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理论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理论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不像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原因及处理特点,掌握其一般的规律,以快速有效地处理故障,避免因继电保护原因导致电网或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故障种类及原因分析

1,1 定值问题

1.1.2人为整定错误

人为整定错误的情况主要表现:运算过程中数值错误;TA、TV变比计算错误;保护定值区使用错误;运行人员投错连接片等。防范措施:定值整定部门在下发定值单前必须再三核对定值无误,把好第一把关;在设备送电之前,继保人员与变电运行人员至少应有2人共同进行装置定值的校核,确保执行无误。

1.1.3装置元器件老化

(1)元器件老化及损坏。元器件的老化积累必然引起元器件特性的变化和损坏,不可逆转的影响微机保护的定值。现场曾发生过因A/D转换精度下降严重引发电网事故的案例。

(2)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微机保护的现场运行规程规定了微机保护运行的环境温度与湿度的范围,电子元器件在不同的温度与湿度下表为不同的特性,在某些情况下造成了定值的漂移。

(3)定值漂移问题。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如果定值的偏差≤5%,则可忽略其影响,当定值的偏差≥5%时应查明原因,才能投入运行。变电所要加强宣传的核对工作,且应选择有良好运行工况的装置

1.2 电源问题

1.2.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

(1)纹波系数过高。纹波系数是指输出中的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比值,交流成分属于高频范畴,高频幅值过高会影响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逻辑错误或导致保护拒动。因此要求直流装置有较高的精度。

(2)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长期实践表明。逆变电源的运行寿命一般在4-6年,到期应及时更换。南方电网要求每6年就更换一次微机保护电源。现场的熔丝配置是按照从负荷到电源,一级比一级熔断电流大的原则配置的,以保证在直流电路上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熔丝的选择性。但是不同熔丝的底座没有区别,如运行人员疏忽,会造成上下级不配合,故必须认真核对,或建议设计者对不同容量的熔丝选择不同的形式,以便于区别。

1.2.2带直流电源插拔插件

现场发生过多起在不停直流电源的情况下,插拔各种插件造成装置损坏或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设备厂家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现场加强监督,严禁带电插拔插件。

1.3 TA饱和问题

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TA 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现场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开主变压器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部分的有效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因此能有效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小。TA的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影响将更大。

1.3.1对辅助判据的影响

有的微机保护中采用IA+IB+Ic=3Io,作为正常运行时的闭锁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但作为TA回路断线和数据采集回路故障的辅助判据,在故障且TA饱和时,就会使保护误闭锁,引起拒动。

1.3-2对基于工频分量算法的影响

在TA饱和时,工频分量与饱和角有关,故数字式继电器的动作将受到影响。

1.3-3防止TA饱和的方法与对策

对TA饱和问题,从运行设计和故障分析的经验来看,主要采取分列运行方式或串联电抗器来限制短路电流;采取增大保护级TA的变比,以及用保护安装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和互感器的负载能力与饱和倍数来确定TA的变比;采取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保护安装在开关处的方法有效减小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1.4 抗干扰问题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发生。基建、技改都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要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1.5 插件绝缘问题

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例如2007年8月份端州变电站1lOkV线路刀闸辅助接点就因为静电尘埃而造成测控装置遥信接点后台机显示错误。

1.6 软件版本问题

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因此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更新程序版本以便改进。公司每年都进行2次定值和版本核查。

1.7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另外.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的不正常工作,也是高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之一。广东电网就曾发生多起收发信机电源消失而造成高频保护误动作时间。

2 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

2.1 正确充分利用提供的一切故障信息

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若判断故障确实是出在继电保护上,应尽量维持原状,做好记录,做出故障处理计划后再开展工作,以避免原始状况的破坏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 动作正确的检查方法

(1)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2)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3)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2.3 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在进行微机保护试验时,要求使用单独的供电电源,并核实试验电源是否满足三相为正序和对称的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是否良好,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的仪器必须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者。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 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能力的途径

掌握和了解继电保护故障的原因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强调下述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根据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的现象分析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迅速确定故障部位。

(2)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一般继电保护故障往往经过简单的检查就能够被查出,如果经过一些常规的检查仍未发现故障元件,说明该故障较为隐蔽.此时可采用逐级逆向检查法.即从故障现象的暴露点人手去分析原因.由故障原因判别故障范围。如果仍不能确定故障原因,就采用顺序检查法,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

篇2

关键词:基坑支护开挖事故 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一、事故类型

1、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支护结构顶部发生较大位移,严重的向基坑内滑动或倾覆;二是支护桩底发生较大的位移,桩身后仰,支护结构倒塌。

2、支护结构断裂破坏。

3、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影响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严重的造成破坏。

4、基坑底部隆起变形。其后果一是破坏了坑底土体的稳定性,使坑底土体的承载力降低;二是造成基坑周围地面沉降;三是当基坑内设有内支撑时,坑底隆起造成支撑体系中立柱的上抬,使支撑体系破坏。

5、产生流砂。流砂可以发生在坑底,也可能出现在支护桩的桩体之间。出现流砂后,基坑周围土随水流失而造成灾害。

二、基坑支护开挖事故的常见原因

1、支护结构的强度不足,结构构件发生破坏。

2、支护桩埋深不足。不仅造成支护结构倾覆或出现超常变形,而且会在坑底产生隆起,有的还出现流砂。

3、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对带有内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由于支撑设置的数量、设置的位置不合理,或支设置、施加预应力不够及时,支护结构变形很大而造成事故。

4、基底土失稳。由于基坑开挖使支护结构内外土重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桩后土重超过坑底内基底土的承载力时,产生坑底隆起现象。如果支护采用的板桩强度不足,板桩的入土部分破坏,坑底土也会隆起。此外,当基坑底下有薄的不透水层,而且在其下面有承压水时,基坑会出现由于土重不足以平衡下部承压水向上的顶力而产生隆起。当坑底部为挤密的桩群时,孔隙水压力不能排出,待基坑开挖后,也会出现坑底隆起。

5、施工质量差与管理不善。诸如支护用的灌注桩质量不符合要求;桩的垂直度偏差过大,或相邻出现相反方向的倾斜,造成桩体之间出现漏洞;钢支撑的节点连接不牢,支撑构件错位严重;基坑周围乱堆材料设备,任意加大坡顶荷载;挖土方案不合理,不分层进行,一效仿挖至基坑底标高,导致土的自重应力释放过快,加大了桩体变形。

6、不重视现场监测。决定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因素很多,有许多是设计前不一定能估计到的,因此为了确保支护结构使用中的安全,重视现场监测,随时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不少支护结构失败的实例证明,不重视现场监测是重要原因之一。

7、降水措施不当。例如在可能出现流砂的基坑采用明排水,导致流砂发生,周围地面出现较大沉降;又如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没有采用回灌措施,保护邻近建筑物而造成事故等。

8、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大量实际数据表明,基坑暴露时间愈长,支护结构的变形也愈大,这种变形直到基坑被回填才会停止。所以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以后,基础的混凝土垫层应随挖随浇,快速组织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从造成基坑失稳、桩体断裂、地表沉降及坑底隆起、管涌等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得知,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不良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造成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一个事故的出现往往是诸多不利因素的综合表现。

三、基坑支护事故常用处理方法

1、支挡法

当基坑的支护结构出现超常变形或倒塌时,可以采用支挡法,加设各种钢板桩及内支撑。加设钢板桩与断桩连接,可以防止桩后土体进一步塌方而危及周围建筑物的情况发生;加设内支撑可以减少支护结构的内力和水平变形。在加设内支撑时,应注意第一道支撑应尽可能高;最下一道支撑应尽可能降低,仅留出灌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所需的高度。有时甚至让在底部增设的临时支撑永久地留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中。

2、注浆法

当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防水帷幕桩间漏水,基坑底部出现流砂、隆起等现象时,可以采用注浆法进行固处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大的工程事故都是由于在事故刚出现苗头时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造成的。注浆法还可以用作防止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破坏的保护措施。总之,注浆法是近几年来广泛地用于基坑开挖中土体加固的一种方法。该法可以提高土体的抗渗能力,降低土的孔隙压力,增加土体强度,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注浆工艺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可以分为渗入性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电动化学注浆。

渗入性注浆所需的注浆压力较小,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渗入孔隙及裂隙,不破坏土体结构,仅起到充填、渗透、挤密的作用,较适用于砂土、碎石土等渗透系数较大的土。

劈裂注浆所需的注浆压力较高,通过压力破坏土体原有的结构,迫使土体中的裂隙进一步扩大,并形成新的裂缝或裂隙,较适用于象软土这样渗透系数较低的土,在砂土中也有较好的注浆效果。

注浆法所用的浆液一般为在水灰比0.5左右的水泥浆中掺水泥用量10%~30%的粉煤灰。另外还可以采用双液注浆,即用二台注浆泵,分别注入水泥浆和化学浆液,二种浆液在管口三通处汇合后压入土层中。

注浆法在基坑开挖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种用途:

①用于止水防渗、堵漏。当止水帷幕桩间出现局部漏水现象时,为了防止周围地基水土流失,应马上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当基坑底部出现管涌现象时,采用注浆法可以有效地制止管涌。当管涌量大不易灌浆时,可以先回填土方与草包,然后进行多道注浆。

②保护性的加固措施。当由监测报告得知由于基坑开挖造成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接近临界值时,可以通过在其下部进行多道注浆,对这些建筑设施采取保护性的加固处理。注浆法是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注浆所产生的压力会给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注浆时应注意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速度,以防对基坑支护带来新的危害。

③防止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当支护结构变形较大时,可以对支坊桩前后土体采用注浆法。对桩后土体加固可以减少主动土压力;对桩前土体的加固可以加大被动土压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基坑底部出现隆起,增加基底土的承载能力。

3、隔断法

隔断法主要是在被开挖的基坑与周围原有建筑物之间建立一道隔断墙,该隔断墙承受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的侧压力,必要时可以起到防水帷幕的作用。隔断墙一般采用树根桩、深层搅拌桩、压力注浆等筑成,形成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作用,防止由于基坑的坍塌造成房屋的破坏。

4、降水法

当坑底出现大规模涌砂时,可在基坑底部设置深管井或采用井点降水,以彻底控制住流砂的出现。但采用这两种方法时应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即考虑由于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的下沉,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所在应在周围设回灌井点,以保证不会对周围设施造成破坏。

5、坑底加固法

坑底加固法主要是针对基坑底部出现隆起、流砂时所采取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在基坑底部采取压力注浆、搅拌桩、树根桩及旋喷桩等措施,提高基坑底部土体的抗剪强度,同时起到止水防渗的作用。

6、载法

当支护结构顶部位移较大,即将发生倾覆破坏时,可以采用载法,即挖掉桩后一琮尝试内的土体,减少桩后主动土压力。该法对制止桩顶部过大的位移,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倾覆有较大作用。但必须在基坑周围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

四、事故处理实例:某大厦基坑支护体系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涌水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某大厦主楼地面以上20层,裙楼6层,设有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0m。该东邻刚盖好二年多的20层的A大厦,西侧临近6层砖混结构居民住宅楼群,南侧紧靠一排年代较久的居民平房,北邻长江路。施工现场地下情况较复杂,基坑周围土质差,上部2~3m左右均为杂填土、素填土,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为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地下水位仅在地面下0.5~1.20m.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开挖施工方法概况: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作为受力结构。钻孔灌注桩采用φ800mm,有效桩长18m,钢支撑采用φ609mm×10mm钢管。南北向单层垂直支撑,南侧三道两层角支撑,东西向单层垂直支撑。采用密排深层搅拌桩作为阻水帷幕,桩径φ700mm,搭接长度200mm,有效桩长18m,桩接头施工缝处压密注浆处理,增加阻水效果。整个施工过程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施工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按照基坑施工安全监测数据变化,严禁超挖,先撑后挖,控制支护变形,混凝土垫层随挖随做,减少基坑暴露时间,设置集水井排水,备好基坑的堵漏设备,及时堵漏,防止基坑浸泡,保证深基坑及相邻建筑物和道路管线安全正常使用。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开挖先南后北,基坑正南部挖至地坪下9.75m,安全监测数据显示居民平房的沉隆量达到25mm,已超过报警指标(20mm),而且基坑南侧土体6.0m深度处的累计水平位移达到52mm,超过40mm的报警指标,同时在基坑南侧土体11.0m深度土层相对位移最大值达到3.00mm,形成滑动层。数日后,居民平房沉降量最大值为61mm,地面裂缝在居民平房区域迅速发展,地面裂缝主要范围是距基坑11m左右,缝宽达到20~30mm,墙体也发现由下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裂缝和倾斜。

根据安全监测结果工程指挥部紧急布置施工抢险,首先疏散了居民,掉基坑边上施工堆载钢筋、模板,提前浇注基坑正南部、西南角底板垫层,在基坑南侧底浇捣一根防渗地连梁,加强支护桩整体作用,在基坑东西向加了一道水平垂直支撑,增加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几天后,安全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南侧土体的累计水平位移达到99.9m,土层相对位移最大值也由11m变到15m处,其值达到6.14mm,基坑南侧底垫层起拱开裂,居民平房地面裂缝区进一步扩大,延伸到距基坑边15m以外的地方。现场决定提前浇注东西底板和垫层,而且在基坑底浇筑一根防渗地连梁。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土体水平位移速率由3.08mm/d减少至1.28mm/d,A大厦裙楼的沉降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指挥部紧急措施起了有效的作用,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和A大厦辅助生活设施安全。

整个基坑支撑全部撑完,开挖全部到位,南部底板已浇完,北部正在人工清土和局部做混凝土垫层。安全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外东侧水位,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水位由地下1.8m下降至地下 2.24m,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有明显衰减现象。同时,基坑内东侧发现涌水现象。指挥部采用在基坑内疏导(水管接排法)和水玻璃加水泥浆堵塞相结合的办法,在基坑外压密注浆防渗的方法,经过一昼夜抢险,解决了基坑涌水的问题。安全监测数据说明水位上升到1.7m,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显著增加,土层没有发生分层沉降,这表明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基坑内没有发生管涌现象。

造成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设计方案考虑不够全面,基坑南侧支护桩和深层搅拌桩施工时,由于地下障碍物较多,采取了局部开挖方式。桩施工完毕,回填了粘土,并且在基坑外压密注浆固结土层。设计者考虑土层处理过了,将支护桩长减少了2m,而忽略了由于基坑开挖速度快,荷较大,基坑回弹的影响,支护的变形还在发展,整个支护结构还存在不安全因素。为了深基坑和相邻居民平房的安全,建设单位在基坑东南、西南角室外地坪以下7.5m处架设了第二、三道角支撑。安全监测数据工程指挥部采取的进一步抢险措施行之有效。

在基坑东西向挖至地坪以下8.5m处,安全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外的A大厦附近土体水位移速率由0.275mm/d突变至3.38mm/d,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达42mm,在15m深处土层相对位移最大值4.46mm,同时,A大厦汽车道上发现与基坑边水平的裂缝,缝宽3mm左右。距基坑边约15m。因为基坑和A大厦裙楼之间是道路和花坛,没有建筑物(距离有18m 左右)。调查发现A大厦的200T生活水箱埋在基坑边,距离基坑约10m,生活水箱与管道接头由于变形已拉裂,出现渗水现象。现场决定在基坑东西向增加二道水平支撑,有效地处理了土体整体滑移的事故。

篇3

引言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只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护理教学中,通过推行实践教学法,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又能够增强临床护理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顺利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根本方法。

一、增加临床教学课程安排

高?高专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任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要摒弃传统观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安排,突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确定护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临床上实际需要的技能确定课程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教学的时间分配,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同时,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护理教师的反应情况,及时完善调整教学安排,坚持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护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的开展。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一个新章节知识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等,告知学生医院临床护理的重点和护理工作的难点、注意事项等问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进入到临床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教学环节中,还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前,教师要先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护理措施,切实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三、提高护理技能教学标准

医疗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命体,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操作进行,不能有半点马虎和粗心,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护患纠纷。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更需要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内容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满足临床护理岗位上的需要。多列举临床护理的典型案例,在做示范的过程中动作要规范、标准,使学生听得懂、易接受、能操作。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教片,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之要领后,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环节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四、改变护理教学考核方式

由于护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增加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重,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要注重日常实践课的作用,把实践随堂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考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察实践操作技能,还要考察与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多种操作内容全面考核,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临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

五、培育临床交流沟通能力

作为护理人员,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在临床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十分重要。对于护理学生来说,长期在学校环境中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无所适从,不会与患者交流沟通,也不善于聆听患者的需求,导致临床护理效果打了折扣。

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在护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特别是在临床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让患者熟悉接受学生;在教学查房时,让学生更多参与其中,在患者面前勇于表达、展现自己;合理安排学生和患者接触,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临床护理第一线和社区护理服务的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就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更高的技术应用能力。[1]

为此,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依据“加强人文、突出护理、重视社区、注重整体”的课程优化原则,构建了文理医相结合,基础、临床相融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当前护理学科的特点与社会需求。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2]如何能使护生将所学到的伦理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3]

二、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医疗改革的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进步,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5]。没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和素养,再好的技能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素质,将护理伦理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必修课,成为人文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因此德州学院护理伦理学课程荣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多渠道培养复合型教师,一方面通过派遣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学习,一方面鼓励授课教师攻读人文医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解决了目前护理伦理学专任师资不足的问题。另外还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护理伦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继续获得伦理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适合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生希望授课教师多讲授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伦理学知识。[6]说明目前的教材中伦理学理论知识较多,缺乏对于培养护生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处理实践中的护理伦理问题的可操作内容。因此,为了教学内容符合临床实践需求,目前教学中注意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入了现代医学发展后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探讨,加大对临床中遇到的伦理决策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性,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种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体验性。

(1)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大量采用民间故事来阐明事理。在国外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内容的案例丰富多彩,种类也是纷繁复杂,选用不同的案例对不同章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全然不同。常用的是文本案例,近来采用电影作为教学资料已经受到许多学者肯定,它是一种直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这种使用电影作品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称为电影教学法。临床伦理学问题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护理问题,而是广泛的社会、法律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护生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拓展护生对伦理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情景互动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内心感受;通过辩论赛来辨明是非等。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例如:在门诊护理伦理这部分内容中,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第一组表演导医台护士与前来咨询患者的沟通,第二组表演分诊护士与易激动患者的沟通,第三组表演门诊护士与不自觉排队患者的沟通,第四组表演门诊护士与情绪低落不配合患者的沟通。具体场景由学生自己设定,自由发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认识到面对不同患者,应多些理解、关心和尊重,就会减少护患纠纷。

(3)按照教学内容进展,利用见习教学安排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一是细致观察护患关系、护医关系现状并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观察医院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情感与态度等言行情况。三是要求观察医院护士职业形象、护理服务质量等情况,并选择部分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从而进行分析与评价。

(4)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知识掌握的结果,对过程和学生的思辨能力考察较少,而本课程更适宜采用重过程、重思辨和决策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突出其实践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决策的意识动力。在每次课上留取约15分钟时间穿插一些练习,包括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和提高伦理决策能力的案例分析。在全学期的学习进程中,穿插作业、论文、案例分析、见习表现等考核形式,按一定比例计算总成绩。

篇5

【关键词】管理应用;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22-02

1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的地位从辅助医疗,从属医疗转变为共同合作。护士不仅是简单的护理技术工作者,而且还要充当教育者、协调者和管理者,这给护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现就笔者对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作初步探讨如下。

1.1高尚职业情操,现代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坚持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 对患者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患者解决问题作为护理的最终目的,病人需要什么,护理工作就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要把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需要作为护士行为的准则,以患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检查、衡量和评价护理工作的标准。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是护理发展的方向。

1.1.2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仪表端庄大方,护士要注意自己的的姿态、坐立、行走和持物形象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构成了护士白衣天使的外在形象,影响着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有良好文化礼仪修养的护士,会让病人有轻松安全感,使病人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转归。

护士穿着要整齐、洁净、得体、大方,给病人一种舒服、愉快、亲切和乐于接近的感觉。举止文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态度和蔼,与人相处面带微笑,给病人美感,称呼得体、亲切,给病人以好印象。

1.1.3良好心理素质,和谐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主要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首先护理人员自身要有良好心理素质,一个自身素养与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可给患者以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要培养广泛的知识情趣,不断丰富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1.4扎实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操作。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疗行为,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卫生学、医学管理,乃至人文、地理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艺术学和美学等。

由于现代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通过进修、自学、短期培训等方式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还要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不断创新。

另外,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者,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增加,工作的独立性增强了,护士就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工作。

1.2护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勇敢、主动、客观地反省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勇于打破旧的护理格局,利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管理,真正行使自己的职能[2]。一个好的护理管理者,除了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精通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技术操作,把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护理管理理念,重视信息沟通,广泛耐心地倾听护士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要懂得爱护自己的下属,知道如何关心她们的家庭、生活、子女的健康等,让护理人员的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用热情来感动她们[3]。在病房中,要安排一些身体好、精力充沛、知识丰富、有远见的护士,来承担科室主要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护理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困难面前走在前,荣誉面前躲在后,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护士们树立榜样。展现在护士和患者面前的形象,永远是一个面带微笑、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护士。

1.2.1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步骤。 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加强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和语言的运用。要求护士仪表要整洁,端庄大方,举止文雅,动作轻巧,着装整齐,与病人交往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护士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相结合。要做到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在科室内还要积极开展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主的三基训练活动,并定期组织抽查,通过这种有效的护理工作方式,使护士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都有相应大幅度的提高,纠正不利于病人治疗和康复的护患心理状态,真正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1.2.2人性化护理的技巧。 除了用药物解除患者的痛苦外,护士还应让病人从自己的语言中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的感觉。我们力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使患者步入病房就有归家的感觉。在病区内,放置详细的入院介绍及有关疾病知识手册,教会患者使用床头铃,便于护士对输液情况的了解,也不影响同病房其他人的睡眠。要运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和药品进行管理,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药品的摆放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与患者交谈中,护士应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病人讲述,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谈话,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表述出来,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可提高护患间的相互了解,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1.2.3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工作中,应具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予患者一种安全感。因为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将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使护理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2]许乃芬.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66-68.

[3]梁洁材.做卓越的卫生管理者.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4]左月然.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4.

[5]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7(5):40-41.

篇6

1.1床护比不达标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在中医护理人员管理内容中,对人员配备依据、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要求各级中医院逐步补充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床护比不达标较为普遍,部分汇报床护比1∶0.4的医院,护理人员中也包含长期休假人员(如产假)。

1.2中医护士比例偏低

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水平及运用能力。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要求二级、三级中医院中医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笔者在2013年—2017年期间,参加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多数医院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医护理专业人员不足,影响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不够规范

在职培训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3年内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版》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版、2017版)将此项纳入评价细则中。检查中从汇报资料中看均能达到标准,但在考察临床运用中却不尽人意,存在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导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不系统,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4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学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证,针对不同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四诊运用到临床,辨证施护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1.5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不充分

随着护理学发展,护理在慢性病及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自身“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点正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但随着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另外有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收费或费用过低,中医护理价值不能完全体现,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顺利开展[1]。

1.6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偏低。在2015年—2017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我省10所三级中医医院仅一家有护理科研课题立项。

2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2.1人员配备

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编制标准,合理配备人员。积极探索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调配。领导应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补充中医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作为首选对象。

2.2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提出的“开展中医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等要求,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展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为引领,开展省内或医院中医护理骨干的培训、学习。沈勤[2]建议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3]。

2.3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的开展

构建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制定实用性高、层次性强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和中医护理发展需要,普及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训,重点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法,使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专科护士要带领并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篇7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对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规范了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老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

1 建立临床实习管理组织

1.1 建立健全的护理教学管理体制:我院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一级管理组织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医教科、护理部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各学校实纲、实习任务制定总实习计划、实习质量检查标准,定期指导、检查督促;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病区护士长、教学秘书组成,负责本科室学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2 实习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因此我们规定了带教老师的条件:护师职称以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要求她们熟练掌握实纲,学习现代护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理论,能用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2 实习计划的制定

2.1 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因此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如下实习计划: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为主。

2.2 病区护士长拟定科内实习计划:结合本科实际,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护理部,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实习目的和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3 实习质量的管理

3.1 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医教科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带教管理。每个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学生书写整体护理病历1份。

3.2 带教老师指导及督促检查要求有记录,护理教学组定期进行检查。

3.3 护理教学组定期对实习生进行现场抽查,检查内容包括:(1)实习生对分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3)询问病人及家属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能否满足病人基本生活所需、能否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的沟通和交流,对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学生,对老师带教情况、带教方法进行反馈。目的是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她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3.4 护理教学组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经常与各学校实谈心,收集她们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3.5 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包括各科室对学生的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学生实习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评比主要在后期阶段进行,发放实习生满意度调查表,反馈教学信息,评选“优秀教学组”和“优秀带教老师”。

4 讨论

4.1 促进了带教老师护理服务观念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为情绪不满意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为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她们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合格的护士。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较前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参加学历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培训的带教老师逐年增加,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知识层次结构。

4.2 存在的问题:实习科室的选择、实习计划的制定与当前各医院护理基础条件之间的矛盾。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尤其是中专学生,她们感到心理不平衡,易产生自卑感,按功能制加量化指标完成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实习医院的各级管理人员、带教老师护理服务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护理人才;学习态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20-01

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均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生命和健康的本质,为学好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课学习态度消极的原因

第一,学生因素。有的高职生在中职阶段就缺乏理想和抱负,不求上进。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屡次的考试失败已经习以为常,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身上也具有其他“90”后的特点,生活中个性张扬,追求时尚,有严重的电脑、手机依赖问题。进入大学后,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教学进度快,加之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我管理,不能合理分配时间,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慢慢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心不在焉。第二,教师因素。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虽然现在强调“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但是真正在医院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对临床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不熟悉,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讲课缺乏趣味性,课堂上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部分教师考核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第三,家庭因素。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单亲、留守、贫穷家庭,自小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日常生活通常是由老人照顾,疏于教育导致学生心理脆弱、敏感,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卑与自尊矛盾存在,容易引起性格叛逆。处于青春期,容易早恋,网络成瘾,荒废学业,产生厌学情绪。第四,学校因素。学校虽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上十分重视医学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缺乏关注。任课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制作课件,提升课堂管理水平,规范课堂教学组织,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方式,但得不到学校管理层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教学任务重,合班课管理难度大,限制了某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专业基础课教师缺少培训实践机会,教学资源匮乏等也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五,社会环境。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生过多重视衣着、自身容貌、电子产品,并产生攀比心理,难以抵制形形的诱惑,甚至为此走上歧途,影响学业。

二、提高大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第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大学生学习中的责任感,即他们的自律意识、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第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重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凸显高职教育特点。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专业基础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教书育人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重学生。同时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案例式和教学做一体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与专业基础课的具体内容灵活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平时教学过程参与度的考核,提升学生自信心。探讨基础课内容与临床护理实际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果,使护理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符合医院、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第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积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跟学生谈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第四,学校加强重视,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出台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专业基础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及外出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在全校范围内探索自主性学习模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其进行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途径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以扩展知识面。第五,完善心理咨询室制度。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同时班级配置心理委员,心理咨询师,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适应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开设学习心理辅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在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消极的现象,成因复杂,其中首要因素是学生的自身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多方努力,教师起关键性作用。要通过多方努力,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实习护生综合素质,使其在实习期间得到良好的培养。方法 对我院近三年实习护生的自身、学校、医院、家长等现存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针对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和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结论 加强联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是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实习护生 现状 分析 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obtain the better train. Methods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had been obtain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 to parents, hospital’s doctor, school’s teachers and selves for the problem in intern. Results To such question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intern in clinic with internship with correlated measures had been used. Conclusions To enhance the united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m of teaching, meanwhile the action of charge nurses were given full play to, is the key of nursing teaching in clinic.

【Key words】 nurs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巩固专业理论,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院即是护生实习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护生实习期间的实践性教学任务[1]。

通过对我院近三年实习护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1. 护生现状分析

1.1 护生现状

1.1.1 护生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对护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1)护生性别、年龄、原学历、就读院校;2)对该专业的思想状况(是否自愿就读护理专业、今后是否从事该专业、实习生活怎样度过、对该专业的看法等)。笔者发出210份调查表,实收180份,调查结果如下:

180名护生均为女生;毕业年龄:16岁-20岁;原学历:初中占116人,高中占64人;现在学历:大专占37人,中专占143人;不自愿就读该专业者占51人;今后不愿从事该专业者占35人;如何度过实习生活:态度不明确者占30人,得过且过者占41人;对专业的看法:觉得该工作脏、累者占32人。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的实习护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不刻苦学习的学生较多,成绩优秀者较少,不愿就读该专业与不愿从事该专业者占相当一部份,加之护生年龄普遍偏小,这给临床实习教学与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1.1.2 对实习认识不够,缺乏为病人服务的主动性

调查中发现很多护生把实习当作走过场,认为实习主要任务就是打针、发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护生在入读护校时并不都是自愿的,可能因某些原因勉强入校就读,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专业思想并不牢固,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尤其是近年来,大中专毕业人数较多,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的护生能在公立医疗单位就业者较少,乡镇卫生院又不愿意去,护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思想,因此常常缺乏进取心,实习工作即缺乏主动性。加之,当今护生独生子女较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索取多于奉献。时常抱怨自己在临床是廉价的劳动力,每天忙于基础护理,一些技术性强的操作学的少,因此比较消极,缺乏主动。

1.1.3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调查中发现基层医院的实习护生多为中专护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年龄比较小,依从性强,在临床实习中多数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由于当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患者地位的改变,患者对实习护生缺乏信任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多数护生护理技术操作不过关。当今新的护理设备的广泛应用,护理操作方法的改进,高档仪器设备的引进,正在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

1.1.4 实习护生之间差异性较大

近几年实习护生类型发生了新的变化,由过去单一中专护生发展为中专、大专和本科3种层次,各类护生各有其特点,护生差异导致的新问题对如何实施有效带教提出新的要求。

1.1.5存在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现象

护生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技术操作练习,而忽略基础护理的现象,忽视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对于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技术操作争先恐后去做,而对于整理床单元、口腔护理等兴趣不大,一些护生甚至认为静脉穿刺技术好才是护理真本领,这种错误护理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1.2. 教学管理现状

1.2.1 学校对护生管理现状

护生由院校走向医院实习,由一名学生进入到临床实践阶段,由院(校)相对封闭环境到医院开放的环境,加之院校难以抽调专职人员进驻医院进行管理,护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

1.2.2 部分家长认识有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实习就是工作了,加之有些护生的家长溺爱子女,有意放纵子女,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束;缺乏家长与带教老师之间的沟通,出现护生管理的盲区。

1.2.3 医院教学管理存在缺陷

1.2.3.1 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带教能力较低。基层医院临床科室带教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近几年来,随着各医学院校的扩招,各院校已培养出了一大批入校未设门槛的护理工作者,现已分布到各个基层医院,逐渐成为基层医院护理队伍主体,她们大多数人还难以胜任临床带教工作。

1.2.3.2 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由于实习护生较多,医院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重,双重任务难免造成某些带教老师有时忽视临床教学工作。对学生只抱使用、跑腿观念,传授知识经验少,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对策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做好护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开展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护生沟通技巧等人文知识的培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帮助实习护生规范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使其热爱护理专业,关心病人、同情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当受到委屈和不被理解时,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不发生动摇,树立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2.2 强化护生实习期间的联合管理力度

2.2.1 加强医院与院校的共同协作[1]。护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要依靠医院与院校的共同协作。院校有关人员应注意与医院协调,共同管理,尽量安排专职人员进驻医院,多关心护生的生活,了解实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并及时与实习点交换意见,以便及时改进带教工作,为护生营造良性的实习环境。

2.2.2 加强与家长的联合协作。护生进入实践后,实习点应对实习护生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并建立家长联系卡,以便带教老师向家长反映护生的情况,使家长也参与到护生的管理中来,更有利于护生的健康成长。

2.3 注重带教老师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3.1重视对临床带教教师资格的选拔。临床阶段教学是不同层次护理教育的重要培养阶段。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与临床教师的相处中度过的,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专业态度养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深远影响[2]。因此要选择素质好,热心带教工作,有一定临床经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职称在护师及以上的优秀护士为带教老师,他们能够成为实习护生的榜样,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3]。

2.3.2 强化临床带教师资的培训。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提高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这是全面提高护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基础[4]。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临床带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加大投入,使临床带教师资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2.3.3 有效考核临床带教质量。许多护生通过在临床上观察教师的工作行为,建立了最初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概念。因此,护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实行淘汰制,择优带教,保证带教质量。医院护理部定期通报情况,好的经验相互借鉴,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发挥护士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2.4.1 明确临床护理教学目标,组织教育计划的实施

护士长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在临床教学中对带教老师和忻魅返闹傅己团嘌较騕5]。在每次学生来科实习时,护士长应与临床带教老师、实习生一起讨论实习计划,使他们能很好地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中专、大专、本科的护生实习要求有层次性地安排带教老师;中专实习护生安排护师职称以上人员带教,大专、本科实习护生安排具有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带教,以保证教学质量。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实习要求做好具体安排。如中专生因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等情况,临床上应侧重于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同时要求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理论知识复习,并作好读书笔记,按期交由护士长检查,做到实践与理论相互印证,以巩固理论知识。这样教与学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更佳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目标。

2.4.2 把握带教老师与护生心态,加以正确引导

作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要热情、乐观向上、思维活跃有创造性、端庄整洁,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挫折和失败有高度承受力[6]。作为护士长应注意观察临床带教老师工作中的情绪波动,适时加以引导,既要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又要保障护理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护士长和临床带教老师应注意观察护生心态的变化,适时加以正确引导,以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2.4.3 重视评教评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生实习的各阶段,护士长要亲自参加评教评学活动。实习期间,护士长根据实习安排定期检查护生读书笔记的情况,不定时抽查护生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随机查看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科时与带教老师一并对护生进行操作考核,组织护生进行理论考试,组织护生进行小讲座。召集护士进行评学活动,召集护生进行评教活动,把结果向教学双方通报。通过评学评教,使护士长可以了解本科带教的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探讨更好的带教方法;同时使护生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护生实习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极期重要而艰苦的任务,它与医院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而基层医院护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只有通过各方面的联合管理,保证护生在实习中能得到规范化的教育;让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敬业和奉献精神,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工作。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是护理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带教班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7]。

参 考 文 献

[1] 杜永秀,张辉.护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4):81-83.

[2] 张海燕.临床护理教师培养的思想与实践[J].中华护理,2006,41(5):448.

[3] 王淑香.带教护理实习生管理思路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 2008,10(3):138.

[4]朱晓燕,吕伟波.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21.

[5]蒙连新.护士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管理作用[J].右江医学,2006,34(3):323.

篇10

关键词:门诊部;护士;避免;护患纠纷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挂号、就诊、交费、取药、各项辅助检查等均需要在门诊进行,门诊的特点是日就诊量大,患者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员流动性大。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的医学知识更加普及,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在就诊前及就诊过程中,一旦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就会想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经济赔偿。门诊护士在导诊、分诊中均工作在接触患者的第一线,护患纠纷高发,因此,作为一名门诊护士,应该积极响应医院提倡的人性化服务,积极探索,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及医疗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1门诊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1.1患者方面 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本身深受疾病困扰,心里压力大,情绪容易焦躁不安;医院科室分类细,分布广,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及就诊步骤不熟悉,在就诊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奔波,失去耐性,易与医务人员产生摩擦;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高,在诊疗效果未达到其预期的情况下,对医护人员心存不满;患者本身对疾病认识不够充分,可能认为医生的某些检查为过度检查,甚至将火气发泄到护士身上。

1.2门诊护士方面 门诊护士每日工作在门诊,日就诊量大,接触患者及家属多,需要多次重复回答问题,容易疲倦,心情烦躁,从而语气不好,不耐心回答患者问题,造成患者不满意,甚至投诉;护士队伍中个体差异大,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分诊、导诊不及时,稍有怠慢就会导致患者心存不满,引发矛盾;护士的沟通能力在减少门诊就诊过程中护患纠纷尤其重要,假若护士仅忙于操作导致解释工作不足,沟通不到位,容易产生误会,发生矛盾;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如未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而导致弄错姓名,输液、治疗发生错误,或者静脉穿刺未能一次成功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不满,引发纠纷。

1.3社会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由于国家医疗保险体制问题,患者医疗花费较大,经济负担较重,患者把心中的不满转嫁到医务工作者身上,为护患纠纷埋下伏笔。此外由于新闻工作者对医务工作者的的盲目报道,对医疗的不良后果极力渲染,为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使得医患矛盾升级,从而加速护患矛盾。

2避免护患纠纷的对策

2.1提高服务质量,实行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照护士行为规范进行护理工作,①保证着装整洁,言行举止大方,态度和蔼;②在导诊、分诊过程中,认真、耐心的指导患者有序就诊,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护理工作,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失误,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2加强门诊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多发。作为1名护士,要客观、及时、规范的保存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中,将被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医务人员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本职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1],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也保证自身的安全。

2.3提高门诊护士的沟通能力 语言方面,门诊护士在接诊、分诊过程中,态度和善,认真倾听并解答患者疑问,耐心指导患者就诊,对于患者提出的针对就诊过程中的意见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平时多锻炼自身的交流能力,学习交流技巧。患者对于医学术语比较陌生,要耐心解释,减少误会。非语言方面,包括门诊护士的肢体语言,眼神,动作等,均能强化沟通的效果。日常工作中,一个正确的面部表情,真诚的目光接触,细致入微的小动作,均能缩短护患直接的距离感,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2]。心理方面,转变服务理念,学会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醒患者就诊注意事项,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做好与之对应的护理工作。在产生误会时,要耐心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及矛盾发生的原因,积极化解,避免纠纷的产生。

2.4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时刻记住,学无止境,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断学习新技能、新设备,缓解患者疾苦。为患者营造一个满意的就诊环境。

随着时展,门诊护理工作也应该随着新形势发生变化,应当根据现代医疗模式的特点,更新护理理念,围绕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着力解决患者疾苦为宗旨,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就诊环境,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