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工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工业发展现状

篇1

一、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在青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以后,青海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手工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明确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发挥优势,广开生产门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手工制造业,恢复和重点发展具有青海民族特色的手工制造产业和地方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特别是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民族手工业产品”。在生产资料供应、税收、工商注册、土地征用、银行贷款、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了较为优惠的政策,使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更好的扶持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201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青海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在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强调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带动民族手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发展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止2015年12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达600多家,资产总额近16.5亿元,产品种类730个,实现产品销售额113000万元,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3.6%,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企业规模较小,微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6%,就业人数4万人,文化程度比较低,除个别技术工人外,多数就业者均为小学文化,平均年龄在20周岁。

青海民族手工制造业工艺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目前,在全省各地区县已形成了特色产品生产区域。

黄南藏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藏传文化艺术,同仁县是热贡艺术之乡,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县的吾屯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绘制唐卡、雕像制作也非常有名气;曲库乎、年都乎两个乡以制作堆秀而闻名天下;保安镇以铜银器加工而闻名;泽库县和日乡等地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热贡艺术手工制作,主要制作的手工艺品有:唐卡、堆绣、刺绣、泥塑、藏式木雕、藏式地毯、藏香、石雕、金银铜器、和砚加工等,泽库县泽和石源石材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石雕艺术品多次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河南蒙古自治县少数民族主要以牛、羊绒编制各种蒙古族和藏族生活用品为主,产品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

黄南州热贡画院、同仁县刚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布达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唐卡、堆绣、刺绣名扬海内外,同仁县仁俊热贡艺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佛像、泥塑以精湛的艺术展现在世人面前,黄南州旦正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制作的藏式木雕深得少数民族群众喜爱,同仁县热贡神工金属手工艺品传播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银铜器饰品以精细而闻名,同仁县赛雄热贡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藏式手工地毯供不应求。由青海省藏医药博物馆珍藏的全长618米的彩绘大观唐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在制作的全长1300米的唐卡即将刷新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整合民族手工艺品的挖掘和科学发展,黄南州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工业,他们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2010年成立了青海热贡文化保护与开发有限公司,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黄南州热贡艺术品的开发与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藏族群众不仅是一个热情奔放、非常好客的民族,也是一个心灵手巧、善于创造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藏民族发展过程中,大多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藏族男人基本上都会绘画、刺绣、堆绣、雕刻、泥塑等基本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术,称为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全州专门从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从业人员近1000余人。唐卡、堆绣、藏式雕刻、泥塑、手工织毯、刺绣、民族服饰、藏靴和传统金银首饰等产品非常热销,供不应求。除满足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内地城市。目前黄南州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5个,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称号的3个,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2个,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称号的7个,获得中国艺术奖称号的1个。这些艺术大师不断传承和创新民族手工制造业,又带领了数以千计的热贡人走上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尖扎县制作的唐卡、绘画、敲制铜雕、刺绣、藏香、弓箭、藏式家具、民族服饰、五谷画制作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生产的石雕艺术品、羊绒画、“娜迪娅”民族被褥、伊斯兰民族服装、鞋帽、藏式服装、藏香制作、唐卡制作、木质雕刻等也非常有名气,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玉树藏族自治州生产的黑彩陶、唐卡、藏族服饰、安冲藏刀、泥雕像、铜金银制品、藏式家具、标本工艺品、玛尼石等,深受游客青睐。

互助土族自治县生产的土族盘绣、各类佩戴挂件、剪纸画等工艺精湛。

海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南藏绣”,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刺绣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也是藏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海南州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并逐步走向产业化,基本形成了“布绣嘎玛” 和“贵南藏绣”两个商标品牌。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趋于返朴归真,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高涨,民间刺绣等手工艺品开始走向市场逐渐火爆起来,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传统手工艺术正在世界范围茸咔巍J止げ匦迤废允境鼍薮蟮目发潜力,具有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藏绣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青海藏羊集团公司生产的手工地毯、挂毯;昆玉集团生产的各类昆仑玉饰品;巍巍昆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等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

二、民族手工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民族手工业制造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手工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3.6%,在青海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促进和发展青海省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必将对青海省工业结构的调整、补产业结构的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民族地区的稳定、扩大就业以及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工程将产生长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积极促进和发展青海省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利好形势

1、国家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激活了民族手工制造业快速发展。

2、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有效拉动,带动了民族手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一些信奉佛教团体及人员来我省考察旅游增加,随着交流的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投资成倍增长,特别是国家对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摆在国家发展战略之上,这些利好因素对我省大力发展民族手工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纯手工制作的产品,为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改革开放加快了我省与周边省份及沿海、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特别是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带动了我省地方民族手工产业的迅速成长和发展。羊绒、牛绒纺织品以及手工地毯、民族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已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东欧和整个欧洲。

4、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和发展了民族手工制造业,为脱贫致富,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规模较小,未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量的传统手工业者仍然采用传统家庭式作坊,没有规模,故难以形成产业优势。

2、旅游纪念品市场虽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但是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仍然又很大差距。

3、品牌意识淡薄,商标注册和产品包装滞后,满足不了市场消费者需要。

4、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向银行贷款又面临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强,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少,抵押担保率较低,可贷额度非常有限

五、促进民族手工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和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发展地方民族手工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2016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国资监管工作会上省经信委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工信和国资系统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力促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把握好“五个坚持”,“四个结合”。

我省是国家资源储备重要的战略接续地,又是发展民族手工业产品原材料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手工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是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环保、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青海民族手工业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既要增加产品种类,更要稳步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注册商标专利申请的工作,加大产品宣传的力度,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小而全”“小而散”现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民族手工制造业创新步伐。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理念,树立大市场意识,不能把市场仅仅局限于本地市场,加快制定青海民族手工业制品的行业标准,使民族手工业逐步向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开拓销售渠道。建立起相对固定的销售网络体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增强青海民族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青海民族手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4、大力宣传,促进传统民族手工制造业的发展。建议:一是2016年手工业联社准备通过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电视台、中华全国集体经济杂志社等部门合作开展青海民族手工业产品万里行宣传片制作活动;二是对为民族传统手工艺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手工艺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是省联社拟与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胜利宾馆合作,在胜利宾馆设立我省民族手工艺品陈列馆,展示青海地方民族传统手工艺,扩大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四是以北京工美合作,每年举办一次青海地方民族手工业产品展,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五是帮助企业建青海省轻工业联合会,发挥联合会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指导企业发展、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自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宣传、法律援助、招商引资、项目策划、项目论证等方面更好的服务企业作用。

5、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抓大不放小,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骨干促协同。建议启动实施“百户民族手工制造产业领军企业打造工程”,培育若干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主业突出带动明显的优秀民族手工制造企业。带动一批延伸型、配套型传统民族手工艺产业。重点以黄南州地区、玉树州地区、循化县、互助县为传统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产业园集中区建设。

6、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保护与培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变民族传统手工艺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是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民族传统手工艺大师和行业艺人,为他们的艺术创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组织企业负责人、能工巧匠、带头人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艺术品味,提升组织带头能力;三是灵活办学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和资金,遵循贴近实际、满足企业用工要求的原则,举办各类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培训班,帮助广大年轻手工艺工作者尽快成才,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手工艺业;凯尔布尔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宗教意识极强,小孩从3岁起就开始背诵《古兰经》,其居民97%以上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和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手工艺业发展较早,每年10月举办的民族民间艺术节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文化活动,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此项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达到了20多个国家,使得这个活动的国际色彩不断加强。在2008年的民族民间艺术节期间,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搭建了装饰豪华的凉亭,向游客展示巴基斯坦的传统文化遗产。

为了进一步振兴巴基斯坦地区的手工艺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引进了巴基斯坦,改善巴基斯坦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推动贫困地区的手工品创意产业发展。由此,巴基斯坦的手工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启动了AHAN 计划,除了政策、资金支持外,还规划建设了手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凯尔布尔地区。为了振兴该地区的手工艺品业,生产者和相关机构通过建立农村创意合作社的方式,来提升手工艺系统的运作框架,通过合作运动,不断开放市场,提高生产效率。

一、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业发展现状

凯尔布尔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的历史,但亟须振兴,其手工艺部门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随着手工艺品业所能带来的收入的减少,从事手工艺品业的人数也逐渐降低,手艺精良的手工艺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原本就在走发展下坡路的手工艺品业更加雪上加霜,手工艺品质量不断下降,商品雷同现象严重,设计缺乏创意,导致了手工艺品的不断贬值,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手工艺品的产品精髓无法得到最深刻的表达。为了更好地保存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文化,巴基斯坦地区的非政府组织IRC(产业资源中心)、SEEDA(Sindh教育和环境发展协会)和SEWA(发展信托)等机构对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对凯尔布尔地区手工艺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更多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倾向于建立一个类似于泰国的“OTOP”(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对建设手工艺品的推广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凯尔布尔地区发展手工艺品业的资源分析

1.凯尔布尔地区发展手工艺品业的优势因素

政府政策的战略支持是凯尔布尔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品业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凯尔布尔地区有着丰富的发展手工艺品业的所需原材料,这样的先天优势将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从而增加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提高从业者的从业积极性。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品业的从业者众多,核心劳动力人口达到500人的社区,在家庭或者小作坊内利用传统的工艺技术进行手工艺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对于建设手工艺品合作社来统一管理、销售的形式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业者众多使得劳动力的成本降低,且劳动力充足,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凯尔布尔地区手工业的振兴能够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当地的非政府组织的加入将有效带动该地区非正规教育、职业培训、小额信贷以及建立合作社等相关的活动的发展,这对在巴基斯坦地区推进创意产业的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凯尔布尔地区发展手工艺品业的劣势因素

经济基础薄弱,手工艺者分布相对分散,这导致了该地区手工艺发展的逐步衰落。产品生产缺乏创新性,产品竞争力弱,无法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从事手工艺品生产的手工艺者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无法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以内容为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过程中,这无疑是最大的阻碍因素。在产品的销售环节,对中介机构和赞助商的依赖程度较高,手工艺者的市场拓展能力较差,市场渠道少,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凯尔布尔地区发展手工艺品业的发展建议

一个地区从事该项行业的村民人数,决定了该行业在该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在凯尔布尔地区核心劳动力超过500人的地区不在少数,这说明手工艺业在凯尔布尔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然成为了该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使得手工艺业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发展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业尤其要注重其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巴基斯坦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巴基斯坦第一家旅游公司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巴基斯坦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旅游业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外来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但发展仍较为缓慢,旅游产业发展较慢,旅游者多为定居在欧美的巴基斯坦人和海湾国家的游客。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发展的近四十年间,巴基斯坦推出了三种主要旅游类型: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将本国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陆续向市场开放。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巴基斯坦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公路、铁路乃至航空运输网络逐步建立并完善,实现了景点间更为快速地到达,缩短了游客的出游时间,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出游条件。在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旅馆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同档次的旅馆的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业的消费需求。2009年3月5日,据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在日内瓦公布了最新一期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在133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巴基斯坦的旅游竞争力排名为第113位,上次排名为111位(共124个国家和地区参评)。报告显示,巴基斯坦2008年旅游业GDP为37.8亿美元,约占整个GDP的2.3%,从业人员约为105.6万,占就业总人口的1.9%。

发展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品业,将有力地推动巴基斯坦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通过政府的支持,鼓励手工艺者参加展览会和交易博览会,不断扩大巴基斯坦手工艺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是要注重手工艺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性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地区特色手工艺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突出区域的文化遗产、创意资本、地域特征及技艺精湛的手工艺者;再次要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开拓地区市场、国家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最后要提高手工艺者的社会地位,建立手工艺者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提高其创新发展手工艺品的积极性;注重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在该地区的推广,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增加其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手工艺品与旅游业的融合性发展是手工艺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凯尔布尔地区的手工艺品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围绕旅游业展开一系列的开发活动,仅仅依靠传统手工艺者的自生自灭式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巴基斯坦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手工艺业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引入将引领巴基斯坦手工艺业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杨捷生.伊斯兰伦理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余英时.文化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4.

[3]张玉兰.巴基斯坦的宗教问题[J].当代亚太,1998(08).

篇3

关键词:依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依附理论是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在拉丁美洲产生并发展起来,着力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积累运动在不发达国家的特殊运动形式的一种理论。巴西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的《帝国主义与依附》提及的依附理论代表了依附理论形成初期的理论贡献。作者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了依附形式,文章指出历史上存在着殖民地依附和工业-金融依附两种依附形式。二战后出现了第三种依附形式,即工业-技术依附,其特点是跨国公司开始在不发达国家与输入国国内市场高科技工业部门投资。这种投资极大的控制了发展中国家该领域的发展,致使输入国对发达国家形成政治、济上的依赖,不仅严重制约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而且也制约着输入国的内部结构、生产的方向,资本积累的形式、经济的再生产和社会政治结构等。该理论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发达与落后国家的落后,把资本主义的发达与落后国家的落后结合起来,坚持了矛盾分析法和内外因的有机统一,为我们深刻认识发展现状与原因,探究发展路径,寻求改变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面貌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一、依附格局下看落后国家发展现状

在依附格局下,资本主义的扩展不能造就一种均衡、平等的国际经济,只会产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同依附性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后者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甚至无力解决人类生存的那些基本问题,而在统治国,这些问题已大部分解决。[1]今天,虽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依附性的现象和格局依旧存在,而且变得更为隐蔽和更为有威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实体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新的生产要素如技术、管理、知识等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剥削方式发生变化,剥削越来越以觉察不到的方式进行着。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掌握这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依附国在交易中能够获得怎样的技术,能够以多大的代价获得这些相对先进的技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交易等等,这些都直接操纵在发达的国家手中。依附国在国际交换中一方面受自身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为获得对外贸易的机会又不得不迎合发达国家的需要,按照他们的需求去发展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领域和产业,导致发展处于一种劣性循环之中,很难走出受制于人的境地。这也就是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一种经济现象——“比较优势陷阱”。如何不断地培育自主发展潜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从而最终获得发展的主动性,主宰自己经济命脉,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成为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这直接关系着这些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依附理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研究巴西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的依附理论,目的是增强我们发展的预见性,借鉴该理论,笔者认为当下我国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是人类的一项冒险性的事业,不同的国家由于自身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成功的道路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适合了本国国情。历史事件的运行不是呈直线型的,也不是可以复制的,各种现存的发展“模式”是不能重复的,而且发达社会的模式也不应该成为争取实现的目标。发展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在深入分析研究中国国情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中国的道路要依靠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的中国人挑起重任,而不要寄托在他国专家和照搬他国的模式基础之上。

(2)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规划发展格局,制定方针政策。依附国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经济主体是为世界市场进行的。当这些国家作为原料和农产品出口者参与世界经济时,他们发展的是世界经济,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及客观上受支配的地位,决定了这些国家不能发展到具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特点。出口部门是产生经济活力,因而也是推动落后国家变革的关键部门。但落后国家的出口部门主要是相对落后的农业或矿业出口部门,而且领域设置高度依附于发达的国家,为满足出口部门需要必须设置一些补充部门,如畜牧业、手工业制造业等,还有“糊口”部门,这些部门在外贸生产的低迷或闲暇时起着收容劳动力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周期性发展中劳动力需求的轻微变动问题,起到了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些部门在同一经济体系中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种在性质上与居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形态迥然不同的但又受其影响的社会经济形态。资产阶级自由派思想以“比较成本”的理论称之为是合理的世界经济的地区性产物,同时依附国的出口商们也是倍加赞同,因为符合这群利益集团的利益。因而统治国内部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依附国从事农矿产品出口的利益群体的思想是协调一致的。在利益面前,他们的自私和卑鄙暴露无遗,完全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改变落后的民族面貌,要想赶超发达国家,落后国家就要独立自主的寻求发展道路,决不能顺其自然,过度发展所谓的有比较优势产业,否则就会受制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不要让国内某些利益集团所迷惑,必须要以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依据来制定发展战略,安排国内发展结构。

(3)壮大民族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虽然也重视工业化,但许多落后国家的工业化采取了替代进口的方式从而使得工业化取决于进口的机器和材料。依附国的工业发展,首先形成了对统治国基本产品的依赖,而产品只能从国外,从控制着所用技术的经济集团的母公司那里得到,这就造成了对外贸易的紧密依赖。外国资本进而决定这些国家的发展方式和轨迹,从而在新的水平上加深了他们的贸易依赖关系。而这种依赖格局只有在依附国引进培育起高级的结构形态后才能消除,因此这种发展格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民族经济,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抓住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依附状态下,统治依附的程度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依附的力量遭到消弱时,就会出现依附国统治本国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主动行动的可能性。“如果在依附国内部存在着愿意利用这种形势进行结构变革的力量,而且这些力量是比较强大的,就会创造内部条件,以便在统治中心遭到消弱时能出现有助于这些力量发动统治攻势的有利时机。但是这一攻势的强度和获胜的可能性,取决于本国社会中最进步的力量的能力,取决于它的组织和觉悟程度及其斗争精神。”[2]P409这一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来发展壮大自己,抓住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牢牢把握发展的自,引领我国迈向世界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徐艳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篇4

关键词:民族自治;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23-04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南靠思茅、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全州土地面积4 258万亩,人均13.6亩,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耕地293.22万亩,人均0.89亩。大理州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金属矿点200多个。大理州是一个天然的植物种质基因库。植物种类有温带,甚至一些寒带地区植物的种类代表,还有从亚热带直至热带北缘植物的种类代表;有古老或较为原始的种类,也有后来演化、衍生的植物种类代表;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历史上,白族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手工业和农业商品生产经营发展迅速,白族与内地汉族在经济、文化上基本能够保持同步发展的水平,但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差异性非常明显。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截至2007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22.03亿元,比2006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0%,第二产业增长17.9%,第三产业增长13.3%,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特色和优质品的比重提高,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结构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其它经济成分的比例为38.2∶31.0∶26.5∶4.3,初步实现了国有、集体、私营经济三分天下各占其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次产业结构始终伴随着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升级过程。经过前6个五年计划的经济调整与发展,到1987年,全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一、二、三型”转变为“二、一、三”型,实现了第一次升级。“八五”期间,适合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和发展,到1992年,全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第二次升级。“九五”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95以来25.3∶44.5∶30.2,进一步调整为2000年22.3∶43.0∶34.7继续呈现出“二、三、一”型产业结构态势。“十一五”期间,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结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己由1978年的62∶14∶24调整为2007年的26.4∶37.1∶36.5

就第一产业来说,1990年以来,尽管农业连续多年增产丰收,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也从1978年的92:8调整为2007年的70:30,但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突出。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农业份额相对较高,但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农民不能增收,导致一产对GDP的贡献有限。

从第二产业来看,工业经济结构中,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第二产业较为弱小。2007年,全州有20 708个工业生产单位,实现工业总产值1 832 893万元,户均产值88.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2户,实现产值529 620万元,户均产值64 588万元。25户大中型独立核算企业实现产值385 657万元,户均产值15 426万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42%。工业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优势品牌。工业产品以原料型、资源型产品和食品为主,初级产品加工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多,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工业少,总体上尚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上游初级原料型产品占30%左右,终端消费类食品占60%以上,中间精细深加工产品十分稀少。多数企业不注重发展战略策划,品牌意识淡薄。目前,尚无全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仅有7个,支柱产品“三塔牌”卷烟也未列入全国烟草行业重点扶持的36个名优烟品牌范围。支柱产业单一,产业关联度低。除烟草产业形成支柱外,其他三大产业仍处在培育阶段。几大产业间、行业间协作配套差,联系不紧密,形不成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生产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除烟草、乳制品、啤酒、制药、建材、印刷等行业实现了大规模、高标准的技术改造,使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外,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缓慢,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仍然比较落后。据调查,截至2007年底,全州工艺设备中,90年代及以后出厂的约占63%,80年代出厂的约占30%,70年代出厂的约占7%。其中,国产设备约占80%,进口设备约占20%,拥有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约50条。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落后,管理经营水平较底。一是企业规模小,分布零散,行业集中度低,大中小型企业结构不合理,带来行业内无序竞争,行业资本效率、生产率和利润率低。二是企业财产组织结构单一。2007年底,全州工业单位按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12个,集体经济252个,城乡个体工业19 766个,其他类型经济(含私营、股份制、外资经济等)678个。非公经济虽然形式上所有制形式得到优化升级,但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式传统管理经营现象突出,离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工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管理,使工业发展投资大、周转慢,总体效益低,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比重持续上升,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三产门类多,既有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有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既可以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又可以为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但就整个民族自治地区而言,结构不合理,发展层次低这一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通病依然表现得很明显,仍然以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为主,而新兴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社会物流业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城镇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明显落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与提高居民素质相关的行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较低。正在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虽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还存在总体开发层次,核心旅游资产的民族文化含量不高,信息化程度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营销还不够响亮,经营还较为粗放等问题,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远。此外,国家及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弱,投资比例较小,对民族经济的拉动有限,对财政的依附性还很强。农民收入有限,普遍存在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对外开放还行不成大气候,吸引外资少,国际贸易能力低。民族自治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地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大理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效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落后与低效。产业结构是由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应随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而调整,它总是处在一个动态渐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市场产业竞争中,要求不断地得到有机整合,使之与市场需要相适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高起点、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现有工农业基础优势,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实现追赶式发展。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大理白族自治州实施单一比较优势战略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1.缺少资本

“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资本,社会经济就不能有效运转,资本作为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磁铁一样,把社会产品及其生产都吸引到它的周围,资本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就会繁荣。因此,资本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本总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处在欠发达的地位,基本还属于典型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形式,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并通过它形成一定规模的投融资体系,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但现实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民族地区历史以来一直远离国家经济核心区,远离金融中心,不能形成规模化的资本集聚与资本运营体系,缺少内外资本投入,加快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2.缺少技术

发展的落后,还表现在科研与生产技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革命性的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益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使用先进的技术,更没有能力大规模地的投入,实施技术创新,不断积累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核心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地区技术后发优势的一条捷径应是更加注重对外来科学技术的学习,通过模仿移植、消化吸收再到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现有技术水平,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的动力支持。

3.缺少市场制度

在大理白族地区,市场观念及有形市场古已有之。但是,在新的世纪,面对现代开放的社会,我们首先是缺少完整的现代意义的市场体系。大理白族经济与国家整个经济体系一样,还处在体制转型之中。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既有的体制性惯性,旧体制的约束性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缺乏应有的技术含量,离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现有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功能有很大的局限,各类市场间发展不平衡。另外,缺少完善的市场制度。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方式这样制度性的问题,仍处于初步探索过程中。中国历史上历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基础上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都迸发出了的巨大经济发展动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可以看到制度性的因素往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大理白族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大理白族自治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坚持高起点,重点突出,追赶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原有工农业基础优势,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的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建立区域性的特色民族经济。

1.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山深谷的特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立体地貌”、“立体气候”,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植物王国”、“香料药材之乡”、“天然花园”、“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等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热区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大科研力度,及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大深加工力度,使大理民族自治地区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以龙头企业为示范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族地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广大农村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应以扩大生产商品性“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政府政策引导的主要方面。要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政策思路。从生产组织形式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使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奠定了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前提和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加快,农业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明显地呈现出滞后性,突出地存在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组织和引导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承担着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使农民摆脱千百年来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既面对生产问题,又面对市场问题;既要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承受市场风险。同时,龙头企业又是闯市场、创品牌的主力,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缺少了农业和农民联通市场的有效环节,增加了农民面对市场经营的风险。在经济成分上,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坚持谁有能力,谁就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总结龙头企业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实用科技文化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创新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及生产协作形式,积极推广实施诸如农村小额信贷、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等金融资本组织形式;创建农村农民产业协会、科技推广协会;扶持农业某项龙头产业,农民则以土地、劳动力、一定的资本入股,组成适应农村现有条件下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依靠农村拥有经营头脑的经济能人的领导,做大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普遍推广农资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建立市场信息化通道,采用订单农业,有效提升产、供、销水平。在民族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山区、半山区要有比其它发达地区更有组织性、更有主动示范性、更有耐心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紧紧依附全省支柱产业,发展本州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先导产业

据统计,200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体系大类中,按规模以上统计,工业增加值在5 000万元以上的行业有烟草、电力、冶金、印刷、饮料、食品和建筑建材。7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5%以上。其中,烟草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1%,其他6个行业的比重都不到2%,远未达到5%的经济支柱标准。

对唯一工业支柱的烟草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烟草企业“强强合作”,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再创新的辉煌。从国家利益和本省本地烟草产业的长期利益出发,推动国内跨省区市烟草产业重组战略的实施。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及几大区域烟草集团为龙头,在“国家烟草专卖法”的框架内,对国内烟草生产企业放开批发、零售市场,以市场需求来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在国家计划的大指标内,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国产烟草商品市场竞争力。在烟草产业内部,云南具有独具、优质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无论是原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重组中,获得相当的比较优势。主动与国外同行业的优秀企业集团构建适应世界贸易的新型合作方式,形成互惠双赢的市场合作关系。当前,烟草加工业受计划及市场的影响,生产有所回落,个别名优品牌受到市场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将对我们已有的优势构成新的挑战。因此,烟草产业应坚持以名优品牌为主,切实维护名牌产品的形象,加大结构调整和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力度,努力开发适应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优质商品,改革营销体制,合理增加营销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利润构成比例,以利益驱动,形成长期稳定的,渐次扩张的科学营销网络体系。不盲目扩张非烟产业,应以市场导向而非行政命令来经营企业。重视本系统内多产业的整合,择优做大优势产业部分。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的产业,涵括了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医药、绿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绿色园艺、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应着重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天然绿色药品、保健药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药用生物工程、新药筛选、新菌种培育、天然药物生产,中药现代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开发生化药和地方民族药等。要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市场化紧密结合的原则,按照产业化、高起点、高品质、大市场的要求,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己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核桃、大蒜、梅子、亚麻、蚕桑等产业,加强对食品资源的深加工,重点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乳品系列、啤酒、茶叶等产业,增加新型营养和方便食品品种,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积极开发浓缩蔬菜汁和果汁,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对保健的需求。要十分强调“绿色”品牌,推广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采用标准化种植,严格的管理及检测规范,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第一车间“非绿色化”的生产问题,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注重生物资源开发中的行业整合,选准核心企业,重视培植品牌,实现规模效益。重视产、供、销运营体系的建设,利用现代物流系统,以市场为纽带,有效地连结农民、生产商与营销商之间的关系。对已渐成规模的产业,如大宗农产品,渐次实行以拍卖市场为主体的营销体系,实现与国际同行业产品营销方式的对接,形成的通畅现代物流系统,更有效地刺激消费。

旅游产业要以苍山洱海景区为重点,抓好精品、精点、精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条件。要把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大理旅游的鲜明特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提高经济效益。用鲜明的特色、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强有力的宣传促销增强大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把大理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建筑建材产业。建筑业要加快优化重组步伐,建立高资质和园林古建筑的骨干企业群体,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宽州外市场。要重点抓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发展大理石板材和其他新型建材,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发展非金属矿及深加工制品,巩固滇西建材生产基地地位。培育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大理州拥有潜在的较强优势。应积极主动地借助全省矿产业支柱产业建设“重点发展铅锌,积极发展铝,择优发展铜,深度加工锡,加快发展稀贵金属,重视矿产品的深、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思路,优先使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成为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探求矿电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和加快澜沧江、金沙江电力资源开发的机遇,全力配合小湾电站建设工程,当好配角,搞好协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立足州内水电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加快对金沙江鲁地拉、龙开口以及功果桥等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尽快加入到云南主力电源的建设序列中。科学规划,有选择地自主引资建设一批中小型电站,使理白族自治州成为云南绿色能源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族自治地区水能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促进全省电力支柱产业的形成。

3.大力发展以民族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历经20多年的发展,民族旅游业己经成为全州产业结构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者876.59万人次,海外旅游者26.8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6.2亿元,旅游创汇7366万美元,名副其实地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现在,大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省内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使大理民族旅游业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规模扩张和提质增速等发展困难。如何才能保有既得的市场份额,变挑战为机遇,并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开放的市场条件开拓创新,着力提升特色民族旅游产业的整体历史文化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民族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按国际运行规则建立高效有力的行业管理体系,全方位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积极利用外资,加大民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做强做大民族旅游产业,需要我们继续深层次地把握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托大理白族地区所独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多民族文化品牌的优势,不断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再创大理民族旅游业新的辉煌。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促使大理白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很强,其发展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其他物质产品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大理白族地区以服务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中的民族旅游业所提供的旅游消费有其特殊性,即旅游的需求消费通过交通运输突破了地域限制。大理民族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经济作物资源、林产资源、畜产资源等,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产业能力较低,多数资源都是以未加工的原料或初加工的产品形态运销外地。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致使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民族旅游业则可刺激用以满足旅游经济需要的工业品生产的增加。这样,可根据国际、国内的旅游需要,重点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纪念品及旅游消费品等能耗低、污染少、劳动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实现大理白族地区资源的纵深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 Dali Baizu Autonomy State

ZHU Qi-cai, GUO Fei, YANG Yang

(Econom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Yunan Fiana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