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旅游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02-2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以及农家生活等资源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我国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1 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逐步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型、垂钓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历史人文景观型、特色餐饮休闲型、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
1.1 发展呈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广西累计建成生态旅游园区528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园区或企业有45家;现代农业科技园78家,休闲农庄129个,农业观光采摘园137家,农家乐988家;从业人员约38.4912万人,年营业收入达206216.64 万元,实现利润50403.88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约62306多万元,年旅游收入达116147万元,其中农民收入53550万元,实现了以游带农、以旅促农的发展好成效。
1.2 经营层次多样化
广西山青水秀,形成了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山地文化、边疆文化等,这些为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诸多有利的发展空间。已形成了四种主要经营类型:一是观光观赏型,突出广西自然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农业;二是参与体验,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餐饮、避暑、度假等服务;三是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建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四是民俗旅游型,利用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壮乡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组织开展观光、体验、休闲旅游等活动。
1.3 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体系,休闲农业增进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城市与农村互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1.4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城乡的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经济系统发展;倡导发展绿色产业,调整低碳化方向发展;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广西水果、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结合休闲农业开展的品尝、采摘、营销等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2 广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是新兴产业,广西的休闲农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产业规划不够科学
广西休闲农业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等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经营粗放,开发建设随意性较大,无序性和盲目性较为突出。
2.2 定位单一,档次不高
广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的较少,且大多数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
2.3 服务、管理跟不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广西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等相关部门管理协调性不足。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布局还比较散乱,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2.4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须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
广西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原来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都是非专业型人才,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来看素质偏低,管理服务水平暂时还跟不上。
2.5 政策、法规扶持滞后
各个地方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税收、贷款、工商管理、食品、卫生以及安全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
3 “十二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当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被列入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广西将按照“一县一个点,一市一条线”布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个接待能力在30万人次以上的休闲农业点,14个地级市选择2-3个景点进行重点建设,建成本市1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到2015年,力争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100亿元。为推动广西休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地区的差异化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要准确把握本地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客源,做好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目标,打造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三要重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四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原生环境保护,不要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进行破坏性开发;五要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3.2 服务至上,科学管理
一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分工负责,统筹联动,协调互补;二要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三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都要按规章办事;四要把旅游人才发展战略纳入整体人才规划,优先发展,大力引进中高层人才,优化用人机制,完善旅游人才队伍;五要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实行量化和奖罚制度,提升行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3.3 扩大多方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应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金融机构应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同时,积极吸引国内以及东盟企业的资金,通过争取国家和地方扶持(“跑钱”方案),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钱”方案),加大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钱”方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融钱”方案),创新模式――农民宅基地资产(“兑钱”方案),加大本级政府投资力度(“挤钱”方案)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投资方案,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方案。
3.4 整合品牌推广宣传,全面推广营销
占领客源市场,要增加营销投入,加大整合资源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讯息时代,就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通微博,随时宣传景区,处理公关事务,进一步与户外广告、网络、电视、报纸、车身广告、楼宇电视等媒体进行强强组合;利用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积极与旅行社合作,与周边景区结合,扩大旅游市场;向客源地旅游批发商、零售商等派发旅游宣传资料。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
[2] 吴忆明.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论文摘要.
[3] 郭存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6):1.
篇2
为推动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建设步伐,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根据市、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14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把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不移地依靠招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提升招商规模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招商平台建设上实现新进展,在打造招商比较优势上取得新成效,务求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招商工作新局面,切实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
(一)工业方面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结构调整重点,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杜绝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大力培植新型耐火材料、高档玻璃制品、机械加工等重点行业。要以本次市区招商热潮为契机,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下大气力引进外资,力争引进境外公司入驻,实现__镇利用外资零突破。以北部__、__、北__、__、__等区域为重点,制定好发展规划,出台水、电、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优良平台,打造形成清洁环保、高科技型工业产业带。
同时,镇内现有规模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合作、合资、嫁接、改造等,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通过提高投资标准,更新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对有环境污染的冶炼、化工等土小企业依法进行取缔,努力为招商引资创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农业方面
继续坚持“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公司化运作”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大的农业开发公司,包(租)山包(租)地,加快土地流转,优化有机农产品结构,建设有机农业发展新基地。现有31家农业开发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业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结合全镇策划实施的21个农业扶贫开发项目,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以博沂路两侧为重点,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逐步形成镇域内主干道新型种植生态带。
(三)生态旅游方面
以打造“景镇一体、全域AAAA生态旅游强镇”为目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开展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训,全力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1、以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以景区、行政村为单位,实施高档次、高起点的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发崛“三山两峪一泉”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产业优势,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道路;2、引导旅游产业实施公司化运作,提倡旅游企业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突破景点小、散、弱的被动局面,促进有区域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公司形成和发展,打造__镇独有的旅游品牌;3、以提高旅游产品档次为重点,全力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次,重点开展旅游接待和服务中心建设、乡村旅游餐饮住宿设施建设、旅游交通设施建设、自驾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商品设计包装。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旅游高端管理营销人才,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产业软实力。
(四)社会事业方面
加大社会服务型公益事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搞好镇综合养老中心、幼儿园、文化娱乐等规划建设,吸引外资加入,改善民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地区居民生活水平。
三、奖励政策
(一)将各村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占镇考核总分数的20%(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二)镇域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引进资金,参照5‰的比例直接奖至单位和个人(与土地流转奖励办法重叠部分,奖励计高不计低,不再重复奖励)。
(三)对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及引进项目资金数额较大的,镇党委、政府将视情予以重奖。
篇3
这次全市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是继全市重点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规划的有机衔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期市农林局、农开局、*镇等相关部门和镇进行了调研论证,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建设方案。刚才,大家实地察看了现场,*副市长作了情况介绍,相关部门和*镇进行了交流发言,*市长、*副主任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表示赞同。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我们今天看的现代万亩花木园区,区域范围主要是328国道以南、*高速以北、*高速以东、*镇*大堤以西,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我市从*镇、*镇到*镇、*镇花木产业带的核心区和主要生产基地,这个园区区域位置特殊,产业有特色,布局有特点,无论是对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对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好万亩现代花木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个园区作为我市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扎扎实实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要着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国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现有主要干道沿线视线范围内的土地要全部调整到位;第二步是从明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区域内所有土地调整到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区域内的花木大道、桥梁、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年内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设任务。
三是花木市场扩建工程。*花木市场要按计划加快建设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要注重市场内部设施的完善和质态的提升,充分展示对外形象。花木市场西侧预留空地要实施与花木相配套的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数重点骨干企业外,区域内不得再建新的工业企业,现有中小工业企业实行有计划的搬迁,个别化工企业今年内必须关停或搬迁。农民住房原则上要迁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体规划建设。从现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规划对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线进行拆迁改造,对区内农民住房要进行有计划的置换。
五是花卉园艺整合工程。要充分发挥雅典娜园艺和龙川盆景园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与鲜切花生产基地、*花木市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优势,互为补充,全面提升。
六是农民康居工程。农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力争打造某第一、苏中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时,对庄台的改造也要逐步实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务工程。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园区内的便民服务中心,其中横沟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要以村部为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对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也要以此为样板,抓紧规划,尽快实施。
八是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按照“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总体目标,既要突出高效农业的生产,又要体现观光旅游的服务效应。要注册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观光线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备,加强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将*花木市场、龙川盆景园、雅典娜园艺等景点串点成线。
九是休闲娱乐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饮、娱乐、休闲等内容,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够让游客停留下来进行消费。在具体场所的建设上,可以通过置换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等方法进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加强调研论证,把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服务。
对以上“十大工程”,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逐项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列出序时进度,狠抓组织落实。
三、精心组织实施
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工作重点已经突出,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许煜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刘主任、市政府袁市长等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镇和相关部门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区域范围内的横沟、砖桥、同桥、新火等四个行政村,要按照整体规划建设要求,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推进。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会后,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实施意见。围绕10月底、元旦前以及明年4月18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按序时推进,力争今冬明春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旅游项目明年4月要正式对外开放。
篇4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为载体,以开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点)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特色,培育精品;典型示范,逐步带动;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独具县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年实现“135”目标,即每个乡镇着力打造1个以上乡村旅游点,全县建成3条乡村旅游线,创建具有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到年,创建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乡(镇)、村,全县形成一乡一主题,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积极融入省、市发展乡村旅游大局,以科学规划引领,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导,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突出特色、狠抓重点、扶持典型、培育品牌,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
3、市场导向,注重效益。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吸引力和生命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两区四线”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以旅游区、生态园景区建设为重点,尽快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全力推进沿国道、省道、和以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村体验旅游。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现有条件,按照“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活动”要求,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产品进行整合,科学设计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开展以赏花游、体验游、休闲游、文化游等为主题的乡村游活动。
(三)建立功能配套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治理村容村貌;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农家乐”饭店、农副产品销售点、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县城区重点加快旅游购物市场、餐饮和娱乐设施等建设。
三、实施步骤
(一)资源普查阶段
在县旅游部门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抓紧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摸底工作,重点对资源特色、民族风俗、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普查,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初步发展方向,组织项目申报,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规划编制阶段
由县旅游部门牵头,根据资源普查和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组织并指导各乡镇抓紧开展旅游乡镇、旅游特色村的规划和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
(三)开发建设阶段
按照“分期开发、分类指导、成熟优先、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县旅游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乡镇按照审定的规划方案,抓紧开展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力争在短期内打造一批有亮点和接待条件的乡村旅游产品。
(四)验收评比阶段
结合县综合目标考核,县旅游局牵头,分别对各乡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对全县乡村旅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农村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既有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农村服务业发展和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也有沟通城乡居民和谐交往、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独特功能。发展乡村旅游,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县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二)加强协调配合,构建乡村旅游联动合作推进机制。县旅游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谋划好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做好规划定位、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产品包装、宣传推介、组织协调、考核评比等工作。各乡镇政府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要统筹好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抓好资源发掘、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基础建设、引资融资、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等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重点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协调配合,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和发展专项资金;要将乡村旅游工作融入全县“三农”工作大局,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介,拓展乡村旅游开发市场空间。一方面,要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从项目储备上为扩大引资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搞好宣传推广。不仅要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更要鼓励、支持开发企业或个人开展乡村旅游形象营销活动,多渠道、多平台、多方位把乡村旅游做响做亮。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和旅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土地流转、参股、控股和农村居民参与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以优惠配套政策,吸引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经营,不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篇5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表1
特性含义
社会性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2.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2.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2.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2.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2.6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2.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2.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2.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文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2000,(2)31-32
4、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6、Lv,Mingwei,LandscapePlanningOfMetropolisTouristOrchard,(KeyNotespeech),InternationalWorkshoponUrbanAgriculture、Agro_tourismandCityRegionDevelopment.Beijing.China.
篇6
关键词:工程设计、系统规划、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区域位置
鹿颈村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东临惠阳区良井镇,西接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南通惠阳区永湖镇,北抵惠城区马安镇。岭南新民居工程位于鹿颈村中部,规划面积为1.5公顷。
2现状概况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243.25公顷,涉及18个村民小组,约453户,总人口约为1792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58.98公顷。现状建筑多为村民住宅,建筑布局杂乱,形式不一,缺乏公共服务设施,整体环境较差。
3 建设发展目标
以现有村庄为基础,对老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建设,塑造岭南特色的农村新面貌,打造文明农村示范区。
4 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部道路采用自由式道路系统,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设置。
5 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范围内服务设施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大部分设施主要集中于综合服务区内。
6 旅游发展规划
三栋镇鹿颈村具有田园与自然生态基础,富含乡村风俗文化与红色文化底蕴,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度假为核心功能的独具魅力的新农村乐园和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7 近期工程建设
近期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10.65公顷,分为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工程以及老村庄整治工程两个部分。其中: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5公顷;老村庄整治工程分为A、B、C三个区域,总用地面积9.15公顷。
8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建设工程
(1)、 工程概况
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工程项目,位于惠州市三栋镇鹿颈村,为三栋镇人民政府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4885.6m²,总建筑面积为7700 m²,建筑占地面积为3382 m²,类别为二类居住建筑。
(2)、建筑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局合理,每栋建筑基本上都保持都南北朝向,采光通风良好,且建筑之间的楼距都保证在6米以上,周边绿化环绕,道路通畅无阻。
2>、建筑平面功能布置:
a、居住型:
力求在经济适用和节约用地之间找到一个基本点,使农村居民不失去原来的田园生活习惯。对传统建筑的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对其欠缺之处予以改进,运用新的理念及方法,寻求创新。
该方案为双拼式住宅,首层有前院、后院、农用库房、起居公共空间及老人房,二层以上为卧室和书房。该方案宅基地面积100.12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73.15 平方米,建筑面积200.75平方米。
b、旅居型:
借鉴岭南地区传统居住建筑风格,赋予建筑以清新、典雅的乡土文化气息,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布置了农家餐饮。
该方案可采用联排组合,建筑采用前庭后院的设计,首层为餐厅及厨房,二层和三层为生活用房。该方案宅基地面积155.77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102.44平方米,建筑面积245.78平方米。
3>、立面造型:
a、居住型: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当地石材,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外墙采用白色外墙涂料、青灰色饰面砖,屋面以混合砂浆卧黑青瓦。
b、旅居型: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外墙采用白色外墙涂料、青灰色饰面砖,屋面采用琉璃瓦。
4>、消防设计:
主体建筑周边道路畅通无阻,满足消防车道要求。
9村庄整治工程
村庄现状:建筑风格比较凌乱,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造型不统一,立面脏、乱、差,建筑外部临时搭建、加建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结构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情况。
民居改造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保持原有村庄形态和空间格局为原则,以建筑的保留和整治为主,进行小规模的更新和拆除,重点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的布局与安排,并对环境进行美化、治理。逐步将鹿颈村建设成为文明农村示范区。
根据鹿颈村新农村乐园的发展要求,结合现状村庄的建设情况,将三栋镇鹿颈村新农村乐园范围内村庄整治分二期进行,近期工程村庄整治分为A区、B区、C区三个区域,远期工程村庄整治包括D区、E区、F区三个区域。
建筑风貌控制:建筑形式以恢复具有当地乡村建筑风貌的建筑风格为基本原则。立面上秉承岭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白墙来瓦,青砖勒脚,山墙、窗格采用民居常见而简化的传统形式,融合现代建筑技术,简洁大方。
环境整治:一是改善村庄道路交通条件,增设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做好宅前屋后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岭南特色新农村风貌。二是改善村庄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三是加强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所、主要道路等周边环境整治。
篇7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
1.1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
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农业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且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乡村生态旅游。①观光农业园区。是指具有农业产业特色又用于提供旅游观光的农业园区,如以大田为主的观光农业,以果树生产为主的观光果园,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观光菜园,以花卉生产为主的观光花园,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观光养殖场等等。②景观农业。是指具有形态特殊、布局优美、气势宏伟的农业景观(如满山错落有序的层层梯田,图案种植的大地艺术农田)或专供参观学习的农业示范区(乡)、示范带。
1.2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
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由于民族的和区域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产业内容。①民族村寨。我国最富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大多数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自然环境和农民住宅有特色,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品有特色,操作工艺有特色,而且节日庆典、服饰、饮食等也有特色。②特色村寨。它是指具有独特的民居建筑(如江南园林式宅院、华南骑楼、云南村寨、竹楼)、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湖南的张家界)、独特的风味佳肴(如云南的过桥米线),它们都有特殊的韵味,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1.3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
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且可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的广场式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载体,根据设施、规模、功能和承载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庄园休闲型和庭院休闲型。庄园休闲型是指可供少则几户多则几十户人家的短期或中长期修养、创作、度假、举家欢聚、喜度蜜月之用的园林化生活小区。庭院休闲型一般是为富裕阶层租购而建的固定财产,专供休闲度假或养老歇息。
2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2.1功能分区
基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及要求,可以将乡村生态旅游区域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游憩区及生态服务区等三个区域,不同的区域体现了其在乡村生态系统及旅游功能中的不同作用。
生态保育区是维护乡村生态平衡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一般来说,其应该位于旅游区的上游。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旅游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保持旅游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如水源保护区、林木保护区等。生态保育区应该是生态环境的缓冲区域,必须限制游客的进入。而生态服务区则是游客活动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应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清新乡土情调,同时还应该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由村落、集镇及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可集中开展旅游、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休息等活动。生态游憩区是介入上述两个区域之间,该区域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及各种自然的生态条件,是生态服务区的延伸,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定规模的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一种原生态的自然体验感觉。
2.2旅游容量的估算
当前我国旅游区域对环境容量的估算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地方游客过度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容量实际上是衡量旅游区域环境与旅游活动之间是否和谐的一个指标体系,也就是在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与满足游客休闲旅游心理最低需求的饱和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容量、社会经济容量、旅游氛围容量等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旅游容量分割示意图
2.3景观设计
景观结构及合理的生态设计是旅游区域吸纳游客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乡村生态旅游区域的景观结构包括斑块、廊道与基质三部分,三个部分之间形成合理的镶嵌搭配格局即是景观设计。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域中基质是该区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生态景观,即是斑块与廊道的环境生态性背景,基质形状的大小及其形态特征是相对的,主要取决于斑块与廊道的分布状况,一般来说,大片的山林、广袤的农田、大面的水域都可以成为基质。斑块内容丰富,其来源、大小、形状及位置应该是多样化的,通常是由耕地、菜园、山林、水域、村落及集镇等组成。廊道不同于基质,是基质周边的狭长通道,可以是线性廊道,也可以是带状廊道,是物质与能量迁移的通道,主要包括道路、篱笆、河流及带状洼地等。这三个部分,斑块是主要的生态载体,廊道是游客流动及物质转移的主要渠道,将斑块、廊道与基质有机结合,构建一个自然天成的乡村生态景观格局是景观设计的任务。
3规划原则
3.1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乡村生态游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源于其独有乡村生态环境,是基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旅游,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保护乡村生态安全。
3.2多方参与原则。乡村生态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及社会的多方参与,共同促进乡村生态游的开发。
3.3生态设计与规划原则。乡村生态游突出的是乡村与生态,是以乡村原生态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规划设计乡村是生态游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规划设计的生态原则,在路线选择、景观设计、生态环境布局等方面应该就地取材,倡导生态设计。
4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策略
4.1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推进规划先行,整体提升生态旅游层次,是农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可行的旅游现代化策略,而是盲目发展必定会终结乡村生态旅游的生命。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根据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在制定规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将乡村田园景观、建筑景观、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地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域表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4.2创新农村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
创新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内容,涵盖了整个农村的生态旅游产业、旅游业和游客管理、社区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乡村生态旅游要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通过法律法规和企业机构规范个人行为,改善采取与承载游客人数的客量,以降低破坏自然的最小系数,最终达到旅游业的经济与当地居民共享的目的。
4.3注重培养高素质生态旅游管理与导游服务人才
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知识作为支撑,那么,旅游区就需要通过有序的培训和引进人才的过程,才能提高旅游从业者和房地居民的出行意识和业务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旅游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导游作为带领游客的第一人,则要熟悉旅游区地形气候的特点,以及当地文化、风格,以助游客能够在旅游期间顺心开怀,能够在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贯穿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等,用来解除游客在旅途中由于过于疲劳而发生意外情况。同时,更要强调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要懂的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回归。
结束语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很强的产业,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无法满足市民追求高层次、有文化品位的专门化活动的需求。乡村生态旅游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合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出现“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念,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90年代迅速兴起,逐渐发展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热门的话题。休闲农业和一般农场在收入来源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要想获取列润,就需要通过一些宣传手段吸引游客来观光,从而提供一些服务性项目。而一般的农场则更倾向于销售农产品或提供一些加工制品。保定市作为河北省人口总数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生态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2009年保定市政府提出“对接京津”发展策略,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教育规划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连带效果,促进保定市整体经济和农业的飞速进步。
1.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 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和宏观控制
目前保定市的农业厅与旅游局联合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针对乡村农家乐型旅游产业的管理,但在休闲农业经营的管理却处于零散状态,形成了无人管理的局面,无论是市农业厅还是旅游局都没有设立负责休闲农业的部门,对于扩展和壮大该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缺乏一定的规划和策略,同时也缺乏了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宏观控制,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资源的开发形成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1.2 缺少专业的组织指导
保定市没有设立专业性的休闲农业有关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旅游与乡村休闲经营体系的扩大,休闲农业还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需要以规范的专业性组织做后盾,在发展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控制和指导,才能把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加成熟。
1.3 规模小、收益低、品牌效应不高
保定市只有少数具有规模性的乡村旅游村庄,例如保定生态农业园、顺平万顷桃园农庄以及保定昌利农业观光园等,其他一些都是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战,这些休闲农业点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效应,不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会阻碍该产业的长远发展。
1.4欠缺规划性建设理念
从目前来看,保定市的农业旅游没有一定的规划,领导层虽然意识到休闲农业产业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管理机构。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旅游项目重复的建设,使得休闲旅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造成休闲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混乱,非但没有达到推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农业旅游格局。
2.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2.1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转型的新途径。有利于农产品更好的投入经营,同时也满足了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更能达休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管理,积极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体现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资金扶持与制定政策四个方面。
2.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农业特色
休闲农业要想得到稳定又长期的发展,就要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规范的发展策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开发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运用、因地制宜,并能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同时在空间的布局上要科学配置,避免因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保定市农业旅游建设应从根本问题出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提高保定市该产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2.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休闲农业的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范的休闲旅游发展道路。规模性的园区、规范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休闲服务都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大都是以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为目的,这种休闲方式并非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对农村文化和农民生活的一种亲身体验,因此对于农村的宾馆的建设,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里的标房环境,应打造出用品整洁、饮食卫生、设施安全且又富有农村特色的住处,既提供给旅游者周到的接待,又能然他们体验到家庭式的农村淳朴生活。休闲农业作为一项服务性的旅游产业更应着眼于提高农业资源的档次,有利于保定市休闲旅游的产业的日益进步。
2.4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丰富产品服务
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设计出更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首先,要让旅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加强生态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提供给旅游者更多的绿色消费,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环保、健康、绿色为标准;再次,重视对休闲旅游农村文化内涵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让观光者在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最后,要将休闲农业旅游由单纯的观光拓展为集娱乐、度假、休闲、观光、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
2.5促进宣传和营销手段
为加大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保定市存在很多经营分散的小规模的休闲农庄,缺乏一定的品牌实力,营销手段单一,使得产业的整体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当地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负责统筹各企业的经营以及农业文化的特色宣传工作。可利用节假日举行农业展览、科普知识比赛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来观光的旅游者。
3.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很大的提高,保定市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当地农村特色,加强农村旅游的经营管理,通过借鉴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吸收更多来自京津的旅游者来保定消费,因此,保定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政府部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来规划发展路线,同时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以及资金支持等作用,为保定市未来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促进全市特色休闲旅游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本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2006)
参考文献:
篇9
自主投资项目汇报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1、月华乡新星村、新华村、红旗村、富裕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一批)共3个农户建新区,拆旧农户136户、540人,拆旧复垦耕地约为122.77亩,预计结余指标78.9亩,该项目自2019年6月13日(中选日期)投资实施以来,有序的完成了宣传动员、农户建房保证金缴纳、集中居住区及宅基地测量、协议签订等工作,目前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已经通过规委会审查,初步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初设审查会资料;农户联建房部分通过业主自主招标,已经确定施工单位,目前正在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土地复垦设计完成,待集中居住区施工图完成再一并挂网公招施工单位;融资贷款方面已通过州农商行审核,贷款金额5000万元已经下放落实。该项目较西昌市所有土地增减挂项目来看,推进速度较快,争取在3月中旬通过初设审查会,4月初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后,于4月中旬全面动工,力保2020年底项目整体通过州自然资源局验收并顺利获得财政拨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
2、西溪乡上乡村、新营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一批)涉及搬迁农户109户、400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01.2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1.34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70.86亩。该项目已经完成保证金缴纳、人口审核、宅基地测量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安置点策划方案的设计,准备融资贷款需要资料,争取在项目动工前将资金落实到位。计划本周开始与参与农户签订建房协议,进一步锁定参与农户名单及人数,计划安置点规划方案设计于3月底报规委会审查,加快推进相关建设手续的办理,力争在2020年6月初全面动工,并在2020年底完成土地复垦及农户自建房部分的建设工作。
3、月华乡安宁村、宁乐村、万古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05户、416人,拟整理复垦耕地98.6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4.52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64.08亩。该项目该项目已经完成保证金缴纳、人口审核、宅基地测量等工作,但由于安置点内发现古代墓葬群(与月华乡两高安置点情况一致),经与市文物管理所对接,建议重新选址安置,目前正常积极对接乡镇重新选址问题,期间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融资贷款资料准备、安置点风貌及户型初步设计工作等,待项目选址确定后快速着手推进。
4、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黄联关镇鹿马村、大德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25户、476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18.6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9.98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78.62亩;西昌市黄联关镇石坝村、东坪村、哈土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42户、601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15.48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50.48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65.0亩。黄联关镇两增减挂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宅基地及安置点地形测量、建房保证金的缴纳等工作,人口审核基本完成,安置点风貌及户型已锁定,下一步将与农户签订协议进入安置点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同时准备好融资资料,尽快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争取于2020年7月初全面动工,于2020年底完成农户自建房部分的主体工程和拆旧复垦工作。
二、兰馆项目
兰馆项目位于邛海东北岸,占地面积25600㎡,建筑面积1600㎡,预计2020年8月进入试运营阶段。目前正在深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为保障设计工作的全面、具体,更好的将兰馆室内设计和室外景观打造融合,近期我公司详细测量了兰馆及周边地形提交给设计单位,预计3月15日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届时将加快办理财评、造价、施工单位招标等工作,争取在4月中旬开工建设,在火把节(8月11日)前正式开馆营业。
三、百花深沟项目
百花深沟火锅、民宿及景点景观打造项目前期通过项目地点的实地考察,项目业态的深入研究及项目投资回报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已经形成成熟的具体方案,计划将该地块打造成集精美餐厅、精致景观及精品名宿(在原有旧房基础上改造)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目前该地块地形测量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四、东篱菜园
东篱菜园项目位于海南乡湿地风景区内,南临环海路,北临邛海湿地公园六期,环境优美。随着城镇居民对“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的越发向往,该地块适宜打造成一个农业观光园,能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朴实生活的地方。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园内借邛海景观打造集农耕博物馆、农场、果园、垂钓鱼塘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地。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地形的测量工作,已经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待方案成熟报邛泸管理局审批后实施,预计3月15日前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将整个园区划阶段实施,先将原有建筑改造装修,后实施室外景观打造,整个项目形成流水作业,设计、施工同时进行,能大大缩减建设周期,房屋改造装修争取在4月中旬开工。
五、唐城公园嶲州阁-----建昌塔文创基地
篇10
【关键词】旅游总体规划;休闲农业;金源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一直以来是其支柱产业,农业生产环境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方式多样,再加上北方多民族的地域文化为黑龙江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成为国内旅游产品开发上的优势资源[1]。
双城市金满农家观光园的旅游开发顺应了时展需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托金源文化背景,本着突出黑龙江生态休闲农业的方向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1 旅游地点概况
1.1 自然概况
金满农家观光园位于历史名城双城市五家镇双井村附近,东侧靠金兀术运粮河,西面靠近五家镇双井村,北面临近哈大铁路专用线,南面靠近去京铁路专线。旅游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无霜期为140天,年降雨量为481.5mm,大于10℃以上的积温为2798℃,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220小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典型的黑钙土区,适宜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
1.2 旅游资源概况
双城市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满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来分析,本景区内目前具有如下旅游资源:金兀术运粮河、影视基地、地主大院、杨树林、农田、菜地、果树、垂钓池、冰雪资源等,景区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远离噪声,适合开展采摘、参与体验等活动,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场所。
2 客源市场分析
目前,金满农家观光园主要客源市场为国内游客,其中省内游客占了绝大部分。省内游客中有50% 来自哈尔滨市区,50%来自双城、阿城及周边地区。可见该景区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哈尔滨地区为主的近距离客源市场。
3 规划原则
3.1 坚持生态性原则。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对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要采取治理的措施;保证金兀术运粮河的水质;道路铺装采用砂石等天然材料;使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3.2 坚持经济性原则。房屋的建造,要力求符合东北的实际。景区中的部分休闲度假建筑采用可移动、可拆装的木屋。不搞大量的人造景观和硬质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景观营造。
3.3 坚持参与性原则。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极具参与性特点。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亲手制作豆汁、果汁、果酱、烧烤、采摘及垂钓等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多层面地体验到乡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氛围。
3.4 坚持突出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要明确金源文化和乡村生活体验的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本景区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3.5 坚持多样性原则。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有多种方案可供游客选择,让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2]。
3.6 坚持注重细节原则。景区在建筑材料、地面铺装、滨水风光、特色餐饮、参与体验等方面都要注重细节,使之与环境协调,宛如天然。同时,也要在细节上突出以人为本,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游人需求。
4 功能分区
4.1 管理服务区
占地面积约7.8公顷。资源依托:金源文化、防护林、百米瓜廊、现代建筑等。主要功能:展示景区形象、游客接待、停车、游人集散等。
4.2 疗养区
占地面积约7.6公顷。资源依托:现代建筑、防护林、菜园等。主要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能住宿,能回味农家生活,有活动场地的休闲度假区域。
4.3 互动游乐区
占地面积约4.1公顷。资源依托:游乐设施、金兀术运粮河、健身器械等。主要功能:开展参与性娱乐活动、亲水休闲、水上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
4.4 木屋休闲度假区
占地面积约2.8公顷。资源依托:木屋、山林野趣等。主要功能:用于休闲度假、生态防护等。
4.5 棚室蔬果采摘区
占地面积约4.7公顷。资源依托:温室大棚、仿古建筑、水渠等。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瓜果、蔬菜采摘、品尝,游憩休息的场所。
4.6 露地蔬果采摘区
占地面积约11.7公顷。资源依托:瓜菜园、现代娱乐设施、水渠等。主要功能:用于水果采摘、蔬菜采摘、滨水体验、戏水等。
4.7 影视基地区
占地面积约3.3公顷。资源依托:影视拍摄、山林野趣、现代娱乐设施、地主大院等。主要功能:能为拍摄剧组提供一个摄录影、化妆拍照、住宿、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给游客提供一个回归大自然,与土地、阳光和水源亲密接触的休闲空间。
4.8 垂钓区
占地面积约2.7公顷。资源依托:养鱼池、湿地等。主要功能:用于冷水鱼养殖、垂钓、休闲、餐饮等。
4.9 戏雪区
资源依托:微地形。主要功能:为游人提供一个冬季戏雪的场所。
5 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
5.1 旅游形象定位
金满农家观光园的旅游形象定位鲜明,主要体现为:回归自然、享受乡村原始风貌、金满特色、农事体验。就哈尔滨的整体旅游产品而言,生态旅游是时尚,乡村旅游方兴起,金满文化是内涵。
5.2 旅游形象策划
5.2.1 理念识别系统(MIS)策划。一级理念为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餐饮:观光农业的胜地;二级理念为金满文明、民俗传统、回味乡村:文化体验之乐土。主打宣传口号:走进金满农业观光园,感受乡土气息,体验农家乐趣,找寻自然之美。
5.2.2 视觉形象系统(VIS)设计。在符合MIS的一、二级理念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系统[3]。景区标准色,以绿色为主调,象征自然生态;以天蓝色为背景,象征环境优雅;以浅灰色为配色,象征金兀术运粮河之水;以金色代表金源文化。
6 旅游区环境容量估算
环境容量测算主要有3 种方法:线路法、卡口法和面积法。本次测算主要采用面积法。测得结果显示,目前日旅游环境容量为562人次/日,年环境容量为67440人/年。旅游区环境容量远大于现在的游客规模,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环境容量的调控,是能够保证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和提高,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4]。
7 结论
双城市金满农家观光园作为一个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生态旅游开发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其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建设中,挖掘并开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民俗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顺应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时代大背景,使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兰,刘敏,张序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北方论丛,2003(04):26~30.
[2]陈宇.论观光农业园规划的原则和手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