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

篇1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获悉,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专家介绍,患了高血压如果不治疗,平均13.9年后,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1]。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开展以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的方案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  生活方式干预

    2.1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2]。刘向红[3]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张月华等[4]调查表明,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性行为元素与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患病有密切的联系。通过A型行为的矫正,以及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

    2.2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  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 mmHg,舒张压升高2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 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针对其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如: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g,节假日或会友时可适量饮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

    2.3  膳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压[5]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体内水分经肾排出时,又会随尿液同时排钾、碘、硒等多种元素,使体液中钾钠比例失调,体内营养代谢失衡。叶桂芳[6]通过社区调查405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结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发现调整饮食结构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升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教育|网整理。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g降低到4.7~5.8 g,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mmHg.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肥肉、肉皮等,并少吃油炸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

    2.4  大便通畅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

    2.5  科学饮水对高血压预防有积极作用

    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篇2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74

Observation of nursing measure and effect for primary hypertension LI Lu. Liaoning Shenyang City Red Cross Society Hospital, Shenyang 110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nursing measure and effect for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s study subjects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patients ha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s (142.07±8.05) mm Hg (1 mm Hg=0.133 kPa),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s (94.12±4.09) mm Hg, which were all much lower than (159.01±6.08) and (102.11±5.26) mm Hg

before nursing,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rimary hyperten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原发性高血压致病因素复杂, 如不及时给予治疗会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脏疾病等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1-5]。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 但因其易反复、病程延长等特点, 使得较多的患者都失去了治疗的信心[6-8]。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9]。护理干预通过全方位的观察患者及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在控制血压、心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0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20例;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8.25±2.66)岁;病程6~10年, 平均病程(7.98±0.79)年;高血悍旨叮1级10例, 2级15例, 3级15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分发健康手册, 详细为其讲解疾病的致病因素, 安排其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为患者详细介绍病房内的情况, 为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告知患者不要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刺激性大的食物, 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高营养的食物, 食盐每天的摄入量最好≤6 g, 禁止患者有吸烟酗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每天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不要过于劳累。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还要告知患者若身体有不适感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1. 2. 2 心理护理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本身的心理状况成正比, 所以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护理非常有必要。在患者入院时, 医护人员就应主动与其交谈, 为其答疑解惑, 因高血压的病程延长, 较多的患者已失去了治疗信心, 所以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 为其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活蓝图。可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下棋、看报、看电视、收听广播等,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能让患者做到身心的放松。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一切需求, 在患者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 护理人员要给予其安慰和开导。

1. 2. 3 运动护理 告知患者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种类可选择快走、慢跑、体操、羽毛球等。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不需要每天都进行运动, 但最好1周能进行3~5次的运动。告知患者在平常生活中, 不要长时间的静坐或卧床, 需要30 min舒展1次自己的身体。患者饭后可进行散步, 有助于消化吸收还能舒展身心。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 主要测量躯体反应、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健康, 每项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0, 11], 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填写。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比较 护理后, 患者血压、心率较护理前均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 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 对于能够彻底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尚未研究出来, 因此, 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减轻患者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在对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中发现, 给予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对高血压患者的器官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13-17]。国外已全面实行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 但国内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仍然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应的自我护理知识, 所以全面开展护理干预有着较大的困难[18]。但可以肯定的是,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的血压、心率能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2.07±8.05)mm Hg、舒张压(94.12±4.09)mm Hg,

较护理前的(159.01±6.08)、(102.11±5.26)mm Hg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能有效控制血压、心率, 并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钦娟.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0):1122-1123.

[2] 徐立丰.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8):228.

[3] 王常金.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89):72-73.

[4] 翟东利, 钟久昌.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 2014, 9(2):153-155.

[5] 李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17):80-81.

[6] 文杏珠, 杜美芳, 江丽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研探.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30): 4662-4663.

[7] 杨中良, 张彩萍, 王乃玲, 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 中国老年学, 2014, 14(20):691-693.

[8] 张添甜, 孙光, 张潇怡, 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4):308-312.

[9] 赵露露, 刘晓英, 邹素红, 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宜春学院学报, 2016, 38(9):65-66.

[10] 申晓芬, 李黎, 杨爽, 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4(4):29-31.

[11] 杨丽. 综合措施护理原发性高血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6): 129-130.

[12] 居艳红.优质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指标及其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医学信息, 2015, 28(6):145.

[13] 董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19):4549-4550.

[14] 林利华. 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体会.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348.

[15] 赵宝玲.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 2012(30):59-60.

[16] 贾丽涛, 侯燕峰.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5, 28(32):170.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干预;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80-04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可合并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高血压的患病率高,我国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在不断发展,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高血压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人群普遍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率低,治疗率、控制率低,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沉重的负担[1]。健康教育中的知-信-行理论强调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2]。自我效能理论是人们对进行某一特定的行为有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而其中效能期望是个体对自我实施这一行为能力的判断[3]。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影响患者控制血压和改善健康的行为。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40~75岁;②无沟通障碍,生活自理,能接受护理干预;③住院时间8~15 d;④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及心、肝、肺、肾、脑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结合问题-目标和课程教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1干预方式 ①集体指导。集合入选的研究对象及其陪护人员进行机体指导,主要讲解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防治方法、饮食指导、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②个别辅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观察患者血压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让患者自己列举高血压饮食的具体食物。③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发放关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并嘱咐患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护理人员提问。

1.2.2干预内容 ①高血压相关知识:概念、诊断标准、常见症状、并发症、自我防护方法、急救及简便的专科检查。②药物治疗:常见降压药的作用机制,定时定量、长期服用减压药的必要性,常见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③饮食指导:告知患者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控制饮食的意义。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的危害,介绍低钠、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钾、镁、钙等微量元素。④生活起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⑤自我保健与护理:自我检测血压的方法以及重要性、注意事项,规律锻炼身体,有序、有度地有氧运动,定时复诊。

1.3质量控制

固定调查人员,选择在心血管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进行调查,并统一培训,调查时对不合格的调查问卷重新进行调查。对于阅读困难、不能书写的患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根据患者的意愿,在阅读时注意不给任何暗示性的语言及语气。随访时随访对象为患者本人或者详细了解患者情况的共同生活照顾者。录入资料时两人核对,随机抽取20%的资料进行核对。

1.4评价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2个月由指定的调查人员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评价表[4]对患者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确诊时间、费用支出情况等。效用评价内容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为、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等,共11个条目。日常生活中包括坚持运动、合理饮食结构、控制饮食量三个题目,健康行为包括戒烟、戒酒两个题目,药物治疗包括按剂量服药、按时服药、坚持服药3个题目,遵医行为包括监测血压、情绪控制、定时复诊3个题目。每个题目给分: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1分为基本没有信心,2分为不确定,3分为基本有信心,4分为完全有信心。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效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结果

2.1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差异

见表2、3。干预后所有患者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按不同社会学特征分层,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社会学特征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见表4。按不同社会学特征分层,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得分改善情况,分析护理干预社会学特征对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改善情况没有差异,文化程度低、病程短、农民、居住于城镇、自费的患者改善情况更好(P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可导致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饮咖啡、吸烟等。通过对可变因素的干预可达到预防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效果。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即“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不可治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患者承担自我管理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患者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并对自己树立信心。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管理、运动以及诸如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AIDS)等看起来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等领域。它同时也是目前横扫心理健康领域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的主要特征。“自我效能”与自尊不同,它是对特定能力的一种判断,而非自我价值的一般性感受。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李文文等[5]研究认为自我效能能够影响起搏器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冯晨秋等[6]研究显示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在抑郁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对疼痛调适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和躯体功能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较大。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7-10]。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本研究是在调查基线的基础上,针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情况进行的护理干预。干预的内容涉及到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在方式上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操作指导,既有育,又有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根据患者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的指导更为灵活,并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慢性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自我信心。李淑霞等[11]研究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具有相关性,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增强患者自觉控制血压的信念与行为,改变患者健康由命运控制的思想,以提高自我效能。吴杰清[12]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舒芬华等[13]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达到配合临床有效治疗,增强LN儿童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意识,减少复发,提高生活(存)质量。

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均有显著改善,各个条目也有显著改善,说明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等护理干预,患者自我效能能够显著提高。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不同社会学特征,护理干预的效果并不相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效果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文化程度与干预效果相关,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干预的效果反而越高,这可能是在干预之前,文化低的患者自我效能较差,经过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充足的了解,对诊断、治疗、饮食调整、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都有了充足的了解,又认识到合理饮食、规律锻炼、遵医嘱治疗等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因此在干预后能够提高的幅度更高[14,15]。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本身自我效能就相对较好,因此干预后的提高幅度相对有限。自费的患者干预效果更好,一方面自费的患者与文化程度低有一定的重叠,一方面自费的患者更希望通过饮食调节、改善生活方式等良好控制血压,减少再次入院的几率,因此在干预后自我效能提高更高。农民的干预效果更好,可能是一方面农民与文化程度低、自费的患者有重叠,一方面农民患者在干预前自我效能较低,干预后能够提高的潜力更大。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较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因所有患者均享有健康教育的权力,因此本文没有设定对照,而是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了对比,不足之处是只对研究这段时间内患者自我效能进行了评价,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以及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费萍.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97-98.

[2] 徐红,万莹,周涛,等.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5-7.

[3] 王红丽,龚敏,文欣轩.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35岁以下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185-187.

[4] 穆荣红,李荣,张会敏.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48-650.

[5] 李文文,郜玉珍,韩娜,等. 自我效能理论对起搏器术后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98-99.

[6] 冯晨秋,高晖,王贞慧,等. 自我效能感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疼痛调适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14-17.

[7] 夏文,王斌,赵岚,等. 不同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的影响[J]. 体育学刊,2013,20(2):76-81.

[8] 姜鸿. 知信行干预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5):385-386.

[9] 高结碧,林曼舒,杨银深,等. “知信行”健康教育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604-606.

[10] 刘佳微,杜蔚云,吴双,等. 甘肃省5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增补叶酸知信行调查分析[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2):91-94.

[11] 李淑霞,汤嘉敏.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12] 吴杰清. 护理干预对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5-136.

[13] 舒芬华,石绍南,欧阳文姝,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9-41.

[14] 钟守英. 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篇4

1整体康复护理

1.1注意合理用药谨遵医嘱用药,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病或多种症状,盲目给患者增加药物,对患者的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起其他问题。

1.2防止出血再发在恢复期预防脑出血再发很有意义。因为脑出血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为防止再发,应使血压保持在18.0/11.5 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以免使血压骤升骤降而危及生命。饮食不宜过量,定期检查有无心、肺等并发症。

1.3保证营养和摄入量适当因脑出血病人常伴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1]。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1.4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在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诱发出血性脑卒中。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适当吃芹菜、胡萝卜、水果等。必要时可用药物,如番泻叶泡开水、果导等。

1.5心理护理急性期病人及家属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地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1.6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已不能单纯地送药、打针、执行医嘱,而必须同时向患者、家属及社会人员提供卫生咨询和健康指导,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护理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目前已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是脑血管病的风险因素,要想去除这些因素,就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让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以及超平均体重、长期精神紧张、缺乏合理的体育锻炼等),帮助患者找出致病的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好健康查体,督促患者合理用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日常护理技能,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症状处理,从而能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肢体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期,肢体康复训练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2.1被动锻炼 ①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使肢体处于功能位。②患者上肢被动做内旋、外展活动,同时按摩肌肉,每次20 min左右,每天4~5次,活动完毕后使关节处于功能位。③下肢被动地抬高、屈膝、活动踝关节,同时按摩肌肉方法同上肢。④指导患者自己使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学习抓、捏、握等动作。

2.2主动锻炼在被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主动锻炼。先由家属协助扶床边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忌过于急躁,放平心态,配合日常基本生活活动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3语言康复训练

3.1采用渐进教学法从发音器官训练开始到发单音节、单字、单词,以及人、物品名称,反复读、认以巩固效果。

3.2利用各种刺激法,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根据不同失语的类型及程度,给予针对性指导,嘱家属耐心协助,不宜过急,并给予适时的鼓励。

脑出血常好发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曾有过脑出血病史的患者应定时监测血压。第一次发病后,应使患者、家属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护患能及时沟通,医护人员能通过健康教育矫正患者的某些偏离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经随访了解到来我院疗养的脑出血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有效地降低了脑出血的再次发生,并有效促进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在35~88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男性为30例,女性20例,男女比率为3:2。全部患者的舒张压(≥12kPa)和收缩压(≥18.7kPa)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另外,经生化、眼底检查、肌电图、心电图及 X线等,排除了其它疾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2健康教育的含义

    2.1 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1)把糖尿病的病情、病因、护理知识和病情观察等内容按篇章编写成方便阅读的手册,对于重要的或者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给予相应的解释和指导。(2)对于阅读上有困难或者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患者,则要使用口头讲解的方法,并交代家属协助监督[2]。

    2.2饮食指导: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劳动强度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计算患者每日从饮食中需要的热量时要考虑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身高,依据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准确科学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应尽量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饮食上定时定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少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对于体重已经超标者,应尽量使体重减轻,减少总热量的摄入[3]。除以上的各点需要牢记外,还应做到饮食上要有所忌口,“忌过甜、过咸、过油腻、过饱、辛辣、烟酒”。同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安排餐次、少食多餐,规律饮食。

    2.3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饮食后适宜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促进组织和肌肉与糖进行有效的作用,增加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运动时间以每日30分钟~60分钟为宜,分1次~2次进行,初始运动量宜偏小,时间不宜长,逐步增加,直到达到适于个体的运动量。运动千万不可以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或血糖高于13mmol/L时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在药物作用巅峰期剧烈运动。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注射部位剧烈运动。

    此外,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 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急性感染以及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运动中如出现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中止,如低血糖发生可进食一些食物或含糖饮料,必要时及时就医。

    2.4心理护理指导: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 ,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般患者住院时间都比较长,与医护人员朝夕相处,做好心理护理就更为重要了。

    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例如: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病。

    2.5 患者的日常自我监测:由于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就会伴随血液的粘稠度偏高,就会相应地出现血管壁脆弱的情况,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则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使得血管出现进一步的收缩变窄现象,发生出血或者阻塞的概率就会更高,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恶性循环。因此,让患者熟悉血糖、血压的控制标准,牢牢掌握尿糖、血糖、血压的监测要领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医护人员也要及时叮嘱患者按时用药,长期坚持。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终身性的特点,不能因为症状有所缓解而私自停药。

    患者在进行自身的一系列指标的监测时容易因缺乏规范的指导和严格的环境条件和设备而出现一些误区,所以,患者在日常自我监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a.学会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出现问题时应尽早咨询负责医生;b.尿糖和血糖因坚持至少每天监测一次,血压可每个月测量一次,并及时记录和观察数据;c.有几个比较理想的测量血糖时段:空腹时、用餐前、用餐后以及凌晨两到三点;d.在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对尿糖和血糖的测量数量: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者、更换药物时和病情出现不稳定等。e.患者除了需要测量血糖外,还需要对腰围、体重和血压进行严密的监测,配合自身对于相关数据指标在正常情况下的了解。

    并非说患者熟练掌握了以上自我监测的流程就可以完全脱离医院的检查,笔者在这里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在稳定的自我监测的基础下仍然要去医院进行每一季度的常规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以及血脂等,做到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科学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3 结果

    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基本上有详细的了解,其中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比率为90%,基本了解率为7%,理解率为3%。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 讨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病情起到一个很好的良性的促进作用,患者如果要想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就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5]。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除了规律的起居和睡眠习惯外,保证平稳、宽容的心态,不让情绪牵着自己走,也是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当人的心态稳定时,与血糖调节密切相关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使参与血糖调节的内分泌激素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这样血糖易被控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反之则可因精神、神经及内分泌因素的紊乱而致血糖显着波动。特别是当人生气、发怒、焦虑和烦躁时,交感神经系统占据绝对优势,刺激升高血糖的肾上腺素、胰岛素分泌,结果就使血糖直线上升,即使常规用降糖药也无法使其降至正常,由此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积极的心理调节,将其切实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法宝”之一。日常生活要更加豁达宽容和大度些,不为一得一失而情绪激动,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力求忌怒、戒愤,避忧,使自己拥有平稳心态和健康情绪,以更好控制血糖,稳定病情。

    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多种多样,然而患者缺乏对药物的正确认识,不能合理、科学地应用,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也造成了药物的浪费。

    关于用药方面,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知道:患者在服降糖药时,要与吃饭“结伴而行”,胰岛素宜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否则也会有低血糖危险。糖尿病降糖治疗的原则在于将血糖调节到适当的范围,以保持血糖的稳定。由于延时进食、进食量减少等发生低血糖而昏倒的情况在门诊时有发生[6]。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才能避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方法不当也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篇6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饮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72-02

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指动脉粥样硬化(俗称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脏病等。具有“四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一多”即并发症多的特点。众所周知,心血管病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疾病,全球都在为战胜和攻克心血管病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抗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我国的流行病并成为当今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导致靶器官损害,引发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故预防与合理处理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预防与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1 调节患者心理平衡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忧虑心理:患者每天愁眉不展、寡言少语,有时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多愁善感,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身体呈现虚弱无力的状态;②绝望心理:由于病情加重,医疗中的特殊检查,特殊护理及周围环境的刺激。患者心理承受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恐惧惊慌,日常行为难以自理,依附性大,陷入困境,难以解脱,有的甚至做出后事安排;③猜疑心理:患者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常把病情看得比较重,超出医护人员交代的范围。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身。生套病症。并进行无故的病情联想,导致身体怠倦、神志恍惚、身心疲惫;④拮抗心理: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违背医嘱,尤其在病情好转后,自动放弃治疗;⑤应激心理:一方面,由于心理失衡导致行为消极,从而引发身心防御功能低下,最终使疾病加重;另一方面,应激心理可以改变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引起平衡失调导致病情发展。现在研究已认识到紧张的信息刺激先使下丘脑兴奋,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其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因此在预防与处理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气氛,从患者的心理需要出发。首先,要有良好的舒适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间设置要和谐、轻松,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其次,在诊治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分析研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对患者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压力,要耐心疏导。

2 合理饮食

一组对11个欧洲国家,70~90岁的老年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研究表明,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可使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降低50%。在食物中增加软纤维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以上,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影响。一般来讲,心血管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以:①多食含钾、钙的食物。在过去几十年间,含糖饮料和食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可从根本上减少人们的总能量摄入,并促进营养平衡。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减少食盐摄入量可降低正常人的高血压发生危险并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趋于平稳,还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CVD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由于食盐摄入量和血压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因此很难界定食盐摄入量的上限,而下限可低至1.5g/d;②少食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一些海鱼。鱼油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每周进食约0.23kg富含鱼油的鱼可使成年人猝死和因冠脉疾病导致的死亡危险降低。但有些鱼会被甲基汞等物质污染,在烹制鱼之前将鱼皮和鱼表面的脂肪去除可降低部分污染物的含量;③多食果蔬、粗制谷类。多数果蔬营养丰富、热量少且富含纤维,因此,多食果蔬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及主要营养素和不会使总热量摄人增加的纤维素,可降低多种CVD,特别是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颜色较深的果蔬,如菠菜、桃和草莓等最值得推荐,因为这样的果蔬富含微量元素。要注意,果汁的纤维素含量远不及完整的水果。多食粗制谷类等高纤维食物可降低CVD患病危险。饮食中的纤维素可促使人们出现饱腹感,并使胃排空延迟,因此可减少摄人的总热量。可溶性纤维有利于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产生。因此,人们应确保在日常进食的碳水化合物中有一半为粗制谷类食物。

3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主要是做好四件事:①不吸烟,吸烟有百害无一利,直接吸烟和吸二手烟均会增加CVD、肿瘤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危险,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任何烟草制品,并避免吸入二手烟;②严防病从口入;③坚持体育锻炼。规律的体育锻炼可维持机体和心血管系统管腔顺应性,并可改善CVD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和血糖),降低发生其他慢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抑郁和乳腺及结肠癌)的发生危险,还可使CVD患者的疾病相关症状有所减轻;④适度饮酒,适量饮酒(葡萄酒或其它一些酒精性饮料)可降低部分人的CVD危险,但不建议人们仅为预防CVD而饮酒。酒精可能会导致成瘾,大量饮酒还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因此,饮酒要有节制。另外在外就餐时,往往会食用高盐、高糖、高脂、低纤维、低营养饮食,因此,经常在外就餐会危害健康。

4 控制体重

肥胖的人群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他们常常有代谢性疾病,使得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在美国,40%以上老年人有代谢综合征。由于体重超重的老年人常常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对胰岛素耐药的血糖增高,尤其是腹部肥胖者更为明显,因此,降低体重可起到减少各方面危险性的作用。

5 合理用药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选择药物和剂量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同时要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不得随意停药或大幅度增减剂量,以免出现“血压反跳”现象。另外服用降压药可能发生性低血压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出现时要立即平卧,呈头低足高位,并可摇动脚趾以减少血液在下肢淤积。在治疗糖尿病,糖尿病与对胰岛素产生抗药性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特别是腹部肥胖的患者。运动可改善对胰岛素的抗药性,且能更有效地减少体内脂肪。冠心病患者都应检查血糖含量以明确有否糖尿病,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老年患者也可采取减轻体重的方法,通过改进饮食,增加运动及进行药物治疗,达到与其它年龄组的患者一样的良好效果。

6 采用适当的护理方法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与护理中,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发挥护理团队精神,各级护理机构要密切合作,加强联系沟通。比如社区护理组更熟悉区域内重点防治对象的情况,观察会更细致,宣传会更周到;片区医院护理部则更专业,检查防范更深入,应急经验更丰富还有更强的技术力量。

对新入院的患者应首先进行问卷调查,要建立健康卡并认真记录。最后,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特点,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患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往往效果非常好,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防止患者理解认识上的偏差。

总之,随着心血管疾病防治观念的更新,医生的职责不再是仅仅进行诊断和治疗,还包括对尚无症状的高危者进行检出、评价和处理,即实现对高危个体的一级预防。此外,加强防病宣传教育,提高危险人群认知率,做好预防措施,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Hohnloser SH,Kuck KH,Dorian P,et a1.Prophylactic use of an implantable cardjoverter drfibrIllat0r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ew Eng J Med,2004,351:2481~2488.

[2] Bardy GH,Lee KL,Mark DB,et a1.Amiodarone or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New Eng J Med,2005,352:225~237.

[3] 叶葶葶.预防医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5.

[4] 王琴.心血管病防治的一些新观点[J].中国校医,2004,18(5):479.

[5] 许从峰,牛玉宏,罗玉坤,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2003,11(6):537.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患者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53.5~74.3岁。患者通过颅脑CT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选取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有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35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排除患者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以及偏瘫的位置对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以及治疗的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通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与导尿管通畅,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功能训练、相关刺激、被运动、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教育以及按摩等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发生脑卒中会出现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症状,功能训练即是对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卧为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相关刺激是对患者实施一些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神经电刺激、肌肉电刺激等,促进患者的刺激反应。被运动是患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的活动四肢,并完成简单的四肢运动,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活动。心理康复护理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与恐惧不安的情绪,并且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康复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将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与意义都耐心的向患者阐述,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按摩是直接的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促进关节与肌肉的活动,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改善供血,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Fugl-Meyer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 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的评定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为0度,结果为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且小于91%,病残为1~3度,结果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且小于46%,结果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患者的评分均为12.32.8,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42.513.6,对照组的评分35.712.0,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护理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5.810.3,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为87.910.4,对照组的评分为72.012.1,实验组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恢复得更好,效果更为明显。将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篇8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措施;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58-02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而长期的病程中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所以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现对我科2003~2007 年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16例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47~70岁。发生并发症者63例,其中高血压37 例,糖尿病足4例,酮症酸中毒1例,肾脏病变15例,皮肤感染8例。最长病程29年,最短1年;最长住院时间28 d,最短21 d,平均24 d。另取2003年以前未实施综合护理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116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病程、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及治疗措施,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等,与对照组在住院日数、并发症减轻、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知识宣教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全面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单靠使用药物是不够的,因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日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但像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控制。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和治疗要求、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使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以主动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实施。

2.1.2 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漫长,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病情时常有反复,尤其是后期的多器官、多系统的并发症,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和失望心理,又由于内分泌紊乱使患者易烦躁,产生失去生活信心的念头。

首先,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及其诱因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患者增加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并耐心地倾听、巧妙地启发、正确地疏导,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思想乐观,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配合。

2.1.3 饮食治疗的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1]。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是:维持标准体重, 避免肥胖和消瘦;摄取营养平衡的饮食, 即: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等营养素以适当的比例搭配,不过食、不偏食,在治疗过程中按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病情控制较差者应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2.1.4 运动锻炼指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长期适量的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散步及家务劳动等。不能间断,要持之以恒。注意: 血糖> 16.8 mmol/L 、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Cr>176 m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及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禁忌运动疗法[2]。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运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的卡片以备应急之需。

2.2 药物应用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医嘱,三查七对,还要了解用药的目的,熟悉药物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2.1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教育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患者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等的变化,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院后的维持治疗,要让患者知道药物服用时间(餐前或餐后多久);哪些药可能发生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如何注意等。把药物服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醒目地写在标签空白处,以做提示。

2.2.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使他们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应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注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硬化,影响药物吸收;注射后30 min 内适当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急性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尤其要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气味及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呼吸深而大且有酮味,应疑为酮症酸中毒的表现;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监测血糖、尿糖及电解质的动态变化,治疗开始后每1~2小时测1 次血糖,每4~6小时测尿糖1 次,为应用胰岛素提供依据,待病情好转后减少测定次数。

2.3.2 慢性并发症的护理发生糖尿病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或衰竭。因此,应定期复查相关系统,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缓、减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保健,指导患者经常检查足部情况,选择适宜的鞋袜,应选脚趾能完全伸直的鞋子,选择不刺激皮肤、松软、宽松的棉袜。养成每晚用温水洗脚的习惯,水温37~38 ℃,浸泡时间5~10 min。修剪趾甲时要细心,不宜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3 结果

116例患者全部长期存活,随访6个月,并发症明显减轻,效果满意。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锻炼以及药物的合理选择、应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该病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的治疗控制,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病情轻重和其他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9.

[2]王宁玫.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J].淮海医药,2006, 24 (2):150-151.

篇9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5 000万,每年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1〕。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人体多器官尤其以眼、肾、神经以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导致功能不全或衰竭〔2〕。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进行身心等综合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本文就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得到良好改善,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提供临床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5例,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61~88〔平均(70.8±12.5)〕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约占2/3。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年龄为61~88〔平均(69.9±13.1)〕岁;病程为2~13〔平均(7.8±4.2)〕年,体重超重者20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52例,伴高血压者33例,患者空腹血糖(15.51±2.14)mmol/L;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为62~86〔平均(69.2±12.3)〕岁;病程为1~14〔平均(7.9±4.8)〕年,体重超重者14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27例,伴高血压者30例,患者空腹血糖(15.07±2.53)mmol/L;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空腹血糖、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评估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判定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微血管病变,根据患者的心电图、下肢动脉多普勒等判定有无大血管并发症等,收集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合理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是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地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进行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服药、运动、饮食、心理干预、并发症防治、自我管理等指导,同时对患者定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电话咨询服务,2个月复诊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2年后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②饮食健康教育:糖尿病不论有无并发症、用药物情况及血糖水平如何,都要首先落实并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内容包括常用食物的大致热量,慎食或禁食的食物,口服降糖药中饮食的注意事项。③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重要作用,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④指导血糖等指标的自我监测:包括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以及血糖测量的准确时间、方法并记录。指导患者血脂、血压的测量方法、时间、正常范围。⑤良好的遵医行为:包括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特别是严格服药方法、剂量、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方法。应熟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和正确注射胰岛素技术、注射部位及方法。⑥心理健康指导: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会有悲哀、烦躁、抑郁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相关知识的指导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正确地认识、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自觉地配合治疗。

1.2.2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全程规范实施本组强化护理措施干预。内容包括:①饮食干预:饮食治疗的重点是为病人决定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理想比例以及详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既可满足身体正常所需,又可配合药物、运动等措施,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相关指标。包括:保持饮食均衡,每日饮食种类包括谷类、蔬菜、蛋白质,可适当增加粗纤维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规律和习惯、定时定量,不可饥饱无常;根据每日热量摄入的标准,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标准计算方法〔4〕。②运动干预:运动疗法的目的,是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及血液黏度,并且能够降血压,防止并发症。让患者掌握根据个人情况实施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运动的方式方法、合适运动量的把握,及运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③认知及自我管理干预:向患者讲解2型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对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健康指导,包括定期举办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课后咨询等方法,使患者和家属了解2型糖尿病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的重要性等,2型糖尿病与运动、情绪、饮食以及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其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及1~2次,并指导患者监测血糖、血压水平,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④并发症、伴发症防治干预:掌握低血糖发生的先兆症状(头昏眼花、心慌、汗出、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等),出现时应积极采取的正确措施;重视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弱,应掌握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方法措施及出现感染后的简单处理策略。熟悉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伴发症及日常保护措施,如四肢皮肤的护理保护:由于2型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常有周围神经的损害,患者双足常常感觉迟钝或感觉能力下降,平时对于双足的泡洗水温一定不可过高,以免出现烫伤继发感染或坏疽。

1.2.3 效果观察

患者均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6个月,复查空腹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情况。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血压控制标准,按照1999年WHO制定的理想血压控制值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进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干预6个月后及2年后并发症情况、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见表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干预6个月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明显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P<0.0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大血管和微血管改变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表2 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应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患者除了遵循医嘱合理服药外,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限酒戒烟,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进行系统性科学健康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掌握2型糖尿病诊治和保健知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正确合理用药及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通过强化饮食、运动、认知、并发症、伴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使他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出现的目标。糖尿病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与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等临床指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密切〔5〕。

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丰富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以此显著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

2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4.

3 肖晓燕,兰佳庆,侯绍蔚,等.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402.

篇10

小心,心肌梗塞未必胸痛

前几天,我陪68岁的父亲去医院作了一次心电图检查,得出的结果是“陈旧性心肌梗塞”。可令我们疑惑的是,父亲从来没有胸痛过,怎么会发生心肌梗塞?

辽宁 季军

是的,有不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并无胸痛,医学上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这种现象多见于以下三类人:

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由于神经末梢痛觉迟钝,至少有一半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时无胸痛。

高龄老人高龄老人由于对痛的感觉不敏感,而且冠状动脉闭塞可能是逐渐发生的,出现心肌梗塞时疼痛也不典型。所以,大部分高龄患者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

症状较轻者如果患急性心肌梗塞时梗塞的范围比较小,出现的症状也比较轻,而且经常服用治疗冠心病的扩血管药,患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心肌梗塞的急性期。

虽然无痛性心肌梗塞无典型的胸痛,但常有如下表现:1.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微弱。2.突然心悸、胸闷、脉搏微弱。3.突然上腹痛,呕吐,体虚、精神萎靡。4.突然出现气急,不能平睡,并咳出大量泡沫状的痰,痰液呈粉红色。因此,你必须再陪父亲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脂、心血管功能、肾功能等,还要检查有否合并糖尿病,以便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翟爱华(主治医师)

治宝宝肺炎别忘翻身拍背

我的儿子才满2岁,最近因患肺炎在市儿童医院住院,每天打针服药的同时,护士教我们一起给他定时翻身和拍背。请问,肺炎拍背有多大作用?具体该如何做?

湖南 聂清

肺炎是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多发病。而婴幼儿咳嗽反射差,容易出现因痰液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呼吸衰竭。因此,“翻身拍背”这种胸部物理疗法在肺炎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具体方法如下:

1.翻身一般在婴儿吃奶前和睡前进行,每天四次,每次10分钟左右,使肺内痰液松动,利于痰的排除。

2.婴儿睡眠以侧卧为好,这样可防止因平卧背部受压,造成肺底部血液循环不佳。

3.对痰液稠厚的婴儿,还可采用胸背部拍击或震动协助,每次约5分钟,一日数次。这有助于分泌物借重力流向大气管,便于吸出,但要注意胸部拍击部位不宜过低,以免腹内脏器受损。肺炎患儿如能正确进行翻身拍背,能减少住院时间,早日康复。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小衡(主任医师)

当心“高正常血压”傍上心血管病

我患有高血压病,经过快一年的治疗,目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连接两个多月,我每次复查血压都没有超过140/90毫米汞柱,是否可以停药,还有没有心血管病危险?

太原 许立维

高血压病经过有效治疗而使血压恢复正常后仍需坚持用药。因为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并不等于高血压已治愈,而是处在一种药物有效控制状态之下。若此时随意停药,就有可能在停药后不久血压再度反弹,反弹上去的血压控制难度会增大,因此,你绝不要随意停药。

所以说,即使你的血压值一度处在低于140/90毫米汞柱的正常范围内,此时若不继续用药物改善血管状态,仍有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此时的血压处在一种“高正常血压”状态,即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5~89毫米汞柱,或两者只要其中一项达到此水平。许多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均提示,处于“高正常血压”水平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依然增高,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人及长期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的高血压病人。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来讲,当连日检测血压都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时,并不意味高血压“治愈”,而是反映治疗有效并要将该治疗坚持下去,以促使血压长期处于理想状态,才能真正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

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 韩咏霞(副主任医师)

准妈妈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我的同事小杨在怀孕前身体状况挺好的,可怀孕5个多月时,却得了急性尿路感染。现在我已怀宝宝,小杨提醒我说怀孕后易发生尿路感染。请问,我该怎样预防呢?

浙江 蒋燕

妇女在怀孕期间确实易罹患尿路感染,特别是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其发病率高达10%左右。这危及着母体及胎儿的健康,重者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夭折。

预防怀孕期尿路感染应做到:1.保持精神愉快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动静适宜,膳食营养均衡。2.注意外卫生清洁、干爽,勤换内裤,大便后从前向后擦或者用水清洗。3.节制。在怀孕后的前3个月和最后3个月避免同房,怀孕中期也要减少,且前后要清洗外阴,后排尿;曾有尿路感染史的孕妇,整个孕期都应避免,防止再次感染。4.多饮水,每天保持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以利于细菌和炎性分泌物的排出。5.少吃糖和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清淡和清热利尿的果蔬食物如冬瓜、西瓜、绿豆汤、莲子等。6.睡眠时尽量采取侧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尿潴留。

如果你在怀孕期一旦出现腰酸腰痛、发冷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等疑似感染症状时,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切不可擅自用药。

四川省金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连孝华(主治医师)

母乳会“传染”过敏症吗?

我宝宝四个月了。前几天我吃了海鲜,几天后宝宝面颊、额头、身上就出现不少红斑。医生说是过敏性湿疹,是通过哺乳传给宝宝的。我真弄不明,乳汁怎会“传染”给婴儿并导致其过敏呢?

南宁 程睛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一般与变态反应有关。鱼虾等海鲜是高蛋白食物,属于异种蛋白,分子量大,不容易被人体彻底消化,这就成为诱发湿疹的外因隐患。你在大量进食海鲜后,乳汁中或多或少也含有一定量的大分子物质,仍可通过哺乳进入宝宝胃肠道。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内外夹攻之下,宝宝就很容易出现湿疹了。

因此,你一旦发现宝宝出现皮肤红疹,不停用手去抓挠身体,并表现烦躁、哭闹不止等疑似过敏症状时,要高度注意饮食。你应减少甚至立即停止食用鱼虾、牛羊肉或辛辣食物,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护理方面应注意: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宝宝皮肤,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2.给宝宝穿着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3.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宝宝湿疹痒感加重。4.湿疹表面如有脂肪性物质渗出结痂,不能用碱性肥皂水洗,可经常涂一些植物油,等痂皮软化后用刷子轻轻地梳理掉。

广西医科大学

吕斌(主任医师)

骨质增生患者也应补钙

我今年52岁,患有骨质增生。同事告诉我说骨质增生也要补钙,我很奇怪,不是骨质疏松才要补钙吗?如果真的要补钙,该怎么补呢?

北京 谢建国

很多人认为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内的钙太多了,所以不需要补钙,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临床上骨质增生往往与骨质疏松同时存在。这是因为人的年龄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就会减少5%~10%。而为了维持血钙的恒定,骨中的钙质就会被“动员”出来,引起骨钙丢失,导致骨质疏松;而钙质又会在身体负重较大或运动过多的关节的骨边缘等处沉积,引起骨质增生。

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能降低血清钙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最终达到既能防治骨质增生,又能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饮食补钙在日常膳食中,富含钙的食品有豆制品、乳类、虾皮、海带以及绿色蔬菜等。但在选用蔬菜时要采取开水烫等措施除去妨碍钙吸收利用的草酸等因素。建议你每日应摄入钙1000毫克,如果绝经后的女性每日应摄入1200~1400毫克钙,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