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会计智能化

篇1

一、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特征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门新兴学科。基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战略目标和客观要求,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动态变化的,总括起来可分为两大信息系统:(1)有关“规划和决策”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企业长期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规划,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促进资源的有资产利用。(2)有关“控制与业绩”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反映、指导、协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严格监督,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效果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

作为一种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而与财务会计并列,主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其基本特征:(1)管理会计侧重于内向服务,根据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结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计算、分析,向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确定目标、做出决策、加强控制和进行业绩考评。(2)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程序,或者说,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束缚。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各种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去获取相关信息。(3)管理会计着眼于预测未来,要求提供各种预测信息,因此,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中使用历史成本,有时是在估算的基础上提供信息,不要求十分精确。(4)管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为了企业内部决策之用,因此,针对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具体要求,编制不同的报表,提供不同的信息。(5)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求要十分详细,以便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分门别类的数据控制。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既然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那么企业的经营目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也就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促使人、财、物等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围绕着基本目标而形成的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有:(1)全面反映企业资本金的占有及运营状况,合理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2)存货计价和确定收益。(3)注重搜集内部审计资料,以便于为控制企业经营过程提供相关的系统信息,并为日常活动决策提供数据分析。(4)管理会计师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有一个全面了解,帮助增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

事前管理有:(1)预测。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2)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3)计划。计划可理解为经营目标的具体体,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事中管理有:(1)组织。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费用多方筹措资金;兼顾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双方要求,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根据生产资料的库存情况,协助管理者做出日常活动安排。(2)控制和监督。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库存模型、网络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时提供有关成本变动、经费使用和损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1)核算。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2)分析和考核。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职能;核算;管理与监督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主要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经拓展到事中与事前领域。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紧密联系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是反映与控制,会计反映与会计控制更能体现现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对会计职能基本内涵的认识

会计职能的基本内涵在会计发展的不同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唯有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及精度等会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提到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影响范围及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会计由原来的主要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需要转向服务干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另外,人理论、产权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前沿理论也给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会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会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

二、强化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的措施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t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一会计监督一内审监督一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会计人员利用其反映、核算的职能为各方面提供其相关的经济信息,同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经济过程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在经济效益观念和宏观管理观念的共同驱动下,提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优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和效益。随着人们会计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职能是内在的,其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的会计行为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却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因为各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经营特点不同,其管理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在确保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从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出,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并自觉执行和积极运用这些制度、程序和方法,参与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充分发挥会计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应有作用。

篇3

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

1.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管理会计信息化指将通过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以获得、加工等管理资源进行处理,方便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经营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和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

1.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2.1保证信息完整性。管理会计的信息资源来源复杂,可利用网络系统来丰富会计信息的搜集内容和储存强度。这有利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决策的实施,提高企业经营的高效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1.2.2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技术使信息具有传递速度加快,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共享。企业可利用网络内部资源的丰富,为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提供资源储备。1.2.3保证工作的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和专业财务人员进行素质结合,保证会计工作的智能化。

2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短,以致管理会计信息化虽作为会计的一个分系,但部分企业没充分认识利用这一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趋势,但我国部分企业在实践这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2.1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不正确

对于管理会计,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时仍处于账目收集、整理、记录的传统工作形式。部分企业在会计资源整理方面的形式落后,对于之后开展和创新没有强力数据做支撑,这不仅影响企业在实行和落实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加大企业在管理会计环节的成本比投入,不利于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定位的不准确,使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2.2企业缺乏高素质财务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会计行业的要求日益增高。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会计知识,也掌握与信息化过程有关的计算机能力。由于这样财务人才的缺少使部分财务工作者负责预算核算和经营分析的,不能深入了解其他的业务,无法对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及决策。企业对于人才利用不合理,致使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降低企业运作的效率,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应用和发展。

2.3企业管理会计系统硬件发展滞后

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智能化会计实现的前提。部分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市场上有关会计软件的缺少,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中缺少智能化硬件系统作为支撑,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需求。在受到限制的管理会计智能分析软件的投入,无法满足对企业进行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模式及公式的利用,使其满意程度低。由于硬件设施发展的滞后,不仅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建设还在很大程度影响数据分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企业决策者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3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实施较短,会计建设不成熟。针对以上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方面对策使管理会计信息化进入一个新里程。

3.1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位

在实施信息化的财务建设要求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对目前财务工作的具体定位。严格按照财务定位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流程,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企业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确定位时,也要激发财务部门工作的潜能,以改变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形式,创新决策主体,加强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工作人员结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从预测、决策、考核等多方面加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储备。要明确会计工作内容,进行精确定位,是优化会计工作人员的基础。

3.2引进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在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改革时对需要人才的引进。对企业来说,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导致无法适应管理会计快速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综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作为财务工作的参与者,会计从业人员素养的提高,也能促使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提高。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时,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在招收会计人才时,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也要考验计算机技能,以便招收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培训,例如,对新入职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和对企业的全部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不定期考察,在素质建设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满足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服务的要求。会计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加强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实践结合,使自身成为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条件。

3.3优化管理会计的信息技术

目前关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稀缺,而企业为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就必须改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路径。目前企业所广泛利用的财会系统是“ERP”系统,企业可以此为基础开展管理会计技术改革创新来优化ERP的功能,增强企业多样业务的能力,来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的特点,调整ERP的业务流程,建立数据库,完善并记录企业经营时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实现多种信息一体化,最终形成强大资料库。方便企业执行各种工作能够及时地搜索信息,为具体工作时提供方便。

4结论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想要高效地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对管理会计进行改革,实现信息的融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企业稳步前行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新松.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2):96-97.

[2]杨永贵.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31,139.

[3]程杰.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创新探讨[J].云南化工,2017,44(11):114-115,117.

篇4

智能化商业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提出以来,商业银行从业务到后台业务,对银行管理会计、客户管理、绩效、资产负债和信用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摸索,几乎涉及了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但成效不太显著。

在经历了探索、困惑、返璞归真、脚踏实地等几个阶段后,对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探索又回到了管理领域,如管理会计、客户信息分析、信贷分析等领域。但是,仍然比较鲜见中,后台业务贯通的全行级、某领域智能化应用案例的出现。原因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问题还是出在业务管理方面。

症结在业务管理上

笔者在参与各商业银行业务咨询时,经常问总行业务主管:贵部门对该业务领域有什么设想?前台业务部门谈及最多的,是业务部门的支持,认为后台技术落实力度不够;而后台技术部门对前台业务创新无法在现有平台上加以解决,要另起炉灶,因此周期长见效慢,这就导致了前、中、后台之间的隔离。

较多银行的主要精力还忙于前台产品系统的完善和创新,使各部门在智能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上无法到位,这也导致了高层管理的战略设想最终没有被反映在智能化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因此,前台业务部门如何在学习中摸索该业务板块的业务规律,与核算管理部门、后台的技术平台实现部门相结合,实现高管层的战略目标,这是智能化商业银行的关键。

信息智能化的变异

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的信息智能化,它包含战略管理决策信息、业务流程逻辑/业务关键指标信息以及信息实现平台。战略管理决策信息来源于高管层基于市场和股东价值的要求,按照各业务线的综合需求来制定,而理顺高管管理信息,将它变成信息需求,则是CIO领导的专职小组的工作。在现实中,高管管理信息往往受到操作层面业务、技术部门的较大影响。

业务流程逻辑是指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制定的、促进业务发展的流程。但在现实中,由于银行在市场信息归集和客户信息分析方面不到位,往往就以银行内部管理流程作为信息化需求,这导致了信息化需求的变异。比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需求开发时,往往借助IT工具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有时会发现IT人员银行业务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市场经验和客户经验的不足,以及业务人员描述需求无能为力的状况。这种从需求出发开始,就出现难以弥补的偏差,最终使信息智能化受到损害。

另外,智能化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核心内容或数据,以及操作规则等业务指标,其数据是否最终被IT系统实现,在现实中也取决于银行业务部门的决定,取决于业务操作效率和业务信息化水平。那种将所有业务数据装载在IT数据仓库系统的做法已不切实际。

因此,信息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模型、从业人员的经验和银行业务的信息化能力,而非单纯是银行技术平台。

CIO需强化业务经验

银行上市前后,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将出现重大调整,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和IT平台规划做出相应的回应。从智能化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这是国内银行对管理决策信息化提出的要求。

篇5

[论文关键词]能力 高职会计 电算化课程 改革

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行业领域划分的不断细化,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第一线的会计、出纳、会计软件操作、维护,会计审计分析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三种能力: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进步,在发展中求进步,不断地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仅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从教学方法来看,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重视知识的传授,只教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而缺乏怎样具体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往往忽视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说不会做,只会讲大道理不会将理论变为实践。“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虽然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但是知识传授不可替代能力培养。wWw.133229.CoM”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师生互动,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前职业院校的教育主要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只管在课堂上教课,只管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也不管学生是否听,是否爱听,是否愿意听,是否喜欢听,一概不管不问。教师只管教,对学生是否学,是否听懂,是否学会知识充耳不闻,教学效果不好。鉴于此,应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变“教为主”为“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教师教,也可以让学生预习以后让学生讲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课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和纠正错误;也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些会计角色,从角色扮演中去悟“会计”的一些原理,去体验不同会计角色的行为特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案例,融会贯通……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彻底解决学生学习的爱学、好学、会学和学好、学会的目的。

二是以教理论为主改变为理论实践并重,实现学生从“会说”到“会做”的转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门型实用人才,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实际工作的能力,一毕业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就能从事一线的实际工作。因此应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理论指导实践,经实践检验理论。也就是说,要在理论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技能,在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解释理论知识。在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在教学生实践技能时,以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就是在教理论中有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实践技能中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彻底改变以往只教理论,不教实践,或者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从而使学生实现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到“口”“脑”“手”并用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建造一流的、现代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加强实践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动手提供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是以教师讲评为主改变为师生互评,实现学生从“学会”到“记牢”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教师都要对这一阶段知识进行讲评,对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收效不大,效果不太好。因此,要改变以往教师讲评的教学方式,要让师生互评,形成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说,就是让学生来作阶段讲评,可以讲评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进行概括归纳,可以讲评前一阶段重点、难点;可以讲评教师前一阶段所讲授知识的得失,可以讲评教师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可以在理论讲解中讲评,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讲评;学生可以对学生讲评进行讲评,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讲评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讲评进行评论……总之,就是形成师生互评,在互评中学到知识,在互评中学会知识,在互评中记牢知识,在互评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记牢”、会操作的转变。

二、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必然涉及师资队伍的改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erp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不断完善及电子商务新领域与财务软件的逐步整合,原有的师资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师资队伍不改革,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影响到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人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社会最活跃的因素。自从有了人类,人便自觉与不自觉地被纳入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形态中。因此“管好教师、用好教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学好知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就是要开展“五帮五学”活动:一是从队伍建设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两个方面进行帮学,如进行互派骨干,开展业务培训或领导挂职锻炼等方法,学院要尽其所能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条件,真正从帮与学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从工作业绩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帮与学中解决因观念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要在帮与学中进一步端正观念,使工作目标更明确,开展各项工作的措施更有力。三是从管理机制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教学改革、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开展帮与学。通过开展帮与学,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四是从艰苦创业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方面开展帮与学。通过帮与学,使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五是从科技强院上进行帮与学。主要从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方面开展帮与学。各自要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在科技强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相互学习与帮助。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达20年之久的美国教育家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想站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那么,如何培养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

一是以岗定人,选好教师。变“因人设岗”为“以岗选人”,使有能力的教师、适应岗位工作的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创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许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本身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使他们既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更无法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实践工作,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使毕业生适应不了就业的需要。因此,应培养“双师制”复合型的教师人才,在教理论的同时又教给学生技能,在教给学生实践技能时又传授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型实用型人才。

二是明确规范,制约教师。要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建议,让教师明确该为或不该为的具体事项,注重发挥制度的监督、制约功能,靠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正常的办公、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能力的提高。

三是狠抓奖惩,激励教师。要通过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兑现奖惩、兑现政策,使教师明确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基本道理,努力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而现有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且知识更新慢,课程教学与教师科研结合较少,缺乏对新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与企业和各大财务软件公司的接触不多,很少专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很少专门做横向课题。能够帮助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极少。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管理素养不高,缺乏复合型、通才型知识结构的教师,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对教师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奖惩,该奖的要奖,该重奖的要重奖,该罚的要罚,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是以人为本,培养教师。要通过制定育人、树人等管理办法,狠抓教师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敬业精神等方面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成为适应工作需要、岗位需要、形势需要的全能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抓培养,高职院校通过输送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进修、深造、访问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补充,能够真正做出一批引导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成果;要抓提高,选送优秀主讲教师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有机会走出学校,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能够给学生带来课本以外的信息。要抓引进,积极吸收社会上的企业骨干、专家、能手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鲜活的力量。要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在任课教师中达到80%以上,从而真正解决“双师型”教师人才贫乏的问题,解决影响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以能力为核心视角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到底学没学到知识,用什么来衡量、来检验呢?传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依然沿用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考评方法,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技能”,这种方法是一种“学校主导型”的考评体系,考评过分强调全面发展,并且考评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没关联,对成绩的考查仅限于必修的分数。因此,传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考评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公正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对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就是在期中或期末试卷中,编制几个会计分录或是填制几个报表数据;而对于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的考核,通常也是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且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因此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目前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主要是应试式的,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

一是以等级制考核来评价。等级制考核评价方式应围绕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据会计电算化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而是采用“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30%,能力成绩(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20%”的方法确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地点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手工实训室,如在手工实训室通过做一整套会计账簿来体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是实习单位,通过对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走访、查看,听取实习单位领导的评价,综合以上情况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进行考核。

二是以学生学到的技能来衡量。高职电算化专业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第一线的会计、出纳、会计软件操作、维护、会计审计分析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质量高不高,教学水平怎么样,其检验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培养出了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只要具备上述的条件和能力,就是培养出了合格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不具备上述的条件和能力,就是职业院校培养出了不合格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

三是以就业率的高低来检验。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一到工作岗位,就能干,就会干。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如果一毕业就就业,就业率很高,就说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高,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强,培养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合格的人才,培养出了社会急需的人才;反之,则相反。现在有的高职院校同社会挂钩,以需而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企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一毕业,这些企事业单位就把全部学生招录,成为该企事业单位的一名员工,这也不失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好办法。

篇6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理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14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34- 03

0 引 言

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内控制度、流程、报告,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正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有的组织(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控体系较为健全,已深度融入管理,风险管控效果显著;不少单位内部控制仍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内控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岗位防控呈报表、风险报告依样填报,风险管控机制并没有深度根植于组织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绩效管理中,内部风险仍然存在,各类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应从内控规范本身的理念设计上研究其有效性,并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探讨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1 内控规范的设计理念研究

1.1 内控与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2年),共同构建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是对单位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内部控制规范设计理念是着力解决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因单位经济活动中预算业务和财务收支等业务都以财会部门为主导,财会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牵线人角色也转移到组织内控中。“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设计观点和原则,在控制责任上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和会计职责界线模糊,很多本应由其他部门担负的风险把控点不得不由会计人员全程承担,各部门自负其责会演变为会计人的独角戏,会计人员不得不对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等事项的全部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把关,既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又造成了其他部门误认为会计人员管得宽,对会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另外受专业和视野局限,会计人员对单位业务及经营管理了解不透彻,找不准控制发力点,内部控制变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面反而使控制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的层层传导责任制,环环相扣的廉政问责控制体系,更符合单位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客观规律,也契合管理会计的业财融合机制下链条化内控的特点。

1.2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部控制

从制定时间上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在财务会计视角下建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相互制衡为运行基本机制,资金管控为控制核心,依循财务流程来串联控制链条,内控的深度、广度、有效性、发力点都有局限。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管理会计成为中国会计升级转型的发展方向,随之管理会计的研究、运用、发展得到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有两大功能:一是价值创造,二是控制财务风险,即以成本控制和绩效管控统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提到与单位内部管理联系更紧密的管理会计层面,可极大地提升内控的有效性,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的范围与边界也发生位移,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财务会计单一模式下内控体系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编制缺少标准,内部控制没有一体化管控平台,信息化手段不高,前置能力不强等缺陷,开创内部控制新局面。

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和管理会计平台,构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部控制”,将在制衡机制上加强管控机制功能;承接现金流量管理,辅之以控制标准为基础,以组织效益和内控绩效为抓手,强化管控一体的运行机制。

2 管理会计介入内部控制的应用模式研究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参与管理,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数据和分析报告,以提升单位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基本方式就是开展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用预定标准、指标来检查、计量、衡量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情况。管理会计的核心是管理控制机制,管控机制的三大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内部报告和责任人激励,管控内容包括成本管控、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控、生产管控、销售管控等(傅元略研究理论)。而以之为基础设计建立新型内部控制体系。

2.1 “目标―责任―激励”式管控机制

在战略层目标设定和执行层目标设定中,绩效评估和业绩评价涵盖业务规划、预算编制和管理会计报告的全部流程,将风险管理融入重要节点,用成本动因描述经济业务的走势,用风险离差校正管控执行风险,根据全年预算总盘子制定资金管理的控制目标,设定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流量表,对业务执行进度进行计量、报告、预警,有效防止半拉子工程和烂尾项目;成本效益机制提升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以往一些部门责任人认为内控制度束缚了业务发展手脚,影响了业务开展。不少职工认为内控是日常工作的负担,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将内控风险融入单位绩效管理后,目标―责任―激励成为机制性管控的有效渠道,标准―找差―矫正成为结构性管控的有用工具,单位内部治理和控制在激励责任人追求绩效、创造价值的动能中得到有机嵌入,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有效协调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管控关系,确保组织战略地图的有效到达。

2.2 内控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要引导激励责任部门、责任人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在关口前移、基点管控的同时,将内控指标纳入考核当中,按考核等级发放内控奖,通过绩效奖罚制度提高内控动能,发生内控风险事件及时惩罚,通过内控与绩效挂钩,变“要我内控”为“我要内控”,使内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和改善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业务发展不能与风险控制发生利益冲突,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2.3 报告体系化内控

体系化的内部会计报告体系也是体系化的内控报告。管理会计较之财务会计更多地参与战略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在全面的风险控制理念上,补齐财务会计报告重数据、轻分析;程式化有余,针对性不强;信息不完整缺乏前瞻性,不能准确反映管理层责任量化评价等问题。定期或专题向管理犹峁┕芾砘峒票ǜ妫全面反映组织绩效和内控信息,揭示业务活动、经营效益、风险状况,促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2.4 平台化内控

将内控流程嵌入业务,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内控大数据平台,广泛收集获取内控信息,对内控关键岗位,开发详细、精准的用户分析功能,自动记录与分析相关信息的使用痕迹,“人在做、云在看”,动态实时监测内控信息,强化内控工具建设,拓宽管控渠道,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机制带动性更强更有威力。

管理会计正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期,使内部控制具有更有效的过程控制、流程控制手段, 既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有了新抓手,因此,应把握这一机遇,重新厘清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推行智能化的行政管理及服务,如指纹通、射频技术、物联网、银企直联等等。借助和扩展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单位信息流,实现内部控制的智能化控制。信息、数据动态,实现内控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3 认识管理会计下内部控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

3.1 环境层面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大多数财务人员仍囿于核算、反映、监督(单向),重核算、轻管理的思维依然存在,普遍存在对管理会计控制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凭单审核,没有上升到战略规划、战略地图、使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挑战、危机,只是从资金的框架内管控风险。应教育引导财务人员站在战略层面来布阵内控在财务流程的内容,创新内控理念,在业务流程中进行迅捷而精准的靶向控制,实现内控平台的数据流全面覆盖,而非处处设“卡”,内部控制贯穿单位管理行为的始终。

3.2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面临全新的大数据环境,数据驱动已成为内部管理的新思维方式,大数据技术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有效发现处理风险问题,管理会计平台可发挥内控显微镜、探测器作用。财务人员不太熟悉软件技术,对大数据ETL等工具不了解,因此,管理会计参与内控,首先要解决大数据技术人才问题。其次在内控方式上实现结构性转变,一是由单向控制向互动控制转变。管理层和内控部门借助大数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全面采集,挖掘和整理分析使用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内部行政信息,财务信息,也可以收集线下非结构数据,对内控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和特定事项有细分而准确的感知。比如招投标采购平台与管理会计平台有机链接,可使项目预算、报价与历史标准比价、绩效预测及时呈现,提高管控效能。二是内控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对发生不正常的内控问题,异常情况,精准定位,寻找线索,并在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发现内在关联事项规律。推行电子化的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的共享,让实施部门既保持独立性,又能实现底层的数据和架构的共享。

3.3 应用层面

改善内控现状,提升内控质量,增强内控效果,推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型内控体系”,创新内控理念,主动实施内控策略,财务人员能否了解业务,掌握业务流程是实施策略的关键,财务会计模式下,单纯的核算、反映职能,局限了管控风险的能力,财务不了解业务,其管控如同盲人摸象,而管理会计是建立在财务与业务的高度融合之上,管控是业务流、资金流、成本流、信息流的汇聚,财务在流程中参与管控,管理会计嵌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控制系统、绩效评价系统,服务战略、融合业务、管控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智能财务;财务共享;财务转型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财务领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逐渐摆脱了重复而繁琐的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挖掘,推动着财务领域迈进了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协同时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涌现,开启了财务领域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的变革浪潮,智能财务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智能财务建设,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当前我国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尽相同,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但基本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建设,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多呈现信息孤岛效应,制约了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校作为科研与创新重地,应紧随时代变革潮流,紧跟企业财务智能化改革的步伐,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财务智能化,进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本文结合具体高校,以HB大学为例,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策略,为其他高校推动财务智能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智能财务是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中,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智能财务有五个特点:全面共享、高效融合、深度协同、精细管理和力求智能[1]。智能财务的提出为实现业财融合、信息共享打开了新天地,大型企业集团正全力实践智能财务建设。同时,高校正布局数字校园建设,而信息共享是关键。高校财务处作为核心部门,与各个单位都有密切联系,业务方面与多部门都有交集。高校财务智能化建设不仅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水平,更能加深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融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快财务转型,紧跟财务变革要求,将智能财务管理模式应用到自身财务管理中,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

2智能财务时代下HB大学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HB大学是某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全校在校师生有2万余人。该校财务处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水平位居省属高校财务处前列,现已具备账务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银校直联等系统,基本覆盖各个业务板块,该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已步入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然而相比于企业财务改革转型,高校财务滞后较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存在着更多制约高校财务转型的问题,本部分结合HB大学,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具体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各部门间系统相互孤立,信息交换不畅

智能财务是建成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和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以业务驱动财务,进而驱动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是建设智能财务平台的关键。目前HB大学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及科研管理系统等相互孤立,与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孤岛效应。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无法直接导入学生收费系统,对于延迟毕业、专业调换等变化,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学校文件在收费系统修改,学生欠费信息也无法传输到教务管理系统,只能导出相关数据通知学院负责人催收欠费。科研管理系统项目信息未能与网络报销系统、账务核算系统对接,对于项目余额不足的问题,只能由财务人员通知报账老师修改、重新提交。这种孤立的系统管理模式不利于财务系统收集学校各方面财务数据,对资金管控、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了难度,同时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制约了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2.2技术支撑不足,缺乏创新

智能财务是涵盖“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包括与预算和成本相关的RPA,与报表报告相关的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交互等。智能财务对技术要求很高,高新技术的深度运用可以使财务人员彻底从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目前各高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欠缺,HB大学主要依赖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财务人员运行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只能寻求该软件服务商解决,财务人员对技术方面不甚了解,容易发生问题沟通交流不畅,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同时该软件服务商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不成熟,网报系统目前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劳务费累计扣税存在差异、自动生成凭证摘要提取信息不明确等。因此,技术是影响高校财务转型的挑战之一。

2.3经费配置欠缺,制度不健全

企业积极致力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智能财务通过业财融合,把控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以财务监控资金流向,借助专业洞察和大数据分析辅助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高层领导决策。目前,许多高校对“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只重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忽略了教育经费管理。高校通过成本管控,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从而实现最大效益。目前HB大学领导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未能深刻认识到财务在成本管控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建设智能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合理的经费配置。同时,校领导也未能从学校全局把控,没有合理的保障制度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2.4专业化、复合型财务人员匮乏

智能财务建设是财务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其核心任务是规划建设创新型智能财务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企业在财务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积极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模式。HB大学对财务人才明显重视不足,未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现有财务人员偏老龄化,对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更快适应信息化改革,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参与信息化建设。因此,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HB大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3智能财务时代下的HB大学财务转型策略

HB大学建设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催促着高校财务必须转型,以财务为中心,连接其他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交换、业财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本部分先分析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方向,然后结合HB大学提出具体转型措施。

3.1高校财务转型的方向

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需明确转型方向,从管理理念、财务职能、数字化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校领导应转变管理理念的认识,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变,投入较多的经费满足财务数字化技术的需要,同时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为早日实现财务智能化做准备。3.1.1管理理念转型高校财务转型首先要转变对财务的态度,校领导应重视财务部门的作用,现在财务已不是简单的账房先生,财务管理职能日渐突出。财务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资源,以财务为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联通相关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把控学校各方面资金进出状况,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对于成本管控有着重要作用,校领导不仅应重视经费的投入,更应重视财务对成本的监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1.2财务治理模式转型传统的高校财务管控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管理的需求,高校财务应结合现有业务特点,建立新的财务治理模式。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要积极转变财务治理模式,高校财务类型要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型财务转变;财务功能从简单的记录报告升级为参与控制与规划。财务角色要从管好账、用好信息,成为管好钱、管好风险、管好财产。转型后的财务治理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高校管理需求,也更加符合高校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推动高校迈入“双一流”建设。3.1.3财务数字化转型高校财务智能化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与保障,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会计应用平台,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动业财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价值不言而喻,数据已经成为分析决策的依据。高校财务应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财务管理系统联通其他部门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严控财务风险,推动数字校园建设。3.1.4人才培养转型为适应财务转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是推动改革、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高校对财务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提升。高校财务应根据业务需要,重新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制定合适的岗位规范,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尽快胜任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运用。现有的财务人才不能只学做账,更应该了解业务,激励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提升管理理念。

3.2智能财务视角下HB大学财务转型的具体措施

3.2.1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制度保障财务转型的目标之一是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这一项改革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会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因而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HB大学财务转型应得到校领导的全面支持,站在学校层面上整体规划布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给予合理的经费配置,推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财务智能化建设,保证工作的彻底执行。3.2.2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进财务共享平台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打破财务信息系统封闭的现状。HB大学应借鉴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设思路,将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联通,使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等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集中归集和协同应用,便于校领导及时获得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决策分析的精准度,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效率。3.2.3寻求技术支持,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HB大学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技术支持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与软件商沟通交流,梳理工作流程,将烦琐、重复的工作标准化,通过信息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HB大学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比较欠缺,缺乏分析统计功能,网报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经费寻求更有利的技术支持商。3.2.4招聘复合型人才,提升财务队伍水平HB大学为适应财务转型需求,应当招聘复合型人才,吸纳计算机方面人才投身于财务实践工作中,可以更容易发现财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不足,更便于与软件商沟通合作。同时,该校财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业务能力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备考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财务人员要求,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

4结语

智能财务为高校财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智能化与高效。高校财务应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制度保障、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1.

[2]秦锂,马红红,蒙福亘,等.财务共享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0(10):11-16.

[3]毛成银,叶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务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18):100-103.

[4]陈旭,郑雪佳.智能财务视角下集团型企业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1(3):23-27.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探讨

财务会计承担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十分必要。当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应该及时转变财务会计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性质,向企业管理和决策方面转型,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一、财务会计转型的背景

(一)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财务会计在单位主要承担对财务资金的有效监管和使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控制资金的流向。资金是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根本,关乎企业的发展未来,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会计担负着重要职责,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就是保护企业的未来,提升企业会计的业务能力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办公的兴起,逐步代替了一些财务资金工作,很多工作都由电脑办公完成,这些财务会计工作的转变也说明管理会计的转型趋势更加明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财务工作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二)形势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更加明显,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各种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放缓,经济增长的规模持续降低。这些情况的发生说明企业必须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迎难而上,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实现自我革新。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改进自身的经济模式,转变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自身跳跃式发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让企业了解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这样才会使企业的负债不会超过企业的自身价值。如果负债过多就会导致产生经营的危机。所以企业必须要牢牢掌握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充分挖掘企业的经济潜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增加专业性的企业管理人才,让专业知识强,管理业务精的专业人才担任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支持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模式,使得财务人员的核心地位被逐渐取代,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企业的管理十分不利,应该及时转换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对于很多人来说普遍认为单位的会计就是进行财务账目的结算,只要把单位的账目算清就是对工作最大的负责,这就把财务会计的工作简单停留在计算方面,单纯的计数、记账。对于其他工作问题也都是简单的处理一下,不需要进行过于深刻的思考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传统财务思想极大的限制了人员的思想和进步空间,如果要想更好的提升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快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使财务会计尽快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时转换思想认识,提高思想站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作为财务人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财务人员的专业角度对待工作,牢固树立财务意识,最大程度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一个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是企业最愿意得到的,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财务人员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先进的财务智能化系统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保证其完成预期的经济收益,这也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整合,改变自身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思想,将自己充分融入到管理团队中,实现团队管理的效益目标。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差异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继实施,企业改革力度的持续加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上比较落后,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对审计监察方面的制度不够严格,财务会计的工作仍然停留在粗放的管理模式,这些问题的发生说明应该尽快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应该学习管理会计的先进模式,加快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模式,有效扭转落后的管理体制。我们一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参考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管理标准来对内部财务进出情况进行管理,这样会使这些企业的成本指标和财务状况得到系统的相关评价。财务会计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为管理层提供企业的各项收支财务数据,方便企业管理者掌握相关的经营状况,各而管理会计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发展计划,这样能够使企业管理的人员更好的进行决策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管理会计转型的重大意义

(一)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只有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才能实现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掌握,并根据财务状况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调整。这样才能灵活的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新形式,这些新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不断发生的,所以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也要做到实时监控。这样我们必须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实行管理,从而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这样才能有助于处理突发状况,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科学制订战略方案。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完胜,就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和成本控制的管理,使管理者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会计能够提高监管水平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以财务会计作为基础的,并且能够放弃传统会计的局限性,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不但要对企业的财务现金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业的重大资产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整体的经营情况的管理,其中会涉及到企业在管理上的很多方面,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运营,会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当前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进行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结果,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服务。

(三)管理会计有助于加快经营管理改善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对于目标绩效等方面采取全程考核,这样才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优化管理效能。在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浪潮中,为快速增值企业的有形资产,就必须从物质资本演变到知识资本的层面来进行解决,因此要想把企业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物质和金融,还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全面培养资产管理。要彻底剖析知识资本,对知识资本进行经常性总结。可以对企业中知识资本所能带来的财富值进行研究。还需要对知识资本的类别进行研判,使发展成为带动强化中心使用价值的目标,让财务会计尽快转换到管理会计的角色中。通过从财务的角度来充分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效积极开展目标绩效考察,发挥管理会计在目标绩效考核的最大管理作用。

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能够提高管理会计的能力,就要实现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使其业务能力接近或达到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企业要根据员工参差不齐的能力水平来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培训,以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建设,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规律的变化,发展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完成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产业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有行业都应该运用智能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成功完成将公司的财务会计转化为管理会计,需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确保获取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工作,就可以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本的投入。还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流程手段等进行管理,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可以规范管理,有力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目标实现;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这也将有助于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强化学习的目标性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的学习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不能进行简单的浅层学习,浅层学习通常始于外在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等消极的情感投入。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制定相关完善的学习管理规定,通过运用网络等媒介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认真分析预测未来会计信息的发展情况,从而强化对信息能力的识别与掌握,企业还要研究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改变挖掘出最新的数据,并对这些知识开展研究分析,帮助企业在运营中规避风险,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看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坚定改革的目标,坚信必胜的决心。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有合理的政策,合格的人员就一定会取得改革的完全胜利。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决策办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取得企业改革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R].财会,2018.

[2]袁振兴,张青娜,张晓琳,等.大数据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应对[J].会计之友,2018(32).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管理会计;公立医院;医疗行业;数据;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广,要求各公立医院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部分医院还存在对运营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也就直接威胁到公立医院的后续发展。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将会计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来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足够多的有效运营资源信息,对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1大数据特点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立医院在进行会计管理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备有以下特点:(1)海量数据。在公立医院的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量,也就需要各医院能够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力度[1]。(2)多样性。在公立医院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其所产生的数据也逐渐发展到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模式,信息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也就要求公立医院能够做好数据的检索跟处理工作,来让数据信息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3)价值密度低。在海量的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数量比较小,这也就要求公立医院能够具备有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到有效信息,来为该医院决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4)处理速度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导致了传统的数据检索与分析模式难以满足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在这一基础上也就需要不断强化现有的数据处理效率,来让海量数据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2公立医院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水平不足。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多是由一些独立的决策模型拼凑形成的。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但是应用范围过于单一,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员工掌控,距离智能化自动化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2)决策数据获取方法落后。我国有些公立医院多是通过手工获取的模式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具体形式包含有查询数据库以及固化核算报表采集等等,决策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多是处于手工运行的状态,导致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3)职能控制工具过于单一。我国有些公立医院在现阶段还没有财务决策与控制的信息平台,导致财务控制效率过低,对于医院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有些医院是通过Excel、Access等软件来对医院的经济运行指标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处理,部分医院所应用的智能化商业分析软件也只能进行报表数据的分析,和其他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形成及时的共享。过于单一的职能控制工具,还会导致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零散性及偶然性,会计决策的有效性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4]。

3大数据思维下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大数据思维下进行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时,还要对需要收集什么数据、收集数据的具体渠道、如何进行收集到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这四个问题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会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5]。医院的财会人员可以通过构建经济运行信息平台的模式,对自身的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6]。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践,可以较大程度地解决相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经济运行相关数据进行关联性的分析,精简报表,有针对性地为各级管理层提供个性化服务,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从而不断满足医院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7]。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平台的架构可由数据源、数据仓库建设、商业智能BI构成。整个架构体现为:以从业务数据源采集的数据为依托,以数据仓库建设的主数据为核心,以BI工具为分析展现手段,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经济运营分析挖掘服务支撑[8]。通过信息的整合,可以从科室和医院不同的层面展示以下内容:绩效指标、报表数据分析、监控预警、预算管理、成本管控、资产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等。平台以数据为基础,将与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相关的预算、成本、物流、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数据实现了整合和集成[9]。根据院科两级管理者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关联性分析。集中可视化、多层钻取分析、图形图表多维模式等展现方法,可实现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指标的动态监控[10]。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医院的管理会计职能从原本的核算为主转变为管理决策为主,来让海量数据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公立医院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发挥出管理会计的职能。通过大数据思维的应用还能够对医院的改革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各公立医院只有进行大数据思维的积极应用,才能够让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协调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11]。在大数据思维下,能够调动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行业才刚刚起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各公立医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并需要在结合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思维的积极应用,促进管理会计朝着精细化、科学化跟规范化的方向不断进行发展,来为公立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2]。

4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保障了良好会计管理效果下,才能够为公立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说各公立医院还需要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大数据思维要求基础上,来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医院决策的制定提供足够多的财务数据需求,以促进该公立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战略控制; 管理控制理论

【中图分类号】 F235.1;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125-08

一、引言

在企业控制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两个研究维度:一个是规则维度。从企业经营活动所体现的严格规范以及相关细则入手加强制度约束与管理。基于组织控制的视角加以解释,这是一种经营控制,它体现为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对基层员工的控制。另一个是战略维度。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视角来把握企业的经营活动。它与组织的权力结构、责任结构和业绩评价结构相对应,表现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的控制。管理会计视角的控制以往主要偏重于经营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重视不够。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引导下,企业管理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以战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将成为未来企业控制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与企业战略维度的控制有所区别,除了突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控制外,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经营控制依然关注。具体而言,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体现出自身的功能作用。一是适应企业规模扩大,通过重点管理和例外管理驱动企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结合不同时期经营目标的配置,为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和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制度上的安排[1]。现有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规则维度的探讨上,而对于战略维度的研究亟需加强。本文拟从战略控制视角,对管理会计的价值定位与作用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在管理会计实务中,管理控制最早见于法约尔[2]的管理四功能(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之中。他认为,“控制”是管理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战略控制是基于控制论的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其核心就是预算控制[3]。Flamholtz[4]认为,管理控制是任何试图影响他人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概率的行为。Sulaiman[5]认为管理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一是关注公司战略,即公司战略是事先规划好的,有计划地实施;二是明确因果关系,即结果是按照计划得来的。Kren[6]指出管理会计中的管理控制系统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会计业绩指标、预算参与水平、激励机制和其他控制工具的决定因素和后果。其框架结构由三个递进概念组成,即前因变量、特征变量和后因变量。Garrison[7]提出的管理控制包含计划、执行、控制和决策四种职能。

于增彪等[8]对Kren(1997)的研究框架进行了改进,认为管理会计系统研究是由系统决定因素(前因变量)、管理控制系统(中间变量)和系统运行后果(后果变量)这三组变量组成的结构框架。王斌和顾惠忠[9]认为,管理会计是围绕公司战略及价值驱动因素等,直接参与企业内部各项行动方案、指标与管理目标规划、设定,并通过预算、责任考核及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机制实施控制,以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动态过程。它是落实组织战略、确定组织具体目标、修正行动方案、实施过程控制的重要机制,旨在有效控制因组织内容不确定性对组织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升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傅元略[10]认为,根据管理控制的内在要素,即控制目标、衡量执行情况和纠正偏差等,可以推导出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三大要素,即目标设定、内部报告和责任人激励。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管理控制的基本理论按以下方面加以归集。

1.信念控制理论。这一理论以默钱特(Merchant)和大内(Ouchi)等为代表[11]。前者从管理控制的信念入手确定管理控制的基本含义,并认为管理控制既有行动、结果控制,也有个人/文化控制等。后者将管理控制分为行为控制、结果控制和团队控制,且这些控制方式的应用取决于两个背景因素,一是对预期行为的认知和知识;二是对结果评价的能力。该理论通过愿景或使命说明公司战略的发展方向,通过管理层高度统一的价值理念传达管理控制的战略信念。同时,借助于控制机制的选择,比较每一种控制形式所能提供的控制程度、直接与间接成本和各自的优劣势,以合理解释结果的好坏以及判断结果的质量衡量情况。

2.边界控制理论。这一理论以罗伯特・A.安东尼(Robert

A・Anthony)与维杰伊・戈文达拉杨(Vijay Govinderajan)等学者为代表[12]。该理论认为,管理控制就是“管理者用来确保组织有成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并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程序”,其核心是“在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建立一个集成化的管理控制系统,并据此解决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以安东尼为代表的这一理论将管理控制嵌入管理会计之中,并将心理学作为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注重战略对管理控制的影响,但在管理控制对企业战略的反作用方面重视不够。杨雄胜[13]认为,这一理论具有明显的“边界”特性。理由之一是,该理论仅强调会计层面的管理控制,使现行的管理控制受到了会计这一边界的制约;理由之二是,在安东尼和戈文达拉杨[12]合著的《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提出,管理控制是介于战略计划与任务控制之间的一种活动,而且是正式、系统的管理控制。其中,战略计划是未来导向的,旨在为企业设定整体目标;而任务控制过程依赖于业绩计量的非财务因素,保证所设定目标的实现。

3.交互控制理论。这一理论以奥利(Otley)[14]等学者为代表。该理论强调管理控制系统与方法之间保持互补性和整合性,譬如,通过预算将组织目标分解为下属部门或单位的业绩指标,通过双向互动等确立基层的绩效目标,并将实绩与预算值进行比较,以管理绩效报酬机制对绩效偏差进行修正,通过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将上述各方面的交互活动传输到网络,并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管理控制目标[15]。交互控制理论借助于目的、战略和计划、目标、报酬和反馈等基本要素,以“目标―控制”为核心程序关注控制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其操作流程具体包括:(1)设定目标;(2)确定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优先行动战略;(3)执行行动战略;(4)通过控制手段确保执行结果不偏离目标。某种控制系统作为交互控制使用,其选择标准包括如下四个要点:(1)技术依赖性;(2)规则;(3)价值链的复杂性;(4)战术应对的难易度。在组织的管理模式上,该理论认为:“当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或存在非常规技术时,组织采用分权结构是必要的;相反,当组织面临常规技术、市场变化较小时,组织宜于采用集权模式。”

4.诊断控制理论。这一理论以托马斯・S.贝特曼(Thomas S.Bateman)[16]等学者为代表。该理论认为,管理控制必须增强自我判断与完善的能力,通过与正确的标准进行对比,引导人们的具体行为,将组织的各项作业视为交易主体的具体行动。即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市场的自我控制,实现资源的有序流动,重组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借助于对比分析等诊断行为培育管理会计的控制文化,构建整体共享的价值理念和期望目标。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鼓励员工忠诚与勤奋,激励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控制。这种诊断式控制的特点是:(1)哪里有业务,哪里就有控制;(2)实时控制,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3)互相依赖、诚实守信;(4)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5)强化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在当前“互联网+”的自组织环境下,知识员工已成为管理会计控制的主体。知识员工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主观能动性,在既定的目标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全面实现组织的管理会计目标。

5.综合控制理论。这一理论以Simons[17]为代表,即根据管理控制存在的各种理论,从综合的角度将诊断性控制、交互式控制、边界控制和信念控制等融合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并且明确,边界控制是组织行为的活动范围约束,即规范组织哪些可以做而哪些不能做。大量的合规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而信念控制则是通过组织愿景等对组织文化、公司整体着重进行阐述,它为组织控制确立了核心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诊断性控制主要代表差异分析或例外管理报告等控制形式,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控制模式;交互性控制则用来分析由于战略实施不当所引起的战略性失败,它主要用来对不再适用的战略和需要修正的战略进行早期预警。诊断性和交互性控制系统是两类最基本的控制方法或机制。以Simons为代表的这种战略驱动理论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为企业管理层实施管理控制提供了一个战略变迁的管理平台。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的控制模式的主要事项就是实施战略决策、战略更新和战略控制。

三、管理会计控制框架的发展

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发展是与企业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密切联系的,通过将组织高层的管理控制与企业基层的经营控制有机融合,使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实现统一,是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内在要求。从管理会计控制框架的演进来考察,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可以分为传统性、自发性与综合性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性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

与管理会计的两大系统相对应,企业的管理控制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管理控制系统的特征,也就是对系统要完成的任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衡量;二是信息支持系统的特征,即系统完成任务的表达方式及其具体的计量模式选择。一般而言,影响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环境不确定性。Duncan[18]认为,管理会计的环境不确定性是与组织系统的结构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的环境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或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实体及社会因素的综合。环境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复杂性,即企业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的数量情况;二是动态性,管理会计决策随着环境(如时间与空间)而产生的变化程度[19]。环境不确定性与战略管理具有相关性。Chapman[20]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开放性和外部性就越强,对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广泛性的要求就越高。Hartman[21]通过对经营任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后提出,环境不确定性及忍耐程度不确定性对企业业绩计量有明显的差异。即,不确定性对管理者的系统选择有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管理者对不确定性容忍程度的高低。Lopez-Gamero[22]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在管理会计决策中有两种影响方式:一是管理者对商业模式的认识发生变化;二是管理者应对经营环境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发生变迁,且这种环境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

2.市场竞争程度。企业在市场上经营,必然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的竞争。但是,在市场竞争的程度上,由于规模或形式(如产权性质)的不同,企业会因为行业或者管制等存在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竞争水平。Mia and

Clarke[23]针对市场竞争程度率先提出了财务计量方法,并指出在面临巨大的外部市场压力下,企业管理层会将这些压力逐层分解并向企业内部传递,使外部冲击与内部挑战并存,这样传统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就有了战略控制的内在要求。Hoque[24]在对竞争程度进行度量的时候采用了价格竞争程度、市场或分销渠道竞争程度、新产品开发竞争程度、市场销售份额、行业内竞争对象数量及其行为或策略等具体的前因变量,这些变量多多少少内含着战略控制的要素或理念。

3.信息不对称性。内外部环境对管理控制系统影响最直接的是信息不对称和组织内的分权,从简单的组织结构发展到复杂的集团公司,从单一的企业个体发展成为区域集聚企业群组织,现行的信息沟通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组织的增长速度。管理会计不是单方面地收集有关外部环境及未来事项的信息,而是围绕对本公司产生影响的情况加以取舍,有时还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转换。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过于注重“管理控制”的功能而对“信息支持”功能重视不足,进而使传统的管理会计决策依赖于经验,而经验决策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有时经验、感觉、直觉会混淆在一起,以至于分不清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感觉、哪些是直觉、哪些是思维,正确与错误就更加难以分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使信息不对称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稳定、企业主导的市场角色向动态、顾客主导的市场定位转变,相互竞争博弈的企业环境向构建共同的商业生态圈转变,集权式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向分权式灵活管理转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向以顾客价值创造为中心的新业态或新模式转变。

这些影响管理会计的前因变量使传统的管理会计控制主体需要重视战略规划,突出战略控制的内在要求。传统性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传统的管理会计十分注重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于增彪[25]认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除了技术和市场之外,关键是以预算为核心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是实现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并使企业预算落地的手段之一。企业战略是以企业利益相关者收益约束为条件的企业长期和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它能够将企业各层级、各单位、各成员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以战略为导向实施管理控制。同时,借助于预算管理的公开与透明性,使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财务资源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化。

预算管理的战略控制主要体现在作业预算与改良预算上。作业预算是将作业成本法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在战略引导下“由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即,通过流程优化将战略导入流程,并在这种优化的流程基础上编制作业类别的预算体系。改良预算则是将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等相结合,其特点是:一方面,将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和战略相连;另一方面,从财务指标中推导出预算所需要的基本数据,即化战略为行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编制预算。这一方法将业绩指标或管理控制嵌入预算体系之中,使预算管理体现战略控制的属性。

二是目标成本管理。传统性的战略控制要求将产品成本的“控制中心”由以往的生产阶段追溯到研发、设计阶段(如避免过度设计、避免产品功能或质量超过顾客期望等),立足于通过设计实现“部件的标准化”“产品批次生产模式”等,以规避后续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及无效作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增加顾客价值的目的。在目标成本管理中,设计与制造是一个相互连续且动态交互的控制过程。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等处于全面竞争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重新规划产品并设定新产品目标成本,借助于产品的重新设计达到持续改善制造环节成本的目的。

目标成本管理战略控制的特征表现为,通过情境模拟,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材料、部件等成本因素,排除各种无效或低效的成本因素,使设计环节与现场环节紧密衔接,从源头上提供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以下七项内容:(1)以战略为导向,通过价格引导优化成本管理;(2)围绕顾客价值创造经营,倒逼收入确定成本目标;(3)结合公司战略及关键成功因素引领成本管理战略;(4)从公司长期竞争优势出发,关注产品与流程设计;(5)结合经营模式转变、战略性产品定价等实施跨职能合作,加强全方位成本管理;(6)从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转变;(7)参与价值链管理,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

(二)自发性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

经济全球化、顾客导向、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环境变迁,促进了管理会计自身控制能力的不断提升。即,以顾客价值创造实施经营、以全球化的视野,从战略高度谋求企业的竞争优势等成为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内在要求。

1.体现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中的自发性特征。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加以扩展:一是功能扩展路径。具体包括预测功能(事前)、决策功能(事中)、解释功能(事后)等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影响。(1)在预测功能方面。预算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现金流量等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需要结合战略控制加以扩展与创新。即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不仅要关注公司内部资金流与适时会计信息的应用,还要重视公司外部(包括市场、顾客、供应链节点公司、相关利益者等)对公司资金流和管理目标的影响及其协调效果。(2)在决策功能方面。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要与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紧密结合,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与ERP、电子商务等的内在联系,使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功能不断丰富,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与控制成效。(3)在解释功能方面。要加强中国情境特征下的管理会计案例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或学者对实践中创新方法的总结与提炼。现阶段,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对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是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内在要求。智能制造由智能工厂和智能管理等组成,或者说,智能制造是精益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三化融合的产物[26]。其中,以精益化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为神经网络,自动化为支撑,并由此构建智能化的工厂。譬如,在信息化的部分,ERP作为运作的中心平台,设置四个接口:(1)在客户端的接口CRM。客户、远端的业务可以从远端下单,也可从远端观察,了解订单在生产线的生产情况。(2)SRM,供应商的供应平台。它可以在网上商店获得订单,也可以在共享供应商的平台上实施操作。(3)生产制造控制,即MES系统。包括排单、日程、功能、绩效、物料耗用。(4)云计算。即,建构一个知性化、信息化的平台,让所有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进入适当的信息接口,观察其订单进度,了解或观察车间生产的相关信息或视频,并对物料使用及机器运行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可见,三者的融合整体就是以信息化作为平台,中间部分是智能化装备,强化精益化意识,实施精益化生产,两头就是供应链和客户链,后面是物流、仓储等一些自动化的工作。这种“三化融合”需要管理会计在工具开发与创新上加以探索。

二是价值扩展路径。(1)在企业价值主体扩展方面。要提高对管理会计价值主体扩展的认知,要处理好企业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环境经营的控制边界,实现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将企业的价值管理上升至战略的高度,并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上加强价值的运筹,努力实现企业组织的价值增值目标。进入21世纪,企业间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全球范围的竞争不断加剧,跨国公司开始转向全球化公司,企业不再作为单个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而是作为供应链或网络参与竞争,供应链中买方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开始从关联交易(Arms-length)向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由过去的供应链价值管理开始向网络价值链管理的方向转变。(2)在价值行为的扩展方面。要将传统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扩展管理会计控制的战略功能。譬如,借助于全面预算的计划功能,提高资金、成本等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针对管理会计风险的特殊性,合理借鉴财务管理中已经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包括资金风险防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等,要积极应对管理会计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加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经营风险控制。同时,进一步优化业绩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薪酬激励方案的改革与创新。(3)在价值经营方式扩展方面。要结合流程再造、网络经济等的经营模式创新思考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新路径。以现阶段的“互联网+”为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务共享、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等新兴智能工具的出现,有可能对传统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产生冲击,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及管理会计软件技术的灵活应用,使现行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出现管理控制上的瓶颈。适应组织变革,针对新业态及新的商业模式而自发实施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是当前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2.体现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中的自发性特征。安东尼和戈文达拉杨[12]在《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认为,“管理控制系统涉及到信息,组织需要借助于设施来处理这些信息”。管理会计除了具有“管理控制”的职能外,“信息支持”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职能。尽管国外学者在将管理会计定位在管理控制系统这一价值环节中时并未就信息支持系统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其在管理控制的战略层面或战略维度上已经将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归入其中。他们认为,在互联网条件下,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支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即管理者通过互联网渠道可以搜集、储存大量所需信息,从不同的视角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地传递给组织内需要的任何单位或个人。管理者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定制和个性化他们的报告。但是,互联网不能完全替代管理所涉及到的最基本的处理过程,因此突出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重要性,纠正以往将管理会计仅仅理解为一种控制手段的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互联网新经济的大量发展(以电信、媒体和科技等TMT公司为主体),财务会计无论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还是报告等方面已面临一个成长的瓶颈,需要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来加以辅助。从国内外互联网新经济来看,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是BAT,即百度、阿里、腾讯;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是AGM,即苹果、谷歌、微软。这些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借助于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即通过竞争合作、协同共生,采用外包(Outsourcing)、众包(Crowdsourcing)和联盟(Alliance)等战略形式谋求价值增值。从财务会计的资产结构上观察,这类公司的现金性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以2015年的百度、阿里和腾讯年报看[27],其现金资产分别为575亿元、1 391亿元和808亿元,占其资产总额的58%、54%和47%。AGM(苹果、谷歌和微软)的现金性资产分别是2 028亿美元、742亿美元和1 084亿美元,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4%、53%和62%,比国内相关企业更高。如何对这些资金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效用最大化,成为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重点。

进一步,结合收入要素就我国的阿里和腾讯公司加以考察。阿里巴巴公司的特点是没有存货(账面存货为零),只有两个集中的办公场所,号称3万员工,真正核心员工约6 000人。没有物理资产,如工厂、仓库等。腾讯公司采用“免费社交服务+有偿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网络游戏的龙头。2014年其报告的网络游戏收入为450亿元。这里的问题是,收入的确认可能没有体现“完全利润”的概念要求。即,报表反映的利润仅仅是有偿部分、赚钱部分,其他免费提供服务部门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也许是基于上述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就“收入”核算进行了重新规范,即制定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15。IFRS 15为合同产生的收入核算提供指引,并将于2018年起生效。中国财政部也已同步于2015年1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该修订稿亦将于2018年起生效。在这项准则中,对于存在长期捆绑服务和产品合同的企业将按此准则执行;管理会计必须决定是否采用现有系统或投入使用(购买)新系统以符合2018年新收入确认准则对相关公司的规范要求。或者说,提前对TMT公司进行收入、利润等要素的调整,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的实施还会对系统容量、扩展性和数据可用性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对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自发需求均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与影响。

3.案例分析。自发性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有时是由于财务会计的内生性所引发。以会计遵循的稳健性原则为例,在诸如应收账款等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中,本着多计负债少计资产、不早计利润和不推迟计入损失的原则,财务报表中披露的相关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信息可能会远大于真实的坏账计提金额。从理论上讲,这种会计核算的设计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有助于避免资产和利润虚高的会计处理,但是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过程中,若不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产业政策制定部门依据这种偏离真实数值的信息进行决策,就会对行业的信用政策等带来负面影响,或者说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影响决策的科学性[28]。本文以最近发生的有关资产减值的事例来说明管理会计战略控制为什么具有自发性。

在2015年年报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交流沟通会上,围绕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京港”)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该事例的背景是,南京港扬州石化仓储公司(简称“扬州石化”)为配合仪征化纤公司的经营需要,投资建设了一个化学“球罐(固定资产/液化烃储存罐)”,其账面价值为2 945万元(系双方合作公司的部分资产,合同期十年)。扬州石化于2012年底完成球罐主体工程建设,2013年4月球罐正式投入生产运营。该球罐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与仪征化纤进行正丁烷业务的战略合作,仪征化纤承诺每年保底业务量(仪征化纤口头答应每年保底支付南京港440万元)以保证扬州石化的基本收益。但自2013年6月开始由于仪征化纤自身产品结构变化,暂停开展正丁烷业务,导致扬州石化的实际业务量低于合同签订保底业务量。近三年,仪征化纤支付保底收入情况为(税前):2013年约300万元;2014年约295万元;2015年约295万元。讨论的焦点是:南京港要不要计提减值准备,如何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普华永道的年报审计师认为:从稳健性角度考虑,应当计提约1 200万元的长期资产减值。扬州石化的“球罐”资产属于专用性强的资产,且收入来源受制于仪征化纤一方,按照295万元(税前)收入测算,十年无法收回投资。仪征化纤的保底收入440万元也难以得到南京港方面的积极主张(即南京港在收入主张上处于弱势)。减值确认的流程是:(1)减值迹象:业务量不足,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难以补偿投资额2 945万元,且公司在业务主张上不具备主动性;换言之,由于球罐资产创造的收益低于预计金额引发的资产减值迹象,使得管理层以球罐资产整体作为资产组对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估计缺乏支撑,通过将估计结果与球罐资产账面净值比较后,发现球罐资产存在减值风险。(2)减值测试:未来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球罐”已被仪征化纤公司占用,对于1 200万元缺口无法找到可以弥补的现金流入证据。

南京港董事会认为,从公司发展战略着眼,应当发挥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功效,不计提减值准备。理由如下:(1)仪征化纤经营业务稳定,“球罐”本身并非专用性资产,它的应用面很广;(2)目前,虽然这一项目由于产品的价格倒挂等原因,仪征化纤尚未运营,但对方已投入27个亿,且又是央企,不会对地方国企的南京港产生资产“亏损”的影响;(3)决策不能仅依赖于“稳健性”,要强调管理会计的权变性,体现战略控制的决策能力;(4)仪征化纤虽然没有足额按440万元承诺支付公司的费用,但还算是忠实履行了合同业务,合同期限是十年,未来是能够实现盈利的;(5)公司与仪征化纤之间以这一项目为纽带还有其他紧密的业务往来,每年有约2 000万元的稳定收入,且“球罐”本身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尤其在天津港事件后,很难获准投资建设这样的项目);(6)从南京港的战略发展看,也不宜出现这么多金额的资产减值。

本文在此不作结论上的判断,只是想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保证企业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防范资金风险等的管理会计战略决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重点。

(三)综合性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

诚然,在明晰组织长期目标与战略的基础上,将组织的中长期目标与战略规划具体化,使之可衡量、可执行;积极关注企业价值增长的战略空间、管理过程、控制绩效;加强不同战略选择下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增强管理会计的系统性、有效性与针对性是管理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经济新常态,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管理会计的环境特征上表现为若干组新概念,主要有:(1)“三大战略”中的概念,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2)宏观经济中的概念,如“三期叠加”“供给侧改革”等;(3)微观经济中的概念,如“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4)派生概念,如“智能制造”“新经济”“零成本”等[29]。管理会计需要围绕这些前因变量的影响实施制度与组织变迁,比如结合知识管理等提高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嵌入知识管理的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系统。欲使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能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运行,必须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可以借助于Simons(1995)的综合控制理论关注和引导管理会计主体的互动行为,使之符合战略意图。根据综合控制理论,在企业或企业群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诊断控制系统、交互控制系统、信念控制系统和边界控制系统四个与业绩变化有关的重要因素,从而构建包括战略的不确定性、核心价值、主动回避风险等为主的控制机制。详见图1。

图1表明,随着企业机会与关注的转变,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也必须加以调整与完善。制度变迁是一种常态,如果不能用战略控制的思维去强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就有可能影响管理会计的效用。根据Levitt & March(1988)的观点,制度与组织变迁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素:(1)知识获取。依据过去获得的知识实施变迁,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新的知识。知识获得的路径必然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有意识的知识是针对环境变化主动解决问题,包含提升业绩激励的环节。(2)信息的整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如何有效加以整合并在企业各个环节中认知,对于组织变迁广度与深度有重要影响。信息在组织中更大范围传播时,激励效果容易产生作用。此外,对组织整体进行信息的渗入,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3)信息的解释。信息内涵需要在共有的框架或概念体系中加以认识。在存在多种不同理解的情况下,当更多的组织变迁同时产生时,这些多视角(不同)的解释会降低变迁带来的机会或效应。信息解释依赖组织单位的认知框架,它是由经验、规则、信息系统共同构成的体系。(4)组织记忆。知识是一种面向未来而加以储存的意识。变迁依靠组织的经验加以维系,是积蓄知识的前提。在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条件下,借助于“基础知识”“知识交流”“知识积蓄”等运作流程,便于在特定的场合发挥创造性的作用,促进或抑制管理会计的具体行为,并诱使其朝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使其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战略控制得以实现。同样的,灵活应用战略控制系统,对管理会计开展具有一定强度的调节也成为一种可能。结合战略控制的基本框架可以将管理会计与知识管理等的相互关系用图2加以表示。

图2表明,Simons的管理控制的四个系统在企业或组织实践中往往是灵活应用的。结合企业的情境特征,借助于组织的战略意图(如知识管理等),有针对性地纠正企业偏离状况,并选择应用相适应的方法,将使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系统发挥出更好的效率与效果。

2.综合性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应用。在目前国内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海尔的管理会计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以战略损益表作为控制的基础;(2)以预算目标体系与业绩评价为保证;(3)强调业绩的持续改进;(4)注重激励机制的效果;(5)转换管理职能与人员角色。将这五项内容嵌入Simons的四个控制系统之中,可以把“战略损益表”归入信念系统。即结合信念系统特征,将战略损益表作为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工作底稿”;在边界控制系统方面,可以将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如预算管理目标)与业绩管理的平衡与协调作为具体的展现;在诊断性控制系统方面,可以借助于前馈控制结合激励机制加以设计与应用;在交互系统方面,可以通过职能转变及人员角色的互换,增加经营控制的体验性和战略控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以“战略损益表”为代表的信念控制系统。作为信念系统,是上级管理部门按规范要求传达组织的基本目标、发展方向的系统。在这个环节中最关键的是核心价值观,它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联结。它通过任务书等文本形式加以传达。这一系统能够综合地实现战略意图(事前编制的战略)和自发战略两者的结合。即这个系统表现出的是经营使命,它在赋予员工机会或探索活动的同时,还具有对组织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诉求。因此,它也是面向战略意图的现实需要。如图3所示。

图3表明,“战略损益表”作为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工作底稿,可以将影响管理会计的前因变量(如第1象限中的“互联网+”理念,第2象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第3象限的成本控制、智能制造等理念,以及第4象限的收益导向、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等),通过这一工作底稿加以设计与模拟,提高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2)以“目标体系与业绩评价的平衡与协调”作为边界控制系统的代表。如图3所示,传统预算目标体系,一般在预测报表中重点关注表内资产特别是有形资产,而战略损益表则强调表外资产,特别是用户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增值。边界控制系统通过一定的活动范围规范,明确组织实施机会探索的边界。但是,它不是对管理会计活动作出详细的规定,而是在“目标体系与业绩评价的平衡与协调”过程中对战略风险及最低容忍比率等作出规范,促进边界内的个人或单位发挥出更加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其理由是,管理会计活动的容忍范围若过宽的话,不仅难以发挥创造性,还有可能在许多方面产生逆反的效果。因此,可以就某种活动范围对规范的必要性或具体的手段与措施等加以经验总结,如制定指南或指引等。具体可以用图4加以说明。

图4表明,如果将预算目标定得过高,而业绩难以实现,如a线所示;或者预算目标低,而业绩实现的预期较高,如b线所示,这种边界系统均不能有效发挥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功能作用。只有实现“目标体系与业绩评价的平衡与协调”,即通过将预算目标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规范管理会计战略控制中的边界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借助于前馈控制结合激励机制对诊断性控制系统加以设计与应用。“前馈”与“反馈”是管理控制中的一对概念。前馈机制是围绕企业目标管理实践中难以准确规范的对象,借助于事前的行为或手段加以防范的路径安排;而反馈机制则是对已经开展的目标管理活动的规范偏离度进行反作用的治疗性路径安排,并由此而设置的一系列相关控制行为。前馈控制是一种事前的预防控制行为,它是一种开放的结构性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适时性效应。前馈控制是一种在预测基础上对问题适时介入的控制形式,有助于诊断性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当前,在不确定性现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目标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诊断控制系统结合前馈机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显示组织(如自主经营体等)的绩效,识别和预测所有可能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由团队动态优化,持续改进绩效,对于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具有积极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让全员参与预算编制与管理,使各级组织与团队动态了解绩效状况,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即实现了“人人见数据(多少钱),个个知因果(为什么)”。

(4)在交互系统方面,通过职能转变及人员角色的互换,增加经营控制的体验性、战略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海尔为例,他们在转换管理职能与人员角色方面实施了管理职能的“三预”与“三赢”和人员角色的“工人”转换为“知识员工”[30]。“三预”体系是指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将预算、预案、预酬相结合,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融合的全面预算观念。预算中的市场驱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满足市场,这种预算安排是开放和动态的;二是团队适应市场,积极地调整预算,而不只是编出来的。“三赢”是指事前算赢、事中调赢、事后双赢,即形成预算、执行、绩效和激励全流程闭环优化的体系。它体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全方位思想,即事前、事中与事后相互结合,反馈与前馈机制有机融合。这种“三预”与“三赢”体现了管理会计战略控制的权变性特征。

在管理会计的战略控制系统中,若将交互控制系统与信念系统带来的机会探求作为正向系统设置的话,则诊断控制系统和边界控制系统就是一种负向视角的定位。借助于“战略损益表”等直观化的信念系统,可以增强人们对价值观的感性体验,促进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功能与作用。本着提高管理会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边界控制系统为一定范围的控制作用发挥提供了平台或基础。而交互控制与诊断控制系统是制定战略并加以实施的系统,必须结合企业的情境特征有机地加以设计与应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