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妇产科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86-01
本文将通过对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妇产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给出一定的措施。在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强化制度管理、抓好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等都起到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0-2012年妇产科39例已存档的出现护理服务问题的典型案例,并对造成护理缺陷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39例发生护理缺陷原因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院的总体的护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的错误在妇产科还在所难免,究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由于妇产科繁忙、嘈杂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提升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护理服务作为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服务操作流程,严格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审查,确保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等在护理工作中的准确落实[1]。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护理缺陷中错注、漏注、多注、接错液体的误操作占据最高,约占30.76%,它与发错口服液、核对医嘱不认真所占比例之和所占比例高达61.53%,而这些误操作的主要还是由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对于“三查七对”的实施不到位等引起的,所以强化妇产科的制度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护理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专业素养、临床经验等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加强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2]。
3 全面提高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3.1 强化制度管理
护理缺陷的产生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究其本质,还是由于当前的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制度缺陷引起的,科室部门的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都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直接引起护理缺陷的产生。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首先要不断的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工作”。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管理中,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合理有效的相关制度保障细则,从而使每一项的护理活动都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3]。
3.2 抓好环节质量管理
妇产科的护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性高、琐碎性强的工作,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管理,找出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规范服务流程,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病人的日常药物分配和身体基本情况检查工作,要准时准点,从备药、配药、分药的每个细节出发,保证准确无误,平时的检查工作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并认真做好病人的日常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为病人创造一流的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注意点,都会对病人的护理和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绝不能马虎大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质量[4]。
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护理人员既是护理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护理的监督者,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减少工作的失误,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准。对于一些新参加到妇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工作积极性都特别高,但是经验却很缺乏,他们渴望进步与发展,因此科室应该加强对于他们基本知识培训,坚持“以老促新”的人员培养机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于新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还可以让他们更快的了解和适应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促使他们共同进步[5]。
4 结语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调养和后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病人更舒心、放心,护理人员就得服务的更专业、更严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缺陷,将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艳,陈红宇,付沫,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场会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7(07).
[2] 李平,田晓丽,高艳红,等.我院规范聘用护士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04).
[3] 张健,陆晓彤,卜书红,胡松浩,杨传敏,李方. 建立绩效管理平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01) .
篇2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应用效果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遭受外来感染的机率更大,妇产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更应加强感染预防控制。本文为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我院妇产科76例住院患者为例开展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76例患者一般资料
76例患者疾病类型如下:子宫肌瘤16例、卵巢肿瘤10例、盆腔炎13例、阴道炎20例、先兆流产5例、宫外孕4例、妊高症8例。将7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38例和研究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38例。两组年龄分布为:对照组24~45岁、研究组25~44岁;两组均龄分别为:对照组(34.6±4.3)岁;研究组(34.8±4.2)岁。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药物、环境及心理等方面护理。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如下。由护士长组织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对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管理知识进行学习,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增强岗位责任心。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开展护理服务工作,加强对妇产科院内感染的控制。日常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对于存在消极情绪及心理的患者多关心多体贴,耐心倾听其主诉,给予安慰和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护理工作中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以免无意泄露,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病房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同时检测房内空气质量,微生物含量有无超标,物品清洁度是否达标,以切断外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六步洗手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需事先佩戴手套,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均应进行消毒和擦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做好感染预防措施,确保患者接触部位与无菌要求相符合,降低感染率。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医嘱及患者身体实际状况,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护理操作时间及流程。护理人员排班应科学合理,既要保证夜间护理人员的充足,以免人员紧张出现护理差错,又要避免夜间护理工作量过大,护理人员精神体力难以支撑。因此日间应侧重于集中护理,夜间视患者护理需求适当减少工作量,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宫腔感染等。以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共包含20项内容,总分100分,每项内容对应分值分别为非常满意=5分/项、满意=3分/项、不满意=0分/项,满意度评价标准为≥90分为非常满意,<90分>6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2】。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_±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总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将这种护理模式应用至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有助于护理人员强化岗位责任心,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护理责任,本着敬业负责的态度规范护理操作,避免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提高医院口碑和声誉[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指导下,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各项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同时立足患者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心理、生理、环境、排班等多个方面实施全面而优质的护理服务,该组患者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综上,预防和控制妇产科院内感染,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小宁.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2):256-257.
篇3
【关键词】 妇产科护士 职业性压力 应对措施
所谓护士职业性压力就是指在护士护理过程中因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导致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表现,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而得不到及时排解,可能会导致职业性倦怠,从而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妇产科护士因其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职业压力也有其特殊性,如果能够明确压力的来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护士的身心健康。
1 压力的来源
1.1工作对象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应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已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产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1.2工作性质方面 由于妇产科病员的特殊性,使病员及家属对妇产科工作期望值比其它科室更高,妇产科工作责任重、风险大、病情复杂,工作负荷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规律,使人身心疲惫,同时,妇产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危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3社会回报方面 在护理工作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妇产科护士还得不停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护理,而这种努力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妇产科护士只不过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没有太大的作为,这种不公平的评价使护士对自己的价值及能力产生怀疑,造成心理的极端不平衡,产生心理压力。
1.4生活方面 在工作中,妇产科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要习惯待产妇痛苦的,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到家,还要承担起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责任,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有的护士还不被家庭所理解,从而出现家庭矛盾,产生和加重心理压力。
2 应对措施
2.1解决工作对象方面带来的压力,需要妇产科护士以病员的身体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工作,对有隐私的患者,应给予保密,在工作中与患者出现误会和纠纷时,应积极端正态度,找出误会发生的根源,运用辩证唯物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降低及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
2.2面对工作性质方面的压力,应向院领导汇报,与科主任协商,适当增加妇产科护士编制,减轻工作压力,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定期评估压力状况,及时消除工作中的压力源,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护士心理知识讲座,护士娱乐活动中心,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调节情绪,放松身体,减轻疲劳,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设立奖惩制度,鼓励护士树新风,做好事,塑造健康向上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让患者正确看待“白衣天使”这个崇高的职业。
2.3纠正护士对社会回报方面不良看法,增加媒介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支持。护理管理部门应为护士争取更大的的权益和更多的利益,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倡导“重医尊护”的社会意识,让人们真正理解这个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4生活方面引发的消极悲观心态,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技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宽容别人,善待自己,理解他人,保持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尽量不把工作的压力带回家,不把不良情绪迁怒于亲人,有效处理好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参 考 文 献
[1]何友贵,李小妹,顾伟等.护理工作压力源于压力程度研究现状 [J]护理学杂志,2001.161(11):700-702.
[2]任泽娟,李林,胡亚丽.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1-13.
篇4
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2年间收治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8例。对照组产妇沿袭以前的常规孕期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及临床护理途径,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孕妇的基础上再采用孕期护理中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的格拉斯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5.6%,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9.3%,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实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产妇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自然分娩率,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双方的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提高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用于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 孕期健康教育 自然分娩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5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90-02
大多数初产妇在怀孕期间心情都比较愉悦,但是想到或面临分娩时的情况时,便会非常恐惧和紧张,觉得分娩的过程太痛苦,又由于对分娩缺乏正确的知识了解,为了避免自然分娩的痛苦,很多产妇会盲目的选择剖宫产,或是由于过度紧张等负面情绪,可能会使产程时间延长,甚至会导致难产,极大地加大了分娩的风险。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2年间收治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常规孕期健康教育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然后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得出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2年间收治的25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8例,其中对照组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为26.4岁,体重52-76kg,平均体重65.3kg,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周,其中初产妇86例,经产妇42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为29.6岁,体重53-79kg,平均体重为67.2kg,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8.7周,其中初产妇81例,经产妇47例,两组产妇在体重、年龄和孕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
1.2 统计方法。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的孕期健康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①加强宣传,使孕妇认识到孕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孕期对分娩时母婴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在整个孕期产妇注重饮食结构,补充各种所需的营养,并且不过度饮食,适当运动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这会明显提高新生儿的质量,不会体重过轻或过重,不会智商低或发生新生儿窒息等。很多初产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会因为惧怕分娩疼痛,非常焦虑不安,盲目的认为剖宫产比较好,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产妇,使她们不对分娩充满恐惧,从而选择正确合适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②从基层做起。由于我们的孕期健康教育在临床中应用还不是非常广泛,所以基层医院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要重视基层工作,做好产妇孕期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③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我们可以采取电视教育、图片宣传、图书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避免单一的说教方式让产妇产生抗拒心理,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宣传,或者录制教育光盘等,让产妇对健康教育产生兴趣并信任我们的教育。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以及新生儿格拉斯评分进行调查统计,并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调查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经过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产妇的平均产程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新生儿的质量明显提高,所以在护产科护理中进行系统孕期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3 讨论
孕妇的整个孕期的健康教育对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产程的长短和母婴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产妇进行妊娠、分娩和孕期保健等知识的教育,让产妇认识到孕期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其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避免盲目选择剖宫产以及分娩时过度紧张而造成难产,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的过程,还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表明,孕期合理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产妇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提高产妇孕期所需的营养,保证产儿的质量。本次研究,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1.3%,与对照组的53.1%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妇产科;护理管理
为提高服务质量,本院引入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Y料 以我院妇产科的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6~35岁,平均(29.14±2.28)岁;职称:高级护师、初级护师、护士分别为8名、10名、12名;学历: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6名、15名、9名。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30名护理人员均未出现变动。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1.1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掌握护理学知识,同时熟知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指导其日常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根据医院规定对护理人员实施适当奖励或惩罚。
1.2.1.2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典型病例讨论,配合抢救重症患者;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监督护理人员学习。
1.2.2研究组 采用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1.2.2.1医疗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医疗纠纷制度,分析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学习,熟悉我国各类法规,正确评估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加强药品管理,按照药品用途、性质等进行分类摆放,对于急救药物定时清点。对于设备做到规范使用同时消毒,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对新生儿及产妇管理,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班次交接时应仔细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
1.2.2.2工作职责管理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规范工作流程,并将专业化、系统化贯穿其中,根据患者需求实施个性化设计,完善工作中细节问题。
1.2.2.3专业护理知识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和素养培训。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定合理培训内容及制度,并实施轮训计划,由专业导师进行面对面教学,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对骨盆外测量、脐部护理技术、接种卡介苗、胎心听诊技术等进行专科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完成独立操作,并学习导师最新经验。对于专科急症,系统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鼓励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钻研新技术,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经验丰富护理人员,重视提高职业素养,根据其业务水平及特长,提供合理发展平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2.2.4实施弹性排班制度 根据医院工作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可实施"三班倒"或轮休制度,对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实施合理分工,发挥资深护理人员帮带作用,同时可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充足。
1.2.2.5制定合理奖惩制度 每月评估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技能、专业水平等,给予优秀人员奖赏,对工作中出现失误人员予以适当惩罚,给予正确思想引导,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2.2.6医疗服务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态度,重视人文情怀。树立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
1.3观察指标 ①职业认同感: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对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概念、职业态度,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感越强;②护理质量: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各选取4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每项2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实施前后职业认同感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2.2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3 讨论
妇产科服务对象为产妇和新生儿,具有复杂性、高风险、繁琐性等特点,对护理人员工作要求极高[1]。从事妇产科服务工作多为女性,心理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易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中较为常用,但没有根据护理人员能力、学历给予不同工作安排,造成护理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医疗安全教育,促使其正确评估护理风险,加强对急救药品管理,并严格规范和使用设备,按时消毒,同时加强对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有助于护理质量[2]。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资深护理人员帮带经验较少护理人员,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3]。弹性化排班制度可使护理人员休息得到保障,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精神。合理奖罚制度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保障护理质量。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正确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提示该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芬. 谈"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75-276.
[2]鞠建新,陈鸿,隋萍萍,等.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04):447-448.
篇6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在诊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得到优质服务。为了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院陆续在内科、妇产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之间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6月-2012年3月之间进行分娩的372例产妇,其中226例(60.75%)为自然分娩,146例(39.25%)为剖宫产;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27.3±3.6)岁。将该37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186例(58.13%)为自然分娩,134例(41.87%)为剖宫产;年龄为23-33岁,平均年龄(25.8±3.7)岁。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情况、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产妇仅给予传统的护理方式,按照分组责任制的工作方式,每一名责任护士分管15-20例患者,并且实行三班倒的排班模式,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给予产妇常规治疗、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指导母乳喂养、给予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以及给予产妇产后康复指导。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要给予优质护理的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采取小组包干制的工作模式,分成两组,每组不仅配备1名责任护长,同时配备2名责任护士,3名管床护士,共同为本组患者提供不间断的、连续的、整体的医疗护理服务。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实行8h在岗,24h责任制,管床护士则需要实行8h轮班制,从而使交接班的环节得到减少,由此而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
1.3观察指标将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向产妇发放,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是否及时、护理技术、指导母乳喂养、巡回病房是否及时、患者安全感、病区环境、产后康复指导、基础护理执行、夜间工作等10个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均10分,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每份调查问卷判定:根据分数在9-10分则为满意,分数在7-8分则为较满意,分数在6分及以下则为不满意,计算每位产妇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及t检验,P
篇7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4],其任何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均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其根本特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专业发展[5]。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王华芳、席淑新等[6]构建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本研究拟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应用到普通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观察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09级2个普通护理班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2人,对照组62人。
1.2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产前检查内容展开教学,对照组、实验组课时数一致。实验组每项操作由教师完成示教后,发放该项操作的自评表(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和护生能力制订),对照组按照教师评分标准授课,具体流程见图1、图2。2组护生操作训练结束后,应用教师评分标准统一安排操作考试,考试期间教师对护生的表现不予任何形式的评价,并要求护生以百分制给出自评成绩。教师说明该自评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无关。
1.3资料收集与统计
全部数据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
2研究结果
2.12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
2组护生在年龄、上学期基础护理成绩、学习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
2.22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为(81.17+1.46)分,对照组考试成绩为(76.45+1.82)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2.32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比较(见表3、表4)
根据实验室点名情况统计,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1次21人、2次28人、3次10人、4次3人,对照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0次7人、1次22人、2次24人、3次9人、4次0人。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中位数为2,对照组也为2,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参加课余训练低人次组(0~1次)的护生,实验组21人,对照组29人;高人次组(2~4次)的护生,实验组41人,对照组33人。低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高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2.4自我评价正确性比较(见表5)实验组护生自评得分为83.00分,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81.00分,其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生得分为80.00分,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76.00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中专护生倾向于过高地评价自己
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护生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显示护生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并不高,并且有过高评价自己的倾向。这可能与护生不能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有关。有关护生自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3.2将护生自我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促“教”,也可以促“学”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护生的产前检查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教师通过分析护生每一轮的自评表,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自我评价形式的学习性评价模式让护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操作的所有细节和要求,护生消除了疑惑,有意愿去学好,有信心去掌握,进一步减轻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操作技能和水平。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评价,自我评价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评价成了护生学习的一部分,护生用评价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并监控自己的发展。实验组护生在没有教师对其做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完全依靠自我评价完成操作的自主学习,并且比依靠教师指导的对照组的成绩更好。
3.3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制订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中,教师关注每一位护生的反馈情况,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并为他们提供单独的帮助。这部分护生可能通过教师的集中讲解和示教无法完全掌握该操作技能的要领,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学习以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给了这些护生第二次机会,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实验组0~1次组的护生较对照组明显要少,说明自评式学习性评价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提供了机会,他们主动并多次参加课余训练,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4不足之处
(1)抽样仅限于我校的2个班级,样本较小,难以反映中专护生的整体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健康教育是指由护士进行的,针对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它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从上可以看出,护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由护士参与,教育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对健康有影响,并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科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产孕妇掌握围生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提高母婴健康水平的目标。
2010年10月我科率先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核心即是在护理实践中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化基础护理,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对全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院共1350名病人进行了护理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孕产妇的认知,提高了母婴健康水平,使护士与孕产妇的接触时间增多、交流增多,护患关系比过去融洽。但是从中亦发现有些孕产妇并不认同健康教育,行为依从性缺失。现将健康教育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1 被宣教者 因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随机性。在此只做简要说明。孕产妇的年龄、民族、学历、职业、居住环境等不同对一个人的健康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同,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不同,必然行为改变亦不相同。
1.1 学历 学历与相关知识的掌握成正相关。学历越高对健康宣教的需求越高,对其认同性亦高。
1.2 居住环境 生活在农村与城市有明显差异。
1.3 年龄 大多数孕产妇年龄为21-25岁,甚至有一些低龄孕产妇(小于20岁),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孕产妇,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健康宣教无需求。
1.4 职业 近半数以上的孕产妇为无业人员,有些原先孕前有职业,怀孕后辞职。无职业居家者,每日接触的都是家里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胎儿健康,对其他问题就会忽略。甚至在有些问题上道听途说,一味盲从。或是从网上得到一些错误概念。
2 宣教者
2.1 无专业培训 作为健康宣教的主体,我们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得除了平常工作中的积累,还有就是继续教育时获得。新参加工作人员无专业的培训。只能在工作中积累,或是带教老师的口授。
2.2 观念 医务人员本身健康教育观念差,认为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并存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混淆的问题。工作中只是忙于做事情,而疏于交流,其实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中,我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都可以进行。态度的不积极,造成健康教育失败。
2.3 信心不足 在对有些孕产妇进行宣教后,当不能得到认同时,宣教者失去信心,有时可能会选择放弃此病人的宣教,或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宣教的作用。
2.4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缺乏共情能力,与孕产妇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2.5 内容笼统 在大多数时候,宣教者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东西无具体的数值,或是在一些具体内容上没详细说明。例如在告知剖宫产术后病人进食流质饮食时,只是告之可以喝少许米汤、萝卜汤等等,而这少许就让一些病人家属无从下手,我们可以告知其用汤勺喝几勺。再例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人,低盐饮食,低到什么程度,也要具体到多大的汤匙,用量是汤匙的几分之几,或是多大的瓶盖来量。这样就可以让病人在烹饪时有了可靠的依据,这样其才会乐于接受,易于操作。宣教的成功关键是对方是否接受。
3 其他
3.1 人员不足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造成工作负荷过重,常常是为了宣教而宣教,只是为了完成工作,把宣教内容减少,或是把宣教时间缩短,草草了事,匆匆结束,病人常常一头雾水,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宣教失败。
3.2 宣教形式单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种形式,床边个人宣教。形式单一,没有深刻映像,宣教容易失败。可以运用电教、讲课、讨论、床边演示等等,使病人加深映像,易于宣教成功。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86-01
产妇在分娩后临床出血的速度以及出血量都会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的症状,对自身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1]。为了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效果表现优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失血性休克患者10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7.5±1.5)岁;在所有患者中,宫外孕患者15例;在顺产过程中,出现产道出血的患者30例;在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的患者57例;所有患者出血量最少为1000毫升,最多为10000毫升。通过抽签法将所有失血性休克患者平均分成C1组与C2组,对比C1组、C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针对C2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针对C1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优质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护理: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住院后,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其临床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且针对患者完成常规检查(血压检查、呼吸频率检查以及体温检查等)。②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输氧时,应该对输氧浓度(4%)以及输氧速率(2.5升/分钟-4.0升/分钟)进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其中一条起到止血作用,另一条主要起到对血容量进行扩充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有效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③对患者进行完成手术后的护理:仔细观察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发生的变化,针对休克患者临床尿量发生的变化给予详细记录,利用心电监护仪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脉搏进行监测。此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感染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在固定时间需要帮助休克患者做翻身动作,对其身体的位置进行改变,加快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④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妇产科患者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症状后,内心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慌与焦虑,存在较大可能患有抑郁症的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此时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指导,成功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并且是患者在出院后应该注意卫生,在完成手术后的30d之内禁止性生活[2]。
1.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完成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疾病好转情况。针对相关指标进行准确记录,主要涉及到疾病痊愈的患者、死亡的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与处理,利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患者在较短时间内,临床表现出大量出血的一种症状。针对出现此种症状的患者,临床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会对生命安全带来极其严重的威胁。此种疾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针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能够发挥极其显著的效果[3]。
经过本次的研究发现,针对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C2组患者与采用传统护理+优质护理方法的C1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P
总而言之,针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要求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必须对其生命给予高度重视,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必要护理。在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对其血容量进行及时补充,认真监测临床诸多指标发生的变化,最终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凸显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代凤.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15):226-227.
篇10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录用标准的逐渐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护生必将考虑多元化就业,创业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随着少生优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育龄期妇女对妇产科医疗保健的需求已不局限于医院妇产科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其中的孕前保健、孕期护理、导乐分娩、爱母分娩、产褥期护理等方面服务尚待深度挖掘,据调查研究显示,95%的孕前夫妇希望得到专业机构的孕前准备指导,30%的孕妇考虑产后到月子会所“坐月子”,因此围绕“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开发更多更好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护理专业课程很难接触到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知识,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教师合理整合资源,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人才。
一、当前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弊端
当前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校企(院)合作双方的认识不到位,校企(院)合作深度不够,学校作为主动方,向各教学医院或商业机构去寻求合作伙伴,可他们合作积极性不高,仅仅停留在实习基地的供给上,并不能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其次,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不够,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实习单位限制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不能有效保障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创业引导工作的执行力度;再者,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思维,知识更新慢,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使得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师生不能很好的互动,无法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让教师保持对新资源、新教法、新技术的敏感性,可以使学生掌握新的妇产科护理工作知识,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教学中以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妇产科护理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妇产科护理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妇产科护理人才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三、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引导方法
将创业家精神融入到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释放学生身上的激情和能量,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形式组织等方面着力改革。
(一)构建妇产科护理创业实践体系
在中职妇产科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从教学实训、实验、实习方面,使学生可以从妇产科护理认知、妇产科护理模拟仿真以及妇产科护理实践应用三个阶段,提升其妇产科护理创业理念。以妇产科护理就业岗位分析以及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模式,采取以创业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完成对妇产科护理中小知识模块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大妇产科护理综合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尽量利用数字化校园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妇产科护理素材库等,通过灵活的专业管理与课程组织改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专业拓展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开发并强化学生创业思维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分析以及网络观摩形式,让学生了解妇产科护理相关服务的市场前景,体悟相关成功人士的创业史,对学生进行妇产科护理创业宣传,以提升学生创业信息,种下创业的种子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创业家的微博、专业微信公众号,促进学生对外的沟通和交流,开发产科护理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母婴保健中心、信息系统与管理实训室等一系列平台,从专业基础、理论深化、模拟训练、创业实战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四个方面珠联璧合,互为补充,理论为实战提供基础,实战中发现不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三)提升妇产科护理教师队伍水平
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学的质量,政府与学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妇产科护理师资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医院及商业机构进修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还要成为学校、学生与企业家、风险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努力争取政府、学校、医院、企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用于妇产科护理创业项目的启动和优秀项目的奖励;通过更新观念,组建妇产科护理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引入创新教育考评,在评优、分配上适当倾斜,鼓励教师不仅要严谨治学还要积极创新。
(四)举办妇产科护理创业计划比赛
我国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举办校级创业计划比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需求的妇产科护理服务或技术产品,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项目概述、业务开展、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创业计划书。通过书面评审、公开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创意设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还可以提高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缩短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创业现实之间知识迁移的距离。
(五)加强与教学实训基地合作
因学校尚没有大规模的创业资源储备,创业教育仅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建立稳定的、长期的校外实践基地,既可以确保学生实习需要,又为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提供重要保障。学校与实训基地要深度合作,学校聘请实训基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做学术报告、专题培训、指导学生的创业计划,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力,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具有明确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创业项目供学生选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结合社会需求实际,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及创业竞争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上一篇: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下一篇:交通管理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