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问题

篇1

英文名称:Economic Isues in China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厦门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4181

国内刊号:35-1020/F

邮发代号:34-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经济学的性质、理论、方法,建筑业的宏观经济问题,建筑企业的经济问题,建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等。中国的建筑经济学已初步建立起学科基础,取得了一批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研究建筑经济的目的在于探索建筑行业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改善生产关系,最终为促进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建筑行业活动的经济效果。

二、提出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的镜像关系

广义的房地产经济是指房地产相关经济范畴,其可以是独立的经济体,也可以与其他任何产业相互交叉和关联。建筑经济则是指在建筑领域,对建设项目经济方面做出的预测、分析、实施、决策、评估等各项活动。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评价时,多从可建设用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地上或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等主要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入手。为了方便讲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对比论述,把它们分别看做相对独立的整体。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镜像关系来形容。通俗一点讲,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像很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却截然不同,镜子外面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镜子里面是通过照镜子产生的影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建筑经济是实在的、活动的人和物,而房地产经济则是产生的影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之间的镜像关系。

(一)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关系

建筑企业是建筑产品生产环节的主体,而产品流通环节的主体则是房地产企业。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是,首先,房地产企业项目立项、批准,之后,建筑企业进行生产,接下来,转化为建筑产品乃至房地产产品,最终,房地产企业对建筑产品进行销售活动。

(二)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角色比较复杂,更像是一个整合商,将各种资源或者与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整合,房地产企业更多地是从事高端经营管理,通过前期业务人员、工程现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共同完成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活动。建筑企业却与之不同,建筑企业提供建筑生产活动,包括实实在在的劳动、架子工、瓦工以及木工等,最终将物资转化成建筑产品,成型的建筑产品再配上建筑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最终构成建筑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二者既有独立生产活动部分,又有穿插交叉环节,其中,建筑业施工与房地产业开发是两大产业的交叉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就没有房地产业的经营活动,同时,没有房地产业立项,也就没有建筑业的生产,两者关系密切,共同承担起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汲水理论分析

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镜像关系,还可以用汲水理论引出二者的关系。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通过拿出一定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回复正常的一种活动政策,其是应对经济波动的一种财政政策。这里则引用汲水理论类比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建筑经济好像是打井,而房地产经济及其产品好像是井中的水。下面可以运用汲水理论阐述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优质资源有限,循环资源无限

一般情况下,不同城市的水,品质不同。同样的,不同城市房地产资源,表现价值不同。地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房价,同样一套房子放在黄金地段可能3万,而放在郊区只值3千;水资源是循环的,虽然不停地汲取水资源可能会造成井中的地下水暂时性地枯竭,但通过人工回灌或者雨水渗透,同样是可以实现循环。与水资源类似,房地产产品类同。大规模开发销售可能会导致某个区域阶段性的饱和,但通过旧城拆迁改造、产品寿命到期再生产,同样可以达到循环;水被使用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而水的价值则是通过市场最终确定的,资本论中,价值规律指出,使用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相对时间单位内表现平稳。这个经济规律放在房地产方面来说,这个相对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这个时间段内则表现出单边平稳上升,上涨。

(二)打井活动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必然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在价值

篇3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7-02

《西方经济学》作为旨在研究西方国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面向财经类高校全校学生并为其各专业基本理论奠定学习基础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各专业教学中位居重要地位。客观上,该课程授课对象基本为新近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其学科知识体系处于初步建立和有待完善的阶段;而且,学生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接触和认识还十分有限和模糊,以上现实勾勒了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和实际条件。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数理化的基本特征,这一基本学科性质,无疑进一步提升和加重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在此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也成为了任课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西方经济学》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这一逻辑主线,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的探索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经济理论与经济问题相结合

目前,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即所谓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理论知识,而严重与现实经济相脱离,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我分析潜能的开发,在经济学不仅需要具有大量数理论证而且还需要系统知识和一定经济实践经验的前提条件下,最终形成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苦”的双败局面。对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进应以具体经济问题与基础理论教学相结合为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具体包括:①理论教学知识点与具体经济问题特别是热点经济问题相结合。教学中,通过具体经济问题或案例引出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使得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展开教学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强化知识点的记忆。②注重现实经济问题发展与理论验证的平行推进。在经济理论和与之匹配的经济问题提出后,应采用现实经济问题实际发展与理论推演和论证相结合的平行式、互动化的讲解方式,使得理论推演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相对枯燥、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的记忆,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其对基础经济理论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文字描述、图表直观表达和数学模型刻画是描述和解释经济学理论的三种典型表述方式。在经济学早期研究中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图表表达为辅,数学模型方法则较为少见。而目前,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学者都已广泛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现已成为一种主流研究方法。然而,由于目前学生中大多数人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教材中存在的大量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授课教师忽视了将基础数学知识与具体经济理论分析的结合,随着基础理论教学的深入,学生将会对基础理论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加之,目前各个教学单位基本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经管类基础专业课程,授课群体规模一般都较大,而且授课时间也非常有限,这无疑进一步地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难度和降低了授课质量。面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建议:①注重和强化数学基础理论的讲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面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较差,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理论含义的实现,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将基础数学理论的含义讲深和讲透,并能指导和帮助学生将基础数学理论与经济理论分析实现平稳、有效的嫁接。②强化课后练习和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完成学习和基本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学生能有足够的配套练习,以发现理论学习的空白和难点,并通过练习巩固和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不可或缺的前期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和激发其对理论学习的兴趣。③严格保证理论学习和课后练习的时间安排。有必要提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教学和习题指导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否则,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将相关数理推导过程彻底诠释,学生也不能通过足够的课后训练掌握课堂知识,就更谈不上实现各章节知识点的融汇贯通了。

三、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

凯恩斯指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萨缪尔森也强调:在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经济学真正的精髓不在于结论,而在于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旗帜鲜明地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应用能力,并应遵循以下几项要点。

1.突出应用性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当中,任课教师不仅要理清学生应该达到的理论知识目标及其检测方式,而且还应该要清晰确立和量化分析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指标;以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注重和引入案例教学。在充分准备经济学素材的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能反映经济学原理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适应时代要求的案例层层分析和推演,不仅能将基础理论知识巩固与提高;同时,亦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注重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经济问题调研、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或辩论及研究报告撰写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具备综合性的实际经济研究和应用能力。

4.对于任课教师自身而言,在具备全面、准确地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组织、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教学能力。这无疑将对任课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动力,迫使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兼具的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本文认为,应将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注重基础数理理论的分析和训练以及贯彻实践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三项教学重点作为改善传统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努力方向,从而顺利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具有较高整体素质和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优秀学生,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郑云.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学研究,2010,(2).

篇4

1Internet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13-2022年农业展望》认为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中国农业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是否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十年新兴的力量将如何发展壮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特别是农业政策环境。粮农组织以世界经济史上任何标准来评判,中国经济的增长都应该是一个奇迹。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每年以8%-12%的高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以及伴随着自1979年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生育率急剧变化的人口红利。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直接导致了原材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大量出口。然而,随着这一比较优势的下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增长放缓趋势。OECD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将会由现在的8%逐渐降至6%。

2为“三农”服务的六大措施

篇5

摘要:小经济体现了中国社会成本与机会成本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经营行业、医疗市场、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上。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体制问题以及人民的发言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小经济不利于现在国民大经济发展的时代,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利,要处理小经济问题需要采取现代公共治理的规则来完善政府的行为,采取统一的税收与财政支出来规范和整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让公民有监督与参加决策的权利,提供平台让公众慢慢具备参与的意识;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垄断部门来产生市场竞争,让小经济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小经济;社会成本;社会和谐;机会成本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并发展好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让社会发展起来就要先实现人的发展,。现在,小经济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经济”是在对比“大经济”下而言的。区分“小经济”和“大经济”不同于以前“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对比,小经济与大经济是根据经济运行的利益与策略取向来对比的。可以提高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的整体增长和提高全民福利的经济发展策略就是指大经济策略。有些只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某一部门或某一团体有利益的经济发展策略就叫小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它不能够很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有时候还对国民大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它仅仅可以增加部分人的收入,对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来说就不利。小经济策略通常会引起难以想象的社会成本,对大经济发展不利。

小经济策略对当今的社会成本来说是个巨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社会成本与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是成反比的。小经济策略也指机会成本问题,如果阻止小经济发展会对部分团体(主要是部分利益部门)利益带来不利,但是会有利于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益远比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大。但是由于和切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这会被利益小团体反对。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不能取消小经济,因为那样会对某些部门的利益不利从而会被反对,它也不能真正保障纳税人的发言权和监督权。所以,小经济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教育产业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影响

教育产业化在我国被定义为高额的教育。有一个在的孩子的家庭会因此而把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花费在教育消费上。从经济学上说,教育是服务业,它不能完全拉动国民经济,而且它一般都是不可贸易行业。这么高的教育消费实际上是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带来贡献的,但是教育产业化十分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它有几个方面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会引起国家科技与教育竞争力的降低。教育界人士不断倡导反对教育收费化,但实际上上学的学费却一直在增长,研究生也开始了全面收费的工作,教育收费化不利于教育机会的平等,而且还会引起教育腐败的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报导说前面十年因义务教育的乱收费就有2 000亿元。但实际上教育产业化去没有带动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却的增强,相反却降低了

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普通民众再没有那么大的生活消费的能力。因为学费的昂贵,人们必须把买衣服和旅游以及建造房子的钱节省下来,所以会降低国内其他方面的产业消费需求,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角度上说,教育的高收费是拉动内需的一个阻碍,特别我国目前的情况又是金融系统教育的资助不健全。所以,教育很难成为一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内容,相反有时还不利于国民大经济的发展。

(二)医疗市场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影响

小经济问题也存在于医疗行业,一个较严重的社会成本问题就是医疗市场化。一个简单的手术花费会用光一个普通家庭的几乎所以积蓄收入,这会引起社会需求的下降。由于医疗的高额收费会引起国内被动储蓄率会远远超出合理区域,从而不利于国内的消费需求。

现在用在我国农村教育上的开支各地方平均下来是5 975元,它是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达到每个家庭总收入的30%。然后就是用在医疗上的支出,农民现在依旧是看病难,医疗对人民没有多大的保障。

(三)房地产泡沫化对国民经济有影响

小经济还有一个重大的方面是房地产。房地产现如今的发展与泡沫使得地方政府直接受益,房地产行业也会得到利益。房地产的发展确实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贡献,它可以使得基础行业也得到发展。但是房地产过发展过快而引起的泡沫化对现如今对国民大经济的状况下有很多不利影响。

第一,房地产泡沫化会降低我国对FDI(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特别是会降低东部沿海地区的吸引力。

第二,房地产泡沫化不利于国民大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价格的不断增长导致城镇居民几乎花光所有收入才能支付买房的费用,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预期消费,这大大打击了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要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话,又会因此冲击比较弱小的金融与信贷体系。

我国现在的房产价格相比较美国与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都比较高,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房子价格已经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基本一样。

一、小经济发生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原因

小经济发生的原因最首要的是经济体制问题,原因是体制改革与经济建设的步伐不能同步。各式各类的小经济问题的发生都反映了这个方面。旅游管理部门滥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滥收大自然与人类祖先留给人们的产业景点的费用而且价格不断上升,但相反,在主要的西方国家,各景点一般都是免费的或者收费很低。有些利益部门由于促进房地产泡沫化的发展而从中获得利益;房地产业却利用它而在房价涨价中获得利益。还有一些有关的教育部门从原本免费的公共教育资源中收取学费而从中获利。石油业却滥用公众赋予的垄断权利,把价格给控制住而从中而获得利益。

(二)没有保障公众的发言权和监督权

没有保障 法律赋予人民的发言权与监督权是小经济存在的另外一个原因。政府部门一般都是被监督的客体,而且也是发号监督的主体,如此就导致政府被自身监督监,也就等于没有被监督。所以,处理小经济的问题现在依旧需要改善政府的制度。

二、小经济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表现的方面

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以及房地产一直泡沫化的状况现在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大经济发展。然而国家的教育与科技竞争力、公众医疗与福利水平的发展却一直落后,要是不能够处理好这个个问题,将会对我国的教育、医疗与住房改革的结果不利。

三、处理小经济问题

小经济问题是十分敏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小经济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体制问题与社会问题,它与国民大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也与全民生活福利水平增长有关,与我国以后改革建设的成败密切相关。处理好小经济问题,第一步就要处理好部分利益部门之间赢利的问题,使用现代公共治理的观念来完善政府的行为,使用完善的税收与财政支出来完善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第二部就要确保人们具有监督与参与决策的权利,让人民有参与的意识。最后就要让垄断组织来根据需要来引进市场竞争,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勇,古明明经;济发展中的小经济问题[A];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篇6

1.私营建筑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近年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下,私营建筑经济必须也有必要踏足建筑业界。

2.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国有建筑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的国有建筑经济是由国家扶持的经济模式,它有着国家为后盾的巨大优势,但同时,这个又是也造就了存在的缺陷。

1).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国有建筑经济是国家所有的经济组织,国家委托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所以对于国有建筑经济而言,无论是资金投向还是项目审批,都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层层报批。这样,一方面会使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决策制定和颁布的流程过于复杂,会导致一些政策和信息的滞后性,错失良好的市场时机,往往在政策的执行之日,原本约定的项目已经解约。

2).国有建筑经济成本的相对劣势。国有建筑经济不仅要发展自身,同时还要引导建筑业的发展,替政府分担管理压力和财政压力。另外,国有建筑经济还承担着居民供水,供暖,婴儿入托,离退休工人管理等社会福利的负担。这些负担所耗费的费用无疑会以房价的方式转移到购房群众身上,自然,国有建筑经济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3.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建筑经济自身的二元性决定的。总之,为了给私营建筑经济一个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竞争产业中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现阶段科技的发展,决定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劳动力数量,也就是说,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过剩,这一切就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势必要进入经济市场;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生产规模的相对较小型以及经营方式的单一性,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一是由于私营建筑企业起步较晚,所以导致目前私营建筑经济的规模较小。二是由于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信誉度低的问题,导致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差。由于私营建筑经济以短期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这就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在利润追求的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比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造成国家政策的制裁以及公众房屋质量的质疑,这些都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从而难以招揽工程。

二、解决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

1.提高认识。这里的提高认识主要包括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以及私营经济主体对国家法律的认识。提高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其目的是解决社会各界对私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质疑。而提高私营经济主体对我国法律的认识,其目的则是为了使私营建筑经济在法律的约束下发展,提高自身的信誉,以承接更多的项目,促进自身的发展。

2.注重改革。就是要加强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自身弱点决定其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国有小企业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篇7

 

一、经济政治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经济政治问题的研究既是经济政治学,很多政治学的学者已经在研究中引入经济学的概念和观点,经过实践证明,在政治学中引入经济学确实为政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内容。在我国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把经济活动中的规律和体制引入到政治体制改革之中的现象。所以,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新颖的重大分支,它研究的重点在于运用经济学规律研究政治问题,做到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问题研究更偏向于政治问题的经济化。经济政治学创新了政治学家研究的视角,把研究对象定义为政治活动的经济化,其综合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目的是届时政治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总之,经济政治问题的研究是经济政治学的初始阶段。

 

二、经济政治问题研究范畴

 

首先经济政治问题研究要进行腐败问题研究,千百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无论是政治学研究还是经济政治学的研究都躲避不开这个问题。从经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腐败问题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努力。樊纲曾经指出:腐败就是以公权谋私利的过程,并且他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存在腐败的根本原因,并且给出了腐败和反腐败活动的成本动因分析;郑利平提出了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腐败存在的可观原因,他还从成本和收益权衡的原理出发,给出了腐败产生的经济学诱因,并指出了预防和控制腐败的经济学规律。

 

经济政治学还要研究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经济政治学的研究要点是政府在市场之中的作用和职能、市场机制对政府的要求、政府权利的大小。学者杨龙提出:国家也是一个利益主体,国家利益如果和统治者的利益不一致的话,那么政府通常不仅起不到纠正市场经济的作用,反而会使市场向更糟糕的情况转化。卫兴华提出了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在何种情况下会失灵、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矫正,以及如何进行市场和政府的组合关键性问题。

 

对于其他的政治问题,经济政治学也应该仔细研究。政府中的人是经济人的本质,政府中的人有自己的经济趋向,政治的效率和政治活动所消耗的成本都是经济政治学要研究的问题。我国学者指出,官僚制行政系统导致了庸人执政的局面,改变这种方法的根本途径是改革,让他们丧失他们的既得利益。

 

三、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是讲求效益的经济时代,它是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之下向前运行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整个市场是趋利的、充满竞争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主体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自己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提高自己的效益,而政府的政治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活动中也要注意投入产出比;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竞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管理的效率,在整治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政治活动提高自己的效率。另外,经济体制改革彻底地改变了我国的所有制机构和分配机构,使得我国我过得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对政府的挑战及其巨大的。一方面,个体和私营经济不仅要求经济上的利益,也要求政治上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人的利益实现方式被多种渠道的分配方式严重地影响。

 

四、经济政治问题研究的一些成果

 

首先,整治活动中引入私有化。政府活动私有化是指将政府控制的一些只能交给企业经营或者承包。因为,政府工作者发现私有化更能提高效率。官僚制中公私分明的界限被打破。政府机构在私有化之后将更加精简,政府也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公众利益的工作。作为一个授权机关和监督机构,政府活动中引入私有化企业,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治活动之中,从而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因为私有制能够最敏锐地反应出市场。私有制也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降低政府活动的成本,也就减少了公民的纳税额。这是一向既利于政府又利于个人的活动。

 

其次,政府活动要注意分权,以便提高效率。官僚制的行政体系会有一个权力中心,该权利中心是整个行政系统的中枢。行政系统所有的活动都由权力中心进行决策,下级要对上级绝对服从,采取高度集权的运作形式。传统理论上说,集权代表着效率,分权会造成责任的分散。但是,当行政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集权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和效益。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现在倾向于分权,领导下放一定的决策权,可以更好地执行行政问题,带来更高的效率。分权也就意味着政府可能会把职责分给非官方组织中去,经过学者的研究表明,把决策权力交给人民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经济学研究的所有重点都在于成本效益问题的研究,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提高产出比例、降低成本才能有意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除了对行政活动有中立和公正价值之外,人们对行政活动的效率也要求更高。整合官僚和行政体系的利益可以降低政府活动的成本,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效率。

 

最后,政府工作要做好利益激励工作。在行政活动中,官僚最关心的是利益,只有满足他们的利益,官僚行政活动才能有效率。利益激励的本质就在于把管理的利益和行政利益统一起来。

篇8

一、达州市目前物流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不足

1.全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营运组织化程度较低

达州市物流经济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而言,营运组织化程度质量很低,尚属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达州从事物流企业年销售值在100万元以上约有100多家,2009年流通额约占整个达州商贸经济20%左右。在调查的企业中主营物流企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少,经营额100万元以上的不到30%,而“小、少、弱、散”的物流企业占大多数。调查数字显示:达州物流经济中专业物流企业与自营物流企业的比例虽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但主营物流企业仅占全市整个物流企业还不到15%,而全市第三方物流还未起步,可以这样说,仍停留在货物运输及周转的初级阶段。

2.物流资源丰富,分布基本合理,但全市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

从调研情况分析,达州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分布按市场需求基本符合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合理布局,在城郊以外的仓库占二分之一,仓储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3%。除了仓储资源分布外,其他货运车辆,装卸设备和仓库资源分布基本相似。但物流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如西外和南外之间的仓储面积和仓储量之比基本相等,但西外与南外货运车辆大致相等,而两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比率相差很大。

3.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快,但物流成本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低下

据统计:2009年全市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比2008年增长25%。然而,2009年全市主营物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500万元,约占营业收入的6%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物流运作成本很高。目前美国物流总费用占GDP10.7%,日本为8.9%,而我国却占GDP的20%以上,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4.全市物流标准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合力

从物流国际集装箱运输来看,世界平均集装箱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63%,我国不足40%。达州集装箱运输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在调研中还发现物流标准化在本市企业之间运作程度还未启动,而沿海不少企业已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企业管理、决策和运作的信息系统,但本市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操作工具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单证和表格的处理,这样的物流企业还不能称做是物流信息系统上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二、加快达州市物流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规划达州物流发展体系

达州今后作为大城市发展群,其物流产业定位必须结合达州城市特征和功能特点,尽可能从达州的经济特征,区域特征,消费特征以及对物流综合服务的需求出发来合理规划达州物流发展体系。一是发展应以服务消费为重点,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形式。近几年达州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市场流通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城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流通现代化供应链的管理,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和流通方式迫切需要物流给予支撑。二是发展应具有集散功能的辐射型物流。随着社会大市场、大流通的不断发展,达州已逐步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物流系统。实现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业务方向等环节上的优化,达到在城市总体范围内实现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营,提高物流活动集体化和共同化水平。四是由市里有关部门牵头,对全市物流企业加强规划和指导。实现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既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又积极根据城市物流的辐射范围,重视与达州区域经济和其他周边城市物流设施的衔接。

2.加快流通领域法制化,制订适合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

一是加快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争取在土地占用,资金扶植,税收政策,市场运营环境,政府协调管理机制,加快资源整合,促进优势资本集成。二是鼓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物流信息平台,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物流市场。三是制订和完善反垄断,反倾销和价格管理的相关法规,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四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制订适合国际惯例的道路运输业,市场配送业及限制过度竞争的管理政策,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

3.加快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引导国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一是提高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构筑物流网络优势,指导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整合,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网络和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网络内资源,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使信息网络和实物配送网络两网合一。二是引导向专业化物流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达州物流市场需求空间巨大,达州货物吞吐量逐年递增,集装箱和航空运输也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公路、铁路货运量随着达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大幅度增长,达州运输业可形成专业运输物流体系。如整车、零担、快件、邮政等;仓储配送业可形成专业钢材、建材、液体、化工、服装、小商品等专业配送中心等。三是努力向多元化推进。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本市有条件物流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与链上现有的物流企业合作,可从提供单纯的运输式仓储服务向物流多功能,多元化服务转变,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制造工厂”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来满足市场急剧扩张的需要,挖掘物流外包带来的效益潜力,争取逐步从提供单项,部分物流转向全部物流承包和综合物流发展。四是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国外物流企业有比较先进的发展经验,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促进我市物流企业尽快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4.注意规模经营,整合有效资源,提高欠发达地区物流竞争力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达州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政府可指导达州物流企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可形成一些大中型物流集团利用现代综合物流主干网来提高物流高质量服务;另一方面筛选出一批运作灵活的高科技物流企业突破物流有形的界限,利用现代信息网进行内外信息的沟通和管理,满足社会各层次不同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做到“四个整合”。一是空间整合。以集约化为原则,加快物流基地,综合物流配送区和专业物流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中外企业入驻达州,通过物流企业和社会资源的空间集聚,整合,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二是信息整合。通过建立高效有序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地统领分散的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系统的再造和集约化经营。三是协作整合。按照物流业务内容和功能,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专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系统化组合,各尽所能,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物流业务合作。四是制度整合。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物流资产重组力度,鼓励以物流业务资源充足的物流企业为主导,以规模化经营组建若干家新型的现代物流公司和集团来提升传统物流产业,推进全市物流经济上新的台阶。

篇9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经济;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的发展早已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时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土地的经济作用突显,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支配,以此来促进土地使用的良性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城市发展与土地的关系就是土地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分析城市化与土地经济的关系,以市场经济作为土地配置的基础,促进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本文从城市化与土地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城市化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了城市化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1.城市化与土地的关系

城市化建设需要利用到土地,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城市化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要适度,不能不考虑土地的滥用或侵占因素,所以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土地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一个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且能够极大的促进土地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人均占地与城市化建设的规模、投入、速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农村的人均占地远远高于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农村土地的集约经济,并且这种集约管理土地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所以国外很多城市建设都是以提高土地利率为出发点进行城市化建设。

2.城市化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

土地增值是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之一,笔者认为影响城市化土地增值的主要因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主导因素

我国的政府部门在城市化基础建设上会投入使用较多的土地资源,这使得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扩容,并且在这种环境下土地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提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会对城市的交通、电力、供水、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进行建设,这些工程对土地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土地来进行建设,导致土地价值的提升,并逐步的带动了附近地区土地的增值。

2.2土地功能扩大

土地功能扩大也是造成土地增值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城市化经济的发展,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被转化为商业用地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耕地都被改为办公楼或商业用地,尤其是城市化建设中的商品房,使得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价值飞速提升。

2.3房地产的发展

城市化建设使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区内的建设用地很难满足基础设施用地的需求,这也引发了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飙升。我国的房地产政策逐步改革,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尽而带来的高楼层、高房价也促进了土地价格的增值。

2.4聚焦效应

我国的土地价格会产生相应的聚集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各行业的区域性发展存在聚集性,产业结构和区域集中的形态使得各地区形成了产业经济区,而产业聚焦的效应引发了社会对土地资源的迫切需求,供需关系的不协调引发了土地价格的攀升。

3.城市化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3.1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地的使用和分配进行管理,这时应建设一套完整的土地市场化体系,其可以对城市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节,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更为合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进行集约利用,帮助城市化建设协调发展、可持续化发展。

3.2强化土地管理

城市化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土地管理,只有严格的进行土地管理才能够确保土地的可持续使用,所以我们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规模出发,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严格贯彻土地的审批流程。同时加大力度对非法或违法占用的土地进行查处,加强执法力度和管理力度,避免土地的流失和滥用。

3.3城市的综合开发

城市化建设是一个复杂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整合,才能使城市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考虑到城市开发的各个阶段,土地的利用也要趋于合理。城市化发展中会遇到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问题,这时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改造与开发的比例,协调利用好土地才能实现城市化发展的高效益。

3.4科学规划城市土地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城市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分析城市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在规划化城市土地时,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计划,以实现城市化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土地的利用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土地配置不合理,则需要进行协调,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进行重新规划,以保证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其次,制定详细的城市发展规划书,规划书是土地使用的基本原则,以规划书来制定土地使用的范围和投资标准,使城市化建设更具备科学化、宏观化;再次,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规划应具备权威性,政府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也要完善土地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这可以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麒云.2012年中小城市土地经营形势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1).

[2]王玉波.基于治理理念的城市土地经营研究[J].求实,2012(6).

[3]汤世华,樊风雷.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增城市:1998--2003土地利用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5).

篇10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问题

一、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存在的问题

1.医院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长期的影响和深入并不能随时撤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争睹对卫生的管理体制干预仍然较多,导致医院卫生机制缺乏经营自和医院卫生机制本身管理调控的缺失,致使医院卫生管理水平无法有更快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以及可及性都有不好的影响。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医院缺乏激励机制或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护人员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导致工作缺乏活力,自然也无法快速达到医院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效。

2.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认为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因而对于预算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预算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符合。例如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中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医院的财务预算,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零基预算方式所涉及到的预算管理项目较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着不同的预算规律和预算特点,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采用这种单一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造成了预算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卫生院的融资机制一直是内部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医疗事业投入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度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这些投入仍然显得单薄,财政投入效率不高。之前国家对卫生院还会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国家开始将补贴通过健康保险等方式更多地投入到需求方,导致卫生院管理建设资金不足。

二、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卫生经济制度的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要预算的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以统筹兼顾、收支统管、量入为出为预算的总的工作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体制之中。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编制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分配预算、医院的效益预算和收支预算等。财务管理机构在编制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时可以参考最近几年的实际收支状况,在结合本年度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本年度的药品价格变动单、医疗收费标准更动状况、市场物价浮动水准、人员编制等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年度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个具体的科室要严格的按照本年度的资金预算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医疗卫生器械和药品的采购,严禁私自采购超出预算标准、在实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没有太大作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或者器械。通过严格执行预算从而建立起严谨的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提高内部审计管理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审计认识。提高审计意识包括:医院内部管理层对审计工作价值取向的真正认识,内部审计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使医院管理层了解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是为了“专门找茬”,而是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并有效地协助相关组织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在提高医院价值、降低医院的运行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应本着“积极为医院服务”的职业理念,对医院内部审计内容精心管理。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提高监管质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系统,使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健全。医院应将日常的审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院全部活动的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全面的评估医院管理风险、合理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实现卫生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对监控方面提供帮助,也使得管理机制更为精细化。首先是业务运行方面的监控,通过对业务运行进行监控可以全面有效的掌握财务的运转。其次是对相关费用所进行的监控,通过这一方面的监控可以实现支出的合理科学。关于医院在这方面的相关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预警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它可以对形成的费用纠纷等进行自动的提醒,然后由医院进行干预。与此同时在经费软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相关的功能模块以确保收费方面的透明。建立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的评估系统,评估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评估并优化该体系,可以使得医院在评估方面实现管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从而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型,同时科学的评估可以加强提高医院员工的效益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结束语

新医改环境下不仅要实现为医院的有效管理,同时要在医院管理下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保证医患的良性发展,同时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实现医疗市场的过大,保证医院市场化的监管,同时体现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