理能力。如果选择动物活体实验,就只能选择低等的生物作为标本,而不能选择脊椎动物。

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

3.1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机械地演示实验,如果只是演示则教学效果是非常低的,只有在演示过程中不断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才能引发学生们思考生命的奥秘与自然的奥秘,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细胞进行形象的比喻,方便学生们理解,同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世界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只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3.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现在初中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动手,在开展学生动手实验以前,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免损毁器材。例如,做细胞实验时,要使学生们掌握安装显微镜,调整目镜、物镜与涂抹玻片等。

3.3逐步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在室内实验非常重要,在室外实验也同样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生物实验课堂转移到室外。例如,学习生物的根系,老师吩咐学生们每人拔出一根杂草,分别要学生们指出根尖、根冠等,可以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帮助学生们吸收与消化笼统的理论的知识。

4.结语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学实际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积极开展初中生物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树立实验教学的意识,并且注意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我国生物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仁雄.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刘胜刚.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与实验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徐世英.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民生;创新途径

今年初建设银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推出服务民生领域“民本通达”系列产品综合服务产品,自

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银行业科学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一、服务民生是国有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是经济领域中的市场竞争性行业,其发展既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要满足企业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中从事经营活动的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是其经营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经营效益谋发展,既要重视利润的规模和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利润的结构和质量的提升,处理好速度、效益、质量、规模之间的关系,坚持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求发展,正确处理股东、员工和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稳健、持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内涵可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各项业务整体统筹协调发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增加规模,实现效益总量、质量、结构的稳步增长,从而达到速度、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风险控制、资本约束、成本约束为前提,追求发展的质量、规模与速度。加快发展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办法,不顾客观条件的发展是有害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首先就是要明确发展的约束条件,是在满足诸约束条件下实现的发展。银行发展的约束主要有成本约束(包括利息费用、税收、拨备、资本金占用、风险损失)、管理约束、人才约束、法律约束和监管约束。

二是以结构优化和流程整合为重点,追求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国有商业银行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是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利润的规模,更应注重利润的结构和质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利润总量的增加和利润来源结构的优化。同时,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重组和整合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的业务处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实现科学集约化经营发展,以提高发展的效率。

三是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为目标,追求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中间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开拓推进,实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变简单的借贷信用中介为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务的机构。

四是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追求发展的和谐与统一。银行属智力密集型行业,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民生的基本途径

民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标志、执政党的目标、改革发展的目的、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当前面临的民生问题,一是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所必须的衣食住行基本条件;二是保证人民群众实现自身价值和生活质量所关联的领域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问题、基础医疗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形成领域。无论是基本条件还是必要条件,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的改善,可以解决生产力的释放;可以培育新的更高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可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可以解决市场经济的科学有效。服务业和民生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特征明显、业务种类繁多、发展潜力巨大、蕴藏无限商机的新兴市场,将成为今后银行业重要的竞争领域。

建设银行通过“民本通达”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民本通达”是建设银行服务于民生领域的核心品牌。“民本通达”的推出是推进客户结构、产品结构、收益结构优化的一个战略布局,是实现对公业务转型的有效尝试,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率先应用于机构类客户群,进而连接对公对私环节,全面提升建行市场竞争力的一次创新和探索。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领域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全力支持国家民生领域建设。“民本通达”系列产品综合服务方案客户涵盖面广、产品融合度高、部门关联性强、平台跨度大,有着极好的延展性和可扩充性。主要业务产品有四大板块:教育惠民板块包括办学省心、授业无忧、校园e通、前途有助;医疗健民板块包括名院发展、数字医院、固本强基、助力民营、新型医购、医护理财;社保安民板块包括安全无忧、增值有道、实全实美、和乐随心;环保益民板块包括绿色融通、绿色管家、绿色生活、绿色能效、绿色公益。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系列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政策,民生领域成为关注重点,与民生关联最紧密的商业银行面临着重大的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如何认识、理解、组合和把握,最为紧迫的是紧紧抓住这次拉动内需的机会,将一个时段性的机会作为一个战略性机遇,将一次业务机会作为一次战略定位、战略调整和战略选择。商业银行在民生领域的服务差距不是资金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是资源也不是科技,而是经营理念、经营思路、市场感悟、策略调整和机会把握,而最终体现在金融服务能力上。金融服务能力既是衡量银行市场敏感性和社会责任的标尺,也是衡量其商机把握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的标志,同时也是商业化改革和业务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现在国内各家银行对民生领域的服务应该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各有领悟、各有涉及,但还没有形成整体上的差距和实质上的差异。

建设银行通过“民本通达”开拓服务民生领域一是应做好认知准备。1、吃透政策。抓住了政策,就抓住了市场,抓住了政策的变化,就抓住了市场的变化,抓住了政策的上游,就抓住了市场的先机。在业务转型中要克服“规模冲动”和“大行情节”等问题,急需更新发展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2、科学看待市场,看待发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对新兴市场的认识和商机的把握上要与时俱进,不可经验主义,不可陈旧思维、简单应付、以不变应万变。看市场要看趋势(动态地看),看客户要看成长性(发展地看),看需求要看变化(科学地看),看水平要看竞争力(本质地看)。3、抓主线、讲策略。现在抓民生领域,不是去寻找一个全新的客户群体,也不是去建立一个孤立的业务体系,而是将目前我们手上已经做的或将要做的零零散散的业务整合起来,串起来,串起来以后去与国家政策去衔接,找到方向;串起来以后去与客户需求去衔接,找到路径;串起来以后去与同业先进水平去比较,找到差距;串起来以后去与市场原则去衔接,找到方法。

二是应做好策略应对。1、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抓关键环节和有效市场。民生领域服务关联性强、产业链长,商业银行对其商机的把握要从整个产业链条中考虑其商业价值和利润贡献,要寻找其中与银行自身发展匹配的、附加值高的有效市场。 2、学会“搭平台”、“巧借力”。平台越搭越大,机会越搭越多,越搭平台业务越主动,成本越低,收益越大。不仅组织架构上要搭团队,市场政策分析还要搭智力,金融需求细分还要搭互补和共享,产品还要搭组合。借力出海,远航。3、注重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按照竞争力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和应对市场变化趋势,研究传统客户和新兴客户的不同需求。4、找准主攻方向和目标。在宏观中找变化,在中观中找位置,在微观中找商机;在市场定位上:确认潜在竞争优势,准确选择竞争优势,确当地向市场传播企业的定位观念;同时,建立和完善实现目标所必须的管理体系(包括行业分类、客户运用、资源配置、指标考核、科学组织推动等诸多方面),真正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5、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时候,注意防范操作风险。在当前国家投资拉动经济的环境下,在多和准、快和好之间找到平衡。不是没有分析和缺乏研究的简单否定和盲目决策,而是现代银行和现代金融企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定的风险文化,做到又好又快。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选择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采取有效对策,才能趋利弊害,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舞蹈课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

一、明确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舞蹈技能训练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训练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笔者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前两年时间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芭蕾形体训练,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舞技巧。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集中第三年时间对学生进行儿童舞表演和儿童舞创编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会跳,还要会编,掌握创编舞蹈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由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上述特点,教师必须合理编排课程,正确处理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1.基础训练。学生必须接受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具备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的同时,使学生具有优美的体态。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

2.民间舞训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通过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笔者主要选择了藏族、汉族、蒙古族以及维吾尔族的民间舞。除此之外,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

3.儿童舞及儿童舞创编。儿童舞表演的训练,笔者主要采用了北京舞蹈学院校外考级教材和复旦大学《舞蹈基础》教材之中的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教学中,一是要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象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进入童心世界。在学生具备了儿童舞蹈的表演能力和收集了一定的儿童舞表演素材后,再有步骤地把儿童舞创编理论传授给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侧重实践应用,并以每天留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创编的技术应用和乐趣。要克服和避免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兴趣;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去创作。

二、重视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还需要经验的积累,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加强教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能将意思表达得尽量简洁、明了和准确,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并反复实践,臻于成熟。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自身动作要领,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这一点对今后从事舞蹈教育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点,主要采取“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思考,自学互学,在提高观察、分析、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果

舞蹈艺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舞蹈是一种人体动态艺术,具有“立象尽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历来为舞蹈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需认真处理好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融洽性,使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艺术享受。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先生曾谈到:“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也只能严厉到一定程度,如果长时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的话,也会使学生感到伤心、压抑和痛苦,从而削弱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如果再加冷漠无情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大。”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学生只有在平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在尊重和爱戴教师的基础上,才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施展才华、各显其能。舞蹈的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以及在世界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学前教育阶段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因此,必须重视学前教育教师舞蹈技能水平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纵观中学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生物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前途不容乐观。由于近些年生物没有被列入中考范围,所以生物学科在我国初中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为“小学科”,是教师眼中的“豆芽科”,是学生眼中的“副科”。应该如何改变生物教学现状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呢?核心问题就是:纠正教师和学生的错误观念,摆正生物学科的地位。

一、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1.认识生物技术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术发展水平,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生物技术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生物学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的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经使生物学这门古老学科焕发了青春。随着它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作为药学、农学、环境等学科的基础,更为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材料与工程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展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让学生认识生物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对生物课程的态度,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打消生物是“小学科”的观念。

2.认识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课程是初中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的重要途径,对我国以后生物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前几年全国上下大兴素质教育,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考不再考生物学科,只在初二下学期结业,使得生物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尴尬。许多学校生物专业的教师纷纷改行,生物学科成了“捎带”、“搭配”,以致教师和学生忽视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学科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令人担忧。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

二、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认识到初中生物的重要性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为以后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1.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规定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大体方向以及学习生物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及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大纲规定,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结论,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思路明晰,训练步骤高效,这才是较完美的课堂教学。当今的生物学教学已经渐渐超越了限于知识传授的结论式模式,而转向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知识发生,亲历问题研究,总结相应知识,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优化获得未知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使学生在生物学习时自如运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深入地探索生物的奥妙。

篇5

关键词:山区 初中生 生物学习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66-02

1 前言

生物技术是新世纪的重点科研领域,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1]。为此作为为生物教学做基础铺垫的中学生物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新课标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生物教学和实验,实现学习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2]。在新课程改革中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这对于山区初中生来说生物教学变得更为艰难,长期以来,山区初中生仅仅是将生物当作一门“副科”去学习,他们只重视应试而轻视实际运用,导致学生迫于升学压力,不重视生物课程的学习。因此,研究山区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特点、解决他们的生物学习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与迫切。本研究通过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并记录山区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情况、总结其特点,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帮助山区初中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法于2013年9月,在陕西省商洛市某山区中学进行实地研究,分别从该中学七八年级各选取一个班,通过在平时上课过程中观察、记录各年级学生在课上的具体表现,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在课上所强调的知识类型,总结出山区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特点,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3 农村山区初中生生物学习特点

3.1 学生重视程度低

3.1.1 缺乏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被调研学校的生物课堂状况,发现约3/4的学生在课上听讲,约1/2的学生能根据教师在讲授内容上的重难点作笔记。少数学生或睡觉或做小动作,主要分布在最后两排。值得提出的是八年级学生中听课、记笔记的为数更少。课上当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时,往往只有两到三个学生主动举手。课后当问及他们是否喜欢生物时,1/3的学生表示喜欢,但他们对课堂活动却表现冷淡。

由此可见,山区学生缺乏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他们只体会到了生物作为一门学科带给他们的枯燥,而没有体会到它实践的乐趣。此外,通过对该学校生物教师的访谈,也得出了相同结论,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对生物并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一开始对生物确实怀有好奇心,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除了部分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生物,有的学生甚至在生物课上完全不听讲,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3.1.2生物学习动机片面强调应试――以应试作为学习动机

动机是人类各种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如一个学生为了考试分数、班级排名、教师表扬等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活动本身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并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3]。

由于最近几年中考的改革,生物课程并不在中考笔试科目中,迫于升学压力,走出大山的渴望,再加上学生自身对考试、对老师赞扬以及班级排名的看重,自然而然就偏重了应试的目的,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目的,主动放弃了生物课的学习,有的甚至上生物课,看的是语数外等其他科目的书。说明山区初中学生缺少的是生物学习的动机,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生物这个日新月异的学科在现在未来的重要性。

3.2学生动手能力低

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造就了山区学生的特殊特点:他们认为学习是走出大山,远离农活,远离背井离乡做苦工,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且山区的艰苦生活环境及乡俗文化禁锢了孩子天性的灵活,他们害怕甚至畏惧动手做实践活动,他们在读书或写作业时,充满期望和享受,相当的认真。但在要求动手做实验或是实践时,就充满了恐慌,手足无措。而且,老师在要求做实验的时候,有些学生甚至说,课都没听怎么做或是实验考试最多也就10分,不值得我浪费这时间,而且交通闭塞导致的与外界隔绝让他们认为,做生物实验没有用处。并且大多数的实验用具,这些学生都没见过,这无疑增加了讲解实验的难度,做起来更不用说了。山区教育资源和设备的有限,更是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愿望雪上加霜。种种这些情况都限制了山区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3.3 学生对生物学科认知程度低

山区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远,导致山区学生严重脱离现代社会,比如我实地研究的这所中学,四周都是大山,离城里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其中就有一个小时的山路要走,每天早上一班车去城里,下午有两班车可以回来,其余的时间都没有公交车。大部分学生的家里只有电视机,电脑几乎没有,所以在网上查阅信息根本是无稽之谈,有些学生甚至之前都没有见过电脑,直到上学后,才在学校看到了电脑。在课堂上,老师曾经向学生们提问袁隆平是谁时,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有个学生竟然说是动物学家,在一片哄笑声中,又不免滋生出一丝心酸。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孩子们要怎样去了解现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领先的生物领域,在他们眼中的生物,在他们理解中的生物也仅仅是那薄薄的课本而已,抑或是偶尔在电视机中看到的浮光掠影。所以山区自身的条件束缚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4 山区初中生生物学习的影响因素

寻找影响山区初中生生物学习的因素,可以有效纠正初中生在生物学习上出现的盲点,也能对教师的下一步教学作出指导。影响山区初中生物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也较复杂。本文通过实地观察研究最后分析整理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4.1缺少生物学习的物质支持

在我国,山区是贫穷落后的,像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出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在此次调查中,该校中学生连书本上的配套挂图、模型都不能保证全部展示,学生在上生物课时,大部分都只靠自己想像和理解,尤其是在做实验的时候。生物学科离不开生物实验,生物实验室推动了解生物,掌握生物的重要途径[4]。想要学好生物课程,生物实验和生物实践时是必不可少的。山区的实验条件差,实验器材简陋,限制了生物实验课的开展,也打击了生物教师的教学热情。

4.2生物师资薄弱

当前,山区几乎没有专业生物教师,大部分都是其他科教师兼任,本研究中商洛市某山区学校生物教师由语文专业教师兼任,他同时还带了一个年级的语文课。山区生物教师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偏、生活条件苦和教学质量不受重视等[5]。导致很多生物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山区支教。再者就是初中生物在中考中的“鸡肋”地位,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中学生物教师的选聘,导致以上现象愈加严重,山区初中生物教育的发展愈加受到限制。

4.3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属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强。父母的生活习惯、个性品质和文化素质都无形地影响着他们。调查中了解到:家长是小学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子女学习成绩差的约占2/3,学习成绩优良的约占1/6,家长是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子女学习成绩差的约占1/5,学习成绩好的约占2/3。大部分学生家长是农民或外出打工者,儿童留守现象很严重,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具备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

4.4小学基础不扎实

生物作为科学课在山区小学学习中未受到重视,生物教学条件较差,不能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导致小学生物学习基础差。由于生物课程不列入升学考试,生物学习仍不受到学生的重视,生物学习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均较差,学生生物成绩低、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生物更不感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城市学生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小学学习期间,已基本认识部分生物仪器设备,亲自完成某些科学小实验,对生物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较于城市学生,山区学生生物学习更为困难。

5 改善农村学校生物教学现状折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山区初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四个主要因素,特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5.1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

山区经济落后,学校教学环境简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投入专项资金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并配备完善的实验器材。另外,在城市大力宣传向山区学生献爱心活动,如让城市的学生把用过的实验册,实验仪器,和一些科普书刊捐给山区学生,这样可以为山区学生节省大笔开销,解决他们学习生物时所面对的困境。

5.2加强教育管理层对生物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学科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国家的科研建设也少不了生物学科的助力。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只有教育管理层以及各中学领导真正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摆正生物学科的位置,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才能招揽更多更好的生物师资,才能彻底解决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的尴尬局面。

5.3对山区生物教师进行职前或在职培训

首先,应针对山区生物教学实际进行培训,而不要偏重理论说教。如针对山区学生实验操作的问题,就要对教师进行实验方面的培训;山区学生对生物学科背景知识知之甚少,那就不但要让教师明确生物学科的发展史,还要让教师知道生物学科在各行各业的先进应用及相关人物。其次,山区生物教师的培训要经济实惠,最好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按就近原则在当地定期举行培训,这样可以为山区教师节省差旅费,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精力充沛。

5.4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

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十个一级主题中,有四个主题是关于动植物研究的,山区学校位于山区,山区环境优美,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相当于天然的实验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周围这些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自然,融入课堂之中,还可以利用山区学生自身种植和养殖的经验导入,让学生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样生物教学就能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6]。6 结语

山区生物教育是生物科学在山区中学普及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城市而言,山区生物教学更是困难重重,不仅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山区生物教师的不懈坚持努力,积极创新,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让山区学生接受更好的生物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基于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的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

[2]许宗仁.农村生物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永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重要性;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教育的核心走向是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与拓展能力,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领悟人文关怀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初中生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这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成当前初中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渗透,势在必行。

(二)由受教育群体及生物学科特点所决定

初中生物教学的对象是刚从小学毕业的青少年,多数年龄尚处于十一岁到十五岁之间,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施加正面的引导,初中教育因此显得任重道远。学校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对于端正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对于初中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也是由生物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生物,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某些生命特征的个体或群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产生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珍爱生命,严肃处理与生命攸关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而不失和谐的世界。

(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

任何教学,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人,促成人更好更快的成长,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有的人误以为人文关怀只是诸如语文一类人文学科所要重视的东西。初中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人文关怀,就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无法称为完整的教学。如果说语文之类的人文学科是从文化的角度去阐释世界文明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那么,生物教学就是从生物(人和除人以外的动物)本身构造去搞清楚人类和世界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两者只是探讨的角度不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从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认识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我们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客观地认识到其重要性――也就是正确认识做这件事的价值――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去做好它。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首要的也是准确认识这一行为的重要性。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才会有意识地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知识的传授流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良好而完整的生物教学;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会认为生物老师在课堂渗透人文关怀为“多管闲事”。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宣传,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形时进行妥善处理;也可以出一些与生物教学相关的黑板报,将人文关怀渗入其中。

(二)以人文关怀为导向,领悟生命之真谛

初中生物教学要坚持以人文关怀为向导,领悟生命的真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每个人都具备拥有生命的权利,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是平等而同样珍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一生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再拥有。这启示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警示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举个例子,在学习《健康的生活》这一个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危害生命安全的不良习惯,包括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游戏等,告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法中学习,可以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充分借助学科衔接点,传播人文关怀

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时,应该充分借助学科的衔接点,尤其是一些人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点,来展开人文关怀的传播。比如,现在的初中生物课本有“生物学与文学”的专题小栏目,为我们的人文关怀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文学的积淀基本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真实的记录着文明发生、发展的点滴,将文学引入初中生物教材,无疑是有卓识远见的。一方面,文学的加盟可以促使生物教学的诗化,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之美;另一方面,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所学知识。

总之,人文关怀的渗透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应尽之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实施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渗透,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素质教育内涵的要求,也是由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实现将人文关怀切实渗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初中生物老师要以人文关怀为指引灯,指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还要关注学科间的衔接点,积极传播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巩美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生物学科是中学生认识大自然、认识自身生理结构以及成长过程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生物学科的地位不高,许多学校教学设备匮乏,生物教学只停留在枯燥的讲解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在几年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应该认识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课程是初中的必修课程,各个地区对初中升学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相同。我们这个地区生物学科是在初二下学期会考,会考成绩以等级制度评定,计入中考成绩。但是,本学科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心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生物学科成了“捎带”,以致于学生忽视了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每周两节生物课,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可能在讲解中不求甚解,有时候甚至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必要的结论,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生物思维,使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生物的兴趣。

二、应该提高教师的修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渊博的知识,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品质。至于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应包括丰富的学科外知识,生物学科是一个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所以,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为,努力成为一本万能的“字典”。

三、教学方法灵活

1.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为了给学生学习生物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例如,在讲合理膳食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知识:眼下正是产萝卜的好季节,这个季节吃萝卜有什么好处与禁忌,怎样吃才更有营养呢?好处:清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禁忌:胃肠功能差的人应少吃萝卜,因为萝卜属于凉性食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

讲点有趣的生物知识以引起思考。例如,在讲缩手反射的过程之前,可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如果手不小心被针刺到,你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缩手”“痛”。“对了,那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呢?”学生陷入思考,教师这才开始讲解反射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生物转,从而迸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2.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生物,许多生物学现象和原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教学应该就地取材挖掘教材的生活点。例如,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明白:因为树阴能够遮挡太阳光,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浓厚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然后再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3.注重课堂上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而做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虽是一所山区学校,在目前有很多实验设备没有配备,条件有限,但是一些条件允许的实验是肯定要做的,比如,制作叶脉书签,通过这些适当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

4.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但是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设计成多媒体教学,因此要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尽可能使多媒体发挥出它的功效,把课本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使生物知识变“活”了,生物课不再像一潭死水,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时地加以讲解点拨,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由教师唱独角戏,要重视师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技能和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时时地保持充电的状态,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永远获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我想这也是所有教师一生所期望的最大的荣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建康.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07).

篇8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OECD认为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2.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① 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 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 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3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

3.1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适应与进化等。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3.2 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3 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例证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4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4.1 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① 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② 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4.2 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4.3 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4 要体现融合性

① 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② 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③ 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⑤ 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发现,一起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途径

一、引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相较于语数外科目不够重视,这就凸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策略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即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的巧妙,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挖掘感兴趣的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性的融合,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的逐渐受重视,家长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在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上不够优越的学校面临严峻挑战。龙海五中处于城乡交界处,在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涌入漳州市就读的情况下,招收的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其中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够高;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浑水摸鱼,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性格的影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或是见解,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等,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二)个案法。结合学生个案探索与总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法。进行口头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作出理性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总结出经验,形成最终成果。

四、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最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优雅的言行举止及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做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自然情绪高涨。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多种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发展,以对多种教学媒体做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理论性、实验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时得到必要的辅助,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最终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引导学生沿着课堂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这样教学就变成学生想学,教师不用再像“满堂灌”那般疲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特别是在生物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包括:不霸占课堂,给学生以充足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指引导,不点破,知识重难点留待学生自己领悟,只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做到尊重与欣赏学生的创造性,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单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事实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并由此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探索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喜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充分,为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此外,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不断反思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

(二)学生方面。学生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转变了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对生物学科由厌学发展到爱学,学习过程也因此而充满欢乐,并且学会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生物学习,更是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六、结语

今后将进一步与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兴趣及作业成绩进行跟踪了解,确保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将继续在由教师想方设法找兴趣点进行知识传授向教师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力争实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从单纯感兴趣转变为喜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9):338.

[2]刘润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8):193-194.

[3]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7-68.

篇10

其实生物课虽然不参加中考,无论是对学生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这一节内容时,要和学生讲清楚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等,这些内容对初三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在讲酵母菌时,要讲清楚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必亲自做做馒头和酿酿甜酒,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在讲生理课时,一定不要回避,因为这些内容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往往忽视对这些知识的讲解,所以就更需要在课堂上讲,以免学生不注意青春期卫生而影响健康的成长。

我校是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专业教师师资不足,很多学科没有专业教师。教师对学科专业问题有时连自己都搞得不是很清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对一些实验的操作等方面不太熟练,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加上生物科在下面非主科,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使得任课教师教学时没的太大的责任心。

另外,学校没有专门的试验员和专门的试验室,对于一些实验教学和课外结合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和完成。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实验教学时学校认为比费钱、任课教师认为组织实验教学时费时费力都是实验难以正常开设的原因,所以很多实验教学干脆停留在口头上完成,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让学生记住实验的方法、步骤、原理,完全失去了实验本身原有的价值和特点。可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意识等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的生物教学应该从以下三点重视实验的教学。

一、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积极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女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等 ,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湘潭雨湖区那里借鉴经验,各区或几个熟悉的学校成立生物教学联组,定期开展生物教学、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共享教育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最后,要引导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生物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

农村中学实验设备落后,但有着城市无法相比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弥补学校仪器、设备和材料的不足,让学生自己去野外采集,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建立起有农村特色的样本研训。

1、教师要在积极的实践中开展研究,探索有效的实施新课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2、学生要让他们都参加到家庭家务中去,学习养家畜、家禽,帮助种菜、种田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最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