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5.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对于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调查,我们设计了六道题:“你觉得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哪一种?”有45%认为是“积极作用”,还有32%认为“没什么作用”,有23%认为起消极作用;关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主要途径”,有41%认为要靠全班同学的力量自主实施,有25%认为那是班干部的事,有34%认为要加以强制实施,班主任应加强优秀班级文化的传播;关于“你所在班级的获奖情况”,调查的三个班,有一个班不曾获过任何荣誉;谈到“班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占56%,还有30%表示有些希望;“你对你的班级或对你分管的工作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有56%“非常有”,有42%“有一点”;“你给班级或他人承诺的事是否一定尽力办到?”有79%表示一定办到,有21%表示尽力办。通过这六道题可以看出,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较为薄弱。
6.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设计了四道题:关于“班级开展文体活动的次数及学生的态度”,有1/3班级经常组织活动,但参加的人数少,只有25%热情高涨,偶尔组织的情况高达42%;在调查“部分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理由”时,选“活动质量不高,同学们不愿意参与”的占29%,说明学生中的三种意识几乎都是1/3左右,应该提高活动质量;关于“一个班级是否应积极开展活动”时,有68%同意,可见已达广泛共识;关于“班级活动开展方式”时,有34%认为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只有1/4认为学生担任主角,还有28%认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看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落实起来,老师还有诸多不放心。
7.简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调查设计一道简答题:如果你想对班主任、班干部、班级管理提些意见或建议,请写出来。对班主任的建议大致有:要理解我们,我们已长大;不要体罚,要相互尊重;多举办一些活动;教室办一个图书角;等等。对班干部的建议有:多数挺满意的;有责任心,但方法要改变;学习委员不称职等。对班级管理的建议有:举办一次艺术节,经常调位有利于眼睛健康,班貌布置应当定期更换,黑板报最好按小组出版……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很认真,体现了对班级的关心。
二、结论与建议
1.构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师生与生生关系调查显示,多数班主任已经与学生初步构建了平等、民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但也有部分班主任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代沟,这势必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2.班级需要形成充满正气的集体舆论与集体凝聚力学生普遍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归属感,这足以说明学生已认可班级是自己的班级、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但目前班级凝聚力还不够强,所以在下一阶段实验中,班主任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集体舆论导向和班级凝聚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应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协作,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主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96-01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以班级为载体所反映与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积极建设班级文化,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国内教师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也颇为引人关注。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亦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业内人士均表示,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班级物品摆放;(2)墙壁布置;(3)黑板报;(4)标语;(5)座位编排;(6)书本摆放;(7)教室卫生。上述“硬环境”属于班级物质文化的范畴,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及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也极有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必须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诸如,在座位的编排方面,应把握如下几点:动静搭配;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在班级标语的设计方面,班主任可向学生征集标语,最后由学生投票究竟选择哪条。例如,班级标语可以为“团结奋进,奋发图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标语每过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更新,要尽量由学生书写,然后再悬挂或张贴在墙上。班级黑板报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设计及制作黑板报,黑板报要定期更新,包含的内容也应较为丰富。总而言之,班主任应积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重视物质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环境熏陶。
二、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所呈现的纪律措施、公约及其他规章制度等,均可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不仅可规范学生的言行,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引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得以提升。班主任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应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例如,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需立即召开班级全体学生大会,与会期间应让学生积极发言,针对班级纪律问题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建议,班主任应认真记录、总结,最终拟定班级纪律规定。班级纪律规定初步拟定完成之后,需再度公开给学生看,然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最终形成班级纪律条文。班级纪律条文形成后,班主任应将其打印出来,并张贴在班里的醒目位置,提醒学生要时刻谨记班级纪律条文,不要触碰纪律“红线”。除此之外,在班级的奖励制度及惩罚制度设定等方面,班主任同样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制定本班制度规章。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便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构建对班主任加强班级规范管理极有帮助,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约束,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及其他各项综合素养。
三、P注精神生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篇3
一、准确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班级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如班徽的绘制、口号标语以及名人名言的布置等。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层班级文化。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三是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师生中形成的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四是班级理念文化,也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否成熟,它是班级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把思想品德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
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如前所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那么,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软实力就是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度,就是班级理念文化发挥作用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场”。笔者相信,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理念,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磁场,这种磁场虽然无法被人们看见,但只要进入班级,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和“场”,同学们的心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到一起,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和共同向上的力量。我们把这种根源于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看不见的力量称作班级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这种“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呢?实践证明,密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能够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非常关键。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是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正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那样,班级文化建设也特别需要一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需要一种精神鼓舞斗志!笔者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坚守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强烈的目标意识,全力以赴的向上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历届班级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理念确定后应该怎么建设班级文化呢?
三、引导学生制定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营造班级文化的浓厚氛围——“场”
班级总体目标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有效的班级目标能凝聚全班的力量,形成浓厚的氛围——“场”,从而把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为保证班级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班级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篇4
[关键词]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李俊(1978-),男,山东烟台人,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春虎(1979-),男,山东费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青岛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0-02
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可以说是高校德育工作一个重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突破口。“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①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会为和谐班级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建设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之后如何进行特色有效的和谐班级建设提供了多种思路。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在文化课上成绩优秀、班级活动上表现积极等方面的体现,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班级文化这个大环境熏陶下,将自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级作为联系学院和学生宿舍的一个中间体,班级文化建设亦对学院文化、宿舍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班级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宿舍有引导作用。宿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基本活动单位。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感情流露最为真切、言行举止最为自由、信息传播最迅速的场所。寝室文化具有易接受性、广泛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在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格时所具有的长久性和典型影响最为突出。②可以说,宿舍在学生生活中有着与班级同等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的班级,必然离不开建设和谐的宿舍。建设和谐宿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适合自己宿舍的一种特色文化,比如某个宿舍学生普遍爱好书法,那么完全可以在宿舍内部进行多次书法写作交流,或者书法比赛,为整个宿舍营造一个浓郁的特色氛围,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班级文化的指导作用下有序进行。班级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不仅仅将目光投放到学生在班级上的表现,还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最大化、最广泛化地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学业与心智的双重洗礼。
2.班级文化建设对和谐学院、和谐校园建设有推动意义。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对象,一个校园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班级文化这一根基是否坚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会对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产生良好影响。社会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和发展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最大。③一个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会使学生在认识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地少走弯路,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和发展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3.追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着重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走势。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应该看到,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突破口,应该做到有益于学生形成长远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收获对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做事的锲而不舍,可能是面对挫折的坚韧。总之,班级文化不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通过文化建设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指导。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班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时代精神融入班级文化中,积极进行探索与调研,运用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文化的时代感。
1.贯彻和谐观念,推进班级和谐。班级和谐,离不开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努力与支持;成员的努力与支持反过来将给班级和谐带来推动与活力。所谓和谐观念,就是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向往的班级建设的理想境界,是班集体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贯彻和谐观念,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班级建设始终充满着足够的热情与动力,使其能够为了达到和谐的标准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只有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班级日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件地、顺利地开展下去,班级建设才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接纳,有基础进行下去。一个人心涣散、混乱无序的班集体,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使自己身处环境变得和谐这一愿望,那么班级各项活动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和谐与否了。所以,一个群体是否拥有统一的和谐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2.建设班级文化的有形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经验(如企业文化建设和CIS设计),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发挥班级同学的聪明才智,将班级文化物化为班级的有形载体,增加班级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有形载体可以有如下形式:(1)通过全班同学参与,设计出富有特色、具有寓意的班徽,形成同学认可的、并能具体实践的班训,谱写可以传唱的班歌,形成班级行为准则。(2)建设班级网站,班级群等,形成同学敞开心扉的阵地。(3)美化班级教室,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环境。(4)制作班级的旗帜、T恤衫等标识物,增强同学对班级的自豪感。
3.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近乎残酷的竞争压力,但是,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独树一帜,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中的某一些甚至可以为我所用,或者经过创新发展,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来,凸显了在班级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时代精神。首先,引进竞争机制。企业间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而这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像企业一样的优胜劣汰,而是保证班级内始终拥有着积极向上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培养学生负责的态度。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损人利己,主张利人利己,但在行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利己利人,处理事情时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利益。此外,学生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愿享受做学生的权利,不愿承担做学生的义务;对待事情、对待学习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只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利益,不考虑集体等。和谐班级的文化内容,必然包括了全体成员相互负责、荣辱与共,这是群体中各个成员约束自己行为的有力保证,也是一次集体观念的具体体现。最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当前,科技发展呈现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个体是无法存在的。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到社会上去“拼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更加突出合作精神,也就是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形成班级中和睦、良好的气氛,促进学生平日中的学习、生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尝试
在新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班级文化为出发点,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指导各班级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结束后评选先进班级予以表彰,激发了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各班级形成了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训,做到了班徽班训上墙,给班级同学一种无声的引导;各班级美化教室环境,建设了班级的宣传栏,教室环境不断改善;学院统一制作班牌,刻上班徽、班名,挂于教室门口,成为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学院制作了班级文化建设之窗,将各班级的班徽、班训进行展示。
2.指导班级进行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特色。学院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班级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并鼓励班级大胆创新,让自己的班级文化更富特色。有的班级利用教室后墙空白地带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立了诸如“优秀作业栏”(将学生们平日练习的钢笔画、水彩画、钢笔字等作业中较为优秀的张贴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加强了之间的互相学习)、“读书园地”(将从报纸、杂志上精选的各种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为同学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奇思妙想(展示同学的精彩创意、创新性思考等)、原创海报(张贴班里同学自己绘制的海报)富有新意的方案。有的班级建立的班级日志,同学可以在班级日志中畅谈理想、人生、学习,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同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行为准则,引导班级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丰富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具体,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学院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也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连续三年在新生中开展“算账知感恩,生活更理性”主题班会,通过让每一位同学计算自己大学花费的总费用以及每日的花费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节约,学会感恩;每年寒假为每位新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回家为父母洗次头,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成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引导同学互相帮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增加了感恩、奉献的内涵,“5·12”地震之后,各班自发开展了向灾区人民捐款、义卖的活动,便是感恩精神的良好体现。为加强同学的交流,推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创办了“学生论坛”,为同学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观点碰撞,文化得以共享、传承。为使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学院从各个班级抽调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质出众的高年级学生就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与新生们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热情,带动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中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文化是维系班级的精神之源,以文化为凝聚力,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要将班级文化视为班级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利用班级文化的强大精神作用来推进和谐班级建设;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延伸与发展,关注学生长远的精神状态;始终突出班级建设中的时代精神,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
[注释]
①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1(11):11.
篇5
[关键词] 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1]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一、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师生在校园范围内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制度等方面。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关键部分,其是对校园文化的微观反应[1]。一般班级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与校园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师生支架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目标缺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明确,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班级缺乏凝聚力。在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没有全面清晰了解到活动的本质,无法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二是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仅只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师的一项任务,导致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支撑,流于形式,难以对班级管理产生映射作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导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无法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全面开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难以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自身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合理设计和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学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
篇7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地方。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强有力保障。
一、关于班级文化的概述
(一)建立优秀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建立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五个层面:第一,引导层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凝聚力层面,在一个班集体里,学生们为了集体的目标,大家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做得更好,争取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也会更加团结,班级会有更强的凝聚力;第三,激励与教育层面,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会受到好环境的影响,他们会互相比着学习,这样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第四,控制与规范层面,学生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班级文化,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第五,传递层面,好的班级文化学生会受到感染,并且他们会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物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物质文化才能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2)班级有一定秩序,班级一定的秩序,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并且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学生都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3)建立班级精神文化,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4)活动文化的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只有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班级精神等共同作用,形成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并且使这种班级文化一直发展下去,让学生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对于老师还有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因为小学生学习、生活、沟通等都在教室,老师们授课也是在教室,同时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主要也是在教室。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室的环境建设。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轮流做值日,保证教室的干净整洁,班级卫生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装扮教室的墙壁,比如,实际上黑板报可以体现一个班级的文化,教室的后边黑板可以鼓励学生定期做一些板报,让绘画、写字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室两边的墙壁老师可以给学生买一些贴纸,做一些学习小天地,在这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优秀试卷等等,让学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在教室的前面黑板的上方,老师可以拉条幅。上面写上班级的座右铭,这样学生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时时刻刻可以提醒他们,让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的目标而努力。当然班级座右铭的选择需要大家集体讨论以后再做决定。另外还可以在班级空余的墙壁上贴一些名言警句。这样整个教室就会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制度的协助,同时只有班级有一定的制度,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协商共同来制定班级制度,这样的制度学生们才能认可,才能遵守;引导学生都执行班规,这样整个班级才会更加有秩序;加强班级干部的引导与培养,让他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且还可以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每天都要指派一名班干部来管理班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班干部职位,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制定班级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样小学生就会加强竞争学习。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会影响小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还会影响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等等,它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始和归宿;确定恰当的班级目标,引导学生为了班级目标而奋斗;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舆论、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整个班级更加团结;完善班级的评级机制,让学生之间学会欣赏;定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等等,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四)加强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开展班会、体育活动、歌唱比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都属于班级活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同时它还是班级精神面貌与管理成果的体现,多方面、开放性的班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班级内举行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举行各类体育活动,比如,踢足球、跑步比赛等等,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大赛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举行各类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共同努力,就可以营造好的班级文化。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班级文化 存在问题 策略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主要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价值观念、物质环境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具有凝聚、约束、引导、教育、激励等功能。其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下面笔者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为例,从问题入手,就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职教育自身特点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使用普通高校的思想教育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特色,基本是以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按照学校工作要求,顺势而为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而缺乏对班级文化规律性和学生主体需求的了解,仅仅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看成一项班级管理工作,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文化渗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引导作用。
(二)班级文化呈活动化倾向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不少人会将班级文化理解成为开展各种活动,加大对班级行为文化和与之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的投入。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特色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一种班级氛围,但是却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未能深层次地去开发和挖掘班级精神文化,使班级文化失去了“灵魂”。
(三)班级学生难以形成集体合力
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素质差异较大,他们较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班级文化,尤其是班风、学风、舍风等方面的建设,进而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四)缺乏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总结近几年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发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非常重要,有效而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对于班集体成员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今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却缺少目标的设定,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内涵都未从一个较高的认识高度去思考,没有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学生成员的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创建特色品牌班级
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先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讨、协商、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确定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等,创建品牌班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各班级各阶段、各学期的目标。班级目标不仅是为了反映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也要符合班集体的目标,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
(二)创新文化形式,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是学生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之一。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情感。每个学期我们都应开展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各项比赛等,从而在活动中锤炼学生的思想。
(三)加强指导,提高职业认同感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促成职业的认同感。高职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培植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完善班级制度,实现民主管理方式
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在班级建立之初,结合学校有关制度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制定出适合本班级的班规规划。班级规划是班级的有效法律文件,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抓好落实和执行,并且要在班级内长期坚持,而不能将班级规划变成一纸空文。
(五)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指班级所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精神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辅导员正确地、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在班级成立之初,我们就应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等,从而形成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各专业的特色,建立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进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进委.浅淡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2]赵东新.以学生为本,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平台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4]何绚.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09(7).
[5]张炯炯.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2).
篇9
关键词:大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13-02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1]她是高校校园文化向下的一种延伸与细化: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宏观内容分布于班级文化的具体建设之中;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正是通过班集体这一纽带感受着校园文化的气息并参与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班级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大多数高校除由专职辅导员协助班级文化建设之外,还专门为每一个班级配备大学班主任,由大学班主任具体负责该班班级文化建设。事实也证明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随着文化观念日益多元化以及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困境。及时地分析、把握这些不利因素,对于大学班主任采取相关对策,应对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2]而大学班主任则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教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多元化角色。
第一,大学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班级文化既是个人的文化,也是集体的文化,班主任则引导着学生个人发展与班集体建设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班主任一方面引导着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班主任又要注重班级集体文化的建设,在班集体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善,做到全面发展。
第二,大学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弘扬“主旋律”,而且要“接地气”,班主任则主导着两者间的平衡,并将其融为一体。主要表现为班主任一方面要适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要旨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中,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其参与其中,增强对主旋律文化的认同感。
第三,大学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但班主任参与其中同样重要。表现为大学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一个“大学生”的角色为班级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等,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同时在亲身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优化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
二、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困境
1.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淡薄。在高校中,大学班主任多数身兼数职。作为教师,忙于备课、教课,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论;作为班主任,又要忙于班集体学生的日常工作;某些高校的大学班主任还兼任二级院系的教学秘书等职,这使得大学班主任在客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身于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在主观方面,由于大学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各异,对其进入学生工作队伍的门槛要求参差不齐,也使得部分大学班主任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即使其能够认识到但迫于自身水平有限,使得“班级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指导”,3]这些往往导致大学班主任无从下手。
2.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陈旧。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四个层面的文化整合与完善,班级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然而,我国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加之外来文化的泛滥,人们的文化观念趋于多元化,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其文化价值观念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3.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式单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理应多种多样,但现实的状况却恰恰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班主任注重通过每周的主题班会或者例会与学生探讨班级文化建设,除此之外,很少采取其他的方式与途径。这种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干精神的培养。同时,久而久之,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对这种唯一的方式会产生枯燥无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其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大学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大学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立足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把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兴趣投向,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涵养。为此,笔者以济南大学为例,简要探讨其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有益做法,谨供大家参考。
1.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在济南大学,每一个大学班主任都深知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重担。一是大学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一般都预先制定好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期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和每月班级文化建设计划,以便在后期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在济南大学,大多数班主任十分注意工作时间在不同任务上的分配,其中一点是班主任们会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以确保每月、每学期班级文化建设计划顺利实现;三是从大学班主任的人员选拔、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济南大学均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其选拨标准不仅要体现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班级文化建设理论等,严格的选拔机制倒逼着想成为未来大学班主任的人员不可或缺地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同时,济南大学还会有计划地安排新到任的大学班主任进行入职、职后的培训、外出学习等,其培训和学习的内容均会涉及班级文化建设的知识理论与有益经验。这些对于丰富大学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探索符合本校班级文化建设实际的思路与方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在济南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坚持“丰富多样、突出重点、关注时事”的三大原则:即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总体上要丰富多样,尽可能地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学班主任要注意在每周或每月都要有自己的主打内容,强化重点,突出特色;且要求大学班主任时刻关注社会动态,不失时机地将社会热点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明了大势、关注时事、知晓国情,并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
具体到现阶段,多数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巧妙选取以下焦点内容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一是以学习“参观复兴之路的讲话”精神为契机,由班主任召开学习座谈会,鼓励大家自由发言,探讨应如何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在热情洋溢的讨论中,让大家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不畏艰难、敢于担当情怀。如此以来,便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极大促进了正能量的传递。二是班主任根据最近社会中重燃“向雷锋学习”之风,不失时机地组织全班学生一同参观“雷锋纪念馆”,并向大家讲述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让大学生近距离地感知雷锋、热爱雷锋、学习雷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三是为学习实践“中央八条规定”的精神,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光盘行动”倡议活动,加强班级节俭文化的建设,无形中让大学生形成杜绝浪费、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形式。班级文化建设要遵循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一味地进行说教会使大家产生空洞感甚至于厌恶,其结果必定是收效甚微。这就需要大学班主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发挥多种组织、协会的作用来调动大家的热情与积极主动性,在快乐的业余生活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济南大学,大学班主任一方面十分重视开展班级内多种文体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班主任也比较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种校级组织、协会的作用,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鼓励班里的大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加入多元化的学生社团、校园协会。让本班的大学生在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科技文化为重点、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同时,通过参与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外语文化艺术节、电脑科技文化艺术节、“济大青春创业论坛”等,提升本班班级的知名度和校园形象,并将自身的参赛经验和个人心得与本班同学一起分享,进而形成“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人人争先”的班风。
总而言之,在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班主任既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作用,又要直面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境,根据学生工作中存在的规律,并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时代特征,立足本校实际,全力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云.班级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2.
篇10
1.教室环境布置,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建设是最直观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检察,更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氛围,令学生在相对舒服、愉悦的环境中来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室环境布置过程中选择在墙壁上粘贴一些学习励志名言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些名言都是学生认为对他们能起到警示作用的,如“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人贵知足,唯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其次,我充分发挥了班级黑板报的作用,让班里的美术生根据每个月的节日活动或者主题班会内容来布置黑板报,如父亲节的时候学生在后黑板报中描绘了一幅父亲手拉孩子的温馨图画,并书写了歌颂父爱的文章,让高中学生在繁忙的课业压力下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之情。鉴于大部分学生的课下娱乐活动比较单调,所以,我在班级中创办了“书海一隅”,将一些丰富的课外读物放置其中供学生休息时阅读观看。这些看似无用的教室布置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组建优秀班集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用班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辅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例如,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与学生讨论班级中的制度、规定,在决策一些“大事件”的时候也会召开主题班会,征求学生意见,并通过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来进行最后表决。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更加认同班级制度文化,促使其自觉遵守班级制度。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班干部成员,也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若干合理且可行的相关条例与规定,如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等,并制定了班级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让班干部起表率作用,全体学生认真贯彻执行,力图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