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文化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罗红霉素;还原型谷胱甘肽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ox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glutathione on oxidative stress for stable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patient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xithromycin group, the glutathione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each of 40 cases.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 Plasma SOD, MDA content , changes in lung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SOD and the lung function in the combined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DA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cute exacerbation,pulmonary function FEV1% predicted, FEV1/FV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while compared with the roxithromycin group and the glutathione group, (P0. 05). Conclusion Rox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glutathione can improve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and the lung function in stable severe COPD patients,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cute exacerbation and control COPD.
Key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roxithromycin;glutathion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可预防与治疗的并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成逐渐上升趋势,主要累及患者肺脏,同时可以引起全身性的不良效应。引起这类患者肺功能严重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主要因素为反复急性加重,治疗时应减少COPD 急性发作,重视患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研究罗红霉素联合GSH对稳定期COPD 患者氧化/ 抗氧化失衡的影响,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 2013年8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为重度(30%≤FEV1
1. 2 治疗方法 3 组患者均给予氧疗、吸入思力华或/和吸入舒利迭,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罗红霉素片 0.15 qd,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0.4 tid,联合组同时加服上述2种药物,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月的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
1. 3 指标观察与检测 (1)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所有患者均与治疗前后进行清晨空腹血采集,经过肝素钠的抗凝后,离心去上清,使用MDA、SOD 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进行MDA、SOD 血清测定。(2)进行肺功能监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 FEV1%预计值以及FEV1 / FVC%进行检测。(3)急性加重次数:统计3组患者随访1年COPD急性加重发生次数。
1. 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 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在P
2 结 果
2. 1 治疗前后患者SOD 、MDA含量测定 经过为期3月的治疗后,联合组与罗红霉素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相比,SOD 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1 。
2. 2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进行3个月治疗后,3 组患者肺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而联用组改善为佳(P 0. 05 )。见表 2 。
2. 3 3组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3组患者随访1年,联合组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7.5%(7/40),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发生率为45%(18/40),罗红霉素组发生率为42.5%(17/40)。3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正常机体内,具有一定范围内动态平衡的氧化/ 抗氧化系统,当这种动态平衡系统在多种刺激因素下而打破后,出现抗氧化剂的下降、氧化剂的上升情况,进而出现氧化应激反应。目前研究表明COPD 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增强,氧化/ 抗氧化失衡[2]。SOD作为机体代谢过程中,可以清除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细胞损伤凋亡的作用[3],SOD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机体抗氧化能力成正比; MDA作为一种体内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机体所含有的MDA水平与机体氧化损伤水平相一致,研究表明COPD 患者血清出现低水平SOD,高水平血清MDA时对应机体具有氧化/ 抗氧化失衡情况[2]。
GOLD指南建议采用抗副交感神经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或者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COPD患者治疗,而这些药物无法改变COPD发病的应激过程,对COPD患者肺脏中的氧化应激对抗, COPD临床过程调控效果不佳[4],因此需要在COPD治疗方案中结合抗氧化治疗意义重大。
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作为人体细胞一种天然的非蛋白三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内,活性形式以还原性形式存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有效保护气道上皮细胞完整性,对人体肺部损伤与炎症起到保护作用。GSH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直接结合亲电子反应物的非酶动力系和通过酶催化的酶动力反应过程[5], 研究[6-7]发现,随着机体GSH水平的提高,机体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抵御氧化应激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遗憾的是,目前由于GSH的抗氧化作用相对较弱,且会被氧化应激灭活,故单独使用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在唐秀光等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立与抗菌作用的抗炎作用,对体内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炎症反应以及致炎因子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抑制气道粘液的产生、调节免疫以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分泌物、炎症因子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等[8],将两种不同类型且均可能具有逆转氧化应激作用的药物同时运用于COPD的治疗,有可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红霉素联合GSH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较罗红霉素组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改善显著。综上所述,罗红霉素联合GSH能使重度COPD 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绍霞,张立英,李金红,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1,22(24):2238-2239.
[2] 李建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3) : 465-468.
[3]唐凡林. COPD 患者血清SOD 、LPO 、GSH-PX 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68 - 69.
[4] 高开波,童勇,冯春.不同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中对肝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24):2 242.
[5] 许娟、韩浩、张笠,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565
[6] 周文波,聂秀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氧化应激的随访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615-617
篇2
【关键词】 《海洋文明之星》;昙石山;艺术构思;组接
电视专题片《海洋文明之星》是以介绍“昙石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电视专题片。昙石山是五千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原始人类劳动生息之地,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证实了它是福建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先秦闽族发源地的身份。尤为重要的是,“昙石山人”不仅是福建人,也是海峡东岸的台湾人共同的祖先——“昙石山文化”遗址中有不少文物和台湾的文物非常相似,也正是由于新石器时代闽台两地先民穿梭于台湾海峡的航海术,造就了南岛语族文化走向浩瀚的太平洋诸岛。“昙石山文化”闻名于世,而成立于1998年的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则是福建第一座依托史前遗址建立的专题性考古遗址博物馆。
一、《海洋文明之星》的拍摄主题与艺术构思
《海洋文明之星》分上、下两集,总片长30分钟,本片以无情节板块式结构全片,以解说的方式来反映内容,画面则是将解说词的内涵展示出来。片中集中展现昙石山遗址十次考古发掘现场及许多珍贵文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结合动画形式进行情景再现——延展开一幅“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历史画卷。受片长时间的局限,要在短短的篇幅里较完整、全面地反映“昙石山文化”的历史与特征,就必须开门见山,直点主题,特别是开场必须展现出新颖别致的风格和强大的吸引力。
《海洋文明之星》由1954年第一次发现、发掘昙石山遗址现场的历史背景切入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迈入属于自己的第五个年头,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目标激励着全国人民以最大的热情建设祖国,地处东南沿海福建闽江口的昙石村,兴修闽江防洪堤的工地上,一次普通的取土,叩醒了沉睡于地下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文明,撩开了福建海洋文化的神秘面纱。
本片前期拍摄历时一年,途经福建沿海的东山大帽山遗址、福清东张遗址、庄边山遗址、平潭壳丘头遗址、马祖炽坪垅遗址、溪头遗址、霞浦黄瓜山遗址以及闽侯昙石山遗址等几大著名遗址,拍摄、收集了大量素材,以及各遗址博物馆提供的大量照片及资料镜头,比如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历次发掘现场的历史照片和发掘出土的文物照片。
二、《海洋文明之星》和谐统一的画面技巧与镜头组接方式
专题片的剪辑,首先要确定主题,形成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前期所拍摄的素材,结合制作脚本,尽量多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弥补拍摄时的不足,并有助于升华主题。整理资料素材很关键,专题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资料镜头的组合,资料镜头在专题片中的运用更是举足轻重。《海洋文明之星》是一部专业性、行业性很强的专题片,大量的素材画面里的文物到底是什么?都出自哪个遗址?哪些是“昙石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哪些又是台湾部分的出土文物?在专题片中素材不可能一一展示,必须根据制作脚本选出需要的资料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在开始镜头组接前,有必要对资料素材进行技术处理,收集来的资料素材一般由不同的设备拍摄,拍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素材画面的色彩、影调便不尽相同。因本专题片讲述的是久远时期的人或物,画面要有年代感,根据制作脚本,将有些彩色的画面转化成黑白的,再把这些的资料视频镜头和照片统一处理成棕色调。
在镜头组接时,根据《海洋文明之星》专题片的风格样式,结合内容、语言,运用符合本专题片风格的剪辑手法。比如,考古发掘现场多为当年所拍摄的照片,在镜头组接时,每次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为背景,以类似幻灯片展示方式的特技处理,在背景画面上叠加上本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且每次展示三种或四种有代表性的文物,类似幻灯片换图片一样从屏幕上方弹射下来;再如,片中提到台湾凤鼻头文化的第二期类型与福建昙石山遗址的文物十分相似,通过镜头处理,这两个遗址出土的文物以多画面的形式同时展示出来,再应用特技将相似之处同时在画面中放大,通过图片比对、文字、解说等追溯海峡两岸的渊源。
在展出的文物中,海洋文明的物质载体——昙石山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磨制石锛”是出土数量最多的石器。专题片中利用动漫形式生动地展现出远古先民如何加工生产工具:将石器先打制成坯,再经琢制,然后在砺石上磨制成器,石器器形规整,刃部锋利。“磨制石锛”的文物照片则用遮罩的方式抠像,并在动漫画面上的相应位置叠印出来,极为形象生动。
三、《海洋文明之星》包装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专题片在强调内容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同时,后期包装也更加需要融入现代意识,深化“视觉冲击力”。电视专题片包装主要包括片头片、片尾、语言、音乐、特技、字幕等。
电视专题片《海洋文明之星》字幕的包装很讲究,根据主题内容选择古隶这种古体字幕:古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的过渡字体,于是选用这种字体出字幕,并用类似海洋纹路的色块作为字幕的衬底,不仅符合主题内容,还使片子整体增加美感。
篇3
起源于西方的葡萄酒,因其味美、醇香、高雅,一面世就颇受众人欢迎。凭借其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葡萄酒飘扬过海征服了东方大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谈论葡萄酒。从波尔多到勃艮第;从圣经中基督的血液到拿破仑三世的1850年评鉴;从堂·皮里诺修士秘密修炼中发现香槟,到亚历山大携酒返乡终止一次世界大战,葡萄酒的故事被更多的东方人口口相传,葡萄酒文化正席卷神州大地。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有的说,起源于古希腊。尽管起源问题存在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葡萄酒的传奇。在欧洲中世纪前,当疫病流行时,所有人认为喝葡萄酒能避邪,把葡萄酒当成福星和幸运之神;在文艺复兴时期,葡萄酒是诗人们的挚爱和益友,它不仅是福星,而且还是好帮手,带给诗人们无限的创造力。在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饮的形象出现。如今,葡萄酒是尊贵、典雅的代名词,喝葡萄酒被视为身份的象征,一瓶年代久远、质量上乘的葡萄酒,可以卖出令人咋舌的天价,葡萄酒已被看成是欧洲文化的符号,时尚传承的载体,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方人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非常深刻,已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渗透进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葡萄酒浸透着泥土的芳香,体现着阳光的厚重,包容着人生的精髓,具有与人的生命一样的崇高;有人说,葡萄酒蕴含着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饱含了鲜活的生命原汁;有人说,葡萄酒散发出阳光和健康的气息,品味时有一种与天国执手般的虔敬。莫里哀曾把葡萄酒比作自己的爱人,温柔、美丽、动人,又充满嫉妒和虚荣。
几百年来,西方人对于葡萄酒的热爱生生不息。游艇,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自诞生以来也同样受到西方人的热捧。从第一艘英皇查尔斯二世的狩猎钓鱼艇到现在的超级豪华私人游艇,西方世界的游艇历史演绎了三百多年的辉煌。在当今西方社会里,游艇已成为仅次于私人飞机的休闲工具。速度带来的刺激、自由驾驭带来的、时尚豪华带来的享受,只有亲自驾驶游艇才能体会。除此之外,冲浪、潜水、游泳、垂钓,甚至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穿上比基尼躺在甲板上晒太阳,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游艇的魅力在于,只要你愿意,它就可以随时让你远离尘嚣的压力,享受崭新的体验。游艇的存在在于,只要你喜欢,它就可以随时让你与水亲密接触,体验全新生活。
葡萄酒,和平、美好、温馨的象征。游艇,健康、活力、时尚的代表。尊贵、典雅的葡萄酒与运动、时尚的游艇相遇会产生怎样的激情?浓郁醇香的葡萄酒与尖叫激情的游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葡萄酒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故事?
篇4
1.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阅读大量公共政策学、体育产业学等领域的学术专著,通过CNKI系列数据库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于海洋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等文献资料,以及《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政策规划,为本研究论文构架奠定理论基础。
1.2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及海洋体育运动项目特点,选取浙江省海洋体育16个“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中的若干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了解相关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现状,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详尽资料与数据。
1.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海洋体育重点建设项目运营负责人与省、市、县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海洋体育、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相关项目的实际建设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原始材料。
2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2.1政府主导策略
2.1.1积极的政策引导。海洋体育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帮助。积极的政府主导政策与相应的辅助配套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引进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海洋体育赛事,还是打造具有当地体育文化、海洋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亦或是发展现代时尚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海洋经济背景下发展海洋体育,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主动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与保障性政策,通过政策优势吸引高水平的人才驻足以及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区域在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势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相应的税收补贴、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实现真正的通过政策的引导来构建海洋体育发展的美好局面。
2.1.2合理的产业规划。当前处于海洋体育的起步发展阶段,其在供需之间处于总量稳定不断上升的常态不均衡状态,海洋体育的各类行业门类基本处于无序化状态。政府正在尝试逐步地将这些不均衡的行业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解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以达到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最终促进海洋体育的发展。海洋经济背景下发展海洋体育,应当积极实施“一地一特色”的整体规划,尽量避免区域产业重叠,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入,重点考量区域海洋体育的发展现状、区域经济辐射能力、潜在海洋体育发展需求。使得省内的海洋体育发展形成互有特色、优势互补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科学布局。
2.1.3有效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一方面是服务型政府维护产业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运作的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机构对于自身管理的改良与再提高的方式。我国各级政府监督管理体系设置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如何使监督管理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行之有效,省、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体育、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向下要在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包含监督主体、监督原则、监督内容以及监督问责处理等方面的完善而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政府内部也需要建立一个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监督平台,做到政通顺达,执政为民。
2.2文化营造策略
2.2.1挖掘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2]。早在人类文明的新时期时代,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海的先民们已经能够制造木舟,并且利用舟楫开始了大海的航行。从鉴真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郑和下西洋的遥远历史,以及现如今的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以及舟山连岛路桥的伟大工程,无不体现着海洋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海洋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商贸文化,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体育文化,名人文化等。在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大背景下,就不能忽视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最早征服海洋的先民的后裔,浙江本地的海洋文化近年来随着海洋发展战略逐渐被人们所挖掘。象山县石浦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素有“祭海”习俗,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休渔期”,“休渔期”结束称为“开渔”。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自1998年首次举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象山开渔节已成象山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2.2.2创新体育文化。早期的人类为了生存,学会了跑、跳、投等各种技能和生产劳动知识,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代代相传。随着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兴起,真正意义上以追求人体的健与美,满足人们休闲、交友需求的体育文化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如今以“更快、更高、更强”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差异性,不同地域的群体表现出迥异的个性,使得社会塑造出不同体育文化特征的群体,正是由于这一的差异的存在,才造就了体育文化的多姿多彩。中华民族传统的“六艺”中,“射”与“御”便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现代体育不断追求力与美的高度参与和高感官的观赏,塑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体育文化,促进了体育活动参与性。发展海洋经济背景下的海洋体育发展,必须以创新塑造体育文化为首要大事,以举办高级别的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来营造当地体育文化,再通过相应的体育文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举办具有大众参与性的特色赛事,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方向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体育文化氛围。以舟山市为例,该市已相继成功举办全国帆船锦标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国际海钓比赛,国际环岛公路自行车赛,全国航海运动大赛等体育赛事;2011年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在舟山市举行,赛事持续70天,共设23个大项、99小项,结合海岛民间民俗文化而形成的体育项目,立足海洋海岛特色,展示海洋体育魅力,促进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2004年朱家尖、东极岛等地参与海钓游客达4万人次,2005年游客人次超过8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6000万元[5],形成了以国内外海洋体育特色赛事带动本地海洋特色活动,以“办大赛促小赛”的海洋体育文化发展道路。
2.2.3打造时尚文化。现代体育尤其是诸多的职业体育赛事,吸引着无数人注视的目光,除了自身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外,蕴含其中的时尚文化、时尚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当今广泛流行于欧美的冲浪运动是一个典型的时尚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例子。五颜六色的冲浪板,个性十足的冲浪爱好者,在碧波蓝天中翻滚,冲浪运动无疑成为了海洋体育运动中最为时尚的运动之一。但追溯该项运动的起源,会发现冲浪运动仅仅是南太平洋诸岛的原住民借助于海浪往来于岛屿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而现在富有时尚元素的冲浪板原来也只是普通的木板。正是因为欧美人将美丽的时尚图案印在了木板上,将传统的行为经过与时尚的元素相结合,才有了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时尚运动。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浙江,人均GDP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准,高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使得本身出现了对于时尚文化的需求。随着世界游艇制造业的东移,以长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三大游艇制造集聚区形成,我省也在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游艇业,把时尚文化十足的游艇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新型替代产业,形成游艇制造、游艇娱乐观光、游艇赛事旅游为一体的游艇时尚产业链[6],使得时尚文化与海洋文化相结合,更加富有生命力。
2.3赛事推动策略
2.3.1扶植海洋体育品牌赛事。结合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海洋体育人才优势,积极引进和举办国际性的帆船帆板品牌赛事、国际海钓大赛和国际海岛野外生存户外拓展挑战大赛等海洋体育单项赛事或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等全国性海洋综合运动会等,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手段运作,拓展与海洋体育竞赛相关的广告、冠名权等无形资产开发,努力打造富有特色、极具影响的海洋体育赛事特色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力争使更多的国际海洋运动大赛落户浙江,吸引相关项目的国家队前来浙江训练比赛,并进一步将基地落户我省。同时,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海洋体育竞赛表演,要敢于创造积极的条件,利用本省有力的经济杠杆带动海洋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表演赛事的竞赛水平与赛事层级,并且积极地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与省内外以及周边省、市诸如F1大奖赛上海站、上海网球大师赛等知名品牌赛事形成互动发展,以发展促品牌。
2.3.2打造大众海洋体育活动。打造符合本省、市、区域实际情况的大众海洋体育活动始终要坚持“高中低平衡”的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各个社会阶层的需求,暨要符合国际海洋体育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海洋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较高层次需求,打造游艇、潜水、帆船、冲浪、动力滑翔伞等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也要打造符合中低端消费需求人群的如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泥滩摔跤、泥滩健美等沙滩休闲运动项目以及本省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如海钓、横渡、海岛生存等海洋体育运动,可以采取俱乐部制经营方式,以商业化和职业俱乐部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依托运动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不断拓展海洋运动的参与群体。同时,根据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发展规划,打造相应的海洋体育运动基地,具有国际化标准的滨海休闲综合体或海洋主题公园,游艇、帆船(帆板)俱乐部基地等,以及能满足普通需求人群的海钓基地,海岛野外生存户外拓展挑战赛基地。
2.3.3开展海洋全民健身活动。对于大众海洋体育活动的开发与促进,不能忽视拥有广泛基础的全民健身活动。应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号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沿海、岛屿等开辟全民健身步道、自行车健身道等全民健身路径及设施,积极鼓励引导居民及游客参与到海洋体育的各项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各地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等来推动沿海地区以及海岛的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广泛的群众基础,积极地推广舞龙舞狮、浙江船拳等项目,使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海洋居民。
2.4经济互惠策略
2.4.1协调发展海洋农业。广义的农业一个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产业形式“大农业”概念,海洋农业除了包含传统的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和海水增殖业等渔业产业外,还包括了以海洋渔业为生产原料的农副产品副业生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省依托舟山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历来都是我国的一个重点渔业省份。海洋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农业的支撑,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海水增值业等产业所产出的众多渔业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群对于参与海洋体育休闲旅游等过程中的观赏与食用等需求,而且由此衍生出来的海钓等流行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其未来发展依靠着海洋农业的各种渔业资源作为基础,反过来极具特色的海洋农业产品又吸引着人群前来参与到各种海洋活动中来。海洋体育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海洋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滩涂、海岸线、岛屿等空间资源,但获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如何协调海洋体育与海洋农业的发展,不但要巩固海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也应当转变传统的海洋农业发展道路,将海洋农业由传统的渔业生产型,逐步过渡到新的捕捞、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的新道路,走向现代化的海洋农业发展新模式,并且与海洋体育协调发展,朝着双赢的目标前行。
2.4.2发展运动装备制造业。浙江省素来以加工制造业而闻名于世,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及极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使得浙江省的工业走在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加上发达的对外出口贸易经济实力,使得我省不但拥有发展海洋体育运动的迫切需求,更有了为本省乃至全国、全世界提供相应海洋体育运动装备产品的实力。在《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将重点建设海钓、帆船帆板、沙滩足排球、游艇、滩涂高尔夫、海岛野外生存拓展运动与自驾露营、铁人三项、环岛自行车和马拉松、海上航空运动、潜水与冲浪等十大海洋体育项目,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运动装备与运动设施的支撑,巨大的运动项目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运动装备需求,如何利用本省的制造业的优势,发挥小集聚大产业的特色,打造如福建泉州、莆田等一样的运动服装鞋帽制造业生产基地并不是没有可能。目前,全球游艇制造业有着从欧洲向亚洲发展的东移趋势,包含长三角在内的国内三大游艇制造业聚集区已经初步形成,上海奉贤等地依托自身条件已经开始打造集游艇制造业、游艇娱乐观赏、游艇赛事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游艇产业链,开始尝试游艇经济的发展模式。我省在自身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和产品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游艇经济产业链条,发展自身的游艇经济模式,必将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4.3拓展滨海休闲旅游业。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的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尤其是滨海休闲旅游业又占了旅游业收入的一大部分。立足于丰富的海洋环境资源,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打造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国内最具规模的全天候旅游休闲运动功能中心,集滨海休闲旅游观光和海洋体育赛事运动于一身,使得无论是前往滨海区域旅游休闲度假,还是从事休闲运动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去处。合理开发重点建设,打造集休闲运动为一体的杭州湾海域度假区;集航模、游艇、滑翔、动力伞、帆船帆板为主要发展项目的宁波———舟山近岸海域;集沙滩和滩涂体育项目的岱山———嵊泗海域度假区;拥有滩涂高尔夫、野外生存拓展等项目的象山港海域和宁海湾;湿地资源滨海运动休闲的三门湾海域度假区;发展休闲钓鱼和滩涂运动的台州湾海域;发展湿地龙舟、湿地帆船帆板、湿地钓鱼、湿地摩托艇等项目的乐清湾海域;开展跨海横渡、滩涂高端休闲运动的瓯江口及洞头列岛海域;发展帆船、帆板、游艇、冲浪、潜水等项目南麂、北麂列岛海域;发展游艇、高尔夫、赛马、滑翔等运动项目的高端运动休闲的九龙山度假胜地。积极发挥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复合经营,推出以体育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运动休闲产品。
2.5人才高地策略
2.5.1外聘专家人才。为将浙江省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领先、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海洋体育强省,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必不可少。为构建人才聚集高地,应当聘请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体育局、旅游局以及浙江省内外高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浙江海洋体育的发展担任项目顾问、咨询专家等,并且以省内外高等院校为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项目研究、课题评审、方案设计提供建议与意见,并且以人员培训班、研讨会、论证会、论坛等形式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外聘专家人才的方式打造浙江省海洋体育人才资源库。
2.5.2引进特殊人才。对于发展海洋体育所需的特殊人才,尤其是海洋体育竞赛组织策划的管理者、海岛户外运动项目的教练员等在各自岗位有着极其重要职责的人才,应当制定优惠的人才引入政策,通过吸纳相应岗位的优秀人才,来促进现代海洋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相结合的新体系的构建,同时重点引进充分调动各地体育行政资源,对体育系统的各类人才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档,并且及时更新,对全省的海洋体育发展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建立起真正的人才高地。
2.5.3培养本土人才。发展包含海洋运动休闲、滨海休闲旅游等产业在内的海洋体育,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必不可少。充分利用本省人力资源优势,依托省内相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构建其我省海洋体育运动人才培训体系,培养海洋体育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滨海休闲旅游专业导游、体育中介服务经纪人等应用型本土人才。同时,对于相应的职业从业者,建立和完善在职进修、岗位培训等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根据海洋体育的不同类别,以及相应运动项目的不同人才需求特点,依托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本土实用性人才,为构建全身海洋体育人才高地策略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5
应中央电视台邀请,6月27日,市委书记黄少萍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与海内外观众一起,品读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
“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节目在泉州提线木偶表演《钟馗斩妖》中拉开帷幕。由精彩的提线木偶表演,到随“旅行者”号宇宙飞船翱翔太空的闽南方言;由美丽大方、勤劳坚韧的惠安女群体,到寓意吉祥、富丽堂皇的闽南古大厝“皇宫起”;由“御前清曲”南音到和平共处的“世界宗教博物馆”;由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到蜚声中外的海丝文化……黄少萍从这些极具代表性的闽南文化符号切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海内外观众娓娓介绍了闽南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和传播历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厚渊源以及世界性的辐射与影响,特别是闽南文化在凝聚两岸情感、推动和平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闽南人从远古走来,在搏击历史风云、驰骋浩瀚海洋的历练中,形成了勤劳坚韧、开拓进取、爱拼敢赢的族群性格,培育了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精神,创造了跨越海峡、影响世界、令全球瞩目的闽南文化。”黄少萍指出,开放包容的闽南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了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独特轨迹。闽南文化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了黄土文化和海洋文化。闽南人在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充满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南音和木偶艺术先后入选世遗;闽南红砖大厝体现了闽南人叶落归根的家乡情怀;民俗庆典“海上泼水节”则反映了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文化情缘;有海水处必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妈祖庙,有妈祖庙的地方必有闽南人。黄少萍总结说,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包容并蓄的人生哲学,重乡崇祖的价值观念,重义求利的生活理念。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2007年文化部确定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黄少萍表示,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绵延不断、持续发展。泉州将生态概念融入闽南文化保护,通过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传承机构设置、文化空间整体性保护、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等,有力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和创新,提高闽南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初一:倪鸿彬
篇6
“我们呼唤一种价值观,我们推崇一种海洋精神,其实海洋精神就是沃尔沃的价值观,谦逊、低调、进取、包容。”
22天、6000公里行程、沃尔沃60系产品、从大连到北海,这些关键词来自“2012沃尔沃汽车·壮游中国蓝色海岸”年度品牌活动。10月22日,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于大连正式启动了此次海洋之旅的活动,活动以“拥抱海洋掌控极致”为主题,并与三年一届的“航海界珠穆朗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相结合,成为每届赛事间隔期间的纽带。
在22天中,考察车队将从北方明珠大连出发,延中国海岸线一路向南,途经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散发着中国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省市,最终到达素有天下第一滩之称的北海。通过长达近6000公里行程的中国海岸线采风与考察,构建起沃尔沃汽车与中国崇尚海上生活方式精英人群之间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并深刻理解沃尔沃“以人为尊”的品牌战略。
汽车与其他领域产生跨界的例子有太多太多,但沃尔沃是鲜有的与海洋产生联系的汽车企业。一个所造产品用于陆地的企业怎么会想到大海呢?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公共事务副总裁宁述勇先生为我们介绍,沃尔沃品牌起源于瑞典,因为在以前北欧国家海盗盛行,所以船和海洋在瑞典文化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个大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沃尔沃拥有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帆船赛之一——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就在今年7月,2011-12赛季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落下帷幕。帆船在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小众的项目,因此这次的活动其实是沃尔沃将自己与海洋的联系做了落地,“沃尔沃拥有环球帆船赛,而且帆船赛的热度在中国正在提升,所以我们想把帆船赛从海上带往陆地。第二个,这种活动这么长的距离,沃尔沃的SUV也好,运动型车也好,完全可以去体验汽车的性能;第三,我们呼唤一种价值观,我们推崇一种海洋精神,其实海洋精神就是沃尔沃的价值观,谦逊、低调、进取、包容”,宁述勇如是说。
品牌法则
“我们认为作为豪华品牌,不需要考虑卖给谁,把刚才描述的这个价值观的人都逮住,沃尔沃就成功了。”
海洋精神就是沃尔沃的价值观,谦逊、低调、进取、包容,沃尔沃希望用航海的语言来总结沃尔沃车主的素描。安全,沃尔沃汽车本身注重安全方面的性能,沃尔沃的车主在路上也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低调,沃尔沃车主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同时又很了解自己的基调;高品位,沃尔沃车主追求健康、有品位的生活,他们愿意帮助别人,服务社会。
篇7
关键词:中西服装;文化;审美意象;差异
服饰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人思想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发展,中西方服饰在文化审美上的发展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服装设计、色彩、装饰细节和材料,更表现在整体营造的氛围上的不同。
一、中西服装的文化审美差异
(一)中国大陆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
所谓“大陆文化”即是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教会人们懂得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和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繁衍生息。所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朴素深厚的宽衣服饰文化,认为人和衣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和谐的。因此,服装的宽衣造型,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超凡脱俗的境界。它体现了中国大陆文化的和谐、中和之美。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化,土地的开发相对艰苦、缓慢。所以人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只有征服了大海,战胜自然,才能使人们有生存能力,因此使西方非常钟情于一种冲突美。所以西方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界限分的很清楚,因此,在对待服装上呈现出一种理性科学的态度。在以人体为中心进行服装艺术的创造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性解放、颠覆中世纪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在服装上的表现为:使用紧身胸衣和裙撑来突显女性体态。这种文化审美差异差异给服装带来另一种美。
(二)中国的隐喻文化与西方的明喻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追求一种意境美。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犹抱琵琶半遮面”,表达出正是一种含蓄的美、内敛的美。孔子说:不学诗,无以为言。就是说不懂《诗经》的比兴原则,就不能说话,因为言不能达意。中国人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就只能用比喻、暗示去传达一种模糊、隐晦的意义,理解就要靠接收者。国画中的留白,服装上的吴带当风、裙据飘然,这些惯用的艺术表达方式都是凝练重意、内韵深远,透露出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与审美性情。
西方文化则是一种明喻文化,认为语言之外无世界,所以说话要言尽其意。以艺术的手段对事物进行层层分析,使关注的对象直白的表达其真实性。多元文化的交流使西方形成了自由、张扬、包容、直白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也形成了西方人在艺术表达中喜欢突显自身,强调个体。绘画上采用写实手法,注重表现对象的光影、材质的体现;服装上运用立体剪裁的技术突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以达到突出个体的目的。
二、中西服装的审美意象差异
(一)造型审美意象差异
“和谐、对称、统一”,是中国服装在造型上的主要特点,中国服装造型历来大致分为“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制”,即女装的“襦”和“裙”;男装的“深衣”和“袍衣”。历史上“上衣和裙子”,“深衣袍服”,衣领一般用在开领大襟和双排扣,腰带,正式的衣服往往配有蔽膝。这样的服装整体自然下垂形成纵向的垂皱,有拉长身形的作用,给人以洒脱、飘逸之感,这种传统的宽衣样式不仅不仅显示了人们朴直和严谨守礼的人格,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更体现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分诠释。
西方服装的造型发展轨迹不同于中国传承式的形制发展,而是散点式的发展形式。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是披裹式的没有成型的服装;中世纪早期,服装已见雏形,以半成型的服装为主;公元四世纪,四肢分开的窄衣开始蓬勃发展;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服装越来越青睐于贴身、合体的服装造型,使得服装向三维立体发展。西方服装的的立体裁剪方式,强调夸张身体的曲线,与西文化重视冲突、直白的审美保持一致。由此,中西方服装造型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发展态势。
(二)色彩审美意象差异
中国服装用色十分丰富和讲究,自周代推行的礼制中就对服色做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把服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是身份地位高、出席正式场合的人着装的颜色。绿、紫、橙等混合而成的颜色为间色,是身份地位较低的人穿着的颜色,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秦汉时期黑色是最为尊崇的颜色,到了唐朝黄色便成了皇家的专用颜色,臣民不得使用这种颜色。从中国古代就选择服装的颜色,规定不同阶级使用不同类别的颜色,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使用颜色。否则,轻者杀身,重者株连九族。表明中国古代服装色彩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而在西方,色彩完全是为了取悦人们,各种颜色均被广泛运用于服饰之中。自古罗马时期西方服装就偏好白色和紫色,它们分别寓意纯洁和高贵。中世纪,由于宗教势力的强大,服装色彩上也选择了豪华和宗教气氛相符合的颜色,如黄金,棕色,黄色,白色等;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对人性的解放和重视,颜色鲜艳的色彩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西方服饰颜色没有明显的阶级性,大都与个人喜好相关。
(三)材质审美意象差异
柔软光滑的丝绸让人感觉温柔体贴;面料挺括令人感到庄严稳重;透明的织物使人感到美丽优雅,朦胧神秘;厚重织物因其有体积感,使人倍感温暖和安全;光泽面料华贵,有朴朔迷离之感;纯棉质朴大方;裘皮雍容华贵;皮革自然野性。在材质方面的区别,东方运用比较单一,而西方在材质体现出多样化。
中国传统服装面料主要是丝绸、棉、麻。从服饰文化中,对人类来说,丝绸是做出很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文化带到世界各国。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观的中国丝绸之凝聚,使中国的服装面料应该是少数最具魅力的。其面料是一种薄而雅致,色彩清新雅致,图案细腻精美,呈现出一种东方大美。
与中国的棉、麻、丝面料相比,西方的服装面料可谓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古代的西方服装面料主要是亚麻,后来又陆续出现了许多其他的织物,如东方丝绸、锦、绒、高级羊毛、羊毛、毛皮、皮革等。再加之尼龙和涤纶纤维的研制成功,更是使得服装材料审美意象呈现出了多样性。
三、中西服装文化的交融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篇8
“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说的是闽南红砖厝“皇宫起”的建筑形式。
闽系红砖建筑,在闽南以泉州为核心,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既有“东方家园”雅称,又有“中西合璧”美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与皇家的不解之缘
红砖厝在福建的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至于其中缘由,还得从“臭头皇后”的故事说起。
相传五代时期,惠安县黄田(今张坂后村)人、工部侍郎黄纳裕的侄女黄小厥,有幸被闽王王审知选入宫中,因其才貌双全后来又被立为王妃。黄小厥小时候头上曾长过一层蚝壳般的癞疮,所以后人戏称她为“臭头皇后”(乡间人把王侯的配偶称作“皇后”)。但正是这个“臭头皇后”,即使在贵为王妃之后,仍旧一心挂念着家乡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春天,福州连续下了几天的倾盆大雨。黄皇后在宫中焦虑不安,因为每年的这个季节,离福州不远的闽南地区也正值雨季。她深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居茅屋,地处滨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风,经常是茅飞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忧伤。闽王瞧在眼里,忙问何故。黄皇后便将情况如实说了。闽王沉思片刻,便道:“爱妃,这事好办,寡人赐你府上建皇宫式房屋,如何?”
黄皇后听罢,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谢恩。对传旨太监说道:“陛下赐我府可建皇宫式的房屋,你速去传旨。”闽王说的“你府上”是单指黄皇后的家,这时她说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义,让太监误以为是指整个泉州府,以造福家乡。于是整个泉州府,特别是达官、豪绅、富商和华侨,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纷纷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这种房屋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既有天井相隔,又有回廊连接,布局合理,雍容稳实,气势宏大、环境幽深,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
后来,闽王接到密报说泉州有人企图谋反,竟敢建造皇宫式房屋,不由得大怒,下旨责令他们停造,并要追查处罚。后来太监提醒是他自己准许的,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个中原因。但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是自己说过的话,最后也只好作罢。于是闽南就出现了很多皇宫式的民居。
当然这不过是传说,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尚无定论。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楼建龙认为,早在宋代,这种建筑已经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色的建材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帝王宗祠这一类建筑,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除了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炫奇斗富、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外,由于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
出砖入石“金包银”
红砖厝具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其间数取奇数,一般作三开间或五开间,进深有一进(一落)、二进、三进,乃至四进、五进。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崎头”)。过了天井就是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和后轩,它的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合称“上落”。“上落”的房间也有讲究,兄弟分家时,以东大房为尊,其余类推。
“光厅暗房”是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厅堂是祭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宽敞明亮。而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房顶天窗很小,房内幽暗。有的大厝前面加门庭(俗称“大埕”),东西两侧和后轩外面加护厝,有单护厝、双护厝、环护厝之分,作卧室或杂物储藏间用,并且在门庭四周筑起围墙,成为一个封闭型规整独立的建筑群。为了避免外人窥视院内活动,大门只有逢大事时才开启,入门处正中又置有木板壁或屏风,平时都由两侧边门进出。所以,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气氛,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红色是喜庆、吉祥、富贵的象征,是闽南人所崇尚的色彩。红砖不仅大量用于砌墙,而且广泛地用于铺设室内地板,形成室内室外无处不见“红”,无比温馨。这又是红砖厝的一大特色。庭院深深,高墙突兀,透过每一块红砖后面,历史深处的繁华,仿佛依然在飘荡,隐约可见。
然而许多红砖墙并非清一色的用红砖砌就,而是在整堵墙面中,有规则地嵌入花岗岩石块(石竖砖横),这便是“出砖入石”。“出砖入石”亦称“金包银”。花岗岩和红砖块完美的结合,形成红色为主调、红白相间的风格,构成的画面既和谐又美观,而且可以避免因色彩单一而造成视觉疲劳。“出砖入石”主要用于大厝侧面的墙壁,让正面的红砖墙在红砖厝中始终保持主基调地位。
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在建筑装饰上,红砖建筑极好地发挥了红砖的风格特色,更将闽南巧匠们的艺术性与创造力发展到极致。红砖厝的建筑装饰,是能工巧匠们按照实用的要求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加工过程中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篇9
问题教学法,就是设计问题串联课堂,让师生在问题中通过双边互动教学知识。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形式而言,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以下几种问题:一、延伸型问题。即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状况,设计问题进一步延伸和展开。如:在《法律的起源》一课中,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展示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的起源不同的观点。设计问题,为什么有些思想家却对此提出大不一样的观点呢?这就要求学生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在《海洋文明》一课中,学生了解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后,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则能体现这个要求。它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此种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几十分钟的课堂如果多用,势必影响基本任务的完成。二是体验型问题。即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感受历史情景别的社会现象。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中,当了解北美人民本受英国殖民统治,后来争取到了民族独立,请同学们设想,假如你身处这种情况下,应该设计怎样一种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体会到华盛顿,杰菲逊等杰出人物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尚人格。在《》一课中,《》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要思考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自救之路,发展之路。可允许或提起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问和质疑。三是讨论型问题。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截然不同,尖锐对立的两种观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去选择,去讨论,去阐述。在《经济全球化》一课中,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还是相互融合?应如何处理其关系。在《军事技术》一课中,战争究竟推动历史前进还是阻碍历史进步?学生有阐述自己观点,对人的看法进行完善和辩驳的能力,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课堂上学生争论的场景历历在目。四是整合型问题。即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图片,图表,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回答问题。如在《服饰》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观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山装、清朝官服补子、法官服、护士服、妇女小鞋等服饰图片后,提问,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有那些呢?在《法律的起源》一课中,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古希腊的《格尔蒂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的《法经》、印度的《摩奴法典》的一些主要规定后,提问,早期法律特点是什么?借此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纳和分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成为二期课改历史学科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的一项主要能力。五是反问型。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设计问题。在《》一课中,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不是不会入侵中国?在《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课中,如果没有希特勒,德国会不会成为法西斯国家?
设计问题要追求科学,提问讲究技巧。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表述务必准确清楚,针对性强,避免摸棱两可,表意模糊的语句。不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既耽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提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问题时尽量切合其实际,有些问题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解,那设计问题时要倾向于一般同学的状况;有些问题则为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培养其思维方式,则需注意所提问题是否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事实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能被学生“感觉到”。有些复杂的问题问题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的设问。问题的设计需难易结合,分布得当。一堂课,不能成为仅仅几个同学表现的舞台,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每一堂课中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前后半节课都应有锻炼的机会。
篇10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 习语 翻译
一、英语习语的类型与特点
英语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是英语民族在不断语言实践中凝聚的智慧结晶,其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深刻而又富有寓意,代表了英语语言形式的精华,能够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的思维选择。习语(idiom)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成语(phrase)、谚语(proverb)、俗语(colloquialism)和俚Z(slang)等几大类。
尽管习语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相同特点:第一,言简意赅且形象生动,深刻体现了语言的美和魅力,犹如镜子般将语言民族文化照射得栩栩如生。第二,都有固定的表达形式和用法,通常字面意思通俗易懂。第三,实质本意大多具有特殊寓意,词汇组成不能够随意拆分、替换,或是擅自进行内容的增减。因此,学习习语不能只单纯的了解习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而是要从全局角度去掌握和理解。
二、文化差异观下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几乎所有的习语都来源于民间生活,与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要想真正读懂英语习语,就要挖掘其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起源,多角度的了解和认知英语国家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清晰理顺其语言的传承脉络。为此,笔者例举了下述几种英语国家文化以突显掌握习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一是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早期聚居陆地结构的地理环境不同,英语国家文明诞生于蓝色的波涛岛国,土地贫瘠,沿海多山,人民只能靠海求生。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习语,英语习语中很多内容都与海有关。例如,“hoist sail while the wind is fair――趁热打铁”、“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blue sea――进退两难”。同时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在英语习语中也有着特殊的含义,例如“鱼”常被用作指代特定类型的人:“big fish――现实生活中的大人物”;“a cold fish――生活中遇到的冷漠的人”。此外,海上天气也经常在英语习语中出现,例如“in all weathers――风雨无阻”、“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些英语习语都生动反映了西方独特的海洋文化。
二是宗教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贯穿于英语国家社会的整个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也体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或习语当中。与汉语推崇佛教的许多与“佛”相关习语不同,英语国家人民多数信仰基督教,坚信上帝的存在,因此存在大量与“God”、“heaven”相关的习语。例如,在祈祷或表达美好的祝愿时,人们会说“God bless me”;表达疑惑时会说“God knows”;“for god sake”表示“看在上帝的份上”;“be in seventh heaven”代表一个人很快活;“a marriage made in heaven”用来表示两人的天作之合。同时宗教文学对英语习语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以圣经的影响最甚。圣经中的短语和故事等,都是英语中十分常见的习语形式。例如“the promised land”、“forbidden fruit”和“an olive branch”等,都直接源于圣经之中。“the salt of the earth――代表有诚信的人”、“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he patience of Job――有很大的耐心”。可以说,没有灿烂的宗教文化,英语习语也会失色不少。
三、文化差异观下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因为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英语习语翻译时,先要准确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文化背景,再搭配合适的翻译手段和策略,才能准确地理解习语的真实内涵。笔者就翻译方法例举了下述常用三种以供参考:
1.直译套现法。在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的表达内容中,有许多不仅意义相同且修辞手段和形象比喻也近似的习语。翻译这类习语时,不需要做任何文字修改,直接转换为汉语习语就能理想的表达原文感彩。例如“add fuel to the fire”直译为“火上浇油”;“like father,like son”直译为“有其父必有其子”;“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直译为“雪中送炭”;“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直译为赴汤蹈火。这样的直译策略能够较好的保持语言原本的“味道”,通俗易懂。
2.形象增减法。在英汉习语转换过程中,有些英语习语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在汉语中根本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也没有相近的同义习语。对此,唯有在保持前后语义一致的前提下,适当舍弃原文结构和语言,通过增减内容来侧面翻译原文内涵,即,根据前后文语境,运用形象增减法来进行翻译。例如“pay through the nose”翻译为“付出惨痛代价”,原文中“nose”的形象则需被舍去。
3.意译侧推法。许多英语习语无法按字面意思直译为现有汉语习语,必须对不同文化因素下产生的不同习语习惯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意思相近的与之相匹配。
四、结语
习语是每一个民族语言词汇中最具有智慧性、最形象生动的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独有的风土民情和历史成长。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习语文化的研究,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探寻一个民族自身民俗文化信息的发展和现状,为跨文化交际夯实内涵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