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能源应以“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节约能源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四条本规定所指能源,包括原煤、洗煤、焦炭、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电力、蒸汽等。
第五条*市经济委员会是全市节约能源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第二章能源基础管理
第六条各工业企业应在厂长直接领导下,由一名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节约能源工作。耗能多的企业(指年耗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一万吨以上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节约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耗能少的企业,应配备负责节约能源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第七条工业企业负责节约能源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能源的方针、政策、指令、规定和标准;编制节约能源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能源利用的情况;负责节约能源奖金分配使用;开展节约能源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第八条工业企业使用能源必须进行全面计量,达到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的要求。
第九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做好企业总能耗、产值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产品综合能耗或产品能耗和其它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十条工业企业使用能源应建立定额考核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指标。耗能多的企业应将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和机台设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
第十一条工业企业应对职工进行节约能源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第三章能源合理利用
第十二条工业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的特点,合理组织生产,合理使用能源。
第十三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加强热能管理,提高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其它用热设备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提高余热利用率。
第十四条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加强电能管理,降低输配电线路损耗,减少无功损耗,提高电器设备的电能利用率。
第十五条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行业中,属于本市专业化调整规划内应予撤并的工业企业以及所属生产点,必须按规定期限如期撤并。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建立新的生产点。
第十六条凡属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规划内的工业企业,必须按规定期限组织实现。在供热区域内已经使用热水和蒸汽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供热用汽规定。
新开发地区的工业企业,也应实行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
第四章节约能源技术改造
第十七条工业企业应把达到先进能耗目标的节约能源技术改造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企业改造的工程设计文件应有节约能源的内容。
第十八条工业企业应做好用能设备以及企业的热平衡、电平衡、能平衡的测定分析,作为合理使用能源和制订节约能源技术改造计划的依据。
第十九条凡国家规定淘汰的费能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期限有计划地更新改造,制造单位应按规定期限停止生产。更换下来的淘汰设备,不准转让使用。
第二十条工业企业应按照本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规划,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益,逐步限制和改造高能耗产品的生产。
新建的工厂、车间、生产装置或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均应采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奖惩
第二十一条区、县人民政府和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的能源方针、政策、指令、标准和本规定,对工业企业使用能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二条*市经济委员会指定有关单位负责全市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耗能多的行业必须由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负责所属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
第二十三条本市燃料、电力、煤气、石油等能源供应部门,应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工业企业实行能源定额供应和择优供应;所供应的能源应做到数量准确,质量符合标准。对超耗的工业企业实行加价供应,或者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对在节约能源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的工业企业,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浪费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超限额用电加价款,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用于节约能源的技术措施、宣传教育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市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服务等行业均参照本规定执行。
篇2
具体地说,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育德功能:规范功能健全的教育制度有着对社会结构和利益体系的维系和规范功能。现代大学制度以其对人的教育制度的规定,决定了人的教育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通过选择集,独立的交往行为者形成特定的交往形式,依据各种交往形式,人们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预期,并产生特定的规范化了的结果。”[9](P161)“制度影响人类选择是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通过塑造动力,以及通过建立社会交易的规则而实现的。”[10](P80)对于制度的规范功能,罗尔斯如是说:“规范指定某些行为类型为能允许的,另一些则为被禁止的,并在违反出现时,给出某些惩罚和保护措施。”[11](P56)可见,制度的规范功能包括限制和保障两个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限制即其明确规定行为主体(学生)活动的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当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所规定的权利,就要受到惩处,以使学生在拥有权利的同时能履行义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保障是指防止大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与损害,以保证大学生在履行义务时享有一定的权利。就整个学校运行管理活动来看,学生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只有责任义务明确,学生才会知道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才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同时,学生管理制度还使学生在付诸一定行为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预期,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该效法和推崇的,什么是应该拒绝和鄙夷的,通过服从到认识和再服从再认识的反复强化,由他律到自律地形成良好的品德。科学与谬误、是与非、善与恶等概念和判断标准在制度的执行中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形成。而这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品德和知识、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在依据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来规范的同时,使学生在整个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带有鲜明制度特点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这也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育德的规范功能体现。
引导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引导是指通过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学校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每个人每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每个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和偏好,另一方面取决于制度激励他做什么,约束或限制或禁止他做什么。人与人之间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的问题,则取决于制度如何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利益,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利益,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集体制度如何引导个体的行为,或者如何改变个体原有的不合理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情境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原理始终是有效的:只有使集体内的个体收益大于旧制度下的收益,个体行为才会应新制度的要求而改变;或者,在新制度下实现同一目标的成本小于旧制度下的成本,个体行为才会转变。[12](P134)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为学生行为的指南和依据,在规范校生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同时,引导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不要损害他人利益,还引导着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学生遇到利益和责任相冲突的问题时,让他们能够明白学生履行义务是为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当学生在渴望完善自我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依靠相应条例,确定主修专业和学习模式;当学生需要与学校沟通时,通过健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的管理发挥监督作用;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让他们懂得怎样依靠学校的制度,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得帮助。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育德中的引导功能就是在充分发挥制度引导作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功效。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旨在保证学校能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具有主体精神、创造才能和高尚品质、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成才、发展息息相关,从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学生管理制度的目标指向性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肯定了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制度引导中坚持学生的自立自理,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激励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育德中的激励功能指的是通过学生管理制度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学生之所以能为各种制度规定的内容所激励正在于学生意识到成长成才中对自我利益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人们活动的源泉。由于人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利益结构中得到满足的,这样,人的需要关系就成了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是人们生活的实质,是生活世界的厚重底蕴。人们现实生活的一切都是人们利益的映照和显现。”[13](P114)对利益关系的处理有多种社会调控形式,而在当今社会对主要利益的调控形式是制度。制度表征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是对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确认。人们利益的实现,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凭借一定的制度形式。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P82)制度可以借助一定的利益机制来实现对人们社会活动的激励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也认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往的激励结构。”[15](P3)任何制度都要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结构,其激励功能则正是通过对一定的利益安排来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规定行为的方向与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生活学习所遵守的各种规范,也涉及到学生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其它的道德教育活动。
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利益而结成既定的关系,从制度的激励功能看,它是从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以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的过程,这种激励具体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激励是使某种奋斗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心渴望;对于管理者来说,激励就是赋予某种社会需要以个体追求的性质,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按教育目标行动。通过制度的控制作用,可以协调学生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把社会目标内化为学生个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只要提高期望概率,便可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励的作用。另外量化管理中的考评依据实际上是“强化理论”,通过量化管理制度中的奖惩手段,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供保证,从而使激励机制付诸实施。
作者:徐芳丽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建议
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特色产物的独立学院,它越来越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办学也越来越规范化。而作为独立学院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的变化,从工作内容到服务方式、手段都需要进行一系列变革。从古代的图书馆到现代的图书馆,图书馆教育职能经历了一个“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到“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说明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和社会对它的需要。而独立院校图书馆是母体高校之外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并且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因此,探讨当前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规模和学校的数量发展非常迅速,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平台的图书馆建设却普遍滞后,尤其突出表现的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教育职能的发挥状况不良,其具体表现为:
1.1 图书馆经费有限,藏书难以满足专业调整的需求。长期以来。图书馆的重要性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职能部门常将图书馆仅作为一个地方的附属机构来看待,独立学院的图书馆也存在同样问题。有的独立学院把图书馆也是一时作为机关,一时作为教辅单位。投入缺乏保障。经费严重短缺。有的图书馆无购书权,学院购回的图书与专业需求图书相距甚远,更无数据库与电子图书可言。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新书入藏量少,馆藏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利用。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图书馆藏书量少,加上每年购书经费短缺,书价逐年上涨,藏书量增长慢,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图书的增长比例远远跟不上整个学院的发展速度,也根本无法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生均册数要求。而独立学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专业设置上比较灵活、特殊,贴近社会需求,注重实际技能的运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此种定位和变化的培养模式,那么每年就要根据市场需求较濒繁地调整专业结构,新增专业需要大量的专业图书资料,但有限的金费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新专业的图书资料严重缺乏。购进图书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学院的发展。
1.2 基础设施落后,图书馆服务方式被动,独立学院馆舍大都陈旧,面积小,只有几百平方米,或是由其它旧楼改造而成,其书库、阅览室结构极不利于藏书和管理,学生利用图书也极为不便。馆舍面积是储存文献资料、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和组织读者活动的必备场所,馆舍条件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再从有限的经费中再抽出资金来做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条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般是坐等读者上门,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借阅,文献复制,但大多数图书馆仅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的低层次传统服务。由于机制、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服务思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有的图书馆还采用手工记录来借还图书,工作繁重,效率极低;又设置了保存库,不能让读者借阅此库图书,这种限制文献流通等“重藏轻用”的服务理念,极大地影响着对读者的服务工作,服务方式显得被动,图书馆教育职能难以拓展。
1.3 独立学院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情况。独立院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信息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与公办大学的大学生要差很多,来图书馆的很多学生也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娱乐等目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在文化课学习等方面有失败的经历,学生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学习态度不是积极主动,尽管进入独立学院学了个专业,但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不求甚解,信息意识比较薄弱,网络知识也相对缺乏,当他们面对庞大而杂乱无章的信息时,显得无所适从,逐步丧失了利用图书馆进行扩展知识面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4 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复杂,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来源复杂,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的是其他单位退休后来图书馆工作的,有从学校其它岗位转到图书馆的,不同的专业学习,图书馆员自身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图书馆专业的人员较少,大多数工作人员从未从事过图书馆方面的工作,在传统图书馆服务以纸质文献为主的时期可以勉强维持,又加之没有经济效益等硬性制度要求,致使图书馆服务人员工作上没有积极性,自我要求不高,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应付工作。如果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不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就无从谈起现代图书馆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功能,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急待提高。
2 加强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建议
在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心工作的历史背景下,在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加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势在必行。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实施其教育职能,培养创新人才。结合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 丰富馆藏资源,是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应不断扩大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丰富的图书馆馆藏,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大学生们在这里通过阅读和借阅,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了解政治时事动态,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开阔视野,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为此,图书馆应不断扩大藏书规模,多购书,购好书。在藏书建设上应针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采购各文种、各类型、各专业、各载体的文献资料。提高文献的利用率,除专业资料外,还应加强人文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的各种需求,为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注重电子文献的购入,优化馆藏结构。电子资源应当是馆藏的重要部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应是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应对现馆藏没有的,而又有较高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电子文献加强采购,对于购书经费少的独立学院图书馆来说,这也是一条可取之路。
2.2 依托母体信息资源,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的捷径,如果谈资源共享,大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目前还无更好的资源可与母体高校图书馆共享。即使现在投入足够的图书购置金费,由于时间人员的限制,也很难实现馆藏资源的迅速扩展,馆藏资源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由于独立学院办学金费来源于私人投资、银行贷款和学生学费。而独立学院多数又正处于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基础建设中,投资大,金费紧张,不少独立学院采取以最少的资金购置最大数量的图书的策略,购进廉价图书,因
此图书陈旧,为了充数无法顾及质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母体高校资源,重点建设各独立学院特色馆藏资源,加强各院系资料室建设,各院系师生最了解本学科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各资料室自选自购图书资料。然后图书馆统一管理,要避免与母体高校图书馆资源重复,从而达到真正的资源共建共享。基于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种种困境,为降低图书馆建设成本,以有限的资金合理利用现有母体高校的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应努力加强与母体高校图书馆的联系合作,与母体高校图书馆联网,办理通用的图书借阅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母体高校图书馆的优质信息资源,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捷径。
2.3 建设高素质馆员队伍,是实施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力保证。优秀图书馆员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端庄的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图书馆员要转变观念,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同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要求自身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图书馆馆员也应该顺应独立学院的发展,不断学习、创新。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对读者进行较深层次服务,还应具备现代化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方法,善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也是图书馆实施教育职能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知识经济社会更加依赖信息与知识,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向图书馆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而要适应这样的新趋势,除了知识更新与补充外,要有两种基本的认识,其一,要明确图书馆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其二,要树立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只有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将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枢纽功能与文化中心功能的拓展。
2.4 加快信息服务建设,是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拓展的着力点。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图书馆作为信息生产和传递机构,其信息生产和服务方式已由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向现代的产业化和网络化的信息单元服务。信息素质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和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利用图书馆掌握信息的能力,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2.4.1 入馆教育和指导。每学年组织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实地指导和演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信息资源观;
2.4.2 新书推荐、工具书介绍。图书馆员向学生介绍各种参考工具书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实例查找来熟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和途径,揭示各种参考工具书的性能、特点、用途,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很快判断出需要查找哪类工具书。
2.4.3 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方向,可以定期分批开办各种培训班。如:常见应用软件使用培训、检索培训、多媒体读物等。在开办“网络知识培训”中,还必须加强引导独立学院学生的网络自我教育,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规范网络行为,使他们对计算机网络、联机数据库网络、光盘出版物、海量信息及数字化信息具备处理能力。
2.5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管理,延伸现代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首先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学习活动,宣传辅导教育工作。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实质上是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读书其本质应该是一项提高素质修养的活动。图书馆应积极努力地为读者营造一个健康的读书氛围,读书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担负着明理、做人、提高思想境界和综合能力的任务。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图书馆多开展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活动和讲座,其具体做法有:讲授学习方法、各类名家讲坛、读书竞赛、报告会、毕业生就业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牢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和方向。
然后是改进选购图书资料的方式和学生参与图书管理。为方便师生借书与增强书刊实效性,建议各资料室根据本院系专业情况自购图书资料,再入图书馆馆藏,师生参与选书等,加强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的价值。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挑选出责任心强、热爱图书馆工作的学生成为图书助理,协助图书馆员管理图书资料、宣传图书馆有关信息。学生图书助理参与图书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图书助理了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繁琐和艰辛,使更多的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时遵守规章制度、爱惜图书资料。
篇4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主要变化和亮点,从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职能 拓展分析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我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医院扩展了核算业务和财务管理职能,从而使包括制度建设、财务收支标准等在内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政府部门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督和医院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当今社会,政策环境不断更新,但所需的各类资源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医院要想使财务管理推动日常运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促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医院财务运行的流程得到良好的优化,预警和防范财务风险,将各种操作流程疏通等。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主要变化和亮点
1.加强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了新制定的财务报告,其中,财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资产负债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基本建设收支表等[1],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接近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而且注册会计师审计医院的年度财务报告,并将相应的审计报告出具出来,从而使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得到有效的反映。
2.实现成本控制
积极借鉴先进企业会计改革的成果,建立包括卫生材料生产成本、医疗业务成本、卫生材料购进成本等在内的全面而完整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费用和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明确化,从而使其将净资产的核算内容更加合理地反映出来。这是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一大创新。
3.强化预算监督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领导统一化,管理集中化”,必须在三级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参与医院的领导管理和决策。在负债、购置大型固定资产及对外投资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先经过切实的可行性论证,然后请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将预算执行控制严格化,在原则上不能将非流动负债借入。
4.客观反映医药成本
新医院财务制度将药品的加成核算取消了,实行药品“零差率”,将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彻底破除,要求在对医疗业务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严格按照药品的实际成本,从而将医药成本真实地反映了出来,为医院加强成本控制、对医院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等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础和前提。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严格
一些医院的预算执行率较低,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也没有按照预算安排的项目对经费支出进行控制,从而使安排预算和执行预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疏离[2]。除此之外,部分医院的预算安排也不合理,在预算中没有纳入本应该纳入的预算管理的经费、外经费、库存物质等,同时没有突出的经费头像重点和精确的投放量,留有余地、量入为出的原则没有得到较好的坚持。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医院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水平远远跟不上医院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财产控制制度也不完善,这就容易导致违规违纪的行为的发生。有关监管部门对部分材料监管不严,材料流失、回购、变卖等现象时有发生。
3.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落后的管理理念和薄弱的创新意识使得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较低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财务干部编制导致较大的人才流动率,而较高水平的补充来源则相对缺乏,在长期发展中,医院要求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水平越来越高,现实中不合理的财务人员结构和较低的财务人员素质使医院人少业务忙的问题更加突出[3]。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做好预算编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医院的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及时进行全面的预算,将长期和短期财务管理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在部门、科室和项目等中将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细化[4]。同时,进行科学预算和核算,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得到强化,从而使医院预算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医院经营发展目标的业务收支计划是预算编制,医院必须遵循相关的政策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细化,从而使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对医院资产起到防止流失作用,从而使医院的经营风险降低,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医院的管理层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和支出审批制度,切实的加强预算控制。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医院管理层应该从思想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倍加重视,深刻体会到在医院的人力资源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综合技能的极大提升,促进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将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完善。
总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经济运行及管理的层层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随着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行,广大财务人员参与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受到医院管理层越来越深入的关注,因此,广大财务人员应该积极拓展财务管理职能,使自身的财务思路得到提升和创新,使财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制度讲解.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金玲.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危机预警方法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314-317.
篇5
大家好!
从今年3月1日起,我们在全省县以上行政机关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这是省政府在的法治政府、的责任政府、的阳光政府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举措。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负责指导全省行政机关的行政能力提升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级行政机关行政能力的建设工作。这项制度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即“强化学习实效、规范行政行为、实施目标倒逼、深入一线工作、推进电子政务”,其中“规范行政行为”、“推进电子政务”两项工作分别由省政府法制办、省工信委两家部门负责,这两家部门的领导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里,我受厅党组和解毅厅长的委托,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的“强化学习实效”、“实施目标倒逼”、“深入一线工作”三项内容向大家作介绍。由于本人学习不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不深,有些观点、见解可能不一定准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今天我主要讲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二是当前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一、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机关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文明机关的创建成功与否,政务环境优化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怎样。那么什么是公务员的素质呢?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又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公务员的素质?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对我国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素质是指一个人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素养。但是,目前国内对什么是公务员素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务员应具备:(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后4款条文实际上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据此,可以将公务员素质理解为:公务员素质是公务员自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政治素质(拥护宪法等)、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品行)、心理和身体素质(身体条件)、专业知识和智力素质(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
(二)什么是公务员能力?
无论是高尚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政治品德,还是健康的身心体魄,良好的智力开发,丰富的知识体系,最终都要通过能力的整合作用于具体的行政过程中才能得以发挥和实现,因此能力实际上是公务员基本素质的核心,它往往直接决定着公共行政的效率、效能和效果,反映出政府的能力和施政的状况。
那么,什么是公务员能力呢?能力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公务员能力则是指在现代行政环境中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和其他公共资源,科学有效地履行行政职能、治理国家、服务群众、推进社会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专门才干。新的行政环境下,行政机关公务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战略水平、法制水平和政策水平,对行政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应变性等,从而才能在法律、社会公众、政治系统和专职监督机构的规范、约束和检查监督下管理公共事务。
(三)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通过上面对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阐述,可以看出,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相辅相成,素质通过能力体现,能力印证素质,因此,在进行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时候,必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把公务员培训观念由提高素质转变到提高素质与培训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训为着力点的新观念的轨道上来。
二、当前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高科技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在迅速的发展和变迁中,将逐步形成高度复合、日益紧密、开放民主的社会架构,这对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但是,根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公务员队伍中出现了“能力恐慌”的现象,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人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人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另外,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够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另有对某经济发达省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近70%的服务对象认为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不太适应”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以前的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工作。
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公务员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从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知识结构看,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公务员人数较多,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学科专业人数则较少,特别是有独特见解与个性、敢拼敢闯的创新型公务员以及复合型干部、多功能型干部,管理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型干部更是极少。即使目前高学历公务员的比例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文凭不等于水平。拥有高学历的公务员也大多只受过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管理知识普遍薄弱,其中从与政府事务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就更少了。
(二)观念落后,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仍有少数公务员的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双腿已迈入市场经济时代,脑袋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较习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依法行政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个别地方和部门还存在不按制度办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影响投资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症结。
(三
)对公务员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对公务员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培训不培训一个样。只注重公务员的工作,不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危机感、压力感不强,认为不学习照样工作,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部分公务员工作学习矛盾突出,没有时间学习进修,也影响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根据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关系,在进行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时候,要把提高素质与培训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训为着力点。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国人部发〔〕48号),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9种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我们谈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就是要以9种通用能力的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将我们的素质转化为能力表现出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那么,怎么提高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呢?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一年靠管理,十年靠制度”,素质与能力能不能提升,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是靠制度推动。因此,为解决当前我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建立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培养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执行政策、开展工作、服务基层等方面的能力,夯实提升行政效能的基础。
下面重点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具体负责的三项工作向大家作逐一介绍。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学习型机关”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它是在共同愿景指引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提高全体成员持续地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为国家机关履行各项职能和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从而把国家机关培养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持续发展的、开拓创新的组织。
各级行政机关在进行学习型机关建设时,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
1.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基本原则
基于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目标诉求及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要坚持和把握如下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求机关组织各类学习培训活动,要以促进工作为重要目标,以生动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和印证理论,避免空洞说教,在课堂理论学习之余,要辅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以提高学习效果。
理念与技能相结合。就是要求在学习型机关建设过程中,学习活动的目标定位或内容安排,都应兼顾理念与技能两个方面。技能因能直接促进工作而为公务员所需要、所欢迎。理念同样值得重视,因为理念(思想)决定思路和方法,进而决定出路和结局。许多工作方法的创新源于理念的创新和思想的解放,故理念与技能两者不可偏废。
全体参与原则。就是要求在学习型机关建设过程中,不仅普通公务员要参与,领导干部更应率先垂范,因为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服务机关工作全局的需要。
多元途径原则。就是要求在学习型机关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实现学习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有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的形式,还可根据内容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研讨会、读书会和电教片播放等其他形式。
制度保障原则。就是要求在学习型机关建设过程中,应始终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推进。
2.建设学习型机关的主要措施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因此,各级行政机关要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
(1)建立培训报备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以提升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根据学习型机关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和公务员队伍实际,制定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具体方案。要结合公务员的工作岗位、学习经历等实际情况,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科学选择课题实施培训。
(2)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强化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单位集中培训课题20__年不得低于3个,每个课题不得少于3个学时,全年集中培训的学时不少于10个。
(3)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公务员培训经历的登记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人员等情况进行登记;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根据按需培训、学用一致的原则,完善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将公务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建立培训抽查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于12月10日前将年度培训总结及培训课件报送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对各单位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对未完成培训计划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补课。
总之,各级各部门要通过以上措施,强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以上就是人力资源和保障部门承担的第一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倒逼
1.工作目标倒逼的含义
工作目标倒逼是通过详细分解工作目标任务,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任务倒逼责任人等方式,强化督促检查,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围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工作目标倒逼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目标倒逼进度。即坚持全过程目标倒逼管理。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年度目标工作计划,并以此为起点,倒推各地、各部门、各职能处室及其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倒推每季、每月、每旬、每周直至每日的序时进度,形成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目标管理控制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终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时间倒逼程序。根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程序,确保用时间进度倒逼各级行政机关在政策法律法规章程的柜架内履行职能,最大限度地简化、优化工作程序,谋求法律与政策的最佳对接,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3)社会倒逼部门。即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要全程公开,对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相关职能部门要督办督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通报,同时新闻媒体要跟踪采访、报道、点评,接受社会的监督,形成全社会监督约束的氛围,以倒逼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4)下级倒逼上级。即通过任务立项分解,逐级对目标任务承担责任。上级在交办、督查下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要切实帮助下级
解决具体问题,形成一个全过程、逆向的监督链和全员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此倒逼上级减少会议文件,确保基层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5)督查倒逼落实。即充分发挥大人、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和目标管理督查部门的作用,加大过程性、动态性的督促检查力度,督促责任单位按照序时进度完成目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督查员,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开展巡视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等部门进行查处,落实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惩处措施。及时对影响目标进度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2.实施目标倒逼的保障措施
通过对部门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管理,以点带面,促进各级行政机关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确定实施目标倒逼管理的重点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要从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中确定1-2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选报表要包括重点工作名称、负责人、责任主体、项目开始时间、总体完成时间、阶段目标及阶段目标完成时间等内容),于3月底前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本级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共同审核。各级行政机关确定的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经报同级政府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审定后,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于4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报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2)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以督查倒逼落实,以社会倒逼部门,对经审定的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倒逼管理;各级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对各单位的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情况实施动态监督,切实保障年度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3)进行目标成果督查。各级行政机关在选报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每半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自查工作,并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自查报告,上半年的自查报告应于6月底前报送,年终形成年度自查报告于12月10日前报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于12月中旬选取50%的行政机关进行抽查,并形成督查报告,报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
以上就是人力资源和保障部门承担的第二项工作。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
1.一线工作法的含义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各级行政机关落实一线工作法,要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我们这里说的“一线”不只是简单的层级概念,不是说从省到州、市、县、乡才算一线,各级机关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以及为民办实事的现场也应该算“一线”。因此,现场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问题在哪里,解决问题的现场就是一线;为民办实事的现场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线……
2.推行一线工作法的重要意义
“一线工作法”是各级行政机关计划决策之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科学计划、正确决策,就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翔实、客观全面的第一手材料,深入到重点工程建设第一线,深入到跑办项目第一线,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没有一线的工作调研,什么计划决策都不过是空谈,只有深入一线的人才是把计划决策变成现实的人。
“一线工作法”,是改进工作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了解群众之所需所想,解决社会基层集聚的社会矛盾、群众生活中历年沉积的急、难、愁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民生问题、不同阶层的多元利益诉求问题等,解决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消除群众的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密切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线工作法”是强化事业心责任感之需。我们工作重心是否在一线,说到底还是事业心责任感问题。心想在哪里,脚就会迈向哪里;心在党的事业,脚就会走向一线。只有到一线去,到矛盾比较多的地方去,到群众困难比较多的地方去“跟班作业”,多与基层单位和群众交流沟通,“零”距离接触来自基层的意见或建议,面对面调研指导、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打牢群众基础,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线工作法”是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之途。实践出真知,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贵州瓮安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有的公务员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一线工作法”就是要改变过去有些同志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作法,成为公务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的新形式。通过“一线工作法”,到一线开展工作,在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使机关公务员在一线工作中形成鲜明的政治取向、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行为操守、务实的工作作风、时代的创新意识和无私的公共精神。
3.如何推进一线工作法的实施
为确保各级行政机关真正深入一线工作,我们想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一线工作联系制度。各级行政机关要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领衔主办、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深入一线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立一线工作联动制度。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问题,建立以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涵盖问题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做到一个部门能一线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其他部门合作解决的,互相联动,共同解决,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
(3)建立社情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谏言献策作为政府决策、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实施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
以上就是人力资源和保障部门承担的第三项工作。
篇6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阅读能力
在学校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充的来源就是各类书籍,而图书馆就是书籍的天地。学校的图书馆有着安静的环境,具备丰富的文献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增加学生阅读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新疆地区自然条件丰富,地域广阔,作为我国城市的一部分,新疆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新疆学生则是新疆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新疆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新疆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校图书资源是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对新疆地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重点阐述我校图书馆资源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策略,最后得出结论。
一、新疆学生阅读和图书资源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我校新疆学生发现,100名学生中有48.6%的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或对较深阅读有很大难度,除了课堂上的阅读,课外生活里不会自动去利用资源阅读。我国应试教育系统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范围仅限于一些娱乐和比较易懂的小说,但是对于较深层次的文学名著和含金量高的书籍,学生往往表现为不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图书馆老师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首先,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类考试上。我校学生全年寄宿制,就每年暑期回新疆一次,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另外,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其他公益性的图书场所比较少。
其次是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当今部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完善了,管理也规范了。但缺乏管理人员数量,学生阅读时间不能确定,这导致学生失去了随时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的兴趣。
另外,阅读范围有限,学校很多图书不能让学生同步于社会。这样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的兴趣。
二、图书馆资源在新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发展,读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普遍了。很多人在空闲时间都是拿着手机或者电脑观看电影或者电子书。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体验读书的那种阅读了。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学生阅读量的减少也影响着他们的素质。阅读能够给人以启迪和心灵的慰藉,读书就是教育。尤其是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阅读时间势在必行。
1.利用图书馆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的。只有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教师才能轻松地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产生动力和内驱力使得学生积极地阅读。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在课后能够走进图书馆翻阅书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有的学生常走进图书馆,不知道要阅读什么类型的书。这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学生的爱好,为学生推荐一些图书,管理人员推荐的图书不要过于单一,这样容易令学生对内容产生困乏。管理人员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学生喜爱的图书,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管在图书馆中,学生阅读是自由的,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图书管理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指导,让学生积极地思考。
2.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学生阅读方法
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法,教导学生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献。不要让学生盲目地在图书馆内阅读。指明阅读的方向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的突破口,决定着语文阅读是否能够有效进展,同时也影响到阅读的发展方向、方法和效果,这是利用图书馆资源挖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现代图书馆都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在图书馆中开展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的习惯。通过给学生基本技能的教育,给学生提供使用资源的能力。通过图书馆的知识教育,给学生提供图书情报知识,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采集图书信息并加以利用和吸收,提高学生检索、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当然,学生采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做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对自己得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提炼,然后把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如果学生盲目地收集资料,不仅浪费时间,也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制订阅读计划,编写数目索引和摘录笔录以及笔录思索教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
学生阅读困难,阅读水平低,缺乏阅读兴趣不能不警示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目前,很多教师都过分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而忽略学生课外阅读。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是关键,掌握课本知识是重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讲解课文,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即使有重视阅读培养的教师也只是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做阅读训练。图书馆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国家和学校重点关心的希望工程。图书馆的地位不是普通课程教学可以代替的。图书馆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图书馆内设计活动是增强学生兴趣的途径。当今社会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和时间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就要让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能让图书馆资源成为一种浪费。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学校;能源管理;对策
一、学校能源管理的状况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和重视学校能源管理问题,在探索降低学校能耗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师生的节能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付诸于实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学校能源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不良状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一)能源浪费问题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十分紧缺,节约能源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我国很多学校能源用量十分庞大,有的学校对锅炉房、办公室等各个部门的水电消耗缺乏指标控制,学校“长明灯、常流水”等能源浪费现象突出,还有的办公室、实验室等不管有没有人在,空调、电炉常开,能源浪费问题严重。
此外,有的学校在建设和引进能源设备时,没有将长远的节能问题考虑进去,导致一些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甚至一些线路超负荷运转,能源在传输过程中浪费现象突出。
(二)能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确保运行的关键,然而,很多学校都将学校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业管理方面,忽视了节能制度的制定。学校节能制度不健全,缺乏学校节能制度的约束,导致学校各个部门为了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频繁增加各类电器等能耗设备,学校整体能耗增加了,并且学校能耗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保障,能源管理难以为继。
同时,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能源管理往往交由后勤部门负责,由于没有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后勤部门在能源管理中也仅限于抄表、采购、维修等方面,对于学校各个部门的能源供应和管理方面难以插手,能源管理缺乏实效。
(三)能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学校都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能源管理人员,有的学校聘用本校教师家属进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再加上缺乏专业性的培训教育就上岗,多数学校能源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缺乏深刻理解与认识,更欠缺专业性的能效分析、节能挖掘、节能监管等知识,再加上学校能源管理工作量大,很多能源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求专业的能源管理问题。
二、学校能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认识到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商品,既然是商品,我们就应该将市场管理体制引入到现代学校的能源管理中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树立起节能意识,能源节约从我做起,促进学校能源的合理运用。
(一)树立节能意识,杜绝能源浪费
能源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站、校园广播、班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节能问题的宣传和教育,使学校的每一份子都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节能意识。
首先,增强学校领导的节能意识。由于学校的很多设施的购置离不开校领导的批准,所以,要通过研讨会、播放节能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学校领导的节能意识,在一些能源设施的购置上,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添置,避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浅行为。同时,提高校领导的节能意识,还可促进学校供水、供电、供气等陈旧设施的更换与维护,减少能源在传输中的浪费。
其次,增强学校老师的节能意识。老师的节能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与之接触的学生对节能问题的认识,所以,可通过观看节能宣传片、写节能专题论文、部门能源用量控制等措施增强学校老师的节能意识,减少办公室、实验室等能源浪费现象。
最后,增强学校学生的节能意识。学生在学校中占据主体地位,学校节能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节能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
(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能源管理确有实效
要想实现学校能源管理的有效运转,必须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的能源管理方式。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能源管理体制,从能源的采购、供应、使用,到能源的监督、清算,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并有专门能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做好相应记录。
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实现定额管理制度。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实验室,抑或教室、宿舍等,只要是涉及到能源的地方,都要在近期能源实际耗用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额限制,对于定额以内的部分,学校承担能源费用;对于超过定额的部分,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超额管理办法,由使用人员承担部分费用;对于长期未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长期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警告或处罚。而对于公共场所的水电能源则可实行装表计量制度,按照既定限值合理使用能源。
此外,还可明确规定各种节约能源的具体行为,如必须使用节水龙头、节水型器具和节能灯具;必须配备水电计量设施;浴室必须实行IC卡计费系统管理,按实际用水时间计费;绿化必须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应当使用中水或雨水;景观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等取得了很好的节能实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对在职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能源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包括节能意识、能源管理能力、能源管理专业素养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与安排,如节能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能源管理专业方面的培训,并安排监督管理学校各个部门的节能状况;能源管理专业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并采取各种措施负责降低学校能耗。
其次,招募节能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为学校能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招募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进行能源管理,尽量减少教师、领导家属管理的情况,并可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制度,合理估算能源管理人员为学校节约的能源金额,将节约的能源金额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能源管理人员,激励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能源管理中存在着浪费严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全校师生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起了节能意识,那么,资源节约型校园还会远吗?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起了节约意识,那么,资源节约型社会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陈彤宇.高等学校能源管理系统平台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
篇8
一、基于EMC的油气田节能管理的实现
1.采用基于EMC的节能管理新的运行机制。(1)选取节能效益分享型运行模式。石油行业的工艺系统专业性强,地质条件、工艺状况复杂多样,国内EMCo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技术实力弱,针对石油行业的系统节能技术和工程经验较少,因此节能效果不甚明确,此外,可能会存在安全、环保方面的风险或隐患。国有企业的体制可能会导致人为因素产生较大影响,产生节能效益评价不公的问题,损害石油企业或EMCo的合法利益。(2)组建内部EMCo的全新的运行模式。油田企业内部内部EMCo,该公司独立于油田所属的其它公司,并通过市场化的模式给各板块公司以及分公司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同时设立专项节能基金,并将此基金作为内部EMCo的启动资金,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开展,专项节能基金会得到滚动发展。
2.建立基于EMC的节能管理流程。油气生产企业基于EMC的节能管理的实践,主要是通过确立适合油气生产企业EMC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流程,分析影响EMC项目实施效果的各项因素,制定相应的监管、付款等机制,经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形成较为完善的EMC运行机制,保证EMC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1)项目建立。项目建立环节主要包括:意向双方接触、初步审计、估算节能量、提交节能项目建议书。(2)审查。审查环节主要包括:审查确认、签署节能项目意向书。(3)能源审计。EMCo对企业进行详尽的能耗调研,包括对企业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审查,对拟议中的项目的预期节能量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计算。该项工作需要在双方共同确定“基准年”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度量该项目节能量的“基准线”。(4)商业计划。合同准备;签定合同。(5)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一般包括7部分内容:能耗监测、工程设计、建设和安装、项目验收、节能量监测、项目维护、效益分享。
3.构建基于EMC的节能管理机制。为了保证EMC机制的成功引进和项目的顺利实施,油气生产企业要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司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推进的长期性工作,形成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格局,坚持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加强合同能源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不断实现各项指标和管理水平的新提升。
一是机制的构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项目等事宜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节能管理工作,给油气田企业带来理念、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新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二是EMC机制下的管理机构。油气生产企业应针对EMC项目的流程特点及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内容,组建EMC项目管理机构并合理下设相应的部门人员负责各环节的相关事宜。三是EMC机制的理念。首先按照国家及集团公司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文化,提升油气生产企业企业形象;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全员认识到引入EMC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实现节能项目和能源管理的良好运行,达到企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引入EMC机制,可以学习到外部企业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企业自身能源管理水平。
4.明确节能管理的目标。企业的总目标决定了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节能目标管理是企业总的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确定一定时期的节能目标和任务,使其各项节能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一目标而统筹活动,以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5.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克服实施障碍。油气生产企业在组建EMC项目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应针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间的相互交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达到EMC项目的预期效果,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油气生产企业应制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规章制度,明晰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信息流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避免因沟通、交流不善而造成项目的实施障碍,确保EMC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6.完善保障制度。在建立EMC项目组织机构及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同步落实相应的保障制度,保证EM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管理与保障同步推进,将项目风险降至最低,实现合同双方利益的最大化。(1)资金保障制度。对于用能企业而言,实行EMC机制的最突出优点在于企业可以零投资、风险低,企业通过将投资风险转移至EMCo,实现在不需要提供额外资金的条件下享受节能效益的成果。(2)安全保障制度。首先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甚微的原因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其次要保证设施设备的安全性。(3)设备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涵盖设备购置计划、设备安装和验收、设备维护保养、设备使用、设备、设备停用、封存和报废、设备调拨、设备修理、设备事故。(4)计量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并完善了计量管理制度。具体内容该包括以下几点:电能计量管理贯穿于油气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电能计量准确到单井,单井装表率达到100%,以实现对采油平台的用电成本分解与考核。有条件运用数字化电能计量检测技术的单位该采用数字化的计能方式对生产用电进行监控,没有条件的单位也该每天对电表进行抄录,通过电量变化和电流变化以监视油井负荷的变化。制定详细的供水总表、化学用水总表、锅炉补水总表、非生产用水总表等,并且保证计量表的配备率、合格率、计量率达到100%。一方面要加强生产用水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根据各厂处生产规模、水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全公司水量、水质平衡,并以此为基准进行控制和调整。
根据国家《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各单位从计量人员、测量设备、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和检查监督等环节对天然气的计量实施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天然气在企业生产增压、供暖等方面的合理利用。
二、实现基于EMC节能的优点
1.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EMC 机制技术的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进行,减轻企业的研发成本。EMCo先进的节能技术在油田应用后,能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更好地完成集团公司规定的节能节水指标。EMCo同时帮助企业培养了一批节能技术人才,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
2.完善提升企业节能标准。合同能源管理对油气生产企业是新生事物,国家实施的GB/T 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由于专业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内容不全面或部分内容不适用等情况。
石油行业也没有相关标准。油气生产企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实施EMC项目,需要完善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指导油气生产企业更好的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3.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EMC的节能措施的实施,进行了大量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在节能目标的指导和支持下,采取有效地激励和诱导措施,通过进行节能改进项目,投入技术和资金,包括设备及设施投入,并对项目实施承包管理或指导。
三、企业坚持节能的任务
节能既是国际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各个企业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油气田企业通过基于EMC的节能管理推动形成的“借鸡下蛋”的节能投资模式,调动了上下两个积极性,实现了节能投资风险最低化、效益最大化,还提升了节能管理水平,形成了全员参与、各部门统筹协作的大节能管理体系。
篇9
关键词:智慧管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能耗增值服务;智慧校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已然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方的发展也已是几何级速度的发展,在这个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社会前行的大潮中,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管理由“绿色环保,打造节能型社会”作为一项国策写入“十二五”规划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的概念普遍被大众所认知。管理中有一个被一再提及的词语――量化,其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需求体现。即量化要求的结果是数据的产出,这里的数据既包括管理中表面的数据,如被管理对象的数量、状态等属性基础数据,也包括对基础数据通过管理模型分析后所得到的具有决策依据功能数据,数据是实现管理智慧化关键。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具体表现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大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随后,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决策数据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这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其能力尚停留在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以及初级的简单报警上,对于管理智慧化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需要,应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为有益补充,建立具备对能源,特别是能对水电能源具有监控、预警、测算、系统联动和消费支付等管理决策及服务延伸能力的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这将是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由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转型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及运用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在校后勤情况的全方位管理。[2]其中,能耗管理是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学校是否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运行,[3]均与后勤集团能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约型校园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3]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主要依托于多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在这套制度上经过业务流程提炼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制度化。各地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累计,在校园能耗统计、校园能源审计、校园能效公示、需求管理、分项计量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有效协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量化管理,促进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能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对于能源管理工作也做了业务的流程化定制,并依托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分为计量采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用户交互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完成了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管理中对于数据统计的需求。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了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如上,简述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制度与监管系统。制度与监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列举最为表层的三种。第一,设备的改造优化。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用能热点比比皆是,仅就采用何种照明器具一项,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很大一部分取自于照明器具厂家的宣传与器具参数,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给出设备改造优化的决策方案。第二,消缺的即时高效。在能耗估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因素会造成故障的出现,即时做出故障报警,迅速消除缺陷是节能的重中之重。举例而言,校园供水会存在水管爆裂故障、笼头节点故障、人为使用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人员巡检和制度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的管控。第三,用能指标的制定。在上文中提及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模式是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超标自负。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科学合理定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用能历史数据“大致”确定现阶段的用量,看似合理,但并不科学,缺少合理的指标定制模型。
二、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变革与应用
对于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而言,仅就目前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设计目的是在与管理制度不断的交互完善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这也包括原有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功能,但绝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所有的管理变革均以建立新的管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便利+校区通信”的高校能源管理云服务。
(1)信息系统的变革。第一,系统架构的改变。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所采用的传统C/S或B/S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智慧化的需要。智慧化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决策数据。传统的系统架构,能耗数据的采集密度对于分析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加之,高校的扩招、扩建,分校机构的设立都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改变需求。就目前发展而言,其系统架构应该包含: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等部分,以及任务调度、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底层支持。第二,存储方式的更新。系统架构的变革,为了适应更多的数据需求服务,这势必产出海量的能耗数据,随之而来的将是数据存储问题。以往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热备方式很难适应海量数据的压力,建立或委托数据云存储业务将是最终的出路,有效的数据存储将是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第三,大数据的分析,如上一、二小节所讲,系统架构的变革与存储方式的更新皆是为了海量的能耗管理数据而进行。对数据做了如此之多的支持最终为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答案就是大数据分析。例如,Google通过全美各地区搜索H1N1及流感相关关键字频率和分布,得出疫情暴发警报;对冲基金通过全球Twitter用户每天关于情绪的关键字进行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分析,用以为买入和抛售股票做参考依据;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第二天抓获嫌疑犯,制止再次作案;这些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的决策。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准确的预测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核心就是对用能做出分析,根据结果做出科学的预测及决策。这也是智慧化与信息自动化的区别。
(2)应用功能的变革。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的功能。智慧化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分析模型为平台带来更多功能。能耗报警方面将不完全依附于计量终端的硬件功能,而是通过特定时段的用能数据分析,确定问题,并通过监控页面、短信等方式推送报警信息。例如,用水管线的查漏报警和超指标报警等。节能测算,为用能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对实验对象更换用能设备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改造方案及所采用的设备是否真正做到了节能。指标规划,高校能耗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能耗定额管理。通过能耗历史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能耗大户用电趋势,结合人员设备总量,为能耗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支撑。系统联动,管理智慧化要求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响应,如能耗监管系统与课表系统、宿管系统的联动数据共享,达到根据课程及生活作息数据,利用能耗模型控制重点部位大型仪器开启与关闭时间,通过能耗合理性分析,加强重点部位能耗监控。
(3)管理的最终蜕变。大数据分析带来决策与预测依据,可以对特定用户提供用能合理性分析服务;通过对线路负载数据的分析,判断线路负荷是否正常,做出警报预测,即时整改。多系统协作,将延伸能耗系统的增值服务,如用能消费的支付手段,可以结合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用能的缴费。这样,无论是实体充值点,或是移动支付,都能方便快捷完成支付动作。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带来高校能源工作由管控到服务的最终蜕变。
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数据核心区域,其发展中涉及的互联网(数据通讯)、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采集传感器)、安全监控、电信(通话、短信)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再则,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正在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4]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能耗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能源监管将以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逐步演进为智慧化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念根.雾霾锁城倒逼传统能源智慧变革[J].智慧城市,2014
(3):60.
[2] 谢珊.学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
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Z].2008.
篇10
上海电力学院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动的“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的第三批试点高校。自2011年至今,已完成杨浦校区及浦东校区总计80栋30多万平方米建筑的水、电、气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设了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平台界面如图1所示。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项分类计量、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图表显示、自动统计、节能分析、指标对比、数据上传等功能,实现了重点用能区域空调、照明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并针对上海电力学院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方向的发展要求实现了逆潮流的发电量监测,使校园电网内的发电用电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由于该平台实时采集校园内各类建筑及设备的发用电数据,并形成历史数据库,在服务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能耗管理统计的同时,可用于实践教学,对开设能源或节能课程的学校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学校公共校园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权限用户界面给学生发放非控制权限的二级用户账号,学生可以在校内自由登录平台,读取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及平台建设情况,提出以下教改方案。
1.教学内容的变更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可以分为能源管理、能源审计及节能技术三大块。以往的教学完全参照书本,内容相对空乏。现在,将这三块内容与校园实际相结合,例如利用平台数据及图表对校园能源管理模式、综合实验楼的能源审计、图书馆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等实际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就近观察、就近思考。
2.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采用卷面成绩+课题成绩的考核机制。期末成绩由卷面成绩(60%)、课题成绩(30%)、平时成绩(10%)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成绩是根据小组课题发表评分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首先,教师采用点名册顺序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在班级内划分出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6个人,小组内自由选出组长,每个组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之后,教师给出5-6个课题范围供每个小组选择,提出课题要求并进行背景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参考。然后,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每两周和授课教师做课题进度汇报及交流。最后,在期末进行课题汇报,按照国际会议发表的模式,7分钟PPT报告,3分钟答疑。教师组织各组组长对各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平均出课题发表得分。教师根据课题报告完成情况做小幅调整,得到最终的课题成绩。对于个人的课题成绩,课程为了防止“大锅饭”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组员贡献度的模式。例如一个5人小组,每个组员初始贡献度为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贡献大的组员贡献度可调整为1.05~1.2,贡献小的组员相应调整为0.95~0.8,最后所有组员贡献度总和仍保持为5。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3.采用高自由度的探索性课题研究
本课程摒弃了传统的验证性课题研究,采用给出大致范围,学生自由选择方向拟定探索性课题的方式,由于课题结论未知,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课程初步设计了贴近课程内容的以下几个范围供学生选择:
(1)校园能耗分析。根据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历史采集数据库,对校园的年度总体能耗进行分析,计算能耗指标,如能源消费总量,生均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单位面积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等。通过指标可以明确校园总体用能现状,并对各楼宇作能耗对比分析。
(2)楼宇初步能源审计。学生选择校内一定规模、功能复杂的楼宇,如图书馆、综合实验楼、食堂等。如图3所示,根据平台的实时监测及历史数据,对楼宇的水、电、气进行能源平衡及节能对比分析,明确楼宇能耗现状,找出能量损失的原因、潜力,明确节能途径。
(3)校园节能技术分析。对校园内涉及的节能技术,例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电梯节能、供热节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节能潜力的建筑、设备改造方案或管理方案,并根据“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法及全生命周期分析法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
(4)校园能源管理制度研究。能耗监控平台建设完成后,校园的能耗及节能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因此必须研究更全面、更细致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学生作为校园能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观察和调研,对校园建筑、设备各方面提出能源管理措施,并结合原有条例,制定新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及能源报表。
(5)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上海电力学院校园应用了微型燃气轮机、微型内燃机、微型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等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技术根据课程知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并探讨供配电匹配的楼宇能源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