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

篇1

本文通过对照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剖析当前小微企业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其会计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为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微企业;会计环境;税收

一、小微企业会计环境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会计内部环境现状1.存在“重生产经营、轻财务管理”的现象。在生产层面,部分小微企业着重引进设备及配套操作人员,但却忽视管理。小微企业的会计普遍认为照章纳税可规避税务风险,不会带来税收处罚。但这却不能避免企业税务违规行为的发生。比如:由于小微企业财会人员未能识别伪造发票而入账的行为;财会人员管理不当导致涉税凭证丢失等现象。部分小微企业也未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做出判断,仅单纯考虑利益,未考虑到整体最优原则,缺乏连贯性,具有违法的风险。如,存在少申报收入和少开发票来逃税。2.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受教育程度有限,使得无法高效、及时地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及税收优惠,导致部分税收政策执行的滞后。在新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中,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无法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如,税收政策规定六大行业,部分涉及六大行业的小微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购买或计提折旧。同时,在“营改增”政策中,部分小微现代服务业财务人员不根据自身情况贪图眼前小利,不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进行衡量,因而增加企业税负。3.部分企业账目混乱。小微企业财务部门和相关财务人员形同虚设,以完全不设账或简化会计核算程序来节省人力成本,无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即使少量小微企业拥有独立会计核算人员,但账目混乱,建账模式相对单一且僵化,无法有效地反映会计信息账目。许多小微企业“假账真算”使得其会计事项未能被真实客观地反映。在新税收政策施行下,部分小微企业设置两套或多套账套取国家税收优惠,如专设“赔本账”以骗取相应额度流转税或所得税的减免。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小微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例正在逐步攀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一步加重。

(二)小微企业会计外部环境现状1.小微企业利用法律与政策因素漏洞扰乱税收征管。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仅在2002年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其只定性了中小企业在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的督促制度,却对微型企业提之甚少,在法律方面缺乏对小微企业的明确规范,导致小微企业利用法律漏洞干扰正常税收征管工作的进行。例如,“营改增”全面实施后,部分小微企业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来骗取进项税额,破坏了小微企业正常的税收缴纳环境。从政策角度来看,部分政策界定范围太过狭隘,导致特殊行业小微企业受惠面受限。如新税收政策规定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但由于规定的灵活性不足,部分从事相关行业的小微企业无法享受优惠。2.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及解读方式存在缺陷。目前完善的税收政策公告制度尚未在我国建立,小微企业财务主体领导缺乏咨询和获取最新税收信息的途径。尽管新税收政策在其网站上公布,由于缺乏有效的解读,大大降低互联网宣传效果。在税收政策下达宣传过程中,税收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有效传达税收优惠政策的申请方法。同时在政策出台时。尽管各地市的税务机关积极履行相应的政策宣传义务,但小微企业分布范围广,而服务人员偏少,加上税务人员对于小微企业重视度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致使新税收政策效果不明显。3.税收起征点临界效应为负阻碍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税收起征点的临界效应,即在起征点附近小微企业税负会有质的变化,导致小微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避免其应税基础高于起征点,使临界点下的小微企业数量增加,临界点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在新税收政策中,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的起征点90000元(不含90000元)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200000元减半征收成为产生负临界效应的关键原因之一。对小微企业而言,在临界于200000元的小微企业,一年会产生20000元左右的税收差异(200000×50%×20%=20000元)。同时,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且国家放宽成立企业的条件,小微企业形成“数量多、规模小”的局面。部分小微企业局限于90000元以下减免税收的政策而不愿做大做强,如通过以设立子企业的形式剥离业务来避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本上升,抵消税收优惠政策所带来的效益性,与税收优惠政策的初衷相悖。4.外界税务干部不当干扰导致缴税混乱。部分税务机关干部在税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投资入股、兼职取酬,利用自身权利强制小微企业接受中介机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税收事宜。将自身行政审批权力用于安排近亲属在小微企业工作以谋取个人利益;利用业务指导、业务监管、定期审批进行“寻租”。同时收受好处滋长少部分小微企业不当纳税现象;部分税务干部未及时接受培训,对国家出台的合理政策不熟悉,以致错误指导小微企业更优惠的报税;在报税流程中也存在不恰当流程,如未及时备案;未实地考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等现象。

二、完善小微企业会计环境的建议

(一)改善外部执法环境,规范小微企业账务管理鉴于目前小微企业法律监管缺乏,政府机构应根据小微企业具体情况出台相关条例,对税收优惠政策所涉及事项进行进一步明确界定,严厉打击小微企业偷漏税行为。针对混乱的税收环境,应当加大稽查力度,设立相关的稽查人员对部分小微企业进行轮番抽查,规范小微企业税收环境。针对“营改增”后部分小微企业存在进销项税额不符的现象,可以通过改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增加增值税发票的防伪标志并推行只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发票,进而控制市场上假发票的流通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小微企业的缴税问题。对于小微人员的账务管理。首先,建立账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小微企业规避账务风险的有效途径。报表法和观察法可成为监督小微企业的财务行为;其次,小微企业可定期开展账务自查活动或引进第三方会计师对总账进行审查,明确账目存在的风险。最后,企业可针对采购部、销售部、售后部等重要部门在内部界定账务风险衡量标准,通过打分的形式考察各个重要部门账务风险情况,保证小微企业账目管理的科学性。

(二)强化专业税收人员培养,改善人文环境加强与政府合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在相关网站上提供线上小微企业问题反馈平台,了解小微企业在税款缴纳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处理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相关税收部门以区或镇为单位,定期开展小微企业会计人才听证会,准确获取新税收政策的执行中带来的问题。同时,相关税务部门可对听证会中提出合理建议的小微企业人员,以积分制度的形式给予鼓励,并对积分排名较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鼓励小微企业人员积极献策献计。通过政府途径,委托大中专院校培养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税收类人才和税收推广专员。鼓励区域性小微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习基地;建立战略,提前培养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留住优秀的大中专学生,从而提高小微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税收解读工作,提升小微企业管理意识从税收政策解读来看,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采取划片负责制度,在新一轮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时,制作相关税收解读手册并开展咨询会,加强对新税收政策的解读。同时,税收部门可在申报税款的网站设置专项解读条目,同时加以案例分析,并设置新税收政策咨询平台,方便为小微企业答疑解惑。从小微企业管理方面来看,所做出决策不应与国家税法规定相违背,应当及时对照规章政策修正自己的行为;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培养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意识,才能更好地迎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并选取最佳涉税方案;小微企业应从两个层面管控涉税流程,一是就企业存续周期来说,从筹划企业成立至企业清算结束,整个过程均需对涉税事项进行管控;二是指企业具体涉税业务全过程均需进行税务监控,不允许出现“真空状态”。

(四)提高增值税起征点,降低起征点临界效应从增值税的起征点来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小微企业的起征点约合人民币分别为422000元/月和33945元/月。若结合各国国情,按各国的人均GDP比例进行相应换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增值税起征点仍高于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我国的增值税的起征点上升由之前30000元/一季度至90000元/一季度,我国应继续提高起征点以缓解小微企业税负压力。针对临界效应,我国可使用减征率的概念。所谓减征率,即小微企业面临临界效应时,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而适度的减少。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在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中,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0000元内按照20%企业所得税率减半征收,如,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0元至300000元之间,假设规定的减征率为30%,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00元,即企业缴纳所得税为250000×0.2×(1-30%)=35000(元)。这为临近临界的小微企业创造一个缴税的缓冲地带。在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税收的同时,也避免相应的小微企业主为了逃避税负而存在主观意识阻碍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唐婧妮.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完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J].财政研究,2014,(09).

篇2

山东的涉外税收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涉外税收政策都是紧紧围绕着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制定的,它对促进山东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山东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启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山东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10多家来山东投资。山东省地方税务局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为出发点,以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为着力点,努力提升涉外税收管理和服务层次,有力地支持了山东省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优越的投资环境,完善的服务机制,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外商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双双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达5375个,实际利用外资100.3亿美元方涉外税收收入已完成41.38亿元。

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其纳税意识和守法水平,才能促进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税收管理,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能力,才能为纳税服务提供不断深化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山东全省高度重视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努力为外向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为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的税收环境,切实外经外贸发展的丰硕成果反映到涉外税收收入上来,山东各级地税部门积极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改进服务手段,全面提升纳税服务层次,在提高执法透明度、服务纳税人、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转变服务理念。山东各级地税部门借鉴发达国家的税收服务理念与模式,自觉把支持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不断深化“人人是涉外窗口,人人是地税形象,人人是投资环境”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性。按照WTO公开透明要求,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把税收政策、纳税程序、计算办法等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和纳税人告知,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开通了举报电话和行风热线,自觉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实现了“阳光办税”。

(二)简化办税程序。面对纳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地税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实施多元化纳税申报,推行电话、电子、邮寄等申报纳税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简化办税程序,在纳税人符合条件且提供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审批、核准时限;推行“一窗式”服务,实现由“一岗一责”向“一岗全责”服务模式的转变;规范税务检查,推行纳税评估、涉外税务审计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落实系统内“一家查账,多家认账”办法,杜绝政出多门、重复检查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篇3

关键词:马克思;服务贸易;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76-03

联合国贸发会议了2015年《贸易政策重要数据及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贸易协定不仅涵盖货物贸易,还涵盖了服务贸易,其规则也超越了相互关税减让。自开始记录以来,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增长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包含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的内容。

(一)自由贸易政策

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定义: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自由贸易就是资本的自由。也明确指出了自由贸易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那就是:“只有实行自由贸易,蒸汽机、电力、机器的巨大生产力才能够充分地发展。”[1]同时,他还指出,自由贸易可以促进消解保护关税制度,导致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二)保护关税政策

关于保护关税政策,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制度是制造工厂主、剥削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的生产资料变成资本、强行缩短从旧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一种人为的过渡的手段。可见,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是资产阶级扩大资本积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升级,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恩格斯说,在资本主义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关税政策“对于任何一个有希望获得成功而力求在世界市场取得独立地位的国家都会变成不能忍受的镣铐”[1]。可见,保护关税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发挥巩固其现有利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其扩大经济利益,提升经济地位,开拓世界市场的枷锁。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但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意味着国家的税收政策制定也必须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更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受到挑战,我国在推进贸易全球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吸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鼓励服务贸易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为此,我国特制定了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以便使我国服务贸易形成价格优势,力求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帮助服务贸易企业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并在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二、我国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

今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哈尔滨等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八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要求试点地区不但要加大力度积极宣传、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要扩大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即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目前已公布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后,我国已将部分服务业如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纳入了增值税征收范围,并实行跨境应税服务实行零税率或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件的附件《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出口应税服务范围。零税率是指对出口的应税服务除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外,还要对该应税服务在出口前已缴纳的增值进行退税,使该应税服务在出口时完全不含增值税,从而以无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体现了国家提升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助力服务贸易发展的目的。出口应税服务免税仅是指在出口环节不征收增值税,直接免除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二)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给予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据实税前扣除。

三、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包括的行业类别较多,如运输、旅游、文化、技术贸易、金融等等。

(一)服务贸易企业总体情况

哈尔滨市服务贸易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技术贸易、研发服务外包等业务表现突出。2015年研发服务外包的合同额,占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总额的68%。二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初见成效。哈尔滨市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业向现代生产服务业转变,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哈飞航空和哈飞空客、天狼星电站设备公司等。三是云计算服务发展迅速。2014年初借助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安全保证、能源保障、人力资源及成本等综合优势,哈尔滨市被发改委、工信部列为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并成为国家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云计算示范城市核心基地。四是动漫设计等文化服务业特色鲜明。平房区的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培育了品格文化、极光文化、英立科技等文化及科技类骨干企业,形成了从数字动漫、立体影像、新媒体基础网络运营、广告策划创意到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玩具设计等衍生产品以及新媒体人才培训等多领域的聚合产业集群。五是对俄服务贸易有所突破。针对对俄贸易特点,以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开拓对俄服务贸易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黑龙江赛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及中亚拥有较完善稳定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开发建设了国内唯一一家大型中俄双语B2C购物交易平台,实现了在线通关、国际交易支付、结汇、物流配送等跨境贸易“一站式”商务综合服务。

同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180户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进行了参与服务贸易意向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享受税收优惠情况、对哈尔滨新区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等。

首先,受访企业特点。其一,总体规模不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占53%;其二,技术贸易企业比重不大,仅占13%;其三,目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比例不高,占30%;其四,受访企业实际平均税负较为适中,为3%,但41%受访企业主观认为税负较重或非常重。

其次,受访企业面临的困难。一是人工成本急剧上升、资金压力十分紧张;二是对服务贸易政策适用行业、区域范围以及申报程序比较模糊;三是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服务贸易企业经营发展的预期并不十分乐观,51%受访企业认为未来无明显影响。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部分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乏统一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从本次调查看,国税系统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过度依赖其他政府部门信息。统计数据不完整、不精准、不全面,不能互相印证,只能得出较为粗略的分析结果,难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

第二,缺乏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目前国家尚无下发统一的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导致部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能够进行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相对突出的企业无法进一步享受税收优惠。

第三,支持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配套措施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哈尔滨新区规划重点发展的服务贸易行业分别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国税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沟通极其有限,相互之间的信息了解较少,各部门的优惠政策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机的合力。

第四,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根据调查结果,部分服务贸易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了解,对税收优惠的备案及审批流程并不熟悉,对税务行政审批认知还停留在过去。

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第一,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共建服务贸易信息共享平台。国务院提出重点发展的“6+1”服务贸易的管理部门包括财政局、商务局、工信委、旅游局、文化新闻出版局、卫计委等多个部门。建议尽快建立跨部门的管理组织,形成容纳多项数据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特别需要税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开展有深度的经济数据及税收收入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税收方面的建议。

第二,积极落实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认定标准,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出台统一的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认定标准前,参照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城市的认定标准,制定哈尔滨市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标准。积极促成服务贸易企业所得优惠政策尽快落地,并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开展宣传工作,争取企业及时尽快掌握,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建立税收绿色通道,为服务贸易企业办理退免税手续。

第三,积极宣讲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打通税收优惠“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介,重点宣传服务贸易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全面认真梳理服务贸易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编制操作性强的服务贸易企业税收指南手册。举办税收政策宣讲会、服务贸易企业专题税收论坛,提高纳税人对相关税收政策认知度,对重点企业上门辅导,打通纳税人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第四,尽快出台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促进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入服务贸易行业,同时提升企业研发高附加值服务产品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的纳税人,在规定范围内,给予免征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

篇4

【论文摘要】 现有税收政策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较重、税收返还优惠手续复杂、税收优惠过度集中于所得税等问题,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幅度、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所得税措施、完善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制度、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税收政策环境。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深入实施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关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在搭建创新平台上,税收政策是其中重要的政策之一。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2006年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7%,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16%。2006年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 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①2006年,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支出、科研基建费、其他科研事业费)达到1 688.5亿元,占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构成的4.2%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体现在企业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财税政策、资本市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推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体现在:1.创新能力较差。有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日本则在5%以下。③2.企业多没有核心知识产权。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4.企业的创新意识薄弱。不肯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对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更是缺乏紧迫感。

技术创新需要占用的资金时间长、投入多、风险大。因此,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发育市场的前期风险,运用行政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税收政策的支持,能直接增加科技投入,降低企业研发风险与成本,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企业在获得利益之后,又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向高新产业转移,不但为国家创造丰富的税源,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奠定物质基础,最终形成“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获得利润——投资增加——税收增加——税收优惠放大——创新放大——科技投入放大——税收收入放大”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行税收政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政策逐渐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倾斜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关增值税方面的税收政策

1.2001年6月24日至2010年底,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规定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征收企业所得税。2.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列名的数控机床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控机床产品、锻压企业生产销售的商品锻件、模具企业生产销售的模具产品,实行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再依据实际缴纳增值税额退还50%、35%、50%的办法。退还的税款专项将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数控机床产品的研究开发。3.2009年1月1日增值税全面转型,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一般纳税人都属于执行消费型增值税的范围。4.对科研机构和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直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有关关税方面的税收政策

1.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免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规定的项目,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也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对科研机构和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直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免征进口关税。

(三)有关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政策

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2.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据实扣除。3.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4.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5.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6.居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营业税及其他税种有关税

1.科研单位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2.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3.对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4.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行税收政策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依然较重 

这与高新技术产业特征和我国“生产型”增值税法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直接消耗的原材料少,投资在技术引进、设备升级、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方面的费用多。这些都不属于生产型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根据深圳市2008年上半年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应缴比率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税负为13.83%,科研技术服务增值税税负为11.58%,同期重点监控企业的整体税负仅为2.55%④,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明显偏高。尽管我国在东北和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进行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但只是针对老工业基地的部分行业,没有惠及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企业。

(二)税收返还等优惠手续复杂

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先征后返,需要经过科技局、贸工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五家联合认定,审核环节多,增加了企业的退税难度。即使是软件行业的即征即退,也需要国税、财政部门较长时间的审核和上报。而且规定对新办企业的免抵退退税款要一年之后才允许退还,退还的税款是否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数控机床产品的研究开发缺乏后续监督和管理。 

(三)税收优惠过于集中的所得税

2008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建立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特别是增加了对创投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但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的优惠只有在企业获得利润之后才能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在经历开发、实验、规模生产这漫长的过程中,优惠是缺位的。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最需要资金的阶段没有得到政策支持,可谓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同时,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如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谁来认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怎样界定等具体操作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税收优惠惠及企业的面较窄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靠生产企业自身,还需要学校输送人才、社会各界投入资金、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而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只在财税[2007]120号《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财税[2007]121号《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业税的优惠,所得税中只涉及到创投企业,其他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产业合作研究所、研究开发基金会都缺少优惠关怀。其他税种中税收优惠也不配套,如个人所得税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有功人员的薪酬及股权分配尚无激励措施。

 

四、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思考

 

(一)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幅度 

2009年全面增值税转型之际,应进行部分改革,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如将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推广费、技术转让费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比照交通运输费、农产品,允许按照一定比例扣除;适当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年销售金额标准降低。如效果好再推广到其他行业,让增值税真正做到全覆盖、全链条、全抵扣。这样,高新技术产业无疑是最大的受惠者。 

(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所得税激励措施 

1.突出对高新技术项目、产品、环节的优惠。新企业所得税中对实行15%低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求必须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得税应着重突出对高新技术项目、产品、环节的优惠,这样不仅惠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且能通过某一项目、某种主打产品拉动整个企业的成长。2.允许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费。高新技术企业可按销售额的3%至5%提取技术开发费并允许部分重点扶持产品增加提取比例,这比研发费的加计扣除更容易操作。3.科研培训费用可以据实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提高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比例,但一项研究成果需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花费高额的培训费用,将这些费用摊入职工教育经费是不合理的。4.在税前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企业特别是目前生产规模不大但有科技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风险准备金。5.个人所得税方面可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创新型人才的工资薪金所得提高扣除标准,对科研成果奖励所得给予减免,对与研究开发挂钩的分成收入有所优惠。

(三)完善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建立一个优惠评估考核机制和分析制度。对企业创新成果需要科技部门联合税务部门定期进行验收、鉴定,对返还的税款没有用于研究开发的,责令退还优惠并做偷税处理。定期对优惠政策税收效应进行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制度体系。在纳税服务上要注重对企业进行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解释,让企业能主动申请优惠、享受优惠、利用优惠,同时简化申请形式和程序,减少办税成本。

(四)营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

企业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运用手段调节配置资源。“先征后返”是一项有效的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科技部门要及时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名单传递到国地税,税务要在限定时间内,审核应返还金额,财政据此返还税款。对返还税款的用途,税务部门要提醒企业分别核算,作为下次返还税款的条件。应加快出口退税速度,税务部门可专为高新技术企业设立退税通道,并在指标上予以优先保证。

 

【参考文献】

[1] 孙瑞标,缪慧频,刘丽坚.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2] 刘军.自主创新与税收作为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06).

篇5

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安排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专门成立了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基层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收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税收宣传月工作,制定下发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单位、工作要求,由各基层分局税收宣传小分队做好配合协作与自主创新,确保税收宣传月活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有序开展系列活动

在第22个税收宣传月中,我局以“税收·发展·民生”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开展正面宣传,从“聚好财、生好财、用好财”的高度,解读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强调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打造了“五度”税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了全民税收意识,持续改善税收发展软环境。

一是打造“温度”税宣——“税收•印象”主题摄影活动。联手市摄影协会、局摄影协会,发动我局摄影爱好者开展集体采风,分三组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学校、深入我局一线捕捉美好瞬间,记录下税收促进发展、税收惠及民生、财税干部美丽风采的精彩时刻,通过在市区中心地带举办橱窗展览,将温暖的税收印象展现出来。本次主题摄影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通过评比,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二是打造“维度”税宣——“立体税媒宣传在身边”系列活动。纸媒传讯:在乡镇、街道、各基层分局、各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印发税法宣传小册子、温馨提醒小贴士等宣传资料,通过《日报》、《财税》等报纸期刊向广大民众展现优秀的税收宣传项目。电媒速讯:在城区交通主干道LED宣传牌全天候滚动播放税收宣传标语口号,通过电视台播放系列税收宣传节目反映税收宣传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短信群发将我局各类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及税法小知识发送给广大市民,在部门网站、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税收宣传动态、最新税收政策,通过税企QQ群,在线帮纳税人答疑解惑。

三是打造“广度”税宣——“进村访企入校进社区,纳税服务志愿者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集结纳税服务志愿者与税收干部,分批开展“四进”宣传活动。深入产业集聚区、专业村和社区街道,宣传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事关社保民生的相关税收政策,积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解决纳税人疑问与难题;深入帮扶结对小学,开展“小小少年看税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税法讲座知税法、成语故事谈税法、动漫短片看税法、情景模拟说税法四个系列活动,用生动形象的载体、趣味易懂的语言为小学生们带去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税收微课堂。

四是打造“深度”税宣——“税企年代大比拼”系列活动。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创业青年联合会合作,联合60、70、80三代老中青税务干部和企业家代表的力量,开展三项年代大比拼活动。举办了一次年代秀,共享每个年代的税收故事和创业历程,共议最新的税收政策与知识;开展了一次税收宣传进车间活动,由各年代小组自定宣传方案,为一线生产工人普法扫盲;开展了一次登山寻“宝”,这是一场集趣味、健身、环保于一体的绿色税宣活动,以税收历史、最新税收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知识问答作为通关考验,每个小组抽签选定线路图,登山途中寻“两宝”(废弃物和税收知识小问答),按登顶时间和寻“宝”情况定胜负。

五是打造“力度”税宣——“共商地税发展”大走访活动。一方面,由局领导带队走访向地税部门提出建议提案的“两代表一委员”;另一方面,由基层分局领导带队走访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和特邀行风监督员。宣税法、送服务,介绍当前地税部门重点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发展状况,倾听政、企两界“两代表一委员”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现有税收政策、当前税务部门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构建和谐征纳环境。

三、立足实际,创新做好宣管结合

在此次税收宣传月中,我局各基层分局(延伸点)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开展了一系列税收宣传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的创新性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江南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组织收入、企业年度汇缴自查、日管相结合,通过走访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行业中的部分“双百”企业,探访税源的同时,开展行业税收政策宣传、账务辅导,做到边收税边宣传,边检查边宣传,边办税边宣传。

西城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对住宿、足浴、快递、饮食等行业开展分析调研和行业专题政策解说,对其2012年销售收入进行指标测算,做好常态化管理的同时加深行业纳税意识,另一方面对部分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不正常企业开展专项调研辅导,针对个人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等特点,讲解相关税收政策,通过梳理排查等方式,要求企业做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经济开发区分局重点将税收宣传与三个活动结合起来。一是与深化“进万企,解难题”活动相结合,走访辖区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就企业融资、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等作深入交流,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二是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发展专项行动”相结合,配合做好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细化落实政策为切入点,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扶持企业良性发展;三是与“兴实业强实体解难题谋发展”活动相结合,通过“送政策、树信心、访难题、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坚定信心、立足主业,做大实业。

古山分局重点加强税、企、校三方合作。一方面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题解说会,以座谈会为交流平台,通过给政策、给平台、给服务,让企业发声,送针对性政策,听“真话”、听“直言”,促税企交流、互谏;通过解说会,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讲解纳税调整,帮助企业做好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另一方面,与帮扶结对小学合作,出炉一堂堂税企合作的“曰税三章”税收微课堂,加深“税之初印象”。

象珠延伸点一方面是将税收宣传工作与定期定额户调查摸底工作有机结合,针对一些定期定额户的对政策不清楚、涉税事务处理不熟练的特点,组织税收宣传小分队进驻企业摸清双定户生产经营实况的同时,以起征点调整政策、双定户管理办法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小型点对点税收宣传,现场答疑解,逐户开展税法宣传;另一方面将税收宣传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通过纳税人之家等网络平台,做好税收政策、征管范围、纳税人权利义务、办税流程等相关事项的公开,提升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各界监督。

篇6

【关键词】 煤炭资源整合; 税务风险; 财务风险

一、煤炭资源整合概述

(一)提出背景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重化工基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经济是山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老工业基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省委、省政府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决策。要以协议签订、主体进驻、证照换发、复工复产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抓紧完成整合与被整合双方的协议签订工作,兼并主体在协议签订后,要同步进驻接管被兼并煤矿,并配齐配强煤矿“五大员”。要加快煤矿证照换发和手续变更工作,企业和市县要尽快上报换证相关材料,省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办理。要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迅速组织矿井技术改造和复工复产,实现煤炭生产稳定增长。

(二)整合方式

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均要经共同确认的有资质单位对资源和所有矿井资产进行评估,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企业性质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的股份最高为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三)煤炭资源整合成果

截至2010年12月,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已从过去的2 600个矿,整合为现在的1 000个矿;从平均一个矿30万吨的产能,提升为90万吨的产能。在焦炭行业,把2亿2千万吨的焦炭产能压缩为1亿2千万吨的产能。

(四)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量”的核定问题

过去几年中,地方窑主为少交资源价款,在煤炭储量评估过程中,故意缩小资源储量,少则2 000~3 000万吨,多则5 000万吨左右。这给国有大矿整合地方煤矿确定资源“储量”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2.资源“价”的核定问题

按山西省政府国土厅83号文件规定,所有地方煤炭资源在整合过程中按获取资源时的价款的1.5倍赔偿。但在实际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当时获取资源所确定的价款,有的高有的低。如获取早的有0.34元/吨、0.50元/吨、1.8元/吨,现在已经达到3.5元/吨,甚至7~8元/吨,差别悬殊。

(2)由于煤种不一样,获取资源价款也不一样。不同煤种和地区的煤炭资源开采成本不同,影响地方窑主资源整合交易的积极性。总体上,现在市场价为7~8元/吨,外省兼并整合方以12~14元/吨价款都愿意拿。这样窑主不愿意整合,愿意私下买卖,毕竟国有大矿只能许诺在今后的生产中补偿窑主。

(3)资源价款是否按时足额交付问题。有的按时足额交清,有的没能按时足额交清。

(4)资源基础价款界定的时限问题。存在问题是以国土资源厅价款为界,还是以二、三手交易的价款为界,二者存在时限问题。

(5)扩界增层问题。当时为少交价款,窑主仅交了上组煤的价款,但现在越界开采。

二、煤炭资源整合中存在的税收风险及防范分析

(一)被兼并煤矿企业税款清算难,存在税收流失风险

2007年至今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开展两次,从国税部门掌握的情况看,被兼并煤矿企业税款没有一家能彻底清算。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国税部门不属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在获取相关信息方面明显滞后、失真,对煤炭资源整合进展情况,尤其是对与税收收入直接相关的股权收购、资金支付、企业关闭等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致使被关闭的煤炭生产企业、被兼并注销法人资格的煤炭生产企业欠税无法追缴,所得税清算无法进行。

(二)税种界定难,存在管户流失风险

煤炭资源整合后,主体煤矿的新旧区分引发所得税管户国地税归属问题,管辖权有争议。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大部分企业都是煤焦产业链后位企业,都是先成立公司后兼并煤矿,所以经营范围没有原煤开采。从新办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的所得税应该由国税管辖,可不少企业兼并其它煤矿后又都设立了分公司,进行单独核算,所得税应属地税管辖,这样就形成了总公司所得税向国税申报,分公司所得税向地税申报的局面。据了解,整合后新成立的企业都在变更经营范围,将原有煤矿的经营范围归属到总公司的经营范围里,分公司的业务合并到总公司,这样为今后所得税的管辖权埋下了隐患,进而可能造成国税部门管户流失。

(三)关联企业转让定价难,存在税源监管风险

煤炭资源整合后,关联企业大幅度增加,且跨县域、跨地市特征明显。由于关联企业的大量存在,加之综采设备专业化程度较高且安装于井下巷道内,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有可能出现A企业设备B企业抵扣、甲地进项税在乙地消化的现象,导致税收在企业、地区间转移,扰乱税收秩序。兼并重组到位后,关联企业不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可能导致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在地区之间转移,影响税法的严肃性。

(四)重点环节风险点确认难,存在税收管理风险

在煤炭资源整合企业的税收管理中,如何准确查找和确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风险点有一定难度,存在税收管理风险。在户籍管理环节方面,被整合的注销、变更,法人资格认定、非正常户认定、过渡期改扩建生产企业认定等环节是主要风险点;在认定管理方面,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取消及重新认定,原有金税卡IC卡的收缴、防伪税控系统的清理等环节是主要风险点;在发票管理方面,结存发票在被整合前验旧、缴销等环节是主要风险点;在征收管理方面,欠税控制、清缴,转让资产处理征税问题,改、扩建企业工程煤和原煤混淆等环节是主要风险点;在账簿凭证管理方面,记账规范、成本核算、凭证归集、保管期限等环节是主要风险点。

(五)税收政策操作难,存在税收执法风险

由于一些税收政策存在操作上的不明确,造成执法过程中的盲点。如在企业所得税清算中,固定资产增值后的价值如何确定,由谁确定,以谁为准等问题在文件中都没有明确,在清算中容易造成执法的随意性,加大了执法风险。又如在增值税的清算中,涉及到因股权主体转让而发生的实物资产转让征收增值税的问题,虽然总局国税函[2009]585号文件已对大连市国税局的批复下达,但没有明确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致使无法执行。再者,这一文件适应不适应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固定资产转让,如果适应,具体的执行标准和方法都应当明确,否则会因被整合矿主的隐退,纳税主体难以找到等情况,导致税款流失。

(六)基建和改建煤矿征税难,存在政策执行风险

本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到许多基建和改建煤矿,其部分资产由于政策性原因未能及时进行核算,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考虑到这一因素,采取了由政府指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共同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政府和兼并方依据评估报告的净资产和其他因素给被兼并方一定的补偿,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来说资产评估价值不能作为税前扣除的依据,但实际工作中政府和被整合企业均提出异议,认为按账面净值征税不符合实际情况,会造成过度征税,影响到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难,存在偷税漏税风险

税收征管工作虽说是税务部门的本职工作,但要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做好税收征管工作,就需要煤管、安监、国土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使税务机关变被动为主动,及时介入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征税成本,有效规避偷税漏税等风险。但由于部门之间联动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对称,致使税务机关在煤炭资源整合中税收服务滞后,事后只能对相关企业按偷漏税进行惩戒处理,严重影响了征纳关系。

三、加强煤炭资源整合企业中税收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政策导向

1.认真学习相关政策

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煤炭资源整合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召开培训会等方式,及时组织国税部门干部职工,进行相关政策学习培训,切实发挥国税部门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作用,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和服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2.加强相关政策宣传

加强对涉及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主动做好相关税收政策的梳理、宣传工作,确保企业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组织兼并双方企业法人代表、财务人员,积极开展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各项税收政策的宣传及辅导培训。

3.严格落实优惠政策

准确把握和运用上级相关税收政策,按照依法治税、优化服务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煤炭资源整合的税收政策,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涉及到的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税款应收尽收。

(二)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征管档案

强化对煤炭资源整合企业进展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组织税源管理部门对煤炭资源整合企业进行严密排查,及时了解掌握兼并重组过程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及整体情况,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并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健全规范整合企业征管档案资料,对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的上级批准文件、兼并重组整合协议、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及兼并重组前各纳税期税款清算和兼并重组时的应纳税款申报表、有关税务登记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要监督和指导煤炭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账簿凭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三)加强税源控管,实时掌握动态

1.建立管户巡查制度

推行管户巡查制度,建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动态监控台账》,对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实行一周一巡查、一周一登记,实时掌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度,对其产销动态及税款情况进行动态控管。

2.定期召开税收分析会议

建立税收预警分析机制,测算分析煤炭行业税负情况,对税负异常的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定期召开税收分析会议,及时查找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加强控管。

3.建立“三位一体”征管模式

不断完善煤炭行业动态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三位一体”征管模式,建立税源管理股检查、稽查局复查、综合业务股审查三级监管服务机制,促进征、管、查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四)加强税收管理,严把重点环节

1.严把户籍管理环节

按照注销一般纳税人的步骤和要求,严格注销程序,收缴注销煤矿企业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证、税务登记证等有关证件。

2.严把认定管理环节

透彻理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的认定标准,跟踪掌握兼并重组后煤矿企业的改造投入,认真做好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取消及重新认定,对货币资金投入不足75%的,一律不得认定为新办企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企业改组改制情况,研究和解决整合后出现的新问题。

3.严把发票管理环节

对煤矿企业领用的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进行彻底清理,收缴注销企业的发票领购簿,特别是清理注销企业的防伪税控金税卡和IC卡,同时按户登记造册,企业主管和税收管理员签字确认后,作封存处理。

4.严把征收管理环节

对企业的账目进行一次详细的核实和检查,看有无偷税、欠税情况,及时追缴入库,防止企业利用煤矿资源整合偷逃税款。

5.严把账簿凭证管理环节

按照账簿保管期限要求,对整合企业账簿管理不达期限要求的,督促其做好账簿移交接管工作,不可擅自销毁。

(五)加强服务支持,优化纳税服务

及时向企业通报有关税收信息,开展纳税辅导和税务咨询,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对所辖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税工作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为其提供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开通整合企业办税“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为煤炭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的涉税服务;减少资料多头报送和涉税事项的审批环节,相关资料统一税源管理部门牵头集中处理,减轻纳税人负担;定期召开税企恳谈会,指导煤炭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建立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实现税企双赢互动。

(六)加强部门联动,高度信息共享

一方面,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和沟通,征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提前介入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及时了解整合工作的进展情况、管户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煤炭整合企业税收管理,积极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在关键环节把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有效控管起来。另一方面,加强与地税、煤炭、安监、工商、国土、环保和乡企业局等部门的协作,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反馈和联席会议等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内外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比对共享机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形成综合治税合力,共同加强对资源整合企业的监管。要特别注意被整合前煤矿企业承包人信息的收集,争取取得联系,破解兼并重组企业涉税服务困境。

【参考文献】

[1] 刘世伟.河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1).

[2] 马志贤.煤炭企业煤基多元发展及产业链延伸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12).

篇7

【摘要】网络和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等新经济活动与传统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手段之间发生了一些新矛盾,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做了一些基本的研究与探讨。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和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同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商务活动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传统的重要手段,必然会与这些新经济现象发生碰撞和摩擦,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网络时代带给税收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挑战

1、纳税主体的变化。我们知道纳税主体——即纳税人的确定是税收管理中的基本政策,国际上通行的有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两种政策。然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便利,一些企业和个人不再需要到相关部门注册登记,只需要开一个网上店铺就可以开展业务。另外跨国公司、跨国交易、跨国并购大量出现,刷卡消费、电子支付、异地存取、网上金融、网络中介越来越多,税务机关要想对交易双方进行实时监控,确定交易双方的纳税人和纳税地点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事情。不仅企业、个人的国籍和归属地难以确定,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都越来越模糊,这就使纳税主体国际化、边缘化、复杂化和模糊化,越来越多的商业交易行为很难明确判定究竟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企业的活动。所以纳税人难以确定,这是网络经济带给税收政策的困惑之一。

2、征税对象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和跨国贸易来说,其经营方式和财会制度千差万别,涉外税收的征管对象具有错综复杂的跨国性。对于网上交易来说,在交易双方都有可能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如何确认其交易行为已经发生?又如何确认其应纳税期间和交易金额?如果是跨国网络交易,又如何计算进口关税和出口退税?这些都是网络经济带给税收政策又一巨大的难题。

3、国际税收管辖权产生分歧的可能性加大。按照传统的税收管理政策,当存在国际双重或多重征税时,来源地国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居于优先地位。按照这一原则,对于中国这样需要大量输入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产品、服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些跨国公司只需要在中国设立一些办事机构,在商品交易时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将交易的实际发生地点转移到国外,就会使中国损失大量的税收收入。如果想改变这一状况,发展中国家就必须以常设机构原则和固定基地原则限制来源地国的征税权,但这样就可能引发与发达国家的产生国际税收管辖权方面的纠纷。

二、网络时代带给税收管理手段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1、税收管理、稽查与处罚的难度增大。例如,现在各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千差万别,支持其运行的数据库系统也大相径庭,并且可能这些数据还有各种不同的加密技术保护。税务部门究竟用什么样的征管软件来采集这么多不同类型财务系统里的涉税数据?再如,网上交易与电子商务活动都是通过网络以无纸化方式进行,企业的会计处理中的账簿、发票也可以使用没有实体形态的电子票据填制,而这些电子票据往往极易修改和销毁,且不易被发现、不留痕迹,不仅给税收征管与稽查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使税务管理人员对出现涉税违法案件难以举证,难以确定和划分违法纳税人的法律责任。

2、商品的计价与计量产生困难。在网络时代,大量的无形资产,例如商标、音乐、电影、软件、视频等等成为交易对象,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还有许多新的无形产品加入到这些交易之中,例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交易等,并且这些无形资产的交易主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易的。还存在着大量以物易物、使用虚拟货币支付等特殊交易行为,如何对这些新的商品和交易进行准确的计量、计价,核定其计税金额,也是税收征管中一个很大的难题。

3、税收管理部门的网络安全受到冲击。当今税务部门开展征管活动也基本上需要依托各种征管软件与各种网络才能正常进行,并且这种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样税收管理部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例如,电脑黑客基于个人或者企业利益的需要,攻击税收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非法窃取、篡改、传播一些重要的税务经济信息;再如病毒、木马的攻击和破坏造成征管系统或者相关税务相关网站的瘫痪、堵塞等,这些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对税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果税务部门不重视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不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水平,就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基本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通过思考与探讨,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对税收政策与法规中涉及新经济相关条款加以完善和修改。首先,各税种对于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重新界定居民、所得来源地、商品、劳务、特许权转让等涉及网络交易税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严格和细致地规定其征税环节、纳税期限和地点。其次,对于流转税方面,可以增大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将一些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纳为征税对象,并详细规定这些新型商品的税目、税率和计税标准,最重要的是明确规定这些商品的交易只要达成,无论是通过在线方式还是现实交易方式,都必须纳税,从而规范其纳税义务。

2、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电子商务平台、网上银行和网络交易中介机构的涉税经济行为进行集中管理。因为这些公司和机构是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活动的中枢神经,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建立健全与这些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他们的代扣代缴义务和监督法则,才能够获得真实和准确的税收经济信息,从源头上控制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行为,使网络贸易的税收征管规范化、法制化。

3、加强立法。对于国际税收管辖权方面,应加强这类政策法规的研究与立法,加强与境外银行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合理划分跨国税收的征收比率,制定出有利双方和多方的国际税收政策,联手打击和限制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际避税行为。

篇8

大企业既是税务管理的重点,也是税收增长的重点,服务、管理好大企业,为大企业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无疑是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税收经济观的重要体现。如何与大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税务机关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税务机关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引导税务人员为大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效地服务

大企业税收贡献度较高,所占比重较大,税务人员应针对各企业不同的税务风险,实施不同的管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源管理。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建立大企业巡查台账。通过每月的大企业定期会议以及巡查制度,加强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夯实税收收入基础。就遵从度而言,虽然大企业在主观上有较强的意愿,可现实中仍然存在不遵从的现象,有的甚至十分严重。针对大企业的特点和其不遵从的原因,税务机关应该充分利用大企业的遵从愿望和内控要求,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就将管理重心适当前移,注重宣传辅导,提高税法透明度,注重通过评估,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自我纠正,在大大节约资源投入的同时,实现大企业遵从度的提升。

二是加大控管力度,提高大企业管理水平。根据税源分布特点,通过信息管理平台,采用行业数据标准化分析,积极探索大企业在税收方面的管理方法。税务人员每月统计并将数据导入税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录入以后数据的横向、纵向比较及相关的行业分析,对其中有疑问的预警企业进行调查。

三是加大服务力度,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纳税服务。坚持开展税收服务性调研,第一时间向大企业宣传最新的税收政策,同时加强对税收政策贯彻和管理措施执行方面的调研、分析,积极研究、分析税制改革、政策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建立与大企业税收政策调研的互动机制,向大企业提出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税收政策执行和管理措施落实等方面合理化建议,引导企业更好地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做到税企互动,达到税企双赢的效果。在税收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力求抓住重点,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巡查的同时,向纳税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重度。

四是加大协调力度,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根椐大企业数据信息变化快、流量大,涉及执行的税收政策多的特殊情况,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及时掌握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在税收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掌握企业复杂的内部核算机制,建立起与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联系的税收管理平台,通过对企业基础信息进行收集、传递、汇总、加工、分析、综合,随时掌握企业的税源变化,更好地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另外,由于大企业分布区域广,涉税事项杂,管理环节多,经营任务重,可依托网络QQ设立大企业管理群,建立一个有力的、广泛的协调、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和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二、引导大企业完善自身税务管理,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为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应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引导企业建立一套顺应国际趋势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规范大企业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帮助大企业防控税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大企业控制税务风险。首先,大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评估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其次,企业应识别内部及外部风险因素,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第三,企业应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第四,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引导中介机构为大企业搞好税收筹划,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篇9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地税务局,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此次座谈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座谈会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我们会同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编写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通过本次活动向全社会进行宣传,以便广大文化创意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深入了解文化创意纳税人所关注的税收问题,以及对税务机关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能有的放矢,更好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通过税务部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企业的座谈,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及税企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刚才,陈冬副部长已经介绍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简要情况和发展态势,听过之后,感觉非常鼓舞人心。*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六大优势。一是人才聚集优势;二是经济优势,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三是政策支持优势;四是人们普遍富裕,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优势;五是*是国家的首都,国家机关集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各大媒体集中,有着很好的用户市场环境优势;六是奥运推动优势,这是最好的优势,*召开奥运体育盛事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这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与经济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是使文化活动产业化,更加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有人说美国的好莱坞是宣传部,迪斯尼是文化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奥运会后留下一大批场馆,国家大剧院、大公园等,没有文化创意支持就会十置九空。刘淇书记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着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新媒体、设计、软件等文化创意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积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支持高端产业更好地发展”,为*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两年来,*市市委、市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了《*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期间,预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年,在地税部门登记的文化创意产业纳税人共计2.3万户,占*地税全部管户的4%;缴纳地方税费54.95亿元,占*地税总体收入的6%。

税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和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的支持。作为“*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局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决策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建立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保障,确保充分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我们在近两年的工作中,一是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建议。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在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方面,研究提出了6条税收支持政策建议。二是有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着力贯彻“转制单位”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及时为转制单位办理减免税手续,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真正走向市场。截止20*年*月,已为*歌华有线和北青传媒,分别减免税收1.9亿元和1.3亿元,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年以来,我局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各项减免税近4亿元,惠及4个文化创意行业的20余家企业。《*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以来,我局为社会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减免税收近1亿元,惠及6个文化创意行业的100余家企业。三是努力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大税收宣传力度、简化征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措施,为文化创意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今年,为了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促进广大纳税人充分了解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局在*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税收政策汇编》汇总整理了涉及地方各税的48条税收优惠政策,系统介绍了政策内容、文件依据、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流程,方便纳税人享受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我们把《税收政策汇编》设计为活页形式,并按年将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维护更新。请大家注意,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要把“税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这件事做好、做到底的决心。《税收政策汇编》将在各区县地方税务局服务大厅免费发放,并已通过市地税局官方网站。

这次座谈会暨赠书仪式是我们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刚才在座谈中,各文化创意集聚区和企业代表反映的税收问题都很好,有些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改进,更好地提高税收服务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纳税人排忧解难。

在此,我代表*市地税局,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四项纳税服务承诺。一是确保政策贯彻落实。我们将抓好研究制定《*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税收政策配套措施,促进优惠政策的有效执行。二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所在区县地税局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对文化创意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三是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一个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解答的专用邮箱,及时解答企业关心的税收问题。四是提供长期政策服务。在市地税局网站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网页,及时维护更新有关政策信息。

篇10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15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1304亿美元,比上年递增23.1%,中国与东盟互相成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合作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在投资、服务上,截至2005年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近3万项,实际投入38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3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随着《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执行,2006年加快了CAFTA《投资协议》的谈判,特别中国政府新增50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区域经济合作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迅猛发展。根据南宁海关统计广西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额2004年首次超10亿美元,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达14.9亿美元,2006年1~7月为9.3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9.4%,其中进口4.19亿美元,增长1.1倍,出口5.18亿美元,增长22.2%。广西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迅猛发展。

所有这些投资、贸易、服务都涉及到税收这个核心利益关系问题,除关税解决贸易交往的利益问题外,投资、服务等经济合作都与各国的国内税收法规密切相关。如何根据、利用各国的税收环境、税收优惠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帮助企业的投资、贸易、服务趋利避害,增强竞争,成为目前各国政府、企业关心的重点问题。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活动的利益、竞争、成功来说,税收因素更为突现。

建设国际税收研究平台与加强税收交流合作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企业经贸往来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企业提供完善的税收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的支持下,广西国际税收研究会于2005年成立了。其宗旨是:开展中国―东盟国际税收研究,为各国政府税收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各国税收资源,为企业的经贸往来提供咨询服务,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竞争的协调。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目标的重点是联系和组织中国税务界、财经界、教育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际税收动向及其发展趋势,各国税收政策、原则、制度、管理的国内税收环境,各国涉外税收政策、制度,国家间税收关系和区域性税收的竞争与协调进行研究、宣传和咨询,与东盟各国的税务、财经、企业专家进行税收信息交流,共同开展研究;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税收咨询和税收业务委托服务,最终建成研究、掌握中国―东盟税收问题最权威的中心资料库,成为最权威的税收咨询服务智库中心。沿着这一目标,2006年8~9月份,我们和广西地税局共同组织了广西地方税务系统的业务骨干分三个团对东盟十国的税务、财经、学术教育和企业界等部门进行了考察和交流,初步建立税收研究的联系交流渠道,开展了税收信息的交流合作。

开展中国―东盟国际税收比较研究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