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 154_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inogen, LP (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 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DAI Yue-hong, CHENG Kao-zhen, QUXia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Xiaoshan,Zhejiang 311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 inogen (Fib), lipoprotein (a) [Lp(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cerebral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 on underwent carotid artery duplex ultrasonography to detect the intima_media th ickness (IMT) and the plaque format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Blood sam ple was drawn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FIB and Lp(a). Results There were 76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isorders, 29 of themwere increased IMT and 47 case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The averagelevels of FIB and Lp(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 rosclerosis disorders than those withou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isorders (bothP<0.01). The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w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evels of FIB and Lp(a) (bothP<0.05). Conclusions Plasma levels of FIB and Lp(a)are str ongly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 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Fibrinogen; Lipoprotein; Caro tid atheroscleros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血纤维蛋 白原(Fib)和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1,2]。我们对13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 超声检查,将其分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并同时检测其Fib和LP(a)浓 度,探讨脑梗死患者Fib和LP(a)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住的脑梗死患者13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 病 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入院前均未服用过调脂及降纤药物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和肿瘤等。其中男72例,女58例,平均年龄(63 .5± 5.8)岁,年龄>65岁80例(61.5%)。既往高血压病史93例(71.5%),糖尿病史46例(35.4 %),高血脂史58例(44.6%),吸烟史51例(39.2%),嗜酒史27例(20.8%),冠心病史57例(4 3.8%),心房颤动史29例(22.3%),心脏瓣膜病史3例(2.30%),合并房颤和瓣膜病患者均 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且经心脏B超检查未见心源性栓子。
有颈动脉硬化与无硬化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比较(P>0.05,表1) 。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后一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美国Acuson 12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 .5MHz),患者取仰卧位,从颈动脉起始处纵向扫查,依次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 叉和颈内动脉,检查内容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特征。以IMT ≤1.0mm为正常,1.0~1.2mm之间为增厚,≥1.2mm为斑块形成。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 /或斑块形为颈动脉硬化。
1.3 血浆Fib及LP(a)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未服用任何调脂及降纤药物,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抗凝血各2m l。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LP(a)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严格按说明书进 行操作,Fib采用凝固法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经过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发现,76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其中29例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7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Fib和LP(a)浓度的关系:130例患者平均血Fib水平为4.07±1 .31g/L,平均LP(a)水平为305.2±120.2mg/L。两组比较见表2。
2.3 不同水平Fib和LP(a)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按照该组平 均Fib水平和LP(a)水平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别评价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关 系。Fib低水平组(<4.68g/L)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48.7%(19/39),高水平组(≥4.68 g/L)为75.7%(28/37);2组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58,P<0.05)。LP(a )低水平组(<358.0mg/L)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51.1%(23/45),高水平组(≥358.0mg/ L)为77.4%(24/31);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76,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在脑梗死患者中,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Fib水平和LP(a)水平 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随着Fib水平和LP(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 也显著上升,提示在脑梗死患者中血Fib、LP(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 关性。
Fib在凝血、血小板聚集、纤溶活性调节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3、4]。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可刺激平滑肌细胞由动脉中层迁移至内膜 并在内膜增殖引起患者的内皮功能异常[5],并促进血管内膜吸附脂蛋白,增加脂 质在纤维斑块中的聚集,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血浆高Fib水平使粥样斑块巨噬细胞 帽的渗透性改变和斑块破溃的危险因素[6],因此,高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 斑 块溃疡和血栓形成有关。有报告,高Fib水平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1],与进 展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态观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斑块与初始比较增加20%)
[7]。与本文结果相符。
LP(a)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等AS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胆固醇代谢 及纤维蛋白水解作用有关[8]。同时LP(a)还能与纤维蛋白结合,形成LP(a)-纤维蛋 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上,使动脉发生硬化[9]。LP(a)在体内还易与动脉壁内的 氨基葡聚多糖(GAG)结合为LP(a)-GAG,促进巨噬细胞堆积胆固醇,造成AS。动脉壁存在氧化 修饰的LP(a)能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10]。本文发现LP(a)水平越高其颈动 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LP(a)和Fib异常增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 相关。脑梗死患者中血Fib,LP(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脑梗 死患者建议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及血浆LP(a)和Fib,为 进一步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及实施个体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Tribouilloy C, Peltier M, Colas L, et al. Fibrinogen is an independ ent marker for thoracic aortic atherosclerosis[J]. Am J Cardiol, 1998, 81(3):321-326.
[2]王贞.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 3(6):331-332.
[3]陈晓春,黄春,蓝玉福,等.纤维蛋白原对内皮细胞t-PA和PAI-I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05-308.
[4]Bini A, Kudryk BJ. Fibrinogen and fibrin in the arterial wall[J]. ThrombRes, 1994, 75(3): 337-341.
[5]Naito M. Effects of fibrinogen, fibrin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th e behaviour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 Nippon Ronen lgakkai Zasshi, 2 000, 37(6): 458-463.
[6]Mauriello A, Sangiorgi G, Palmieri G, et al. Hyperfibrinogenemia is associa ted with specific histocyt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atherosclero tic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J]. Cir culation, 2000, 101(7): 744-750.
[7]Sanguigni V, Gallu M, Novo S, et al. Cholesterol and fibrinogen as predicti ve factors of progressiv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 Int Angiol, 1993, 12(4):335-337.
[8]刘振国,余慧贞,陈生弟.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 外科学分册,1994,21(2):59-62.
篇2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鼠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40-03
现代影像学技术进展为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提供了较大帮助,但它不适应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正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因此积极寻找能有效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显得尤为重要[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用于评估颅脑损伤的血清学指标,不仅可反映急性脑出血程度,而且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疗效和预后评价重要指标[2,3]。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营养神经元的作用,近年来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对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4]。本研究观察了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ICU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5],并予以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为单侧幕上脑出血。排除标准:①小脑、脑干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②继发性脑出血、病情危重已形成脑疝或中重度昏迷、出血量增大需要手术治疗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脑出血量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营养脑细胞、止血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金路捷,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μg/支,批号090927)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对照组除不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测定 取静脉血3~5 mL,置于抗凝试管内充分混匀,2 500 r/min,4℃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试剂盒分别由上海川翔生物有限公司、Sigma公司和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2 临床疗效评估[5] 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进行疗效评定,其中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2.32、2.16、2.21,P <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3.12、3.14、3.45,P < 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t=2.13、2.36、2.44,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8,P <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恶心2例和皮疹1例;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3例、腹部不适1例和头昏1例。症状均较轻,未予处理后逐渐自行消失,未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14,P > 0.05)。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ICU的常见病,病情较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急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评估体系较复杂,但研究已证实NSE、S100B和MBP蛋白在急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疗效评估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6-8]。NSE是主要由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胞浆蛋白,S100B蛋白是主要由大脑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MBP主要是少突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强碱性膜蛋白。当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受损时,NSE、S100B和MBP蛋白从受损的神经元内漏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引起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异常升高,因此,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诊断和评估神经元损伤的敏感血清学指标[9,10]。通过调节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新途径。
鼠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细胞再生和修复必需的蛋白因子,对各种颅脑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通过补充外源性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发育,保护中枢神经元细胞,并能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功能调节作用;还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钙超载和抑制神经元凋亡等作用,缓解继发性脑损伤[11-13]。孟令秋等[14]研究发现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宋伟健等[15]研究发现早期足量使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保护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大脑神经元,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有关。
总之,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血之间存在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的变化是否与外周血保持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2] 李宁,沈建康,徐福林,等. S-100B,NSE和MBP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2):110-112.
[3] Lamers KJ,Vos P,Verbeek MM,et al. Protein S-100B,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nd blood of neurological patients[J]. Brain Res Bull,2003,61(3):261-264.
[4] 王飞,李世亭. 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例的疗效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6):435.
[5]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王蕾. 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15-17.
[7] Weglewski A,Ryglewicz D,Mular A,et al. Changes of protein in S100B serum concentration during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relation to the volume of stroke lesion[J]. Neurol Neurochir Pol,2005,39(4):310-317.
[8] 李振荣,王小林,马俊良,等.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动态变化[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3):127-128.
[9] 杨旭波,伍国锋.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变化的临床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2):1742-1745.
[10] 李波,曹国彬,伍健伟,等.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5):600-602.
[11] Matsushita K,Meng W,Wang X,et al. Evidence for apoptosis after inter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striatum[J]. J Cereb Blood Flow Met ab,2000,20(2):396-404.
[12] Qureshi AI,Suli MF,Ostrow PT,et al. Apoptosis as a form of cell death in inter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surgery,2003,52(5):1041-1047.
[13] 吴剑涓. 神经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药房,2009,20(35):2779-2782.
[14] 孟令秋,赵玉军,陈谦,等.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46-48.
篇3
当前,生物化学工程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哲学上来讲,环境和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之间发生的关系既有直接的关系,也有间接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身的改革和研究,比如通过对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发展规律,学会提高生物化学工程的使用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能力,以此来不断的调整个人自身,有效应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不可否认,随着机械化、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物化学工程在实现工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有效竞争都需要依赖于生物化学工程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从理论上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进能力是随着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水平而不断提高,对于有效应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和极端天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生物化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在改进自然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好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2生物化学工程的改进路径探索
当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化学工程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将逐步完善,生物化学工程要充分发挥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最新技术,积极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推动生物化学工程的不断完善。
2.1加强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基于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水平水平,鼓励更多的生物化学工程人员参与产品研究,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来提高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对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我国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科研开发人员的研究激情,促进我国生物化学工程产业的高速、健康地发展。
2.2提高生物化学技术产品转换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为有效提升生物化学工程的发展水平,需要重点加强生物化学技术产品转换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更多有效措施来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使之能够将研发、生产、销售融于一体,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尤其要加大力度去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此外,还要鼓励那些具有发展生物化工产业的企业加入该技术发展行列,向着创新型生化公司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生物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并有利于大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规模。
篇4
关键词: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生态化环境构建
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人类开始面临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关注生态、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全人类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态世界观,而这些都有赖于生态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生态教育的全面展开。
一、化学生态课堂的涵义
化学生态课堂即化学生态型课堂,就是要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化学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在“场理论”中提出行为公式:B=F(PE)(注:B=行为,P=个人,E=环境),意思是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性。
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直接制约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应是在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本文拟从化学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化学课堂作一初步的探究。
二、构建化学生态课堂的初步探究
1、化学生态课堂的自然环境构建
教室是课堂生态主体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优雅的室内环境能给师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比如,在教室内放上几盆绿色植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能帮助师生消除化学课堂上的紧张和疲劳;在教室一角养一缸金鱼,当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时,能减轻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抑感;在墙上布置一些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材料,如开设一个化学手抄报栏目,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行列式座位编排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化学课堂上座位的编排要根据具体的课型来定。如果是以讲授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行列式编排座位;如果是以小组合作或实验探究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圆桌式编排座位;如果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则可以让学生的座位相对集中,以便能够从较好的视距获取教学信息。
2、化学生态课堂的人文环境构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生命的舞台――化学课堂,其气氛是否和谐,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学过程是否愉快,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生态化的课堂就是要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基础,以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共同成长。
2.1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愉快课堂
首先,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幽默的言语,渊博的学识,丰富的表情,迷人的微笑,都能使学生喜欢上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喜欢上老师,他们便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不良情绪不利于造就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上课之前,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走进课堂。
其次,教师要剔除有色眼镜,怀有博爱之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光用成绩来评判学生,要尊重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2 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互动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通过创设情境可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如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创造一个人人参与的环境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六个符号表达式,让学生将其改写为化学方程式,比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再如课堂上让学生抢答“金属之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猜谜语”,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3 巧用生生互动,促进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由于发展水平、生活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创建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智慧。
如在学习保护空气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交流保护空气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各抒己见,如:少开车;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少用煤;使用太阳能;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少放烟花爆竹;加强大气监测;不焚烧垃圾;植树造林;种草皮增加绿地面积……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多于师生互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交流。同时,教师在生生互动的组织和参与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实现了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篇5
【关键词】低碳理念;低碳生活;环境保护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的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生物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正在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所以,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归咎与人类因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如“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新型材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低碳理念教育,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意识、环保意识,是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化学学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低碳意识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环境意识教育,这显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课标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低碳生活教育素材,掌握环境化学发展新动态,以便将有关环境问题方面的知识渗透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乐于接受。
比如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的“碳的氧化物”知识后,可结合CO、CO2的污染来源,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的危害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加以介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清楚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物质燃烧对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一次能源,同时开辟新能源,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的必要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低碳理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来自某一国家和地区,但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在高中有机化学中介绍卤代烃、酚、甲醛、甲醇、农药、塑料、橡胶等的污染时,可以从卤代烃等有机物的危害方面入手,使学生明白减少氟氯代烃的使用,寻找新的低污染制冷剂,开发无氯农药,有机化工厂的“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等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还可以结合“金属的冶炼”知识介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节约环保的关系,向学生渗透低碳生活理念。
三、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低碳生活行为
在实验基本操作中可以培养低碳行为。要求学生做到药品节约、防止浪费、污染,尽可能使药品循环使用。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固体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或用于花草的花肥等。
在实验设计方面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实验设计应要求做到实验步骤简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鼓励学生多设计微型实验(如简易实验、套管实验、点滴板实验等),这样不仅节约药品,也减少“三废”的排放。
四、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习惯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边环境的变化,在活动中增强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可组织学生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到周边的村庄调查农药的使用,水质的变化,到附近的工厂观察污水排放和净化过程,共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的“绿色”行动。
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有关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过程、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了解污染的产生途径、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废物对环境所造成危害,并尽可能让学生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公害处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学生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低碳生活习惯,也是现代人必须要有的一种科学素养,进而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形成低碳生活理念。
篇6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教育;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00-01
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篇7
一化学污染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
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污染物本身的性质、浓度以及污染途径和方式有关。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得暴露在其中的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等。例如在英国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东京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米糠油多氯联苯污染事件等。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5万多人终身受害等等。环境污染的急性作用显现较快,影响明显,易于引起人们的重视。
2慢性危害
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小剂量长期作用于人体至一定程度,可以产生慢性中毒。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含量虽微,却可通过食物链以千倍或万倍以上的浓度在生物体内富集。人在这种受污染环境中生活数月、数年后可逐渐引起机体的慢性中毒,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功能变化,使人群中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慢性危害常常并不引人注意,而是日积月累,缓慢地进行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觉察,往往己为时过晚。如日本流行的“骨痛病”、“水俣病”,都是这方面的突出例证。
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搞好环境保护,必须抓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一些知识,以便其在开发资源以满足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物质、文化需要时,可以对所有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所觉察和预见,并在开发活动中对此加以考虑,从而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第二,环境教育还应促进人们对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发达的经济也为保护环境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环境与经济统一的一面;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使工业产生的“三废”增多,从而加大对环境的压力,降低人们生活的质量,并且,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虽然能使经济得到短期的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是有害于人类的,因此,我们应该认清环境与经济的这种辩证关系,它实质上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第三,环境保护教育还应该使人们认清经济、政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所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某个环境问题可能会对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产生影响,例如温室效应、酸雨等,它们的解决毫无疑问地会牵涉到政治因素。因此,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环境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上讲,环境保护教育在建立改善环境的国际秩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使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对保护环境所应负的责任。环境保护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这一目的。要使人们明白,任何个人和团体的活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意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与改善环境中的责任。
三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30多年来,在教育、环保等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环境保护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一是专业教育。一些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环境类的专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一些专业开设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为环保事业输送了大量科技管理人才。二是岗位专业培训。面对环境系统不少人员专业面窄、知识老化等情况,开展成人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工作,提高了环保干部的素质。三是全日制学校的普及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强调把环境科学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近年来,也有不少地方开展课外环境保护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竞赛、论文、夏令营等形式,吸引了中小学生的参与。四是社会教育。环保部门通过举办学习班等形式,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说,我国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套多层次人才结构培养体系。但是,不难看到,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环境保护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环境保护教育面窄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每一个国民,都应该对环境负有责任。由于体制原因,我国教育或环保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一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有效地接受到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众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是因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环境保护教育。
2宜传力度不够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随时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各种公共媒介都负有宣传责任。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无论从宣传的广度与力度上都显得较薄弱。世界上公众环保素质高的国家,其政府都不遗余力地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电影、展览等新闻宣传媒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决策层和领导者缺乏重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保护,很多人往往以为只是环保部门的责任,在企业中,厂长经理也只注意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生态效益。所以应当提高领导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领导责任。
四师范院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意义
1师范院校的环境保护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才素质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文化、道德、心理等素质外,环境意识应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而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其中最主要一部分靠的是教师的传授,教师在讲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生产生活中有关的环境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师范院校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助于环境教育体系的完善
中国的环保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环境保护教育分为三部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的任务最重,如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能搞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就能随之很快提高,而学校教育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环境保护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师范院校的环境保护教育,对整个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
3教师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中坚力量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各级各类教师的专门机构。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哪一代人的事,它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永恒主题,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就目前的情况看,环境保护教育的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而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主战场又在大中小学。在中小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学教师有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是中小学搞好环境保护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在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4化学教育是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化学教师自觉地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育之中,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已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新内容。高师化学系承担着培养面向中等教育化学教师的重任,学生将来大部分将走向中学或其他相应的教育岗位,通过他们的教育将会影响一批又一批未来的化学及科技人才。
中学化学教师应有较扎实的环保知识,这就要求在高师化学教育中增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如环境化学、环保化工等,讲授环保的意义、污染的危害性、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工业废物的处理、现代环保新技术新方法等,把当今人们最关心的环境保护、能源问题等引入教学计划之中,这样既开拓了化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又教给了学生与化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与技能,以便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很好地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他们把保护环境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动,珍视环境与资源。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是百年大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师范院校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意义尤为重大,它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提高未来公民的环保素养,推动我国的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向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荣悌,赵广华.化学污染———破坏环境的元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陈践,朱青山,赵由才.环境教育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42-46.
[4]邹淑珍.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7(4):39-40.
篇8
科学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经过深刻的反思,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从各方面着手,从社会、生活、学习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化学科目已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意识.”因此化学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相互统一,所以化学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这一问题现成为化学教育者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学资源开发
1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过渡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严重污染等.人类在审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因此,环境教育成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而化学教学更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2 材料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化学与生活已是密切相连的了.而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一点在现今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有很大的体现.“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材料的出现不断支持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在材料科学已渗透到高中化学新教材之中,材料科学成为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化学与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体现目前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及方向,反映化学与生活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向学生逐渐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一种物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能源,开发新的能源是人类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后续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化学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内容不少.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在进行CO性质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
(2)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数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时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在学习了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后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怎样才能减小SO2的污染,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2 化学实验中提倡绿色化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较多.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再则,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污染空气.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
3 多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与环境接触.
可持续发展教育常常发生在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所以要给学生和环境接触的机会.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农药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
篇9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2〕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篇10
关键词:生态型;化学教学;教法研究
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以整体、协调、联系与开放的生态学教学观认识课堂活动,在课堂这一特殊环境中,教师、学生、教室、媒介等几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建构出一个以“师生互动和谐”为特色的人性的、和谐的、科学的、实践的化学课堂新体系。它不仅促进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还为培养“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能力高强”的优秀初中学生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实践平台。
一、化学生态课堂的含义
化学生态课堂即化学生态型课堂,就是要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化学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在“场理论”中提出行为公式:B=F(PE)(注:B=行为,P=个人,E=环境),意思是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制约着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着“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生态型化学课堂策略
1.化学生态课堂的自然环境构建
教室是课堂生态主体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优雅的室内环境能给师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比如,在教室内放上几盆绿色植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并且可以帮助师生消除化学课堂上的紧张和疲劳;在教室一角养一缸金鱼,当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时,能减轻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抑感;在墙上布置一些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材料,如开设一个化学手抄报栏目,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行列式座位编排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化学课堂上座位的编排要根据具体的课型来定。如果是以讲授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行列式编排座位;如果是以小组合作或实验探究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圆桌式编排座位;如果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的座位相对集中,以便能够从较好的视距获取教学信息。
2.化学生态课堂的人文环境构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生命的舞台——化学课堂,其气氛是否和谐,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学过程是否愉快,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生态化的课堂就是要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基础,以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共同成长。
(1)营造和谐氛围,构建愉快课堂
①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幽默的言语,渊博的学识,丰富的表情,迷人的微笑,都能使学生喜欢上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喜欢上教师,他们便会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不良情绪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上课之前,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走进课堂。
②教师要剔除有色眼镜,怀有博爱之心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光用成绩来评判学生,要尊重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互动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通过创设情境可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如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创造一个人人参与的环境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六个符号表达式,让学生将其改写为化学方程式,比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再如课堂上让学生抢答“金属之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猜谜语”,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3)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
实践证明,化学生态课堂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富有吸引力;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学得主动快乐,从而彰显师生生命色彩,涌现生态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印红菊.怎样建构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J].化学教与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