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的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防火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森林防火资源功能,是指森林防火所具有的保护和改变生态环境的能力,它表现为森林防火资源所能提供的环境功能的物理量,例如降低的蔓延速度、保持含水量、减少流动火源能力、整体机动性等。森林防火的功能是区域环境的客观属性,是一种使用价值,它不依人类社会是否对其实际利用而客观存在。例如某一森林防火环境的河流量表示该林地所具有的提供阻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取决于人类社会是否对其进行活动。同样,该森林防火环境所具有的环境功能,也只表示他所具有的各种保护环境的能力,而与人类社会是否对其进行生态利用无关。虽然,同一森林防火资源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也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的载体都是森林防火资源本身。由于功能是资源的客观属性,而资源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因此,对森林防火资源功能的价值计量应该在防火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计算防护一定面积、一定质量的森林防火资源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社会平均营林成本。一定面积的森林防火资源即使提供了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由于其价值载体是同一的,因而其价值量也只能计算一次,否则就是重复计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森林防火资源的功能价值和上述按防火价值论核算的森林防火资源价值是相同的概念。
2森林防火的效益价值
森林防火的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功能被人类社会实际利用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其价值产生于森林利用部门,其价值计量属于效用价值论的范畴,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按边际效用价值论核算的森林防火资源价值。效用不同于使用价值,它属于主观的范畴。只有当使用价值被人类实际利用,并使其获得一定程度的欲望满足时才产生了效用。一定数量的物品,其效用程度越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越强,其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森林防火的效益价值,包括以木材为主的物质产品效益价值和环境效益价值。木材等物质产品的效益价值,表现为其各自的按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市场价格。环境效益价值,表现为森林资源的环境功能被社会实际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例如森林资源作为农田防护林,其降低风速、调节温度与湿度等防护功能被农业部门实际利用所增加的农作物产量;森林资源的净化空气、释放氧气、森林景观等游憩功能所创造的森林公园的门票收入等。一定面积的森林资源是否具有效益,具有多少效益,不仅取决于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功能的大小,更取决于社会对它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例如一块森林资源可能具有森林游憩的功能,但如果没有开展森林旅游,其功能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则它不会产生森林游憩的环境效益。同样道理,一片防护林或水源涵养林虽然其蓄积量也具有生产木材的能力,但为了生态利用的目的,除了少量的间伐材以外,基本不产生木材效益。有些森林防火效益价值,具有市场价格的表现形式。例如木材等有形的林产品和收门票的森林公园。这类林产品在使用上可以做到排他,因而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但是,大多数森林环境资源由于在使用上难以做到排他,因而很难进入市场,其效益价值也就不具有市场价格的表现形式。在这一类环境资源中,有些效益价值可以附加在其他产品的价值中间接计量。
3功能价值和效益价值的关系
目前常见的森林环境效益价值计量中,常以功能计量替代效益价值计量,或者将二者混合使用。常见的计量思路是,首先计算森林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功能的物理量,然后再计算假定它们都能被人类充分利用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这种计量模式,无疑夸大了森林环境效益的价值量。因为没有被人类实际利用的森林环境功能,是不能产生效益价值的。其次,功能价值能否转化为效益价值,还取决于产品的供求关系,森林资源功能能否转化为益,还要看社会对森林资源功能的需求程度。如果某项功能社会需求量很大,其功能就会全部转化为效益;若社会需求不足,或根本没有这种需求,则该功能转化为效益的价值量很小,甚至根本没有效益。例如,森林具有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道及水库泥沙淤积的环境功能。但在平原林区,周围没有河道及水库,森林资源的这种功能就不可能转化为效益。再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森林的集水功能超过了社会对水的需求,该功能也就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效益。
篇2
关键词 森林火灾;多发原因;对策;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S76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25-02
森林火灾是危害性很大的自然危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破坏性和周期性,它的发生发展与森林植被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森林防火既是林业建设事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近几年,随着封山育林、绿化造林步伐的加快,林下植被生长茂密、底被物连年积累,林内可燃物大幅度增多。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和森林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山区劳动力构成状况发生的新变化,进入林区的人员活动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森林防火任务越多越繁重。永嘉县森林火灾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为此,结合永嘉县实际,分析其原因,提出防止对策。
1 永嘉县森林火灾多发原因
1.1 可燃物增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能源从植被物燃料改为燃气能源,从而对山林植被物索取明显减少;改革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移,对山林植被物索取的压力减少,使林下植被物积累增多,为森林火灾提供常年的丰富可燃物。
1.2 植被物的种类和性质为森林火灾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永嘉县森林植被资源特点,森林林分大部分为马尾松中幼林,自身青燃能力强。随着封山育林的深入,次生演替植被逐渐增加,尤其是芒箕之类正值生长适应期,底下干燥层连年积累增多,又是青燃能力很强的植被;加之,农村主要劳动力人口大量外移,使山地、旱地、抛荒山边田生长了大量的茅草等杂草,入冬后,这些杂草即是大量的可燃物,为火灾引向森林提供导火线。
1.3 干燥、高温的气候因子为森林火灾火上加油
近几年,全球气候异常,尤其是2003年、2004年上半年连续干旱,为森林火灾全年发生、多发、重发提供了气候条件。
1.4 人为活动
一是生产性火源。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短缺的劳动力为森林火灾带来了大量的火源。永嘉县农民农事生产一直有烧田坎草的习惯,为森林火灾带来了大量火源。二是非生产性火源。基地开发、迷信活动和旅游等均为森林火灾带来火源。烧香拜佛、上坟烧纸钱等,均增加了森林火灾火源,尤其清明节前后森林防火压力很重。三是人为故意的火源。
1.5 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不强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林业管理制度加强,农村经济中直接从林业经济中得到的收入份额越来越低,在森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未被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群众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仍然淡薄,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不强,防火扑火意识相对落后,存在着“山上树木不值钱,烧掉一点无所谓”的思想。
2 防止火灾的对策
针对永嘉县森林火灾多发势态和形成森林火灾的综合因子,从森林火灾三要素考虑,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高防火效能
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特别是在楠溪江流域及风景区内火灾多发地点以及瓯北、上塘等火灾多发区域,更要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通过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隔断易燃林分,减轻森林火灾危害,提高防火效能。
2.2 改进营林式,营造阔叶混交林,提供森林自身防火能力
建设好这项工程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一项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并具有长期的综合效益。它一方面可以提高防御效能,阻隔火灾蔓延,减少燃烧面积;另一方面具有多元效益,可提高山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增加森林的植被资源。
2.3 加强火源有序管理,疏堵结合消除火灾隐患
森林火灾除少数是雷击等自然火源引起外,绝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从近几年的火灾成因分析,人为野外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占90%以上,其中生产性野外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占60%以上。因此,加强野外火源的有序管理,是森林防火管理的重点所在。在防火期到来之前,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野外生产用火。
2.4 加强长效工作机制、应急机制和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建设,提高扑救控制能力
一是要加强应急体制建设,特别是乡镇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一定要认真加以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从值班人员接警―指挥长发令组织扑救―队伍集合进场―火灾扑灭―撤离,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细化规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保证整个扑救工作有序进行。二是要加强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乡镇的队伍建设。当地乡镇的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离火场近,熟悉地形,是实现打早、打小,控制火情的最好力量。其次要加强县级扑救队伍建设,几年来永嘉县先后建立了7支森林火灾扑救队伍,他们在永嘉县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区域分布不平衡,某些区域的森林火灾县级扑救队伍的调动控制还存在一定困难。
2.5 加快火灾案件的查处,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火。严肃查处森林火灾案件肇事者,对于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法制意识,促进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加大查处力度,严惩火灾肇事者。
2.6 增加森林防火经费的投入,确保森林防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投入的环节多,投资大,应增加森林防火经费投入,确保森林防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参考文献
[1] 翁明和.桐梓县森林火灾的特点和防火工作对策[J].森林防火,2009(1):15-18.
[2] 周千淞,陈宝玲,凌加安.雅长林区森林防火形势分析与对策[J].森林防火,2009(1):19-21.
[3] 岳金柱,冯仲科,姜伟,等.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影响因素与补救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7(4):23-25.
[4] 郑怀兵,张南群,方彦,等.云南省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7(4):19-22.
[5] 吴日恒.万载县林火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对策[J].森林防火,2008(2):18-19.
[6] 李东斌.砍都河森林火灾特点及补救对策[J].森林防火,2008(4):22-23.
篇3
关键词:闽南山区;油茶防火;营造技术;效益分析
1引言
闽南山区位于我国福建省,地括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福建省重要的林区之一,同时也是火灾多发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火险区。在长期的防火实践中,防火技术人员逐渐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以阻隔火势蔓延,以保证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有关油茶防火林带建设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对闽南山区森林防火具有重要意义。
2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2.1油茶防火机理
油茶属于山茶植物,是我国重要油料树种,但是由于油茶树脂含量很少,水分含量却很高,所以遇到高温或火源时其植物自身不易被点燃。在油茶植物被点燃时,其产生的热量非常低,并且由于自身水分的抑制,所以其燃烧的速度非常缓慢,不会产生火焰,是具有“防火功能”的防火植被,在山区营造油茶防火林带可以有效的防止森林出现火灾事故中火势的蔓延,对森林防火、防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油茶是经济型的油料树种,其种子的出油率很高,是天然的保健产品,油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很高,所以在闽南山区种植油茶不但可以阻隔、防治火势的蔓延,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所以近几年,我国大部分森林地区都开始采用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为林区带来安全保证的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
2.2油茶防火林带设置
油茶防火林带营造设计技术,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其设置标准也不十分完善,目前,我国有关油茶防火林带设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宽度设置,由于森林地区的地势普遍较高,为保证其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所以油茶防火林带的宽度通常在30m以上,闽南山区属于植被密集度很高的地区,所以其宽度设置应在35m以上;②在沿山脊线分水岭处设置林带连接点,并种植高度较低的油茶植被,以延缓火势蔓延速度;③在人员密集的工作产区和火灾事故频发的地区设置梯形油茶防火林带,体现油茶防火的多级保护;④在林区平坡和缓坡地区,油茶防火林带面积不宜过大;⑤油茶防火林带在空间上必须是封闭的,面积要在30hm2以上。
2.3油茶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
2.3.1整地
整地是营造油茶防火林带的重要手段,因为油茶的种植和生产特点较为特殊,所以在建造油茶防火林带时必须进行整地,将山区内坡度较高的地方,垦整至适合油茶生长坡度较缓的区域,同时还要将区域内其他植物一次性清除,这样可以切实有效的保证油茶的防火功能和油茶防火林带的防火功效。
2.3.2造林
因为油茶属于常绿阔叶树种,所以其生长的时期为春季,一般油茶播种会在冬季11月份。在油茶种植初期会很容易受到气温和水分的影响,所以为了防治晴天、多雨季节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油茶种植要遵循“三埋一提三踩”原则,同时还要将苗木踏实,在坡度较缓处和林带四周,种植高度较低的油茶树苗[2]。
2.3.3油茶防火林带管理
在闽南山区油茶种植之后,要保证油茶生长正常、实现防火功能,就必须对其区域内的油茶植被进行系统的管理。其具体管理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年相关部门都要对油茶树种、油茶植被进行抚育,对其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生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以保证幼林早日长成;②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内的油茶生长情况(油茶树势强弱、油茶树龄大小、油茶植被密度),进行合理施肥,如钾肥、磷肥,以提高油茶树种的抗病性;③定期对油茶防火林带的油茶植被进行修剪整形,去除病虫枝和枯死枝;④病虫灾害防治处理,主要侵害油茶的病虫灾害,以炭蛆病为主,在油茶树种植初期,要对区域内的植被喷洒波尔多液,如果油茶植被遭受病虫灾害严重,要对其喷洒托布津可湿性粉剂;⑤维护林区环境清洁,保持通风透光。
3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的经济效益分析
3.1生态效益
在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建成之后,其林区的防火功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作为一种自然防火屏障,油茶防火林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资源和森林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了林区防火成本的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除此之外,油茶防火林带还可以为森林管理部门和种植人员带来巨大的防火效益,油茶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很强的植被,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在林区中大力开展油茶林带建设,可以优化林区的空气环境,保持水土资源、调节林区生态环境,对闽南山区的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
3.2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油茶作为一种环保型油料树种,其油料产品的效益额和市场前景都非常大,同时由于油茶生长周期较短,所以每年产量数非常可观,本文主要研究闽南山区2009~2012年油茶防火林带的效益分析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知,随着油茶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闽南山区茶籽和出油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茶油单价也在逐年升高,综上所述,油茶防火林带为闽南山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并每年呈上升趋势。
3.3社会效益
目前,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面积正在不断加大,有效的提高了林区的资源利用率,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林业发展的潜力。油茶防火林带在促进闽南山区油茶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开辟了我国兴林富民的道路,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增长途径,有利于闽南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通过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发展,闽南山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飞快,其区域社会经济生产模式已趋于合理、高效,综上所述,油茶防火林带为闽南山区提供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其社会效益巨大。
4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的保护措施
4.1严格按照国家林业规划,实现林区生态环境补偿
2011年我国林业部分出台了《森林防火林业规划章程》,文献中指出,任何山区内的森林防火建设都不能越过规划章程的规定,要在保证森林防火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加大林区生态环境的补偿力度。所以闽南山区在进行油茶防火林带建设时,必须时刻以政府政策为主导方向,建设一些环保、德政工程。
4.2优化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配置
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油茶防火林带的优化使用至关重要。以往,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配置系统非常混乱,其资源环保水平、利用水平都很低,经过几年的技术创新和改革,闽南山区的油茶防火林带的资源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已初步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发展[4]。
4.3强化油茶防火林带建设工程的管理制度
油茶防火林带建设完成之后,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管理目标对其防火功效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工程管理目标,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每一个管理决策落实到实处,严格监察工程的资金管理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在有效发挥油茶防火林带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4.4加快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改革,改变油茶经营机制
鼓励闽南山区当地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将林区的油茶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项目分给当地居民,以为民众谋得最大福利和利益。引进先进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优化工程建设系统,将保护森林资源工作和民众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被动变为主动,将管理对象变为管理主体,有效推动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5结语
森林火灾是对公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的自然灾害,以往有关森林防火问题一直倍受重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森林火灾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森林火灾会对企业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一个公民而言,森林火灾不仅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还会影响其生活,所以有关森林火灾防护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国土安全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有效、可靠、安全的防火林带是我国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可知,先进的林业工程建设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5]。
参考文献:
[1] 孟萌.中国纪念性园林的差异及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J].中国园林,2010,12(14):110~117.
[2] 李玉琼,肖樟英,吴柳根.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和发展前瞻[J].中国林业,2010,23(14):130~138.
[3] 钟建飞,郭晓敏,刘苑秋.油茶平衡施肥经济效益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14(35):101~112.
篇4
关键词:乡镇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2702
1引言
云南省楚雄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最高山峰为西舍路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 m。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16.7 ℃,地形比较复杂,森林防火工作形势非常严峻。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然破坏等,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部署森林防火工作思路,同时做好森林防火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2乡镇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林业工作者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实现市场经济与自然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还能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基于楚雄市的实际情况,森林防火工作的积极开展,能够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让乡镇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争取自然效益与经济效益,将发展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生态建设的角度上来。总之,新时期乡镇森林防火工作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相关林业人员要高度重视森林防工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敢于接受挑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尽责,要善于从乡镇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突破口,从而提出改善的措施,提升乡镇森林防火工作的综合防控能力。
3乡镇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植被丰富,可燃物过多
实施10年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显著,楚雄市森林面积从2006年的329231.6 hm2上升到2016年的347207.1 hm2,增加了17975.5 hm2,增幅为5.5%;活立木蓄积从13511360 m3上升到20011860 m3,增加了6500500 m3,年增650050 m3,增幅为48.1%;年总净生长量从668170 m3上升到970270 m3,增加302100 m3,增幅为45.2%;消耗量从343252 m3下降到120192 m3,降幅为65%。近10年的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植被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便是枯叶落叶的沉积,腐殖层也会越来越厚,这些都是属于非常易燃的部分,也为乡镇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2宣传不够,意识淡薄
乡镇森林防火宣传方面的还存在一些漏洞,乡镇面对的宣传对象多是成年人,另外针对未成年人的宣传还存在一些不足。宣传的方式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富,比较醒目的宣传标准、宣传栏、宣传标语相对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到乡镇防火宣传的力度。从相关数据来分析,90%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因为人们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例如:上坟烧纸、农耕季节随意烧灰积肥等。另外,乡镇防火领导小组一般是为了“应付”而成立扑火队,但是由于生活因素的影响,这些队员很多都外出务工,防火队名不副实。目前,所签署的防火责任书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到宣传的实际作用。
3.3村级森林火灾应急方案不够完善
乡镇重点林区大多数村都制定了森林火灾扑救预案,但是在防火期间,高火险期值班的过程中会出现脱节的情况,缺乏实际操作性。例如:在接到火警之后,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责任分工体现的不够明确、具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在具体扑救的过程中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村级森林火灾应急方案不够完善,还导致乡镇森林火灾案件在调查的过程中毫无头绪,增加了处理难度。对森林火灾案件开展严肃的调查与处理是依法治火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更好地规范人们的用火行为,但若应急方案不够完善,便会与实际工作脱节,村级森林火灾应急方案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4加强乡镇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4.1不嗉忧苛斓
乡镇森林防火工作要将防火责任制全面实施并落实,乡镇政府镇长是责任第一人,领导班子成员要一起抓,将责任制度划分到每一个岗位的领导,由领导具体负责。以乡镇牵头对村签订防火责任书,以村对社签订防火责任书,林业站要求护林人员签订防火责任书,林权所有者和政府签订防火责任书,以这种方式加强领导,并且将防火责任一一落实到每一层,落实到每一个小班、地块,落实到人头上。一旦发生火情,领导必须要带头第一时间指挥展开扑救工作,甚至要亲临现场进行指挥,凡是在工作上疏忽、管理不严而至使灾情更加严重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必须要追究其责任,严惩不贷。
4.2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乡镇在防火期内要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居民、林区群众的防火意识。基于乡镇地区的特殊情况,要充分利用“赶集天”,在醒目的区域贴上防火标语,利用村广播进行宣传,同时还需要利用手机、电视等媒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宣传,将国家颁布的《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森林防火的法律内容让更多人了解,让人们认识到森林火灾巨大的破坏性,也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的现实意义,才能积极配合林业站顺利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4.3加强火源管理
在森林的防火高火险期间,重点林区必须要加强入山人员登记,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做好林区巡查的工作。例如:在重点林区,村社主要路口一定要设置检查点,对过往的车辆、人群进行严格的登记。重点林区必须要加强巡查力度,部分特殊人群要全程监控,要实现严查死守。在林区制定高点设置了望台,尽可能全程随时观察全镇的森林动态,实现实时监控。另外,林业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重点区域为主,设计防火隔离带,从而更好的防止森林火灾的持续蔓延,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能够加强火源管理同时也是提高森林防火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4.4完善森林火灾应急方案,严惩火灾肇事者
不断完善森林火灾应急方案,一旦出现火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扑火队伍与物资设备进行合理的调动,在火灾萌芽状况下将其扑灭,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所带来的损失。特殊节假日、防火严期必须严格实行24 h值班制度,每一天必须要由一名领导在场值班,值班人员不能出现脱岗、漏岗、缺席的情况,24 h要保持信息通畅,一旦有火情,及时开启扑火方案。对《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进行严格的执行,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坚决做到有法必依,对火灾肇事者进行严惩,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来更好的约束村民的用火行为,将森林火灾降低到最低程度。
乡镇森林防火工作不能空谈,必须一一落实到细节之处。火灾的突发性与破坏性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要切实加强检查和督促森林防火工作,将森林防火工作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防火体系与制度,并且纳入林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范围当中,从而为森林资源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将火灾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丁锋全.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解决措施探析[J].现代园艺,2014(18):223~224.
[2]马延军.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7):155.
[3]洪新强.浅谈乡镇森林防火工作思路与技术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5(6):92~93,100.
[4]李辉.浅谈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16(5):157.
[5]刘欣,潘宇峰,蔡志勇.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6):111.
[6]江海芳,江海燕.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24):21.
[7]郭占军,赵磊.如何做好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工作[J].北京农业,2013(33):126~127.
[8]刘佳.新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281.
[9]黄晶.我国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00.
[10]董红卫,徐向东.有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及应对措施[J].现代园艺,2012(6):159.
篇5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77—01
1、森林防火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在破坏森林的各种因素中,以森林火灾最为严重。它能在很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造成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有时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农田,直接危害农业生产。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1.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森林火灾作为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生态建设,常常是以突发性强、毁坏性强、难以控制的特点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当前,要结合气温逐步升高、气候干燥的实际情况,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继续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防火值班、防火战备和通信联络,严密关注当地气象和林火动态,坚决杜绝火灾火情的发生。要同各单位鉴定护林防火责任状,年终考核时一并进行考核,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论哪个环节、那个单位出了问题,都要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2加强火源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火灾火情的发生。火源管理是护林防火的重中之重,也是控制林火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团结一致,统等兼顾,全面作好护林防火工作。
1.3.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很多林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灭火用水又完全靠拉运,灭火难度大,如何适应特定的林场灭火要求,对灭火队伍建设和灭火器材的配备、维修、保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部门要及时对防火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强化训练,不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要及时进行训练,扑火工具、机具要及时保养、维修。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提高处置火情的能力,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现代防火灭火要求。
1.3.2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在开展护林防火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决不允许有,违法办事的情况出现。对不利于防火工作的人和事要坚决制止,对,不负责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林业执法人员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热情服务、依法办事,确保国家林业资源安全。
1.3.3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护林防火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事情,要求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火工作,目的就是提高公众对火灾的防范、扑救意识,使这项工作走上“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道路。各单位要警钟长鸣,一旦发生火灾火情,要迅速出动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立即报告市护林防火指挥部。
2、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
2.1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设、维修防火线和防火巡护步道;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发生森林火灾时是扑火人员进入和离散的主要通道;也可以阻隔森林大火的蔓延。组建和发展消防专业队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力保障,加强消防队员的扑救技能和业务知识训练,在防火期间要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训练、保证防扑火的需要。预防工作坚持以群众为主专业队伍为辅、群专结合;扑救工作以专业队伍为主,群众为辅,专群结合。
2.2抓源头;控火源。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火环境、火源、可燃物、根据林火灾发生机理,没有火源和可燃物就不存在森林火灾;火环境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只要管理好人和可燃物,就可堵住森林火灾的源头,预防为主的方针也就得到体现。
3、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培育,从种子、苗木、幼林直至成林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病虫害,严重时,害虫可能把树叶食光,蛀空树木枝干,使树木枯死;或咬断苗木的根系,造成缺苗断垄;或食空果实造成颗粒无收。为了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检疫,加强预防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包括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病虫害的防治和除治。国家颁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已规定了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还明确指出区、乡林业站负责组织本区、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是乡镇林业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3.1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分疫区进行封锁,对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3.2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3.3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子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3.4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3.5适地种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3.6营造混交林,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3.7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面临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最大病虫害传人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人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结束语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净化大气,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对加强国防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保护好森林资源,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2001~2005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965万亩,其中造林1981万亩、封山育林984万亩,平均每年以营造林近6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增加到9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9%,森林蓄积增加到2.1亿立方米,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4个(国家级7个)、总面积1300万亩,建立森林公园45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5个处)、总面积250万亩。一个森林资源结构日趋合理,功能逐步完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显著
贵州省25度以上坡耕地达14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为加快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贵州省于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5年,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营造林158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40万亩,荒山造林947万亩。经过退耕还林,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农户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经济结合治理力度加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天保工程 经济效益显著
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在贵州省长江流域69个县启动,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天保工程营造林756.20万亩,其中造林319.40万亩、封山育林436.80万亩。实际实施森林管护面积7969万亩,建立森林防火望台223个,开设防火道路893公里、防火隔离带2694公里,林木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天保工程一次性分流安置下岗职工4499人,保持了林区社会稳定。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如何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资源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己任,使森林资源持续发展下去。
1 提高生态认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三分造,七分管。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理好。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森林资源保质保量,得到持续发展。林业建设人员应认真编制森林资源规划方案,既要长远规划,又要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充分考虑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要分阶段、分年度的实施管理计划,制定森林采伐数量标准,加强采伐许可证的管理,使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 加强森林防火、防虫工作
森林防护工作在保护森林资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森林灾害是对森林环境产生严重威胁的森林灾害,只有通过全面、认真的防护保护措施才能保证森林资源不会急剧的下降。
1,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防火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明白森林火灾产生的巨大危害。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明火上山。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落实防火措施。最后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
2,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区域、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3 加大对森林产业的资金投入
森林产业是一项具有社会性质的公益事业,是一个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业,我们要加大对森林产业的资金投入,要以营林为基础,多快好省建林为目标,加快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与恢复。在财政、税收、群众中筹集资金,改善护林造林的工作环境,解决基础设施落后、林业工具不足等问题。同时保证森林保护资金合理、有序的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护林工作能力的探索与创新,提升林场工作质量与能力,改变护林工作中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观念,真正意识到山上的森林不是“祖先”传给你的,而是我们全人类的,包括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到森林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收益慢的特点,国家还要争取扩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范围,保证林业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定优惠的政策,提高补偿标准,鼓励个人和单位做好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调动人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奖罚分明,力求种活一片树林,带富一方人民。
4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护林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教育这一思想武器,认真做好基层护林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护林员对护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与护林管理有关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充分认识林区农民群众对护林工作的重要性,林业有关部门干部人员要深入林区进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工作,真正把精力落实在实际上,从根本上做好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转变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不断灌输村民的法律意识,通过宣传学习法律法规,让村民们了解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关系,想方设法把当地农民调动起来,让其参与管理,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为护林工作服务,从源头上防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 结论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作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应给与充分的重视。人类是离不开森林的,森林更需要人类的保护,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作为人类的我们更要自觉的争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卫士,
人类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加强森林保护,才能真正的保护好我们人类自己,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森林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对森林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加强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才会给我们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李相秀.浅析森林管理与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绿色科技,2012年08期
[2]安晓光.论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森林资源管理[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篇8
【关键词】 林业 建设 持续 发展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体现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宗旨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1.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1.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3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3.1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
1.3.2造林规模化 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加大成片造林力度。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1.3.3造林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发展苗木养林、林木加工养林、经济果林养林。还可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2.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五是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开发,重视引导农民开展林药、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复合经营,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发挥森林最大效能。
3.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要不断完善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严格“三总量”控制;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杜绝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知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将林业生态建设与荒山造林建设平原绿化建设。水梨建设及森林防火阻隔带建设相结合,加快林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和任务
1、基本原则:①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原则;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实行“造林、封山、补植、改造”齐头并举。③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④坚持巩固山上绿化,突出平原绿化造林原则。⑤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原则。
2、工作任务。今年冬季我镇新造林面积为3150亩,其中荒山造林900亩,平原绿化1200亩,水梨500亩,防火林带550亩,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大四小”生态建设目标、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现有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要进行造林绿化。二是自然村庄绿化。三是通道绿化(省道、市县干道两侧、乡村公路两侧、河堤路旁)。
三、时间安排
1、规划设计阶段(年9月24日——年9月30日):全面摸清我镇林业现状,查出林地植被结构与荒山情况,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我镇冬季造林绿化与森林防火阻隔带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2、整地阶段(年10月1日——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垦山整地任务,做好整地后的质量验收工作,整地质量验收合格后,抓紧时间“回填复土”,为植树造林工作做好准备。
3、植树造林阶段(年2月1日——年3月12日):全面完成年冬季造林绿化与防火带植树工程任务。
四、工作措施
⑴:强化领导,整体推进。成立镇年冬季造林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各村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办。领导小组下面分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对全镇年冬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协调、督查和验收工作。对验收结果纳入年终考评。
1、协调组:负责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各项决定和工作部署,协调全市冬季造林绿化工程有关工作。
2、督查与验收组:一是负责组织督查全镇年冬季造林绿化工程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贯彻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和工作部署情况,并对年冬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报告重大问题。二是负责对建设完成的造林绿化工程进行验收。根据进度安排,从年11月底开始对全镇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整地及造林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建立验收档案。
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排专门人员,扎实做好年冬季造林绿化工作。
⑵: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对造林绿化工程和森林防火阻隔带工程建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和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营造全民自觉参与绿化造林的浓厚氛围。以引导农户将荒山流转给造林企业和大户造林为重点,深入群众中讲政策,讲好处,鼓励群众参与林地流转,吸纳社会资金进行承包造林,掀起一股社会造林、爱林、护林热潮。
㈢多方筹措、加大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基础上,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加快绿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步伐。全面落实各项造林绿化优惠政策:无偿提供造林苗木,市财政拨付195万元作为年造林绿化苗木经费;对新造林连片100亩以上的优先安排林木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林业贴息贷款业务,筹集资金扶持林业生态建设。镇政府也将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冬季造林绿化工程。
篇1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也最稳定。森林资源是人类和其他的生物同生共存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柱。如果把地球比作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就可以用“肺”来形容森林资源。现阶段随着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森林资源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等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我国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森林资源培育
1,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逐步调减木材产量,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2,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要停止任何改变湿地性质,对湿地产生破坏作用的开发利用活动,对部分被垦的湿地,应退耕还草,恢复湿地原貌,在湿地普查的基础上,根据湿地面积,类科型,分布编制湿地类型分布图,查明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规划。
(2)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有偿使用湿地,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走旅游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
二、森林资源的管护
1,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抓好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工作,档案数据更新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使之成为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满足实际需求。
3,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对乱占林地,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4,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界采伐。
5,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责、权、利相统一,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权”流转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先行试点,分步实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权发证准备工作,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6,把做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方针,努力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要努力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保证运行畅通,抓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湿地保护,鸟站建立等国家投资的生态保护区项目工作,发挥功能。
7,山火是森林的大敌,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花大力气去抓。一把火会烧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所以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狠抓。应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做到腿勤,嘴勤,笔勤,宣传对象从小学生开始,重点放在边远山区。对查实引起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应绳之以法,把森林火警,火灾降到最低限度。
三、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 上一篇:森林防火具体方案
- 下一篇: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