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城市管理;实践;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科学化的创新型管理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急剧变化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推进城市的科学化管理,努力创建一个运作协调、反应迅速、管理到位的新的城市管理体制,以此解决因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日益扩张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经济改革浪潮中推进科学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城市规划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 我国城市管理的现状

1.1 规划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规划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行使其职权时,往往忽略规划项目的审批程序、管理内容以及基本政策,只注重业绩和城市未来的格局,而忽视对所规划项目所涉及的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使城市规划设计成果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获得,在各种利益链条的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设计成果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导致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导致未来城市管理在诸多方面的不平衡。

1.2 城市化进程急剧

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挑战,伴随着都市圈的大幅度扩建,市区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设荷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就业、居住等诸多问题,城市规划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达到推进产业调整、促进劳动者就业、改善城市交通、拓展城市外延发展空间、解决市民居住等问题。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成分、物质利益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给人们带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这种需求和变化给城市规划管理也带了新的内容。作为城市规划管理,无论城市生活状况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满足市民生活日益变化的需要。

2 城市管理实践分析

2.1 统一城市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模式主要采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管分离”“平行管理”的模式,其内涵是指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部门间与各市区间的管理关系,强化城市及区间的属地管理功能,提倡各部门综合管理,以此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如市政管理部门中的环卫、园林、物业等部门,在此模式下已经逐步转向企业化,这不但利于城市管理的规范化,还能使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职能并重,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建轻管”的问题。

2.2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环节,关系到城市建设的整体局面,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不完善,仍处于在探索阶段。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审批和城市规划实施,是通过对各项建设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达到实现城市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城市规划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还是单一的建设项目角度,都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总体布局,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建筑布局、绿地覆盖率等基础建设,都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所以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必须充分发扬其民主化,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推进规划的社会化程度,如社会公示、举办听证会等,凡事做到符合多数公众需求和利益,使城市规划更为民主。

2.3 树立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管理是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城市管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亦可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更好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格局,不仅仅是城市设施和公众利益的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城市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遵循“人性化”的规划管理意识,彻底解决关乎民生的“水电路房”四大瓶颈问题。

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能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消除了影响城市环境和文明的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在城市管理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城市空间压力,应根据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区域功能,加强部分区域的规划建设。可见树立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理念,使城市管理与社会精神文明相结合,通过培养广大民众的环保、交通和法律意识,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这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首要内容。

2.4 推进精细化规划管理方式

实施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既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城市规划管理方式的转变,其内涵是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施精量化定责,并采取合理调配资源和细化管理标准的措施,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做到城市未来管理无缝隙、全覆盖、零缺陷。

城市精细化规划管理与传统粗放管理方式不同,具有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注重过程中的细节和流程优化管理,是提高城市未来管理效能重要措施,也是改善城市生产、居民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创建和谐的城市规划内容,是为了给城市民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民众对对城市规划的期望不只是体现在市容市貌层面上,还体现在城市公共设施的便利与否和城市服务水平是否完善上。因此推进精细化规划管理理念,认真审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细节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让民众更好地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2.5 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

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支撑,这种管理模式是将城市辖区划分为多个单元网格,利用移动通讯技术或定位检测设备,及时发现并上报未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发现率和处理率,从而缩短了问题的处理周期。这种城市规划管理的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在管理空间上的精细划分,实现了城市管理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二是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三是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思想的创新,做到对城市管理的实时控制。

总之,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关键,在问题与成绩并存的形势下,在确保城市经济、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的同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是加快城市进程和使之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程同升,张京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3期

[3]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J]城市规划,2004年第12期

篇2

刚才,大家观看了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录像,*区长就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三项整治”工作做了很好的动员部署,王主任、蒋区长分别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六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可以说,这次会议是开展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动员誓师会,任务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希望大家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区迅速掀起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升标杆,固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已成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看,新加坡成为世界的“花园城市”,扬州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无不得益于他们非常精细的城市化管理,其精细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新加坡具有非常精细的城管法律,并有完备的执行力,仅公民行为管理就有12条规定,垃圾如何出户、使用完厕所后必须立即冲水等都有法律规定;扬州具有非常精细的数字城管体系,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问题发现能力明显增强,处置效率显著提高,处置能力快速提升,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从当前工作看,我们开展的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和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强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必须有“细节决定整体”、“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破解城管难题需要细节之处着手,保持城市长效常态管理,需要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城市形象,需要从小处着手、以细节提升质量,以细节体现品质,以细节展示形象。

从长远工作看,提升竞争软实力,打造江北现代化新市区,我们在城市管理上也要确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高效科学的城市管理的必要前提,是建设整洁良好的市容市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抓好城管精细化工作,是优化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需要,是树立形象,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二、综合整治,实现城管薄弱环节的新突破

城市环境“三项整治”以来,各街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交通秩序有所好转,占道经营有所遏制,整个城市面貌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一步,要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

一是着力解决热点问题。我区部分区域、路段存在的占道经营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王家田市场周边、欣乐市场门前、朝天街沿线的占道摊点、乱停车辆、乱设广告牌等问题,领导不满意,群众反映强烈,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这些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街道和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合力整治。城管、交警部门要重拳出击,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力保一个不漏;对不规范的广告招贴,坚决清除;要堵疏结合,合理科学地进行疏导,规范管理;要高度重视整治后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要派专人定点定时死看硬守,确保不回潮。

二是着力解决环境“脏”的问题。个别路段、老旧小区保洁质量不高,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卫生死角多,环境状况较差,环卫设施不全,垃圾运输抛撒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区市容、房管部门和各街道要认真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主要道路要在坚持全天候保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洁质量,保持时时都干净;街巷道路要提高保洁标准,解决乱倒、乱堆、乱放问题;居民区内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完成功能配套,推行垃圾定点收集,改变垃圾随意出户堆放的现象;城郊结合部要组织环境卫生整治会战,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解决垃圾围城现象。要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的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要保质保量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三是着力解决秩序“乱”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人车的交通行为。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规范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纠正各类违章,使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要尽快规划停车场所。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好城区内的停车场所,使各种车辆能够做到定点摆放,有序停放;要继续做好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工作。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制定有力措施,采取超常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黑车”营运问题。

四是着力组织联合整治。这次“三项整治”覆盖面广、涉及工作量大,时间长,需要组织多次的联合整治行动。所有参与整治的部门、单位、街镇,必须无条件服从“三项整治”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绝不允许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三项整治”的各牵头部门、各街道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公、检、法、司要充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敢于执法、严格执法,对不积极配合、故意干扰阻碍整治活动的,要敢于上手,决不手软。这里我重申,各部门要主动找准位置,顾全大局,在这个问题上,不讲条件,不讲原因,只有服从,唯有落实。

三、常抓不懈,推动城市管理的新跨越

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很有必要,也能取得一些成效,出现一些起色,但这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反弹。如何巩固成果,如何能够长期管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要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区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实施意见对各部门、各街镇城市管理的责任已划分的十分明确具体,关键在抓落实。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任务明确到科室,压力下传到人,要划片分段,划分责任区,包路段、包时段,每天组织巡查,对出现责任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问责追究;但仅仅由政府部门、街镇承担城市管理责任远远不够,要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单位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加紧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划分各单位的市容环卫责任区,签定市容环卫责任书,告之市容环卫责任,依法监督其履责,真正形成政府部门牵头、街镇组织实施、社会普遍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二是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做任何工作,人的因素始终是关键因素。抓好城市综合长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我们既要有懂管理、敢管理的城管、交警、工商、卫生等城市管理人员,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有秩序;也要有从事道路、社区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加干净。目前,政府正在充实雄州主城城市管理力量,组建雄州街道的城管执法队伍、城管协管队伍和保洁员队伍,我们一定要将这些队伍打造成善于城市管理、敢于动真碰硬、勤于吃苦奉献、带头以身作则的队伍。我们的每一位同志一定要恪尽职守,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城市管理中,我相信,城市环境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三是要严格城管监督考核。考核工作常态化,要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选调有事业心、责任感的考核人员,坚持每天考核,当日反馈,一周一查,及时通报,每月讲评,公布排序,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问题的整改;媒体监督常态化,区电视台设置专题节目、选调专门人员、配备专用设备,用专栏、专人、专机“三专”的方式报道城市管理工作,曝光突出问题,通过有力的媒体监督促进问题的整改;举报整改常态化,要广开渠道,设立投诉电话、明确举报接待人处理群众来电、来函、来访,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通过社会力量监督问题的整改。

四、加强领导,增强城市管理的新活力

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区政府已成立了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和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指挥部。各街道、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真抓实干,分管领导要专抓专管,狠抓落实,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全面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二是奖优罚劣,严格问责。区政府已建立城市管理保证金制度和问责机制,将城管工作的绩效、绩誉和绩位进行挂钩,各街道缴纳10万元保证金,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缴纳5000元保证金。年度考评实际得分高于总分90%的为优秀街道,区政府对街道和各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双倍奖励,达到总分70%的为达标街道,对街道在全额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对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等额奖励。低于总分70%的为不达标街道,全额扣除单位和个人保证金。对连续两年考核居未位、问题突出的单位,对主要责任人建议区组织部门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和交流。

三是宣传造势,营造氛围。重视抓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长效管理对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整治过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件,公开曝光整治工作开展不力或长效管理不落实的单位,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3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社会化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和全国广大市民群众对于城市治理的期待更高、要求也更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今后中国城市管理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理论为上海市未来城市治理建设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破解大都市治理顽疾,既要破除“全能政府”城市管理路径依赖,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多元作用,又要克服“粗放型”城市管理旧模式,开辟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化精细化治理新道路。

一、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管理社会化方面的研究,相关学者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一是城市管理社会化不能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郭理桥(2010)提出,城市管理社会化既要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更应贯穿公共治理的理念,从而推动全社会走向共建、共治与共享。二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应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建设中,调动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细化各主体在城市管理中担负的重要职责。海莉娟(2012)认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就是要细分社会中的不同主体和因素。三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李军(2011)认为,政府应从一切社会能够且应承担的城市管理领域退出,保留与强化社会需要但又无法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四是城市管理社会化表明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王悦荣(2010)指出,要改变过去笼而统之的管理方式,注意细节和具体领域管理。纵观相关研究,学者们对于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理性思考值得认真借鉴。但是在两个方面还需加强:一是尽管提出了城市管理社会化目标,但对于如何构建社会、公民与政府共治、共建、共享机制研究深度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研究不够,虽指出了目前粗放管理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环节,将无形管理变为有形管理,利用信息科技支持,提高管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等,研究还不够深入,精细管理的科学性不强。因此,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尤为重要。

二、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实证分析

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性城市,政府管理方式逐步由管制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在城市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快速发育、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流动人口的大幅度转移,城市管理存在的政府管得过宽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现状

目前社会参与已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源力量,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上海市城市管理要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与范围存在着较大出入,缺乏相对稳定的城市管理的制度与保障机制。其城市管理建设覆盖范围狭窄、参与层次较低,在城市管理决策、监督与执行方面,社会参与范围局限于监督方面,参与程度不足,对社会项目需求关注度不足;城市管理社会评价缺乏相应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评价机制,弱化了社会评价的作用,导致各参与主体积极性下降。当今,政府对于城市管理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协调社会组织职能的配合发挥不足,对于环境服务效率的评价提高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城市管理建设的发展。

(二)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加快对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精细化建设,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但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合理完善的建设体系,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积弊阻碍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断转型的政府思维方式,其管制主导由服务主导转型。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粗放的政府管理方式,管理较多浮于表面,工作缺乏明晰标准。部分公务员标准意识不足,未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但精细化管理则是用具体的量化标准,将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无形管理转变为有形管理。2.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政府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结构性、环节性扯皮现象比较严重,纵向上执行链条过长层层“失真”,横向上管理幅度过宽块块“模糊”,政府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执行不到位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最大障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协同化,它强调各环节间的有序配合,以提高系统整体效能。政府的行政与法定性质导致其缺乏灵活性以至于产生滞后效果。3.“精于始轻于末”的生产方式政府管理延续以往的“精于始轻于末”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政府主要职能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服务社会化与公共化是根本,但产出与满足程度往往难以评估。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使政府管理重视始端而忽视末端,乐于评价管理的投入而忽略考核的管理产出,将对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推行起到阻碍作用。4.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成熟政府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缺乏精通业务、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这些难题将制约精细化管理成效。信息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没有强大的电子政务与信息系统支撑,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将难以有效实施。目前,我国政务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这将制约其进程发展与成效。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其城市精细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提升上海市在全球性城市中的竞争力,突破城市管理社会化瓶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完善“一核多元”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实现精细化的前提条件政府与社会在城市管理建设中应当合理分配各自责任,各归其位。在充满不定性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政府与社会共同协作,发挥党领导与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构建美好家园。要善于运营法治思维,将社会难题转化为司法问题加以解决,同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注重细节,积极引导社会成员责任参与意识,将标准化与社会化理念贯穿于社会管理全过程。(二)科学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多维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关键环节公共利益与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健全的民主制度与诉求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民众参与设计的绩效指标可强化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经过多元主体间的博弈合作与协调,从而建立政府、公众、专家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合理的高效多方协商机制,不仅可提高管理与服务意识,还可提高工作服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在遵循客观公正、权重关键及动态系统等原则下,科学合理地决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公众利益才能得到合理保障,才能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三)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使之成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力量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鼓励其参与城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将给予政府与资金的扶持,以适当规范其行为,运用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的不足之处。同时,可有效引入社会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PPP模式发挥杠杆效应,扩大政府的投入资金力度,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此外,可以优化供给结构,发挥市场作用,提供精细化社会化的有效服务。(四)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基层管理是城市管理所需与群众所向。通过鼓励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可引导社会与政府有效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保障城市的安定和谐,让基层管理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与社会协调积极性,进而激发社会活力。基层管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基层管理组织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工作与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

篇4

刚才,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近日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一季度已经过去,要分析总结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对二季度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下面,我着重强调几点意见:

一、一季度总体实现“开门红”

预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13亿元,增长8.3%,超目标进度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72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175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21%,与预期增速持平;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600亿元的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增长9.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达到目标进度。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增长20.2%,超预期增速7.2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5亿元,增长22%,超预期增速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3.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7亿元,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亿元,增长18%,实现预期目标,但还有较大空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0元,增长17%,实现预期目标;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2360元,增长19%,超预期增速1个百分点,农民、居民的收入增速都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且农民的收入增速快于居民的收入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亿美元,增长75%,比20%的预期目标高55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486亿元,增长44%,超预期增速14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7亿美元,增长25.3%。

二、要高度关注的四大问题

从以上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看,我市的经济发展还是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经济增速与预期目标差距的问题。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增长16%左右,低于17%的确保目标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除一产高于8%的确保目标0.3个百分点外,占GDP比重最大的二产、三产分别低于20.5%、16%的确保目标1.8、2个百分点。从支撑GDP的具体指标看,建安营业税、第三产业营业税、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批发业商品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金融业营业税、电信业务总量、其他营利业营业税、其他非营利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等指标的增速分别比确保目标低7.7、4.1、18、15、23、2.8、12.9、25、12.6、2个百分点。最近,克志书记专门要求全省各级干部要强化目标意识,非常有针对性。实际就是强调“目标——路径——措施——方法——作风——效果”这一完整的思维体系、管理体系,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够“把想法变成办法、把办法变成结果”,这是对每一个干部综合能力的综合考评。我们要紧紧盯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千方百计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努力把差距补上,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问题。一是市场疲软导致资源型企业效益下滑。当前,电解铝市场价格在15000元/吨左右,按生产成本计算吨亏损约2500元;黄磷价格在16400元/吨左右,低于去年同期1800元,吨亏损约1200元;电石、铁合金吨亏损分别达到900元和150元。二是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拉动不足。一季度,我市2012年新增的1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仅占预期138亿元的4.2%,拉动工业增长仅5.2个百分点。三是新建重大项目支撑力不足。今年拟新建项目中,目前投资超过10亿的项目仅有开磷集团煤电磷煤电化循环经济、烟叶复烤厂异地搬迁等8个项目,大的产业项目不多,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需强化增量支撑。因此,一方面要死死抓住500万元以上和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培育规下企业上规。市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区、市、县的指导,把所有企业纳入动态分类管理,要定目标、定人、定时间对企业进行帮扶,把工作做得更扎实,该给的优惠政策要尽快到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投产达产、扩大产能。特别是高新区和经开区要加大力度、加大马力,加快产业发展。

(三)部分新开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不理想的问题。一是征地拆迁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导致部分项目征拆难,有的还出现堵工情况。如圣济堂(糖尿病)基因工程生产项目、高新区交勘置业公司中小企业创新园项目、经开区奇瑞配套产业园项目等都因此影响建设进度。二是土地方面。目前因国家未下达今年的土地指标,有51个项目因土地手续不完善,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其中清镇塔里木化工公司废油综合利用、云南澳拉赛勒公司标准厂房等40个项目仅解决部分指标,还有经开区开发大道五期工程、党武至湖潮城市道路工程、圣济堂(糖尿病)基因工程等11个、今年需用地3555亩的项目未取得用地指标(总用地规模达4211亩)。三是融资方面。如云锦洛湾工业园主干路网建设、首钢特钢新材料工业基地项目、清镇柏丝特化学有限公司年产520吨手性精细化学品生产、210国道三桥经沙文至扎佐一级公路兼城市干道工程、市档案馆等项目因融资难,导致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四是服务方面。对项目、工程的服务不到位,施工中的环境营造不到位,部门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干部在认识、作风、方法、能力等方面还有不足。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落实、抓服务的问题,市督办督查局要对各部门局长(主任)办公会等的召开情况进行督查,纳入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推动工作落实,提升服务效率。

(四)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问题。一是新增性财源不足。一季度,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三个税种实现收入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12%,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工商税收增长大头主要依靠中烟、医药、移动等存量企业支撑,而新增企业大多正处于税收优惠期,近期内大的新增性财源支撑不足,财政增收空间不大。二是增值税、营业税等起征点调高对税收增长产生影响。全市增值税收入完成3.66亿元,较上年仅增收近5000万元;营业税收入完成28.63亿元,较上年增收3.93亿元;增值税、营业税增幅均为15%,低于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幅。三是房地产行业增量项目开工不足,从而影响房地产行业的相关税收增长。1—2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5.8%,花果园彭家湾、金阳新世界、会展中心、中铁·逸都国际、远大生态风景、香格里拉大厦、恒大城、美的等楼盘投资降幅超过40%,未来方舟投资降幅达到18%。因此,要大力培植财源,加大对房地产项目、零售行业、第三产业等的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夯实财源基础;要大力向上争取财政资金和项目,抓好本级财政资金匹配,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严防偷税漏税,实现应收尽收。

三、切实抓好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管理意识、环境意识、精品意识和民生意识,深入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财政收支以及城市管理、效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上半年各项工作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切实抓好“5个100”平台建设

敏尔省长在全省促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现场推进会议上强调:抓好“5个100工程”,就抓住了投资的重点,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下步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一要抓好建设性规划编制。目前,我们编制的示范小城镇、有的综合体项目,大多邀请外面的规划单位按照常规搞规划,都是一些概念性规划,到底功能如何布局、路网如何建设、风格如何体现等具体问题不落实,影响项目的推进实施。要在总规、控规的指导下,立足于推动项目落地,尽快完成建设性规划的编制。二要抓实项目推进。要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高标准提升12个产业园区、打造25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推进23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年内新开工城市综合体项目12个)、实施20个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尽快形成全面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机构的指挥和协调作用,市政府各位分管副市长和相关区(市、县)一把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个领导小组的作用,着力推动项目实施。要统筹安排好工作时序,有力有序抓好项目谋划、规划审批、资金筹措、用地保障、征地拆迁等方面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在全省推进“5个100工程”中作表率、走前列。三要强化现场督查。7月份,省委、省政府要专门听取“5个100”工程的汇报。我们计划6月中上旬在市内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和“5个100”工程观摩现场会,将实行末位曝光和诫勉谈话。

(二)切实抓好重点项目推进

一要分类推进项目。产业方面。上半年要千方百计实现首钢新特材料基地精品线材生产、电厂2号机组、年产40万吨啤酒生产线、15万吨铝板带、险峰异地技改、等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投产30个以上,确保年内形成57亿元以上的新增工业产值;要千方百计加快综合保税区产业园、经开区创业孵化中心、5A级旅游景区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西南商贸物流城、中药材批发市场、汽贸城等市场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带、家庭农场等建设,促进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出效益。城建方面。加快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15个功能板块建设,大营坡、乌当东风片区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地下人防主体工程前期工作,确保5月份动工;加快轻轨1号线和市域快速铁路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实现5月初关坝蓄水目标。全力抓好城市干道建设,加快天河潭新城、百花生态新城的规划编制,尽快启动项目实施,迅速形成与贵安新区联动发展的强劲态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水源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二要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要转变作风,深入一线,帮助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土地供应、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问题,“把想法变成办法”,加快项目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力争在交通、水利、新村建设、重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切实抓好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清醒看到,我市城市管理在“宽度、深度、精度、力度”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近期,书记和我在暗访城市管理中发现,广大市民群众对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并不满意,有的甚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要按照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要求,以“抓管理提质量,重民生强服务”为重点,着力提高管理的“宽度、深度、精度、力度”,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扩宽城市管理范围,以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品质的提升、民生的改善。

一要从管理的“宽度”出发,拓展城市管理的范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指的是“市政管理”,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涉及环境卫生、城市视觉形象、市容秩序、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空气环境治理等,它包括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管理、社会秩序的管理、建筑工程的管理、文明经营的管理、自然生态的管理、地上与地下的管理、城市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管理、部门的管理、社区的管理、安全的管理、网络的管理等等,所以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哪些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该重点抓哪些工作应当非常明确,做到“眼中有活、心中有数”。

二是从管理的“深度”出发,创新城市管理的理念。我们在实施城市管理中,不应该仅仅把问题的善后处理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应该在出了问题以后,深层次地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立足于真正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只是“堵漏洞”,还要“给出口”;既要告知不能乱停、乱放、乱扔,还要配套解决好停在哪里、放到哪里、扔到哪里,这也是管理的系统思维。例如:对于城市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治理等问题,过去大多采取“堵”的方式,既加深“政”“民”矛盾,影响了政府形象,又没有起到良好地效果,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由政府专门规划一个区域,有序引导这些占道经营者和流动摊贩进入区域进行规范经营,就起到了“既管城市面子,又管摊贩肚子”的效果,既规范了城市形象,又赢得群众的支持。还有:对建筑工地的管理,不能停留在不准施工污染,关键要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去规范车轮清洗、进出口硬化等具体措施,否则管理就落不到实处。诸如此类的许多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能简单行事。

三是从管理的“精度”出发,提升城市管理的品质。讲求规划的科学性、制度的系统性、执法的严肃性,重视细节的管理,是众多国际化大都市采取的城市管理方法。精细化城市管理,第一是要提升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程度。要充分考虑现代城市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需求来做新、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如管理设施的建设、绿化树种的栽植、亮化灯光的设计等,都要精细化。第二要强化城市空气质量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围绕pm2.5的公布,从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监测技术、污染源治理等各个环节细化管理措施,确保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第三,要注重完善管理制度。精细管理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制度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深入细致地针对城市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配套制度,用完整的制度链条来保证实施效果。例如对文明经营的管理,可以制定“门前三包诚信档案”制度,把商家的经营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在今后的管理中给予奖励和惩罚。又比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可以制定一系列诸如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加工后输入城市、限制消费性包装、家庭垃圾付费、垃圾分类等制度,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净化城市生活环境。第四,强化连带责任。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中,建立和执行职工与领导、学生与老师等违规违章的连带责任,让最有说服力的人履行起管理职能。

四是从管理的“力度”出发,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继续发扬“三创一办”精神,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载体,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城市管理的目的、方式和预期等进行宣传教育,让市民了解和掌握应该遵守什么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处罚,从而自觉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第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市各级政府和与城市管理工作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依据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执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和违法建筑,对那些严重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和屡教不改的违章者,应当联动执法部门予以坚决打击。请文明办、爱卫办牵头,组织部门、监察部门参与,在6月份以前对全市社区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排位,对达不到标准的最后三位社区负责人实行免职。电视台执行力栏目要加大监督和曝光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第三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井盖、天桥和现有地下人行过街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尽快启动今年“十件实事”中明确的地下人行过街系统建设,为市民群众安全出行、城市交通秩序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四)切实抓好民生实事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和克强总理在新任职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分别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民生工作的极端重视。我们要坚持“民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抓好市政府向市民承诺拟办的各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实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按照分类推进的要求,对涉及工程建设类的实事项目,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学校和乡镇卫生院改造、警务车(室)配备、视频监控探头安装、人行过街系统建设、幸福家园建设等,开工率必须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项目要尽快竣工,努力让市民尽快享受到民生工程、实事项目的福祉,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涉及政策扶持类的民生实事,如扶贫攻坚、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物价稳控、文化惠民、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统筹推进、巩固提升;涉及体制改革的社会各项事业,如教育、文化、卫生、殡葬等体制改革,要创新思路、抓出成效、抓出特色,积极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切实抓好社会稳定

今年以来,市、区两级、维稳、公安等部门的任务很重,特别全国两会、省市两会期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了全市的和谐稳定。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一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政治任务。一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克服厌战情绪和松懈思想,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把维稳的弦绷得紧而又紧,维稳的措施落得实而又实,确保我市始终保持和谐稳定。二要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非煤矿山、企业生产、人员密集场所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安全监管,着力提高基层安全防范、隐患排查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强化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针对近期江浙、上海一带发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要继续实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和零报告制度,做好消毒剂、药品等物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对全市农贸市场、禽类交易场所、养殖场、花鸟市场等的管理制度,加大监控、检查、消杀力度,全力防控禽流感疫情在我市传播。同时要积极做好舆情监控,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做到“外松内紧”,防止引发公众产生过多的不安和恐慌情绪。请翟彦同志牵头,对我市现有的活禽交易市场进行规范,坚决关闭达不到标准的市场。

(六)切实抓好重大活动筹办

今年全市筹办的重大活动很多,有赴香港的招商引资活动,有全省的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工作现场会,有中国科协年会、旅游交易会、酒类博览会,还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我们必须:一要无缝对接。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工作现场会以及中国科协年会、旅游交易会、酒类博览会等,都有省领导牵头挂帅,有省里面的部门参与或统筹,市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筹办工作的无缝对接,确保活动成功圆满举办。二要凸显特色。不管是省统筹,还是市统筹,都要结合实际,体现特色,要学习借鉴博鳌论坛的经验,尽可能做到“规定动作有亮点,自选动作有创新,地域特点有体现”,充分展示我们作为西南地区重要枢纽城市、省会城市、多民族聚居地应有的特色和水平。三要统筹兼顾。当务之急是旅交会,请翟彦同志和桂云同志协同抓好该项工作。要根据各个会议、展览活动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合理安排好工作时序、节奏、人员组织等,统筹做好活动期间的参观线路、场馆布置、后勤保障、环境卫生、氛围营造、舆论宣传等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多而有序”。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对我市城市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两会期间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就推动我市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涉及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有农村村庄规划、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和窨井盖设计等问题,现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问题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村庄规划问题

当前我市村庄规划普遍滞后,已适应不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庄规划滞后问题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是新农村建设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面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调整、修编,推进村镇规划的全覆盖,以村庄规划全覆盖来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07年,我市将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重点中心镇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将先行一步。进一步提高乡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乡镇新开工建设地段和成片改造地段原则上都要编制详细规划;全年每个重点中心镇编制2个以上详细规划,其它乡镇共编制12个以上详细规划;根据镇村规划布点要求,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本着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节约土地的原则,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综合考虑规划点的地理环境,人文资源、历史渊源等自然和社会要素,合理安排融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修编全市的村庄规划,为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创造条件。同时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性,有目的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整合利用,为产业集聚留下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一是做到起点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必须齐全,规划上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做到精确度高。现状图、规划图等尽量要用1:1000的比例,也就是图上1毫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特别是现状图测量时精度要高,所有的建筑物、构建物都要准确的标注在图纸上。三是做到因村制宜。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考虑到要完成今年1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迫,我们计划分为三个层次来推进100个村规划编制工作。第一个层次对于特色比较明显、规模比较大、历史文化遗传比较多、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以及要创建示范村的“五种类型”的村庄委托外地具有一定资质、设计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第二层次对于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特色不明显的村庄拟委托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第三个层次规模小、人口少的村庄邀请大专院校学生编制规划。四是规划时留出足够的规划建设用地。从近年各地规划实施情况看,规划难以实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留足建设用地,备群众新建之用。五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将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事前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事中要请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收集提供有关资料,配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事后要将规划成果提请村民代表会审议,并向全体村民公示。通过落实农民的规划参与权,既向农民宣传了规划知识,增强了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又提高了农民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六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村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一经批准,就要严格实施,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因时而变,不因人而废,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模式逐渐向外延拓展,要求市政管理全覆盖和全天候,另一方面市政管理由原来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里就要引入一个“精细化”管理理念,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管理统一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汲取和融合其它城市市政管理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各地城市市政管理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管理体制。

一、夯实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首先要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城区所有的市政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

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率。其次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对城市道路桥梁维护、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公用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护及广场公园绿地管理等方面管理标准进行重新调整,进一步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将工作责任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市政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更新,对破坏绿地、破坏公用市政设施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我局所属市政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路灯管理处都已建立起固定巡查制度,下一步,我们将考虑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组建专业养护维护施工队伍和执法巡查队伍,加强对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监督考评机制。从进一步强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考评,严格实行“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相结合,使检查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完善城市市政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目标考评工作,实行绩效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科室、单位限期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予以批评教育,并取消年终系统评优资格,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扎实开展。

三、抓好三个结合,整体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一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覆盖相结合。不仅要加强对老城区的管理,也要搞好新区、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的管理,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从内容上说,不仅开展城市主次道路桥梁维修,方便老百姓出行,而且要加大路灯维修、城市绿化管护和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附属市政设施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天候相结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群众反映市政管理维护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快捷地进行处理。三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12319”城建服务平台相结合。以“12319”城建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抢修维护指挥调动系统,通过服务平台,将市民投诉及反映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单位,同时对城区市政设施管理、投诉、问题处理等进行登记、汇总、督察。对每一问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限定时间内办结,限定时间内向市民反馈答复并做好处置情况记录,并确保市民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三、窨井盖设计问题

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新矛盾,研究制订推动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政策、新措施,动员全市上下以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步伐为目标,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刚才我们观看了电视片,了解了国内外城市化的趋势、现状和经验做法。王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把握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要求

城市化是推动发展、促进变革的重要力量,是转方式调结构和扩内需稳增长的强劲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去年11月召开了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做出了系统部署。那么,为什么今天还要召开这次会议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市的城市化已经步入关键期,要求在政策措施上有新思路、新办法。建市以来,我市用2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30至50年的城市化道路,实现了三个跨越:一是城市人口增加了100万,城市化率由建市初的9.2%提高到去年的58.7%;二是城市空间扩大了10倍,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35.4平方公里扩展到385.1平方公里;三是拉开了组团发展的大框架,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荣成、文登、乳山、石岛4个副中心城市为骨干,以13个中心镇为基点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本地农民是否有可能转移,是城市化的前提;是否有足够的载体,则是转移的基础。随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城镇体系的完善,用工需求的扩大,又为承接农村人口转移提供了空间。因而,这三个跨越为推进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根据反映城市发展规律的“纳瑟姆曲线”,以城市化率30%和70%两个拐点为界限,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准备期、高速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而在高速期,50%又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化推进的要求和模式都将发生新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并举转变,城市空间形态由单体突破向城市群协调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由注重生产力发展向提升品牌影响力转变。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政策措施跟上去了,城市化水平就将跃上一个新的层次,否则,就可能坐失良机,形成新的或者是永久性的落差。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抓紧研究制订新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城市化转型升级。

第二,我市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转型期,要求在新型城镇化上有新举措、新成效。工业化创造机会,城市化创造内需。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走的是“全球化-外需增长模式”,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汇率争端、货币战争,客观上形成了倒逼机制,逼迫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向“城市化-内需增长模式”转变。我市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在这个发展的新阶段,转方式调结构不仅要强化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更要着眼内需,重视发展服务业,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我市的工业基础较好,但服务业比重只有34%,一直是产业发展上的“短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而且在发展的方式上外向度较高、内需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和难点。新型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载体,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力引擎,不仅能够促进城乡之间的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良性互动,也能够促进城乡劳动力、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我们必须适应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重要依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快推进。

第三,我市的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要求在城市管理体制上有新调整、新革新。当前,改革的重点已经由经济领域转到社会领域。特别是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集中,一系列“城市病”也集中地凸现出来。近年来,我们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停车秩序、道路破损、街道积水、建筑垃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近岸污水排放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方面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根治,其根源就是城市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完善,一些工作的监管职责不明确,部门交叉管理、区块分割管理的问题时有发生,某些方面存在着都管都不管、管又不到位、甚至推诿扯皮的现象。建市之初,由于中心市区的面积和人口都不大,我们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小城市管理模式,但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00万左右,已达到大城市规模,城市管理体制急需调整理顺,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问题,探讨改革思路。同时,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都直接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因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不仅是一个改革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攻坚破难,尽快建立联动高效的大城管体制,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第四,当前的区域竞争已经步入新周期,要求我们在打造新优势上有新作为、新突破。当前的区域竞争已经由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的竞争转变为城市竞争。综合竞争力强的城市在城市化水平上也处于领先位置,上海的城市化率达到88.7%,北京、天津超过75%,深圳特区接近100%,珠海88%,汕头72%,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的城市化率也大都超过60%。刚才的电视片展示,各地围绕城市竞争采取了很多措施,无论是重庆的户籍改革还是广州的人才自由落户,无论是成都的农村土地资本化还是天津的宅基地换房,其核心都是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内涵,放大城市优势,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竞争的新周期,各地都在积极行动,而我市也面临着如何巩固老优势、打造新优势的重大课题。在新型城镇化上先行一步,就能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落后一步,一时的差距就可能成为永远的落后。形势逼人,不容有丝毫的迟疑与懈怠。

城市现代化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系统的眼光、战略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技的手段来谋划城市发展,强化载体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反映的是城市发展质量方面的提高过程。新型城镇化就是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市集群化和农村城镇化,强调的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城市现代化,还是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就是推动农村、农业和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而提升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省委、省政府也就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并大力实施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我们推进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既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困难和挑战:一是化解历史包袱的压力更大。建市初的城市化发展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而在城市发展框架拉开之后,不可避免地背上一些历史包袱。如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遗留问题,旧小区、旧管网、旧设施的改造压力,旧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城市发展的手脚。二是满足群众需求的难度更大。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农民进城的需求更加强烈,市民对城市化也有更多的期待,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优质化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三是打造竞争优势的挑战更大。我市的城市化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随着城市竞争的日趋激烈,把这些优势放到大环境中去比较,不少竞争优势正在弱化甚至被赶超。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的视野审视城市化,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城市化,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城市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不断开创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新局面。

二、推进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制订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扩权强镇支持小城镇发展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今天会议上印发征求意见。这三个意见在政策措施上都有新的突破,主要有三个目的:

通过政策整合,破除城市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的承载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达到65%,2020年达到75%以上,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平均水平。

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的精细化管理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

通过扩权强镇,激活小城镇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人口吸纳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打造4个体制机制顺畅、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镇,进而带动全市形成一批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围绕这些目标,工作中要以城镇布局、人口转移、产业支撑和内涵提升这四个重点来展开:

(一)科学配置资源、拓展空间,解决好城镇发展布局问题。战略布局也是生产力,布局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布局不好难免多走弯路。要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一是以小城镇为重点,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化,通常是大城市超先发展;第二个阶段是市郊化,人口和产业都向郊区扩散;第三个阶段是反城市化与内域的分散,也就是小城镇化,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小城镇,缓解中心城市的压力,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我国提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也把小城镇发展放到了突出位置。从我市的情况看,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副中心城市的格局基本确定,中心城市已发展到大城市的规模,副中心城市也都进入快速膨胀期,当前的重点是研究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在全市49个建制镇中,不足3万人的有27个,占全市的55%,占全省的12%,这两个比例在全省都是最高的,说明我市的城镇布局分散,整体规模偏小,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次研究制订的《关于扩权强镇支持小城镇发展的实施意见》,初步确定荣成市俚岛镇、文登市大水泊镇、乳山市白沙滩镇、环翠区温泉镇等4个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镇开展试点,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形成集聚效应,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重点镇加快发展,培育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区;另一个是形成示范效应,通过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示范点,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充分调动试点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按照权责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在规划、城建、环保、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依法下放部分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赋予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权,扩大镇级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和处置权限。要完善试点镇的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财务审批权,落实好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县级收益返还政策,构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保障机制。要发挥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试点镇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引导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试点镇建设。要支持试点镇整体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造镇区旧村、实行迁村并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增强建设用地保障能力。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权力下放要集中在与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部门,重点放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上,避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要建立试点镇进入和退出机制,对未纳入试点,但发展较快、达到一定经济实力的镇,由所在市区申请,予以增补;试点镇连续两年达不到考核要求的,退出试点镇序列;对表现突出的试点镇给予奖励,形成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是以县域经济为重点,优化配置区域发展的产业布局。从经济总量看,全市县域经济占73%;从地方财政收入看,县域占60%。县域经济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的整体产业布局,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决定着城镇化的质量。目前,各市区的城镇建设都是多点布局,如荣成的城区、石岛、成山,文登的城区、南海新区,乳山的城区、银滩和海湾新区。这种分散布局有利于拉开城镇化框架,加速城镇规模扩张,但如果形不成产业集聚效应,也会限制城镇化的进程。各市区要依托各自比较优势,把城镇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镇承载功能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谋划好区域内的生产力布局,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聚集、城镇发展,避免把新城建成“空城”、“死城”。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我市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不小,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运行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瓶颈,与中心城区相比,去年荣成、文登、乳山万元GDP创造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只占到51.7%、52.1%和50.5%,服务业比重分别低3.5、3.3和4.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低18.7、19.1和26.8个百分点。各市区要正视差距,下大力气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区域资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小城镇,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四个层面,进一步完善了规划体系。但由于市区之间统筹不够、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在城市空间配置、资源利用和优势互补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各自为战、争相开发、重复建设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区域整体效益的发挥。就拿海岸线的保护开发来说,一些地方在不适合建港的地方建港,在不应当填海的地方填海,在不宜开发的地方搞地产开发,在不宜搞养殖的地方毁礁养殖等等。按照城乡规划法,各市区都有规划权,但有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各自为政,就可以割裂全局,市级规划、国土资源、海洋渔业等部门要抓紧制订完善全市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主动搞好沟通协调,统筹利用好全市的土地、沙滩、山体、海岸线、海域等资源,形成更加科学、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机制。对于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着眼于发展全局,统筹考虑,紧密衔接,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各市区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发挥好衔接点、中间带的功能,一面对接中心城市,一面对接小城镇,实现区域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二)积极落实政策,健全机制,解决好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城镇化的本质是让农村人口进城,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率的提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外来人口增加,二是本地农村人口减少。建市初期我市有211万农村人口,经过20多年的转移,还有104万人生活在农村。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再高,如果没有统筹解决好农民问题,那么也是有缺陷的城市化。各级各部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无论制订政策还是出台措施,都要把握一个总原则,就是一切都要立足于、着眼于本地农民的转移,而非简单地提高城市化率。要按照农民进城的“路径图”和人口迁移规律,认真落实这次研究制订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一是户籍问题。户籍是城乡二元结构最直接的体现,虽然我市已经在概念上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但这只是户籍管理方式上的变化,实际上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业、就学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政策待遇上的差别。这次出台的意见中,对本地农民在城镇购房落户、投靠落户、投资落户、进城务工落户以及大中专毕业生落户的条件都进一步放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到位,引导本市农民合理有序流动。同时,要抓紧对分散在各部门中的相关政策制度进行梳理,逐步消除城乡不同户籍的权利差异,弱化门槛限制,给进城农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最大限度地推进城乡居民平等化。

二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也是农民进城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农民进城的重要瓶颈因素就在于土地流转不畅,流转市场没有真正形成。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央在政策上有明文规定,允许依法有序流转。解决好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关键是抓住两点,一是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二是建立健全流转制度。有了既灵活又规范的制度,农民才有条件参与土地流转,有了健全的利益保护机制,农民才有意愿参与土地流转。各级各部门在推动迁村并点、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时,都要坚持让利于民、服务于民,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真正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受益,绝不能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权、换租金、换保障,有序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升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农业、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对全市农村承包土地进行确权,抓紧理顺土地承包权混乱的问题,及时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土地流转中心服务平台功能,健全供求对接机制,提高价格评估、合同指导、纠纷调处效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三是住房问题。目前,全市农村居民点面积38.9万亩,人均用地面积195.9平方米,高于人均15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心村,措施不当会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加强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因地制宜,强化规划指导,加大资金、用地、信贷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农民以有房宅基地置换安置房,推动农村住房向小城镇规模聚集。要以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导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搞好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盖楼的盖楼,不适合盖楼的也不要勉强,真正地把好事办好。

四是就业问题。实现集中居住以后,如何让进城农民有工作干、养得起家,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对被兼并村居民除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或转让收益外,还应享有兼并方提供的长久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就业保障。要利用好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对于有意愿和能力进城创业的,要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金融部门要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设,推进金融服务产品向镇村延伸,为农民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五是保障问题。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障制度上,按照“城乡一体、分档缴费、自愿选择”的思路,做好进城农民的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逐步打破参保身份限制,实现参保人员全覆盖。在医疗保障制度上,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加强小城镇和农村医疗设施、队伍建设,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距。在社会救助制度上,要落实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形成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六是教育问题。加快推动城镇化,需要统筹利用好各类公共资源。子女教育作为进城农民的迫切需求,可以说是除了房子之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另一个“引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镇集中,同时在入学、购房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三)强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解决好产业支撑问题。“为利而市,市久成城”,城市是产业发展、经济聚集的结果。没有产业支撑,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普遍存在着“三个滞后”,即农业产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消费滞后于生产。结合我市实际,着眼于解决“三个滞后”问题,要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夯实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一是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城镇集聚人口、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功能,积极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大力培育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企业以适用的经营模式、合理的分配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和分配关系,最大限度地共享产业化带来的利益成果。

二是切实推动镇园互动发展。发展园区可以引进产业项目,并通过生产生活设施共用降低建设成本,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要积极推动省级开发区与镇区进行区划整合、功能整合、机构整合,让园区共享城镇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条件,让城镇通过园区提高对产业、人口的承载能力。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立跨市、镇异地落户项目利益共享机制,集合力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要建立完善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适度提高开发区的建设容积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真正把园区的产业集聚、城市拓展功能有效发挥出来。

三是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步伐缓慢,根本上源于城镇化的滞后。要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财税优惠、培育市场主体、强化金融扶持、保障土地供应等方面,抓紧制订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要坚持相对集聚和点面结合,继续强化服务业产业载体建设,推进商贸业、制造业联动发展。要切实加大服务业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为支撑的投融资机制,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速大幅提高。

(四)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优,解决好城市内涵提升问题。当前的城市建设,已经由单纯的建设向建设、管理、运营转变,最终体现在城市的层次和内涵上,体现在品质和品牌上,也体现在管理和经营上。各级各部门要将城市作为企业来经营、作为家庭来管理、作为作品来打造,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城市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着眼于上档升级,强化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很大部分“城市病”的根源就在于城市没有规划好、没有建设好。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牢固树立打造精品城市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在功能衔接上下功夫,在注重细节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明年市区计划实施16项城建重点工程,包括金线顶、江家寨立交桥等改造工程,双岛湾、五渚河、工业新城、临港产业区等“两城两区”工程,世昌大道、青岛路、环山路、文化路等综合整治工程,文化产业区、国际展览中心、高新商贸广场、九龙湾等区域开发工程,以及包括城中村改造、旧生活区改造等10个分项工程在内的城市区域更新工程。这些工程市委常委会已经研究通过,这次会议印发了《2011年市区城建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分包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项目责任人,各相关责任人要按照要求,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合理安排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拆迁等各个环节,狠抓施工建设管理,严格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亮点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二是着眼于机制创新,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严格有序的城市管理规范、准则和标准。城市可以划分为两大区域,公共区域和有权属区域。有权属区域主要包括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个部分,如果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把有权属的部分管好了,那么城市90%以上的区域就得到了有效管理,剩下的街道、公共场所等公共区域就可以更方便地实施精细化管理。但实际上,我市这两大区域的管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需要健全监督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权属区域管理也有待建立约束机制;道路、沙滩、公园、海岸线、河道等公共区域也需要探索规范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静下心来研究管理细节和操作办法。明年市区要启动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行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得全面、干得精细”的要求,及早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制订具体的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集合公安交警、市政、国土资源、城管执法、规划建设、房地产管理、统计、市长公开电话等部门行业平台,建立精细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设施共用、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资,节约建设成本。要进一步完善管理队伍,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环卫人员等各类社会资源,做好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采集、监督处理等工作。要严格落实《物业管理条例》,通过群众自治和市场化运作,引导社区居民聘请专业物业服务公司,将有权属区域的部分公共服务逐步过渡到社区物业管理。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次省政府部署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涉及到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化管理、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的范围比较广,标准比较细,方法比较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立即行动起来,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有效果、见成效。

三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搞好城市运营。城市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必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促进城市资产增值和品牌升值。要用经营的眼光去规划城市,综合各方面因素,聘请高水平的城市策划专家,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和重点建筑等进行明确定位,通过规划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拉升资源价值。要用经营的策略去推介城市,由打造城市品牌向经营城市品牌转变,深入挖掘城市环境、文化、生态内涵,放大“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品牌效应。要用经营的手段去建设城市,进一步提高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的资本运作能力,着力推动城市资源向资本、证券转化,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配置。要用经营的方式去管理城市,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探索采取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做好环卫等工作,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城市环境。

三、进一步形成推进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篇7

【关键词】精良管理;发展;高端;提高

对于“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的提出可以说是廊坊市的首创,廊坊市敏锐把握得天独厚、千载难逢的“廊坊机遇”,迎接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挑战,倾力建设“廊坊”,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以更快的步伐、更高的水平,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加速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谓精良管理,即在工作中坚决拒绝粗放、粗俗和低效,大力实施精准、精致和高效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讲,就是要高端规划先行,坚决不走或少走发展弯路;放眼对标先进,全面提高抓发展的眼界和身手;创新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引进应用智能化等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依法依规行政,深入落实“依法、科学、民主、文明”的工作方针;做优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低商务成本、低生活成本、低行政成本和高品质服务的“三低一高”发展环境。这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现实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用一流的工作,确保廊坊一流的发展。

1.廊坊市实施精良管理的意义及价值

首先,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客观要求。“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持续推进的奋斗目标。

其次,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是敏锐把握“廊坊机遇”的现实途径。一是宏观环境蕴藏空前发展机遇。无论国家还是京津层面,一系列政策风向标和战略部署都极有利于廊坊未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未来重要战略任务,廊坊据有发展先行之利。首都经济圈开发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有望出台,廊坊将成为区域优惠政策的直指之所和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之地。二是重大设施打开广阔发展空间。无论周边近邻、还是廊坊域内,首都新机场年底可望开工建设,京沪高铁通车运营,引黄调水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推进建设,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加速谋划建设。

第三,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是主动应对一系列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未来发展绝非一片坦途。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欧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趋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货币政策连续发力,土地管控进一步严格;周边地区竞争更为激烈,天津各区迅速崛起,河北沿海经济区和冀中南经济区发展势头迅猛,区域竞争更加多元、相互赶超更趋激烈;在统筹发展上,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同时,在依法依规行政上,出现了一些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解决。

2.廊坊市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的创新之处

作为新兴城市的廊坊,是一座极具创新和挑战精神的城市。在很多城市的数字化还蹒跚起步的时候,廊坊的“智能”构想从蓝图已开始走向了现实;中央刚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社会矛盾大调解为主要特点的“廊坊经验”已开始向全面的社会公共治理迈进。后发的廊坊,正在径直追赶发达城市的步伐,甚至“要做得比后者更好”。廊坊地处于京津之间,在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与京津对接,目前也成果颇丰,那对接京津的策略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在此方面会有哪些新的突破?本课题创新点正是想从廊坊市如何利用本身的地理优势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为导向,加大力度构建和谐廊坊,并从廊坊市未来发展的方面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意见和改进的措施。

3.廊坊市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的主要内容

主要对廊坊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进行调查与研究。对廊坊市如何实施精良管理及如何追求高端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并结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方案。以期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管理方法和途径,为廊坊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有意义的依据。

(1)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首先,领导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层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相关工作同志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工作同志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

(2)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3)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效益的必然措施和选择

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

(4)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环境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促进各种市场主体有意兴业、各类生产要素无碍聚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重点治理中间环节存在的“中梗阻”问题,为企业提供“高效率、零缺陷、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电子政务,加强问责体系建设,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力引进更多金融主体,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建立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动态管理电子台账。坚持“依法、科学、民主、文明”的工作方针,树立“红线不可触及、逾越必要问责”的意识,始终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文明行事,避免违法违规操作,确保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动高端发展上来。

4.结语

精良管理和高端发展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精良管理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现实保障和必经途径,高端发展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应有状态和取法其上的方法论。高端发展指引精良管理的发展方向,精良管理则为高端发展优化助力。实现发展的高端可能性需要以精良管理作保证,把精良管理体现到调结构、转方式的全过程。两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发展“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题中之义。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加速,廊坊着眼于为大北京乃至环渤海地区提供高品质服务,一系列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重大项目破土而出,为廊坊“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撑。

参考文献

[1]精良管理,高端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N].廊坊日报,2011-09-29(002).

[2]赵世洪.精良管理,高端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N].廊坊日报,2011-10-13(001).

[3]张萌萌.科学规划,精良管理,勇当深入对接京津先行军[N].廊坊日报,2012-02-22(001).

[4]本报评论员.实施精良管理,优化发展环境[N].廊坊日报,2011-10-15(001).

2012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18)。

篇8

论文关键词:海港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



一、海港区环境卫生现状和存在问题。



基本现状:海港区城管局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道路总面积540万平方米,清扫面积460万平方米;负责67240户城区居民和14个城(中)村郊的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工作,垃圾日产量约700吨。现有垃圾收集站34座。近年来,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投放果皮箱2600个;对原有29座产权公厕进行了水冲式改造并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新建两座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和两座生活垃圾收集站,并对8座生活垃圾收集站进行了压缩式改造。



存在的问题:(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足。近几年来,秦皇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方兴未艾。市区政府虽然逐年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造成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例如,按照我国部颁标准,城市区每平方公里至少要有3座公厕,而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的海港区城区内只有184座公厕,公厕数量明显不足。(二)市民公德意识明显不足。目前,海港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高速发展建设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市民文明素质产生了明显差距,对新城市文明的认识有待相应提高,过往陋习亟待改观。表现为部分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对环境卫生认识的不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街头随意散发广告,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三)市区政府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聘用清扫员经费不足、生活垃圾转运经费不足、公厕管理经费和日常办公运转经费不足四个方面,成为有人管事还需有钱办事的主要颈瓶。(四)老旧小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无序急需政策支持。目前,海港区旧城改造过程中,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或部分物业公司因收费和管理困难纷纷在撤出,造成部分小区托管严重,急需各部门协调联动标本兼治的政策支持。



二、城市环卫精细化管理工作定位和具体对策。



环境是秦皇岛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这座滨海旅游城市的“第一名片”。秦皇岛市提出了倾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秦皇岛发展目标。海港区委、区政府提出城市发展要精致建设和精细管理的工作要求。海港区城管局确立了“落实责任最迫切、市场机制最见效、宣传活动不能缺、加大投入不能少、严加管制不能软”的工作目标,具体要在五个方面抓好工作突破。



(一)提高城市管理工作认识。未来几年是秦皇岛市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海港区推进城市管理改革的重要之年。市容环境作为城市形象最直接、最外在、最感性的反映,成为各级领导和中外客人判别我市城市形象优劣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强化城市管理,打造净、序、亮、美的容貌景观,让秦皇岛更干净、更舒适、更生态,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现实要求。城管局将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三年上水平”我们怎么办、助力“旅游立市”战略城管怎么干的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大力倡导和确立“我为人民管城市、我和百姓心连心”的服务宗旨、“全区一流、全市先进、全省有名”的发展定位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城管精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



(二)筑牢管好城市的责任感



借鉴北京、青岛、南宁等市主城区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行层级负责制,全面实行三级责任制和责任倒查制,实现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环卫各部门根据所辖区域街道的实际情况,按照“定人、定街、定时、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原则”,明确2至3名执法人员值守,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城市管理违法违章行为。坚持严格考核和落实奖惩的原则,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力度,有效解决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的问题。完善领导带队督查制度,在坚持日常督查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督查、暗访督查、联合督查等新的手段,把督查事和督查人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督查效果。严格按照《海港区城管局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将目标分值量化到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对管理不到位,执法绩效差的责任地段按标准量化扣分,直至免除相关负责人职务。



(三)持续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秦皇岛市在日常城市管理的基础上,还有服务暑期,为中央领导在北戴河办公服务的重要政治任务。海港区城管局在提升认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细化责任,加大执法力度,针对性开展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店外经营、整治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烧烤、整治市场外溢、整治马路遗撒、整治乱扔垃圾等9个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创新环卫工作思路,启动了环卫保洁市场化试点、渣土运输专营化试点、装修垃圾专营化试点、户外广告拍卖试点、清雪工作承包制试点、设施投入社会化试点、设施维护社会化试点。成立了环卫业务考核中心环卫作业情况进行日考核、周评比、月通报,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效促进日常保洁。



(四)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



通过借鉴秦皇岛市城管局在山海关区进行环卫改革试点的经验,在海港区引入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机制,采取公司承包、企业运作的形式,将街巷道路、自管小区、垃圾清运、公厕清掏等作业推向市场。引入市场化机制有两种办法,一是将作业内容向城管局内部职工定额承包,在摸清底数、详细测算后,由城管局按月拨付一定的承包费用,承包人对承包路段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城管局制定管理质量标准,成立环卫作业监理公司负责日常监管,根据作业质量核拨承包经费。二是将作业内容全部推向市场。清扫保洁、垃圾上门收集作业服务权的拍卖工作,须由专业中介公司进行测算,拍卖完成后,统一签订承包协议,实行统一标准的监管、考核、奖惩。



(五)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

篇9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17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为54.8%,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70%~80%)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快速城市化必将是我国下一个阶段城市发展的突出特征。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结构日益复杂化,中心城区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管理现状与公民期望相差较大,这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城市管理问题。如何突破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以提高城市管理绩效,也成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转型的关键问题和相关研究主线之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技术前提。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市民生活更加便利,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城市管理”就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和创新2.0理念,实现人与物联网、数据与思想的联网,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与精准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城市管理目标。

一、机遇与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宁波实践

“互联网+”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概括与提炼,“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使无结构、半结构的巨量数据能得到快速的处理与跨界融合。而创新2.0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平台,以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创新2.0将传统城市重塑为一个开放的创新空间。[1]随着网络互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网民数量的逐年增长,城市管理的环境将不再拘泥于现实的公共空间,还包括了网上的虚拟空间和开放的创新空间,而“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城市管理工具的升级,给城市管理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宁波市2013年的城市化率为70%,城市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功能开发新阶段,因应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宁波市进行了一系列城市管理创新。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实践分析,呈现了其导入的“互联网+”的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与实践经验。

(一)互联网+公共政务:政务云的实践

2010年以来,宁波市一直将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浪潮,宁波市积极推进宁波电子政务云计算支撑平台、宁波数据整合共享服务平台和宁波通用应用软件平台等建设。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利于对高速增长的数据量进行实时高效的分析与解读,对缓解“城市疾病”、规避城市运作的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宁波市政务云的运营与实施是城市管理由碎片化、分散化、封闭化的管治向开放透明、协作参与的治理模式转变,有效地促成了相关政务数据的统一归集,实现了政府对复杂政务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城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实证数据支持。

(二)互联网+公共设施:物联网的实践

2014年,宁波启动了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物联网基础平台将由城市政府统一建设,启动了智慧电梯监控、城市消防栓监管等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物联网项目。发挥物联网技术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及传输上具有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特点,借由传感节点与城市基础设施紧密结合,最终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的系统化、生态化的城市管理神经网络,具有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及传输的及时性与精确性特点。宁波市通过物联网建设、布局与应用,使得城市政府能实时便捷地感知地域广、环境复杂的城市管理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对于推进智慧感知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医疗服务:云医院的实践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重塑医疗服务与管理的流程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医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2015年3月,宁波市卫生局与东软熙康共同打造的中国首家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城市云医院平台(即“宁波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开创了“互联网+医疗”、“云+端”、O2O的医疗服务模式。“宁波云医院”模式通过将医疗资料资源和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的无缝衔接,探索在线诊断、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服务的应用,突破定价、医保等的地域政策限制,优化了传统的诊疗模式,简化了患者的就医程序,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效地解决了医疗信息不透明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四)互联网+教育服务:智慧教育的实践

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带来的不单单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重构。2011年以来,宁波市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继推出与建设了“空中课堂”项目、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与智慧教育平台,同时,通过采购、自建和整合等方式,不断丰富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终端化。宁波市通过智慧教育的实践,让教育资源实现了重新的配置与整合,让跨越由于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而形成的传统教育鸿沟成为可能,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跨时空、跨学科的开放创新的教育模式。

(五)互联网+交通服务:智慧交通的实践

2013年以来,宁波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建设宁波智慧交通云平台、宁波智慧交通交警业务支撑平台、宁波交通业务支撑平台、宁波公共服务平台,并从数据采集、共享、交通信息汇聚、业务管控、公众服务等各个层面,整体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从实施效果看,宁波市“互联网+交通服务”的实践,实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资源的高效融合,使政府管理部门在线上就能实现对交通资源的宏观有效配置,指导线下交通的高效优质运行,有效地提升了交通管理及其科学决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目标与特征:“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

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市的各个管理部门应该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标准下协同工作,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数据共享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城市信息广泛共享的需求。如上所述,“互联网+城市管理”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新型信息科技的利用和互联网思维的实践,实现城市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精准管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创新模式。浙江宁波市因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有效地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城市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

传统城市政府是在“分而治之”的组织构架下运行的,是“一一对应”的“面向问题”的管理模式;而现代城市管理把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可居住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与目标,是基于管理集成的“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技术创新与以人为本二者不应相互排斥,二者理应相辅相成,互联网技术应该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技术支撑。浙江宁波市在突破传统城市管理路径依赖问题上,采取的核心思想是因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创新2.0理念,以城市可居住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环节,通过公共政务、公共事务和市场服务的创新,进而达成资源高度共享、数据快速分析、服务管理精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目标。其创新思路如图1所示。

(二)创新实践的基本特征

1.坚持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管理增添了更多的人机互动的过程,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的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公众满意是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信息技术的生命在于应用,而城市管理智慧化与打造服务型政府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都是服务于城市公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是解决公众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等城市管理问题,落实以人为本的技术基础。因此,城市管理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将政务管理与民生服务相结合,[2]充分考虑城市公众需求,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和政府管理效率,让信息时代赋予的“技术红利”惠及全体城市公众。

2.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互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互联网+”既可以视为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现代经济创新力与生产力的新工具,又可以视为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等方式的方法论。现代城市管理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将大量的智能传感器实施网状对接及对城市信息采集。通过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跨区域、跨系统的调用与集成,从而实现信息获取的实时化、精细化、系统化和智能化。随着城市管理数据的迅猛增长、多类数据分析并存,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构建起能分散能集中式的收集、分析、反馈、处理数据的“大数据”构架,从而对规划发展、管理运作进行智能调整,对空间和环境的智能提出适应对策,对紧急事件进行智能预警与应对。

3.集成互联网与创新2.0思维

互联网思维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审视,重构并简化城市管理流程的过程。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城市实现智慧化管理的机遇,那么互联网思维则是抓住这一机遇,真正将城市智慧化管理从概念到实践的重要媒介。随着新一代自媒体与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凭借其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特征,整合“碎片化”的公众意见,实现传统的线上线下城市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管理体系,并运用创新2.0思维,从“互联网+”与“创新2.0”集成的视角,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各项城市管理职能的高效实施,[3]进而创新城市管理流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三、结论与启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政策路径

(一)研究结论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甚至改变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使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日益复杂化。但“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城市管理要素等的高效融合,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优化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新时代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城市管理创新的关键。政府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技术、信息、知识及传统资源的融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共享,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分析,归纳了“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该实践体现了以民为本、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互联网与创新思维的高效集成等模式特征。

(二)政策启示

如上所述,城市管理模式创新是达成城市发展新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浙江宁波市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分析,归纳出“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管理创新的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管理创新与高效运行、提升城市生活智慧性与宜居性,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实践参照。

1.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协同机制

如上所述,“互联网+城市管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和创新2.0理念,实现人与物联网、数据与思想的联网,进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快速分析与精准管理的一种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应构建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机制,以及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从而开发、整合、融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公共服务部门的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为城市主体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服务。

2.让公众成为促进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2.0时代的知识社会逐步形成,人们的生活、学习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公众参与意识也逐步加强。公众参与是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有益补充,推动了城市信息的公开与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4]应设计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方式,抓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方式的多元化与便利化,提升数据被使用的广度与频数,挖掘数据的深入价值,有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总之,城市管理是集监管与服务于一体的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城市公民服务,因此,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应成为推进城市管理民主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3.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要符合城市信息化水平

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应用程度,是决定城市管理模式创新重点的主要因素。我国各地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差别大,各地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要符合其信息化水平。根据陆小敏等(2014)的观点,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按技术成熟度可分为准备期、发展期和成熟期。[5]信息化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和数据资源积累为主。信息化处于发展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及各个领域的应用整合、联动为主,注重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而信息化处于成熟期的城市,城市管理创新应以城市综合运行服务中心建设,以及以城市主体积极参与和个性化主动服务为特征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为主,注重知识网络的建设和价值挖掘。

说明:本文为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课题(编号:2015C25021)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y6110388)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

[2]潘修华,龚颖杰.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9.

[3]杨福颂.“智慧城市”建设需互联网思维[J].杭州,2014(3):28.

篇10

毫无疑问,年,建设口各部门在贯彻新的理念,加强公共服务,改进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规划、城管、公用事业,还是工程设计、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各个部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绩不多说,下面,针对年建设工作,我想提这么两点要求。

第一,切实把打造山水园林洲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落到实处。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宜居城市,我认为,宜居城市第一是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教育和出行等都比较方便,这是最为关键的;第二是环境优美、宜人、舒适;第三是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能够得到相当的改善,有相对宽松的住房,而且住得安全、住得安静;第四是有适宜创业和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是比较高的。我们不唱高调,你起码要让老百姓感觉得到。如果过个马路都有生命危险,怎么说得上宜居。

一、要树立现展理念,系统地整体优化城市规划。宜居居城市首先需要宜居规划。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产生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必须慎之又慎,要树立现展理念,用国际视野来谋划洞口新一轮发展。一是坚持全盘统筹规划,而不是开发商牵引型的规划。要跳出技术层面抓规划。规划远远不只是一个城市街区和建筑物的摆放问题,规划更重要的实质在于为一个城市选择和把握未来。要以发展的眼光做规划。要按照产业发展、交通需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和建设资源,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特别是道路交通、各类管线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要超前预留空间,兼顾各方,为共享、共建、共用提供依据。无论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从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二是高标准搞好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总规是蓝图,详规是依据。城市规划要尽量细化,从局部保证整体。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详细规划,每个建筑都有详细设计,需要保护的水面、山体要严格控规,一个区域一个特色,一条街道一个景观,一群建筑一个风格。要注意把握“山水洲城”和园林城市的特点,从建筑的高度、体量、色调,以及城市绿化的植被品种选择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标准。要把目标定位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伍,避免因规划而出现历史性遗憾。特别要加强色彩规划。虽然由于各人审美观念的差异,对建筑的颜色各有喜好,但一座城市应该有一座城市的建筑主色调。要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颜色,尤其是整栋、整片建筑要禁止使用大红、纯黄、纯黑等颜色,引导开发商和业主使用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色彩素雅、美观大方的建筑颜色,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具体的建设。色彩是开发商用来招揽生意的一个方法,下一步,这个方面要管好。三是要“阳光规划”,严格规划的执行。在规划的审批上,要严格标准,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决不能以领导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宁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降低规划标准。在规划的执行上,要严格管理。再好的规划,如果执行不严,不按规划建设,城市也是不可能建好的,还会造成拆了建,建了拆的巨大浪费。规划是红线,一旦批准实施,就必须认真执行,这是铁的纪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一旦发现有不执行规划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地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高质量的建设是宜居城市最有效的保证。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高度重视建设品质,高度重视节约。一是要准确把握城市建设的方向。要高标准建设新城区,严格控制旧城区建设。旧城区除了棚户区和连片改造以外,要尽量限制拆建、开发;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提高建筑质量和耐久性,让一代人建设几代人享受。二是要强化节约意识。尤其要千方百计节约土地资源。香港的土地面积不足洞口的3%,只用了两成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却容纳了690多万人口,创造出14000多亿港元的生产总值,是洞口的646倍。这说明我们在节约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因此,今后开工建设的道路都要进行梳理,优化设计,科学确定路幅,节约土地资源。三是要突出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宜居城市的核心环节。城市建设将造成自然生态不可逆转的变化,必须用心呵护洞口“山水洲城”的自然风貌,牢固树立“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的自然生态理念,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排水、绿化、公园等建设,特别是体育、娱乐设施和休憩场所建设。四是要千方百计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耐久性是一切工程质量的核心,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降低建设成本不能以增加后期投入为代价。我们再也不能干50年代房子80年代拆、80年代房子90年代拆、90年代的房子刚盖好两三年就拆了的傻事。比如,在做街道改造的时候,能不能够做一些混凝土的砌块,里面是有孔的,将来,有线电视也好,光缆也好,所有的线,要加一路,从孔里穿过去就可以了。现在全国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线下面全部埋的是这样的,增加线路根本不需要重新再开挖,免得每次都是“拉链”。最近我得到一个消息,株洲市花了6亿元改造168条街,管线下地,硬化街道,成本也是控制得好的了。但市委书记提出了一个要求,十年内任何部门再也不能挖这些路,要有意见,现在就提出来。我们提出建设经久耐用、美观大方的精品工程,就是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提倡以建设质量促进有效节约。在处理速度和质量问题上,一方面要只争朝夕,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宁肯慢一点,也要把工程做“精”、做“细”、做“好”,注重城市细节的精雕细琢。每一座建筑、每一件设施,甚至于广告牌的设计,都要考虑其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周围的环境、与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要十分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即使牺牲一点当前的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也不能留下让后人指责的遗憾。

三、要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质,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实现途径。一是细化城市管理标准。我在想,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能不能搞“网格化管理”?每一个格子里面都有一个责任人,每天要巡视几次,出了问题,“冤有头、债有主”,不要每天都要县长打电话。把责任压到每一个人头上,不要都是队长负责,队长也负不了那么多责。要推广“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细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目标,把城市管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机关、学校以及企业,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确保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二是全面优化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广告整治的力度要一点都不能减,还要继续公布违法违章广告,巩固广告整治阶段性成果。还要对指路牌等在绿化带里面的那一类广告牌进行整治。继续加强扬尘污染整治,实行“严罚重管”,严格建筑施工和渣土车管理,对主次干道和建设工地每天降尘5-6次,巩固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加强城市绿化,通过绿化、硬化消除地面;景观绿化要力求简洁,适树、适地、适量,避免整齐划一和人工化。同时,在管网入地、路灯变化、门店美化等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三是解决突出问题。县城现在清扫配了车,但洒水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洒水车前面一走完,后面的车却都变成一身泥了。我是一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就害怕。这要作为一个突出问题解决一下。公用事业、城管等部门要针对交通秩序、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抓紧整改。其他部门也要举一反三,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第二,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推进新型城市化,需要每个市民付出努力,更需要每位领导者、管理者、执法者付出更多的热情,担负更多的责任,花费更多的心血。作为新型城市化主力军,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洞口建设成为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幸福家园,为后代留下一笔引以自豪的遗产。

一、要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城市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管理者自己没有眼界,管理者自己没有责任心,这个城市是不可能管理好的。世界银行有一名话:“承包商的水平是超不过管理者的水平的。”由于利益驱动的原因,商人肯定是要糊弄你的,你被糊弄了,那就只能当冤大头,人家只好向你撒赖。所以,加强学习,我觉得很重要。要树立国际视野。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同志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认真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用国际视野、用先进理念来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还要增强责任心。这里,我提个要求,要象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洞口的山山水水,要象花自己的钱一样节约纳税人的钱,要象管自己家里的装修一样管好公共工程。

二、要善于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也是城市发展最终服务的对象,城市宜居不宜居,城市该如何建,市民最有发言权。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真正使城市发展的目标成为群众的追求,城市发展的进程得到群众的推动,城市发展的成果满足群众的需要。最近,县政府实施迴龙洲搬迁、第三轮出租车出让等问题的几项决策,注重听取民意,效果是好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许。我们经常讲,要增强老百姓对城市的亲近感、拥有感。但是,亲近感、拥有感从哪里来?群众要是不参与,不了解,他怎么可能有亲近感呢?现在每搞一个工程实际上就是在立一块碑。其实有很多智慧是在民间的。多一分民主就多一分智慧。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市民群众和各方面的意见,尊重科学、探求规律,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顺从民意、符合民心,避免决策脱离城市实际,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今后,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长效机制。

三、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并认真总结推广。比如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我们探索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应用。比如,不贪大求洋,不修宽马路,在确保通行和绿化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压缩路幅来节约土地资源。又比如,在工业企业建设用地上,鼓励、引导企业发展高层工业厂房,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全面实行“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民转变为市民、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安置模式,并推行集中高层安置,集约节约安置用地等。

四、要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型社会”举措,就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紧缩的条件下,响应中央、省市号召,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型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产业选择和城乡建设上。作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排头兵,建设部门的同志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