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篇1

摘 要:本文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及师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八个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坚持导向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向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必须突出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前沿,把各门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人组织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一班主任及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参加,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努力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能持续、稳定的开展,而不是“一阵风”、“一个活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健全的责任体系

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1)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各部门、各系部制订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方案的落实;(2)在学校重大工作中,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过程中,在校园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指导全校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对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宣传、大型文艺晚会、“三下乡”活动等,都必须进行指导,充分考虑文化内涵。(4)组织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例如,我院每年十月举行“我与校园”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从中了解师生的文化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本系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了健全的责任体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较好地落到实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校@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等。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考核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美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三点:一是校园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校园精神,要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例如:我院文化广场的建设,从设计、色调、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精心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建设成体现我院农林专业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取名为“翠湖广场”,成为我院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构建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岗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三是要通过植树、种花、清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做到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保护校园环境和资源,形成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注重质量、适度超前的原贝如防止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2000年,我院由普通大专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2000年~2005年,学院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规模由4000余人发展到。16000余人,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大楼、校史陈列室、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拔地而起,运动场、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师俱乐部先后建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等等。实践表明,我院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观,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学院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校园文化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生长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以高职院校校园为地理环境范围,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的长期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独特的团体意识或精神氛围。它集中体现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在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即硬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具有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即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软件”内容,是学校本质、个性与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志,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高职校园更具生机与活力。

2、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牵涉到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一道被称为学校的三大支柱,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和校园文化一样,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也有硬文化与软文化之分。图书馆的硬文化指的是图书馆建筑、布局、绿化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设施设备、文献资源、书架排列等;软文化则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共同的价值观及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领导体制、规章制度、服务理念、人际关系、读者的借阅行为等。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必须建设好提供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图书馆。

2.2 校园文化的改变会影响图书馆及图书馆文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是由师生员工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驱动的,而这种需求更主要地则是来源于学校的学风、教风和科研项目,来源于师生员工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来源于严谨治学的教育环境和精神氛围。高职院校图书馆完善的规章制度有赖于学校完善的管理体制,图书馆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人际关系有赖于师生员工在馆内环境中的相互人际影响和读者群体文明的行为习惯。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文化不可能离开校园文化的建设独自发展。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始终处于校园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校园文化的改变会随时影响图书馆及图书馆文化的发展。

2.3 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活动的进行,很多情况下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展开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作品,利用在自身相当长时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馆藏资源,借助信息网络系统为读者及学生社团组织提供多范围、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文献服务,在满足广大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助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3、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促进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新办馆理念,提高自身水平,积极推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图书馆文化。

3.1 转变办馆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图书馆绝不是学校可有可无、只有投入而无产出的服务性机构,它的工作也不是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简单地借书与还书的这样一个重复性过程。我们必须改变校园文化只是师生的课外活动,与图书馆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思想,要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理念贯穿于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始终。只有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才能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2 注重图书馆“硬文化”建设

图书馆“硬文化”建设包括馆舍外部景观设计和内部文化氛围的营造。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要突显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从建筑的造型布局、平面功能分区等方面综合考虑。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书库和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等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支持。书架、桌椅、电脑等要选择适合读者查找、借阅,质量过得硬的工具设备。内部环境要整洁舒适、宁静温馨,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氛围。馆内的科学家画像、名言警句、指示标志标牌、花木盆景等都在向读者表达一种文明,传递一种价值,使得图书馆环境与文化氛围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3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

篇3

关键词:士官院校校园文化 必要性 作用 特征 建设原则

一、建设士官院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士官被誉为“军中之母”、“兵头将尾”,其能力的强弱,与部队的训练质量息息相关,对部队装备保障的能力也将产生直接影响。士官院校是士官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培育学员积极的道德情感、提高学员的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由于士官院校普遍存在着建校时间短,招收的学员学历起点低等情况,无论是物质环境、制度建设、还是所组织的各项文化和教育活动,都没有把其应有影响和教育作用发挥出来,校园文化整体功能有所缺失。据调查,很多学员人文知识相对匮乏,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在校园中,拜金现象和各种文化的互相激荡,不同程度影响着学员的思想,这些都对士官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二、士官院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1.陶冶激励

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使校园主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身处其中的教员和学员感受到浓郁的教育氛围,使其主动融入大环境中,并为之做出应有的努力。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受我党我军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激励性,能够产生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于士官学校来说,更应注重建设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员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为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规范约束

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体现在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对人的约束力上,是院校传承文化传统并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等一切事业稳定发展的动力。士官院校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以“硬约束”和“软约束”两种形态存在。“硬约束”主要通过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表现出来,比如用条令条例和教育内容来规范教育对象的行为举止。“软约束”即在潜移默化中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比如通过构建和谐优美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等手段,使学员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产生认同,从而形成一种完善自我的内在约束力,进而自觉遵守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硬约束”是“软约束”的基础,“软约束”是“硬约束”的重要保障,两者共同作用,规范和约束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规范和约束对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引导,从客观上形成规范、约束的效果。

3、调适缓解

优秀的校园文化常常能发挥“调适器”的作用,在高强度的课业之后,学员们参加文化活动或感受校园人文文化,不只是单纯为了消遣娱乐,校园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耐人寻味的哲理,通过感知和体验,能陶冶情操,享受追求美的过程,培养高雅的兴趣,能适当调节缓解压力。

三、士官院校校园文化应具有的特征

1.阳刚尚武的军队氛围

我军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形成了听党指挥、注重气节、勇于牺牲、严守纪律等优秀武德传统。要在校园文化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激发学员勇于牺牲的壮志豪情,引导学员脱离渺小、低俗、平庸,树立崇高的军人情怀。要将我军的使命任务物化为有形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仪式,让学员的战斗精神得到强化。要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军味、兵味和战斗气息,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时刻接受优良传统精神的熏陶和洗礼,以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方式,营造阳刚尚武、催人奋进的军校校园文化氛围、

2.根植传统的特色品质

我军建军以来形成了许多优秀文化和优良的传统作风,而军校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孕育和继续传承的平台。要通过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员从中感受、理解、热爱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同时,一所学校又有自己的校园精神,这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了这所学校所传递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模式、人际关系、校风传统等文化意识,是校园文化结构的核心。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景观环境无不体现着学校特有的办学思想和校园精神,形成一个具有持有作用的,对学员进行教育和约束的外部环境。

3.紧贴岗位的育人理念

校园文化的特点是与院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与学历教育关注基础性不同的是,士官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一切以任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士官院校一般有很明确的办学定位,“胜任岗位”、“专业精神”渗透于任职院校的观念文化中。学校努力让学员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促进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的养成。

四、建设士官院校校园文化原则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广泛,但其精髓却是体现在理念、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校园文化必须弘扬社会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并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全方位。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打造品牌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要牢固确立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广泛营造品牌文化氛围。让教学科研的带头人,特色专业教学的实干家,真正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楷模,发挥院校品牌文化在凝聚人心,吸引人才、汇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建设院校品牌文化,要通过开放办学,拓宽文化交流的渠道,认真吸纳国内外、军内外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在交流学习中强化精品意识、启动精品工程、推出精品力作,力求把学校的文化工作建成具有自己独特特色的先进品牌。

3.重视校风建设

校风是院校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的综合反映。院校校风的形成,既有长期的教育实践、学校发展的自然历史传承,也有人为的引领。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校规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它们精炼、严肃、规范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潜在的力量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丁邦虎主编. 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做用

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发展。而艺术教育的开展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构架。特别是在当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要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在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效发挥艺术教育具有的引导作用,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艺术教育在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影响力

结合我国各大高校校园建设实际情况而言,当前以愉悦性和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各大高等院校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竞赛活动,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提高校园文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将文化活动与社会相融合,不但能够提高高校在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让他们看到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使自身能够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

2.推动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认识世界中,科学是使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的,而艺术使用形象思维方式进行的,两种形式互辅互成、不可替代。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和艺术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虽然各有不足,但是又相互弥补。近些年来,有研究者提出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够有力的推进科学的逻辑思维,它能够带领科学家构建起理论模型与形象类比,并推动科学思维中形象组合的联络。可见,唯有将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有效的融合,才能形成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思维。因此,艺术与科学是相互影响的,在提高大学生想象力上使用艺术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大学生在参与各项艺术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来毕业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3.加强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想要取得和谐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心理素养良好的青年学生团队,青年学生团结互助、宽待他人、诚信友爱,在生活中充满热情,在学习上努力刻苦,将是高校发展不可代替的人文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自我意识的主要表现,艺术是这一表现的最佳形式。各大高校的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青春洋溢的舞蹈中,在心潮澎湃的比赛中,都积极的展示着他们自我意识,彰显出他们自强、独立、自信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存在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一大功劳,可见艺术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以前,我们只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却忽略了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理论界中,没有深入的、正确的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让很多高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应及时转变对艺术教育的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注重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识和明确到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高度意识到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在开发学生潜能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中的意义;深入研究和分析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二者的关系,确保艺术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作用。

2.建立健全的艺术教育中心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重点大学和211大学都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作为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说这种新型的艺术教育机制,对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生活起到了活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本校师资队伍的作用,向本校专业院系聘任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的兼职教授,稳定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从而面向于全校师生进行指导。这些高等院校在推行艺术教育新机制后,不但理顺了工作关系,而且还完善了艺术教育。第一、二课堂的课程,全部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实施和安排;第二课堂中一些实践课程,则需要由学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由学生管理部门与艺术教育中心一起策划分析完成。艺术教育的工作框架与各个院校的体育部工作有些类似,第一课堂是公共选修课,所有体育比赛都归属于第二课堂。由此可见,各大院校艺术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向体育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毕竟不同,不能盲目的、一味的借鉴,应结合艺术教育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的借鉴,这样才能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3.加大力度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推行教育的主体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关系着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层次,需要加大力度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因为在建设学校校园文化中,在第二课堂中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展开艺术教育活动必须是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并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才能促使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教师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不断的与时俱进,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方法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三是,作为一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有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化素养等基础上,还要善于以身作则,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对艺术教育进行探索,探索出与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相符的教学之路,完善解决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高校教育既需要注重课堂教育教学,也需要重视起课外活动,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又能够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叶林.高校艺术学科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D].湖北工业大学,2015:10.

[2]张科.浅谈艺术教育和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2):37-38.

篇5

关键词:校园文脉 ,文化建设, 国内外大学

Abstract: the campus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context is the essence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full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ontext of naturalness, humanities, historic features, detailed comparison about two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lace of each other enough. Full explan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he humanities, the culture, time, space, to a university have the profound function and meaning.

Keywords: campus building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如今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对于学校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不断为之而努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包含了环境文化,环保理念,人文精神三大理念的。对于大学的自身发展需要来说,必须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而加强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之后,也可以使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文化引领职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国内外的大学均是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经验,不断进取,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以及其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形态是每所大学都具备的独特性质,独特的风格。当代的大学是源自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内外的大学均在历史发展的脚步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韵味。

2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对比

2.1自然性的对比

大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的地方,更是一处环境美好的景致。中西方的学校建设一直存在着不同之处,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为了体现各处的文化特质及所受到的文化影响,各个大学的建筑角度也不尽相同。在国内,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没化,倡导绿色环保的校园理念,一年出现一个新景象,一年争取走上一个台阶。当然,在这种快速的发展下,也难免会出现不好的情况,许多建筑忽略的传统和文脉,建筑可识别性差,校园环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坏,丧失了本该拥有的高校文化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创建高校的时候就需特别注意去挖掘高校建筑的文化内涵,传承一直以来的文化思想,并刻不容缓的去建设与时代同步的高校建筑。“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暇点,处处能说话”。在这种观点下,我国国内高校的建筑与环境更应该做到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学校的各色景物建筑也能深刻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让在学校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轻声诉说。

在国外,校园的一般没有围墙,大门也与其他的建筑融为一体,人们可以任意到校园内游玩参观,体现一种无边际大学的情景,可谓真正的开放性大学。此外,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可以被称为一个景区,校园内的建筑环境都能体现出美、智慧、自然的特征。比如哈佛就被称为一种历史,而完备的设施对于大学的培育和发展起着坚定的坚实基础,这一点不容忽视。

记得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便知道该城市的人们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同理可推,只要看到学校的建筑,就能知道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需要什么。学校文化与学校的环境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学校的整体氛围,学生在一所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建筑的学校内,逐渐被熏陶,被感染,久而久之,会带上学校的那中文化素养。

2.2人文性的对比

对于学校的文化内心核定,围绕文化内心来说,学校就应该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围绕核心,办学理念,甚至是学校的校训,校歌以及育人目标。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应该从大事物,建筑,小到一花一草都传递着精神文明,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教育与熏陶的作用。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的,对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感化,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学生不是电脑,只要输入一系列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学生是一个承载与学习的载体,他们需要自主消化、吸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校园环境可以在这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国内,校园的课堂环境,人文素质,任课教师等都是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的宣传,学校内设立了很多板报,板报包含了时事新闻、政治、科普知识等等有益于学生与社会融合、与世界接轨的设施、同时,学校每天进行广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学到知识,感受身边发生的事件,在人文化境上,在发现有新的主意,新的建议的时候,应果断提出建议,新的血液才能带动新的发展、新的进步。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校园文化的开展是重中之重,在此之下,对于学生也有着很高的影响。因为校园文化的开展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当然,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外,并非没有其他业余活动,例如校园中的比赛,活动等等。中国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在建筑、书法、绘画还是文学,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对“境”的营造。把文化素养,文脉继承与环境建筑之中,让知识文化存在于无形与有形之中,达到健康传播的效果。

相对于外国来说,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可以体现教育的实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这种精神。这种建设并非是一种表面上的装饰,也不仅仅是景观的设计,而是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髓。国外大学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有学术自由,这包含了研究方面的自由,讨论方面的自由等。这一点,我国在大学建设上必须向西方国家认真学习,因为这是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代表,国外所做的学术自由也是一种新的表率。

2.3历史性的对比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西方国家的大学建立的相对中国要早,因此也沉积了更多的底蕴和文化,西方的学校一直以自由开放为主,以人为本,倡导的是自主学习,自由学习钻研。就我国与外国相比,可以轻松看出,西方国家的办学理念都是崇尚自由开放,而我国,仍拥有许多条条框框。当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从大学创办以来就一直遵循的。

我国可以从国外大学的经验上借鉴一下,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创办理念,礼乐相成,西学中用,多元共生是我国高校建筑文化的起源。虽然我国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我国在大学的建造上秉承着虚心好学,吸取西方教育的优势,发扬自身的特色,不断进步。在我国,从各地所建立的大学来看,风格迥异,不尽相同,对每类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同,大学的校园人文精神和校园建筑均在关注人的不同需求,建筑与一所大学来讲是剖析出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以及人们的愿望。面对社会对知识的创造,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大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如今的大学在建筑上要深刻包含我国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悠久的知识韵味。

结语:

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具备良好的高等教育平台,而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学校更应该具备优良的设施,完美的建筑。对于国内外大学来说,中点都是要加强以人文本,重视大学物质文化的创新,国外大学在校园建筑、图书馆、体育馆等物质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成功的提高了学校的形象,为学生们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对外,也会有一个美好的声望。校园建筑是外在的标志,也是一种影响,同时更是一种创新理念。国外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吸取前人的经验,开拓出新的领域,新的精神。借鉴于这些经验,我国的大学建设也可以不断进步,进而,我国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学校建筑也应多多包涵文学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冀生.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

[2]王露.我国高校建筑文化传承初探[J].新建筑,2003

篇6

一、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为此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校本培训”,培养合格型教师。学校充分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示范课,精心设计教材、教法,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第二,鼓励自学,形成学者型教师。引导教师全程学习,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身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外化为能力。第三,舞台出英杰,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各种舞台,让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汲取外来营养的机会,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早日走向“成熟”。

2、促成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与优化公正健康的舆论氛围,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支撑

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它主要包括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协调好,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能增进友谊,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小气候。

良好政风建设协调了校领导与普通教师的关系。教学独立工作集体效益原则,决定了教师既要努力学习教学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又要搞好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我们开展了年级组备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课题组科研活动。学校组织的趣味教工运动会,争创文明办公室、歌咏会、演讲赛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又加深了教师之间的理解交流,有力地改善了教师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最微妙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尊重学生开始做起。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学校召开少代会的同时,由校长、教导、总务等行政领导直接与学生代表对话,鼓励学生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教师教风等方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并“出谋划策”。教导处每学期分别组织“学困生座谈会”、“特殊家庭学生座谈会”、“随机抽号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了解教师师德、师爱、教学、学生负担等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在教工会上作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不少班级还不定期举行“师生沟通班会”,师生互提意见、建议和要求。

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根茎。集体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规定着他们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行为方式。我们在操作时特别重视学校舆论环境的方向性。紧跟形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广播、校报、墙报等舆论载体的功能。每周一的升旗式,聆听教师代表精心选择并结合形势的“国旗下讲话”,紧跟时代脉搏。校园通道两边的宣传橱窗,各班每周的黑板报,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重要节日学校组织的展板,等等。让这些健康的舆论帮助师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

3、立足实小,狠抓学生养成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定位于“实”和“小”上。在“实”方面重点抓了把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把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把习惯养成落实到具体的活动管理中等方面;而在“小”方面则体现:一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小,从点滴入手,点点到位;二是开展的活动要小,如净手脸、擦桌子、放文具、排路队等生活小事。

“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这已成为当今学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为了深化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我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提出了“四个一点”的养成举措:这四个一点是“进步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仔细一点;合格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全面一点;优秀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自信一点;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坚持一点。”四个一点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等内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4、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拓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时空领域

学校把礼仪教育信息渗透在学生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礼仪教育的许多内容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把礼仪教育作为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突出行为规范中的礼仪要求,将学生在校的行为礼仪细化为:讲话礼仪、行走礼仪、坐姿礼仪、进办公室礼仪,制订了《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达标班》的考核规则,从而使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为此,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还成立了“红领巾礼仪监督岗”,“校园文明小卫士”,对不文明现象早发现,早制止,从根本上杜绝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对少年儿童成长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群体。少年儿童从小就生活、成长在家庭中,家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语言特征等从小就进入他们的心理结构中,产生深刻的作用。尤其在一些比较浅表的层次上,如穿着、举止行为、习惯等,家庭的影响更是直接可感。在这些方面,任何教育机构都取代不了家庭的作用,也难与家庭影响相抗衡。我校礼仪教育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我们通过家访和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礼仪教育的要求及内容,要求家长注重以自己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及人际交往方式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并用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加以评定。如寒假前夕,我校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家长提出要求,建议家长利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接待客人的机会,给孩子上一堂以“作客礼仪、待客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礼仪教育课,教育孩子待客访友大方,见面告别要有礼貌,用餐时要注意形象,并予以打分,作为学校评比寒假积极分子的参考。我们坚持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网络,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其教育效益不言而喻。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1、“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让师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为此,学校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校园文化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每年4月举办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诗词美文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以及组织评选“诵读大王”、“读书明星”以及“书香班级”等荣誉称号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我们还尝试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时间,教师每周向学生推荐1―2篇富有哲理、教育意义的杂文、短篇等文章,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让学生自由泛读和精读,做读书笔记,积累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讲演,作文比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关心读书,更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高年级教研组还精心设计了“《三字经》中的礼仪教育”、古诗词赏析等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兴趣在书香中涌动,习惯在书香中养成,情操在书香中陶冶,智慧在书香中流淌,美德在书香中绽放。如今读书已成为我校的一种风气,阅读已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了师生亮丽的精神底色。

2、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历来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校先后组建了学生军乐队、学生合唱团、《周口晚报》小记者站,创办学校校报《晨曦》,为美术、奥数、写作、科技、电子琴等兴趣小组准备了专门的活动室,并从校内外聘请优秀教师做指导。多形式、多渠道的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其“益智、扬善、求美、激情”的功能,陶冶情感使学生心灵日趋高尚纯洁,美化人生使学生去掉生活恶习,代替不良消遣,发展个性使学生充实人生意义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近日,我校又有33幅学生美术作品在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评选中获得国家级奖励,数十篇在省、市级以上获奖,多人习作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学生合唱团、军乐队也在市小学生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3、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推动下,购置了几十种体育器材向全校师生开放。让学生自取、自用、自放,真正把“让”学生锻炼变成了学生我“要”锻炼的现实。

大课间活动在我校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欢快的音乐、整齐的队列、精彩的队形变换、生动、活泼的儿童韵律,或刚劲有力,或轻盈欢快,已经形成了我校大课间的校园文化特色。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围绕课题研究,我校进行了“年级体育特色课教学实验”。一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二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加三跳,三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加轮滑,四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加乒乓球,五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加篮球,六年级常规体育教学课加巩固复习提高。

为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根据年级特点,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春季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趣味”运动会。年级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大课间操比赛等等,形成了市直一小自己的传统体育风格。

篇7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当前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自“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初步构建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二是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在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注重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初步实现了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三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课程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四是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发挥教师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五是大力开展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六是重视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搭建舞台。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呈现出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由显性文化向隐性文化深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市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得到了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但是从全市范围来看,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部分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研究规划和实施力度还不够;还存在盲目模仿、形式雷同的现象,城乡学校之间,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校之间,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和活动层面,还没有深入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普及、深化、巩固、提高”。普及就是要解决当前个别学校思想麻木、行动迟缓的问题,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亮点;巩固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规律,工作要有计划性和持续性;深化就是不能满足于校园环境等显性文化建设,要将重点转移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隐性文化建设上来;提高就是在普及、深化、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用优秀校园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启迪人。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建设和谐、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学校要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成为学生怡情砺志的乐园。在环境文化建设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突出环境文化的特色。各学校应该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历史传统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并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达到环境与学生、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二是提升环境文化的思想内涵。学校的环境文化应该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核心理念和主体价值观,学校要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将学校抽象的核心精神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形象,展现学校的良好的形象,激发师生的活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二)坚持人本思想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建设科学规范、民主高效的制度文化

制度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思想得以贯彻、人格健全发展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严格管理,规范有序。二是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运行机制,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沟通、引导、支持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三是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的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地方,要把管理和思想认知、激发动机、情感内化、有效激励结合起来,使制度文化为教育人、培养人服务。四是学校管理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自律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建设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张扬学生个性为核心。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建立有效课堂。要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开拓思路,开发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三是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分别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项社区公益活动。开展“六个一工程”要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并在阶段性学业结束时,由学校对每一名学生做出评价,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标志性发展绩效相结合,评价结果要记入学生升学档案。四是继续开展先进文化“六进校园”活动。在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同时,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要把先进思想理念、现代科技知识、先进人物(事迹)、优秀影像刊物、优秀剧目、国际交流引进校园活动。让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坚持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建设健康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因此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文化:一是要强化师德教育。各单位要按照总书记“四点希望”的要求,广泛开展有利于促进师德认知、激发师德情感、培养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强化师德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二是将师德培训作为新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感悟教师职业的使命和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三是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实施教师健康工程。要通过开展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工作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五)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凝练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深层次的文化,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和弘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提炼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老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校长的责任意识。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校园文化的研究者、发现者、培植者和引领者,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对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每一名校长都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自己重大的科研课题认真研究,要善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育理想相结合,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引导广大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不断凝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昂扬向上的学风、教风、校风和学校精神。

(二)进一步健全由校长牵头的工作责任制。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师生员工,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到组织领导真正到位,计划安排和各项措施真正到位,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篇8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社会和学校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在内容上为中学生考虑不够:教育观念滞后,内容空泛,方法不当;一些品味不高的流行歌曲、诗歌、言情小说、港台影视泛滥,使中学生深受影响而丧失进取心。某些中学生政治观念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强,价值观念混乱,拜金主义、文化欣赏向低层次滑坡。我们经常可见许多学生面对老师不问好、互相交流之间夹杂不文明用语、桌面留有同学们的“即兴发挥”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作为跨世纪的新青年,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拥有良好的素质和正确的文化取向。尤其作为xx中学这样一所百年名校的学子,更应该时时刻刻地以高要求来规范自己。所以,我们在此做以下倡议:

一、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学生网络管理条例》。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进行交流,见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对待他人要友善、热情。配戴校牌和团徽,爱护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对于违纪行为要勇于检举和制止;做合格的中学生及文明网民。

二、积极开展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如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不同节日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净化校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能主动捡起掉在地上的污染物;做到墙壁内外无脚印、球印;桌椅摆放整齐,无乱刻乱画,不乱丢废纸杂物;保持校园环境安静。干净整洁的校园及良好的教室环境也是同学们精神文明的体现。

四、多开展健康的娱乐性活动。如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看好书,写读书心得,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在看了好影视后,写影评、观后感,对影视中的优秀人物展开评论,以加深认识,弘扬真、善、美。组织歌咏比赛,让学生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挥个人的潜能,学校可组织、科技、学科、文艺、体育类的多个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定期组织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等,组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专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片沃土定会孕育我们美好的心灵,校园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定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争奇斗艳。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xx中学团委

20xx年xx月xx日

XX校园文明建设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个懂礼仪,讲文明的人。正当举国上下积极学习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下,作为四中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自我修养,加强文明礼仪学习,自觉树立文明高尚的当代中学生形象。为展现我校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团委会、学生会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告别污言秽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多讲 “谢谢”、“对不起”、“您好”、“请”、“再见”。公共场合着装大方、得体。

二、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团结同学,事事能谦让,处处讲诚信;珍惜身边的同学、朋友,不要因为自己的鲁莽给对方造成伤害。

三、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学,学会感恩。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每一位亲友,向需要帮助的人给出鼓励的微笑、贴心的话语或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

四、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不攀比,不贪图享乐;注意节约用水用电。

五、遵守并维护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待人接物讲礼仪;爱护公共设施,发现损坏的公物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

六、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保持校园美好环境;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七、合理分配时间,文明科学上网,严守网络文明公约,合理科学利用网络资源;杜绝痴迷网络,不浏览不良网站,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和安全卫士。

八、努力争创星级文明寝室。维持宿舍良好的生活环境,不酗酒、不赌博。

九、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作一名自强、自立、自主的优秀中学生,作一名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积极参与学习礼仪、践行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等实践活动,要与学校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质,提升我们的文明形象,构建和谐、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嘤嘤软声细语入耳,如小楼夜雨;默默举手投足入眼,如雪落凡尘;静静潜移默化入心,如浩然清风。美好心灵是文明行为的前提,文明行动是美好心灵的外化。正所谓“礼者,人道之极也。”当你在下意识的自我规范中,文明也就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血液和骨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培养良好习惯,传承优良美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创设和谐人文校园而努力。

XX校园文化建设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新年伊始,伴着春天的脚步,今天我们迎来了“文化自贡,自贡市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会”的召开。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行素质教育,构建文化自贡的时代背景下,市教育局适时地组织本次大会以推动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坚持文化内涵建设,培育优秀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层次,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在我市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动之际,我谨向全市各兄弟学校发出以下倡议:

一、校长引领,加强领导。校长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定位导航”的作用,以自身文化理念的时代性、先进性决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培育学校的优秀文化,做到一切工作围绕和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

二、积极响应,立即行动。我们必须以本次大会为重要契机,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高度的战略地位,切实制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计划和方案,真正落实文化建设的步骤和细节,迅速掀起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新。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提高师生素质和提升办学水平,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到全局打造有计划,局部建设有层次。

四、百花齐放,特色创建。文化建设时,我们要借鉴而不模仿,学校不分大小,形式不拘一格;我们要结合办学特色,关注群体价值,明确文化主题,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五、集思广益,携手共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凝聚本校师生的才智,也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携手共建。

篇9

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对高校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用先进、高雅的文化去滋润师生的的心灵,陶冶师生的品质,营造一种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化形式和价值取向,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培育崇高的大学理念,铸造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和勇于承担的重要任务。档案是高校“聚宝盆”。档案记录学校的历史真貌,不夸张地说,学校档案就是学校文化的基石,它真实地记录着过去,诚实地预示着未来。因此,档案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校园文化时代特征鲜明,档案文化则是历史渊源。校园文化建设以有教育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档案是以档案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学校日常工作教学、科研等成果等形式存在。高校的档案工作能够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两者相互穿插,互相渗透。所以,高校的大学文化的建设和档案文化工作之间很多地方可以相互“借力”,充分发挥档案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优势,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挥档案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存在,而如何使学校档案文化在学校建设中发挥得要作用呢?

(一)做好归档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

高等学校档案涉及面比较广,好多类别档案都或多或少的有所重叠,在工作中要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的标准和学校当前自身的情况,认真做好档案材料的整理编目、统计、鉴定及保管等工作,让馆藏档案都有相应的检索工具并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使之能迅速快捷地调阅利用;最后是不断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文化工作的服务形象。

(二)加大馆藏,全方位提高馆藏品质

根据学校特点,着力发掘构建反映学校里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特色档案,储备丰富具特色特点的档案信息资源。馆藏不够丰富,就好比无源之水,就无法发挥档案所应有的文化作用,没有任何意义。我校档案馆应成立于2009年,在建馆初始我馆就广开收集渠道,通过在学校各个部门中的调研发掘,向社会征集、鼓励校友捐赠,走访学校上的历史名人等等,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珍贵档案收集进来。同时根据我校的文化特色,重点收集学校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特色、人文气息、校园文化等资料档案。我校始建于1958年,是宁夏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对现保存利用档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挖掘抢救历史档案为重点工作。确定以收集实物档案为主其它档案为辅的全方位立体的收集档案,丰富馆藏并使馆藏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高质量的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征集工作中,打破以往在家坐等的工作方式,档案人开始从台后走向台前,做到迈开腿,张开嘴,主动去发现、寻找有价值的档案材料。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文化是学校一种重要的文化,但是广大师生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其表现为,在基础工作中,能及时上交归档的不去归档或者归档不及时,有利用的档案存放却根本没人想的起来而不去利用,造成了“死档案”的产生;高层次上,大家始终没有把档案工作做为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和弦,认为有没有档案文化校园文化不会受到影响主旋律依然能够奏响。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必须利用网路技术,在校园网主页,校刊、校报上扩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并此为契机对各类流散在师生中的各类档案进行无偿或有偿的征集,让大家了解档案是关乎每一个人工作,档案工作需要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既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宣传又使征集工作在各部门和广大师生中迅速传播。

(四)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入;症结;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职业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此番论述,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现象非常普遍,很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疏离,一昧照搬、照转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模板;再加上很多企业始终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与校园文化对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匮乏,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很难真正融入。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症结

1.高职院校重视不够。很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固守传统,重心多倾注在德育工作、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简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需学生处、团委等相关学生管理部门来抓即可,构建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没能在学校层面引起足够重视。尽管也有不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意识到企业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浅层次、碎片化症状严重,校企文化融合多表现在比较容易操作的物质层面上,双方很少触及深层次的精神层面;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呈现的多为零散、无序的状态,以为与企业联合开展几个活动即可。归根结底,是学校重视不够,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放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未能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2.价值取向有偏差。随着校企合作深入推进,部分高职院校有意识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经常邀请企业界精英来校开讲座、作报告,帮助学生认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从这些企业成功人士人生经验中得到借鉴,更好地成长成才。但同时有种现象不容忽视,有些讲座俨然成了某些企业的推介会,一些美誉度不高的企业经演讲者、报告人的文化修饰,成为学生青睐甚至是择业的不二选择,但学生毕业后到这些单位就业不久便深感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纷纷选择跳槽,感觉自己在学校受到了“文化忽悠”,被欺骗了。不少高职院校出自让学生随时随地受企业文化耳濡目染的初心,纷纷在校园内开辟“企业文化墙”、“企业文化长廊”等,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这些“企业文化墙”、“企业文化长廊”等大多由企业冠名并出资兴建,成为企业内置于学校的宣传阵地,充其量只能算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硬性组合。3.校企文化冲突。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教书育人,鼓励学生弘扬个性。企业文化核心直接表现为质量第一,强调竞争与创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双方在“育人”与“逐利”的价值观念上会发生冲突;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基础,讲究包容、理解,尊重差异。企业关系是一种劳资关系,优胜劣汰。象牙塔里的学生一旦直面“效率优先”、“利益至上”等企业文化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对立与排斥,而这恰是校企文化发生冲突的表征之一。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高职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如何改善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朝纵深方向行进,充分发挥校企文化双重育人功效不失为上策。在此背景下,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的现实意义尤显重要,能激励更多学校把脉开方,破解各种症结。1.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的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功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具备良好的服务理念,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服务体系,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可以说远远超越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使高职院校学习企业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以生为本,逐步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使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理解,能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观,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的热情,会大大改善学生在学校里面学的很多东西在企业里面不能直接发挥作用的尴尬局面,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能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吸引力和社会服务能力。2.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人才的摇篮,企业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价值的延续和拓展,如何让学生进入企业后迅速适应其管理理念,完成从“校园人”向“企业人”角色的转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仅仅依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养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企业文化浸润,感知企业价值观念,提前熟知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明确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拓宽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企业文化需要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职业素质来充盈,学校可以实训活动、技能竞赛等为引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企业文化,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自觉追求职业素质的提升。3.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突显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强校之本。校园文化不仅是办学特色的环境支撑,而且是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保证。因此校园文化之间的较量将是高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性和职业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彰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便于学校与企业优秀资源整合,形成办学强项,如企业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便于教师开展技术研发,技能攻关,研发成果后企业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中;教师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可以和企业从事一线的技术工人进行切磋、探讨,并将这些作为教学案例,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让企业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这样,高职院校才会不辱使命,更好完成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也会进一步彰显。4.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时代必然选择。自党的十召开以来,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社会期待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期待学校能进一步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企业则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加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而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文化软实力上深度合作是时代必需。高职院校不能置身于国家发展的大局中之外,需要企业能够将更丰富的外部资源带到校园里来,让学生的学习具备更多的社会元素,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担当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作出自己的贡献。企业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扎堆低端老路,不能止于低端竞争,应积极从高职院校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校企联手,共同打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持久工程,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之一。随着校企合作背景的越来越深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可一涉及具体的措施、实践和操作,几乎又无从着手,甚至被一些轰轰烈烈的“假象”所遮蔽。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散发出吸引社会、吸引企业的职教魅力,需要我们全体同仁不懈努力,大胆探索。

参考文献:

[1]尤建国.校企文化融合与彰显[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