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篇1

关键词:电力生产 环境 污染

中图分类号:X77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厂产生的污染影响着空气、湖泊和溪流,影响着农作物、土地、动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电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是地区性的而且是国家性乃至全球性的。而现在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逐渐受到各级政府与人民的重视。

一、电力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分析

电力环境保护指的是发电、输电和配电各个环节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防护和治理,而发电过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电力环境保护所关注的重点。燃煤电厂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煤在锅炉内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烟气,其中所含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粉尘。他是燃料所含的矿物质以及在煤的开采过程中掺杂进来的灰、沙、土等矿物质在燃烧后随烟气进入大气的微小固体污染物。包括飞灰和未完全燃烧的碳粒。粉尘不仅使空气变得浑浊。相应地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及地面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2、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煤和石油等燃料中的硫燃烧后生成的污染物。其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SO2在潮湿的的空气中容易产生酸雨,从而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威胁。

3、NOx,(主要为NO、NO2)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燃料中的有机氮燃烧生成的;二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在温度高于1500℃时,空气中的氮气被氧化而生成的NO。与碳氢化合物共存于大气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能使植物组织机能衰退、生长受阻、落叶落果,造成作物产量下降;NOx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4、C02是煤炭在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0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腰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02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C02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

二、如何减少电力工业生产对坏境影响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建立排放上限的市场体系

环境监管所采用的方法不仅影响电力部门的环境作业,还将影响实现环境目标的成本。由于电力部门改革的目的是引入越来越多的竞争,因此,同时进行环境法规改革以适应更具竞争力的模式是很重要的。

使污染最小化的污染上限方法非常有效。典型的上限控制方法是将污染置于允许的水平上(即置于地方的、国家的、甚至国际地理基础上),然后鼓励相关团体相互进行交易,以便最有效地获得所要求的上限控制。交易者通过建立污染信用来实现,每吨污染物(如S02)为一个信用单位,信用最初由拍卖或其他分配方式配给。那些能够花费比通过拍卖买人所需信用少就能降低他们的污染输出的企业愿意这样做。实际上,一些企业发现,把污染输出降低到规定水平以下,还可以把自己尚未使用的污染信用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

2、建立发电绩效标准

在大多数国家,电厂排放量传统上按每单位燃料燃烧排放物的数量进行监管。历史上,采纳这种以输入量为基础的监管方式,是因为它可适用于所有部门,既适用于电厂也适用于工商业部门。这种方法还与美国根据电厂的成立年限和所用燃料的不同而对电厂设置不同的标准的做法相一致。然而,使用不统一的、以输人为基础的标准会产生一些负面结果。这鼓励了污染排放量高、效率低的电厂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效率较低的电厂继续生产,无法有效防止污染,因此与竞争性电力市场不相适应。

基于产出的绩效标准,可通过提供保证环境法规差异使污染性更大的资源不占有竞争优势的机制,来防止电力改革出现降低空气质量的结果。这种方法通过允许发电机在燃料源和控制技术之间做优化选择来提高经济效益。把标准降得足够低就能提高空气质量并减少发电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但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

(1)历史上就允许老电厂比新电厂排放更多的污染。虽然用低标准要求即将报废的电厂似乎行得通,但是这会产生不良后果,会给正在迅速走向竞争的电力市场带来巨大麻烦。老电厂即将报废,但是允许他们比新电厂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大大鼓励了这些老电厂继续运转,结果是继续污染。

(2)现在我们重点治理二氧化碳,微粒子,或水银。每次处理一种污染物的方法并不十分有效。这种方法成本高,因为控制一种污染物排放的结果是另一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要使污染控制成本和由电力生产引起的环境破坏的成本最小化,就要同时考虑所有主要污染物的情况。

3、使环境成本与电价一体化

随着电力工业的改革及其对市场和竞争的依赖不断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方式是把全部污染成本计人电力成本当中。如果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污染者付费”政策就应具备三个必备特征。首先,所有主要污染者必须付费。其次,所付费用必须足够弥补因污染造成的全部环境破坏的损失。第三,所得收入可用于补偿或防止污染,但不可按交费比例反还给污染者。

4、大力发展节能以减少环境污染

电力是一种生产投入的要素。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使用电和其他投入来生产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国内和国际消费者的需要。在生产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时消费电,就如同制造小汽车时消费钢材、修筑大坝时消费水泥、制作衬衫时消费布料一样。如果扩大移动电话的生产和销售,经济就会发展。但是,为了生产移动电话和所有其他商品和服务而过度生产和出售电,则会导致低效率和污染。

5、绿化造林

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木尤为显著。当空气流过茂密的林丛时风速降低。气流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烟尘、粉尘等就会沉降下来,同时树叶也会吸附部分烟尘。植物对空气中的C02含量还有调节作用。另外,硫也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只要空气中的S02浓度不超过受害浓度,植物就不会受害而能吸收S02。

总之,环保作为电力行业调控手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基础上,全国电力生产水平升级,大容量电厂的投运不仅满足了社会经济用电需求,也为关停小火电可靠的条件,从而为进一步节能减排,腾出环境容量创造了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诗坚.电力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科普园地

篇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重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减少污染排放,建立循环生产模式,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刻不容缓。工业污染是制约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工业增长是社会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的工业污染防治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有效地控制工业污染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于老工业城市重庆来说,工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近几年重庆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最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降低工业污染的排放是改善重庆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在重庆老工业基地重新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对工业污染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影响重庆市工业污染的主要因素和未来重庆工业污染排放量,不仅能够降低工业污染的排放量,还能够为重庆工业污染的规划和控制提供决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庆的环境现状。

2、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国外,Bruyn(1997)分析了经济结构、环境保护政策、排污强度、收入水平等因素对SO2的影响,文章指出经济结构以及环保政策对污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Laurent Viguier(1999)分析了1971.1994年间匈牙利、波兰、俄罗斯以及OECD国家的SO2,NOx和CO2的排放情况,并采用Divisia指数分析法研究了排放系数、经济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对排污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转轨经济时期,高能耗是造成高排污强度的主要因素。Selden(1999)和Selden(2002)分析了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保技术以及生产率等对美国大气污染和全球SO2的影响,并指出从总体变化来看,经济规模的增长以及生产技术的改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Hettige et al(2000)分析了工业生产总值、工业污染排放比例以及污染强度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加,工业废水污染将更加严重。Antweiler el al(2001)建立了理论模型研究了在国际商品市场上,生产技术、贸易规模以及贸易构成对全球S02排放的影响,并用相关数据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显示自由贸易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控制。

在国内,慕金波等(1992)探讨了灰色预测模型对某市化学工业三废的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几年内某市化学工业三废将呈现上升趋势。张劲等(200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市工业三废产生量的主要因子,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武汉市2010年三废产生量,发现武汉市三废产生量与城市规模和能源使用量关联度较大,同时运算出了预测值。汪东等(2010)运用指数函数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天津市工业污染排放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污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工业总产值、国际贸易、能源消费、城市发展、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投入以及排污费征收。耿强等(2010)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以及工业化进程对工业污染排放有重要影响,国有工业企业在排污方面可能存在双向效应,环保表现不明确。

综上,已有研究中关于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的选择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现有研究主要以SO2和其他个别污染指标代替工业污染。同时,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之前,关于各因素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方向性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中关于影响因素选择的合理性、研究和预测的针对性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目前,针对重庆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方面的研究鲜少。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及结合重庆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业污染影响因子,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固废作为工业污染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进一步对重庆工业污染的排放量进行预测。

3、重庆市工业污染排放现状分析

重庆工业结构以重型化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而且受历史、地理以及交通因素影响,重庆工业主要沿长江、嘉陵江沿线分布,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近年来,虽然重庆加大了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工业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通过对《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重庆市工业污染排放规模仍然较大,整体污染情况并不乐观。

图1描述了2003年以来重庆市工业污染排放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重庆加强了对三峡库区污水治理以及次级河流的整治,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却大幅上升。工业SO2、工业粉尘以及工业烟尘缓慢下降,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在2005年大幅上升,2006年以来有所下降,之后的几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纵观近年来重庆工业污染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不仅在排污总量上逐年增加,而且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虽然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控制,但从工业三废排放的绝对数量看,工业废水远远大于工业固废。相比其他工业污染指标而言,工业SO2、工业粉尘以及工业烟尘排放绝对量小,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污染状况。随着重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工业污染程度也将越来越严重。降低工业污染的排放强度,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是解决重庆环境问题的关键。只有对影响重庆工业三废排放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庆的工业污染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影响重庆工业三废排放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重庆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预测,这将有利于改善重庆城市环境质量。

4、重庆市工业污染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1 指标选择

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因素有诸多,包括自然因素、人文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然而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都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因此,本文综合了宋香荣等(2010)选取的新疆环境污染影响因子,张劲等(2007)选取的武汉工业三废影响指标,赵海霞等(2006)提出的江苏省环境污染影响因素以及包群等(2006)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时采用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污染定性分析以及结合重庆的实际,选取如下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对外贸易程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城市化水平。由于历年《重庆统计年鉴》中关于万元GDP能耗、环境科技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数据统计不完善,因此我们选取剩下的六大指标进行分析。各个指标具体解释如下:

(1)X1: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资源需求,因而对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依照环境经济学理论,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总量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快,环境污染排放越多,施加于环境的压力越大,相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就会越差。

(2)X2: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来看,不同产业的排污强度不同。通常,随着一国经济发展,该国经济会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转变,环境污染加重。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工业污染越严重。

(3)X3:工业化程度。伴随着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和环境承受能力,污染大幅增加,环境质量下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三废的排放越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严重。

(4)X4:对外贸易程度。对外贸易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显著。一方面,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使企业长期处于高资源投入、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工业产出的“三高一低”型工业生产状态,可以说是消耗了后代宝贵的自然环境资源来换取当代人的外汇收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产品从原来的初级产品转换为工业制成品,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必然带来大量的工业污染物。

(5)X5: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反映了一国或一个地区对环境治理和投入的力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越多,环境质量将会提升,因此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污染具有相反的效果。

(6)X6: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不断涌现,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尤其是“三废”污染令人不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导致工业污染的加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以人均GDP代表经济规模,以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工业化程度,以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对外贸易程度,以重庆工业污染治理实际使用资金额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城市化水平。其中,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对外贸易程度、城市化水平对重庆市工业污染的影响方向是正向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方向是反向的(见表1)。

4.2 重庆市工业污染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对样本量的大小和规律要求不高,较好的弥补了传统相关数理统计方法的缺陷。

由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是反向性的,因此本文首先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进行倒数化处理,然后根据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以2003年到2009年工业三废为参考序列,以同时间段的人均GDP、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倒数、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程度、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工业化程度为比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最终结果见表2。

表2是各影响因素与工业污染六大指标的关联度及其排名。关联度越接近于1表明相关性越强,排名越靠前。从表2可知,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与重庆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工业固体废弃物关联度较大,排名靠前;而对外贸易程度、经济规模、工业化程度与重庆工业废气关联度较大,排名靠前。综合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大小以及排名,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2003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重庆面临经济发展的重任,其首要目标就是经济规模的扩张。2003年,重庆GDP为2555.72亿元,人均GDP为8164.979元。2009年,重庆GDP上升到65684亿元,人均GDP上升到19935.25元,增速显著。然而这种经济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上,因此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城市工业污染。另一方面,近年以来,重庆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从而对城市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高。近年来,重庆逐渐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然而第二产业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加之重庆产业层次较低,尚未形成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格局,因此随着第二产业比例的增加,工业污染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重庆工业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三大摩托车、五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天然气化工、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但是,重庆的工业化呈现出不合理的趋势,表现为:首先,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高,轻工业比重较小。2004年,重庆轻重工业之比为34.2:65.8,2008年调整为31.9:68.1,重工业比重进一步增加。然后,重庆重污染行业和重污染企业所占比重较大。最后,重庆工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万元GDP能耗高。重庆工业所占比例高,加上内部不合理的因素必然导致严重的工业污染。

三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近年来,重庆为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将对外贸易作为重头戏来抓。尤其是保税区以及两江新区成立以后,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根据《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重庆主要进出口产品为工业制成品、矿产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以及塑料、橡胶制品等。从近年来重庆市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行业和企业分布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行业将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加之重庆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仍然延续“三高一低”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工业废气的排放。

在对重庆市工业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重庆未来几年内工业污染情况,为下一步重庆工业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更有意义。

5、重庆市工业三废的灰色动态模型(GM)预测

5.1 预测方法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工业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重庆未来几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表3是2003-2009年重庆市工业污染排放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三废平均增长速度都出现了较高的极值点且数据波动幅度较大,一阶累计数据光滑性较差,并且准指数规律不明显,不符合灰色序列模型的基本准则,因此必须采用二阶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弱化其随机性。

5.2 重庆市工业三废的灰色动态模型(GM)预测

利用灰色动态模型(GM)对弱化后的数据进行模拟并计算出相对误差、关联度、均方差比值以及小误差概率,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发展系数-a都

表6是2010年_2020年重庆未来十年工业污染排放的相关预测。从表6的结果来看,尽管未来十年内重庆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的排放量将逐步放缓,呈现下降趋势,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量呈上升势头,特别是工业废气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工业废水的下降幅度。从重庆市未来十年内工业污染的预测值可知,工业污染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工业废气排放对整个环境质量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于重庆未来工业污染排放呈现出的趋势,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重庆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以及对现有重污染企业的治理,整个工业污染状况将得到缓解,工业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的排放量降低。加之重庆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三峡库区以及次级河流的整治,所以工业废水排放将得到控制。另一方面,随着重庆目前的产业调整与升级,未来重庆将形成以汽摩、装备、材料、化工、电子信息和能源为核心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而这六大支柱产业正是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的主要来源,因此这可能是未来几年内重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量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同时,随着重庆寸滩港和两江新区的进一步发展,重庆将变成一座更加开放的城市,对外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并且重庆现有的工业生产方式以及进出口产品结构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转变,这可能是重庆未来十年内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另一重要因素。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研究重庆市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未来重庆市工业污染的排放趋势进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近年来,重庆工业污染排放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重庆经济规模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排放量随之增加。加之重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剧了重庆市工业污染程度。

结论二:通过对未来十年重庆工业污染排放量的预测,发现重庆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粉尘、工业烟尘的排放量将逐步放缓,呈现下降趋势,但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量呈上升势头。未来重庆工业污染减排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篇3

关键词:新疆;工业结构;环境;灰色关联度;工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30-03

工业结构是指工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各个工业部门彼此之间和工业部门内部行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1]。工业结构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各地区又有自己的社会经济特点,只有将工业结构调整问题放到区域背景条件下,具体分析工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才能对工业结构调整提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方案设想。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新疆工业“三废”污染的日益加剧,严峻地制约着其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新疆工业结构及其变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为新疆工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指导。

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工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其中,定量分析有:于法稳、刘永涛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重庆工业结构、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灰色关联树[2];关南也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岛地区主导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3]。定性分析有:陈传明从理论上进行了闽江流域工业结构和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通过对江苏的实证分析,描述了工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5];李金香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定性说明了宁夏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个别学者还从行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笔者也从行业角度将新疆工业划分为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六大行业,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为调整工业结构、加强“三废”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新疆基本状况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四面远离海洋,不仅交通不便,难以开发,区间合作和产业体系都相对封闭。因受大气环流条件的限制,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变化剧烈,但日照充足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干旱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是有限的绿洲,从而形成了新疆的绿洲经济系统。在此种经济系统下,环境相对脆弱,一经破坏则无法恢复,而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对新疆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

二、新疆工业结构变动状况

研究工业结构首先需要对工业部门进行划分。笔者将新疆39个工业行业分成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有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轻工业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在整合过程中,由于新疆缺失大量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据,所以将其舍去,未纳入研究范围。本文使用的数据均以当年价格水平计算。

新疆工业产值由1995的219.01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 405.11亿元,增加了6倍多,工业产值比重也由1996年的26.9%增长到2007年的39.9%,说明新疆工业取得了相当重大的发展。但其1995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942,而全国同期为1.926,六大行业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也都比全国低得多,由此说明新疆工业较全国水平发展还很缓慢。新疆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新疆的工业发展还有望有更大的突破,赶上全国水平,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指导新疆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由图1可知,2002年后,工业增长迅速,各行业产值有所增加,但行业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料工业在2001年大幅赶超采掘业成为第一大行业,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制造业虽产值在增加但所占比例却在下降,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其他工业产值和所占比例变动不大,新疆逐渐形成了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全国相较新疆,采掘业比重较低,而原料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却很大,说明加工技术新疆较全国落后,且产品加工程度不高。

全疆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相当突出。从1995到2007年,采掘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一直是主要行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占采掘业产值比例高达80%以上。在原料工业中,各个行业产值都较大,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一直持续第一,且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8%增长到2007年的50%,产值从1995年到2007年增加了将近19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虽比重逐年下降,但在轻工业中所占比例仍在80%以上。在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基础上,又突显出采掘业下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原料工业下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说明新疆经济较为封闭,这二者中前者为后者的前提,这与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相对应的。新疆的工业核心是能源资源开采业和以相关能源资源为基础的原料工业。新疆工业中各行业的资源依赖度很大,发展极不均衡。

三、新疆环境污染状况

为反应环境污染状况,本文选用了六个基本指标来表示,分别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方便显示其变动情况,特将各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处理,从而将口径不同的六大指标数据同时反应在一个趋势图中。其变动状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各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动较大。工业烟尘排放量在2000年前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的23.3万吨下降到了2000年的8.4万吨,在2000年后不断上升直到2007年达到20.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在2002年达到最小后逐渐上升,它们均变动较剧烈;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平缓,上升幅度较小。总的来说,工业的发展使污染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环境污染不断严重,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适当调整工业结构,可使环境污染速度变慢。

四、工业各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

受到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的限制,为反应工业结构变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灰色关联度是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两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变化态势一致性高,则两者的灰色关联度大;反之,灰色关联度就小。

(二)数据分析

由于灰色关联度只有正值,灰色关联度分析无法反应两因素之间的关联方向问题,所以本文先计算了各工业行业对污染指标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关联方向,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关联度。将1995―2007年的13个灰色关联度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不同行业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污染关联度。

计算的相关系数显示,六大行业与六大污染物指标的相关系数中除其他工业与烟尘呈负相关外,其余全为正相关;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与采掘业相关系数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原料工业相关系数最大。由此可知,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对环境影响大。各行业对各污染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如表1所示。

要想知道不同行业对环境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需要对上述不同污染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加权平均,即某行业污染关联度乘以各污染物权重,我们不知道废水、废气或其他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无法确定其权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此作如下假定:各污染物权重是由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决定的,我们将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各污染物对人的危害程度,并认为各种污染物都对人产生影响,且危害一样。于是假定六种污染物的权重均为1,从而得到了各行业对环境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采掘业、原料工业、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其他工业的综合关联度为0.558、0.554、0.627、0.582、0.67、0.381。

由表1可知,其他工业对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是最大的,因为其下只有一个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此行业极易造成对水的污染;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对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关联度是最大的,其综合污染关联度也最大,这与相关系数反应情况不同,主要是因为其下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都易产生废水、二氧化硫、烟尘和固体废弃物等,以印刷业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新疆农业对塑料制品需求大而引起的污染;制造业,在制造各种设备和器械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还容易形成各种固废物,采掘业和原料工业用到制造业的机械,有一个间接作用在里面。从综合污染关联度看,除其他工业外,五大行业的综合污染关联度都大于0.5,且很接近,可知新疆工业发展必然会对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影响。因为各行业污染有强有弱,通过合理调整工业各行业的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污染程度。

五、结论与建议

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新疆工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环境污染各指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特别注意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下各行业的限制和调节。新疆这种以采掘业、原料工业为核心,制造业不发达的工业结构,不仅对资源有太大的依赖度,还对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影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对新疆工业结构进行大力调节。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工业三废造成的。工业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节省能源,减少排放,防止各污染指标超标。政府应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制定正确合理的制度进行监督和控制,将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二)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

影响新疆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工业结构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根据新疆的资源情况、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诸项因素,确定新疆工业发展的合理结构。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要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采掘业与原料工业,同时应特别注意,这类两大工业行业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为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应促进新疆工业结构往多元化发展。发展新能源行业,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由以煤炭、石油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调整工业行业产品结构,将发展低能耗、节水型工业作为重点,控制能源消费增长,做到优劣互补,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现有工业进行改造提升,使其在节能、节水技术和降低污染方面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调整工业结构是一个相当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在企业的发展中应强调环境保护与其短期生产行为相矛盾。公众自发地认识到工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并自觉地保护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社会各方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的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9.

[2] 于法稳,刘永涛.重庆市工业结构与环境、资源灰色关联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3).

[3] 关南.青岛工业与资源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

[4] 陈传明.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J].福建地理,2000,(3).

[5] 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江苏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

[6] 李金香.宁夏工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6,(4).

[7]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1-44,112-124.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o the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LIAO Rong-jing,LIU Ke

(Graduate student college,Xinjiang university,Wulumuqi 830046,China)

篇4

【关键词】工业;工业废气;污染;治理

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前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而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对成熟的治理技术。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工业废气污染存在的危害性,并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近年来在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技术进行研究。

一、工业废气污染的危害

1、工业废气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人体吸入工业废气会造成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性能停滞,甚至会出现致癌或者眼睛失明等现象。

2、工业废气污染对植物造成危害。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这些会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造成植物叶枝脱落,还会造成植物尤其的农作物的减产。此外,会影响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3、工业废气污染会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影响。工业废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超越了国界,危害已经遍及全球。工业废气污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速全球臭氧层的破坏;二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形成酸雨,造成农作物减产,建筑物等腐蚀;三是工业废气污染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融化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二、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废气越来越多,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研究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降低企业的能耗和环保投入资金,实现政府、社会以及企业之间多赢的局面。

三、当前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工业废气一般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因而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要针对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比较成熟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附法。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固体吸附剂(譬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吸附工业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净化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传统的废气治理技术,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治理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投资后运行费用较高且有产生二次污染的缺陷。

2、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某种特定的化学液体来对工业废气进行吸收,再利用有机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情况下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同时这种方法的回收率太低,由于前期投资及运行成本都很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3、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法主要是借助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者使工业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体。这种方法使用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缺点是不能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回收,只有投入,而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4、生物法。生物法起初主要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随着对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法也逐步应用于有机废气污染物治理。这种方法与先前的常规治理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只能在处理低浓度、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气污染物时才具其经济性,也就是说此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5、光分解法。光分解法主要是在光照环境下,借助催化剂(如TiO2)介质材料产生正负电子荷,将空气分解为氢氧根离子,从而产生分解还原作用.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光分解废气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特定波长的光直接照射,使废气直接分解;另一种是在光照条件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对气体进行分解。这种方法主要是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研究效果比较突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开拓。

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展望。

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在环保治理工程领域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目前虽然各种治理技术复杂多样,但是由于某些工艺还不够成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将会朝着多样化、低成本、低能耗、管理维护简单等方向发展。

五、结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污染日益严峻,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采用了一些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废气治理、净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不高,持续研究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废气治理水平,我们要加快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创新及应用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快速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徐磊,黄学敏,曹晓强.生物法在处理有机废气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7,33(11):364-365.

[2]贺文力.试论工业废气的危害及其主要防治方法[J].科技与创新,2014年11期.

[3]韩明远.试析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技术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15年08期.

[4]祝洪芬.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02期.

篇5

关键词 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结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

中图分类号 F0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129-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26

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转变发展 方式、调整工业结构成为中国经济调整的要点。要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理清工 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David I. Stern,Michael S. Common[1],Dasgupta S,L aplante B, Wang H[2],毛建素、杨志峰、路钟武等[3]对工业污染与经 济增长关系做了宏观的研究;赵雪雁[4],赵彤、丁萍[5],彭建、王仰麟 、叶敏婷等[6]对区域产业结构与环境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江珂[7]、武 鹏程、红[8],梁淑轩、孙汉文[9],李志强、王忠辉[10], 陈磊磊、尹昌斌、米健[11]等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赵海霞、明 、王波[12]从资源节约角度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13],陈东景[14],刘星、聂春光[15]等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分布 规律进行了分析。上述文献对工业污染从各个角度做了深入的分析,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但对污染排放的度量多采用单一的排放指标,不能全面度量行业的污染排放量;也缺 乏对行业污染与经济贡献率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工 业行业污染排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聚类算法挖掘工业污染贡献率与经济贡献率之间的潜在 规律,为工业行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1 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及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

1.1 工业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全省总面积20.56万km2,是欧亚大陆桥上连接 我国东西南北的枢纽。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全省 煤炭探明储量是1 860亿t,仅次于山西和内蒙古,位列全国第三。陕西省经济发展成就巨大。2001-2006年,陕西省GDP总量和工业增加值持续高速增长, 增速保 持在9.8%-12.9%之间。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为陕西经济注入了巨大的 活力,尤其陕北能源的开发及其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经济尤其是工业产生了巨大的 拉动作用(见图1)。

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经济增长依赖能源重化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 三次产业 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52∶17.5调整到2006年的11∶54∶35,这一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 始终 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十五”以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00年底的43.38%快速上升到2 006年的53.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来看,重工业所占比重从1978 年的55.4%提升到了2006年的78.1%,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见图2)。

产业结构偏重的倾向和对能源重化工产业依赖的增长,也给陕西带来了突出的环境问题 。截至2006年底,陕西省规模以上企业共3247家,但大公司、大集团数量少、规模 小,特别是缺乏在全国具有规模集聚优势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仅7家,重点企业大 多未达到适度竞争规模水平,低产值高排放、高消耗的企业较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这5个行业的工业SO2排放占了全部工业行业SO2排放的91.35%,然而它们 的工 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只有16.43%;其中最为突出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SO 2贡献率高达69.69%,增加值贡献率却只有6.66%。而造纸及纸制品业、饮料制造业、 化学 原 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5个行业的工业COD排 放占了全部工业行业COD排放的84.51%,然而它们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只有1 3.63%;其中最为突出的造纸及纸制品业,COD贡献率高达67.29%,增加值贡献率却只 不过区区0. 60%。可见,污染排放水平高的行业未必对经济贡献率就高,有必要对目前工业污染状况进行 科学合理的评估,探寻其内在规律,为工业行业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强度评价

2.1 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法(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 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 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为评价同一行业所产生多种污染物对环境的综 合影响,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每个行业主要污染物体排放强度(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 (t/万元))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出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行业污染排放强度 综合评价指数越大,表明对环境的压力越大;反之,对环境的压力越小。

选取行业的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 工业固体等8种污染排放强度指标,分别对指标数据进行最大最小值法标准化处理,消除量 纲;利用平均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标准化后的指标与各指标的权重分别对应相乘 ,并求和,得到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

2.2 实证分析

根据2001-2006年《陕西省环境统计年报》,对陕西省34个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相关 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各行业污染排放强度,通过综合评价法获得2001-2006年陕西省34 个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 (表1) 。

由表1可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排在前几位,反映出这些行 业对环境压力较大。为了进一步对工业行业结构作出优化,需要对“工业行业对GDP贡献率 ”和“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做深入分析。

3 工业行业结构聚类分析

聚类(Clustering)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相似的对象类的过程。簇(Clust er)是 数据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而与其他簇中的对象相异。将聚 类分析方法应用于陕西省工业行业污染状况的分类,可以分别对其污染强度和GDP贡献率进 行分级评价,进而作对比分析。传统的聚类算法分为五种:基于划分的聚类、基于密度的聚 类、基于层次的聚类、基于网格的聚类和基于模型的聚类。本例中选取典型的基于划分的K 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具有运算效率高、适用于处理大数据集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实现 对带聚类对象的划分。

首先根据2001-2006年《陕西省统计年鉴》,计算陕西省34个工业行业的GDP贡献率(该行业 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采用Kmeans聚类算法针对“工业行业对GDP贡献率”和“ 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两属性进行聚类(为了减少个别年份数据的随机性,采用 2001-2006年指标均值)。运算采用SPSS 13.0为运行环境,指定聚类数为4,聚类结果如表2 所示,依次将工业行业划分为4个类型,即高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高经济贡献率低环境 负荷、低经济贡献率低环境负荷、低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

4 结论与建议

从2001-2006年陕西省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均值看,其污染强度总体上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在我国制度变革和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正是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管理进步和技术引进扩 散并推动了污染强度出现持续快速下降,这一下降过程实际上反映了陕西省在经济体制、管 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逐步接轨融合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工业化过程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压缩型的道路,随着陕北地区煤炭石 油天然气开采规模的扩大,陕西经济更加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业和洗选业 、有色金属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的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 是投资拉动,而投资又偏重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当前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偏重化的趋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通过上述的聚类分析,可以基本确定下一 步陕西省工业结构优化应当主要放在工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上:

第一类:重点发展型行业,主要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这类行业污染贡献程度低,但经济贡献率很大,应该下大力气发展这些行业。

第二类:优化发展型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燃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 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该类行业污染强度中心值较高,但这类行业经济贡献率较大,关系国 民经济命脉,应该重点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 耗,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第三类:引导发展型行业,主要指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 制品业等行业,该类行业污染强度均值不高,经济贡献率也不大,但是,行业数量较多,应 对其进行大力改造,在产业规划、产业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标准的制定以及产业环境规制等方 面,采取有利于环境的各种措施,通过刚性约束和柔性政策引导其作出对环境有利的行为。

第四类:限制发展型行业,主要是造纸及纸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 。该类工业行业的污染强度中心值高于均值很多,而历年的经济贡献率很低,应该严格限制 该类行业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其实行严格的监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David I. Stern, Michael S. Common.Is There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Su lpfur?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1,41(2):162-17 8.

[2]Dasgupta S,Laplante B,Wang H. 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3):147-168.

[3]毛建素,杨志峰,路钟武,等.关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的研究(英文)[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744-751.[Mao Jiansu,Yang Zhifeng,Lu Zhong wu,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 ts in China[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07, 43

(6):744-751.]

[4]赵雪雁.甘肃省产业空间结构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21( 6):17-21.[Zhao Xueyan.The Ecoenvironment Effect of the Industrial Spatial Str ucture in Gansu[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21(6)

:17-21.]

[5]赵彤,丁萍. 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 技术经济, 2008,27(12):90-93.[Zhao Tong, Ding Pi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 pac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ang su Province[J]. Industrial Technology & Economy, 2008, 27(12): 90-93.]

[6]彭建,王仰麟,叶敏婷,等.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云南省丽江市为 例[J].地理学报,2005,60(5):798-806.[Peng Jian,Wang Yanglin,Ye Minting,Chang Qi ng.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Ecoenvironm ental Effect:A Case Study in Lijiang City, Yunnan Province[J].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60(5) :798-806.]

[7]江珂.不同污染类型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分解分析――基于1998-2005年间中国工业行 业数据分析[J].生态经济,2010, (4):96-99.[Jiang Ke.Decomposing and Analyzing th 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Different Type of Pollution ofIndustry: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Industrial from 1998 to 2005.[J].Ecological Economy,2010, (4):9 6-99.]

[8]武鹏程,红.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因子的数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14-16 .[Wu Pengcheng, Zhang Shuho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J].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8,(2):14-16.]

[9]梁淑轩,孙汉文.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 0(5):43-47.[Liang Shuxuan,Sun Hanwen.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China:Pollu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Analy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3 0(5):43-47.]

[10]李志强,王忠辉.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 信息论坛,2008,23(5):44-48.[Li Zhiqiang,Wang Zhonghui. Change of the Industrial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China[J]. Statics &

Information Forum,2008,23(5):44-48.]

[11]陈磊磊,尹昌斌,米健.无锡市工业SO2污染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 解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128-132.[Chen Leilei,Yin Changbin. Mi Jian.

D ecomposi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 of Changes in Industr ial Pollution:A Case Study on Industrial SO2Emissions of Wuxi City[J]. China

P 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5):128-132.]

[12]赵海霞,明,王波.工业行业资源节约程度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自然资 源学报,2008,9(5):151-160.[Zhao Haixia,Zhu Deming,Wang Bo.Evaluating on Resource conserving Degree of Industries:Taking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J]. Journ 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8,9(5):151-160.]

[13]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江苏省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 环境,2005,15(4):57-62.[Zhao Haixia,Qu Futian,Zhu Peixin.Positive Analysis on En vironmental Effects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Industrialization[J].China Popu 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15(4):57-62.]

[14]陈东景.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J].生态环境,2008,17(1):133-1 37.[Chen Dongjing.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ain Pollutants Emiss ion Intensity in China[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08,17(1):133-137.]

[15]刘星,聂春光.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变化[J].统计与决策,2007,(2): 65-67.[Liu Xing, Nie Chunguang.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Emission in China[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2007,(2): 65-67.]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ectors un 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LI Wei1 ZHAO

Guohao2

(1 College of Law,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anxi 030024, C hina;2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 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Shaanxi 030006, China,)

Abstract Industrial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driving force ofsocial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y is facing increasin gly sever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What’s more, the structures of industrialsect ors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ir pollution levels are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 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The paper selected the western province, Shaanxi, toconduc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 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its pollutant emission s trend, indicators of 8 pollutants emission intensity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篇6

一、我国工业废气排放与控制现状

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中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通过改善环保排放装置、对污染企业进行整顿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的废气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2002—2010年,包括工业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自2002—2006年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2007—2010年排放总量呈现了下降趋势;2002—2010年,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说明对烟粉尘的清洁控制技术水平较好,从整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我国废气排放量的规模有所下降。

从近两年废气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10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19 168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 185.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864.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 304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工业烟尘去除量38 941.4万吨,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2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2.8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1 278.8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3万吨。从数据分析上看,我国在控制废气排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2011年比2010年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同时在增加,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也随之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更应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能耗及工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工业废气的排放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是成倍增长[4]。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和探讨降低单位工业总产值带来的废气负担率,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及负担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废气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废气排放的环境洛伦兹曲线

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深,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特定水平之后,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或调整,会使得环境污染呈现降低的态势[5]。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6]。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使得各地区的废气排放与控制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要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波动与分布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对完善环境治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是否平均,首先选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洛伦兹曲线原本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种曲线,在这里引用洛伦兹曲线的研究方法和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的负担状况与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硫、烟(粉)尘是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也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定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在GDP方面的贡献率会带来一定量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用各地区的工业GDP占全国工业GDP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用各地区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气体污染负担率。将各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率与大气污染负担率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各地区污染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失与生产贡献之间的差异。

(一)指标选择

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Ia=各地区的工业GDPa/全国工业GDP

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率Max=各地区废气排放量Pax/全国废气排放总量P

废气排放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之比Qax=Max/Ia

x=1,2,分别代表烟(粉)尘和二氧化硫;a=1,2,3…31,表示31个地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清洁技术提高会有助于实现工业废气的减排[7]。基于此特点,如果Q小于1时,数值越小,意味着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率越高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工业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程度较低,或者是该地区的控制污染技术水平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反之,如果Q大于1,则代表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低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的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废气排放,环境效益的损失大于经济效益的增加,若Q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需要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通过强化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提高清洁技术水平,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

(二)绘制环境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通常是一条下凸的曲线,用以表示不平均的程度,下凸程度越大,代表越不平均[8]。如图2和图3所示,45度的对角线是表示绝对平等线,即各地区废气排放水平不存在差异,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相同;横轴和右侧的纵轴所组成的折线是绝对不平等曲线,表示废气排放仅由一个地区释放,也就是基于工业生产的大气污染物的负担是由一个地区带来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各地区不同气体排放量在全国中的比重,即各种废气排放的污染负担率,横轴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即各地区的工业GDP在全国工业GDP中的比重。图中四条弯曲的曲线是将不同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与气体污染的负担率确定的散点连接而绘制的,每条曲线与对角线组成的面积用A表示,曲线与折线之间 的面积用B表示,用A/(A+B)的数值即基尼系数来分析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数值越大,则表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越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反之,则表示各地区的气体污染排放负担相同[9]。

由于实际中数据是离散的,为更准确地计算基尼系数,需要准确绘制洛伦兹曲线模型[10]。根据图2和图3中散点分布特点,经过模型的筛选与最优分析,最终选用二次曲线模型,对废气排放负担的环境洛伦兹曲线进行曲线估计,如表1所示,给出了两种气体污染的环境洛伦兹曲线的回归模型检验报告,从拟合优度、模型检验结果和各个参数值来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很好。

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通过定积分进行计算,获得不同气体排放的基尼系数A/(A+B)的比值,2010年数据为:0.09 7(二氧化硫),0.266(烟粉尘);2011年数据为:0.241 7(二氧化硫),0.3280(烟粉尘)。一般情况下,如果基尼系数小于0.2,认为绝对公平,0.2~0.3,表明相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0.5,认为差距较大,0.5以上认为高度不平均[11]。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各地区因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负担的差异不大;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表示较为合理。由于得出的基尼系数较小,说明从各地区的工业发展生产水平来看,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分布是较为均衡的,废气的排放负担并不是由于一个或若干地区的工业集聚造成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烟粉尘,相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而言,各地区的差异要更明显一些;而从2010年与2011年废气排放的基尼系数变化来看,数值呈现增加的态势,说明我国各地区在废气减排工作上的成效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或者说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排放负担率的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废气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各地区废气负担状况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2011年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仅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的前提下,将各地区由于生产贡献带来的废气污染负担状况进行比较。表2给出了2011年各地区生产贡献率与废气排放负担率比较状况,其中北京、天津、西藏和甘肃等17个地区的各种工业废气的污染负担率都小于生产贡献率,显示出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或较低的工业废气排放水平,这表明在这31个地区中有1/2强的城市在工业生产中废气的排放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标准。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9个地区,存在工业生产的贡献率小于废气排放的负担率的情况,气体污染负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分析上看,河北最为明显,烟粉尘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3倍,二氧化硫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近2倍。这表明,河北的工业废气排放亟待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而导致河北省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应该是重工业结构和较低的废气控制技术水平。该地区的工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清洁技术水平亟需提高[12]。

为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的共性与差异,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聚类分析。选择西藏、山东、河北、云南和江苏作为初始类的中心点,这几个地区包括了31个地区中从高至低的不同的大气污染排放水平,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代表,需要再进行迭代过程寻找更好的类中心点代替初始类中心点。如表3所示,第一次迭代后,5个中心点分别变化为0.287、0.000、0.381、0.130和0.249,第二次迭代后,5个类的中心点变化均小于指定的收敛准则0.01,达到聚类结果要求。

表4为最终的聚类中心,可以看出,第1类的指标数据最低,包括的地区有6个:北京、天津、上海、海南、西藏和青海,这些地区各项指标的数据较低,表明由于生产水平较高,生产贡献率远大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率,或者是该地区工业废气污染的排放率本身较低。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各地区的大气环境负担率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即使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贡献率高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损失率,但是引入土地面积、人口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结论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析,北京地区所承担的气体污染负担可能是很高的,在此,我们仅考虑工业贡献率与废气污染负担程度。第2类、第3类和第5类的各指标数据较高,一共包括8个城市:山东自成一类;河北、山西归为第三类;广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归为第五类;其余17个地区归为第4类。在我国31个地区中,仅有不足1/3的城市的工业生产贡献率小于工业生产导致的废气排放负担率,这与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程度有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不同,所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的阶段也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效果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所承担的废气负担率也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废气排放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贡献的增长速度,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重。对于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的差异,需要针对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特点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控制废气排放的效果。

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应该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产业结构和制度差异等方面因素。从地区控制污染的差异性政策的制定方面来看,我们必须要对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根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造成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能耗水平不同,污染物排放负担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表5“2011年31个地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统计分析”来看,北京能源消耗指标最低,为0.459吨标准煤/万元,31个地区的总体均值为1.040 93吨标准煤/万元,中值为0.903 50吨标准煤/万元;而前面分析的废气负担较高的8个地区:河北为1.300吨标准煤/万元,山西为1.762吨标准煤/万元,内蒙古为1.405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为1.096吨标准煤/万元,河南为0.895吨标准煤/万元,广东为0.563吨标准煤/万元,江 苏为0.600吨标准煤/万元,山东为0.855吨标准煤/万元,除河南、广东、江苏和山东以外,其他地区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既超过了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也大于中值水平。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气负担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与这些地区的工业生产力或生产技术水平有关,同样水平的工业生产贡献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地,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超出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废气污染负担较高也会导致治理环境的投资增加,从2011年各地区完成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按金额由少到多的排序结果来看,辽宁为第13位,广东为第23位,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和山东投资总额排名依次为26~31位,31个地区中山东省治气废气投资额最高,为244 688万元,由此可见,在评价各地区工业贡献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成本;在工业发展中,工业废气总排放量既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也与能耗值相关;我们需要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尽可能使两者之差最小化,努力实现“环境优化增长”代替“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方式。因此,各地区产业的生产由于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能耗水平存在区别,最终使得工业废气排放方面会出现梯度的差异。据此,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改善用能结构和改进技术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值,从根源上控制废气污染排放量。

2. 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会使得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工业分布数量高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可能会较重。我国地区发展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一般特征,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工业水平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会相对较高;而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相应地,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也会相对较高。把2011年各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显示:广东排名第11位,江苏排名第16位,山东排名第20位,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西排名第22、25、28、29、31位(详见表6)。这些排名越靠后的地区,工业贡献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如安徽、江西、重庆等,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但是废气排放负担没有呈现较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污染产业生产中使用的清洁技术较高,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有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工业比重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多,甚至可能是污染工业的比重较大导致该地区废气排放负担较重,而且,这些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差。

3. 环境政策存在地区差异,导致高污染行业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使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地区环境成本的差异会影响污染产业的地区分布,污染产业的选址会倾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因此,差异的环境标准成为影响地区污染产业分布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影响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区的治理废气排放的政策与标准存在差异,会导致高污染行业实际成本存在地区差异,这必然使得产业由高环境成本的地区向低环境成本的地区转移。而对于环境成本高的地区,其污染状况会因完善的环境政策而受到抑制,产业的布局也会有所改变,例如,国家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减少酸雨、灰霾现象;浙江、江苏两地就对环太湖区域实行了差别化环境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压减排污总量。这些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必将导致相关地区的某些工业废气排放受到限制,而相对于没有实施严格管制措施的地区,某些污染较重的产业会继续存在甚至增加,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工业废气减排工作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区大气污染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比较中,进一步证实: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所带来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对于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中,研究发现:地区废气负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地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污染控制水平较低,或者是因为污染产业分布较多等原因所导致的。而像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的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比率要比落后地区的明显低很多,这说明,提高生产力和清洁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五、控制工业废气的对策建议

经过前面地区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实证研究与原因分析,对于我国废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我们既需要制定各地区都适宜的共性管理政策与措施,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与途径,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废气排放的控制水平与取得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 不断提高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清洁技术与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第一,从长期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地区都会面临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的压力,为了实现长期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数量,通过提升废气处理的清洁技术和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收益。第二,从当前各地区的工业废气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来看,无论是对于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重,还是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能耗较高导致的工业废气减排压力较大,提升清洁技术可以改善废气排放状况,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有关地区的废气污染负担。因此,对于清洁技术的提升与清洁能源的使用,需要各主体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废气排放进行控制与管理,帮助企业从环境管理方面促进清洁技术的应用;从企业角度,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指导,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从市民角度,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清洁工程的自觉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污 染的防治工作中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升清洁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保障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依靠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废气排放负担,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加快污染负担率较高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步伐。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高的重要原因是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联的,而地区生产水平的差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和各地区的产业布局有关,而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阶段进入中后期,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该逐步增强,在各地方区域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最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存的产业结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及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在工业结构、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大的地区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努力提高废气控制技术水平,加快重工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围绕工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要求,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 按地区发展差异,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分步骤、分主次地对环境污染加强综合治理控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应该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有针对地解决地方污染物控制难题,提高减排成效。比如,对于工业废气污染负担较高的地区,可以以治理工业废气为主要方面,继续完善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强化管理措施与方案;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工业废气在大气污染源中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并不是处在第一位,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影响明显高于落后地区,可以建议这些地区先以控制机动车减排工作为主。除此之外,从差异化的地区环境政策来看,我们还要注意,不仅要做到降低目前有些地区的污染水平,还应该防范因环境成本差异将导致的污染产业转移现象,杜绝因污染产业转移,导致相关地区新污染负担增加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防”与“治”两手一起抓。

4. 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深化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有效消除污染产业的外部非经济性,体现环境公平。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途径。排污权交易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之一,促进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废气减排效率。排污权交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微观主体在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对排污指标、排污权有偿进行转让或变更,它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经济学的视野解决了社会问题。为适应环境政策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在市场规则、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和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尽早做好进行排污权交易的相应准备。一是制定严格的废气控制排放标准。对于有些地区超总量指标排放必须进行严惩,保证废气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统一监管机制和连续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联网并强化管理;三是应建立废气排放权交易中介和排放配额跟踪平台,合理制定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方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事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必须要不断完善有关法律体系、严格标准及执行制度,这样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有为效的成绩。

5. 严格管理污染源流向,加强监管工作,强化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由于污染事实发生时,因果关系调查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一旦发生环境公害,我们再去研究它的因果关系,很难从法律上将之轻易地定性为某个微观主体的责任,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危害很大,治理污染时间周期很长,环境治理成本巨大,所以,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应以更为有效地预防为主,这是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登记,比如:对农药成分进行限定,对农药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进行登记;对生产中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进行登记与监管,严格管理企业中能带来污染的化学物质流向,及时进行申报,等等,努力降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污染源的产业分布状况与特点,加强反污染措施的安置。对于一国环境的污染,只有有计划地对不同产业采取差异性的措施,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每个工业化发展的国家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环境污染和退化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每个国家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可能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切实地采取环境污染预防措施,来尽可能地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针对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方案。针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我们根据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管理方案,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佳.霾未走远 提防烟尘再风浪[N].科技日报,2013-02-05.

[2]张铭贤.积极推进华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N].河北经济日报,2013-03-04.

[3]傅年丰.合肥市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N].人民政协报,2013-03-01.

[4]郑敏敏,肖秀钦,陈庆华,张江山.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因子分析与灰色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4):4-7.

[5]刘铁鹰,李京梅.中国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2-48.

.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 232073,pp1-57.

[7]林永生,马洪立.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以中国工业废气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3):129-135.

[8]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63-66.

[9]谢健.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估计方法[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9-22.

[10]牛晓其.理想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其方程特性[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9,(2):19-22.

篇7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s, people increasingly concern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imply clarifies the concept,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living, transportation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of pollution, are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Als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maken measures of.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而城市更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城市环境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它由城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美学环境四部分组成。城市物理环境可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动植物、微生物等)和城市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城市景观环境(美并且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城市环境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界限相对明确,其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但其限制众多,矛盾集中,并且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其它环节的相关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

正因为城市功能复杂,所以相当脆弱,极易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污染源是多方面的,根据产生部门可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排放出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能量或不被人们所需要的有害副产品,造成污染。起重工业、冶金、电力、机械、造纸、纺织、制革、建材等行业的污染长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活污染源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生活用煤所造成的污染。交通污染源以能源燃烧的尾气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泄露及运行噪音为主。农业污染源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农业废弃物及使用城市废水灌溉而造成对作物、土壤、空气、水体及农产品的污染。

2 城市环境主要污染源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它通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产生噪声、振动等危害周围环境。工业污染,首先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动力、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如以煤、石油为燃料或为原料所产生的废气,包括CO2、CO、硫化物、氟化物、硫化氢、有机物等。其次,工业污染还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业成品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工业污染还包括由核电厂等产生的辐射污染。

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3%。具体见表1。

表12011年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为199757.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5%。具体见表2。

表2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增大,人口越来越密集,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病菌的扩散和传播也更容易,从而造成对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威胁。生活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1) 生活用煤污染:不少中小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燃煤炉灶,由于居住密集,燃煤质量差,数量多,并且燃烧不完全,烟囱较低,因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非常多。

(2) 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子、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这种污水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使水发臭变质。

(3) 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包括厨房排出的垃圾、日用品消耗的垃圾等。随着城市居民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与堆填,成了困扰了许多城市建设的难问题。如何综合利用它,变废为宝,是现今研究的一大问题。

(4) 生活噪声污染:指日常生活和 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噪声,包括家庭噪声、公寓噪声、娱乐场所、菜市场和运动场的噪声。

2.3 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主要由铁路运输、市内交通和航空运输三方面引起的。

(1) 铁路运输

城市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和其它部门相同的共同问题,也有铁路特的问题。它对城市造成点、线、面的影响,影响范围是较大的。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蒸汽机车产生的煤烟粉尘,内燃机车产生的黑烟和废气,及铁路专用热电站,工厂的锅炉、燃烧炉、冶炼炉产生的烟煤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大城市开始采用内燃机牵引,逐步取代蒸汽机车,情况有所改善;机车、客车、油罐车、牲畜车的清洗污水,工厂排出的含有油污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铁路噪声,包括机车车辆在行车时产生噪声和动力设备的机械噪声。

(2) 市内交通

篇8

关键词:渭河流域;污染经济损失;环境经济损益率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13.5万km2,涉及陕、甘、宁三省区。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50%,包括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铜川、延安及榆林等7市1区61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它的存在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农业灌溉的基础,也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保障[1]。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区域工业、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水污染日趋严重,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极大地制约了区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本文根据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把工业污染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用各种不同办法转换为货币单位表示,用环境经济损益率等环境经济指标反映全流域工业污染环境经济变化状况,力求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指导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3]。

1.流域工业污染环境经济指标计算

1.1 渭河流域污染概况

渭河流域面积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其流域的经济发展对推动全省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流域不仅是陕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而且是陕西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工业产值占全省90%,农业产值占50%[1]。渭河沿岸工业城市过于集中,中下游区域工业布局过密,致使环境污染可能性增大。2000年渭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11.1亿t,其中渭河干流废污水排放量9.1亿t,CODCr入河量19.3万t,在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2595.7km的评价河长中,全年Ⅰ、Ⅱ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4%,Ⅲ类水质河长占16.6 %,Ⅳ类水质河长占24.2%,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占53.8%。其中,干流全年Ⅲ类水质河长占37.2 %,Ⅳ类水质河长占12.2 %,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占50.6%,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4]。

1.2环境经济损失估算公式

环境经济损失又称污染代价,是污染损害在经济上的数值表现,它是污染损失的总和,也就是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经济费用的总和。一般来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值应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潜在影响损失三方面的估价[5]。根据环境经济损失计量内容,我们列出流域工业污染经济损失的估算公式:

式中:―流域工业污染环境曾、损失(万元/年)

―各分项损失值(万元/年)

―各地、市环境经济损益率

―换算系数

―各地市工业产值

―参加环境经济损失值计算的各种物质数量

―各种物质的单价费用

1.3 计算方法举例

在以上估算公式中,关键是选择计算模式中的换算系数(K)。换算系数K的确定有四种方法。a.系数法;b.经验估算法;c.回收率法;d.直接叠加法[6]。现举废水抽水损耗计算为例。废水抽水损耗,是指废水可利用或可循环(而未循环)部分的抽水损耗费用计算,应用以上a法选k值。

式中:―渭河流域每年排放的废水可利用部分的比例数(=0.5)

=11.1亿顿/年

=56.49元/千吨

1.4 流域污染经济总损失估算

按以上订出的估算公式,我们对全流域的工业污染环境总损失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见表1―1。

损失项目 分项损失

(万元/年) 流域总损失合计 (亿元/年) 全流域工业总产值

(亿元/年) 总损失占总产值

比例(%)

污染物流失 6537.08 4.78 9480.6 0.05

农业损失 10421.96

治理投资 22565.32

人体健康损失 9209.01

抽水损耗 8274.71

.表1―1 渭河流域工业污染环境经济总损失估算表

1.5 流域各地市污染经济损失计算

流域各地市污染经济损失计算主要选择陕西省境内渭河沿岸6个地市作为环境经济模式区,它们是: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凌、铜川。同样对五个分项损失进行估算,按全流域污染经济总损失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2。

咸阳市 西安市 渭南市 宝鸡市 铜川市 杨凌区

环境经济损失

(万元/年) 12796.8 12323.5 12033.5 9203.1 1028.8 414.1

顺序 1 2 3 4 5 6

地市工业产值

(亿元/年) 2234.49 3380.15 1578.20 1934.69 313.77 39.3

表1―2 渭河流域各地市污染经济损失计算表

1.6 流域各地市环境经济损益率计算

按前面给出的环境经济损益率的定义及公式,我们计算了各地市的损益率,计算结果见表1―3。

杨凌区 渭南市 咸阳市 宝鸡市 西安市 铜川市

损益率() 0.001054 0.000762 0.000573 0.000476 0.000365 0.000328

顺序 1 2 3 4 5 6

表1―3渭河流域各地市环境经济损益率

2. 结果

(1)由表1―2可知,渭河流域关中段各地市中,咸阳市年污染经济损失值最大,西安市、渭南市次之,三城市年污染经济损失值均在亿元以上。杨凌区年污染经济损失值最小。

(2)由表1―3可知,渭河流域关中段各地市中,杨凌区年环境经济损益率最大,铜川市年环境经济损益率最小。

3.结论

(1)本文对渭河流域关中段各地市,以污染经济损失值与工业总产值作分析比较,对环境经济进行损益分析。得出结论为,污染经济损失值最大的,环境经济损益率不一定最大,还与当地工业产值有关。

(2)本文方法可应用于水流域方面的宏观领域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它对调整污染经济损失与国民经济产值间的平衡失调有一定作用。

通过开展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对于确保国民经济产值稳步增长,在国民经济产值与污染经济损失值间寻求平衡,合理使用环境费用,科学管理环境都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葛芬莉.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J].西北水力发电,2004(20)

[2]王西琴,周孝德,李怀恩.渭河流域工业发展与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J]. 水资源护,2001(01):18―20

[3]唐可诗.湘江流域环境经济捐益分析方法探讨[J].重庆环境保护,1985(03)

[4]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7

篇9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对策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现况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关注,一个好的生态空间能给人们身心健康,心情愉快,这是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市环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破坏,这种趋势还日月加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现况下,很多地方在不断追求经济的快速成长,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这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对此,怎样处理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话题。

1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

1.1空气污染

在城市污染中,空气是最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增多,家用汽车数量普遍应用,于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不管国家出台多少政策缓解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它还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来源。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引起人们的关注。除此之外,工业废气、煤气燃烧污染、工地扬尘等也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市民带来生活上的安全隐患[1-2]。

1.2噪音污染

(1)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机动车是城市的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即调查40%以上的噪音都来源于交通工具。

(2)工业生产的噪音,在工业生产中,在使用设备时,会给周边带来很大的干扰噪音。声波很大,一般在20Db-125dB之间,也是形成职业耳聋的主要原因。

(3)生活噪音,也就是除交通噪音、建筑工程的噪音、工业噪音,人们的活动也是导致身边环境的噪音来源因素。

1.3水污染

在城市水污染中,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们集中生活所产生的废水、垃圾、废气所造成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学工业、造纸业等行业所产的废水,还有违规的加工厂,如:酿酒、印染等小作坊,这些是废水排放量在化学水体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污染来源。给城市带来很大的生活安全隐患。

1.4土壤污染

城市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着景观植物的生长。还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增加,使城市土壤面积不断减少,以前合适种植环保类植物的土壤现在已退化。有些城市因为水污染严重。大量的铅和汞等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受到二次污染。还有,建筑物的改造造成大量的垃圾遗留问题,使得种植绿化环保植物要外出去买土壤。

2城市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

2.1大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首先,应用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产生大气污染。引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再次,健全资源结构配置,应用科学先过技术工艺,净化机动车及工业的污染源。从污染性高的机动车着手,重抓排放源的消减。机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排掉污染、能耗高的企业,减少工业的废气排放量。最后,可以应用植物生化措施,使用城市绿化来预防大气污染,这样能起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城市大气污染减少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2噪音污染的预防措施

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城市噪音污染预防是最难的。所以,要采取综合的多种办法。如:把噪音环境保护加入城市规划中,加强法律宣传,提高预防措施。建设科学城市绿化,应用城市绿地来减少噪音,实施科学绿色的城市,走生态可持续发展路线。

2.3水污染的预防措施

统一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配置专业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水的水质达到城市一下排水的标准后,方能排入城市地下道,同时也城市废水一并处理。不够标准的工业废水,要在内部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排到城市排水管道中。

2.3.1 加强宣传力度

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推动市民养成节约和循环用水的好习惯。提高水的最大利用。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城市污染严重影响问题的认识,使人们都能爱水节水。这对水污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生活用水回用到工业、城市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方面,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水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2 强化管理

城市污水制约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强化城市废水的再利用,再得用技术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科学指导水的再利用。加强城市废水的处理措施,健全污水管网,倡议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水污染的严格管控。通过培训,组建出一支专业性强的队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污染水的综合科学的治理。

2.3.3 增强监督

加强法律法规认识,对城市水环境污染颁布的法律法规要作大量的宣传,加于学习,加强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经常进行不定期排查,严格执行有法可依,达到高效的执法监督职能要求。

2.4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对于土壤污染的预防处理,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应用植被修复的方法,应用植物快速吸收土壤的污染杂质,使进化土壤的目标能于实现。对于土壤污染,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除土壤污染杂质,管控工业废气、废水、重金属、建筑垃圾等遗留到土壤中[3]。

3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得高,但是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月严重。因些,我们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有关机关单位加强监督及调控。通过市民与机关单位及工业单位的一同努力,完善城市环境保护条例,营造出一个和谐生态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永安,董静.要切实抓好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资源保护[N].闽西日报,2008-07-19(001).

[2]郑琳.浅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低碳环保措施[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4,(09):105-107.

篇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国际研究中心的三位研究者李钢、姚磊磊和马岩联合发表的《中国工业发展成本估计》一文,分析了中国近些年来工业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基本趋势,得出了一些富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质量价值评估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国。由过孝民和张惠勤主编的《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一书,是80年代中期对环境大规模预测成果的首次反映,该成果对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这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被许多研究者沿用。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在1995年对90年代中国环境污染的损失进行了货币化估算。当时的计算以1993年作为基准年,研究成果的部分结论已被世行报告《碧水蓝天》引为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参考数据。应该说这是90年代首次对全国范围污染损失的一个较全面的估算。  环境总成本包括环境虚拟成本、环境已支付成本。   环境已支付成本包括已支付处理二氧化硫、污水和烟尘粉尘的成本。首先,从绝对值来看,已经支付环境总值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环境已支付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在2007年下降到占工业总产值0.49%的新低点。其次,环境已支付成本总额占工业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一直趋于下降趋势。第三,从1991年到2007年,其分别治理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以及工业废水的已支付成本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环境虚拟成本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排放的未达标废气、废水和未处理烟尘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虚拟污染成本。从1998年到2004年,环境虚拟成本在逐年降低,随着2004年中国新一轮重化工业加速,环境虚拟成本总额开始增大,但2007年又有所下降;在1997年之前,环境虚拟成本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基本持平,次年达到最高值,在其后总体上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2007年下降到最低;从污染物排放成本量上来看,各种污染物的虚拟成本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结合环境虚拟成本和环境已支付成本的情况,可以看出:首先,从1991年到2007年15年间,环境总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则处于较频繁的波动状态。其次,2001年前环境总成本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基本持平,从2002年开始持续下降,年均下降0.82个百分点。另外,中国工业清洁度从1998年后逐年不断提高。最后,环境成本支付率是指环境已支付成本占环境总成本的比率,从1997年到2007年该比率逐年提高。结合前面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工业环境成本不断降低。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中国工业环境治理强度不断加强。1991年以来,中国工业环境已支付成本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工业在环境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环境成本支付率的不断提高也说明中国环境治理的强度在不断提高。  第二,中国工业变得更加清洁。1998年以来,中国工业清洁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方面,中国学者担心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向中国进行转移,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在担心中国进行“环境倾销”。但从我们计算的中国工业清洁度指数来看,上面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考虑中国环境污染统计口径的变化后,中国工业从1991年以来工业清洁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些年不断提高;结合中国工业清洁度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判断,较低的环境标准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已经十分有限,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完全可以不依赖于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  第三,中国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在1991年~2007年间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环境虚拟成本在1998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伴随近两年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中国工业环境虚拟成本又有所上升。总体而言,中国工业在1998年以来工业环境虚拟成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当我们采取相对指标衡量时,更加明显地看出,1998年以后,中国工业环境虚拟成本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不断下降。这说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减少。中国工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需要通过工业的发展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减缓工业的发展来解决。

最后,中国工业目前完全有能力承受较高的环境标准。最近,中国工业环境标准不断提高,有些学者担心中国环境标准的过快提高会影响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我们测算的结果可看出,仅就环境成本而言,即使中国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标准,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也就是说,中国工业目前已经完全有能力承受较高的环境标准。(侯福龙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