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班级文化创建和谐“精神家园”

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还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指本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层方面,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和班训、出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制度层方面,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和各种奖罚制度等;精神层方面,如班级目标、班级风气等。下面我就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略谈几点体会。

一、规范班级的制度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需要制度保障,否则,整个班级就没有约束,如一盘散沙。

1.组建班委会。

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民主竞选制和平等轮任制。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委会成员由班长提名,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互相监督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能加大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

2.共同制订班规班纪。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共同协商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订班规班纪,有利于他们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的现代中学生。

(1)制订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班长、团支部书记、班委具体成员及课代表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等。

(2)制订班级公约。建立班级公约可以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

(3)制订各种常规。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等。

(4)制订其他制度。如考勤制度、班费制度等。

由于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生成的,因此这种制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二、丰富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外部显性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教学的主旨。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室,应当是窗明几净,桌椅整洁有序,舒适、文明的学习环境。

1.教室的整洁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干净的教室不是靠打扫的,而是靠保持的。因而每个学生都要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教室的布置要有特色。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从而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贴上一些激励人奋进的名人字画、人物肖像等;把教室的四角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活动场;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或其它警句、格言等;黑板报由学生自行参与设计,并定期更换;在黑板的两侧贴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如以热爱自然为主题,可以按照四季的变化来布置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三、培植班级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谈吐、价值观、精神面貌等直接反映出班级管理理念,直接反映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所以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班集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班级工作中,如何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呢?

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班主任在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介,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来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如,利用心理强化手段来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等。

2.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例如,开学初,笔者给所带班级提出了一个口号:追求一种理念,追求一种过程,保持永恒而纯洁的友谊。于是师生们把班级变成了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形成优良的“班风”。

篇2

【关键词】文化 班级文化 意义 措施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emphasis of the senior grade-three class management

Wu Yue

【Abstract】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is one bodiless bat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grade,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the senior grade three class sometimes j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whether students’ grade is low not 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simple discussion on what is the class cul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enior grade-three culture construction, how to make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CultureClass cultureSignificanceMeasure

进入高三,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学习成绩几乎成为学生本人、教师关注的唯一目标。家长和社会也把它看成评价一个学校质量的唯一看得见的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班主任管理方向很大一部分是放在了抓纪律和抓成绩上面,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往往是忽视了。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何在?怎样来创造一个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呢?本文将简要地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民族风俗、建筑、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2.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何在?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促进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不仅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对”和“错”,什么是“善”和“恶”,而且一旦形成一种风气,那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还会促使学生们主动内化这些对的与善的东西。如我在任高三班主任时就提出“构建和谐班级,共创美好未来”的目标,提出班级和谐的内容就是“尊重(礼)、关爱(仁)、团结(信)、互助(义)、进取(智)”,并且以这个为核心进行文化建设。通过每周开展一个与这个核心一致的主题活动,班级学生逐渐把这些优秀的品质内化成了自己的主动行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凝聚功能,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如我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一方面大力宣扬“团结”这一和谐主题的重要性(如宣扬某个寝室的学生团结互助一起考上重点大学的例子等);另一方面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甚至是奖励。这样,班级的凝聚力逐渐得到了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促进功能,指的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班级管理措施的落实。如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因为与班主任接触频繁,无形中会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产生对立,这或大或小的影响了班级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怎样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曾经一段时间我总是找不到答案。自从通过构建和谐班级的建设以后,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完成班干部布置的任务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了。

3.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3.1确立班级目标,引领学生向目标靠近。班级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一般指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如在构建和谐班级中提到的尊重(礼)、关爱(仁)、团结(信)、互助(义)等。分目标其实就是在总的核心目标的指导下,每周或每月开展的一些具体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不使总的目标流于形式,你必须在开展以分目标为主题的活动时,一定要作总结,通过总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和自觉性。

3.2精心装点教室,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时钟(提醒学生珍惜时间)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能为学生的高考、班级管理和老师的教学服务。

3.3用微笑等细节增强师生的亲和力,传递“和谐”文化。任何人都不喜欢愁眉苦脸,更加讨厌愁眉苦脸的人。班主任既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更应成为班级学生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值得学生信赖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怀着对他的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的。你的这种关爱之情不能只藏在心里,17、18岁的学生是不会花心思去捉摸你的内心的,表现出来的关爱之情才能打动学生。微笑永远都是拉进师生距离、表达关爱之情的最好的方式。所以,高三的班主任虽然事多、压力大,但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你的微笑将成为学生在高三征途中最强的兴奋剂、最凉的清心果,也必将迎来学生毫无保留的微笑回赠,同时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班级氛围。还有,班主任记住学生的生日,能及时并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祝福,同样也会营造和谐的氛围。所以,高三班主任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一定要给予高度关注。

篇3

论文关键词:班委 职业素质 管理机制

论文摘要: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最终目标,提出“十佳”班委的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建设与管理机制,并对其设置意义和运作方法进行讨论。

在成功组织的管理要素中,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核心,或者说,组织的核心影响力,对组织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助手的班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验过某种学生干部角色的孩子,一般要比普通学生进步快,在后期实习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适应性也更强,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多。可以说,目标性班级管理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把“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引入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对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养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十佳”班委设置目的

中职学校的和谐德育,从学生角度讲,应定位于适合这个群体特征的教育方法;从社会角度讲,应定位于使这个群体养成适合未来职业准入要求的培育手段。“十佳”班委就是基于此而设置的。

(1)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和谐德育、不断改进教育与管理机制的进程中,在班级层面,建立了和谐班级N’项创建机制,在学生个人层面,拓展并完善了“人人做品优生、三好生,人人当十佳生”的成长激励制度,但在学生干部管理层面,仍然停留在“优秀学生干部”评比上。用和谐德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原则来考量原有的班干部管理机制,仅仅是对某个独立角色的评比制度,是对学生个体的归结性激励,没有上升到班干部队伍管理与建设的层面上,也不能完全体现有目标的过程性成长教育理念,更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其中渗透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在保留对班干部个体评价与激励制度的基础上,以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为目标,以班干部队伍建设为基本承载,增强了班干部团队管理意识,拓展了班干部管理内涵,其和谐德育的功效而显得饱满和有力。

(2)“十佳”班委的概念更加强调了班干部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性、团队性,强化了成员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使命感,提升了优秀学生干部评比的意义,让评比变得少些功利与唯我、少些形式与浮躁,让每个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合作中的快乐、感悟踏实中的平和、理解付出中的获取、领会挫折中的福祉,以此强化未来职业人的素质。

(3)“十佳”班委建设与管理机制不但融入了班干部团队潜在的价值诉求,还承载着班集体成长的共同愿景。对每一个学生干部来讲,因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得自我管理意识更加强烈,自我教育的行为更加自觉;对班委、班级来讲,班干部工作成效,既与班委每一个成员的素质有关,也与班委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关,又与全班同学的配合、支持密不可分。班委只有把负载着全班同学最基本利益的神圣责任,真诚、负责地承担起来,民主、公正地履行起来,才能获得班级多数成员的信任、理解、支持与配合。所以,做好班委、当好“家”的第一要任,就是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通过班级建设为获取“人心”做好铺垫。实际上,我校和谐班级“N,,项创建机制、以班徽班训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催化了“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的产生,而“十佳”班委作为和谐德育体系的重要元素,对促进和谐班级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也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2“十佳”班委建设的具体运作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包含“十佳”班委评选条件、活动具体要求、评选办法和原则等具体内容,是集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为一体的班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教育手段。

(1)根据“十佳”班委的设置条件,从班干部基本职能到动态管理,从队伍管理制度到和谐班级建设,从班干部以身作则到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从班级建设活动到资料整理收集,从班级特色性管理到学生个性化成长,在内涵延伸上,应力求做到教育引导的“两个树立、三个学会、四个结合、五个懂得”,即,使班委成员树立大局和全程意识,树立反思与创新意识;学会在规范行为中实现效益管理,学会在主动学习中养成好习惯,学会在正视挫折中解决问题;注重基础建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班委活动与学生会、学校管理运作相结合,统一规范与个性包容相结合,学生主体与班主任指导相结合;懂得助手与榜样的关系,懂得自身发展与团队成长的关系,懂得激励与鞭策的关系,懂得挫折与成长的关系,懂得现实与长远的关系。

(2)在遵循设置条件的基础上,“十佳”班委建设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体现教育的指导性、建设的激励性、过程的动态性、发展的灵活性、体验的真实性、成功的共享性和实践的实效性。具体来讲,与和谐班级创建相同,学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活动初始的指导与培训,班主任应承担起全程的引导与教育工作。即在每年10月完成对上一学年学生工作总结表彰的基础上启动本项活动,对高年级以鞭策激励促进再建,对新生班级以示范展示带动班级初建;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实践阶段,期间对新生班级进行包括“十佳”班委、班徽班训创建等内容的班级建设与管理培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放展示等活动,并通过班级管理月总结、学期中段总结等动态性过程,给予达标指导;每年7月至9月为总结评比阶段,评比结果在全校公示;每年10月为表彰阶段。

在具体申报要求上,全校班级都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决定是否申报开展“十佳”班委创建活动,但申报的班级,必须以创建和谐班级为前提。申报班级必须做到:一是要进行班干部动员及召开主题班会,制订班级创建方案,经全班通过后将方案在教室公示。二是要根据班级实际,建立达标管理制度(可融合到班委管理制度中),全体班干部通过。并通过开展“十佳”班委创建工作调查分析(形象管理)等管理活动,及时做好改进、调整工作。三是应重视过程的实践意义,追求创建中自我成长的真正价值,杜绝走形式、弄虚作假。四是积极倡导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篇4

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为基本的单元,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反思优质特色普通高中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知识主导型、能力提升型、情感升华型、德育培育型、复合型等模式。

关键词:

优质特色;普通高中;班集体文化;模式

当前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他们在审美、学习、生活、情感、品德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勇于挑战、善于创新、敢于拼搏,有着坚定的思想信念和创新意识。班集体既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个场所,也是孩子们宣泄情感、追求创新、表达自我、探索新知的良好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创建生动活波、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建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式样、规模、类型、方法因校而异,因人而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约定俗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反思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知识主导型、能力提升型、情趣升华型、德育培育型、创意型等五种。

一、知识主导型

高中学段,学生和老师都是围绕着学习展开工作的。高考是广大学生和老师的目标。因此,在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校和班主任将知识作为班级文化创建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有的班级以数理知识为主干,广泛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班级以文史哲知识为主体,以时政热点为主线,精心编制班集体文化建设的框架。有的则以艺术知识为载体,以高考大纲为纲要,来创建班集体文化。无论哪种内容的班集体文化,都突出了知识的重要地位,都凝结了班主任、科任教师、广大学生的集体智慧。孩子们在以知识为主导的班集体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势必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到积极向上的牵引作用。比、学、赶、超的班集体氛围很容易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会大大增强。

二、能力提升型

新课改实施以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已深入人心。不仅仅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践行,而且在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创建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现在的高中班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理科班,一类是文科班。理科班较为注重学生数理思维、空间想象、实验操作、逻辑推演、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而文科班则更多的比较关注学生写作、想象、表达、展示、协调、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在能力提升型班级文化创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班级墙壁、黑板、地板、班级日志、班会、模拟课堂、模拟法庭、辩论会、演讲赛、书画比赛、学科竞赛、艺术节、课外活动课等都成了孩子们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空间。毋容置疑,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学习的行为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技巧、积极阳光的心态、求职创新的思想境界会逐渐得到提升。能力提升型的班集体文化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发展趣味的培养。许多孩子在高一入学时并没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对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更是迷茫。通过学校及班级精心组织和设计的众多的体验型、参与型、学习型的活动和竞赛,使孩子们逐渐对科学、文史哲、文体等学科知识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对于他们的学科观和职业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情趣升华型

高中阶段的孩子,学习较为紧张,生活较为单调,如果在情趣方面不能积极正确的加以引导,孩子们就会很容易导向厌学甚至弃学的泥潭。因此,情趣的培育既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各位班主任、各位任课教师努力工作的一个方向。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工制作、剪纸、陶艺、雕塑等课程和社团在许多特色实验校已成气候。孩子们利用课外活动、班会、周末时间积极的设计方案,找寻素材,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孩子们审美、设计的能力和素养。做的好一些的班级,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发的成立创意社区,将优秀的设计、物品,在班级的范围内或学校的范围内公开的展示,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和激情。

四、德育培育型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价值导向。对于学生个人的品德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德育也是班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班级对于学生的德育培育是以班会、演讲比赛、版画、各类竞赛的形式展开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班级的德育活动渐渐的创建新的平台,譬如:QQ、微信、电子邮箱、校讯通、网站等。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平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班级德育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有的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将德育活动的设计、德育活动的参与度、德育活动的反馈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重要抓手。德育大讲坛、德育课、德育活动等以编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毋容置疑,学生是德育文化创建的主体,各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引导者。在班级德育文化创建的过程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该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德育文化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更要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德育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应以活动及实践作为整个班级德育文化创建的切入点,否则只会在原地打转,徘徊不前;二是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德育文化的内容及其丰富:有做人做事方面的、有孝亲敬老方面的、有文明礼仪方面的;有仪容仪表方面、有品质修养方面的,在德育培育方面应该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年龄、心理等因素,科学高效的进行德育知识和德育行为方面的教育。在形式方面,要尽量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形式,既可以以有形的方式展开,也可以以无形的方式展开。有形的方式可以采取活动、文字、竞赛、演讲、表演、论坛等方式展开。无形的方式可以采取网络、视频、思想交流等方式展开。

五、创意型

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靓丽、朝气蓬勃。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险阻,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总有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斗志。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高考的一些题目开始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优质普通高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高考的需要,开始在管理、授课、智力培育登方面,全面的培育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许多班主任模仿企业的成功做法,开始在班级内尝试甚至创意社区和创意社团,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创造的激情。从班级创意文化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科技类、文化类、智能类、手工类、艺术类等板块。有的班级从组织到创作都很有章法,对于孩子们好的创意、制作的好的物品,班主任鼓励孩子们班级甚至在学校公开的出售。有的学校为了鼓励孩子们创新的热情,专门成立了创新吧,让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物品在创新吧这个平台上出售,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激情。

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特色;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36-02

一个组织若要长期成功地生存发展下去,绝非仅凭制度措施和管理技能,最为重要的是组织要有一种信念文化及其对组织的感召力[1]。高校学生班级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也是树立一种信念文化即班级文化来指导和引导班级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而特色班级文化不仅能有效引导和促使一个班级在众多普通班级中脱颖而出,更能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一)内涵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内部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物质文化即名人名言、教室内部环境布置以及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中层制度文化即班级成员制定的确保班级事务正常开展以及约束和激励班级成员的规章制度如班委会制度、各种奖惩制度;深层精神文化则为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它是班集体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它又指导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2]。

(二)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然而由于班级数量多,辅导员和班主任还要从事大量行政事务,在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文化引导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至大部分班级文化属于“离散型”即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熏陶下,班级文化价值取向较为混乱,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不强,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取得的成绩一般,长久下去学生往往呈现对外漠不关心,对己得过且过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给班集体的发展和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特色班级文化内涵、特征及功能

(一)特色班级文化内涵

特色班级文化就是区别离散型班级文化而言,它指的是班级有非常明显文化主导方向。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就涌现出了许多文化鲜明,魅力十足的特色班级,如热爱运动、青春活泼的阳光班级,感恩奉献、回报社会的爱心班级,有勤工俭学、人穷志不穷的自强班级,还有崇尚学术、热爱科学的创新班级,这些班级的文化追溯其根源就是班级最深层的精神文化具有特色,且精神文化指导着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其服务,共同引导班级的成长和发展。

(二)特色班级文化特征

笔者参与组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班级文化展示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特色先进文化班级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这些班级文化有着显著特征。

1.明确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班级文化是班级主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目标的反映,特色班级文化主导方向非常明确,随着班级成立时间越长,更多的成员更加认可这种特色文化,文化观念也就越明确清晰。这种主导文化观念形成,班级成员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学习生活更容易取得成绩,更喜欢这个班级大家庭,因而也会积极努力去遵守、维护和珍惜班级这种灵魂文化,无形之中对班级成员形成了一种有效约束。

2.多元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大学是个亚社会,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各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导向不同,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也呈现多元性[2],但加强青年学子思想引领,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理念不变、大学育人为本的宗旨不变,各种特色班级文化的均是在目标统一基础上的多元化,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3.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主要由学校的硬件条件决定,制度一旦制定也不会朝令夕改,因此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文化都较稳定。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可塑性的驱动力,精神文化是会受时代影响而可塑的,一方面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善于学习、思想活跃、接触面广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都具可塑性;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在不同时代背景和舆论环境下会有不同表现特征,形成不同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时期,则容易形成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的班级文化。

4.引导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特色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积极良好效应,能有效引导班级成员增强集体意识,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有利于推动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同时在这种健康、轻松愉快的文化环境下,能够让同学们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血脉、学生的精神家园,对于班集体凝集力、创造力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引导功能。特色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3]。

2.凝聚制约功能。班级的特色文化,是由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寄托着他们共同的心理认知、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认知、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文化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以及作为班级一员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4]。班级文化就会像磁场一样紧密吸引着班级的每个成员,这种磁场的强大力量也会使班级成员自我约束和自觉地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文化理念,因此,特色班级文化能够强有力地将班级成员凝聚在一起,能够引导他们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目标与班级整体的命运和前途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共同拥有的集体同心协力。

3.培养提高功能。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着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班级文化的建设,这就给了更多成员更宽广的锻炼舞台,不仅有利于班集体培养更多的学生骨干,形成组织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传承创新功能。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动文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班级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微观体现,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大量新鲜素材,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

三、构建特色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引路人

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领学生“从高处俯瞰人生,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学会从一种无限和超越的视角或观点来关照现实世界”[5],去发现人生富有的情趣和价值;要综合考虑社会、学校、班级、学生等多种因素,在确保育人的宗旨不能变的前提下,引导班级建设丰富多彩的特色班级文化;同时,社会发展节奏快,知识更新迅速,作为引路人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思维,紧跟时代步伐。

(二)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地位,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

要明确班级成员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是班集体的建设者这一前提,切实让每个成员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俗语说“在其位,谋其职”,因此要给予每个班级成员合适的舞台,如通过班干部轮流上岗制度、轮流组织班会制度等给班级成员“压担子”、“托众望”,借此引导班级成员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集体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

(三)依托院系专业特色,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抓内涵,创特色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搞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首先要结合班级成员的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制定班级创建的目标,确定班级的文化主导方向,打造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笔者在学生活动中就发现有些自然学科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完善,求知欲强,勤于探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则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科技创新活动,创建“勇于创新”的特色班级文化。

(四)结合时代背景,强化导向性,打造与时俱进的班级文化

特色班级文化具有时代可塑性特点,要把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时代特点,强化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6]。班级文化的建设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具体到特殊时期如“学习雷锋活动月”时期,可以引导创建“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特色班级文化。

(五)以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引导学子紧跟校园文化主旋律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创建学生班级深层次精神文化的引领和启发至关重要。引导学生班级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和文化引导作用,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才艺才华,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和取向,有助于启发和帮助班集体发掘适合自身特点的班级文化,如有些班级大部分学生特长爱好较多,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就可以引导他们创建“多才多艺”的特色班级文化。

按照“加强思想引领,促进服务成才”的理念,缔造积极健康的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惠梅.打造班级文化创建优秀班级[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8).

[2]张作岭.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洪峰.韩晓燕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6).

[4]孙爱芹.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烟台职业学院两个班级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 制度形成 文化建设 开展活动

当今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家庭,文化的魅力日益显现。《中国教育报》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流的班级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班级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班级管理靠班主任。所以,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就成了提升班主任水平的重点了。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由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活动等组成。其中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文化是属于观念形态的层次,它包含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这些内容反映了班级成员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就是要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体现时代精神、能合乎伦理道德的班级文化体系。现在我从下列几方面谈班级文化的创建。

1.班级精神的培养

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从建班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接受,根植在全班学生的心里,每个班的班魂可以不一样,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班级的特点和自己擅长的,自己崇尚的理想为参考,制定自己班级的班魂。如:诚信班级,感恩班级,阳光班级,团结友爱班级,激情燃烧班级,助人为乐班级,自尊自爱班级等等。确定了班魂之后就要不断的灌输思想。通过制度,板报,班会等活动,把这种精神深深的埋在学生心中,并在实践中慢慢地形成凝聚力。

2.班级环境的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建设教室环境,即建设良好的班级形象,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教室环境的建设含教室的静化、教室的绿化及教室的美化。教室的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要反复不断地灌输卫生理念。要从培养人的素质和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从被迫接受自觉遵守习惯自然。而绿色教室则象征着青春,象征着活力,体现了现代中学生的朝气蓬勃。所以,班级布置要有激励的名言,有充满生机的景物。这样的班级可以激发中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凝聚力。美化教室是指教室中“美”的设置。教室中最美的就是学生的创作,一个教室中到处都是学生的作品,而且每一位学生都有作品,这就是最美的,这样的班级就会让班上的学生格外珍惜,爱护。所以教室中要不断推出学生的作品,要鼓励所有的学生来创作,这样的教室就是最美的。

3.班级制度的形成

班级制度也称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行为的指南。内容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基本规范、卫生执勤等几个方面。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班级自己的事,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所以要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形成定稿。当然,班级公约也应该有老师要遵守的准则,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内化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4.班级学风的提升

学风指的是班级里学习的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要提升良好的、上进的学风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同学和他谈学习的目的是有用的,但有些同学和他谈学习的目的却是徒劳。要把学风提起来,关键是让他们兴趣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自信,只要在学习中尝到了快乐,他就不会拒绝,反而会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之中了。所以,一定要让学习的人有进步,有希望,有快乐。

5.班级活动的组织

有效的活动,可以产生教育的奇迹。班级、年段、学校都要花心思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活动。比如:演讲、灯谜、对联、球类、拔河等比赛;比如“学雷锋行动”、“感恩教育”、“学习经验交流”、“关爱同学一帮一”等活动;比如:绘画书法、科技创新、才艺表演等展示,都会起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助人为乐、感恩社会、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如果单单只靠学校统一组织的很有限的几个活动,参与的人数就太少了,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丰富,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升华思想、静化灵魂的作用。比如“雷锋月”活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扫一次街”、“捐一次款”、“去一趟敬老院”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参与的同学人数都受到的限制,就无法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如果说,我们能利用出去扫街这样的活动来揭示文明素养,来鞭策同学们的卫生行为习惯,来督促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这个教育不就更有效了吗?如果说,我们能利用去敬老院的活动来促进”孝敬父母,心存感恩”教育,继续升华到孝顺,听话,认真学习的主题上,这个活动不就更有意义了吗?如果说,我们能利用为困难同学捐一次款的活动来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奋发上进的品质,这个活动不就更完美了吗?这就需要在班级里继续组织相关的活动来延伸活动的内涵,达到对心灵洗礼的目的。各个班级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情况来组织开展其他的活动,以活动来陶冶情操,以活动来感化灵魂,以活动来协助教育。

6.班级班会的开展

班会课就是一个组织活动、陶冶情操、培养素质的大好平台。但是目前学校班会课开展的情况并不平衡,许多班级的班会课形同虚设。因为有很多班主任认为,我们天天在开班会,有什么事情都是马上强调,怎么会集中到班会上去上呢?有这种观念的老师是把班会课的功能理解为单纯的布置任务、制定班规和宣布处分了。而没有赋予它更高层次的功能。其实,每一节班会课就是一次活动,班级要利用每一周的班会课运用讲座、辩论、研讨、行动等形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方式来刺激同学们的神精,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显示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过程中,还懂得了合作与团结,理解了团队精神,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所以当一名班主任要有思路,有想法,要花心思来研究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要创建有特色的品牌班级。让班主任当的有意思,有品位,有希望,有收获!

篇7

一、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班级文化的建设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班主任要善于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如班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特殊才能等,使其成为特色班级文化成长的土壤。如有的班主任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的特殊才能,成立班级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等,组织开展活动,从某些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发展成为班级特色。因此,班主任平时要多留意、观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的班级文化,这样的班级文化才具有班级特色,切莫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生搬硬套别人的来打造自己的班级文化。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发现我班的学生很喜欢看一些课外书,于是我根据学生这特点,把班级文化建设重点放在“做一个爱阅读的人”。通过营造班级文化,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提高学生的读书意识;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亲和力。

二、创建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班级的精神,可以反映出班级的整体面貌。因此,创建班级精神文化,有利于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主任在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后,应根据建设目标,创建符合目标的班级精神文化。我根据建设目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确定班名。如何命名才能符合建设目标,体现我班的特色呢?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后,我把班级命名为“快乐阅读班”。然后让学生把它书写成艺术字,贴在班的门上,以彰显我们班的特色。

其次确定班级口号。传统的一些班级口号冗长、模糊、大而空,例如“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一类的标语口号就是这样,让人难于把握、无所适从,有不如无。我们需要的班级口号,应当如广告学上所说的产品质量的QS标识一样,一定要简明扼要,一看就明,当然同时它必须符合我们的班级特点。在经过全班同学的投票后,选出我们班的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好自己班的班徽和班旗,把它贴在课室的墙壁,既可以装扮我们班的课室,也体现我们班的特色。

最后确定班歌。激昂的歌曲能催人奋进,优美的歌曲能陶冶情操。在当今流行歌曲深入校园,如何选取一首歌曲作为我们的班歌才合适呢?为此,我特地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把从学生里搜集回来的歌曲一一摆出来,让他们去讨论,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我们的班歌是周华健的《朋友》。同时,我还让全班同学对这首歌的歌词作出修改,以体现我们班的文化特色。

三、构建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我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长处与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四、创建特色的教室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教室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教室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为了打造我们班的文化特色,显示出我们“快乐读书班”的特色,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设:

(一)组建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二)营造书香环境,培养读书兴趣

我在班中大力宣传读书带来的好处,张贴读书名人名言,利用早读课、班会课等时间进行读书的宣传活动,我们积极动手打扮我们的课室,布置我们的教室,贴口号,出好以“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为主题的黑板报,使整个班级都洋溢着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制定读书计划书、读书记录卡

要求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个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内容、目标、实施时间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推进我们班“快乐读书”这一特色文化建设,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1)写读书笔记;(2)剪报、办报;(3)朗诵比赛。比如专题朗诵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4)展览。比如作文展览、日记展览等;(5)游艺活动。比如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开辟了一个读书的栏目。我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栏目,如“本周荐书”或“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六、营造成果展示平台,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

篇8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原创文化

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在一定规范下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并形成一套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用来教育同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它可以表现为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式。

本文结合周口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强化育人阵地,推进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班级形象、提高班级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班级的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表现出一个班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班级文化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班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班级文化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让班级文化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地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环境、制度、精神、行为等因素,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是以上各种因素全面、协调建设的一个过程。

(3)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要切实解决好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优良班级文化形成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院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建设模式,一体即“围绕学生成才这一中心”,两翼即“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瞄准就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1.良好的氛围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

(1)班级环境建设方面:良好的班级环境会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也将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他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我院近年来高度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通过开展“教室文化大比拼”、“特色班级环境建设”、“书香教室建设”、“示范班级创建”等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班级的环境建设。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院利用“为奥运添光彩”、“纪念建国60周年”等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

(1)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作用。班级素质拓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晨跑活动、周末文化广场、班级DV大赛、宿舍篮球赛、教室文化大比拼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学生自主策划、构思、组织、实施、开展的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优秀班级文化活动,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时,他们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充分发挥班级“原创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原创文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发现并推广了来自于学生,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原创文化”。近年来我院先后推广了计算机科学系由班级学生自我创作、自我编辑,充分反映班级文化、充分体现班风学风的“班级月刊”、教育科学系以宿舍为单位充分表达学生心声、展现宿舍文化的“宿舍周刊”、物理系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中文系的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等,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了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安排辅导员开展“一个平台、一份礼物、一句叮咛”工作,积极倡导毕业生留下“一个心愿、一份承诺、一句祝福”,实现了学校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加毕业生与学校、老师的情感,增强毕业生的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确保了毕业生的文明离校。

(3)充分发挥宿舍、小组活动的支撑作用。宿舍、小组等是班级内的最基础单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开始我院借鉴社会学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的理论知识,在数学系进行“小组工作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试点,通过借助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依据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

(4)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作用。我院目前拥有艺术协会、杏花雨剧社、飞扬学社、大学生法学会、口才与交际协会、摄影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4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文学、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上述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班级文化,同时围绕大学生头脑中的“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授融入到文化活动当中,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院化学系、生物系各个班级试点开展了“名师有约”活动,即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构筑全员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工程,利用化学系、生物系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的特点,由名师做学生学业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探索新的育人、班风建设模式。同时,还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系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抓手,在学生继续深造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两个系近几年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10年化学系参加考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考研录取率达到71%,985、211院校录取率分别为25%、51%。

转贴于

三、关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阶段,在我院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大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对班级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应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涯特点、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来促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我院化学系在班风建设中采取“学风渐进式培养模式”,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以适应大学生活教育为主,大二、大三主要以专业思想教育为主,大四以升学或就业技能培养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

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以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展实施到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例如,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教学系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建立了学生个人素质档案,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但是,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一、生态德育——奏响守卫童年的集结号

近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以“生态德育”为核心的学校规划理念的昭示下,满怀职业信念和教育理想守卫着孩子们的童年,守住提升儿童精神品质的教育。我们以吴江市教育局力倡的“快乐地学”为切入口,一切以学生内心感受为起点,尽量让教育贴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快乐地学”是学校“生态德育”的风向标,要让每一节常规课都上成生态课,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诚信的师生关系,且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才会为达成学习目标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探索“快乐地学”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其实际性和可操作性,我校广泛开展了教学比武、教学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有效地探索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基本思想、基本策略、基本方式等,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这些独具乡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堂,吸引了无数学生的眼球,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命、生本、生长”的意义。

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特色资源,引导学生们走进校内特色基地。如在“分湖百草园”里研究中草药,在“芦墟山歌馆”内传承古老民间艺术;走向大自然,了解和熟知辽阔的天空、广袤大地、花草树木和田间劳作;走进敬老院、新农村、生态大公园等,了解家乡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并以此为教育契机,加强学生与教师、学校、社会、自然的沟通,激励、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学生们在这一系列难忘的活动中,不仅享受着童年之乐、学习之乐与成长之乐,更在不经意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温馨班级——浸润精神家园的文化土壤

让美丽的植物成为班级的名片。在创建班级文化时,我校各班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分别选择一种绿色植物来为自己的中队命名,如小荷中队、向日葵中队等,并挖掘植物的内涵,体现班级特色,形成班级精神,让每一位师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逐步养成优良的德性与德行。

让每一片地面成为生态影像。我校生态德育的前身就是“环保教育”。如今,融合生态理念的“环保小卫士”行动已成为校园生活常态。班级倡导“微文明,让地面穿净衣”,引导学生主动把垃圾投入垃圾箱、学习正确的垃圾分类等。每周二的“晨会课大家说”是环境教育专题,届时教师将组织引导学生交流环保意义、寻找班级环保情况,还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等形式,宣传环保,净化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在这个净化空间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良好而朴素的品德不断得到培固和提升。

让每一面墙壁成为儒雅优秀的文化展示。在温馨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我校力求让每一面墙都具有多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感受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如教室门口是“我班名片”,墙上是该班的“全家福”,以及代表班级的绿色植物和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和班级精神等;教室里的墙上有“天天向上”专版,上面所展示的“每月之星”、“雏鹰争章”和“大拇指奖”等,主要是为了规范行为、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其中有“中队植物交流展示”栏,其内容主要是学生收集或制作的班级特色植物,如植物的特性介绍、药理作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拍摄的植物照片、关于植物某些摘抄等。这种通过师生共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育人——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

尊重,温馨的底色。温馨的班级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我们倡导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教师要用期盼、欣喜的眼神来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多宽容、多理解,用关爱引导学生改正缺点,用鼓励的言语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要严中有爱,引导学生讲文明礼仪,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形成良好的尊师风尚;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建立共同成长的和谐环境。在倡导整体尊重的同时,我校还结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不断营造温馨的班级文化。

主题班队,温馨的聚会。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差异,很多外来工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还有待加强,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待提高,同时也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惑。为了让新芦墟人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欢迎你!新芦墟人同学!”主题班队会。在活动中,本地学生向新芦墟人学生介绍班级成员、班级特色,邀请他们参加本地游戏、赠送学习用品、结对互助等。在浓浓的情谊中,新新芦墟人学生感受到了班级师生的尊重与热情,体验到了新家园的温暖。同时,我们还开展“感恩父母·亲子心育课”,感化学生的心灵。五月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校心理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浓情五月天·爱——送给母亲节的礼物”的感恩心育课,并邀请学生的妈妈们一起参与班会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向妈妈、老师送鲜花,诉真情,引导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家访互动,一次暖心之旅。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芦墟人学生的家庭情况,促进家校合作的实效,我校改变家访对象,主要以班级的新芦墟人学生家长为主。通过实地家访,教师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生活不容易,家长们忙于生计,不能按时上下班,一天中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很多孩子放学后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家长们对教师的来访深表感谢,一次暖心之旅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构建了和谐、共生的家校关系。

篇10

关键词:创建 和谐 校园文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6-01

在我国,校园文化主要起源于大学,随着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以精神文化为中心,并依托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系统文化,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创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到: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同样有责任创建出更加和谐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根据《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其特殊性,也不能一味照搬大学文化的精神,因此,中小学要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创新,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和结果,主要探讨小学在内在精神、外在环境和规范制度方面对校园文化的创建。

1 理解校园文化的和谐意义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学校长期的发展和完善中不断形成校园自主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从“文化”两个字看来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它不仅包括学校风气、班级班风,还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觉参与形成的潜在文化,但是这些文化只有通过物质环境的载体才能清楚地显现出来,通过制度来加以规范,而不是任其自然,包容一切不在校园和谐文化范围内的文化。

因此,有必要提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和谐”和“矛盾”是相对的,在学校这个大家园中,第一,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管理者与员工各种关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小矛盾和纠纷,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都是校园中学生、教师等方面文化的和谐。第三,学校的制度规范要保证学校生活的开展,而不是让学生的活力肆意奔放,学校的各种环境设置也是有规划讲究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当然,“和谐”还体现在很多方面,需要员工的共同创造和维护。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容易接受周围的精神文化的熏陶、物质环境影响、规章制度的规范,学生接触的文化以及通过他们形成的文化会产生长远影响,甚至影响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谐文化的感染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创造出利于师生发展的育人环境和民主开放的成长氛围。

2 和谐校园文化创建的措施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任务完成往往寄托在教师身上,因此容易忽视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谐校园文化创建是全校所有师生员工的任务,而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在实际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中就出现了种种问题:缺乏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领导机构,对于涌入到学校的大量社会文化和学生自发形成的文化没有系统的引导和区分,校园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组织的活动不多并且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的师德素质也有待提高,学校的环境设置缺乏经常不更新缺乏美感等。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2.1发扬内在精神,建设文化内涵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班级的班风等,都是各个学校和班级的特色精神文化,它不是一句句口号,需要全体师生去发扬它,打造主流文化。因此要把这些思想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德育课程应加强精神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学校开展的经常性的校园活动,要有主题和内涵,体现学校的文化精神甚至是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学校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和弘扬文化的接班人。

2.2打造外在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的外在环境包括学校的一切外显的物质,比如花草树木、教学楼、墙壁、黑板、食堂等等。学生经常与学校的这些环境接触,因此,应发挥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合理布局学校的自然环境,使学校干净整洁,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布置班级、走廊、墙壁等环境,教师的办公室布置也要体现教师团队的精神状态。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提高它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些物质文化往往要体现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3完善规范制度,创建和谐秩序

学校只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才能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制度文化虽然比较严谨,但同样也要突出学校的精神内涵、价值信念等。因此,学校要用制度管理和规范文化,防止不文明的文化侵蚀校园。比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教科研的计划、学生安全应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等,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员工的意见,挖掘每个人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潜能和积极性,把这些制度转化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学校的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学生、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更能体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独创性和与时俱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时之事,要发挥它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自觉宣传和学习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精神文化、更新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使得文化内部和谐,发挥学校的美育、德育和实践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高铭.我国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今日科苑,2010,

(20).

[2] 陈铭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州市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