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意义

篇1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农村新面貌建设又因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日新月异。农业机械给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让农业生产逐步产业化、高效化,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此,本文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行论述,探讨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而经济发展中现代农业又是基础性产业,因此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异常重视,也将之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急迫任务。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对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极大。由于我国目前的现代农业发展还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水平影响很大。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要想顺利完成,就必须实施农业机械化。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中的影响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密切关联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较为先进的农业或者生物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在农业机械化中,它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品质、劳动生产率、土地出产率的提升,劳动者劳作强度的减少,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无不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就是,如果农业机械化不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那么现代农业就无法发展。农村居民因为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而受益,不但自身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农业生产活力也更高了,农民不再担心体力劳动的艰辛,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农业的机械化让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培育出了新型农民[1]。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2.1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

应该解决劳动力被大量滞留在土地上的问题,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工业部门的发展势头要保持高速,城镇第二、三产业的结构要合理,从而对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大量吸收。创新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既要对过去的大田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行巩固和提升,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园艺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化设施农业,最终让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越来越高。

2.2以适度农业经营规模带动机械化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制度对土地流转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的正确机制。同时,对农业生产服务的持续改进让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并走向市场。当前,我国农业有农机跨区作业模式,这是农业机械化的一种好的方式。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作业,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26.67~33.33hm2提高到66.67~100hm2,作业时间由5~7天提高到30~40天。这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国情是比较相符的。但要考虑到的问题,为使农民对农业生产更有信心,应规范社会保障体系,然后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展合适的现代农业。

2.3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要想发展好现代农业,就需要通过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很好的技术设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应该符合不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由于每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生产条件,故而应该按照本地社会经济与自然情况,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去打造优势的农业产业,形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性难题为公关点来创新。特别是要注重发展小型轻便农业机械,这样才符合现代农业的潜在发展需求,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强力的科技后盾作为支撑。

2.4以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业现代化增长方式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转变。生产要素、科技的高效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点,将极大地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现今,我国传统农业正逐步过渡到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需要加强现代装备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强机械、信息、生物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集成应用[2]。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通过规模经营的有力推进使得农业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从而使得现代农业发展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规范,根据农村现有的基本经营制度,解决好现代农业中小生产和大服务的冲突问题,使农业服务朝着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另外,因为农机化正全面渗透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加速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保鲜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完整,整体效益更高。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正在蓬勃发展,而这一过程一直深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努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将为我国的农村晋级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总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农业生产力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皓.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新农民(上半月),2011,(9):74.

篇2

为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苏政发〔*〕16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6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361台、小型拖拉机168万台,联合收割机11533台,农用飞机4架,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同作物与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投入仍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以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我市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跨越,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1.1万台,联合收割机1.3万台,水稻插秧机5500台,精少量播种机3万台,秸秆还田机械5000台,植保施药机械2.5万台,农用飞机4架。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0%和90%以上,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5%和15%,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50%,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

(一)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抓好水稻机插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以镇为单位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战略,加快重点镇、村和集中连片示范方及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积极推广低温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设备,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机、秸秆还田机和化肥深施机等节本增效显著的技术和机具,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积极试验示范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建立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园艺、渔业、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特经作物生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绿色高效植保机械和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末,要建成1-2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成一批高效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示范点,发展特色农业装备2000台套以上,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三)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机械化,积极开展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选型、配套与开发,发展新型适用秸秆还田机械,尽快研究建立适用于不同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秸秆青贮饲料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编织机及草捆储运等机械,拓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促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并探索建立新型推广服务模式。

(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大力推广节能、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及机具,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引进开发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动力机械,推广农业机械节油技术及设备、机具技术状态实时诊断设备、新型排放检测设备及相关作业规程,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旧农机具,努力节约能源。围绕稻麦、果蔬等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新型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及设备。“*”期间推广适合专业化服务的新型植保机械800台套,2010年,全市新型植保机械施药面积达50%以上,药液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左右。

四、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技能开发等公益性职能,重点强化县级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等公益。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要加强与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服务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加强农机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设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规范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覆盖生产、销售、科研的省市县相连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农机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高质量。到2010年,全市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15亿元,扶持发展10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1000个农机大户。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素质。认真抓好农机管理、科技推广和农机技能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农机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造就现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普通收费公路对农民个人和服务组织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高速收费公路对运输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从事农机作业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金融、保险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放宽条件,简化手续。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发展。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水平

(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和质量调查工作机制,加大农机“打假”整治工作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切实做好维修网点的持证经营和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二)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农机安全生产设施装备条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农机、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农机牌证管理率,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

篇3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机械;农民收入

一、引言

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直强调要推进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农业机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手段和先进生产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影响农业机械化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综合因素的考虑上。例如彭代慧,祝诗平从劳动力、土地状况等和农机产品相关的影响因素方面剖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农资产业的自主创新,实行农业服务专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意见[1]。杨敏丽、白人朴利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总动力指标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农机总动力随人均收入、劳均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增长而增长[2]。张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和人均纯收入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贡献比较显著[3]。王德成采用AHP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和人均科研经费与农业机械化装备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影响因素之一逐渐被关注,但其对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影响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很少有计量探究。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响江苏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关键因素进行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探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显著性,并就其具体如何影响农业机械化进行剖析。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分析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精髓,是农业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中心线索[5]。近代学者将约束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归纳为:农业劳动力稀缺程度及劳动力的价格、土地的规模经营、工业的进步和繁荣农民的素质。本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度分析其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显著程度及具体的影响情况。

在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韩稼夫阐述了农业机械化的四个先决条件,其中第二个是“农业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之比率已降至一定限度之下,已无法纯降人工从事种植”。可见,农村劳动力的稀缺程度对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具有较大的影响。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不仅不适用于劳动力资源充裕的国家,而且不适用于水田等农作区域。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美国经济学家拉坦共同提出了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该理论指出,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导致了要素价格的变化,而要素价格的变化导致了技术进步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廉价要素对昂贵要素的替代。在土地充裕而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较高,农业技术的出现是对劳动力的一种有效替代,这种技术被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相反,在劳动力充裕而土地稀缺的国家里,土地的相对价格较高,农业技术按照替代土地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被称为土地节约型技术。依据该理论,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劳动力问题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机械化提供了推进的条件,由此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民的意识得到提升,有助于农民进一步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加深其对农业机械化及建设现代农业的认识与关注,推进农业机械化。

三、数据描述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包括1989年至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如表1),并从农民的角度将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性因素归纳为:粮食播种面积(x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3)、粮食单产(x4)、农业技术人员人数(x5)。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

(一)农业机械总动力

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了整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如何定量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并把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2]。江苏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总动力从1989年的2212.37万瓦上升到2009年的3810.57万瓦,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选择江苏作为分析实例具有典型意义。

(二)自变量数据

粮食生产面积可以反应农业生产能力及生产规模;农民年纯收入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两项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经营农业的成本、竞争力、农民的收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可用第二和第三产业占就业劳动力的百分比来表示,比例上升则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技术人员人数可以反映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推广和销售水平。基于此,初步确定粮食播种面积x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3、粮食单产x4、农业技术人员人数x5作为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y的自变量。

根据表1收集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由表2可知:x1和x5与农业机械总动力y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2和0.3652,可视为低度相关,不应把这两个变量引入模型中,所以将其它3个与农业机械总动力y呈高度相关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引入模型,相关性分析还表明,自变量x2、x3、x4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共线性,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四、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探究其在众多关键影响因素中的贡献大小,以及如何影响农业机械化。通过前面的相关系数分析,最终选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3、粮食单产x4作为自变量引入模型。杨敏丽、白人朴[2]认为农机总动力随人均收入、劳均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增长而增长,何政道,何瑞银[6]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粮食单产的提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农机装备的能力,促进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长。模型设定为:

y=β0+β1x2+β2x3+β3x4+ц

五、实证结果

(一)关键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考虑到各个因素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大小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系数的处理,表2显示了数据处理结果。

从表2的相关系数结果可以看出,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业技术人员人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很小,相关系数分别为:-0.0332、0.3652,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甚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随着农村经济分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粮食的播种面积一定程度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如图2),推进农技术革新,加快机械化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成为必然选择。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在所选择的关键因素中,粮食单产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相关系数为0.7334,较之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居纯收入,其影响程度相对小。据表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粮食单产相关系数为0.7672,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粮食种植作为农民的主业,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单产的增加带来收入的增加,也有助于推进农村机械化,但是,相对于其他收入,粮食单产增加带来的收入是有限的,因此,其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小的。据表2还可以看出,从农民的角度看,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0、0.9729。两者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都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综上可以得出,在从农民角度选出的5个关键因素中,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粮食单产、农业技术人员人数及粮食播种面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显著,并且呈正相关,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农业机械化。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分析

基于前面的变量分析,考虑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剔除了变量x4,保留了x2、x3两个变量,对其数据进行异方差、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后,得出的模型为:

y=917.70825+19.6837x2+0.17290*x3+[AR(1)=0.78520]

t=(2.062740)(3.236361)(5.120888)

调整R2=0.981194,F =331.4321

虽然该模型在修正后仍然受一定程度上自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是较之前已经有所改善,且其t检验的值通过,调整后的R2的值也是显著的。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在不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也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仍然会有917.70825万千瓦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可见,在现代农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就会带来19.6837个单位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相对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系数来说,其影响更为显著,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带来0.17290个单位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即农业机械化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对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对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分析及如何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在其影响因素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着显著作用,探究其具体如何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定和巩固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农村剩余劳动率的转移率不断提高,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人数增多,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为农民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加强了物质基础。此外,农民从事于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有助于拓宽视野,促进其意识形态的进步,进一步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从而更加愿意接受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增加在农业机械方面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这也将为农机化发展带来旺盛而迫切的需求[8]。

针对本文的实证结论,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疏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注重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其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愿意在农业机械方面进行投入。此外,农民收入的有限增加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政府财政投入扶持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重要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施,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日益凸显,政府不仅需要稳定农业机械各方面的供给,也需要加强农民满足其对于农业机械化需求的能力。可以将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推进农业机械化有机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同时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彭代慧,祝诗平.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7(4).

[2]杨敏丽,白人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4(6).

[3]张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杨印生.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07:18-33.

[4]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付泽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05:41-63.

[5]程霖,毕艳峰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的探索[J].财经研究,2009(8).

[6]何政道,何瑞银.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农业机械化,2010(1).

[7]冯光娣,胥传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与政策研究――基于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J].盐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篇4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以来,*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9190万千瓦,农机总值490亿元,拖拉机2*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70%。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同作物与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急需机械研发生产水平不高、投入仍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省由农机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跨越。

(二)战略重点。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重点提升玉米收获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提升花生、薯类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重点提升以秸秆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期间,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协调发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加快发展,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全面发展。到2010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8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亿千瓦以上,拖拉机达到230万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1.63,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5%左右。

三、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创新

根据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入实施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花生收获、薯类收获、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机具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作力度,层层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基地新技术新机具试验推广阵地、示范辐射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围绕提高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所需机械的研制生产,突出抓好自走式、多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装备攻关,搞好花生、薯类收获机械的技术提升和熟化定型,加快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引进开发推广。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探索既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又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

四、加快发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既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各地要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在机械装备上,坚持背负式与自走式相结合,以背负式为主;在发展布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在技术服务上,搞好培训、推广和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的使用操作水平;在作业组织上,引导玉米收获机械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益;在工作指导上,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实现玉米机收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要突出抓好机场周围、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其他农机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发展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力争到2010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3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45%以上,秋季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达到播种面积的10%。

五、加速发展新型农机服务业

各地要将农机服务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服务产业来谋划,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与稳定转移。大力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完善以基层新型农机站、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投入多元、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手。积极培育完善和规范农机服务市场,鼓励、扶持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销售、维修、作业、运输“四大服务”,继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领域和规模,努力探索农机合同作业、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等农机共同利用新的实现形式,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

六、不断提高农机管理工作水平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农机水平。要加强农机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农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强化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管理。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以创建“平安农机”为目标的农机安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活动,依法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强农机维修管理,严格农机维修技术资格准入制度。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和认证制度,搞好先进适用机械的鉴定选型和目录管理。加强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制定完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农机服务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推行承诺服务和便民服务,不断提高农机行政服务效能。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一体化的概念及作用

农业机械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处理,提高农业成产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而以农业的发展带动工业的进步,实现工农业的整体提高。

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建设工作,既有现实的微观意义同时从国家的宏观管理层面,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具体的促进和优势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之中:①突破农业增产的平静,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②合理控制灾害防止,将灾害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④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国际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美国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在其带动之下,发展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同时东北大平原平坦的地势条件,又给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所以,美国的农业机械一体化发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艺和方式都已经非常纯熟。目前美国的机械一体化建设工作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无人操作和全自动处理,这也给我们国家的机械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对此,总结出以下几点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一体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配合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与开发实现的高效农业机械耕作将加快研发制造。

(3)高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跨学科以及多专业配合的农业机械应用将更为广泛。

(4)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化,蓝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及其相应的技术与机械设备迅速发展。

(5)注重生态环保,对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所需的技术与装备迅速发展

(6)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

(7)农业机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焊接自动设备等技术成果,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逐步提高。

(8)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农业机械对新品种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9)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一体化得新装备信息得到及时传播,加速各国农业发展技术及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交流。

3.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一体化的特点及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建设还不够充分,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下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1)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每年的全国投入农机具总量、参加跨区作业机车数量、机收农作物面积、机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这代表着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农民的认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农业机械一体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达到42%,而且农业劳动力的从业比重逐年降低,这是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年深入,导致农村劳动力已经逐渐富余,其剩余劳动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工”。

(3)国际农机企业均将中国视为战略发展地区。随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耕种,国际农机巨擎已将中国视为其战略发展及业务储备的重要发展地区。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业务开展,这些企业已将中国作为发展重点,加大了市场拓展的力度,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研发上给予了方向性和标准化的指导。

4.我国农业机械一体化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以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为主,以环保促开发。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产量比较大,一部分农产品用于工业生产和深加工,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业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逐渐转变,当前人们更重视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从国家整体环境出发,实现低度污染的农产品生产也是一项必然要求。所以,在实现机械一体化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兼顾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

(2)加大高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农业如精准农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化和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方面,在人工环境下按照农作物、畜禽、水产生产期所需,实时进行精确管理,使农产品达到或接近设定的优良品质和性状及高生产率将成为农业新技术装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3)重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能源节约。从种子的播撒到庄家作物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力求以最小的经济投资和环境投资获取最大价值的效益回报。努力为广大的市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粮食作物,保证国人的餐桌安全。

(4)通过不断加强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

(5)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在排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电力及农业机械。

(6)重视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改进农、畜、水产品加工和储藏技术等农业技术的研究的经费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7)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以农业机械一体化带动农业生产的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农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运输、储藏、加工、包装以至最终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运用机械化手段将工业和商业因素融入农业,进而使农业生产融入现代市场模式,这将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实现不是农民自己的事,而是国家农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大力扶持农业机械一体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整合与提升。 [科]

【参考文献】

[1]李春光.国外“三农”面面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何涛清. 新时期农业机械一体化的一大创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何雄奎.刘亚佳,农业机械一体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6

一、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3个。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个,50-100万元有10个,拥有正式会员462人。各类农机具2800余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6台;小型拖拉机478台;玉米收获机64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36台(套)。采用“订单协议服务”、“预约经营”、“全程托管服务”、“统种分管”、“土地流转”、“跨区作业”等有效经营服务方式。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托管”面积15万亩,“统种分管”作业面积20.8万亩,以“土地流转”形式集中连片租赁土地种植马铃薯1.1万亩,“订单协议”、“预约经营”作业面积50万亩,“跨区作业”面积4万亩,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覆盖面达68%以上。今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参与项目实施、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总收入达3100多万元,占全县农机作业经营服务收入的40%以上。

二、大力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按照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多予少取或只予不取的原则,以“育大户、拓市场、促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发展,重点扶持发展起点高,辐射功能强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建设。

(一)重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在自治区农牧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依托县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意见》,同心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六化的标准”,即场库棚建设规范化,机械装备现代化,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机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对各乡镇农机站的年度考核主要内容,以此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和培训。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机遇,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促进条列》,举办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经纪人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农牧厅农机局领导和专家授课,讲解政策法规,交流传授致富经验。先后带领乡镇农机站长、服务组织负责人,深入到甘肃、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农机作业市场,组织合作社成员赴异地考察学习,为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积累了经验,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部门提供便捷服务。一是对注册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工商局办理注册;二是建立了农机服务组织及大户帮扶联系点制度;三是运用同心县党政信息网、同心农牧信息网农机作业跨区作业和维修供求信息;四是农机推广中心定期召开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农机大户季度座谈会;五是农机化项目实施优先考虑农机服务组织,保护性耕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玉米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等项目均由农机服务组织全程参与实施;六是帮助农机服务组织开拓跨区作业市场,优先发放跨区作业证。

(四)培育先进典型。农机购机补贴资金重点引导扶持新建了两家起点高、在全县服务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

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及开展土地流转等新型服务的不多;存放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资金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农机维修场地建设滞后,发展缓慢。

(二)扶持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亟待提高。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农机具资金短缺,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因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农田作业价格同比并未增加,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收益。

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合作社注册登记和农机库房和场地建设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章程、运转规则、作业质量标准、价格承诺等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农机服务组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和农机合作社与入社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摊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156-2

0 前言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央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为主题的连续几个“1号文件”来破解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三农”问题,成效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可以说,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1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产要发展,就应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近十五年来,农机部门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发挥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我县为例,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县,加之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粮食作物面积下降,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小麦在3.5万亩、玉米8.8万亩(其中地膜覆盖7万亩左右)。但基本都在相对比较平整田块较大的地方种植,通过这些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现全县主要农机、农具保有量为:拖拉机668台、三轮农用运输车2076辆、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2台、旋耕机550台、玉米覆膜播种机43台,基本满足我县粮食作物生产需要。小麦的种植收获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从机耕、旋播、旋耕播种到机动喷雾农药、再到联合收割机收获,都是农业机械在大显身手。玉米机械化生产也在稳步推进之中,现在耕整地、覆膜播种都有相应的农业机械在发挥作用,玉米机械化中耕除草和机械收获也正在试验推广之中。在特色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引导和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我县的“大红袍凤椒”是获国家“原产地保护”绿色食品的特色经济作物,去年实施了以“花椒烘干机”为主的推广工作,今年花椒烘干机也被省上列入补贴目录,每台补贴1500元,截止目前共推广274台。今年又大力推广“花椒采收机具”,每台96元的花椒采摘器县财政补贴40元,截止目前共推广220台。这些机具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深受椒农欢迎,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城乡经济二元化、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等原因,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要富裕,就必须增加农民的现实收入,农业机械化一方面通过应用节本增效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另一方面也通过发展农机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生活宽裕的好日子、新生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在我县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农业产业发展专题规划”中以“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扩大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县今后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广大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由于相应农业机械的大量运用,使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产、运、销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改变了以往的人力畜力生产、肩挑背扛的运输的原始方式,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大大加快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3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标准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农村村容要整洁,就要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建设,农业机械化在这些方面的巨大作用无可替代,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减少沙尘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了农村最根本的耕地和水这两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效地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近年来推广的秸秆挤丝揉搓机就在这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我县的“畜牧强县”战略作出了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县地膜玉米面积逐年扩大,残膜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研制和引进推广残膜回收机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将为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发挥出巨大作用。还有农业机械在“退耕还林”、“绿色屏障”建设中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如机械挖坑、苗木运输、浇灌用水的抽取和运输,都有各种农业机械忙碌的身影。另外,在村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农业机械也承担着绝大部分建筑材料的运输任务。可以说农业机械的综合运用,大大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有效改观。

篇8

关键词:农机;推广项目;效益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80

近年来,新疆的农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牧业机械化。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农民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在农牧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牧机化技术推广项目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但是在农牧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质,因此在实际的农牧业机技术推广项目中,应该加强对农牧业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效益分析。

1 农机化推广项目的投入

在农牧业机械化技术项目的推广过程中,投入主要包括物质投入、资金投入和用工投入。资金投入,主要是在推广各种农牧机械化项目时投入的推广经费,包括宣传费用、购置机械的资金投入。对于新购置的机械和器具,在进行资金投入计算时应该包括折旧费,其中对于大型的机具,可以按照使用8a进行计算,而对于小型的机具,则按照6a进行计算。

物资投入,物资投入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1个环节,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2个点的生产环节的物资投入量、增减量和价值等,例如在生产环节投入的各种机械的作业费用、使用肥料的费用以及种子的购买播种费用等,还应该考虑到机械的日常维修费用和折旧费,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燃料费用等,测量2个点的生产环节物质投入量和灌水次数、灌水量和灌水费用等。

用工投入,主要是指在项目推广过程中的人工,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畜牧费用,对试验点和对照点的用工量以及增减量进行计算和对比。如果机械化作用的水平比较高,则相应的人工费用和畜工费用就比较低。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当地的用工费用和收入水平进行计算。

2 农牧机械化推广项目的效益分析

2.1 效益分析的原则

在农牧机械化推广项目的效益分析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原则、科学合理性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

可比性和全面性原则,就是对于农牧机械化推广项目的效益应该从全面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机项目在推广过程中,其实施的重点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是一样的,因此其具有不一样的建设目标。在选择效益分析的指标时,应该从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考虑,体现出效益分析的全面性。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农机化项目进行推广时,应该对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尽可能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具体的效益值,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对于一些效益类型不能使用数量方式来表示的,则应该进行定性分析,对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易采用量化数据表示的,则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因此在实际的效益分析过程中,应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式。

科学合理性原则,在进行推广项目的效益分析时,应该确保分析的科学合理性。对于指标的选择应该科学合理,应该结合农业生产,将农业、农机、经济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于完整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应该确保其具有相关性,并且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要有一定的层次,让人一目了然,才能科学的评价效益。

2.2 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效益测算

对于农机化推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效益测算,包括项目立项阶段的效益测算、实施阶段的效益计算和竣工阶段的效益评价。

项目立项阶段,就是根据现在已经有的技术能力、资源状况和计划投资的规模等对项目实施预计获得的效益进行测算,常用的测算方法包括无项目测算法和有项目测算法,测量项目在无项目实施和有项目实施2种情况下的财务数据,然后将两者相减,获得项目实施的效益。

项目实施阶段的效益分析,就是掌握项目实施的动态情况。对于农机化推广项目来说,实施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4a左右,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项目实施运行情况的掌握,了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实际效果,然后按照实际运行的效果对之前制定的方案进行适当修正。在项目实施阶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所有财政资金都应用在项目推广中。

竣工阶段的效益分析,就是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资金的使用效果,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验证项目的实施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

3 结语

农机化推广项目的效益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做好项目立项阶段的效益测算、实施阶段的效益计算和竣工阶段的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陆石海.项目带动推进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J].农机科技推广,2008(02):33.

[2]曹湛.农机化推广项目效益的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

48-51.

篇9

关键字:以色列;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以色列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

1.1 滴水灌溉技术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条件恶劣,但它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它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2个方面。以色列的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它先进的灌溉技术。以色列国内最重要的河流就是约旦河,以色列对约旦河的利用率十分高,但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约旦河的保护。由于本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以色列自1952~1963年,用了11a的时间,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把南部的水运送到北部的沙漠地区,使得水资源稀缺的以色列北部的农业发展得到有效的供给。为了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在农业灌溉中的流失,以色列充分利用本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发明了滴水灌溉技术。以色列的果园全部采用这项技术,农田中的大部分也采用了这一技术。滴水灌溉技术在以色列的高度推广,大大节约了以色列的农业用水,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大化。这一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很多干旱缺水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学习和引进这一技术,农业技术的输出也是以色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农业机械化和电子化

以色列为克服本国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高度重视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希伯来大学的农学院每年为以色列研发出很多先进的农业科技,以及输送大批的高水平的农业从业人员,为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色列的农业机械种类繁多,技术先进,较为常用的有拖拉机、摘棉机、地温测量器、病虫害预警机、挤奶机等。这些种类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率较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极快,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农业电子化方面,农业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联合研发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软件,在温室种植方面进行了应用,还将先进的农业电子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方面。以色列农作物收获无一不是机械化,包括棉桃采摘,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的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2]。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应用数量相对较低

农业机械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这一系列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机使用效率的低下,大量农机闲置浪费,而又有少部分的农机超负荷使用,使用期限严重缩短。农业机械的投资、研发和生产与农业生产脱节,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这不仅使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还占用了大量的农业投资,使本来就有限的农业投资变得更加微薄,从而影响到整个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整体较低

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程度较低,从而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较慢。同时,农业机械化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局限在春耕和秋收这2个环节,但由于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化,使得其他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挥。

2.3 农业机械柴油消耗不断增加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这必将导致我国柴油消耗的加大,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设备的老化、陈旧造成的,这与农业的绿色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国农机过去大都是小型的,而不少小型机的特点就是效率低、能耗高,同时还存在着排放超标的问题。如在我国农村量大面广的采用单缸柴油机的小型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等产品,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3]。

3 以色列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以色列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因地制宜的引进和吸收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及和使用,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该做到以下2点:

3.1 注重科技投入,积极研究开发适宜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改变我国以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比如:以色列的滴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等。在加大对外技术引进的同时,还更应该重视本国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对只有技术的专利保护[4]。

3.2 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普及农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

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同时农业科研机构还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实用性。他们把大量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使得以色列的农业机械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农业生产力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我国也应该加大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努力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相关性,应结合其他领域全面发展农业科技。

参考文献

[1] 黎海波.独具特色的以色列农业机械化(上)[J].国外农机,2006(1):21.

[2] 黎海波.独具特色的以色列农业机械化(下)[J].国外农机,2006(2):16.

[3] 刘向新,周亚立,翟超.我国农业机械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减排技术[J].农机化研究,2012(4):224-227.

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方向,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建设为引导,抓推广调结构,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发展,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不同县(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2.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主要农作物、特色农产品、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支撑作用。

3.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农机服务形式,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4.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加大对农机购置、使用和农机工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5.农机农艺结合,协调推进。将机械适应性作为制定农艺标准和作业规范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机和农艺技术协作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三)发展目标

到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5%。草食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年全市农机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工程。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引导作用,着力优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努力实现大中型机械和小型机械、动力机械和配套机械、粮食作业机械与其它农产品生产机械、川坝河谷和半山、高山区适用机械的协调持续增长。在徽成盆地和其它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加快推进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在“三江一水”沿岸的川坝河谷地区重点发展旱作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和设施农业设备,加快推广旱作节水灌溉和抗旱设备,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高半山地区加快实施“以机代牛推进行动”,重点发展轻便耐用、经济低耗的小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核桃、花椒、中药材、畜牧养殖、茶叶、油橄榄等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机械,力争实现特色农产品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

(二)实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工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不同层次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在徽成盆地确定1个市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力争示范面积每年达到1万亩。要坚持争取省上支持,市、县联办、多元投入的原则,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种植与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油菜收获、水稻机械作业、中药材收获、设施农业、废膜捡拾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装备实力和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农机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工程。大力推广实施“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油”机械化节能减排增效技术,积极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确定1个市级、3个县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示范区每年实施面积要达到3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养殖机械化,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废物循环利用。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促进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

(四)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育工程。强化各县区农机学校职能,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岗位轮训,强化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把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全面提高农机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每年培训农机实用人才120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广大农机手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实施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积极推进机耕道路、机修梯田、机具库棚、维修网点建设,切实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基础条件。按照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培训、质量监督等体系建设的需求,逐步改善农业机械化试验场地、办公场地、交通工具、设备仪器、试验示范装备等服务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装备先进、设施齐全、保障有力、服务完备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修造企业。

三、健全和完善支撑体系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力度,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机械、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化整合,逐步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作业服务队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基础,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农机销售维修、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从年开始争取每年扶持发展5个农机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作业经纪人(公司)等农机中介组织,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要加强农机作业、维修、销售市场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以农机推广装备建设、队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机推广条件,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落实工作措施。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机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加快农机安全检测线和农机事故处理设备建设,到年全市各县区基本配齐。持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争取推行农业机械免费管理惠农政策。

(四)加强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监管,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服务行为,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建设,在各县区设立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投诉站,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农机、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机制,开展农机联合执法、打假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五)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机市场流通体系,制定全市农机流通市场建设规划,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农机产品“三包”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两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产品种类和范围,重点扶持适合陇南实际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鼓励各县区财政实施农机具累加补贴,开展深松耕整地、保护性耕作、秸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二)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合理确定补贴产品种类、及时公布年度实施方案和补贴资金等,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将售后服务能力作为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标准。加强监管,及时受理农民投诉,严禁农机管理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严肃查处倒卖补贴指标和补贴产品、套取补贴资金和乱涨价、乱收费等违规行为。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机保险制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投保率,降低农机生产风险。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户的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购机信贷规模,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为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

(四)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规定,继续免征农机机耕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五、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