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精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节能精细化管理;模式

1节能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目的

1.1实现统计数据科学、精准、全面、及时能源消耗的统计更加科学准确,实现能耗设备、设施的全覆盖,使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设备能耗、流程能耗与生产作业数据紧密结合,进而实现生产作业部门、班组以及个人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能耗与生产作业量的有机统一。1.2推动制度建设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科学的统计管理手段和大量的统计数据对节能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制度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可为港口行业连续输送设备、工艺、辅助设备等的节能规范及节能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1.3提升能源综合管理水平带动节能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升,实现生产组织的科学、高效,能源利用科学、合理,耗能设备、配置最优的管理理念的形成;为公司专业化节能管理中心的建立创造有利条件。1.4实现企业、社会双赢全员参与的节能是公司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不仅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美丽天津、滨海建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课题研究的现状

2.1节能管理系统现状2.1.1能源方针:紧紧围绕港口用能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按照节约能源优先的方针,更加深入开展节能管理工作。坚持节能活动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与全员节能相结合;坚持技术研究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用能品种,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进资源和能源循环利用,切实提高能效、降低能耗。2.1.2节能目标:通过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强化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节能管理工作力度,力争使公司发展成为能源管理体系完善,各级管理机构健全,用能结构合理、用能技术先进、节能效益显著的节能型港口企业,各项能源管理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2.1.3节能管理机构:公司设立了三级能源管理体系,分别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节能管理综合办公室、公司设立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并在相关部室设置兼职节能管理员。2.1.4节能管理机构主要职责:职责按照节能领导小组、节能管理综合办公室、专职节能管理员和耗能部门兼职管理分别加以制定。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2.2.1管理制度现状: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下,公司颁发了《节能管理实施办法》用来指导公司能源管理工作,并制定了《能源消耗指标考核管理办法》,将节能目标纳入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施行节能目标与部门、班组及个人效益挂钩等措施,有效提高员工节能与用能的积极性。2.2.2能源计量管理现状2.2.2.1能源管理制度: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天津港集团公司计量器具管理办法》和公司制定的《计量管理实施细则》开展计量管理工作,涵盖了公司计量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以及计量器具购置、配备、使用、维修、保养、流转、报废等各项工作;建立了能源计量器具台账。2.2.2.2电力计量:公司所有大型生产耗电设备均配备了电能表计量。二级计量检测率达到95%以上;如图2二级计量检测率统计表。2.2.2.3燃油计量:公司现有装载机、清扫车均安装了台时表,洒水、洗扫等其他车辆里程表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加油设专人负责的加油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燃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自2014年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2.3能源消费结构及消耗现状2.3.1公司能源消费主要包括:电力、柴油和汽油。2.3.2各类能源消耗量及占比情况。电力和柴油消耗总量占公司能源消耗的98%以上,尤其是电力消耗占公司能源消耗比重大,成本高,将作为公司当前乃至今后节能管理的重点。柴油消耗由于车辆分散,车型复杂,柴油消耗成本也呈增加的趋势,将作为公司节能管理的难点,需要主管部门投入更多的经理加强管理。2.3.3电力消费结构在电力消耗中,连续输送设备的电力消耗所占比重较高,占公司综合电能消耗的60%以上,门机设备耗电随着门机数量和作业量的逐年增加,门机电力消耗所占比重由过去的6%升到目前的额12%,由此可见,生产设备耗电作为公司节能管理的重点,并加强严格管理和考核。2.4能源定额管理状况结合能耗历史数据和2015年生产货源结构分析对各能源消耗考核部门下达了能耗考核指标。

3研究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能源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我们认为目前的节能管理存在以下问题:3.1上述能源消耗数据中无论是电能消耗还是燃油消耗数据都是靠人为进行采集的月度数据,而不是实时数据;如设备电能消耗数据中的连续输送设备、门机、照明、海水雾化等。3.2燃油消耗数据是通过加油管理人员在车辆进行加油时按照车辆分别加以统计和核对台时表进行手工记录的,不能对设备能耗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当计量器具、设备发生异常状况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容易导致数据失真现象。3.3设备能耗数据与生产数据的关联性差,设备的能耗数据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设备生产情况,所计算的能耗指标不能准确放映出不同时期、不同货类能耗状况。3.4能耗数据较为笼统,能耗考核指标只能将入场和出场设备的耗电量与生产作业量进行综合来计算单耗。更不能很好的将能耗情况与作业量核算到部门、班组以及个人,给公司指标定额管理、奖惩机制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全员节能氛围的建立,浪费能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4.1基本思路4.1.1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能源综合管理平台。4.1.2在现有节能管理部室的基础上,增加部室职能和人员投入,建立能源综合管控中心。4.1.3实现能源消耗全过程的监督管控,制定科学完备的能源考核体系。4.1.4完善节能奖惩管理机制建设,打造全员节能的良好氛围,达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4.2具体措施4.2.1搭建电能数据采集平台,将工艺流程作业的流量数据与设备电能消耗进行同步采集,形成实时电能和生产作业数据的跟踪,可以实现区间数据的形成和储存,便于设备、工艺流程单耗的核算,在生产作业前将影响作业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人工加以选择录入,可以形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能耗数据,通过运行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积累,为公司进行能耗变化的科学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不同作业的取费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2.2流动机械在现有台时表、里程表、GPS系统和加油专人管理的基础上加装作业衡重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将作业和能耗数据实时传送到能源管控中心,并使设备处于全过程的监控之中。4.2.3在生产设备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全程监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辅助及生活设备、设施计量器具的全面配备并同步进行能耗数据的采集,做到能源管控不留死角,充分做到能源有消耗就有数据,按照部门、班组及个人加以统计核算。

5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节能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全过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运行过程中浪费能源显现的发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1生产设备电能消耗及货物流量实时监测显示5.2辅助设备及设施电能消耗显示5.3流动机械现场工作状态及能耗显示5.4数据库系统功能更加全面5.4.1生产设备单耗可以按照货类、场地、车型、船型不同进行分别核算,为生产能耗数据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5.4.2生产设备能耗可以按照工艺流程的不同分别加以核算,如:入场某一工艺流程在一个月内该工艺流程所有设备运行期间所消耗的电能和完成作业量进行同步采集,并形成较为准确的单耗数据,为公司生产调度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实现节能降耗提供帮助。5.4.3按照作业班组所使用的不同流程的能耗以及候工场所在班组上班期间消耗的能耗及作业量加以统计,生成班组生产、能耗以及单车、司机作业单耗情况。最终将形成真实的班组作业能耗及单耗数据,为节能考核到班组乃至个人提供依据。5.4.4按照部门所管辖的班组加以统计核算,为公司制定能耗考核标准及指标考核提供依据。可以依据流程、班组准确的能耗数据而对部门下达月度能耗考核指标,实现真正意义的按照部门、月度考核。

6结语

篇2

关键词 供热;节能降耗;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7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供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节能降耗,从而响应国家政策。从燃料的选择到节能降耗的管理上,供热企业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1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精细化管理将分工和服务精细化,是现代管理中的必然环节。在日常管理中引进精细化管理,是更深层次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在现代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第二层次,主要是将责任明确化,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对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最终逐一落实。精细化管理对于管理者要求很高,需要管理者把工作一步到位,每天进行检查,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企业若想得到长远发展,就需要精细化管理来加以指导,因此管理者需要了解管理的精髓,在企业的发展中运筹帷幄,统领大局。企业一旦确立了精细化管理思路,就要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以企业的关键问题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每个阶段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一个阶段带动下一个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惊喜,还要有所创新,这样企业才会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 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精英思路

开展节能降耗的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暖的能耗成本往往在企业的总支出中占据很高的比例,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供热管理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粗放式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只有科学管理,拓宽经营思路,创新思维模式,走精细化管理路线,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制定能耗精细化管理原则与思路

精细化管理要注重确保供热设备稳定运行,确保供暖质量达标,达到节能降耗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要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从而进一步开展节能技术工作。严格控制供热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按照需求进行供热,确保供热系统科学、合理、经济运行。能耗用量的统计分析要按照年度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到每月,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提高全员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成效,进一步降低供暖经营成本。

4 制定管理岗位责任制

开展供热能耗精细化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责任划分岗位责任制。根据实际情况,并针对能耗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后,要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细则,将能源指标量化,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除此之外,还要进行量化管理的数据统计和纪录。落实岗位责任制,全面推行供暖运行管理工作。

5 调动员工积极性

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离不开各位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全员参与,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员工的担忧,领导小组要深入到员工基层中,对工作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列出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赏罚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此外,领导还要多听取员工的想法,可以通过开会探讨的方式,获取更好的建议,最终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将责任落实,全员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中。

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坚持下去,每月以简报的方式通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员工在责任制工作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工作,加强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放过每一个环节,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与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贡献力量。领导也要做到统筹大局,合理分工,将责任落实,成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此一来,必定会提高节能降耗的工作效率。

6 发展科技创新

达到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技术支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供暖企业的燃气消耗量很大,技术含量较低,供热锅炉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供暖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还可以大大降低供热成本。

如今,随着供热管网的不断改造和各种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供暖企业应抓住难得的机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节能降耗的工作是各大供暖企业的首要任务,而且难度较大。资金问题是实施改造项目的难题,因此企业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政府投资并开展实施的项目的机遇,为供暖体制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企业要加强供热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实践,总结不足,吸取精华,为节能降耗做好准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暖服务,确保供暖设备稳定运行。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7 结论

在实施能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从常规的管理工作做起,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还能够使员工提升责任感,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各种困难,与企业并肩作战,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讲实效、负责任的团队,节能降耗工作需要这样的团队,提高服务质量,支撑起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沛霆.精益管理与皖北煤电[A].全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优秀论文集[C],2008.

[2]郭志武,王军华,许凯,张和平.实施人本精细化管理 强势建塑企业文化[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

[3]贺贵元,郝跃洲,张保旺,韩建中,王立印,和根虎.基于“三大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实践[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

[4]李健,学校精细化管理分工合作之我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5]赵计华,樊玉泉,蔡好智,徐长德,赵明虎,岳宏,彭庆瑞,费思国,路明.精细化运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 线损 精细化技术管理 必要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85-01

1 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1.1 实施完成分先线损数据统计分析

配电网电量损失较大是我国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10 kV馈线线损是所有分线中电量损失最大的环节,解决10 kV馈线线损是电力行业解决线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线损效益较差,主要原因是电力网络中各风险会互相倒换电量,而人工很难对该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不仅可以准确得到各线路之间的交换电流,还可以保障数据的精准性,另外,精细化技术管理还可以独立获取高压电量数据,不需要依据开关柜和计量柜的辅助作用。

1.2 实现各节点的电量远程采集

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可以实现各节点的电量远程采集,这是传统线损管理工作很难做到的。传统线损管理工作采集各节点的电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采集数据往往精确度不高,影响分析结果。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的使用不仅削弱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作用,还能对各节点的电量进行准确地远程采集,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增强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1.3 降低现场实施工作量

传统线损管理工作需要需要依靠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现场的停电作业时间,还可以降低现场实施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

2 我国现阶段线损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2.1 环网柜中计量存在盲点

环网柜具有绝缘、密封、屏蔽、防水防潮等特点,在各大城市的10 kV配电网中广泛运用。环网柜设计工艺比较特殊,体积非常小,电缆室的空间与环网柜体积成正比,电缆室内相邻的高压电机之间距离在90 mm到110 mm之间。投入使用的环网柜不能独立第实现计量功能,已有的配置也不符合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标准,环网柜中计量存在明显的盲点。

2.2 现有的计量方案可靠性差

我国现阶段线损精细化管理面临着计量方案可靠性差等难题。目前,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和低压采集相结合完成配电网电量的采集,这种方式受到我国电力行业的广泛运用,这种采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电量容易被盗、电量损失严重等,这种计量方案可靠性太差,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发展。

2.3 传统计量方案能耗过高

21世纪要求发展“环保节能经济”,电力行业的计量方案却存在着能耗过高的问题。传统线损管理中使用的高压互感器容量较大,容量过大直接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不便,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导致安装成本增加,电量消耗过大。

2.4 传统计量方案精准度低

高压电能计量装置是传统线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器具,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精准度却比较低。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可以综合个部件的误差,但是该误差均是在低压状态下完成的,得出的误差值与高电压状态下产生的误差值具有很大的差异。

3 完善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的实施策略

配电网中供电最大和线损最严重的范围当属台区和馈线两部分,抓好台区线损管理和馈线线损管理是电力行业管理者完善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完善台区线损管理和馈线线损管理的策略做了简单介绍。

3.1 馈线线损管理策略

馈线I实际线损值是台区1和台区2以及台区n、互导线路1、互导线路2、馈线I实际线损的总和,如果馈线I实际测得的线损值超过了以下各环节的控制数值,监控中心接到指令后就会发出警示,如果测定的线损数值超过了平常预测的范围,那么,有可能出现了盗电事故,警报发出后,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为了消除环网柜中计量存在的盲点,可以采用户外型、环网柜型、户内型高压电能表,保障环网柜中计量电流的精准性。

3.2 台区线损管理策略

完善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台区可以采用高压电能表作为该区的总计表,台区内所有线路负荷的上传必须有严格的标准,通常与线路相对应的计量电表和电量集中,再完成上传工作。为了实现台区内的全面监控,有效解决台区线损问题,高压电能表和低压采集终端必须相互配合,不仅可以有效监督窃电行为,对线路受损造成的电量流失也有较强的监控作用。

3.3 严格遵守线损精细化管理开展的指导原则

完善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还应该严格遵守线损精细化管理开展的指导原则:第一,线损管理工作必须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完成;第二,线损分析工作坚持实时分析和非实时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电能量信息的采集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且,对采集系统或者人工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非实时的线损分析;第三,线损分析数据必须精确,对线损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第四,建立覆盖全电力网络的线损精细化分析系统。

4 结语

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在我国电力网络中运用范围防范,可以有效地控制漏电、盗电、线损等问题的产生,完善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是电力行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重点。企业管理者在明确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的必要性的同时,还应该对线损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保障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电力网络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项目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3(3).

[2] 陈冬军.论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

篇4

一、注重细节,亲力亲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接待工作是行政科的核心工作。接待无小事,小事连着大局,细节连着形象。“无微不至、润物无声”的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接待中的艺术,也是我在每一次接待中一贯的追求。随着高新区的排名逐步提升,来高新区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和各类参观考察团组明显增多。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在接待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央的有关规定,秉着勤俭节约、热情周到的原则,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变化多等困难,全年圆满完成了80余次的重要接待任务。

1、更加注重学习。接待工作虽是一项事务性工作,但也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对高新区各项工作的了解,才能在接待时更好地向外地团队和客商介绍高新区的亮点。平时不断学习公务礼仪,了解礼仪知识,以确保在公务接待工作时做到标准、规范,同时也多方面学习区政府、其他开发区在接待工作中好的做法,及时借鉴。

2、不断提高效率。接待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变化快,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被动和服务性强的工作,但不被动等待领导指示,而是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从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做好工作准备,尽量准备多套方案,第一时间将领导要求落实到位,确保接待任务圆满完成。

3、强化相互衔接。积极与客商、区政府、参观单位以及高新区其他部门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共同精心策划,做到接待一盘棋,确保接待工作顺利进行。事前主动联系和沟通,充分掌握来宾姓名、性别、职务、人数、来去时间、行程安排、生活习俗、饮食特点等基本情况,予以统筹考虑、周到安排,使接待服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谐。事中,及时掌握最新动态,提前通知相关单位和领导,使接待工作紧凑高效进行。事后,不断归纳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安全第一,随时随地科学高效调度车辆

严格按照省、市、区公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科学高效做好车辆调度、保养维修等衔接、督查工作。2020年驾驶班克服人手少、任务多等客观因素,驾驶班安全行车二十余万公里,长途300余次,较好地完成了重要客商、重大活动的车辆保障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安全行车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始终把行车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采取日常教育、出车叮嘱等方式,让全体驾驶员明确发生车辆事故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给本人、家庭、单位和受害方造成的损害,增强安全行车的自觉性。组织驾驶员相互交流学习,积累驾驶技术、发现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和应急情况的处置等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

驾驶班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通过合理、科学的调度,全力保障领导外出办事和接待客商等用车,驾驶班全体同志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断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做到主动服务、周到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做到高标准、高质量,让各级领导满意,让服务对象满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每一个环节。

三、细处着手,坚持不懈做好节能节支工程的督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市、区有关机关节能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绿色机关创建成果,倡导生态发展,强化精益管理,2020年管委会经研究决定在机关实施节能节支工程,并以机关大楼前三年平均能耗为基数,2020年水电能耗指标力争下降20%,食堂开支节约5%的目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中。行政科作为办公室落实该工程的具体责任科室,不仅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还较好地履行了督查职责。具体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按照工程要求,及时制定办公室节能节支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台账,将节能节支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责任,常抓不懈。做到人走灯灭,下班关闭空调和计算机等设备,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使节能节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推进绿色机关建设。

2、营造氛围,全员参与。每周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大屏广泛宣传节能节支工作的重要意义,逐步培养、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提高创建绿色机关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培育绿色机关的文化风尚。

3、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办公室召集监察局、物业等部门,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每季度通报节能节支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部门负责人通报情况,督促及时纠正。在督查过程中发现路灯没在23:00以后只开启1/3、热水器等24小时处于待机等浪费能源问题,及时通报滨湖物业并督促整改到位。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为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打造规范、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管理体系,2021年行政科将积极推进“四化”建设来开创后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服务规范化。规范的后勤保障工作要讲程序、讲原则、讲规范,使服务工作有序、有度、有效。讲程序就是明确办事流程并严格执行,由过程合理确保结果有效。讲原则强调服务的底线和上限,坚守原则是维护工作秩序、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讲规范侧重于服务质量的要求,要严格履行服务准则和相关制度,确保服务效果。

2、保障标准化。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体系,可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使保障工作稳定持续。形成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把标准化落实到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强化标准意识,按标准供应、按标准调配、按标准运行,实现有标可依、有标可对。

篇5

[关键词]创新管理 资源整合 线损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58-01

1.线损管理背景

1.1 线损统计手段落后,精细化管理先天不足。

线损人工抄表失真、缺乏有效闭环监督手段等弊端,线损人为调整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应有客观性,线损精细考核难以推行,现有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2 生产、营销流程管理不顺畅,线损分析难触“短板”实质。

目前市供电公司线损基本处于业务切块管理状态,生产、营销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流转难以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有时存在信息流转不及时及信息丢失等现象,从而导致线损统计及分析失真,线损管理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线损统计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线损管理的“短板”,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线损基础管理水平。

1.3 管理体系不完善,线损考核难以深入开展。

多年来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采用分层管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模式,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及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市供电公司来说,原有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执行层、保证层及监督层的不分离,导致线损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的统计口径不明确,导致线损考核欠公平。这也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线损管理模式进行再设计,提升线损考核的针对性。

1.4 电量信息管理基本完善,线损精细化管理具备管理基础。

由于不断提升电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营销MIS、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已陆续建成,对多种电量系统进行集成管理,对线损进行实时在线统计分析及精细化管理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2.线损精细化管理主要特征

2.1 管理过程流程化

推行线损执行、保证及监督层分离,梳理现有线损管理流程,开展流程重组,形成自数据采集、基础资料管理、分析考核整改的一整套闭环监督的管理流程,实现细化责任、强化考核的目标。

2.2 管理手段信息化

通过整合现有的生产营销电量管理系统,建设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各项分析报表的生成,自动测算线损指标,开展线损的分压、分线、分台、分片管理考核。

2.3 基础管理标准化

通过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开展基于省公司信息标准框架下的信息标准再设计,实现生产、营销系统信息标准的统一,开展自主网至客户资料的再梳理,实现基础信息的标准化。

2.4 指标测算科学化。

利用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线损指标的测算模型,采集低压台区与10kV线路线损的理论计算数据、线损实绩数据,根据台区状况自动生成线损指标,实施线损“四分”考核,保证了线损指标测算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5 分析考核逆向化。

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线损“四分”的逆向式报表管理。部室管报表、考核,基层部门负责分析、整改。发策部使用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提取营销MIS、配变监测数据与电能量采集数据自动生成分线、分台区报表,通过WEB进行,分季进行考核,基层按月分解分台区、分线线损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分析与整治,保证体系负责安排与督促整改。

3.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推进以有效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推进主网、城配网、农网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流程化,实现各电压等级输入电量、输出电量、线损率与线损率小指标的精确统计。结合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开展各项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发现电网结构、线损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降低管理与技术损耗,最终实现“以线损管理的信息化推动线损管理的精细化,以线损管理的流程化推动线损管理的规范化”的目标。推进原则:统一规划、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统一规划”指的是通过实施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网至400V的分线、分压、分台、分片统计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指导电网规划及节能降耗工作。

“抓住重点”指的是针对城配网多年来未开展线损四分统计的现状,重点针对城配网开展该项工作。

“分步实施”指的是按照线损的管理重点及管理难度,按照配变监测系统的普及进度,先主网再城网最后农网,分步推进。

3.1 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完善的线损制度体系。

从管理制度入手,开展线损管理制度的系统规划,制订自技术线损到管理线损、自关口计量管理至自用电管理制度,构建起以电力网电力损耗管理办法为龙头,以线损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为基础,生产、营销管理办法为管理方法,以目标管理、业绩考核、线损“四分”考核办法为绩效评价工具的制度体系。

3.2 构建责任明确、流程清晰、闭环监督的组织体系。

按照“三个层面,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发策部为线损的监督层,生技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为线损的保证层,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市郊所、配电工区、变电工区、调度所为线损的执行层。

监督层 :负责全公司综合线损及县公司综合线损指标的预警预控,负责线损综合指标的下达和考核管理工作。

保证层 :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技术线损管理,营销部负责直供区域10千伏及以下管理线损的管理,农电工作部负责县公司线损管理工作。

执行层 :负责各自分管区域线损的分析与整改工作。

3.3 推进以“三包二挂”考核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包二挂”即:“三包”指的是人包变,组包线,基层部门包台区与线路综合线损;“二挂”指的是低压台区与10kV线路线损指标与执行体系(基层各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与目标管理评价挂钩,与保证体系(生技部、营销部、农电部)的业绩考核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3.4 推进生产、营销闭环监督的电网基础资料信息流转流程。

线损的正确统计,基础资料的准确、及时流转是基础,采用四种方法确保基础资料的完整及准确性。一是营业普查常态化:每季度开展一次以营销部为首、配电工区、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参与的配网基础资料普查,各基层单位定期自行开展营业普查工作,保证10kV线路、低压台区、抄表表本号之间的一一对应;二是线损分析实时化:每月定时召开线损“四分”分析例会(必要时可根据线损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变化随时开展比对分析),根据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内各项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有重点的开展专题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核对,组织重点区域的联合整治,确保线损指标在合理范围内;三是流程管理规范化:继续强化固定抄表日管理,强化变更流程的优化,确保营业变更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得到对应,实现各部门基础资料的一一对应,同时也减少营销人员的变更工作量;四是管理考核刚性化:为确保线损正确准确统计,我公司在强化指标考核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线损“四分”的过程管理。对各项流程的责任部门进行具体的界定,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专用户客户命名及表本号对应管理,配电工区负责台区及代维资产命名管理,调度所负责变电所设备命名管理,对于分析与核对中存在的基础资料问题,根据责任区,加强考核。

3.5 完善以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逆向式报表管理。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建立以配变监测系统、变电站电能量系统、营销MIS系统等为支持的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行逆向式报表管理(将以前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线损报表模式改为管理部室向基层单位反馈自动生成报表模式)。逆向式报表管理确保了线损的准确统计,有效的避免了线损统计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不真实和考核不准确等问题,大大地降低了统计人员工作量。

3.6 提升以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线损分析评估水平

及时总结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开展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评估,推行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评估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线损因素分析与平衡分析四种评估方法进行,通过分析评估,确定其改进的有效性与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比较分析:一是将线损指标实绩与计划指标相比较,掌握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二是开展本期指标与上期指标相比较,了解线损指标不同时期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掌握指标的发展趋势与波动规律;三是开展与省内相似可比单位的线损指标比较,了解与省内先进单位的差距,推进进一步节能降耗工作。

比率分析:一是开展线损的分压分析,通过对线损指标的各电压等级线损比例的分析,分析各电压等级线损的比例,确定重点改进的方向;二是将线损实绩与理论线损开展比较,根据差值比例,确定整治工作的目标;

线损因素分析:一是开展影响线损指标的各项因素的分析,通过天气资料、大用户资料、行业用户的电量互补性分析,根据其比例,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线损波动规律,对线损指标的下达给予适当的调整;二是开展技术线损、管理线损影响比例的分析,通过比例分析,基本确定其所占实绩线损的比重,分析其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平衡分析:一是通过电能量系统开展变电所的母线平衡、主变平衡、不同变电所的线路平衡,及时反映计量表计及其回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改;二是开展购网电量与地方电厂电量、外购电量间的电量平衡,掌握网损水平及其波动规律;三是通过与负荷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变电所与用户电能表计(采用加线损模式)的平衡,实现专用变用户电能的实时平衡。

4.实施效果

4.1 线损指标下降明显,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通过推进线损精细化管理,及时发现线损率过大或波动异常的线路、台变,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分析,通过及时整改,线损率取得明显下降。

4.2 线损分析深度提高,降损计划针对性明显加强。

一是提升了线损分析整改的及时性,通过软件系统可方便地按月进行线损统计分析,一旦发生线路或台区实际线损超指标,及时进行分析,查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减少电量损失。二是有效的指导节能降耗规划工作,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线损统计数据与线损理论计算进行关联性和逻辑比较分析,查明电能损耗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发现主、配网结构及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三是有效的支撑了反窃电工作,通过软件系统的线损数据统计,及时发现窃电行为并针对性地开展反窃电工作,打击社会窃电行为的嚣张气焰,整顿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4.3 线损考核有序开展,统计效率明显提升。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与营销MIS系统、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接口,自动读取数据,避免人工抄表,数据输入速度慢、易出错的缺点,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效,满足省公司快节奏的报表填报要求,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精细化;建筑全寿命周期

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评价体系

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其中突出强调了四个方面: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和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40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近年来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点:一是选址和规划是否合理,绿色建筑必须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二是是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绿色建筑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尽量使用再生资源;三是是否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否尽可能采用了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四是是否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五是是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六是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①

2 走精细化道路发展绿色建筑

2.1 精细化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

所谓建筑体系的寿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着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1.1 精细化建筑设计

以往,建筑师的重点主要在于建筑设计的功能或者形式,选材或选型上的依据往往是形式的要求或者甲方的意愿,建材和建造多服从于设计的需要。精细化建筑设计要求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因此,作为建筑性能决策者的建筑师有义务自觉地将提高建筑寿命周期环境性能作为重要的设计决策基础,在设计阶段预测建筑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能源及污染的输入输出,从设计上统筹安排,综合节能,并尽可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全寿命周期建筑环境负荷,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推广全寿命周期的设计观念,我国引入了建筑寿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筑寿命周期评价不仅是对建成建筑的性能评价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决策的工具。它可以辅助建筑师对建筑系统全寿命周期进行预期性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强调设计与评价的互动交叉,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建筑系统在其全寿命期间对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在设计阶段加以避免或弱化。

2.1.2 精细化建筑施工

绿色建筑要求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当然,绿色施工除了封闭施工、降低噪声扰民、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外,还应该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有人将绿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绿色施工具有“四化”的特征,即系统化、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这实质上是将施工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②

精细化建筑施工要求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完成建筑的建造,还应该从清理场地起到交付使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目前的施工整体水平较低,所谓的工业化还只限于建筑机械的使用,整个过程依旧依赖传统的人工作业。系统化、信息化等也只是限于管理层面或者资料的整理,建造的主力――工人依旧是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在施工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探索和实践,争取早日实现施工的“四化”。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每个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在满足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与生态协调。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完善绿色施工体系及其评价标准。

2.1.3 精细化建筑的运行和维护

精细化建筑的运行和维护即在建筑的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低耗、无害的空间,降低建筑及设备老化,易更新、易维护,保证建筑在使用周期内均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为了节省初期投入,而增加后期的运营管理成本,或以降低健康、舒适、高效等标准作为代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1.4 精细化建筑的拆除

对于废旧建筑的拆除,最重要的是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目前建筑垃圾的数量很大,仅北京、上海每年的排放量分别达到了1000万t。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忽视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重视施工垃圾的处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之一。

精细化建筑的拆除需要设计初期采用易拆除、易降解、污染小的材料,拆除过程中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2.2 精细化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要仅仅是落于概念的炒作和手法的盲目照搬,而应该认真分析各种途径的优劣及适用条件,依据建筑基地、周围环境、气候多方面相关因素,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精细的部分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规划、设计时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2.3 精细化建筑的功能

经济、美观、适用是建筑最基本的三大基本要求,精细化建筑的功能设计也要求从这三方面综合考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的国情、世情,精细化建筑功能,节约土地资源尤为重要。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提高建筑的功效和土地利用率。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3 结语

现今,我国的经济增长由快速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得到修正,粗放型大批量建造成为历史,新建建筑的数量明显降低,建筑质量要求提高,促使建筑师由快速、粗放型设计向精细化设计转变。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绿色建筑体系的完善,同样对建筑师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转变建筑师的观念和工作,也需要从建筑教育开始,同时也需要业主和领导不要一味要求“形式新颖”,还需要制造业的介入,即整个国家工业水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震平,宋中南.施工建筑垃圾管理调查[C]//第二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子江.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Nils Larsson.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中国绿色建筑[C]//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28-45.

[5]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3:56-57.

注释:

篇7

【关键词】成分血制备;精细化;管理

1目的

1.1更好的保障血液质量安全。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而成分制备过程环节多、工序复杂,尤其是手工制备过程人为因素较多,因此,成分血制备过程的环节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稍有闪失就会酿成大错,因此,成分制备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1.2进一步完善血站全面质量管理。

目前,我站的采供血管理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在人、财、物、工序、时间、信息资源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浪费现象,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方法

2.1改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并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逐渐将精细化管理形成一种文化,使员工能自觉自愿的遵守各项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人人参与管理,真正使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

2.2精细化管理要贯穿在整个制备过程的始终。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包括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的可变因素的控制。

(1)人的管理:在这五个因素当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在人员培训及管理方面要下细功夫。

(2)设备管理方面:重点加强成分制备用关键设备的管理,使所有设备时常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确保了成分血制备质量安全。

(3)原辅材料管理:科室设一名物料管理员,对科室物料进行全面管理,全站实行定额核算制度,由审计科负责落实,结余有奖超用处罚,这样就培养了大家的 节约意识;在确保血液质量的前提下使节能降耗落到实处。

(4)操作规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一法、两规”等规范性文件要求编写了“成分科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内容要细化如:细化岗位分工,针对本科室工作实际,将所有成分血品种的制备过程画出流程图,按照流程图划分工作岗位,确保工作岗位对所有流程全覆盖,共划分出14个工作岗位,再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做到成分制备过程的所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环境控制:必须保证适宜的工作温湿度和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作环境等等。

2.3差错管理更要体现“精细化”:我站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考核体系,由质量考核小组每月一次定期对科室进行考核,和平时的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科室内也有严格的自查制度。

2.4实行并坚持质量周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周会,使各项制度、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3结果

优化了成分制备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财物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差错发生率降到了最低,确保了血液质量安全。

4结论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要使员工在血站文化熏陶下,能下意识地自觉地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这才是血站精细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血站基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0]448号;

[2]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67号;

篇8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二、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从我们地方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看,员工总量有余,而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意识达不到安全生产状况的需要,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而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则是影响供电企业深化管理、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客观上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

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离开企业团队的协作配合,没有较强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电力市场正在逐步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树立以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努力饯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

(1)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更无从谈起。所以,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2)追求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服务质量。(3)提升企业形象。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供电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其次,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班组,详细了解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再次,供电企业还要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以提高沟通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三)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电网建设。

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

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和业扩工程等契机,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例如,近年城网改造和户表轮换,改善了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五)利用价格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3)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依靠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回收电费。

(六)提高营销管理。

(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同时,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七)引进高新技术。

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概念,提高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先进实用为准则。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篇9

[关键词]精细化;企业文化;考量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13-01

1 我国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完成了初创期和发展期,逐渐步入成熟期。而这个阶段的公司治理是以控制成本为主的,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是大势所趋,精细化管理作为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是我国的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治管理;第二层次是法治管理;第三层次是人本管理。中国的企业目前大多还处于人本管理的阶段,而精细化管理是要人治管理与法治管理相结合,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还没有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含义,甚至持怀疑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常出现偏差和失误现象。

1.2 照搬其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切合实际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但是,一些企业认识出现偏差,将其作为一种固定模式,尤其是对于同行业的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照抄照搬,从而适得其反。实际上,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企业从各自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绝不能简单复制。

1.3 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不够具体,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企业在执行精细化管理中根据管理需要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标准、制度,但员工在操作中存在着的惯性思维、惯性做法,很多都与精细化管理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没有可量化、可检查的标准依据,员工往往找出各种办法和理由去敷衍搪塞。而在实际考核中,存在应付凑合现象,致使运行质量、考核程序、过程控制不力,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2 解决企业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办法

2.1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文化中

企业在由“粗放”走向“精细”从而实现管理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并强化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顺利推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将精细化理念的建立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绑在一起,倡导用文化管理来引领企业发展。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员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岗位职责,而受到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处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此时,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和沟通,增强员工的精细化意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员工的精细化思维,并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有效避免员工的工作倦怠情绪。用企业文化去加快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为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扫清思想和认识障碍。

2.2 建立和推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作为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精细化管理必然陷入混乱和高成本的境地。因此,要建立和推行一个长期不变或者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考虑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因素,让员工参与到精细化制度的建设中来,尤其是要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有针对性、能准确考量的指标,逐步推行,切忌闭门造车。

2.3 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严格执行精细化标准体系

小的细节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现代管理上极力提出“放大抓小”的原则,其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全貌,更好地提高效益。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简单的事持续做对,才能不断地得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执行,是自上而下分级实施的,其结果由每个分解到最小单元的工作任务所组成。对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考量也是一样,对每一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精细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能忽略,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着眼,脚踏实地,把每一细节做到零缺陷,才能使精细化的理念得到最有效的贯彻。企业要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的考核、落实及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本专业、本单位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改进,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实施考核,兑现奖罚,做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情,持之以恒,确保精细化管理能够纵深发展。同时,要建立职工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科学制订计件工资定额标准,强化工资分配的考核监督职能。要将职工的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出勤等指标进行挂钩,实施量化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严格考核更应体现在时时处处,绝不可有一丝松懈,必须坚持下去。

3 结 论

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单独的主体,企业要想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职工素质建设等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同时将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保证制度的执行和考量,使精细化真正成为保障企业长效发展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成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全面认识是前提[J].中国财政,2009(16):42-43.

[2]王和山.宁夏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财政,2009(19):44-45.

[3]刘希瑞.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J].中国水运,2010(1):16-17.

[4]焦玲.探索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的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2010(3):32-33.

[5]孔秋真,赵晓东,聂世焕.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管理[J].河南科技,2010(1):81-82.

[6]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管理;重要性;作用

企业管理指通过规章制度及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协调企业各部门及事物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析,明确各项规定并深入落实,使每位工作人员都需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占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精细化管理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考核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使工作更加具体化,管理者结合工作流程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详细考核标准,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第二,精细化管理以工作人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进行精细化分解,分配到具体工作岗位及工作人员,明确各员工工作责任。第三,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即强化人性管理,进行企业员工文化集合,促进企业发展。第四,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寻求突破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加企业管理制度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探索、创新,提高企业生命力与鲜活力。

二、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1.企业精细化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企业效益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进行细节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加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由外延扩大再生产逐渐向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向过渡。细节管理需保持认真、严谨工作态度,注重实际,利用具体市场数据及实际工作经验制定工作规章制定,如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积极使用新型原材料,提高市场竞争力;细化内部管理工作,降低企业内部运营成本。细化每个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设备维护等工作,并及时进行记录与考核,使用文字正确表达,将每个部门及岗位的工作具体落实。管理人员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在职责范围内监督工作人员工作是否规范,发现错误后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导、帮助形成正确工作方式。对于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给予集中培训与指导,使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完成工作。消除管理工作盲区,加强各部门间、各岗位间以及工作人员与设备间的衔接管理工作,查找管理工作忙点,落实细节管理,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2.企业精细化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的作用。

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不断进行突破、创新,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方法,强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分析企业各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打造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落实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效率及效益。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实行精细化操作,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力求市场价值最大化。准确获取市场情报,进行正确市场定位,传播定位等。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企业管理主线,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细化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将工作责任具体、明确化,协调、统一各项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拒绝责任推诿现象,落实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增加员工满意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受益。加强节能降耗,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大工艺创新投入,开展技术改造,以节能、节材、资源循环利用为使用重点,调整企业结构,降低返工、废品等的发生,杜绝超量生产,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核算为根本,推行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建立以价值管理为主要核心的企业能源消耗考核评定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降耗考核奖罚制度。

3.企业精细化管理对激励员工的作用。

优秀的工作队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设定工作标准与程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按照设定的标准与程序使员工形成正确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激励机制下的工作氛围能够发挥优秀人才的潜在能力保持高昂的创造性。通过目标激励,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分成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个人目标、组织目标等,制定量化考核绩效标准。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定性、定量考察,并结合德、勤及绩效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实行奖罚制度;荣誉得到社会认同的精神需求,在激励制度中,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重要在于精神激励,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进行工作交流的同时加强思想与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管理者要学会倾听员工的心声,注重隐藏的情绪和感受,实现“心”的管理,培养员工责任感,充分授权于员工,表示对其能力的信心,进行激励,给予充分支持和鼓励,促进发挥潜能,帮助员工进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谐工作范围,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培养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强员工知识培训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经验积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针对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脱产学习,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也需不断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给予员工激励的同时注意同时进行严格约束,与相应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激励与责任的有效衔接。

4.精细化管理要符合企业的特点。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属于企业发展中的特点和文化,当然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是例外的。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构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符合企业在发展中的特点和文化,构建属于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同时,工作人员也是构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多采取工作人员的意见,这样可以使精细化管理为在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使精细化管理更加具有人性化,有效的将企业中的文化内涵落到每一个环节中。另外,文化、特点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树立一定的责任心,也是精细化管理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顺利的展开。

三、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物,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宣传、推广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作员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管理工作中,在企业原有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企业运营责任及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效果的有效监督,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嘉.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解析[J].管理观察,2013,(29):25-28.

[2]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