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

篇1

现代护理从医院走向社会,从治疗疾病走向预防疾病,从救护生命到注重生命质量。为适应现代护理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国家教育部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其教学目的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为根本,满足教学需要和社会需要,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技术活动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和原则来对待技术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不怕累、不怕脏的思想,已不能适应今天护理教育的现状,现代护理教育观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思想,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的创新和人文素质。而护理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护理伦理教育包括伦理学基础、原则、关系伦理、伦理教育和修养等内容,因此利用护理伦理课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为有力,效果也更好。教师要教书育人,树立以德为重的教学理念。而伦理教育也是对道德教育的一种补充,使得德育教育更加丰富、更富有时代特色。

作者体会到在授业中育人既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教育因素,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又可防止脱离专业知识教育而进行空洞说教式的倾向。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形成一贯的道德行为有深远的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着护理学精神和护理道德规范。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护理精神的可贵,在对学生进行护理伦理及心理学教育中,健全他们的心里,筑起心里防御屏障,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际教学中我们认识到,现在入学的中职学生与统招统分的时期相比,学生的差异性很大,素质有所下降,这是社会、家庭、个人经历背景等造成的。我们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应对学生思想实际,配合学校抓学生管理工作。并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曾专门制定并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数在15~20岁,这正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显著变化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说,此阶段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对她们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终身。我们在教育中通过护理伦理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动机和人格特征,从而间接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发挥,和未来人生的顺利发展。

护理伦理课中讲到护理伦理学基础、护理伦理范畴及护理伦理修养等内容,学生要想掌握并运用好,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所以塑造优秀的人才,就要从以上几方面做起,社会、家庭、学校方方面面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自尊、自爱、自信等性格特征,更主要的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护理行为常常是一个人独自进行,这就要求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实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论何时,工作态度始终如一,尽职尽责,经得起道德良心的检验。然而由于社会、工作环境及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等原因,导致一部分护士专业学生思想不稳定,未能做到爱岗敬业。在我校调查中,存在一个现象,高职护士生无论在学习自觉性、对待专业的态度及日常行为的自律性上都强于中专护士生,这说明基础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同导致高、中职学生的区别。因此,鼓励中等护士生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提高学历层次,道德修养水平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工作模式以为我国护理领导者及护理实践者们所认同,国家卫生部增设了适应医学模式的人文科学课程,加强了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那么护理伦理教育融汇其他学科内容,利用课间实习及高一届学生进入医院进行生产实践学习的实例经验,在学生中生动的讲授,并在教育中注重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使其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择业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护理伦理教育中,加强美学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提高职业形象的一个途径。护理美学的开展能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对专业事业的神圣感。我们通过加强形体、姿势动作、语言等训练来扩展伦理学教学的内容,并用表演式教学法开展“培养良好审美情趣”为主题的讲座,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道出了护士要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怡情、以美工作。我们用身边的例子教育学生,通过努力要具备高品位、高修养、高素质的风采。这样的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提高护理伦理学教学质量,达到良好教学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实际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并且要一改以往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对伦理学范畴等的学习,从知晓、理解到情感内化认同,在外化为行动,进而使学生的天赋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要改变强行灌输先入为主的习惯,而是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目标,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由此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要跟上时代步伐,在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中都要渗透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学习护理伦理学课中,学生有个困惑,即人道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道德和利益,奉献与实惠的问题,熟人现象红包问题,护士与医生的分配不均等问题,我们在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时,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里,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来正确认识这些社会问题,树立起观念准则,升华护德境界。

篇2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98-02

应对是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借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内心平衡。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的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损害。[6]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的自身的生活满意感和情绪状态所作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护理大专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白衣天使,不但应有过硬的本领、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关注护理大专生主观幸福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实践。因此,本研究选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大专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提高护理大专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5月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大专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700名护生年龄18-24(19.85±1.12)岁,其中男生22人(3.1%),女生678人(96.9%);一年级学生377人(53.9%),二年级323人(46.1%);独生子女339人(48.4%),非独生子女361人(51.6%);来自城镇222人(31.7%),来自农村478人(68.3%)。

1.2 调查工具

①个人资料问卷。由研究者在参阅文献后自行设计。主要记录被试者的人口学统计数据,如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等。②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解亚宁编制,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回答方式为4点计分: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相应评分为0、1、2、3)。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0.90,积极与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9和0.78,重测信度为0.89[1]。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由吉楠等人编制,量表由41个条目组成,分为8个维度,回答方式为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0.937,重测信度为

0.864[2]。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t检验及 Pearso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调查护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得分均分为(2.01±0.45)分,消极应对得分均分为(1.30±0.54)分,分别与常模[1](1.78±0.52)分和(1.59±0.66)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t=13.28,P

2.2调查护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3.1护理大专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与全国常模相比,在生活中经受挫折或遇到困难时,可能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地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与其所学的专业及平时所受的教育有关。护生由于专业的原因要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知道积极心理对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专门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辅导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包括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等活动。这可能对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面对困境时如何应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3.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积极应对与自我满意、生活满意、社会性行力、精力、积极情绪和家庭满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4 建议

4.1培养护理大专生正确的幸福观

人的目标分为两大类,内源性目标和外源性目标。决定长久幸福感的是内源性目标,内源性目标的追求可以给人提供很大程度的满足感。职院护理专业辅导员应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主观幸福感。

4.2构筑积极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它主要作用是保持心理活动平衡和稳定。在现实生活中,当个体因为压力产生焦虑,内心处于矛盾和冲突时,为了避免或减轻的内心不安,保持心理平衡,常常采取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焦虑,恢复心理平衡,保持心情安宁,避免精神或躯体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护理大专生应加强应对策略和防御方式的训练,分析自己应对策略的优缺点,改进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提高应对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 人文精神教育;影响因素;建议

1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文精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还能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人文精神是护士的心理支柱。如果人们缺少人文精神,那么人们的思想将逐渐庸俗与世俗,缺少精神支柱。传统观念对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所以,一直以来,护理工作被认为低人一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但是,医院仍然存在着重视医疗轻视护理的现象,同样是中专毕业,临床医生比护士的待遇要高得多,这将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中专院校的护理教学中,需要指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崇高的专业理想,所以,必须重视护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影响护理专业人文知识教育的主要因素

2.1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

我国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理科生,他们在入学以前,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理科知识,因此,人文知识与文科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渴望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但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与临床等其它课程相比,提高较慢,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相对轻视。

2.2人文课程设置不足

对于护理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课、专业普通课以及基础课,也就是说,传统护理教育基本上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教育。根据研究调查,发现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在总学时中,我国人文课程的学时不到十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人文课程的学时约占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的人文学科,在知识结构以及学习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最近,虽然医专院校开始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并出版了人文课程教材,但这些教材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文教育体系。

2.3人文课程师资匮乏

目前,在我国的多数护理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缺少人文课程师资力量的现象,为了完教育工作,很多学校中人文课程的教师是由护理专业的教师担任的,他们与专业的人文教师相比,人文知识相对薄弱,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尽管现在有些学校已经设置了人文教研室,但其中的老师缺少医疗与护理知识,他们只能机械的传授人文课程的教学,不能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没有现实指导意义。

3提高护理院校人文教育水平的建议

3.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精神是个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整体,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在学习阶段,学生拓展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人文课程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人文教学工作,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并使其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护理知识与人文知识完美的结合为一体,为学生以后较好的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2护理专业教师加强人文教育

事实上,在护理专业知识中,也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医学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由此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学生的人文关怀转化为自觉行动,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分析实际医疗事例的方法,如医院因为某位癌症晚期病人无法上交医疗费用,予对其停止治疗,启发学生从人文角度对医院的行为进行讨论。

3.3补充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

目前,师资力量匮乏是大部分护理学校中人文教学工作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引入部分医学心理学的工作人员,由此来补充学校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完教学任务,解决人文师资匮乏的难题。

3.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加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周期性的开展人文辩论会、演讲会或体现人文精神的画展等活动,成立健美操、瑜伽等健身俱乐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王芳.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S1).

[2]张运生.关于护理人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4,(02).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英语;学习;服务;教学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目前我国的护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我国目前专业的护理人员也非常匮乏。为了满足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学校必须大力的培养护理人才。除了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1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些职业院校内,护理专业的学生仅仅只学习了公共基础英语,对于深层次的英语课程,学校并没有开设。或者即便开设了,也只是出于应付,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一些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选择出国工作,也可能留在医院的涉外科。不管是哪一种,英语的作用都非常大。因为校内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达不到要求[1]。一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所涉及的英语非常简单,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因此,导致学生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英语水平不高所以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1.2教材运用不合理:过去的护理专业教材中,英语教材不具备针对性,里面包含的知识非常基础和简单,不能满足专业化的需求。所以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英语,也不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甚至在和外籍人士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障碍和问题,所以,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使教材能够为教学服务。

1.3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高:相比于本科类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不是很好,而且职业院校的生源非常复杂,所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也很大。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的时候,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一部分知识点可能会让学生不能理解。一些学生会由此而产生懈怠的念头,并且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英语成绩便会下降。

1.4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没有进行连接: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础部分,第二个部分是专业部分。笔者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进行连接,两者之间的脱节非常严重。此外,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没有充分的重视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时候也只限于在表层。最后使得学生的水平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基础部分。

2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2.1对教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目前很多出版社都提供了与护理专业配套的英语教材,其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英语护理技巧和语法等等,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式,并且采取合理的策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2完善护理人员英语记录的书写规范:在工作的时候,护理人员通常需要实施英语书面记录,因为这种记录能够看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2]。除此之外,这种记录一般包括了护理计划、病人转院记录等一系列的内容。撰写英语记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当学生能够规范的书写英语记录了,才代表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有所提高。

2.3将公共英语作为基础,实施专业化的英语教学: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大学的基础英语以及专业英语进行科学的结合,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好的英语教学环节。而且,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结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

2.4英语教学要突出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特点:如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指的是既拥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又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的人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护理人员也需要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了。因为护理工作需要涉及到专业化的英语应用,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沟通。所以,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这门功课,才有机会选择涉外医院,以及在医院的涉外科工作,或者是前往国外发展。也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5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的设置课程。我国教育大多具有应试的特点,不够科学合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特点,设置课程的时候,必须要尽量避免应试化[4]。在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也要设置一部分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3总结与体会

因为护理专业非常特殊,其具有职业化的特点。学生既要具备文化知识,又要具有专业能力。只有将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促使学生转变为具有国际护理水平的专业人员。也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合理的对其进行应用。

作者:郭娟 单位:襄阳市护士学校

参考文献:

[1]袁景波.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西方护理文化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5,(21):55-55.

[2]杨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41):95-95.

篇5

关键词:班主任;英语;涉外护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71-0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迅猛增长。目前医疗服务国际化发展迅速,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乏医护人才,虽然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护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和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护理院校的大中专和本科毕业生不能直接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外呈现出就业难的局面。同时,国外缺乏医护人才的地区也已经将医护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光投入到我国人才市场。目前具有良好的外语技能和护理国际化水平的医护人员在深造上占用绝对优势。于是,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4年开办涉外护理专业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涉外护理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打造涉外护理这一品牌专业,师资力量尤为重要。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通过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之间的比较,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将笔者做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班主任的思考介绍如下。

一、涉外护理专业现状

(一)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素质特点。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源筛选相对比较严格,不仅对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和总分要求比较高,并且要进行口语面试。所以比较而言,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入学成绩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素质也相对较高。

其次,学生性格特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创新能力强,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自我优越感表现明显。

第三,专业性质特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课时多、要求高。此外,为了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的特色,在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汉、英双语讲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配备

1. 班主任。要打造涉外护理这一品牌专业, 师资力量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班主任要求较高,英语教师和护理双语教师是该专业班主任的最佳人选。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同时在英语和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方面可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指导和帮助。

2. 任课教师。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才能成为国际型护士, 这就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以打造该品牌专业为己任。在我校,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师要做到业务精通,品德端正,为人师表。

二、思考

(一) 加强班主任自身队伍的建设

在我校,涉外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该专业班主任要求不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自身的英语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了解并学习学生所学英语教材,适时的在英语学习上帮助她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涉外护理专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护理人才。护理工作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工作,其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是从事护理职业的基本要素。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在平时管理学生时要重视素质教育,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借助英语知识的学习创建良好班风

班主任要明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价值在于以英语为工具,完成工作任务;与服务对象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了解病人需要、服务于病人;促进、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特色,结合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高尚精神等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英语课外读物,增长有关英美国家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

1.英语知识的学习。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我校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只有周末时间才可以出校门。那么,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她们的家长,尤其是班主任。学生每天在学校生活、学习,与她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班主任是她们在学校最亲的人,在学生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这一优势,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和强化英语知识。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早晚自习的时间:早自习领学生读书,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晚自习可以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对所学的课文和单词进行默写,并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赏罚。

2.班级英语活动的开展 。我校学生每天下午有二个小时的课余活动时间。这段时间,正是班主任可以开展班级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从网上发掘蕴含积极的文化内涵英文材料或文学作品中,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东西方文化异同;或者请学校的外籍教师做比较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下转73页)(上接71页)日益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的推崇,了解到英国人的礼节和严谨,了解到美国人勇于创新勇于尝试的民族精神等。出了学习文学作品以外,班主任可以教学生唱英文歌。许多学生喜欢唱英文歌曲,而不少英文歌曲本身就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教育题材,通过有选择性地教唱英文歌曲,以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培养良好品质和精神,并且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学习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另外,班主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模拟病房,培训服务意识临床实习注重英语强化训练,用英语交接班和书写护理病历,开展护理服务素质训练,强调服务意识,进行良好性格、气质、与人格特征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组织多样化的英语活动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英语的学习:班级内部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多排练和表演英语话剧,自主的设计英文板报,创办属于本班级的英文报纸,多去学校的英语角练习口语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英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充分发挥她们的特点和优势,还可以培养和谐友爱、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班集体。

(三)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

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效率,任课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要掌握学生课堂的真实情况,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沟通交流。班主任通过任课老师可以了解到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以及个别差异生的学习情况,从班级管理入手,开有关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树立学习榜样,交流学习经验,并督促学生课后的预习与复习,配合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此外,笔者建议,涉外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可以担任本班的任课教师,以情感因素激励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们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激发。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情境等方面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善于从情感的维度、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其实际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将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努力为学生提供能发挥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为了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涉外护理专业的建设必须继续受到高度的重视。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引导者,班主任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完善自我。在涉外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将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成功地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个人修养、职业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柏靖. 关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篇6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护理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频繁,护理人力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这对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必须从问题的出发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入手。

一、美国的护理教育

1910年由美国Flexne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建立以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体现现代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相互独立、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了这一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经济学等内容。而且美国各护理院校均设置有讨论课和辅导活动课,实习课(包括生产实习)安排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始终贯穿在课程学习中。如美国南卡罗来那州鲍伯琼斯大学,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两个半天必须去医院实习,四年级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

二、国内护理课程设置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护理课程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卫校的中级护理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胡卫珍提出了根据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课程的设置的策略;田贞尚等则从理论的思辨的层面对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朱秀丽在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提出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改进教学方法,改灌输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等。濮丽萍等也从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模式中吸取了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1998年黄金莲提出应该开设康复护理课程,2001年张红兵、单伟颖认为应增设社区护理课程,2007年赵艳、赵玲提出护理课程体系应注重人文教育,2008年文旭东认为中等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姑息护理课程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的某个具体的方面。

刘静慰提出传统的护理转向以小组责任制为形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给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钟继海、模玉泉、潘立珍提出了中专护理教育,他们认为护理教育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趋向于整体化,即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李靖提出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会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国际化进程也将得到推进。

三、中美护理教育比较

1.护理课程设置的理念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纽约大学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旨在对学生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他们也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院系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课程。借鉴其经验,濮阳市卫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在护理工作中同样是必不可缺的素质,卫校护理课程设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应明显。

2.开设课程门数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共4个学年分8学期完成,总共开设31门课;而我国的濮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共3年分6个学期,总共开设了32门课。文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学期,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实习。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讲座等几个模块。

3.开设课程门类的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看出,在纽约大学四年的课程计划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护理课程,学生需要修满128学分,其中文科课程44学分、科学及相关课程20学分、护理和医学课程64学分。其课程中人文社会课程开设比例大,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而濮阳卫校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欠缺。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较

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的比例很大,且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各个方面护理实践,比如从儿童到成人、从健全人到精神病人、从个人到社区等。卫校的实践课程只设置了几门临床护理课程和社区保健课程,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护理实践。纽约大学的实习课安排在与每门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必须去医院实习两个半天,毕业前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濮阳卫校的学生见习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1~2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与学校教育对立这是我国护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逐渐由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批判的诟病,卫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逃脱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知识与临床见习,就应该尽快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这也有益于稳定专业思想。

四、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因此,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与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社会和人文学科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去向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多从事的是社区护理工作。根据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根据护理学科的特征,把一些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删掉一些重复的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3.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中专卫校设立的护理专业是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人才,他们所掌握的根本优势就是专业的护理技能,只有合理增设实验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把见习分批次进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4.强化人文教育思想,注重隐性课程设置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学生人数占据全院学生总数的半数,高职英语课程作为服务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的语言实践课,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与护理专业结合、渗透会使我们更加接近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院护理专业的英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年是基础英语《大学英语》,第二学年为行业英语。现就我院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一、确定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是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阅读能力,从而满足护理工作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后续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方法与手段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即“任务提出—任务实施—任务展示—任务评价—任务完成”。该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任务,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教学活动围绕任务展开,引导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听、说、读、写、译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翻译法等。灵活采用传统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目前配有6个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室、大量课件、《大学英语》、《高职护理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这些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可以得到基本保障。

三、明晰课程设计,重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服务专业、突出应用,强化素养。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强化素养”的理念和“必须、够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规律,归纳课程单元,确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序化学习过程,确定教学重难点,构建本课程内容体系,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本课程目标,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0个主题单元,按照认知规律,将知识、能力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化。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听、说、读、写、译训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在听说部分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真实语料,即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阅读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像感染控制、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急救等内容;归纳专业单词的特点,加强专业词汇教学。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既注重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突出为公共课专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理念。另外将人文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大学英语》第一学期不再组织期末考试,以学生参加12月份的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成绩为课程期末成绩,通过考试者获得4学分。第一学期未通过者可继续参加第二、三、四学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累计第一、二、三、四学期仍未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期中参加补考。

第二学期:《大学英语》第二学期末对在原班上课和提高班学习的所有学生进行期末考查,成绩合格者获得2学分,未通过第二学期考查的学生可在第三学期期初参加补考。

这种方式取消了原来的期末考试,但并不以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为唯一目标,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结合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衔接专业。所以这种方式目前是可行的。

五、课程成果及特色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摸索和实践,护理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学生认可。该课程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并且授课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反映良好,这两年每学期学生评教分数都较高。二是社会认可。近两年护理专业学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通过率逐步提高,由2010年的38%到2011年的53.37%,增强了我院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力。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英语大赛,成绩突出。2010年国护0801班宋丽华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省一等奖,2011年英护1002班卓静获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湖北赛区)复赛二等奖。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职业性。课程立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在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护理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实践性。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听说阅读训练,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发挥了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功用。

六、问题与对策

1.缺乏完整体现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需开发为护理专业服务的大学英语校本特色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虽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扩展、增添以及必要的置换,但内容零乱分散,分布在目前使用的多种教学资料中:《希望英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护理英语》、《高级护理英语教程口语分册》学生用书(口语分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全真试题精解+模拟测试》。高职护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并使之和护理专业融合[1],教材应使教师和学生易于找到语言与专业的连接点,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应尽快组织课程团队编写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特色教材。

2.缺乏双师素质教师。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2]。学院要有计划地培育这类教师,创设培训机会,联系临床医生做讲座或上示范课等。教师自身也要自学或进修护理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高职护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三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南

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94-95.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3-02

国际社会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1];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养老服务和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2]。目前,我国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护理方面的人才却严重匮乏,直接制约着老年护理的发展。因此,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护理教育在“银色浪潮”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现实问题。老年护理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1961年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成立美国护理协会老年护理分会;1975年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老年护理杂志》创刊;1976年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瑞典在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日本从1961年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保健,1973年开始65岁及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中可见,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内容均有较高要求。

一、我国目前状况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各层次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较晚有关。在高等院校,老年护理学于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被列为必修课程[3];为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必将进一步的增加、扩展与深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据调查,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9倍,达46.6%;我国目前患痴呆的老年人口已高达600多万人,每年还有大约30万老人加入这个行列[4]。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二、方法

1.调研。我们主要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需要开设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①调研组。主要对乐山、眉山两地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医院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的单位包括: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眉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福利院、眉山市福利院、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卫生局、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卫生局等10余家综合、专科医院、相关行政部门。②调研对象。主要是:乐山市、眉山市区内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临床医师、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同行。③调研方法。进行实地访谈、信函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2.调研报告形成。调查乐山、眉山地区等十余家医院,对老年护理的需求情况是100%,都需要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护士。经了解,目前四川省尚未开设有老年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医院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专业方向(老年)开设必要性及课程设置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交由各教研室讨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讨论形成正式报告。①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意义。乐山市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乐山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58万,占全市总人口(350万人)16.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5.7万人,90岁以上老年人8789人,百岁老人342人,最高年龄达110岁,纯老年人家庭人口5万余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日益加重。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拥有庞大的数量的社会岗位群体。②老年护理专业的地方需求。乐山市人口有300多万,而65岁及以上人口40多万,占12.2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对乐山市各种产业的建设以及健康和谐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对的制约作用。老年护理人员成为紧缺型人才,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对于地方需求而言,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开展。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根据我院2013年、2014年专业调研统计,乐山、眉山两市护理人才缺乏,特别是老年护理人员及高级护理技术人才缺乏。乐山、眉山两地市护士缺编数6930左右(按“十二五”全省医疗机构床位、人员配置规划)。调查、统计显示:乐山、眉山两地市需要一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见表1)。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目前,我们已经拟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方法,会本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能在国内或国外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能力三能合一”的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①增设了高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了老年心理健康、老年营养与食疗、老年护理(含老年用药)、老年康复、老年口腔护理、老年照护等6门课程,共计200学时,加上原专业课程模块中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精神护理共264学时和老年方向课程见习、临床老年护理集中实习等。②修订确立了综合医院和养老机构两段式(医院8个月、养老机构1个月)毕业顶岗实习;与峨眉山市养老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确保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学生的顺利实习。③增加人文课程,提高人文素养。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增加了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礼仪与护患沟通等人文课程,2个模块共计64学时;从而形成了突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四、专业团队建设

老年护理师资水平直接影响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师资水平提高离不开团队建设,专业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整体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组建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配备有专业主任,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护理教育理念、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理念和课程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我们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出医院用得上、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科护士;同时,也加快了我院老年护理专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为本地区老年协会在职人员、养老院管理人员、养老院护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基地。

参考文献:

[1]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翟德华.当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1).

篇9

关键词:民办护理高职;健康评估;现状分析;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4-0106-03

《健康评估》是护士运用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个体、家庭、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进行判断的一门学科。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主要形式。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评估是护士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有组织的、系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出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及护理诊断、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而提供依据。从护士同服务对象的首次接触直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贯穿着评估。这个过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健康评估”课程来培养。其培养目标是:(1)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2)寻求促进健康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力因素。(3)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 (4)选择护理干预的方案。(5)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这门课程以Marjory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形态为框架,以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Holistic Nursing and Nursing Prosess)为出发点,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文化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健康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而不是培养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因此以往临床医学开设的《诊断学》决不能代替护理学专业的《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是2001年由教育部列为正式高等护理专业全国规划教材的课程。我国第一版高职高专的《健康评估》是由上海医科大学吕探云教授主编的。内容包括健康评估的方法、常见症状的评估、体格检查、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和护理病历的书写。由此可见:《健康评估》是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课的桥梁,又是所有临床护理课的启蒙和基础。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健康评估》的教学质量成为护理教育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二十年来护理专业为打破培养小医生模式而改革创新的关键。笔者近几年来从事民办高职的临床护理教学,通过对陕西、甘肃、河南、江苏等地的民办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了诸多关于《健康评估》教学中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令人深思,列举如下:

1 《健康评估》课程至今仍被《诊断学》所代替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设高等护理专业以来,在护理评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面长期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诊断学》教材,直到2001年教育部将《健康评估》列为正式高等护理专业全国规划教材的课程后,各高等医学院校才相继改用。而大多数民办院校在2007年以前选用《诊断学》,2008年的现状是一部分院校学生发到手的是《健康评估》,可教师还是以《诊断学》教学,学生做笔记。这种培养小医生模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此下去,培养的是学生对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而对所护理的对象处于什么样的健康状态,存在什么样的健康问题没有判断能力,并在病情的观察、检测方面涉及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生物医学模式和临床医学模式的印记,从原则上讲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逆转或倒退。

2 《健康评估》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滞后

《健康评估》时间安排迟滞于临床护理课,开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严重造成知识结构与教学秩序上的脱节与混乱。例如《内科护理学》讲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涉及心电图知识,由于学生还未学过心电图,因而无法理解和深入学习。牵扯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书写护理病历等都因事先未学习这方面知识出现断层,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意见很大,给临床课的教学造成严重的断层和障碍。

3 《健康评估》授课师资安排上的欠妥

授这门课的老师均由外聘的临床医生或年事已高的退休老教师来担任。他们从未培训过有关护理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对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的概念一窍不通,加之从未从事护理临床实践,既无理论,又无实践,违背了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应配备双师型教师的明确规定。护理教育改革近30年了,一般公民对护理职业的看法都不再是以往只会洗头、铺床、打针、发药的小护士,而有些人仍以传统眼光看待护士专业,凡涉及护理二字就“烦、头疼”避开不讲,还美其名曰:“不学伺候人的知识”,误导学生动摇专业思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4 《健康评估》实训操作课的空白

笔者通过对民办院校100名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关于《健康评估》操作实训课的情况,他们的回答是几乎没有进过实验室,全靠课堂理论讲授,从以下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健康评估》的教学严重脱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极差,与国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差甚远。民办高职护理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其护生人数占全国高职护生人数的20%。所以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改革时机,把《健康评估》这一主干课、龙头课的教学做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抓紧抓好,使民办高职护理教育与公办院校同在一个教学平台上。

针对上述四个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

1 教学改革,教材首位

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是以“三基五性”为原则,三基即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而五性是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国家统编教材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地域的协调性、统一性。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统编教材也会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应尽快统一使用国家卫生高职教育统编的《健康评估》教材,取消使用《诊断学》教材。各民办医学院校主管领导及教务处应严格把关,即使重新整编组合,也应围绕国家统编教材,落实“双纲”改革的制定,即理论教学大纲、

实践实训教学大纲的制定。

2 《健康评估》开课时间

应安排在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介入医学基础课与临床护理课之间,确保其桥梁作用,使教学环节紧扣有序,步步深入。

3 师资力量的安排与管理

教育是治国之本,而教师是治校之本。目前我国民办院校的师资来源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分,各院校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应首先安排具有“双师证”(即护士医生资格证、教师证)的专职教师担任《健康评估》的教学,便于随时监督管理。若外聘教师应从“双证”、年龄、继续教育学分证、身体、试讲等方面全面考察后再录用。可采用分散章节教学法为好: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健康评估的方法;第五章: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第九章:护理诊断;第十章:护理病历的书写可以分散给担任《基础护理学》和《护理导论》的老师;第三章:常见症状的评估;第四章:体格检查;第八章:实验室检查分散给《临床护理学》的代课老师;第六章:心电图;第七章:影像检查,可聘请临床专科医师或技师担任。

4 加强实训课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英语学习 中职学生 护理专业 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C-0057-01

英语在基础教育中是一门主要的课程,但是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厌学情况非常严重,对学习毫无热情。随着科学的发展,英语成为学习、沟通、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可以说,英语水平高低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想学好英语,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重要。现结合护理专业在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做以下总结。

一、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往的教育模式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使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要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打破常规,让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双方互动的课堂。教学,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大好时机。通过情感的交流,激发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文故事和英文歌曲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享受和愉悦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变得热闹和活跃

以往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主,有些不会或者胆小的学生,恐慌和胆怯,生怕回答不出来。要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提问,让老师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其他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三、让护理专业和英语教学衔接,使英语学习体现专业特色

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和护理专业联系,英语老师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把医学知识和术语用到教学中,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医学方面的术语。内科:medical department ; 外科:surgical department;儿科:pediatrics department等;掌握不同科室医生的名称:例如外科医生:surgeon;儿科医生:pediatrician等,在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中慢慢掌握,要比死记硬背记得牢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互动的情景,在课堂上把全班同学分成许多小组,每组两名学生,做病人和护士的互动演练,用英语对话;也可以排练成小品、短片,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兴趣和英语水平。

四、适时地给同学们激励的评价

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激励作用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对学生多使用鼓励的语言,学生有点滴的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老师积极的肯定和真诚的鼓励能够给学生积极进取的力量,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一句小小的赞扬、一个赞赏的眼光、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带来无穷的力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不管做什么事,目标和理想都是成功的动力,人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就等于在原地徘徊,永远不前。中职的英语学习也是一样,一个学着没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愿做无用之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告诉学生,英语的重要性和学会英语在学习、工作中的优势,使学生具有英语学习兴趣,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明白我国的服务贸易和劳务输出状况、国外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优越性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医护人员在国外发展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事例、英语的综合应用和交际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些都让学生了解和明白,才能让学生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在有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做好总结。使学生能够尝到目标实现的喜悦和成就的满足感,使学习变成良性的循环,把学生短暂的热情变为长久的学习动力。

六、 提高教师的素质,再造良师形象

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行为、言语、人品和情趣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利用资源主动学习。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学习,了解东方、西方文化差异,把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和完善自己。只有保持新鲜的能量,才可以推陈出新,才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七、小结

总之,英语教学是重要的,想让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英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求英语教师,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中职的英语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玲.护理专业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