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道路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防火道路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

篇1

关键词: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22502

1引言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面积成片营造速生丰产林成为投资人追求的目标,连片千亩,甚至万亩的基地不断建成。但他们往往忽视营林措施在预防森林火灾中的作用,在造林时缺少营林措施防火规划,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则扑救相当困难,损失十分惨重。如果能够做好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规划,那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成片造林存在的火灾隐患

本文所说的速生丰产林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岗地营造的,以湿地松、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为主,以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或速生丰产林为目的的人工林。成片营造速生丰产林主要指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甚至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

2.1林分特点

(1)规模大。成片营林速生丰产林的面积规模一般连片百亩、千亩、甚至万亩以上,户与户之间,山与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2)树种单一。造林树种多为成片栽植的湿地松、马尾松或杉木等单一树种,形成的是同龄人工纯林。

(3)林内杂灌多。林分郁闭前杂草、灌木生长快,且秋、冬季及春季萌发前处于枯黄易燃状态,林分干燥。

(4)基础设施不健全。无防火道、无林区公路或公路狭窄,建设标准低,通行困难。

2.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成片营造速生丰产林在森林防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无合理的防火隔离带。一是预防森林火灾意识淡薄,造林时不按要求预留合理宽度的防火带。二是规划难度大,林权到户后,以户为单位造林,连片建基地时,造林年限前后不一,整体规划防火隔离带难度大。三是协调难度大,林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栽树到边界,以树为界的习惯。户与户之间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用谁的地做防火隔离带,统筹规划难度大。

(2)林分抗逆性差。纯林林分结构单一,防病、防虫、防火能力不强。

(3)抚育不及时。抚育工作量大,加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增加抚育成本,导致不能及时进行抚育,有的甚至不抚育或少抚育。

2.3森林火灾扑救

森林灭火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而且风险大、损失大、成本高。

3几种营林措施在预防森林火灾中的作用

防止森林火灾生重在预防,预留防火道、营造混交林、种植生物隔离带、抚育间作等营林措施都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的方法。

3.1预留防火道

预留防火道是指造林前在造林地上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预备留下不造林的,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空地。防火道可以作为隔离带,隔断森林火灾蔓延。防火道控制面积一般在4~20hm2内,宽度以10~20m为宜,通常根据地形条件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建设为宜。

育溪镇洪锦村2006~2014年先后营造湿地松纯林500hm2,多数已基本连接成片,但防火多以现有3m左右宽的村级公路为主,山与山之间,户与户之间没有防火道,山林火灾时有发生。2014年4月,荆门市界山村有一村级公墓,与洪锦村湿地松基地只有一条4m宽的公路相隔,老百姓在清明祭祀时,遇到大风天气,火飘过公路,烧到洪锦村8年生湿地松林,引起森林火灾,当地政府组织200余人上山,但现场无法人工扑救,最后通过烧对火和用铲车挖隔离带的方法才将火扑灭,过火面积达20hm2,造成经济损失百余万元。庙前镇沙河村白庙岗周围2008年以来栽植600hm2湿地松基地,基地建设之初防火道建设较窄,森林火灾时有发生,镇、村、林业部门防火压力非常大,从2012年开始,他们结合抚育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砍伐或移植2~3排树,加强防火道建设,形成每4~15hm2林分一个闭合的防火道,两年来森林火灾下降50%,森林火灾损失下降80%,防火压力大为降低。

3.2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是指在同一造林地上,按照一定间隔方式营造的有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的林分。混交林具有林分稳定、林下空气湿度大、枯枝落叶燃点低等特点,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主要类型有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树种混交等。混交方式有隔株、隔行或块状混交等几种方式。当阳市国有九子山林场1996年在芝麻冲营造200hm2湿地松、樟树、栎树混交林,多年来很少发生森林火灾,几次小的山火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小。

3.3种植生物隔离带

生物隔离带是指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栽植一定宽度的常绿树木,利用其郁闭后强大的遮荫能力抑制林下杂草、灌木生长,隔断林火蔓延。有类似防火道和混交林的防火功能,更具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林分质量的优点。营造生物隔离带的主要树种有樟树、含笑、黑麦草等,樟树、含笑为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体高大,树冠浓密,枝繁叶茂,遮荫能力强,林分郁闭后,林下杂草、灌木等易燃物枯死;黑麦草冬春枯草季节生长茂盛,这些植物是长江流域适宜的生物隔离带植物。

庙前镇李店村曹美新2009年栽植湿地松5hm2,造林前2年,年年发生火灾,2011年他在行间种植黑麦草(黑麦草可以喂鱼)后,每遇山火燃烧湿地松林分边缘,山火就会自动熄灭。庙前镇煤矿老板唐建军投资200余万元在庙前村建设湿地松基地200hm2,他听取林业专家建议,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栽植樟树做生物隔离带,基地栽植樟树3.6万株,建生物隔离带3.8km,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隔离带, 每个生物隔离带网面积控制在7hm2以内,减轻了防范森林火灾的压力。

3.4抚育间作

抚育是指林分郁闭前三年对幼树周围和行间杂草、灌木进行及时割除的措施,可以促进幼树生长,抑制杂灌形成火灾隐患。间作是林分郁闭前,在坡度15°以下缓坡幼林行间套种农作物的措施,套种农作物可以抵制杂草灌木生长,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玉阳办事处金塔、坳口村营造湿地松林100hm2,由于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小,土壤条件好,林农有在林下套种农作物的习惯,森林火灾很少发生,偶尔发生一次小火,其扑救难度也不大,且损失非常小。

4加强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手段

综上所述,实施营林措施,运用营林技术,是最为积极有效的预防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的科学方法。如何加快实施营林措施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急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加强宣传

加强用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知识的宣传,提高林农建立预防为主的森林防火意识。宣传对象包括决策层的领导干部,服务层的技术干部和操作、受益层的林权利益人。

4.2积极推广

加快运用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技术推广,提高森林防火水平。村、组干部和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在生产实际中,要做好技术指导,搞好营林技术设计,提高建设质量,显现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优势。

4.3配套完善

完善相应措施,促进运用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主要是把运用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要求纳入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评审和检查验收内容,促进运用营林措施预防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损失。

参考文献:

[1]孟庆华.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

[2]肖功武,刘广菊,李文英.营林用火对预防森林火灾的效益[J].森林防火,1993(4).

篇2

*年,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市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五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努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推动我区的“三农”工作向前发展。完善海沧农药残检工作机制,建立东孚镇高速公路以北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园林苗木花卉基地;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免疫接种禽类94万余羽,免疫接种家畜19.5万头;拓宽防火林带72公里,新建防火林带8公里,维修防火道路共25.4公里,完成造林1094亩。完成*防汛道路、吴冠排洪沟、海埔排洪沟等工程,协助做好过芸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到市级同发展补助资金235万元,参与通用厂房、外口公寓的建设,保证农民稳定收入。全面推进村会计委托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继续做好西海域整治扫尾工作,协助市勘界办完成勘界工作。一、“三防”工作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三防”(防火、防汛、防疫)工作。制定完善了“三防”各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分工,确保统一指挥,为“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充实森林扑火专业队伍,修建防火道路,进一步提高防火能力;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并细化防台风预案,切实做好本部门以及辖区范围内的防汛保安工作;细化《厦门市海沧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健全充实区镇村防治网络,努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二、农业方面1、进一步加强我区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力度。购置检测仪器,建设农残检测室,建立以村农技员、专兼职检测员为主的检测网络,开展免费检测咨询和用药指导,配合进行农药、种子等市场执法检查,打击不法行为。2、建立完善东孚镇高速公路以北的园林苗木基地、标准化出口花卉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3、强化区、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聘用36名村级动物防检员,加强猪链球菌、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保障农民群众安全生产,同时,开展兽医体制改革调研。4、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加强农村财务监督。全面推进村会计委托工作,7名会计已全部招聘上岗并开始委托工作;开展镇村债权债务核查摸底,了解掌握镇村财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村级土地补偿款专项审计工作,加强农村财务监督机制;落实各项减负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三、林业方面1、建设景观生态林,美化我区山体景观。投资462万元建设景观生态林共1097亩,其中*尾山757亩,*尾山景观生态林建设项目被市林业局列为全市林相改造示范工程,造林成活率达98.3%;*林场300亩,主要是在马尾松劣质林底下套种显效的景观树种和生态树种,为*森林公园增添森林景观资源。2、认真做好防火林带建设和防火道路维修工程。拓宽防火林带72公里,新建防火林带8公里,完成投资40万元。抚育维修生物防火林带60公里,完成投资22.8万元。维修主要森林防火道路共25.4公里,完成投资23.1万元。3、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强化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管理,及时调整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成员,认真执行森林防火奖惩制度。二是加强了野外火源管理。在春节、清明、五一、十一等主要节假日和高森林火险等级天气都能及时增派护林员,高峰期增派临时护林员达35人,全年累计1600工日,强化了各主要进山道口的防火哨卡的管理。三是加大了森林防火宣传。清明期间,大力倡导“清明扫墓,移风易俗,鲜花祭祖”等文明扫墓的主题活动。四是精心组织森林防火实战演练,检验我区森林火灾扑救的应急反应和战斗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将队员增加至9人。六是认真做好厦漳泉护林防火联防轮值区的各项工作,同相邻的各县区交流护林防火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保障我区的森林防火安全。4、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明晰集体商品产权7377亩,占应明晰产权任务的100%。经区级自查,有改村合格村率为100%。已换(发)林权证面积38794亩,占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7.4%。5、配合做好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积极联系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为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快捷的林业行政服务及政策和法律咨询,积极指导*林场和东孚林业站作好配合工作,指导旅游公司做前期的林相改造设计和施工,协助区政府收回加州林业柚木发展有限公司的*柚木基地等重要建设用地。6、积极协调,认真组织我区的的城乡绿化和美化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我区的花园式生活小区创建和评比活动,推荐沧二小区、

富家苑等小区为省级市级花园式单位。二是组织开展“弘扬谷文昌精神,推进城市林业发展”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三是认真做全区的名木古树复查和建档工作。四是组织实施京口岩、角嵩路等绿化美化工程。四、水利方面1、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防汛道路、吴冠排洪沟、海埔排洪沟等工程。协助做好过芸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贞岱排洪渠改造工程、北引主干渠青礁村内段改造工程、囷瑶主排洪渠出海口段工程、莲花村汤岸排洪渠河道整治工程、钟山村排洪渠工程等的建设。加强对水利设施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完成三魁岭水库放水渠道改造,海沧海堤三座涵闸及三座节制闸、翁厝涵闸启闭设备维修及防腐处理,龟山、湖崛、山魁岭三个水库放水设备更新,海沧海堤翻修,溪头水库防浪墙翻砌,两二水库、溪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2、继续做好水葫芦整治工作。两镇组建了常年的专门保洁队伍,分片划段指定专人包干,签定承包保洁责任合同,做到“发现一处,打捞一处,保洁一处”,确保渠道常年清洁。3、全面做好防台风工作。今年影响厦门的台风比往年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为提高防汛抗台风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暴雨造成的损失,保障全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细化防台风预案,制定了《海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防台风出海船只回港预案》和《海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危房、低洼地带、易滑坡地带及工棚人员安全转移预案》。在台风登陆前保证全区736艘渔船全部进港避风;面对台风可能带来的强降雨,我们及时耐心劝说危房、低洼地带、易滑坡地带及工棚人员安全转移,在今年历次台风中全区共转移7601人次;加强水闸、水库的管理,科学调度,水库适时预泄腾库、拦洪削峰,做到安全度汛。五、农村工作1、加大农村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积极争取同发展项目补助资金,*年共争取到4个项目,市级同发展补助资金235万元。通过运用“国有资本引领机制”,以市、区两级同发展项目补助经费为引子,吸纳被征地后农民的征地款入股,参与通用厂房、外口公寓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海沧镇温厝村通过引导村民集资购买出口加工区通用厂房,使每位村民年增收800多元。已建设完成的东孚镇“同发工业园”1#生产厂房项目及正在建设中的山边村崎头外口公寓一期4#宿舍楼项目,也将吸纳*村和山边村村民集资入股。同时继续开展市领导挂钩帮扶,今年东孚镇山边村、贞岱村、海沧镇青礁村三个村共获得补助

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村级保洁队伍建设、自来水工程及村道路建设。2、强化产业整合,发挥规模优势启动以国有海沧旅游公司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东孚高速公路以北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目前一期已达1100亩以上,通过以原有当年土地种植收益标准进行租用,发展园林苗木产业,由公司直接运作、规模经营,并返聘当地农民从事具体种植工作,增加农民收入。3、实行区财政统筹村干部误工补贴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完善区财政统筹村干部基本报酬的新机制,制定我区村干部误工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办法》的执行,每年通过区财政统筹可以直接减轻村财支出和农民负担约350万元。六、海洋渔业方面1、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渔业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渔民遵纪守法自觉性,渔船在航道捕捞作业明显减少,避免了航船碰撞事故的发生。禁止渔船非法载客,消除安全隐患2、处理西海域整治遗留问题,化解矛盾。开展养殖围堰破堤的前期工作。我局与海沧镇政府、霞阳、吴冠村委会签订责任状,由镇、村做好养殖户思想工作,通过镇村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有45户养殖户签订《限期停止水产养殖承诺书》,现大部分渔民已停止水产养殖,为下一步养殖围堰破堤做好了准备。继续协助海沧镇做好东屿村小组集体滩涂的补助款发放工作。3、积极开展水产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选聘9名村级渔民技术员,通过渔民技术员协助开展水产新优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及协助开展水产养殖病害和疫情的测预报、鱼病综合防治以及水生动物的检疫等工作。举办对虾病害防治技术讲座。邀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程师为农民授课,培养农民水产养殖技术。4、开展清除互花米草行动。根据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沧镇政府和我局的三方协议,共同防除互花米草。开展“孔雀石绿”禁用渔药大检查,我区没有发现出售和使用“孔雀石绿”。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从完善机关和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立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督促下属农林场抓好计划生育。

篇3

1 控制火源

在加强对火源监测的基础上,及时控制突发森林火警;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改善火环境,加强营林管理,减少可燃物积累,营造混交林和防火林,利用生物与生物工程减少可燃物的积累。

林火预测预报,林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用是指导人们为有效扑灭火灾,减少损失做好预案和相应准备,就其作用范围和特点而言,应有中长期的趋势预测和短期内火险等级预报。

2 林火监测

林火监测是通过相关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林火信息实施及时获取、传递、分析和应用的过程,其直接作用就是指导人们对林火实施扑救。对于大面积森林火灾,依靠地面人力和飞机监测,不但费用高,而且工作繁杂,特别是对于盲区的监测计算精度低。

3 灭火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森林火灾认识的不断深入,灭火方法和灭火装备研究也日趋活跃:飞机被广泛用于巡护、探测、空降、机降灭火和空中喷洒灭火等项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建立火灾管理系统、扑灭火灾系统等,实行林火管理模型化;化学灭火剂将向高效、低价方向发展;而灭火机具将向越野性强、多用途、综合性方向发展。

篇4

2006年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江津“一路三化”战略和“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要求,根据重庆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实施造林工程,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一是利用国家林业工程造林。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林业建设思路,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国家和重庆市确立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不断巩固成果和扩展后续产业发展,保证退耕还林稳得住,有发展。二是拓展“三大空间”造林。荒山荒地是造林绿化的主体,从今年起,我们要重点拓展城市森林化、乡村道路林荫化和庭院农田林网化“三大空间”。在城市森林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一城两带三山”态观光园的绿化;在乡村道路林荫化建设中,着重抓好付家至红英桥绿色通道的绿化;在庭院农田林网化建设中,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着重搞好新农村试点村的绿化示范和庭院绿化试点。

二、加快林权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一是明晰林木林地所有权。落实《重庆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5]109号)精神,进一步明晰林木林地所有权,年内完成国有林、集体林、退耕造林户、业主(大户)承包造林林权证的核发工作。二是做好森林区划,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公益林不得少于70%的原则,将全市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且要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绘图造册。三是完善流转机制,促进森林资源有序流转。深入宣传发动,把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个体户、私营企业、工商业主等投入森林资源的流转,力争今年有重大突破。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一是落实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防火扑救预案,开展重点林区瞭望台、防火道的规划建设,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力争全年无森林火灾。二是建立四面山森林警察中队等片区综合执法中队,改革执法体制,加强采伐、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加大乱砍乱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三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

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强林业实力。抓好林业科技技术培训与普及,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推行和创新林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花椒、优质笋竹、优质干鲜果、竹木经营加工和森林旅游等五大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建设的科技水平,开发林产品后续产业,延长产业链,使2006年林业产值突破6个亿。

篇5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防火;形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91-02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严重,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近些年来林业建设者发展的重点。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植被类型、气象条件、扑救方式、监管方式等,这对林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性与局限性。为此,我国林业建设者需要正视气候变暖这一现状,用积极的态度与手段,解决气候变化下森林火灾问题,做好林业防火工作,为我国林业发展营造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2 目前林业防火工作

2.1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防火意识较低

火灾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通常林业工作者对火灾关注点一直都是针对“明火”的防范,对气候变下的“自然”火灾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例如,在一些森林景区明文禁止游客携带打火机、吸烟等,但是针对“放大镜”、“矿泉水瓶”等一些间接性引火源缺乏管理意识。在一定太阳折射角度或者是温度的作用下,放大镜或者是装有水的塑料瓶会对邻近的树叶、花草有引燃作用,造成森林大火。这均是因人们缺乏气候防火意识,对森林火灾隐患的认知不够全面,林业管理者的防火意识存在欠缺,火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2.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备陈旧

我国林业防火设备存在老化、落后、残缺等问题,无法针对森林中的可燃物、易燃物、助燃物进行准确的分辨与处理,为林业发展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当火灾发生后,因防火设备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对火源及时的进行扑灭,造成火灾的进一步蔓延。

2.3 制度缺乏完整性,责任无法落实

因我国林业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认知不够全面,在林业管理上存在较大的不足,缺乏相关的防火、消防制度体系,森林防火职责无法落实。林业管理的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落实其职责,造成火灾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发生火灾问题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导致林业防火、保护工作存在拖延性。

3 气候变化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

3.1 积极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为提升人民的森林防火意识,需要加大火灾隐患的宣传力度,将防火保护深入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中。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电脑等媒体宣传,标语、画报等口号宣传,定期对社会成员进行开展森林火灾的讲座、会谈,提升人民的火灾隐患意识,将火灾的影响性与破坏性深入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中,提升人民的防火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林业管理人员进行林业知识、火灾知识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树立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3.2 注重防火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在新形式发展下,为提升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注重防火设备的建设。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林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用先进的防火设备、消防设备,保证林业基础设施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完整性,能够及时的发现火源、可燃物,并针对火灾进行及时的扑灭,避免火灾的蔓延。

3.3 加强防火林带建设、实现“绿色防火”、发挥林火阻隔作用

为了避免林火的进一步蔓延,需要在合理的地方设置“绿色防火带”,以此对林火起到阻隔作用。“绿色防火”又称“生物防火”,是利用绿色植物制作防火带,例如乔木、灌木、草坪等,并运用补植、营林、造林等措施,避免森林中可燃物的堆积,提升森林自身的抗火性与难燃性,对火灾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因此,在林业绿色防火建设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培育具有防火性能的灌木、树种、草本等植物;其二,实施“迹地造林”;其三,将再生林改造成防火林带;其四,提升人工林的防火性能。构建林业防火隔离带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控制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充分发挥防火带的阻火性能;其二,做好防火道路网的维护与建设工作;其三,构建防火林带,不在生土带上建设防火带,防止水土流失,并做好生物工程防火工作,提升林业资源的永久性。

3.4 积极贯彻落实行政管理职责

为了落实林业防火工作,需要加强行政部门对林业工作的管理,防止林业工作人员出现负面思想,提升林业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将林业防火放到首位。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章,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落实法律职责,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法可依,将林业管理法律化。切实做好林业管理分配责任制度,将每一个林业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到各个管理岗位中,保证林业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均能有特定的工作人员负责,一旦发生火灾有专门的负责人处理。例如,落实野外用火的审批制度,完善林业火灾的控制制度等。

3.5 预先进行应急处置准备

为了应对时代的发展,防止气候变化造成森林火灾,需要林业部门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针对不同的火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因此,为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火灾控制工作,需要林业部门、消防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工作,落实到位营救人员的工作职责,使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人员能够密切合作,环环配合,高效快速地解决突发性森林火灾,避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3.6 强化责任、从源头上强化防控

落实林业防火管理工作,需要从火灾根源入手,对火灾进行及时的控制与处理。林业火源多是因人们私自携带可燃、易燃、助燃等物品,导致森林火灾的产生,因此对火源进行控制时,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在重点林区设置防火监测站,对来往车辆与行人实施严格的检查,并定期、定时安排监管人员对林区进行监督与检查。因此,需要加强对林区人员的调度工作,及时对林区火源、扑火次数进行统计,落实24h值班机制,对上岗情况进行控制与处理。确保值班人员能够对林业火灾情况进行详细、具体、准确的了解,发现火情第一时间进行汇报与处理。

3.7 增加科技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为了落实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森林防火合作,加强资金投入,及时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森林碳汇”和“可持续发展”当代社会各个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发展性问题,森林发生火灾,增加了碳元素的排放量,加剧了温室效应的产生与演变。因此,为落实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加强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针对碳排放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落实林火监测工作、国际救援工作、数据共享工作,加强地域之间或国家之间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4 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是因碳元素排放量较大所导致,为避免温室效应的产生,需要加强林业建设,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碳元素的转化,落实森林防火工作。

⒖嘉南祝

[1]任万丽.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12):232~233.

[2]木世仁.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6):236.

[3]王 爽.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223.

[4]魏书精,胡海清,孙 龙,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2011(2):1~4.

[5]何 锐. 基于气候变化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与发展[J]. 生物技术世界,2016(1):41.

[6]李国飞.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策略探讨[J]. 绿色科技,2016(8):115~116.

篇6

关键词:营林;树种;栽培;管理;森林防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树苗培育

1. 容器选择科学的选择育苗容器可使树苗根系得到完整地保护,促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发挥。科学育苗容器的基本特点是在制作材料上选择无纺布和轻基质的材料为主。容器在制作成型后,用气动无齿锯片按数控电子部件设定的长度将其切断,做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装填基质,扦插、下种或移栽组培苗。

2. 基质选择基质的选择并非以肥沃为标准,而更应注重其通气性、持水性和营养转让能力。选择无纺布容器育苗后,应以未掺加黏土的有机质为基质。同时,使用有机质前应将一些缓释肥、蛭石及珍珠岩等材料掺加进去,达到培养粗壮根系的目的。

二、苗木栽培

1.苗木移栽在苗木移栽前,一定要保持确保苗木根系的湿润,充分保证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从容器中提出苗木后,将苗木的跟球基质进行适当疏松,并适当修剪根系。在移栽种植时,为确保苗木的生长质量,应综合考虑苗木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及生长时间对苗木的株行距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并掌握和运用不同树种的种子成熟期及苗木开始和停止生长期等不同的特点规律,对苗木播种、扦插、换床、定植的最佳时间进行合理确定。2.苗圃灌溉

2.1轮灌区的划分。按照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编组,尽可能的在同一轮灌区内将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从而降低系统工程的造价,同时可有效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2.2灌溉系统的选择。 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喷灌均匀度,应等间距、等密度的布置喷头位置。考虑风向对苗木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分析喷洒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对苗木的打击动能,设计中要以不损害苗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

3.苗圃施肥适地适树适时进行合理的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为促进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前半年,可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促进激素、抗生素的产生,刺激苗木生长。同时,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加速苗木的生长发育。半年之后施肥,以基肥为主。一年后,施用化肥,对土壤中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补充,满足苗木养分需求。

4.病虫害防治新移植的树苗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1.根据苗木种类及其特性,合理施药,杀死病菌,保护苗木。同时,在施药前要准确分析作业面积,从而合理确定施用药量。

2.发现病株时,为防治交叉感染,应进行立刻清除,带出苗圃地烧毁,对病虫害做到合理防治和控制。

三、森林防火的意义

森林防火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森林覆盖的区域蕴藏着许多珍稀古树名木、花草珍禽等,这些资源的保存有赖于森林环境的安全;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森林是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森林火灾会弱化森林的生态空能;在林业发展发面,森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少,仅为13.92%。森林防火对于在保持现有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扩大绿化面积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保护森林的有效举措;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方面,森林的安全是当地林区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森林防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客观自然原因和主观人为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人为的主观原因占到火灾放生原因的大部分,找准防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客观自然因素对于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第一,气候对于森林火灾的影响。近年来,气候的异常成为火灾的重要自然原因,天气的持续干燥、雷电触及林木所引发的燃烧,以及森林植被自身的堆积自燃等都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第二,森林覆盖的地区一般地形比较复杂,这造成了火灾难以迅速发现,延误扑救的时机,造成森林火灾事故的扩大。第三,森林防火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设备缺乏专业维护,中看不中用,专业救护的队伍建设不到位,人员配备不足;瞭望监控台设施、防火阻隔带陈旧落后,设置的数量不够,很难起到把握全局的实际效果,不能满足森林火灾的预防需要。

(二)主观自然因素对于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大量的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其主要表现是:第一,为了满足不同火源需要引发的森林火灾。比较常见的是满足生产性火源,例如,烧田埂草、烧灰积肥、炼山整地等需求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化成的森林火灾;非生产性火源,例如林区上坟烧纸、燃放鞭炮、夜间行路照明、乱丢烟头等引发的火灾也占很大比例。第二,林区的民众及相关组织的防火警惕性麻痹大意,监管不力,缺乏火灾宣传与防备,没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忧患于未然。第三,火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对相关人群进行特定的火源管理宣传,监管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火灾发生后很难厘清责任所在。

三、森林防火的对策

森林火灾,防重于治,预防火灾是最有效的保护森林的方法。加强森林防火应制定全方位政策,多方面着手,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完整的管理控制措施,以达到预防森林火灾的目的。笔者结合本文以上总结的主客观方面的问题所在,归纳了下文相关的对策。

1.严格执行火灾追究制度,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度。

马龙县为落实“森林火灾案件必须百分之百查处、相关责任人必须百分之百追究责任”,在实践中,细化森林火灾预防的每一个环节,尤其要做好森林火灾的火源管理工作,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森林防火责任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预防提升到与扑救的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领导集团要不遗余力执行森林防火的政策,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国家赋予的己任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求真务实、积极敦促政策的落实。

2.强化森林防火教育,提高民众防火意识。

森林火灾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林区百姓防火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防火宣传和教育要运用警示标牌、宣传标语口号、防火宣传册、喇叭广播等多方式开展平面宣传,还要广泛开展电影电视、“防火英雄”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互动的宣传,要具有及时性、权威性、易于接受性。

3.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人员的素质,增强整体战斗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规范护林队伍,在林场等森林覆盖茂盛之地建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其人员应该由当地村民、专业森林防火技术人员以及火灾扑救人员组成,加强护林人员防火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竞争考核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林区建立专业的扑火队伍分点,既有专业的扑火人员,也要吸纳当地的企业组织员工作为基础救援人员。国家的火灾宣讲进入到林区,开展火灾的救援的模拟与试验也是有必要的。

4.严格火源管理制度,从源头进行防火

根据不同地点、时期的火源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严格控制火源这是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对于林区的农林生产性用火,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安排与疏导,做到有登记可查询,有制度可遵循,严格执行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度。

5.加大依法监管火灾的力度

国家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并不能确保火灾事故销声匿迹,监管力量的执法不力是影响法律实施的重要原因。“徒法不足以行”,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监管后盾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大森林防火中新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森林防火的效率提高几倍,目前3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注入能够在传统防火的基础上提升效率,节约人力,更好配合森林防火措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广太、王文全、袁玉欣: 河北花岗岩丘陵地的立地特性与刺槐生长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姜金仲 郝晨 李云 张国君 贺佳玉四倍体刺槐花器原基分化及其成熟表型变异[J]:林业科学2008年06期.

篇7

关键词木荷林带;造林技术;造林环境

木荷(Schima superha Gardn champ.)为常绿大乔木,树干端直,高达30 m,胸径1 m以上。其具有深根性,对土壤适应性强,在柯城区山区均有生长,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的沟谷坡麓地带生长最好。木荷既是我国南方阔叶树优质用材和混交造林树种,又是最主要的防火树种[1-3]。近年来,部分地区误把木荷当作荒山火烧迹地造林先锋树种,成片种植在土壤非常贫瘠的山顶、山坡上部,由于没有适地适树,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工林生长不良[4-5]。目前柯城区各乡镇在管辖的山场周围营造木荷林带,取得了较好的森林防火效果,现将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简述如下。

1木荷林带营造环境

1.1喜光环境

木荷为喜光树种,在幼苗期,较耐庇荫而喜上方光照,大树喜光,属林冠下更新树种。在天然林中多与马尾松或壳斗科的槠、栲类及樟科的樟、楠等常绿树种混生,能形成小面积以木荷为优势的群落。

1.2喜湿环境

木荷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对气候条件总体要求:春夏多雨,冬季温和无严寒;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分配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16~22 ℃,但多分布在18 ℃以上地区。柯城区年平均气温19.4 ℃,降水量1 500~1 900 mm,为木荷生态适宜区,天然林中常见高大通直的木荷生长。

1.3喜肥环境

木荷为深根性,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永嘉山区各种酸性土壤中均有木荷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pH值为4.5~6.0之间、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山地生长最好。在人为破坏严重的次生林,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较瘠薄,木荷生长较差;在火烧迹地以纯林方式种植的木荷生长不如木荷混交林。

2木荷林带营造方式

2.1木荷混交营造

木荷对土地条件要求稍放宽,可选择Ⅱ级地。木荷与油茶混交造林,木荷与马尾松树种混交造林,木荷与杉木混交造林时,如果均选择条件较好的土地,则混交林生长更快。杉木木荷混交可同时造林,马尾松木荷混交可先栽植马尾松,待长2~3年后土地环境得到改善时,再套种木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2木荷林带的选择

防火林带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脚田边延伸,线长面窄,林地分散,地况复杂,有的地段是现有林,有的地段是需进行改造的老生土带防火道[6]。防火林带造林与树种配置应根据防火林带的类型、宽度、树种配置进行施工。凡土壤条件较好的Ⅱ级地、Ⅲ级地,可选木荷或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作为主、副防火林带;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选用木荷和油茶混交营造多树种防火林带。

3木荷林带营造技术

3.1消除杂草

木荷防火林带地选择后,可用化学除草剂灭草后挖穴营造防火林带。用草甘膦除草剂灭除旧防火道上的杂草,8个月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已无药害,促使木荷成活率可达95%以上。

3.2整地种植

新造防火林带可与造林同步进行,一般为块状整地,挖穴规格50 cm×40 cm×30 cm,株行距1.5 m×1.5 m或1.5 m×1.2 m,初植密度4 500株/hm2左右。防火带一般宽度为10~15 m,行数4~6行为宜。

3.3培土垦复

木荷抚育以全面抚育为主,造林前3年,每年3—5月、9—10月各除草松土1次,结合扩穴连带、培土等。在第2~3年秋冬翻土垦复1次,有条件的应在第1次间伐后再深翻1次,深度10~20 cm。立地条件较差的防火林带郁闭前最好翻土抚育1次,林带郁闭后,每年或隔年抚育1次。

3.4除蘖扶正

木荷根际有大量潜伏芽,往往萌发很多萌芽条,影响林木生长。可用厚土培蔸,抑制芽的萌动,及时扶正歪斜的幼树,保持其顶端优势,使木荷健壮生长。

3.5病虫防治

褐斑病主要侵染木荷当年树叶。药物防治可用50%多菌灵粉剂300~400倍液,10~15 d喷洒1次,连续使用2~3次;或50%退菌特粉剂800~1 000倍液,10~15 d喷洒1次,连续使用2~3次。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木,可以在20∶00—22∶00,掘洞捕杀;也可于傍晚在圃地堆放鲜草,每天清晨揭草捕杀;毒饵诱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当蛴螬为害幼苗根部时,可以冬季深翻,随犁拾虫。施用堆肥、厩肥一定要腐熟,以免金龟子产卵。

3.6管理维护

木荷速生期较早,为尽快发挥防火效能,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前3年每年锄草松土2次,此后视林带生长情况,每年抚育1~2次直至郁闭。防火林带立地条件往往较差,林带郁闭前最好翻土抚育1次,林带郁闭后,每年或隔年抚育1次,以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

3.7适时间伐

杉荷混交林小径木达到30%,杉木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0.8以上时,即可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强度为株数的25%~40%,间隔期4~6年,间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木荷一般在12~15年左右最后1次间伐定株,保留750~900株/hm2。采用下层抚育法,结合小径材利用,定期伐除死枯木、被压木、病虫木、断梢木、弯曲木、双叉木。按照“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疏、种间协调”的原则,确定间伐对象。

4木荷林带营造效益

4.1降低森林燃烧性

木荷树种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性较强,经过对比分析,岗脊上栽木荷,木荷生长良好,三年生苗高能达1.3 m,基本能形成林带,管理较方便,投入相对较低,为4 035元/hm2。但木荷主要用于林火阻隔,其他经济效益与茶叶林带相比低下,只有待到木荷成林后,可部分采伐木材,没有中间收益,其适宜于高山、远山、交通管理不便之处,与生土带隔离相比,一次投入长期收益,其经济效益远大于“黑色防火”(黑色防火是指为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人为在林内计划烧除可燃物,形成黑色防火带),木荷成林后,能有效地隔离树冠火[7]。

4.2带来生态平衡

木荷与油茶混交造林,木荷与马尾松树种混交造林,木荷与杉木混交造林,是属于集约经营程度较高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形式,每年需对混交林带进行垦挖、修剪、施肥、防治病虫,有利于马尾松树、杉木、油茶的生长,保持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也有利于平缓地势、肥沃土壤,能使混交林带可燃物减少,隔离地面火。此外,营造混交林带,也能充分发挥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生态平衡十分明显[8]。

4.3提升社会效益

木荷的栽种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适地适树地营造不同类型的生防林带,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发挥林业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区土层浅薄、管理不便的地方宜栽木荷林带,实行粗放经营方式,以防火为主,兼顾用材;在山脚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劳力富余地方,宜营造茶叶林带,实行集约经营,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取得林带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求得林带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林带建设规划时,还可充分利用自然阻隔与生物阻隔相互配置,在林带网络建设中充分利用河渠、道路、水库等自然阻隔工程。在造林设计时,应考虑防火林带建设,使林带建设与造林同步进行,从而达到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

5参考文献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郭惠如,牟正华.防火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4] 张煜星.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78-80.

[5] 蒋爱军,闫宏伟.当前我国人工造林更新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林业资源管理,2006(3):28-31.

[6] 王瑞辉,谢禄山,罗丹杰.木荷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59-63.

篇8

摘要林区道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林区道路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今后林区道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林区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浙江永嘉

林区道路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营林水平和集约经营高低的标志。过去,林区道路主要为林区生产服务,其主要功能是竹木材的采伐运输。随着林业经营方向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林区道路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展,除了木材、林产品、生产资料的运输外,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区治安、森林旅游、林农出行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现。它不仅仅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作用与影响,而且覆盖了山区全体林农的生产与生活,事关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林业在永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林区道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永嘉县林区道路基本情况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括苍山南麓,瓯江下游以北。全县土地总面积2 695.17 km2。共辖38个乡镇,906个行政村。全县林地面积2 127.05 km2,占79.00%,是浙江省第四大林区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 007 401 m3,森林覆盖率72.77%,林木绿化率73.62%。

目前,永嘉县境内已建成公路总里程达2 725 km,其中高速公路20 km,国道线25.4 km,省道线125 km,县道线523.7 km,乡道线221.5 km,通村公路1 430 km,机耕路379.4 km。

2林区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永嘉县的林区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方便了广大林农的出行,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但由于长期对林区取多予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林区道路仍十分落后。在近几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各项设施都得到迅猛发展,但林区道路建设却未能同步跟进。林区道路状况与现代林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村的其他基础设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林区道路已成为农村基础设施中最为薄弱的一环。现有林区道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规划

20世纪70年代以后,林区道路主要依托于用材林区、竹林区和森林旅游区等主要的林业经营区而建,普遍缺乏全面科学的统一规划。由于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没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没有必要的环保措施限制,加上先期投资小,造成林区道路等级低、密度小,林区道路的布局不尽合理,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种功能;一些林区道路因缺乏科学设计,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建成的林区道路,也存在着技术标准不达标、安全性差等诸多隐患。而交通部门在规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林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林业系统也没有公路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适应目前林区公路建设的新形势。

2.2地区间林区路网发展不平衡

永嘉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00%。西北部偏远地区是林业重点乡镇,分布有大量的旅游景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原因,交通状况仍然落后,林区路网远低于南部地区,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规模将日益扩大,逐步提高西北部偏远地区林区路网密度,支持当地林业发展,完善提高通村道路等级,解决山区交通难问题已迫在眉睫。

2.3道路总量不足,等级差,密度低

永嘉县境内无一级公路,基本上以四级公路为主,占90%(县道占19.6%,乡道占9.4%,村道占61%)。尤其是县道和乡道,县道有87.9%为四级公路,而乡道全部为四级公路,通村公路则为四级、准四级公路。现有公路总密度为11 m/hm2。各经营区路网密度分别为:经济林区路网密度14.3 m/hm2;竹林区路网密度16.9 m/hm2;用材林区路网密度15 m/hm2;公益林区路网密度6.6 m/hm2。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当。在20世纪末,美国通车的林区路网密度为15 m/hm2,英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分别达到16、30、38、40 m/hm2。道路密度与之相比,差距还很大。

由于林区路网密度低,道路延伸不到较偏远的林区,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运不进来,生产出的林产品运不出去。目前,部分林区还依靠人力进行运输,成本高,速度慢,既增加了林业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林产品效益。同时,目前的林区硬化改造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可以说,无论是林区公路的数量还是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林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2.4林道建设资金缺乏

永嘉县大部分林区地处偏僻之地,林道建设路基基础差,有些甚至没有路基基础,而且有些地方地势高、陡,以石山为主,这都加大了修建的难度,势必要增加放炮、挖机、造桥等费用。而这些林道一般都是迫切需要建设的,建设这些林道的村经济较弱,形成了林道建设的迫切性与建设资金投入大、筹措难的矛盾。而且一些已建好的林区道路,由于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妥善修复和养护,甚至已成断头路。

3林区道路建设的对策

3.1统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林区道路建设应根据林区生产经营的实际,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的林区道路网络[1]。在规划时,除了对商品林区进行道路高效能的规划,也要对林区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护林防火道路的规划,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充分考虑林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目标。并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2加强技术指导与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林区道路建设涉及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操作[2]。每条林区道路需单独设计,原则上都应进行论证,特别是对建设规模较大的,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以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规划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的项目对规划的干扰,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3.3加强养护管理

林区道路建设条件差、标准低,使用一段时间后,路基、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如果养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体使用效益。要充分认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观念[3]。建议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根据当地林区道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实现从主要抓路面养护质量到公路全面养护的转变;实现从仅重视道路行车功能的养护要求,到重视道路排水、防护、抗灾等功能养护要求的转变。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道路养护队伍,明确责任与义务,从根本上改变林区道路“有建设、无管理”的尴尬局面,延长林区道路使用寿命,巩固建设成果,提高道路使用效益。

3.4积极探索投资机制,广辟林区道路建设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林区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森林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林区道路建设资金组成的多样性。森林经营效益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盘考虑,发改、财政、交通、林业等部门,应争取将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范畴和专项资金预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广辟筹资渠道[4]。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关项目综合开发,同步进行。要通过分块立项,共同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捆绑投在关键地方的关键项目上,以求尽早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并建立有效稳定的林区公路建养资金来源体系。建立起“争取投资、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群众投劳、单位帮扶、职工捐款”多轮驱动、稳定的筹融资机制,推行“一路一策”,鼓励农民或企业自筹资金修路,谁投资谁受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林区道路建设的需要。

3.5建设规划原则

一是与森林经营相适应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的关系,科学划分完全保护区、限制利用区和产业发展区,并根据不同区域确定道路密度和采用建设标准,根据森林经营类型使用不同的林业机具,林区道路标准要满足林业机具通行的要求。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林区道路建设是为森林经营服务的,对经济林经营区、竹林经营区、用材林经营区、林业观光园区、森林公园等重点林业产业发展区域,尽可能提高林区道路的受益范围。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和交通安全。在林区道路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特别是防止水土流失;要满通安全的技术要求,保障安全运行。四是适当的林区路网密度控制。合理的林区道路网密度就是效益与费用比最大。效益包括节约成本而获得的收益、时间收益等,费用则包括林道修建费、林道养护费、环境损失费等。总体来说,过密的林区路网要大量的投资,无疑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对维护生态环境不利;过稀的林道网则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能。

4参考文献

[1] 马健霄,王建民.我国林区道路运输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森林工程,2001,17(1):45-48.

[2] 陈德清.福建省林区道路与运输机械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5(2):79.

篇9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41-01

一、引言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

二、当前我国林业的状况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表明: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增加1596.83 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l%,增长了1.66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8.89 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三、增强林业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林业观念,发展生态林业

首先需要转变旧的林业发展思想,把安全林业建设、文明林业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统筹为发展林业的战略思想。其次需要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改变传统的“林业发展经济”的旧思想,改变传统的“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全面树立人类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新观念。

(二)增强监护力度,完善监管制度

完善的林业建设监管制度是实施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实行全面的管理责任制度,采取限额采伐管理责任制度,依靠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加工,完善林业部门的监管制度;其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采伐超限额、毁林造房屋等行为,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完善管护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且责任到人,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

(三)加强林业资源培育

森林资源是发展当代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林木生产的周期长、易破坏、恢复难的特点,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基础和物质基础,如果想要保证林业健康稳定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对采伐后的林区进行规范的林苗培育,及时扩大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并且提高林业的质量。

四、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优化林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

林业产业结构能否优化,极大关系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在满足当代人类林业资源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林业工作。如采用科学管理模式,以林为主,同时结合农业,多种经营的林业发展管理模式。又如建立经济果林或苗木基地、采用林花结合、苗草结合和果林结合以及其他多种形式,使造林规模化和多样化,同时有效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二)科技兴林,提高林业竞争力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高科技。利用高新科技,开展对良种壮苗和优良树种结构培育,提高培育造林的质量,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为主导,充分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着重改善现有的林业资源技术,并且改进与之相关的技术整合、集成和配套等。充分全面地利用科技的进步,转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模式观念,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靠科技,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深化林业的体制改革

对林权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时,必须坚持“谁有、谁造、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和调动林权所有者的热情和积极性,精简程序从而促进林权证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同时在林权明确的的基础上,尽量地放宽树木、森林和林地的使用权,允许人们依法进行对其合理的转让和流转。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实践对旧林业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全新的林业科技体制,使林业的管理工作更合理、现代、精确和科学,不断促进林业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和顺利开展,进而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力。

(1)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保障投资者利益,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

(2)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基础上,只有法律的强制实施作为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尽管我国颁布了《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人们的林业法律观念不强,违法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的现象,使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难于落到实处。因此,为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立法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执法方面,加强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技术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借鉴国外林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做到林业管理必须从管护与培育上抓起。林业管护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木材的流通进行控制,同时在林业虫害上进行防护管理、森林防火管理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进行全面性的管护。第一,应当进一步提高运输负责人员的知识,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监管能力;第二,不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结合不同季节开展各项普查活动,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季节性灾害;第三,按照国家相关条例规定,进一步提高森林的防火意识,坚决落实好火灾预警检测、防火道以及林火阻隔等有效防范工作,同时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及员工加入到应急预案中,尽可能地避免火灾等灾害给林业带来的损失;第四,不断提高群众对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按照法律法规加大宣教力度,敲响警钟,防止不法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