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管理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健康管理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

篇1

[关键词]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9-02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与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况,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径,规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识且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场潜力及最佳提供对象,最终为我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议与意见。

1.2 调查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1.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调查背景与目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自我的健康管理情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共22道题,数据输入时有多项选择,变量一共30个。

1.5 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知晓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筛选混杂变量,挑选有效变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分发问卷120份,实收回119份。学院分布情况表1。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即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对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仅有小部分人认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学生对“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仅61.7%的人赞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与维护。这说明:大家对健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未完全化为现实中的行动。逆向思维表明:健康管理产业和相关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健康管理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积极发挥作用。

2.2.3 学生对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知晓情况 超过一半的人仅是听过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师这个名词,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说明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社会知晓度还比较低,同时可以预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况

2.3.1 自我主动体检情况 仅41.4%的研究生是主动接受体检,剩余的皆为被动的听取学校的体检安排。在定期体检周期的认同上,认为周期应为6各月的(44.7%)与周期为1年(45.7%)的基本相当。仅有个别的人认为要超过两年再体检。

2.3.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72.9%的人认为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是神经症,主要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为高校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侧重点[2]。

2.3.3 运动锻炼情况 仅45.4%的在校研究生经常参加锻炼(每周≥3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偶尔锻炼或者几乎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活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势必对我校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效干预。

2.4 健康管理需求状况

2.4.1 接纳健康管理的出发点 接受或愿意购买健康服务的人群中,影响其接纳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风险(54.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医疗支出(39.2%)。而不愿意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分析显示:62.3%的人不购买健康管理多是缘于经济问题,同时作为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也是他们不选择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时间的选择 40.7%的人认为二三十时最适合购买健康管理服务,54.8%人认为四五十岁比较合适。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认为六七十岁以后比较合适。

2.4.3 服务机构的选择 61.3%的人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34.7%的人会选择去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费用的选择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资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间大约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应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归。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结果 以是否接受与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动接受体检的情况等为自变量,以P

Model:检验除常数项外所有的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P=0.000,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别是0.386和0.750,其含义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结果分析 专业背景不同,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有差异,医学、卫生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健康的知晓率偏高。听过健康管理、认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经济条件越好或者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接受此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实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针对这部分群体,学校或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恰当的、适宜的健康服务。

4 讨论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积极落实。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识。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实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学生对健康讲座的需求,建议校方邀请国内相关流行病及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具有个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及配套工具开发与构建适合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为大规模的学生健康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建立与高校大学生卫生相适应的健康管理的运行方式和体系,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 彭爱东.提高高校医务服务意识改进医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0,9.

[2] 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 管理 价值 问题 对策

一、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的积极价值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事业,需要高质的管理水平作为强大的后盾力量。因此,作为社会优质人力资源的培养阵营,高校必须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来保障高等教育的长久命脉。通过高效的管理工作,才能使管理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以便适应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1.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及时实现高等教育的管理目标

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成绩被学校及老师所重视,其毕业后,就业问题则备受重视。 然而,很多高校却过分看重这些问题,而严重忽略了其他问题的存在,致使高等教育管理呈现失衡状态。毕竟,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并非三言两语三令五申就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如此,高等教育管理才能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条件下拥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这样的教育管理才符合国家基本情况,符合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最终,高等教育的各项指标才能真正落实。

2.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全面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过程

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总体上的概念,其涵盖了很多内容,因为高等教育管理并非静止的过程。教育管理理念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去合理融入,管理模式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去革新,管理手段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符合时宜,管理方向需要在非静止状态下保持正确。这就说明,高等教育管理要有社会的动态发展接轨,形成时时互动的局面,即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 这样,高等教育管理对社会崭新的管理元素进行有效回应,必然能够形成更为科学可行的管理指标,使整个管理过程符合规范化合规化要求,不至于严重偏离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要求。

3.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培养更为优秀的社会人力资源

优质的社会人力资源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很多优质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积极响应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遵守学习纪律,遵守管理制度,为日后良好的职业道德夯实基础。可见,高校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就是学生管理学习管理,因此,一旦这项管理抓出实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得到有效巩固。最终,学生在毕业迈入社会后,就很有可能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所需的人才,为社会积累了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

4.强化高等教育管理,有利于更加快捷的追求高等教育成果

高等管理是在为教育成果服务,可以说,这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核心价值体现。 毕竟,如果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确定,管理手段合理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与时俱进,管理过程呈现规范化,那么,高等教育成果必然会水到渠成般的实现。这样,高等教育的积极价值必然引起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高等教育管理内容的多元化,管理工作目标的非单一化,才使得高等教育管理容易引发一些不足,制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做以认真谨慎的分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1.教育管理内容非常琐碎,影响教育管理质量

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制定各项预期目标,明确管理对象,落实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方法等等。所以,高等教育管理具备了纷繁的指标与流程。况且,每个管理目标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背景,经常出现非常琐碎的特征。一旦管理内容琐碎,很多工作往往会彼此耽误效率、质量,导致管理水平不是很高,无法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2.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目前,很多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逐渐下滑,他们经常犯下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归根结底,在于对工作性质没有清醒到位的认知,致使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态度都让人无法认同。另外,高等教育需要各项管理来共同推进,而每种管理工作都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做为有效指导,而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人员则少之又少。

3.师生关系存在紧张因素,成为高等教育的障碍

大学生作为年龄稍大的学生群体,其思想已经日趋成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会坚持自己的看法想法。同时,老师却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想法看法过于幼稚,而不能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师生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一旦师生关系紧张,就不利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推进,无形当中为高等教育管理设置了障碍。

4.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弊端,伤害案件经常出现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也形成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不良社会风气。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边缘,很容易被这些不良风气所侵蚀,导致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较低。有时,高校内经常出现不该发生的伤害案件甚至杀人案件。最终,高等教育管理的前进步履往往被较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所牵绊。

5.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尚需完善,应有作用未能全面发挥

任何管理都需要依赖较为系统完整的制度。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系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很多高等教育未能针对职业规划建立起必备的指导体系。同时,很多指导老师并非专业老师,其指导能力也非常有限,最终,并未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及时到位的帮助。

三、高等教育管理应当遵循的理念

既然是管理,必然在管理之前就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或者在管理过程中突发某些情况,影响高等教育的前进脚步。然而,我们要瓦解这些问题或突况时,首先要明确一下管理理念,确保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这样,才能对高等教育管理做出战略性调整,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管理质量。

1.尊重自身客观情况的管理理念

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结合文科理科界限、专业特点、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管理前的准备工作。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对自身的客观发展情况具备一个全面到位的了解,以此来做好铺垫,为教育管理搭建一个实事求是的平台,不过高的看待自身发展,亦不过低的看待自身发展。知晓自身发展弊端,才能更好的采取应对策略,保障管理成效。

2.全面满足与时俱进要求的理念

社会在变迁,教育体制也随着革新,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亦不能停滞不前,其必须相机而动,有所起色,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均衡发力,促进各种管理活动的齐头并进,否则,会无端延误管理步伐。当然,与时俱进理念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认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并且要具备良好心态,不能操之过急,确保高等教育实现循序渐进的加以推进。

3.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

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继续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教育管理的被管理对象主要也是学生。不难看出,教育及管理军事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具备成熟的心理,健全的性格,崇高的品质。这样,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毕竟,教育是为大学生服务的,教育管理也要为大学生服好务。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学生才会从内心认同教育管理,从而更加努力的汲取文化知识,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四、打破高等教育管理瓶颈有效策略

面对高等教育管理所遭遇的一些瓶颈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谨慎对待,秉持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多种得力对策,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1.科学界定高等教育管理内容,确保教育管理质量

首先,高校领导要认真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更加充实。如此,才能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毕竟,知识是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效指导。同时,具备了系统的教育管理知识,高校领导在安排管理工作任务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保障管理工作的均衡度及推进力度,最终不会割裂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其次,高校领导应当集合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向他们传达相关的指示。这样,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才能更加负责,革新原有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理念、手段,以此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榜样,促使高等教育管理长期任务具备良好的开端。

2.着力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稳步实现管理目标

首先,各项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要尽到应有的责任,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全面监督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不过关的工作人员,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训诫或再培训,直至辞退。毕竟,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员是无法胜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其更是无法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其次,各项管理工作负责人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应有的素质,通过个人的专业素质来更好的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比如,负责人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业管理知识比赛、鼓励工作人员自学等形式强化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

3.有效改善师生紧张关系,消除高等教育管理障碍

首先,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个版块,强化大学生对教育管理的认识,促使他们对教育管理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能够促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不是我行我素,想当然的坚持一些不正确不理性想法看法。大学生思想意识有所转变,才能为高等教育管理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其次,老师及管理者要学会照顾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对一些学生的想法看法予以肯定,对一些学生的看法想法要及时劝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看法想法。只有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平和的沟通态度,才能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和欣赏。所以,老师及管理者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4.严抓思想政治教育,尽力避免伤害案件发生

首先,老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以班会等其他形式进行讨论,以此来辨别认清不良社会风气及其后果。这样,学生会从讨论内容中很好的吸取教训,并及时对照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智的判断。一旦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所提升,他们在与人交往接触过程中,就会怀有一种友好谦卑的心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高校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往观。毕竟,宣传的力量能够使学生对思想觉悟提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能在心里留下影子,不会轻易的做出出格行为。

再次,学生也应当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以此来拓展自身的视野,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而不是被动的去投身思想觉悟。只有积极主动的去投身思想政治觉悟,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使自己具备理性思维,面对问题时才会妥善处理。

5.3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服好务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体系。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教育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专业的未来走向等因素来构建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高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老师专业的指导,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才能增强,他们对就业形势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不至于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就业效果。

五、结语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我们必须秉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拿处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此来破解问题,使高等教育管理成现出预期的效果,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2]董立平、潘懋元,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9):25-26

篇3

高校行政工作是每所学校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在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学校、学院与社会进行沟通和联系中更是发挥着桥梁与中介的作用。因此,作为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对行政管理工作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能力,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何谓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广义的来讲,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这一学科同时又是社会学、管理学的重要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之时,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一)传统管理时期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L.von施泰因首先提出“行政学”一词。1887年美国学者I.W.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的研究一文。1900年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主张。1926年美国学者L.D.怀特对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开始形成行政学的体系。早期行政学以研究政府行政效率和节省开支为目标,其内容包括: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实现组织系统化,工作方法程序化、机关事务计划化、工作要求标准化等,以达到权责分明,追求实效。

(二)科学管理时期

20――50年代由于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引进,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不断更新。许多行政学家根据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采用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小目标,并为实现每个目标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采用科学的办事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各项行政工作也能像工业生产流水作业一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为科学的兴起促使行政管理学转向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以及人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并注意激发人的积极因素。

(三)系统管理时期

从50年代起,行政管理有许多新的发展。许多行政管理学家把40年代以来出现的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用来研究行政管理同时由于行政管理涉及面愈来愈广,需要考虑的因素愈来愈多,需要把行政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几点看法

我国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专门把一定比例的编制留给行政管理人员。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水平。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需要每一位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教师深刻认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思考当前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接下来,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部分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不够。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地位较低,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高校中,教师和科研被放到重要的地位,而行政工作则被看成附属品,这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认同。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行政人员的待遇也相对偏低,再加上行政人员每天坐班,工作量又大,造成了许多工作人员不得不为了生活思考其他赚钱养家的出路,无法潜心研究工作,这极大的影响了高校的良好运转。

2.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相对于专职教师队伍来说存在着学历低、管理水平低、创新意识弱等问题,总体上来看,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还有部分行政人员是在引进优秀教师时,以安排家属的形式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的。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与高校发展日益要求的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之间差距加大。再加上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仅有的培训又缺乏针对性,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持续的提高能力。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深刻认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能力,首先要深刻认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服务功能,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只有认识到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对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增强行政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责任、服务的行政管理队伍。

2.切实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要求

在中学较高年级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不少学校改革学生管理体制的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对于形成学生积极创新的思维品质、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更有极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班级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才能发挥其特殊功效,达到上述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除了班主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有效地控制局势的能力外,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一、加强班集体的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自我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班干团队,能成为班级的核心,有效地促使班级成为有活动能力的集体,从而保证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要认真做好班干部的组织建设工作。首先,要选择好班干部,总的来说班干部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有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要有能够很好地协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矛盾和关系的能力。三是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能坚持原则。四是能以身作则,有模范作用。五是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一方面的特长。当然这些要求很难在一个学生身上全部具备,因而这些既是选用干部的条件,也可以作为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主要内容。

在组织和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为班干部的工作创设一个好的环境,让同学们积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形成踊跃争当班干部、为班集体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这样,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

二、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活动规则,班级就很难保持长期健康地发展,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任何活动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半途而废。这一点在学生自我管理中更为突出,因此班主任必须带领同学制定一套全面的可行的制度体系。制定制度一要注意以鼓励性为主,提高班干和同学的执行和遵守的主动性。二是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以便于班干和同学的执行和遵守。

三、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信心

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和同学在老师授意让其自我管理的时候,却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特别是自控力较弱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疑虑,这时老师要多鼓励,从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人格素养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等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其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战胜怯懦,努力担当起自我管理的任务。

四、及时处理偏差行为

中学生在一些是非观问题上还不够成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模糊价值观甚至是错误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一些偏差行为的产生。这种现象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也会有一些反映,对此,老师要引起高度重视,放手让学生管理,并不是老师不闻不问,相反,在实行学生管理时老师要更细心地予以关注,不仅要关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更要时时关注其管理过程,不让其偏离班级发展的方向,要加强对班级管理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对任何的不良现象都要注意防微杜渐,要防患于未然,否则,不仅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初衷不能实现,一旦形成不良班风,再想去纠正,那就很难了。所以,班主任要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管理中的偏差行为,并做好教育和补就工作。

五、做好准确恰当地评价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的一句准确恰当的评价,更会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评价机制的功能,对不好的现象要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克服,消除其根源和不良影响;对那些好现象,要大加赞扬,扩大其影响以利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对学生自我管理中提出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设想,即使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只要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其不断完善,不可简单否定,甚至嘲笑。否则,就达不到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真正目的。

篇5

一、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班主任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方式无疑是通过言教,但片面言教而忽视身教使管理失之于软的现象多有发生。有的班主任强调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在同事中搞不好团结,给自身的言教打了不小的折扣。言教以身教为基石,离开身教的言教是缺乏说服力的。班主任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发挥身教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在学校,班主任多承担着本班的教学任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教育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课讲的好,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威信,从而增强育人的力量,班级带得好,管理得当,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就自然融洽,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提高管理水平,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提高授课水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班主任同科任教师的关系

科任教师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也担负着管理学生的任务。班主任协调利用好这种管理力量,与教师一起形成管理整体,有助于推动班级管理的功效,因此班主任要协调好同科任教师的的关系,努力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遇到学生同科任教师产生矛盾,特别是当学生不满科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时,班主任应多做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多配合,保证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与科任教师共同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切忌当“孤家寡人”。

四、班主任同学校领导的关系

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讲是管理者,同时对校领导来讲又是被管理者,作为矛盾的同位一体,班主任大多数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但在处理同领导的关系中往往失当。如在各级劳动任务的分配,各项评比奖励,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等方面,班主任往往从班级局部利益出发,与校领导发生冲突,甚至发生顶撞领导行为,虽一时赢得了学生,但失去了领导的支持,当个别学生知错不改对抗班主任,班主任就会陷入无奈境地,最后得向学校“求援”。因此班主任为了班级管理的小局,必须首先服从大局维护学校领导的尊严。

五、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主要的教育管理者,构建两者之间协调默契的关系,十分重要。家长与班主任的心情一样,目的一样,都希望孩子好,但所处的立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不一致。通过经常家访,召开家长会,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对各科任教师的看法以及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意见;把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优缺点交代给家长,不要仅把缺点或错误告诉家长,引起家长对其子女的不满情绪,反过来,会激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满,事倍功半,要知道班主任通过学生家长对学生的鼓励,比直接鼓励更有效,但绝不是间接批评。互通信息,以便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方法,使家长、老师团结一心,共同奋进,为建成先进的班集体而努力。

篇6

关键词:相关方;管理;职业安全健康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一、引言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标准中将与组织(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个人或团体统称为相关方。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组织问分工与协作程度的提高,几乎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使用(聘用)相当数量的相关方人员来从事部分甚至大部分活动,有些情况下相关方作业人员的数量接近或超过生产经营单位的员工人数。这些活动包括工程与建筑施工、现场跟产、仓储、运输、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操作、维修与维护保养、保洁、绿化、餐饮服务等。

有资料显示,一年总共发生的可记录的伤害事故中,由相关方作业人员引起的事故占80%,相关方的事故率通常高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率,现实情况也表明,大多数事故与相关方从事的活动有关。

二、相关方管理的必要性

(一)相关方与安全生产

相关方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如果对相关的危险与风险控制不当,不仅影响到相关方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还会影响到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工作场所的破坏。因此,企业与相关方就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沟通,创造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并加强对其管理,是清除和降低伤亡事故,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搞好安全科研生产的关键。

(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中对相关方的要求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将对相关方的管理列为重要的方面,要求在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时,覆盖所有的活动、所有的设备设施和所有的人员,包括相关方的活动。对于组织所采购和使用的商品、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建立和保持程序,并把相关程序和要求传达给供应商和承包商。因此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三)国家法律法规对相关方管理的要求

相关方管理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第四十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三、相关方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分析

相关方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存在着重要的值得研究探讨的 问题。各企业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中,在相关方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对相关方缺少预评估:职责划分不清;忽视分包商管理;缺乏沟通与现场安全交底;现场监督与绩效评估不够等。

(一)对相关方缺少预评估

有些相关方规模小,固定雇用人员少,临时招募人员,培训不足,缺乏有技能的人力导致使用非熟练工人,相应能力欠缺;同时缺乏适任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安全措施难以保证。

(二)职责划分不清

企业主管部门与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作用、职责缺乏全面了解,签订的合同中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

(三)忽视分包商管理

有些项目多次转承包,企业主管部门与原相关方对分承包商的人员约束力都较弱,往往疏于管理或无法管理。

(四)缺乏沟通与现场安全交底

企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需要就现场的安全问题与相关方交换看法,并对相关方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但有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相关方只要按照其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即可,安全生产的责任在于相关方。相关方的安全管理与自己无关,只是相关方的事情。

因此,不与相关方充分地交底,将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如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告知相关方,并进行导入培训,告知相关方作业场所潜在的危险,相关方人员对作业场所的危险认知不足;对相关方的安全措施不进行评估以确认其实用性,风险控制措施不实。

(五)现场监督与绩效评估不够

企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把关不严,不能较好地履行现场安全监督 管理的职责,同时对相关方活动的安全绩效也做不到定期评估,提供反馈意见,促进相关方持续改进。

四、相关方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一)相关方管理的基本要求

(1)确认相关方具备所需能力。

(2)相关方活动应按与本企业相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进行管理。

(3)与相关方活动相关的危险应进行辨识,相关风险应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4)企业主管部门与相关方应相互了解双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并在合同或协议中予以明确。

(5)企业主管部门应确定对相关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监控的方 法,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相关方管理的基本类型

根据相关方所从事的工作特点与性质,可将相关方大致分为四大类:

(1)企业物资供应商或供货方;

(2)临时相关方,即临时从事指定任务的承包商,如厂房、建筑物、道路维护、维修等;

(3)长期相关方,即与企业生产经营有长期关系,全职或定期来从事与生产经营相关活动的人员,如其它企业跟产人员,设备、设施操作、维修人员,保洁工,绿化工以及餐饮服务人员等;

(4)重点项目承包商,指根据招标书所确定的来从事特定工作的承包商,如新、改、扩建项目施工承包商、工程建设、安装施工承包商等。

(三)相关方管理的基本内容

对于不同类型的相关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管理的基本内容都主要包括作业管理和绩效监测与测量两个方面。

(1)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进行相关方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作业管理,才能确保相关职责的履行与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实,促使相关方达到所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作业管理通常包括如下方面:

1)危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相关方应根据具体的作业活动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活动,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实施方案。

2)作业前的现场安全培训。相关方作业人员在开始作业前必须接受现场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说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告知作业活动相关的危险。

3)安全职责监督。企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必须安排对相关方活动的监控以确保相关方履行职责,如现场的安全控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等。

4)信息共享。共同作业管理,对与工作及工作区域相关的信息实行共享,向相关方说明他们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报告危险与伤害事故的方法。考虑限制区域,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为相关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措施。设置协调组织,协调管理现场作业安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监测与测量

对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进行监测与测量也是相关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监测与测量,规范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提供反馈意见,促进相关方不断提高,监测与测量可包括如下内容:

1)通过定期检查、调查事件与伤害事故、定期开会评估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等方式定期审查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2)反馈,如果相关方没有达到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企业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人员应与相关方探讨存在的缺陷,并与相关方一起解决相关问题。

3)报告事件、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要求相关方必须将所有的事件、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报告给现场相关人员和主管部门并制定纠正预措施。

(四)相关方管理的具体方法

(1)物资供应商或供货方的管理

在各项采购活动中,企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应向供应商或供货方 索要相关设备、材料的安全性能指标等数据信息;在采购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时,应向供应方和供货方索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对生产经营厂家的安全资质、产品安全认证进行审阅和查验。

(2)临时相关方的管理

对临时相关方的管理重点应考虑与相关方作业相关的标准工作程序。通常涉及工作许可如动火作业、起重机械、吊具索具等工具的使用,登高作业,手工搬动,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隔离与防护,现场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等。

(3)长期相关方的管理

长期相关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并将企业作为活动基地。因此,对长期相关方要采用与企业各单位相同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除了前面提到的通用管理要求外,对长期相关方的管理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在签订的合同中,应详细说明相关方应遵守的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所有要求。

2)长期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人员应与正式职工一样进行全面 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定培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3)长期相关方人员应包括在日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之中,所有人员都应按要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定期参加相关的职业病健康检查。

4) 长期相关方必须完全熟悉企业的应急救援与响应程序并参加 应急演练。

5)长期相关方的活动应作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一个部分,在安全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时应覆盖相关方的活动。

(4)重点项目承包商的管理

1)对承包商的选择应不仅基于其技术能力,还应尽可能地考虑其他重要因素,如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记录,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承包商高层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承诺等。

2)企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应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有关要求写入合同文本,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职业安全健康责任。

3)由企业主管部门和承包商代表共同组成现场安全领导小组,指定人员协调管理相关活动;主管部门组成检查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项目协调员之间应定期联系以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情况。

五、结束语

相关方管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要素,是影响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是实施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相关方的管理,是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控制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搞好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因此,要以融合理念、分清责任、整合方法、分类管理的角度,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中加强对相关方管理,确保相关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反观教育对社会管理、经济等各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政府要由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管理职能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职能。

中国对现代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维持。这种维持的方式是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按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教育的管理目标由原来的全面性管理转变成有选择性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成间接管理方式;由原来的过程管理转变成目标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成法律和行政共同管理的方式。在时间上,由原来的短期管理方式转变成长期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变成宏观管理。

如今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调整的时代;更是一个推动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教育管理在调整、改革、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中,寻找新问题和新事物进行理论研究,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并且在教育管理的改革实践中完善其理论,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服务。

二 现代教育管理的目的

素质教育阶段的教育管理目的是保证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有效地达到基础教育管理的目的,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现实,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改革教育管理思想

所谓现代教学意识,就是现代的教育观念,是人们对现代教育的管理问题上的看法。实际上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使基础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变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由此,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强化普及,淡化选拔,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素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便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研究和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调整办学管理目标

所谓现代公民意识,是人们对现代公民所享受的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及思想道德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只能对现代公民的意识进行彻底的研究,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认识和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才能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把应试教育转化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上来,在为了办好学校和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要端正思想,把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确立了现代公民意识,基础教育管理才能转移到保证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地把应试教育转变成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思想轨道上来。

三 向现代教育管理转变的途径

1.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针、制度、经费、人员、设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

实现教育管理主体这一职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因为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服务于管理职能的。目前在中国,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要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介入转变为宏观调控,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等;其管理手段则从单一的行政指令、政策转变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手段的相互结合。

2.管理部门

从中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观,也是转变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关键所在。基于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也要考虑到政府、学校与教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为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

3.制定规划

教育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发展越来越密切,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根据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计划来制定教育规划。

4.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以人为本;教师队伍;家长参与

小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其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可见,建立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学校文化,是每个小学管理者和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然而,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那么,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每个管理者应牢记的常识。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各方面还不成熟,心里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小学学校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灵呵护,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将学生的所需、所求当做自身要解决的任务来看,要切实做到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维护学生的利益。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情感和共识为基础,发挥了教师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约束自己、帮助他人,将约束寓于激励中,使教师在管理中得到尊敬和理解,有利于共同建立起良性的管理体制。

二、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建立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办学,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沿着科学、合法、有序的方向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民主平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校的管理中,领导对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态度要平易近人,要缩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但也不能纵容不合理行为的发生,杜绝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以民主作风进行管理,创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校园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和睦共处的氛围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心情愉悦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学校应实行以人为本的奖惩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将考核制度量化,使工作内容、目标、细节等方面都标准化;要将考核内容全面化、过程透明化和办法公开化,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校变得更有竞争力,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担负责任的重要意义,并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毕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学习的目标。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或者是统一学习优秀先进的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让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对学生日益增加的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最后,加强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考察,比如,讲公开课或者到其他学校与优秀教师进行学习进修和交流等等,这样对于学校的创新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更是学校创新管理的根本与前提。

另外,学校要想不断进步,就要聘用一些优秀的、有活力的年轻教师,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带动教学气氛,更能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学校创新管理的首要任务。

四、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在学生的全面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德育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这一庞大的力量队伍,使对学生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要及时进行学校规章制度的讲解,对孩子应养成怎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保证孩子接受并适应学校的教育。对于高年的学生,家长应敦促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里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对家长进行及时反馈,使教师与家长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间还可以进行定期交流,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进行经验探讨,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此外,学校应广开言路,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问题和学校管理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使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共同研究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学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是每个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我们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紧跟时展,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2).

篇9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人文关怀 缺失

幼儿园重视亲师沟通及获得家长认同等,幼儿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在家长,需建立良好沟通管道、增进亲师沟通管道多元化,以不同形式亲师联络方式(联络簿、网路、学习单、家长意见处理单……等)并透过推动亲职教育、专家讲座、教学观摩、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满意度与认同感,掌握市场需求、永续经营[1]。

一、幼儿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及分析

环境中的人文关怀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每一位幼儿拥有快乐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环境教育意识淡薄

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创设幼儿园人文环境,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仅仅是意识而已,不能以身作则创设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真正遇到了幼儿有问题需要解答、有困难需要帮助、有欢乐需要分享、有悲伤需要倾诉时,许多教师不知道热情相待、主动询问、耐心倾听。有时甚至还会取笑幼儿,无意中造成对幼儿心理上的伤害。

2.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关怀脱节

在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给予引导和帮助,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意愿。但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少教师高兴时对幼儿笑嘻嘻,不高兴时对幼儿表现出不耐烦。幼儿情绪不愉快时教师不能敏锐察觉和及时疏导。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关怀脱节,这种现象是受“重上课,轻其他”的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较多,比较重视以上课即教育活动的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中又比较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尽管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已经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和对幼儿的人文关怀纳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日程当中,并且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中,也有了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领域,但大多幼儿园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中,还是停留在对幼儿进行身体健康知识教育的层面上,而未能真正触及幼儿的心理健康,更没有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2]。

3.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对幼儿的影响

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教师的学习动机不高不纯,难以培养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情绪不稳定会迁怒于幼儿,使他们惧怕教师的脸色,增加焦虑感;教师缺乏自信心,会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行为冲动,会带给幼儿直观的不良品行;教师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幼儿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的发展产生长久不利的影响;教师缺乏爱心,会使幼儿讨厌集体生活,憎恨他人,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

二、幼儿园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对策

1.提升服务品质

幼儿园所面临园所特色、经营理念、市场竞争、师资认证的方式与证照制度的实施及教师福利待遇等相关因素的压力十分切确。这些严格的挑战,使得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必须反思在此冲击下,如何增加园所的竞争力、了解学童家长的需求,提供满意的服务以建立其忠诚度,便成为幼儿园经营致胜的关键,以达永续经营的目标,就诸多选择性行动方案而言,提升服务品质是足以扮演重要的解决问题之角色[3]。幼儿园主要顾客是幼儿,但主要影响者却是家长(因为幼儿还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有一定的看法与期许,面对如此开放的教育环境,幼儿园该如何提高教育服务品质,营造竞争优势,增进幼儿园效能,提供优质选择。

2.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

现今社会中,无论是营利单位、教育组织甚至是公务机关,都在追求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对于一般的营利单位,Cardozo便指出顾客满意度事企业成长的关键,也是企业应追求的目标;对于教育组织而言,廖锡聪也曾表示,满意度向来都是教育机构很重要的绩效指标,内容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于教育的期望;对公务机关而言,更是定期实施对一般民众之各类议题的满意度调查(例治安、施政等议题),由此得知,满意度的概念其实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而幼儿园的经营也不例外。

幼儿家长拥有选择学校的自由权利,自然会依据教育需求来选择拥有丰富资源与教育设备的幼儿园,突显其办学品质、教学专业与学习资源的重要性,若能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优质互动与正向连结关系,则可增进彼此的友善伙伴关系,提升幼儿学术知能表现和社会行为发展。家长对于幼儿园服务感到满意,除了家长会有再就读意愿及提升家长未来的再就读额度外,还会透过亲友推及口碑相传提升其他家长的就读意愿,故,如何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所忠诚度,已成为教育改革下幼教经营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最重要议题[4]。

3.承认幼儿班级中人的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教师、幼儿、家长是推动班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在推动班级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主持班级管理的领导工作,班级里的同事组织班级管理中的大小事务,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幼儿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是主要的实施者之一。这样,教师、幼儿、家长在不同的岗位中履行不同的职责,在不同的方面做着不同的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逐步完成班级管理的任务。

结论

总之,拥有一个幸福的、快乐的童年是每个人的权利,儿童时代的丰盈给予人们对于美好人性和美好自然的许多感受、认识、领悟和记忆。当我们的教育在呼唤回归幼儿童话的、梦想的、探索的生活世界的时候,我们应当为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游戏的童年做出一个教师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 幼儿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J]. 学周刊,2014,08:234.

[2]毛小英. 让人文精神之花绽放校园――也谈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J]. 学周刊,2013,32:204.

篇10

【关键词】  县级医院 医疗废物 管理处置 存在问题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病人诊治、检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环境的特殊污染源,其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医院感染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人从事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多年,现就县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中存在问题现状的看法提出以下几点。

        1 医护人员对疗废物管理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麻痹思想,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不善带来的的危害性。未将医疗废物视作危险废物对待,直接将部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使得病原体借助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繁殖更快,造成病毒的蔓延。

        2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落后

        国家规定医疗废物必须进行集中、焚烧处理,但绝大多数医院没有标准的焚烧设施,有的医院自设的焚烧炉,由于处理工艺简陋,焚烧不彻底,缺少除尘净化的环保设施,不能去有毒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而有的医院虽然设有标准的医疗废物焚烧炉,但由于运行成本过高,也只是形同摆设,以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处理不及时,或只处理临床医疗废物,其它部分当生活垃圾处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3 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所有县级医院都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为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制,并有专人负责,但非专职,并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思想上都能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执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人员配制、流程设计、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能落到实处,管理组织未真正发挥其监管者的作用。

        4 回收交接制度不严格

        医疗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应有详尽的交接手续,回收的医疗废物应当实行登管理,记录来源、名称、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资料保存3年。而目前有的医院存在登记不详实、漏登记、错登记甚至没有登记的情况,无明确的医疗废物管理处置各环节中的责任,存在流失隐患。

        5 分类收集管理不完善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施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现在多数医院把关不严,未严格按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标识将医疗废物以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而是混装收集,造成处置时的困难。

        6 包装、运送、储存存在及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