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政策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政政策的优缺点

篇1

二、工作表现方面:该同志自从进入工作岗位以来,吃苦耐劳,专研业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资金支付审核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政策、规定,严格把关支付审核程序。二是在支付工作中,及时办理各项支付业务,做好资金的清算。

三、作风表现方面:该同志作风正派,奉献意识浓厚。在工作中为人厚道,勤勤恳恳,善于团结周围的同事。在工作中面对单位及领导交代的任务能够积极努力的去完成。在工作中不为虚功、不图虚名,岀实招,求实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耐劳,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四、廉洁自律方面:该同志能够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工作中、生活中不搞特殊,廉洁自律、团结同志。

五、主要优缺点

篇2

摘要:本文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论述了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不宜减税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国债的情况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西方;宏观经济学;评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在人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上升到理论研究,是以一九三六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为代表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的。一、西方宏观经济学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认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商品价值时,它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从需求理论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经济萧条时采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采用减税、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投资等措施;而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会采取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时,采取紧缩货币供给?恳蕴岣呃剩种仆蹲屎拖眩股途鸵导跎傩蛟龀ぢ恍G罢呤桥蛘托缘幕醣艺撸笳呤墙羲跣缘幕醣艺摺?nbsp;扩第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而影响的效果不同,下表是扩张性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类对利率

的影响对消费

的影响对投资

的影响对GNP

的影响财政政策

(减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

增加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投资)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增加增加增加

二、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含义由于我国目前出口受阻、物价下降、内需萎缩,经济运行处于低谷,失业下岗人员继续增加,所以我国在一九九九年仍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一九九八年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结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从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观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两年连续6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现在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息率已低于美元的存款利息率。由于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增加造成巨大压力,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启动政府投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用减税的办法,本文后面会进行讨论。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作用有以下4点:①能增加社会需求;②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③能刺激个人消费?推笠低蹲剩虎苣芾喙夭担浣釉黾由缁嵝枨蟆8菸鞣胶旯劬醚е胁普叱耸вΓ浣釉黾拥淖苄枨笸队诓普С霰旧淼睦拧@诺牟普撸岵欢ǖ牟普嘧郑卤硎俏夜?8年及99年的财政预决算情况: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98年(决算)9853亿元10771亿元918亿元98年(预算)9679亿元10142亿元960亿元99年(预算)10809亿元12312亿元1503亿元从目前的经济和财政情况看,财政赤字是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1999年财政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警戒线,99年的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2.2%,低于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从上表可以看出199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比1998年扩大43亿元,在实际执行中有可能还会加大,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不会造成新的通货膨胀,因为现在的增长率还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全国产成品存货很大,所以和财政赤字相比,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采用这一措施是可行的,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基础产业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因此这一短期的财政扩张措施并不影响我国长期财政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实施积?牟普撸ψ⒁獯砗玫牧礁龉叵?1、谨慎处理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关系。笔者认为现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措施,其赤字不能有太大增加。而各级地方财政除了管理好中央转借给地方政策的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得编制赤字财政预算,更不得向银行、单位借款周转、虚收税款、挪用专款、欠拨支出等,搞"假平衡、真赤字"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2、妥善处理好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与涵养财源的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增,政府从事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经费开支也相应上升。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日益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增多的国民收入用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改善人民活。特别是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政府来提供财力保障。在着力增加公共支出的同时,把加强基础投施建设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立足更大范围和更多层次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增加财政投入与改进投入方式相结合,立足于引导社会资金扩大投资需求。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不宜减税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除了增加政府开支以外,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刺激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供给,从而使国民收入以税收乘数增加。但我国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却不宜采用减税的政策,理由有以下5点。1、减税和增支虽然具有同向扩张效应,但在实际运用中双管齐下的并不多见。除非经济面临崩溃境地,出现极度恐慌,一般都不会二者并重。因为两种政策并使要受到政府预算、债务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美国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为迅速摆脱危机采取的是政府支出扩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减税政策。60年代肯尼迪时代倾向于减税,而没有采取政府支出扩张政策。所以我国已倾向于支出扩张,不宜再实行减税。2、我国税制结构决定了当前不宜减税。根据减税效应理论,减少直接税的扩张效应大于间接税的扩张效应。"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主要特点是累进征税,税负难以转嫁;"间接税"主要是流转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实行比例税率,税负容易转嫁。削减直接税的结果将使公司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税后利润,使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提高,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刺激消费,向市场提供利好信号,又因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有助于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使经济扩张。而减少间接税,首先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下降,个人收入会降低,有刺激企业增加生产的作用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所以当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大时,降税效果较为显著。下表为部分国家1997年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比重直接税比重()国家美国55.40加拿大80.70日本65.50中国16.20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我国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仅为16.2,其中:企业所得税占13,个人所得税占3.2,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5.4。所以在我国减直接税效应较弱,而减间接税又会使物价下降,在我国现在物价是负增长,长期物价不增将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税制结构制约我国目前不宜减税。3、我国税收环境状况不宜实施减税的措施。我国多年实行计划经济,对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税收的刚性不强。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重视了税收的作用,但税收执法环境尚未形成,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不强,偷、逃、骗、欠税现象相当严重,对税的执法力度不够。在此种环境状况下减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4、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减税后无法支撑财政。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应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发达国家30-5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得一路下滑详见下表: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份财政收入(亿元)GDP(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902937.1018547.9015.8019913149.4821617.8014.6019923843.3726638.1013.101993 4348.9534634.4012.6019945218.1046622.3011.2019956242.2058260.5010.7019967366.6167800.2010.901997865.57745711.601998985379459.6712.40

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依靠税收,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95%。如果现在采取降税,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税必然会降低财政占GDP的比重,就会增大赤字规模和中央政府的财务负担;二是国家财力有限,降税力度过大必然会冲击正常的财政支出;三是运用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过多的减税不利于财政支出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5、我国税负不高,不好再往低处减。我国全部税收占GDP比重仅11%左右,发达国家5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如发展中国家一般所得税税负中企业所得税率70%,个人所得税率48%,而我国名义企业所得税率33%,实际上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不到15%,内资不到30%,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如果考虑税收流失,实际税负很低,所以无论从我国所得税名义税率还是实际税率,都不宜再降税率。我国企业去年超过一半是亏损,对这些无利润的企业来讲,降低所得税税率更加毫无意义。五、我国国债及应注意的风险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借债;另一种是银行透支。用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会造成货币贬值和引出通货膨胀,是不可取的。解决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借债的方式解决。我国1994年颁布《预算法》,禁止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国债太多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我国的国债现在是多还是少呢?下面进行分析。1、赤字财政是凯恩斯经济理论一个最主要的财政政策。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国债。国债并不是任何人购买都有助于"医治"萧条,只有商业银行的钱放不出去时、只有居民和企业手头有闲置资金而又不打算存入银行或购买商品时,才有助于扩大总需求。2、国债的适度。国际上公认累计国债余额占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0%为警戒线。从财政支出上看,国际通常认为当年国债发行,不能超过当年财政支出的3%。3、从居民的购债能力来分析国债。到1998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407亿元,国债余额7771亿元,两者之比为6.9∶1。现在居民投资领域和渠道比较狭窄。从九九年年初国债发行的情况看,今年国债发行是供不应求。所以国债对居民的购债能力来说是少了。4、从国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进行分析。我国1998年底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5%,大大低于国际公认60%警戒线。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国债少了。5、从财政收支进行分析。国际上认为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0%为宜,而我国98年国债发行3891亿元,98年实现财政收入9853亿元,比重为39.49%;国际上公认的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而我国1998年的比例为36%(98年财政支出10771亿元)。从国债占财政收支的比重来看,国债发行是多了。6、债务增加,注意风险。自1981年以来,我国发行国债9000多亿元,98年底国债余额7771亿元。1999年将发行国债3415亿元,比98年少发行476亿元。尽管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处于较安全的范围之内。但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偿债率很高,给中央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财政风险加大。所以在国债发行规模上我们既要适时适度,又要慎重行事。否则中央财政风险愈来愈大。六、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实施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存贷款利率。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尤其中央银行要密切关注经济景气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存贷款利率,保证货币供应的稳定、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出现经济出现通贷膨胀和经济"滞账"的危险。2、严密监控经济运行,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尽管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债务负担和隐性财政赤字。如国有银行的呆账、国有企业的潜亏、粮食企业的挂帐、各级政府欠发的工资、失业养老金支付的缺口等,这些都构成巨大的潜在债务负担,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控宏观经济的运行,掌握不可预见债务的变化情况,切实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提高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3、从长远决策,我国不能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量举债搞建设。我国财政目前很困难,大规模举债和扩大政府开支,实施反周期调节,是财政为支持经济发展作出的必要贡献,笔者认为它只能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一项短期政策。在金融风险加剧和坚定推行国有银行改革的情况下,为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必须发挥市场在拉动投资和消费中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4、严格限制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除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外,还应将政府投资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收入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相结合,如将部分财政债务资金投向刺激居民消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力度,增加公务员工资等,使国债起到杜杆作用或催化剂作用,通过财政的投入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将54000亿元的居民储蓄调动起来,推动经济适度稳步增长。5、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支出,一定防止浪费,在重点投资中,绝不能花钱大手大脚,应以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把资金用好,所有财政支出,一定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篇3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投资风险;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投资活动过程中,收益与风险并存,特别是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房地产投资,风险更是在所难免。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1 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在影响开发经营利润的多种因素影响下,不能收回投入的资本或达不到预期收益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

2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特征

鉴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且受外界因素影响显著的特点,因而使其具备了一些风险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多样性:由于房地产投资过程涉及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所以其风险表现为多样性,相互之间变化呈现复杂的关系。

变现差:房地产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而房地产市场又是不完全市场,因此,房地产投资不同于存款、国债等可以随时变现。

补偿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时,是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即取得风险回报或风险溢价。

激励性:利润与风险共存,从行业壁垒的选择效应上看,高风险行业总是能给理智的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分类

房地产项目投资的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多变性,而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该特性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根据不同因素的性质,可以把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自然条件风险等。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 进行充分市场调查,作出正确的项目决策

市场调查不仅要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也要对房地产的社会需求和城市建设规划有着正确的认识和形势判断。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选择社会需求度高、投资安全性较好并有较大期望取得令人满意收益的投资项目。

2 关注政策导向,掌握投资时机

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完善,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需要,经常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利率方面,房地产投资者可以提高预期和采用固定利率合同形式,规避利率风险。此外,房地产投资者还应主动与当地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各项财政政策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变动可能对房地产业产生的影响等,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

3 合理利用供应链和营销渠道,规避市场风险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要预防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上涨,投资者在与供应商和施工方在签署合同时,应对材料价格作出明确的限制规定或采用固定价格的方式,尽量使市场价格因素导致的风险转移。在营销渠道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如预售预租等,加速资金的回笼和运转,降低财务风险。

4 强化保险意识,合理规避自然风险

房地产保险以房屋及建筑物的安全为标的,投资者可以将地震、水灾等不可抗拒因素带来的自然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有效规避自然风险。

5

优化投资组合,防范财务风险

房地产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各个投资建设项目在风险程度,预期收益和资金总量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投资者可以合理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方案,统观全局,尽量在投资整体安全性保障的前提下使整体收益提高,尽可能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投资成本,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

6 提高管理水平,防范经营竞争风险

一是清晰的市场定位,找准竞争对手并系统分析各竞争对手之间优缺点,找出与对手相比投资项目的差异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管理绩效,降低投资成本,取得成本领先的主动权,获得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利用这种有利地位来限制其他竞争对手;三是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做到从投资项目开始到结束全过程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防范意外情况的发生,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四、结论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集合性较强的行业。正是因为这种显著特性,才使得房地产的开发融会了较多的资源,集成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聚集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合理的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把握好当前国内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这个契机,将会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商业房地产的投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和投资回报,更要全面考虑所处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政府财政政策等,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及时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赵雪红:城市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吕绍成: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及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4.

篇4

关键词:水资源再生水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再生水又称“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再生水一般为污水处理的二级处理,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等优点。

一、国外再生水利用现状

日本:日本从80年代起大力提倡使用再生水,并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间,专门设置了再生水管道。而且为了鼓励设置再生水道系统,日本政府制定了奖励政策,通过减免税金、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加以推广。

美国:美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城市再生水利用工程主要分布于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佛罗里达等州。目前,美国已有25个州通过了再生水回用有关规章制度,其中16个州推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

二、国内再生水的利用现状

目前,国内再生水回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以北京、宁波、昆明等地的工程实例为例,从设计供水能力、出水主要用途以及再生水水价等方面对再生水回用进行调研。

各地再生水运营公司基本情况

2.各地自来水和再生水水价比较

各地水价和再生水水价

三、推动再生水行业不断前进的原因

1、水量需求不断增加。人口不断增长使世界性的水荒在不断蔓延,这点在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开发新的水源,而污水再生利用因为其诸多优点,越来越被认作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2、水资源逐渐减少。近些年来由于干旱频发,致使国内水资源急剧下降。污水再生利用现在已经被认为是解决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3、环境政策日趋严格。由于水体的接纳能力有限,需要对污水厂的出水水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实行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4、经济所需。对于工业用户来说,现在生产用水消耗成本已经很高,使用再生水进行生产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再生水的利用会节省大部分资金。

5、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0年底,总理签署了2011年1号令中第二十三条提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四、临沂再生水推行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1、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水量不断增高,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根据《临沂市城市专项规划》规定,我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20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20万人,GDP总额为4200万元,城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5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90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90万人,GDP总额为7000万元,城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亿立方米以内。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抛开传统方式寻找水源,大力发展再生水行业,置换自来水等新鲜水源,并且做到优水优用,对于有效缓解水资源矛盾,促进临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

2、可行性

开辟新水源的途径主要有:降水的收集和利用、跨流域引水、海水的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化。它们各具以下的优缺点:

各种开辟新水源途径的优缺点

通过对比各种开辟新水源的途径,我市推行再生水回用已经具备了制水成本低和技术成熟度高的可行性。再生水回用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减少水体的污染,促进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

五、临沂再生水推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1、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

再生水的工程建设投资额度大、运行成本率高于平均供水价格,目前国家还缺乏财政投资或补贴等相关鼓励政策,我市的财政支持力度更低。

2、水价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水价形成没有充分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城市供水水价、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收费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而且,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高,收费率低,不足以补偿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可见水价已经成为阻碍再生水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管网建设困难

管网建设方面,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普遍晚于自来水系统,由于以前的市政管道建设时未能预留管道位置,开展再生水回用必然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在新的建筑区建设比较容易,在旧的建设区总建设需要破路施工,推行难度较大,如何将再生水输送给用户成为一大难题。

4、公众认识不足

由于对再生水利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民众对再生水了解还有待提高,对再生水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用户一提再生水就和污水联系起来,认为再生水是由污水作为原水进行处理的,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存在抵触心理。

六、临沂再生水推行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市要研究制定和出台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不断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大政府对再生水供水企业的监管,保障非常规水资源相关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2、成立专业的再生水运营公司

所谓的再生水运营公司,是指从事再生水处理和利用的公司,是再生水利用领域具有建设、开发和经营的经济实体,是管理科学、技术密集、具有现代化管理机制的新兴环保型、科技型、公益型、资源型企业。主要从事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项目的建设、经营;市政公用设施的项目管理、养护;水处理工艺设备的研发、安装、调试、运行等,是专业从事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销售的新兴环保型、科技型、公益型企业。

3、制定合理的水价

要根据全国已经开展再生水回用城市的情况,结合临沂本地实际,物价部门要联合建设、环保部门制定合理的再生水水价。合理的再生水价格机制能够对再生水的需求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工业用再生水的价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反阶梯式计量水价,使用再生水量越大,使用原水水量相对减少,价格相对越低。

4、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

污水集中式建设是指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将较大范围内的污水统一收集再处理。污水分散式建设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集成技术已经成为集中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而必须的补充措施。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模式,是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快城区水环境的改善。将进一步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市政用水,则可大大缓解城市水供应紧张的局面。

5、一水多用

采取一水多用、串联用水、循环用水等方式,加大再生水和非常规水的使用比例。居民的生活废水和工厂的污水则进入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再生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被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冲马桶、清洁路面等等。

6、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

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和各区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水水质的监督和监管,每季度对水质进行抽检,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7、加强宣传,普及知识

篇5

【关键词】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方法

所谓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就是指在标准的气候环境下,保证水源固定、配套设施齐全、农业生产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地区每年可以正常灌溉的面积,其主要包括自然灌溉、机械灌溉等多个方面。当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科学的预测,能够真实的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将结合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应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方法与应用讨论

1.方案选择

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实质来看,其属于高变化数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地的财政政策、农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影响有效灌溉面积。在现阶段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方法中,主要分为两种方法:(1)结构式预测方法。结合标准的分析程序,分析可能影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因素,并通过事先控制这些因素,达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目的;(2)数据序列法。将该地区一定时间内容的所有农田数据作为时间序列,寻找符合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数据数列,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判断该数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统计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两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统计

组别

优点

缺点

结构式预测法

数据分析较为明确,并且不涉及到数据计算;科学的控制多种因素,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确定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因素种类过多,可能存在滞后性,影响预测效果

数据序列法

数据准确,能真实反应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规律

需要建立数字分析模型,操作过程复杂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变化

结合两种预测方法的优点、缺点,本文选择第1种预测方法。

2.研究地简介

本文以我国南方某县为观察对象,讨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但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在,主产油菜、粮食,并成为该省的重要粮油生产基地。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该县决定开展农业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进一步确立其在本地区农产品竞争中的优势。

3.整体结构分析

(1)数据收集

在原有地区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当前影响本地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因素,包括区位因素、交通环境、农业生产环境等。每个数据必须有实际测量支撑。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中需要的因素,并结合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判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该地区在数据收集中,从交通条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电力通信设施等方面入手,讨论了影响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外部条件,并认为: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道路路况极差,农业生产耕种运输不便。同时,该地区居民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主要以户为单位,生产方式单一,集约化水平较低。

(2)结果要素判定

结果要素判定就是为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需要确定的相关要素。与数据收集不同,结果要素判定更倾向于“结果”,即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完成的目标等。通过结果要素判定,能有效的分析整个预测环节的结果,属于核心环节。

该地区在结果要素判定中认为:项目区水利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匮乏、生产方式落后是限制项目区域耕地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为此,加强项目区耕地整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并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思想:①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本地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保证能顺利度过雨季;②加快非耕地区开发,缓解人地矛盾;③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良土质,提高土地利用率;④充分利用原有路网资源,整合乡村道路,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3)影响因素拓展分析

在最初的数据收集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收集结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影响预测结果。因此,需要开展影响因素拓展分析,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该地区在影响因素拓展分析中,认识到该地区降水、公众参与等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又对上述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该地区结合其自身所处的区位条件、地区相关标准认为,该地区的灌溉保证率应该达到75%;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认为项目区内以水田种植水稻、油菜,旱地种植玉米和蔬菜为主,整理后预计耕地复种指数为160%;在供水资源分析中,考虑到近30年来该地区降雨量不断减少的现状,并以P=75%为标准,开展计算;结合该地区水资源平衡原理,合理搭配不同时间段、不同农业生产项目的用水范围;在原有公路设施的基础上,分析新增耕地面积约为1.15公顷。同时,项目在计划设计阶段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其多方面鼓励。

二、应用效果分析

该地区在应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方法的基础,对项目的相关内容做进一步优化,收到良好效果。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在整体前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耕地面积增加。以耕地面积为,在整理前,水田面积为42.23(hO),旱地面积为110.54(hO),整理后,水田面积不便,旱地面积达到111.70(hO)。

2.基础农业设施优化效果明显

在该项目中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开展了河道整治、农渠维修等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在项目实施结束之后,水田区域有效灌溉率达到81.3%,项目区总体有效灌溉率超过75%,达到预期设定目标。

3.经济效益明显

(1)经实地调查和走访,项目区实施前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40%,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单产水平为:水稻370kg/亩、油菜90kg/亩;旱地主要种植玉米和蔬菜,单产水平为:玉米300kg/亩、蔬菜(大白菜)4000kg/亩。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在保证肥力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预测方法与应用的相关问题,从相关地区的应用效果来看,开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预测分析,能够正确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中影响农业生产效果的相关要素,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对相关人员而言,应该正确认识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相关问题,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相关管理措施,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晓鹏.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6省286份问卷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4):7-12.

[2]王志强,柳长顺.关于确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控制红线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3(07):10-13.

[3]杨路华,姚宛艳,徐海洋.大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趋势及预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5):64-67.

篇6

项目融资信托融资房地产项目

一、研究背景

在国外,企业融资是企业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在我国,虽然近年国内有关企业融资理论和研究也在逐渐展开,但大都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活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很少从企业的角度具体地考察企业融资行为的特征和提示企业融资行为扭曲的原因,而且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试图从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实际出发,分析现有的融资问题,提出现阶段最有可能发展的融资方式。研究对完善房地产融资理论、改善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论理意义。

但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有利的时机,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较小的融资风险筹措到企业发展及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己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性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wh集团公司经营分析

wh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取得建设部颁发的二级房地产企业开发资质,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公司章程、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并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目前主要股东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并属于行业内全国性知名企业该公司人员结构合理且非常重视技术投入,有雄厚的开发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完全能够保证每一项目按期完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具中级以上职称的占85%,其中主要岗位的核心员工在该行业和岗位的拥有丰富的房地产业开关经验,平均经验为8年(含)以上,至少曾经参与过7(含)个以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公司过去五年内年均竣工的房地产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含)以上,已累计竣工100万平方米,wh集团有限公司不只有着丰富的开发房地产项目经验,对房地产营销策划能力也很强,该司项目“锦绣一房地产品牌,已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其所开发的项目无论是住宅还是商用房,消费者对所开发的项目认购踊跃,销售及租赁情况都相当好,销售率已近8成。2010年该司销售收入78981万元,较2009年的64167万元有较明显的增长幅度,高于行业增幅,尽管今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寒冬但公司今年的销售与过去几年相比(去年较前年增长23%),销售规模将预计增加10%以上。

该公司的土地储备情况良好,按照公司前3年平均竣工面积,其土地储备至少可供开发2年以上,同时其所开发的项目主要以丘陵地势为主,土地相对平整,交通便利,施工难度较低、受工程规模、建设条件、施工难度、征地拆迁、交通状况等条件制约较小,能够按计划完工,且其土地储备的平均成本在市场上同类地段市场价格的0.8倍以下。公司高层政治背景较强和当地政府关系较好,所开发的项目在相关的征地、拆迁、税收等工作均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措施。

三、项目情况分析

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新塘镇帽峰山陈家林自然风景保护区内,广园东快速路与广深高速公路的交界处,紧邻107国道、广深铁路,至天河仅需20分钟车程,至东莞、增城市中心仅需20分钟车程,到广州开发区约5分钟车程。规划中的广州至新塘间的轻轨铁路线途经本社区,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交通极为便利。F项目周围环境优美,规划、建筑、园林、户型、装修等处处体现高品质、亲自然的独特魅力,是21世纪理想居住典范。

项目超低密度设计,由著名的建筑规划和园林设计公司精心构筑,充分利用社区内独有的山景、湖泊、溪流组成一条流动的水系贯穿于整个社区之中,将自然山水生态环境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规划建有独立别墅、TOWN HOUSE别墅、庄园豪宅、洋房等多种类型。其中一期二期开发的独立别墅、TOWN HOUSE别墅、庄园豪宅等别墅已经销售完毕,洋房“森林半岛’’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已经销售完毕,森林半岛八期正在开发建设当中,预计本年度8月份开始预售。

项目配套设施完善,规划中有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风情商业街,社区内设有大型超市、知名品牌店、雅致花店、布艺、书店、全天候便利店等,全方位满足业主的购物欲望。此外,公交车已进入小区,加上小区楼巴往来广州等地,出行方便快捷。区域前景:位于广州城市“东进刀总体规划的东冀大组团核心区域,和广园东路旁的大型楼盘碧桂园凤凰城为临;南面的广深大道(107国道)直通新塘镇区;东靠广州市规划中的新城市中轴线:西面东洲大道接驳广园东和广州经济开发区,直达市中心。

四、项目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和施行

1、项目融资方案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通过银行贷款,wh集团有限公司也不例外,wh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启动和运转,除了部分资金是自筹外,主要还是通过用已立了项的土地做抵押向银行申请短期房地产开发贷款所取得。但近年以来,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例如中央人民银行连续提了几次存款准备金、地方政府还配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囤地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以上种种经济调控措施使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wh集团有限公司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寻求出路,不断尝试新的融资渠道,使通过银行取得的资金在整个房地产资金总额占比有了下降。

根据wh集团有限公司及项目的实际情况,目前在我国所有的融资方式中能在该项目选择应用的主要有以下五种,现结合项目和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以下:

(1)银行贷款:成本低,但由于最近国家宏观调控及银行政策调整,想通过银行方式融资比较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更加难;

(2)上市融资:若通过股东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增发或配股方式融资,获得的资金数额比较大,但会稀释原有股权结构,从而直接影响或削弱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且上市融资所需成本较高,手续繁琐;

(3)发行债券:审批条件严格,且时间较长;

(4)合作开发:可以减低风险但比较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5)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较高,但手续简单,方式灵活。

2、项目融资方案的实施

项目对比了以上五种目前主流的融资方式,根据目前国家宏观市场环境,项目选择了房地产信托的融资方法。尽管采用房地产信托方式融资成本较高,约10%(每年的融资成本),但结合项目的回报率,再加上近期银行利率上调空间极大,采取房地产信托融资方式,成功融资的机会较大,因此决定采取房地产信托方式融资,具体方案如下:

(1)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协议》、《股权质押担保协议》向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ZC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所对应的收益权。

(2)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中融信托ZC股权收益权投资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募集资金人民币20000万元,所募集资金作为支付ZC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收益权转让价款,该笔收益权转让价款供ZC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增城翡翠绿洲森林半岛五期洋房的项目使用;ZC房地产有限公司应于股权收益权转让期满30个月回购该股权收益权,ZC房地产有限公司需在转让期间每年按募集资金的10%支付给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固定收益及财务顾问费。

(3)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质押担保协议》、 《保证合同》,wh控股有限公司将持有ZC房地产有限公司的100%的股权质押予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作为ZC房地产有限公司回购股票收益权回购价款的担保;深圳wh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ZC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全部回购款及相关费用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限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两年。

五、wh集团公司项目融资方案分析结论

本文在wh集团有限公司的现有融资条件下,通过现代融资理论体系的主要研究理论MM理论、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的,对比目前国内主流的融资渠道,设计出在目前宏观调控经济条件下,采取房地产信托的融资方式是比较适合wh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时,应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现才比较科学,特别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判断该采取那种融资渠道才能实行成功融资。

2、对需要融资的企业实行一种新的房地产融资渠道,首要考虑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和风险控制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如果设计采取的融资渠道只是一种理论试探,而不具备实际的可行性,那永远只是理论上的融资渠道。

3、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时,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情况来制定融资策略,这样才能得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4、在目前宏观调控情况下,采取房地产信托融资方式是比较符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现状与需求,因此,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在适合wh集团有限公司的同时,对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铁军.中国房地产融资20种模式与成功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53-155.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外住房金融研究汇编[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篇7

论文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古典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混合经济;政府干预;效率与公平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总结了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既继承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理论的优点,又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其缺点,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起来,把私人经济与政府经济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市场机制调节的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是一种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 

凯恩斯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 

凯恩斯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不仅有私有产权的私人经济,而且还有政府经济以及私人经济与政府经济相混合的经济。他在《劝说集》中说道:“事业的性质不一,有些在技术上是属于社会的,有些在技术上是宜于个人经营的,对两者必须加以区别。有些事业个人已经在进行,已经有了成就,而有些事业则在个人活动范围以外,关于后一类,政府如果不做出决定,就再没有人来过问;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与后者而不是与前者有关的。在政府方面,主要不是在于去做那些个人已经在那里做的事体,不是在于比个人去做得好些或坏些,而是在于去做那些现在还没有人在那里做的事体。” 

在《通论》中,凯恩斯的混合经济思想更为明确。他说:“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之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根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满足,故不能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他主张“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 

而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只能是国家的保卫者,公共事业的管理者,货币发行与法定利息率的决策者以及征税人,而不能是市场主体,不能是经济运行的调节者。 

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不仅有企业和居民,而且还有政府,政府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主体。萨缪尔逊就指出,市场经济的“全部主体”是消费者、厂商和政府。这种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像企业和居民一样,也进行投资生产(政府主要投资生产公共产品),进行采购和消费,它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主要的投资者和生产者,也是一个主要的商品采购者和消费者。 

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混合经济体制是难以忍受的。他们认为,只要有政府存在,就有垄断存在,就有计划存在,就有权力存在,就有垄断和计划的弊端存在,就有权力寻租存在。如此,则“看不见的手”就是受限制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将继续存在,改革就是不彻底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上的老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把国家作为罪恶的渊源,其最彻底者甚至把欧美的福利国家也称为“通向奴役之路”。 

事实上,任何务实的而不是极端的经济学家,都能认识到强政府干预的优缺点和纯自由市场的优缺点。当然,由于存在双重缺陷,混合经济体制既不像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那样能够得到市场神学的支持,也不像强政府干预那样,能够得到计划神学的支持。市场神学与计划神学都能够得到大多数头脑简单的人的支持。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不是以自由市场排斥政府干预,或以强政府干预排斥市场调节,而是如何尽量减少混合经济体制的缺陷,尽可能发挥混合经济体制的优点。这是心态平和的、不走极端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各种类型的社全经济制度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政府干预 

凯恩斯革命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生活。《通论》一书,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凯恩斯指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背后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即市场机制符合以下条件:(1)每个当事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每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能够充分地了解市场的价格变化。在经济当事人之间经济信息是对称的;(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可以控制或影响价格,没有任何企业或集团在生产和销售上具有垄断的地位,也不存在几个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垄断竞争;(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由于其他条件的约束,边际产品的增加量随投入增加而递减,增加产量不会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正的或负的影响;(5)交易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即每个生产者都可以合理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益最大化。完全的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凯恩斯通过分析,得出完全竞争的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由此导致“市场的失灵”(marketfailures)。他指出,由于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受到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纯粹依靠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导致社会供求的均衡,从而引发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经济危机也就由此产生。 

按照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要存在着一定量的总需求,社会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供给。既然“看不见的手”不能充分有效地对市场进行调节,那么就应当让政府担当起调节供求关系的部分责任。凯恩斯认为应当放弃古典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干预经济。应当扩大政府经济职能,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率的办法来提高投资意愿;或者直接增加政府投资来弥补民间的消费和投资不足;抛弃传统的节约观念,鼓励消费,扩大社会需求;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府应当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鼓励消费,引导需求,以此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难;在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政府甚至可以执行“举债支出”的赤字政策。 

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遇到了麻烦。先是通货膨胀加剧,随即出现了在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的同时失业也大量增加的“滞胀”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政府干预调节的功效失去了信心,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础。“政府失效”的概念开始出现。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相继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方经济学。他们针对“政府失效”,积极提倡自由企业制度。弗里德曼指出,西方国家干预的实践并不成功,它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正是国家的干预活动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了西方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各种福利措施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干预的过程中还包含着对公民个人自由的限制。因此,政府的干预必须减少而不是增多,它的主要职能在于“防御外来敌人的侵略,确保我们的每一个同胞不受其他人的强迫,调节我们内部的纠纷,以及使我们能一致同意我们应遵循的准则”。 

20世纪80年代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提出了较为温和的国家干预理论:市场与政府都不是完美的,需要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政府经济行为低效率,需要采取措施增强竞争、削弱垄断、适度分散政府功能,加强政府干预的积极作用。 

其实,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纷争,是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反映,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正确或错误。它们之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过程,表明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同样重要。争论的焦点和根本区别,只是市场与政府角色的主次、干预的方式和干预的范围程度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新自由主义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都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已经很少有哪个经济学家主张“纯粹”的自由经济或“纯粹的政府干预”。新自由主义者不可能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的作用,他们主张的政府经济职能偏重于保护和完善市场的自由竞争,防止垄断的发生。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西方社会已悄然完成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调整,就是综合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优点,走向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 

3 效率与公平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领域一对永恒的矛盾。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个人都试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该目标并非是它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要好”。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配置资源而无需国家的干预;主观追求自利的“经济人”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间接地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了。 因此,斯密的主张就是如果遵从市场对资源的自发配置作用,就是有效率的,进而也就是公平的。 

新古典学派也反对政府干预分配,认为任何试图使“结果均等”的努力都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他们认为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是最有效率的,而竞争和自由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政府干预,就等于没有了自由,市场竞争也无从谈起,效率也就随之消失。此外,他们认为效率本身就意味着公平,因为效率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相关,效率反映了个人的勤奋程度与技术水平,收入多少正是给予他的最公平的回报。 

而事实上,市场本身的缺陷要求政府对公平问题实行某种干预。凯恩斯曾这样说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缺乏公平合理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在此他指出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两大弊端。因此,必须采取步骤进行改革,扩大政府的经济机能。在国家的管理控制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私人经济的作用。政府干预经济除了解决市场自发配置资源产生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外,还可以减少由于市场的缺陷所造成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财产占有、接受教育机会和能力等方面机会不均等,竞争中不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而造成的收入差别不是由于勤奋与懒惰造成的。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可以促进私人策动力得到适当的发挥;既可以医治有欠公平合理和不能充分就业的弊病,又可以保留效率与自由。 

但总体来说凯恩斯也是一个效率优先的主张者,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市场的无效率前提,1929-1933年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最好的证明。当然缩小不公平程度也是政府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但重中之重还是效率。 

萨缪尔逊也明确地把不公平看作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缺陷。他说:“我们不要忘记,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引导经济走上错误的道路”,“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虽然竞争具有一种理想的效率”,但它“对平等问题却是不闻不问。”“在市场经济下财富的分配是非常不平等的”。他认为,为了克服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政府必须进入市场,把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实行混合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把效率同公平、稳定结合起来。 

综上,我们不难总结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经济学及萨缪尔逊,对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他们主张的还是把效率放在第一位的,其中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如何实现效率优先这一目标的手段上: 

篇8

[关键词] 海外投资 投资基金 投资风险 风险规避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203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如何支付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障面的扩大,资金缺口会更大,作为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满足填补缺口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保值增值。

一、海外投资的必要性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条例》,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对托管资产的年收益率要求不低于通货膨胀加上三个百分点,2003年、2004年、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8%、5%、1.8%,但从近年的数据看,2001、2002、2003、2004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57%、2.32%,全国社保基金的营运能力并不令人满意,没有达到《暂行条例》的要求。

海外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差距。2003年,美国、香港股市涨幅分别为25.04%和63.68%,同期成熟市场的平均涨幅为25.54%,同年,上证综指涨幅仅为10.27%,1982-1993年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的社保基金组合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6%、10.8%、7%、13%和8.6%,而全国社保基金01年至04年的平均收益率尚未超过3%,可见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可以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90年代初以来,社保基金运营国际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投向海外证券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各国也纷纷放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证券的比例限制,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爱尔兰、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瑞士、英国、美国的海外投资占本国社保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6.05%、.29.53%、9.07%、5%、2.5%、60.08%、34.69%、14.01%、17.12%、34.27%、5.79%、6%、26.06%和4.3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实践说明了必须进行海外投资,进行全球化投资组合管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证券市场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分散风险,规避国内股市变动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冲击。

二、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方式

投资基金是一种证券信托投资方式,是一种间接金融工具和中介金融机构,以金融资产为专门经营对象,以投资为根本目的,通过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集合相同投资目标的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根据证券组合投资原理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并通过独立的托管机构对信托财产进行保管,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分享其收益并承担风险。按照投资对象划分,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房地产基金和贵金属基金。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股票和债券。投资基金以其具有风险分散、专业管理、流动性强、费用低廉、服务完善、业绩良好等特点,深受各国投资者的青睐,投资于投资基金不失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方式的最佳选择。

1、从投资成本和投资决策来看全国社保基金应该选择投资基金。一方面,在国外进行投资分析时,必须取得外国的投资信息和有关资料如外国公司报告与公司经营情况,并进行横向、纵向分析,这需要投资者投入大量的信息搜集成本。美国10-KREPORTS规定美国公司于每季经营结束后两周内必须把其经营情况公诸于投资者,并保证投资者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公司历年报表,但其他国家则不然,如法国每年一次公布财务报表,且经常推迟至年终后六个月才公布,这种不经常公布财务报表的情况增加了国际投资分析的困难,自行派出人员进行投资决策很难找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根据《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新增境外股票投资5亿美元至8亿美元,新增境外债券投资1亿美元到3亿美元,这个数额只占全国社保基金总投资的很小比例,如果自设机构进行运作,需要我国派出大量的专业人员,并付出大额的信息搜集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从人力、物力等投入成本角度考虑都是不经济的;另一方面,投资基金具有费用低廉和专家理财的特点。首先,与直接投资相比,选择投资基金更能节约投资成本,投资基金收取的费用包括:销售服务费、管理费用、交易费用、保管费用。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大额机构投资者,在佣金上可以享受优惠,当投资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且超过5年,可以得到销售服务费用的豁免。管理费用和保管费用一般一年征收一次,且数额较小,分别为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的0.4%-1%和0.2%;其次,投资基金具有投资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能够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不需要投资者自己花费大量的信息搜集费用,也相应减少了投资成本的支出,全国社保基金选择投资基金更为明智。

2、社保基金的投资原则要求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选择投资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表1对金融投资工具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方面比较其优缺点,从中权衡得出适合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是投资基金的结论。

投资基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分散投资、专业化管理、较低风险的间接投资工具,投资者投资于投资基金的目的以及基金广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基金能像期货、期权、外汇、股票等高风险工具那样,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投资者带来暴利,而是它能使投资者在不用自己少操心的情况下,通过基金经理的专门管理,去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并同时有效的抵御年复一年的通货膨胀。从风险、收益及抵御通货膨胀能力各方面看,投资基金比其他投资方式更加稳健,并可以通过对债券、股票的组合搭配,可以达到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也有一定流动性的目标。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为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选择提供了许多国际经验,其中以美国为典型。在美国,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以其固有的投资分散性、机动灵活性和高效服务等优势,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退休金投资工具。截至2000年底,美国的退休金市场规模达到了12.3万亿美元,其中2.5万亿美元的资产,也就是整个美国退休金市场的20%,都投入了共同基金,这2.5万亿美元退休金计划资产占到了整个共同基金总资产的35%,美国的退休金计划成为了共同基金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美国主要形式的退休金计划有以下几种:个人退休金计划即IRAS(INDI-VIDUAL RITIREMENT ACCOUNTS)、403(B)、401(K)、457、自雇者退休金计划。按保守估计,目前个人退休金计划账户中至少有25%的部分是以共同基金形式存在的,而自雇者退休金计划投向共同基金的比例更高,从目前的趋势看,将来投向共同基金的退休金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三、投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也叫做不可转移风险或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市场周期波动而导致的投资回报不确定所造成的风险,它不仅仅作用于一种股票抑或是一个行业,而是作用于整个市场或其大部分,降低投资组合的相关系数是降低总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由于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独立,造成各国的商业循环周期不一致,加上各国的工业结构不同对宏观经济因素非预期变动所造成的冲击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最终导致各国之间股票相关系数有时低于国内股票相关系数,在同一期望报酬率下,国际股票组合的风险低于国内的风险;投资于低相关度的证券才能降低组合风险。我国属于新兴股市,新兴股市与成熟股市(诸如:美、英、法)间的报酬率相关系数很低。根据国际财务公司(IFC)新兴股市资料,墨西哥与美国S&P500指数及EAFE国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与0.47,其他新股市(包括我国)与两指数的相关系数也很低,新兴股市国家的投资者可从投资于工业国家股市获得投资风险分散的利益,全国社保基金要最大限度降低总投资风险,可以购买国际性投资基金。

2、汇率风险。外汇风险直接关系到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对于短期债券,通常用外币远期或期货契约来规避。

3、国家风险包括政治风险与政权风险。由于有关政府政策或政府行为的变化使得投资回报发生风险。具有丰厚利润的外国债券到期年限经常是五年、十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投资前必须做好国家风险的评估工作。评荐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应该考虑经济力量的强弱、财政赤字的大小、贸易盈余的大小、自然资源是否丰富或贫穷、工业结构,以及政治是否稳定。国内债务/GDP的高低,外债/GDP的高低与负债净额/贸易顺差的高低这三个比率越低,代表信用等级越高(背信风险越低),目前,世界银行、Euromoney和Nstitutional Investors:三家机构对不同的国家进行风险评荐。虽然不同的评鉴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评鉴结果,但有些国家仍能得到一致好的评鉴等级,这些国家应该是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首选,这些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瑞士、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4、世界各地资本市场在交易成本上的差异十分显著,有时可相差数倍之多,这一差异对社保基金最终投资收益势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交易成本越少,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就越高。全国社保基金拿出一定份额投资于指数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指数基金不像其他基金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成本,只需要追踪目标指数即可,因此收取的管理费用低,通常是0.5%-1%,其他基金一般是1.44%-3%;指数基金因不需频繁的买进卖出,只是在投资者需赎回的时候才出售,在投资者投入资金时才买进,基金周转率低,典型的指数基金每年只周转2%,而一般的基金每年要周转80%,因此交易成本也低;由于指数基金的处理只是由于股东赎回才出售,所以每年的资本利得都很少,据沃顿经济学院的伊米尔.西格教授估计,税收和交易费用一般会使投资收益减少大约4.5%,而对指数基金来说,则只有1.5%。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斌文.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理性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

篇9

关键词:外汇占款 央行票据 短期国债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9-024-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着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4、2005三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总额分别为986亿美元、1794亿美元和1938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分别为459亿美元、687亿美元和160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分别为527亿美元、1107亿美元和630亿美元1。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直接结果是外汇储备的飞速增长,至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了10663.44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共84360.81亿元2。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外汇占款已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为了防止由于外汇占款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主要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冲销外汇占款,并结合采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

一、文献回顾

关于发行央行票据的经济后果,曾秋根(2005)结合我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曾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利用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成本过高,因为在冲销过程中,央行的成本是发行央行票据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而央行的收入则主要是将外汇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利息收入,央行外汇收入与票据成本的差额就是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当美国国债利率低于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利率时,则对冲操作存在着亏损,人民银行对外汇占款对冲的数量越大,则成本越高,亏损越多。二是央行票据对冲操作将导致国内资金持有结构失衡,存在引发经济“滞胀”的危险。一方面在当时我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美元贬值成为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与大量发行的央行票据可能通过国内信贷的收缩抑制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蔡超(2006)对央行票据的调控效率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央行票据已由冲销外汇占款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冲销外汇占款、熨平货币市场波动和确定基准利率三项职能,而央行票据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具有引导作用。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央行票据的冲销功能将逐步淡化,而熨平货币市场波动和确定基准利率的功能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首先将介绍我国目前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两大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然后对比采用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和利用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的优劣;再结合我国短期国债市场发展不完善的现状,简单分析我国采用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的原因;最后,本文将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货币供应量调节工具的对比

货币供应量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一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市场干预。而货币乘数则主要取决于由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自主控制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由社会公众及商业银行决定的现金漏损率。

(一)我国目前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目前,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就是外汇占款的增加,由于我国实行企业强制结售汇制度,外汇供给为外生变量,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我国的货币政策受控于国际收支,失去了自主性。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同时,投放等量的人民币,在不采取任何冲销措施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加将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等量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的多倍放大作用,货币供应量将大幅度提高,引发通货膨胀。1994年前后我国通货膨胀率过高就是因为汇率制度改革后,大量外汇流入,而中央银行并未采取任何冲销措施所致。之后,人民银行对外汇占款的冲销主要是依靠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当时外汇占款在我国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尚小,回收再贷款基本可以实现冲销作用。但再贷款多用于国家建设、农副产品收购、国有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等非贷不可的项目,中央银行收回再贷款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外汇占款在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外汇占款增长率已超过基础货币的增长率,见表1。由于外汇占款的增长存在刚性,中央银行无法控制,采取适当的冲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2002年之后,我国主要是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回笼基础货币。2003年人民银行共发行6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7226.8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376.8亿元3;2004年全年共发行央行票据105期,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9742亿元;2005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20662亿元;2006年共发行9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约为35422亿元4。

面对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人民银行除了发行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外,还同时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种工具搭配使用进行货币供应量的管理。近期人民银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改变货币乘数来收缩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9月21日至今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11.5%。一般认为,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是一剂猛药,会对一国的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但对于我国当前的情况,单纯依赖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冲销仅是浅层对冲,而且对冲数量和进度还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影响,而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则可以增强对冲的主动性和对冲“深度”。在我国流动性过盛,超额准备金率处于2%左右的前提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属于适量微调,并不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过大的抑制作用。

(二)国债和央行票据的优劣比较

在调控基础货币的四种主要渠道中,再贷款和再贴现都难以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外汇市场干预所形成的外汇占款是造成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原因,且外汇占款增长的外生性和刚性都很强,中央银行难以自主控制,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回收基础货币。所谓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借此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是政府债券,即国债,而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买卖央行票据也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主要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短期国债的方式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买进短期国债投放基础货币,卖出短期国债收回基础货币。而我国则主要是在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对外汇占款进行单向对冲,回笼基础货币,可以说,我国目前是利用央行票据发挥着短期国债应发挥的作用。比较两种调节工具,笔者认为,短期国债较央行票据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国债具有实际经济基础,而央行票据不具备实体经济基础,难以成为一种主要的调控工具。所谓国债,是一国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向国内人民或外国举债所发行的一种期票性质的债券。而所谓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单纯为了收回流动性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一种融资券。短期国债相对于其它金融工具具有无违约风险、流动性强、面额相对较小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处于货币核心地位。国债的利息支付有政府的财政税收作保证,政府以国债的形式筹集资金再转化为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政策刺激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债发行的实际经济基础所创造的经济收益是国债利息的保障,即国债可以通过实际经济实现收支的平衡。而央行票据只是一种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单纯的冲销工具,一方面为冲销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央行票据余额要不断提高,迫使央行不断地对票据展期,增发新票据;另一方面,为支付央行票据的利息也迫使中央银行要增发新票据,以新债偿旧债,中央银行所发行的央行票据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因为央行票据缺乏实际经济基础,由中央银行承担央行票据的利息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央行票据的可持续性比较差。

第二,国债较央行票据更具有成本优势。国债因不存在信用风险,是货币市场上风险最低、利率最低的金融工具,本质上具有低成本的特性。而央行票据要有足够高的利率才能吸引商业银行放弃流动性,放弃投资国债或其它金融工具,不对外放贷,而选择购买央行票据。2006年9月末,我国3个月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为2.46%和2.79%。而同期,3年期记账式国债利率为2.34%,3年期凭证国债利率为3.39%5,我国的国债利率较高,理论上风险低的国债应当支付更低的利息率。而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的低利率国债,央行票据利息成本与美国国债利息收益的差额就是央行的净损失,所以采取央行票据的方式冲销外汇占款要由中央银行承担高额的冲销成本。

第三,国债的发行较央行票据有更广阔的购买基础。由政府发行的国债,购买者除了中央银行外,还有各大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企业以及广大民众。有利于吸纳社会各层面的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央行票据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的购买者包括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大型投资机构,其中最主要的购买者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央行票据的发行要受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结汇和中央银行冲销外汇占款分处于不同的市场,可能会造成我国资金持有的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外贸性企业在结汇后可迅速获得人民币资金,用于进一步的生产发展。而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放弃流动性,会造成全国范围内可贷资金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的下降,内陆及非贸易性企业贷款难度增大,生产性资金持续紧缩,最终抑制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我国货币供应量调节工具选择原因分析

国债相对于央行票据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而我国目前仍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冲销外汇占款,主要是受制于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的一种无奈之举。

首先,我国的国债发行量相对较低,央行的国债储备不足以应对持续大量的外汇占款冲销,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量也不足以使短期国债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而在美国等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央行持有大量的短期国债以应对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商业银行也将短期国债视为仅次于现金的二线准备而大量持有。2001年末,美联储持有国债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达到85.43%,而美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债比重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13.31%。6要改变目前这种外汇占款刚性增长,中央银行被动对冲的局面,根本途径是改革汇率制度,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005年7月21日,我国的汇率制度由单一钉住美元变为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2%,从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之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缓慢升值的趋势,至2006年末,1美元兑换7.8087元人民币,较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5.65%。7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日趋增强,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进行,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的作用正在逐渐淡化,从最初发行央行票据时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发展到部分冲销外汇占款。但在现阶段,利用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仍是必不可少的,央行票据仍会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国的国债发行存在着发行期限不尽合理的问题,缺乏最适合于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的短期国债。我国政府所发行的国债以3年和5年的中期国债为主,基本上不发行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美国等短期国债处于货币核心地位的国家多大量发行短期国债。短期国债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强、便于买卖等特点,适合于对基础货币量进行微调,并发挥引导基准利率的作用,再进一步调节货币市场中的各种利率水平。中长期国债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如果中央银行大量买卖中长期国债会对长期利率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货币市场的稳定。现阶段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央行票据结构则相对合理,主要有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等几种,央行票据也会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为了吸引商业银行投资央行票据,央行必须不断提高央行票据的利率,一方面加大了对冲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大量投机资金的流入。同时,利用发行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还会对国债的发行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从而放弃投资政府国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再次,较西方短期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发展还相对落后,国债的流动性比较差。在我国所发行的国债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属于储蓄性质的无法上市流通的凭证式国债,而凭证式国债并不存在二级市场。且我国现行的国债交易市场格局主要是以银行间国债交易市场为主导,上海、深圳两大交易所市场和凭证式国债买卖市场,即银行柜台市场并行的局面。三个国债交易市场互相分割,各国债交易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差异等因素是我国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的直接原因,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中央银行利用国债二级市场进行货币调控。另外,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一级市场的不发达影响了国债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债二级市场流通性差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债一级市场的有效运转。央行票据则是纯粹为了冲销外汇占款而设计的一种融资工具,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目的在于回收基础货币,并不存在二级市场不发达,或流动性过差的问题。所以针对目前我国国债市场不发达的情况,用央行票据代替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目前我国的国债还只是起到为政府和一些大型项目进行融资的功能,国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很低,而美国等将短期国债作为重要调控工具的国家发行短期国债已不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更多的是为了维持金融稳定,为本国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操作工具,这些国家国债发行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很高。所以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国债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政府承担起发行国债,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为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创造物质条件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央行票据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央行票据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央行票据作用将逐渐淡化。央行票据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由短期国债取代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是大势所趋。由政府发行短期国债,为中央银行储备操作工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在中央银行储备国债的过程中,买入国债相当于变相地对政府透支,该过程会投放出等量的基础货币,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升高。所以,改变目前的状况将是一个渐进,长久的过程,只有伴随着汇率制度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状况,同时改革我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才能减弱央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压力。同时注重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渐进地增发短期国债,放松利率管制,降低我国国债的融资成本,促进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增强国债的流动性,为未来采用短期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工具条件。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短期国债持有量,逐渐将短期国债培养成为我国的核心工具,将国债市场培养为我国的核心市场,再由短期国债市场引导其它货币子市场,逐步建立一个活跃的、富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完备的货币市场体系。另外,中央银行应在国债市场有所发展的条件下,注重回购市场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的适宜市场,进一步增强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注: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3. 《央行票据的调控效率及其可持续性》蔡超

4. 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整理

5. 《2006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6. 《美国联邦储备公报》 2001年

7.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整理

参考文献:

1.姜波克,陆前进.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调控[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曾秋根. 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 财经研究,2005(5),63-72

3. 蔡超. 央行票据的调控效率及其可持续性[J]. 上海金融,2006(2),42-45

4.田华臣,张宗成. 析我国外汇占款对冲策略[J]. 国际贸易问题,2005(1),91-95

5.崔爱桃. 货币供给量超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3),72-75

6.李豪明. 对央行货币供应量调节机制的反思[J]. 银行家,2003(12),14-17

7.郭田勇,陈佳. 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6(7),57-61

篇10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股票市场 回归分析

一、引言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货币政策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威力较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的冲击也很大,被形容为“一剂猛药”。然而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调整10次,2008年调整9次,在2010年调整6次,如此频繁地使用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比较少见。针对我国这一特殊情况,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不仅仅只是起到了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对我国股市也产生了波动影响。

自1998年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宣布日与政策执行日之间就有时间间隔,而股市反应灵敏,股市投资者一般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公布后即做出反应,因此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来分别分析股市在宣布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所做出的反应:三个阶段分别为2007年,2008年,2009―2011年。将这段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目的在于2007年是我国阶段性牛市,上证综指由2728.19上涨到5261.56,并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04;2008年上证综指一路下滑,至年末已跌到1820.81;2009―2010年则为指数震荡阶段,既没有突破历史高点,也没有跌破历史低点。因此,按时间顺序选取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股市所做出的反应颇具有代表性。同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借此研究结果来探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后市是否带来强烈的“利好”或“利空”的影响。

2、研究现状

国外在研究存款准备金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对其进行研究。国外主要用三类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和股市价格关系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是回归分析方法、事件研究方法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方法。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大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影响,存在逆向变化关系。

我国国内研究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包括货币政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意义;二是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渠道,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否通畅等。总的来说,货币政策无论是对货币供应量还是对股票市场的作用都是有效的,但是作用效用较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

有关存款准备金率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方面。Richard T.Froyen and Kenneth J. Kopecky(1983)研究了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指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会影响货币的预期价值和货币总量,从而对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James Hamilton(1998)研究了影响准备金率的因素,并指出调整准备金率会使利率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Gordon Sellon 和Stuart Weiner(1997)研究了已经取消存款准备金率的英国、新西兰、加拿大三个国家的市场利率波动,认为准备金率与其短期市场波动程度没有显著关系。弗雷德里克・米什金(2006)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会引发某些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应该较少使用。斯蒂芬・切凯蒂(2007)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为了更容易预测准备金需求,而不应该将其再作为货币政策的一般工具。

李阳(2007)指出,央行试图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但其效应并不是十分理想,必须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孙秀玲(2009)认为我国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流动性,但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警示方面。张丹(2009)通过分析2008年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得出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式下,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明显的,而在经济下滑的形式下,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其效果是不明显的。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余元全(2004)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股票市场已经体现出了统计上显著的财富效应或流动性效应,但是很弱。股票交易额或股价指数对投资基本上没有显著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实际投资的托宾Q效应或者非对称信息效应。吕江林(2005)通过实证模型来分析若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股价指数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当一国股市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股指与实体经济存在较为显著的多重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我国上证综指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双重协整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应对股价变动做出适时的反应。于长秋(2006)认为从总体上看,从1995年以后,中国的股票价格具有一定的信息功能,股票价格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因果关系,因此,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反应。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的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美国是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国家。最初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这个制度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基础货币,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会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货币是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和股票等其他资产共同组成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当中央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投资者所持有的货币量减少,这样一来单位货币的边际效应会递增,这将改变货币与股票等资产的边际效应比率,即打破投资者原有资产组合的平衡。理性的投资者为了实现自己投资效应的最大化,会通过调整资产组合中货币、股票等资产的比例来实现资产组合新的平衡,其结果是促进投资者增加货币持有量,撤出股票市场内部分资金,减少股票持有量,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从心理层面上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交易量的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也将进一步影响中小投资者的信心。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还将通过心理层面影响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本身。

由于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即期影响,因此更多的是关注于投资者心理层面上的变化所作出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为上证综指的涨幅波动情况。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作用于上证综指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1)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初始数据全部来源于东方财富网与新浪财经网,经作者筛选整理以及验证,真实可靠,数据的处理活动全部采用Excel软件完成。

(2)样本选取。此次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选取,分别为2007年,2008年,2009―2011年。按数据类型分为存款准备金调整宣布日,存款准备金调整幅度,以及消息宣布后股票市场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的涨、跌幅度,具体数据详情见表1。

2、研究方法及模型的设定

(1)研究方法。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通过影响股票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指数。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导致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上涨。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减少股票市场资金供给,导致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下跌(陈志行,2004)。基于此预期,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时,股票投资者会迅速做出投资决定,影响上证综指指数。

本文采用了2007年,2008年,2010―2011年(2009年未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阶段的数据,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宣布日宣布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宣布日后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波动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分三个时间阶段的主要原因在于,2007年为我国证券市场大牛市,2008年为阶段性熊市,而2009―2011年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震荡市。三个阶段的分开分析更能突出“利好”与“利空”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这样可有效解决政策变量与市场价格的交互作用,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宣布的股票市场效果较为精准的估计,观察调整的这一消息是否会及时为股票投资者带来“利空”与“利好”的心理预期。另外,由于这三个阶段货币政策调整频率很高,计算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消息前后较长时间段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会受到其他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且采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日前或日后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股票指数建立回归模型对研究股票投资者是否存在“利好”与“利空”的心理预期作用不明显。

由于分三个阶段(牛市、熊市、震荡市)来分别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与股市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将建立三个一元回归模型。其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为自变量,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宣布日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的上证综指波动幅度为因变量。

(2)模型的选择。本文的实证模型为:

ΔR=α+βΔi+ε

其中,ΔR表示上证综指变化率,Δi代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β用来测度上证综指变化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之间的线性关系。

3、实证结果

利用Excel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得到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此一元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一般,尤其是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首个交易日的上证综指的波动并没有造成负效应,反而呈现正效应,且相关性较小。而2008年与2010―2011年两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都对宣布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带来了较明显的负效应。由此可知,在政策宣布次日,上证综合指数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仍有比较明显的反应,说明上证综合指数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反应具有及时性。

四、实证分析结果及政策建议

1、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准备金的上调较下调对股市产生较大波动的概率可能性较大,准备金率上调表明今后进入股市的资金量将减少,对股市需求下降,属于利空,反之属于利多。投资者对于利空消息反应更敏感。这也与某些学者所研究的股市信息曲线的结果相一致――即股市对利好消息的反应要小于对利空消息的反应相一致。而在2007年,由于起始存款准备金率较低,股市货币资金充裕,因此即使上调准备金率,对投资者的“利空”反应也较小。

通过对表2的数据分析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上证综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2008―2011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说明短期内央行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宣布对A股市场有较为显著影响。从政策调整与市场反应的相关关系上看,二者呈现出非规律性的正负相关关系,且交错出现。

2、政策建议

从2007年到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上升趋势明显,央行虽然不断加大准备金率的调节力度,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总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社会经济货币供应量,但调节效果需要等到2012年才能较为明显显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为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多种货币政策结合使用,实行多元化的货币政策。各种一般政策工具和选择性工具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只有相互配合才可以达到货币政策的预期目的。基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层面的复杂性,实行多元化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适时买卖有价证券,购买者无论是商业银行或社会其他部门购买,都能影响银行体系放款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商业银行等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也可以调节货币需求。

(2)进一步完善外汇结汇制度。由于我国存在强制结售汇制度,央行作为被动买家,需要不断购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官方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央行基础货币的不断释放。为防止基础货币不断释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又需要不断地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而受到很大的牵制。最近几年来,我国新增外汇占款数倍于新增基础货币投放正说明了一个问题:为抵消外汇储备剧增引发的过多货币投放,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采取相当规模的对冲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货币流动性。

(3)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并停止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中央银行对准备金支付利息是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率过高的原因之一,而高的超额准备金,使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果大大降低。但在整个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差的现状下,完全取消对准备金的利息支付过早。所以我国货币当局应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设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在利率的调整过程中,并发挥准备金利率对其他主要利率的引导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更大,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做准备。

(4)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要考虑到股票市场可能会产生的剧烈反应。由于股票市场存在着非对称“杠杆效应”,一旦公布利空消息的时候要防止由于股票市场可能会产生的剧烈反应,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太大引起金融危机,此时需要财政政策、GDP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辅助。

【参考文献】

[1] 冀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2] 刘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中国统计学会,2008,25(3).

[3] 罗嗣亮: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张佳佳: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票市场影响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6]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