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生;文化素养

1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的概念界定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阐述

1.1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的概念界定:儿童文化是指适合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的总称。而文化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参加社会生活实践而习得的经验,特别是在学校通过语文教师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家庭的教育、通过学校设置的文化氛围等方式,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素质。

1.2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多样的儿童文学素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儿童文化素养的提高,又会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小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了,会创作出优美的散文、富有节奏感的诗歌等,这就会不断的丰富儿童文学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儿童文学和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

2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2.1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教学素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众多教育者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推行基础教育的基础,众多语文教育者更为重视对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资源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胜的作用[1]。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阅读书、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网上语文教学资源、儿童文学书等。在这些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中,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是一种宝贵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课外阅读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外,学校图书馆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书籍,家庭成员为儿童买的儿童读物也都是很好的儿童文学素材。在此选取北师大版第五册课文《小镇的早晨》一文为例,阐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利用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素材,对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小镇的早晨》一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到:“桃园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这段既写的简洁、生动、又清晰准确的介绍了小镇的名字、地点、交通工具,语文教师再给小学生讲这段时,可以给小学生讲解写散文的要素都有哪些?重点分析“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中的“鱼肚白”这个词用的生动性;“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中的“唤醒”一词,分析这种拟人的写法;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分别这样写:“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这三段在整篇文章中用来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很强的气势,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儿童文学读物时,可以从读物中培养小学生写作散文的方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思维、文化底蕴。像《小镇的早晨》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外阅读书中比比皆是,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素材。

2.2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在后天任其发展形成的,而是小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而习得的体验,特别是在课堂上通过语文教师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家庭的教育、通过学校设置的文化氛围等方式,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2]。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和学校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家需要给予小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大的经费支持,学校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班主任需要布置好具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和构建具有文化素养的班风;语文教师要选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路径有多种,例如:采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通过创设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通过开展朗读比赛或者书法比赛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暑假里家长为儿童选报书画绘画班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语文教科书和课外阅读书的儿童文学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路径,因为学校生活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乐园,而语文教师教学所依据的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就是很好的儿童文学读物,因此,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小学生去图书馆选的书籍、家长给儿童买的儿童读物也大都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故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诉,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外阅读书是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儿童文学,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勤.将素质教育与特色发展之关系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篇2

一、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的高师声乐教学,一直延续西方声乐技能体系进行授课,作为师范技能基础的必修课程,课程针对教学培养方向进行设置。高师的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而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多半以训练学生生理机能歌唱的表演能力与简单的师范技能培养为主,课程的评价机制注重声乐学习基础的发声方法和歌唱表演的流畅度。教学形式为“填鸭式”单一模仿学习,学生通过聆听教师对作品的示范,进行自我想象的声音与表演情态的模仿,多半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失去音乐的学习兴趣,或是抽象的模仿让自己走入声乐技能的误区,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意识。

在素质教育全民化热潮中,高师院校为推动发展不断扩招,学校实际教学承纳量与庞大的生源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平衡效果。高师院校的声乐课设置,一般为一年的集体课,学生入学专业、程度不同,“同等对待”,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主要的教学设计问题。面对集体大课,教学形式多为独唱或是齐唱、合唱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发音技能与演唱作品流畅性,教学内容多为短小作品。课堂教授时间分配不均衡,过多的学习停留反复在西方声乐技能学习上,导致学生声乐学习认知单一性,认为声乐学习就是西方的技能理论知识,对歌曲的创作背景、风格、艺术特色等内容讲授甚少,忽视了本土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作品文化内涵交叉渗透学习与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养。技能小课学习,教学内容融入“声情并茂”的艺术表演,教师与学生以突破技能技巧与表演的大作品演唱流畅度结合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授课。高师声乐教师过多强调“技”(身体机能)与“技”(表现力),忽视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含义,培养自身内在民族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可能“表错情感”,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交流,导致作品的传唱度小。音乐作品的自身多重创作的效果,作品本身的内涵,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听众的感受,再模仿的间接传递,流动性带动艺术的发展,所以内部的文化才能带动外面的发展。声乐的学习应为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个性的发展,技能的模仿学习,将共性功能强大,不利于个性的拓展;声乐的表演应是内在的民族素养感知转化为外在的“声情并茂”展示,单一的炫技切断了与听众的交流,阻断了音乐的情感交流。

虽然在高师音乐教育基础课程中,开设了视唱练耳、自弹自唱、曲式分析、音乐美学等音乐要素的学习,但学科学习的单一性,学科学习缺乏交流,声乐教师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声乐民族素养发展不健全与缺失。声乐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观念与内容陈旧,也是阻碍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的问题之一。现阶段的高师声乐教学培养内容中忽视了学生的民族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结合,阻碍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声乐民族素养审美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呈现出高师声乐教学中民族素养培养的迫在眉睫。

二、高师声乐教学民族素养培养的意义

新课程标中强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基础教育的影响中对学生构建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高师作为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基础,应在课程中逐渐加强学生民族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不同时代、背景、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加强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音乐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还可以很好的了解多元文化,扩大艺术视野,体会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其他门类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民族的素养的培养不是单一,快速的疏导,而是教学对象与实施者相互交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专业的培训,不在单一针对声乐理论的教授,更多是引导如何运用作品内涵认知去传递情感,通过了解作品风格、风土人情等民族与地域性人文文化,在积淀中沉稳提升,更直观的提高自己的民族素养,逐步提升自我的声乐演唱水平。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风雨的积淀,音乐文化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哲理,更多推崇自我的民族精神、民族素养。良好的声乐民族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诠释作品,更能帮助演唱者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所以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传统要合理的渗透,从本地域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拓展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作品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祖国,能以正确的认知观念去了解民族文化、作品的内涵,从熟悉的音乐作品学学习,学习可以再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逐步提高,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学生在演唱作品前,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分析作品,让学生内化作品内涵,不仅可以储备不同的学习阅历,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更好的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更好的诠释演绎作品,达到教学的共赢目标。

文化的传统与发展,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人与人互动的学习中得以传播与实现的。民族的发展带动的不仅是人口的延续,更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教育中修正提升人们的思想与文化认知,高师中的声乐教学民族素养培养,履行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全面素质教育双重的使命,所以对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演唱不应是单一的炫技无内涵的表演,应是好声音与真感情的融合的共生体。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告诫我们:“不要把时间当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丰富的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民族文化底蕴,才能心领神会了解他人之意抒发自我之情,引起感情的交流,引导肢体与情感的二度创作表现,达到自身、歌曲与观众的和谐审美共鸣。

三、声乐教学中民族素养培养的实施建议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学科交叉发展成为主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学科面临更新、多元化的研究体制。声乐表演的外面展示效果反应内在教学民族素养积累程度,只有加强两者的融合发展,才能推动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多元化师资人才,体现学科的真正价值。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素养,弘扬民族精神,是教育者基本的教学责任。那么如何将民族素养的培养贯穿于高师声乐教学中呢?

(一)声乐作品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要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应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国民族音乐、地域文化音乐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结合。在演唱作品之前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查阅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歌曲风格与艺术特色,以便于学生真正完成作品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熟悉的地域音乐学习,拓展到不同民族语地方的音乐作品学习,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激发学生对民族与地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的审美培养,构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深入的认知感受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诠释作品。

(二)和谐发展中的声乐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高师声乐教学观念,将西方的技能理论知识结合本土的民族音乐与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还原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多元评价机制,推动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关注学生技能的学习同事,延展学生的音乐民族素质内涵的学习。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声乐课程群,加入地方性与民族文化引入课程,直观的体验。加强的联系,深入到地方音乐文化采风,返校的民族采风展示,创编声乐小品,实现学期声乐教学观摩,帮助、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巧妙设计民族元素实践活动,把民族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创新艺术形式,例如民族歌曲的排演或是创编,让学生渗入体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同辈群体的感染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声乐教学的拓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曲式结构、地方风土人情等加深作品印象,激感的形象,使作品更立体化与学生本体结合。推动和谐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

(三)高师声乐教师的自身知识建构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循环,良好的示范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可以说实施者自身的艺术底蕴与教学师范技能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充实的教学内涵可以灵活应对不同学习时期学生的教学需要,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声乐教师正视自身民族素养的培养的必要性,加深民族音乐史、专业技能的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诉,可持续发展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不断需要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也看看到高师声乐教学中民族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融会贯通的西学中用,更多是在不断学习中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应多要注重学生自身内在的民族素养文化的培养,真正成为音乐文化传承与推动的人才。尝试、实践、创新良性循环,将声乐教学从片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理性的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顺应社会发展中新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高师声乐教学的可持续模式构建。

篇3

关键词: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航服务中包括空服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为了促进民航服务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民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优雅的举止体态,更需要具有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空乘大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结合空乘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当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2语言文化素质的内涵

语言文化素质主要是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观念以及精神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修养、人格以及气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个人的实践来进行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促使个体能够保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当中,应通过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3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1对空乘大学生面试的重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的面试中会涉及形象选择、体检、综合面试、英语测试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面试者的语言文化素养考核是非常直接的。国内的航空公司除了关注空乘面试者的普通话、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之外,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空乘大学生在面试中必须要表达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巧。例如,在多数航空公司面试中,要求面试者来进行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介绍过于简短的问题,部分学生则存在讲话过于啰嗦、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自身的准备不充分所引发的。此外,在面试者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部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沟通,这就要求面试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对面试者的修养、经验、气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其沟通协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因此,空乘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考核,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服务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空乘大学生,由于其日常工作地点和要求的特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空作业中,客舱存在着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空乘服务员必须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要与旅客之间进行互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空中服务员,不仅要具有亲切的外表、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具有合理的处事方法以及成熟的心态,通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旅客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提升空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养,对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这对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对个人长久发展的重要价值

无论空乘大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如何,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素质,这是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其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后,才能够适应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并且合理地处理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困难,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不足

4.1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

空乘大学生的生源相对特殊,大多都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思想狭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但是对于其他的事物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存在着自卑、低落以及精神压抑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这些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空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严重不足,认为空乘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即可,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空乘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将与人文素养与其职业技能之间进行充分地融合。总体来讲,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但是在人际关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语言文化素质要求。

4.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空乘大学生的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的人文知识水平有限,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虽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部分从事语言文化素质基础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整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空乘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技能与语言文化素质结合的能力。

4.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学科内涵知识建设,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增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2]但是,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其专业技能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整合,导致语言文化素质课程无法与技能课程之间进行良好的互补。

4.4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空乘专业发展较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环境不够优美,并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化,无法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并没有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不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平台有限。在部分学生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重视不足,并没有将语言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与社团活动之间进行充分融合。

5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5.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的竞争不断激烈,尤其是相关的岗位处于动态变化中。空乘专业在对于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时,必须要考虑其日后的发展,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时,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空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化知识修养,更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从而乐观地应对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挫折。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加强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的修养。

5.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条件。一方面,学校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人文教育团队。本校专任教师可以与校外的专家之间进行合作,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感染力。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双师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定期接受锻炼以及培训。

5.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空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关的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语言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并且将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另外一方面,相关院校需要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融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相关院校应该整合语言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5.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空乘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素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来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通过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篇4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层次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一入校就已经接受了乐理、钢琴、声乐等专业类音乐课程,因此在音乐技能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更准确地感知音乐。

二、应如何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

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必须以学好音乐各方面知识为前提,首先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爱上一种音乐演奏或演唱形式,深入直接地接触音乐、感知音乐。那么,应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音乐水平呢?单纯会唱、会演奏是片面的,学习音乐中的故事背景、历史文化,情感表达与传递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接受者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提升才是音乐教学水平的最好验证。还有必要学习国际上各种音乐教学法,及时吸取营养,以此来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学前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需求也比较大。拥有基本的音乐教学水平对于学习学前专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一门学习音乐学科的基础课,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先学习音乐素养。它的重要性,就好比单词、语法结构对于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教学是一门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非学不可的课程,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石。音乐作为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文化的学科,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我。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心情愉悦。音乐素养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素质教育,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素养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学到音乐中所饱含的精神。例如学习音乐《常回家看看》能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习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体会到爱国情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运用音乐的时候放开自己的心怀,让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得更好。

四、应如何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现代音乐作品,以此来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有效改善目前音乐内容比较单一化的教材现状,在教材中多以古典类的《费加罗婚礼》为主,尽管这些名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内容却不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是通过乐理知识,提高职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最基本的五线谱、节奏、和声、音色等欣赏乐曲的基本工具,当这些乐理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二)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科班出身的老师,通常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但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呈现出快速的更新,因此,作为音乐老师,也应当让自身保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及时掌握新的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贴近,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有效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5

按照国家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要求,德智体美各项都需要全面发展,因此涉及到人文素养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是高校教学中必须要重点培养的方面。而作为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同样承担着如何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对于人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即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来说,体育教学都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构成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会使其更能理解良好的道德素质对生存和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良好的道德素质则能进一步推动其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其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一)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所掌握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自习。

(二)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指的是对人类及主体本身有益的各种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的美德。如谦虚、刻苦、奋发向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类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可以使大学生在精神和身体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其旺盛的求知欲及良好的学习效率。

第二,有利于集体发展的美德。如团结、友爱、协作等。人首先是社会动物,这一类道德素质的养成可以使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入各种社会集体之中,得到集体的认同并为集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

第三,对自己集体身份的认同。如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精神等。这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得以存在的认识基础。缺少这种集体身份认同的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心灵没有寄托,感到莫名的孤独和寂寞,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内容

因为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并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很多方面,都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如下:

(一)有关体育本身及其各类项目的具体介绍

这些介绍直接涉及到体育本身以及相应项目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现状的介绍,这实际上构成了人文素养的文化素质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主体部分,所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是非常有限。

(二)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

在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形成按照相应的动作规范完成动作的习惯,才能完成相应的体育学习的任务。因此,这一过程事实上也是养成其对规则的尊重,遵守各项必要的纪律等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集体项目,更是涉及到团结、写作、友爱等有利于集体发展的各种美德,以及集体认同感的培养。因此,在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能够涉及到道德素质培养的各个层面,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到人文素养的主要方面。

(三)各种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

竞技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竞技体育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意味着大学生个体在竞技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2]而集体竞技项目则必须使大学生队友之间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才能取得集体的胜利,而集体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会成为其成员增强自身对集体认同的一个契机。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所起的作用

通过上述具体体育教学方式的实施,会涉及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从文化素质到道德素质的各个具体层面。那么这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是怎样作用于相应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呢?

(一)体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全面显露

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像文化课上仅仅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存在,而必须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对具体的体育项目亲自体验实践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其必须不断地同老师、同学等进行相应的互动,多数项目尤其是集体项目都需要同学们彼此之间的配合,必要的组织纪律性是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学生本身的道德素质往往在这些与同学和老师互动的过程中表现无遗。从而使老师对其道德素质有着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二)体育教学对有利于个体发展的道德素质的培育作用

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同样需要开发其大脑的思维能力,以保证其肢体动作的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充分协调自己的思维和身体动作,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任务。这种大脑和肢体协调的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全面激发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各项道德素质,尤其是竞技项目,其对大学生个体的坚忍不拔、奋发向上、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学生必然会努力提高自己这些方面的素质。甚至可以在身体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体运动之美,培养其对于运动美感的欣赏能力。

(三)体育教学对有利于集体发展以及集体认同感等道德素质的培养作用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即使是个人项目,也涉及到对场地以及学习训练顺序的安排和协调,从而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老师以及同学进行相应的互动,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必须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而集体项目则更是要求队友之间有着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良好道德素质,才能保证相应的集体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的完成。尤其是竞技性的集体项目,对以上有利于集体发展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更高。而体育教学中这种经常性的对集体协助的要求,会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集体协作团体,从而使其成员产生相应的集体认同感。

(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大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缺乏自信、过度自私等情况屡屡出现,导致其自甘堕落,陷于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中不能自拔。一方面自毁前程,另一方面也给学校风气带来很大的危害。而高校体育教学则在纠正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偏差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求经常性的身体运动以及群体间的协作。身体运动的日益协调会使缺乏自信的大学生重拾自信,而经常性的群体协作则对过度自私的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压迫,假如其想完成学习任务且不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就必须改正过度自私的弱点。在重拾自信,不再过度自私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就有可能重新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五)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虽然说高校体育教学中能直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作用的只有对体育本身及其项目的发展演变历史及现状的介绍部分。但其却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为其智力的健康成长及各种文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体魄基础,保证和促进了大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能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通过其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样可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用于人文素养培育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述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所起作用的分析,有必要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采取某些具体措施,以使其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要性的宣传。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高校体育教学对这种培育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一重要功能的认识不足,造成目前很多高校从学校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普遍忽视。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体育课课时安排不足以及学校训练设施不足等方面,还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由此对体育教学敷衍了事。因此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要性的宣传,以使高校本身及学生乃至体育教师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其对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

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课程

一、前言

创意产业是各种行业发展的先驱,它推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向大众推广许多新的思维、设计、理念,所以值得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培育创意人才。由此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旨在为设计行业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因为其历史较为短暂,课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想办法解决。

二、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1.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社会中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它非常推崇创新,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它需要现代社会高端的电脑技术、活跃的信息传递作为基础。在满足这些需求后,创意产业能够爆发出相当大的创造性,以自身的先驱性领导其他产业飞速发展。创意产业的涵盖面非常广,它是一种文化产业,但是却可以涉及广告传媒、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电影戏剧等各个方面,并且在这些产业中占据领导地位[1]。不过除了社会物质基础之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文化创意必须是人的文化创意,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基础。我国为了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均开设了培育创意人才的教育课程。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现今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文化创意产业化的重要性。

文化创意产业在其他产业中具有领导地位,其相应的创意人才也是各个领域行业的抢手人才。因为创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隐性资产,它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竞争中始终走在其他企业的前方,这一份优势对于竞争激烈的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许多企业争相发展的方向,一些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也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能够促使这一产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意味着一份产业的发展逐渐具备输出与输入两方面。我国为了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正逐渐在教育中也增加相应的教育课程,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素养的创意人才,但是我国创意教育尚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中的问题

1.创新性不足。

我国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以学为主,无论是哪项科目,学生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习先人的知识,以掌握和运用知识为主。艺术设计教育虽然主打创新思维,但是由于其课程采用的仍是和其他课程相同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学习的仍然是前人的经验,继承的是前人的思维和成果,缺乏相应的延伸和发展。并且,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同,上的课程、做的练习都相同,很难在这种统一的学习中发现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而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在固化死板的学习模式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思维的能力[2]。当然,艺术设计课程中,对于经验的继承是必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评判与鉴赏能力,了解优秀的前人是如何思维的,这有利于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也能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眼界,但是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重心仍然应当放在学生的自主创造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等着教师为他们指出设计的重点、方向和方法,那么他们将逐渐失去自主思维的主动性,而这本是艺术设计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会逐渐习惯模仿前人的手法、视角和构思,在思维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让视线范围开始变得狭窄,最后导致培育出的人才在前人的道路上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但是缺乏自己走出一条道路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文化素质不高。

从高中教育分科开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都存在一种观念,那就是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选择艺术专业。这是一种非常偏颇的想法,艺术与文理科都是平等的方向,选择艺术的学生同样具备很强的文理科学习能力。但是,这一观念却在现实中被广泛认可,文理科被当成高中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在文理科方面无法取得很好成绩的学生才去选择艺术类的方向。这就导致了高校开展艺术设计课程后,所招进的学生大都是人文素养较差,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再加上这几年高校逐渐扩招,放低了招生要求,使招进的学生素质进一步下降。实际上,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取得较好发展的人才,势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只有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在艺术设计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比如建筑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数学与物理方向的知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历史与语文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服装设计,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生源问题,即使是高校的教育也仍然是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色彩、技术的运用,极少见人文素养的提高课程,只有一些民间艺术方向的课程会保留一些关于民间艺术历史背景的课程。这种存在严重偏颇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进一步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3]。当学生学成毕业后,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却缺乏知识底蕴,在工作中不能依托丰厚的人文素养进行设计。试想,当建筑设计师不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当服装设计师不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当游戏设计师不了解受众人群的文化视角,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即使创造力十足,又如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如何推动创意文化的发展,如何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措施

1.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艺术设计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在这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知识自主完成,并将作业成绩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对于一些非常具有创意的作品还要提出表扬。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鼓励各种自主社团的开设,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意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进行一些设计项目的研发时,可以招收一些具有潜力的学生作为助手,学生年轻活跃的思维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新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前沿的工作,提前为学生展现发展的方向。一些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学校,可以将已基本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送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走在社会前沿的设计行业是如何发展的,能够接触到一些设计专业的工作人员,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眼界,在受到新的思维激发后,也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2.提高文化素养。

艺术设计离不开人文素养作为基础,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首先,高中时期就不应该指引文化科目成绩好的学生选择文理方向,而是应当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选科思维。当学生倾向于艺术专业时,学校不能干涉学生的选择,还应当为其排除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障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4]。这样,高校在招生时,就能获得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艺术设计学生,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在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时,也应当开设与之相配合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可以包括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人体结构比例或者建筑受力分析等理科知识,也可以增加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规律等文科知识,还有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这些可以作为学生必备的主修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科目供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例如心理学、数学、英语就应当作为学生在设计专业知识以外应当掌握的学科,而人体学设计、建筑力学、生态学等在特殊方向才需要的学科就应当在学生对自己将来涉足的行业有一定倾向后有选择地学习。学校也应当安排一些校园活动,例如人文讲座、文化竞赛、文化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也应当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应当是艺术与文化、科学相结合的科目。学生应当明白文化素养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创意产业化的背景下,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课程上,应当多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设更多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推动创意文化的产业化,才能推动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56-59

[2]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34-38

[3]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102-105

篇7

关键词:会计 职业基本素养 调查与分析

职业基本素养是完成职业活动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的集合。在现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人员职业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及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调查

为了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探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途径和方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了高职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认知度

在职业基本素养了解程度这个问题中,6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22%的学生选择了了解,10%的学生头选择了不太了解,还有3%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在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认知调查中,选择非常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8%,选择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7%,选择不太重要的占总人数的5%,没有人选择不重要。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到了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2、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基本素养

在是否应当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问题上,选择非常应该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选择应该进行的占总人数的42%,还有10%的人认为无所谓,极少人认为不应该。大部分学生是非常认可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也非常愿意去学习的,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职业基本素养,完善自己,为将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基础。

除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该具备哪些职业基本素养这个问题,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首先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基本素养,其次还应具备谨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的途径

在“您认为哪些途径可以提高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中,选择职业基本素养专题培训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校内实训课和理论课上,再次是在校外实习和兼职工作中,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食堂宿舍等生活场所也可以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4、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评估的必要性

在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估对自身发展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有4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有3%的人认为一般,没有人选择没必要。

5、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自身帮助认知

在“您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你有什么帮助”的问题上,60%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身发展,25%的学生认为可以快速的适应各种环境,14%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容易,也有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身发展,对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措施与建议

1、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

在校启蒙式的会计职业基本素养教育,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真谛,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职业基本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毕业生。

2、用教师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底蕴

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会计文化底蕴却带有根本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会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来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淀会计文化的过程。

因此,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场所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激情,还可举办一些与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相关的专家讲座。

3、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职业基本素养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尤其在会计实训中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下,不仅锻炼学生自主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了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的考验。

4、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量的,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专业引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尽可能紧扣专业来进行,体现专业特点,从而既开展了学生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能以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思维进行,体现会计人特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会计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

三、结语

职业基本素养是每一个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合格的完成岗位职责必备的综合素质,是一切职业行为的基础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不是靠讲解和说教形成的,需要各个环节的统筹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这样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够胜任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需要,在未来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安身立命之本)[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学素养;语言文字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英语更是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图能熟练掌握这门语言,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课堂上,不少教师仍沿用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即使准备再充分,讲解再细致,也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缺失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有所偏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单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鉴赏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社会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虽然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和思想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涉外活动日益频繁,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表达,哪怕是流利的语音语调,也难以做到应付自如。我们还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目前,许多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语法分析、词汇讲解上,再补充大量习题给学生用以巩固知识点,甚至推荐一些所谓速记窍门,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能掌握大量知识点(或者叫考点),在实际运用中却左支右绌,还有可能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对英语的

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习英语的成效,必然要培养其兴趣。但如何能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点,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以为,文学素养恰恰是一个关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语言和文学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狄金森的诗歌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恰似充满文学色彩的语料词库。高雅、通俗、含蓄、明快,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多样的风格正体现了英语表意丰富的特点。而学生在阅读时更能身临其境,摆脱掉一味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从而感受到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并且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了解。

不仅如此,文学素养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其语言和文化修养,并且对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培养文化的鉴赏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璨如繁星,恰似一个万花筒般的天地,学生在其中自由地徜徉不但可以巩固其语言基本功,还能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升华其思想。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对课本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作家背景及作品信息资料,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生词和语言点作为教授重心,更要注重把握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逻辑关系,并适当介绍修辞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展现文学之美。同时,也可以利用目前多媒体优势,运用视听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欧美原声录音、原音电影,包括唱片等等,比起书面资料来显然更加立体、直观。特别是如今学生对于欧美演艺明星也比较关注,适当引入流行的曲目、电影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舞台剧则弱化了原著中抽象晦涩的一面,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轻易深入到作品当中,从而有兴趣、有机会细致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并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除此之外,要注意多进行课外的阅读扩展。文学作品的题材无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采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课本选取的虽然是经典,但在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毕竟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推荐并安排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并与之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对语言文学进行鉴赏,在长期积累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篇9

一般来讲,人文素养可粗略地分为文、史、哲三个大方向(龙应台,2001)。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角度看来,主要涉及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思辨能力等方面。目前,由于太多学生过度重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英语国家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苏跃,2004),也忽视了对中国文学、文化等精神素养的继承和发扬,这使得他们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金利民,2010),直接导致他们人文精神的缺失,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近年来,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许多中国学者的关注,如王守仁(2001)、胡文仲、孙有中(2006)、蓝仁哲(2009)等。他们指出,高校教育在人文教育上的引导缺乏力度,造成了现行高校中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一种倾向,即重技能学习,轻人文修养。 

因此,全面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策略,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四个步骤:(1)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三年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2)开展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看法与态度;(3)对可能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型,如高级英语、英美报刊阅读课型,随机抽取3-5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课堂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2.2研究样本 

由于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更多地涉及人文素养,因此本研究将大三11名英语专业教师和三个自然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 分析与讨论 

本文将样本学生和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3.1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问卷调查(见表1),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并不尽人意。学生的人文素养单项均未达到较好。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和思辨能力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英语语言学、西方文学、历史及文化均不太好,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母语人文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西方的人文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只停留在对西方文化、文学知识了解的表层。学生的思辨能力均值为3.01,这说明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定辩证思维的能力,但是该项能力还亟待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巩固。 

表1表明,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西方文学、文化和历史。那么,学生是否在课外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知识补充和自我学习呢?对学生课外自主培养的频率调查发现(见表2),除了英美文化的均值大于3以外,其他各项值均较低。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英美文化方面掌握比较欠缺。但是,对英美文学和西方历史的自主学习频率并不高。通过与学生访谈,研究者了解到由于大三专业课中涉及较多的英美文化知识,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与课堂内容的熏陶,所以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要多一些。其次,可能由于学生认为汉语是本族语,故在课外没有加强关于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的学习。此外,对辩证思维的培养也没有得到重视。访谈中,研究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辩证思维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重,忽略了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到关于除了英美国家文学或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均值分别为2.19和 

2.31,这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国家了解较少,知识的综合性较弱。在访谈中,学生指出这是由于平时专业学习中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知识涉及不太多。由于主修英语专业,所以忽视了对其他国家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学习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该数据与教师问卷中的调查数据较吻合。在学生看来,学校对学生英语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一般,这说明样本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培养,但是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此外,本研究调查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新颖观点的反馈(该项为多选),数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给予鼓励(80%)或积极引导(73%),但是部分教师也存在忽略(17%)学生意见的情况。受调查的所有教师均认为,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3.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对人文素养涉及较多课程的科目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发现,在大三的英语各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这与《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关于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致相符。此外,在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中,课文内容较多地涉及关于英美国家文化、地理、历史和社会的内容,但关于其他国家的信息涉及不太多。这也从侧面提醒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3影响因素分析 

在所列举的14种可能对学生人文素养学习有影响的因素中,受调查学生认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学习兴趣(74%)、提高自身修养(67%)、学校重视程度(50%)、学习风气(49%)、英语专业八级考试(41%)。 这些因素包含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身修养,也包括了外在动力的影响,如学校的重视程度、学风以及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这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优良的人文学习氛围和学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调查还表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也给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带来了正面的反拨作用。 

4 启示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中职女生;体育素养;培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数目的增多,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不断下降,这已经成为困扰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中职女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心理的敏感期,如果能够加强她们的体育素养,对于正确引导她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中职女生比较内向羞涩、敏感含蓄,同时又怕苦、怕累,也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在这一时期加强体育素养,能帮助中职学校女生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拼搏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女生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培养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1.中职女生增强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关于中职女生增强体育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能增强她们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发育;另一方面,体育可以帮助她们塑造心理、完善人格。

(1)在身体方面,体育通过一定量的运动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和速度力量指标,减少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促进人的身体代谢,帮助正处于身体成长阶段的中职女生茁壮成长。从长远角度来讲,有良好的身体对将来的事业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中职学校女生的年龄段比较特殊,很多人的潜力还没有发掘出来,在这一阶段加强他们的体育素养可以更好地发现她们的天赋,或许可以成就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2)对中职学校女生而言,体育在心理方面的作用是主要的,这也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目标。体育可以帮助她们在运动中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她们在运动中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对手,这无形之中增强了每一个人的竞争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可以让中职女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勇敢。体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运动中展示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渐渐地培养起一种阳光自信的气质,或让人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是体育对于女生而言最大的贡献。并且体育运动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这一方面培养了她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的交流过程中,加强了彼此的了解。

2.增强中职女生体育素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由于中职学校女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体育素质的培养上要有特殊的方法,并且也要有相关的注意事项。其中,关键是要在观念和思想上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并且注意体育与德育的结合。

(1)从思想上加强她们的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和体育知识。由于中职学校女生身体素质还没有完全形成,而且在现阶段仍然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所以在思想和意识上要加强正确的引导,要让体育育人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她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了解,加强自身的体育修养。学校要适当地设置体育课程,并且组织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在教学时,体育教师要教授给她们体育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相关体育运动的知识。

(2)学校要积极营造体育氛围,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的体育氛围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体育设施的建设是最能体现体育氛围的要素。要大力建设体育场、体育馆,满足不同的体育需求。体育馆要具备基本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主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允许也可以建设保龄球、斯诺克等高端的体育设施。由于女性对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场馆的布置要尽量精致,并且要保证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女生在体育运动中意外受伤。要定期举办学校范围或者更高级别的运动会,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加到体育中来,感受体育的快乐。通过参与和比赛的形式达到体育素养的培养目的。

中职女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处于女性成长的特殊时期,可能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体育素养的培养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各方面因素积极努力配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女生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李 沙. 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综述[J].科学大众,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