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篇1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具备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太可能积极去创新。人对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著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2.结合当今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可以介绍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测定和糖尿病治疗上的一些前沿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帮助学生搞清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先“知其然”,才有可能“知其所以然”。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效,我觉得花点时间帮助学生搞清仪器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生物实验中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高中许多实验的成败,但在许多高中生物老师的眼中却认为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用了,用不着多费口舌,其实不然。许多学生在学习初中自然科学有关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根本没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甚至有些同学连对光都不会,却常常因受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得更清楚。而有些女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因害怕压坏装片或弄坏镜头而过于小心,在低倍镜下看到图像后,总是先用粗准焦螺旋调高镜筒,还有些同学对图像位置的调整很盲目,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大多因为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只有让学生了解显微的基本原理,学生才会弄懂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低倍镜则相反。学生搞清楚了显微镜成像原理,知道成的是倒像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图像在视野中偏左却还要把装片往左侧移动了。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做,这样印象才会深刻。在上实验课时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怕出错而不敢亲自动手,喜欢看其他同学做,而有些同学则懒得动手,因此我们必须督促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另外,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有许多同学总是把漂洗与染色这两个步骤调换。如果我们把盐酸、龙胆紫的特性向学生介绍清楚,让学生懂得盐酸的作用是解离而碱性龙胆紫是用来染色的,学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解离后先用清水漂洗再去染色可以使染色效果更佳的道理了。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必要的能力、科学素养和精神

通过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就要用到观察能力,要正确分辨土壤中有什么种类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必须细细观察;此实验还涉及取样方法的选择及物种数量的统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性和耐心。又如在做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时,为什么要向试管中注入等量的麦芽糖,加入等量的酶试剂,反应进行相同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温度酶的反应速率不同?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积极地为这些“为什么”而思考分析,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知识理解、结论的检验、思维的发展融为一体,这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思维方法。

篇2

一、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

高中生物在整个高中教育中,被很多老师和学生视为一门副科,因此不受重视。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也是必修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行的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首先,生物课文学素养最早是被国外的科学家提出来的,但由于生物学科在高中不受重视,所以,生物学科素养的教学在中国的进程相当缓慢。并且在生物学科领域改革不够深入,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建构以及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由于在高中很多教师的观念里,只有语数外是主修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科目,而生物作为辅修的科目,却被广大师生所忽视,导致高中生偏科现象严重,同时,高中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地接受科目的选择,导致学生的兴趣渐渐的消退。不H如此,生物课上,很多老师只注重生物知识的讲解与灌输,而忽视了做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缺乏,渐渐地失去了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虽然新课改是很多高中生物老师意识到了在课堂上跟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无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结果导致课堂毫无秩序一片混乱,并且教师讲的内容还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更不懂得如何在帮学生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与真谛。

二、对高中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

1.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要想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更好的渗透科学素养就需要学生亲自去实验去探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过程,更好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的创新,进而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种子的呼吸”这节课的内容时,在学生通过课堂的讲解,对种子的呼吸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个有关种子呼吸的实验。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去操作。但是,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点,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探究步骤。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但又不是科学性的实验氛围,这样学生没有了束缚感,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的活跃,胆子也会变得更大。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胆的设疑,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的提出来,然后对于种子呼吸的这种现象敢于做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去大胆而巧妙地设计实验的每一个流程,并且教师要做好引导,力求让学生开放思维,将实验的内容及过程创新化是每一实验步骤都具有科学性。接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观察,并将所观察的现象,以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想记录在自己的实验册上,根据实验报告上的内容仔细地填写,然后学生根据自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的过程,大胆地去分析种子呼吸这种现象。同时,学生要充分地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科学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最终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结论。就是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欲望及能力。

2.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其实,面对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并努力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对高中生物老师来说,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又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但是,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课程,所以,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更好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为学生创设科学的环境,开辟更多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生物这门学科。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究生物物种以及现象,养成正确的评判观和是非观,使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科学文化素养切实得到提升与锻炼。不仅如此,要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探究分析每一种生物现象的本质所在。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所潜在的一些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发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这节课时,首先要先让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探寻生物遗传的规律,然后在探寻的过程中仔细去观察,发现问题,然后结合遗传的规律进行大胆的设疑,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这一现象,然后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3.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充分得到应用

高中生物课本中所揭示的的很多现象理论都是来源于生活。甚至,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的生老病死,都是和生物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很好地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就需要将课本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让学生更加明白生物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篇3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特点

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能够通过问题性特点、实验性特点和探究性特点进行表现,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性特点,需要教师通过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生物的知识产生影响作用,并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强化高中生物的问题性特点,让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并带着疑问去课堂上学习,灵活运用所知的生物知识,从而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问题性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知识的分析和运用等综合能力。而实验性特征是生物学科的突出特点,不仅是生物学科魅力的具体体现,还能作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生物学科的本质虽然不是实验,但实验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性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探究性特点是生物教学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生物实验的过程,以学生作为主体,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性特征,在日后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完善生物学科的教学体系。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理念问题。

欧中生物教学以教师为核心的特点,并没能明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导致高中生物教学关系的不协调,并不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这种传统的课程里面,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教学建设,没能认识到教学关系,无法在生物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全方位把握教学平等的理念,并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非但不能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条件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许多教师只能按照课本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条件较为单一,并不能进行课外教学资料的拓展,教师对网络资料的掌握程度不高,也造成了高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浪费,特别是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并没能将高中生物教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使得网络资料无法有效的拓展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高中生物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制方面,高中生物教学的教材编制脱离实际问题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合,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益,由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情况,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想脱离,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引用其他课外内容,但是由于没能合理的进行顺序编排,往往会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升。

(四)教师素质问题。

在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调查中,可以发现我国部分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也导致教师过度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使得高中生物教学陷入困境之中,无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三、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学习气氛。

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广泛而抽象,因此需要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意识。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学习气氛的重要性,并不指简单固定的教学方式,而是允许学生的发言和表述观点,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消除学习的拘谨感,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思考意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加强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寻找答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思维激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从而让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中会感到疲倦,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多种教学手段的并用,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从而保障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5-01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注重较好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生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办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1.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要想转变生物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中生物相比初中生物而言,其学科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联系也比较紧密。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素养,通过自己游刃有余的专业讲解,来帮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这门课程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枯燥,为了让学生摆脱对高中生物的畏难情绪,教师特别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存,使学生明生物的趣味性所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避免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容易走入单纯的以生物教师讲解为核心,学生听不听课教师都无法很好地把握情况,学生听不懂,或者觉得生物课枯燥,往往就会对生物这门课丧失兴趣,进而变得学不好生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活跃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物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负责相应的生物模块,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继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趣味性的生物书籍。正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和转变的重要时期,趣味性强的生物刊物或者书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开掘学习生物的潜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物问题,帮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如何解决生物问题。此外,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设置趣味性的生物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是十分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忽略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挖掘高中生物的学习潜能。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动手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有其学科的特殊性,相比初中生物来说,高中生物的实验变得更多,并且生物实验变得更为逻辑缜密,细节也更为突出。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将各类生物实验分组,为学生系统的进行实验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实验的共性及特性将实验分为观察类实验、调查类实验、鉴定类实验等,将这些生物实验分为几个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系统的进行专题实验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实验的核心所在,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实验外,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生物实验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逻辑严密的实验,一旦某个程序出现了错误,就容易导致生物实验结果偏离目标值,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例如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好实验的课题和实验的方案,其次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实施计划,在制定好生物实验计划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缜密的分析,此次实验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还需要给出实验的建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这有利于确保生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将生物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事例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一页页的往下讲,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感性的理论认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需要高教师关注生活实际与生物学科的共性。高中生物的知识包罗万象,一些知识概念与人们日常的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敏锐的抓住这一点,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巩固学生的故有认识,加深学生的相关印象,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吸纳。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在新课改背景下,法制教育能够向社会公众传授法律知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是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基础要求。高中生物知识蕴含了丰富的法制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生物科学知识和法制教育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们不仅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能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四有青年。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在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对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犯罪分子借助生物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稳定发展。因此法制教育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新课程深入改革非常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高中生是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同时,需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法律知识,渗透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②虽然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也融入了与法制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找到生物学科的法律知识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足,从而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并且学生的违法犯罪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受负面因素影响,容易从事犯罪活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减少学生犯罪的发生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

(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即是教师通过提出与生物有关的法制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制知识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而不要使用法律专业术语,从而方便学生理解、领会。例如在“遗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白化病的遗传图谱提出适当问题,然后将《婚烟法》中“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内容融入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主动探究方式让学生了解白化病人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正常人结婚的区别,从而得出结论:如果白化病人和三代以鹊呐韵笛亲结婚,后代患有白化病的机率达到17%;与其他正常人结婚,后代患有白化病的机率仅有0.33%。通过问题探究法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危害,从而潜移默化得接受法律知识,而且贴近学生,可使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法律知识。

(2)任务驱动法。在实际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给学生安排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并探究其中蕴藏的法律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相关法律知识。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前设置“能不能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课外资源来查找与转基因食品和生物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主动探究。这样的做法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起源和应用过程,提出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见解,还可从本节学习中间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又如在“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为什么要保持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时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制内容。这样的任务设置不仅可使学生们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掌握草原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后,草原可能出现沙漠化的生物知识;还可使其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3)情境引导法。此外,教师可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在降低生物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了解各类法律法制。例如在“细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与视频方式,让学生观看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SARS病毒侵入人体肺部细胞后所产生的变化,然后给学生播放与SARS病毒有关的纪录片,启发学生思维。紧接着教师详细讲解SARS病毒并不是细胞,而是一个由核酸长链与蛋白质外壳形成,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依附于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同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融入本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家关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相关法规,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感染病毒、身体得病。这样的做法可通过循循善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将生物知识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建议

(1)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传授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科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师作为生物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应遵守学科教学的规律,了解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按照生物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对课程内容中的法制教育素材进行挖掘,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将生物教学和法制教育深度融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法制知识,从而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

(2)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入手,贯彻“法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法制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与应用知识等能力。例如在“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本节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实际生活中物质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并说出进行物质循环的好处,紧接着结合《保护环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使学生们明确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且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融合法制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与现象的一门科目,生物学不但涉及内容系统复杂,而且知识内容包含万象,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生物学科中存在着世界的“法律”。生物学科为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找出生物教学活动中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职能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法制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法制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也要讲求艺术,在此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原则,将法制教育完美地渗透于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135-139.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备课;创造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50-01

从高中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高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加大教师的要求,重视备课

备课是对于教师进行传授知识的必备要求。作为教师,我深知备课的重要性,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师要查阅相关的教案、大量的资料,吸取别人的精华所在,但是却不能照搬,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情况是有差异的,不能够把知识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传授给学生。备课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备课,还要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收集与课堂知识有关的例子,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例子,更加容易弄懂;还可以演示一些实验,让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每节课都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才能够主动去学习,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广大教师加以重视,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生物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正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生物学科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同时还可以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维 、培养创新能。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逐渐加大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真正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认知的活动中有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改革倡导学生的参与精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很重要,而且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要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四、加大教学反思,多总结,多学习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提升兴趣

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才会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当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享受学习的乐趣,以达到最终学习的结果。如何针对现如今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升高中理科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主要可以通过对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应对策提升。

一、影响高中生物学习兴趣提升的原因

1.高中生物知识本身对提升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影响

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反复学习,长久练习以及生物知识本身的繁杂枯燥使高中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直接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极大影响,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成效等。

无可非议的是,生物作为高中理科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具备的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因此,要解决高中生物对于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还需要从此入手。

2.学习途径对提升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影响

作为一门高考科目的学科,生物的最终分值对总分影响的确很大,如何获得最高分是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学生合适的学习途径便成为最大的问题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考试的最高分,传统的学习途径基本上是老师讲解书本知识或者相关知识模块习题试卷,学生被动学习生物知识内容。老师讲解书本知识可能照本宣科,这样传授知识会导致学生对学科内容不理解,进而可能发展到学生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不愿意接受这门学科的知识,因此改变传统书本教授知识,多种学习途径是当下提高学习生物兴趣的关键。

3.教师对提升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一科目,毫无疑问的是教师对学科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最关键的部分。第一是作为生物老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好的榜样具有激励和向其看齐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第二是老师自己所具备的素养,包括较高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好的老师可以在本身较高的条件下带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兴趣。

二、提高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对策

1.将高中生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生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教学过程中将生物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让高中生更加清楚明白生物学科知识点内容,同时了解我们所在的周边环境情况,了解大自然生物环境变化,学会更加珍惜身边来之不易的生活,小到吃穿住行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大到宇宙星空未知世界的探索。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很明显可以发现的是学生可以将生活与生物知识在脑海里构成一个场景,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场景长时间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巩固与理解,逐步消减生物学科本身带来的厌烦。

2.多种学习途径共同作用

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解书本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激发学习兴趣,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生物学习途径――多媒体教学,包括文字、图画、视频、操作软件等;二是增加实验课学习,高中阶段大部分生物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的,采取实验方式会远远比书本讲解知识的理解性更强;三是合作性教学模式,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退,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体的力量会更加有利于学习气氛的调动和激励,便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教师的榜样和职业素质作用

一是教师热爱生物这门学科,好的老师可以通过自身行为习惯带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因此老师需要做好自身的榜样作用;二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生物水平和教学水平,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励学生的教学用语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是高中阶段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基本的生物知识,因此需要高中理科生认真掌握这门学科,力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以及提高教师的榜样作用和自身素养是高中生学习生物提升兴趣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彩霞.浅谈提高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1.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16

从我国的高中教学体系来看,生物始终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主要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尤其是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更是高中生物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一)问题特征

生物教学的问题特征指的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问题的发现、探索以及解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突出生物学科的问题性特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获取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问题式的学习活动,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真正地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特征

探究特征是生物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高中生物教学十分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这是其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特征。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渐成长为主动学习者。通过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增强,也会在长期的探究实践中养成良好的W习习惯。不仅如此,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为长期的生物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实验特征

生物学科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实验性,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教学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如此,生物教学能够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揭示生物理论原理,这是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习观念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教师素质较低,学生缺乏现代意识

从多方面的调研结果来看,我国高中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很多教师并未深入地研究新课改的内涵要求,也没有理解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其本身的生物教学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同时,学生群体也普遍缺乏现代意识,这使得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在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固化,被动式学习的习惯难以转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没有树立积极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不重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也难以达成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自主性被忽视

从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虽然新课程改革推动高中生物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其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并未转变,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便是该理念的重要体现。由于教师长期作为教学的控制者,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在教学方面,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忽视十分严重,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受到了压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妨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传统落后,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还处于传统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生物教学当作传达生物理论知识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甚至违背了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极大地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另外,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单纯灌输式地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纯粹地理论教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缺陷。

三、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实践活动将会更加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要求,教师对于教材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其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就得以保障。另外,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是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动力。同时,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能够更加畅通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并且开展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自主性也应该得到充分地重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来进行调整和改进,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给予支持,最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应该进行优化和改进,主要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拓展,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将会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会加快。同时,教师还要主动地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70-03

教师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与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通过课程研修,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认识差距,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以教学案例为线索,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篇10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物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潜藏在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那么,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1.人们对生物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学科,像是语文、数学、外语,由于它们在各个考试的分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主课”,从而颇受学生重视,而与“主课”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副课”,它们往往得不到“主课”的特殊优待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了。不仅如此,甚至是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生物只是一门“副课”而已,他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课”的学习上,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高考中获得分数上的优势而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于是在生物课堂上,我们经常看见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样导致学生的生物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往往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很多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么不受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产生应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工作的质量当然不可能很高。

2.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实行了新课改,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其中就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守旧派”。很多教师觉得新课改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并且很多教师在改变了教学方法以后不但自己不适应,学生也同样不习惯,反而出现了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又开始沿袭过去的老路,按照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这样就使得新课改失去了实际效用。另一个极端就是“改革派”。这一派别的教师由于认识到了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的作用,于是在教学过称中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教法,而全部以各种学生活动加以代之,结果可想而知了,在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中,由于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一落千丈。以上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属于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都不可能起到好的作用。

3.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方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目前对于生物课程的评价依然是以各种考试形式为主,因此,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措施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事实上,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考试具有客观、公正、统一、便于操作等优点,但是如果评价的方式过于单调,甚至只有考试这一种形式,那么势必会使得教学工作陷入到“应试教育”的泥沼。很多教师就反映说:“现如今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说到底还是要看考试的分数,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能力的培养上,即使能力培养出来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很多能力却无法反映到分数上,从而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家长的埋怨。”因此,在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下,教师要想真正地落实新科改的措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改变生物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呢?

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很多科学家称为“生物世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物学科在现在和未来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国家要想发展,取得科技成就,就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关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为生物学科做好“广告”,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者把生物知识同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2.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3.上好生物实验课。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受到来自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考试重难点,而常常把生物实验课压缩,甚至是完全省略,而代之以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实验课,试想这样的实验课又怎么可能到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呢?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实验课为代价,而是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模仿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程的意义。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实验课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相反,它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断完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