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就是法律赐予我们的武器,用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武器来保护我们,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严肃的惩罚!
据报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当涂县城几十家居民及企业单位被盗,每起盗窃案数额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发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办案人员奔波数月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竟是14个8至13岁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岁,组织“团伙”入室盗窃,是其“心血来潮”的招数。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个暑假,她一人就获取赃款近万元,还制定了开学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计划。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偷盗来的金银首饰等赃物竟坦然“笑纳”,不加追问。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所犯下的一点点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还有的竟是对孩子所给的赃物不加追问,就坦然“笑纳”。促使孩子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我们小学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识,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识也就有可能不会犯罪,可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弥天大罪。就如同给自己色彩斑斓的生命,增添了一笔污黑的颜色。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我们作为学生,总是要离开校园,来到这个社会打拼。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从小培养我们的法律知识,预防犯罪。
总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不能让别人来代替自己。
篇2
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误区表现在以下方面:(1)使命的错位——“高等教育”逐渐淡出大学发展的视野。由于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没有得到恰当的探讨和深入的理解,表象的发展代替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发展,迷失方向加上各种外部利益的诱惑,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失去了正确的方向。(2)价值追寻的错位——工具化追求而非自由追求成为大学发展的主导价值。以一种有偏差甚至错误的观念引导着高等教育发展,从而使高等教育发展失去合理的价值坐标。(3)发展主体的错位——机构的发展代替了人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对象的不明晰,导致认识的偏差,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明显有违高等教育发展的初衷。(4)发展文化的错位——适应性过度与引领性不足。高等教育应以其自身对知识的拥有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充当社会发展的引领者。(5)发展观念的错位——固守传统的质量标准而创新性不足。对传统质量标准的坚持容易让人们忽视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创新。
摘自《江苏高教》2013年第一期 李雪飞《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误区分析》
(1)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人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要求;是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2)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两者的共性与关联驱动。首先,在教育内涵与属性特征上两种教育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其次,职业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再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3)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衔接的路径选择。一是完善转学制度与提高学生质量;二是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学分互换进程;三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上的嫁接;四是组建学术型与“双师型”兼具的师资队伍。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三十一期 李作章《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导向与路径选择——基于文献的分析》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需要进行六种“跨界”:一是跨越教育与职业之界,二是跨越学校与企业之界,三是跨越学习与工作之界,四是跨越中职与高职之界,五是跨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界,六是跨越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界。这六种“跨界”中的“界”分别遵循不同的划分标准:第一种的标准是人的质量,第二种的标准是办学主体,第三种的标准是认知方法,第四种的标准是办学层次,第五种的标准是教育类型,第六种的标准是学科联系。所谓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是指研究者跨越与职业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个“定界”,探求它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规律,为职业教育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而跨越空间“定界”的研究(如跨越不同国家的研究、跨越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的研究)和跨越时间“定界”的研究(如跨越现在和过去的研究)实际上分别属于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不应将其纳入职业教育跨界研究的范畴。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三十六期 何应林,顾建军《职业教育跨界研究初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要中高职衔接,而且职业教育要有本科层次,甚至研究生层次。在我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往往与“专升本”联系起来。教育行政部门似乎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尚未作明确的思考与安排,其实,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意义在于:(1)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2)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3)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需要;(4)是因为本科层次高职已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存在。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而将技术本科层次的高职作为主体的原因是:(1)高职教育主要开展的是技术教育;(2)技术本科院校大多有职教的历史和经验,便于与高职衔接;(3)有利于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途径,一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二是要拓宽技术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三十一期 刘文华《技术本科: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生活本身比较复杂,带有文化特征、情境特征和个体特征,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对传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做出调整或改革。(1)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注意到文化的潜在影响。个体知识结构的建构、经验体系的组织和个人的倾向性在工作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个体参与社会文化衍生的目标导向活动下的认知产物。(2)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在情境中进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任何工作技能都带有情境性,所以技能的培养不是抽象的,而是要在工作情境中逐渐培养起来,单纯的知识学习并不能实现能力的迁移,真正的迁移能力要放在实践中培养。(3)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个体特性。任何工作都带有个体的痕迹和特征,职业教育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时就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存在,引导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工作知识和工作经验。
篇3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复方五指柑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稳定、可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Diamonsil 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7 nm,柱温30 ℃。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2.52~12.6 μg/mL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制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平均含量为1.686 mg/粒。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复方五指柑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Key words:compound Wuzhigan capsules;HPLC;berberine chloride;content determination
复方五指柑胶囊是在部颁标准收载品种复方五指柑片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处方由五指柑、功劳木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表、燥湿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风热感冒、痢疾等疾病,临床疗效较好。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处方中君药功劳木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
1 仪器与试药
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超声清洗器(KQ- 100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电子天平(德国)。复方五指柑胶囊(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批号为20030409、20030411、20030413),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13-200107,经归一法测得含量为99.998%)。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双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钻石)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7 nm,柱温30 ℃。在此条件下盐酸小檗碱与其他组分能达到基线分离,盐酸小檗碱对照品保留时间为11.00 min左右,色谱图见图1。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至恒重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盐酸小檗碱5 μg的溶液,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复方五指柑胶囊内容物,研细,取约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0)50 mL,称定重量,充分振摇后,超声处理(功率100 W,频率40 kHz)30 min,放冷,称定重量,用盐酸-甲醇(1∶100)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照柱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C]试验,精密量取滤液5 mL,加入氧化铝柱(内径约9 mm,中性氧化铝5 g,湿法上柱,用乙醇30 mL预洗)上,用30 mL乙醇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 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1-4]。
2.4 空白试验
取处方量的药材(不含功劳木),依法制成阴性对照品溶液,按前法进行测定。结果未检出盐酸小檗碱峰,故可确定处方中其他药材成分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不产生干扰,见图1。
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至恒重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3.15 mg,置于100 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其浓度为31.5 μg/mL,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量取该储备液4、8、12、16、20 mL至50 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浓度分别为2.52、5.04、7.56、10.08、12.6 μg/mL,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对照品溶液10 μL注入色谱仪,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进行回归,绘制标准曲线,得盐酸小檗碱的回归方程为:Y=54 808.2X-10 273.6,r=0.999 8,表明盐酸小檗碱在2.52~12.6 μ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依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测定,连续进样5次,每次10 μL,测定峰面积,结果分别为290 854、290 682、289 990、287 664、292 657,平均峰面积为290 369.4, RSD=0.62%。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7 重复性试验
取5份同一批号样品,依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测定,每次10 μL,测定峰面积,含量分别为0.274%、0.265%、0.273%、0.271%、0.277%,平均含量为0.272%,RSD=1.64%。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分别在0、1、2、3、4、5、6、7、8 h进行测定,每次进样10 μL,比较峰面积,结果分别为287 882、294 712、293 151、288 945、295 062、294 328、301 690、293 207、292 426。平均峰面积为293 489.2,RSD=1.27%。结果表明,样品制备后8 h内测定,结果均稳定,故应在8 h内完成测定。
2.9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同一批号已知含量的复方五指柑胶囊内容物5份,按比例添加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表1 盐酸小檗碱回收率试验结果(略)
2.10 样品测定
取3批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每份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含量。结果3批平均值为1.686 mg/粒。见表2。表2 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结果在265、347 nm波长处均有吸收,但用265 nm波长测定时有一定干扰,故采用347 nm波长检测,基线平稳,图谱杂质干扰少,重现性好。
3.2 流动相的选择
曾采用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0∶60)、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70)为流动相进行试验,结果后者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色谱峰与其他杂质峰完全分开,达到基线分离且峰形较好,保留时间11 min左右,效果最好。
3.3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
采用正交试验法比较了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溶媒对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以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五指柑胶囊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盐酸-甲醇(1∶100),室温,超声提取30 min。
本试验所用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五指柑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47,525.
[2] 吕 琳,朱宇明,司云珊,等.HPLC法测定荡涤灵(冲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J].中草药,2000,31(1):28.
[3] 孙文基,高 海,康阿龙.心肌炎片中黄连素的HPLC法测定[J].中成药, 1995,17(11):11.
篇4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教材编排设计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
问: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内容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
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问:提高德育实效性一直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编教材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教材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力图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问: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教材编写上是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
篇5
【关键词】法治素养 高中政治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37-02
法治素养培育是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是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正在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更加有必要加强公民尤其是高中生的法治教育,所以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思想政治课学科,也符合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一、培育高中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
(一)法治素养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学生马上要步入成年,走入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其法治素养高不高,法律观念强不强,是不是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培育高中生的法治素养,加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尊法守法,形成科学完善的法治思维,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法治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不能缺少法治素养,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和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强弱密切相关。所以,切实提高和增强高中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担负的重任不言而喻。培养出知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的学生,是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开展中学生法治教育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初级课程。高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制度,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国策、改革开放等基础理论,然后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高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外交原则和依法治国的理念,然后结合政治生活的道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高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正确认识世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总结出如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提炼法治教育内容
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深入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将教材中分散的法治教育内容集中化、系统化。如教师在讲解“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这节课时,可以将劳动者的权利这块内容拆分成若干个环环相扣、逻辑相关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我国劳动者权利包括哪些?为什么劳动者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如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利?然后教师在讲解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自然地引入劳动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对劳动法的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树立劳动者权利应受法律保护的观念。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知识横向联系、纵向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很少,大部分是有关成年人权利义务、法律保护的法律知识。针对这个情况,教师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未成年人法律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将法治理念融入学生生活。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善于加工处理涉及的法律素材,将抽象的法律素材具体化,从而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中正确地认识法律,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勤于思辨,引导他们提出自己关于法律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不法观念的抵抗力,使学生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将法治教育与育人有机融合。比如教师在教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我和朋友们在商场购物,我的朋友选中了一件裙子,付款时,服装店老板提出‘如果你们不需要开发票,那我可以给你八折,如果要开发票就不能打折’,假如你是我这位朋友,你会怎么办,发票开不开?”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会明白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该索要发票,而少数学生会认为可以不开发票,还能享受优惠。这时教师可以将与依法纳税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入进来,让学生明白索要发票合理合法,一方面可以保障自身权益,一方面是在帮助国家增加税收,使他们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守法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要自觉监督其他公民的纳税行为。通过生活案例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律监督意识。
此外,创设情境时问题的设计应该符合法律严谨、科学的特点。法律内容比较抽象,概括性强,比较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认识水平的情境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公司的经营”这节内容时,先问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理想是自己创业,非常喜欢看各种创业故事,但是对于企业的创建、经营、管理以及股权等概念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情况,挑选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最初成功,最后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最终导致创业失败,自己也锒铛入狱的故事,并根据此故事提出问题:“这个大学生为什么创业会失败?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学生热情高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得出结论: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经营者一定要合法经营、合法管理、依法行使权利。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在交流讨论中领悟“法”的意义,加深了对法治意义的理解。
(三)课外延伸课堂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教师可在课外开发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课程,通过拓展、整合、构建,将学生所学的相关法律知识有机串联起来,拓展学生法治思维的广度和能力。可以在课外进行法治主题教育,如刑法、劳动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将课堂内容与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还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故事表演、法治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课外拓展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法治教育效果。
篇6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机制
青少年正处于心智不成熟的时期,也正是叛逆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特别重要,这样能使初中生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应有的法律意识。本文将以实际教学为例,探索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使初中生提升道德品行,并建立基本的法制观念[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一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而法律又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和法治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所以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抵制不良价值观,远离违纪违法行为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南。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对道德和法律的内容只是浅显的讲解,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对道德和法治的内容展开深入讲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一)将生活融入课堂,创新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必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说生活是教学内容的源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若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与时代同进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总结符合教学目的的理论知识,使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约束性和行为规范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道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下功夫,以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为参考内容,将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的场景搬到课堂。此外,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大创新力度,用身边的故事和案例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如,在讲授有关学生成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工作状态,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二)合理利用提问,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提问是学生研究问题的源泉和动力,可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作为问题提出者,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认真设置符合教学目标并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并设置相应的情境,使问题具体且贴近实际。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分组调查本校七年级学生早餐后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以此作为探究活动的内容。然后在课上进行总结并提问“经过调查大部分班级的食堂卫生管理是相似的,但效果都不理想,那么该如何完善食堂卫生制度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规则,并评价其他学生制定规则的合理性及可执行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较多需要探究性内容,教师要注意挖掘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2]。
(三)注重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包容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和弱点,耐心指导。比如,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网络改变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用网络都在做什么,然后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告诉学生,有效地引起学生共鸣,接着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热烈的讨论,总结正确运用网络的做法,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这样既提升了师生的互动效果,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建构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
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还需要关注教学评价,建构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鉴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道德素养的发展,所以评价内容需多元化,应当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思维发展等因素纳入评价内容中。同时,教师还要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便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只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践行正确的评价方法,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篇7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情感教育
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师生关系与个别师生冲突问题的严重性,为改善师生关系及不和谐课堂,已经开始进行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究。教师情感教育成为人们的新理念,情感教育也理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模式,而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爱学、亲和身教的好习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未来发展有奠基意义。21世纪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时代要求与课程标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乐学的环境,在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够丰富自身的情感,塑造自己的心灵。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教师情感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了任课教师的经济生活情感经历、政治生活情感体验、哲学生活情感感悟及文化生活情感印象等知识,可以结合教师情感教育将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理想信念为支撑,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学[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是思想政治教师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情感教育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时政热点展开阐述,所以教师情感教育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这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既能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其自身政治参与的情感教育意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可以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从而促进其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教师情感教育渗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推动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创新,在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教师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升华教师情感教育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教师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教师情感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思想政治课程对教师情感教育的要求,教师情感教育可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观点,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使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并生的关系,从而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牢记在心。
(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情感教育主要表现为人与人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思想政治课研究的两大对象,故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是多学科性及综合性强,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学包含教师情感教育因素,且教师情感教育因素不断穿插其中并贯彻到底,这两者联系比较紧密[2]。例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教师情感教育问题必须考虑的因素,这种思考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所以,教师在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渗透教师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渗透教师情感教育除了可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让其建立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在渗透教师情感教育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平心而论,教师是人不是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历程中难免有缺点、犯错误。况且,教师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学生、众多的教育现象,对个别问题学生或突发事件可能会处理不当,但师生交流互动的前提是学生要尊重教师。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2020年7月师要充分重视师生情感教育的因素,课堂教学中要以情达理、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课堂内外及日常德育工作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教师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自身的道德情感与责任担当唤起学生的道德追求与尊师境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心与由衷的期望,是一种秉承修养,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新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定位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特殊的功效与任重道远的使命,因为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包括思想认识与道德修养,兼具智育和德育,既立德又树人。四本教材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序展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源于生活,指导生活”,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点燃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政治认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争朝夕,不服韶华,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对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好的启迪,各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要树立“大政治”的观念,突破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局限,适度拓展教学素材,要带着情感、融入社会、走进生活,用学生的语言讲学生的故事,从学生的角度把理论说教变成现实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师生情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渗透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尤其是必修3)中涉及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和合理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品质、“诚信为本、承诺是金”的做人底线等情感教育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品质和人生信念。
三、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延伸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渗透情感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本教学内容虽然较广泛,但程度不深,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同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涉及的生活常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有利于教师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讲授点滴感悟及肺腑之言。例如,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商品的价值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借景抒情”,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品牌手机荒废学生学业”的部分现象教育学生不能爱慕虚荣,要求真务实。在学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教师可以结合党的十以来的典型反腐案例,引导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义之财不可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师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习特点,恰当地利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师情感教育素材,并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学习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理解得更加深刻,进而实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及报效祖国意识的树人目标。
(二)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理念随着人类活动与大自然间关系的日益密切,以及人与环境局部冲突问题的日益严重,其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情感教育的主要努力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思想政治添加了文化生活内容,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了解与学习,加深了对大自然与人的生活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到自然情感教育会受到人文社会实践的影响。目前,人们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解决生态文明破坏及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人类在受到洪水的袭击时,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作用。人类活动会对大自然产生影响,同样人类活动也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所以人类为了共同的命运,想要生存发展就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反之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篇8
1、坚持依法治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社会影响深远。教师要带头尊法守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科技信息时代,不学习就会落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3、 将“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素质教育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
4、让学生学习、实践中去感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 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教师同样如此。
以xx为首的新一届政府,求真务实,成为一种作风,从上到下都一样。前天的会议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教委领导以及学校领导,亲自抓课堂教学,关注教学目标。中学也这样。中学在本学年度的工作重点是:提升教师的四种能力:从课标中选择具体目标的能力,课时目标的建设能力,重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我觉得研究一节课,除了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与手段,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
上好一节课的步骤:
1、 把各个版本的教材拿来分析,如浙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因为每个版本关注点不同,设计不一样,比较异同。
2、 做好前测,学生已经掌握了那些,那些是重点学习的。
3、 学习其他人的不同的教学设计,根据情况取舍。
篇9
校园文化的内涵的探究,应该从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和作用入手。校园文化是属于社会亚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当下我国的社会文化是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向前发展的。如果把社会文化看作一个大的集合,那么校园文化则是组成这个集合的一个重要元素。那么,校园文化的目标应该和社会文化保持一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发挥校园文化推动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作用。当然,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是存在互动性的,社会文化必然也作用于校园文化,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只有和谐的社会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的必要性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从文化对象的视角分析,校园文化营造的是和谐文明的全局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合学校的党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辅助,在长期的学习,生活,科研,管理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全局文化氛围。要营造出和谐文明的这种校园文化的全局氛围,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灌输到每个对象中去。
(二)从文化内容上的视角分析,校园文化体现的是社会的时代特征
校园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详细地划分是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包括了大学办学理念、大学制度、学术氛围、价值观念、学风校风、文化活动的文化氛围内容和校园建筑、校园公共设施、硬件设施的物化形态内容。大学精神必须在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前提下,体现各个大学的校园特色。所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然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大学生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分别从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直接反映出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显著的标志,通过外在的形式展现出的是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透过校园物质文化,可以感悟出大学的精神。这样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在传承校园传统和特色的同时,也要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
(三)从文化目的的视角分析,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坚持“以文教化”的本义,大学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追求真、善、美,从而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认识。通过对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思想的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融合教育的有效路径
(二)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道德教育
1.校园文化中每一个成员的爱国教育不能放松。
校园文化的构成群体包括在校大学生、教师以及党政人员和管理人员。首先,大学生的爱国教育的任务不能全部交给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部分大学仅靠大一大二的四门相关思政课来灌输爱国意识,并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往往大学生们只是带着修满必要的学分的目的,参与到这些课程以及最终的考试中去。所以,要把爱国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现在许多大学成立的国旗班,都有很好的爱国教育成效。但是,这些国旗班人才的选拔往往是受到身高、成绩的限制,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制定一个合理国旗班的轮次制度,而不仅仅是为了表面工程,一味地追求身高的统一和成绩的高要求。只有通过这些直观的爱国活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当代大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其次,作为教师、学校的党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爱国教育工作也不容忽视。可以定期组织这些教职工开展有关爱国内容的座谈会或者演讲比赛。现在的大学里,不可否认的是存在一些教师或者学校工作人员的爱国意识还不如在校的大学生们。更有甚者,还有教师在课堂上宣传不爱国的负能量,直接影响到所教学生们的意识判断能力。
2.提高教职人员的敬业修养,树立大学生的正确职业观。
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工作,这一定是不容忽视的。要建立详细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考察系统,可以把他们的工作进行量化。当然,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往往选择的工作可能和自己预想的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寻求更好的出路,是他们大部分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既然选择了工作,那么就必须认真对待,这就需要良好的敬业品质。这也是现在大学校园文化所要强化的品质。在学生担任学校的一些职务或者社团成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敬业态度。必须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自己担任的每一项工作,才能维持学校的社团工作或者是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
3.把诚信、友善融入到学校的校风校纪。
诚信乃立身之本,许多高校开始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记录,这也就硬性的制约了学生们的不诚信的行为。对于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作弊行为,高校绝对不可以纵容。另外,学校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友善的前提。这样,才有利于融洽的、和谐的交际氛围的营造。友善的培养还可以从校园的公益事业中进行。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只是去某个单位或某个社区走个过场的表面形象工程。公益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在助人、奉献中亲身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从行动上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要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原则
1.我们要在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前提下建立“法治”校园。
国外的很多大学在“自由”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美国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自由的氛围,各种思想、行为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和谐因素。美国校园的暴力、吸毒等案件发生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我们中国的大学来说,自由并不等于完全放纵,自由是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的。在各所大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社团活动开展的时候,必须定期对这些社团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不仅仅是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强化学习校纪校规,平时的抽查性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一切涉及到校园群体利益的制度的制定一定要遵循“平等、公正”的原则。
如果学校都有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以后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又该怎么追求“平等、公正”。对于学校来说,对于每一个专业的态度应该保持“平等、公正”的,体现在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和学生相关的“平等、公正”莫过于奖学金的设置和学生干部的选拨这些活动。这些活动过程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并保证过程的透明化和结果的公开化。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必须在工作和教学中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学校就需要对老师的教职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环节,确保教师在整个校园中的先进性。
3.把“法治”融入到制度文化的建设,维护校园安定、和谐的秩序。
当今是个网络时代,网络的及时性和传播平台的多样性,使得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校园文化中的网络管理的制度的完善。尤其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一词,必然也需要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对于校园中的信息平台的信息,要有严格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保障,才能更好的整合多媒体资源。在遵循法治的原则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融汇到一系列具体的网上教育活动中。譬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各种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宣传;借助现在的微信、人人网站建设心理咨询平台,能够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在学校的主页网站上设立校长信箱、学校管理建议信箱等形式,让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随时提出自己对学校各项工作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这些具体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师生中得到内化。
(三)就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方面,大学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共同目标
1.大学精神紧密和“中国梦”联系起来。
大学校园里涌动着都是社会上最新鲜、最活力的血液,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校园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紧紧和提出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在大学精神的不断灌输下,可以寻求校园里的“青春榜样”。从校园里身边的榜样人物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青春榜样”的推行,可以从一个人影响到一个班级,进而影响到一个学院后院系之间相互学习,就有利于校园文化中积极因素的凝聚。坚持把“青春榜样”文化纳入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统筹规划,精心谋划,全力保障,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部门协作联动的“青春榜样”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当然,校园里的“青春榜样”可以结合社会上的“最美现象”一起在校园文化中推行,从校园和社会两方面给予校园群体的正确价值观的判断。而且,不能单单只是认为这些朋辈教育只是针对于校园主体大学生进行教育,在校的教职工人员也是受教育者。只有教师们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总体目标,才能保证主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渗透。
篇10
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形象塑造。一是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部署全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二是召开动员大会,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召开了全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参加的师德建设动员大会,校长做了动员讲话。为促进师德建设活动有效开展,聘请了优秀家长为学校的师德监督员,颁发了聘书。会上,校长与教师签定了师德建设责任书。通过动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观念,使校级领导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班子成员能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讲廉正,增强了服务意识。全体教师能心中装着学生,想着家长,关注社会。使广大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树立了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的师德观。
二、组织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根据学校师德建设活动方案,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教师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学习师德先进人物孟二东一生淡薄名利,一心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三、开展活动,感悟师表形象。
在师德活动中,我们按照教育局、中心校的安排部署,设立了举报箱,公开了举报电话。要求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对学生微笑,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学生交谈,每一个孩子学生都能和老师平等地对话;帮学生明理,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辨别善恶美丑;教学生求知,能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尊重学生的意志,张扬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机会,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学生着想,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上一篇:脊柱术后康复训练
- 下一篇: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