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脾胃病;辨证论治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医学界对此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中医学已开展了亚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但较多文献只是笼统地把亚健康状态分为几种中医证型进行辨治,却很少将其作为某一系统的病前状态去具体地细化研究。这样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针对中医亚健康研究的困惑,笔者从剖析亚健康状态相关概念入手,并以消化系统(中医脾胃)亚健康状态为例,探讨中医亚健康状态的辨治思路。

1对亚健康状态的思考

11对亚健康状态概念的理解20 世纪70 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的观点。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最先将其称为第三状态,我国学者王育学[1]首先提出“亚健康”这一名词。亚健康状态就是不健康但又没有疾病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一观点已被众多学者所认可。

因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故若要确切理解此概念,则应先界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把健康定义如下: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完全良好”这种提法,是把健康概念绝对化了。这种“完全良好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成为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实际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绝对”的健康标准。此外,所谓“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的含义也不够具体,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健康”的定义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之后有人把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修改、补充如下: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多种调节环境稳定的维持。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有在他本人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的能力,并且能够与环境保持协调关系[2]。由此可知,并没有普遍适用的健康标准;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或者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健康的程度或水平,可以各不相同。

关于疾病的概念,根据目前的认识可将其概括如下: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稳态(homeostasis)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在多数疾病中,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防御性的抗损害反应。内环境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可以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特别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减弱甚至丧失。应当指出,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例如,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结核病,甚至早期癌症,都可能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早期疾病,只有在仔细地检查时才被发现。随着科学的发展,疾病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

由上可知,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尤其是疾病的内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检测手段的不断出现还在进一步扩展中。因此,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具有相对性,由此则亚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外延也具有相对性。亚健康状态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状态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状态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因此,对亚健康的界定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

12对目前有关亚健康状态几种观点的思考

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理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1)低质状态论:有学者[3-4]认为,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这种观点揭示了亚健康的本质,体现了亚健康的共性,但个性化的阐释不够,范围笼统而不深入,临床研究不易操作。(2)个别系统功能紊乱论:有学者[5]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诸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和功能紊乱而致。这种观点已触及到相关的系统,范围较为具体但不全面。(3)综合征论:此种观点[6-7]是把国际上相对正式命名的综合征等同于亚健康状态。如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定陈述综合征等。此种观点临床易于把握,但内涵不足,有以偏概全之嫌。(4)中医“未病学”论:此观点[8-9]把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联系起来。中医学中的“未病”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是“未病”四态(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观点对中医治则的确立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在具体辨证方面又显简单化和概念化,研究不够深入。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各有优点,但亦均有不足。亚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统属同一内涵,研究亚健康状态就如研究疾病一样,应具体化,避免抽象化、概念化,要体现亚健康状态的动态化特点,避免对其进行机械地静止地研究;应意识到人体不同系统的不同疾病具有其各自的病前状态或潜状态,也就是各有其不同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只有这样,研究才能有的放矢。而目前的研究现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同样,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很多文献亦只是笼统地把亚健康状态分为几种中医证型进行辨治,即使是做一些量表的研究(很有必要),也只是把亚健康作为一个系统去研究,却很少把它作为某一系统的病前状态去具体地研究细化。这样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这也是目前中医界在研究亚健康方面遇到的一些困惑。多数文献及相关亚健康的学术会议停留在探讨“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上,真正解决有关亚健康状态的实质性问题的学术文章却乏善可陈。事实上,在临床工作当中,有较多的功能性疾病(轻微)均可包含在亚健康范围之内。各个系统的病前状态(亚健康状态)按中医辨证分型,则各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故结合人体各系统来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提高临床疗效更具有实际意义。以下试以消化系统(中医脾胃)亚健康状态为例来阐述此观点。

篇2

摘要:从亚健康的概念、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耳穴贴压疗法在亚健康的治疗与保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并就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基础、耳穴诊断、治疗亚健康的应用等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医;耳穴贴压疗法;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89-02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根据WHO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健康应该是没有疾病存在;其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存在,而且没有虚弱存在,这里的虚弱是指非疾病、非健康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其三,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一种完好状态。而所谓疾病就是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因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完好”和“异常”之间,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是指人体某些器官、组织的功能性改变所产生的一系列具体表现。

1亚健康的具体表现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没有明确一致的观点。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因此它具有双向性。既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或医学干预而恢复健康,也可发展为疾病。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它的范畴广泛,不易总结全面。这里仅就亚健康的具体表现简述如下。

生理方面:一般仅有人体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头晕,耳鸣目涩,咽部不适,颈肩僵硬,腰膝酸软,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减退等,也可能同时伴有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一系列表现,但是体检与实验室化验无明显异常。

心理方面:亚健康的人经常感到情绪低落而且不稳定,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焦虑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像力贫乏,反应迟钝。

社会行为方面:工作学习困难,生活压力变大,社会角色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紧张,行为异常,对人和事物态度淡漠,感到孤独空虚和悲观失望,生活没有意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耳穴对亚健康的诊治作用

2.1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亚健康”治疗理念。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的总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也就是说,在排除疾病的情况下,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一阴阳平衡遭到破坏时,就呈现亚健康状态。其具体病机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应用耳穴治疗亚健康,主要依据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作用,经络具有传导感应、调节虚实的功能。通过耳穴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气血通达、阴平阳秘,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2.2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基础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好象一个倒置的人体,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盆腔部穴位在三角窝处;内分泌穴位相当于屏间切迹;鼻咽部穴位分布在耳屏处。各个部分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人体的缩微影象。《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内经》认为耳与人体脏腑经络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刺激耳廓某穴位时,就能调整经脉及相应脏腑,从而使其失调的相应脏腑恢复正常机能。

2.3耳穴诊断亚健康的应用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当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某些脏腑功能失调,往往会在耳廓上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的变色、变形、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等。这些现象出现在耳穴,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耳穴辅助诊断方法,主要有望诊(直接观察法)、触诊(压痛法)、皮肤电阻测定(电测定法)等。望诊是通过观察耳廓作出诊断,是耳穴诊断的一个有效方法。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可形成相关耳穴的痛点,触诊是耳穴诊断的又一有效方法。上海市耳针协作组观察到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实验结果表明,耳穴与十二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贴压耳穴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机理。

2.4耳穴治疗亚健康的应用 目前耳穴治疗方法包括耳穴贴压疗法、电针法、埋针法、注射法等,其中耳穴贴压疗法应用最为广泛。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将带有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的耳贴贴于选用的穴位上,按压牢固。左右耳交替,每侧保留3天,每周2次。以自己能承受的疼痛程度,将拇指、食指置于耳穴两面按压捻转,每天3~5次,每次1~3min。耳穴适应范围较广,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当机体处于“亚健康态”时,即可实施操作,临床证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讨论

篇3

【关键词】 养生保健;亚健康;作用

很多人觉得保健养生是中老年人该注意的,其实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状态,注意养生之道,中年之后再保养身体,可以说为时已晚。只有从年轻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步入中老年以后才能受益。但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所造成的污染和压力也时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经过严格的科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1亚健康概述

1.1亚健康的概念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1.2亚健康的诊断及分类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1.3亚健康的诱因

1.3.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1.3.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1.3.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隐性健康杀手。

1.3.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2养生保健对亚健康的防治作用

2.1良好的生活方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天供给人以五气,地供给人以五味,以保证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所谓“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就是让人们随着四季不同的变换,调整好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和睡眠都应该有一定的量和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还应注意营养搭配。应保证摄入必要的营养成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经常保持似饥似饱的状态;饮食摄入应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每日摄水量保持1 500~2 000 mL;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烧熟煮透,进食应细嚼慢咽;睡前不宜进食;戒烟、酒,忌食油煎、烧焦、腌制、发霉、坚硬等的食品;提倡食用营养丰富、爽口美味的药膳食品。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有6 h以上的睡眠时间和1 h的午睡时间。暴饮暴食、挑食(包括完全素食)、不注意营养搭配、睡眠不足都会让你离亚健康越来越近。

2.2适当的运动春天的时候,万物生长。适合到户外打打太极、做做体操、跳跳交谊舞及开展运动会;夏季,最适合做的运动是游泳。海水浴对人体有机械冲击按摩作用、温度作用和化学作用,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糖血压,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沙浴、日光浴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皮肤血管等作用,可以促进钙吸收,调整免疫功能;秋冬季,天气渐渐转冷,则适合做室内运动。如打打保龄球、练练瑜伽等,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平日里,晚饭后经常散步,有助消化。

2.3心理健康多读书看报,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与坚定的意志,保持平衡心态和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感激和宽容,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心理学家称,人们长期在过于宁静的环境中工作会感染落叶综合征。而声音可激发起人们的不同感情。负面心理通过优美的声乐可以转化为正面生理效应。

2.4音乐保健与治疗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因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的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①解除忧郁的乐曲有:《春天来了》、《喜洋洋》、《啊,莫愁》及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等。②振奋精神的乐曲有:《步步高》、《命运进行曲》、《金蛇狂舞曲》、《狂欢》、《娱乐生平》、《进行曲》等。③舒畅心理的乐曲有:《春风得意》、《江南好》及抒情戏曲等。④消除疲劳的乐曲有:《锦上添花》、《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及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等。⑤镇静安神的乐曲有:《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小桃红》、《苏武牧羊》等。⑥催眠的乐曲有:《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春思》、《宝贝》、《银河会》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音乐乐曲的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只要听后感觉可达到上述的意境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拘于一格。

2.5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坚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遇病不乱投医、乱吃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厨房餐具定时消毒,生熟厨具应分开使用。流行病季,及时打预防针。保持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篇4

1、亚健康释义:指身体虽然没有患病,却出现生理机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的状态。主要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也叫第三状态。

2、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3、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治未病思想;亚健康防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2

前言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生产都变得极为便利,但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亚健康状态即是其中之一,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身上并无明确的疾病,但是其精神活力与适应能力却在明显下降,例如在巨大的压力以及不规律作息之下,人们继而产生的焦躁、失眠、肥胖、心悸等,都是亚健康状态,所以,具体说来,亚健康指的便是一种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疏导,将会引发真正的疾病,甚至难以治愈。目前,我国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亚健康状态,因此,将亚健康防治作为当前医疗事业的重要课题不足为过。研究发现,亚健康防治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关联,研究治未病思想可以对亚健康防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丰富我国的医疗防治体系内容。

1.中医未病的概述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对于未病曾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一直以来,无论在做任何事时,我国都始终坚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治未病中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简单来说,未病指的就是“尚无病”或“未发之病”,所谓“未发之病”指的是潜在的疾病,尚处在潜伏期或初期征兆尚不明显阶段,尚未有明显症状,因此也不易被发现。“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指出蔡桓公“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便正是未发之病。然蔡桓公固执己见,最终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病虽未发,然征兆已见”这种说法,很多人必以为然,尤其对于热衷西方医学的人而言,没有病状即为无病,实则不然,中医治未病并非毫无科学依据,事实上,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脏腑环环相连,互为依附、相互影响,当某一个器官或脏腑将有病症之时,身体的某些部位会提前显露征兆。如果此时能够察觉这些征兆,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调理措施,就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乃至进一步恶化,使其在未患或未发之前得到良好的防治,继而能够更加彻底地治愈。

除了“尚无病”“未发之病”外,未病还有诸如“欲病之病”“平人”等含义,总体来说,未病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概念,其根本核心即“防”,防患病、防病重。

2.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

“中医‘未病’与‘亚健康’状态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说,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具有双层指导作用,既能促进临床干预方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助于对亚健康概念进行约定并达成共识。”[1]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是两个提出时间相隔逾两千年的概念,未病展现了我国中医医学对于疾病的不断认知,而亚健康状态则是现代科技水平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两者之间尽管有着不同,但也存在着一定联系,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实际上正是未病中所指的“未发之病”,即身体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病前期征兆,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治未病思想对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和防治方法”[2]上。

“未病”概念的诞生,自然而然地催生了“防治未病”的重要思想,并且由此确立了一系列较为系统、完善的防治原则与方法,即中医的养生之道,目前,“WHO的一项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3],要想治理亚健康状态,可以将治未病的中医养生思想移用过去,起到重要启示作用。

首先是养生之道,中医有句古话叫做“病从口入”,很多饮食不加节制的人往往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为此,采用中医养生之道,可以很好地调节身体状态,有效地防治亚健康。譬如,饮食不规律,爱喝酒、饮食过油的人,容易患肥胖、高血压等症,一旦调节饮食,清淡少饮,就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效用。

其次是养神之道,中医认为,身体的很多疾病都为心病,内心情绪的紧张、焦灼、多疑、烦闷,容易滋生一系列的疾病,为此,调整心态,改善长期抑郁或易暴躁多怒的习惯,便能够有效地防治诸多五脏疾病。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无道理,因此,中医养神思想提倡心境清净,从容淡然。

最后是加强锻炼思想,要想真正防治亚健康状态,有效地改善身体不佳之况,就必须积极地加强身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锻炼形体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流畅,增强体质,锻炼形神可以改善心性,遇事不易焦躁,只有这样,才能自身更加健康,避免现代化生活进程中的诸多疾病。

3.治未病在亚健康治疗中的应用成效

尽管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从根本上讲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但是,从整体症状上来看,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依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启示作用,在实践应用中,也起到了极其良好的成效。譬如,较为常见的亚健康症状为疲劳、失眠、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这大多是由于缺乏锻炼、用脑过度、易怒易躁、多疑猜忌等引起的,而治未病思想中的加强身体锻炼、修心养性、注意饮食休息等做法,无疑能够对症下药。加强身体锻炼可以预防疲劳、失眠,修身养性可以有效避免焦虑、多疑、易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注意饮食休息可以减少肥胖、头晕等,长期坚持,人们将逐渐摆脱亚健康状态,恢复活力与神采。

结论

我国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绵延数千年的众多医学者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不仅能在当时起到良好的治疗效用,纵使在千载之后,依然能为现代医学作出巨大贡献,治未病思想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针对亚健康状态,起到良好的防治启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亚健康状态能够得到积极的防治,不再成为现代医学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王智瑜,李淳,薛飞飞,赵晖.试论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的启示[J].新中医,2017(03):154-156.

篇6

【关键词】 亚健康;问卷调查;参考标准;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292-04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Norm for 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MSQA) /TAO Fang-biao* , XING Chao, YUAN Chang-ji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ub-health, and to develop the national norm for adolescents. Methods The sample of 22 325 students were chosen from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y were from 9 cities in 9 provinces. The 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was used for self-rating, and calculated the values ofP85,P90, and P95 related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omains and six dimens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total sub-health,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 just that high school was higher than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The high school had the highestP85 incidence of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total and six dimensions of adolescents, and then were the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Conclusion ProposedP85 as the demarcation value for adolesc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total sub-health of different grades, it can be used as epidemiology criterion for sub-health study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Key words】 Sub-health;Questionnaires;Reference standards;Adolescent

【基金项目】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AA02Z427)。

【作者简介】 陶芳标(1962- ),男,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发育与行为医学和环境优生学。

【作者单位】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 230032;2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3 贵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4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 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6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7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9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 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青少年学生处在生长突增到身高停止生长阶段,心理和社会化发展尚处在不断成熟的进程中,躯体、心理和社会交往上常常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影响到生活质量。传统医学关注的是符合临床诊断的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或称之为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青少年亚健康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严重制约了对青少年亚健康的研究和干预。为此,笔者领导的课题组编制了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初步进行了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分析[2-4],并在全国9 个省市开展应用研究,从而初步提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的划界值,为开展青少年亚健康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判定标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8年1-3月,样本人群来自全国9个城市的11所大学(大一、大二)、14所市区中学(5所初中、5所高中、4所完中)和16所农村中学(7所初中、7所高中、2所完中),获得有效问卷22 325份。其中初中学生7 151名(32.0%),高中学生7 086名(31.7%),大学生8 088名(36.2%)。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按地区和城乡分层,整群抽取9个城市学校中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大二班级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并使纳入的样本满足城乡、性别比例一致的要求。

1.2.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个人和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以及健康危害行为、自伤行为、生活满意度、应激性生活事件等。调查问卷不填写姓名,在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的指导下于上课时间完成,并当场收回问卷。

1.2.3 青少年亚健康症状和亚健康状态的评定 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评定亚健康相关症状。该问卷由71个项目组成,分为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2个领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每个项目设6个评定等级,分别赋1~6分,每个等级的意义分别是:1为没有或持续不到1周,2为持续1周以上,3为持续2周以上,4为持续1个月以上,5为持续2个月以上,6为持续3个月以上;项目的设置均为反向,得分越高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筛查的标准为项目持续时间达1个月以上,判定为亚健康症状,并以全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项目数第90百分位数(P90),作为判定亚健康状态的参考依据。

1.2.4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3.02 建立数据库,逻辑纠错无误后,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全国9个城市的青少年学生共22 325名,其中城市学生11 749(52.6%)名,农村10 576(47.4%)名,城乡比例为1.11∶1。男生10 890(48.8%)名,女生11 435(51.2%)名,男女比例为1∶1.05,平均年龄为(16.39±2.85)岁。初一学生3 571(16.0%)名,初二学生3 580(16.0%)名,高一学生3 672(16.4%)名,高二学生3 414(15.3%)名,大一学生3 983(17.8%)名,大二学生4 105(18.4%)名。见表1。

2.2 青少年亚健康症状检出率

2.2.1 不同性别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 男、女生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不同年级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 各年级学生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表现为高中较高,初中、大学较低,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3 城乡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 城市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躯体及身心亚健康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 亚健康症状数的P85,P90 和P95的分布情况 表5给出了MSQA各领域、各维度及总体的症状项目数P85,P90 和P95的分布情况,可为判断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其中总体学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状态的症状数P90分别为3,8,11,可作为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划界标准。

表6给出了MSQA各领域、各维度及总体的症状项目数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P85,P90 和P95的分布情况。由表6可知,MSQA在躯体、心理领域及总体症状数在P90的分布上表现为高中(高一、高二)高于初中(初一、初二),初中(初一、初二)高于大学(大一、大二),这可为不同年级间的比较提供参考。

3 讨论

3.1 在青少年中识别亚健康的学校卫生学意义 有学者认为,亚健康是指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5]。但这个概念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赵瑞芹等[6]认为,亚健康状态指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而且这种状态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陈国元等[7]把亚健康分成3个阶段:(1)轻度身心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情绪不稳等为主要表现;(2)“潜临床”状态,表现为活力、反应能力及适应能力减退等;(3)“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未开始治疗状态。刘保延等[8]对亚健康的定义为,排除现患疾病的前提下,机体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的疾病诊断。沈红艺等[9]认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10-11]以及中医研究中的未病之病和欲病都可以纳入亚健康的范畴。有研究指出,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神经衰弱的表现十分接近[12],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13-14]。其次,阈下精神障碍(如阈下抑郁、阈下焦虑)及阈下躯体化症状等[15-16]也是亚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的差异,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除了自行设计问卷外,也有学者利用外国常用的健康自评问卷[17-18]进行亚健康状况的评定。此时,前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受到质疑;而后者不但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而且针对性也相对较差。自评(自测)健康是健康评价的方法之一,它在社会科学和健康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社区人群疾病及死亡独立的预测指标[19-20]。在现阶段,基于自评健康的方法,制定一份有效、敏感的亚健康自评问卷应是亚健康研究的当务之急。

识别青少年亚健康在学校卫生实践上也有指导意义:(1)符合预防医学二级预防所倡导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思想,及时给予亚健康者的健康指导、进一步检查等,促进良性转归,减少病痛;(2)拓展学校卫生服务领域,将亚健康纳入学校卫生服务范畴,改变既往学校卫生工作者局限于疾病不能治疗,其他服务十分有限的局面;(3)调理好亚健康, 减少不良预后,减少家庭和社会对医疗的投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2 建立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统计学界定标准是开展亚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 虽然对亚健康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但我国许多学者都对亚健康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汤建军等[21]利用Delphi方法分析了1 409名高中生的亚健康状况,男、女生亚健康状况的检出率分别为59.93%和56.1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玉荣等[22]研究发现,高中生中存在亚健康躯体症状的占73.8%,存在心理症状的占89.2%,男生和女生在头痛、烦躁和易惊等症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范存欣等[23]利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问卷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试用,男生亚健康检出率为58.55%,女生为64.63%,女生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这些研究都是以1项症状作为亚健康的筛查标准,同时对症状的持续时间也没有要求,这可能会明显地高估亚健康的检出率。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的过程,与一过性的身体不适、情绪低落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或发生频率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为此,笔者以自评“严重”或“经常发生”的症状来设置问卷项目,症状的持续时间为1个月来界定亚健康中症状,比传统健康评价问卷项目只有症状的中性描述相比,是一个本质的突破。

在对亚健康的认识还处在探索历史阶段的历史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以亚健康症状数的P90为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划界标准,既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也考虑到我国卫生资源(包括学校卫生服务资源)有限的国情。以此为亚健康状态的判定标准,可以:(1)统一目前繁冗混杂的各类筛查方法及判定标准不统一的局面;(2)便于识别亚健康状态高危人群,及时发现“病例”;(3)用于比较研究,提高不同地区、人群等之间的可比性;(4)可用于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因此,从流行病学角度制定青少年亚健康判定标准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总的青少年学生(包括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评价划界值,便于统一和简便使用;同时,也分别提出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人群亚健康状态划界值。鼓励研究者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并对划界值做出实证研究,获得更多的效度资料。

本次调查没有把初三、高三及大学高年级学生纳入,主要是考虑到该群体承受着特殊的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很可能会给整体的判定标准带来影响,现在看来是个缺陷,课题组还在补充这方面的资料。

4 参考文献

[1]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29(1):2-4.

[2] 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 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 025-1 028.

[3] 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2008, 24(9):1 031-1 033.

[4] 万宇辉,胡传来,陶芳标,等.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反应度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9): 1 035-1 036.

[5] 董玉整. 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6] 赵瑞芹,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1-13.

[7] 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职业卫生与疾病,2000,15(2):101-102.

[8]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1-802.

[9] 沈红艺,倪红梅,赵春妮,等. 亚健康的相关概念比较.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 29(1): 8-10.

[10]CAO Y, ZHANG Y, CHANG DF, et al. Psychosocial and immunological factors in neurasthenia. Psychosomatics, 2009, 50(1): 24-29.

[11]JACOBS TJ. On the adolescent neurosis. Psychoanal Q, 2007 , 76(2): 487-513.

[12]PARALIKAR V, SARMUKADDAM S, AGASHE M, et al. Diagnostic concordance of neurasthenia spectrum disorders in Pune, India. Soc Psychiatr Epidemiol, 2007, 42(7): 561-572.

[13]RIMES KA, GOODMAN R, HOTOPF M, et al. Incidence, prognosis, and risk factors for fatigue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adolescents: A prospective community study. Pediatrics, 2007, 119(3): e603-609.

[14]BEVERLEY DW.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children. Current Pediatrics, 2005, 15(3): 246-252.

[15]LEWINSOHN PM, SHANKMAN SA, GAU JM,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y of subthreshold psychiatric conditions. Psychol Med, 2004, 34(4): 613-622.

[16]HWANG JW, HAHM BJ, KWON ST,et al. Impact of lifetime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nd major depression before internship on psychopath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Korean interns: 6 month follow-up study.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8, 42(4): 301-308.

[17]李燕华,王玲,朱国军,等. 新兵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预防医学杂志, 2000, 18(3): 192-193.

[18]汤仕忠,申红静,蔡雄鑫. 248 例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定和评价.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 34-35.

[19]GRANT MD, PIOTROWSKI ZH, CHAPPELL R. Self-reported health and survival in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1984-1986. J Clin Epidemiol, 1995, 48(3):375-387.

[20]THONG MS, KAPTEIN AA, BENYAMINI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 self-rated health question and mortality in young and old dialysis patients: a cohort study. Am J Kidney Dis, 2008, 52(1):111-117.

[21]汤建军,韩慧,李红影,等. 蚌埠市某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7): 618-619.

[22]王玉荣,何倩,王增珍,等. 广东某市高中生的亚健康情况. 医学与社会, 2005, 18(7):15-17.

篇7

生命第三态学说是医学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即把人体的机能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为第一态,疾病为二态,介于第一、二状态之间为第三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次健康状态,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潜病状态、是万病之源的灰色状态。对于这个新概念,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亚健康第三态不是健康状态,也不是疾病状态,尽管你总感到周身有许多方面不舒适,往返医院又查不出患有什么疾病,你虽不是病人,但绝对不是健康人。那么,你已处于第三态和亚健康状态。2005年10月,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卫生部和科技部的《中国居民与营养健康现状》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有6亿人处于亚健康第三状态,该数字触目惊心,它已成为现代人类健康与长寿的大敌,应引起警惕、重视与防治。

当前,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医学专家提醒,“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亚健康临床症状不容忽视。现在人们大多处于紧张工作中的生活状态,疲劳的生理导致亚健康,疲劳的心理同样会导致心理上的亚健康。长此以往,就会引发烦躁、焦虑、忧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该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新陈代谢低下,并可由此而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其常见的症状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悸、心律不齐等。

根据一项对全国22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三千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杨国周主任说,在上世纪80年代,精神疾病病人的多为30岁以上,但进入90年代后期,精神疾病出现了低龄化;同时青少年的发病种类也有所变化,以前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较多,而现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品行障碍症增多……

篇8

借用了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欧美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健康管理评估,它第一次将人的健康提升到终生管理,定期评估的范畴――

据卫生部权威机构调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6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4岁,而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患有疾病的人占 25%,而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卫生部民调机构对10个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受访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仅仅按时体检和坚持锻炼是不够的,因为利益的驱动,体检机构就像网络催生的网吧一样,林立街头,鱼目混杂,虚乎的数字令人望而生疑。锻炼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不应盲目追风,适得其反。

说到健康管理,就得先了解亚健康,它们之间是密切的因果关系,是亚健康的蔓延催生了健康管理的问世。

并未受到重视的亚健康

是中国古人最早认识到亚健康的危害,所以它认为能治“未病”,也就是亚健康的医者才算是“上工”――最好的医生。混饭吃的家伙才治“已病”,是很没面子的郎中。遗憾的是,时间像筛子把优秀的“上工”都筛掉了,使“上工”成为凤毛麟角的国宝。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里面首先提到亚健康概念,说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这个所谓的虚弱状态就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亚健康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又进一步清晰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把亚健康归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有人也称为第三状态,英文直译为灰色健康,从通俗易懂考虑,我们将其称为亚健康。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甚至已处于某种疾病的边缘或早期状态,是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更直白的讲,亚健康就是人们介于特别健康和罹患疾病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的第三种状态:百无聊赖,神情沮丧,不舒服的感觉像气流上下乱窜,但却检查不出什么具体毛病。它可能有身体本身的症状,也有心理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在心态或人格上有所改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亚健康”一词被滥用了,在身体和情绪上稍有异常,不是自扣便是被别人扣上亚健康的帽子,无端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要确定自己是否迈进亚健康,需要到正规的大医院找权威的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还需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参与判定。

重要的是树立认真对待健康的心态,健康就是单行道,一旦发生状况,想回头是很难的。据《健康报》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人死于无知: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或者拥有错误的健康意识。高血压患者中有30.2%的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但其中只有24.7%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治疗,这其中仅只有6.1%的人十分关心治疗结果,并坚持将病情控制住。多数患者将治疗视为应付差事,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病呢?能吃药的不打针;能回家治的坚决不住院。只要去看医生,精神便获得了安慰,至于效果如何好像并不重要,完全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致使中国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

陆幼青、罗京等一个个优秀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英年谢世,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由此,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应运而生,名曰健康管理。

健康,的确需要管理

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对身体的定期检查和与医生的紧密沟通,将自己的健康状况切实有效地管理起来,病前病后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可以降低健康风险、改善长期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近两年来,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高级白领的时尚做法,以每年 14%的人数递增。

讲究生活品质的美国人是健康管理的始作俑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一边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一边聘请健康专家进行健康管理。富翁们一人聘请一位,中产人士一家人聘请一位,低收入的蓝领便几个人十几个人联合聘请一位。总之,他们一定要求健康专家根据自己健康状况制定长远的健康规划,包括健身方式,饮食选择,甚至连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都有明确的建议。

三四十年下来,美国民众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心脑血管患者和癌症患者均减少近50%,肥胖症患者减少了27%,人均寿命延长了10年。全民医疗费用的支出逐年递减,健康管理广泛普及的州的医疗费用的递减尤为显著。专家的统计数据是:在健康管理上每投入一元钱,即可节省3至6元的医疗费用。

即使是最正规的体检也只是健康管理的序曲,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亚健康评估,它涉及基础血清蛋白等一系列检测,是一般体检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国能达到国际水准的检测机构只有北京总医院一家。用基因、蛋白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检测得出的数据图谱,不仅可以分析一个人当前的健康状态,还能预知他将来可能罹患的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未病”。通过蛋白表达,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十分接近的概率。使潜在患者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趋利避害,有效规避各种危险因素,真正做到活得明白,活得健康。

与传统的体检不可同日而语,这套健康评估可以将人体从最初的DNA到RNA再到最后的蛋白表达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分析,无论疾病是遗传基因上就带有的,还是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产生的,均可得出准确结论。从理论上讲,这种检测会在疾病尚处于萌芽阶段就将其发现,甚至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开始表达的时候,就能通过获取的各种检测数据,推断出在未来多长时间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在获得准确检测结果和翔实数据后,开始进入最关键的环节――接受指导。负责健康管理的专业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接受评估人量身定做一份“健康管理方案”,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运动及接下来的医疗介入等各个方面均会给予详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评估项目及意义

最基本的检测项目及包含的科学道理如下:

疾病相关基因检测:基因是人世代相传的生命基础,是每一个人既接受遗传又独有的生命烙印,其中蕴含着决定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多数疾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不利的遗传体质所对应的就是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它们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健康隐患。一旦外界有害因素介入,它们便立刻兴风作浪,吞噬健康。基因检测就是确定人的易感基因,预先评估可能罹患哪些疾病,以便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药物代谢检测:生活常有这样的事,一样的病情服用一样剂量的药物,有的人立马见好,有的人却迟迟不见效果。原因是人们的药物代谢速度有快慢,耐受程度有强弱。中国人绝大多数不了解自己的药物代谢状况,所以医生用药剂量千人一律:每日三次,每次两片。医生和病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劲。要是了解了自己的药物代谢指数,看病时就可以告诉医生,让他知道你对什么东西过敏,并根据你的最佳耐药量为你开药,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食物不耐受检测:有国外媒体报道,一对情侣接吻后不久,女的倒地不起,在送医院的路上绝气身亡。仔细一查,原来她对花生酱极端过敏,而男的却喜食花生酱,接吻时口腔里残留的花生酱不幸跑到女方嘴里,酿成大祸。临床上因食物不耐受而引起的腹胀、腹泻、腹痛和头痛等症被误诊误治的病例屡见不鲜,原因就是多数人不了解自己究竟对什么食物有反应。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水、土壤的严重污染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粮食作物中,使食物不耐受的人群逐年增加,个别人甚至对大米白面两样最普通的食物也产生不良反应。

肿瘤标志物检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癌症已不再是绝症,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遗憾的是80%的癌症患者发现病情后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肿瘤标志物就是反映肿瘤生物行为的生物信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在身体还无症状的情况下早期发现肿瘤,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它比传统的X射线、B超、CT等方法能更早更准地发现肿瘤在人体的踪迹。

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不仅是人体健康所必需,还应保持相应的含量。以往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只局限在铁、锌等主要几项,其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22种之多,缺少任何一种或不平衡都会破坏机体的调节机制,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而专业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能将人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调理至最佳状态,为健康保驾护航。

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系统在人体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系统。它既独立于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功能系统,同时又与神经、内分泌、代谢活动相互影响。所以,免疫力的高低与健康息息相关。

篇9

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即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2]。包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它本身拥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状态及其体验[3]。

2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及老干部的临床特点

亚健康状态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因素都有特定内容并相互关联。其中主要为以下几点。

2.1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对机体的慢性损害。劳逸过度、娱乐过度、紧张、睡眠不足、经常睡懒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合理、吸收失控,给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老年疗养员多为刚退休的部队老首长,生活状态的突然改变使其容易养成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如有的老干部沉迷于麻将、打牌、电视等以打发单调闲散的生活,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疲劳,从而导致身心疾病。

2.2环境社会的变化与心理因素退休老年疗养员多经历周围环境和家庭状态等方面的变化,日常生活环境从繁忙的工作岗位转移到了单调的家庭生活,这些变化均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导致焦虑、抑郁、淡漠、孤独等不良心理,出现失眠、情绪暴躁或低沉、食欲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引起某些身心疾病。

2.3生物学因素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还与个体的遗传因素以及个性特征有关。Buchwald等人通过对146名女性双胞胎的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确实具有家族聚集性[4]。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确认,A型行为个性特征的人易发生亚健康状态并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而长期的抑郁、低沉和悲哀,可明显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亚健康状态[5]。

3老年疗养员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保健

3.1加强对老干部关于亚健康状态知识的宣教工作 在日常疗养工作中开展关于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讲座,增强老干部疗养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分析可能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加强认识有助于自我审视,可及早发现自我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

3.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身体保健在对亚健康已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自我调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不酗酒,适当运动,开展晨练、饭后散步等适于老年人的活动,控制体重,不暴饮暴食,保障睡眠时间。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登山以及太极拳等,可以舒筋活血,调节精神,改善机体功能,消除亚健康[6]。

3.3保证全面合理的膳食膳食合理是指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营养均衡,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不能少,同时也不能营养过剩,否则都可出现“亚健康”状态。脂肪类食物不可不食,也不可多食。缺乏脂类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多食则使人精神不振,累积而发胖。维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若专项补充时也不要过量。维生素A对预防眼肌疲劳,视力下降,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食鱼肉、猪肝、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日晒机会少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心理压力大时,消耗的维生素C显著增加,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应尽可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为了避免上火、发怒、争吵等情绪激动,有意识多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品。这是因为钙有镇静作用,对调理生活很重要。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后,体内乳酸、丙酮就会积多,体液呈偏酸性,可使人疲劳,可多吃些碱性食物(西瓜、桃、荔枝、哈密瓜、樱桃、草莓等植物性食物)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抵抗疲劳[7]。

3.4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问题在诱发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的调节、减轻心理压力对避免或解决亚健康问题的作用不可或缺。老年疗养员应学会自我调节[8]:注意培养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乐观的心境,不要事事苛求完美,性情豁达,知足常乐。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目标,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积极而适量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学会倾诉,遇到烦心事时,找朋友、子女倾诉,以排解心中不快,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与子女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不要用传统思想约束他们。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233-234

2张路星,朱耀平.解读亚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57-460

3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70-71

4Buchwald D,Herrell R,AshtonS,et al.Atwinstudy of chr-onicfatigue [J].PsychosomMed,2001,63(3):936-943

5HashimotoN,KuraishiY.Yokoes T,et al.Chronicfatigue syn-drome-51cases in thejikei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J].NipponRinsho,1992,50(11):2653-2664

6李丰祥,樊成涛.“亚健康”与传统体育保健.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161-162

7郗娟妮,乔宗林.景观疗法在保健疗养中的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3,12(4):243-244

篇10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据有关文献分析,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目前在国内,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评估方法、干预等综述如下。

1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错综复杂,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主要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劳多。“三少”即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较难确诊,并可能发展成为多种疾病。其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1.1 躯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疲劳、疲倦、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眼睛酸胀、咽干、容易感冒、腰背酸痛、怕热、记忆力差、失眠多梦、容易出汗、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睡眠不好、胃肠不适等,其中以疲劳为最常见症状。女性特有症状中以痛经最多,胀痛也很多见。英国的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表明,30.3%的英国成年人感到疲劳,其中约1.1%为慢性疲劳,0.5%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荷兰有学者随机在5家综合医院抽取4741名成年人,在参与调查的2447名成年人中有57%的人感觉到疲劳,40%的人感到头痛,39%的人感到背疼。

1.2 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情绪低落、时常叹气、急躁易怒、注意力差、焦虑、抑郁等为核心症状,情绪不稳、精神不振、精神紧张、孤独、空虚寂寞、焦虑等出现频率亦较高。

1.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工作效率低下、交往频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难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等较常见;逃避现实、意志脆弱、苦闷、压抑、交往困难也很常见。

1.4 道德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影响人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损害人的生存质量。

2 亚健康的评估方法

亚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十分复杂,不仅包括躯体的不适,而且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方面的不良等,因此应从躯体、心理、社会及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前有关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估方法。

2.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1994年CDC又对CF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英国于1991年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并在多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2.2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2.2.1 采用现有的问卷或量表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EPQ)个性问卷、WHO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MBI工作耗竭问卷、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一量表为主,辅以其他量表进行测评的多量表的组合测评,这样能较全面地反映被测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2.2.2 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亚健康的评定 何丽云等、于春泉等分别自制用的亚健康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亚健康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分别为50.44%、98.1%。研究表明,调查问卷对评判亚健康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可以对亚健康的躯体症状、心理和社会特征及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调查问卷或量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心理方面的评定,有的侧重躯体症状,也有的是从整体状况来评价亚健康。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使得文献报道亚健康的患病率差别过大,在20%~90%。

2.3 其他检测方法 有学者认为可以用血液流变学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检测。研究证明,血液粘滞性的升高常常发生在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早期,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由一个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HLB血检是应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根据血中氧化自由基的分布来诊断和检测人体功能障碍和病理状态的方法。魏会珍等认为,中医诊法与HLB血检法有效结合可为亚健康脏器早期诊断提供一种较方便、客观、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

3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对立的两极,亚健康就是它们之间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亚健康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调适,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西方国家对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较多地从现代医学领域查找原因,对细菌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内分泌代谢失调等方面考虑过多,过于局限,轻视了亚健康问题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制订干预对策上西方国家也是强调单纯医学手段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国内对于亚健康的干预防治措施尚属于探索阶段,其中非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占大多数。

3.1 健康教育 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由娟对教师中亚健康人群进行了健康行为干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基础知识教育,对消除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3.2 音乐疗法 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刘伟等使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2例亚健康病人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体感音乐疗法可同时缓解和改善身心两方面症状,应用简便,无损伤性,易被患者接受。2008年有人对音乐疗法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音乐疗法改善抑郁症状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过少,所用研究方法质量过低等问题。

3.3 中医中药治疗 亚健康常表现为心身异常的特点,而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等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尤其对心身疾病的综合干预治疗,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研究证明,耳穴贴压、音乐放松、

足穴和中药足浴疗法4种亚健康状态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改善亚健康身心症状。

3.4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有效手段。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而且能增强自信心,锻炼意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健身操锻炼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整体效果显著,并对改善不良情绪有显著效果。Wang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周每周2次每次两小时的太极拳训练中,发现其简明健康量化表中疼痛、健康总体评价、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心理功能的得分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提示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躯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3.5 其他干预方法 补充和替代疗法(CAM)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可包括咨询、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热或冷疗法、电磁疗法或按摩,还包括针灸、催眠疗法、瑜伽、冥想、顺势疗法、食疗处方、正脊术、浴疗等。CAM疗法正在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正在逐渐被医学界认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是CAM疗法的主要怀疑者,现在也慢慢认识到CAM的优点。James等通过随机数字拨号电话调查被随机选中的住户中444名非疲劳和440名疲劳居民,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77%的居民在过去12个月中使用了CAM。在CAM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身心疗法。和非疲劳居民相比,疲劳患者更愿意使用基于身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脊椎指压治疗法)和心身疗法。研究证明,腹式呼吸法、瑜伽语音冥想法等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情绪、人际敏感等症状有独特作用,改善睡眠状况有良好的作用。心理干预对改善强迫、人际敏感症状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