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导论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导论知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导论知识总结

篇1

1 转变师生对《护理导论》课程的认识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护理学导论》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理论性强,相对枯燥,专业术语较多,且较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学时安排少,对学生要求较其他专业课低,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也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教学目的,带领学习者参观某一实际场所,使学习者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卫生服务体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大都曾以患者的身份去过医院,但是对于医院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了解不够深入。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带学生去学院附属医院见习参观,每十个同学为一组,分别进入到门诊部、急诊和病房。这样了解了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布局,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医院的任务,使这一章节的难点知识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同学们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

2.2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以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护理学基本理论》过程中,在教师先采取集中授课之后,依据所学习的理论,提供多个临床相关病例,让学生据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如Orem的自理模式、Roy的适应模式、Newman的系统模式)自愿组成小组,对照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小组长负责讨论工作。教师深入小组进行讨论,各组在讨论结束后推选1名学生作为本组代表在全班课堂讨论上发言,课后将书面总结报告上交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教师在指导小组讨论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同时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动机等,做到因人施教[1]。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提供给学生某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并进行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并注意与培养目标有关的行为。如在学习《护士与病人》《护士作中的人际沟通》等内容时,据临床工作经验,创设场景:王先生,48岁,因胸闷咳嗽咯血,左胸闷痛而入院,医生怀疑是肺癌,拟做进一步详细检查以确定诊断,患者非常担心、恐惧。作为他的责任护士,你该如何与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怎样正确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技巧与其沟通并收集资料?学生先用10~15 min自由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要领,然后由3名学生分别扮演责任护士、王先生及王先生的妻子,其余学生观看并给出意见。角色扮演期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不要给予过多干预。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表演者、参与者进行讨论,使之在体验,观察、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和受到教育。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让表演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完成整个表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根据所学内容,把临床典型的案例客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讲解《护理程序》这一章时,在导课时就引用了一个临床案例:患者,男,50岁,以高血压病入院,主诉头晕、头痛,血压210?M130mmHg,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由于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耐药性而未按医嘱坚持服药,住院前曾晕倒3次。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学生们认真讨论分析案例,提出计划,最后,我运用这个案例给学生讲解了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详细讲解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过程,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加深学生对护理程序的理解。

2.5 PBL教学法

该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使创新性思维得以提高, 使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施[2]。如在讲解《健康教育》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的方法,教师给出几个案例,如高血压患者的居家护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消除初产妇紧张心理、青春期性与健康知识等,让学生带着案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而且也加深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2

1.1课程性质和定位

基础护理学是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与必修课程,同时又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它在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护理学导论学等人文学科学完后开设,与前期开设的课程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护理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共性基础。因此确定本课程为护理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娴熟基本技能的合格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的学习指南,又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由它决定并为之服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强技能、重人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士为依据制定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能力目标为能规范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素质目标为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2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结合病人的健康要求、岗位需求、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课程培养目标、护士职业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课程内容,分析护理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构成,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为5大模块(出院后初步护理、安全护理、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16个项目,50个工作任务,共16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实训学时102。课程内容的五大模块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前面是后面模块的基础,后面又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精髓和全部内容,使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对接,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对于一个课程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的实施主要在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教师资源及学情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课程实施方案。

3.1教学资源

我校的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占地13500m2,有仿真演练室,仿真病房,仿真监护室等;实训室全天开放,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相关操作。另外还配置有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学校网页进行本门课程的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3.2教师资源

教师水平: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目前教研室共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讲师以上18人,研究生学历以上10人,教学队伍构成合理,老中青三代协力,医教研专兼结合,双师队伍突出,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的教学理念,采取学校-医院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走向临床,激发教学研究,同时通过每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假期培训,鼓励年轻教师深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3.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三年制护理大专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导论等,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高中起点、整体文化基础和理解领会能力较好,自我约束力较强,但沟通能力差,暂未接触过临床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3.4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的实施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重组以后,对于教学资源,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后,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想、学、看、练、懂”这样一个模式来进行教学,我们的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这种模式贯穿到我们每一个工作任务中。以静脉输液为例来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第一个环节“想”。在开始这个工作任务时,可以采取病例导入或引入临床上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导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静脉输液,启发学生主动去想,什么是静脉输液,怎么操作,如果出现问题如何处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学”,在已有多媒体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输送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接下的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在学习静脉输液的流程时,可以先给出一个临床上医嘱,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值班护士接到这样一个医嘱以后,应该如何处理,从而引入护理程序,在讲到具体的操作流程时,将流程简练,总结成精炼的语言,并结合图片展示给学生,更方便学生记忆。“看”,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观看教学视频,结合医院见习,让学生对于静脉输液这个操作更加熟悉。在想学看的基础上进行第四个环节“练”,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对于这个操作有相应的了解,在仿真病房内以医院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医院的真实情景,针对这项操作对学生进行反复,大量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临床的思维能力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在以上基础上学生才能达到“懂”这个工作任务的目的。学生懂了以后会从今学生进一步去想,去思考,这样就进入下一个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4课程评价

4.1学生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课堂提问等等,占总成绩的10%;阶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完成情况,分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其中实训考核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70%。

4.2教师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 儿科护理;护患沟通

加强护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更是患者和家属的需要,也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需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缓解或者消除医患矛盾的良法,有效的沟通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的沟通易导致护患纠纷[1]。

1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

1.1护患之间交流信息量过少

患儿住院进入病房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这时家长的情绪非常焦虑,迫切想知道有关诊断、治疗、用药、预后、护理以及主管医生、护士业务水平等。护士在接待患儿及家长时就应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将这些信息详细的告知他们,如忽视这些交流容易产生交流沟通障碍,造成误解和不满,将影响到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沟通和治疗。

1.2语言使用不当、专业述语过多

住院患儿及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存在差别,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被调查的患儿家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患儿家长都希望医护人员在与其交流时,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

1.3专业技术不精湛而导致不信任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护理人员态度和蔼,但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疑问解释含糊其辞或技术操作不熟练等,也容易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至于工作中的小小不当不能得到谅解,产生不满甚至投诉。

1.4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与患者家长的交谈中,容易发生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中,如护士在进行晨间护理或治疗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考虑患儿及家长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

2对策

2.1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强患儿家长的信任感

护士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会给患儿及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基础[2],为此,应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仪表、审美、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培训,并邀请专家进行护理心理学、美学等专题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及时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患儿入院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记住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如将病区环境介绍给家长,将患儿及时带到管床医生面前,使他们得到归属感。

2.3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通俗化

要用通俗的语言,学会使用微笑,眼神要专注切勿游离,自然坦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语言要有艺术性,通俗易懂,必要时可以打比方,不要生搬医学术语,注意说话的速度和音调,以满足不同层次患儿及家长的需要。弄清患儿与家长的关系,千万不要张冠李戴。

2.4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及一些相关的社会知识,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

知识是护患沟通最基础的背景因素,护士知识的缺乏可能会使沟通的各个环节出现障碍,影响护患之间的交流,护士应能对患儿与家长提出的疑问给予恰如其分的解释。当患儿与家长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诠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的产生。

2.5实事求是

讲话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别夸大或淡化任何一方面;一定要说明问题,达到沟通目的,取得理解和配合治疗。另外注意倾听,征求意见或者提出疑问。

2.6降低家长或者家属的期望值

当患儿病情恶化或者严重时,要淳美及时准确与患儿家长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要注意时间、地点、、时机,一般应以患儿管床医生为主进行沟通,护士进行帮助沟通。要降低患儿家长或者家属的期望值[3],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2.7加强对护士的业务素质培养

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组织专业技术操作比赛,提高专业操作水平。

2.8注意交谈场合的严肃性,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

多用赞美性、鼓励性的语言。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希望,适时的赞美孩子,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会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孩子家长笑逐颜开,融洽护患关系。

2.9注意形体语言的应用

人与人仅限于语言沟通是不够的,工作中尝试应用形体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姿势等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走进病房的时候笑一笑,在患儿床头站一站、看一看,用手轻轻摸一摸患儿的额头,握一握患儿的小手,同样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3总结

护患的沟通形式是多种多样,儿科护士必须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克服护患沟通过程中各种障碍,以取得患儿与家长的信任为前提,掌握护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护患有效交流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75.

篇4

目前,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体系包括: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课程体系清晰,内容脉络清晰,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造成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药理学,没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解决空间问题。问题求解的心态,将重点放在教学如何用药。这种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显然更实际所以我通常用,在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成为法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理学讲座,通常问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休克的阿托品治疗,为什么不为心率加快,热疗或中毒性休克,血压低时氯丙嗪为什么不使用肾上腺素升压时,吗啡中毒为什么灌洗可以加速毒物排出,这些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提高进口药物的意识,让学生特别关心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工作。

二、应用电化教学媒体

电子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的引入,各种教学法”教学的案例研究”列出比较法律,”云云,和形象简单易懂,直接和彻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课堂和实际,活性,相对“无聊”药物的“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让学生在案例研究显示,证实,在比较和鉴别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抗癫痫药如说话时,在不同的癫痫发作的电影第一次放映,使学生集中,口渴,这种情况再次通过抗癫痫药物的不同类型,学生不会被混淆的选择对所有类型的癫痫病的药物。那么为更好地与吸毒相关的癫痫的具体工作的同学。

三、实践教学的应用

护理处方的执行者,它是疾病的预防,实施前后的监事,由药物的反馈。护士学习药理学研究医学实践。然而,联系理论与实践是当前流行的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必须用不学习,不使用必须学会”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传统的药理学教科书主要经典药物和经典的角色的,但经典教材的药物也往往由于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临床逐渐被淘汰,因为时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限制引进新的药物,并没有机会介绍新药物的使用和目前流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帮助学生理解新进展的药物。护理在强化实践需要学生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险防范措施,静脉输液不合;一般常用的应用的训练;急救药品方法,应用,机制、应用笔记常见的中毒抢救训练;通常用在新药与贸易的新药临床导论名义,公式和知识的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的;知识和能力,拉丁文缩写普通处方和处方;引入知识培训;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在教学中,因而,实践教学内容应加强。例如:原则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我会联系教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对如兔敌百虫中毒症状的解药的各种症状和影响的实验,他们的症状出现M的典型症状如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静脉注射解毒剂阿托品M将迅速缓解中毒的症状,如瞳孔会放大,但不明显缓解肌肉震颤;但在静脉注射解磷定,肌肉震颤快速缓解症状。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实验中的理论关系。

四、归纳总结

篇5

【关键词】 实习护生;结合素质;培训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生进入临床后就是将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并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这是贯穿于护理过程的行为[1]。临床学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科室轮转学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而高质量的带教是必不可少的,现根据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2年实习护生的带教及学生情况,总结经验,制定了一套培训计划。现介绍如下,仅供各位参考。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2011~2012年实习护生42名,其中中专生34名,大专生8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6岁。

1.2 建立临床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理论知识,热爱护理事业,有较强责任心,良好的语言行为,较强法律意识,德才兼备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为带教教师。

2 设置培训内容的依据

2.1 护理理念 护理是帮助服务对象满足和维持他们的需要。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欢护理事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2]。因此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非常主要。在对患者细致入微的照护中体现个人价值,做好本职工作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尊敬。

2.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护理实践,具有护理专业所需态度,价值,道德和自律,能够关心同情服务对象,能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3]。

2.3 临床实习护生的特点 ①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心态还未完全形成;②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提高;③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学习提高;④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⑤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

3 培训方式

3.1 集中授课 理论部分由老师按照教材指导护生进行学习,并且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地点为护理示教室,教师为护理部主任及有丰富专业知识,德才兼备的护士,时间为两周。向实习护士培训的课程有:①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介绍;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练习;③观看护士行为,南丁格尔事迹,护理发展史,护士风采等录像,激发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④护士基本素质相关课;⑤举办护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使护生了解护患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懂得每一项技术操作不仅涉及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还涉及高度责任感,从而养成按章办事的好习惯。护生经过集中培训后,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热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专业中去。

3.2 临床教学 护生到临床科室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护士角色,从单一的学习理论知识到临床应用,实际操作,护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实践性是指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积累、提高。晚熟性是指学习周期长,因此对护生的培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3.2.1 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在本科室实习期间,至始至终跟随一位老师的班次工作,这样改变了以往由于护理资源缺乏,把护生当做劳动力看待,哪里需要放到哪里的做法,摆正了实习护生的位置。

第一阶段:即进入临床第一周,由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熟悉科室环境,讲解本科室规章制度及作息时间,各班职责及工作程序。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学习态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临床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护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并说明其重要性,进入临床学习时对患者要尊重,有同情心。

第三阶段:临床操作阶段,通过老师的示教,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操作,并能采取措施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 问题,对学生的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其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操作。

3.2.2 加强职业防护训练和法律知识学习,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口罩,帽子,在做相关操作或为特殊患者体检时带手套。掌握处理工作失误的正确方法,一量发生失误,立即向老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后果。

3.2.3 要重视对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 实践而形成的解决患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包括专业发展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实习护生是未来临床 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提高其能力尤为重要。

3.2.4 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院采取全程考试模式,定期对学生基础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并利用此机会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临床不足或临床需要改进的方面[4],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2.5 良好的沟通是带教成功的关键,针对护生过分依赖课本,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护生应学会查阅文献,不断补充及改进学习内容,并倾听学生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优采纳,使学生溶入到护理队伍中,有主人翁责任感。

4 结果

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42名护生全部按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评估满意度100%,考核平均分94.6分,无差错事故及患者投诉。

5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科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的过度,临床实习生综合素质的高低除自身因素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科学高质量的带教是关键,新世纪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完善实习计划内容,制定出周密的考核标准,积极参与配合医院做好实习护生的护德教育,通过学习,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以满足新世纪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让我们共同关注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及加强团结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在思想素质理论及临床技能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护理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孙宏玉,郑修霞,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0-702.

[2] 周厚秀,朱慈.对44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现状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7,7(6)12-14.

篇6

【关键词】护士;教学水平;儿科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常发生小儿流行性感冒、新生儿肺炎、手足口病、小儿惊厥、小儿高热以及脑性瘫痪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影响到小儿的健康成长,困扰着小儿家长[ 1 ]。及时、有效护理对小儿疾病的治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儿科护士理论和操作水平是摆在临床教学上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提高儿科护士教学工作水平做一探讨。

1 培养儿科护士教学学术水平的措施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培养高素质护理毕业生的关键。通过实施“实习护士指导教师负责制”、“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养制”、高年资护师理论课讲授预讲培训制度、对实习护生的指导老师规范操作示教和护理评估培训;理论小课讲授、临床护理病例讨论以及鼓励年轻老师提高学历等措施,提高了儿科护士的临床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2]。

1.1 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下的“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于儿科每位新进的护士,要安排一名具有教学资格的教师进行带教,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教导新近的护士如何学习护理理论,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做好笔记,结合教材知道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实践,还要求护士按时撰写护理心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3]。

1.2 加强对新进护士的继续教育工作。医学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间断,对护士的培养工作要可持续。提高新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现代临床工作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我院儿科有42.6%的在职护士具有大学学历,按照教育培养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这一数字提高到78%以上,提高我院儿科护士整体的教育水平,更好为临床服务。为继续深造的教师提供便利,在政策上、经济上和待遇上给予他们实惠,目前有一名教师从香港大学医学院深造回来,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国家或者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临床护理能力[4]。

1.3 青年护士教学预讲培训制度。加强对青年护士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行青年护士教学预讲培训制度常态化,要求年轻护士教师接到授课任务后应该及时备课,写教案,再进行预讲。预讲时组织相关教师对年轻护士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点评,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以及书写的教案进行评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预讲合格的青年护士教师颁发证书,不合格的教师需要培训合格后才可以上岗[5]。

1.4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对于上课的护理教师一律要求备课,形成规章制度,定期对备课教案进行检查,提出修改修改意见,不合格的要求认真整改,待整改合格后才可以继续授课。

1.5 规范年轻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由于各个护理教师的学历、年龄、教育背景、实践经验的不同,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需要对他们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进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儿科护士的整体护理实践能力和水平[6]。

1.6 临床护理病例讨论。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对于提高儿科护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实行每周一定期带领护理人员进行查房,要求他们在查房前对课本知识进行复习,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要求每个护士对于病例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

2 培养年轻护士教学学术水平的成效

通过实施实习护士指导教师负责制、各层次护士规范化培养制、高年资护师理论课讲授预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我院儿科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新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1 通过我院实行的各项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继续在职教育和进一步深造,我院在职护理教师的学历得到较大提高。

2.2 通过规范年轻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示范和护理评估、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等措施,使得我院儿科护理教师的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近几年的中山大学护理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7次优秀护理教师和优秀带教集体称号,护理见习结束和实习结束时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正银,杨新荣,殷翠,等.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85-86.[2] 宋薇,易礼兰,杨小仙,等.基于高职高专护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

[3] Leigh Small, Deborah Anderson, Kimberly Sidora-Arcoleo, et al.Ped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Overweight/Obesity: Results from 1999 and 2005 Cohort Surveys[J].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009,23(4):231-241.

[4] 顾军养,王燕萍,朱燕君,等.提高儿科病房低年资护士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教学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79-1080.

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应用基层医院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4-01

1临床资料

2011年金北镇卫生院收治427例住院患者,男性217例,女性210例,年龄13-87岁,其中手术病人60例。

通过对住院患者心理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住院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有:

1.1焦虑及恐惧。病人的焦虑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担心,家庭经济负担,环境陌生等。病人入院后常有恐惧心理,尤其是手术的病人、临产的产妇、儿童等。

1.2依赖性增强。人们患病后常会受到亲人的额外照顾,成为关心和帮助的中心。故患者患病后会有意无意的变得软弱无力,依赖性增强,被动性加重,行为也会变得幼稚。即使是自己能的事情也不愿去做。

1.3自尊心增强。患病后由于其他需要的满足出现障碍,从而自尊心比平时更加强烈。病人一方面要求别人对他加倍关心,而另一方面又拒绝别人的关照,认为别人的关照就意味着自己的无能。

1.4猜疑心加重。表现为多疑和矛盾行为,对周围事物敏感,好言相劝也将信将疑。听见别人低声说话以为是在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1.5主观感觉异常。如心跳正常却觉得心慌。对周围的声、光、温度及自身的症状特别敏感。

1.6情绪易激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稍有不满则发怒,也容易悲伤和落泪。

1.7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由于环境和人员陌生而感到度日如年,常伴有孤独感。

1.8习惯性心理。病人患病后不可能马上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实,否认自己有病,怀疑医生诊断错了。

1.9害羞和罪恶感。有些人认为患病是自己行为不当的结果,内心会产生害羞和罪恶感。

1.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发生于突然患病或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发呆、茫然,休克缓解后出现过度的“乐观”及“不自在”表现,实质是抑制、否认形成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2护理体会

2.1安全感是病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病人住院后,护士与病人接触时应热情亲切。态度诚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充分的信任。

2.2要让病人觉得他是受到尊重的。护士要有“病人第一”的思想。礼貌待人,按性别、年龄、职业恰当的称呼病人。称呼病人时要用名字和头衔。护士的一举一动要让病人觉得受到重视,受到尊敬。

2.3病人从原来的环境来到医院,护士要表现出热忱、同情、关心和体贴。乐意帮助他解决困难,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护士应给予耐心而中肯地解答,使其得到安慰。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让病人知道护士随时都愿意为他服务。满足病人受欢迎、有所属的需要。

2.4与医护人员相互了解。护士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语气温和,态度和蔼。认真地倾听病人的诉说,若非必要不要中断病人的谈话。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与病人的谈话内容要保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介绍有关的医生和护士。当病人感到与医护人员相互了解时,就会产生信任感。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5适宜的环境。病室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宜。护士要营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让病人感到处于一个有人帮助、有人关心的环境中。

2.6对痛苦的治疗进行解释,通过设计好的语言和行为,如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合理的解释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注意保暖。护理操作完毕帮助病人整理好衣服及被褥,让病人感觉舒适。

2.7经常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通过细心地观察了解病人的内心需求,尽力满足其合理要求。协调好病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8重视非语言沟通。以端庄的仪表、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3结论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各部分组成。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卫生院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应融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在了解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好的美好语言和行为,以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住院环境,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疏泄、劝导、暗示、保证等手段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待病人应该是“不是亲人胜亲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充分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对健康的影响,针对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心理需求来计划和实施心理护理,减少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满足心理需要,恢复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篇8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2.3课程开设形式

本课程是作为护理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一学期,4学分,72学时。授课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以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有纸质考试、小论文、临床实践、实践报告等,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色。

3.讨论

篇9

【摘要】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探讨防范护理安全事故的措施,为患者生命健康和护理人员自身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护士长 低年资护士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它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全部人员及各个环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及人的法律意识也相应提高,如何降低护理风险,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多年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关于护理安全心得体会及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人为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给患者生理、心理到来伤害,给本人和医院带来损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下我在护理安全方面的工作体会。

1.1.1 护士长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领导者,是科室护理带头人,因此,护士长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的高低是整个科室护理水平高低的关键,这就要求护士长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护士长,其前提是一名护士,而且应该是本科专业技能最好的护士,这就必须要求护士长必须精通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解决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新难题。其次,护士长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才能妥善处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妥善的解决。

1.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普通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完成者,他们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技能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是发生护理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一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避免护理安全事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1.1.3 低年资护士、实习护士的合理使用 低年资护士、实习护士普遍业务能力不强、技能操作不熟练、法制观念淡薄,他们还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绝不能以发生安全事故为代价,所以对他们的安排使用一定要合理、适度。

1.2 夜间护理质量 夜间护理工作具有急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而护理人员数量少等特点,是护理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而且随着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的不断加剧,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有所欠缺,这一问题显得越发突出,这就要求必须优化护士年龄结构,要有完善的交接班制度,护理部专人分管夜间质量,及时解决急需问题。

1.3 管理制度问题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护理团队也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优化的工作流程。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责任不明,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必须要有严格的查对制度 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级护理制度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护理操作必须按照常规制度实施。而且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2 我院防范护理安全事故措施

2.1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鼓励护士进行各种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模拟实训等,并且定期考核,努力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严防技术性护理缺陷,从根本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 就是增强责任心,工作时更注重细节,再加上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且能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法案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2.2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鼓励护士进行各种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模拟实训等,并且定期考核,努力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严防技术性护理缺陷,从根本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2.3 严格执行 14项核心制度:如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等,把好入院关,做好病人的解释和沟通工作[2]。

2.4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引导依法行医,教育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四要素[3]:同情、交流、能力、表格化,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依据[4].

2.5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建立护患之间良好、诚实互信关系。加强护医、护患之问的有效沟通,互补不足,减少隐患因素,为医疗护理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

[2] 河南省医疗质量万里行文件

[3] 达庆东,徐青松 .护理法导论[M] .上海 :复旦大学2009:204.

篇10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我院2003-2006年在临床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年龄22~24岁,均为女性。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临床实习的第25周发放问卷。本研究的问卷主要是压力源量表,是根据Pagana的CSQ(clinicalstressquestionnaire)、Admi的NSSS(nursingstudent''''sstressscale)、Beck-Srivasta的BSSI(Beck-Srivastavastressinventory)及CohenandZick的SSCI(studentstressandcopinginventory)等量表及文献设计而成。压力源量表共有6个方面,44个项目,本研究中问卷可信度Cronbach′sα为0.86,BSSI在以前的研究中,有很高的信度,Cronbach′sα为0.82~0.90,证实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问卷内容包括:就业压力、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心理矛盾、临床评价、实习环境6个方面。问卷从没有压力感到重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每项分4个水平,参考以前的研究,将压力水平根据压力高低描述,将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1.01~2.0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2.01~3.00为高水平压力[4]。

结果

72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6个方面压力得分情况见表1,压力水平分布见表2,前10位压力源得分及排序见表3。

讨论

1.护理本科生的压力程度。护理本科生在学校学习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刺激学生学习。而高水平的压力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5]。本研究显示,68.1%的护生有中等水平压力,20.8%的护生有高水平压力,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4]类似。

2.护理本科生常见的压力源。压力源来源于躯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各方面的改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就业”,其次为工作性质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心理矛盾、临床评价及实习环境。其中“就业前景”是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最大压力源,排在前10位的还有“学校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同学之间的竞争、处理患者紧急情况的能力、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排在第1位的压力源已不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是人人都关注的就业问题。可见本科毕业生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用人单位的提早招聘,给尚未完成实习任务的护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表现为低估自己能力,缺乏自信,胆怯忧伤。此外,学生常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实践,护生因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性质的改变,常感到紧张、焦虑而不能主动学习,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于临床,造成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第3位压力源是“同学之间的竞争”,而以前的研究[3,4]中,分别位于第8位和第6位,可见本研究中的护理本科生在同学之间的竞争方面有较大压力,这是因为我国的青少年从一进小学起就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被迫与周围的孩子竞争[6]。此外,带教老师的评价、专业的发展前景都是学生重要的压力源。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每个护生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更是直接影响了护生的情绪故也成为学生的常见压力源,这与以前的报告结果一致:教师的监督与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4]。

对策

1.我国护理教育在不断改变中发展方向与世界趋于同步[7],但仍存在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偏颇[8,9],在培养目标中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情操、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10],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用的应对方式。因此,培养护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是护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11]。心理素质是人素质结构的核心,一个人的各项素质只有最终转化为心理素质才具有稳固性和坚定性[12]。

2.精选带教老师,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增强对专业的认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研究[13]表明,人们倾向于注意那些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希望通过学习榜样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各科室要选择一名热爱护理专业,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主管护师作为本病区的带教老师。其职责是了解和评估学生的表现,落实各项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实习情况。各病区每周进行一次临床业务讲座,根据实习生的需求,带教老师要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从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都进行讲解,最后给出病例,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使课堂教学得到延续和补充,学生亦能够获得真实的护理体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国际、国内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逐渐稳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3.培养人际沟通的技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排在护理专业学生常见压力源的前10位。可见有效的交流技巧是处理好与带教老师、患者、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关键。因此,学生应该尊重带教老师,谦虚好问,也应多与患者交流,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带教老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护生积极向上和求知欲强的心理,帮助其及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指导学生有效的应对各种压力。

4.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安全对护生来说较为敏感。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系统讲授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防护措施、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无菌观念、规范化操作等,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身职业防护的观念。同时,加强临床防护的培训,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护生熟练操作规程,执行查对制度,培养其自律性。进行损伤性操作前后要严格无菌操作,六步洗手法,接触传染性分泌物,血液,体液时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带教老师要给护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及时提醒学生注意防护,一旦发生伤害,在给予及时处理的基础上,带教老师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21

[4]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6]何贵蓉,向红.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5,19(3):487

[7]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8]沈宁,何仲,李峥.论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4,29(9):549-551

[9]史瑞芳,张风平,刘静蔚.适应整体护理需要,系统改革护理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48-549

[10]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189

[11]张海平.高等护理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现代化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