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认识风险
相当多的企业认为开设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客户就会主动打电话来联系洽谈业务。而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要比企业网站大很多,而不是开始企业网站展示企业品牌和产品这么简单,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是营销,但电子商务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且通过供应链已经影响到企业的采购,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不光是要求建设好电子商务前台系统,即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界面:客户浏览、查询、下单等;挑战最大的实际上是企业后台系统的建设,即涉及到的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建设。后台系统建设时企业电子商务前台建设的信息来源和自动、高效的基础,能最大化支持企业前台电子商务;同时,也是对前台反应的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支撑。当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的,既不要固化原有的模式;也不要片面夸大电子商务的好处,忽视电子商务的客观性和企业的实际。
2人才风险
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多集聚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里,传统制造业一直处于人才匮乏状态,加上企业本身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本地化策略也很难实施,因此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极大的人才风险。制造业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人才为本,用待遇留人、引人,用感情聚人,用事业激励人,有效预防人才流失;同时,加强人才培养,还要主动出击,到跨国企业、国外去搜寻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才。
3业务重组风险
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如果简单理解为利用电子手段从事产品营销和销售就显得过于简单了。电子商务不仅仅涉及网络采购和订单处理,还涉及到需求导向的企业内外更深层次的变革,即业务重组。但业务重组充满了困难和风险。首先需要对原有业务流程中不适应需求的部分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改造”存在风险,可能因为触犯部分人的个人利益或没有合适的人才能支撑改造后的业务导致重组业务失败。因此很多人形容这是现象为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找死。
4数据处理风险
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在电子商务的开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信息过滥、信息失真、信息挖掘不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困难。且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中的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直接决定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效果。因此,企业内部、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就很有必要,将企业转型为一个学习型企业。目标一致,充分挖掘数据中的关键重要数据,发挥各环节处理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虚假信息、失真信息带来较大的损失。
5信息安全与信用风险
开展电子商务面临技术和信用等安全问题。交易安全、认证技术、数据加密、资金网上转移等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用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用不好,加上我国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天生的不信任感,导致整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信用危机。现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最大限度的客服信用风险,将诚信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中。尤其是电子商务消费者最关注的售后服务、付款保障和退换货等。
二西部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规划优先、加强企业电子商务顶层设计
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路径,以及存在的风险,我国制造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信息化规划,详细规划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产品网络销售等项目,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并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最终实现企业核心业务快速发展,能在全球业务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人才为本,优化制造业组织结构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首先是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其次是硕士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类人才本身就极度缺乏,且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这类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因此,多数制造业企业需要自己挑选一定的人才培养,或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并依据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流程和业务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和优化。
3构建网络营销体系,形成企业供应链
联盟以企业产品营销为入口,形成企业营销体系,并将企业营销体系通过与供应链融合,形成供应链联盟,并最终形成网络营销竞争力。
4柔性制造,优化或重组制造业
业务和流程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消费模式,制造业需要对其业务进行柔性改造、优化甚至是重组其业务和流程,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变革与企业参与的供应链息息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基于信息化变革的供应链联盟;并依据电子商务前后台信息流动需求进行优化和重组业务和流程。降低获取信息成本,创造更多企业利益。
5深度挖掘,建立行业
企业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内外数据的集聚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依据自身在供应链的地位建立符合自身及合作伙伴需要的数据中心,并深度挖掘行业、企业以及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6重视安全
加强信用管理采用电子商务成熟技术,建立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同时,积极参与政府或电子商务平台主导的企业、消费者信用管理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篇2
>> 深化企业PDM应用 打造航天企业协同研制平台 基于PDM系统平台的Top―Down协同设计研究 PDM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PDM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实施 PDM在制造企业的实施 浅谈PDM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PDM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PDM集成技术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论工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在某军工企业的应用 管理会计工具在军工企业中的运用探讨 企业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与协同共享平台的建设 浅析OA协同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大型军工电子企业的物料管理研究 协同PDM技术的ERP成本控制的探讨 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质量成本管理在军工产品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协同理论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运用研究 西安泰富西玛电机公司Extech PDM / CAPP协同管理平台成功运行 创建企业实用的PDM系统 PDM实施在中国的最佳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张晓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8):8386.
[6]王波兴,王波.构筑以Windchill为基础的PDM平台[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8):1619.
[7]范文慧,葛正宇,何山,等.基于Windchill的PDM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9):715719.
[8]乔生红.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中小企业PDM系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篇3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重要性
0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它的发展水平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供应链管理是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终实现销售的全过程,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消费者及物流等相关的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最大效益。未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否获胜,就在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否建立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共赢。所以,在制造业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是其提高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研究它具有实际意义和战略作用。
1 实施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在适应全球化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竞争力,必然要选择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它是从发挥供应链最大效益的角度,对企业所有节点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注重汇总信息资料、对市场快速反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等。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与采购信息的公开化,使得销售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也改变了企业原来的采购、销售模式,原来的采购部门实现了从完全控制成本到创造新利润的转变,减少了原来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使企业的成本在行业里得到降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实现了企业对企业(B2B)的形式,同时我国制造业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反应其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营业绩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在供应链上消耗了大量成本,无法将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失控,造成利润降低、成本增加。
我国的制造业要想与国际接轨,适应发展的潮流,就必须要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制造业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解决企业以下问题:第一,精简机构减少冗员,降低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第二,减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投入,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将有效资源集中,开展研发和销售工作,或进行企业重组、兼并,实现企业迅速扩张。
2 供应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才真正关注供应链管理,它与工业化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的。早期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注重的是其操作效率,包括供应链的组成和财务、多级库存等方面,而近期是从战略角度去研究其管理体系,注重的是参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供应链的简单连接问题。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但相关管理思想早就形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当时制造业非常落后,完全没有供应链的概念。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关心的是扩建厂房、更新设备、技术改造等,企业的产能不是取决于销售量,而是根据原材料的供给情况。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国经济开始起步,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企业越来越注重将内部资源有效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渐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在市场需求拉动、刺激下,企业开始对日常经营管理加以控制。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初期以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日益繁荣,许多商品开始逐渐过剩,如何控制成本渐渐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得不思考怎样从原材料供给——生产制造——销售全过程加以管理控制,以便使企业整体效益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真正意义上对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开始,过去的关注只是停留在材料供给——生产制造这一层面,注重的是: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降低成本费用、保证质量等问题,缺乏对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把控,更谈不上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随着国外大企业的不断涌入,许多企业从观念和经营管理上开始追求供应链管理,但由于对供应链管理的生疏,许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存在问题。
3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问题
3.1企业注重竞争意识,缺乏合作意识
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既是竞争关系,又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它们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而许多企业却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关系,仅仅当成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合作关系。有些制造企业进行采购时,把供货方完全当成竞争对手,在进行谈判时双方把焦点放在价格上,尽量使供货商做出最大的让利。实际上要想建立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实现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共赢,只谈竞争而丧失合作基础,最终还是企业自身收到损失。
3.2应链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中应用的还不到位,其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企业片面强调下游的重要性,与供应链下游密切联系,而忽视了供应链上游材料供应商的重要性,不愿同上游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同上游供应商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原材料市场发生动荡供不应求时,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会增加,同时企业需要增加库存量,库存费用也会增加,如果供货受到影响,就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从而做出快速反应,这也必然给下游的销售和客户服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3.3供应链管理缺乏需求驱动
需求驱动型的供应链管理最明显的优势是因需定产,有效降低库存成本。这样的供应链建立后,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及时应对,无论是对商品个性化的追求,还是产量的不确定性,都能快速反应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其真正的核心价值。我国的制造业一方面受到计划经济长期影响,注重生产忽视流通,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研究起步晚,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终端客户缺乏重视,特别是没有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产量,所以我国制造业没有建立起需求型的供应链管理。
据有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急需准确掌握市场需求,还希望能与消费者沟通,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态,但最终许多企业把重心还是放在生产制造上,没有真正做到因需定产,造成产能过剩。实际上真正能够做到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年产量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还是依据年初的预测计划模式,造成供应链缺少弹性。
3.4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发展对策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开始,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直到实现最终的销售交易,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特性真正变革企业各项流程,使得各节点的企业都具备自我适应的能力,都能有效处理信息流和物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3.4.1提高企业的协同力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协作,对制造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业务之间进行整合。通过建立跨部门、业务的客户团队进行企业内部协作,确保企业内部上下一心面对市场需求,该团队需要拥有企业内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市场营销、财务、采购、库管等专业人才。其次是开展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协作,通过信息技术创建一个企业间协作的平台,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信息共享,最终目标是实现动态的企业供应链联盟。我国制造业企业以往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运用的是包括仓储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等比较独立的专业系统,如果继续使用这些不同的软件系统来组合管理企业,必将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这就需要对这些不同的专业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例如采用以ERP为核心,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两个模块集成的ERP软件。
3.4.2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做好供应链管理必不可少的要注重物流管理,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就是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适应性进行物流管理,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采购计划,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做好库管工作,提高物资的供应效率。除此以外,在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时,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密切相连的整体。这其中密不可分的就是生产系统的设计,供应链管理要求对产品制造过程,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又要考虑到产品的成本和服务。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范围扩大了,把生产系统运行的企业内部因素和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联系在一起,所以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是整个企业运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3.4.3提高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水平
衡量供应链管理的最终价值,就在于是否满足终端用户需求,追求需求驱动的思维方式,不但对供应链上的制造商有重要作用,对供应链上的分销商也是意义重大。所以供应链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客户需求的了解和预测,那么要想提高需求预测水平,就必然要对分销渠道进行改革。
三星公司曾经为了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上的灵活性,在全世界为其手机业务寻找地区级商,实现分销渠道的扁平化。同样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也是实现分销渠道改革的另一种方式。在我国比较典型的就是京东商城,该公司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用户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涵盖了强大的需求信息,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某类产品在某个区域内的销售量,这样京东商城就能依据预测将订单传给上游供货商,实现了对市场需求由被动性转化为主动性的演变。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大大降低库存,所以制造业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企业连接起来,通过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信息平台,真正做到以订单为主的生产模式。
4 结论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降低商品成本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这就需要制造业企业具备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眼光,提高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这样才能顺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本文对贵州省电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进行较为深入剖析,结合贵州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支撑工业强省和两化融合战略深化实施分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战略需求,最后从电商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应用、完善支撑体系和县域网商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下,网络经济的比重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重,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贵州省电子商务意识逐渐增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日益完善,贵州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约为140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比最大,约为72.79亿元,B2C交易额6.89亿元,C2C交易额61.22万元。网民数约99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28.6%,手机网民增速达23.6%。
目前,贵州省正在积极推进京东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淘宝特色中国铜仁馆为代表的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京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将完善贵阳市电子商务业态功能,提升电商发展潜力,缔造贵阳市电子商务发展引擎,形成贵阳市未来的电子商务产业中心。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建设,将提升遵义中小企业及优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和线上竞争力,实现遵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促进遵义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淘宝特色中国铜仁馆建设,将集铜仁的各类优质地域产品,开启地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解决困扰乡镇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信息交流和人才的聚集,推动乡镇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一)物流配送体系
未来几年,贵广、长昆、渝黔、成贵四条高速铁路都将在贵阳汇合,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四个小时经济圈”,实现27小时通达重庆、成都、上海、广州、北京等全国主要城市,成为进出大西南的门户。目前,省内物流企业已增加至32家,物流产业园也在不断建设,仅贵阳市就初步形成了9大物流产业园。
(二)电子支付体系
贵州省内各家银行金融机构均开展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业务。此外,还推出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服务新农合新农保、农贸市场商易通支付通等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子支付服务。
(三)信息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资源方面,贵州IPv4地址数量约145万,域名总数量约3.3万,备案网站约2.2万,出省带宽达765GB/S,带宽接入端口数达到436万。
三、产业发展战略需求
随着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对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对于满足和提升消费需求、改善民生和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愈加深远的影响。贵州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有效支撑工业强省和两化融合战略深化实施
工业强省转型升级战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战略的深化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引进培育联合做大一批重点电子商务运营企业
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设立贵州省区域运营中心,重点建设第三方运营平台;着力培育本省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代运营服务商,重点拓展本省电子商务业务,并实现本地化运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联合做大电子商务产业,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化水平。
(二)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推进步伐,以我省产业基础较好并适合电子商务推广的行业和领域为突破口,加快电子商务在制造业、烟酒产业、民族医药产业、特色食品、旅游商品、农产品、政府采购等领域的转型升级,深化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三)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推进移动电子商务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抢占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先机,支持相关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内容开发商和服务支持商合作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接入。
(四)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1.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推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进一步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宽带接入速率。加快引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2.电子物流体系建设
围绕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节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具备综合配送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整合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与电子物流配送信息资源共享。
3.在线支付体系建设
加快支付服务手段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消费者的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在线支付产品,尽快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网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新型综合支付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信贷和网上支付业务,大力发展网络支付金融服务。
(五)促进县域网商产业发展
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贵州省县域网商产业发展,助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进程慢、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新特征
发展历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2015年,互联网在中国的推进和发展的阶段,高新民认为可以以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特征和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步骤三个维度来划分。基于这三个维度的考虑,我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三个准备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初创期,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到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从无到有的时期,不光网民、产业、应用是这样,互联网自己也是从无到有的发展。第二个阶段大约有五年左右,是产业形成期。这个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开始形成一些自己的企业,如今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真正兴起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2005年到2014年,是快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网民规模高速增长,其中在2008年就接近3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大国。另一方面200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崛起,这是互联网进入另一个新阶段的起点。
新的特征
高新民认为,2015年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融合创新即是“互联网+”,这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那么,新阶段的“新”有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新在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消费服务业。这其中,包括以共享经济为特征的共享经济服务业,例如打车、转租房屋等,包括P2P、众包、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以及公共服务,都包含在“互联网+”里面。
第二,新在互联网新型生产型服务业。迄今为止,我们的互联网是面向个人体验,注重改善个人体验和消费服务的。而在“互联网+”时代,想要发展,就要面向企业服务,做互联网的生产型服务业,而不是一般的生产型服务业。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云服务等相关实践。
第三,新在产业互联网化,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化和制造业互联网化。互联网要与工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融合。
“互联网+”的战略重点
“互联网+”是覆盖全领域的,因此它的战略意义应该是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而其中的重点,则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在竞争合作当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高新民认为,“互联网+”可以作为产业互联网化的概念来理解。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产业形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也是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的结果。企业互联网化的重点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互联网+”只有把制造业放进去,才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互联网企业、技术支撑企业和转型的传统企业这三块主体构成了“互联网+”整体上的产业互联网。其中,互联网企业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化的巨大推动力,是发动机;指数支撑则是互联网本身的升级版。
高新民指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联网本身从消费型转向产业互联网化。这个转化过程,是从以前我国非常强调互联网的媒体所求,逐渐转变为更重视互联网的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从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来看,互联网经济水平首先呈现在电子商务方面,特别是我国个人消费品网购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电子商务还在不断发展演变,从原来B2B、B2C、C2C等流通领域的电商转变为供应链电商。现在的电子商务在做C2B或C2B2C,这当中的B并不仅仅包括批发商和电商平台,还包括制造业。在制造业当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供应链制造业,在产业互联网的加速推进过程中,逐渐推进到其他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这也是未来我们希望发展的方向。
产业互联网的推动力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的普及,另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已经不是以前的互联网,它是互联网的升级版;而且“互联网+”本身并不一定通过加产业来升级,可以互联网本身相加,这就是技术驱动。
高新民提出,未来的互联网社会整体主要由三个互联网构成。第一个是人的互联网,或者说消费型互联网,这是以人为本,包括社交、娱乐等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第二个是物联网。第三个是服务的互联网,各种各样的服务,支撑人、物联网的所有应用,能提供网上所有服务。
产业互联化的关键点
高新民认为,产业互联网化的关键点主要包含四点。
第一点是产业互联网化,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化。在这里不能仅突出互联网企业,更重要的主体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过程中的传统企业。这些传统企业的参与和态度,对互联网融合的积极性,是否实践成功,决定着产业互联网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如今,有很多传统企业很焦虑,总觉得要被颠覆了。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颠覆性技术是可能出现的。胶片被数码相机替代,数码相机则可能被手机替代,这就是颠覆性的技术。某行业的企业也可能因为没有赶上时间潮流而被别人颠覆,但总体来看,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是不会轻易被颠覆的,它只是形态改变了。比如汽车行业将来的形态会变,汽车消费业的形态也会变。但在服务行业里,电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服务形态,而只是O2O融合。比如亚马逊在网下开体验店,阿里也有朝着这个思路前进的意向。这些都是新的业态,并没有注定谁是颠覆者,谁是被颠覆者;谁是革命者,谁是被革命者。
第二点产业互联网本身要升级,要向CPS方向转,而不是满足于现在的人的互联网。如何做到我们的网络层连接可靠、快捷、安全,并且低时延、多并发、高精度、大容量,这在技术上有难点,需要重新考虑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如何利用物联网对工作人员及数据和流程进行网上跟踪、控制和标识;如何即保障我们的互联网在国际上互联互通,又做到自主安全可控;如何使应用层服务社会化,确保它的效率、服务的真伪、多元化以及定位问题,这些都是互联网升级版本中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篇6
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93—0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截至2007年底,总数达4200万,占我国企业总数99.8%以上,创造了我国GDP(国民生产总值)的55%,出口额的62%以及我国总体税收的50%。
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总体状况良好,这主要是由宏观经济持续回暖,外贸经济逐渐复苏所引起的,随着电子商务优势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呈现繁荣的局面。同时,更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和渠道商加入到线上销售。中小企业的分布以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集中,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这三个省份占中小企业总量的1/4。目前,湛江全市拥有中小企业总数约29076个,从业人员约48.25万人。
在现今的这个时代里面,电子商务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成为了我们所不能或缺的一部分了,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它的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商家和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产品或服务的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出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同时发展电子商务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拓宽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空间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销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让全球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可以将供应链从传统市场延伸到虚拟市场,使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快速而又准确地获取最新的商业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为中小型企业的商机和前景提供机会。
由于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信息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地域辐射的影响,使得湛江在未来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可以提供很好的范例以及较好的技术基础等。首先是,广东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其次是,电子商务支付体系不断的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着提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效应明显;最后是,政策法规环境、安全认证和信用体系的不断优化。
1.湛江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依然不够完善,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高,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湛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质量较差,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从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湛江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领导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导致湛江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足,应用意识急需提高。部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基地缺乏后续投入和管理动力,致使部分电子商务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缺乏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湛江市电子商务市场的影响力。
3.在信用环境方面,缺乏一个统一、分工明确的认证体系,网络安全和保密措施不足,社会化信用体系不健全,这也是湛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广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中的调查显示,52.26%的用户关注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被调查对象当中36.54%的人,认为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可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网上支付问题尚未真正得到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速培育市场,创造比较成熟和规范的社会信用环境。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不仅是网站如何在经济行为中遵循信用原则,更主要的是需要为电子商务各方交易者建立必要的适合电子商务特征的信用模式。
4.网上支付问题尚未真正得到解决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的手段。对于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完成交易的双方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是必需的,银行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务,属于商业行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发生交易。但从整个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来看,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还高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因此需要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而目前,湛江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远远落后于湛江的整体经济发展。
5.我国缺乏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也是阻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更应该是信息流、货币流、物流三位一体的商贸活动。湛江的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都不得不依靠自身经营物流,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成本。同时,物流设施、技术设备和组织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在仓储功能、机场利用率、运输网络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6.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仍旧缺乏。湛江现在主要缺乏_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战略规划的管理人员;二是电子商务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管理人员;三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咨询和实施的项目管理人。
针对湛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困境,要想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困难和障碍,使得湛江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能够得到较快发展,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推动重点应主要放在针对外部信息环境的创造上,即是要围绕着产业集群的信息环境的培育上面。 由于一个产业集群为所在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极为重要信息聚集环境,它成为专业技术信息的交流中心、产业集群更向群内企业传递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推动着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与创新。因此,结合产业集群的培育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的集群效应,帮助产业集群的成长,帮助企业利用集群信息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政府应当尽量发现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的成长机会,促进其成长,并应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培训环境来加快其发展,同时要注意消除妨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各种障碍,包括政策的障碍与交通、通信环境、金融环境的障碍。信息服务要与本地区专业化特点密切地结合,鼓励专业性的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生产力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2.顺应国家行业振兴规划,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2009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物流业、汽车业、钢铁业、纺织业、船舶业、石化业、轻工业、有色金属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等十个行业的振兴纲要。从长期来说,行业振兴规划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将会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自我提升,进一步可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成长。
3.立足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围绕湛江的“工业立市”和“五年崛起”的发展规划,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增强工业企业,特别是产业技术落后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业务流程的能力。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推动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最可靠途径,对于引导和扶持广大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升级转型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应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把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作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共性难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解决方法。
4.以推进两化融合为契机,建立示范性项目,以先进带动后进。加快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全市企业信息化示范点。现在,湛江拥有一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如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晨鸣纸浆、国龙水产等。这批企业资金雄厚,上马比较容易。因此,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的单位,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中小型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才能保证湛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顺利发展,取得经验,逐步推开。
篇7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
1.多平台运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平台运行,即: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在企业建设管理系统初期,可以选择普通的PC网络,投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处理能力硬件环境,例如:选择高档的AS/400服务器,但并不希望更改应用软件系统。这样一来,跨平台的软件系统显出十分优势,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2.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
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例如,已经采用财务软件的用户,希望整个销售和生产管理系统也能与目前的财务系统数据共享。企业间(特别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1)、与PDM集成
产品数据管理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和并行工程日益发展,PDM愈显重要。ERP需要和PDM进行集成,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
(2)、与CRM进行集成
传统的ERP系统着眼于企业后台的管理,而缺少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为,传统的企业只是着力于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产出产品,至于哪种产品更受欢迎,哪些服务最有待改进这一类的问题,却往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凭经验臆测。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
(3)、与EDI的集成
虽然EDI是许多MRPII已经具有的功能。近年来ERP的EDI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扩展。(l)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2)企业间的EDI。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要求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
因为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3.数据高度集成
进入系统的数据要能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经过转换、整合再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度模块化
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对系统的剪裁不仅是对子系统的取舍,还包括对子系统内部各项功能的剪裁,如:对总帐系统内部的数量帐、银行帐、部门帐等功能的取舍。这样可以达到根据大、中、小型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系统的目的。例如,SAP公司的模块化具有以下特点:
(l)采用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BAPI)将第三方软件集成到ERP中去。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有了BAPI,用户可以通过测览器、Exchange电子邮件来使用ERP系统,用户可以将这些软件模块与非ERP软件混合匹配使用。
(2)用户可以按需求单独更新某一个模块,而没有必要为了增强某一个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用户用逐个模块更新的办法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BAPI技术对ERP软件的开发商说来是非常重大的进步。从MRPII到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公司无论多么强大,也无法独自开发包括企业全部专业的全部管理功能的软件。在技术上必须有能力把第三方软件接在自己的核心软件上。例如,SAP的BAPI和Oracle应用的30多个API能够使自己的软件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
5.支持分布式应用
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6.真正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关键在于经营。所以,新的系统要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电子商务工作模式。
由于今后1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
(l)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序结构与Internet协议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例如,1996年3月SAP公司展示了其InternetR/3软件,为销售、产品配置、库存及采购模块提供Internet访问功能,R/3使用户通过客户端的Web测览器来访问R/3应用软件包,进行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访问。
(2)其二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例如,Oracle公司了OracleApplicationforWeb的3个以Web测览器为前端的应用套件,允许企业外部的授权供应商、客户或企业内部某些经授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个标准的Web测览器远程进入ERP系统,完成输入订单、监督装运、检查付款、查看供货协议、监督库存、查验收据、审批支付状况、测览产品目录等业务。
(3)三是改写原有的应用。应用软件厂商正忙着把应用程序建立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使应用程序的代码完全适合Internet。这些公司计划把他们的应用程序重新建立在数以百计的基于Java小程序的部件(cartridge)和模块上。例如,Oracle许诺在1997年底之前所有的软件都被Java化,并通过Oracle网络计算结构NCA将应用软件转换成更为分布化的系统。Oracle的许多功能都将变成能插入NCA的新结构。
以测览器为客户机的Internet网络计算方式将会成为ERP架构的主流模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7.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用户界面
跨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跨国交易必然带来对管理软件多语种支持的需求。一套应用系统应当可以按照用户的设定,在不同的用户端显示不同语种的应用界面。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功能,即可以由用户来自行设定应用系统输出界面上使用的术语和界面格局,形成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不同行业的用户也可以面对的专业性更强的界面。
8.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需要管理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管理系统有健全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9.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间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对工作流(Work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EDI在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以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10.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管理软件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按同一模式运做。因此,新一代的管理软件需要有非常灵活的设计。在输出界面(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运算公式、业务逻辑(限于一些可选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诸多方面都能留给用户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
11.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功能
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新一代管理软件中的商业智能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管理系统自动识别什么是普通业务,什么是特例业务。对普通业务能够按事先的设定好的方法进行处理,过滤出的特例留给人来处理。还能够通过用户的设置不断的学习新的普通业务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2)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寻找各项工作的平衡点。企业的计划工作就是依照各种平衡点来制定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企业各种平衡点的约束条件日益增多,企业的计划工作就变得日趋困难。以往的管理系统中制作的计划往往都是单约束条件的,新型的管理系统在制作计划时必须考虑多维约束条件和多种目标任务的同时并存,实现智能化的计划优化功能。
(3)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所谓智能化数据分析就是指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并分析异常情况将会产生的影响,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4)智能化决策支持功能。即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提供各级决策需要的系统环境。
12.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新型管理软件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
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的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13.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终端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
结论
篇8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生产业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新阶段,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新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协同式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加快生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向服务链条延伸。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鼓励生产业如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检测、环保、物流、融资、人力资源、品牌等,建设生产业公共平台、建立生产服务基地和功能区,增强服务业的辐射能力。互联网经济下,服务业占比国民经济行业比重49.5%,服务业同比增长8.4%。
二、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理论分析
生产业是指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思想起源来源于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服务创造效用,他认为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服务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服务会创造财富。
1.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分析
佩恩指出随着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补充和替代的关系。生产者服务制造业高级投入要素,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国际竞争力,影响货物贸易的流向、贸易模式和收益分配(Markusen,1989; Marrewijk, 1997;Nordas,2010)。
Diaz(1999)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内涵:生产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随着制造业发展对交通、金融、社会服务等生产业需求增加,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而生产业业增长依赖制造业中间投入发展。(Bathla,2003;李江帆、毕斗斗2004;陈宪、黄健锋 2004;Preissl,2007)。对生产业与制造业关系持有互相依赖、互相协调、互相发展的“互动论”观点,具有“一体两翼”的特点(刘书瀚,2010;徐索亚2010)。
顾乃华(2006)从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格鲁伯、沃克的奥地利学派基于Fisher提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即生产业在制造业中的角色,使生产更加专业化。
由于交易成本效应,生产者服务协调控制专业化生产过程,促进交易便利化和交易成本降低,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满足生产企业对生产者服务多样化需求,产生服务多样化福利效应。生产业利于提高下游制造企业生产率提高(Gorg和Hanley,2003;郑吉昌、夏晴,2005,2007;)。
生产业部分细分行业如:交通运输、邮政、金融、保险四个生产者服务部门的进口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互补性(Markusen1998; Mazumdar2005)。
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影响,表现为生产者服务业开放度,生产者服务部门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提高制造业生产率、行业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经济整体产业关联度上升,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需求结构需要改善(魏江、周丹,2011;彭水军、李虹静,2014)。
原毅军等(2009)服务型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制造业生产效率利于产业链的拓展和价值链的增值。
基于产业链视角,魏江、周丹(2010)从价值链、产业链角度把生产业与制造业分开演讲。顾乃华(2010)引入地理距离、政策环境、工业企业整合价值链分析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效应。
基于产业关联特征,白清(2014)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生产业与制造业的机理和机制。提出生产业通过外包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生产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实现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二者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
2.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鉴于生产业在制造业过程中“迂回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粘合剂”作用(Ka-touzian,1970;Riddle,1986)。最早实证生产业与制造业可以互动发展,生产业占服务业发展的比重大。是实证分析了加拿大和部分OECD国家1947年-1984年数据分析,上述国家生产业占GDP比重28%-33%(Grubel H G, Walker MA,1989)。Park(1999)实证分析1975年-1985年亚太国家地区声喊醒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基于OECD国家研究证实制造业对于生产者服务业影响,指出制造业是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来源,因此制造业基础是决定一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Guerrieri和Meliciani ,2005)。
服务业作为中间需求、终端需求,制造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生产业降低制造业中间服务的成本,利于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首次证明交易成本下降10%,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约0.5%,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约0.5%。印度经济学家(Handsda S K, 2001)实证研究印度1993年-1994年间投入产出表,计算前向后向拉姆斯姆林指数分析各部门间关联性,结论是生产部门对制造业前向后向联系利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显著。印度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制造业作为生产者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其基础的巩固又将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产业互动的良性循环(Ban-ga 和 Goldar 2004)。
顾乃华(2005,2006)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门为基础,从产业和企业层面,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1992年-2002年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速度慢于制造业技术进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技术外溢高于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技术外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导向作用。由于外包的作用、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外溢效应(顾乃华,2006)。
从生产业行业细分和区域角度,江静(2007)实证分析中国1998年-2004年中国生产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理,提出生产业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但研发产业有滞后性。有学者利用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1999年-2006年面板数据,分析生产业各行业对制造业、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涂锦,2008;冯泰文,2009;席艳乐等,2012)。
采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计算生产业的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增长率呈正比。选择Malaquist指数法,测算不同行业的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产出、生产率、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原毅军等2009)。关系性潜入生产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潜在规模经济;结构性潜入生产效率提升,需要社会分工技术、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本等综合因素(刘明宇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从价值链、产业链角度把生产业与制造业分别研究(魏江、周丹2010)。引入地理距离、政策环境、工业企业整合价值链分析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效应(顾乃华2010)。
利用1987年-2007年间投入产出表,利用完全需求需求、产业间联系指数、直接需求系数、出口诱发系数,计算产业关联度,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关系,制造业出口的生产者服务(彭水军、李虹静2014)。
通过计算德国物流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中间投入率和中国物流业中间需求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中德两国物流业、制造业产业关联现状、互动程度、融合均衡度。以德国为例分析德国物流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经验(杨依杭、鞠颂东,2015)。
三、发展对策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产业升级变革的方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和网络制造。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供应链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数据交换等新兴网络技术发展,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商务服务业和市场营销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基于网络技术和网络营销、商业智能和手机移动支付。网络营销和商业智能互联网、技术创新结合推动生产业发展,新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新兴生产业态。当前生产业新模式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生产业增长点和生产业新业态。
发展高端生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价值链,充分发挥物流、营销、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创新驱动生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思路,鼓励企业发展新兴生产业态,实现专业化的生产业体系,生产业解决就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互联网+”促进生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动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是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一致的观点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制造业服务化,以服务为导向,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发展,由制造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我国信息技术、通讯设备、装备制造、智能设备服务化的水平比较高。
参考文献:
[1]彭水军,李虹静.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
[2]束俪,柏干华.走出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发展之路[N].新华日报,2015年4月.
[3]徐索菲.东北地区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探析-基于长三角经验的启示.
[4]赵伟,郑雯雯.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贸易成本:机理与实证[J].经济学家,2011(2).
[5]彭湘君,曾国平.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生产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6]王文.孙早,牛泽东.资源配置与中国非农部门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7).
[7]毛艳华,李敬子.中国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8]张亚军,干春晖,郑若谷.生产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J].产业经济研究,2014(6).
[9]毕斗斗,方远平,谢蔓等.我国省域服务业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J].经济地理,2015(10).
[10]司增绰.需求供给结构、产业链构成与传统流通业创新[J].经济管理,2015(2).
篇9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二、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三、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五、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篇10
1 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表明信息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漳州市的传统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不仅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大幅度上升,这些决定了我市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由信息化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漳州市传统产业仍是经济的主体,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以大规模的投入和粗放式的经营为主,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会带来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
2.1 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加快传统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产品中信息技术含量,引导传统产品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过程的改造,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等,对生产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实时监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通过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量检测、监视监控等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与工艺、流程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
2.2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信息化手段能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提高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中的节能减排。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应用也在制造业中兴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引导传统产业的发展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方向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3 信息化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建设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科技驱动、投入产出比例高、低能耗、轻污染等特点,是一个渗透力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效益显著,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将大大降低GDP增长中资源消耗的水平。信息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着产品、技术与装备的支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工业素质和产业技术水平重点的产业领域,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重要的建设内容。
当前,我市为实现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12%,为0.64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为2.6%的战略目标,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如何加速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已成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运用信息化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趋势是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从现代农业走向信息农业。我市传统如农业产业、花卉产业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及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叠加时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叠加时期的叠加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各特色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花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的目的。
3.1 运用信息化促进工业企业的改造提升
围绕我市提出的“依港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港口;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同时,统筹规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从解决行业和企业突出问题入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敏捷生产等技术的应用示范。
3.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也是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突破口。在企业管理方面,现在成熟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通过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用信息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信息化推进节能减排也可落实到生活、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如我市推行的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及公益事业管理等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又如漳州市区路灯和夜景灯节能监控系统, 通过改造路灯、夜景灯的控制系统,配置监控中心和节能柜,采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灯光、夜景系统节能达15%~20%。
4 结语
目前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 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节能减排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今后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各界一起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信息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参考文献:
[1] 秦廷奎,樊耀东,黄锋.等.电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