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团建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团建的意义

篇1

XXX党委书记  XXX

(2018年X月X日)

今年上半年,XXX公司在集团、能源两级党委指导下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下面,我就XXX公司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一抓手抓党建工作的一些做法进行汇报。

一、从历史遗留问题入手给作风建设“号号脉”

XXX公司是一家XX年的老企业了,相对创立之初创业激情有所减退、遗留矛盾问题较多。我们这一届班子基本都是去年以来陆续调整的,新班子到位后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公司很多前期投资项目出了问题:有的是前期调研和复核工作不严谨、不扎实;有的是不作为不尽责;有的是风险意识淡薄。

经过半年多的号脉问诊,我们发现XXX公司诸多遗留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因此,自孙广信董事长在集团年会提出: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生态,在全集团“兴五风、反五气”,集团及能源党委迅速部署,XXX公司第一时间进行了“兴五风、反五气”作风建设动员,编制了贯穿全年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兴五风、反五气”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XXX公司重温“4·20”讲话,“兴五风、反五气”作风整顿大会。自去年以来,对十一起工作失职事件进行了处理,问责????人,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二、从人的问题入手为作风建设开启“新路径”

持续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就是要长期坚持好的作风,坚决祛除出现的不良习气。在这方面,XXX一直有着优良的好传统好作风,集团及各产业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XXX公司处理的阿勒泰区域、吐南区域等案件,就是在祛除人心散、损害企业利益、输送利益、责任感缺失等不良习气;集团党委要求转发学习的阿勒泰区域公司敢于较真、严格执纪的经验做法,就是XXX公司需要坚持的好作风。目前,我们的作风建设工作较往年最大的区别,就是从人的问题入手,找到了一条作风建设“新路径”,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作风建设中以人为中心。

人才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第一支撑,按照“合适即人才、合适即优秀”的理念,XXX公司党委以人为中心,按照一切工作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标准,将发挥班子作用、认准人用对人、客观看人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是在发挥班子带头作用方面。公司经营班子率先揽镜自照,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使作风建设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机制。阿勒泰区域公司对吴继峰的违纪调查迅速、有效,正是XXX公司各级经营班子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解剖的典型案例。

二是在认准人用对人方面。公司党委要求各级书记从人的性格、人品、认真、责任心、创新等方面入手进行个人访谈认人知人。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此方面,我们有过失败的例子,有才无德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更需要从专业、经历、性格等方面配强配齐班子、建好队伍。今年XXX公司生产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对销售公司、国贸公司、运输公司进行整合,在推进此项工作人员整合方面,公司党委明确区域公司支部书记、副总、财务总监为总经理负责,但同时对上级书记、财务负责的机制,保证有人干事,把事干好。

三是在客观看待人才方面。要求用人者正确处理“用人之长”与“容人之短”的关系。当人才的主流很好、长处很强,对岗位和事业发展具有很高适配度时,就果断举荐、大胆任用。今年我们提拔使用了几位因非主观原因致使降职的干部,用其长处、避其短处,真正实现人岗匹配。不少区域公司经营班子反映,去年以来XXX公司变化明显,通过班子带头,从“人”入手,抓班子、重人才、强思想,将务虚的工作务实,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在作风建设中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构成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特征。今年上半年,XXX公司查办的两个典型案件,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思路。

一个是阿勒泰区域吴继峰的查办问责,是吴继峰在廉洁自律和工作作风方面出了问题,把手伸向了企业。另一个,吐鲁番南、北两座加气站放散偏高案件,我们通报问责了22人,开除了两个站长。这两个站长一个是站区管理混乱,对站区人员开票信息严重失实等违规问题放任纵容;一个是站区管理不力,对下属加液违规操作没有及时发现和更正,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查办后,区域公司普遍反映收到了出汗排毒、清洁肌肤、惩前毖后的效果。

三在作风建设中拧紧思想“总开关”。

今年是XXX公司清风正气开新局的关键一年,生产经营任务很重。越是攻坚克难的时刻,越能凸显作风过硬的重要,越需要清醒认识没有好的作风,会给生产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更高的成本。为此,XXX公司要求员工“兴五风、反五气”从自身抓起,从厉行节约、严控成本做起,抓早、抓小、抓细,通过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拧紧思想“总开关”,助推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三、从制度层面入手构建监督管理界面“全体系”

加强监督管理是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责。在此方面,XXX党委从制度层面作到“事前防范,事中预警,事后监管”,坚决用制度管人管事。依托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三重一大”及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构建监督管理界面“全体系”。 

党委书记干的事就是务虚和务实的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抓思想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之中,通过抓人、抓内控和审计,招投标、法务等具体事务,促进企业经营和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XXX公司按照"废、留、改、立"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新增制度18项,修订制度19项,废除制度8项。充分发挥内审的管理监督作用。在持续开展工程决算、离任审计、财务审计等常规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项目投资效益、招标采购等重点工作的审计、监督力度。完成工程决算审计项目7项,审核金额156.28万元,审减额15.04万元,审减率8.3%;合资公司资金内控管理专项审计1项;离任审计2人次;经营管理审计1项。完成低效投资项目调查19起。

篇2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09-04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又面临着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落在了“提升院校服务社会需求能力”上。如何对接产业、联合行业、合作企业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服务社会需求能力是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努力探索并积极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集团化办学给职业院校指出了一个新的路径。

一、依托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路与方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出台,《决定》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c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同年,全国职教会议召开,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已是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也是高职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是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为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的良好状态,近年来提出了“集团化办学”这一概念,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出台,各省市也相应制定了具体的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途径与保障,那就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这也是突出职教特色,提升服务社会需求能力的根本手段,也是落实《决定》精神的重要保障。

早在2012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启动了“湖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和“十堰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并于2013年得到十堰市政府和省教育厅批准,同意我院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前,2个职业教育集团以机械行业、汽车产业为依托,以专业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为纽带,合作大型国企东风公司等企业达300余家,合作本科、高职、中职学校40余所,协会商会及相关事业单位等10余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校企定向合作等几种相对稳定的办学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依托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学院在原有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搭建行业、企业、学校等合作平台,积极与汽车、电商、中小型企业等行业协会和企业对接,以教学与生产协同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目的,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践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几种典型模式。

1. 校企定向合作模式(订单班模式)

该模式由学院与企业直接合作开办冠名订单班,校企联合定向培养。企业结合实际需求,对学院在校学生通过考核选拔(选拔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不等)组建订单班。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除学习本专业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学习部分企业订制的技能操作、职业素养等课程。企业技术骨干等参与教学及管理过程,学生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就业。

学院先后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海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机电工程系与东风精铸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电子工程系与中国联通公司联合开办等。目前以东风本田班、深圳东风班、海龙专汽班等冠名的订单班达十余个,人数达当年在校生十分之一之多。

2. 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共建专业模式)

该模式是由学院和企业以共建专业的形式开展合作: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企业提供核心课程包和实习就业单位等教学和社会资源。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配合学院共同做好课程、师资、基地等专业内涵建设。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就业。

目前,学院已经与东风公司总部、中航世纪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展联合培养、共建共享模式合作。在为企业提供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带动了相应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校企共建促进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3. 校校融通合作模式(中-高-本衔接模式)

校校融合模式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为平台,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突破,在集团内,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延伸职业教育层级;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养培训通道,探索校际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认和转换等合作模式。

2013年,湖北省启动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2年来,学院分别与十堰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等中职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5个专业领域开展联合培养,培养人数达1000余人;2015年,湖北省又启动了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试点工作,学院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3所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3个专业“3+2”联合培养。双方学校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录取学校完成所修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进入高一级层学校接受培养。打破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天花板”。

4. 政校联合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升级”是学院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重点围绕十堰市“汽车城、武当山、丹江水”三张名片,设置了汽车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群,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配合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人才。

2015年,为配合十堰市“3331”人才工程的实施,培养一批本乡本土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学院配合市委人才办通过单独招生考试的方式,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专业为我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培养过程由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十堰市科技学校共同承担,两年制全脱产方式培养,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的,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高职)毕业证书。学员在学习期间参加相应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考试合格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目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已实施2年,招收学员400余人。项目的实施既满足了十堰市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也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解决了实际需求。同时,开创了政府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也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 系企共建共享模式(系企一体化模式)

引企入校、入系是湖北工业职院“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系企一体共建共享模式更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集团化办学之路。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密切、生产效益好、社会声誉高的企业入驻校园、入驻教学系,与教学系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享人才红利,从而实现系企一体、共同发展的目的。

学院所在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保护生态,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实现,2009年学院将十堰山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环境工程系,通过组建教师研发团队、系企双方“互聘互用”等系企一体化建设,加速了系企深度融合,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产教融合。

为推进教学改革,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按照“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将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开办的具备法人资质的广告公司、艺术开发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等引驻校园,企业与艺术设计系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教师将自己的公司作为生产性课堂教学基地,公司直接从市场承揽工程项目,以生产性项目为载体,以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学习、工作(参与项目),参与教师高层次、原创性设计活动。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公司既是课堂又与市场直接接轨。师徒之间课内外零距离教学,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程项目的实施高度融合,形成了特具特色的“市场、公司、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优势,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视为三个关键元素,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每门课程都体现这三种元素,但侧重点不同,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种关键元素的水平得到整体循环提高,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群所要求的综合素养(即“整体滚动递进式”人才培B模式)。

6. 国际合作模式(中德SGAVE项目模式)

中德汽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是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及大众)携手我国高职院校联合启动的“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我院于2012年经教育部专家考察评估,以较高分数顺利入围,2012年9月开始组建“中德实验班”,目前已连续开展四年。

“中德实验班”每年在新生中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不超过30人组建班级,整个培养过程采取小班教学、工学交替、双证结合。三年中3次分别进入德国五大车企4S店进行为期2周、3周、半年的工学交替培养,通过终期考核的学生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由德国手工业协会颁发的技能证书。专门化的教学团队、专门化的教学计划、专门化的教学区域、专门化的任务工单、专门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剥洋葱”式课程体系设置,“一引、二导”(“任务引领、工单引导、问题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德国在汽车领域雄厚的技术和经验储备,共同培育了适应我国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机电技术技能人才。

三、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的优势与瓶颈

湖北工业职院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原有“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中“双园”的范围,丰富了校企合作形式,推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同时,在探索实践中也发现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集团对话沟通机制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

湖北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实行了双理事长制,分别由东风公司领导和学院院长担任。组建之初,集团就确立了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以专业(产业)建设与发展为纽带,着力为湖北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汽车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成立以来,双理事长多次召开座谈会沟通研讨集团发展事宜,并组织成员单位对南京、杭州、嘉欣、武汉、天津、北京、台湾等地的职业院校、职教集团、汽车类企业进行走访、考察和调研。通过与企业领导广泛交流和研讨,双方在技术研究和合作、教师挂职锻炼和企业专家讲课、企业人才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优秀毕业生推荐和优先招聘录用毕业生等方面达成了诸多的共识。有效的沟通对话机制使得集团成员学校与相应产业、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2. 有利于职教资源的统筹共建共享

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覆盖湖北“汽车走廊”沿线的中高职及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更好的服务汽车产业发展,集团针对“汽车走廊”沿线不同的企业类型,结合中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统筹了专业布局。如十堰市的职业院校,确定了紧密围绕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在办好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兴专业,逐步优化了专业布局,最大限度的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满足湖北汽车产业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同一专业大类下的不同院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

3. 有利于校企双方补齐“短板”,提高效能

篇3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公寓 团建 思政教育 探索思考

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团的建设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团的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巩固和加强高校共青团这块阵地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和精神文化的丰富,公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在公寓建立相应的团组织,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战略抉择。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党团组织的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团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学生公寓现状及团建进公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扩招后,学生公寓内学生集中聚集的密集程度大幅提高,使得公寓的区位特殊性不容忽视。同时,学生的班级观念日趋淡化,流动性加大,在公寓宿舍内学习生活时间增多,对公寓的依恋增多,从而使得原有的以班为单位集中开展各项党团活动都难于统一地覆盖到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基层党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及其凝集力和影响力都难于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住宿条件得到较大地改善,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集中和固定的生活空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建设的发展,学生上网时间增多,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学生在公寓内的时间相对增多,这些特点促使学生公寓的教育功能应当多角度和全方位开展和推进。

(三)、公寓内学生年级各异专业不同,但却有着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一个固定的、规范的组织为公寓内的学生课余学习、活动安排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以满足青年学生的生活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等,这为党团组织拓展工作职能,开发新的工作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党团组织走近青年、贴近学生、服务青年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以开发的资源,故有必要促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

二、公寓团建存在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且缺乏合力

高校团建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开展的工作任务,然而,公寓团建工作不如学生党团工作那样成熟,缺乏完善的管理、教育体系,使得公寓建团推进工作的思路不明朗。由于公寓建团是以楼栋、宿舍为基本单位,基本打破了原先的院系、班级为单位的建团模式,使学院团委在公寓建团工作中难免找不到着力点。

(二)、工作开展缺乏体制和队伍保障

学生公寓团组织建设虽然已经逐步开展,但工作理念、职责、方法等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公寓团组织工作只存在于表面,没有形成团委、支部、小组的工作体系,公寓团建无法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公寓团建活动的指导老师多数依靠于住楼辅导员,住楼辅导员日常还要兼顾系部工作的大量任务,难免无暇顾及公寓工作的思考。再者,公寓团干部缺乏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能及时被所在院系了解和肯定,造成学生工作积极性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公寓建团工作缺乏进一步思考和推进的基本力量。

(三)学生对公寓团组织归属感不强

对于学生来说,学院有着完整的党团组织建制,有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院团委、班级团支部仍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线,学生对院系团组织有着与生俱来的归属感。但是,公寓团组织为了兼顾公寓居住人群的特点,只能在与大家共同相关的领域去开展活动,局限性很大。同时,由于专业不同、课程安排各不一样,公寓区的成员很难找到共有的时间来搞活动,这给公寓团组织的活动又增加了难度。如此种种,造成公寓团组织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广大学生对公寓团组织缺乏归属感。

三、公寓团建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一)、建立规范的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真正落实党团组织进公寓工作。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

(二)、建立新型团建网络体系

在学生公寓建立团工委,以楼、层、宿舍为单位建立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加强对学生公寓建团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结合学院团委、系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这条线,构建多方位网络化的的团组织体系,将共青团工作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不仅能保持传统团组织建设的优势,而且能更有效地覆盖全体团员青年,在微观层面提高团组织的团结、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

(三)、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

建立建全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是做好公寓团工作的基础。从建章立制入手,夯实基础,始终坚持“制度内容要创新”和“大家制定、大家遵守”的原则,通过认真研究讨论,建立学生公寓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评考核制度、职责义务规定以及各级团组织班子成员的工作岗位责任制。

(四)、建立畅通有序的学生团干体系

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公寓团干部,明确干部工作职责,提高公寓团干部的履职能力,为公寓团组织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建立工作信息反馈网络体系,定期召开公寓团工委学生干部会议,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给予思想指导,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从而使团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学生公寓团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公寓团建这一阵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垦,希望能借此探索和尝试,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公寓氛围,使公寓管理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坚.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后的三个“有必要”[J].当代教育论坛

篇4

关键词:学生社团 高校 社团建设 社团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社团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推崇,成为高校里面极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组织。作为因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以实现成员共同愿望为目标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对高校学生和校风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其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群体间的共同爱好,还可以通过参与各项公开活动,扩大成员的求知欲望和求知领域,并且在更广泛的群体交流过程中,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一直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和意愿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建设和管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不但能够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辟一个崭新的渠道,还可以使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除此之外,学生社团组织不受年级和年龄限制,不同学生都可以发现并加入适合的社团,这又会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借此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高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因此,对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来说,认识学生社团组织的特点,发挥其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其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社区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首先就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然后相继给出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构想和管理模式。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1.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断培养志向远大、爱国爱民、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德才兼备、协调发展、胸怀宽广、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人。高校素质教育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尽管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传统的第一课堂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其钻研与创新精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钻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使得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智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充分重视与安排好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传播优秀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校广大师生在既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和社会时代紧密相关的,独具高校校园特色的人文气息、校园精神以及生存环境。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不断发展。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会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有助于大学生远离不正确思想与行为,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有力地推动健康与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

3.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学生的分布状况和聚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育、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传统的班团建制受到冲击,因此由于班级概念的淡化使得许多活动难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从班级中退出。社团活动因其聚集方式的灵活性,使得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发展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社团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达到凝聚青年、教育青年的目的,为高校学生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4.高校社团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趋势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多种多样,而且大学生的需求也不单纯在精神层面上,多是现实的多层次、类别各异的需求。为了使高校学生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社团组织要以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为突破点,不断推进大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其自身的服务功能,让高校学生社团成为服务于广大高校学生成长的新方式。各类不同的社团组织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动态的组织形式,建设多样化的社团组织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提高团组织的服务功能,是今后高校社团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构想

1.提高创新意识

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建设中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创新意识的缺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革新观念,使社团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时代意识和时代气息,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要进行方法创新,将社团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加强社长和社员之间的沟通,使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学生社团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体现其价值。

2.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营造高校的办学特色

课堂教学是高校推行特色办学的主要方式,然而高校学生社团将成为推行特色办学的主要辅助方式。同时开展特色办学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建设更多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本以外的内容。学生社团活动的趣味性非常强,能够拓宽高校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社团的专业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现阶段,许多高校学生的评优、入党、深造以及毕业等都直接与第一课堂的学分和各科考试成绩紧密相关,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学分”特别敏感。在该种思维下,传统的大众性活动通常不会有太多的学生参与。这就需要高校给予政策支持,让高校社团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尤其是部分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学生参与某项社团活动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这就会使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中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还可以使专业性很强的社团发挥更大的

作用。

4.通过共同学习增强社团实力

高校学生社团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不断拓宽其社团成员的视野,推动大学社团规划与社团建设。高校社团要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高校社团活动的优势就在于能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开展相互合作,培养合作精神。高校社团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尤其要注意社团的纵向学习,特别要注重新老社团成员的衔接和老成员优良传统的承袭,通过老成员对新成员的培训与档案资料的建立等方式,让社团的优秀传统得到很好的承袭。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本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进行分别陈述。

1.计划

大量的事实表明,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并非只在学习成绩方面,也就是说,即使学生的成绩优秀,但是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也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发挥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为此,高校学生社团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制订相应的计划或规划,为其长远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考察。比如,有计划地聘请相关教师在社团建设中发挥作用,制订针对社团成员的长期培训和引导计划,使其成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有益补充。

2.组织

限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社会阅历,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应借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这种引导机制的最佳模式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成员之间、成员和教育管理者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这不但能够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使社团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3.领导

根据系统科学的一般理论,个体要素的组合能够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这一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社团中也有着同等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领导和协调作用,提升社团的执行力,并通过统一领导,使社团工作得到良好的协调。唯有如此,才能使具体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4.控制

学生社团的运行管理要有良好的控制机制,只有加强控制才能使学生社团组织在持续的改进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除了内部因素起作用以外,还需要外部因素――控制机制起作用。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模式,既能够提高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又能对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使社团在良性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前行。

四、小结

按照管理学的原理,高校学生社团是位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它除了具有自由化的特征外,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注册,还要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引导。但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高校社团组织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虽然社团早已有之,但在时下这一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势必要扮演更加多元、更加重要,也更加艰巨的角色。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高校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晓锋,万立勇.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柏景岚.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4(2).

[3]姚金涛.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J].高教探索,2009(5).

篇5

[关键词]团建工作 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212-01

大学校园是现有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建设培养、输送人才的基地,是带领社会安定、快速发展的机构,应主动担负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任。高校的团组织要秉承建设和谐校园,始终不渝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基础,加强中心工作,进而推进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但同时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也相应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园建设中高校团建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

(一)社会整体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化

社会整体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化的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普遍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普遍存在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价值取向偏颇、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好逸恶劳、对人生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等特点,使得他们潜意识中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奉献精神存在偏颇。如何引导他们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使其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二)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

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受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化的趋势,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大踏步改革,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异军突起的情况。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全国扩招之后,普遍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骤然增加,而高校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却没有实质性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念的落后化、内容的僵化、针对性不强等等,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特点。潜在地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使得工作中出现了偏差,从而不利于引导在校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全面成长。

(三)不同的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现已成为高校团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谐的校园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关系的根本是校园内部各学生群体组成诉求的和谐。虽然在校园内,各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和目标与学校是一致的,但在团建工作中,各学生群体的具体利益和目标的诉求关系却存在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在大学校园建立完善的各学生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兼顾各方利益,让每个群体都感到是校园的一分子,自己的校园存在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而积极主动地为建设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是摆在高校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时代性新问题,也是对其在工作上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和认可。

(四)贷款上学和社会的就业压力

贷款上学和社会的就业压力,对高校团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疏导因“贷款上学”和“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失落心理,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求学和就业的社会现实,勇敢面对这一严峻考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做好大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深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观念,培养其专业素质。

(五)学制与学分制的改革

学制与学分制的改革,使得高校团建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在我国现有高校的学制和学分制下,以班级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的建制在高校的团建工作中已行不通。

二、校园建设下高校团建工作的思考

(一)高校团建工作要紧跟时代,理念创新,价值定位

在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团组织要主动去认识社会的开放性、竞争性、迅猛性、创新性的特点,将其纳入到社会不断发展的脚步和高校不断改革的步伐上来。切实地研究探讨,把社会的大背景和高校发展的方向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认识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是在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性人才。

(二)高校团建工作要深化自身建设

1.共青团自身结构建设。深入研究高校团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出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校团建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始终把高校共青团的结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共青团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构想和自身提高上创新,开创高校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2.共青团自身作风的建设。高校团组织的作风能培养好的学风和教风。共青团组织自身作风建设主要是通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协作来体现的。目前,共青团个人对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先进内容和培养的形式都迫切要求在实践中得以提高,以提高团干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篇6

关键词:社团;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团体,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集合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1-2]。

现今在绝大部分高校,社联跟学生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大学生组织,共青团工作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通常指的就是团委对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再通过社联具体指导社团。

目前各高校社团发展迅速,仅湖南省内几所高校而言,湖南大学打造社团特色,现有社团84个,力争“”;中南大学64 个;湖南商学院44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56个。长沙医学院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5年6月,现拥有社团47个。

社团发展普遍存在下面热,上面冷的情况,团中央和团省委有关机构对于学生社团的统筹管理工作还在探索之中,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而高校的各个管理机构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长沙医学院也同样表现为学生积极性高涨,而管理部门反应冷漠。因此,我们也在思考和摸索当中。

一、长沙医学院学生社团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社团的建设缺少规划,整体布局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类、学术类、研究类社团与文体娱乐类社团比较,数量还明显偏少。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质量和品位不高,离大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各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的社团有几百人,而小的仅有几十人,这不利于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2.内部机制的不完善,管理混乱,缺乏长效机制。

社团从其组织上讲,较之学生党团组织有一定的松散性和自由性,因为学生社团是在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下由学生自发组织建立的,社团成员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目前学校47个社团中部分社团处在一种比较松散、管理无序的自发发展状态之中。有的社团名存实亡,有的打着社团的旗号,做的却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有的处于重复建设中,这样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新学年开始,各社团的宣传标语、活动介绍铺天盖地, 纷纷招兵买马,并趁势开展一些活动,但不久就平静下来,会员兴趣递减,甚至退会,许多社团处于闲置状态,很少主动开展活动。社团新老交接视为形式,这使社团发展始终处于摸索过程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3.指导老师缺乏。

一方面社团干部同指导教师交流不够,另一方面,许多老师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不愿意再承担额外的工作量。许多老师是“心不甘,情不愿”,即使在学生的邀请下答应,也往往是缺乏工作热情,较少能倾力为学生进行指导。

4.社团活动内容陈旧、形式主义严重。

就目前而言,开展讲座活动是我校学生社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学术性社团,讲座会相应多点,对于其它类的社团,也许太多的讲座显得没有太大的价值。“讲座社团”存在的原因主要有:(1)讲座成本低,资金较少的学生社团当然倾向于利用资源丰富且没由多少成本的学校教师资源了(大部分请的多是校内老师,而校内老师一般不要钱,当校内老师没时间讲课时只能请学生)。(2)讲座活动简单易行,对于社团来说,它总得要有活动呀,如果没有能力开展其它活动,就拿讲座活动来替代一下,好走过场。目前我校的现状是社团的讲座大部分时候不是老师在搞,而是学生在讲。

5.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是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就目前情况看,我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会员费、团费拨款及赞助。社团的正常工作的运转是靠新学年所收会费来维持,活动是靠在团委申请的部分活动经费和拉赞助来开展。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不足, 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再次是社团活动的设备奇缺,如艺术团没有乐器、演出服,很多社团活动都需要会员自带设备、资料才能开展起来。

二、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对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1.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 有利于改善社团松散的状况,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意味着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团员即是所在班级团支部的团员,又是社团团支部的团员,具有双重身份, 实现对团员实行双重组织覆盖。建立起团员参加社团登记制度、团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社团中的团员定期向班级团组织汇报等制度,避免在团员管理中出现混乱。社团建立团组织后,正确处理社团理事会与团组织的关系,在组织机构设置和社团干部编制上合理考虑,并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

2.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对学生社团的成立、登记、变更、注销、社团干部的选用、指导教师的聘任、社团会员的吸收、活动经费的筹集、使用、监督,社团工作的评价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完善,既让社团能够自主发展,又确保学校对社团能有效控制。

3.重点培养和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社团

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整体布局还不是很合理,科技知识含量高的社团偏少。因此,应加强对社团建设的规划,重点培育或扶持这类社团,如科研创新协会、针灸推拿协会、英语协会、计算机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社团。

4.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团评估体系。

定期对学生社团的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主题活动、档案管理、社团会员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全面评价,对优秀的社团给予表彰和重点支持,对不合格的社团要求整改,直至给予淘汰,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院校 心理健康社团

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有助于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实践服务,有利于中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心育环境和心理保健氛围,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1]

一、问题提出

1.中职生生源状况

由于职业院校实行登记入学,生源大多未经遴选,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多,行为习惯不良的多。

2.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

生源状况决定了他们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无心向学,不能较好的适应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挫折承受能力弱;情感压抑冷漠,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

2.3部分学生因成绩欠佳,家境不好,读的是职业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低人一等”,出现逆反敌对,标新立异,自暴自弃等消极表现。

此外,技校生人际关系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日趋丰富,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来,目前中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大多数心理老师为兼职心理教师,人员配备的不充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繁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充分认识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压力。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是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社团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既成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这种“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的模式能切实缓解由师资不足带来的压力。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教师授课和咨询室咨询、讲座为主要模式,而社团活动则形式多样,更贴近学生。如心理剧演出、心理游戏、团体训练等,这种以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指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情感体验,改变了刻板模式,更为中职院校学生接纳和喜欢。

3.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发潜能。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个原则是:助人自助,即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

4.营造和谐、良好的心理氛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社团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方案、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长知识,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动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两支干部队伍

中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甚至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加入心理社团”这样的错误认知。所以为了能更贴近学生,开展好活动,个人认为应该建立两只队伍。一支是社团干部,一支是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均属于心理社团干部,统一归社团管理。

2.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明确职责,

社团指导教师在遵循学生为主体,尊重心理社团活动自主性的同时,要加强对活动开展的指导帮助,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使社团能够真正开展一些有创意、有意义、有效果、有影响的活动。

社团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社团干部、心理委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社团干部做好社团日常管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各类常规活动和主题活动,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并与各班心理委员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各项工作。心理委员要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在班级定期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并组织本班同学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如若发现在心理上有疾病的处于痛苦中的同学,要帮助、劝说、陪同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介绍心理老师做出相应的咨询和危机干预;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有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迅速做好信息反馈,以便学校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措施。

3.进行专业培训

为了保证各项活动的实效,必须对心理社团的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类的专业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有专门的、针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的专业培训,要让心理社团的成员明确专业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通过专业培训加强社团成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的心理机能,为心理社团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4.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心理社团活动,

首先,从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校情设计活动。

其次,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热播的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交流自己的观后感,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进行友好的探讨,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亲子关系、青春期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思考。

第三,一花独放不是春,要增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合作。比如说,可以联合戏剧社共同来组织心理剧演出,拍摄;与漫画社合作开展心理漫画征稿、“关爱心灵LOGO大赛”等。

第四,社团活动开展要灵活。活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到校外。在保证学生安全、活动有意义的前提下,活动形式和方法不比太拘泥。[2]

成熟的心理健康社团建设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心理社团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有效的载体。

参考文献:

篇8

一、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开创我校团委工作新特色。

本年度我校团委共有团支部15个,包括14个班级团支部和一个教工团支部,各团支部班子健全、制度完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实行分层管理、分级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团委决定实行分年级管理。由团委委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年级工作,实行年级委员负责制,负责各个级的团支部具体工作,各年级可依据本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不同,独立开展各类型的团主题活动。经过努力,团工作有了明显的突破,使团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分工明确、组织方便、管理加强,兼容了各级团工作的独立性和级与级之间的统一性。既保证了团委对学生的纵向管理,也加强了各级的横向管理。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想入团的学生,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进入团校学习共青团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确定为预备团员,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全年共培训入团积极分子名。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学政治理论、搞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2、健全团委的规章制度。

设立团委、团支部工作规划,明确团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健全支部常规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深化团建创新工作,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根据我校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规范制度,在组织设置,团干部配置,团队考评,团员奖惩,团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丰富团日主题活动,重温入团誓词,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建立了一整套增强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加强了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做到了制度上墙,严格遵守,使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达到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显著化。

3、本年度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及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及上级团委交给的任务。规范学生团员团籍管理,做好团员民主评议工作,加大团员发展力度,壮大团员队伍,不断为团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对全校新旧团员重新进行登记造册,查漏补缺,加强团籍管理,对在籍团员收取团费,充实团委活动经费,加强对团员的权利和义务教育,从细微处入手,提高团员的思想意识,增强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举办团校学习班,通过团课学习教育培训,考试合格的同学吸收入团,真正做到“严把关、保质量、重规范”,切实做到推优入团,本年度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团组织队伍,壮大团员队伍,真正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展新团员工作是学校团委的一个重要工作,发展团员对搞好学校团的工作及学生自身思想的提高、升学等都十分重要。学校团委通过做好计划,入学开始,没有支部的成立支部。然后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发展新团员。

4、指导学生会顺利地完成了换届工作,通过竞聘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树立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学生会在校党委领导、在校团委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紧密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积极开展校内、校外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师生生活。

1、全校师生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并举行各种活动, 如黑板报宣传, 主题班会, 国旗下讲话,关于“八荣八耻”的演讲比赛,关于“八荣八耻”的征文比赛,“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研讨等。

2、组织选拔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精心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学校教学服务。团委、学生会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学校教学服务,参加学校的卫生评比,墙报评比等等。同时自发或服从学校的安排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多次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在校园内搞卫生,搞大扫除。积极开展 “学雷锋活动”。通过开动员大会,进村便民服务,打扫死角垃圾,帮贫助困,以“优”带“后”、学校校园环境美化、净化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开展学雷锋活动。

3、在下半年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大项小项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涵盖了校园文明工程建设,素质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活动、高雅艺术、学生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内容,加大活动的娱乐性向思想性、科技性、知识性、文化性转换,推出文化精品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示范性导向,进一步构筑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拓展了新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体系。充分展现了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个艺术节期间共有 1000 余人次参与了活动,进而扩大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参加县级文艺汇演。我校选送的舞蹈、受到普遍好评。

>>更多同主题文章 【初中团委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医院团委工作总结

2012年团委工作总结公司团总支2012年度工作总结

公司团总支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团组织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业余团校;基层团组织;活动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39-02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最前沿。当代大学生在高校这个象牙塔中成长和成熟,绝大多数要求进步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这片广阔的天地翱翔。新时期,高校要遵循党建带团建的共青团建设基本要求。那么,利用高校业余团校这个最直接和最具实效性,广大学生又能喜闻乐见和积极参加的这种形式手段,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方法之一。在高校业余团校的建设中,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如何发挥共青团是党的好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如何协助党和政府积极监督和引领青年的思想导向;如何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声。

在现实工作中,业余团校作为重要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和工作载体,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章结合长期实践和调研工作,探讨了如何加强高校的院系业余团校建设,同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的业余团校是由学生干部、优秀团员青年,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品学兼优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团员青年。大学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团体和学生个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名优秀的大学学生干部往往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他们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起带头作用,在协助学校管理时起核心作用,在行为道德上对全体大学生起表率作用;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刻苦专业技能上起模范作用。

高校业余团校要发挥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要明确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定位。什么是大学生干部?首先是大学生。既然是大学生,就应该履行大学生的本分,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本分是什么呢?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大学生的本分是自主学习。这里的自主学习包括: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四个层面。学习既包括现代科技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又包括思想道德的学习,艺术体育的学习;既包括理论上的学习,又包括实践中的学习;既包括自己的学习,又包括同学间的学习。当然,对于大学生干部来说,尤其要注重加强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学习。其次是干部。既然是干部,就应该履行干部的使命,做一个合格的干部。大学生干部的使命是什么呢?是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学习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抓住培养锻炼大学生成才这条主线,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在带领同学和服务同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组织协调能力,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会谋事,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最后是大学生干部。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干部,两者不可分割。因此,如果只顾自己学习而不顾服务同学,这样的人可能是合格的学生,但不是合格的大学生干部;如果不顾自己学习而专搞所谓的活动,或者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既不是合格的大学生,也不是合格的大学生干部。大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的干部,而不是社会上的干部,因此,不能染上社会上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不要变成脱离同学、高高在上,只对老师负责、不对学生负责的官僚分子。

业余团校就是一个将知识课堂延伸为树人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

结合我院学生干部现状和实际,学干队伍中也存在着不好的思想意识和不良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非观差。工作中不讲正气,强调个人的利益,政治素质不强。甚至有些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同学中就,拉帮结派,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漠不关心”,重个人名利,轻服务意识,多形式主义,少吃苦耐劳精神,如一年级当干事,二年级就非“部长级”不干。

第二,“官”气重。只会要求和命令同学,完全一副“指挥”的模样,没有做到以身示范,导致“虽令不行”,更多的是带来和同学人际关系的僵化。在学院团委的现实工作中,这样的学生干部不在少数,俨然他们就是“领导”,有些指挥的话语身为老师都无法启齿,但是当今的学生干部“顺理成章”地讲,却站在一边冷冷地看。

第三,私心大、惰性大。对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和活动,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而是过多地依赖他人,只会当老师的传声筒,而不能独立开展各项活动。表现为工作局面过于沉闷,按部就班,缺乏,缺乏创新,缺乏精品。

第四,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生干部,组织开展活动很多,自己学习却很少,成绩逐渐下降,降低了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一些学生干部将学习视为大学生活中的点缀,学生干部的工作却成为了主体,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力。

篇10

关键词:专业技能;学生社团;发展

一、前言

“社团”是指按一定社会关系而组成的集体。“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则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团体。随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它结合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同时,专业技能型社团密切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并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地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如火如荼,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其形式主要可分为公益实践类、文娱体育类、网络信息类、就业创业类及专业技能类等类型。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中了解到各社团的相关情况,都普遍存在定位偏向、机制不全、底蕴不足等缺陷。在专业社团建设的调查中,我们曾在一所学校遇到一个有400多个成员的建筑专业社团,成员是该校专业社团人数最多的,但也是最复杂的,只要是建筑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或是园林工程技术,都融合在一个专业社团里,从而导致社团专业化定位不准,专业指导老师单一,社团专业化活动开展较难实现专业深入化,只能体现建筑系各专业基础知识的统一。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型社团作为一类新兴的社团,它的健康发展需根据专业特点明确参团人员、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三、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生社团,引导其正确、健康的发展是社团指导老师的责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系专业社团指导老师针对收集到的专业社团建设问卷调查资料和开座谈会得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把原有的数控模具专业社团进行了大的整改。

1.明确专业社团的定位方向及参团人员

数控模具专业社团本为一个社团,为了社团的定位准确和正常发展,将其一分为二成立了模具设计与成型专业社团和数控加工专业社团。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偏重点是社团定位的主要依据。参团人员主要限本专业的学生,需自愿加入,不带强制性。这样一来,社团变小了,收入降低了,但专业化活动开展多了,专业性深度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大了,就一个学期下来,同一个班级里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成绩比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的成绩均有提高,尤其是在考取专业核心证书时,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及零件加工质量均高于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如图1所示。

2.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一个合格的专业技能型社团必须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应当是由社团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组的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当前社团发展需要的奖惩机制。社团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等。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应针对社团负责人和普通成员在参与社团决策和锻炼中存在的差异,在社团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监督在社团管理中的力度。同时,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团干部在社团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社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必须专业化,是上过4门5个学期以上本专业课程的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具有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在校教师,或来自本行业企业中的既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师傅”。同时学校还应制定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奖励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尽心尽力地指导社团,服务社团。

改革以后,数控社团150个学生安排了5位指导老师,3名副教授,2名讲师,每学期第一周周三前都向教研室及系以上分管领导递交学期活动详细安排表,每一周都有一次相关的活动安排,参与指导老师不少于2人。每学期都安排一次以上专业性强的社团内比赛。

3.完善社团经费管理、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充裕的社团经费是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而达到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保障条件,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社团经费内容调查总结如下:

(1)经费来源。其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

数控专业社团上期的会费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收入外,还主动与校内实习基地鑫洋汽配加工车间合作,承接零件的加工。这样,专业社团的学生得到了专业实操能力的锻炼,也增加了社团和学生自身的收入,推动了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为学生就业作好铺垫。

(2)社团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使用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

专业学生社团对活动经费的使用作较大的调整。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活动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其活动地点要求专业性强,如,数控社团的成员主要活动地点是教室、数控实习基地、校企实习工厂。为了节约经费,系领导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实习场地的建设,社团指导老师及学生参与维护,实习场地免费让学生实习、参观。实习专用工具不要求学生购买,采用学校出面向实习中心借用的形式解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