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财政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盈余财政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盈余财政政策

篇1

关 键 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融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3-0040-05

一、引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政府支出能够影响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 进而改变货币政策效率。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政府支出计划,短期内巨大的政府支出增量形成了较强的财政支出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影响巨大。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更加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更加注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两种政策的独立性。因此,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维持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方面是否有效,两种政策如何配合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等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较弱、金融体制尚未完善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更为显著,而货币政策对于财政政策的影响并不为人们所关注,甚至被忽略。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动态随机均衡模型来考察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以及两种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支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渠道和实际冲击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政府支出主要通过两条渠道影响货币政策。一是直接渠道:如果家庭部门和企业根据短期情况决定自己的支出水平,那么当前税收就会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会形成投资性支出,改变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二是间接渠道:财政政策会影响利率变动,从而间接影响货币政策效率。Alonso(1996)等通过研究欧盟国家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发现财政支出扩张和赤字增加对货币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赤字越大,货币供给量也越多,货币政策目标和有效性将受到冲击。Dixit & Lambertini(2001)分析了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央银行只能部分地影响通货膨胀,财政部门对通货膨胀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均衡状态下,两项政策应当互相补充。Eusepi,S. & Preston,B.(2008)通过研究美国的经济数据发现,如果货币政策的实施缺乏财政政策的配合,那么单纯的泰勒规则型货币政策难以奏效,在公共预期的作用下,会形成预期驱动的经济波动。

另外,部分研究显示,政府支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是有条件的。Buti,Roeger and in’t Veld(2001)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机制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实际经济冲击的类型:如果是供给冲击,那么两项政策是相互冲突的;如果是需求冲击,那么两项政策就会存在互补关系。Evans,G.W & Honkapohjs,S(2002)认为,物价水平并不惟一地由货币政策决定,在特定的公共预期形成机制下,政府支出决定了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短期内财政赤字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国内学者普遍在中国经济背景条件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两种政策的配合效应。赵丽芬、李玉山(2006)对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性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简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而是存在一种非对称性的关系,即扩张的货币政策伴随着收缩或稳健的财政政策,而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被动扩张的货币政策,表现形式取决于具体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冲击形式。张龙、白永秀(2010)通过建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的联立方程模型发现,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有可能通过影响消费、投资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王彬(2010)建立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指出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正向冲击,而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相比于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其效果非常有限。张志栋、靳玉英(2011)基于价格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视角,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不确定的,当物价由财政政策决定时,货币政策有效性将受到很大影响。而当物价由货币政策决定时,仅仅调整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即可进行调控,财政政策作用有限。

已有文献研究基本上探讨的是封闭经济体系,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 应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及其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模型分析

根据Jesus Fernandez-Villaverde所构建的DSGE模型,在传统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包含的技术冲击基础上,加上政府支出冲击和国际贸易冲击,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家庭、厂商、外国和政府等四个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

1. 家庭部门

家庭部门的典型行为是向厂商提供劳动,以获得工资进行消费。效用和消费正相关,和劳动负相关,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家庭部门的决策行为是决定劳动与消费的组合,进而实现效用最大化。家庭部门的效用函数:

■E0■?茁t-1[log(ct)+?鬃·log(1-lt)] (1)

其中,ct为消费,lt为标准化处理后的劳动供给,满足0

家庭部门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其可支配资源包括当期收入和新增货币供给,二者之和应当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之和。因此,预算约束为:

yt+mst-mst-1=ct+it+gt+ext (2)

其中,yt,ct,it,gt以及ext分别表示收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mst表示货币供应。(2)式说明在总收入和货币供给稳定或者按照稳定路径增长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将会非常明显。

2. 厂商

假设厂商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如果厂商存在规模经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厂商必然扩大生产规模,直到规模经济消失。因此,我们假设在均衡状态下,厂商不存在规模经济。厂商生产函数为:

yt=k■■·(e■·lt)1-a (3)

其中,zt表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方程为:

kt+1=it+(1-?啄)·kt (4)

其中,?啄表示资本折旧率。(4)式反映了资本和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投资越多、折旧越少,资本积累就越快。投资it由自主投资和实际利率决定的部分组成,具体形式为:

it=i0 ·t-d·rt (5)

其中,i0 ·t,rt分别表示自主性投资和实际利率,d为投资对实际利率的敏感系数,且d>0。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模型中引入厂商面临的技术冲击,假设技术进步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

zt= ?籽·zt-1+et (6)

其中, ?籽为技术进步的自相关系数,et为技术冲击,且et~N(0,?滓■■)。(6)式说明在某一时期技术进步具有自相关性,并且受技术冲击决定,技术冲击可能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或者其他重大的科技进步。

3.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的支出包括为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行的一般性支出,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向国有企业注资的投资性支出。如果政府没有调节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将维持稳定,与上一年的支出存在自相关关系。如果政府调整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将发生预期外的变动,即出现政府支出冲击。同时,对于货币政策冲击,政府支出有可能做出相应变动,因此本文假定政府支出由上年支出和政府支出冲击共同决定,并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其过程为:

gt=v·gt-1+p·emst+egt (7)

其中,v表示本期与上期政府支出的相关系数,egt为政府支出冲击,且egt~N(0,?滓■■)。egt可视为政府支出对均衡路径的偏离。p为政府支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系数。

4. 货币市场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金融体制尚不成熟,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完全独立,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受政府支出的影响较大。同时受制于现行外汇制度,货币政策尚无完全独立的操作空间,贸易顺差对货币供给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实际货币供给过程为:

mst=b·mst-1+u·egt+w·eft+emst (8)

其中,b,u,w分别为本期货币供应对上期货币供应量、政府支出冲击、国际贸易冲击的敏感系数,emst为货币政策调整引起的货币供应冲击。(8)式表明货币政策同时受到财政政策和国际贸易变动的影响,u可反映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可表示为:

mdt=q·yt-n·rt (9)

其中,q,n分别表示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实际利率的敏感系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mst=mdt (10)

5. 国外部门

中国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实行一定的限制,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 假设国际经济波动仅仅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即国外部门行为仅仅表现在进口和出口。在不考虑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规模受国家竞争力影响,而国家竞争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进出口行为可由预期部分和冲击部分构成,净出口可表示为:

ext=s·ext-1+f·eft (11)

其中f为净出口对外部冲击的敏感系数,eft为净出口冲击,且eft~N(0,?滓■■)。

6. 经济系统均衡

由最优化条件,我们可以从(1)式和(2)式得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跨期欧拉条件:

■=?茁·Et■·?琢·■+1- ?啄 (12)

同时,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为:

?鬃·■=(1-?琢)·e■·k■■·l■■ (13)

(3)式~(13)式构成了完整的经济系统。通过计算均衡解,我们可以得到各变量的稳态值和实际值,并进而估计模型。

四、数据选取与模型参数估计

1. 估计方法与数据选取说明

对DSGE模型的估计有校准法和估计法两种,本文采用Bayesian估计方法。 估计法的优势在于所估计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和模型参数的特点施加相关约束条件,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参数不确定性问题,而且利用历史数据所估计得到的参数值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

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在1998年之后,因此我们选取了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货币供应量、进出口数据作为输入数据,以此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数据先期处理过程为先对变量进行去势处理,利用X12方法对上述四个变量进行季节调整,然后使用H-P滤波得到变量的波动部分,最后对波动项求差分。

2. 参数设定

首先对参数的分布情况进行事先界定,再利用事先界定参数运用Bayesian方法估计实际的参数值。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估计结果会最终收敛于实际值,因此设定值并不影响模型估计的可靠性。

我们参照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参数进行事先设定。其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度?琢设为0.355(李浩等,2007),贴现因子?籽设定为0.988,资本折旧率?啄为0.05(吴利学,2009)。闲暇对效用的贡献度?鬃设定为2.2,反映了居民对当前消费的重视。技术进步的自相关系数?籽设定为0.95,即本期与上期技术进步存在高度正自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政府支出和国际贸易的自相关系数(b,v,s)分别为0.98, 0.68,0.67,将货币供应对政府支出冲击和国际贸易冲击的敏感度设为0.8和2。

3. 参数估计结果

表1显示了运用Bayesian方法进行估计所得到的模型参数值。

表1中,政府支出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系数为0.7221,说明政府支出冲击1%的正向变动将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长0.7221%,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此外,国际贸易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系数为1.9471,说明以美元计的国际贸易规模增长1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的货币供应量将增长近2个百分点。在财政支出保持扩张性预算和赤字规模持续扩大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必然受其影响,其政策走势必然走向扩张,形成配合财政政策的形势。而在国际贸易顺差和收支盈余持续扩大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被动和受支配的特性十分明显,这对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及反通胀政策具有相当的抵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国际贸易正向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增幅放缓,贸易顺差下降所致。此外,货币冲击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系数仅为0.0011,影响程度很小,这反映了当今中国支配性财政体制下,货币政策的从属地位。

4.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图1显示了政府支出冲击对主要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政府支出冲击对消费和投资都具有负向影响,在政府支出冲击后的一段时期内,投资和消费都下降,政府支出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消费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政府支出对产出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但影响时间较短,7个月后即回归均衡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出冲击对投资的长期影响:政府支出冲击13个月之后,其对投资产生正向影响,这是由于尽管政府支出主要通过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扩张完成,初期对民间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但长期内,国有企业的扩张效应传导到私有企业,从而对民间投资产生了间接的带动作用。财政政策扩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明显的,短期内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0.15%,这是由于政府支出中包含的巨额投资性支出产生了较强的货币扩张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力度较大,由图1可知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期限延伸至40个月。

图2反映了各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反应。一个单位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消费和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二者分别增加了0.05%和0.5%。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由于货币政策具有的时滞性,因此其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政府支出要缓慢,并且影响程度也较小,但其影响期限要比政府支出长,直至40个月后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可见我国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货币政策强,但货币政策的影响更为长远。从图2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政府支出的影响较小,远不如政府支出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进一步反映了我国支配性财政体制下,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基本特征。

表2为各经济变量在政府支出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国际贸易冲击和技术冲击下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政府支出冲击对产出、消费和资本积累的影响要远大于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巨大,在特定外汇制度下, 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直接形成了大量的货币供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方面,政府支出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达到货币政策本身影响的60%,显示了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强;反观政府支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则非常微弱,表明是现有条件下货币政策在调整宏观经济方面独立性较弱。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中,财政政策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作为配合政策出现。在经济出现下滑态势时,财政政策能够在短期内增加产出,带动经济增长,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由于政府支出多用于国有企业,其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是很明显的,因此单纯依靠政府支出并不能带来经济持续长期的增长,经济的长期增长主要依靠民间投资增长以及消费的增加。上述分析同样表明, 货币政策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带动产出的增加,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下降,能够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因此,宏观调控应该更加注重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相应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都大大降低;相反,货币政策变动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则相对微弱得多。这既反映了我国财政支配体制的主要特征,也同时表明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已非常必要。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厂商、政府、货币当局以及国外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四种主要冲击,即技术冲击、政府支出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和国际贸易冲击。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产出、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以及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模型揭示了财政、货币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在国际经济形势普遍低迷、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的大背景下,加强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操作空间以及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模型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从中长期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要保证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持久性,仅仅依靠政府主导行为显然是不够的。虽然扩大政府支出是短期内避免经济下滑的必然选择,但这种短期内强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 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在影响总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并且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进出规模增长迅速,也要求我国必须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面临的全球化问题。

为此,我国一方面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从政策制定、实施等方面入手,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减轻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应当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步伐,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行为,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最终目标。应当从体制上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消除事实上存在的外汇占款、财政直接投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降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必须重视政策协调,充分估计到财政政策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合理制定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条件下,如果忽视财政政策的影响,货币当局就难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无法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应当适时、适度地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阻隔国际贸易顺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独立运作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

[2]李浩,胡永刚,马知遥. 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J]. 经济研究,2007(5).

[3]赵丽芬,李玉山.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6(2).

[4]张志栋,靳玉英.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11(6).

[5]万解秋. 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有效性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张龙,白永秀.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模拟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

[7]吴利学.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2009(5).

[8]Alonso,A. & Galindo,M. The effects of public deficits on money growth in the European union[J].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asearch,1996(2).

篇2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满足了这种定语限制的经济主体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或者说相容的,反之则反是。这几个看似简单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主体是否市场化的标准。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尚未实现市场化或者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换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容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划”手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种对经济的事前规制,因为它是计划者对被计划者的直接控制,所以它发挥作用不需要市场作为媒介。而前者即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经济总量非均衡对政府提出的调控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减少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时滞所产生的高昂成本。可见宏观调控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又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又必须以市场行为人能够对各种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为前提。这就是说,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基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那么,要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首先改善这种微观基础,具体包括:

1.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以全面收缩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线,使其尽可能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给比它具有更高效率的其他所有制企业。这既是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不仅使中央和地方财政难以承受,也给银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以及一个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都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一个很明显的经验事实是,在传统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下,由于预算的极度软约束,为了追求控制权的扩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无效率的规模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它对贷款利率信号是极不敏感的。国有企业累积的风险可以转嫁给银行,银行最终又转嫁给国家。在这种微观基础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缺乏效率)都将无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是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首要前提。而从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是指对那些经战略性重组后保留下来的有存续必要的国有企业,按照其行业性质和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建立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但总的趋势应该是,除极少数企业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外,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容的微观运行机制,从而强化它作为市场主体的性质和功能,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或发展壮大,或退出消失。

2.保护非公产权。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不足,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民间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银行对非公企业贷款的歧视性政策,另一则为对非公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非公财产所有者特别是私人财产所有者的不确定因素多,保卫自己财产的交易成本过高。这种不确定使企业家无法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从而导致非公投资者缺乏全力以赴投资的长期行为。这样,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非公企业,就很难发展到其应有的规模、水平和实力。

3.进一步打破垄断,向非公企业开放更多的领城。第一,减少对传统国有垄断部门的准入障碍,即向民间资本(非国有经济)开放这些投资领域,这一方面为竞争格局形成提供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达到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强社会对未来经济良好预期之目的。第二,正如国有部门垄断地位形成靠的是国家力量一样,打破这种垄断也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对诸如电信、民航、电力、铁路、教育、金融等传统垄断领域,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已为它们成为竞争性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国家不仅要允许而且应以优惠政策鼓励新人者,同时对目前居于垄斯地位的企业赋予更多的逆补贴方式,以促使竞争格局的早日形成。

二、完善金融市场。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

1.完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以及耐政政策传导和发生作用的重要条件,培育和呵护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其本身就是实施有效财政货币政策的前提和内容之一。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极为迅速,在这种条件下,原有的市场管理原则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发生这种变化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对有关方面进行改革。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逐渐增加同业拆借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根据有关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合作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以及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从而扩大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需求,降低银行信贷资金滞留在同业拆借市场的比例。二是发展国债回购市场,建立国债回购的一级交易商制度,这不仅能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且还能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交易场所与交易对象。三是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步伐。实现企业间资金融通的票据化不仅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三角债”问题,而且还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增加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是发展资本市场,增加企业直接融资的比率,提高企业和居民户资金安排的利率敏感度。五是大力开发金融产品,鼓励和引导各种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和有利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制度创新。

2.采取措施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资金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常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在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利率的这种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市场化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角度上说,实行利率市场化是有益的。但实行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他们至少包括:第一,对利率变化具有较高敏感度的存、贷款主体;第二,完全商业化运作的银行机构,它们既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和能力,又有追求利率最大化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动力;第三,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监管水平。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负增长,总体利率水平较低,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加强,利率扩张机制受到抑制,是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可以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对贷款的直接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灵活确定贷款利率。此后,对存款利率实行上下限管理,扩大浮动幅度,最终实现存款利率的自由化,让利率真正成为资金的“价格”,居民户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金融商品,各类企业可以在利率约束条件下一视同仁地获得贷款,这样必能反过来提高居民户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从而促进货币政策效应的提高。

三、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加强是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商业银行对央行调控行为的不配合又是货币内生性增强的原因。目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总额仍占全部存贷款总额的近70%,它们的行如何对货币政策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仅有着一般国有企业的通病,而且还存在大企业病。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四大商业银行普遍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形成了大量烂帐、坏帐(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危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控制。但现在的问题是它们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没有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以致出现普遍的消极“借贷”的行为,这种行为加剧了这次的通货紧缩。究其根源,这种消极“借贷”与当初缺乏风险控制一样,都是产权制度的缺陷所致。基于此,目前理论界和银行实际部门都在探索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措施,比如,“多级法人制”、“切块上市”等等。尽管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有不同争论,但在总体改革方向上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使之成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真正的企业。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投融资体制缺陷是我国重复建设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财政政策效应低下的重要根源之一。实践表明,缺乏微观指引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往往只能大量增加存货而使资金沉淀,从而不能带来较大的乘数效应。那么如何发挥微观指引作用呢?这就需要深化融资和投资领域的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资金流入有效益的行业和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政府在投融资领域的干预,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标准的投融资体系。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回报,并从外部“硬化”企业的财务预算。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中介机构,尤其是高水准的专业化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以识别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进行有选择的融资和投资提高投资的效益水平。不仅如此,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依托市场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从而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融资有机结合起来,造就行为端正的微观经济单位,为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在内的各种宏观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和机制。

五、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无论是对财政政策乘数还是对货币政策乘数而言,都是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乘数越大。所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提高全体居民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农民收入,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第一,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提高第一产业相对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的物质前提。第二,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管理方法,研究农民具有固定土地使用权并可进行交换的具体方法,以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这是改变落后耕作方式,提高相对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的制度前提。第三,逐渐取消户籍制,坚决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向城市流动的体制障碍,使进入城市并能在城市以合理合法方式生存的农民获得体制内生存,享受公正的体制待遇。这既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也是迅速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的有效途径。第四,实行优惠(至少是公平)政策,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在政府的规划及其相关政策配合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乡镇企业向一定的地域适当集中,以产生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城市化是农民非农化进而降低贫困人口比重的最根本途径。

2.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引导居民消费伦理合理转变。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主要动因。居民的这种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储蓄的比率就越高,相应地即期消费也就越少。如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可以消除或减少居民的不确定性,使消费持久上升。同时应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伦理合理转变。居民在从低收入的生存型消费转变为高收入质量型消费时,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增加,周期变长,若靠居民自己储蓄,则需要很长时间,使消费波动性较大,容易出现消费的“断层”。消费信贷的介入使居民可以“花未来的钱”,从而使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在支出上得以平缓地实现,降低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避免消费“断层”的出现。如果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疲软可以通过收入调节来激活的话,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疲软则只能通过供给调节来激活。应通过供给主体性质的多元化来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消除供给结构“折层”,这对启动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进而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优化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无论对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而言,其效应的形成机理都是通过最初的政策变量的改变进而经过该变量在一定经济结构内与其他变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经济结构不合理,即使是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第二产业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同一类型的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太低,劳动生产率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社会总供求的结构错位,既抑制了有效需求,使得需求严重不足,又造成了大量的低效供给与无效供给,使供给相对过剩,亦即供给相对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扩张需求仅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往往难以凑效,而必须通过调整结构改善供求的结构性关系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一是要促进传统部门的产品升级换代;二是要治理低水平重复;三是要促进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促进以教育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筹为特征韵精神产品产业的发展,使新的需求得以较快增长:四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五是要减少对第三产业的准入障碍,向民间资本开放第三产业投资领域,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质量水平,以增加第三产业的有效供给。总之,只有在结构调整中,才能在形成新的供给(有效供给)的同时形成新的需求,使供求结构相衔接。这样财政投入和货币政策引致的投资增加才不会以存货的形式沉淀下来,从而为财政货币政策乘数的形成提供必要前提。

七、改革财税体制,提高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财税体制从根本上说是关于资源和收入在社会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之间进行配置和再配置的制度安排。因为这种制度安排对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有着巨大影响,进而也通过这种影响对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形成发生作用。目前我国的税制主要是1994年在治理严重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产生的,现在的宏观经济背景与当年显著不同,故现行税制与经济发晨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收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显得极不协调,也因此降低了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比如现行增值税,其模式是生产型的,即是一种对投资征高税的制度,越是高新技术或者机器设备越多的大型企业,不能抵扣的税金就越多,企业税负就越重,这种抑制投资需求的税种阻碍了投资的扩大,不符合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从而也不利于提高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部各工具之间(如利率、税率、汇率)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都应围绕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彼此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冲突而使政策效应弱化。

【参考文献】

[1]张舂霖.结构调整的制度基础和判断标准[J].经济研究,2000,(9).

[2]汤在新,吴超林.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董辅réng@①.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研究,1999.(6).

[4]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正视通货紧缩压力.加快微观机制改革[J].经济研究,1999,(7).

篇3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自身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具有明显的投机特征,一旦社会资金过度集中就会引发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产生。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蕴含巨大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对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害,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90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典型例证。自我国1998年住房市场货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全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由1999年的2 053.00元/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6月的6 815.90元/平方米。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价格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与理论相悖,十多年来中央政府多次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有学者认为,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土地财政是影响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因素。那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从宏观政策或制度层面入手。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进而避免房地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冲击。当前文献大多侧重研究货币政策或土地财政政策单方面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鲜有文献将二者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选择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来测度房地产价格泡沫,构建模型并进行证结果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手段。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货币政策关系密切,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消费,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甚至引起房地产价格脱离基本面快速上涨产生泡沫: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货币供应的数量和资金使用价格(利率水平),央行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操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房地产价格水平;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利率水平主要由市场决定。而在我国,存贷款利率并不是由市场自发调整,而是受政府行政控制,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政府主要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行为干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假设1: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是正向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房地产价格泡沫膨胀。反之亦反。

假设2:利率水平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是负向的,利率水平增加会导致资金借贷成本增加,进而引起房地产价格泡沫减小,反之亦反。

2.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作用机制

在西方国家基本不存在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问题,由于城镇化率较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有限,加之财政支出体制较为健全,财政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很小。而在我国,由于城镇化率较低,且地方政府肩负发展经济的职能,财政政策尤其是土地财政政策是影响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主要因素。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此举将大量财权收归中央,却继续将大量事权留给地方政府,形成了“财权上收”与“事权下放”的非对称财政体制。然而与财政分权相对立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员不是由基层选举而是由上级任命的。上级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决定下级政府官员的升迁,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追求政绩而竞相追求GDP增长的政治激励。因此,分税制改革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以及以经济增长为主政治体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异,政府职能是经济建设而不是提供民生性公共产品。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时间内增加财政收入、做大GDP的有效手段。踪家峰等以及范剑勇和莫家伟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本化倾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假设3: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是正向的,财政支出增加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膨胀,反之亦反。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制度背景下,土地财政应运而生。土地财政是对当前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困境时利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比喻。2010-2014年我国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16.91%,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市场,在利益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土地出让价格使其远高于合理水平。2004-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的平均价格由726.05元/平方米上涨到3 001.49元/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15.25%;在土地拍卖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的权利寻租行为使开发商实际支付的地价远高于拍卖价格,从而增加房产开发成本,而开发商将相应成本转嫁给购房者,使房地产价格随之攀升。周彬和杜两省、Du等、潘爱民和韩正龙以及宫汝凯的实证分析结果均表明土地财政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吕炜和刘晨晖认为土地财政是房地产价格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

假设4:土地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著影响。扩张的土地财政政策将促使房地产价格泡沫膨胀,反之亦反。

三、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测度

1.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测度方法

现有的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测度方法主要包括指标法、统计与计量分析法和理论价格法三类。

指标法是通过构建某个或某些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指标并与国际公认警戒线相比较,进而判断房地产价格泡沫程度的方法。测度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指标包括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屋空置率、租售比等指标。指标法由于具有直观、准确等特性获得学者的广泛欢迎,如Case和Shiller、吕江林以及李泽明等均采用单指标法计算我国或某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水平。

统计与计量分析法是通过单位根与协整检验、HP滤波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来判别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Diba和Grossmantl5j与Chan等提出了用单整与协整技术来检验资产泡沫存在与否的思想,该思想一经提出便得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方面的广泛应用。如国外学者Mikhed和Zemik采用协整方法检验美国各州的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之问的关系:国内学者曾五一和李想以及潘爱民等均采用这种方法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

理论价格法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计算出房地产理论价格,并与实际价格相比较,进而测算出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方法。采用理论价格法计算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房地产价格均衡模型计算房地产价格的基础价格。通过房地产的基础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的比较来测算房地产价格泡沫,如吕炜和刘晨晖。另一种是利用现值公式推算出基本房地产价格,然后将基本房地产价格与实际房地产价格进行比较来测算房地产价格泡沫,Black等开发了基于现值方法的房地产基础价格计算公式,而后中国学者便采用这种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进行大量研究,如王维等。

相比较而言,用指标法测算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更加可行,原因有三:第一,对于统计与计量分析法而言,采用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只能定性地测算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存在与否,而无法定量估算出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大小及变动趋势:采用HP滤波方法测算出的长期均衡价格不等于房地产市场中不存在投机行为的基础价格,因为HP滤波方法分离出来的短期波动项有可能是负的。而房地产价格泡沫是非负的。第二,对于理论价格法而言,关于构建房地产价格均衡模型计算房地产价格的基础价格,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而借鉴国外的理论模型计算我国房地产基础价格的适用性有限:对于利用现值公式估算基本房地产价格的方法,由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调整阶段,导致模型中未来现金流及贴现率难以准确把握。第三,与统计量分析法和理论价格法相比较而言,指标法的优势便可显现,采用指标法测度的房地产价格泡沫不仅直观而且易于测算。

2.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

本文采用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HP)指标来测度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该指标是房地产价格增速相对实体经济增速快慢的动态指标,代表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程度。若某一区域或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在1-2之间,说明处于泡沫预警阶段,大于2,则说明处于房地产价格虚涨泡沫显现阶段。

本文计算了2008年第4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并采用Hodrick-Prescott Filter方法提取出其趋势项,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周期性很强,季节性特征明显,各年第1季度的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远大于2,而后在第2、3、4季度该值震荡减小;剔除周期性因素后,从趋势项中可以看出房地产价格泡沫是有所减小的。从2010年第2季度开始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的趋势项的值小于2,自2012年第2季度趋势项的值小于1。

由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在房地产价格泡沫lnHP方程中,滞后1期的房地产价格对当期房地产价格存在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滞后1期的房地产价格每增长1%将带动当期房地产价格增长0.25%。说明房地产市场中的参与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性预期;货币供应量M2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是正向的。滞后1期的货币供应量每增长1%将带动当期房地产价格增长0.21%,说明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多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向房地产市场,助推房地产价格上涨;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负向的,滞后1期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0.21%: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正向的,地方财政支出每增加1%将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0.11%,进一步为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资本化倾向提供了证据。说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土地价格变动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同向波动、滞后1期的土地价格每增加1%带动当期房地产价格上涨0.01%。第二,在货币供应量lnM2方程中,房地产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正向的,滞后1期房地产价格上涨1%将带动当期货币供应量M2增加0.09%,这主要源于房地产的抵押效应,由于房地产是主要的抵押品,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抵押品价值增加,使借款者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的货币供给。第三,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R的方程中,房地产价格泡沫对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滞后1期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每增长1%将带动银行同业拆借的加权平均利率增加18.43%,由于房地产价格泡沫增大意味着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增加,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银行的资金面从紧,进一步导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增大。第四,在地方财政支出InCZZC方程中,房地产价格泡沫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也是正向的,滞后1期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每增长1%将带动地方财政支出增加0.13%,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性较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营业税、印花税等税收收人,同时能够带动水泥、钢铁等众多关联行业的发展进而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在“量人为出”原则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相应增大。第五,在土地价格lnTDP方程中,房地产价格泡沫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是负向的,滞后1期的房地产价格每增加1%将导致土地价格增速减小0.42%,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我国土地资源由政府行政垄断管理、市场化程度较弱所致。

3.脉冲响应函数

耐3(图3-图7图例相同)中可以看出,第一,当在本期给定房地产价格一个正向冲击后,房地产价格会在第1期和第2期持续增长,从第3期开始房地产价格的增长效果不明显,说明房地产价格受到外部冲击后会引起自身价格约有半年时间的短暂增加。第二,给定货币供应量的一个正向冲击,房地产价格增速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而后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这说明货币供应量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会经市场传递给房地产行业,造成房地产价格的同向波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第三,给定利率一个正向冲击,房地产价格变动幅度较小,说明房地产价格对利率的外部冲击并不敏感。第四,给定财政支出的一个正向冲击,房地产价格增速会在第2期达到最高,从第4期开始房地产价格增速的波动并不明显,说明财政支出冲击会引起房地产价格增速在1年内进行同向波动,但长期效果并不明显。第五,给定土地价格一个正向冲击,房地产价格增速在前6期逐渐增加,从第7期开始趋于平稳。说明土地价格冲击会引起房地产价格的同向波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由图4可知,在当期给定房地产价格一个正向冲击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速在第1期较大幅度的同向波动,从第2期开始波动幅度由正转负,到第5期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幅度并不明显。由图5可知,房地产价格增速的正向冲击会在第1期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造成负向冲击,从第2期开始冲击由负转正,到第5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并不明显。由图6可知。房地产价格增速的一个正向冲击会在前2期引起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速的上下波动,从第3期开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速的波动趋于零。由图7可知,房地产价格增速的正向冲击引起土地价格增速的反向波动,持续时间较长但幅度较小。综上,房地产价格增速的外部冲击会引起货币供应量、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短期内上下波动,而长期效果并不明显;房地产价格增速的冲击引起土地价格增速的方向小幅波动,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土地市场由政府行政垄断经营而脱离市场一般规律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的事实。

4.方差分解

VAR模型中各变量的方差分解情况表明。第一,房地产价格自身的贡献率较大为57.84%:货币供应量和土地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在第40期分别达到22.24%和17.28%;利率和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率较小,仅为0.76%和1.88%。第二,房地产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较小仅为1%左右,房地产价格对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贡献率为21.47%,房地产价格对地方财政支出的贡献率较小为1.25%,房地产价格对土地价格的贡献率为6.80%。

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动态影响

InHP关于lnM2(-1)的系数为0.21,且lnM2的外部冲击会引起lnHP持久稳定的同向波动,对lnHP的贡献率在22%以上,充分说明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房地产价格泡沫增加,反之亦反,假设1得到验证。

尽管lnHP关于R(-1)的系数为-0.21,但R的外部冲击仅引起lnHP暂时性的小幅波动,对InHP的贡献率较小为0.76%,说明我国房地产价格对利率的反应并不敏感,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白俊和孟庆玺以及刘晨晖和陈长石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失灵可能源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当货币当局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而提升利率水平时,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上升而不得不减少投资,地方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为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强烈的干预动机,地方政府会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将自身控制的土地、矿产、税收等资源做抵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进行经济建设,推高房地产价格,进而“搞活”经济以及获取更高的土地出让收人。因此,在现有体制下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手段收效甚微。

lnHP关于InCZZC(-1)的系数为0.11,lnCZZC的外部冲击会引起lnHP短期内的同向波动,说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增加能够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存在一定的资本化倾向,假设3得到验证。但是lnCZZC的冲击对lnHP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且贡献率较小仅为1.88%,因而地方政府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结构只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瞬时繁荣,长期效果并不明显,同时还会引起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资源浪费现象。

lnHP关于lnTDP的系数为0.01。lnTDP的外部冲击会引起lnTDP的同向波动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对lnHP的贡献率达17.28%,充分说明土地价格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土地价格增加会引起房地产价格泡沫膨胀,假设4得到验证。由于土地价格上涨不仅能够增加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同时能够带动房地产市场繁荣,因而地方政府有激励大搞土地财政,提高土地价格。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作为测度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指标,并构建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中。货币供应量M2会对房地产价格泡沫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财政政策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具有资本化倾向,但财政支出增加仅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暂时繁荣,土地价格增加对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篇4

关键词:增值税 营业税 企业 财务管理

增值税是对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的增值额课征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价款和费用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1]。营改增是税制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步,意在解决重复征税,完善税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带来企业税负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逐步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3]。营改增的实施对现代企业特别是服务类型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代企业要清楚认识到营改增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调整和安排自己的财务活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分析

营业税是对销售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外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修理修配劳务、提供加工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两种税是平行税,征税范围互补。当前两个税种的征收范围都已经是兼营或混合经营,会加重税务部门的征管和纳税人会计核算难度以及影响纳税的准确性[4]。

政府在整体税率的设计方面,还有简并下降的空间,当前增值税的税率分成:6%、11%、13%、17%,除此之外还有简易征收率3%,被大家诟病,增值税搞的有点像产品税。这不光影响企业经营,也影响了抵扣链条的完整程度。除非以后的抵扣环节税率统一,否则一定会有待遇不公、抵扣不足的情况发生。税率不简化,企业也肯定想尽办法钻空子,政府部门也可能借机寻租[5]。

二、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纳税处理产生影响

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最终缴纳的增值税为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抵扣的进项税越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少。因此,不少营改增企业想方设法要尽可能多地抵扣进项税,以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但是,不是所有的进项税都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必须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时限。当前营改增企业在抵扣进项税额时,必须满足规定范围、规定时限、规定凭证三个条件,否则将无法正常实现抵扣。对于免征增值税的13类项目,“营改增”企业必须关注符合免税的条件和审批程序,有些涉及政府审批的,应取得相关批文,同时保存相关资料,待税务机关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6]。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金流量表项目一般分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营业税被取代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有支出均计入投资活动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营业税被取代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有支出需分项列示。

比如某某公司以1000万元承接了红酒溯源系统的研发,公司拿出400万元委托一家专业研发机构完成。在营改增之前,按照5%的营业税率,公司应缴纳50万元的营业税。但改增之后,按照6%的增值税税率及其计算方式,公司实纳税额为33.96万元,节省了22.64万元。虽然要征6% 的增值税,但因开发系统软件、购置硬件设备等可以抵扣,服务业板块实际税负低于3%。从这一笔交易来看,公司要交多少税,研发机构要交多少税,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来,这就增加了税收的透明度。

(三)对税款计算内容产生的影响

据统计,关于增值税的法规文件2010年有650项,2011年有569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完成申报任务要填300多个表格。这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系统和电子化要求都很高。在面对营改增的时候,很多企业需要通过人员更新、流程改造和系统重建才可以合规地缴税[7]。同时增值税的征管程序比较复杂,对企业也造成了一些影响。据了解,运输企业集中采购汽油,可以在中石油、中石化拿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专用发票。但是单车到加油站加一次油,加油站没办法开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专用发票,获取专票的程序比较复杂,影响了企业的抵扣。

三、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营改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长远来看,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增值税抵扣链条会逐渐完善,实际上是给了企业降低税负提供了条件,也推动企业升级,有利于新创业、新投资。但是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有相关对策。

(一)调整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营改增涉及了从营销到服务、从内部财务管理到外部业务规则的诸多领域,是对企业全方位的考验。虽然营改增虽然只是税种上的变化,实际上造成的是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改变。当前一些行业快速发展,很多业务和规则出台随意性强,因此积累了大量低效过时的产品、规则、流程。如果借此机会对原有业务规则、管理流程和资费营销案进行清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对支撑系统减负,就像进行一次体检,排毒养颜效果好[8]。

(二)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企业可以考虑提高运营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开源节流。在采购环节必须要了解对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以前采购考虑的因素就是价格最低,但现在把含税的因素加上,价格低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比如,一些企业营改增后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简易计征,但下游客户可能倾向于采购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票进行抵扣,这就形成倒逼机制,企业必须完善经营,否则将面临淘汰。现在营改增正倒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财务水平,仔细核算整个运营环节的税负变化情况。粗放式的经营必须有所改变,企业得考虑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

(三)积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营改增对现代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这种形势下,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应该以营改增为契机,在企业中成本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对国家税收政策进行了解,然后对自己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提高现代企业的收益。

总之,实行营改增政策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现代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深入研究评估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方面的影响,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素芬.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9(12)

[2]李朝红,刘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以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会计之友,2010(8)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EB],2011-11-l6

[4]何建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主要内容[J].西安:西部财会,2012(5)

[5]张俊杰.刍论增值税转型对电网企业的影响[J].广西电业,2008(08)

[6]佘云昊.增值税转型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电业,2010(09)

篇5

关键词:沙盘模拟;人才测评;评价中心;构想效度

一、 沙盘模拟的简介

沙盘模拟是一种管理仿真游戏(Simulation Game),其思想源于军事作战指挥中用沙堆对地形地貌进行模拟,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用直观的方式明白呈现,以便组织进行讨论决策。沙盘模拟通常设计为一场操作简单、过程直观的情境式任务,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进行模拟,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简单化、直观化。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参与者快速了解企业流程,“在实践中学习”管理策略。因而最初是用于管理教学引入中国。

由于沙盘模拟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又兼具游戏性强、操作性强、团队合作性强等特点,能够展现参与者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因而很适合作为一种测评技术。在有名的央视商战模拟比赛——《赢在中国》栏目中,就多次用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沙盘模拟,用以考察参赛者们的战略思维、团队合作、资源规划、分析决策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它的新颖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也受到了一些企业的青睐,但比起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评价中心技术,仍不够成熟和缺少接受度。当前的学术研究也主要围绕沙盘模拟的教学培训作用,如软件工具的使用、考核模式、教学满意度等实证研究,缺少对将沙盘模拟作为一种测评手段的应用研究。

二、 运用于人才测评

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沙盘模拟的评价功能,并对测评效果进行效度分析。

1. 施测对象。考虑到沙盘模拟是一个团队游戏,团队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应试者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这种情况很适合经营性企业的不同职能的应试者的招聘或选拔。在本研究中,选用的施测对象是某通信公司的员工,涉及策划、采购、营销、人力资源、技术五大职能部门共64人。

2. 测验工具。在模拟情境的设计上,选用根据“沙漠掘金”这一经典的ERP沙盘模拟游戏改编的“抗震救灾”情境任务。

“沙漠掘金”课程设计了一个几支探险家队伍分别穿越沙漠争夺金矿的模拟场景,通过设计天气变化,行程路线上的障碍,金币的使用、水和食物的采购等,将企业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如战略管理、目标决策、资源配置、团队关系等折射出来。参与者们通过选择、决策、行动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引发思索,自觉引导自身行为的改变。该课程目前已经被列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多家高校的EMBA课程;同时也被Coco-cola、Philips、上汽集团等多家公司采用作为内训。

“抗震救灾”的情境设置与“沙漠掘金”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将前往金矿掘金的任务变成了前往灾区救灾,成功的条件是最快到达目的地,以及所余的资源(包括水、食物和金币)总量最多。其他如出发前的准备,中途各队之间可进行资源交换,以及天气障碍等等都一样。

3. 评分方法。根据任务情境,结合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要求,专家们讨论决定将“分析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团队意识”四种能力素质作为测评指标要素。其具体含义见表1。计分采用10分制。评分标准为优:9.0~10.0;良:7.5~8.5;中:6.0~7.0;差:6.0以下;最小起评分为0.5分。

三、 测评的实施和结果

1. 测验的实施。事先将64名被试分为8组,分组依据是尽量使一组包含不同部门的人,也考虑到组员之间的自主选择。并每组配备一名专家,以在比赛过程中在旁观察记录,并根据评分表对各人表现进行打分。

在安静空旷的大厅中摆有8张桌子,每组组员在规定位置就坐。每人手中都发放有规则解说单,在主持人讲解完测评规则,宣布比赛开始后,众人开始讨论和决定。中央大屏幕显示时间和天气状况,每一组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策,并有工作人员帮忙督促和随时更新各组数据。

2. 测评的结果。首先将各人得分汇总,结合各指标的分数高低和小组中的表现来判断应试者的角色类型(领导者、策划者、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配合者、个人主义者、一般参与者),专家根据应试者在沙盘模拟环节的综合表现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对被试形成综合性评价。

在本研究中,为了检验沙盘模拟的测评效度,在沙盘模拟测验施测之前采用《管理者素质诊断测验》(MCT)对实验对象进行了测量。《管理者素质诊断测验》(MCT)是国内人才测评C公司自主研发的管理素质测验工具,包含一千五百道管理情境性试题,考察七大类通用管理素质。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分析决策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计划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四大管理素质分测验。

此处首先通过考察沙盘模拟和《管理者素质诊断测验》(MCT)的相容效度,来验证测评的有效性。将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进行标准分数转化,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得到表2。

两种测验方法的结果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在《管理素质测验》中得分优异的人,往往在沙盘模拟测验中也表现优异,沙盘模拟的测评效果与《管理素质测验》趋于一致。

篇6

关键词:营改增;县域财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营改增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上,即:

1.对纳税人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对纳税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对其税收负担的影响。由于政策的调整,导致一般纳税人在税负增减方面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例如,交通运输行业的税负普遍出现较大的加重,而其他的现代服务行业的税负则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减轻。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呈现出明显的减轻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小规模纳税人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其税负平均降低了2个百分点,成为本次政策改革当中最大的受益者。一些试点行业也在总体上呈现税负降低的趋势。此外,实行营改增后,下游的一些增值税的纳税企业所受到的益处更大,不仅降低了本行业的税负情况,也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行业的建设发展。

(2)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由于政策的改变,导致其计税基数和适用税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营业税的计税基数由原来的营业额转变为相应的增值税征收率或税率,导致纳税人的财务管理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次,营改增也给企业的定价机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有些企业的净收入增加,而有些企业的净收入减少。同时,营改增政策也导致其财务数据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此外,它对发票的使用情况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对财政经济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对县域财政税收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对国税收入产生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由于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导致其区域范围内的国税税收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对地税税收入产生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其区域范围内的地税税收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营改增试点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全部没有税价格的核算,因此其税收收入计算没有了印花税、文化建设事业费、水利建专项资金等。同时,将新增的试点行业企业所得税纳入到国税征收当中,抑制了地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增长情况。

(3)对全县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营改增试点在实施期间的基本政策之一是保持现行的财政体制的稳定,其原来归属试点地区的企业营业税收入仍计入试点地区,并将税款进行分别入库。这就使得营改增试点对县域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仅仅是试点行业税收的减收额,以及一些下游增值税行业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减收额。因此,其对县域财政总收入所产生的影响不大。

3.对县域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试点对县域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一般纳税企业的提供服务内容允许增值税发票的自行开具,并且劳务购进能够抵扣发票上的注明税金,因此,导致纳税企业实际额经营成本增加,导致小规模的纳税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当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促进和推动了下游增值税行业企业的发展。由于增值税的本质特征为抵扣机制,因此,在营改增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在整体上会变得更加的完整,避免了重复性的征收,且降低了试点行业企业的税负,因此,有利于下游增值税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

(3)造成试点服务行业成为政策洼地。在进行营改增后,由于下游企业在进行试点企业服务购买时能够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导致同非试点区域的企业比较更加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的加强了试点行业的业务辐射能力和经营发展空间。

二、加强营改增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促进性的措施

营改增试点的实施,对县域不同行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差异性的影响,如何加强它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整体促进作用,成为试点地区政府的主要考虑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试点区域内企业的相关政策引导,尤其是增值税业务方面的辅导工作,从而能最大努力的创造一个“企税双赢”政策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要加大试点地区行业的营业税基数,及时的跟踪和适应当前国家财政体制的变化动向,通过改进征税方式、加强税收征管,以及加大试点区域内企业的主辅分离程度等等措施,促进和推动试点行业的经济发展。

3.建立试点地区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从而确保其县域经济的平稳化过渡。

4.对服务行业的财政扶持政策进行适当修改,并鼓励试点企业对非试点区域进行业务辐射。

结语

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扩大,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逐步的突显出现,因此,各地政府必须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营改增政策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尽量减轻对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查方能.浅议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影响及应对[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潘文轩.税制“营改增”改革试点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现代经济探讨,2012(12).

[3]王翔,袁力,王守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以怀远县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4]汪仁正,余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对县域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04).

篇7

【关键词】童氏图版 采收率预测 敏感性分析 经验系数校正 迭代

童氏图版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及采收率预测中应用十分广泛。利用童标准图版进行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预测,由于油藏条件不一致,预测的结果误差较大。目前对童标准图版的修正主要基于静态数据,例如利用某一油田的统计常数来代替经验系数7.5[1],这个常数值只对某个油田适用,不具有普遍性。或者利用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相渗曲线回归,对童曲线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7.5进行校正[2],这种修正方法不能很好的结合油田的生产动态,预测结果可能和实际情况不一致。

本文基于动态数据对童氏图版采收率预测方法进行修正,通过生产动态数据对童曲线关系式进行拟合,得到新的童氏图版,利用迭代的方法使采收率预测结果满足给定的精度要求,从而使童氏图版采收率预测结果更准确。

1 童氏模型评价

1.1 童氏图版的绘制

乙型水驱特征曲线最早是由童氏[3]于1978年将水油比和累积产油量之间的经验公式的形式提出,1985年陈元千[4]对该经验公式进行了推导,利用Buckley一Leverett的油水两相流动和一维非活塞式驱替理论[5]以及weige(韦尔杰)的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6],乙型水驱曲线的基本表达式为:

目前常用的乙型水驱特征曲线描述了累积产液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的半对数线性关系,陈元千[7]1993年在石油学报上发表了它的完整推导过程。

基于乙型水驱曲线基本表达式1,一般油田的极限含水率为98%,当含水率为98%―即水油比为49时,R用最终采收率Rm代替,得到下式:

取经验系数变化率分别为±5 %、±10%、±15%、±20%、±30%时,对LN2TⅠ油组进行采收率预测得到的结果统计如下表1所示:

根据经验系数变化率和采收率偏差因子数据作图如下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验系数数值增加和数值减小时,采收率偏差因子的变化大小是不一样的,当经验系数值变小时,采收率偏差因子的变化更大。通过不同的经验系数变化率对应的采收率预测值可以发现,当经验系数值大于7.5时,同一实际曲线用童氏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的结果小于童氏标准图版预测的采收率值,当经验系数小于7.5时,同一实际曲线用童氏标准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的结果反而大于童氏标准图版采收率预测值。经验系数是油田数据回归得到的,反映的是油田的平均水平,若某个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上,经验系数就小于7.5,此时,用童氏标准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产生的误差就很大。计算表明:当油田的经验系数变化率为-30%,即实际油田的经验系数为5.25时,采收率预测偏差因子达到0.19,即采收率预测的结果与标准童氏图版预测的结果相比偏差达到19%。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相对于油田采收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下的油田,童氏标准图版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偏差对油田采收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上的油田来说更大,对于采收率高的油田,经验系数7.5会对采收率预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拟合出新的适合该油田实际情况的童氏曲线图版。

1.4 童氏图版在采收率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1)童氏图版与油田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对于动态预测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动态预测只是一种定性的评价,跟曲线的形状有关。而利用童氏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不同的最终采收率值曲线在图版中的位置对采收率的预测值影响很大。因此方程式4中b2值的准确度对童氏图版预测采收率的结果起关键性的作用。

(2)童氏图版的绘制依赖于经验系数b2的准确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几十年前确定的经验系数对目前的油田开发是否合适时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每个油田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动态特征,通过统计部分油田得出来的经验系数对于具体的某个油田可能不适用,甚至产生很大的误差。通过对该经验系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当油田的经验系数变化率为-30%,采收率预测的结果与标准童氏图版预测的结果相比偏差达到19%。

(3)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动态资料比较完善,对于方程式4中b2的取值可以利用采出程度和含水率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适合某一个油田的童氏图版。因为方程式4中有两个未知数,直接利用实际的采出程度和含水率数据拟合b2值得到适合具体油田的童氏图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 童氏图版采收率预测方法的修正

从方程式4中可以看到绘制童氏图版的曲线中有两个待定系数,其中一个参数是b2值,另一个待定系数是最终采收率Rm,而Rm也是我们用童氏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最终要得到的结果。为了得到适合某一具体油田的童氏图版,我们需要先假设一个Rm =A(常数),考虑到不同油田极限含水率值设定不一致,则有下面的关系式:

3 修正后的童氏图版采收率预测实例分析

轮南油田于1987年开始钻探,1989年两口油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轮南背斜带的工业价值。轮南油田三叠系主要分为LN2TⅠ、LN2TⅡ、LN2TⅢ三个层系进行开采,本次计算以LN2TⅠ油组为例。

到目前为止,轮南油田已经投入开发20余年,主力开发层系LN2TⅠ油组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截止2010年6月,LN2TⅠ油组的采收率为39.52%,含水率为86.92%,利用童氏图版对该油组的采收率进行预测。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经验系数发生变化后,不同最终采收率所代表的曲线在童氏图版中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利用童氏标准图版对LN2TⅠ油组进行采收率预测,得到的采收率值为42%;用修正的童氏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得到的采收率值为45%。该油组目前采用数模及各种优选采收率计算方法得到的标定采收率为44.6%,与修正后的采收率预测值十分接近。说明用这种方法迭代计算出来的采收率比较精确。

4 结论

(1)利用标准童氏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结果误差较大。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童氏标准图版在采收率预测中的准确性需要重新考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某一个具体油田用童氏标准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可使预测值误差达到20%。

(2)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不相等,用童氏标准图版进行采收率预测的误差也不相同。相对于油田采收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下的油田,童氏标准图版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偏差对油田采收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上的油田来说更大。

(3)利用迭代修正后的童氏图版预测采收率方法考虑的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童氏标准图版曲线的系数为经验统计得到,进行采收率预测时误差大。应用迭代的方法,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经验系数进行拟合校正,得到新的采收率预测值,直到满足要求的精度。

参考文献

[1] 叶锋.改进的童氏图版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4):109-111

[2] 凡哲元,任玉林,姜瑞忠.对童氏"7.5B"计算及乙型水驱法的改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3):17-19

[3] 童.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6(4):38-64

[4] 陈元千.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J].石油学报,1985,6(2)69-77

[5] Buckley SE; Leverett M.C Mechanism of Fluid Displacements in Sands.Trans.AIME(1942)146:107-116

[6] Welge,H.J.A simplified method for computing oil recovery by gas or water drive,Trans,AIME(1952)195:91-98

[7] 陈元千.一种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J].石油学报,1993,14(2):65-73

[8] 童.油井产状与油藏动态分析[M].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9] 张斌.高含水油田开发指标在可采储量标定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 ,(2):120-12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5367-1998

[11] ,刘延庆,王静云.原油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3

[12] 童.应用童氏水驱曲线分析方法解决国内外一些油田动态分析问题[J].新疆石油地质,1989,10(3):41-49

作者简介

耿昌浩,男,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1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工程师,在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篇8

关键词:财税金融 区域经济 影响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现状

1、区域经济的概念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2、区域经济的现状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告显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东北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均有所扩大。基于这种状况,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统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从单个区域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区域内部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正在由从前的单一产业结构,变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域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城乡经济差距、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仍然是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

二、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

1、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

作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区域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财税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可以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税收方面,可以利用税收激励政策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金融政策方面,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可见,完善和创新财税金融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各区域应因地制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的积极作用,使经济达到平衡,稳定,不断发展的趋势。那么对于区域经济来说,财政金融政策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三、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好的财税金融政策,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或地区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找出本地区的特点和不足,对财税金融政策加以调整和贯彻。克服区级经济作为行政区经济一个层次在存在、发展中可能带来的消极一面。下面以山东龙口市为例,探究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隶属于烟台市。经济实力在山东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中国百强县排名第11名。

1、在财政政策方面

龙口政府发现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为此,龙口市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再造”。财政政策转向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围绕自主创新、专利申报等出台10多项鼓励扶持措施。近5年,龙口市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58亿元,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60多个。目前,该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00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后,龙口市近年来多次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可见,财政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地影响,但龙口市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投资的力度很大,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选对了财政投入的方向。因此,在制定财政政策之前,要抓住本地区的优势,扬长避短,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投资的前景,以免造成财政损失。

3、税收政策方面

受金融危机影响,如今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龙口市贯彻多项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创业,支持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龙口市也严格贯彻实施了该政策。此外,龙口市根据烟台市出台的《关于做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返乡农民工和残疾人员给予重点扶持。上述五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经同级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依法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除前置审批的各项费用。创业者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地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的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的作用,在龙口市得以体现。然而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一项陈旧的税收政策,会导致经济的落后,社会问题的凸显。

3、金融政策方面

山东省龙口市组织市人社局、财政局、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召开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贷款申请人范围、提高了贷款金额、降低了贷款反担保条件。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覆盖面由城镇失业人员拓展至军队退役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明确经办金融机构可将人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市级财政给予50%的贴息。政策一出,贷款创业成为龙口市热潮。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金融政策已经成为经济法展的杠杆,调节着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调节着财富创造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财税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变换着姿态,调节着平衡,才能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政策的出台和废除离不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这样才能发挥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克服弊端。

参考文献:

[1]刘君德.中国转型期凸现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分析[J].理论前沿,2004,(10)

[2]舒炼.关于加快区级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0,(6)

篇9

关键词: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Abstract:Asset pric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s based on two effects: one is the Q theory of the “Tobin Effect”,and the other is Modigliani’s “Consumer Wealth Effect”.As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develop rapidly,a few scholars analyzed the Chinese stock wealth effect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however, the research on monetary policy condu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onsumer Wealth Effect is not rich. This article selected the data from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from 2nd quarter of 2002 to 3rd quarter 2007,broad concept of money,consumption and GDP,and carried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test.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consumer wealth effect is limited in the monetary policy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 functions of monetary policy are achieved mainly through other ways.

Key Words:cointegration test,Granger causality test,monetary policy conduc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F8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09-05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研究的重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经过长期发展,归纳起来有四种: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Q理论的“托宾效应”实现的,另一种是基于莫迪利亚尼的“消费财富效应”实现的。

把财产作为影响消费行为的变量来研究,这是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重要贡献。我们考虑利率和贴现率不为零时,个人的预算约束为:一生消费的贴现值不能超过初始财富和一生劳动收入贴现值的和。假设一个寿命为T的人,他的初始财富为W0,各期的劳动收入分别为Y1,Y2,…,YT,各期的消费分别为C1,C2,…,CT,那么他的预算约束为:

其中 是利率,且所有变量被贴现到0期。假设消费的即期效用函数为:

这一效用函数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不同期消费间的替代弹性的倒数)为 ,即为

,与 无关。 决定了居民在不同时期转换消费的愿望: 越小,随着消费的上升,边际效用下降越慢,因此居民也越愿意允许其消费随时间变动。比如,如果 接近0,则效用几乎是 的线性函数,居民也越愿意接受消费的大的波动,以利用其贴现率和储蓄报酬率之间小的差异。居民一生的效用为:

其中是贴现率。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各期消费额是初始财富的增函数,财产数量越多,消费水平越高。因此,决定消费额的不仅仅是现期收入,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毕生资财,即包括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金融资本。而国民收入恒等式:

这表明消费者的财富变化通过影响消费支出可以影响产出。

消费者的财富效应通过影响消费支出从而导致IS曲线的变动,进一步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如图1)。

图1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初始均衡点在E0,决定的均衡收入水平为y0,利率为i0,财富的增加使消费增加,从而引起总需求增加,使IS曲线从IS0移到IS1。此时,均衡点为E1,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到y1,利率为i1。消费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当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到y1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使IS曲线从IS1移到IS2,形成新的均衡点E2,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到y2。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加消费者的净财富。首先,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而实际货币余额又是消费者实际净财富的一部分,因而它的增加会使消费者感到比以前更加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这一效应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实际余额效应。它可以表述如下:

其次,货币供给还可以通过影响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财富。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引起股票、债券的升值。而股票、债券又是消费者财富的一部分,因而它们升值会增加消费需求。其作用过程如下:

其中 表示实际货币余额, 、 分别表示股票、债券的价格, 代表实际净财富。

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实际余额效应的作用有限,故本文只研究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通过影响消费进一步影响产出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对基于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进行系统研究的尤其少,只是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涉及财富效应。胡冬梅(2008)运用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1994―2007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途径、汇率传导途径、托宾的Q效应和居民的财富效应传导途径以及银行信贷渠道中的有效性。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较弱,以上四种传导途径在我国都不畅通。但胡冬梅没有将托宾的Q效应和居民的财富效应传导途径分开进行研究,只是根据利率与股价、广义货币与股价以及股价与产出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判断托宾的Q效应和居民的财富效应传导途径有效性较弱。实际上货币政策的托宾Q效应传导途径是:货币供应股票、债券价格Q投资支出总产出。财富效应传导途径是:货币供应股票、债券价格 C总产出。前者是股票、债券的价格变化通过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后者是股票、债券的价格变化通过影响消费支出进而影响产出。两者大不相同。故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最新的数据,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检验基于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通顺和有效。

二、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本文以上证综指作为衡量股价波动的指标,选取2002年2季度至2007年3季度的上证综指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季度数据,用SHI表示,数据来源于中信大智慧交易系统。以广义货币M2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另外,本文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度量消费水平的指标,用C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所有变量的时间跨度是2002年2季度至2007年3季度,货币供应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的计量单位为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本文首先对变量广义货币M2、上证综指SHI、消费水平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对四组变量SHI与M2、C与SHI、GDP与C、GDP与M2进行协整检验,然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各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统计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分析基于财富财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果。

(二)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指出,当使用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会造成虚假回归,并且当变量存在着单位根,即非平稳时,传统的统计量,如t值、F值、DW值和R将出现偏差。因此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有效性和最佳性,我们利用扩展的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简称ADF)检验方法来检验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ADF平稳性检验是基于以下回归方程:

为纯粹白噪音误差项,滞后阶数的选择使得

不存在序列相关。原假设H0 :P=1,备选假设H1:P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M2、SHI、C和GDP时间序列的ADF的统计量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D(M2)、D(SHI)、D(C)和D(GDP)的ADF值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是平稳序列。

(三)变量的协整检验

由于M2、SHI、C、GDP都是属于I(1)时间序列,因此SHI与M2、C与SHI、GDP与M2、GDP与C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恩格尔―格兰杰(Engel & Granger)两阶段法,但这种方法在处理有限样本时的估计具有偏差,故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各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JJ检验法是基于动态分布滞后模型 (VAR,如6式)来估计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得出一个有效无偏估计:

在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运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选择滞后阶数,本文中滞后二阶的SC值和AIC值最小,故确定滞后阶数为二阶来构建VAR模型。其检验方法是首先计算回归方程的迹,然后逐一与不存在协整关系和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等假设前提下的迹值进行比较,当回归方程的迹值大于假设条件下的Johanson临界分布值时,拒绝其前提假设,反之,接受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以检验水平5%判断,变量SHI与M2、C与SHI、GDP与C、GDP与M2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Granger指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下面进一步探讨上述各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统计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以便与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对照。

(四)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VAR模型,另一种是误差纠正模型(ECM)。Granger指出,若非平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使用VAR模型作因果检验可能会有错误的推论。由于变量M2、SHI、C和GDP都为I(1)时间序列,且存在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必然可以建立误差纠正模型 (EMC),通过ECM模型来检验各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D(M2)是D(SHI)和D(GDP )的格兰杰原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D(C)和D(GDP)互为格兰杰原因,而D(SHI)不是D(C)的格兰杰原因。

三、计量结果的分析

从上述计量分析的结果来看,基于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不畅通,主要是中间环节“股价指数SHI消费支出C”中断。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D(SHI)不是D(C)的格兰杰原因,即SHI的上升并不会显著地促进消费支出C的增加。广义货币M2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表明货币供应量能显著的影响产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其它的传导渠道发挥作用。

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的趋势性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增长(或减少),进而产生扩大(或减少)消费,扩大(或缩小)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这就需要存在一个庞大、发达、有序、信息畅通的股票市场。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股市发展程度还不高,深度和广度有限,流通市值较少,参与者比例还不高,因而股票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有限。我们采用股票市值(以流通市值为主)占GDP的百分比为反映股市发展深度的指标,它集中体现了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力。用居民持有股票市值占居民资产的比例和城镇居民财产收入占家庭收入之比这两个指标,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的广度,它代表了股票市场对投资者的经济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股市获得较大发展,但在规模和深度上同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见表4和表5),限制了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

财富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较弱的另一个原因是:股市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的运行格局,暂时性的财富变动难以与消费支出联系起来,股市的波动性较大,使投资者难以对未来收益产生确定性预期。一般地讲,资产价格长期稳定的上涨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因为只有持久性收入而非临时性、偶然性收入才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暂时性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应不具有显著的消费效应。总消费是由劳动收入和财富的趋势部分决定的。在资产价格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资产的财富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当资产价格上涨、投资收益增加时,投资者可能将投资收益继续投资于资产市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会将用于消费支出的资金转而用于投资以获取收益,当资产价格下跌时,投资者会实实在在地受到损失,进而影响其消费支出。故消费财富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有限。

参考文献:

[1]贺建清.基于托宾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9).

[2]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胡冬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5).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试点;县域财政经济;影响以及对策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营改增”,这项财税改革关系着我国的两大税种,直接影响了纳税人的利益,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税制,加快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

一“、营改增”影响县域财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

(一)均衡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营改增”从税收负担上来看,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性,两者的具体规定和限制要素存在^大的不同。

1.征税的调整使一般纳税人在税负增减上会存在一定差别。例如,运输行业的税收加重,而服务行业的税收则普遍降低。同时,经济市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明显降低,特别是个体户纳税降低明显。个体户是这次“营改增”试点中最大的收益人。除此之外,在实行“营改增”之后,也使得在经济市场中落后的纳税企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收益,也降低了其税负,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2.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政策的改变使适用税率和计税基数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计税基数和营业税都由原有的营业税转化为对应的税率或增值税征收率,从而使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上发生明显改变。“营改增”也使企业改变了定价机制,使部分企业的净收入减少,部分企业净收入得到了提高[1]。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的不同行业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二)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

营业税依照交易的数额进行征税,而增值税则是对“抵扣法”制度加以应用,两种制度存在较大差异。营业税不能抵扣发生在上一个环节的税额,对专业化分工产生了阻力。现代经济市场中专业活动逐渐增多,而营业税的征收可能在大范围内会出现重复的现象,特别是在固定资产以及国外的货物中,显得极为明显。“营改增”实施后,降低了重复征收的现象,使得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制造企业中来。

(三)对县域产业的影响

1.加强了小规模纳税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主要是因为一般纳税企业允许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且对劳务的也可以把具体的金额体现在发票上,对企业的成本有所增加,使得规模较小的纳税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营改增”后下游企业在购买上可以实现税额的抵扣,这样“营改增”试点区域内的企业与不在“营改增”区域的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使试点区域内的企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营改增”模式下对财税体制的有效措施

“营改增”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开启,要对各方面的配套设施的改进和有效措施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营改增”中存在有关问题的发生,利用好新税制,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营造税收环境的良好氛围

对税源的管理要加强,并进行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对重点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研究,通过税收政策来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够让税收管理更加规范,专业化水平提升,对税收中的违法行为做到了有效地防范,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氛围。对税收中的风险也要加强防范,认识到“营改增”工作中的复杂程度,并针对其复杂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税收的过程中加强控制,从而有效的预防风险。对试点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清查,预防税收的流失,对收入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二)提高“营改增”模式在各个行业的相容性

现今,实施“营改增”的行业主存在于运输业以及部分服务行业中,在目前经济市场中,很多行业还没有纳入“营增改”范围中来。但当前,“营增改”还处于发展中,随着其发展的深入,很多其他行业会纳入其中,其扩张性发展会使得政策中的漏洞日渐显露,比如说,在建筑行业和不动产行业中,会存在抵扣的问题,在增值税的转型中也是一个重点问题。所以,推进“营改增”时,要深入探讨增值税的转型,实现两者的共同健康发展。

(三)政府要加强扶持力度,平稳度过试点期间

在“营改增”试点中,政府要增加拨款,对“营改增”试点项目提供专门的资金,降低企业在“营改增”中税收的负担,从而使得变革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具体“营改增”拨款中,企业应当定期上报其纳税信息,由相关部门共同决定拨款的金额,再由财政部门统一拨款,年底时要对一年的税收进行统一的结算工作[2]。

(四)加大宣传“营改增”政策,使试点企业了解政策

对“营改增”政策的正面效应要加大宣传力度,能够在试点内获得企业和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让试点企业真正了解“营改增”政策和制度,征税部门的人员也要对纳税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真正使纳税人受到“营改增”政策给自己和企业带来的有益变化,提高各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营改增”的投资吸引更多企业,帮助企业的良好发展。

(五)培育新税源,发挥地方产业的优势之处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要对其新税源进行培育,发挥其地方产业的优势和特点,消减“营改增”对地方财力的削弱性,对地方的财力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快思想的转变,加大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对新税源进行培育,给税收增加新的点,发挥地方产业的优势之处,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吸引资本的投入,能够使得地方的主导产业得到优化和升级,使得地方的税收渠道多样化,建立和培育新的税源,并增强稳定性,大力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政府对于“营改增”试点中存在的小规模企业纳税人也要提出建议,使其在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结语

最近几年,“营改增”的试点范围在我国逐渐增大,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营改增”在财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的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开展“营改增”,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甘泉.“营改增”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5(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